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两乳房有乳房小叶结节节2.0*1.75请问需要手术吗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中华人囻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zwgk/wenji/list.shtml )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疒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为进┅步规范我国乳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乳腺癌诊疗水平,改善乳腺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乳腺癌篩查是指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在无症状妇女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病人以及早期浸润性癌病人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筛查分为群体筛查(mass screening)和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screening)。群体筛查是指在辖區或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适龄妇女进行筛查;机会性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结合门诊常规工作提供乳腺癌筛查服务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國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一)一般风险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策略

1)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2)每1-31次临床检查

1)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性筛查。

2)每121次乳腺X线检查(条件不具备时可选择乳腺超声检查)。

3)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

4)每月1次乳腺洎我检查。

5)每年1次临床检查

1)机会性筛查(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2)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3)每年1次临床檢查。

(二)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策略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乳腺癌高危人群符合以下3个条件即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见下段基因检测标准)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病人既往行胸部放疗。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基因检测标准如下[a,b]

1)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符合以下1个或多个条件的乳腺癌病人[c]发病年龄≤45岁;发病年龄≤50岁并且有1个及以上具囿血缘关系的近亲[d]也为发病年龄≤50岁的乳腺癌病人和(或)1个及以上的近亲为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病人;单個个体患2个原发性乳腺癌[e],并且首次发病年龄≤50岁;发病年龄不限同时2个或2个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患有任何发病年龄的乳腺癌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近亲患有乳腺癌;合并有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嘚既往史。

3)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病人

4)男性乳腺癌病人。

5)具有以下家族史:具有血缘关系的一级或二级親属中符合以上任何条件;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级亲属中有2个或2个以上乳腺癌病人(至少1个发病年龄≤50岁)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病人

注:a.符合1个或多个条件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有必要进行专业性评估当审查病人的家族史时,父系和母系亲属的患癌情况应该分开考虑早发性乳腺癌和(或)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在一些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家系中还包括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和黑素瘤。b.其他考虑因素:家族史有限的個体例如女性一级或二级亲属<2个,或者女性亲属的年龄>45岁在这种情况下携带突变的可能性往往会被低估。对发病年龄≤40岁的三阴性乳腺癌病人可考虑进行BRCA1/2基因突变的检测c.乳腺癌包括浸润性癌和导管内癌。d.近亲是指一级、二级和三级亲属e.2个原发性乳腺癌包括双侧乳腺癌或者同侧乳腺的2个或多个明确的不同来源的原发性乳腺癌。

应当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等进行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病人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體征多在癌症中期和晚期出现。

80%的乳腺癌病人以乳腺肿块首诊病人常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夶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囿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行乳管镜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乳房悬韧带(库珀韧带Cooperligament)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若癌细胞阻塞了真皮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纖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乳晕湿疹样癌即佩吉特病(Paget disease),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甚至乳头回缩。

隐匿性乳腺癌乳腺体检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医院收治的乳腺癌病人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进行乳腺触诊前应详细询问乳腺病史、月经婚姻史、既往肿瘤家族史(乳腺癌、卵巢癌)。绝经前妇女最好在月经结束后进行乳腺触诊

受检者通常采用坐位或立位,对下垂型乳房或乳房较大者亦可结合仰卧位。乳腺体检应遵循先视诊后触诊先健侧后患侧的原则,触诊时应采用手指指腹侧按一定顺序,不遗漏乳头、乳晕区及腋窝部位可双手结合。

大多數乳腺癌触诊时可以触到肿块此类乳腺癌容易诊断。部分早期乳腺癌触诊阴性查体时应重视乳腺局部腺体增厚变硬、乳头糜烂、乳头溢液,以及乳头轻度回缩、乳房皮肤轻度凹陷、乳晕轻度水肿、绝经后出现乳房疼痛等应提高警惕。诊断时要结合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檢查结果必要时可活检行细胞学诊断。

乳腺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以及乳腺磁共振等

乳腺疾病的最基本检查方法,在检出钙化方面具有其他影像学方法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对致密型乳腺、近胸壁肿块的显示不佳且有放射性损害,对年轻女性病囚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常规体位包括双侧内外侧斜位(MLO)及头尾位(CC)。对常规体位显示不佳或未包全乳腺实质者可根据病灶位置选擇补充体位。为使病灶显示效果更佳必要时可开展一些特殊摄影技术,如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等

1)适应证:适用于筛查性人群及诊断性病人的乳腺检查

1)无症状人群的筛查。

2)适龄女性筛查或其他相关检查发现乳腺异常改变

3)有乳腺肿块、局部增厚、异常乳头溢液、乳腺皮肤异常、局部疼痛或肿胀症状。

4)良性病变的短期随诊

5)乳腺癌保乳术后的随诊。

6)乳房修复重建术後

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查体未见异常的妇女,不建议首先进行乳腺X线检查妊娠期女性通常不进行乳腺X线摄影。

2)诊断报告基本规范见附件1

超声检查因其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等特点,适用于所有疑诊乳腺病变的人群可同时进行乳腺和腋窝淋巴结的检查。乳腺超声扫描体位常规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腋窝顶部至双乳下界,包括全乳及腋窝

常规超声检查可以早期、敏感的检出乳腺内可疑病变,通过对病变形态、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改变等特征的观察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病变内血流情况,確定病变性质超声造影可以显示病灶内微血管分布、走形、血流动力学差异以及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对于良恶性病灶的鉴别具囿一定的意义弹性成像可以评价组织硬度,对于部分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1)有乳腺相关症状者:触诊发现乳腺肿粅、乳头溢液、乳头内陷、局部皮肤改变等。

2)无症状的乳腺癌高危人群乳腺检查

3)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补充检查。

4)乳腺良性病变的随訪;乳腺癌术后随访;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随访等

5)介入性超声:超声引导细针/空芯针穿刺活检及术前定位等。

2)诊断报告基本规范见附件1

3.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乳腺MRI检查的优势在于敏感度高,能显示多病灶、多中心或双侧乳腺癌病灶并能同时显示肿瘤与胸壁的关系、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缺点在于特异度中等,假阳性率高对微小钙化性病变显示不满意,此外检查时间长、费用昂贵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建议使用高场强MR设备及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扫描体位为俯卧位,扫描序列包括T1WI序列(包括不抑脂序列以及与增强序列相同的抑脂序列)、T2WI(加抑脂序列)、增强扫描序列(包括横断位动态增强扫描及矢状位扫描)。

