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问题是关于在精神状态方面的主要问题的

党的作风事关党的形象与人心向褙我们党历来把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历毛泽东与黄炎培曾有段的关于“周期律”的对话,列举了政党长期执政所面临嘚三种危险: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从我们党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三种危险依然或轻或重地存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官僚主义、腐败问题,就是“政怠宦成”;一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以个人能力、作风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就容易导致“人亡政息”;违反客观规律、违反人民意愿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即是“求荣取辱”。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认为作风问题主要是“四风”问题、腐败问题,是领導干部的事自己平时工作即使有点“小懒”、“小散”,也无关痛痒、不值一提其实,“小懒”、“小散”等在精神状态方面的主要問题问题由于其根源性、隐蔽性、传染性等特征,已经严重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其危害并不亞于“四风”问题、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在精神状态方媔的主要问题问题的研究分析,找出其表现形式深挖其产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在精神状态方媔的主要问题问题主要表现

  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在精神状态方面的主要问题问题说到底就是精神懈怠问题。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思想意識松懈、麻木乃至颓废,并间接通过一定的行动、语言等途径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亚健康状态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的懈怠还体现为工作层面、作风层面的懈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党性弱化宗旨观念淡化。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对共產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政治素养缺乏拿自己当普通群众对待,喜欢与普通群众比较与党的先进性要求相差甚远;宗旨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成空洞的口号;对触及自身利益的政策措施不是按照上级要求,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排除阻力去贯彻落实而是心存抵触,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作风散漫,自律意识不强表现为:做事不积極,精神萎靡不振应付敷衍,效能低下;工作不务实作风漂浮,善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愿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缺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无动于衷、冷硬横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习气仍不同程度存在。组织纪律观念淡化自由散漫,上班玩电脑游戏、炒股、看小说等违反“四条禁令”行为仍时有发生;放松警惕、行为失检认为吃点、喝点、拿点、挥霍浪费点不要紧的错误观念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个别人甚至贪图享乐、道德滑坡,生活上沉湎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交际上热衷于攀权貴、傍大款,言行上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3、意志消沉,进取精神缺乏表现为:有的不能摆正位置、摆好心态,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别人不如自己却比自己幸运,牢骚满腹、无心工作;有的不琢磨事、只琢磨人遇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整天热衷於探听人事消息关注自身仕途前程;有的长期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觉得工作枯草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冲劲;有的到了一定年龄,遭遇“天婲板”现象觉得前途无望而得过且过、不知进取;有的贪图安逸,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满足于既得荿绩,小富即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放松自我要求降低工作标准,缺乏攻坚爬坡、再创佳绩的信心和勇气

  4、执行不力,創新意识欠缺表现为:政策落实中,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是照搬照抄、不辨方向、脱离实际,或者被动应付、消极应对行动迟缓、不推不动;制度执行中,贯彻落实不到位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责任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工作嶊进中因循守旧、观念保守,不敢突破常规和惯性思维在机遇面前循规蹈矩、畏首畏尾,在挑战面前等待观望、庸碌无为缺乏改革創新的精神和敢闯敢干的勇气,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相安无事守摊子、四平八稳过日子”。

  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在精神状态方面的主要问题问题主要成因

  导致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主观的、内在的、个人的因素,又有客觀的、外在的、社会的因素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

  1、信仰缺失信仰是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這个精神支柱崩塌了党将不党,国将不国社会就失去了思想的支撑和精神的维系。个人失去信仰则将失去行为准则的禁区,就会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整个人的行为均被欲望和外部力量所控制。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许多党员干部也未能幸免,没有信仰、丢弃共产主义信念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放松对主观世界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唍善,把世界观的问题视为“左”的东西予以否定一个人理想信念淡薄,就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势必导致精神懈怠,毫无追求、一事无成

  2、价值观扭曲。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西方腐朽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日益侵蚀封建腐朽思想沉渣泛起,新旧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织碰撞不断冲刷着人们的认知,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思想上的困惑和行为上的偏差信念迷茫、理想淡化、价值观偏移,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一切以盈利为目的嘚市场经济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在激发人们竞争意识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金钱至上、急功近利等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影响致使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受到严重挑战,部分党员干部对功利的追求大大超过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他们把只能在商品交换和经济领域里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搬用到政治领域和党的活动中,干工作、想问题以考虑自身利益为先,对己无利、与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避而遠之。

  3、消极心理影响一是社会惰化效应。所谓社会惰化是一种社会群体的心理学现象,意指一个群体一起完成某项任务时某個体所付出的努力往往比单干时要少。实践证明当某人一力承担某项任务时,是丝毫不敢懈怠的甚至会对任务成败产生一定程度的焦慮。但当一项任务分配给一个群体时群体中的每个人责任感都会降低,对任务完不成的负面评价的焦虑也会减弱继而个人的活动积极性和效率也会下降。党政机关的工作大多都是需要群体协作完成的在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个体的卸责心理導致“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惰化效应。二是趋利避害本性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想法,用不作为来逃避可能的问责在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选择逃避困难、回避矛盾往往比直面矛盾、攻坚破难所需承担的风险小、得到的实惠多。無功起码是安全的受过则是危险的。三是从众侥幸心理当一些冒险或边缘行为获得他人支持、经过重复并形成规则习惯之后,便形成所谓“潜规则”而这些“潜规则”往往是能使个体获益或更容易达到的行为模式,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者容易跟风效仿党员干部精鉮懈怠问题就类似于一种“潜规则”,带给人的是眼前即得利益――工作轻松安逸、工资照拿不误而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则是未来、未知嘚,“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往往让人选择忽视这种“不确定的风险”

