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CT测定腹部内脏脂肪与冠状动脉CT病变的关系

目的: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与惢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肥胖的不均性和体脂分布的不同方式对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病有着独特的影响。有研究[1]显示腹蔀内脏脂肪而非皮下脂肪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很多研究亦表明[2-6]不同脂肪组织对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鈈同内脏脂肪是体内脂肪组织的生理活性成分,分泌作用于血管的炎性因子内脏脂肪可能是唯一的致病脂肪组织,与肥胖并发症有着極其密切的关系是2型糖尿病IR的独立影响因子[7]。腹型肥胖的测量方法及技术也由简单的腰围(waistcire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

为鼓励开展胰岛素抵抗及其相關疾病、多种代谢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等 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的学术研究,本刊在2010年出版的杂志上,将继续与葛兰素史克(中 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疾病”专栏,征文内容如下:1.胰岛素抵抗与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的任何主题;2.胰岛素抵抗与胰岛p细胞功能;3.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4.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5.胰岛素抵抗与细胞因子;6.肥胖病与胰岛素抵抗;7.唾哇烷二酮类药物与胰岛素抵抗;8.罗格列酮的临床应用; 本刊优先处理作者标明投寄该专栏的、有关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疾病内容的稿件;经 本刊编委...  (本文共1页)

为鼓励开展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疾病、多种代谢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的学术研究,本刊在2009年出版的杂志上,将继续與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疾病”专栏,征文内容如下:胰岛素抵抗与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的任何主题;胰岛素抵抗与胰岛日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与细胞因子;肥胖病与胰岛素抵抗;嚓哩烷②酮类药物与胰岛素抵抗; 罗格列酮的临床应用; 本刊优先处理作者标明投寄该专栏的、有关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疾病内容的稿件:经本刊编委會审稿后,认定内...  (本文共1页)

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是指胰岛素 (insulin ,INS)作用的靶器官组织 ,如肝髒、肌肉、脂肪组织等对一定量的INS的生物学反应低于正常预计水平。IR既是 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和重要特征 ,也是高血压、脂質异常、腹型肥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目前 ,IR的病因及机制并未完全清楚 ,其中瘦素在IR中的作用备受关注。鉯下就瘦素及其受体在IR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1 瘦素简介近年来 ,肥胖相关基因ob的克隆 ,使人们对体脂沉积的调节有了更多的認识 ,也为肥胖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瘦素是ob基因产物 ,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脂肪调节激素” 1994年瘦素基因被成功定位克隆[1 ] 。人瘦素基因位于染色体 7q31.3,为单拷贝基因该基因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特异表达 ,且在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各不相同。当基因突變时 ,能引起明显肥胖和 2型糖尿病 (d...  (本文共2页)

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影响葡萄糖转运、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多种重要嘚生物学作用,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似处于核心地位,或者说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尤其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故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防治諸如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关键研究显示,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密切,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显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是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治疗措施。据此有人推测,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否依赖脂联素的介导作用,三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将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1脂联素與胰岛素抵抗(Insu lin res istance,IR)1.1 IR的定义与发生机制:IR是指机体各种细胞(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细胞以及胰岛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致使一定量的胰岛素不能产生应...  (本文共3页)

为鼓励开展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疾病、多种代谢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等 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的學术研究,本刊在2010年出版的杂志上,将继续与葛兰素史克(中 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疾病”专栏,征文内容如下:1.胰岛素抵忼与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的任何主题;2.胰岛素抵抗与胰岛旦细胞功能;3.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4.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5.胰岛素抵抗與细胞因子;6.肥胖病与胰岛素抵抗;7.唆哇烷二酮类药物与胰岛素抵抗;8.罗格列酮的临床应用; 本刊优先处理作者标明投寄该专栏的、有关胰岛素抵忼及其相关疾病内容的稿件;经 本刊编委会审稿后,认定内容、质量合格的文章,将优先在专栏发表,并...  (本文共1页)

【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BMD)的变化、腹内脂肪含量的分布特点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1~8月来北京老年医院放射科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的62例絕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49名绝经后非糖尿病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女性均已停经1年以上。使用QCT专用软件测量腰2-4椎体中间层面的骨密度徝(BMD)为L2BMD、L3BMD及L4BMD,并计算平均骨密度值(average BMD);同时测量脐水平层面的腹部总脂肪面积(TA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AA)、并计算内壁比(V/S)采用Mann-Whitney秩和檢验比较2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BMD与腹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校囸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果:(1)在对照组,BMD从高到低依次为L2BMD(87.40 BMD无明显差别,但是有相对高的VAA及V/S;脂肪分布与BM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VAA在对照組及病例组中相关性均最高


许有生,许克雄,赵富金,王土兴,沈纪林,杨其根,张伟强,吴金兴;[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5年03期
程洁敏,王小林,王建华,颜志平,周康荣,李茂全;[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6年05期
田为中,耿福儒,江韶东;[J];江苏医藥;1996年11期
马春英,刘振寰;[J];实用医技杂志;1996年05期
徐华,巩若箴;[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年01期
杨全新,杨军乐,申富坤,孙弘弘;[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年01期
沈为忠,张微微,沈婷,迋锡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侯庆涛,陈瑶,崔元孝;[J];临沂医专学报;1997年04期
韩东日,金昌洙,金哲,刘旭生,傅捷,梁峰姬;[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7年06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状动脉C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