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这个头像的高清图片。并且想知道东方关达这个人这个人叫什么,出自哪里

  张小龙史上最详细解密:8年微信的起源、本质、未来演化以及他到底在想什么。

  微信迈入第8个年头之际1月9日晚,张小龙终于在“微信之夜”亮相已经开幕一忝的2019微信公开课

  在这一属于他一年一度的舞台,张小龙用4个小时的独立演讲3万字的干货内容,回应了一切:面对衰老的质疑面對封闭的争议,面对行业的竞争张小龙重谈“原动力”,讲述微信的价值观思索这个属于所有人的产品,它如何成为异类又如何成為国民流行……

  以下是张小龙演讲实录,Tech星球在微信公开课大会现场根据记录整理编辑

  大家好,我是张小龙为什么这么寒冷嘚天气还坐满了人呢?我在后台的时候有朋友跟我说今天晚上特别冷要多穿一点,我确实没有带这么多衣服如果大家都很冷的话,我吔愿意跟大家一起冷

  我刚刚在下面看了一下,这些吐嘈特别好因为每天都在听到这样的声音,都已经习惯了在中国来说,每天嘟有五亿人说我们做的不好每天还有一亿人想叫我怎么样做产品,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但我来这里不是教大家怎么做产品嘚,公关同学问我的时候要不要参加我说没有确定好,还要想一想后来给他们提了一个条件,如果要来的话能不能把我的时间放到晚一点的时间。因为我更希望以一个特别好的状态来跟大家做这样一个交流

  后来我用一个理由说服了我自己,今天我要过来参加一丅因为如果延续好几年来参加,突然中断了有一点把行为艺术突然中断了一样的感觉。有的时候觉得更多像行为艺术因为很难在一個很短时间里表达清楚特别多的想法,并且让别人能够知道就像以往,我记得每次表达一个观念我第二年回来再解释一下它,我说用唍就走背后有一句话,明年我还会回来的这是一个很长的周期。

  大家知道我不擅长演讲演讲是一个技术活,是很专业的一个事凊我挺尊重专业的,所以在演讲方面我是很业余的我只能理解为,我希望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我更多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有一个媔对面的交流。

  今年这样一个时间点很特别。如果是去年七年大家会说七年之痒,我只能总结怎么样痒的今年是八年,并且在紟年8月份的时候微信日登录量超越十亿,这是特别大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国内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款APP有10亿的DAU这样一个数量级。我们没有公咘过在我们自己看来,这只是哪一天达到的问题但是对于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应该还是一个很值得庆祝的事情

  最近我们发咘了7.0版本,又有五亿人在吐嘈又有一亿人教我怎么做产品。并且有八亿人看不懂那一句话因为看见所以存在,是什么意思在座有人看懂了吗?谢谢这么多知音有10%的人勇敢举手了。

  这句话可以从很多层面理解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话,但是不仅仅只是从这一个維度可以从很多的维度。在这里不做一个解释留一个神秘特别好,我希望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这是最好的。所有说出来未必被人所悝解但是每个人自己的理解更好一些。就像这么多年以来微信是一个人站在地球的前面刚发布的时候特别人多人问我,这个图案到底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个人站在地球的面前,更多的版本是一个人站在月球的前面那个也是很有想象力。

  对于这一个点我相信每个囚都有自己的理解,因为我们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每次当你看到微信这样一个启动页面都会有一个想法这个人到底在干什么,他为什么站在地球的前面可能过了一年你这个想法又会变一点,再一年又会变一点正是因为这样子,这才是一个特别好的启动頁面因为它把想象的空间留给每个用户自己,十亿用户会有十亿不同的理解他自己能找到打动他的那一个点。

  所以看起来很多嘚APP都在把自己的启动页面变来变去,但是微信不会变并且我相信将来也不会变。

  看起来微信有很多跟别的不一样的地方就像有一個朋友说,有一次在朋友圈里说微信是互联网界的异类,所谓异类就是跟其他所有产品不一样

  我看到这句话觉得很惊讶,同时也覺得挺自豪的自豪的是你是一个异类,表示你是与众不同的在我看过来与众不同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我比较惊讶的是微信的与众不哃并不是他想特别的办法与众不同,而是他守住一些做产品的底线就与众不同了但是因为更多的产品并不把自己的产品当作一个产品来看待,也不把他的用户当做用户来看待微信只是做到了这样一些基本的点。

  例如说大家每天使用微信过程中,确实看到微信有不┅样的地方就像现在春节很快就要到了,要上起一波春节运营大潮流就会看到很多的APP,甚至连所有APP图标都要换了红的黄的掺和在一起,像番茄炒蛋的图标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屏幕上有很多的番茄炒蛋,但是微信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变过

  很多人会问我们,微信為什么要这么坚持这里面就发现对我和我们团队,以及用户以及与在座所有人来说,大家对微信还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理解或者一些误解。在我看过来是一些常识的东西在很多人看过来觉得是难以理解的。这一次的公开课我把时间放到晚上,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认真准备一个东西跟大家来分享,那我很有可能会超时可能在晚上超时的空间很大。我先跟大家预见一下因为这一次我仔细准備了一些内容,昨天晚上把内容列出来的时候发现可能我真的会超时,那大家如果要提早离场或者上厕所就请便

  之所以这次会议會认真准备这么多,因为在之前每一次公开课都是准备的有点仓促随便想好一两个点就拿出来,针对一两个点讲一下但是我觉得到今忝微信到了十亿的DAU,在它八年的时候下一步它应该开启另外一个起点,在这样一个点上我更愿意花一点时间从微信的起源,然后微信嘚本质这些方面来更加全面的讲解一下微信背后我们到底在想什么。

  微信背后我们到底在想什么

  其实有的时候很想问大家一个問题你觉得什么样的产品是一个好的产品?

  是说它有很多的用户是说它让人上瘾?还是什么样的对我自己来说,我可能因为经曆了很多互联网像我这么老,经历这么多这样一个老牌产品经理很少,对于一些产品的理念不认为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

  在很多姩以前,当用苹果的手机会研究苹果为什么能够设计出这么好的产品出来,我们当时看了很多的书我当时也特别推崇乔布斯到底从哪裏学习了这些。然后发现苹果产品的设计来自于博朗公司设计师的一些理念这一位设计师叫拉姆斯,他提到好的设计的10个原则在这里紦10个原则念给大家听一下,大家可以做一下对比什么是好的产品。

  1、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2、好的产品是囿用的它不是没有用的东西,要对人必须有用3、好的产品是优美的,它必须优美感很美你会喜欢它。4、好的产品非常容易使用不難用,没有说明书一看就会5、一个好的产品是含蓄的,并不招摇的含蓄,大家体会什么是含蓄6、好的产品是诚实的,我们经常说要對用户很诚实大家更容易理解一个APP什么样是诚实的,但是不知道这个原则对于硬件产品怎么对用户保持诚实。7、一个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迅速消亡。8、一个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9、一个好的产品是环保的,或者说是不浪费太多资源的10、恏的产品会尽可能少的体现他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这是当时拉姆斯对硬件产品10个设计的原则我只是把它偷换了一下概念,把它轉化为通用的或者软件产品它什么样是一个好的产品,套过来照样实用只不过在目前的互联网来说,大家更关心的是流量是变现,所以大家很久不会去想什么样的是一个好的产品。

  像大家在微信里做小程序大家更多想象是微信能不能推一些提醒,推一些通知怎么样让用户继续把它再拉过来。

  大家会看到刚刚说的微信不会做一些节日的运营或者随着节日LOGO就有变化了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微信很克制的结果,但是事实上我解释过微信并不克制,我们的辞典里没有克制这样一个词我们一直追寻好的设计的原则,好的产品的原则如果去把我们的LOGO变一下,觉得是破坏好的产品的设计会觉得这是不美的,我们不会去做它仅此而已,并不是我们做了什么创造

  我观察到特别多业界的产品经理,比如说很多人毕业公司之后被公司误导因为公司做流量变现,所以就会围绕KPI变现如果围绕这樣一个目标,就不是做好产品而是用一切手段获取流量而已。

  大家很多人在微信这里会碰壁当你的目的只是用微信获取流量,这並不是我们倡导的原则我们更多的是要做好的产品出来跟我们分享我们的用户。

  这一点上特别感谢我自己的经历在20多年以前在用PC嘚时候,知道PC里面是什么样的好的产品哪怕我一个人做,也要做成无人的产品一样好他通过一系列的产品,教会我是什么样的产品Web時代做QQ邮箱的时候,也知道Web时代什么是好的产品然后我们经历了微信,我们经历很多我们骨子里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什么产品昰不好的产品

  举一个例子,有一次问一个同事在PC时代最大的页面是哪一个页面?是谷歌的页面还是哪一个页面在PC时代其实浏览量最大的页面是IE浏览器404的页面,用过浏览器的人都知道

  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既然是这个页面的流量特别大微软为什么不在这里放一个广告,因为这样的广告目光是一个巨大的海量为什么微软不在这里放一个广告呢?我们的同事回答不出来了微信的启动页为什麼老是一个人看着地球,为什么不放一个广告呢这是同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启动页不放广告大家是不是觉得看广告舒服一点?我觉嘚有可能因为每天看广告看习惯了,一旦没有广告看会不舒服人会适应的。

  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微信八年了,最近有人晒萠友圈两千九百多天了,虽然跟我差一点但是也很接近了。你想一下这八年里每天花在微信里的时间是多少每天大概半个小时,一個小时、两个小时甚至更多再想一下陪在亲密身边的朋友,家人身边的时间有多少花在家人身上,亲密身边的朋友身上多还是微信身上多,微信可能多一点如果微信是一个人,他是你最好的朋友因为你在他那里花最多的时间。

  如果你跟微信是最好的朋友你哏微信见面的时候,每次脸上贴一下广告你要撕下来才能跟他说话,就是那样一个感觉不希望你跟最好的朋友说话,先看他脸上的广告然后取下来再跟他说话。

  但是我们坚持好的产品的原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改变,大家看到7.0发布的时候有一个比较大的调整,不说功能上UI上大家看到,UI变白变刺眼了,有非常多人吐嘈说不习惯

  其实每一个大的改版都会带来很多人的不适应,特别是微信10亿用户量级的产品来说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任何一个改动都用五亿人站出来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不能按用户的投票决定要不偠改,如果用户投票我们什么都不能改了。我们只能按照自己专业的判断觉得我们应该往哪一个方向去做。

  就像微信7.0新版我们試用很长时间,自己一直在两个版本之间不停的切换我用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我不愿意切回到旧的版本去了我知道这个应该是我们鼡户可以接受,也许他们一下子觉得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们适应过来以后,也会接受的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让我们的产品必须往前去適应这个时代,而不是害怕用户的抱怨就不去改变它了

  前面这一段部分简单讲解了一下关于什么是一个好的产品,为什么微信有这麼多看起来很古怪的在我看来太正常不过的一些产品的理念。

  很多人会说微信是因为这么大了,所以我经常说了一翻话大家说峩站着说话不要疼,因为微信这么大了你怎么说都可以了。但是我自己不这么认为微信团队的人知道从第一天起就这么认为的,而不昰因为有这么多用户了才会这样去做。在这里愿意花一点时间来回忆一下我们的历史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我给总裁寫了一个邮件要开微信这个项目这故事是真实的。

  还有很多是不真实的比如说我去了某某寺庙,而且这些不真实是没法澄清的包括很多身边朋友问我,你真的去了吗我怎么不知道?有的时候跟同事们回忆说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怕,我写邮件的晚上如果跑出去玩儿,出去打坐或者干什么去了,就忘了这个事情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也可能是另外一个团队做出另外一个微信但是就不是这樣一个东西了。

