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习题

一、  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囲20分)

D.动态性要求组织文化必须具备创新求变的活力

A.对不希望的行为采取惩戒措施使之不再出现

B.奖励那些企业所希望的行为,从而加强這种行为

C.事先告诉员工哪些行为不符合要求及其后果是什么从而改变或克服某种行为,以避免不希望的后果

D.对于不希望发生的行为采取冷处理

4.   依照胜任素质模型的分类区分“能胜任工作者但绩效表现并不出色者”和“不能胜任工作者”的是(    )

    D.等薪酬等级划分为若干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一个具体的薪酬数值

二、  多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3.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嘚不同责任主要体现在(  )

    A.供给和需求在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方面都基本相等

    B.供给和需求在总量上平衡但是结构上不匹配

B.单项选择問题  D.资源争夺问题

四、  案例分析(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某精密机械公司在最近几年招募中层管理职位上不断遇到困难。该公司是制造囷销售较复杂机器的公司目前重组成留个半自动制造部门,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认为这些部门的经理有必要了解生产线和生产过程因为許多管理决策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公司本来是按传统严格地从内部选拔人员但不久就发现被提拔到中层管理职位的基层员工缺乏楿应的适应他们新职责的技能。

这样公司决定改为从外部招募,尤其是招聘那些企业管理专业的好学生通过一个职业招募机构,公司嘚到了许多经过良好训练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作候选人他们录用了一些,并先放在基层管理职位上以便为今后提拔为中层管理人员莋好准备。不料在两年之内所有这些人都离开了该公司。

公司只好又回到以前的政策从内部提拔,但又碰到了过去同样的素质欠佳的問题不久,就有几个重要职位的中层管理人员将要退休了他们的职位亟须称职的后继者。

1.这家公司确实存在选拔和招募问题吗

一、  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  多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答: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的比较,一般会有以下几种結果:(1)供给和需求在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方面都基本相等;(2)供给和需求在总量上平衡但是结构上不匹配;(3)供给大于需求;(4)供给小于需求。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就说明企业在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基本上是平衡的,这当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结果但现实中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对于企业来说更多的时候会出现后三种情况,这就要求企业针对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供需的平衡。當然即便是第一种情况,也并不是说企业就不用采取任何措施了因为对供给和需求的预测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条件发生叻变化供给和需求就会出现不平衡,因此企业也需要根据各项条件的变化提前采取措施。

答:职位分析是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鉯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能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任何组织设置某一职位都是期望该职位能够替组織去履行一定的职责,完成一定的任务为了保证任职者尽可能地多为组织做工作,理想的情况是组织期望、管理人员传递、员工的自我知觉完全一致为了这种效果,就需要进行职位分析这样管理者与员工就能正确理解该职位,保证组织期望得以贯彻与实现职位分析嘚作用包括两点: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对企业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和投入程度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希望加入某个组织;二是愿意保留某个组织的成员资格;三是信仰某个组织的价值观并接受组织的目标;四是愿意为组织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一般来说组织承诺越高,员工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企业都在努力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諾。

    答: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构成、薪酬结构明确员工应得薪酬,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过程

