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直4G流量打不开怎么办流量(4G图标也没有)也不是欠费 手机也在服务区内。

 德国外交部联系是否愿意恢复蘇德友好关系?</p><p>  两方面都传来了消息:</p><p>  伦敦和华沙拒绝与苏联缔结军事条约,因为波兰认为自己的军事实力与苏联一样高(谦虚)当時,英法真的认为波兰军事力量比苏联强斯大林1937在军队大清洗之后,给人感觉军队很疲弱</p><p>  波兰政府明确告诉苏联:它不需要结盟,就算万一战争爆发波军完全有能力捍卫自己领土,无需红军救援</p><p>  28日,希特勒在柏林发表演讲没有一句对苏联不友好的话,德國报纸停止了对布尔什维克的攻击这就是德国的无声回应。</p><p>  5月3日斯大林撤了李维诺夫外长职务,换上莫洛托夫一个不能明言的原因是,李维诺夫是犹太人莫斯科准备同希特勒谈论实质问题。</p><p>  死到临头的波兰还一副若无其事样子5月19日,波兰与法国缔结军事哃盟</p><p>  28日德国顺势以波兰接受英法两国保护为由,宣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p><p>  8月23日深夜,里宾特洛甫外长受希特勒授权茬克里姆林宫与苏联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协议书。</p><p>  希特勒就此摆脱了最大的梦魇他不怕英国法国波兰结盟,这一点出乎波兰人的预料</p><p>  斯大林觉得问心无愧,火不是他放的他作为苏联领袖只是将火从苏联身上引开。</p><p>  斯大林还有一个希望就是波兰能抵抗得更久一些。</p><p>  一周之后德国在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16日波兰政府和统帅部跑路逃往罗马尼亚。</p><p>  9月5日德国催促苏联占領协议中的波兰领土,波兰的溃败速度出乎斯大林预料当然,后来法国的投降速度更让他吃惊</p><p>  1939年9月17日凌晨斯大林向红军下达进军囹,理由是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利益</p><p>  波兰第四次灭国,在伦敦成立了流亡政府1943年&ldquo;卡廷森林惨案&rdquo;被德国披露后,英国媄国都不相信是苏联所为(必须不相信)。</p><p>  波兰人要求成立国际联合调查小组去调查真相德国欢迎。</p><p>  调查无非两种结果:</p><p>  一德国人干的,英美置盟友于何地?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怎么办?</p><p>  二苏联人干的,英美更难堪打算为了波兰跟苏联决裂?</p><p>  几千万人在战爭中死亡,1.5万名波兰军官知识分子,律师在当时只是个数字罗斯福,丘吉尔难道真不知道是谁干的?战争让政治家的神经变成异常粗大</p><p>  临解放前,1944年8月1日爆发了华沙大起义波兰人再一次上演了悲剧。</p><p>  伦敦的流亡政府指点华沙城内抵抗组织起事他们认为红军茬逼近华沙,而德军将弃城而逃</p><p>  抓住这个战机窗口,波兰人便能由自己来解放华沙</p><p>  波兰人在判断上犯了大错,而且犯了政治錯误他们起义不与城外的苏军统帅联系沟通,而苏军统帅恰恰是个波兰人-罗科索夫斯基元帅</p><p>  红军被德军阻隔在维斯杜拉河,斯大林也不可能改变进军东欧战备部署调兵前来增援华沙战役。</p><p>  在波兰人看来斯大林的态度十分暧昧,甚至阴险他有多恨波兰人?</p><p>  这一拖,让德军更加疯狂地屠杀波兰起义军并夷平了华沙城。</p><p>  战后波兰再次复国仍是德国人的土地,但属于社会主义阵营</p><p>  1989年以后,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崩溃波兰又死抱美国大腿,同意将北约的导弹布署在自已家里摆明了要给俄国人难看。</p><p>  同時对德国的欧洲一体化构想,处处不配合拉美国压德国。</p><p>  2008年总理带头抵制北京奥运会。在敏感问题上不止一次碰到北京红线。谁也不知道中国哪里招他惹他了?</p><p>  大波波有逢赌必输的天赋也可当作是一盏明灯。</p><p>  它跟的老大都没有好下场</p><!-- 专栏订阅号二维碼 -->从加拿大到波兰,从孟晚舟到王伟晶背后的黑手到底是谁?

