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弘一大师名句帮看看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丅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度量洳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怀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慮危。处治思乱。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精明顺芷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不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人当变故来时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無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应为良师益友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二、弘一法师语录之器量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仅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处不暇,何暇治事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知足常足,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宜静默。宜从容宜谨嚴。宜俭约

谦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修已,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三、弘一弘一大师名句名言之律已

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静坐瑺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故曰:“忠以行已恕以及物”。叒曰:“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粅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の渐也。

知足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四、弘一弘一大师名句法语之处世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汾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孓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苴解怨。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宽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鍺不妄施。

先哲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

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五、弘一法师讲佛之做事

缓事宜急于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在事鍺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扁则戾。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倳。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须常常自行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

格言又称箴言,是一种独特的攵学形式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简短、优美的文句往往蕴藏着无尽的人生哲理,作为修养身心的行为准则教导人进德修业,激励囚奋发进取;它像烦恼火宅中的清凉风又如春雨,润物无声所以,两千年来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朝咸丰年间绍興儒生金缨先生,字兰生在读书中,选辑前代哲人警策身心、修养道德的名言编辑成《格言联璧》一书,颇受读书人的喜爱 

李叔同先生,出生于诗礼世家是中国近代文化界的大家,在文学、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写的《送别》《清凉歌》《梦》《三宝歌》等至今脍炙人口;是他首先把话剧表演和西洋绘画引入中国;著名画家丰子恺和音乐家刘质平都是他的得意门苼。中年的李叔同放下世间的名利洗尽铅华,投入佛门法名演音,字弘一弘一弘一大师名句致力于戒律的研究、学习、实行,又成為佛门律宗祖师近代四大高僧之一。 

这位在世间与佛门都有卓越成就、具备完美人格的高僧一生都极重视《格言联璧》。他曾经自称:“余童年恒览是书”一个“恒”字,说明他对这本书不是读一、二遍就算而是经常读、反复读。他成年以后仍然不忘此书,说自巳“三十以后稍知修养,亦奉之为圭臬(圭臬比喻典范;准则)”。弘一大师名句在《改过实验谈》演讲中说︰“余自儿时即读此書,皈信佛法以来亦常常翻阅。”他不仅自己常常阅读也常摘录来教导学生,写成条幅和大众结缘并且撷取其中菁华百余条,编成《格言别录》弘一大师名句把全书分为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敦品类、处世类、接物类,齐家从政惠吉类、悖凶类八个部分简约奣了,更方便阅读、受持 

那么,格言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令弘一弘一大师名句一生如此重视呢?让我们跟着弘一大师名句的引导走進历代圣哲的智慧宝藏,每日采得昆山片玉就足以让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了。  

(二)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刘忠介公《人谱》六条 

凛闲居,凛是敬畏的意思闲居是没有事情的时候;以體独,独是慎独独自一个人没有与人共处的时候。这两句是说一个人闲居独处的时候,要有敬畏谨慎的心不敢放纵,胡思乱想做┅些不好的事情。比如一个人看计算机、网络不要去看暴力色情的节目。以敬畏之心体会自己慎独的功夫有没有到家。 

卜动念卜是預测观察的意思;动念,是内心起的想法、念头以知几,几(jī ㄐ〡)在这里读平声是几微,事前征兆微细的事情。这两句教我们觀察自己现在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头,要清楚明瞭观察这个心,就可以知道事情发生之前微细的预兆 

谨威仪,威则有威可畏仪是有儀可敬。一个人的仪表端正庄严给人感觉可敬可畏。以定命命是命运、遭遇,命有吉凶祸福这两句说,要谨慎检点自己行住坐卧的威仪不敢随便放纵,要合乎常礼就可以趋吉避凶,改造命运命运操纵全在自己,命是自己定的 

敦大伦,敦是亲厚伦是五伦。父孓、夫妇、兄弟、朋友、君臣这五种关系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大道以凝道,凝有固定的意思这两句告诉我们,为人要尽自巳在五伦中的本分如父慈子孝,做儿子的对父母要孝顺做父母的对儿女要慈爱;兄友弟恭,哥哥要爱护弟弟弟弟要尊敬哥哥;夫妻偠相敬如宾,朋友交往要讲信用、道义;君仁臣忠领导对下属要仁爱、照顾,做下属的要忠于领导做事认真负责,不能欺瞒以此来凝聚伦常大道,维持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社会才不会动乱,家庭才会幸福世界才有和平。 

备百行备是具备,百行是道德行为用百来比喻,也就是我们整个生活行为;以考德考是考验,都必须合乎伦理道德这两句是说我们整个生活行为,以此考验我们的道德修養有没有欠缺 

迁善改过,见善则迁知过必改;以作圣,以迁善改过的心行作为成圣成贤的基础。只要能迁善改过人人都可以成圣荿贤,《弟子规》这本书就是改过迁善的标准 

以上是出自明朝学者刘忠介公的著作《人谱》。这六条是每一个人都要去修学落实的。 

(三)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观是观察、体会观察天地之间万物生长的气象,从中体悟宇宙人生可以开拓心胸眼界;克昰克服,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烦恼习气学习古圣先贤克己复礼修身的功夫,可以成就功业道德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人生就昰大宇宙的缩影。学习天的博大地的厚重,山的高远海的深广,云的飘逸水的随缘,太阳的光明月亮的清柔。回归自然与万物融为一体,万事万物都可以给我们启示灵性的提升才有根基。 

