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985大学985工科类大学名单的女生,工作快3年了,感觉找工作还是很难找啊,打算年后裸辞,心里有点怕啊

117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85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树洞|该听父母的死磕银行工作,还是跟男朋友回他老家重新求职?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成功应聘到当地的银行,被安排在家乡银行营业支点工作,成为一名支行网点柜员。
这份工作在我们村里算非常好的啦,让爸妈很是骄傲,但是我自己却越来越迷茫:
第一、银行是夕阳产业,柜员这个岗位迟早会被机器人替代人,我现在就是柜员岗,也就是很快会被替代。
第二、我的同事都是30多岁甚至年纪更大的同事,她们每天就是在单位讨论东家长李家短,都是一些三八事儿。我和她们没有共同语言,有点感到孤独,而且更重要的是——我怕时间长了 我也成为那样的人。
第三、单位的同事排挤我。
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并没有参与什么站队、背后说人坏话这样的事。相反,我在单位少言寡语的,很少说话,说也就是没人的时候说无关紧要的搞笑的事,也就一两句。
而且,她们讨论谁挣多少钱、谁家的三八事,我都从来不参与其中——听见就听见、没听见也不问,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会受排挤。
第四、企业文化不能认同。
说实话,大家都是混着日子,一级糊弄一级的,我真怕长期这样我就废了——学的专业都忘光了、即使以后跳槽也找不到工作、没工作经验混日子心理。
第五,我快结婚了。
这个工作地点是在我娘家附近,跟我对象家离着200多里地,两地分居影响感情以后孩子教育也是问题。
况且,我们老家结了婚的女儿很少有住家里的,我也不太想住家里,都没时间看书/听课提升自己了,都说下班后的两小时决定十年后的我,那我显然被落下了。
而我男朋友家现在被划为国家级别的开发区了,以后建设肯定比我们这好,机会也会更多。
按照这个说法,我应该是挺愿意离开这家银行的,但是,说了很多缺点,其实这里也是有优点的:
毕竟是银行,办公环境和待遇都不错。
在村里,能进我们这样的单位很有面子,我也总想着为父母争光(不过,同时,我也发现天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也需要“距离产生美”)。
总之,我总想在我父母和我男朋友之间寻求平衡 但是没有那个平衡点可以让我既为我们家争光又可以不影响我和男朋友之间的感情。
再加上,一想到去男朋友的城市,我心里也诸多担心:
那边找工作,编制内的、国企的招聘都有户籍限制,并不好进;
而去私企的哈,我又不愿意,我学的是会计,给我感觉私企的财务就是和老板一起做假账,我不想这样。
最后,最让我心里拿不准的是,去了男朋友老家那边 我就只有一条路——就是和他好,一旦分手,我就什么都没了。
所以,我比较迷茫——
到底要不要换工作?
要不要离开老家?
如果换工作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
我也觉得自己的眼光太狭隘,我总和家里上过大学的同学比,我工作比他们好;可是,我大学同学呢?很多大学同学工作都比我的优秀。
感谢这位姑娘的信任,愿意跟我们分享自己在人生关键时候的思考。
这的确跟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关,因为——
没有人能够生活在真空中,我们就是需要不断地跟这个世界沟通、磨合;在这个过程中有撕扯、有迷茫与纠结,都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现象。
不过,亲爱的,你写了这么多,我先梳理一下核心问题。
首先,从工作的角度看有两方面的担心:
一方面,是关于现在工作不满——不满集中在前途和职场文化,而满意的是待遇。
另一方面,是否要去男朋友来家的开发区工作——好的是有地域经济优势,不好的是担心没有好工作可选,以及没有退路。
所以,我先结合自己的职场经验,对工作方面的选择,做些信息补充。
第一,关于财务岗位。
不是所有的财务,都会做假账到有重大的风险。
实事求是地说,银行的岗位也不是没有风险呀,看新闻各种金融类的犯罪也不少。
总体来看,确实越是职位高、权力大的,越真的容易触犯法律到被抓起来,比如偷税,崔永元爆出来的演艺界阴阳合同大家都觉得特别的愤慨,但实际上在个人房屋买卖上,多少二手房都会存在阴阳合同呀,只是涉案金额小,对个人即便发现处罚也没那么多而已。
谨慎是对的,但直接屏蔽掉一个领域的职业选择,损失会更大些。不能说民营私企财务岗,就是一个不靠谱的专业岗位。
第二,关于银行柜员的岗位
的确,柜员是会被人工智能逐渐替代的岗位,而且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快了。
对于正做柜员你来说,假如有那么一天,公司或者给你另行安排或者给予劳动补偿,一定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我们可以为未来做准备,但是不值得为此焦虑。
坦白说,很多岗位都会因为人工智能而被重新塑造。而就你目前的经验、资历和能力来看,找到完全不被人工智能代替的岗位根本不现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先把这个岗位做好,安身立命。
日子是一天天过的,“做好计划、每天进步”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没那么酷炫,却是实实在在的。
第三,关于地域发展。
地域确实决定了你可能接触到的人、接触到的事,但这个感受其实具体到每个人层面,是模糊的。
我自己从河北老家来北京,回过头来看,我感觉确实是跟在老家完全不一样的路,但我刚刚来北京的时候,接触很厉害的人、听很牛的讲座、看很多很多书,这些是夹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缝隙中的,并不会每天都是精彩纷呈的日子。
所以,如果你选择去国家开发区,我也提示一下,会跟在老家不一样,但也不会每天都像电视剧中的“主流旋律”一样正确又向上。
当然整体上,国家经济开发区,会提供更多岗位,而且对人才需求更迫切。
第四,关于稳定。
必须要说的是——
真正的稳定,是稳定的能力,而不是稳定的生活。
如果稳定仅仅是没有变化,那么这个稳定质量太低,不要也罢。
比如,去年网上热议的收费站取消,收费员失业的事。一位30岁的女士,声嘶力竭的说:工作了十余年,我只会在收费站收费,现在收费站取消,我怎么活!
