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您一下 被农村地方农村专项招生计划专项计划录取 毕业后一定会被分配到基层工作吗?希望可以回答一下

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必须回到地方工作吗?20人已关注
南通理工学院
当我画一个人,我要画出他滔滔地人生。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批 一般都会和考生签订协议的,毕业之后按协议执行,一般是回生源地工作。 好处有:1.可以凭借这个计划,有可能分数比较低,就可以进到一所比较好的大学&2.毕业之后无需找工作 需要考虑的是: 1毕业之后,要离开大都市,下到基层城镇甚至农村,条件可能艰苦,收入可能比城市的同学低,你是否愿意?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批 一般都会和考生签订协议的,毕业之后按协议执行,一般是回生源地工作。 好处有:1.可以凭借这个计划,有可能分数比较低,就可以进到一所比较好的大学&2.毕业之后无需找工作 需要考虑的是: 1毕业之后,要离开大都市,下到基层城镇甚至农村,条件可能艰苦,收入可能比城市的同学低,你是否愿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那个最疯狂的,是我看网上应该是没有那么硬性的规定,我下面贴了一下,你可以参考下吧!~1、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按专项计划录取的新生可自行决定入学时是否迁转户口,在校学习期间可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和程序申请调整专业。&2、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原则上按招生学校所在批次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执行。若生源不足,可以根据缺额和生源情况,在同批次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下适当降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录取。&3、教育部没有对农村专项计划考生就业做出限制条件。专项计划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区县就业、创业和服务的,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看网上应该是没有那么硬性的规定,我下面贴了一下,你可以参考下吧!~1、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按专项计划录取的新生可自行决定入学时是否迁转户口,在校学习期间可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和程序申请调整专业。&2、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原则上按招生学校所在批次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执行。若生源不足,可以根据缺额和生源情况,在同批次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下适当降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录取。&3、教育部没有对农村专项计划考生就业做出限制条件。专项计划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区县就业、创业和服务的,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
天津商业大学
给我你们的小心心 快赞我 赞我的宝宝最漂亮原则上就是这样的原则上就是这样的
相关标签:
关注我们咨询服务合作法律法规京ICP备号
下载申请方APP
即刻拥有你的学业规划助手您现在的位置: &&
&& 文章正文
2018年广西柳州市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从事“三支一扶”考试公告(200人)
& 【易考吧三支一扶考试网】
&nbsp&nbsp[导读]:2018年广西柳州市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从事“三支一扶”200人,报名时间:日—8月31日,准考证打印时间:9月10日后,考试时间:9月15日
考试内容:综合知识测试。专家推荐:
&  面试审核须提交的材料:①《柳州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报名登记表》(登录报名网站打印)一式两份并签字,供面试审核使用。②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一份。③毕业证和学位证原件、复印件一份。④笔试准考证一式两份。⑤户口本原件、户口本复印件(复印有户主、考生本人信息各一份即可)。以上材料缺一不可。
  5.面试方式和成绩公布:采取结构化面试的形式,主要考察考生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结束后,当天在考场公布面试成绩。
  (六)公示、确定拟招募名单。日-日,柳州市“三支一扶”办公室根据面试考核情况,审核确定拟招募名单,在柳州人才网(http://www.lzrc.com.cn/)、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对拟招募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
  (七)体检。日前由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招募毕业生进行体检。
  (八)签订服务协议。日前,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用人单位与“三支一扶”大学生签订《柳州市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三支一扶”计划协议书》一式4份,同时报送一份给市“三支一扶”办公室。
  (九)其它事项:“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报到上岗前,因不可抗力因素或已经实现就业等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经报柳州市“三支一扶”办公室批准,取消其招募资格。如因“三支一扶”大学生体检不合格或岗前培训不到位出现空岗时,柳州市“三支一扶”办公室可进行补录或调剂。
  三、福利待遇
  (一)“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享受政策规定的每月2500元的生活补贴、每年500元的交通补贴。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每名新招募且在岗服务满6个月以上的“三支一扶”人员一次性安家费补贴。服务单位为“三支一扶”大学生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每月发放不低于600元的岗位津贴。
  (二)“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必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补充医疗保险。
  四、政策保障措施
  (一)“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为2年,服务期满后,进入市场自主择业。
  (二)“三支一扶”大学生两年服务期满后,符合规定的,颁发由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监制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简称《服务证》),凭《服务证》享受自治区有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聘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满后留在当地就业。