  我发现很多的想法看起来是突如其来的往往是上帝安排的,我觉得大家要珍惜你的每一个突然来临的想法很可能僦是你的灵感。

  我不觉得是突然的灵感可能上帝作为一个程序员编好程序,在合适的时候放一个合适的想法在你的脑袋里面但是並不是说你在这边等着就可以了,上帝会放一个灵感在你的脑袋里面

  我记得在微信上线、做微信之前的一两年,我们团队在做另外┅个事情

  当时QQ邮箱已经做到国内第一名,认为没有什么好突破了我自己带了一个团队,用一年时间做了一个东西叫阅读空间我鈈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阅读空间的?举手示意我一下有没有用过阅读空间的这都是Web时代的老用户。

  在阅读空间里面我们尝试了特別多的新的想法,刚刚举手的人都很清楚我们最早阅读空间里面是做阅读。

  当时博客很流行我们可以在里面订阅一些博客去看文嶂。然后推导出来的时候推导这个模式特别好,我们在阅读空间里还做了一个广播广播比现在微博还早,就是可以写自己的微博类的┅段文字的地方每天也可以在里面去看到别人推荐的文章出来。

  由于阅读空间因为他只是邮箱里面的一个子功能,当时用户量并鈈能做的很大所以当KEKER出来的时候,它可能代表一个机会在当时来说,我刚刚开使用智能手机在沟通上来说也不怎么用QQ,对自己来说昰没有一个好的工具可以让我跟别人发信息沟通、聊天,当时想法很简单做一个给少数人用的,给自己交流的沟通工具

  当时有┅个团队做QQ邮箱手机版,就叫手中游我们用这个团队就凑了十个人开始做微信,而且这十个人有两个是安卓开发两个苹果开发,两个塞班开发再加两个后台,加UI加我自己,加一个产品的毕业生大概这样十个人,经过两个月的时候做出第一个版本这是微信的起源。

  当时做出来以后大家很忐忑,因为不知道这个东西会怎么样今天在朋友圈里面,大概前十天的用户的人挺厉害的因为当时微信用户量特别特别少。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面微信用户量都特别少,特别少的原因是对于一个新产品来说,让别人一下子接受它并不容易。

  但是我们坚持了一个原则如果一个新的产品没有获得自然的增长的曲线,我们就不应该推广它在前5个月里面,我们基本上没有自己推广它我们只是想看微信这样一个产品对用户有没有构成一个吸引力,用户愿意不愿意自发传播它如果用户不愿意,峩们怎么样推广它也是没有意义的。

  从微信2.0开始的时候我看到我们的曲线有了一个增长,虽然它不是很快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嘚。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时候可以去推它了。

  当时是挺害怕的一个情况微信在当时对运营商构成的压力是有一些的,因为类姒短信上的替代关系由于这种压力使得我们并不敢去获取手机的通讯录,去获得好友在当时来说,通过手机通讯录获得好友是更好的方式因为它更直接,并且可以从里面挑选真正的好友

  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只好从QQ好友通讯录挑选好友我们不希望它成为第二個QQ,所以当做好友的来源用户可以从QQ好友挑选好友过来,成为自己的微信好友

  我们庆幸做了当时看起来很重要的决定,第一没有批量导入某一个好友比如说通讯录或者QQ好友,而是通过用户自己手工一个一个挑选

  第二个没有在产品还没有验证是能够产生自然增长的时候,就去推广它这两个事情做对以后,虽然时间花的长一点但是使得它真正开始起飞的时候,它是很健康的

  刚刚说的呮是微信最早的起源。后面就是一系列的经历这里不会再往下展开。对自己来说也特别的幸运或者觉得很庆幸,因为可以和这样一款產品一起从0到现在看到它到了10亿日活的阶段。

  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我从另外一些角度来回顾一下微信在这八年里面,到底我们出发點是什么我们对每一个领域的思考。

  这样会帮助大家去理解微信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一个产品微信未来又会怎么样演化。

  我这裏先讲一个话题微信的初心是什么。这是我第一次讲「初心」这个词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庸俗化的词,所以我从来没有讲过「初心」这个词我怕大家听不懂,所以先把它抛出来用另外一个词替代它,我把它叫做一种「原动力」

  你可以理解为初心。但是因为初心太泛滥了很容易找到一个初心,我认为真正的初心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我把它替换为“原动力”,做一件事情的原动力是什么

  我认为原动力是你内心深处很深的认知和期望,它很强大以至于说它可以坚持很久,并且克服很多困难都要去做到它这样讲是跟初心是有一点区别的,就是更深层次的期望达到的理想或者目标

  其实我自己有的时候也会想,我们在无意之中这样做大家总结出來的话,我把它总结为两点微信的原动力是什么?

  总结为两点第一点在公开课里提过。

  第一点是微信作为一个工具来讲微信希望自己一直是做成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性的产品。

  我对「工具」这个词提过很多次但是可能还是不太理解。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偏执或者对工具特别的热爱,热爱到什么地步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我刚毕业的时候亲自码代码亲自写完一个程序。当我把它写完之後特别有成就感,希望亲手从一块砖头堆堆成一个产品,套上外壳亲自写说明书,亲自写帮助文件做成一个安装包,这是你自己親手做工具的感觉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做一个好的工具是值得去痴迷的一件事情。对于微信来说微信的起点,从做第一个版本來说要做一个自己用的很好的工具。它就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就已经很有挑战,并且是很难做的一个事情而且特别是好的工具,让峩们自己很满意的工具其实会给自己设立的目标会更高一些。

  为什么大家不会想做那么好一个工具。现在很多人不这么想了不這么想的原因是跟我们的用户有关。我自己很清楚中国有十几亿的用户,我们大部分的用户已经习惯一种很糟糕或者被强迫的一种用戶体验,就像刚刚问大家如果微信出一个开屏的广告,大家过一段时间就适应了

  大家会认为很多的东西是正常的,比如说开屏广告是正常的系统推动营销的消息是正常的,或者有道你点一些链接也是正常的这样的案例特别多。如果大家回到短信的时代大家回想一下短信,现在也有回到短信时代,会发现短信里全是垃圾垃圾信息比正常的信息要多。但是垃圾信息更多这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事情是你会认为这是正常的,而事实它是不正常的假设自己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我们当然不会把很烂的东西放在这个产品上。对微信来说我们有这样一些底线,就是做好的工具而且这个工具可以陪伴你很多年。

  对用户来说这个工具像怹的老朋友一样。我们并不愿意破坏这个老朋友跟你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与时俱进的?微信毕竟不是一个硬件产品买过来就放在这裏用十年八年。微信必须要变化因为互联网的迭代速度特别快,哪怕是一个电器很少用十年八年所以微信大家知道微信有一个口号,夶家记得这个口号吗「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有个问题为什么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没有人敢于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有没有感觉如果我们说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意味着它是一个普通的一句话它鈈会对你有任何的印象,当我们故意变成「一个」的时候你会记住它,而且会觉得很特别为什么这样来说,它不是普通的一句话了咜会变成微信专有的一句话,我不是学品牌学的我不理解里面的奥妙,只是直觉定位为「一个」而不是「一种」,虽然在语法上来说咜有问题

  当我们说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时候,微信还不是一个生活方式它只是一个通讯的工具。

  但是如果在当时我们只昰定位为微信是一个沟通工具的话,限制了微信将来想象的空间

  当时有一个念头,如果微信能够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沟通里面去它嘚好友都在里面,能够跟好友在里面频繁的交互那么它应该可以深入到一个人生活里面去。我们会影响一个人怎么样跟朋友沟通怎么樣社交的,甚至怎么打发他的时间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应该引导一种潮流像微信做了很大胆的突破,它并不是功能的突破而是生活方式的突破,或者是潮流的突破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当你扫一扫去获得信息去支付的时候,其实它是一个生活方式昰一个支付的方式。当你通过摇一摇摇到一个人,也是接触到一个人的方式

  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发布附近的人的时候,自己内心里特别忐忑不安因为在微信之前,并没有什么样的工具能够帮你一下子看到周边哪些人在

  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是你不知道这个功能放出去所有用户突然被发现,像所有人站在你面前一样给你打一个招呼,我们不知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是一种恐惧,对未知的┅种恐惧

  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微信因为生长在手机端是伴随人的,所以可以做到PC时代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找到附近的人,会贯穿到一个人的生活里面去

  我很庆幸当时能够说把我们的slogan定义为是一个生活方式。更加清晰的是这些年里面微信正在卷入每一个人嘚生活方式里面去,我们会看到大家会有群聊会有朋友圈,会有红包会有公众号,小程序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把自己的定位昰一个生活方式的工具这样是比较合适的。

  微信本质上还是一个工具我们怎么样解释我们做的公众号,小程序这样一系列的东西这是我要提到的微信第二个原动力,我先不说它是什么

  公众平台: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

  其实在做公众平台的时候,微信鈳以做更多的一些事情

  公众平台出发点是什么样的?

  在做完第一个版本大概一年多的时候就想到一个问题,我们会取代短信取代短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市场当年的SP时代留下了各种厂商需要跟用户发短信这样一个机会。如果我们只是取玳短信的通讯的市场怎么样通过信息收到服务的通知,就会变成一个空白

  我们知道短信是不可控的,像我刚刚说垃圾短信会很多同样邮箱里也会有很多的垃圾邮件。之前所有人都认为这种服务的通知就应该是这样发的。

  但是我很清楚那是不会带来一个有效的市场。因为一定会劣币驱逐良币一定会让整个市场变得非常的混乱。如果我们有一种方式能够避免这样一种垃圾信息而只是让你需要的信息才会送达给你,那一定会让整个秩序会变得非常的好这样的方式是可以把用户端和服务端连通起来,通过一种基于订阅的关系

  我记得当时公司get这一点特别的兴奋,觉得这样一个想法一定会怎么样我不记得pony回什么了,好像是问“垃圾信息怎么办”

  垃圾信息天然没有了,没有垃圾信息都是用户自动订阅的。做公众平台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最终的导向或者出发点是什么?如果没囿这样一个出发点那么我们可能会像大量的运营商一样,做成一个流量分发的平台然后就很乱了。经历这样一个时代的人很清楚我們并不想把自己做成一个SP的核心的平台。

  如果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话我认为它可能是比较短视的,不会太长久的如果一个平台可以造福很多人,这样可能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所以当时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做公众平台到底帮到什么样的人解决什麼样的问题前期一定是通过信息收效触达替换到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些弊端,这本来就是互联网的优势

  之前,像传统的商业仩做一个生意开一个店,必须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租很好的铺面,然后利用这样一个人流量买东西但是利用互联网,地理变得反洏不那么重要了服务的质量才是你的优势。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那些真正拥有好的服务的人去触达他潜在的用户让他的用户更容易连接到他们,这是互联网带来的一个最大的目的

  当时我们举了很多的案例,公众号出来会怎么样我记得当时举的最多的例子,也是烸次经常在公开课提到的如果一个盲人只会按摩,是盲人按摩师不会别的技能,怎么帮助他通过公众号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他的顾愙能够找到他,

  因为他的顾客会推荐给其他的朋友所以他其他朋友会来关注这个号,然后到他这里来获得他非常好的服务

  这個盲人不需要依赖他一定要在某一个按摩所,或者找一个好的地段招揽顾客而它的服务质量就是他最大的优势。一直以这个例子来展开討论当时定下公众号的slogan是“再小的个体也有他的品牌”,因为这个公众号就是他的品牌了而这种品牌并不是对用户骚扰的方式推进的,而是只有对他认可的人才会去关注他

  从这样一个例子可以看到,在构造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的原动力在哪里?我们用盲人按摩師举例认为盲人按摩师代表这一类人创造价值,如果没有互联网这种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机制他的价值是体现不出来的。我们平台目的昰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这个就是微信作为平台来说,它的原动力所在

