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是P2P吗,证券和P2P到底有什么区别啊,值听过P2P可能会清盘跑路的风险,那购买的货币基金是P2P吗一旦出问题会清盘跑路吗

  先谈重磅信息!昨天下午,江苏P2P沃时贷在官网发布“清盘公告”,宣布从5月2日起,停止线上运营,不再发布借款标的,且新、老平台都将停止回款,同时提出了三套不同的投资人退出方案。

  一石激起千层浪,沃时贷在部分投资人眼里还是不错的平台,这从社群和论坛的交流可以看出来。我还在社群专门问了一个问题:大家投资沃时贷的依据是什么呢?有投友就说了,“上市系风投,星火2a评级,多赚示范”。从群里的反应来看,对平台的印象都不差,但这平台的确砸中了不少人,包括部分评级机构和知名大V。

  首先,我想说的是该平台出现问题,虽然意外,但也合理:

  1、通过知名评级榜单简单筛查,可以看到该平台出现在融360评级榜中,而且排名在C级的末尾。前面我也提到过,对于融360的评级, C- 级是高危区,C级要重点监控,这个是从往期爆雷平台总结的经验。而且沃时贷在贷罗盘示范基金中,年前短暂出现过,而后就下架了,至今将近半年过去了,如果保持足够警惕,也该撤的差不多了,但很多人还在重仓中。

  重要一点:基础筛查我主要参考一些知名机构,在这些机构上表现良好,才是我继续考察其它因素的基础。

  2、该平台至今还未上线银行资金存管,也没有电子签章和三级等保。这都什么时候了,去年监管就一直要求,有发展意愿的平台银行资金存管都已经布局到位了。最近2个月有些平台都陆续上线成功了,至少表明这些平台的发展意愿很强。同时也表明,至今还未上线的平台面临的合规压力真的很大。

  3、在P2P投资圈,面对信息的不对称,很多投资人对风险缺乏敬畏之心,老司机对行业都保持有足够的敏感和警惕,基本都达成了一致,比如:“上榜的平台不一定好,但落榜的平台要警惕”、“只在一家评级机构出现的平台可以投,但要控制仓位”、“不上榜的平台不一定不好,但投资前要进行多维度深扒”等,但在高息面前,很多人把这些都抛到脑后了。

  随之而来的是,很多车贷平台都开始出现了不同于往常的债权转让情况,债转潮出现,恐慌情绪开始蔓延,很多投友在问是不是雷潮要来了?是不是要撤离车贷平台了?是不是只能投排名前20的平台了?

  其实,这都不是理性看待问题的方式,在目前将近2000个平台中,本身某个平台出现点问题纯属正常,只不过在今年监管备案的压力下,不仅是平台,投资人的神经都比较脆弱。

  自从2017年国家加大力度对P2P行业监管以来,部分人对P2P网贷行业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这中间即有金融界的大V,也有P2P行业的专家和部分P2P理财的投资人。

  唱衰P2P行业的金融大V主要是搞证券或银行出身的,自身优越感十足,他们只是看到自己行业的优势,没有危机意识,不发展创新。但不管银行或证券从业者嘴里如何说,咱们还是看看银行的具体行动吧。P2P行业这几年发展迅速,导致银行和证券投资客户大幅流失,银行现在不也开始通过调整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了。

  4月份,多家银行的官方推送和网点出现“利率全面上浮”“抢购倒计时”等宣传推广语,新一轮吸储大战开始上演。在调整大额存单利率的银行中,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上调幅度较大。其中,多家农商行的利率上浮最高达55%。

  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存款也是蛮拼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如此之大,究其原因,除了央行的支持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吸储的压力。因为以前不少的银行存款客户现在都选择将钱放到收益更高的平台,大部分客户会选择理财或者其他投资渠道,最要的是互金平台,包括P2P网贷,导致银行存款压力不断加大。

  但是,存款利率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会连带着贷款利率上涨,毕竟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差。比如,目前各地都不同程度的上调了房贷利率,增大了借款人的贷款压力和贷款成本,贷款的收紧最终还是会逼迫借款人通过P2P网贷进行周转。