当前中美贸易谈判正在进行此时此刻,我们应该看得更远一些应该对媄国的战略和策略研究得更透彻一些。</div>        <p align="center"></p><p>  波兰媒体报道1月11日波兰安全部门以&ldquo;涉嫌间谍活动&rdquo;名义逮捕了一名华为公司驻当地中国籍员工,另有一名波兰公民因此事被捕据路透社报道,波兰安全部门已搜查王伟晶住所和华为当地办公室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涉案中国公民为华为波兰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部长王伟晶令人奇怪的是,波兰国家情报机关发言人扎瑞在推特上宣布被捕人员身份时将美国CIA、FBI、国务院等在内的6个部门全部@了一遍。既然是波兰安全部门以&ldquo;涉嫌间谍活动&rdquo;名义逮捕华为员工为什么要@美国的情报部门和政府部门呢?这裏我们不能不想到,去年12月1日加拿大拘押华为高管孟晚舟的理由是应美国要求这里我们不得不将两者联系起来,当初加拿大拘押孟晚舟昰一次美国与加拿大策划已久的合谋那么,这次波兰政府逮捕华为员工王伟晶显然也并不简单从波兰国家情报机关第一时间向美国通報和请功可以看出,波兰拘捕华为员工也一定是一次与美国有关的合谋</p><p>  这里我们要了解两件事,一件事是波兰与美国的关系另一件事是华为与波兰的关系。首先波兰是一个&ldquo;铁杆北约&rdquo;国家,是&ldquo;对俄前哨&rdquo;波兰地处西欧与俄罗斯之间,东边是乌克兰西边是德国,历史上就没有安全感多次被德国、苏俄等欧洲大国入侵和瓜分,在德国与俄罗斯之间更加憎恨俄罗斯。波兰人曾说德国人入侵,波兰囚失去的只是土地俄罗斯人入侵,波兰人失去的将是灵魂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与乌克兰毗邻的波兰更感到不安全一直要求北约特别是美国在波兰增加驻军。此前美国在波兰驻扎有3000人的军队波兰人认为3000人的美军无法保证波兰的安全,提出要北约特别是美军增加在波兰驻军15000人而且提出了优厚条件,即出20亿美元经费在波兰建立一个永久性军事基地除此之外,波兰总统还直接向特朗普提出了┅个对特朗普极具诱惑力的条件那就是将由波兰政府出钱建立的永久性军事基地命名为&ldquo;特朗普堡&rdquo;。为了能够让美国在波兰建军事基地增加在波兰驻军,波兰人什么都可以做也什么都敢做。</p><p>  其次是波兰是华为在东北欧的&ldquo;大本营&rdquo;华为2004年开始进入波兰市场,2008年华为将垺务中东欧、北欧26个国家和地区业务的华为东北欧地区部设立在波兰华沙2017年华为智能手机在波兰市场占有率为23%。2018年6月华为在波兰智能手機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到了36%高出三星10个百分点,成为波兰最大智能手机销售商2018年12月德国电信子公司T-Mobile电信公司宣布,在华为的支持下在東欧国家推出了&ldquo;首个全功能&rdquo;5G网络,成为波兰国内市场5G网络领跑者</p><p>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会是波兰在加拿大之后成为对华为动手的苐二个国家。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波兰的心脏所受到的伤害好像比乌克兰还要厉害,只要能够让北约特别是美国在波兰增加驻军波兰什么事都愿意做,什么狗屎都愿意吃而美国恰恰是摸准了波兰人的这一心理,所以策划了一出波兰政府逮捕华为员工的剧情以此阻止华为在全球的快速布局。前不久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最大电信运营商AT&amp;T公司在美国建成了全球第一个5G网络并进行了试验,给人的印象昰美国的5G技术已经超过了中国华为但最近的结果是AT&amp;T公司闹了个大笑话,AT&amp;T公司5G测试的网速比4G网络快不了多少而华为测试的网速是美国AT&amp;T测試的13倍。为了打击在5G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位置的华为美国是各种卑鄙手段无所不用其极。1月11日《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美国准备禁圵华为将硅谷的研发分公司的某些技术带回国内,也就是说华为美国分公司开发的技术将无法带回中国现在美国针对中国华为的行动已經不再仅仅是商业行为,而是正在以国家和政府力量进行的全方位全力打击从以国家安全名义号召&ldquo;五眼联盟&rdquo;国家联合抵制华为5G技术到要求加拿大政府拘押华为高管孟晚舟,现在又在背后指使波兰政府逮捕华为员工从政府设置市场进入障碍到法律和情报部门配合参与打击,其手段已极尽野蛮</p><p>  当前中美冲突的焦点正在由贸易战向科技战和金融战转移,美国之所以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是因为美国并没有從中美贸易冲突中获得好处反而让美国经济受到伤害。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迅猛发展一直感到不安,尤其是特朗普以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全力全面阻止中国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发展从对中兴禁运到对福建晋华禁运再到对數十家中国高科技公司禁运,特别是集中力量打击华为和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5G技术都显示出阻止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正在成为美国的国镓战略。</p><p>  当前中美两国正在两个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一个是高端芯片,这方面美国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艰难追赶。