  (三)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四)鼓励“三支一扶”人员在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就业。①市、县(市、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或一定职位,招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②乡镇事业单位或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县、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县、少数民族自治区县的事业单位,在编制限额内出现岗位空缺且需要补充工作人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考核方式直接招聘在本单位服务且符合一定条件的“三支一扶”人员。③乡镇及驻乡镇事业单位和需要常年在野外作业的专业技术岗位招聘人员,对取得学士以上学位、专业对口的应聘人员,经设区市以上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后,可以采取直接面试的方式招聘。④“三支一扶”支医类人员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本人愿意,单位同意,在县范围内可直接聘用为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不再参加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考试,管理按照乡镇卫生院现行“定编定岗不定人”有关规定执行,合同期内享受在编人员相应待遇,服务年限计入工龄。
  (五)“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间,可参加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考试。在不影响服务工作的前提下,可参加研究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务员考试。
  (六)“三支一扶”人员凭《服务证》,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七)“三支一扶”人员到农村基层的服务年限计算工龄。服务期满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转移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八)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可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
  五、其他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三支一扶”大学生人才库,加强对“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动态的培养管理和后续服务。按照专业化挑选、专业化培养、专业化使用的原则,将其纳入柳州高级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培训、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各政府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窗口,为服务期满未就业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在各类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中,要将帮助他们就业作为重要内容。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服务期满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三支一扶”大学生应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工作机制,按规定提供及时的就业援助。
  具体事宜可向柳州市“三支一扶”办公室咨询。
  地址:柳州市高新一路北一巷7号11楼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市场科
  邮编:545001
  咨询电话:
  邮箱:
  附件:
编辑:[Lee] 【】
2018年广西三支一扶考试备考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易考吧三支一扶考试网特邀专业老师,推出了三支一扶考试系列辅导课程,全方位为考生进行教材讲解。现购买课程满300即可获得80E币,满500元即可获赠1套价值200元的易考宝典软件!
  2018年三支一扶考试网络培训课程试听链接:
  2018年三支一扶考试网络培训课程购买链接:
  方案三:
  易考吧三支一扶考试在线题库系统。这是一个侧重于在线资源的新型考试在线评测系统。系统以易考宝典软件题库资源为主体、以先进的功能平台为依托,以易考吧强大的专业一线教师队伍为辅助而建立起来的题库系统,系统可以自动判分,反复练习,错题汇集,试题查找。为各位考生和培训单位搭建了一个集体考试练习、交流互动为一体的最佳备考综合性在线测评平台  
更多信息请访问:
易考吧华图网校
&看了本文的易考吧网友还看了
没有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
如果易考吧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
&&&&&&&&&&
&&&&&&&&&&
&&&&&&&&&&四川人事考试网 - 政策法规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
& 川委办& & 2007-7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事局&&& 甘孜藏族自治州教育局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
川委办〔2005〕34号
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组发〔2005〕5号)精神,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大意义
1.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和鼓励他们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四川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着眼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政策吸引,推进项目引导,注重利益激励,发挥各方作用,努力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把高校毕业生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生力军。
二、加大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2.户籍管理和人事代理政策。对到大中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留在原籍,也可根据本人意愿迁往工作地。对到基层工作和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级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要根据本人需要,提供2年的免费人事代理。
3.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各级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积极为自愿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在基层服务期满后尚未实现再就业并有就业愿望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统筹管理,按规定提供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要督促各类企事业单位依法为在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办理社会保险、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照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的社会保险办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劳动关系建立、社会保险费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积极为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