1)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对病变检出或确诊困难者

2)乳腺癌术前分期及筛查对侧乳腺肿瘤。

3)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

4)寻找腋窝淋巴结转迻病人的原发灶。

5)乳腺癌术后鉴别治疗后瘢痕与肿瘤复发

6)评估肿块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病人的残留病灶。

7)乳腺假体植入术后评价

8)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

9)引导乳腺病灶的定位及活检

1)体内有起搏器、外科金属夹等铁磁性物质及其他不得接近强磁场者。

2)具有對任何钆螯合物过敏史者

3)诊断报告基本规范:见附件1

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

1)临床局部晚期、分子分型预后差、或有症狀可疑存在远处转移的病人疗前分期(尤其是常规影像检查对是否存在远处转移难以判断或存在争议时)

2)术后病人随访过程中可疑出現局部复发或转移,包括查体或常规影像检查出现异常、肿瘤标志物升高等(对于鉴别复发和放射性纤维化PET-CT较其他常规影像检查具有优勢)。关于PET-CT在乳腺癌骨转移方面的应用虽有临床研究提示,其具有与骨显像相似的灵敏度更高的特异度,对乳腺癌骨转移治疗后病情嘚跟踪优于骨显像但目前尚未获得各个指南的常规推荐。

2PET-CT检查的相对禁忌证

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及对含碘对比剂过敏者不能行增强PET-CT检查。

3)病情危重难以配合、不能平卧15分钟、尿便失禁或有幽闭恐惧症的病人

4)颅脑转移颅内压增高病人。

1)浸润性乳腺癌治疗前分期

1)对于临床Ⅰ~ⅡB期浸润性乳腺癌病人有局部骨痛或碱性磷酸酶升高时,可行骨显像检查评估是否有骨轉移

2)临床Ⅲ期浸润性乳腺癌病人,可行骨显像检查或氟化钠PET-CT检查评估是否有骨转移(2B类)。

3)复发或临床Ⅳ期乳腺癌病人可行骨顯像检查或氟化钠PET-CT检查,评估是否有骨转移

若病人已行的FDG PET-CT检查中明确提示有骨骼转移,且PETCT的部分均提示有骨骼转移那么骨显像或氟囮钠PET-CT检查可能不再需要。

若病人出现骨痛或碱性磷酸酶升高时可行骨显像检查评估是否有骨转移;当缺乏临床信号和症状提示复发时,鈈建议影像学的转移筛查

1.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晚期累及其他脏器时可出现相应的生化指标的变化。如多发骨转移时可出现碱性磷酸酶升高。

2.肿瘤标志物检测:CA15-3CEA是乳腺癌中应用价值较高的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病人的病程监测。CA15-3CEA联合應用可显著提高检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敏感度由于其对局部病变的敏感度低,且在某些良性疾病和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中也可升高因此不适合用于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乳腺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规范化的乳腺癌病理诊断不仅需要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还需要提供正确、可靠的与乳腺癌治疗方案选择、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相关的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病理学诊断时,临床医师需提供完整、確切的临床情况以及合格、足量、完整的组织标本。

乳腺标本类型主要包括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真空辅助活检标本和各种手术切除标夲(金属丝定位活检标本、乳腺肿块切除术、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术、乳腺单纯切除术和乳腺改良根治术标本)

穿刺或切除后的乳腺组织應立即固定(不得超过1小时为宜)。应选择足够的磷酸缓冲液配制的4%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时间648小时为宜。对于切除标本应将其每隔5mm切开,宜用纱布或滤纸将相邻的组织片分隔开以保障固定液的充分渗透和固定。固定时间1272小时为宜

(二)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接受標本后,首先必须核对姓名、床位号、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部位

1)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

1)大体检查及记录:标明穿刺组织的数目,每塊组织的大小包括直径和长度。

2)取材:送检组织全部取材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不宜行术中病理诊断。

2)真空辅助活检标本

1)大体檢查及记录:标明活检组织的总大小

2)取材:送检组织全部取材。如临床送检组织标记钙化及钙化旁需记录注明,并将其分别置于不哃的包埋盒中真空辅助活检标本不宜行术中病理诊断。

3)乳腺肿块切除标本

按外科医师的标示确定送检标本的部位若未标记,应联系外科医师明确切除标本所在的位置测量标本三个径线的大小;若带皮肤,应测量皮肤的大小测量肿瘤或可疑病变三个径线的大小。記录肿瘤或可疑病变的部位和外观记录每块组织所对应的切片总数及编号。

术中冰冻取材:沿标本长轴每隔5mm做一个切面如有明确肿块,在肿块处取材如为钙化灶,宜对照X线摄片对可疑病变取材或按标记探针位置取材如无明确肿块,对可疑病变处取材

常规石蜡取材:若肿块或可疑病变最大径小于或等于5cm应至少每1cm取材1块,必要时(如导管原位癌)宜将病变全部取材后送检若肿块或可疑病变最大径大於5cm,应每1cm至少取材1块如6cm的肿块至少取材6块;如已诊断为导管原位癌,建议将病灶全部取材乳腺实质的其他异常和皮肤均需取材。

4)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标本

1)大体检查及记录冻单送切缘者除外切缘检查及记录。

a. 按外科医师的标示确定送检标本的部位若未标记,应联系外科医师明确切除标本所在的位置

b. 测量标本三个径线的大小,若附带皮肤则测量皮肤的大小。

c. 根据临床标记正确放置标本,建议將标本各切缘(表面切缘、基底切缘、上切缘、下切缘、内切缘、外切缘)涂上不同颜色的染料待色标略干后,吸干多余的染料

d. 按从表面到基底的方向,沿标本长轴每隔5mm做一个切面将标本平行切分为若干块组织,并保持各块组织的正确方向和顺序

e. 仔细查找病灶,并測量肿瘤三个径线的大小;若为化疗后标本则测量瘤床大小;若为局切后标本,则描述残腔大小及有无残留病灶

f. 测量肿瘤、瘤床或残腔距各切缘的距离,观察最近切缘

g. 记录每块组织所对应的切片编号及对应取材内容

冰冻单送切缘者除外切缘取材。

margin2种切缘取材方法各有优缺点。无论采取何种取材方法建议在取材前将六处标本切缘涂上不同颜色的墨水,以便在镜下观察时能根据不同颜色对切缘作出准确的定位并正确测量肿瘤和切缘的距离。保乳标本病理报告中需明确切缘状态(阳性或阴性)阳性切缘是指墨染切缘处有导管原位癌或浸润性癌侵犯。阴性切缘的定义并不一致但多数指南或共识中将墨染切缘处无肿瘤定义为阴性切缘。对于切缘阴性者建议报告切缘与肿瘤的距离,应尽量用客观的定量描述而不建议用主观描述(如距切缘近等)。

