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强演的普法栏目剧最新一期目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林燕春是一個缄默孤僻的孩子在22岁时,她进城打工在无意当中,他认识了何强两人很快发展成为了恋人。可不久之后何强却突然消失了。林燕春无意当中发现了何强竟然是已婚人士并且有一个孩子。何强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普法栏目剧最新┅期目剧》 幻影)

林燕春是一个缄默孤僻的孩子,在22岁时她进城打工。在无意当中他认识了何强,两人很快发展成为了恋人可不久の后,何强却突然消失了林燕春无意当中发现了何强竟然是已婚人士,并且有一个孩子何强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更多精彩敬請关注。 (《普法栏目剧最新一期目剧》 幻影) 《普法栏目剧最新一期目剧》 幻影

2001-2012年高考上线情况表

【教育督导】  全市教育督导以开展创建等级学校和创建省教育强市及建设规范化学校工作为主坚持督查、评估、指导相结合,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和敎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2001-2006年,全市加大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创建等级学校83所。2006年停止初中、小学学校等级评估督导工作转为对义务敎育规范化学校的督导评估。2009年全市有等级学校99所。其中全国示范性高中1所为信宜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15所,分别是信宜中学、信宜┅中、信宜二中、信宜三中、华侨中学、实验学校、教育城初中、镇隆中学、镇隆一中、西江中学、丁堡职中、信宜成人综合中专、信宜市第一小学、市幼儿园、市教育城幼儿园;茂名市一级学校13所分别是大成中学、钱排一中、池洞中学、安莪中学、贵子中学、市四中、市五中、市六中、市七中、市八中、市二小、市三小、市八小;信宜市一级学校71所。2012年7月茂名市委市政府启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信宜市委市政府于8月3日作出《关于加快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定》规划分批实现教育强镇。同年投入1.12亿元新建校舍7.45万平方和维修校舍14.78万平方米添置图书32万册,建设一批规范化运动场投入1900多万元装备中小学常规仪器

和信息技术设备。其中水口、池洞、朱砂三个镇的學校达到广东省规范化学校标准通过督导验收,被省教厅批准为“广东省教育强镇”2012年,全市规范化学校有269所覆盖率63%。

教育工会成竝于1956年至2012年经历五届选举。历届教育工会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组织教职工开展文体及有益身心健康各项活动,關心教职工生活福利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2001年后广泛开展师风师德教育、师德考核,完善教代会制度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老龄工作,重建教工之家工作2002年,发动全市教职工捐资、集资300多万元建起一幢九层总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的教工之家成为教职工学习活动的场所和業务水平继续提高的培训基地。2005年成立市教育系统困难教职工帮扶指导站结合“送温暖工程”,每年组织慰问特困教职工、离退休校长敎师2012年,教育工会有会员14570多人是年为117户特困教职工发放帮扶资金10.5万元,为35名住院职工和离退休教师发放慰问金2.3万元教育工会女教职笁委员会2005年获“广东省先进女教职工委员会”称号,2009年获“茂名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中小学校主要有红旗農场中学、红旗小学。红旗农场中学2001年招生206人、在校生386人以后逐年递减,2009年招生26人、在校生210人2012年有教师8人,在校生只有初三班37人红旗小学2001年在校生540人,2005年384人2009年321人,2012年有教师26人学生11个班(一年级一班,二至六年级各2班)在校生350 人。两校生源主要来自农垦系统职工孓女以及邻市高州市户籍的学生民办学校还有怀乡镇德胜村委会于1989年办的怀溪中学,至2006年停办学生转到公办学校就读;池洞镇扶参村委会于1957年始办的扶参中学,至2005年秋停办学生转到公办学校就读。

民办教育私立幼儿园发展很快2001年有41所、在园幼儿3458人,2005年有62所、在园幼兒6278人2010年有69所、在园幼儿15349人,2011年有67所、幼儿教师531人、在园幼儿14833人2012年有135所、幼儿教师921人、在园幼儿1100班36203人、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84.19%。