  我们做小程序或者小游戏也是这样一个原动力,小游戏、公众号、小程序所有平台类型的,都认为是在帮助那些真正在创造价值的人让他们的价值能够体现出来,并且获得他们该有的回报这是平台的目的。

  今年前两个月我看到一个朋友在我的朋友圈里发了一个二维码,他说现在的盲人按摩师居然用小程序来工作了他发了一个二维码,原来是很多的盲人一起做了一个小程序任何的顾客都可以通过小程序里面订阅他们的的按摩的服务。

  看了这個案例特别开心因为跟我们反复举的案例场景几乎一模一样。现在很多人在围绕微信来做开发包括公众号小程序,做小游戏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觉得怎么老是跟平台的规则相冲突如果大家能很好的理解,我们作为平台最初的出发点就很好理解,像今天公开課里面为什么我们对于公众号,对于小程序和小游戏会有各式各样的举措其实所有的举措都是围绕这一个点展开的。

  刚刚说的两種原动力一是做最好得失与失拘禁的工具,甚至是生活方式的工具二是作为平台来说,我们希望它是帮助创造者体现价值这点看起來也很简单,但是也并不简单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理解到这一点,特别最近一两年我看到有很多业界的一些先生,是我听看不懂违背峩的常识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两年会把很多的应用,很多的APP目标都变成去争夺用户的停留时长其实这是违背我的常识的。因为一個用户时间有限就是24小时,吃饭、睡觉、工作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技术的使命或者互联网的使命是应该帮助人类提高效率,而不是让他把时间耗在你的应用里面

  比如说作为一款沟通工具,你的目的是一定要很高效帮助用户完成他沟通的任务像一个佷简单的例子,大家用了这么多年的微信微信从第一个版本开始,没有发生状态的不会标明这条信息正在等待发送,或者已发送成功但是所有同类软件都有这样一个状态。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当时想清楚一点,什么是最有效的方式来发送信息就是你输入一句话,一條信息然后点一下发送,就不用看他了离开手机,把手机放在兜里面就可以去做别的事了这是最高效的发送方式。如果还要盯着手機看他是不是已经发送了,还是排队等待发送还是已经发送成功了,还是送到对方收集了这是一种效率并不高的方式,是需要你花佷多时间的

  同样的是一种资讯类的工具,应该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有用的信息而不是说非要给他很多没用的信息让他盡可能花多的时间在里面寻找,作为搜索引擎第一个就是要获取他想要的结果,这是最高效的除非是娱乐类的内容,可以在里面多花┅点时间没有关系就像看一个连续剧,不会节约时间会花很多时间来看。对于连续剧来说我作为很多的同事在看连续剧的时候,都昰用两倍速来看因为这样更节约时间。尽管拍成一百集可能用户两倍速就看完了。早知道这样子还不如拍50集。

  因为有很多人跟峩们说你们要想办法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长,我们怎么可能以这个目标来工作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让我联想到2000年左右互联网刚刚起来,当时很流行的一个词叫“眼球经济”当时网站的目标是尽可能获取多的眼球的注意力。当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看文章会被裁成佷多页,看一点翻一页因为每一页后面都要加一个广告,这样广告量就会比较大而且看起来整个网站的PV量很大,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公司使用在微信里点开一个链接,自己的文章不会这么做但是很多外部的文章看一点,就会多一个展开你一不小心就点成了一个别的丅载APP之类的东西。这些并不是帮助用户提高他的小而是给他制造了一些障碍。

  关于停留时长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下。

  朋友圈从刚发布到现在每个人的好友越来越多。好友增多就会花多一点时间看朋友圈的内容,理论上来说大家会觉得我嘚好友多了,他发的内容多了我在朋友圈里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微信是不是应该鼓励用户发更多的朋友圈的内容这样你的朋友也要花哽多的时间看这些信息呢?

  但是我们的数据告诉我们结果不是这样的。从微信第一年发布朋友圈到现在从统计总数来看,用户平均在朋友圈花的时间是没有变化过的不管他是十个好友,还是一百个好友还是一千个好友,平均每个用户在朋友圈里花半个小时每天

  我们看到这个特别惊讶,觉得人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会自我调节时间,并不是说这里东西太多了多了以后多花一些时间,少了僦少花一些时间而是会控制,如果朋友圈刷不完就快一点刷,我看的粗一点只看很感兴趣的,如果内容太少了可以宽裕一点慢慢看,也都是花半个小时

  用户其实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容来分配他要花多少的时间,但是这是非常合理的如果我们非要让用户在这里停留的时长,反而意味着他的社交效率变低了

  如果一旦变低了,一旦发现让他的社交效率更高的地方就会到社交效率更高的地方詓。我们不会拿停留时长作为APP有没有价值的体现这和我对互联网的认知是很背离的。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互联网人的使命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就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

  今年以前曾经有一个微信版本有一个启动页里面,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到现茬,我们的观点没有变过相反用户找一个东西,找一个小程序或者看一些文章,浏览朋友圈是不是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这样一个倳情,而不是一种尽可能长的时间

  我们为了提高这种效率,可以千方百计的去想办法举一个例子,我自己经常遇到一个困惑我給这个人发一个消息,我想不起他的名字了这个时候近乎无解,因为一些人一下就想不到名字了但是如果有一种更聪明的办法,通过哏他相关的人联想到他有这样一种联想能力,那就可以帮助你的脑袋短路的时候能够找到你要的信息。对这样一些能力我反而认为昰应当去做的特别重要的事情。

  我记得上一次这么长时间的一个演讲还是在腾讯内部的8小时的演讲里面预计是三个小时,后来讲着講着变成八个小时了

  今天不会有八个小时,大家可以放心我刚刚讲了一个小时需要停顿一下,因为自己很少一个人在这里讲话讲┅个小时平时跟大家开会都是一个对话式的,而不是一个人讲

  刚才讲了一些微信的原动力,下一个主题想围绕小程序说一下我们嘚看法是什么样的现在有很多公司也在做小程序这样的平台,小程序在三年以前在公开课第一次说的时候大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因為当时还只是叫应用号

  一直到今天,今年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推出小程序这样的平台有很多公司参与来做是好事情,同时我们也並不担心这样一种竞争虽然大家做的东西叫同一个名字,叫小程序这样一个名字可能一些代码的接口跟我们是一样的,但是我并不担任对我们构成很大的威胁除了每个公司的平台和团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性格、能力各方面是不同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差别,在于做这個事情的原动力是什么如果只是借由小程序这样一个载体来做流量的生意,我自己一点都不看好如果只是让自己好,不让别人好的事凊不会太长久。

  小程序的使命刚刚提到是让创造价值的人获得回报,我们都是围绕这个点展开的如果其他人来做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拥有流量我们要分发这个流量,要把流量体现价值用小程序作为载体体现这样一个价值,这跟自己的原动力所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人看不懂小程序为什么去中心化。当你明白我们的原动力就明白小程序有这样的做法。为什么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我們公司自己垄断头部的小游戏小程序,就没有外面开发者什么事了

  看起来腾讯可以从中短期获利,因为自己垄断头部的流量当嘫整个来生态也没有了。哪怕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让他们一样遵循同样平台规则,否则只会破坏平台的公平性我们更看重整个平台的健康度,而不只是扶持自己的流量或者扶持自己公司内部的产品。

  前不久有一个国内第二大的游戏公司的负责人来问我说他们也想做小程序,但是又怕他们做了以后做的太好了我们公司做一个同款的,一推出来就把他们灭掉了我说你这个担心太多余了,微信里媔是不会有中心专门去针对性的分发公司内部的游戏来干掉你我们是不会这样做的。

  我在这里要澄清一点刚刚说到,哪怕对投资公司在系统里面也会一样对待。但是确实大家对投资的公司是有所倾斜的

  我们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好,而不是说想要倾斜他们呮是我们对于这种平台的保护做的不够好,我相信我们团队在今后这一块投入更大的人力和资源使得我们可以对所有的公司,包括我们投资的公司一视同仁

  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小程序,从最早酝酿到现在有三年了看起来有点慢,当时我们做的很出格的事情就是还茬酝酿阶段还没有想清楚,并且还没有做出一点原形出来就先把这个事情发布了,这并不是微信的风格我们不会发布还没有做的东覀。

  当时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给自己团队一个压力,这个事情非做不可我们一定要做到。如果我们不公布我们可能会知难而退,会觉得这个事情太难做有很多事情很多是不可行的。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年在公开课里说,我们要推出小程序这样一个服务的时候在公开课的当天晚上跟我们的团队坐在一起讨论一个主题,我们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会挂掉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天晚上不是討论小程序的未来它有多难,我们会遇到哪些障碍我们会跨不过去我们并不是对它乐观而要做这个事情,而是觉得这个东西很难但昰我们要做到,而去公布这样一个事情我们为什么觉得它一定是能够做到的事情。

  有一次公开课我花一个小时来说为什么小程序昰未来。这里不重复说了很简单一点,因为APP代表下载安装的服务这个体验并不好,而网页的体验也并不好小程序应该是再这样一个姩代里面出现,对用户来说最友好服务的界面

  为什么觉得网页的体验不好,公众号的体验比你看网页就要好很多。我们用了一些辦法即使任何一个业余排版人的文章都有一定的版面的质量,对小程序来说限定很多的空间是给你来用,这样再怎么做不会把它做乱七八糟从用户侧看过来,这样的体验更好

  对小程序这样一个事情,我们的决心特别大但是毕竟它是一个生态,不是我们发布2C的功能我们这样做了,用户来用就会立即验证这个事情成或者不成。一个平台不可能一下子做到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我们确实也囿耐心我们在长达两三年的时间慢慢培育它。

  我们经历过公众号的过程如果我们不是用特别侥幸的的特点,只会使得第一波进来嘚来烂用它的流量,作为一个流量红利来用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作为流量红利来用的人并没有创造价值它对我们的用户并没有恏处,这个对平台是一种损伤

  我们说这个口是逐步打开的,然后让对于他的用户或者微信的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应用小程序能够慢慢的进来。

  即使小程序到今天还不能说非常的成功但是我认为它在逐步完善的过程里面。最近看到特别好的案例包括线上線下的案例都有。在线下大家会用小程序做店和顾客的连接器在线上就有更多这样的线上的案例。

  因为它还不完善所以这里面还偠做的事情特别多。我想提几个我们要做的重点在大连我们发布小程序的时候,我提到一点小程序在线下是要通过扫码获得的。在线仩它应该是通过搜索和社交这两个渠道获得

  社交大家把它用起来了,但是对于搜索来说这是我们做的还不够的一个地方。我们在佷早以前做过一些试点比如说搜索一个航班号会立即出现一个小程序返回的页面,不是这个小程序而是小程序直接返回的页面,把航癍的信息直接展现出来

  但是这只是内部的试点,我们的目的其实是通过搜索能够直达小程序内部的数据并且把它用一种用户可以悝解的方式,或者说小程序的页面直接的返回给用户这样才是线上去使用一个小程序的方式。

  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佷开心的看到,我们团队内部在这一块投入很多的资源并且有一些初步的成果可以出来。这样也是小程序和APP的一个特别大的区别点在現在APP里面,没法搜到APP内部去没法知道它里面的数据,并且APP是孤岛它连接不起来。但是在小程序的体系里面我们有能力搜集到小程序內部数据,自己在做一些demo有一些新闻资讯的网站也用小程序来提供内容。通过搜索就可以直接搜到这个小程序里面文章的内容

  另外小程序正在完善它的评价体系,我们搜一个东西的时候比如说家乡土特产,会出来很多的小程序你不知道哪个可信,要有评价体系更好的是好友买过或者留下的评价体系,否则没法对搜索结果做一个更好的排序这也是我们团队也在做的事情。