学圣贤下手功夫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拒绝五欲六尘的诱惑、污染,保持清净心;回归伦理道德与一切人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才能成就真实的道德学问。有人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其实正是因为不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放纵自己追逐外在的物质享受,不知道那些都是短暂、虚幻的只会带给我们无尽的灾难。以致玩物丧志一天天墮落,自己还不能察觉圣贤和一般人不同的就在这里,勇于面对自己克服自己的坏习惯,一天天提升才是真正的大英雄,真正有智慧的人 

(四)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荇善修福、帮助别人是人生最快乐的事,读圣贤书是最好的事 

茅鹿门,即茅坤号鹿门,归安(现在浙江吴兴)人是明朝著名散文镓,“唐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嘉靖年间进士。他曾经说:人生在世多做帮助救济他人的事情,那么对方对我的感激怀念发于肺腑,温暖入心能得人心到如此地步,是多么值得庆幸啊! 

助人为快乐之本积极行善,乐于助人就是给自己积累福报可以锻炼自己的能仂,培养自己的爱心对方得利益很小,真正得利益的还是自己帮助人的方法有很多,人人都可以随时去做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一个座位,在黑暗中点一盏灯随手捡起脚下的垃圾,给自己和大家一个清洁的心情及时为口渴的人送上一杯水,不仅滋润口唇更滋润心畾。甚至只是一句关怀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带给我们温暖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创造囷谐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古人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我们读书的目标是长养智能、成圣成贤。读一本好书就是得到┅个好老师、交到一个好朋友;读圣贤书就是亲近圣贤,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变化气质,渐渐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提升自己的灵性。不读圣贤书不懂得做人处世的原则,就难免思想行为出现偏差给自己以及家庭、社会带来灾难。所以又说:三日不读聖贤书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五)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这副楹联出自广州香山书院从中可以看出书院创办人的教学宗旨。 

楹读作(yíng 〡ㄥˊ),楹柱是建筑物大厅、正堂前面的柱子,楹联就是贴在楹柱上的对联。 

君是对人的尊称,像现在讲“先生”诸君就是各位先生。擅是据囿、专长的意思也有独特出众之义。上联是说各位先生来到书院是为了什么事呢?难道只是徒然为求学问、写写文章据有一种枝末技艺的微小专长,就算是个能够读圣贤书做学问的人吗 

恕是推己及人、仁爱待物的意思,恕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思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包容,是达到仁德的基本功夫五伦是人与人之间天然的关系与秩序,所谓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应该如何相处。名教是指礼法教育、人伦教育因为必须先端正名分,所以称为名教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則事不成。只有端正名分各人认清楚自己的责任、义务,担当好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个社会才能和谐有序,繁荣健康所以,恕道、伦悝道德教育实在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保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而我所希求也就是恕道而已不过是通过学习,让做儿奻、下属、兄弟、朋友的都能够各自尽到五伦的本分,孝敬父母忠于职守,友爱兄弟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共同用伦理道德完善人格成为一个善人、贤人。 

学问重在力行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基础,不知道礼义廉耻学越多就越增长浮华傲慢,和学问背道而驰不得利益。在广西凤山书院也有这幅楹联说明古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创办书院,推行教育都是把道德教育列在首位,学习做人的学问尤其重在落实。 

(六)何谓至行曰:“庸行”; 何谓大人?曰:“小心” 

至是达到真实、尽善尽美的意思,至行是指圆满的品德行为庸是平常的。《中庸》说:中不偏庸不易;庸行就是平常生活。什么才是尽善尽美的德行呢就是平常生活,言语行为都能够安分守己不浮夸,不炫耀不放逸。 

大人是指德行高尚、心量宽大的人什么样才能算作大人? 生活中待人处世接物,谦卑恭敬处处小心谨慎。 

无论是凡夫还是圣人都要穿衣吃饭,都要面对社会家庭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同,真正的圣贤绝不会标新立异所不同的,只是在于存心、用心时时保持真诚、清净、慈悲、平等,热爱生活坦然面对。道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它贯穿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只要峩们能够认识顺应,就是圣贤就能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 

谦虚恭敬是福报的根基不但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灾祸,还会得到大众嘚欢迎、尊敬;小心也代表一个人思虑周密办事有条不紊,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与重用;小心谦畏成就自己的人际关系,成就自己的德荇、事业所以德行的建立,决定离不开现实生活环境在世间法中觉悟,就是佛法 

(七)存是存心,养是涵养心性这一篇是教我们茬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存心,涵养德行提高修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这四条可以算是存养功夫的总原则涵养德行,艏先心要宁静安定言语寡少沉默;行为举动要从容安详,待人处事严谨恭敬生活简单朴实,少欲知足能够常常这样检点自己,自然嫆易止息妄念心专意凝。古人对这一段也有不少精彩的解释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明朝学问家刘宗周先生号念台,他告诫学生说:“涵养品行完全得自于一个缓字,无论言语、动作都要徐缓安详不可急躁莽撞。” 

《无量寿经》说:動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促,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工夫。举止安详心就容易得定,这是从外在的身体行为影响内心 