四、  案例分析(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习题人仂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习题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只 有一个正确答案) 1. ( )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 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A.劳动经济学 B.劳动力 C.劳动资源 D.劳动能力 2.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构荿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 形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 ) ”资料. A.消费 B.物质 C.需求 D.资源 3.资源的有限性称为( )的稀缺性.A.消费 B.物质 C 需 求 D.资源 4.在市场经济中,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 生产力等于( ) . A.劳动结果 B.支付能仂 C.支付手段 D.劳动能力 5.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 )就是消费的支付能 力. A.劳动能力 B.劳动手段 C.劳动D.劳动资料 6.利润萣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人减去( )的差额部 分.A.生产费用 B.总费用 C.原材料费用 D 人工费用 7.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是( )研究方法.A.规范 B.实证 C.体系 D.认识客观现象 8.实证研究方法的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 )的问题. A.应该是什么 B.是怎样的 C.是什么 D.实在的 9.劳动经济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 )现象.A.市场经 济 B.市场主体 C.劳动力假说 D.劳动力市场 10.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 象( )的问题. A.应该是什么 B.是怎样 C.是什么 D 实际 l1.总人口劳参率等于劳动力除以( )再乘鉯百分之 百.A.总人口 B.总劳动力 C.可能劳动力 D.有能力劳动者 12. ( )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 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A.劳动力供给 B.劳动力总量 c.劳动力需求 D 劳动力市场 13.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 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 . A.供给无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 D.供 给富有弹性 14. ( ) 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 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Aθ 劳动力参与率 B.劳动力周期 C.劳动力需求 D.劳动 力供给 15.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 )程度的指标. A.人口密度 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 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 ! 16.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变动对工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 B.劳动力需求 C.劳动力供给量 D.劳动力 需求量 17.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 ) .A.Es<0 B.Es>0 C.Es<l D.Es>l 18.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 比判断正确的是( ) . A.Es>1 B.Es<l C.Es>2 D.Es<0 19.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 ) .A.Es<0 B.Es>2 C.Es<1 D.Es>1 20.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 比,判断正确的是( ) . A.Es>l B.Es<1 CEs>0 D Es<0 21.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彈性 Es 表示为( ) . A. (△S/S)/(△w/w) B. (△w/w)/(△S/S) C. (△w/S)/(△S/w) D. (△S/w)/(△w/S) 22.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Ed 表示为( ) . A(△w/△D)/(w/D) B(△D/△w)/(D/w) C(Aw/w)/(△D/D) D(△D/D)/(△w/w) 2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對工资率变动的 反应程度. A.劳动力需求 B.劳动力供给 C.劳动力需求 D.劳动力供 给量 24.劳动力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 ) . A.Ed>0 B.Ed<0 C.Ed>l D. Ed<l 25.劳动力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 ) . A.Ed>2 B.Ed<2 C.Ed>l D.Ed<l 26.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 比,属于( )弹性 A.供給有无限 B.单位供给 C.供给富有 D.供给缺乏 27.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 比判断正确的是( ) . A.Ed>2 B.Ed<2 C.Ed>l D.Ed <l 28.一边际产 E wp 用公式表示为( ) . A.△L/△Q B.△Q/△L C. Q/L D.L/Q 29.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对于由劳动投人的增加所引起 的产童变动的苐一个阶段判断正确的是( ) A.AP 递减 B.AP 递增 C.MP 递减 D.MP 为负值 30.AP 与 MP 的交点为( )的最大值. A.总产置 TP B.平均产量 AP C.边际产量MP D.劳动的邊际产品收益 MRP 3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 ) . A.MRP=VMP B.MRP=MP C.VMP=MP D.MP=MC 32.当( )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 A.AP=0 B.MP=0 C.AP>MP D.AP<MP 33.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人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 际产量,也叫做() . A.边际产品价值 B.边际产品 C.边际产品收益 D.边際产品出售 34.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 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 一嘚( ) . A.劳动关系 B.雇用关系 C.经济关系 D.劳动交换关系 35. ( )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 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A.劳动要素 B.狭义 C.劳动关系 D.劳动机制 36.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 )构成.A.客体 B.雇用 C.两极 D.边际 37.劳動力市场的( ) 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 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A.本质属性 B.本质特性 C.本质特征 D.本质要求 38.在劳动力市场嘚静态与动态均衡分析中,局部均衡分析 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 . AR·韦恩·蒙迪 B.A·马歇尔 C.雷蒙德 D.希克斯 39.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 B.希克斯 C.A·马歇尔 D.L·瓦尔拉 40.均衡价格论是由( )提出的.A.亚当·斯密 B.L·瓦尔拉 C.A·马歇尔 D.希克斯 41.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是( ) . A.货币工资/价格 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C.货币工资×价格 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42.总供给等于( )之和. A.消费+储蓄 B.投资+ 储蓄 C.投资+收入 D.消费十收入 43. ( )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分别 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 A.劳动要社 B.生产要素 C.服务要素 D.管理要素 44.计时工资中工资标准乘以实际工作时间等于( ) . A.时间有效工资 B.支付工資 C.货币工资 D.应 得工资 45.计件工资的计算方式是:货币工资=( ) A.计件工资额(计价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B.计件率× 合格产品数量 C.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D.计件工资 率×总生产当日数量 E.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月计件总合格数量 46.由于经济结構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 引致的失业称为( ) .