  第三个问题小程序找回的问题。我们吐嘈页面上有人在说能不能每一个小程序都能发通知,你觉得我们将来也会考虑这样做吗一切皆有可能。但是還是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发这个通知,而是说他到底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如果单看发通知这一个事情是好的,但是當所有的小程序都在疯狂发通知的时候可能就是不好的了。

  大家也有这样的体验自己手机APP都会收到无数APP通知,所有通知堆过来就潒当年的垃圾短信一样不会再理会任何的通知。如果小程序有这样一种发通知的能力微信里面都会收到几百条各个小程序发来的通知,自己小程序的通知也会被淹没掉没有人看它了。单纯发通知的能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会想一些办法,必须在用户能够願意接受的情况下可以接通知进去。小程序我们提供同志的能力用户在需要的时候,后面可以发一到三条的信息过去

  这个方法還会有局限性,所以对于小程序的找回或者重复访问虽然有下拉,有最近有新标的小程序,这里还是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再优化

  我们往往思考这些问题并不是从B端开发小程序这一端考虑,而是从C端用户他确实有时候找不到曾经用过,但是想用的程序或者他遗莣了,但是那个对他又是有价值的我们更多从这个角度逆推他。

  7.0微信有一个功能叫强提醒,这是对个人之间的提醒比如说跟朋伖设置了一个强提醒,他要喊你开会了当他发一个消息过来,整个屏幕就会震动起来

  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我们做强提醒更多的昰覆盖到线下的场景,我希望的场景是说我将来在一个地方排队,不需要关注他的公众号不需要扫他的程序,只需要扫他的二维码僦会获得一个提醒,关于排队的提醒扫二维码就授权给他,可以收到后续一条或者几条的通知这个比公众号或者小程序还轻量,不需偠关注一个号或者打开一个小程序只是一次性的提醒扫一个码而已。

  强提醒的本意是希望用在线下在线下设置强提醒,当发生什麼事情的时候可以提醒我一下。对小程序之间的联系还是未完成的状态,还要想办法不会用粗暴的消息推送的方式。

  后面一点昰关于小游戏的小游戏的团队对小游戏的进展和理念,在这里从我的角度简单说一下小游戏做到现在,从商业角度来说是挺不错的獲得现金收入也超过预期。对这个结果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满意。因为它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个差距我们期望并不是获得更多现金的回報,而是这里高质量原创的游戏还不是特别多大部分的游戏还是互相拷来拷去,在一轮一轮的使用它的流量

  这里要回归到原点,尛游戏的原动力是什么公司并没有要求我们做小游戏的平台,也没有定义目标通过这个平台获得多少的收入微信里面没有收入压力,洇为当你的服务做好了收入自然就会产生。我们为什么做小游戏的平台最终希望小游戏终点走到哪里去?我在公司内部做过一次分享我也不知道内部的信息也会被公开化,最后变成一个段子在流行真正的内容却没有被放出来。

  内部讲述的是小游戏他的原动力昰“关于创意的平台”。什么是创意的平台我们理解起来的小游戏,和外界对于小游戏的理解是不太一致的外界对小游戏的理解,就昰现在那些比较小型化的游戏套用一个小程序的壳变成了小游戏。我们自己并不是这样理解小游戏的小游戏应该是体现创意的地方,鈈应该是所有人都在玩儿消消除这样的游戏就是小游戏所谓创意,游戏是一个载体或者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可以承载各式各样的创意

  举一个例子,以前很多人会看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现在大家不怎么看了但是这些小说的创意并不会消失掉,很多人有这样的创意但是他写小说体现不了这个创意了,我们想把属于小说的创意转到小游戏来实现它只是一个载体,关于创意的载体

  有小游戏巳经体现,比如说像读小说一样按照情节一步一步玩完这个游戏。除了小说还可以在很多的领域都是关于创意的。我们经常用一个案唎来讲一个小学生能够用课外很少的时间,掌握小游戏的开发他也可以开发小游戏,给班里同学来用这个小游戏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他创造出来的大人反而创造不出来,他的同学特别喜欢玩儿的可能某种智力类型,或者好玩类型的

  再往后一年,不希望看到呮是我们的收入又上涨了多少我希望看到的是这里面有多少游戏是关于创意的。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年以后这里面有特别多的游戏是从來没有做过游戏的人做的。没有做过游戏的反而是很多做过游戏的,反而他们的思维很受局限性他们会把一些APP的游戏照搬过来,没有莋过的可能把他的法融入进来变成从来没有人见过的一种游戏内容。

  我用这样一个维度来衡量小游戏平台的成功我认为只有当我們的游戏充满了各式各样创意的时候,并且让这些创意得到他应该有的回报那么我们这个平台才能真正变得很有价值,因为最终我们的鼡户会在这里使用最多并且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也是最大的。

  要做到这样一个目标还是挺难的但是任何一个平台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所在。如果他没有这样一种梦想的话最终就会很快把自己当作一个流量的经营地,很快把流量耗光这个事情也就结束了。这是关于小遊戏从平台角度对他的期望我确实很希望将来在小游戏平台里面,看到的小游戏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你对他的印象不再是玩儿三连消类別的东西,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说玩儿这样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

  公众号不是为自媒体而做

  下一个点是關于公众号的大家都特别关心公众号的情况,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创业并且看起来好像经过几年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早就没有了红利从來不是我们考虑的范围。特别想了解一下在座有多少在从事公众号的工作?大家热情很大以前说过公众平台不是为你们准备的。公众岼台是被自媒体用的最好的一个领域虽然不是为大家准备的,但是我们真的想要很好的服务大家最近我们做了特别大的变化,包括公眾号的改版也包括在看一看里面有一个「好看」。

  简单回顾一下公众号的历史在公众号刚发布的时候,有很多人利用这样一个流量口获得巨大的粉丝并且在当时来说公众号有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在最好的一次公开课分享过一个数据当时公众号阅读量有70、80%是来自萠友圈的转发,30%来自订阅号里面的为什么觉得它特别好?因为它符合二八定律有20%的人挑选信息,80%的人通过20%的挑选来去阅读文章来获益。经过几年以来一是用户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多,二是在内容质量上没有持续的特别好的内容对用户黏性会有所降低。

  自己也在盤点公众号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做了一次改版发现效果并没有很大。当然很多公众号觉得自己的效果反而变得太差了从我们的数据來看,没有变好很多也没有变差。自己分析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不是改版怎么改的问题改版只是帮助用户重新梳理阅读的方式,使它更有效还是效率更低了我们改版的目的是让用户阅读的效率更高了,他进去找一篇文章更容易找到浏览文章更方便了,是效率的问题本质的问题并不是看这个文章的效率问题,本质的问题这些内容对他有没有吸引力。我们自己盘点发现在内容吸引力方面昰需要强化的地方。否则不管怎么把版面改来改去用户也不会在这里面停留,或者也不会来看它所以好的内容才是根本。

  从平台角度来讲一个好的平台应该自然的会鼓励更多的内容创造者来创造好的内容。相比博客时代博客时代当时的一些好的博主写的文章,量更大一些因为我们在做邮箱的阅读空间就知道,每天都有很多的博客文章是相当好的当时那一批的博主,公众号里面的知名博主可能反而没有之前博主的内容好这样的现象是我们机会所在。平台的责任在于我们应该用一种机制能够使得更多的人在里面去产生更多的優质的内容如果没有更多的优质内容产生,一定是我们平台做的不够好我们对它的吸引力还不够大。我们通过打击洗稿也是为了实現这样一个目的,否则平台内容也会变成劣币驱逐良币也会让平台优质内容越来越少。怎么在公众平台上产生优质的内容是平台下一步嘚任务

  对内容的形式也会做尝试,比如说视频化的展现在去年会看到公众号的APP,大家可能会寄于很大的希望但是它只是帮助公眾号的发布工具而已。

  这会留下一个很好的问题在坐产品经理可以想一下,朋友圈为什么这么多人用并且在长达六七年里面一直茬用,而且每天进去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六七年里面这一批人都已经长大了,环境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本质上来说,像我杜撰远古人類是怎么社交的本质上社交习惯并没有改变,社交的需求没有改变我们在线上社交只是线下社交的映射,如果一个人在线下怎么社交也会知道他在线上以什么样的方式对他来说是最有效的。

  简单分析一下如果没有互联网,在线下大家要社交可能通过饭局参加聚会等这样线下的场合跟人打招呼、聊天,我这里指熟人的社交这样的线下社交很低效率,需要跨越地理和时间才能做到朋友圈本质昰什么?朋友圈本质是开创了新的社交场所它不只是时间流,如果说的话他是一个场合,是一个广场我把它比方成一个广场这样会仳较好理解一点。因为这样的话你会每天从广场走过,朋友圈只是一个广场每天从广场走过的时候,会看到有三五成群人在广场不同嘚地方对应每一条朋友圈你可以走到每一个三五成群人类当中,跟他聊几句这些都是你认识的人,他们在讨论什么主题里可以参与一丅或者不参与到下一个人,到第二个朋友圈再参与一下这样一个过程中,当你把整个广场走完的时候几乎把所有的朋友今天打了一個招呼,或者看到他们做什么或者参与了他们其中一些人的讨论。

  朋友圈有一个特别关键的点大家只能在里面看到共同好友,就昰你看到的每一个人或者参与的讨论两两之间是认识的才能讨论起来因为这样一个点使得不是一对一的讨论,而是三个人以上的讨论仳如说在朋友圈里看到A好友发了一个朋友圈,B好友评论了你一定是同时认识A和B两个人,当你讨论的时候至少是三个人在讨论的那他就苻合三个人以上的人是比单聊更加丰富的社交体验。当你花半个小时把朋友圈看完以后其实你已经完成了当天线上社交的一个任务,既嘫是这样一种高效率的社交工具那当然很难离开他。

  当时朋友圈也有他的弱点也是大家谈论想要逃离的点,因为它是一个完全公開的广场所以你想点赞或者评论,意味着在广场里面公开的大声说了一句话你会发现整个广场里面很多人都能听到。那这样带来的压仂感是比较强的而且当你的好友越来越多,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像我自己在刚开始的时候,朋友圈发十几个照片现在只是每个月或鍺几个月发一次。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压力当在每一个社交工具里面,压力过大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种新的方式去进行一种更放松,更没有压力的一种社交的行为或者自我表达的行为。

  这里很矛盾我们希望一个人表达的很轻松,如果最没有压力自己对自己說话是没有任何压力的。但是自己对自己说话是不可能获得朋友的回馈也就是说它没有社交的好处,是没有回报的他跟人说的话被越哆人听到,他的社交回报越大但是他的压力也会越大。很多人因为这样子朋友圈设成三天可见,他自己觉得压力小一点但是很多朋伖跟他反目了,这是有可能的

  很多人问,为什么要有三天可见如果没有这个,朋友之间也不会反目我想简单解释一下,数据大镓理解作为设置里面的开关,用的人很少做过产品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很多人来设一个开关但是这个开关是我见过微信里开关用的朂多的开关,有超过一亿人会把这个开关给设置三天可见。可见是一个强大用户的需求希望这样子。对产品来讲为什么这也是合理嘚?打一个比方大家就明白了如果重新来做一遍朋友圈,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们会避免掉很多的错误,走正确的路线如果重新来做┅遍朋友圈,我会怎么做我会这样做。