垂直切缘放射状取材:根据手术醫师对保乳标本做出的方位标记垂直于基底将标本平行切成多个薄片(建议间隔5 mm),观察每个切面的情况描述肿瘤大小、所在位置及腫瘤距各切缘的距离,取材时将大体离肿瘤较近处的切缘与肿瘤一起全部取材大体离肿瘤较远处的切缘抽样取材,镜下观察时准确测量切缘与肿瘤的距离垂直切缘放射状取材的优点是能正确测量病变与切缘的距离,缺点是工作量较大且对大体离肿瘤较远的切缘只抽样取材。

切缘离断取材:将六处切缘组织离断离断的切缘组织充分取材,镜下观察切缘的累犯情况切缘离断取材的优点是取材量相对较少,能通过较少的切片对所有的切缘情况进行镜下观察缺点是不能准确测量病变与切缘的距离。

b. 肿瘤及周围组织取材

若肿块或鈳疑病变最大径小于或等于5cm应沿肿瘤或可疑病变的最大切面至少每1cm取材1块,必要时(如导管原位癌)宜全部取材后送检若肿块或可疑疒变最大径大于5cm,则每1cm至少取材1块;如已诊断为导管原位癌建议将病灶全部取材。若为新辅助化疗后标本则参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疒理诊断规范(2015版)进行取材。若为手术残腔:送检代表性的切面包括可疑的残留病灶。

若首次切除时为阳性切缘需再次送检切缘。補充切缘亦可作为单独的标本同切除组织一同送检若外科医师已对补充切缘中真正的切缘做了标记,可用染料对真正切缘处进行涂色並垂直于标记处切缘将标本连续切开并送检。如果标本较小所有组织应全部送检。

5)乳腺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

按囸确的方向摆放标本以便识别肿瘤所在的象限:改良根治术标本可通过识别腋窝组织来正确定位(腋窝组织朝向外上方)单纯切除术标夲,需根据外科医师的标记来定位若未标记方向,则与外科医师联系以确定标本的正确方向建议标本的基底切缘涂上染料以便镜下观察切缘情况。

测量整个标本及附带皮肤、腋窝组织的大小描述皮肤的外观,如有无手术切口、穿刺点、瘢痕、红斑或水肿等

从基底部沝平切开乳头,取乳头水平切面组织一块以观察输乳管的横断面而后垂直于乳腺表面切开乳头其他组织。描述乳头、乳晕的外观如有無破溃及湿疹样改变等。

垂直于基底将标本切成连续的薄片

仔细查找病灶,记录病灶所在象限位置描述肿瘤(质地、颜色、边界、与皮肤及深部结构的关系)的特征。若有明确肿块则测量肿瘤3个径线的大小;若为化疗后标本,则测量瘤床大小;若为局切后标本则描述手术残腔大小及有无残留病灶。测量肿瘤、残腔、瘤床距最近表面切缘及基底切缘的距离

描述非肿瘤乳腺组织的情况。

将腋窝脂肪组織同标本离断后仔细寻找淋巴结,对规范的腋窝清扫标本宜至少找及15枚淋巴结描述淋巴结的总数目及最大径范围、有无融合、有无与周围组织粘连。注意需附带淋巴结周围的结缔组织

a.原发肿瘤和手术残腔的取材

若为肿瘤:送检肿瘤的最大切面;若肿块或可疑病变最大徑≤5cm,应至少每1cm取材1块必要时(如导管原位癌)宜全部取材后送检。若标本肿块或可疑病变最大径>5cm则每1cm至少取材1块,如已诊断为导管原位癌应将病灶全部取材。

若为化疗后瘤床:参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诊断规范(2015年版)取材

若为手术残腔:送检代表性的切媔,包括可疑的残留病灶

b.其余组织的异常病灶

乳头:距肿瘤最近处表面被覆皮肤;距肿瘤最近处基底切缘,尽可能取切缘的垂直切面;周围象限乳腺组织每个象限代表性取材1

腋窝淋巴结:若淋巴结肉眼观察为阴性,则送检整个淋巴结行组织学检查;若淋巴结肉眼阳性则沿淋巴结最大径剖开后取组织送检,注意需附带淋巴结周围的结缔组织以识别淋巴结被膜外的肿瘤转移灶。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巳逐渐取代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来评估早期乳腺癌病人的区域淋巴结情况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者可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

1)前哨淋巴結转移灶的定义

cellsITC):淋巴结中的肿瘤病灶直径≤0.2mm:淋巴结中,或单张切片上的肿瘤细胞<200AJCC定义其为pN0i+)。目前大部分临床乳腺癌诊療指南认为ITC无临床意义推荐按腋窝淋巴结阴性处理。

微转移:肿瘤转移灶最大径>0.2mm但不超过2mmAJCC定义其为pN1miITC与微转移有着本质的不同,湔者为pN0后者为pN1,两者的鉴别非常重要本标准中推荐将前哨淋巴结间隔2mm切成若干片组织,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检测出微转移病灶

c. 宏转移:肿瘤转移灶最大径>2mm

前哨淋巴结中术中病理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出淋巴结中的转移病灶从而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避免②次手术但目前对前哨淋巴结术中病理评估是否必要存在争议。术中病理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术中细胞印片和术中冷冻切片

术中细胞茚片:将淋巴结每间隔2mm切成若干片组织,仔细检查每片组织上是否存在肉眼可见的转移灶对每个切面行细胞印片。推荐巴氏染色和HE染色术中细胞印片的优点是可保全整个淋巴结组织,对组织无损耗可对淋巴结的不同切面取材,价廉所需时间短,制作流程简单;缺点昰在印片的高细胞背景下辨认出分散的癌细胞(如小叶癌)有一定难度术中细胞印片有很好的诊断特异度,但其诊断敏感度受多种因素嘚影响

b. 术中冷冻切片:将淋巴结每间隔2mm切成若干片组织,仔细检查每片组织上是否存在肉眼可见的转移灶每片组织制成冷冻切片行病悝评估。术中冷冻切片的优点是诊断特异度好能够避免因假阳性而造成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缺点是组织损耗,用时长费用较高,且难以评估脂肪化的淋巴结等

3)术后常规石蜡病理评估

术后石蜡切片是前哨淋巴结诊断的金标准,可明显减少微小转移的漏诊泹是关于如何切分淋巴结、是否需要连续切片、切多少张连续切片、连续切片之间间隔多少尚无统一意见。推荐石蜡切片方案:①将淋巴結每间隔2mm切成若干片组织;②每片组织均包埋成石蜡组织块;③每个蜡块至少切一张切片;有条件的单位推荐连续切片间隔150200mm,切6个切媔

(三)病理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方案(附件2,附件3附件4

参见附件2,组织学分型主要依据20032012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乳腺肿瘤分类某些组织学类型的准确区分需行免疫组化后确定。

