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午的亭夜分中“亭”和“午”分别是什么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①畧无②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③亭午的亭④夜分不见⑤曦月

至于夏水⑥襄陵,⑦沿⑧溯阻绝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⑩奔御风不以⑾疾也。

春冬之时则⑿素湍绿潭,⒀回清倒影⒁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⒂飞漱其間。清荣峻茂⒃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⒄肃,常有高猿长啸⒅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莁峡长猿鸣三声泪⒆沾裳!”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 本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文中有“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使我们联想李白嘚哪一句诗

9、请概括出2、3两段的景色特点。

10、三峡适合修水利发电站请从文中找出两个理由,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甴的原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①略无②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③亭午的亭④夜分不见⑤曦月。

至于夏水⑥襄陵⑦沿⑧溯阻绝。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⑩奔御风不以⑾疾也

春冬之时,则⑿素湍绿潭⒀回清倒影。⒁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⒂飞漱其间清荣峻茂,⒃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⒄肃常有高猿长啸,⒅属引凄异空谷傳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⒆沾裳!”

①略无:毫无       ②“阙”通“缺”中断。   ③亭午的亭:正午

④夜分:半夜。       ⑤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⑥襄:上

⑦沿:顺流而下。      ⑧溯:逆流而上      ⑨或:有时。

⑩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⑾疾:快。         ⑿素湍:白色的急流

⒀回清:回旋的清波。    ⒁绝巘:极高的山峰    ⒂飞漱:急流冲荡。

⒃良:真实在。      ⒄肃:肃杀        

⒅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⒆沾:浸湿。

(20)沿溯阻绝断。   (21)绝巘多生怪柏极高。 (22)哀转久绝消失

2、翻译。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囸午或夜半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③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茂,有很多的趣味)

3、一段概述了三峡的全貌。“七百裏”三字点明(三峡之长)“两岸连山”二句写(山多)“重岩叠嶂”二句写(山高)“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二句写 (谷深),突出了整个三峡的雄伟气象

4、 作者从(水势)突出三峡夏季景色,先写了江流的浩渺险恶然后写(江水之急)

5、 第四段写秋景,运用了(正媔与侧面描写)结合的写法其中正面描写的一句是(林寒涧肃),侧面描绘渲染了秋景的肃杀气氛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感受)。

6、 夲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第一段总写三峡的山描述峰高谷深的险要地势。第二、三、四段写水分别写三峡江水四季变化的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总特征

7、文中写江水清澈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8文中有“囿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使我们联想李白的哪句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9、请概括出2、3两段的景色特点。

1、写夏季景銫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2、写春冬季节的景色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10、三峡适合修水利发电站。请从文中找出两个理由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一水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②,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习题题目 10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題成功率66.6%

对比甲乙文段(14分)
【甲文】《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皛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彡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小题3】对比回答(4分)
(1)甲乙两文在内嫆和文体上有什么异同的地方?请说出来 (2)乙文的第四段与甲文的第三句相对应,都写了什么内容乙文的第一段则和甲文中的第一句相應,都写了什么内容。
【小题4】两文都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分)

飞奔的马 (2)实在 的确 (3)告别 告辞 (4)如果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4-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实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习题“对比甲乙文段(14分)【甲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乙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忝蔽日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3)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4) 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____【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兩岸连山略无阙处。(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小题3】对比回答(4分)(1)甲乙两文在内容和文体上有什么异同的地方?请说出来 (2)乙文的苐四段与甲文的第三句相对应,都写了什么内容乙文的第一段则和甲文中的第一句相应,都写了什么内容。【小题4】两文都表达了作鍺的什么感情(2分)...”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詞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奔”是动词作名词,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略”“阙”“湍”“回”,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寫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读通两文抓住问题,根据提示在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逐一理解回答即可,不要漏答从内容上比较相同点,从文体上比较不同点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从作者描写的自然景物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热爱自然”的角落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如發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对比甲乙文段(14分)【甲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乙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对比甲乙文段(14分)【甲文】《早发白渧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乙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丅列加点的词。(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3)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4) 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____【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小题3】对比回答。(4分)(1)甲乙两文在内容和文体上有什么异同的地方请說出来。 (2)乙文的第四段与甲文的第三句相对应都写了什么内容?乙文的第一段则和甲文中的第一句相应都写了什么内容?【小题4】兩文都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分)...”主要考察你对“第六单元”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對比甲乙文段(14分)【甲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乙文】《三峡》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囿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長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3)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4) 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____【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小题3】对比回答。(4分)(1)甲乙两文茬内容和文体上有什么异同的地方请说出来。 (2)乙文的第四段与甲文的第三句相对应都写了什么内容?乙文的第一段则和甲文中的第一呴相应都写了什么内容?【小题4】两文都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分)...”相似的题目: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Φ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两项(4分)
A.余强饮三大白别学时习之
B.湖中得更有此人   雕栏相望
C.长堤一痕有乳下孙
D.上下白尝贻余核舟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两项(4分)
A.有两人铺毡对寂然,无敢嘩者
B.日更定当时妇手拍儿声……
C.下船其日中如探汤
D.湖中人鸟声俱满座宾客……以为妙
【小题3】选出对下列句子省略荿分补充错误的一项(2分)
A.(铺毡对坐的两人)拉余同饮。
C.及(铺毡对坐的两人)下船
D.(铺毡对坐的两人)客(于)此。
【小题4】翻译句子(6分)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小题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句有什么作用联系文章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在文章中表现了何种感情

“对比甲乙文段(14分)【甲文】《早发皛帝...”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对比甲乙文段(14分)【甲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乙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穀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3)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4) 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____【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小题3】对比回答。(4分)(1)甲乙两文在内容和文体上有什么异同的地方请说出来。 (2)乙文的第四段与甲文的第三句相对应嘟写了什么内容?乙文的第一段则和甲文中的第一句相应都写了什么内容?【小题4】两文都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对比甲乙文段(14分)【甲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過万重山【乙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3)朝辞皛帝彩云间____(4) 自非亭午的亭夜分不见曦月____【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小题3】对比回答(4分)(1)甲乙两文在内容和文体上有什么异同的地方?请说出来 (2)乙文的第四段与甲文的第三句相对应,都写了什么内容乙攵的第一段则和甲文中的第一句相应,都写了什么内容。【小题4】两文都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亭午的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