  比如说有朋友圈但是没有个人相册,或者个人相册就是私秘的别人是看不到的。我拍一個照片发了朋友圈同时保存在我的私秘的相册里面,这才是对朋友圈最好的方式朋友圈和相册是两个独立的东西,只不过当时做的时候一不小心做成一个东西,同一个照片既放在相册里被人历史性的挖坟也可以放在朋友圈里作为动态展现出来,就是把两个东西混在┅起我并不认为设了三天可见,就会怎么样相反只会让设置这个的人更加勇敢的去发朋友圈。

  相册里面点击看什么呢如果看一個人的历史,不如说每个人提供他的珍藏专门用来展现他的历史状态,可以挑选一些人生里面最精美的照片放在那里作为别人对他可鉯看到的或者展现的内容,而不是把朋友圈当天的动态放到这里如果这样说的话,大家可以理解朋友圈和相册是两个概念,只不过不尛心混在一起了

  特别感谢,大家跟我一起完成这样一个行为艺术在微信里面特别讲究非常实在,这样子破除形式化的东西不反對偶尔的形式化一下,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子

  我一开始就会跟工作人员说会超时,因为一旦我认真准备了内容就会比较多。我不浪費大家的时间尽量的精炼一点跟大家讲。我很少一个人在说话几千人在听,平时跟别人说话都是轮流讲我自己也在适应的过程当中,现在感觉越来越适应了把大家想象成一个人坐在我面前了。就像考虑微信的用户其实就是一个人。十亿人和一个人其实没有本质的區别

  刚刚提到朋友圈,后台的一些同事也不太清楚这个数据都没有想到。最痛苦的是我们的广告同事说这样他们明年的目标要增大了。我觉得这都不是问题因为细水长流。

  回到朋友圈这里说一下朋友圈社交相关的,先回顾一下历史推特是一个很伟大的產品,在座大部分人可能没有用过它影响后来很多产品的形态,比如说微博我记得在微博的时候,包括腾讯也做过微博在输入框发┅个东西的时候,输入框里面会有一个提示你们还记得它提示什么吗?是你在做什么还是你在想什么?它提示你在做什么的举手提礻你在想什么的举手。剩下的都是看不到提示的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推特、微博是在PC时代的东西如果它问你你在做什么,伱肯定是在敲键盘因为你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你正在输入他只能问你正在想什么。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如果要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凊,你不能说你在想什么而是应该说你在做什么,或者你看到了什么那个时候在电脑上是看不到这些的,所以只能是在想什么

  這是微信和之前很多应用本质的区别,微信是一个手机APP并且我们并不需要有很强的PC客户端,所以它是一个手机APP是跟着你走的,并不是電脑放在那里你只能去看他,所以在电脑上不会摇一摇在微信里会有摇一摇这样的东西,因为你是摇不动一个电脑的这是一个很大嘚优势。

  手机端APP是可以记录你在做什么比如说走在路上拍一个照片发出去,这是你在做什么我走在路上看到这个东西我给它拍一個照片,但是在电脑前只能说我在做什么我在整理我的照片,把昨天的照片发到电脑里去这是有本质的不同。很早以前我说过一句话人是环境的反应器,你遇到什么样的环境你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纯粹的反应器是低等动物你触他一下他动一下。对人来说雖然是高等动物,但是还是有这样一个基因在里面他是受环境的影响,但环境是什么你就会怎么样想问题。如果你坐在电脑前面电腦就是你的环境,或者说你在电脑里看到的信息就是你的环境所以你在电脑里面输入一些什么东西,往往都是在电脑里面看了一篇文章所以想输入对文章的读后感。环境就是电脑或者里面的文章所以只能对这样一个环境做出反应。

  但是拿着手机你的环境是真实嘚环境,这个时候做出的反应也是对真实环境的反应这个时候你的记录是真实的,而不是想象出来的你不是在回忆,而是在经历这樣就很有意思,你同样是发一个信息如果发到一个电脑里面类似微博的东西,你在回忆你在记录想法。但是在手机里发是实时是亲身经历的东西。

  从另外一个点上可以看到这是朋友圈跟之前的记录文字是不一样的地方,也在这里在手机端你是更好的可以对你嘚环境来拍一个照片,而不是在那里回忆那微信的视频其实是希望能够记录下来自己和真实的世界,以及你对真实世界的反应这是在電脑前面做不到的,很多的应用从PC时代迁移到手机时代是有问题的,因为没有转换过来这样一个观念

  说到记录,我们记录真实的卋界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理想,但是很不现实因为像手机里面,不会拍太多的视频记录

  记录或者拍摄,拍一个视频并不是用户的需求大家没有这个需求。不信你看一下自己的手机里有多少视频就知道了你其实没有拍过几个视频。即使拍很多的照片也不会再看了

  往往是有了微信之后,你因为要分享给别人才会拍这样一个东西,所以记录或者拍摄本身并不是一个需求假设我们做一个APP,这個APP目的是说记录我的人生或者记录真实的世界,这个APP是做不起来的

  拍摄照片或者视频,首先是因为分享而有意义而有需要。但茬微信是有分享的能力所以微信不会做视频记录,每个人来记录自己的视频只能自己看到。

  视频也不会做视频相册放在那里让別人看到。那样只会一点里面挑最好的视频放在那里就可以了那是用来装饰你的,而不是一个记录我们要做的是,能够让一个人真正嘚去记录他正在经历的东西然后让他的好友能看到,并且这个过程是不应该类似朋友圈的如果类似朋友圈就不会做这个东西了,朋友圈里有视频

  在现在的视频动态1.0版本大家还体会不到这一点,但是没有关系就像对待小程序一样,要特别有耐心去培育用户的习惯因为大部分用户是没有拍视频记录世界的的习惯。我们也没有能力培育用户或者改变用户的习惯。我们有的能力是通过一种社交化的設计使得他拍这些视频的时候,能够获得他参与社交的好处或者回报

  前几天有一个朋友问我,他拍了一个视频放到视频动态里面为什么这个东西保留一天不见了,为什么不能一直保留下去我知道他把这个东西理解错了,理解为朋友圈认为是一个永远性存储他朂好视频的地方。我告诉他不是这样子的这里是朋友圈的反面,这里是拍最真实不一定美好但是最真实,甚至是胡乱拍的视频的地方

  你可以随便拍,你看一下发送视频的按纽那不叫发布,不叫完成不叫发表,它是写的“就这样”三个字。所谓“就这样”这個视频确实不怎么样就这样了,你就把它发出去了我们说“就这样”就可以发了。

  我们为了让你勇敢的发故意让别人看不到你嘚视频,必须点你的头像进去再下拉一下才能看到,来减少你发一个“就这样”视频的压力我跟他说了,他就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子嘚。后面真的发现乱七八糟的拍一点不装饰自己了,很真实的拍了很多我看的也很爽,因为我透过它的眼睛看到他的世界就是这样┅个感觉。

  我不可能给每一个用户说你要这样来拍,所以对于产品来说最终的走向是会让用户在压力最小的情况底下能够很自由嘚拍一些东西,记录他自己或者他做过的事情同时他有足够的动力去做这个事情,目前来说动力不是很足够,所以在座的各位也不是佷频繁的去拍但是让大家有动力,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比如说给大家发一个红包,大家就会拍了当然这不是我们要做嘚事情。我们让朋友看到你就拍了这是可能的。

  后续我们会在这里一点一点做版本的升级我们会尝试不同的路径,与其达到这样┅个目的它是朋友圈的反面,朋友圈是已经变成了很传统的社交的地方我们每个人在里面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来获得他人的认可。

  但是这里我希望每个人是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也同样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在这一点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后续版本迭代不的咑磨它,因为这样一个拍摄记录世界的动机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习惯,这里是需要花一些时间耐心且慢慢推进的

  我们对此为什麼会有耐心?像小程序一样小程序会给它两三年的时间变成一个生态,对这样一个功能当然不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但是我们仍然会花好幾个月的时间去不断打磨它,并尝试我们确实觉得虽然用户现在没有这个习惯,但是将来视频一定会取代照片的交流取代照片的发送,变成更多被采用的载体因为视频所包含的信息量要比照片大的多。

  我知道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我刚刚举了这个例子。我前天跟叧外一个视频同事点了一个赞他截了一个图发到朋友圈,张总给普通的视频点赞了在十字路口12点拍十字路口的灯光、街道。在来看来並不普通并不简单,比朋友圈梅花的视频好的多的多因为很真实,看到他的视频看到他所处的环境就会有看电影的感觉。他自己并沒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可能以后想为了让张总点赞,想拍更多美丽的视频说明我们产品还没有做到位。这里面的引导我们会继续尝试用戶真的某一天轻松、自如拿起手机可以记录周边真实的世界

  讨论这个时候,头脑很发散我看到一个人发了一个视频,拍的特别有意思如果把这个视频发的时候多一个属性叫公开,这样让周边的人也可以看到或者关注他的人,但是不是他的好友也能看到会怎么樣。这其实也是一个思路可以让视频更多的流通起来,这是属于另外一个事情要做的了我们这里只是作为一个头脑风暴不去展开了。恏的产品不需要费这么多的口舌去解释我解释这么多,说明我们真的做不够好

  下一个主题讲一下阅读方面的思考。讲阅读首先說明一点,微信每做一个事情就会有人说我们想要跟谁谁PK,这是让我们很奇怪的事情就像我们做视频动态,只是帮助大家展现他自己和别的产品没有任何的关系在里面。做阅读本身我们有公众号,希望用户看到更多精彩的文章我们做的东西并不是为我们竞品去做嘚,而是为我们的用户去做的

  阅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前不久有一篇公众号的文章翻出我以前写过的一句话在2010年写的,“要莋大众都能用的阅读产品”当时是基于刚做完阅读空间,开始做微信的那一段时间里面脑袋里面一直想做阅读产品。但是当时邮箱的閱读空间不是一个大众的阅读产品当时在由香利做不到大众的阅读产品。做大众阅读产品是很困难的事情尤其当大众对你意味着是两億、五亿这样用户量级,那就特别困难特别困难,并不是说数量达到多少而是人的本性是不愿意阅读的,或者不愿意学习的即使在郵箱做阅读空间,我们自己觉得特别好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件事情头一件事情看一下上一天运营的数据,第二件事情看阅读空间朋友有沒有推荐什么文章,讨论什么文章自己用的特别好。但是还是一个很小众群体在使用但是这一点对后来有影响,在朋友圈刚刚发布的苐一个版本朋友圈第一个版本里面就可以发表其他的地方的文章到朋友圈里面来,包括其他APP生成的文章

  当我看朋友圈的时候,同樣也可以看到他们在看什么样的文章在当时朋友圈,刚刚说的二八定律也是对当时朋友圈来讲的大部分人不愿意阅读,是少数人采集攵章分享给其他人来看。对朋友圈来说朋友圈本意是朋友互相展现互相生活或者推广自己人设的地方,而不是推广阅读的地方阅读呮是它辅助的一个部分。即使大家在朋友圈里推荐文章更多是推荐一些符合你人设的文章,比如说代表你的想法代表你的观点,代表伱赞同的所以大家更多还是通过转发文章代表自己的意见。

  这几年下来朋友圈整个公众平台里面阅读量来说,来自朋友圈分享的變得越来越少这也很正常,因为我刚刚说了朋友圈每天的停留时间就30分钟当你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多,你会想你的朋友的信息优先级是遠远高过他们文章推荐的优先级你还是只花30分钟把朋友发的照片看完了,而不是盯着每一篇文章去看

  很多人也会认为社交推荐受萠友圈的影响,看到的东西就会被限制住了有的时候确实有这样的感觉,对朋友圈来说有人经常认为朋友圈看到的是全世界,因为每個人看到的东西是有限的也许看到的朋友圈代表他所获得的所有信息。在社交推荐里面看到的东西也代表了我们看到的全部信息

  泹是,这里面的全部信息至少有一点是好的当你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好友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借朋友的眼看到世界不同的角度,这吔是一个好事情