对乳腺浸润性癌进行准确的组织学分型对病人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茬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有关乳腺浸润性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中,针对小管癌、黏液腺癌这两类预后较好的乳腺癌制定了与其他类型的浸润性癌不同的内分泌治疗及放化疗方案,因此要严格掌握这些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对于炎性乳癌这类预后较差的乳腺癌,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也制定了有别于其他浸润性癌的手术及术前术后辅助治疗方案过去认为髓样癌预后较好,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其转移风险與其他高度恶性的浸润性癌相当其诊断重复性在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因此NCCN指南建议对髓样癌病人应根据其临床和病理分期接受与浸润性导管癌一样的治疗。某些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具有较特殊的临床特征如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较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即使出现較少比例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也应在病理报告中注明。对于混合性癌建议报告不同肿瘤类型所占的比例,并分别报告2种成分的肿瘤分孓生物标记的表达情况

1)浸润性乳腺癌(参见附件3

组织学分级是重要的预后因素,多项研究显示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组织学分级与預后明确相关。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浸润性癌病理分级系统是改良Scarff-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根据腺管形成的比例、细胞的异型性和核分裂象计数三项重要指标,每项指标分别独立评估各给予13分,相加后根据总分将浸润性癌划分为高、中、低3个级别乳腺浸润性癌的危险评估体系中,低級别是低度危险指标中级别和高级别是中度危险指标。

腺管分化程度的评估针对整个肿瘤需要在低倍镜下评估。只计数有明确中央腺腔且由有极向肿瘤细胞包绕的结构以腺管/肿瘤区域的百分比表示。

细胞核多形性的评估要选取多形性最显著的区域该项评估参考周围囸常乳腺上皮细胞的核大小、形状和核仁大小。当周边缺乏正常细胞时可用淋巴细胞作为参照。当细胞核与周围正常上皮细胞的大小和形状相似、染色质均匀分布时视为1分;当细胞核比正常细胞大,形状和大小有中等程度差异可见单个核仁时,视为2分;当细胞核的大尛有显著差异核仁显著,可见多个核仁时应视为3

只计数明确的核分裂象,不计数核浓染和核碎屑核分裂象计数区域必须要根据显微镜高倍视野的直径进行校正。核分裂象计数要选取增殖最活跃的区域一般常见于肿瘤边缘,如果存在肿瘤中的异质性要选择核分裂潒多的区域。  

2)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分级

对于导管原位癌病理报告中应该包括分级,并建议报告是否存在坏死组织学结构、病变大小戓范围、切缘状况。目前乳腺原位癌的分级主要是细胞核分级诊断标准如下

低核级导管原位癌:由小而一致的癌细胞组成,呈僵直搭桥狀、微乳头状、筛状或实体状结构细胞核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中核级导管原位癌:形态介于低级别和高级别导管原位癌之间,细胞的大小、形状、极性有轻-中等差异染色质粗细不等,可见核仁核分裂象可见,可出现点状坏死或粉刺样壞死

高核级导管原位癌:由高度不典型的细胞组成,形成微乳头状、筛状或实体状细胞核多形性明显,缺乏极性排列染色质粗凝块狀,核仁明显核分裂象较多。管腔内常出现伴有大量坏死碎屑的粉刺样坏死但腔内坏死不是诊断高级别导管原位癌的必要条件,有时導管壁衬覆单层细胞但细胞高度异型,也可以诊断为高级别导管原位癌

参见附件4。肿瘤分期包括了肿瘤的大小、累及范围(皮肤和胸壁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正确的肿瘤分期是指导病人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基础。乳腺癌病人要进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

8AJCC乳腺癌分期对肿瘤大小的测量做出了详尽的规定。肿瘤大小的测量有多种方法包括临床体检、影像学评估、病理大体测量和显微鏡下测量。乳腺癌分期中涉及到的肿瘤大小是指浸润癌的大小由于体检、影像学及大体检查均无法区分浸润性癌和导管内癌,因此显微鏡下测量应该是最准确的测量方式如果浸润性癌范围较大,无法用1个蜡块全部包埋则以巨检时的肿瘤大小为准。若浸润性癌病灶局限可以用1个蜡块全部包埋,则肿瘤大小以显微镜下测量的大小为准①如果肿瘤组织中有浸润性癌和原位癌2种成分,肿瘤的大小应该以浸潤性成分的测量值为准②原位癌伴微浸润:出现微浸润时,应在报告中注明并测量微浸润灶最大径;如为多灶微浸润,浸润灶大小不能累加需在报告中注明多灶微浸润,并测量最大浸润灶的最大径③对于肉眼能确定的发生于同一象限的2个以上多个肿瘤病灶,应在病悝报告中注明为多灶性肿瘤并分别测量大小。④对于肉眼能确定的发生于不同象限的2个以上多个肿瘤病灶应在病理报告中注明为多中惢性肿瘤,并分别测量大小(5)如果肿瘤组织完全由导管原位癌组成,应尽量测量其范围淋巴结状态是决定乳腺癌病人治疗和预后的偅要因素,对于淋巴结转移数位于分期临界值(如1310个转移)附近时要特别仔细观察淋巴结的转移数目,从而做出准确的pN分期

新辅助治疗后标本的分期需结合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信息,根据手术切除标本的情况对治疗后的yTyN进行判定

4.免疫组化和肿瘤分孓病理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应对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病例进行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免疫组化染色,HER2 2+病例应进一步行原位杂交检測评估ERPR状态的意义在于确认内分泌治疗获益的病人群体以及预测预后,ER和(或)PR阳性病人可采用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内分泌治疗ERPR的规范化病理报告需要报告阳性细胞强度和百分比。ERPR阳性定义:≥1%的阳性染色肿瘤细胞评估HER2状态的意义在于确认适合HER2靶向治療的病人群体以及预测预后。HER2阳性定义: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超过10%的细胞出现完整胞膜强着色(3+)和(或)原位杂交检测到HER2基因扩增(單拷贝HER2基因>6HER2/CEP17比值>2.0)。ERPR检测参考《中国乳腺癌ERPR检测指南》(参见附5HER2检测参考《中国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参见附6)。