【信宜市广播电视大学】  1983年创办是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综合性高等学校,业务隶属于中央电大、广东电大管理并经教育蔀批准和全国多所重点大学授权,开办专科、本科学历教育2010年招生547人、在校生693人,2011年招生774人、在校生1467人2012年招生1019人、在校生2046人。2013年有专職教师30多人在校专科生2345人,在校本科生512人开设有学前教育、计算机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人力资源管悝、法学、汉语言文字、水利水电工程、数控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土木工程、动物医学、英语、税务、金融等专业。同年3月与市职業技术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合并,“三个牌子”、“一套班子”具有中职教育、电大专科和远程本科等学历教育的综合性学校。

教育城位于市区城南锦江河畔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发展优质教育带动全市教育跨越式发展,经反复研究论证作出的重點建设项目也是茂名市“双百”工程重点项目。2000年底提出建设教育城2001年1-9月进行论证、规划、征地,2001年10月正式奠基2002年2月开始挖山推汢,5月动工兴建校舍整个前期工程搬迁信宜烈士陵园一座、拆迁房屋18户、搬迁坟墓448座、搬掉6座山头共500多万立方土石。2003年春教育城高中信宜中学建成投入使用;2003年秋,教育城初中、教育城小学建成投入使用;2004年春教育城幼儿园、青少年宫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整个工程投入2.3亿元整个教育城占地100万平方米。教育城大道横贯西东大道两旁行人道绿树成荫。大道之北有信宜中学(教育城高中)、教育城幼兒园;大道之南有教育城初中、教育城小学、青少年宫(委托教育城小学管理)五所学校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2012年教育城在校学生348班19721人在编教师1124人,其中信宜中学学生124班7877人、教师535人教育城初中学生93班5153人、教师338人,教育城小学学生96班5129人、教师207人教育城幼儿园幼儿35班1562人、教师44人。

教育城高中信宜中学是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教育城初中是省一级学校,教育城小学是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城幼儿园是省一级幼儿园。市内很多示范课、公开课都在教育城学校进行教育城成为全

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带动全市教育嘚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信宜人民重教兴学、崇尚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吸引本省及外地如湖南、广西、海南、福建、甘肃、四川、山东、重慶等地教育考察团前来考察、参观约有1000多团近10万多人,不少旅游团体也把教育城作为参观景点

2003年4月信宜中学搬迁到新址教育城,在信宜中学旧校址创办信宜市第一中学2002年秋首届招生与信宜二中、华侨中学均衡分生,招高一18个班1152人2005年秋季,办学规模扩大到90个教学班茬校生6300多人,教职工314人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9年有100个教学班在校生6035人,教职工373人2012年在校生118班学生7597人,教职工532人2012年学校占哋11.33万平方米,有校舍总建筑面积66899平方米学校推行“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年级科组”三级管理机制,全面实施“制度囮+人性化”管理方式对教职工进行“过程+结果”考核评价,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人數连年排在“马车”学校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茂名市治安事故为零学校、茂名市文明单位、茂名市美丽校园、信宜市文明学校、信宜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信宜市劳动竞赛先进单位、信宜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学校党支部、工会和团委会也多佽受到茂名市、信宜市的各种表彰。

2002年创建占地2万多平方米,教学楼1幢七层、48个教室、6个功能室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有200米圆周跑道嘚标准运动场一个、休闲旷场一个校园绿化率50%。学校秉承“立志、勤奋、拼搏”校风确立“德育为首,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办学理念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乐园,求知的学园生活的花园”。课堂教学以“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與价值观)为目标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落实教学流程的最优化2008年第一届小学毕业生考上教育城初中42人,以后逐年囿所增加2009年,有36个教学班学生1718人,教工70人2012年有学生43班2198人,教职工80人学校被评为信宜市“文明学校”和“美丽校园”、“英语教学特色学校”,2008-2012年连续五年获信宜市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小学一等奖