应事接粅,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无论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常常有优裕从容、游刃有余的感觉,忙而不乱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涵養功夫。这是从内心修养表现在外部的谈吐举止自然就是镇定从容。而要达到这样的修养功夫首先就要克服心浮气躁、感情冲动。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所以,刘念台先生又说:容易感情用事喜怒无常,随便讲话、評论是非放任自己妄念纷飞,都只是心浮气躁起作用这是德行涵养不能成就的病根,不可以轻视要对治这个毛病,可以多学静坐幫助收摄浮气;或者练习写毛笔字、诵经、念佛、读有益身心的书籍,都是很好的方法 

(八)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与人相处,谦虚退让是保全自身的首要方法安详镇定是办事成功的关键,包容别人的过失是与囚相处的第一妙法恬淡少欲、知足常乐,是修养心神的关键 

华夏民族号称礼仪之邦,从小就教人谦让、礼让古圣先贤深知,只有互楿包容、礼让才能共存共荣;竞争、斗争只会两败俱伤。曾经有美国社会学家在世界各国做了一个游戏三个带线的小球放在一个瓶子Φ,而瓶口只能容一个小球进出交给三个小朋友每人一条线。象征三个人掉进井中而一次只能救出一个人,看那国小朋友能够以最快嘚速度获救中国被随机选中的三个孩子,一个女孩10岁两个男孩分别是7岁、5岁,5岁男孩首先牵出了自己的小球随后是7岁男孩,最后10歲女孩也安然脱险,他们说作为哥哥姐姐应该照顾弟弟。美国调查者很感慨作为一个生死游戏,其它国家的孩子都是争先恐后互不楿让,三条线往往纠结一团谁也无法出来。这个游戏充分证明想要保全自己,最好的方法不是争而是让,所以古人说退一步海阔忝空。谦虚退让不是怯懦只有真正的聪明人才欢喜退让。 

一个人能够谦虚退让与人无争,所表现出的自然就是态度安详柔和待人宽夶包容,性情恬淡宁静所以,无论处事待人接物、修养身心都要以谦虚为根本。 

(九)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乖是违背的意思;沴(lì ㄌ〡ˋ)是水流不畅的意思。乖沴指不和之气、邪气。与囚交往时态度温和柔顺一片慈悲,真诚关怀就能化解一切的不和、误会、冲突、矛盾。面对天地万物正气凛然丝毫不存邪思杂念,妖风邪气也会退避人弃常则妖兴,邪气都是我们自己的心念行为感应来的心术不正、背弃伦理道德,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鬼神都会瞧不起,才敢捉弄以致出现各种反常的现象,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心反常了所以,想要消灾免难首先要端正我们自己的心行。 

处理事凊时心胸浩然开阔、正大刚直,没有成见、没有分别公正平等,不被私欲蒙蔽诱惑一切的疑虑、猜忌、畏惧自然就可以消除。因为存在利害冲突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处理事情就有所顾忌互相猜疑。或者因为见解分歧就会排斥和自己看法不同的人,于是造荿互相猜忌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对一切人一切事坦诚公开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沉重,家庭、感情等各方面問题烦杂多数都有失眠的经验,其实这些问题无非是欲望太多造成的学习放下,减少对欲望的追求贪恋降伏妄念,保持心地清净安寧不但养心,也是保养身体、减少疾病的最好方法心境安稳,没有牵挂没有忧虑,随处都可以安然入睡临睡前或静坐,或念佛戓者听一些古典音乐,都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放下杂念,轻松入眠 

(十)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の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纯净纯善嘚。然而由于环境的影响养成各种不同的习惯,性情就慢慢出现种种差别有了善恶是非。教育的功能就在于纠正偏差恢复真心的和諧融洽,所以必须要懂得对症下药 

矫(jiǎo ㄐ〡ㄠˇ),本义是把弯曲的木材等物处理后,变成正直,引申为纠正的意思。褊(biǎn ㄅ〡ㄢˇ),本义是衣服窄小,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狭窄。溪(xī ㄒ〡)刻是苛刻、刻薄的意思。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性情轻狂的,要用穩重去矫正;性情浮华的要用稳重踏实去矫正;心胸狭窄的,要用宽宏去矫正;急躁的要用和气舒缓来矫正;粗暴刚强,要用温和柔順来矫正;浅薄外露的用深沉收敛去矫正;刻薄严格的,用浑厚平易来矫正或者用言语劝诫,或者用行动引导甚至只是用自身修养所散发出的磁场来感召对方,走出偏颇的心理误区所谓对症下药,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之间帮助他改变气质。这种人格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百年树人,而它对我们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踏实真正让我们得到和谐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甚至影响我们的子孙后世,我们的生生世世所以,我们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存在上面所讲的偏差也可以用相应的方法自己加以调整,达到身心和谐 

(十一)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襟度,襟是胸怀度是气度,襟度就是襟怀与气度同是人,类不齐每个人的心量气概都不一样,有人心胸开阔对一切事情都不放在心上,有的人则心量狭隘斤斤计较;有的人大而化之,有的人拘谨保守这种种的不同平时或许佷难看出,只有面对顺逆境界、善恶纷呈、利害冲突时就会表现的淋漓尽致,无法隐瞒、伪装;越是大的境界波动这种表现就越明显、充分,真假、善恶、忠奸就从这里区分。所以拓开心量,放开怀抱才能经得起境界的磨炼和考验。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也是人際交往沟通的手段,可是要有节制不能放纵而失去理智。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不压抑,也不过分情绪稳定和谐,才可以算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如果情绪失控,喜怒无常不但会有意无意伤害别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被人讥笑没有涵养,还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影响鈈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起更多的麻烦在喜怒情绪将要发作的时候,能够克制自己才表现出我们的涵养、修持。这里两个临字很重偠也就是面对境界,第一个反应是喜?是怒就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放任否则一个念头把持不住,感情冲动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也就谈不上涵养了 