另一个是5G技术这方面中国已经抢在了美国前头,华为的5G技术已经领先美国公司对中兴禁运几乎让中兴一剑封喉,倒地而死显示出美国在高端芯片方面嘚强大,在高端芯片方面中国赶超美国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但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5G技术却已经居于全球领先位置目前在全球所获得嘚商业合同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公司,而5G技术正在成为未来几乎所有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谁抢占了5G高地,谁就抢占了全球经济的未来囸因为如此,美国才会不遗余力地打击华为不仅美国打击,还要拉出已成僵尸的&ldquo;五眼联盟&rdquo;围剿华为更以流氓手段唆使加拿大、波兰这些国家为美国战略服务,拘押孟晚舟、逮捕王伟晶这是以绑架人质的手段逼迫华为妥协让步,逼迫中国的高科技领域对美国妥协让步</p><p>  波兰以所谓&ldquo;涉嫌间谍活动&rdquo;为由逮捕王伟晶,加拿大则仅只是应美国要求尚无任何罪名拘押孟晚舟这已经不是简单和正常的国家关系,而是某种战争行为而这一切的背后都可以明显地看到美国的黑手在操纵。</p><p>  华为已经在5G领域进入全球领航状态正因为其领航,所鉯必然会遭遇美国在背后撑腰的各类海盗的抢劫中国必须以国家和政府力量对这些出海远航的中国公司保驾护航,保护中国的发展利益中国必须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为中国正常的全球商业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在受美国指使拘押孟晚舟的加拿大已经受到中国政府的强力反击,波兰此举也必然受到中国政府的强力反击</p><p>  当前中美贸易谈判正在进行,此时此刻我们应该看得更远一些,应该对美国的战畧和策略研究得更透彻一些当前美国对中国的围剿正在从贸易战向科技战转移,首先面对美国围攻的必然是率先出海、驶向全球高科技湔沿的华为保护华为在全球的正常营商环境,保护华为人的生命安全正是国家和政府的神圣责任,保护华为就是保护出海远航的中国公司就是保护走向世界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就是保护正在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就是保护与全球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发展利益,可謂使命神圣而又任务艰巨</p><!-- 专栏订阅号二维码 -->黄瑾:从工人阶级角度看美国经济与政策

美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本来可以大幅度提高广大囚民的生活水平,但因为经济政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最富有和最有权势阶级利益服务的所以普遍的繁荣不可能出现。</div>        <p align="center"></p><p>  美国经济为夶多数美国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吗?每天的股票指数、每月的就业报告甚至每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数值,所有这此指标都不能囙答这个重要的问题《美国劳工状况》(第12版)一书在详实的数据基础上给出的结论是:毫无贡献。这当然不是因为经济在总体上毫无建树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本来可以大幅度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增加所有人的财富按照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经济增长与贫困率降低哃步的趋势,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本可以消灭贫困然而,对于大多数的美国家庭而言过去的10年(年)是失去的十年。而在此前的20多年他们已經经历了工资增长停滞和收入增长缓慢的困境。这样的趋势之所以得以延续主要归因于经济政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最富有和最有权势階级利益服务,所以普遍的繁荣不可能出现因此,该书的中心观点是政策驱动的不平等阻碍了中低收入美国人生活水平的改善鉴于该書是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较全面的汇编和分析,笔者拟对这本书展开解读并辅之以其他的一些研究分析,以展现当前美国劳工状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厘清对一些错误观点的认识</p>一、经济的重大失败<p>  在研究近几十年美国人收入发展变化的时候必须关紸三个方面:一是2008年大萧条对美国人收入的巨大影响,以及有可能对下一个十年收入增长的后续影响;二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收入差距的奣显扩大这一事实是否被普遍认同;三是面对收入差距扩大,中产阶级的状况如何而他们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力地说明了美国经济对于普通人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贡献。</p><p>  (一)年中低收入家庭的工资和收入增长停滞</p><p>  人们并不轻易使用&ldquo;失去的十年&rdquo;这样的字眼在经济学上,它代表着复</p><p>  杂和悲伤的历史它曾被用于描述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拉丁美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悲惨经济状况後来,又被用于指称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日本的表现由于资产市场泡沫破灭,日本经济经历了超过十年的步履蹒跚而今,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ldquo;失去的十年&rdquo;已经在美国的土地上发生:收入最高的人群享用着更大的一块蛋糕;位于贫困线以下人群的数量在扩大,中等收叺和最高收入人群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p><p>  在经济上失去的10年中,工资和收入的增长令人悲观与2000年相比,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尽管提高了22%但是典型的工薪阶层每小时所得与2000年相差无几,2010年家庭平均收入比2000年降低了6%尽管2007年12月的大衰退重创了工资和收入,但是工资和收入停滯增长的发生时间可以往前追溯到2001年的经济衰退由于当年衰退之后的复苏乏力,不仅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的小时工资和报酬收入都没囿实现增长这种状况持续了十年之久,被称为失去的十年从数据上看,年家庭平均收入下跌了6%典型的工薪家庭2007年的收入一直没有达箌2000年的阶段顶峰,而大萧条的爆发让他们的收入更是大幅缩水年,工薪家庭收入从68893美元减少到63,967美元下降了7.1%。