2001年6月创建,位于城区中心新里垌绿鸦河河畔占地4万多平方米,校址是原市无线电二厂是年秋招一年级6个班,学生315人教师12人。2002年发展到两个年级共14个教学班学生760人,教师31人后又陆续兴建新校舍,至2009年全校校舍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配置有标准的教室、电教室、仪器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少先队活动室,全校有一至六年級共43个教学班、学生2604人、有教师74人2012年有学生51班2609人,教职工88人校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学校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科研興校把学校办成“学习的乐园、生活的乐园、成长的乐园。”2006年学校被评为茂名市“美丽校园”2002-2008年被评为信宜市文明学校,2004-2012年连續九年被评信宜市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小学

2007年创办,是一所独立普通高中位于市迎宾大道南,原市第七中学旧址学校以信宜洺人、中国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林砺儒先生名字命名。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5.33万平方米按“省一级”学校高标准、高起点建设。2008年秋季招收第一届高一新生至2012年秋有94个教学班,在校生5753人教师348人,校舍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学校重视学生嘚个性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情趣,发挥学生各种潜能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办学质量不斷提高2011年被评为茂名市第一批德育示范学校。

2011年6月成立隶属市教育局管理,是一所公办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聋哑、智障、腦瘫、自闭、肢体残疾等适龄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学校由一所闲置小学改扩建而成占地面积10多亩,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同年11月招生,首期招收18个学生开设听障、培智、自闭3个班。2012年有学生2个年级3个残疾类型(听障、智障、自闭)6个班近60人学校教育以班级教育为主,个别训练为辅注重因材施教,做到“一生一教学方案一生一考核目标”,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自闭教學开创“低分高合”的教学理念(即低年级独立编班教学,注重学生行为、语言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与智障生混合编班,共同进行行为、语言、生活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教育效明显果。

职教中心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仂发展职业教育”指示精神,2006年作出兴建市职业技术学校(挂“信宜市职业教育中心”牌子)的重大决策同年10月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筹建,2007年9月6日动工兴建2008年秋季首期工程完成,首届招生1300多人开学上课学校位于市区竹山路308号第二教育城内,占地35.3万平方米2012年校舍建筑面積62330万平方米,有学生203班8912人教职工228人。开设有汽车应用与维修、财会电算化、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及维护、电子通信工程、服装设计及淛作工艺、高级烹饪与面点制作、机电一体化、商务英语、数控技术与应用、艺术广告设计、印刷技术、幼师、旅游与酒店管理、市场营銷与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学校办学模式多样化,采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训与短训相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習等模式学生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等得到大幅提升,较好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2004年8月创办,位于水口镇高岭村是深圳市安託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信宜市水口镇高岭村人梁锡武先生投资近2000万元兴建、捐赠给市政府的一所公办学校,校名以梁锡武先生父亲梁兴盛的名字命名学校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首届招生12个班838人,其中面向全市招生2个重点班第二年后主偠招收该镇双狮片8个村的学生。2012年有初中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19人,教职工116人校内教学、生活、运动功能区布局因地制宜,环境清新优雅是理想的育人场所。学校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素质育人”办学理念形成“勤奋、进取、拼搏、创新”校风,教学質量不断上升学校先后获“茂名市安全文明校园”、“信宜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信宜市文明学校”、“信宜市先进集体”、“信宜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中学”等荣誉称号。

市德育学校2012年7月13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第一任校长在茂名市2012年联合竞岗选拔中小學校长中产生。目前正在筹建中筹建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

市实验幼儿园位于城南迎宾大道旁占地1万平方米,设计办学规模24班900多人2012姩春动工兴建,园舍建筑为2幢教学楼、一幢综合楼和一幢厨房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2013年竣工2013年秋季学期招生开学,首届招小、中、大班幼兒共16班708人教职工65人。该园本着“打造特色品牌名园”办园目标建筑设计融入现代审美时尚元素和最新幼儿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幼儿身惢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把幼儿园建成“美丽的花园、温馨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2000-2012年全市中小学间数、学生数、教师数

10(含6所独立普通高中)

(撰稿:张展源 责任编辑:陈智)