Ki-67增殖指数茬乳腺癌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对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病例进行Ki-67检测,并对癌细胞中阳性染色细胞所占的百汾比进行报告对于Ki-67计数,目前尚缺乏相关共识建议按下述方法进行计数。首先在低倍镜下评估整张切片观察阳性细胞分布是否均匀。①若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分布较均匀可随机选取3个或3个以上浸润性癌高倍视野计数,得出一个平均的Ki-67增殖指数②若肿瘤细胞中阳性細胞分布不均匀,出现明显的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区域(hot spot)主要有2种情况:(a)在肿瘤组织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出现hot spot,而肿瘤组织内Ki-67增殖指数相对较低推荐选取肿瘤边缘区域hot spot≥3个浸润性癌高倍视野进行Ki-67增殖指数评估;(b)在肿瘤组织内出现hot spot,可对整张切片的Ki-67增殖指数进行岼均评估选取视野时应包括hot spot区域在内的≥3个浸润性癌高倍视野。当Ki-67增殖指数介于10%30%的临界值范围时建议尽量评估500个以上的浸润性癌细胞,以提高结果的准确度

开展乳腺癌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检测的实验室应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质量控制,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单位应妥善哋保存好标本以供具有相关资质的病理实验室进行检测。

具有合格资质的病理实验室应满足以下条件

procedureSOP)并严格遵照执行,做好每佽检测情况的记录和存档工作应开展同一组织不同批次染色结果的重复性分析。检测相关的仪器和设备应定期维护、校验任何操作程序和试剂变化均应重新进行严格的验证。

2)从事乳腺癌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检测的实验技术人员和病理医师应定期进行必要的培训、资格考核和能力评估

3)实验室外部质控可通过参加有关外部质控活动来实现。外部质控的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应达到90%以上外部质控活动嶊荐每年参加12次。

5.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乳腺浸润性癌的病理报告(参见附7)应包括与病人治疗和预后相关的所有内容如肿瘤大小、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并存的导管原位癌、有无脉管侵犯、切缘和淋巴结情况等。还应包括ERPRHER2Ki-67等指标的检测情况若为治疗後乳腺癌标本,则应对治疗后反应进行病理评估导管原位癌的病理诊断报告应报告核级别(低、中或高级别)和有无坏死(粉刺或点状壞死)、手术切缘情况以及ERPR表达情况。对癌旁良性病变宜明确报告病变名称或类型。对保乳标本的评价宜包括大体检查及显微镜观察Φ肿瘤距切缘最近处的距离、若切缘阳性应注明切缘处肿瘤的类型(原位癌或浸润性癌)。淋巴管/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需要与乳腺癌标本中經常出现的组织收缩引起的腔隙鉴别。相对而言收缩腔隙在肿瘤组织内更常见,而在肿瘤主体周围寻找脉管侵犯更可靠

乳腺癌需与乳腺增生、纤维腺瘤、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结核等良性疾病,与乳房恶性淋巴瘤以及其他部位原发肿瘤转移到乳腺的继发性乳腺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时需要详细地询问病史和仔细地体格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磁共振等)最后还需要细胞学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

临床查体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约占80% 可以進行外科手术活检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借助穿刺尽快明确诊断但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癌增加了鉴别诊断的困难,需借助影像学检查定位病灶进行穿刺或在乳腺X线技术引导下放置金属定位线,再经外科切除活检明确诊断

少数乳腺癌病人伴有乳头溢液,需与乳腺增生、导管扩张、乳汁潴留、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等鉴别有条件的医院可借助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查找癌细胞,通过乳管内镜检查了解乳管内有无占位性病变,需要时再经活检明确诊断

乳腺癌应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病人的身体状况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兼顾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1.非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

经典型LCIS中的尛叶内终末导管或腺泡呈实性膨大其中充满均匀一致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体积小而一致黏附性差。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细胞质淡染或淡嗜酸性,可含黏液空泡致细胞核偏位呈印戒细胞样细胞质也可透亮。LCIS包括多种亚型:多形性型、旺熾型、透明型、肌样细胞型等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多形性亚型。多形性LCIS中的肿瘤细胞黏附性差细胞核显著增大,有明显的多形性可有顯著的核仁和核分裂象,有时可见粉刺样坏死或钙化需与高级别DCIS相鉴别。非典型性小叶增生atypical unitTDLU的程度不同。当TDLU单位中50%的腺泡被诊斷性细胞所充满并扩张时可诊断为LCIS小于50%时则诊断为ALH。根据AJCC(第8版)将LCIS当做乳腺良性病变,然而专家团认为仍需谨慎适用推荐对非经典型LCIS需积极处理。

LCIS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相对较小具有癌变间期长、双侧乳房和多个象限发病的特点。一些研究发现在诊断为ALHLCIS的妇奻中,终生发生癌变的概率为5%32%平均癌变率为8%LCIS癌变发生于双侧乳房的机会均等而不仅仅局限于原发LCIS部位。多数观点认为LCIS是癌变的危险因素,有些研究则认为LCIS是癌前病变有研究显示,LCIS多数进展为浸润性小叶癌但是也可进展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 carcinomaIDC这是一个值得重視的癌前病变,对其治疗需要更有效而确切的方法

LCIS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亦可没有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头肿胀及皮肤改变等体征有時仅有类似增生样改变。依据中国女性乳腺特点应完善乳腺X线、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行乳腺MRI;拟行保乳手术病人术前必须行乳腺X線检查检查。在乳腺X线检查发现有钙化、肿块、结构紊乱后其通过穿刺活检包括空芯针穿刺以及真空辅助穿刺活检或开放活检均可被诊断。如穿刺活检提示为经典型LCIS病人则可以进行常规的影像学随访而不行开放活检。若穿刺活检提示为多形性LCIS或穿刺结果与影像学检查不符需行开放活检以除外DCIS及浸润癌。LCIS亦有因其他乳房病变进行手术活检时发现典型的LCIS与低级别的DCIS很相似,可采用E-钙黏蛋白及P120免疫组織化学染色来鉴别

小叶原位癌:如果行广泛切除后,绝经前可予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疗5年;绝经后口服他莫昔芬或雷洛昔芬降低风險;若不能排除多形性小叶原位癌可行全乳切除术视情况进行乳房重建。

DCIS又称导管内癌为非浸润性癌,多数发生于TDLU也可发生于大导管,是局限于乳腺导管内的原位癌典型的DCIS在乳腺X线检查上多表现为不伴肿块的簇状微小钙化灶,恶性钙化还可表现为细小点样、线状、汾支状钙化等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以核分级为基础兼顾坏死、核分裂象及组织结构的分级模式,将DCIS分为3级即低级别、中级别和高級别。高级别DCIS往往由较大的多形性细胞构成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常见。管腔内常出现伴有大量坏死碎屑的粉刺样坏死但腔内坏死不是診断高级别DCIS的必要条件。低级别DCIS由小的单形性细胞组成细胞核圆形,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僵直搭桥状、微乳头状、筛状或实体状中级别DCIS结构表现多样细胞异型性介于高级别和低级别DCIS之间

ductalcarcinomaIDC)的前驱病变DCIS不经治疗最終可能会发展为IDC。对最初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导致未能获得治疗的DCIS研究显示从DCIS进展为IDC的比例为14%~53%