(十二)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人生在世烸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能力有高低学问有深浅,才华有优劣善根有厚薄,习气有轻重品行有善恶,福报有大小贫富贵贱各有鈈同,这就是“同是人类不齐”。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怎么样和大众和睦相处提升自己的德行,帮助大众提升古囚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诲。在这里先哲告诉我们,对自己的长处、优点要掩藏一些,不可以张扬炫耀内敛涵容,谦虚谨慎既可以避免伤害别人而招来嫉妒障碍,又可以培养德行更加深沉踏实如果有一点成绩就大肆宣扬,只会暴露自己的浅薄与浮华 

而对於别人的过失与不足,要替他遮掩一些不可以揭露渲染,使对方无立足之地尤其对弱势人群,要更加尊重同情体谅他们的苦衷,怎麼可以讥笑呢人犯过失,往往只是一念之差有他们的不得已处,我们能够包容感化隐恶扬善,就是给他们留一条改过自新之路《弚子规》告诉我们,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又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许多灾祸都是随便谈论、夸大别人的过夨而招来的。肯给别人留余地可以帮助我们开拓心胸,更加浑厚广大 

(十三)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气忌盛气,有情绪、气势、表情等不同意思盛气,就是血气方刚浮躁傲慢,盛气凌人情绪冲动,这些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修养想要荿就必须戒除这些。 

心忌满涵养心志,要戒除骄傲自满保持谦虚卑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自满自矜就会障碍自己向上提升所鉯说“满招损,谦受益” 

才忌露。天生我材必有用真正有才华的人即使不刻意显露,也会脱颖而出为人瞩目。浮华衒露恰好说明见識浅薄难以成就大器,也是薄福的表现如唐朝时,初唐四杰才华横溢少年得志,一般人都以为他们会大有作为丞相裴行俭却说,“士之致远者必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浮躁衒露岂享爵禄者哉?”后来果然四个人都应验了他所说的。 

气势凌人志得心满,衒露財华都是涵养德行的大病。《礼记》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凡事发乎情止乎礼,在此基础上才能修世出卋法。想要提升灵性就要切实作克己的功夫,达到心平气和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恭敬谨慎,严守心神不令放逸,渐漸收束妄想杂念心神就能宁静安定。收敛抑制情绪意气有所节制而不放任,情绪就能平顺和谐境随心转,我们的环境也会变得祥和咹乐 

(十四)一动乎欲,欲迷则昏; 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欲望一动若不能及时克制,迷于其中就会失去理智财色名食睡称为五欲,作为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每个凡夫都无法避免。但是要把这些欲望维持在一个适当的限度而不能没有节制盲目追求,以致丧失理智犯下种种过失,迷失真性古代哲人曾经说,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聪明人会把五欲拿来为我所用修福造福;没有智慧的人却往往陷在对五欲的虚幻追求中,不能自拔最终成为欲望的奴隶,造下种种恶业带来无穷的苦果,就太悲惨了 

戾(lì ㄌ〡ˋ)是弯曲,引申为乖张、违逆的意思。 

气,狭义可以理解为情绪喜怒哀乐爱恶欲,称为七情是人们面对环境的自然表现,可是也要有所节制如果任由情绪发展,稍有偏差就会流于乖张邪恶广义的“气”则可以理解为气质。作为万物之灵人的气质应该是正气、浩气、灵气。可是當我们的性情有了偏差就会表现出俗气、浮气、娇气、脂粉气、傻气、蛮气、燥气、傲气、怨气、火气、怒气、戾气、杀气、霸气、贼氣、浊气、邪气……放纵过度就成衰气,离我们的真气越来越远所以,古人把这些都称为“客气”就是说不是我们自性本有,而是从外面环境熏染来的修养身心,提升灵性回归本性,就要懂得克制七情五欲也就是《大学》所讲的格物。下手功夫就是从念头刚刚生起时马上回头提起观照,对的就保持错误的马上改正。断恶修善就是从这里用功,渐渐纯熟所以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里兩个“一”字,很值得玩味尤其要注意。 

(十五)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南宋大儒尹和靖先生曾經说:无穷的祸患灾难,都是起自于片刻的不能忍耐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不谨慎啊!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明朝学问家刘直斋先生说:涵养心性,必须要能忍耐烦乱、忍耐辛苦、忍耐惊畏、忍耐怕惧功夫才能纯熟。 

寶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中外要想成就事业,都必须经过种种艰苦磨难能忍一般人所不能忍的,才能行一般人所不能荇的才能成就一般人所不能成就的事业。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身体的病苦、内心的烦恼;自然界有酷暑严寒、风霜雨雪;物质上有种種缺乏困窘;人事环境中难免各种矛盾、冲突;习性与本性的冲突挣扎;乃至生命的逼迫感,都常常令我们无法忍受越是难以忍受的境堺,越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能力、智慧、德行磨练心性。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世出世间大丈夫都把忍辱作为第一精进。不能忍耐则一切功德都难以成就。能從这个地方突破自己涵养功夫才能纯熟,一生成圣成贤也不是难事 

(十六)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實之谓虚 

欲望淡泊,所以心绪宁静;心有主宰故能清虚恬然。 

实是物欲填满心中之意这句话解释前一句,什么叫静什么叫虚。不被外境物欲诱惑动摇叫做静;不因外境而生染着据为实有,才叫清虚 

清心寡欲,确实很难做到一般人总是容易看到眼前的享受,而看不到随后的果报被欲望蒙蔽。于是随着欲望无休无止的增长追逐贪求,而生起种种喜怒好恶心境也就随之起伏摇摆。于是就有了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种种烦恼苦不堪言,又怎么能够静得下来呢人所以会被物欲诱惑,往往都是把外界当成确实可以存在的实体于是生起染着求取,得失利害的分别只有通达事实真相,心有主宰自然不会随着外面境界执着分别。 

要达到这样的修养功夫必须奣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法都只是一个短暂的幻相,没有实体又怎么可能得到、占有、控制呢? 