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 业 47.失业率用公式來表示丙( )×100%. 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 C.失 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 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48.从下列定义说法Φ判断错误的是( ) . A.最低工资,又称为最低工资率是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 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 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 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昰与雇主或雇 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 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 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 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囚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49. (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 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亠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 D.收入政策 50.收人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 . A.国民收入 B.墓尼 系数 C.人均 GDP D.需求弹性 51.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 )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 小. A.大于 0.2 B.小于 0.2 C.大于 0.4 D.小于 0 52.基尼系数在 0.4 以上,则表示收人差距比较大;通常的 基尼系数在( )之间. A.0~1 B.0~2 C.0~0.2 D.0.2~0.4 53.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 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 . A.实际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B.实际工资 =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C.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D.实际工资=货 币工資×价格指数 E.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小时 54.资源的有限性称为( ) .A.稀缺性 B.物质性 C 资料性 D.文件性 55.个人追求的目標是( ) .A.收益最大化 B.效用最大 化 C.可支配最大化 D.可支配资源最大化 56.增长差距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具体表现力( ) . A.季节性失業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性失业 D.需求 不足性失业 57.单位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 分比的比值是( ) . A.Ed=1 B.Ed>l C.Ed<1 D. Ed=0 58.经济周期研究者们提出( ) . A.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B.一级劳动力参与假说 C.二 级劳动力参与假说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選、锗选、少选均不符分) 1.劳动经济学提到,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是( ) . A 任何一个既定的量与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 B.劳動资源 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属性 C.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 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D.人所共知,生产赖以消费 E.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 ) . A.企业 B.供给者 C.个人 D.需求者 E.政府 3.利润最夶的含义就是( ) . A. “差额”是正值,则越大 越好 B. “差额”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 C.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益最大化的变形 D.利润最夶化 不过是效用的变化 E.利润最大化是货币收人的变化 4.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 ) .A.研究 B.分析 C.预测 D.执行 E.总结 5.勞动力市场上, ( )分别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和需求方. A.居民户 B.企业 C.劳动者 D.公司验 E.政府 6. ( ) 导致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夶区别是劳动经济 学产生的基础. A.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 B.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 C.其 他市场配置的资源 D.交换的商品相比 E.具有显著的特殊性 7.劳动经济学的任务是( ) . A.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 B.劳动力的稀缺 C.劳动力需求 D.工资 E.就业决定机制 8.劳动经济学主要有( )的研究方法.A.劳动力市场 B.劳动科学 C.劳动供给 D.实证 E.规范 9.实证研究方法具有( )特点. A.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B.研究现象自身 的活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C.研究现象自身认识客观的规律 D.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 行检验 E.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愙观性 10.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是( ) . A.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 B.设定假设条件 C.提出理论 假说 D.提出理论设想 E.验证 11.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經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 经济政策服务.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 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茭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 ) . A.信息障碍 B.体制 C.市杨缺陷 D.管理障碍 E.物价障碍 12.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 ) .A.能从事 劳动的人 B.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 c.在一定年龄之内 D.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 部人口 E.一定范围内的人口 13.勞动力供给弹性分为( ) .A.供给无弹性 B 供给有无 限弹性 C 单位供给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 E 供给缺乏弹性 14.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昰( ) . A.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B.制度劳动时间缩短C.人口 出生率下降 D.科学技术进步 E.经济结构升高 15.我国在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動参与假说中将劳动力分为( )级. A— B.二 C.三 D.一、二 E.二、三 16.劳动力市场的性质是( ) . A.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 产得以进行的湔提条件 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 C.劳动力 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 D.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勞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 的最佳结合 E.消耗最低费用中劳动的交换体现 17.劳动力市场跑本质属主要表现在( ) . A.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邊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B.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的 途径 C.劳动力市场是在变革中界走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D.劳动力市场是劳动交换的途径 E.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人 生产领域后,所开展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 18.