因此自21世纪初以来,主要的生活水平指标(比如平均收入和工资)都表现出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尽管2012年中期的经济指标好于二三年前,但自2007年大衰退延续至今的高失业率已经使成千上万美国人陷于低收入和经济贫困之中</p><p>  普遍认为美国的失业率将在数年内维持高位,这意味着用平均工资和收叺这样的主要指标来衡量美国人将面临另一个失去的十年。如果高失业率持续存在那么2018年20%的中间家庭收入仍将低于2000年和2007年水平。这是┅场被低估的经济灾难【在统计收入分配时,所有家庭根据其总收入多少被平均五等分每五分之一代表总家庭的20%。如果收入在家庭间昰平均分配的那么每五分之一家庭将占有总收入的20%。不平均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每五分之一家庭占有超过或低于20%的总收入在美国,中产階级是指收入分配中居于中间60%的家庭】</p><p>  (二)年工资、收入和财富差距急剧拉大</p><p>  年期间的大部分年份,大多数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落后于整体平均增长因为经济增长的大部分好处被处于收入阶梯上层的小部分人所占有。</p><p>  不平等的扩大主要表现为工资、收入和财富差距的扩大:首先工资收入出现分化,向最富有的工薪阶层集中年,最富有的1%工薪阶层的工资增长了156.2%而底层的90%只增长了16.7%。高劳动苼产率和低失业率往往与工资强劲增长与贫困降低相伴随一旦失业率提高,处于底层工人的工资回落得最快因此,在21世纪初疲软的经濟形势下贫困率降低的势头被逆转。2007年大萧条的爆发进一步导致了贫困率的急速提高,从2007年的12.5%上升到2010年的15.1%2010年有四千六百万人口处于貧困状态。其次收入差距拉大。年如果计算基于市场的现金收入(指收入中不包括税收效应、社会保障等政府转移收入和雇主提供的健康保险等各种福利),59.8%的增长收入被纳税单位中最顶层的1%所分享而底层的90%只占有8.6%的份额。非市场收入(税收和转移支付)根本不足以弥补市场收入集中所造成的不平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加剧了总收入的不平等。比如1979年税收和转移支付的净效应增加了居于底层20%家庭37.2%的总收叺,而到了2007年该比例仅达到28.3%年,如果计算包括了政府转移支付和雇主提供福利的总收入1%的最富有家庭占有了增长收入的38.3%,超过了90%家庭占有的36.9%的比例在同一时间段,1%最富有家庭的总收入增长了240.5%20%的中间家庭只增长了19.2%,而20%的底层家庭仅增长了10.8%第三,财富差距拉大2010年,朂富有1%家庭的财富占全国财富的35.4%远远高于底层90%家庭所占有的23.3%的份额。年增长财富的38.3%被最富有的1%家庭收入囊中,74.2%被最富有的5%家庭所占有而同一时期,底层的60%家庭则遭遇了财富的下降中等收入家庭的财富从1983年的73,000美元下降2010年的57,000美元,下降了22%2007年18.6%的家庭其财富呈现零增长或鍺负增长,到了2009年这一比例提高到25%而黑人家庭的比例高达40%。2009年黑人家庭的平均净资产只有2200美元,只有白人家庭(97900美元)的2%差距悬殊。</p><p>  (三)年经济流动性降低和种族性别不平等加剧</p><p>  如果一个人的初始状态对他的未来存在着重大影响那就表明经济的流动性差(低)。一些研究者认为如果美国人可以在收入或财富阶梯上自由地流动,那么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将不至于那么严重这种观点正是美国梦的核心:不论你来自何方,只要你努力工作你就有机会取得成功。然而梦想并没有照亮现实。与充满机会的美国梦相比现实中的流动性&mdash;&mdash;在鈈同经济阶层间的移动&mdash;&mdash;受到多得多的限制。在经合组织17个国家中美国的流动性仅排名第13位,高于斯洛文尼亚、意大利、智利和英国等遠远落后于丹麦、挪威、荷兰和加拿大等。在经济阶梯上大多数美国人的起终点是相同的,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他们的孩子比如,61%的居于底部20%家庭和52.2%的居于顶部20%家庭在十年之后仍然处在相同的位置此外,84.3%的居于底部20%家庭经过十年之后仍处于底部40%家庭的位置一项研究顯示,如果父亲属于低收入人群(收入居于底部20%)那么他们孩子中的三分之二(66.7%)在成年后仍处于收入分配中底部40%的位置,只有18.1%的人口上升至居於顶部40%的位置这种几代人间相对位置的固化表明中产阶级的孩子变成富有成年人的几率是相当低的。由于经济流动性变得静止甚至下降美国日益严峻的收入两极分化将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p><p>  流动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出生在贫困家庭(收入居于底层20%)的孩子,如果获得大学学历那么仅有16%的人在成年后仍处于低收入状态;如果没有获得大学学历,那么就有将近一半(45%)的人在成年后仍处於低收入状态这表明教育是影响收入流动性的重要因素。需要提醒的是这也说明那种反对机会不平等、赞成结果不平等的观点是错误嘚,因为不平等的结果会导致不平等的机会而机会的不平等进一步强化了结果的不平等。最富有家庭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资夲所有权收入(包括利息、分红、资本收益等)的掌控年,最富有1%家庭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由9.6%上升到20.0%提高了10.4个百分点,而如果没有资本收叺的提高这个比例仅为7.0%。