这句话说出来是不是好凄凉,而这句话背后的人生又是是多么单薄。
所以,我更建议你这样看到一个机会——我在这里3年后,是否就更有能力;而不是我在这里就可以放心了。
以上是从纯粹职业规划的角度,我补充了财务岗位、柜员岗位、地域发展、稳定的职业视角。
接下来,关于你对婚姻家庭的担忧
父母希望在现在的岗位上,不想让他们失望;去了新的开发区可能有发展,却也担心自己如果和男友分手就一无所有。
是的,这太值得我们担心了,毕竟是婚姻大事呀!而你放心,日后需要担心的事情还有很多呢:
结婚了会不会离婚,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会不会日久生厌,
结婚后婆媳关系不好,
买的股票会不会跌停板
每一个行动,都必然伴随着风险,想做出“事后看起来最理性”的选择,是最不理性的想法。
应对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所以我建议你当下决策的关键是:
第一,你需要一份足够安身立命的工作。
这份工作当然要能够养活你,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满足你自己的职业的期待。
并且,建议你把眼光放在职业规划上,也不一定局限在“是在自己老家的银行”,还是“去男朋友的老家做一个企业的财务”,这样一个“2选1”的选择上呀。
分析自己的资源、能力以及兴趣点,开始做一个相对系统的职业上的规划,也不妨试着投递一下简历,看看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到地有哪些,都是非常好的方法哦。
第二,你需要确认你和男朋友的感情和家庭计划。
这需要你和男朋友不仅花前月下,而关于你们未来的生活、工作、相处模式要事无巨细的讨论。你的男朋友怎么看你的事业?他是否觉得你“差不多就行”?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要几个?等等。
这个过程当然并不会容易,也不能保证不出错,听了这些分析以后,如果你可以不再慌张、不再焦虑,而是真正思考接下来怎么做,就是这篇文章能够给你的最大的收获了。
当然,无论你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为好优姐姐都会始终陪着你、支持你。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职场青年“裸辞”现象调查:建议合理利用“空档期”
一言不合就辞职
职场青年“裸辞”现象调查
不少职场新人会通过跳槽来寻求升职加薪的机会,有些人甚至还没想好之后怎么安排就作出辞职的决定,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为“裸辞”。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岁的职场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2.5%的受访职场青年“裸辞”过,49.4%的受访职场青年考虑过“裸辞”。不满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适应企业管理制度模式(51.4%)被受访者认为是职场青年“裸辞”的主要原因。47.1%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裸辞”不理智,受访职场青年认为生活没有保障是“裸辞”带来的最大问题。69.2%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裸辞”的人合理利用“空档期”。
受访职场青年中,工作3年以下的占6.3%,工作3~5年的占45.2%,工作6~10年的占35.2%,工作10年以上的占13.2%。
52.6%受访职场青年觉得身边“裸辞”的人多
今年26岁的刘灿(化名)毕业于上海某高校经济系,毕业后她在北京某证券公司做销售工作。由于感觉工作压力大,刘灿去年4月“裸辞”了。“那段时间觉得工作压力太大,而且已经有点经济基础了,短时间不会养活不了自己,就辞职了”。
在某互联网公司做策划工作的杨璐(化名)今年年初“裸辞”了,“主要是觉得之前的公司管理方式不太人性化。正好爸妈退休,想陪他们好好玩玩,就辞职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
调查显示,22.5%的受访职场青年“裸辞”过,49.4%的受访职场青年考虑过“裸辞”但没有这样做,21.6%的受访职场青年没有考虑过“裸辞”,6.5%的受访青年没有考虑过辞职。52.6%受访职场青年称身边“裸辞”的人多,37.7%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不太多,4.4%的受访职场青年表示自己身边没有“裸辞”的人。
在灯饰厂做外贸工作的小谢(化名)最近刚刚“裸辞”,她觉得虽然目前的工作待遇还不错,但工作环境不太好,而且没意思。小谢对记者说,前两天她的一个高中同学也“裸辞”了,“他本来是做广告策划工作的,觉得工作太累了,现在一边调整状态,一边找工作”。
调查中,不满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适应企业管理制度模式(51.4%)被认为是职场青年“裸辞”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有: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49.0%)、工作压力大(40.2%)、不能认同企业文化(32.3%)、人际关系存在矛盾(25.4%)、晋升困难(24.8%)、结婚生子(11.3%)和继续深造读书(9.2%)等。
杨璐“裸辞”后顺利找到了新工作,“内容和以前的工作相关度比较高,虽然只工作了两年,但有些经验都能用得上”。
刘灿“裸辞”后曾陷入一段迷茫期,“我想读个硕士,做会计方面的工作,这样再找工作可以更有竞争力,家里人则觉得我应该边找工作边准备考一些相关的证书。我最后还是选择考研了,但考得不好,想着不能这么耗下去,就找了一份会计的工作,想积累些经验再说”。
调查中,47.3%的受访职场青年称身边“裸辞”的人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40.8%的受访职场青年称不太顺利,还有12.0%的受访职场青年表示不清楚。
资深人力资源招聘专家、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电视节目《你好!面试官》常驻嘉宾郑艳工作之余,会在社交平台上为求职者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意见,经常收到许多求职者关于“裸辞”问题的咨询。