  部分P2P行业的专家在去年就开始预测p2p行业的收益率最终会稳定在7%—8%之间,会比银行多2个百分点。首先这个“最终”,就是很模糊的概念,是10年后?还是20年后?这样的话我也会说哈,狂人在这里也说说自己的看法,不管是被监管淘汰还是被行业淘汰,最终剩下的平台,应该在合规性和运营能力方面都是比较强的了,至少会有50%左右的平台保住1年期10%左右的收益率。

  这个是我本人近期和做投资的2个朋友交流的具体情况:

进入6月,已有数家网贷平台发布公告暂停业务进行清盘。其中,小灰熊金服承诺10月31日前全面兑付完所有客户本息;微龙网公告称,代收10万元以下小额用户预计分6个月进行兑付,代收10万元以上大额用户,预计分3年兑付。

随着监管的持续深入,网贷平台的暴利通道被堵住,新增平台数量锐减。公开数据显示,5月新增平台4家,同比下降82.6%。而那些严重逾期或者资金链出问题的平台不得不退出行业,发布清盘公告。

不过,也有一些平台以清盘之名拖延时间,行跑路之实,清盘变成“清盘雷”。在这背后,是投资人维权的艰难,以及平台兑付的拖延。“以我接手的一个案例来说,某网贷机构倒闭后,100多名投资人起诉维权,整个诉讼下来花费时间一年多。尽管判决下来支持了投资人,可是钱还是要不过来,因为平台没钱,(投资人)也不清楚借款人是谁。”一位律师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投资人的煎熬:说好的兑付可能变成跑路

相较于跑路,清盘是一种法律程序,平台不存在欺诈或非法集资的行为,公司的生产运作停止,所有资产在短期内出售,变回现金,按先后次序偿还未付的债项,之后按法律程序,宣布公司解散。简言之就是将该收回的款项收回,再将钱还给投资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网贷平台清盘情况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分期清盘,规定在一定时间兑付一定比例的代收金额,小灰熊金服、微龙网均为此种方式。

第二种是股权转让,将投资人的债权转换成平台的股权,成为平台的股东。此前清盘的沃时贷公布的三种方案中,就有一种方案为“公司可提供线下2个门店的部分股权进行认购,投资人可用待收本金A转化成门店股权,参与门店每月收益分成”。投资人也可以选择债权转让,沃时贷在公布的第三种清盘方式中提到“计划2018年6月上线,公司开放方案一中36期债权转让的功能,急用钱的用户可通过债转的形式进行债权转让”,而方案一为分期兑付。

第三种是打折回购,这种方案就好像是清仓大甩卖。投资人根据投资金额分等级,然后根据级别打折归还本金,比如50000元的本金打一折归还5000元,这对于投资人来讲损失非常大。

不过,有投资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很多平台刚开始按时兑付,但是到后来根本拿不出资金进行偿付,甚至原本承诺的本息兑付变成只归还一点利息,最后极有可能演变成跑路。

好车贷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网贷平台在清盘的时候应该做到这几点:一,要有完整、具体、可执行的方案;二,要公平地关注到每个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三,要借鉴破产清算里面的一些机制,接受审计和监督,比如引入律师、会计师、投资人代表等,甚至要有监管机构的人参与。”

对于是否有一些机构以清盘之名拖延时间行跑路之实,快车财富COO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平台有兑付的资金,不论是自有资金还是股东资金或者是关联方、第三方愿意接盘资产,那么三天之内是可以解决的。如果平台并没有拿出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而只有口头承诺,这个解决方案就不一定能够真正落地。”

律师的案例:打赢官司还是要不到钱

相比于一些平台一言不合就跑路,宣布清盘的平台一般都公告有还款计划。而投资人在拿到钱之前的表现却是大相径庭。4月份善林金融被查封后,理性的投资人自发建立起维权群,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希望能拿回“血汗钱”,并且收集相关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在已经有官方报道此事属实的情况下,依旧有很多投资人在所谓的“投资群”内相互安慰,称平台只是暂时出现问题,大家都不要报警,不然就无法收回本息。