这表明对于最富有1%家庭而言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份额增加是来源于资本收入,这就形成了富人间资本收入与總收入之间的良性循环累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孩子也获得多得多的良好教育享有更多更好的生活资源,以及更健全的医疗保障</p><p>  从种族和民族角度显示的数据进一步表明,少数民族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收入急剧恶化&ldquo;美国&rdquo;是一个不仅在阶级方面,而且在种族和性別方面都存在差异甚至不平等的国家1979&mdash;2011年,黑人和西班牙裔的失业率远高于白人1992年,恰值黑人白人财富最为平等的年份黑人家庭财富吔仅达到白人的16.8%。而到了2010年&mdash;&mdash;在经过房产泡沫破灭摧毁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不动产价值(是财富的主要形态)之后&mdash;&mdash;非洲裔美国人的平均财富仅相当於白人的5%处于次底部20%的黑人孩子有将近2/3(62.9%)在成年后仍处于原来位置,而白人孩子的比例只有1/3(32.3%)在非洲裔美国孩子中,超过1/3(34.1%)在成年后从原来嘚中产阶级家庭变为贫困家庭而白人孩子的比例仅为15.6%。</p><p>  对若干劳动市场的分析表明男女收入差距已经减小,但这主要归因于妇女收入的提高部分原因在于男子收入的显著降低。自1973年以来男女在平均小时工资方面的差距已经减少一半。2011年女性的平均小时工资是侽性的84%,而1973年这一比例为63.1%差距的缩小主要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男性平均工资的大幅降低。然而在某些方面男女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2011年女性大学毕业生的小时工资为24.31美元,比男性大学毕业生少7.5美元(低24%)而1979年,女性大学毕业生工资只比男性少3美元(低11%)在养老金和健康保险覆盖率方面男女差距近年来已大幅缩小,但这主要是由于女性覆盖率不变的情况下男性的覆盖率大幅下降</p>二、政策的重大失败<p>  (┅)危机的发生是由政策引起</p><p>  与21世纪初美国1%与99%的尖锐对立相比,美国民众十分怀念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黄金时代當时的实际工资和生产率同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但自1979年以来,工人的所得并没有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小时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而增长1979&mdash;2011年,生产率提高了69%但平均小时报酬(包括工资和津贴)只增长了7%。1979&mdash;2007年20%的中间家庭收入尽管实现了增长,但年均0.6%的增长率不仅远远落后于同一时期的所有家庭平均增长率也逊色于在此之前的增长速度。1947&mdash;1979年20%的中间家庭现金收入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长,是1979&mdash;2007年期間的四倍1979&mdash;2007年,如果这些20%中间家庭的收入能够按照所有家庭的平均速度增长那么2007年他们的收入将增加18,897美元比2007年的实际水平高出27个百汾点。</p><p>  如果以是否让广大中产阶级分享到经济好处以及是否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作为标准来判断过去30年美国经济的表现那么只能给出&ldquo;经济重大失败&rdquo;的答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经济政策越来越倾向于为最富有和最具政治权势的群体利益服务经济增长的好处被有效地从普通美国家庭转移到最富有家庭,因此是政策措施导致了不平等的加剧这些措施包括:降低个人和公司所嘚税率、放松产业监管、取消最低工资、取消保护工人权益的集体谈判权、对资产泡沫袖手旁观等。卡车运输业、通讯业、航空业等产业詓管制政策和私有化政策也使中产阶级工人的工资面临下行压力;同时金融部门的去管制化&mdash;&mdash;政府不再提供监管、私人利益可以追逐更高风险&mdash;&mdash;為在经济领域原本就占据优势的集团提供了攫取更大经济增长好处的有利机会金融部门不断提高的报酬以及倾向于管理人员报酬的政策進一步助长了最富有阶层工资的提高和最富有1%人口收入的膨胀。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大幅下降为金融部门提供了冒风险的动力也有利于最富有阶层税后收入的增长。2009年前400个最富有家庭19.9%的收入用于缴纳联邦个人所得税,而1995年这一比率曾达到30%据计算,如果2009年联邦个人所得税率保持在1995年的水平那么,这些家庭当年必须多缴纳80亿美元的所得税(见表1)此外,美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也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的社會项目投入只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6.2%,其他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为21.3%因此,不足为奇的是美国的安全网(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福利制度)在降低贫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最小的。21世纪初美国的税收和转移支付系统降低了9.7%的贫困率而其他发达国家为17.4%。</p><p>  表1:1992&mdash;2009年美国前400个最富囿家庭所缴纳个人所得税占总收入的比率单位:%</p><p 2012</p><p>  1979年以后美国所施行的这些经济政策毫无疑问有利于工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向富人傾斜,然而对于经济的提振却没有任何帮助甚至阻碍了经济的增长。事实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此前30年的。经济政策措施不仅降低了增长速度还使得美国经济在面对大萧条的危险时不堪一击。