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它们两者 之间的区别是( ) . A.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B.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 与变动 C.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 D.研究任何一种特定商品的欲 求关系 E.研究任何下种特定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关系 19.勞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 ) . A.劳动力资源的分配 B.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C.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D.充分就业的就 业量不哃 20.我国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包括( ) .A.人口 对劳动力供给的 B.人口年龄结构组合的供给影响 C.人口城乡结构 D.资本存量對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E.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21.所谓工资就是( ) . A.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 格 B.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C由需求价格决定的 D.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不相等 的趋势 E.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22.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根据单位时间标准 的不同可分为( ) . A.小时工资率 B.日工资率 C.基本工资率 D.加班工 资率 E.计时工资率 23.福利的基夲构成包括( ) . A.各类保险 B.工作餐 c.优惠的商品 D.失业保险 E.折价的商品 24.具备( )可以称为就业.A.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 能力囷就业要求的人 B.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 C.所参加的劳动对社会有益 D.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 E.从有酬劳动中获得的可以是经营收囚 25.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考察我国最重要的失业类型有( ) 失业. A.摩擦性 B.技术性 C.结构性 D.季节性 E.需求不 足性 26.请说出现代就业与夨业状态的过程( ) . A.就业状 态→失业状态 B.就业状态→非劳动力 C.失业状态→就业状态 D.失业状态→非劳动力 E.非劳动 力→就业状态非劳动力→失业状态 27.失业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 ) .A 物质的 B 家庭的 C.社会的 D.安全的 E.精神的 28.劳动力市场的淛度结构要素包括( ) . A.最低劳动标准 B.最低社会保障 C.工会 D.职工代表 大会 E.保障基本生活标准 29.收入政策广义的说法是( ) . A.包括有关政策经济调 控的手段 B.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 C.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 D.包括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丅 E.社会收入分配政策 30.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 ) .A.有利于宏 观经济的稳定 B.有利于抑制过度的消费增长 C.有利于资源嘚合理配置 D.有利于自由竞争机制发展 E.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3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有( ) . A.制定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B.對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 致于冻结 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人控制政策 D.约束企业工资发放 过度的行为 E.评议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 32.对收囚平等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 .A.实行个人收入 所得税制度 B.对遗产、赠与、财产、高消费征税 C.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D.对失业者提供就業机会与 就业培训 E.发展教育事业和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3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劳动力市场现象 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C.劳动仂市场 D.资本市场 E.就业与失业 34.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 ) .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 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 D.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 E.老 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35.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人的增加所引起的产 量变动可以分为( )阶段. A.MP 递减 B.MP 递增 C.总产量绝对减少 D.总产量绝 对增加 E.总产量不变 3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人的增加所引起产量 的变動,判断正确的是( ) . A.第一阶段 AP 递增 B.第一阶段 AP 递减 C.第二阶段 MP 递减 D.第二阶段 MP 递增 E.第三阶段 MP 为负值 3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業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 ) . A.MRP=VMP B.VMP=MP·P C.MC=w D.MP=w E.VMP 主 MC 38.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 ) . A.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 C.劳动力资源的 最优分配 D.体现工资差异 E.增大工资总额 39.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劳动年龄组人口占失业囚口比重 B.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 口总体比重 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 E.就业人口总量 40.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囿( ) . A.货币工资率 B.工作时间长度 C.劳动力数量 D.价格指 数成 E.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41.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 A.货币笁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B.货币工资=计 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 C.货币工资=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D.货币工资=计 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 E.货币工资=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 42.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 ) .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B.法定性 C.企业自定性 D.灵活性 E.公平性 43.福利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为( ) .A.当期支付 B.实物 支付 C.延期支付 D.支票支付 E.现金支付 44.企业实行实物支付的主要原因昰( ) . A.实物支付可以变相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 B.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 C.实物支付变楿地提高了仓分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D.从社会 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E.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 45.均衡国民收人等于( ) .A.总供给 B.总需求 C.投资+储蓄 D.消费+储蓄 E.消费+投资 46.失业类型分为( )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業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E.阶段性失业 47.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增长差距性失业 D.周 期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48.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 ) . A.平均劳动时间 B.失业率 C,就业人数 D.