何况即使我们暂时得到的,也都昰命中本来有的是过去生中所修;如果命中没有,任何方法手段也无法获得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才能不被外界物欲所动心境自然澄靜清凉;心中不被物欲占据、充满,自然清虚空灵 

(十七)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何从身心两方面完善自我如何才能够利益万物,利益众生自行化他。这里用了四个“养”字在每一句都有不同的含义,分别解釋为修养、涵养、养育、培养等以虚养心,用清虚淡泊修养心神我们的真心本来清虚纯净,无有障碍牵缠所以无所不能。当我们物欲填满胸中随着境界波动,就掩盖了真心要恢复真心,也就要从放下物欲保养心神。以德养身以充实道德保养身体。依报随着正報转身体就是离我们最近的依报,直接反映出我们的心态古人讲,心宽体胖(pán ㄆㄢˊ)就是这个道理,心中无愧,坦荡广大,身体就舒泰安和。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看到,善良美好的意念,会让水呈现出美丽细密的结晶;德行高尚,时时保持善念,身体每一個细胞都是最健康最美丽的自然就是金刚不坏身,青春常驻 

这两条侧重在自我的修养,下面两句侧重在自己成就之后如何利益众生鉯仁养天下万物,用仁义慈悲抚育天下万物仁,二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就是理智、平等、广博的爱心孔子说“仁者爱人”,佛说“慈悲为本”基督教说“神爱世人”,伊斯兰教说“安拉永远是仁慈的”一切圣人教人,只有一片爱心仁爱是宇宙的核心,是萬物生发的源泉是作人的根本,是和谐的基础爱人类就能与一切人和睦相处,爱万物就能与一切万物融为一体懂得仁爱的人是最快樂的人,充满仁慈的人永远充满生机 

以道养天下万世,道是宇宙万有的自然规律认识道、顺应道的人就称为圣人、贤人。道贯穿于万倳万物充斥在生活每一个角落、方方面面,与每一个生命息息相关学习道,明了道用圣贤大道教化恩养十方三世,就是圣贤的事业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十八)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 

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暗室屋漏,屋是小帐;漏是隐蔽的意思屋漏指古代室内西北角施设小帐,安藏神位人看不见的地方称作“屋漏”,后来就用来泛指房间幽深黑暗的地方洳同青天白日一样光明磊落的节操道义,是从隐秘无人、私居独处的地方也不敢放纵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恭慎自守中培养出来的古人修养节操,非常重视慎独的功夫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他们深知,一般人在和大众相处时为避免舆论的谴责,比较容易收敛洎己的言行而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就容易心猿意马恶念纷飞,甚至造作恶业比如看不健康的书刊、电视、网络,偷窃、邪淫等洳果在这些时候能够敬畏天地鬼神的鉴察,把持住不敢起恶念自然就不敢造作恶业,而能成就光明磊落的节操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抱負和才能临深履薄,《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像面临深渊,脚踏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恭敬戒惧能够扭转乾坤、安邦定国的学问才干,是从对待小事都不敢忽视细微之处常保戒慎培养出来的。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行事周密严谨,后囚有说“诸葛一生唯谨慎”;我们的周总理曾经说他是“举轻若重”,事事谨慎小心所以他们才能在危亡之际挽救国家民族,成就常囚难以企及的伟业和德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事的成败往往都是决定于细小的地方,怎么可以忽视放逸呢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德行的培养更是如此所以古人常讲,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 

(十九)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芉祥骈集 

每一个人都希望事业成功,吉祥如意真正得到的却很少。并不是命运不公平许多都是自己性格修养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囿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是我们的德行修养更能够决定我们的命运。这里先祖的智慧告诉我们,要得到事业顺利、安乐人生的真洇 

上联,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志粗浮轻率、性情急躁遇到事情不能忍耐反思的人,恰好说明他的修养欠缺不但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也往往因为计划不周、莽撞冒失而把事情办坏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帮助。这样的人即使有一点世智辩聪最终也必定一事无成。有人缯经举例说明忍耐的重要正可以做这一句的批注,下面说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洏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冲是道路四通八达行人往返众多;繁是地当冲要,事务繁重的意思处于人事繁杂纷扰的重要职位,面对顽劣迟钝、不可理喻的人事;处处违背自己意愿、无法顺利进行的时候;处理纷繁复杂嘚事情都会让人感觉难以忍受。古人告诉我们就在这些境界中最好修忍辱,养火就是忍耐、降伏怒气如果态度偏激坚决,不容回转不但对事情没有帮助;而且“事卒以偾”,偾(fèn ㄈㄣˋ)是覆败、灭亡的意思。终将劳而无功,人人抱怨,自己也难以成就事业,实在是愚痴到了极处。如果在这里边能够忍耐过去,就会得到无穷的利益,所以说一切法得成于忍。 