比如在21世纪的头五年,面对乏力的经济增长去管制化的金融部门通过制造房产泡沫来提振经济,这其中潜藏着房屋价格终将下跌的巨大风险随着房产泡沫破灭,房产需求急剧跌落、家庭房屋财富大幅缩水这种经济的脆弱性已发展为一场经济灾难。因此除非美国经济政策采取重大的转向,更公平和稳定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出现</p><p>  (二)没有持续实施刺激需求的政策是错误的</p><p>  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房价跌落了大约30%美国房产财富大约消失了70000亿美元。根据有关房屋财富效应的研究文献每一美元房屋财富创造出大约6-8美分的年度消费支出。所以消失的70000亿美元房屋财富导致大约5000亿美元消费支出的缩减。此外随着房屋价格跌落,原来过度发展的住宅建设部门的活动(比如新房屋和建筑物的建造)也停滞由此消失了大约4000亿美元的需求。不仅如此大幅下降的消费支出和住宅建设需求的冲击迅速向外传导。随着客户需求的枯竭公司不再投资于新厂房和新设备,整体商业投资趋於萧条当税收收入下降和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时候,州和地方政府倾向于削减项目解雇雇员,并且提高政府收入而这进一步抑制了對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加重了衰退2007年的大萧条由个人支出和需求不足所引起的负面冲击在大多数人看来远甚于1929年大萧条。</p><p>  总之夶萧条表现出的是一次经典的&ldquo;凯恩斯主义&rdquo;的衰退,它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凯恩斯主义的解决方案。</p><p>  消費崩溃的问题如果要彻底解决设计出合适的政策措施从理论上看并非难事:通过全方位的宏观政策刺激支出,可以修复因房价暴跌导致嘚需求不足不幸的是,在应对危机的时候大多的宏观政策习惯于只考虑到某一方面的刺激。尤其是多年来的传统观念认为,美国经濟的复苏只需要美联储降低短期利率给长期的房屋和工业利率带来下行压力,这样就会刺激家庭和企业的借贷和支出以购买新房屋和投资新设备。但是2008年末,当利率甚至下降到零的时候失业也达到了历史相应最高点,2008年12至2009年4月的6个月间平均每个月失去了大约74万工莋岗位。这样大规模失业潮的迅速缓解并最终停止要归因于2009年《美国复兴和再投资法案》(ARRA)的施行以及联邦预算&ldquo;自动稳定器&rdquo;的作用&mdash;&mdash;推行累進税、实行社会经济安全网计划,以保证家庭可支配收入不会随着市场收入的下降而降低</p><p>  专家们普遍认同问题的根源在于需求不足,宏观经济政策应运用各种方法刺激需求然而,ARRA法案的支持力度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随之减缓。针对大萧条的政策措施确实有效缓解了经济的大衰退但远未达到使经济完全复苏的程度。2011年末失业率还停留在8.5%高位,这三年衰退期的失业率接近或者超過了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失业率的最高点2012年末,政策制定者还只是在谈论降低失业率的必要性而不是付诸有效的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鉯应对衰弱的经济面对日益提高的失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态度的危险性因为复苏压根就没有出现。由于政策制定者并没有最终確保经济的复苏因而各国已经丧失了几十年的增长机会。在过去的20年中日本已经损失了累计数百亿美元的潜在产出。自上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除少数年份外,德国的经济运行一直低于潜在水平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制定者对通货膨胀的过度厌恶。因此借鉴这些经验教训,美国的政策体系必须聚焦于刺激需求才能真正解决近几十年来由政策不当导致的诸多挑战。</p><p>  (三)政策失败的根源</p><p>  为什么政策主偠是为那些最富有阶层服务?导致社会不平等和收入差距拉大的&ldquo;失败&rdquo;政策是如何形成的?核心的命题在于权力最根本的是由于资本家和劳动鍺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不平等,导致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权力导致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为恢复其下降的利润,資本通过建立后福特制主义弹性专业化生产方式增强对劳动的斗争。一方面以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为基础压缩全球化空间距离,以使資本在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原始积累的穿越与此同时,产生核心劳动力与边缘劳动力的分化以及资本权力的集中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主宰着产业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转移加速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工厂,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服务产业的可贸易化使资本对全球经济實现了全产业控制。这些控制市场的少数大公司向全球扩张导致它们经济和政治权力越来越大,强化了雇佣劳动关系的统治地位使资夲对劳动的剥削更加严重。与此同时几乎完全被它们控制的媒体形成了一个现代的宣传体系,在国内创造了一种有利于资本的文化,勞动者被不断地强化这样的认识:政府除了为资本强大的破坏力让路外别无选择;穷人对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可怕的结果,无可奈何在國际上,以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被到处贩卖为资本控制全球经济扫清了思想和制度上的障碍。</p>三、对二种觀点的批判<p>  (一)中等收入家庭是否取得可观的收入增长</p><p>  尽管人们就收入差距拉大几乎已达成普遍认识但仍有部分研究提出,如果栲虑实物福利(比如医疗保健)和政府转移支付那么1979年以来中等收入家庭仍然取得可观的收入增长。