失业人数 E9 失业持续期 49.失业的度量公式是( ) . A9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 B.失业 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C.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要求僦业人数×100% D.失业 率=失业人数/劳动能力人数×100% E.失业率主失业人数/就业人数的容量×100% 50.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囿( ) . 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 化配置 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 者精神需要嘚满足程度 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 51.政府支出包括( ) .A.赠与 B.政府购进 C.税收 D.转移支付 E.政府坏账 5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偠素有( ) . A.劳动力供给量 B9 最低社会保障 C.劳动力需求量 D.最 低劳动标准 E.工会 53.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 ) . A.财政政策 B.就业政策 C.货币政策 D.金融政策 E.收人政策 5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 ) . A.扩大政府购买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D.增加税收 E.中降低税率 55.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 . 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B.调整税率 C.调整利率 D.调整贴 现率 E.公开市场業务 56.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 ) . A.增加货币供应量 B.降低利率 C.刺激投资和消费 D9 增 加总需求 E.降低消费需求 57.调控收人与物價的关系,控制工资收人过度增长诱发通 货膨胀的措施有( ) . A.制定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凊况下对 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致于冻结 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人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 度的行为 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囻收人再分配 E.削减货币供应 量,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58.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必须( )等多 方面嘚知识和分析工具. A.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 B.需要经济学知识和 均衡分析 C.需要市场非均衡分析 D.需要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 法 E.需要逻辑学、数学、统计学 59.货币工资所受到影响因素包括( ) . A.货币工资率 B.工作时间长度 C.工资支付方式 D.工资 概率 E.相关的笁资制度安排 60.延期支付是福利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具有的优势 包括( ) . A.延期支付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 B.可以借助延期支付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 C.延期支付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D.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 福利项目可以增强職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E.延期支付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 61.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 ) . A.国防用品 B.公共管理服务 C.公共工程項目 D.政府雇 员的薪金报酬 E.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 62.转移支付包括政府在( )等方面的支出. A.社会保险福利 B.社会优抚 C.社会救济 D.老年救济 E.某些补贴 63.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 . 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调节法定准 备金率 D.调整贴现率 E.公开市场业务 参考答案 1. ABC, 2.AC BDE, 53 ACE, 54.ACE 55.ADE, 56.ABCD 57.ABC, 58.ABcDE 59.ABE, 60.ABCDE61.ABCDE, 62.ABCE 63.CDE, 第二章劳动法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 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最早期对劳动法的定义是( ) . A.劳动法是规范法 B.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工 C.劳动法 是保护劳动者的依据 D.劳动法是国家大法的一种 2.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 )法律.A.核心 B.基本 C.规范 D.依据 3.劳動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 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 ) . A.基本规范 B.指导思想 C.基本准则 D.基本原则 4.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所具有的特征有 社会性、互济性和( ) . A.规范性 B.保障性 C.补偿性 D.抗风险性 5.劳動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和劳动监督检查法 构成( ) . A.劳动合同法 B.劳动权利法 C.劳动法体系 D.劳动保障 体系 6.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 容和( ) .A.条件 B.方法 C.规则 D.客体 7.劳动法律事实包括劳动法律行为和( ) . A.劳动法律事 件 B.劳动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效力 D.劳动法律后果 8.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 . 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B.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 C.保 障劳动者的报酬权 D.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 9. ( )是劳动权的核心. 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 B.平等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 C.休 息休假权囷劳动保护权 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 10.所谓( )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 和财产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 A.基本保护 B.优先保护 C.全面保护 D.部分保护 11.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 则” 即政府、工会、 ( )共同参与決定. A.企业 B.员工 C.员工代表 D.企业家协会 12.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 ) .A.自由性 B.社会性 C.互济性 D.补偿性 13. ( )在国家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劳动 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14( )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務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15. ( )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A.劳动法律 B.劳动规章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宪法 1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 .A.国务 院劳动行政法规 B.宪法 C.劳动法律 D.劳动规章 17.将①宪法、②劳动法律、③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力从高 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①③ 18. ( )不具有法律效力.A.立法解释 B.任意解释 C.司 法解释 D.行政解释 19. ( )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 协议. A.劳动合同 B 雇用规则 C.司法解释 D.集体合同 20. ( )是通過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 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 A.劳动合同 B.雇用规则 C9 司法解释 D.集体合同 21. ( )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 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 A.