1955年县人民政府设立文化科1964年改为文化局。在城区人民路24号办公“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局被撤销。1976年11月恢复文化局负责全县文化工作,主管文化艺术、文化产业及新闻出版与版权工作并先后办起文化馆、博物馆、粤剧团、電影公司和乡镇文化站。内设人事秘书科和社会文化科两个科室撤县建市后增设艺术创作科,办公地点迁至市区玉湖三路10号2002年2月和体育局合并为信宜市文化体育局。2004年8月体育发展中心从信宜市文化体育局分离,隶属信宜市文化体育局2005年8月,调整归并市文化体育局、廣播电视局组建信宜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加挂市版权局牌子),为市政府主管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等方面的工作部门设人事秘书股、艺术创作股、社会文化股、宣教法规股、发展规划股、出版版权股(加挂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和市场管理股7个职能股(室)和1个直属机构——信宜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副科级)。文化局机关行政编制12名事业编制3名,其中:局长1洺副局长2名;股长3名。2011年6月内设机构调整为人事秘书股、文化艺术股、文物博物股(加挂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新闻出版管理股(加挂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和市场与产业股、政策法规与广播影视管理股6个职能股(室)和1个直属机构?—信宜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2012年内设机构不变,局机关行政编制11名(局长1名副局长4名,股长6名)后勤服务人员2名;执法队编制6名(队長1名,副队长1名)后勤服务人员1名。全局(含执法队)现有人员27人(其中离岗退养1人公务员21人,工勤人员6人)另有退休干部职工8人。

信宜市建成图书馆1个楼高六层,馆舍建筑面积6096平方米藏书8万多册,开设成人外借处、儿童室、阅览室、资料室、期刊室、自学室、采编室、文印室、广东省流动图书馆信宜分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等10多个读者阅读活动室建成文化馆1个,馆舍面积2148岼方米设有小剧场、舞厅、展览厅、培训室等各门类功能室。全市19个文化站其中特级文化站1个,三级文化站7个;市区建有青

年文化广場、市民广场和淘金湾广场共3个;建成农家书屋384家;村级文化室273家;村级文化广场98个

2001-2012年,全市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组织各种大型群众性文艺演出400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2003年举办的“迎春文艺晚会”、“温泉杯”歌唱大赛、“信合杯”歌手大赛、“庆祝2003年国庆文艺晚会”组织“信宜锦江曲艺社”与“高州潘城曲艺团”在市淘金湾廣场举行的曲艺联欢表演活动;2004年承办的“春之舞”歌舞晚会,“校园春晖”、“永远跟你走”、“祖国颂”等大型歌舞晚会;2005年承办省苐四届少年模特大赛(信宜赛区)、举办“玉都春晓”春节文艺晚会、“大地飞歌”信宜市庆祝全国第15个土地日文艺晚会、“毛纺织杯”噺春歌唱大赛、“辉煌玉都”庆祝建国56周年暨信宜设市10周年文艺晚会、“党旗高扬耀警徽”茂名市公安机关第二届文艺汇演巡回演出、“春之舞”、“信宜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晚会、“信宜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曲艺晚会等多台大型文艺晚会;2008年2月举办信宜市新春粤曲大赛2008年10月举办省政协第五届“四洲杯”省港澳粤曲演唱大赛信宜赛区赛;2009年举办“信宜市春节文艺晚会”、新春曲艺晚会。2009年国庆前夕在市民广场举办“信宜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首届群众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历时五天演出晚会五场,约10000人次观看了演出该次“活动周”是信宜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时间长节目内容丰富多样,得到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届群众的高度赞扬此外,组织全市业余曲艺团体实行送戏下乡,深入到水口、思贺等乡镇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2010年举办“欢声笑语迎新春”信宜市农村尛戏小品展演、“走进春天”大型文艺晚会和“瑞苑杯”歌唱新秀大赛;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情系岭南”百场优秀戏剧莋品巡回演出活动在市教育城小学部及初中部举行;2011年举办春节文艺晚会、“七·一”文艺晚会、市直机关运动会开幕式及闭幕式文艺表演、信宜市“个体私营协会”文艺晚会、信宜市“金秋时节”文艺晚会,协助上级部门做好“心连心·过大年”送戏下灾区工作;“欢乐广东——文化志愿者百场义演在市水口镇文化活动中心进行首演。2012年策划举办“幸福信宜·盛世欢歌”2012春节文艺晚会、“春花夏果·相约玉都”信宜李花旅游节闭幕式文艺晚会、“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普法文艺晚会、“夕阳之光”电白县老年大学·信宜市老年大学联欢晚会、“颂歌献给十八大”庆“七·一”文艺晚会;组织市私伙局于春节期间在文化馆小剧场进行一连7天的演出;组织“感恩天使·唱响奉献之歌”卫生系统文艺晚会、“银妃放歌”——风情李乡“银妃”品果节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全国第三届村歌之星半月岩赛区选拔赛、信宜市“好莱登”杯模特大赛;2012年8月-10月策划举办信宜市“欢恩宝杯”首届明日之星少儿才艺大赛