4.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科技活动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开展科技创新,对到基层从事科技研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在科研条件、信息资料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申报四川省青年软件创新工程等科技创新项目的,给予优先支持。申报有关科研成果和奖项时,根据实际给予重视和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科技服务“三农”活动,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科技特派员选拔范围,支持他们开展创新创业、科技咨询、农技推广、技术培训和农、林、牧等种养加工等技术服务。
5.人事管理政策。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提前执行转正定级工资,并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提高工资档次。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录(聘)用的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期间单位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灵活就业的,就业期间单位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合并计算连续工龄。逐步实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从
2006年起,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应有不低于三分之一的考录比例专门面向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以后逐年提高比例。在农村、社区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的,每工作1年且经县级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合格,笔试成绩加1分,符合其他加分规定的,不累加,可按最高加分规定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对招录到省级以上党政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应有计划地安排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1至2年。今后在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时,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可依据国家规定的最低专业技术工作年限,提前1年聘任相应职务。在乡镇工作的,可免予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在民族地区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受任职间隔年限限制。
6.助学贷款偿还和考研优惠政策。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探索实行助学贷款代偿与定向就业挂钩的办法,由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签订协议,学生毕业后到协议单位工作,其在校期间的助学贷款按照协议偿还。在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和中小城市社区已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时,录取高校要根据其在基层的工作年限,初试成绩给予适当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计划内录取名额应主要面向他们分配。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高校要为其保留学籍2年,并适当减免学费。
7.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对领办、创办企业的,要在科技型企业认定、税收优惠、资金筹集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参与农业开发,创办、合办农、林、牧等经济实体,所在地政府要协调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在农贷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省、市(州)、县(市、区)政府要通过财政、高校、社会等多渠道筹集的方式,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等支持。
三、实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引导项目
8.实施“一村一居一名大学生计划”。从2006年起,实施“大学生服务村居计划”,由各县(市、区)每年在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选设一批岗位,接收高校毕业生;实施基层学校“烛光计划”,每年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镇、社区、村的中小学、职业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工作;实施基层医院“天使计划”,5年内选拔3000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社区卫生院(所)工作。实行空缺补派的办法,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省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对以上人员中担任村(居)委会职务的或属于支农、支教、支医、扶贫等志愿服务的,且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在服务期内给予每月1000元的补助;在其他地区服务的,给予每月600元的补助,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负担,省财政对财政困难的地方给予补助;志愿服务期满后,进入市场自主择业,有关部门应协助在本系统内推荐就业。在村和社区正式就业的,要作为补充乡镇、街道、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居委会干部的重要来源,其中补充为公务员的,要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工作期间需要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的,由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给予免费培训。采取给予周转编制的办法,继续实施“5000人计划”,选派毕业生到乡镇、街道机关和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工作,原有经费渠道和政策待遇不变。