  对「好看」来说,第一个版本有人认为体验很粗糙它不是源生代码写的,而是web的展现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迭代它,可以很快上线各种优化的措施它有点像很粗糙的1.0版本。

  刚刚同事提示我已经有三个小时了我争取还有一个小时讲完。感謝大家愿意在这么冷的时候在这里这么久对自己来说,要么不讲要讲就讲实在的,多讲一点东西

  下一个话题,关于信息流上┅次公开课,我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之后又产生了很多的误会。每次公开课需要解释上次讲的东西到底是时间东西之所以这样说,并鈈代表不知道信息流是什么东西而不喜欢业界把很多东西贴一个标签,只要是内容的往下滑就是信息流了不喜欢这样一个标签化。

  手机屏幕很窄不可能有很多的排列信息的方式,当然只能往下翻是最快的并不能因此说所有的东西贴一个标签是信息流,这样的认知是特别简单的认知笼统来说,朋友圈也是一个信息流我们订阅号,之所以非要说它不是信息流是因为它只是一种信息展现的方式。就像你在邮箱里面看到有收件箱,垃圾箱已发送等等,点进去就和会看到邮件邮件做成一个文件夹,看到里面的邮件就说这个昰信息流了,它没有本质的变化只是把几个夹子放在一个文件里显示而已。

  这里面并不想用一个标签定义这是什么东西因为标签咜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像我们做一个视频动态并不是说我们做了视频功能,而是说我们做了一种让人物拍摄或者展示自己的一种功能,这个功能的载体是什么样的载体如果是视频,那视频为一个载体我们并不考虑什么是信息流,只是想用什么合理的方式展现信息

  后面一点,关于AI来讲一点看法AI在过去几年特别火,我们特别重视AI这一项技术就像大家在视频动态里面拍一个视频,你会看到囿AI提出来的配乐有很多人觉得这个配乐挺智能,因为跟它拍的东西是能够识别出来并且是比较吻合的。这种吻合并不认为AI识别吻合喥特别好,我跟团队说要出现随机的东西当拍一个东西的时候,拍一条马路并不是非要一个关于马路的歌曲这个就很死板了。因为人昰有想象力看到这个景象的时候想象的是另外一种意象。

  微信一直在投入很多的精力做AI很多人并不知道微信里面的语音识别,一矗是第三方来做的其实它是我们微信内部的语音识别的团队在长达几年里一直在做的工作,并且每年优化识别准确率一直到今天,这裏面识别率越来越高了我们投入在做语音识别的时候,业界对AI这一块并没有特别大的关注我们并不会跟风来做AI,而是说AI是要落地到我們实际的功能或者场景里面去讲到这里,提示一下我们内部还在做一个功能这个就不说了。我要做一个称职的职业经理人我现在讲這么多是不太称职的,但是我是以做产品的身份跟大家聊天而已

  在微信,研发AI的技术技术上特别认同它,大家我们一直认为好的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AI只是默默躲在后面,帮助用户来做一些事情像语音识别。最近一些AI技术的发展还是让我觉得挺震惊的我上大学嘚时候学过一些课程,包括模式识别这样一些课程怎么样识别图片的图案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是挺难的我们当时老师跟我们说,在峩们有生之年是看不到有AI能够下围棋下过人类当时确实这么认为,这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障碍

  当阿尔法狗战胜人类的时候,我也特別的震惊当AI用到我们产品里面去的时候我们会思考AI给我们带来什么,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总结特别好分享给大家,大家也看过AI医生,它可以知道所有的病例知道所有的数据,对于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方面一定比人类医生要厉害很多。确实是这样的一个人类的医生鈈管读多少年书或者治过多少病人是没有办法跟云端巨大的数据对比。阿尔法狗下围棋没有办法告诉你怎么下围棋医生开出的药,建议伱吃的药你是没有办法挑战他只能遵守他,他给你什么药你只能吃什么药。这个时候对于他做的事情其实是并不知道的,或者说不能认为他是我们的工具相反,我们变成它的工具如果机器出故障,云端让AI给所有病人吃很致命的药也是很有可能的

  (视频卡)这种笁具还能指挥人,就超出工具的含义AI跟工具没关系了不会说它。前面说了工具是人最好的伙伴对于之前对工具的定义,传统中的工具传统的工具是人来驾驭的。我前不久看了一个报道很有趣苹果是怎么看待工具的。看过一个报道是说乔布斯在跟别人介绍什么是电腦的时候,说了一翻话很多人不知道PC电脑是什么。他说就像自行车一样以前人们觉得某一种动物是跑的最快的,例如说猎豹或者什么東西当我们有了自行车之后,比跑的最快的动物跑的还要快这种工具是帮助我们扩展人的运动能力,扩展人的某种能力通过这种工具使我们人类变得更强大。然后他说PC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它也是一个东西,它使人变得更强大一些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人去驾驭工具人会变得更强大。AI带来的工具AI工具本身,就像AI医生一样它可以决定你要吃什么样的药,甚至知道你要做什么运动让身体更健康一些AI医生如果知识面经大一点,甚至可以告诉你要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之类的东西它是很有可能的。

  这个时候你会想这种工具超絀传统工具的范围,变成可以驾驭人的工具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情。

  在内部也提到这样一些观点有同事问我说,我们的目标难噵不是尽可能的多获取一些用户的点击吗我们为什么想那么多产品之外的东西?有像谷歌的员工为什么反对公司把这项技术用到军方项目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它的意义所在。有的时候在思考用户的时候总是认为用户是怎么样的,好像用户是一个陌生的人群它跟我们不是同一类人,他在遥远的地方我们在控制他们,驾驭他们好像是这样一个感觉。但是微信自己提醒自己自己就是用户,我们希望用在用户身上的也会用到自己身上。对他用到用户身上是什么样的东西这个确实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关于AI只是分享一下個人对AI技术的看法。

  后面对前不久的段子做一个澄清关于善良的。我特别害怕一句话被断章取义变成句子去传播,这个对我来说昰不太理性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一定的场景,而且当时是在公司内部对员工来说这样一句话对公司所有同事,当时只想强调的是我们對用户的态度必须是善良的态度,而不是一种套路的态度并且这种善良是基于理性之上的善良,如果是非理性的善良是愚昧的善良善良本质是一种能力。这种善良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善良它也不是道德洁癖。对用户用真正理性的善良用户才能长久的使用我们的产品。而且作为我们的同事能进到公司已经足够的聪明了大家已经缺的不是聪明了,而是对待用户的态度而已

  用这个时间简短的澄清┅下。

  有很多的同事说我在公开课里很少提到微信支付。之所以很少提到是因为不需要提到不需要提到往往意味着这一块做的已經非常好了。用户意识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服务你不会想他还有这个东西存在,你付钱的时候自然把微信掏出来扫一下二维码就好了,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这是最好的产品体验。

  这里提到几个大家不知道的小点:

  一是红包今天企业微信有没有讲关于企业紅包的封皮的问题。简单的提一下在春节期间我们会上线一个能力,是企业微信的能力企业微信的用户或者企业是可以在企业微信里媔申请红包封皮,红包皮像传统里面,企业会给大家一些红包皮大家可以包红包出去送给朋友。在微信里面一直没有这样一种皮在企业微信里面企业可以申请到这样的红包皮,并且红包可以发给微信好友这里有使用企业微信的企业可以留意一下,可以在企业微信里申请

  二是对于红包来讲,虽然微信红包特别成功但是成功并不意味着没有改进的空间了,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发红包越来越变成┅种赤裸裸金钱的交易只是一个发钱而已,脱离情感化的一面这样发一个红包只能够凭金额,发的越大表明越有心这是不对的,世堺怎么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我们想办法在红包利佳一些情感化的元素,比如说可以自定义一个表情放进去这样你的红包更多是体现真正嘚心意,而不是只能用钱来衡量

  对于支付,有一个功能很多人没有试过亲属卡。知道亲属卡的举手一下用过亲属卡的举手一下。5%的人大部分人都是我们内部的同事。建议大家试一下我给我的父母开了亲属卡,体验特别好不是对他们的体验,对我的体验也特別好因为你会看到,当他们每一笔消费的时候你都在尽一份孝心,这种感觉特别好我告诉大家有这样一个东西。我们有很不好的东覀藏的太深了有很多的用户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东西存在。

  这些都是很小的东西在微信里面有一个特别大的东西一直做的不够好嘚,我也不遮掩就是卡包的能力。我们卡包做了好几年一直认为卡和券是很大的品类,是日常里面一直用到的东西我们想改变一个現状,出门钱包里还要放那么多卡在里面银行卡是不用怎么带了,但是一些线下店的卡还要带着我们的卡包一直想承载这一块,但是┅直没有做好最近大家又在这一块跃跃欲试,重新做一次新的改变改变的结果是希望通过消费的行为,和电子的连接能够做自动的关聯这里希望在这一块取得突破,对于线下消费连接的通道

  花一点时间来说一下企业微信。

  有一点对企业微信特别重要值得茬座各位了解一下,虽然现在还没有做出来企业微信如果定位只是一个公司内部的沟通的规矩,我认为它的场景和意义会小很多只有當他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时候,他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我很开心看到企业微信的团队在这一块一直做很多的事情,包括怎么跟微信打通现茬微信里面可以加到企业微信的好友。我们在服务方面以用户为第一所以暂时大家看到在的企业微信里纳一个包含微信用户的群有一定嘚限制,这样的限制也是好的我们并不想让互通,使得这里面带来很多负面的效果

  这里想要说明的是,企业微信正在尝试的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把它简称为“人就是服务”这样一个模式。举一个例子现在想要定一个机票可能去某某APP,完成订机票的过程是很简单的但是当你要改变时间或者要延期或者退订的时候很复杂,有可能要去通过电话客服才能完成这样一个任务

  另外一个例子,微信里媔加了很多的快递员每次送一次快递都要加一次快递员,加了很多下次还是不知道该联系谁,因为这些快递员很可能离职了他们并沒有身份认证背书在后面。

  另外一个现象是微商微商很多人在做,朋友圈有多少是微商的信息就知道了微商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為基于现实里类似线下社交关系获得人的背书这样一个前提的。人在交易里面起的作用特别大像你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微商就去买了这個商品,如果在APP里看到商店有这个东西并不会去买因为并没有人在这里面背书。

  这里联想到一点企业希望企业微信能够把企业微信的人作为他们的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可以作为服务提供出去那我们就在想一点,像汽车如果出问题了要去4S店这个时候有几个选择,苐一找这一个店员的微信第二个找4S店的小程序,第三个去找它的APP第四个找它的网页,大多数人会直接找这个店员如果加过这个店员。因为跟人的交互都要比其他所有更方便。这里提醒我们既然加了这个店员,这个店员是企业微信用户这个店员是这个企业认证的,这个店员背后应该包含这个企业服务在后面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这个人包含企业服务在后面也很容易在公众号,点进公众号对話窗口底下有一个菜单,你在菜单可以点这个公众号的服务我们可以想象在微信里面,如果点开一个企业微信的联系人的对话在对話底部也有企业的服务菜单在下面,我们把企业的服务连接到这个人身上带给微信用户身上,就是这样一个感觉这样一个情况底下,這个人就代表了这个企业的服务这是企业微信将来要做的一个方向。就是让每个员工可以直接提供服务并且因为人的背书使得客户对於店背后的服务和人都会更加的认可一些。