郑艳分析,处在不同人生状态的人面对“裸辞”的心境是不同的。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来说,“裸辞”可能不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休息一段时间、陪伴家人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如果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或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状态的人,则需要更多地考虑“裸辞”后要面对的问题。"裸辞"看似很酷,实则会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没有了收入来源,怎么交房租、怎么满足基本日常生活需要等,社保断缴也会带来一定的后续麻烦,另外待业时间过长也有可能造成心理负担”。
调查显示,受访职场青年认为生活没有保障(56.7%)是“裸辞”带来的最大问题,其他问题还有:辞职成为习惯,工作不稳定(48.4%),迫于生存压力,容易盲目择业(46.6%),职业发展存在“空档”期,对再求职不利(40.1%),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增加心理负担(39.9%),容易被质疑能力不强,在求职中处于劣势(24.7%)等。
对于“裸辞”带来的“空档期”,郑艳表示,形成“空档期”的原因很多,比如照顾生病的家人、结婚生子或是不认同企业价值观、工作负荷过大等,但只要工作能力符合应聘岗位需求,“空档期”的原因合理,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69.2%受访职场青年建议“裸辞”的人合理利用“空档期”
目前小谢主要担心自己辞职后找不到好工作,“虽然我和父母住在一起,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但是不想成为"啃老族"。我想换到电商行业,但是换行业不容易。”小谢坦言自己当初辞职有些鲁莽,“过年前后机会会多一些,如果现在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也许会等到明年。去年将就地去了一家灯饰厂,一年就辞职了,下次我想找一份满意点的工作多做几年”。
调查显示,47.1%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裸辞”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21.7%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不是,31.2%的受访职场青年表示说不好。
“现如今,一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或因一时工作不顺,或因人际沟通出现困难,一言不合就辞职。”郑艳建议职场人不要冲动辞职,“工作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上,也体现在情绪管理上。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要积极、理性地想办法。我经常会跟身边的人说,遇到事情不要冲动,先坐下来,让自己安静半个小时,再作决定。带着情绪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可能让事态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回忆自己的“裸辞”经历,刘灿坦言自己一直没有很好地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报专业时就比较盲目,现在找工作也是。我觉得应该有个好的职业规划,就算"裸辞"了,也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调整状态,继续找工作”。
调查中,69.2%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裸辞”的人要合理利用“空档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57.5%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想“裸辞”的人合理评估自身能力;48.4%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年轻人提高职场适应能力,不要轻易裸辞;36.9%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
郑艳认为,“裸辞”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对当下工作的不满意。因此,在作职业选择时多加考虑,也可以减少“裸辞”,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郑艳提醒,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在职业选择时少走些弯路。“要考虑以后想从事什么行业,多花一些精力放在学习与未来职业有关的知识上,不一定非得专业对口。在毕业找工作时,定位要准确,不能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她还表示,择业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人生阶段息息相关,因此作职业规划时不能仅关注眼下,更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其实"好工作"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它更多地取决于你看重什么,在选择工作时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孙山
如侵权请联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名校硕士裸辞待业1年,高学历群体为何也会难就业?