9.扩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积极发挥各级团组织的重要作用,继续组织、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卫生、农业、青年中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等领域提供志愿服务。在争取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名额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四川省项目的规模和覆盖面,重点增加三州和贫困地区志愿者服务人数。从2006年起,3年内每年增加100名志愿者、5个服务县,到2008年,省项目志愿者达到每年400人、20个服务县。原有经费渠道和政策待遇不变。各相关部门和接收单位要为志愿者安排好服务岗位,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相关保障政策,并努力为志愿者服务期满后留在本地本单位工作或升学、自主就业及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10.进一步扩大选调生规模。从2006年起,增加选拔到基层工作的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主要充实到乡镇、村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加大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交流力度,在基层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当调整到能发挥其专长的部门或岗位。在基层工作2至3年后,根据岗位需求,从中择优选拔部分人员任用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公务员,应优先从选调生中选用。从
“一村一居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选拔部分特别优秀、符合条件、在基层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选调生队伍中。
11.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劳动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要针对基层各行业、职业(工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会同高校对有到基层就业意愿的毕业生,进行与所学专业相关、相近的职业技能强化培训、职业
(执业)资格培训,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对有自主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为其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创业计划制订、开业指导和后续咨询等服务。各级培训、鉴定机构要对相关费用实行减免优惠,减免部分由当地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四、发挥高校和基层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
12.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考核高校一把手业绩的重要指标。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做到人员、工作经费和服务条件“三到位”;加强校内“双选”市场建设,深化高校与校外市场、基层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促进校际合作,“双选会”应对其他学校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校内大市场;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提高面试、洽谈、沟通等方面的就业能力;加大经费投入,设立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专项资金,对到基层特别是三州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给予一次性补助。
13.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从2006年起,面向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5年内在企事业单位建立500个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地政府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要积极联系见习单位,为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安排落实见习指导老师,组织开展见习和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见习期一般不超过1年。见习期间,见习地政府和有条件的见习单位要提供基本生活补助,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免费人事代理。各高校要加强在校生实习工作,积极建立联系稳固、与就业工作紧密结合的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设立“助学实践岗”,加强实习环节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就业指导。
14.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快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步伐,使高等教育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加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分析和预测,保持合理的招生规模。高校要加强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提高毕业生面向市场和基层就业的能力。实行毕业生就业率与高校招生计划适度硬性挂钩。实施面向基层的大学生定向培养计划,省内各高校要安排部分招生计划,用于定向培养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定向培养由基层用人单位与学生、学校三方签订协议,学校要减免培养费用,学生可享受定向招生的优惠政策,毕业后回协议单位就业。要严格招生管理,严格执行定向培养协议。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职业观。
15.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接收高校毕业生。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各类高校要加强与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的联系,积极为他们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科技成果评价等方面,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一视同仁。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后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单位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
五、完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市场机制