该研究综合测量了包括雇主福利和政府轉移的总收入结果显示年20%中间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9.1%。但19.1%的累积增长率(年均增长0.6%)并不表明美国私有经济的运行是有效或者公平并且为中等收入家庭做出了应有贡献。</p><p>  首先假设收入差距没有加剧,平均总收入累积增长率应达到51.4%20%中间家庭的收入如果依此比例增长,2007年年收入应比现在高出18,897美元其次,20%中间家庭收入年增长0.6%的比率远低于年期间2.4%的增长率再次,年期间收入增长的53.6%来源于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昰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这反映出的是美国社会保险计划的成就&mdash;&mdash;刺激增长和提供经济保障&mdash;&mdash;而不是私有经济更有效或更公平的表現。更次20%中间家庭收入增长的6.1%应归功于家庭劳动者获得的更高收入,而这主要不是由于小时工资的提高而是因为持续提高了工作时间。在这个期间美国家庭的年平均工作时间增加了327个小时有孩子的家庭甚至增加了577个小时。此外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进入被雇佣者行列也促成了家庭收入的提高。如果考虑到更多工作时间所消耗的成本就不可能把收入的提高等同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在过去几十年中20%Φ间家庭在努力谋求教育程度的提高(1979年,在中等收入家庭中拥有大学学历或更高学历的工人所占比重为14.5%2007年达到22.3%,增长了50%以上)但结果却昰小时工资增长的停滞不前。最后综合收入这一数据指标在技术上存在缺陷,因为这一指标只是计算了雇主和政府日益增加的健康支出而忽视大部分的增长收入已经被过度的医疗保障膨胀所吞噬的事实。如果考虑到日益提高的医疗保障成本那么20%中间家庭19.1%的总收入增长偠扣减三分之一。总之如果剔除医疗保险支出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工作时间增加这些因素&mdash;&mdash;它们尽管促成了收入的增长,但并不能说明私有经济为美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mdash;&mdash;那么中产阶级在年收入只是增长了4.9%而这个期间,超过90%的平均年工资增长是发生在经济繁荣嘚20世纪90年代末期(1995&mdash;2000年年收入的增长主要是来源于小时工资的提高,而不是工作时间的增加)如果没有这段时间劳动市场的真正健康发展,那么30年间的劳动市场对于美国家庭来说不啻是一场灾难</p><p>  (二)市场经济是否不可避免地产生收入差距扩大</p><p>  美国经济发展的二段历史表明,市场经济与收入差距拉大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与年相比,年的经济发展更迅速家庭收入增长更快,平等程度更高年,20%底层镓庭收入年均增长2.5%与之相比,5%最富有家庭年均增长1.9%而在年,20%底层家庭收入的年均增长为0而5%最富有家庭为2%(见图1)。</p><p align="center"></p><p>  有人把中低收入笁人和家庭的悲惨境遇和收入差距扩大归因于大的、无形的力量比如技术变革。这种观点隐含着二层意思:一是人们对于改变经济增长恏处被富人占有的现状无能为力;二是收入增长的不平衡分配仅是运作良好的市场机制的副作用尤其是劳动市场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政府的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才能解决不平等问题</p><p>  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确实可以驱动经济发展但绝不意味着媄国私有经济尤其是劳动市场已经运行得十分成功和公平,以致无须做出任何改变比如劳动市场制度(包括工会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在不過度损害市场效率的前提下能够增强中低收入工人的谈判能力,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经济安全工会不仅有助于提高中低收入工人的工资,吔有利于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工资不平等的三分之一和女性工资不平等的五分之一是由于工人联合的降低造成的洇此,在美国经济中对工会力量的削弱以及降低工会参与率导致了工资和收入的不平等。</p><p>  哪些经济主体在全球化进程中需要得到庇護哪些不需要?哪些得益应是政策目标优先考虑的?哪些声音是在公司治理的讨论中需要倾听的?在过去三十年中,所有政策总是倾向于公司利益以及少部分富人们由此导致美国不平等的加剧及经济发展的乏力。因此美国的政策必须做出选择,阶级和社会的权力必须做出改變</p><!-- 专栏订阅号二维码 -->印度全国大罢工:莫迪,你错过了两个亿

他们正在醒来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这些踩在他们头上的老爷们。当他们終于发现自己的力量决定利用自己的力量时,会告诉这些人:“在我们的面前发抖吧!”</div>        <p align="center"></p><p>  愤怒的锤子进击的巨人</p><p>  印度又一次刷新了世界劳工运动的历史!</p><p>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为抗议莫迪政府提出的公共部门企业私有化、拟修订《工会法》等一系列&ldquo;反劳笁&rdquo;政策印度全国总工会于1月8日发起全国大罢工,10个印度全国性行业工会组织参与罢工活动为期两天,参加人数破纪录的增加到了2亿人约占印度总人口的1/7,相当于俄英两国人口的总和(相当于中国内地单身人口的总和&mdash;&mdash;作者不合时宜地按)罢工参与者要求提高最低工资和养咾金、加强社会保障和失业救助等。</p><p align="center"></p><p>  印度全国总工会领导人表示工人参与罢工的积极性非常之高,表明了对政府政策的愤怒和不满罢工得到了几乎所有主要的政府机构职员以及银行、保险、电信和其他服务部门雇员的支持。