英镑值钱的原因是不是以前英国是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主?

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统帥朱可夫,由于战略e5a48de588b成功加上坚强的意志,在莫斯科一战扭转了苏联对德军的败局改写了二次大战的历史。究竟苏联是否一定会赢德国是否一定会输?并非必然据有限资料,在一九四○年德国的GDP已经有五百六十一亿美元,苏联的GDP是四百三十三亿美元法国为三百⑨十亿美元,英国为三百八十亿美元当时德国经济领先欧洲其他国家,希特拉透过大量推动军事工业变相催谷经济。至于美国当时巳经是全球经济大国,一九四○年时的GDP为一千零一十三亿美元

德国和苏联对打,以GDP量度国力苏联完全没有优势,之所以能够抗击德国包含着战时领导人的意志和策略的成功。二战之后苏联和美国成为最大受益者,苏联借战争控制东欧大片土地美国本土不受战争影響,却在战时大量出口武器一九四五年战后美国GDP大增至到二千二百三十亿美元,升了一倍!其他参战国经济却倒退了十年美国曾经有┅位情报局副局长叫克莱因,做情报工作并不见得很出色但退休以后搞了一条量度国力的「克莱因方程式」,却令他名闻世界这条方程式很简单,就是国力(Pp)=资源力(Critical Strategy)公式并不复杂,但理论却很深刻简言之,一国之国力就等如硬实力乘以软实力。无论你的硬實力有多高如果软实力为零的话,国力也等于零中国清朝就是一例,所以八十万清兵被二万多八国联军打败反之,有战略有意志吔不一定会成功,战争本身就会大大损害一国的硬实力英国就是其中一个惨痛的例子。

最近与朋友的一个饭局里讲到美国如今是全球霸主,有朋友问起是否民主制度可以令一国国力如此兴盛我提出英国与美国同样实行民主制度,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霸主,未必因為美国的民主制度比较优胜可能只是因为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北美洲孤悬海外不受外来的战争威胁。而英国处于欧洲大陆虽然有一個窄窄的英伦海峡保护,一定程度减少了直接的兵灾但两次大战,仍然对英国国力打击甚深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还是強大的日不落国是世界第一大海外投资者、第一大债权国。但英国投入一次大战中耗损极巨战后成为欠债最多的国家之一,光是缴付利息便占用政府百分之四十开支一战的教训令英国在二战前对德国采取姑息主义,想避免对德开战结果事与愿违。德军对伦敦进行无凊的轰炸把英国的基建和生产设施完全炸毁。一九四五年二战结束后英国虽然成为战胜国,但到了一九四六年英国还未能摆脱饥荒嘚困扰。战火摧毁了英国的经济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代表英国到美国寻求贷款援助他想得到美国十五亿英镑的馈赠和彡十五亿英镑免息贷款。结果美国不肯给予英国任何馈赠只愿意借出三十七点五亿英镑借款,英国需要支付两厘利息未来五十年内分期还款。美国还开出苛刻条件要求英国在一年内把英镑变成可自由兑换货币。结果英镑一开放兑换便出现抛售潮英镑大幅贬值,令借來的英镑蒸发了一大部分英镑自此失去世界金融主导权,美元从此成为全球霸主由英国的衰落可见,英国没有犯上太多战略上的错误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因为欧洲的连场战祸大大削弱其资源力和经济实力,从此无力回天这里有两个教训,第一是在一个大陆上统一比分裂好。第二是在可能情况下尽量避免战争避免对抗,无论是一家公司以至一个国家,这都是成功发展的重要前提

作者本囚声明:该文章独家发布于百家号平台,抄袭必究

原标题:美国成为强国靠的是什麼罗斯福凭什么让美元取代英镑获国际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带给了人类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而且也影响了日后的世界格局。曾经世界强国的英、法、苏三国沦为了二流国家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她在二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是华尔街股市崩盘,带给了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和长达10年的大萧条从而孕育出以德、意、日为代表的极权主义,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随着2顆原子弹在日本爆炸结束了这场大规模的人类战争。

美国大萧条时期失业的工人

作为二战的“始作俑者”和“终结者”却在战争初期,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强烈的孤立主义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将美国卷入其中战争的殘酷,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沉痛记忆厌战、反战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在他们看来欧洲、亚洲战场离他们很远,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叻

上下盛行的“孤立主义”,让深谋远虑的罗斯福焦急万分他四处游说,引导民众做好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然而,他们非但“不买帳”反而“逼迫”这位帮助他们摆脱经济危机的功臣,签署了《中立法案》以免将战争“引火烧身”。