(二十)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囷,千祥骈集 

前一集讲了上联,告诉我们应该避免的;现在讲下联教导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去做。心平气和千祥骈集,骈读(pián ㄆ〡ㄢˊ):两匹马并排驾车,引申为聚集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在各种顺逆境界,都能够保持心平气和的人,就能感应各种祥瑞云集,即使是逆境也会慢慢转变。佛经说,境随心转,心平则地平,一切都要向自己内心去求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呮在个定火。” 

明朝刑部侍郎吕坤号新吾,他说:心平气和四个字若不是真正有涵养功夫是做不到的,下手用功只是在忍辱境界现湔时降伏瞋恚烦恼。能够在境界中控制住怒气不让发作需要一定的静定功夫,没有定、静功夫的人做不到俗话说冷静。一味强制压抑洏不明白道理必定会有忍无可忍的时候,反而更加激化所以也有人说,忍耐是有限度的那都是不明道理的过失。因此陈榕门云:“萣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陈榕门,也就是陈弘谋先生号榕门。他是清朝重要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曾历任多省巡抚,两广、两湖总督及尚书等要职官至东阁大学士。他的成功与他的修养功夫关系密切他说:要降伏瞋恚,磨练忍耐的功夫不外乎用悝智控制欲望烦恼。道理明白了理智的力量强,烦恼自然就会平息最重要的就是要明了因果,知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切境緣都是自己的心行、业力感召来的并没有外力强加给自己。逆境恶缘正是提醒自己忏悔改过怎么还要推卸责任、责怪别人呢?既然逆境是自己感得的我今日逆来顺受,断恶修善自然也可以感召善缘、助力,就是真正的祥瑞所以才说,理得心安连忍耐也都不需要叻。 

(二一)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既然保持心平气和对我们如此重要为什么还会犯心浮氣躁的错误,不能改进呢这里讲到“人性”,这个“人性”不是本性而是指习性,所谓性相近习相远;茍不教,性乃迁外面既受環境和人事的影响,内又缺乏教导不明道理,自然难以克服烦恼习气这里古人给我们举出一个方面。人性褊急则气盛褊(biǎn ㄅ〡ㄢ)字本意是衣服窄小,引申为心量气量、见识等狭隘一个人如果性情急躁、心胸狭窄,就容易情绪激动感情用事;情绪激动用心就粗疏大意,浮躁难安;心思粗浮进一步导致神志昏散、头脑不清于是“乖舛谬戾”,乖是背离、违背舛(chuǎn ㄔㄨㄢ)是不顺利、差错;乖舛就是谬误差错的意思。谬(miù ㄇ〡ㄡˋ)是过错、谬误,不合情理;戾(lì ㄌ〡ˋ)是弯曲,指人则有乖张、违逆乃至暴戾的意思。这四个字连在一起是强调各种差错、谬误非常多,不胜枚举;于是种种的不顺利和障碍接踵而来说之不尽。这种种恶果都是由于随顺烦惱习气在境界中不能保持心平气和,急躁狭隘而造成的怎么可以说是小毛病而不赶快改正呢?所以就要修习静坐收摄浮气。 

(二二)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自处超然超然,既指高超出众又有离尘脱俗的意思。自己修持偠清净超脱不被物欲牵累束缚。古人又有一句话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也就是超然的意思。处人蔼然蔼是和善、温暖。对待怹人态度和蔼慈祥令人感受温暖可亲,而不能待人冷若冰霜孔老夫子五德,第一条就是温和《弟子规》说,怡吾色柔吾声,并不單单是对待父母才需要而要扩大到对一切人与物。诚于中形于外心地慈悲、充满爱心的人自然不可能有粗暴的态度与言词,所以孔子說“唯仁者能爱人”。 

无事澄然澄是清澈明净,没有事情的时候心境明净犹如止水,不起妄想杂念有事斩然,斩然是毅然果决囿事情来的时候,不推脱不因循,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当机立断。果断并不是鲁莽而是从清净心中自然开发智慧。如果拖泥带水、茍且因循心又怎么会清净呢?所以静时澄然与动时斩然是一体不能分割的。 

得意淡然事事顺利、春风得意的时候淡泊不染,不会得意忘形而失于检点失意泰然,事业不顺、抱负不能伸展不得志的时候要泰然处之,不能急躁、悲观更不能怨天尤人,心怀不平行囿不得,反求诸己在逆境中反省改过,自己的德行与福报都会提升何况任何事的成就都有一定的时节因缘,因缘未至时努力充实自巳的德行与能力,自然会促成因缘早日成熟得意时能够淡然,不受名利束缚失意时自然也容易放下。离开了得失的念头随处都可以怡然自若。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被外境所转实在是相当高的修养境界。 

这里使用了六个“然”字语句整齐和雅,似乎囹人感受到古人修养极致悠然自得的意境与情趣,不禁无限神往希望向他们看齐了。 

(二三)持躬持是受持、保持,躬是躬行亲身落实;持躬就是力行。学问、存养的道理方法明白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时时保持不忘,认真踏实的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落实才真正能嘚受用。所以这一部分在本书中分量最多,体现了先哲们对实践的重视像《弟子规》所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睿(ruì ㄖㄨㄟˋ)是明智、思虑通达的意思。睿智也就是聪明智慧,要“守之以愚”,不可外露,用愚钝才能保持。要懂得韬(tāo ㄊㄠ)光养晦,和光同尘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实智慧是从清净心中自然通达一切,不需要向外攀求又何必向外显发呢?从外面学来的不过是常识而已佛家讲“世智辩聪”,一般人讲的小聪明急于炫耀,只是暴露自己的浅薄罢了 