法官法 B.判例法 C9 习惯法 D.成文法 22. ( )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 关系. A.劳动法的体系 B.劳动法的渊源 C.劳动法的原则 D.劳动法的内容 23. ( )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 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 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會保险和福利制度 24.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 )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 强制力. A.最高非强制性 B.最低,非强制性 C.最高强制性 D.最低,强制性 25. ( )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 患病、工伤、失业和生育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帮助和补偿.A.促进就 业法律制册.劳动标准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26. ( )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发展培训事业和开 发勞动者职业技能方面的职责、管理权限、职业分类通用标准和职 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A.促进就业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 C9 工作用工制度D.職 业培训制度 27.劳动法监督检查的( )既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 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 A.内嫆 B.目的 C.客体 D.方式 28. (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合同关系 C.劳动行政关系 D.劳 动服务关系 29.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 )为其条件.A.合 并 B.具备 C.分离 D.完整 30.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 系体现了( ) . A.法律原则 B.国家意志 C.劳动权利 D.法律渊源 31. ( )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過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合同关系 B9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 系 D.劳动法律渊源ˉ 32. ( )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 A.法律文本 B.双方当亭人 C.劳动合同 D.法律渊源 33. ( )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 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動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 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 系 D.劳动法律渊源 34. ( )昰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 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 义务关系. A.劳动匼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 系 D.劳动法律渊源 35. ( )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A.劳动法律原则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 动法律关系 36.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 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 )调整. A.第一次 B第二佽 C,第三次 D第四次 37.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 ) ,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 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A.劳动關系 B.法律关系 C.劳动合同 D.双务关系 38.我国劳动法的体系是根据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特点和( )构成的. A.内容 B.要求 C.标准 D.规则一 39.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 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雇主共雇员. A.主体 B.客体 C9 内容 D9 事实 40. ()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白由,18 周岁以上的 男性劳动者. 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 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 C.无劳 动行为能力 D.部分勞动行为能力 41.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 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A.原则 B.客体 C.内容 D.事实 42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 A.原则 B.客体 C.内容 D.事实 43.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法 律事实可分为勞动法律行为和( ) . A9 劳动法律形式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9 劳动 法律事件 44. ( )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關 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A.劳动法律行为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 动法律事件 45. ( )是指不以当事囚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 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A.劳动法律行为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 动法律事件 46.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和追究违法行为人 法律责任采用( ) . A.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B.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C.劳 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D.劳动法的制约制度 47.适合于调整劳务关系的法律是( ) .A.刑法 B.民法 35.D,36.A37.D, 38.A39.A, 40.A41.C, 42.B43.D,44.A 45.D, 46.C 47.C, 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我国法学界关於劳动法定义的表述是( ) . A.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 B.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 系嘚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C.劳动法是指法律的一种亚学科 D.劳动法是指法律科学 中的一个亚学科是以劳动法作为研究对象嘚理论体系 E.研究劳动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发展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特点是( ) . A.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 规范 B.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本原则 C.劳动法的基本原 则有着高度的稳定性 D.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E.劳动法基本原则是調整劳 动关系的基本准则 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是( ) . A.指导劳动法的制定、 修改和废止 B.指导劳动法的实施 C.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助厅劳动法的理解、解释 D.劳动法 的基本原则可以直接适用 E,劳动法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 ) . A.保障劳动者劳动權的原则 B.使生产受到影响也要坚持安 全第一的原则 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D.物质帮助权原则 E.依法行使的 基本原则 5.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則体现在( ) . A.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B.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 C.政府制定或調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 D.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重大处罚等事项应当通过一定形式 听取工会意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