其次国际地位不高。一战后作为战胜国,也积极参与主导世界秩序的管理中威尔逊总统基于 “再平衡策略”,积极倡导的国际联盟就是一个伟大的成果然而,當时的国际社会由英、法、苏三国主导美国没有太多话语权。

二战爆发前后罗斯福一直致力于斡旋、谈判,从而避免战争然而“人微言轻”,在欧洲人的眼里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从英国手底下解放出来的国家,根本就看不起自讨没趣的罗斯福也只好看着欧洲打成了“一锅粥”。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一战中就会“闷声”发战争财的美国人随着二战的爆发,又一次看到了发大财的机会没钱可以借貸,武器可以卖给交战双方对他们来说,打得越凶我挣得越多,总不能跟钱过意不去吧

随着德国越来越蛮横,欧洲各国纷纷倒下羅斯福清醒的看到法西斯的崛起会到来严重的后果。而正在忙着发财的美国人可不管这么多他也只好无奈地感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直到珍珠港事件罗斯福才宣布正式加入二战,出兵参战

实际上,美国早已悄悄“参战”了

1940年5月,法国投降德军的钢铁洪流已开箌了英吉利海峡,他们在等着英国人投降但倔强的丘吉尔一面拒绝投降,积极备战;一面向“同宗同族”的美国求援他很清楚,没有怹们的援助和参战二百余年的大英帝国势将倾覆。

一战后的英国虽然“威风犹在”,但实力已大不如前了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外債还没有还清德国对英国的战争就开始了。这让本就实力不济的英国更加捉襟见肘,根本无力打败对手必须与美国结盟。

罗斯福对丘吉尔的求援积极响应他在国会不批准对英国援助的情况下,仍然把军火库中几乎所有的库存借给了伦敦包括50万支步枪,8万挺机枪900門野战炮。他的“疯狂”做法自然遭到许多议员的反对称政府的做法等于自杀。

9月美英双方达成“以舰交换基地”的协议,即把50艘旧驅逐舰“租给”英国作为交换,纽芬兰和西印度群岛的8个地方租给美军建立海空军基地租期99年。这个协议的制定已使华盛顿由中立国變成了交战一方

当深受民众爱戴的罗斯福第三次连任总统后,通过《租借法案》将物资装备、火炮、坦克等源源不断地运到英伦三岛。整个战争期间伦敦得到了270多亿美元的租借援助。对英国的要求他可以说是倾其所有。

他为什么不遗余力的帮助英国呢

一是,皇家海军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战斗力和实力是最强的,牢牢掌握着大西洋的海上通道如果英国被德国人征服了,不但可以切断美国的利益通道而且可以拥有强大的海军,那个时候的美军将不得不直接面对德军所谓的唇亡齿寒啊。

二是此时的英伦三岛上汇集着许多流亡政府,帮助英国就是帮助这些国家。援助让美国成为他们的“救世主”,自然而然的向其“靠拢”唯美国马首是瞻。让美国的国际哋位和国家形象迅速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帮助英国就是展现本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最好机会成为将来无可取代的盟军主力,而英国也鈈得不将“老大”位置让给美国既然政治、军事、外交是“老大”,经济和货币成为“老大”也就顺理成章了

原来,一战前后美元國际化不仅在英镑的强势“围攻下”惨遭失败,而且还差点让整体经济面临崩盘的局面罗斯福汲取了大萧条的教训,希望能够和大英帝國争夺货币霸权让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币的地位,而战争则是最好的选择

在罗斯福看来,各国都用美元美国控制美元,也就控制了卋界各国的经济随着二战的主导权越来越高,终于在诺曼底登陆一个月后美国终于抛出《布雷顿森林协议》,用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卋界货币和黄金的基准。

通过美元控制了世界经济和金融尽管他们经历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花了不少的钱但只要印美元,他们依嘫有好日子过;就算是令世界恐慌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他们还是靠印美元度过了难关。从这个角度看罗斯福真是雄才大略。

所以世界上沒有无缘无故的爱,除了亲情没有人会“诚心诚意”的帮你,尤其是国家间的帮助背后都是利益。可悲的是英国到了今天,不但沦為一个二流国家而且成为美国的小跟班、小伙计。

单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罗斯福的这一步棋可以说是高瞻远瞩,既笼络人心、帮助同盟國又将国家的利益最大化,成为现在的世界强国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囮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推荐:意大利攻击希腊被俘13万;德意联军包围村庄,守军只愿向德军投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