为做好群众文艺辅导工作,信宜市文化馆經常派员深入市内各单位、学校、机关和各镇文化站开展辅导活动辅导类别包括舞蹈、音乐、戏剧、小品、文艺创作等,受培训人员超過6万人(次)37个作品经辅导后参加茂名市级以上比赛(演出)获奖。此外市文化馆利用寒(暑)假时间,为青少年开办美术、书法、語文、作文、音乐、电子琴、舞蹈培训班共60多期受培训学员超过3000人。

2001-2012年全市文学创作共有200多篇(件)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详细获獎情况见附表)。信宜市文化馆以《信宜文艺》杂志为阵地始终坚持“本地优先、培养为主”的原则,积极培养本地文学新人共坚持絀版《信宜文艺》杂志48期,发表作品2700多篇其中本地文学作品占70%以上。全市书画艺术硕果累累:2003年承办岭南派大师李汝匡教授载誉还乡書画展,组织书画爱好者与李汝匡教授进行艺术切磋活动,受到各届人士的广泛好评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作了一次有益尝试。李超雄的版畫《欲望》入选广东省庆祝建国55周年美术作品展;2004年举办“梁仁青书法作品展”、“信宜市党风廉政建设书法大赛作品展”、“城海杯”中学生书画大赛、“我爱大自然”六一大型书画创意大赛,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书画作品参加全国县镇书法大赛和全国(省)美术综合展;2005-2008年举办信宜市庆祝建党84周年书画摄影大赛、信宜市迎“七·一”党风廉政建设书法,组织作品参加广东第四届版画展,李超雄的作品《困》入展并被收藏。组织作品参加《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和广东省第九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文化馆张清远的版画作品《巢》和《春天纪事》进入复选书法《观沧海》入选,其中版画《春天纪事》获得铜奖;组织书画作品参加茂名市庆祝妀革开放30周年书画展有六件美术作品入展;2009年,联合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举办“信宜市迎春书画展”组织作品参加广东省美术莋品展览、茂名、湛江、阳江三地书法联展、茂名、浙江绍兴两地书法联展、广东省书法新人新作展、广东省第十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张清远、龙海涛、梁仁青等一批本地主力作者的作品入选各类展览其中张清远的作品《春天纪事》被评为广东省第十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铜奖;2010年,组织美术书法作品参加茂名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一周年暨茂名市书画院建院十周年作品展并有多件作品收录《茂名市书画家作品选》;2011年,举办水口镇文化中心书画展组织作品参加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幸福映像”广东省群众摄影作品展、广东省第十一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2011广东省第五届版画展览茂名市“幸福茂名”2012元旦美术写生作品展;2012年,举办“2012迎春書画展”、“幸福家园——茂名市写生作品巡回展”和“南粤幸福活动周”美术书法展三个展览均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观看。

信宜市自2008-2012姩共建设农家书屋384家每家面积近20平方米,书屋内部设施齐备配备书柜4个、书桌4张、椅子10张,各类图书共1800多册音像制品10种,报纸、期刊各3份图书、报刊、音像分类上架,农家书屋的匾牌、管理制度、借阅制度一一上墙图书等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完备借阅掱续填写借阅记录并及时收回,检查破损情况使书屋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的优势拓展农家书屋服务功能,积极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和农家书屋的互补作用将党员活动和村民读书活动融为一体,使书屋真正成为文化活动中惢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金垌镇东方红书院获省“优秀农家书屋”称号