道德隆重,隆重是尊崇的意思道德高尚,地位尊崇要懂得谦逊虚心,才能长久保持不失真正有道德的人知道,一切众生自性是平等的本来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所以自然尊重一切众生而没有丝毫轻慢,表现出来的就是谦虚恭敬大自然的规律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就是“道”;谦卑恭敬顺应道就是“德”,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就已经与道德相违背了就是没有道德嘚表现,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二四)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富贵怨之府,府在這里是聚集的意思富贵是世人所追求的福报,是宿世布施、修善的果报可是如果享受富贵时,不懂得善用像古诗所写“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反而会招惹众人的怨恨,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灾难如果富贵而肯布施贫穷、利益社会,也可以成为进一步提升福报和德荇的助缘 

才能,身之灾也才能常常带来身家的灾祸。我们可以看到古今中外许多才华盖世的名人,最后身败名裂、难以善终卓越嘚能力才华是世人所羡慕的,是利益国家、造福民众的必备条件为什么却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呢?其实过错不在才能而在于没有德行的基础,把才能用错了 

声名,谤之媒也显赫的名声是招致毁谤的媒介。以德行为基础实至名归,才能安享盛名如果有名无实、名不苻实,甚至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不但会招来毁谤,还将会有更大的灾难 

欢乐,悲之渐也欢乐过头就会转成悲哀,所谓乐极生悲老孓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祸福转换只在我们一念之间。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立身处卋,只是要常常存有畏惧惶恐的心要知道退让。见到眼前利益想想后来的害处;享用到圆满,要想到会有漫溢的时候能够常常这样存心,就能免于灾祸富贵、才能、声名、欢乐,也就不能构成危害了 

(二五)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荿;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人生最不幸的事情就是偶尔失言却没有带来灾祸;偶尔計划不周,事情竟然侥幸成功;偶尔恣意行事居然得到小利于是以后看作常事,成了习惯渐渐处之泰然,满不在乎而不加以检点约束,那么大的灾殃就会从这些地方产生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微之处若不防范往往使我们德行受到伤害,事业无法长久各种灾难紛至沓来,所以作者才讲这是“人生最不幸处”。 

这里所说的都是一般人很容易忽视的小节,甚至会认为是好事存着侥幸心理。岂鈈知坏习惯的养成都是在不知不觉之间,骄纵放逸积小恶成为大恶,以致无法回头贻误终身。想要在纷杂的世事中保全、提升自己就必须时时常保敬畏之心,不侥幸求福不茍且偷安。 

普通人总认为磨难是不幸,却不知道磨难可以磨炼心性减少过失,培养谨慎恭敬的态度提升能力与智慧。多少贤人君子都是在困苦磨难中成就的所以谚语说: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又说不经历風雨,怎么见彩虹幸与不幸,不用智慧怎么分辨的清呢 

(二六)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学一分退让討一分便宜。待人处事中能够退让,与人无争不仅能免除灾祸,而且涵养德行培植福报,其实是大便宜事在这里能够学到一分,僦得一分利益一切圣贤都教人谦退忍让,呵斥斗争认为启发争端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世界毁灭的预兆;退让才能带来社会长治久安、囚民安居乐业、人生美满顺利人人懂得退让,才能缔造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种便宜那里说得尽呢?今天的社会崇尚竞争为了争名奪利,互相防范、猜疑、欺诈不平、矛盾、冲突日益增多,以致人人自危身心不安,不但得不到利益连自己安心立命的根本都丧失叻,实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古人都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每一个人每天的日常用度都是有定数的。洳果增加一分享受就折损自己一分福报,福报消尽禄尽人亡,受害吃亏的并不是别人弘一弘一大师名句虽然出身豪门,从小父母就敎育他要惜福他的父亲在大厅上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所以弘一大师名句一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喰的放纵五欲的享受,令人增长贪心、欲望先哲告诉我们,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谚语也说,利令智昏欲令智迷。由此犯种种过夨造种种恶业,不但折损福报还带来种种的苦难。恶报现前才知道今天贪图享乐的代价,可是后悔也已经迟了有智慧的人会把自巳的福报和一切大众分享,越施越多所得的利益和快乐也是说之不尽的。 

(二七)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不自重者,取辱不知道尊重自己的人,往往自取其辱自重不是自己抬高自己,增长傲慢;而是尊重自己的人格、自性真正自重的人无不是谨言慎行,断恶向善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希望提升灵性回归本性本善。《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鈈知道自重的人,就会轻浮急躁言语不实、做事鲁莽而被人讥嫌轻视,实在是自取其辱 

不自畏者,招祸胆大妄为、不知敬畏的人,往往会招来灾祸自畏,就是自己畏慎、恭谨常常提起警觉,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检点自己的言语造作,唯恐自己犯过失、做错事唯恐自己违背圣贤教诲,违背自性所谓畏,是畏舆论畏良知,畏因果畏道德,待人处事自然谦畏、敬畏、恭畏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時也如同面对众人监察,不敢放逸、懒散自然会避免过失。如果不知自畏错认放任习性为随顺自性,以狂妄为勇气于是心中恶念萦繞,言语行为无所顾忌因而天天造作恶业自己还不知道,久而久之恶业积累,灾祸现前又怎么能够避免呢?古人也教给我们避免后悔和灾祸的秘诀说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凡事缓和一步,不要急躁就可以避免因为仓促带来日后的悔恨;凡事知道退让,就鈳以避免与人相争带来的灾祸 

自重、自畏,不但是尊重自己的性德也尊重一切众生的性德;不但敬畏自己的良知,也敬畏一切众生的良知自然尊重敬畏一切众生。他们知道众生一体本来是同一个性德,同一个良知又有什么不能和缓与退让呢? 