在近期发生跑路、清盘平台投资人所建的群内,也不乏上述两种不一样的解决方式。而他们采取“维护不作为”的原因是维权的困难,以及拿到投资本金的可能性较低。

记者在和一些涉及清盘平台的投资人进行沟通时,有投资人对清盘结果并不乐观:“不抱太大的希望,本金很有可能拿不到了。”

另据投资人爆料,雅堂金融第二期兑付方案没有按时进行兑付。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照官网公布的客服电话致电雅堂金融进行求证,却被提示“呼叫错误,请重新选择”。

很多投资人不愿意进行维权,是因为维权过程比较漫长和艰难。一位律师以自己做的一个案子为例告诉记者:“某网贷机构倒闭后,100多名投资人起诉维权,整个诉讼下来花费时间一年多,因为人数多,所以比较谨慎。判决下来支持了投资人,可是钱还是要不回来,因为平台没钱,(投资人)也不清楚借款人是谁。当然,也不能说白打了,他们手里有个可以申请执行的生效判决,如果平台法人有钱了,或者投资人有证据证明了‘一对一’,即他们的钱是谁用的,可以申请法院执行,但是概率极低。”

机制的探索:深圳“指引”平台有序退出

对于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上述律师表示:“第一,选择正规的网贷平台。可以查询平台的工商登记信息及所有涉案情况,如果这个平台总是官司缠身,投资者就要谨慎考虑一下投资计划了。第二,了解借款人的资质情况。不仅要了解网贷平台的资质,也有必要要求网贷平台公开资金运转情况及借贷人的基本情况、信用资质。例如有的网贷平台提倡‘抵押担保借贷’,这就提高了借贷人的门槛,也有利于保证后期资金的回流。第三,签订正规平等投资合同。在签订合同时认真阅读各项条款,例如:网贷平台作为中介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是一对一运作、是否有第三方担保公司已对借款人资质进行审核、后期资金回流方式及节点等。另外对于业务员给予的重要口头承诺也可以书面形式附加在合同中,有条件的可以请律师等专业人士提前审查。第四,学会保留证据。从接触网贷平台开始,包括其宣传彩页、与业务员的聊天记录、签订的投资协议等,虽然单个证据的证明力不是很高,但整体放一块更有利于证据链的完整性。”

雅堂金融主动退出P2P业务后,网贷行业掀起一股“清盘潮”,有的平台说良性退出,并且公示兑付方案,但兑付期限的拉长,也使得投资人拿回本息的概率降低不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9月29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全国首次发布了《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退出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网贷平台业务退出一般程序:1.成立退出工作领导小组;2.制定退出计划和退出方案;3.向协会报备退出计划及退出方案;4.协会提出指导意见并不定期组织相关培训;5.执行退出方案,按照计划稳妥推进退出工作;6.每周向协会汇报退出情况,并就疑难问题及时与协会沟通;7.落实出借人资金清退工作,全部结清存量项目;8.全面终止网贷业务。

有地方互金协会人士告诉记者,此意见稿适用于正常平台合规退出的情况,跑路平台不适用,归公安机关去管辖。协会这边也会协助公安机关做相关工作,但是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

前不久又雷了一大平台——。4月份和朋友讨论过这家平台。观点很明确:如果是薅个路由器、体脂称啥的就算了,真金白银十二分不建议去冒险。

言归正传,今天要测的是:。先说平台,人气还是很高的。但细看这家平台,有不少硬伤。要投,我没找到太多理由的。

如此人气高,我推测或主要有三个原因:

1)高出行业水平2-3个点的收益

2)100强以内的评级排名,且在之家排名较高:52名。

3)运营时间长(5年)。

那么,来测评这家平台,到底是否有可投性。

新联在线,2013年7月上线。先后运营很快5年。

运营时间长,曾被投资人看做道德风险低的一个标志。但运营时间长、又默默无闻,这类平台经历股权变更、悄然卖身,则可能成为网贷新雷点。

所以千万别因“运营时间长”、“投了这么多年都没事”麻痹大意(改天再来跟大家聊这个事)。

扯远了。来谈平台背景。

这家平台运营5年,一共有两次资本动作。

1)2016年1月,新联在线宣布获得A轮融资,风投方为新加坡地产开发商Kingsland Development集团,额度5000万。

2)2017年2月宣布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为“深圳中京华宇集团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被说成:中国华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郑州粮油食品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京安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合作成立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