一直以来,学历是职场上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有人认为高学历=高就业,所以填报志愿不管专业优先考虑学校,如果没考上名校,毕业了就赶紧考研,给自己镀金。
此前微博上一段HR的节目视频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这位HR揭露了公司招聘的“潜规则”,一收到简历就分成两部分,985院校的留下,剩下的连看也不会看。
虽然并非所有公司的招聘都是这样的流程,但学历在职场作为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可是近年来,高学历易就业的观念似乎有了反转。根据某网络调查机构的样本数据计算,硕士成最难就业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3.21,平均3个人抢夺一个职位;相比之下本科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1.78,而大专院校因为注重校企合作,毕业生直接输送企业进行实习、就业,就业难度指数也大大降低。
高学历的硕士生们,居然有一天也成了就业难的群体,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先说一个我们向阳生涯曾经帮助过的咨询者的案例吧。
咨询者倩倩是一所985大学生物学毕业的女硕士,在学校时她是老师和同学都知晓的风云人物,不仅专业上备受认可,还说的一口流利的英语,一毕业去应聘了一家外资药企,顺利拿到offer,成为了公司的海外销售顾问。
本来,如果按照这个剧本走下去,倩倩的职业发展应该一帆风顺,继续成为老同学眼里的“人生赢家”。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销售工作的新鲜感淡去,倩倩对目前的工作感到了厌烦。她觉得以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当一名销售有些大材小用,她也不想让几年所学毫无用武之地,于是在1年合约到期之后,选择了裸辞。
看着昔日老同学进入了专业的研究所,投身研究都风生水起的,倩倩觉得自己不比他们差,也想在专业上追上他们,却不料研究所招新规则起了变化,学历要求博士,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年龄和经济条件,倩倩无奈放弃了这条路。
重新找工作时,以她的学历和能力,其实有不少公司都对她伸出过橄榄枝,但是倩倩打定主意想进入有编制的事业单位,把其他的公司都拒绝了。
于是,换工作这事,一拖就是整整一年。期间,病急乱投医的她还去考了几个不相关的证书,却没给她找工作带来丝毫帮助。
倩倩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职业发展上出现了大问题,找到向阳生涯来做职业咨询。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名校高学历毕业生身上遇到的就业问题,一是心态没有放平,二是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清晰。
名校的高学历确实是很值得骄傲的资本,但是如果过于看重自己身上的这层光环,会很容易钻牛角尖。倩倩在多年的求学经历中,一直顺风顺水,而毕业后心中的期待和现实发生碰撞时,她心里很难接受两者间的差距。
心理的失衡让原本能力出众的她把择业的眼光锁定在了一个极窄的区间里,所以才会出现整整蹉跎一年待业在家的情况。
心态的问题是最浅显的,根本的原因还是一开始在职业定位上出了错。高学历者很多会有类似的问题,注重学业但是在求学的期间不重视实践经历。倩倩也是这样,各类的奖状证书拿了不少,但是实习经历真的屈指可数。连一开始接下销售的offer也是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但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不仅如此,过于在意公司,环境等等外生涯的因素,也是造成她职业定位出现偏差的原因。
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需要,工作岗位的环境、福利待遇、发展空间肯定会跟自己心里的标准有出入。一个职场人在获得一份工作时,应有舍有得,懂得妥协。不能苛求所有的方面都能随自己的心愿,而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找到合适的位置,再图发展。
在待业的一年里,倩倩其实遇到过好的机会,但是还对自己定位不清的她,对自身的价值评估不足,本来大好的机会,也因为一时的偏执而错过。
在向阳生涯咨询师的分析之下,终于帮助倩倩找到了职业定位,设计好了发展的通道。经历了一年的煎熬,倩倩的职场心态更加成熟,加上自己的专长和性格,让她之后很快适应了新的公司和工作,积极准备往药企的管理方向转型。
其实就像向阳生涯的创始人洪向阳老师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讲到的,“职场人必须意识到,雇佣关系的本质就是商业价值的交换,唯学历时代已经过去。根据自己的专长、志趣及价值取向综合比对,做好职业规划,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走弯路。”
所以,对于高学历者们来说,学历固然是优势,但他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能力在哪个平台能快速转化为直接的商业价值,则是关键。无论是心态上还是职业的发展上,都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得失,放眼长远制定目标,才能走得更顺畅。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这里有关于职业规划的一切
我们助你一臂之力
今日搜狐热点359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33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科类985大学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