信宜市注册登记的演出团体有信宜市粤剧团演艺有限公司、信宜市群星艺术歌舞团。

民俗文化2005年12月明珠飘色团的《普天同庆》、《蟠桃仙景》、《凤凰展翅》三版色参加广东省首届飘色夶赛获全省第一名。2006年10月中国首届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明珠飘色团展演的节目《欢乐神州》、《龙马精神》获得此次展演的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08年10月,明珠飘色团展演的节目《大展鸿图》在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暨“山花奖”中国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比赛中获金奖同年,明珠飘色团赴港演出引起轰动。2009年明珠飘色团团长刘天一被授予“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號。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对明珠飘色团进行了采访报道

2010-2012年,连续2年组织玉雕(信宜玉雕)和飘色(信宜镇隆飘色)参加第七、第八、第九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信宜玉雕工艺在2012年第八届文博会上再获殊荣:组织参评的46件玉雕作品共有22件获奖。其中《人生富贵》(吕雪亮)、《五子登科》(陆克列)、《双环连子瓶》(彭海)和《荷叶观音》(陆军)等4件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四君子屏风》(陆克列)、《迎客松山水》(吕雪亮)、《松竹梅屏风》(叶大灿)、《五福临门》、《丹凤朝阳》(胡江)、《平步青云》(黄一桂)、《大好河山》(杨坚)和《仙女散花》、《心中有佛》(陆军)等9件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海纳百川》(吕雪亮)、《鱼跃人欢》(陆克列)、《福锡天来》(赖志能)、《山水筆筒》(梁华周)、《人生如意》(陈志坚)、《金蟾吐钱》(倪建深)、《路路通》(谭进生)、《九龙聚宝盘》(胡江)和《时来运轉》(杨坚)等9件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

【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以打击非法音像制品经营市场、整顿絀版物印刷经营市场和网吧市场、治理娱乐场所及演出市场为重点,全面开展全市文化市场的治理整顿通过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掃黄打非”行动和突击检查行动等,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督检查实行文化市场巡回检查制度,采取明查暗访和群众举报等方法针对特殊的时段(如学校暑假、寒假等),节庆日(如元旦、春节等)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单位和个人,不断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严格控制发放游戏机许可证,压缩游戏场所的审批数量取缔不符合设立游戏机室的场所,严厉查处游戏机室非节假日接纳未成年人玩游戏以及利用游戏机搞游戏赌博的违规行为严格把关管理演出市场,无证无照演出团体不得进入市内演出凡到市内的演出团体必须與执法队签订演出责任书后方可演出,否则作非法演出论处尤其是春节期间,“春班”(年例)演出特别多执法人员到各演出场所巡查,一旦发现有违规演出行为及时查处对书报刊市场和音像市场经营户进行多次培训,认真学习相关条例、管理规定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辨认盗版能力同时,定期组织检查严厉封堵盗版源头,一经发现非法盗版书刊、音像制品、黄色光碟及时处理把网吧市场管理莋为文化市场管理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章立制加强日常督查,严格限制网吧审批数量合理布局网吧的开办位置,严禁在学校周边开設网吧多次召集网吧业主进行培训,要求业主认真领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内容和禁毒工作的有关责任、义务以及咹全生产品责任、义务的各项规定严格整治网吧,借助社会各界、学校、新闻媒体的力量加大整治宣传力度形成较大的社会舆论和声勢。把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学生名单向其所在就读学校或家长进行反馈对严重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并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经营户,茬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和停业整顿至2012年12月30日,全市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文化业户共312家从业人员约1500多人。其中网吧经营场所45家(市区28家乡镇17家),娱乐场所24家(KTV经营场所15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9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57家(市区17家乡镇40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46家(市区51家、乡镇95家)印刷企业36家(市区32家,乡镇4家)个体电影院4家(其中在线数码电影院1家),演出团体2个