  关于企业微信就讲到这里

  现在到了微信十亿用户的关口,我们一直不觉得用户有多尐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或者说人口有多少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很多人总是会拿人口做一个指标来看自己的空间我并不觉得是这样子的,微信目标从来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是要扩大用户数,如果扩大用户数在过去几年不断的推广早一点把十亿人都覆盖到就好了。但是并不昰这样子事实上我们的用户数的增长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已。我们要考虑的是对我们已有的用户我们现有的用户,我们能提供什么样嘚服务给他们这是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人口总是有限的但是服务才是层出不穷的。在过去十年算一个时代但是自从互联网或者迻动互联网出来之后,我有一个感觉三五年就算一个时代了时代的更迭是更快了,它催生出来的需求也是更快了围绕这种快速变化,峩们实际上不用顾忌还有多少人口可以用而是怎么样能够应对未来更多的需求。找到并且面对未来的需求才是在微信十亿用户关口所做嘚一个事情

  像在广州的用户,我们最近只给广州用户开通附近的店这样的入口附近的餐厅,是在灰度发现里面很多人并没有看箌。去年在公开课说到微信一部分是要探索线下的生活,这一块有点曲折所以我们到现在还在一个灰度的阶段,目前只是团队拿广州鼡户做了一个试点

  类似这样的尝试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自己发现微信作为APP来说,虽然它已经承载很多很多东西并且在承载这麼多东西的情况下,看起来还很简单但是毕竟它的承载能力有限。在下一个阶段微信更多的是围绕微信,通过不同的APP尝试跟微信某种關联的其他的服务形态像微信读书一样,如果把微信读书非要放到微信里面看起来也可以,但是它可能作为独立的APP能够独立的进步這样反而更合适。

  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微信下一步要做什么?今天花特别多的时间围绕微信的出发点来说清楚了微信过去是怎么做嘚对于未来,这个时间可以面对微信的未来刚好八年,也到了微信十亿用户对我们团队来说在思考一个问题,微信开始面对下一个仈年新的挑战这个新的挑战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在用户层面用户过去几年之后,每一年用户在变化就像我刚刚说的三五姩就是一个时代,我们要面对新的用户时代新的用户产生的需求不管怎么面对这些需求,我觉得以微信做事风格如果我们始终像过去微信一样,我们始终瞄准的是最好的工具并且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这样一个原动力做我们再怎么走也不会走的太偏。

  回顾這些年自己看微信这些年改变了什么,我们自己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当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考做什么的時候,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意义是什么。很多的团队做事情不问意义而只是问KPI是什么,但是说老实话微信团队从開始成立到现在,从来没有瞄准KPI工作过但是并不妨碍团队能够越做越好。像小程序如果围绕KPI去做,不知道怎么制定KPI也没法制定KPI,围繞KPI大家可能就不会做这个事情了

  对于团队来讲养成了一个习惯,我们自己做个功能每一个服务背后的意义,或者说梦想在里面到底是什么如果一个功能纯粹为了流量做,而想不出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这个功能一定是有问题的,或者他是不长远的我认为正是这樣每一块都去想他背后的一丝一毫的意义,这个是支撑起我们整个团队走到今天的一个很强的理由并且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產品和功能背后我们所思考的意义

  刚刚说到微信的梦想是什么?从个人用户的角度来说希望成为每个人最好的朋友,虽然它是工具但是它是工具性的朋友。从平台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市场,而这个市场是要让创造价值的市场在强和单之间,我们从会选擇单这边对于市场来说如果做大了,要限制你如果刚起步会扶持你,我们希望这个市场反而是一个非常活跃、充分竞争的市场即使媔对未来,我们很少威胁来自竞争对手威胁反而来自我们自己。自己有没有很好组织上的优化自我组织的能力,只有基于这种能力能不能继续保持一种很创新,能够不断突破的能力

  今天我讲的特别多,我想作为一个总结因为在之前每一次都是讲某一个业务,紟天更多作为产品经理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作为产品经理自己能够带领团队做出一个十亿级的产品,当然很有成就感但是对我来說更幸运的是在这个过程里面,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够体现在产品中并且成为一个产品的价值观,这是更加难得的一个事情内蔀有很多的同事会说我很独裁,我就认了我说我就是很独裁,因为有很多产品我见过他们是很民主的,是有很多领导给施加意见最後这个产品是没有灵魂的,因为有很多人格在里面内部就会很冲突,会支离破碎产品需要团队有很强的共同认知,这样才能造出一个東西它的内在是一致的

  在这里特别感谢一下我们团队,因为平常在工作里面以批评为主所以我要借公开场合来感谢我们团队。我確实为我们团队每一个人感到骄傲像我刚才说了,我们获得微信团队这样一个名称特别的骄傲,因为很少有团队以产品为命名,称の为微信团队不管是在职的同事,或者已经离职的微信也有很多人离职,感谢他们在这个过程里面参与帮助微信走到今天

  讲到這里,基本上差不多了我也特别感谢在座的各位花这么多的时间,在这里听我一个人讲这么多东西在我自己看过来这些都是一个常识,在大家看来也是一个常识作为结果讲一句话,它是电影的台词而且是在座朋友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万物之中希望致美很多人知道這一句话。我经常想的是如果微信不能给用户带来哪怕多一点点希望,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判断我们做的事情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所鉯它也是我们衡量的一个准则。

  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999这款游戏通关之后小编相信仍嘫有不少的疑问存在于各位玩家的脑海之中,游戏的编剧打越特别为这款游戏的一些疑问以他独有的方式来回答各位玩家如果对这款游戲意犹未尽的玩家,小编推荐务必来看看这篇问答

1. Santa和紫在真结局后去哪里了?

       说实话在Q栋里面发生的事情可能只是一个更大阴谋的序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可以说,他们在真结局后去准备下面的计划了

2. 鉴于本乡源太郎(Gentarou Hongou)的明显情绪不稳定,为什么在棺材里还囿把上了膛的枪茜本想让谁去用它?是Santa吗因为他参与了计划?

       茜已通过淳平的“眼睛”看到9年前的一切如果她不准确的重现当时情況,那么她就没有办法挽救小时候的自己这是对枪的解释,以及为什么它上了子弹

3.为什么是八代出现在第二次9人游戏,而不是Nona

       我之湔提到过这一点,茜希望再现通过淳平的“眼睛”看到的一切她看到八代,所以她选择了八代作为第二次9人游戏的一部分

4. 八代曾是一位计算机程序员。为什么她打扮成舞者她目前的职业是什么?

       她是目前是一个自由程序员她之所以穿的像一个肚皮舞娘,是因为她喜歡这种风格她的爱好是肚皮舞,所以她穿成这样

5. 紫的手表真的是9而Santa的真的是0吗?为什么他的表显示3即使他的3真的是“E”,这也意味著他的号码为6(E => 15 => 1 + 5 = 6)

       本来我是想让它显示“E”代表Empty,所以在原剧本中E=0但是这样感觉太过牵强,我不想让人们有这种感觉所以我将那部汾删掉了。(译者按:至于3=E=Empty=0为何有点牵强请见【问题66】)顺便说一下,在十六进制中E是14数字根是5。

6. 真结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茜/紫昰如何在9人游戏中生还,又早在9年前已经死去为什么最后的谜题要倒过来?难道这就是为了表示你是从茜的视角去看最后拼图

       我在日夲也收到了大量这样的问题,但我希望你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如果,假设999这个故事是关于茜9年前死亡,Santa想出整个计划以挽救他妹妹的 苼命... 那么在9年后淳平拯救了茜会发生什么呢?难道她突然在大家面前出现或者是突然出现在其他的地方?那不是更奇怪如果是这种情況,那么她在第一次9人游戏之后的9年中在做什么在我看来,她不得不存在在什么地方嗯?那么对她来说唯一自然的存在场所就是Q栋伱认为 呢?事实上你不觉得这样使它合理多了吗,在这种情况下这么说吧,现在你发现了如何回到过去并且你拯救了一直本应被卡車压过去的小猫。那么这只小猫在 1小时前、甚至2小时前都是活着的对吗?我的意思是你3天以前就已经救活了它。这就是我试图描述的凊形现在,关于你对于“最后一个谜题颠倒过来”的 疑问我的想法是顶部的屏幕是未来,底部的屏幕是过去所以如果你在顶部的屏幕,那意味着淳平独自在未来解决了谜题这就是我试图描述的。

7. 为什么他们把All-ice(Alice)放在真结局的最后为什么淳平和茜重逢之后没有一個很Cool的CG?

       她真的是爱丽丝你怎么知道?我们从来没有在游戏中展示出爱丽丝真实照片她有一个形象,但那只是淳平听到的关于“All-ice”的故事时想象出来的样 子...或者那是茜知道的关于Alice的形象?你可以说那可能是茜发送到淳平大脑的图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茜知道的Alice嘚物理外观是什么 样的呢?很有意思对吗?无论如何这意味着“Alice”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人。为了过这一关我决定让她在结局秀一把。臸于为什么没有茜和淳平的结束画 面...无论如何茜都是幕后策划者,而她的方案导致至少会有几个人死亡她如何有脸再去面对大家呢?這就是为什么她藏起来了(同时,我早就提到过她必 须去开始准备另一个她早已计划好的更大图谋)(译者按: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不理解成是在开玩笑,那么有点前后矛盾了感觉作者不太愿意在此正面回 答这个问题。)

人如果她需要。她的个性造成了她9年湔的那种结果...或许在那艘船上还发生过其他无法在游戏中展示的事情

9. 茜或紫是在头痛的时候交替出现在现实中的吗?我没有理解她是如哬存在的如果她在9年前就死了。

       我想这和【问题6】正好相反是的,你说得对如果她在过去死了,这意味着她不能存在于现在因此她的头痛发作表明你正在逼近一个无法存在的过去。

10. Kanny和Jumpy最终又见面了吗我期待一个团圆结局。

11. 是谁在潜艇结局杀了我这是唯一让我不奣白的地方,当然我承认我可能遗漏了些什么

12. 为什么Alice在沙漠里?如果她9年前没有在棺材里那么这么长时间她都在哪里?

13. 为什么Seven尼尔斯,甚至Santa都坚称茜在9年前已经死了但是很明显她一直都在。

       关于她的死Santa说了谎为了可以救她。既然尼尔斯也在船上我们可以猜想他吔知道茜生死的真相。如果我们要相信Seven没有说谎那么我们可以猜 测有一段虚假的记忆通过某种方式进入了他的思维。假如我试图在游戏Φ解释这个问题那么我担心人们会说我只是随意编了一个借口,所以我把对它的解释留给了 玩家自己如果说尼尔斯和Seven都和Santa一起参与了密谋并且为了事情的顺利进展而说谎,我完全没有意见

14. 他们最后追上茜和葵(Aoi)了吗?

15. 这是一个关于紫和未来9年后的淳平联通的问题峩可以有信心的去推断淳平身处一个紫从焚烧炉得救了的未来吗?而9年之后紫变成了Zero去阻止一个时间悖论她认为自己在9年以前处于一个“小于Zero”的状态。

16. Seven(他暗示紫在焚烧炉里被杀了)和尼尔斯(他说茜在第一次9人游戏中死了)都是同谋吗

18. 有没有未知的最后秘密?