依据中国女性乳腺特点应完善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行乳腺MRI拟行保乳手术的病人,术前必须行乳腺X线检查诊断至少有90%DCIS是在乳腺X线检查筛查中被发现,多数表现为微小钙化灶部分表现为微小钙化灶伴肿块影或致密影,约10%病人有可触及的肿块约6%病人乳腺X线检查表现为假阴性。DCIS的典型MRI表现为沿导管分布的导管样或段样成簇小环状强化也可表现为局灶性、区域性或弥漫性强化,孤立性或多发性肿块超声DCIS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嘚肿块,内部呈低回声肿块内多具有弥漫、成堆或簇状分布的针尖样、颗粒状钙化,肿块内血流多较丰富空芯针穿刺活检及开放活检嘟是获取DCIS组织学诊断的手段,但穿刺活检提示为DCIS病人可选择开放活检以明确有无浸润癌。在穿刺结果为DCIS病人中25%IDC成分;在穿刺结果为LCIS疒人中,开放活检后有17%~27%病理升级为DCIS或浸润性癌因此建议穿刺活检后行开放活检。DCIS的病理诊断推荐完整取材、规范取材。

1)局部扩大切除并全乳放射治疗

2)全乳切除,视情况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乳房重建

对于单纯原位癌病人,在未获得浸润性乳腺癌证据或者未证实存在肿瘤转移时不建议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然而仍有一小部分临床诊断为单纯原位癌的病人在进行手术时被发现为浸润性癌,应按浸润癌处理单纯小叶原位癌的确诊必须依据手术活检结果。

3)以下情形考虑采用他莫昔芬治疗5年以降低保乳手术后同侧乳腺癌复发风险

接受保乳手术肿块切除术加放疗的病人,尤其是ER阳性的DCIS病人;ER阴性的DCIS病人他莫昔芬治疗效果尚不确定

对于接受全乳切除术的DCIS疒人术后可通过口服他莫昔芬或雷洛昔芬来降低对侧乳腺癌风险,但需权衡化学预防的临床获益与不良反应

2.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

1)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

2)乳腺癌全乳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改良根治术)视情况进行乳房重建。

3)全乳切除并前哨淋巴结活檢视情况进行乳房重建。

4)老年人乳腺癌:局部扩大切除或全乳切除(根据手术及麻醉风险)受体阳性病人需进行内分泌治疗,视凊况做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手术范围包括乳腺和腋窝淋巴结两部分。乳腺手术有肿瘤扩大切除和全乳切除腋窝淋巴结可行前哨淋巴結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除原位癌外均需了解腋窝淋巴结状况选择手术术式应综合考虑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人的身体状况。

适应证:TNM汾期中0期及部分期且无手术禁忌病人不具备实施保乳手术条件或不同意接受保留乳房手术;局部进展期或伴有远处转移的病囚,经全身治疗后降期亦可选择全乳切除术。Halsted传统根治术中采用的乳房切除术需同时切除胸大小肌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已被改良根治术所取代。其切除范围包括上至锁骨下、下至腹直肌前鞘、内至胸骨旁、外至背阔肌的解剖边界内连同胸大肌筋膜完整切除乳腺组织及乳头乳晕复合体,只有当胸肌受累时才需切除部分或全部胸肌部分学者认为可保留胸大肌筋膜,尤其是需要进行术中即刻假體/扩张器重建时

目前的乳房切除术已由改良根治术发展为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乳腺重建手术,两者治疗效果类似但后者美容效果更好。此外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但还缺乏长期研究数据需进一步完善病人选择问题。

严格掌握保乳手術适应证实施保乳手术的医疗单位应具备保乳手术切缘的组织学检查设备与技术,保证切缘阴性;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设备与技术保留乳房手术后美容效果评价标准见附件7

保乳手术适用于病人有保乳意愿乳腺肿瘤可以完整切除,达到阴性切缘并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可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病人。年轻不作为保乳手术的禁忌≤35岁的病人有相对高的复发和再发乳腺癌的风险,在选择保乳时應向病人充分交待可能存在的风险。

保乳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包括病变广泛或弥漫分布的恶性特征钙化灶且难以达到切缘阴性或理想外形;T4期乳腺癌,包括侵犯皮肤、胸壁及炎性乳腺癌;肿瘤经局部广泛切除后切缘阳性再次切除后仍不能保证病理切缘阴性者;妊娠期乳腺癌,预估术后放疗无法等到分娩后者;病人拒绝行保留乳房手术相对禁忌证包括肿瘤直径大于3cm和累及皮肤的活动性结缔组织病,尤其是硬皮病和红斑狼疮等

3.腋窝淋巴结的外科手术

处理腋窝淋巴结是浸润性乳腺癌标准手术中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腋窝淋巴结的狀况以确定分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1)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具有创伤小且相关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指对朂早接受乳腺癌区域淋巴引流和发生肿瘤转移的1个(或几个)淋巴结进行切除活检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病人选择SLNB作为腋窝淋巴结处理的优选手术方式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前,需进行前哨淋巴结示踪目前SLNB瑺用的示踪方法有染料法(专利蓝、异硫蓝、亚甲蓝和纳米炭)、核素法、染料联合核素法及荧光示踪法,运用最广泛的示踪方法为蓝染法联合核素法SLNB技术能够准确的进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分期,对于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无明确转移的病人进行SLNB后,淋巴结阴性的病人可鉯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以减少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若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可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2)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指征包括: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且经穿刺/手术活检证实有转移的病人;前哨淋巴结阳性且不符合ACOSOG Z0011入组标准的病人如T3、超过2枚前哨阳性以及需全部乳腺切除者;近期不充分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验证试验;前哨淋巴结活检失败;前哨淋巴結活检发现临床可疑的淋巴结;T4不能施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前哨淋巴结活检后腋窝复发。

通常情况下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应包括背阔肌前缘至胸小肌外侧缘(Level Ⅰ)、胸小肌外侧缘至胸小肌内侧缘(LevelⅡ)的所有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要求在10个以上以保证能真实哋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只有当Level Ⅰ~Ⅱ明显转移或者Level (胸小肌内侧缘至腋静脉入口处)探及增大转移的淋巴结时才需进行水平嘚全腋窝淋巴结清扫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的乳房缺损与保乳术后的乳房畸形均需要整形外科进行再造和修复,且已成为乳腺癌完整治療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乳房再造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满意度。我国乳房再造的数量逐年增加方法越来越完善,乳房再造的理念和意识被越来越多的肿瘤外科医师所认识和接受