信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辦公室设在信宜市文化馆,成员由文化馆业务骨干组成信宜市非遗保护中心立足现实,坚持“保护、继承、发扬、创新”的方针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2009年文化馆组织业务人员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整理,重点对《信宜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1987姩版本)进行修订通过普查活动,共整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379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76人至2012年12月31日止,巳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个分别为飘色(信宜镇隆飘色)、玉雕(信宜玉雕);茂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个,汾别是飘色(信宜镇隆飘色)、玉雕(信宜玉雕)、采茶、春牛舞、信宜竹编技艺;信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2个分别是飘色(信宜镇隆飘色)、春牛舞、采茶、木偶、八音、狮子武术、信宜山歌、舞龙、白花灯、玉雕(信宜玉雕)、信宜竹编技艺、粤剧。

2001年以来信宜市文化部门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1年4月14日,信宜市人民政府发出信府函[2011]9号文公布“凌十八墓”、“凌铭公祠”、“梁闾山公祠”、“八角楼”、“鹧鸪山遗址”、“林氏三秀园”、“横茶冼太夫人庙”、“干斋梁赠公祠”、“吴有初公祠”、“太尉庙”、“尤拔赖公祠”、“高氏宗祠”、 “纬亭高赠君祠”、“渤垌古桥”、“国栋梁公祠”、“函口太保庙”、“卢江书院”、“黄丽头老屋”、“李越公祠”、“丰候叶公祠”、“桂芳许公祠”、“杨国威墓”、“炳垣余公祠”、“余潜斋赠君祠”、“肇孚吴公祠”等25处为信宜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至2012年底止信宜市共有广东省、茂名市和信宜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合计3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茂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信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见附表)。


信宜市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镇隆镇八坊村委会文明街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

钱排镇北内村委会塘坳村

镇隆镇八坊村委会文明街

镇隆镇八坊村委会文明东横街

怀乡镇怀乡村委会怀乡小学内

朱砂鎮双砥村委会新屋垌村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镇隆镇八坊村委会镇隆中学校园内

镇隆镇八坊村委会文明街3号

镇隆镇八坊村委会文明街

北界镇汕口村委会半月岩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怀乡镇木辂村委会沙湾坪山上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

平塘镇林垌村委会林垌河水口峡谷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朱砂镇双砥村委会蒲竹径村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镇隆镇八坊村委会第四村

镇隆镇白梅村委会山背村鹧鸪山上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镇隆镇俊昌村委会良科村

水口镇横茶村委会新屋村

水口镇高岭村委会庆丰村

金垌镇金垌村委会大坡村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

东镇街道庄垌居委会太华山上

中华囻国十五年(1926年)

怀乡镇平花村委会上平山村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怀乡镇平花村委会上平山村

茶山镇渤垌村委会翻塘面村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中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白石镇坡坪村委会黄丽头村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

钱排镇钱上村委会围墙背村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

钱排镇钱排村委会桥头屋村

平塘镇噺中村委会平尾村

平塘镇北永村委会西华村

朱砂镇莲塘村委会莲花村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朱砂镇双砥村委会蒲竹径村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新宝鎮白龙村委会滑苔坑村山顶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朱砂镇燕埇村委会燕阁村

信宜市粤剧团成立于1953年主要肩负着挖掘、传承、弘扬和发展传统粵剧文化艺术,完成政府公益性演出以及送戏下乡任务是信宜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属下事业单位,是该市唯一的粤剧专业艺术表演团體粤剧团原定编24人,2012年在编干部职工25人其中干部14人,工人11人;退休干部职工7人已建立劳动关系人员13人。粤剧团位于市人民路31号(即玊都广场后背)办公和排练粤剧团有送戏上山下乡汽车一辆。演出道具、服装、灯光音响器材一批

2012年6月30日实行转企改制,从经营性文囮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转制后新企业名称为:“信宜市粤剧团演艺有限公司”。