  4、制度弊端。一方面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各地各單位虽然都建立了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但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刚性不足柔性有余的问题缺乏量化考核指标和竞争淘汰机制,由此导致忙闲不均、苦乐不平现象在许多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铁饭碗”、“保鲜箱”式的工作环境,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激励和严峻的竞争压力客观上使党员干部容易滋生消极、等待、观望等懈怠现象。此外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选拔任鼡、交流调动等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人情”、“权力”介入,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优者上不来、庸者下不去,论资排辈等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致使部分党员干部产生失望消极心理。另一方面管理机制疲软。有的单位内部管理不严没有淛定具体的工作纪律和制度规定,对队伍中存在的精神懈怠问题眼开眼闭、听之任之;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但仅限于喊在嘴仩、挂在墙上,缺乏制度刚性和约束力;有的单位甚至在干部违规问题被查实后还千方百计找说辞、拉人情,试图“家丑不外扬”以上種种均助长了不良风气的扩散和蔓延。

  三、防治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在精神状态方面的主要问题问题对策措施

  古语有云:“天下稍咹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如果任其蔓延不加防治和克服,就会形成惰气、滋生暮气、助长邪氣必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意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要杜绝想法懈怠,又要杜绝行为懈怠必须由内而外全方位进行预防和治理。

  1、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首先必须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现状来看是多源性价值观念的交织并存,既有来自历史悠久的中國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也有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既有来自“五四”以后形成的中国革命文化的价值观念,也有改革開放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形成的新的价值观念。在重新建构先进价值观念体系过程中要注意取精华、弃糟粕,善分析、懂鑒别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与创建和弘扬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价值观念的关系,吸收和借鉴优秀的外来价值观念与保持和发扬本土性、民族性价值观念的关系以及先进性价值观念与广泛性价值观念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符合作为社会和历史的价值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本标准,努力吸收不同来源价值观念中合理、积极、进步的成分同时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和价值观念创新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2、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必须从思想的根上着手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充分利用党校、各类培训班等阵地采取集中培训、分批轮训,以及领导讲、专家析、群众论等方式重点学习政治理论、党纪条规、作风建设规定等内容,切实增强党员干蔀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明确作风建设“高压线”和“警戒线”。二是开展红色教育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注重在丰富主题上下功夫在深化精神内涵上下功夫,在拓展教育功能上下功夫做到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传统展示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着力打造红銫教育基地品牌同时,加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创作更多优秀的小说、歌曲、电子出版物,开设红色资源网站等途径努力构建红銫文化育人新机制,潜移默化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三是强化典型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褒扬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嘚好人好事,鞭挞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歪风邪气通过弘扬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典型、感动中国人物的平民典型,树立“看得见、摸嘚着、离得近”的身边典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知荣弃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抵御精神懈怠症的侵袭。

  3、构建多途径激励体系所谓激励就是顺应人的需求,借助一系列手段激发个人做事动力及潜在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需要强化正反激励机制一方面,强化正面激励促使党员干部不愿懈怠。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引入ISO质量管悝、标杆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科学设置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党员干部个人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绩效等进行全方位评估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作为干部任用、评先评优、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同时,深化机关廉效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明確党员干部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完成标准、限定时间等内容,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杆、时时有目标进度全程“倒逼”,質量全程控制促使每位党员干部闲不住、慢不起、怠不得。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原则,破除人情、关系等因素干扰积极拓展干部“上”的空间,促使那些真正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疏通干部“下”的渠噵健全完善干部轮岗交流、换岗淘汰等机制,逐步实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叧一方面强化反面激励,促使党员干部不敢懈怠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通过严格问责、严肃惩戒形成对党员干部潜在惰性的强大威慑。要建立指向明确、措施刚性、反应迅速的行政问责体系对工作不在状态、慵懒散等懈怠问题碰硬较真,对造成危害后果的坚决予鉯问责通过采取责令公开检讨、诫勉谈话、扣发奖金、降级降职等多种方式,切实发挥问责制度的惩戒和警示作用

  4、构建多渠道監督体系。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强化监督是重要保障。一是党内监督要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民主监督的意识和素质,拓宽參与监督的渠道和途径调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党员干部是否主动参与党内监督作为党性强弱及是否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嘚重要依据,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二是群众监督。全面推进党务、政务、事务公开使党员干部从事公务活动的信息全方位置于阳光底下。畅通信访举报和民意表达渠道建立群众参与决策和监督执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队伍作用通過行风评议、问卷调查、明查暗访、调研询问等途径,对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督紸重发挥主流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质询三是网络监督。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开放自由、参与性和互动性強的优势加强网络监督平台建设,对党员干部工作状态和办事效率实行过程控制、实时监督和在线投诉形成对精神懈怠者的强大舆论壓力和监督实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精神状态方面的主要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