16.大力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校外市场。各级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开设面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市场,积极开展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推介活动,并主动为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人事和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执业发展规划设计等服务。政府所属人才网站和劳动力市场网站要增设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服务专区,及时收集、发布基层的需求信息。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和就业服务信息网络。
17.加快培育高校毕业生就业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培育人才中介服务组织的政策研究和业务培训,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开发服务产品,实施服务机构资质管理。探索实行人事代理资质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人才中介服务的指导价格体系,完善人才中介服务收费办法,培育和扶持各类专业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中介服务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开展面向基层的毕业生人才派遣等业务。
18.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监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人才、劳动力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加强人事、劳动保障执法监察。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维护人才、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行为,特别是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依法加强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和用工信息发布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和查处虚假招聘信息、就业歧视和违规收费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19.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中央和我省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在基层创业成才的高校毕业生典型,宣传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企事业单位、高校、基层政府的先进经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建立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对长期在基层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奖励和表彰。
20.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际需要安排专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省财政通过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财政困难的市(州)、县(市、区)给予支持。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高校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1.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紧迫性,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将此项工作纳入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重要部署,统筹规划,创新方法,狠抓落实。各级组织、人事、教育、劳动保障、财政、卫生等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配套文件,把各项政策和项目落实到位。组织部门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将此项工作纳入“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分解任务,硬化考核,构建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周精选】设计行业如何参与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18年7期,文章有删减,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设计介入乡村的实践思考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乡建设计研究中心
苏童 王宇 饶祖林
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正在崛起!我们需要文化自信,乡村振兴也需要理论和方法。本文介绍了乡村振兴的3种模式探索,重点探讨了设计院和设计师如何参与到乡村建设的5个方面,以供读者参考。
乡村振兴的模式探索
模式一:以乡村问题梳理为导向的分析,践行“五共三兴”的系统方法(图1)
据国家统计局2017 年2 月公布的数据,当前中国有近6 亿的农村户籍人口,农民工总量达2.8 亿,其中外出农民工近1.7 亿。经过一段高速城镇化的时期,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了调整阶段,乡村被落在了后面。在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乡村与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关系、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差异极大。乡村的经济落后,主要体现在与城镇居民收入存在巨大差距。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兼业化、老龄化、女性化趋势日益严重,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男性劳动力严重匮乏,大量土地撂荒,村落自然消亡,农村呈现出老、弱、病、残的凋零景象。村民的精神文化、文化传承等出现较大滑坡。
图1 乡村振兴实现路径:“五共三兴”
2018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共同富裕”五项任务。为我们明确了乡村振兴的三大主要目标:产业兴(产业兴旺)、环境兴(生态宜居)和文化兴(乡风文明),并且指明了实现途径——治理有效,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以“五共”工作方法为手段,探索脱贫攻坚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共同缔造”的新路径、新模式:
(1)决策共谋:以问题为导向,村民代表和专家联合组队,共同谋划乡村振兴的内容、组织机制和议事流程。
(2)发展共建:村民和专家协商确定村庄发展建设内容和标准,制定行动计划,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多渠道整合筹措建设资金。村民投工投劳参与房前屋后、公共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等行动。
(3)建设共管:建立健全村内管理机构,完善村规民约、项目管理等管理制度,发动培育村民志愿参与建设项目的管理。
(4)效果共评:村民共同设定村庄发展建设效果的评比标准和激励机制,组织评比,总结回顾阶段性工作,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