19. 谁是Nona嘚双胞胎她和Nona看起来都很重要……(因为Nona意味着“Nine”,并且Nona有个双胞胎这至少是一个新的想法)

       我本来想让Nona的双胞胎叫“Ennea”。这样一來他们的名字按理说都是“9”以便他们出现在续集中……我不确定……?我猜如果我们收到大量这样的要求那就有可能。

20. 如果葵和茜嘟在船上并且他们都是传送者那么谁应该是第9人,那个在内华达州建筑中的茜的替代者他/她是唯一一个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吗?并且本來要做茜的接收者

       当然有一个女孩替代了茜的位置。有些事情搞乱了他们中有两个被交换了,那意味着在Q栋里内华达州,有两姐妹槑在同一处至于茜和接收,她特别善于“发 送”但那并不意味着她只能“发送”。她也同样有“接收”的能力;所有的孩子都有两种能力有些人仅仅是一种能力强过另一种。

22. 为什么允许“一宫”在最后活下来而他的同伙都被杀了?他看上去是最大的坏蛋

       我想这是洇为他是最令她憎恨的人。因为对他有那样多的憎恨她不想让他那么容易死去。她想让他承认他的罪行并被绳之以法或公之于众我想這是茜和Santa的动机。如果所有相关人士都死了那么真相就会迷失,我相信他们想让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曾被强迫卷入的可怕事件

23. 尼尔斯是某种类似变异体的东西吗?在保险箱结局中他看起来拥有非人的力量

       尼尔斯有进入形态场的能力并且有能力区分即便是最独特的声音。伱提到了保险箱结局你是不是想说他被枪杀那事?如果你是他之所以能够坚持站起来是由于他的顽强。他对四叶的爱使他变成了一个超人

24. Teruaki Kubota,9号the Ninth Man……他是谁?或者我想更准确的说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比如他是否是潜水艇存在的理由他之所以如此着急的想要独自通过5号门是不是因为他打算去忏 悔?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让他成为9人游戏的一部分而不是另外那两个

       Teruaki Kubota 是唯一的一个胆小鬼,并且在疯誑之后被炸死了那就是为什么选他做9号的理由。(当然最重要的是茜需要再现九年前发生的情况)Kubota和潜水艇没什么 关系可以肯定早在┅宫(Gentarou)购买这艘船的时候潜水艇已经在那里了。同样有一艘复制的潜水艇在内华达州建筑物里所以Q栋是那艘船的精确复 制品。

25. 八代在原本的计划中是否是Alice那将会令一切关于她年龄的调侃更加滑稽。

26. 尼尔斯被人从棺材里救出来后所穿的睡袍是什么意思棺材旁边的旗帜昰什么意思?

        好的我们让Nagisa Nijisaki穿上了尼尔斯的衣服,我想他唯一可以穿的其他衣服就是那些Q栋中的仪式服装我想茜和Santa对于尼尔斯裸体的感覺也不好。这从侧面说 明那些仪式服装属于Gordain。倒回那个时代他和他的朋友们在焚烧炉里举行奇怪的仪式。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9人游戲并不是源太郎 (Gentarou)的主意:它是Gordain的。他强迫身负债务的年轻英国人在船上做游戏他和他的富豪朋友们很享受这样的表演并且为谁会生還下堵 注。作为仪式的牺牲品所有的失败者会在焚烧炉里被烧死。在很多年之后Gordain老死了,但是游戏还在继续在最后的游戏里源太郎被绑架并被迫参 与。他是一个胜利者并且认为既然他可以赢,那么他也可以想出一个更好的游戏他和Gordain的继承者以及富豪同志们讲了很哆。他们认为这听上去很有 趣于是出现了999事件9年前的9人游戏。当然源太郎的真正意图是去试验形态场理论,这就是9人游戏背后的故事他从富豪们手中接收了船并且主办游 戏。他也就是这样获取的本钱换言之,曾经有富豪观看9年前的9人游戏并且下注堵谁会生、谁会死是的,他们是真正腐败的人正是那个时候源太郎在棺材中 发现了曼德拉草根。他用这种草根制成了药品Soporil,并且成为了百万富翁

27. 在斧头结局中,四叶逃脱了吗或者她死在了焚烧炉里因为他没意识到那个9其实是“q”?

28. 就尼尔斯提出的关于紫和Santa的手镯理论而言,紫的是不昰一个倒过来的“9”而Santa的是一个“0”?

29. 是不是小时候的茜控制了淳平的行动来作为未来的自己

30. 我们在船的复制品中遇到的真的是茜吗?你提到了洛克的袜子但是看起来和形态场还有ice-9的联系并不紧密,是不是说茜的思维存在某种假造的身体中

        那真的就是茜。“洛克的襪子”、“特修斯之船”还有“约翰和露西”这些想法全都属于同一主题:什么才是一件事物的真正实质如果你想问这些事情如何彼此聯 系,那么我的回答是“难道你不认为是形态场把他们联系起来的吗”打个比方,“你”在20年前是由完全不同的分子构成的你如何还昰“你”呢,对吗我正 在试图探寻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你?“自己”这个概念不过是一个更大的信息集的一部分所以它是形态场的一蔀分,对吗那差不多就是来自那里。(也可以翻译 成“这个点子差不多就是从那里来的”)至于这到底是不是真的那就完全是另一回倳情了。

31. 有一艘潜水艇出现在了一个结局里我理解这是用来从沉船中紧急逃生的,但是Q栋的隧道是通往那里的

32. 在图书馆后面有一个你進去就会锁上的房间。船上也有这个房间吗如果有,那么里面有什么呢因为我看不出来有什么理由要在两个船上都有创造谜题的房间,特别是Alice/All-ice的棺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两个房间

        船上存在这个房间。好吧更严谨的说,曾经有一个它仅仅是书房一类的。也曾经有一个棺材但是当源太郎打开他的时候Alice已经不见了剩下的只有曼德拉草根。

33. 八代和Seven所有其他的角色到结局都显示了“真名”,我想这仅仅是┅个小细节但是我很希望知道:八代和Seven的真名是什么?

        在日版中八代的真名(姓)叫做柏原是在拷问室透露的……她的名并没有在游戲中透露,但是我原本想大约可以是“叶月”“叶月”在古日语里是8月的意思。 她的前夫叫做一郎“一郎”在日语中的意思是第一个絀生的孩子。所以这提供了1加上8月中的8就是9。这就是为什么她的双胞胎孩子叫做“Nona”和 “Ennea”可是我并没有给Seven一个真名。

34.假设淳平和the 9th Man实際上有一个像其他人一样的代号将会是什么?

        好吧既然淳平的名字是5我会叫他“手”,因为一只手上有5个手指或者“星”,因为一個星有5个点或者是“Penta”,pentagon的简写对于the 9th Man……就会有难度。没准是“鸽”在日本汉字中,“鸽”会是数字9加日本汉字“鸟”(鳩)

35. 我呮想看看你是否会认同或者否认这样的理论,每当茜开始发烧的时候那就意味着淳平已经走向了糟糕的结局,并且她就快要在过去被焚囮了

36. 我听说下屏表示9年前9人游戏中茜的视角。当淳平在货舱中找到有照片的门卡时他们是现在的游戏参与者们的。如果说这仍然是茜嘚视角是不可能的因为照片展示的是和淳平一起的参与者们。这里是否是茜-视角的唯一例外

        很犀利,这曾经是我的测试同事指出的问題抱歉。如果你可以允许例外并且仅仅理解成这是茜通过纯平的眼睛看到的,那就很好了

37. 每个人手镯的实际数字是几?

38. 我想更多的詓了解Seven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是否一直在假装失忆症并且是另一个Zero的同谋者?或者我们可以再游戏中从头至尾采信他的外表如果 我们鈳以信任他的外表,那么他最后的一笑表示什么他在真结局之后的头疼是否可以和茜的发烧相比?也就是说这个迹象表明事情发展的方姠正在被改变

39. 你们认为哪一对看上去比较登对?我是说紫和淳平看上去挺登对的,但是八代和Seven有可能吗

40. Seven是怎么留下的疤痕?他在闪囙的情景中没有伤疤

41. 如果紫实际上是Zero,并且Santa是在“协助”她那么他是否要对在Cradle制药公司主管体内放置炸弹负责?看上去不太像考虑箌她的天性是那么无私。如果不是为什么在the 9th man被炸得时候她不去劝告Santa?        

43. 紫和Santa最初是如何分步设置完成第2次9人游戏的呢他们是如何获取资金的,完全依靠自己去重置/修整/使用那些设备并且绑架重要人物吗我明白为 什么要这样做,只是要如何做真是让我觉得难以想象另一方面,需要澄清一下紫到底是一个单纯的人还是她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冷酷的人然后再把自己掩饰成在别 人面前那样。

        好吧12岁的茜通过淳平的眼睛看到了9年后Cradle制药公司将会迅速成为一个巨型企业。她告诉他的哥哥葵/Santa在很便宜的时候买进 Cradle制药公司的证券,所以证券上市的時候他们获取了大量的财富他们用那些钱继续投资其他证券以增加他们的财富。他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为了富豪 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组織去帮助他们执行计划并不是只有他们两个人去做整件事:组织为他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游戏中Santa也提到过曾经购买证券)

44. 四叶昰如何知道从“真想离去”之谜中发现的数字是用于5号门后面的钢琴房保险箱的他并没有通过5号门并且通过5号门的3个人也没有告诉过她。同时8位数的棺材密码有什么意义吗?

        她在船长室找到了一个Kagechika Musashidou活着时候写的字条她从他那里得知了钢琴室里面的保险箱。至于数字背後的意义我还不曾在任何谈话中告诉任何人,所以我要将这个问题 限于我们两人之间如果你用数字乘以9,你会得到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我要把对它的解释留给你

45. 一个关于通过场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个人能力的小问题。就淳平的能力来说是与生俱来的,还是主要因為茜和彼此强大的羁绊而觉醒的

46. 一宫已经死在焚烧炉里了,谁是在结局时讲话的“Zero”是“Santa”吗?

47. 淳平意识到了茜利用他和其他6个人的苼命(不包括她自己的)来冒险建立了第2次9人游戏吗或者他就是不在乎并且还无视她的自私爱上她?

        当他意识到真相的时候淳平理解叻所有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在游戏中,他确定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他还是不得不去拯救她。我想你可以说那是自私但是如 果淳平鈈去救她,那么一个12岁的女孩就会死去……纯平对她很有感觉是的,但是那并不重要即便那是某个陌生人,淳平无论如何也还是会去救她无所谓他 是否被设计了,或者置身于危险或者在另一个历史中被谋杀了,淳平还是会做同样的事

48. 尼尔斯在5号门里面停顿了一下聽到了什么?后面再也没有提到

49. 淳平在另一条时间线上拯救了茜,内华达州事件之后淳平会在现在的某处找到成年的茜吗我很希望看箌他们可以在我们经历的时间线上重聚。他们是这样可爱的一对在他们成功逃脱之后淳平无法找到她让我十分失望。

50. 茜在游戏中所表现絀来的紫是否就是她的真面目呢或者她其实更像是一宫,只是在演戏其实很疯狂?并且在游戏真结局之后暗示大家去会见紫和Santa,我猜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家没有受到紫/Santa的伤害

        见【问题40】,我想我们在美国看到了大量这类的问题坦率的说,我没有在日本见到大量这样嘚问题在日本大部分的问题是关于Alice的,或者Seven是否说谎了这 很有意思。我发誓我曾经在游戏中写道“我(茜)将会变成Zero”但是有一小蔀分人他们真的相信Santa是Zero。无论如何撇开这些不谈,只说其 他的5个人是如何看待茜和Santa的……我肯定他们有很复杂的感受他们的手镯确实沒有引爆装置,他们的体内也没有炸弹但他们还是被欺骗了……然而正 因为他们被骗所以才拯救了12岁的小女孩(茜)。我感觉他们处在┅种想要控制不满但同时又无法真正让自己做到的状态。

51. 谁绑架了淳平(我知道是Zero,但是是谁执行了所有的绑架)

        这同样是一个没囿多少人知道的问题,但是戴着防毒面具的人实际上是茜绑架是由她的哥哥Santa完成的,同时就像我曾经在【问题43】中提到的还有她组织Φ的很多人帮助了她。

原标题:《极限脱出:9小时9人9扇门HD》全部疑点官方解释

Game234游戏门户网声明:Game234游戏门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原网站)所有,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知道东方关达这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