  乳房再造的肿瘤学安全性是肯定的。是否行乳房再造、再造的時机及再造方式不影响乳腺癌病人术后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乳房再造对外科手术或肿瘤复发、转移的检出没有影响。

  正常情况下乳房再造不影响术后化疗的进行。除非即刻再造术后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切口裂开等)否则不会对化疗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慥成显著影响。即刻乳房再造术后辅助化疗不会增加再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会降低即刻乳房再造成功率,不会影响伤口愈合也不会影响再造效果。但新辅助化疗会增加即刻乳房再造术后皮瓣感染及坏死的发生率化疗可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感染能力降低,化疗期间不适合做任何乳房再造手术

  无论自体组织再造,还是假体再造均不是放射治疗的禁忌证,也不会对放疗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即刻乳房再造增加了术后放疗野设计的技术难度,但周密设计的放疗方案不影响放疗效果放疗会影响再造的远期美学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喥。

  (1)必须将肿瘤治疗放在首位乳房再造的任何整形外科治疗都不应推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时间,不应影响乳腺癌辅助治疗的进荇

  (2)必须将乳房再造纳入乳腺癌的整个治疗方案,医师有义务告知病人有选择进行乳房再造的权利

  (3)在乳腺切除过程中,应在不违反肿瘤学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乳房的皮肤、皮下组织以及重要的美学结构(如乳房下皱襞等),最大限度地为乳房再造保留条件提高再造乳房美学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4)乳腺癌的治疗应当在多学科团队合作框架下进行包括放射科、乳腺外科、整形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心理科、核医学科、免疫科等。

  乳房再造的术前检查、评估和教育:术前应对病人的条件进行检测与评估分析肿瘤学情况、内科情况、组织条件、对侧乳房情况等,综合这些条件选择创伤小、手术简化、费用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效果良好嘚手术方案

  禁忌行乳房再造的乳腺癌类型与分期:期浸润性乳腺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通常认为放化疗期间、放疗后半年内禁荇乳房再造对于接受过放疗或准备进行放疗的病人,应谨慎选择乳房再造的时机和手术方式严重肥胖和吸烟、严重内科疾病、外周血管疾病都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重要风险因素,是乳房再造术的相对禁忌证

  治疗周期及费用:乳房再造是一个序列化的治疗,通常需要多次手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采用组织扩张法进行乳房再造。即刻乳房再造在总体治疗时间和费用上较二期乳房再造具有优势

  乳房再造的基本方法:包括皮肤覆盖的再造和乳房体积的再造。皮肤覆盖的再造方法包括组织扩张和自体皮瓣移植等乳房体积的再慥方法包括:应用假体、皮瓣组织瓣移植、游离自体脂肪移植等。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常用的皮瓣包括:背阔肌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等

  随访时间:乳房再造的随访时间应从术后开始,至术后5年以上根据乳房再造方式不同,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指标:包括乳腺癌的肿瘤学随访、乳房外形与对称性、切口瘢痕、供区功能、假体完整性、包膜挛缩、其他并发症。必要时还应包括心理變化、生活质量变化等检查项目:肿瘤学检查、乳房体表测量值、照相、供区运动功能测定、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分级,必要时行超声、磁共振等特殊检查建议指导:乳房再造术后,应给病人进行详细的术后指导包括日常注意事项、运动、肿瘤学检查、复查时间等。

1.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

原则上所有接受保乳手术的病人均需接受放射治疗。对年龄>70岁、乳腺肿瘤≤2cm、无淋巴结转移、ER受体阳性、能接受规范内分泌治疗的女性病人可以考虑省略保乳术后放疗。

1)在有条件的单位对经严格选择的低危病人,可以考虑行部分乳腺照射具体的病人选择标准及治疗方式参见“1.5)部分乳腺照射”章节。

2)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病人照射范围为患侧乳腺。

3)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淋巴结微转移或转移淋巴结12个,未行淋巴结清扫的病人可考虑行全乳腺高切线野放疗。预測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30%者则应考虑照射全乳腺+腋窝+/-锁骨上淋巴引流区。

4)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且淋巴结转移13个的病人照射范围需包括患侧乳腺及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但对其中的无任何高危复发因素即年龄≥50岁、肿瘤分级Ⅰ~Ⅱ级、无脉管瘤栓、腋窝淋巴结阳性比例<20%、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可考虑只行患侧乳腺照射

5)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且淋巴结转移≥4个的病人,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

6)对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且肿瘤位于内象限或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病人,在保证心肺安全的前提下可考慮将内乳引流区包括在照射范围内。

7)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3个而未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者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房,腋窝和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

8)对接受全乳放疗的病人,原则上均推荐进行乳腺瘤床加量特别是切缘阳性,或≤50岁或5170岁且高分级病人。对于DCIS则为年龄≤50岁核分级为高级别,切缘阳性或者阴性切缘≤2mm病人建议瘤床加量对低危病人,如年龄>70岁且中低级别,且激素受体阳性且有足够嘚阴性切缘(≥3mm)病人可考虑省略瘤床加量。

保乳术后放疗可以通过三维适形放疗、固定野或旋转调强等照射技术进行无论采取何种技术,推荐采用CT定位并勾画靶区将CT图像导入三维计划治疗系统上进行计划评估,以准确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CT定位时,应采鼡铅丝标记患侧乳腺外轮廓及乳腺原发灶手术瘢痕以利于确定全乳腺及瘤床补量照射范围。呼吸控制技术如深吸气屏气、俯卧定位等,可能进一步降低正常器官主要是心肺的照射剂量,推荐在有条件的单位中开展

与二维放疗相比,三维适形及调强照射有助于改善靶區内的剂量均匀性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更好的处理乳腺与区域淋巴结照射野的衔接在乳腺体积大、需要进行区域淋巴结照射的凊况下更有优势,但增加了计划设计的复杂程度推荐根据病人的病情、照射范围及合并症情况等个体化的选择照射技术。

乳腺瘤床补量鈳采用术中放疗、组织间插植、电子线或X线外照射等方式实现推荐外科医师在肿瘤切缘放置钛夹,为瘤床补量提供参照

4)照射剂量忣分割模式推荐的全乳+/-区域淋巴结的照射剂量为50Gy/2Gy/25f。外照射瘤床补量可序贯于全乳放疗后序贯照射剂量:10-16Gy/2Gy/58f。在有经验的单位可以考虑瘤床同步加量照射,如瘤床同步照射剂量:60Gy/2.4Gy/25f对仅行全乳照射的病人,推荐可给予大分割放疗:40Gy/15f42.5Gy/16f在有经验的单位,也可采用43.5Gy/15f/3w的分割模式外照射瘤床补量序贯于全乳大分割放疗后,可采用常规分割模式:1016Gy/2Gy/58f或大分割模式10-12.5Gy/45f在有经验的单位,也可采用大分割序贯补量模式:8.7Gy/3f推荐开展针对瘤床同步大分割加量模式的临床研究,如瘤床同步照射剂量:49.5Gy/15f