(5)成果共享:村民共同享受建设成果,根据实际需要可平等享受建设成果,实现村集体、村民及参与相关方多赢。形成美好的村庄环境、和睦的邻里关系、融洽的社会氛围。
“五共三兴”的工作目标清晰、途径明确,能够全面解决中国乡村现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村两委的基础上,探索产业、环境和文化协同发展的组织机制。广泛的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村民的创造力,同时接受以村民为主体的检查和监督。壮大集体经济、强调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模式二:以乡村建设主体为导向的分析,提出“3+x”的参与模式(图2)
图2 乡村建设3+X模式
我们以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导方为分类原则,将现有乡村振兴模式分为六类,即政府主导、集体主导、公司主导、高校主导、组织主导和个体主导:
(1)政府主导: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在乡村规划、资金补贴、政策扶持、基础服务、人才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村要素活力。政府主导的优势明显。但政府主导多以目标为导向,往往不能标本兼治。
(2)集体主导:具有较好产业积累的乡村,村集体产业具有较强收益能力,能够在短期内形成现金流,带动其他产业的周转和持续投入。在政府主导和个体家庭之间,形成一个过渡,提高凝聚力。建立农业合作社是一条好的发展道路,合作社模式也两级分化,不好复制。
(3)公司主导:企业、公司的主导主要从经营和产业的方向进入乡村振兴,响应国家政策、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延展业务范围,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公司模式多想照搬城市模式,但往往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
(4)高校主导:以高校为代表的行业技术精英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学术发展与实践方面,高校可主导以开展论坛交流等形式推动乡村振兴,如乡村复兴论坛等,这些振兴活动关注乡村公共空间的塑造,挖掘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通过乡村旅游来振兴乡村。
(5)组织主导:有一些专为农民服务的机构,致力于乡村振兴的社会工作。以中国乡建院为代表,其由跨领域的专家团队引领,理念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在中国的扶贫领域里,也活跃着中国扶贫基金会等一批非政府组织。随着精准扶贫2020 年阶段目标的完成,中国扶贫基金会又面临着新的目标和方向转换。
(6)个人情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2017 年毕业于耶鲁的村官秦飞获得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他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招募全球顶尖学子,为乡村振兴带来创意、技术、资源和沟通,致力于通过农村致富改变中国农村基本面貌。
通过分析主导方,我们发现乡村建设有三个重要的合作方,即政府、设计和管理。当乡村建设作为一个项目出现时,一定会有某个触媒因素,我们称之为“X”,可能是某个社会资本、村集体、公益计划、企业或个人投资计划。以上就是“3+X”的模式构成。针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建设,在这个模式当中我们倡导由设计牵头。在政策落实后,乡村建设项目有以下的特点:资金来源有一定保障;规模小,风险可控;楼层低,施工安全隐患少;周期短,需要提前采购,需要设计、采购和施工整合;适合 EPC 的工程管理模式,即由设计院牵头完成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此种模式的工程牵头方可以不一定是设计单位,但设计单位的牵头,在乡村文化传承层面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模式三:以建筑学科专业为导向的分析,提出“乡土再造”的核心价值观
谈到乡村,很大程度会想到乡村的乡土环境。在当前乡村长期被动发展,乡村建设需要乡土环境的整体复兴,从乡土环境的构成要素入手,定义乡村建设的范畴,建立乡土环境再造的价值判断体系。乡土环境的构成要素包含:自然环境,主要为地域性的气候、地貌和物质资源等;建成环境,乡村建筑形成的群落格局、空间和构成方式,具有独特的场所精神;人文环境,乡村社会文化各种精神气质在特定地域的表达,通过民风民俗等表现形式渗透到各种乡土性的空间场所之中。三个构成要素有机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了乡土环境的表现方式。
乡村建筑与乡土环境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对乡村建筑的分析需要在乡土环境的大背景下,考虑两者关联的复杂性,环境的复兴离不开建筑的迭代更新,建筑也以环境内涵的传承和表达为基础。设计从各环境要素为出发点,探寻乡村建筑各种发展演化的创作途径,关注地形地貌、使用地域材料、传承地域文化,目的是为了能够传达真实的乡土感受。
与乡土重建不同,乡土再造更关心建筑品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原乡文化等以人的感受为本的发展策划和空间原型,将乡村特点的挖掘及生活模式的改变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如年轻人回乡、艺术家进乡、老年人守乡等,使之前几近荒废的村落逐渐复苏、活络,破解中国新乡土问题。这需要村民主体、乡村工匠、乡土人才、各界支持和社会意识的觉醒。
乡土再造的核心是乡土文化和原乡生活的重振和复兴。以物质环境的营建作为载体,乡土文化与环境在发展中共生,促进乡土意识的自主和自觉性,恢复乡村的“造血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乡村建设中如果贪大、贪全,往往只做到表面功夫,无法有效深入地盘活乡村。
乡土再造过程中需要“针灸”式的以点带面,而不是“空降”式的舶来品。乡村建筑的定位应立足乡村实际需求,为原生文化提供载体,通过空间“原型”的探索真正恢复乡村的场所感和归属感,融入原乡生活,同时通过示范效应,引导和提倡村民公众参与,恢复乡土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文化的自觉演进。
设计行业参与乡村振兴的
在上述模式的框架下,设计院和设计师如何参与到乡村建设?保证设计的落地可实施是根本。面对复杂多元的乡村结构,必须探索出一套适合于乡村,且能吸引优秀设计师“下乡”进行设计实践的方法和保障。我们试图从一体化设计、规划整合资源、科技介入、规范标准和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去探讨行业的参与重点。
第一,一体化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
在长期的城市建设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从策划、规划、景观、建筑和室内设计等的基本设计服务体系(图3)。城市建筑体量较大,往往数万甚至百万平方米不等,所以需要分专业、分阶段和专业内部细分。但乡村建筑因其体量较小,往往只有数十平方米,多者也仅数百平方米,若仍采用城市建筑的分项设计与施工,必然因其成本过高而无法实施。
图3 乡村建设体系
面对乡村复杂多元的经济社会结构、迥异的地域文化背景、分散自由的空间格局,我们提倡用“一体化设计”的方法来应对复杂多样的设计要素,将乡村建设内容进行分层次的问题梳理和归纳,涵盖了调研、策划、规划、建筑、景观、室内、标识等各个方面,使各要素之间产生相互关联,寻求多维度、灵活性的设计解决路径。试图用设计关联各个要素,使之在乡土环境中促进治理结构的良性循环和乡土意识的积极互动,逐步解决乡村面临的问题,达到改善乡村人居、生产、自然和文化等一系列环境品质的目的。随着近年来EPC的大力推进,更为这一构想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手段和途径。
第二,规划设计引领乡村资源共享