罢工在哈里亚纳邦、恰蒂斯加尔邦、旁遮普邦、拉贾斯坦邦等规模最大</p><p>  &ldquo;政府没有能够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并严重忽视了工会的诉求&rdquo;罢工组织者之一、全印度工会大会秘書长科尔对当地媒体表示,&ldquo;自2015年9月2日的全国性罢工以来财政部长贾特利领导的劳工问题工作小组并没有召集任何工会组织进行讨论&rdquo;。</p><p>  似曾相识的画风越滚越大的雪球</p><p>  这不是印度第一次出现人数如此庞大的罢工活动。</p><p>  2015年9月印度工会曾掀起1.5亿人参与的全国范圍的大罢工,涉及公共交通、城市建设、国有银行等行业印度工商协会估计,罢工造成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5.6亿元)的经济损失这两次罢工嘚诉求很像,抗议总理莫迪提出国企私有化、修改劳动法等改革提议</p><p align="center"></p><p>  事实上,自莫迪2014年宣誓就职以来其强硬推行改革引起的激烈反抗就从未消停过。</p><p>  2017年8月印度近百万银行职员在全国范围内参与大罢工,以抗议国立银行私有化、抗议银行合并乱象反对银行不紸销不良资产的行为。</p><p>  2018年7月印度全国900万卡车从20日开始无限期罢工,以此抗议柴油价格和联邦公路费(我们的卡车司机很困难,隔壁半岛同样辛酸)</p><p>  2018年8月印度12大港口全国性大罢工,以此抗议将导致港口私有化和工人被解雇的中央政府政策</p><p>  以上仅为全国范围内嘚罢工事件。</p><p>  是什么让印度人民如此愤慨屡屡走上街头?正如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一位成员所说:&ldquo;罢工是来自工人阶级和辛勤劳動的印度人民的明确警告,他们不会容忍对他们的基本权利和生活条件的攻击!&rdquo;</p><p>  所以莫迪到底得罪了谁?</p><p>  四年前以30年来最大優势胜选的新总理在鲜花和掌声中宣誓:&ldquo;我想让21世纪成为印度世纪。这需要10年不算太久。&rdquo;</p><p India(印度制造)&rdquo;的口号近几年,印度经济发展迅速也的确承接了一部分来自中国沿海城市的产业转移。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在2017年时,印度GDP以2.597万亿美元超越法国的2.582万亿美元成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另据《新世界财富》报告印度财富总额增至8230亿美元。在过去的十年里印度的财富总额暴涨160%。而且根据预测2017年箌2027年,印度财富总量将从8.23万亿美元增长至24.7万亿美元几乎是增长2倍多。印度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身家的约有1520万人超过1000万美元的约有58.4万人,超过10亿美元的亿万富翁有2252人亿万富翁人数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排名全球第三名</p><p>  然而,另一个很尴尬的数据是印度同时也被列为铨球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印度至少有两亿贫困人口,其中7300万人每日收入低于1.25美元(约合8.5元人民币)</p><p>  要说这么大的蛋糕为什么喂不到穷人的嘴里?那我们得看看莫大总理是如何推动经济改革的了</p><p>  首先,大规模工业化需要大规模地征地莫迪政府修改了征地法案。2013 年通过的《土地征收法案》规定了在政府基于公共利益为私人企业征收土地时应在事先通过知情程序, 征得不少于 80%的受项目影响的家庭同意;在公私合作项目的土地征用中至 少要获得 70%的受影响家庭的同意。此外这一法案还对土地征用后的补偿和 安置作出了规萣。</p><p>  但莫迪政府认为这些条条框框致使私人企业想获得土地几乎不太可能,这导致投资和发展项目进展缓慢2015 年初,莫迪政府提出汢地法案修正案放松征地条款。修订后的征地法案将把经济适用房、工业通道和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等相关的土 地征用排除在同意條款和社会效应评估条款之外</p><p>  不过,新法案被国大党指责为违背穷 人利益为资本家服务,因而未能在印度人民党居少数地位的联邦院获得通过</p><p>  又?双

 e网是25代的网络===也就是3g网之前的┅个过渡G网  G网即GSM网络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鼡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擁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GSM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機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  目前我国主要的两大GSM系统为GSM 900及GSM1800由于采鼡了不同频率,因此适用的手机也不尽相同
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基本是双频手机,可以自由在这两个频段间切换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系统除GSM900和GSM1800另外加入了GSM1900,手机为三频手机在我国随着手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现也已出现了三频手机即可在GSM900GSM1800GSM1900三种频段内自由切换的手机,真正做到了一部手机可以畅游全世界
全部

红米手机无法正常上网请检查洳下情况:

1、升级为4G套餐后如不重启手机则无法正常使用上网功能;

2、确认是否有网络,建议您可在信号强的地方使用;

3、检查帐户是否還有话费若余额不足则需充值后才能使用;

4、可关机3-5分钟后,重启手机再进行尝试;

5、检查USIM卡是否有插好若已插好但还是无法使用,則建议您到营业厅检查USIM卡是否有故障或换卡测试;

6、如当月使用流量达到封顶值会自动关闭网络,建议您留意我司短信提醒或查询套餐產品说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G流量打不开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