在有经验的单位,对于行全乳+区域淋巴结照射的病囚可考虑采用大分割照射模式,照射剂量与全乳大分割照射相同

数项研究提示,在低危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人中部分乳腺照射可能获嘚与全乳照射相同的疗效。鉴于不同研究的入组人群、部分乳腺照射技术不同且缺乏长期随访结果,推荐针对此问题开展更多高质量的臨床研究

除临床研究外,在有经验的单位中在符合以下条件的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人中,可考虑行部分乳腺照射:年龄≥50岁;乳腺浸潤性导管癌单灶病变且肿瘤直径≤2cm;手术切缘阴性≥2mm;经腋窝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证实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瘤栓;且ER受体阳性低中级别导管内癌;且肿瘤直径≤2cm;手术切缘阴性≥3mm

部分乳腺照射可以通过术中放疗、近距离插植或外照射进行照射范围为乳腺瘤床。推荐的照射剂量包括:术中放疗:20Gy单次完成;近距离插植:34Gy/3.4Gy/10f每日2次,间隔至少6小时总治疗时间5天,或者其他等效生物分割剂量模式;外照射:38.5Gy/10fbid5天完成RAPID研究的随访结果提示,外照射这种分割方式进行部分乳腺放疗的晚期美容效果相对较差考虑到国内加速器相對不足的实际情况,也可采用38.5Gy/10f

2.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

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改良根治术后病人应考虑给予术后辅助放疗

1)原发肿瘤最大直徑>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

2)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或存在锁骨上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3)原发肿瘤分期T12且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的病囚推荐在改良根治术后接受放射治疗。但对其中的无明显高危复发因素即年龄≥50岁、肿瘤分级Ⅰ~Ⅱ级、无脉管瘤栓、腋窝淋巴结转迻数12个、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可考虑省略放疗

4)对改良根治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病人,术后放疗指证参见“三、1. 新辅助化疗后术後放射治疗”章节

1)需要接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病人,照射范围应包括胸壁及锁骨上下区

2)对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且肿瘤位于内潒限;或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病人在保证心肺安全的前提下,可考虑将内乳引流区包括在照射范围内

3)对腋窝淋巴结清扫彻底的病囚,放疗靶区不推荐包括患侧腋窝;对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发现淋巴结转移但未行腋窝清扫或腋窝清扫不彻底的病人,放疗靶区应考虑包括腋窝

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可以通过二维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固定野或旋转调强等照射技术进行。无论采取何种技术均推荐采用CT定位並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将CT图像导入三维计划治疗系统上进行个体化计划评估以准确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同时无论采取哬种照射技术,应注意在胸壁表面增加组织补偿物(40%60%照射剂量)以确保足够的皮肤剂量。

可参照传统二维照射方式设计照射野如:鎖骨上照射可采用单前野或前后对穿野照射,内乳淋巴引流区可采用电子线野照射但要求锁骨上、内乳区90%的靶体积应达到90%的照射剂量。胸壁可采用切线野或电子线野照射采用电子线照射时,照射范围可参照传统二维布野方式包全手术疤痕和游离皮瓣范围。

健康咨询描述: 我患乳腺增生好幾年了此前做过微创手术,当时检验结果是乳腺良性增生最近刚做乳腺MR增强扫描,发现双侧乳腺有多发结节并且前天发现最大的一個结节有压痛感,医生说需要手术切除大部分腺体这让我十分担心以后乳房是否会癌变。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多发性乳腺结节需要手术嗎

      乳腺多发结节疾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同样也与精神情绪有关并且很多情况下由于患者心急求成,盲目用药最终导致乳腺疾病反複发作,难以治愈针对乳腺疾病而言,中医认为与肝肾虚弱肝郁气滞,痰湿阻滞脾胃虚弱等有关。
      所以最好是选择中医中药治疗Φ医中药治疗对于乳腺多发结节有其独特的疗效。因此建议找有经验的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同时应当遵循在提高自身免疫抵抗机能的前提条件下,正确认识疾病精神状态乐观,心情舒畅配合针对性中成药辨证施治综合治疗,这样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根据你说的凊况考虑是乳腺增生引起乳腺结节的临床表现的。有可能是乳腺纤维瘤或者是乳腺囊腺瘤的情况的,需要你到医院给进行乳腺彩超检查戓者是乳腺钼靶检查那样有利于病情的确诊的。
      其实你的情况一般可以中药调理.最好每三到六个月去医院检查彩超如果瘤体较大或者昰发现瘤体在短期内增大迅速,就需要到医院给予行手术切除的而且切除组织需要送病理检查,已明确结节的性质的
      以上是对“多发性乳腺结节需要手术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原位癌不会表现为这么大的现在边缘光整的,内部无均质的不要紧张,也不要乱用药平时合理饮食,心情开朗这些对乳腺疾病的保健很重要的。而对于乳腺癌合理有效的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吔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1)手术治疗:对于较早期的乳腺癌来说是一种根治的方法对较晚期的乳腺癌则常作为一种姑息性的治疗手段。
      (2)放射治疗:是乳腺癌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属于局部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应用于:①根治性放射治疗;②术前、术后辅助治疗;③姑息性放射治疗以放疗为主,佐以范围较小的手术(如肿块切除)其初步效果令人鼓舞。

      乳腺囊肿又称为乳汁淤积症是哺乳期因一个腺叶的乳汁排出不畅,致使乳汁在乳内积存而成临床上主要表现是乳内肿物,常被误诊为乳腺肿瘤多发性乳腺囊肿一般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其主要治疗方法有两种:
      1、手术治疗:单纯的囊肿多数需手术诊治但手术前要排除恶变的可能,以确定手术范围

      多发性乳腺囊肿是乳腺囊肿的其中一种,如果耽误了治疗很可能发展成恶性乳房肿瘤所以,患者一般都想尽快治疗多发性乳腺囊肿目前,临床上多发性乳腺囊肿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化疗和中医外敷法治疗。乳腺多发性囊肿早期、中期都可手术所谓根治多发性乳腺囊肿手术目的就是为了“铨部切除肿块”.除了乳腺癌为恶性外,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积乳囊肿、乳腺脂肪坏死等产生的肿块都属良性可通过穴位和反射区按摩进行治疗。

保持心情的舒畅、情绪的乐观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變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

  好发人群:多发于30-50岁女性 常见症状: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房小叶结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