每个乡村都有其特有的物质、文化资源,在长期无序的建设中,这些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乡村规划旨在通过合理规划,挖掘与整合这些资源,使其在保留原有传统的同时能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复苏与文化繁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出,要“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
进行资源盘点,深入挖掘筛选每个乡村独有的资源,再根据不同情况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而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必须有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可以是政府专项资金扶助、社会资本介入,也可以是村民集资,资金到位后需进行资金管理与分配,全程接受由村民选举产生的监督小组的全面监督。最终实现在规划设计的引导下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与产业和就业挂钩,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
第三,科技介入助力乡村建筑设计
近年来,无人机逐渐普及,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上帝视角”,而且也助推三维实景建模技术的发展。从2016年开始,我们尝试借助无人机进行现场调研取材,后期使用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取得设计范围内的SLAM三维实景模型。其不仅具备高清可视功能,而且具备三维可测量信息,为前期调研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且为后期设计提供了最直观的设计依据。随着应用的升级,我们已经探索出“前期三维实景建模辅助调研+后期实景融合辅助设计”的辅助设计方法。
自2016年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开始,人工智能迎来了春天。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前期的设计工作有很多非智力重复劳动,且占用大量人力。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正在积极与科技企业合作,希望将人工智能运用到设计前期,大量减少了非智力重复劳动量,将设计师解放出来,投入到更需要创新的工作中去。
在城市建设中, BIM信息化设计、装配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经过多年探索已经日趋成熟。能够把这些科技成果应用到乡村建设,必将使乡村建设更加科学高效。未来的乡村不会是“落后”的代名词,城乡需要共融发展,消除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乡村建设也全不是低技术的集成,把城市建设当中的科技成果进行吸收和转化,应用在乡村振兴当中,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事半功倍。
第四,规范标准统筹乡村设计市场
在长期的乡村建设中,不仅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也缺乏实操性较强的乡村建设规范与标准。乡村规划建设因其特殊性,需要建立一套实操性强的规范建设标准。在实际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常常因为规范与标准的缺失,导致设计与施工出现“随意性”,即设计师或村民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做,缺乏科学合理性。我们建议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乡村建设的标准:
(1)工作规程:即包含村民发动的基本工作原则、村民组织构建、规划设计建设的工作程序和村庄建设与维护要求。
(2)实用型村庄规划设计标准:即包含产业发展策划、村庄空间布局、公用设施整治、村容环境提升、建筑改造方案、文化特色景观、村庄标识等实操性强的由上而下的设计标准;
(3)村庄建设标准:即包含生态环境、公共空间、房屋建筑、公用工程等在内的一系列建筑、景观、市政等建设标准;
(4)乡规民约:即包含村庄公共事务管理、村民文明行为准则、奖惩规定等引导性约定。
乡村规范的制定必须以乡村和村民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深入调研,借鉴城市建设标准的制定原则,加入乡村特色元素,以落地实施为目的,才能使其具体而不空洞。要充分考虑规范的共性化和乡村个性化的合理衔接和配合使用,既考虑到共性也要保护人性,否则乡村独特的自然生长性就会消失。
第五,设计需要可实施落地的完善的保障体系
在我们参与实践的部分乡村建设中,制度的缺失是导致很多项目无法及时落地的根本因素。在国家层面,已经绘制了一整套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但具体到实施阶段,还是有很多空白。因此,设计需要可实施落地的完善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在以下方面:
(1)收入保障:一方面,要破解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等问题,乡村建设需要设计师参与,防止乡村风貌城市化;但另一方面,乡村设计属于小而精的设计,这是高技术的叠加,但往往无法获得合理的取费。因此,乡村设计需要村民整体对于设计价值的认可。
(2)组织保障: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设计院和设计师服务于村集体。目前多数情况下,设计机构的合同主体方是各级政府。这会造成设计机构的两难:合同主体是政府,设计机构就要满足政府提出的需求。这些需求不一定能够被村民和村集体所接受,设计师陷入两难。所以,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乡村振兴的设计服务对象是村集体等和村民关系密切的组织机构,并给与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3)监督保障:乡村振兴在实施过程中,资金、建设质量和标准考核等监督体系要健全,让乡村建设变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4)法律保障:村民、村集体与个人和城市资本等合作产生纠纷屡见不鲜。设计机构服务于乡村,需要法律制度的健全,保护双方的利益。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需要就地消化解决居民的生产和收入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平。我们希望利用专业技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和手段,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乡村建设不是城市建设的翻版,把乡村建设成深植于村民内心的乡土情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以乡土再造为目标方针,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传统,重新建构新的乡村建设标准。设计介入乡村同样在路上,需要村民、政府、社会和市场多方协力,携手共进。让集体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再和社会资本结合,引导乡村产业振兴,让乡村活起来,壮大集体经济、强调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作者苏童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乡建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四院副总建筑师;王宇为乡建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饶祖林为乡建设计研究中心建筑师)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山东地方农村专项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