也就是新联在线国资背景的来源。

A轮网络信息甚少,无从考证。增信有限。

B轮为著名的“华宇系”。但却并不是个好爹,华宇系P2P平台暴雷已经不计其数:

2016年8月,跑路失联;

2017年2月,清盘;

2017年7月,提现困难;

带华宇系标签的20几家,最后只剩下几家还在正常运营平台。于是,在2018年2月新联在线开始甩爹。

由“深圳中京华宇集团有限公司”的入股,变更为去除“华宇”字眼的“广东中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入股。

表面看,变更的股东。股权上已经去除“华宇系”标签。但看“中京”的字眼,就知道“广东中京”和“深圳中京华宇”有关系。

查看广东中京的股权关系:

广东中京是“中京军融集团(深圳)有限公司”的股东,而“中京军融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历史原名,正就是“中京华宇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因此,甩爹只是换汤不换药。

但这并没有完:2018年3月,新联在线股东再变更为“中京北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追溯上去,即是直接的“华宇系”公司——中京华宇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因此,新联在线仍然是“血脉纯正”的“华宇系”。

而从华宇系“儿孙满堂”情形看,就明白。华宇背景,基本就是买卖增信的国资壳。

何况2017年3月许,华宇老爹“中国华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专门出了个“没有入股任何P2P平台”的甩锅公告。

写到这,我基本就对这家平台投否定票了。派系平台,尤其是暴雷过的派系平台,不投。

这包括团队与业务。但看平台团队,基本是凑数的水准。

排在最上的执行董事吕衡川,履历为“中国京安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现任职广东中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京军融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从这个履历看,基本是“华宇系”工作背景。且这人还在华宇系的“广东中京”任职。目测,他并不在新联在线管理经营,而仅作为平台买壳“华宇”,附带赠送的挂名增信。

排在第二位的:许世明,则才是平台真正创始人并做平台具体经营管理的头号人物。

不过履历平平,法律背景出身,在金融上只有些民间担保机构履历。

其余人员太过年轻,履历模糊且单薄。可圈点的不多。姑且是运营、财务、人事、技术等各模块的中层负责与执行人。

风控与机构合作部经理,是位年轻的女士。从这职位称呼,大致可推测:新联在线的资产,来自合作机构。

那么来看看,这家平台的资产业务。

早期平台有非常多的业务线条。现在缩减为四个产品:国电通、国应通、、、以及NU委托出借的自动投标工具。

(目测同样是“集合标”有政策风险,因而平台将原E计划,改成“NU委托出借”。)

那么四个产品,代表的资产依次是:

国电通、国应通,由其官网介绍是:P2G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前者是政府店里工程企业的保理及订单融资产品;后者是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其应收账款为抵押的融资借款。

抛开政府因素,就是供应链金融、保理资产。

联保通,对接的则是非银持牌机构的资产。具体是什么,官网也没说清楚。大概率仍然是保理业务。

这类资产容易大额。这家平台业务从平台上线之初就因袭下来,又平台一直做惯了与担保机构合作的资产业务模式,想要调整并不容易。

这在平台安全保障——资产风控合作类里,也能证实这一点:

合作的机构,几乎都为典当、小贷、保理、担保等机构。

大概率这家平台业务模式,仍然是最原始的模式。这种模式,赚钱空间小,在合规上存有难度。

再有的是,这家平台被自媒体《深扒股东结构成疑的新联在线:违规担保引发的是标的虚高》曝光,车贷业务车辆估价虚高。被怀疑假标。

总之,资产业务上也有不少问题。想说投它不容易。

那么,我对这家平台的观点,也非常简单:

这家平台,从哪个方面看:都找不出投资、比较强的支撑点。何况带着“华宇系”的帽子。怕了怕了,不推荐、不推荐。

华宇系,还有这些平台(不完全统计):

、、、、、、、、、一起理财、中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