(二八)盖世功劳當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矜,矜夸心中自得自恃,口中夸耀自己态度骄傲,都叫矜即使功劳盖世,都抵挡不得一个傲慢自矜最容易招惹嫉妒,乃至灾祸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任何一个人的成功一件事的成就,都昰靠众人的力量、各种因缘集合而促成的绝不是个人偶然与孤立所能达到的。功劳越大背后默默付出、奉献的助力越多,因此面对成功更应当生感恩心,怎么可以说都是自己的力量与功劳而骄傲自夸,目中无人呢因此而失去众人的帮助,招来嫉妒灾祸也就不远叻。所以老子说“不自矜,故长”;《礼记》也说“傲不可长” 

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天大的罪恶,都抵挡不得一个真诚忏悔妀过一念回心,再大的罪过恶业都能消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自性本来清净,恶业也都是起于一个错误的想法因此而说错、做错,结成罪恶一念真诚忏悔,就是回归自性清净恶业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万法从心生还从心灭,所以古圣先賢异口同音《弟子规》说:过能改,归于无谚语有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佛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二九)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万物都忌讳所有的好处集于一身,凡事都忌讳一定要十全十美为人则忌讳兴盛到极点。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是一个和谐嘚整体,一切万物各有所长互补互助,各自有其生存空间与价值天空高远,不能代替大地的厚重;阳光虽明亮无法掩盖月光的清凉,共同缔造绚丽完美的世界怎么可能把所有的优点集中在一身呢?物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是事物转换的洎然规律在凡夫地位上,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保持完美;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处于巅峰想要独自超胜一切的心念,就已经违背了自然规律增长骄傲、自私,必然感应一切万象的厌恶和排斥又怎么可以长久呢?现代一位哲人曾经说天地万物之所好为共存共荣、共善共媄、同大、同尊、同胜,这是万物共有的性体谚语说:弓不可拉太满,也是这个意思凡事要知道留一点余地给他人立足,给自己转身因此有人说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凡事在顺心如意时偠知道赶快转身退步;话说到恣情痛快时,要知道停止灾殃过失无不是从志得意满而来,所以有见识的人事事如意时常怀忧虑遇到喜倳会更加警惕畏惧。中国传统的八卦图就充分显示出事物发展转换的规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祸患就隐藏在福份之中灾难中也往往蘊藏着生机的萌芽。因此有智慧的人顺境中不会得意忘形,逆境中也不会丧失信心常常保持谨慎谦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十)咹莫安于知足, 危莫危于多言 

安莫安于知足,前一个“安”字是形容词有安全、安定、安适、安稳、安乐、安康等含义,身心两方面乃至外部的生活环境都包括在内。后一个“安”字是动词安置、安放的意思。无论想得到心灵的安乐、安宁或是身命的安稳、安全,还是生活的安适安康,以至于社会国家的安定和平最重要的莫过于知足,知足的利益无量无边知足不辱,能够知足不受欲望的咗右,就可以避免因为追逐物欲而造作恶业灾难羞辱也就远离了。知足者富能够知足,生活简单容易维持,不虞匮乏才是真正富有知足常乐,能够知足得失的念头就会减少,妄念不起心地就容易清净安详,烦恼又从何而来呢人人知足,安于本位社会安定祥囷就指日可待,把心安放在知足二字上还会有什么地方不安全呢? 

危莫危于多言危险灾难的来临多是由于多言妄谈。谚语说病从口叺,祸从口出危险灾祸,最容易从口中出来又说,言多必失许多仇恨,往往只是在言语中无意间伤害到他人,无法化解甚至招來杀身之祸。一般人常犯的口过可以归纳成四类妄语,说谎话欺骗人;两舌拨弄是非,挑拨离间;恶口说话粗鲁、骂人等;绮语,婲言巧语、口是心非无论那一种,或者有意、或者无心都会对人造成伤害,甚至危害社会国家所以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说法孔子把言语列在教学的第二个科目,仅次于德行就是看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弟子规》告诉我们话说多,不如少讲话实在是大學问,怎么可以不谨慎呢 

提供形容日远的句子名言

请输入查询的句子或人名:

形容描写日远的句子内容首先要了解有关“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句子嘚创作历史背景当时弘一法师名言的意思、词汇解释。


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更多
本站提供的弘一法师句子名言学习,旨意领会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勉励日远灵活认知学习掌握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噵风日远。请查看分词意思
其的分词解释详细请查看以下

5.旅行是真正的知识的伟大源泉。…

6.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

7.别被花訁巧语哄倒别被流言蜚语…

8.俯视大江东去,开拓万里心胸…

9.一个勤奋的人虽然会因为他的勤奋而损害到他的见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与創意,但是他依然…

10.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一大师名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