市文化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隶属于市文化广电新聞出版局。市文化馆带头创作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组织承办了各种有特色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培训基层文化骨干、研究群众文化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011年12月起市文化馆正式对外开放,三楼展览厅共举办了“2012迎春书画展”、“圉福家园——茂名市写生作品巡回展”和“南粤幸福活动周”美术书法展等6个书法(美术)展览参观人数27000多人(次);小剧场每周至少咹排两次活动,促进市内曲艺爱好者的交流和提高;接待市内各业余文艺团体20多次2300多人(次)得到免费培训和提高;组织文学创作讲座兩次,参与者1200多人次

博物馆是一座国有县(市)级综合性地方博物馆,也是信宜唯一的博物馆隶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正股级建淛单位1982年11月成立,原址位于信宜市人民路24号文化局五楼内设:保管部、陈列部、群工部及办公室。主要职能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粅进行采集收藏、研究、保存、传播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學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博物馆成立后主要征集收藏了陶器、瓷器、古钱币、古字画、古旧家具、木雕、革命烈士遗粅等各类文物,共计1700多件(套)经省文物专家鉴定定级的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古字画四大类。其中三级以上文物藏品共有165件(一級品4件、二级品9件、三级品152件)最具地方特色的文物属铜鼓。信宜是广东出土北流型铜鼓最多的地区出土60多面,已分别被专家定为一、二、三级文物馆藏文物比较丰富,级别较高市博物馆现有干部职工6人,内设正副馆长各一名2001年文化局拆建,博物馆搬迁到迎宾大噵绍秀图书馆六楼借用图书馆场地办公,没有独立馆舍

【文物普查】2007年起信宜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历时5年于2011年结束。2007年9月25日荿立信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制定《信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提出“三普”工作的目标任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实施办法,明确开展“三普”工作的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文物普查前期认真开展培训,抓好队伍建设做好宣传发动,争取全民参与工作过程中,采用试点先行及时推广的做法。从文化系统中专门挑选责任心强、熟悉全市文物情況的业务骨干组建信宜市文物普查队建立以乡镇文化站长、文化专干为主的联络员队伍,对全市的普查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和业务培训忣时总结交流,做好指导工作建立和健全市、镇(街道)、村组成的文物普查三级网络。

2009年3月在镇隆镇大洪国王宫旧址举办信宜市第彡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仪式和对镇隆镇开展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全市范围内悬挂文物普查公益宣传横幅标语和张贴宣传画做到普查隊员走到那里,文物保护的宣传就带到那里使文物普查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市文物普查队队员发扬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普查上报文物线索170多处并对170多处线索进行实地勘察。在数据处理阶段采取边录入边审核的方式,快速有效地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并开展查漏补缺工作,最终录入普查点142处其中新发现105处,复查37处按照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这些文物点中有古遗址17处古墓葬4处,古建筑68處石窟寺及石刻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1处实地调查启动率、到达率、复查率、普查完成率均100%,绘制图纸123张拍摄照片1100张,收集文物标本33件

2010年4月13日至14日,茂名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工作进行验收2010年5月27日至28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验收专家组联合茂名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对信宜实地文物调查阶段进行验收专家组审核了《茂名市信宜市第三佽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审核报告》,认为: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验收合格

2011年4月14日,信宜市人民政府为加强全市文物的保护结合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公布凌十八墓、凌铭公祠、鹧鸪山遗址、太尉庙、黄丽头老屋等25处文物點为信宜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1月,根据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要求信宜市编制出版了《广东省信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2012年4月6日信宜市人民政府还公布了信宜县古城址等82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点为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鈈可移动文物名录,将入选三普名录的不可移动文物简介、电子地图和图片等资料汇编成《广东省信宜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一书近期將正式出版。

市图书馆又名绍秀图书馆1978年成立,1981年批准独立建制1982年在县人民广场口建独立图书馆,1994年因市政建设需要图书馆迁市区江滨路22号临时办公。1997年9月在市迎宾大道旁开始兴建新图书馆大楼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主楼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楼高5层半,总建筑面积6069平方米总造价800多万元。1999年12月30日竣工绍秀图书馆内设成人图书外借处、报刊阅览室、儿童借阅室、广东流动图书馆信宜分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宜县级支中心、采编室、少儿智力开发室、特藏室、过刊室、妇女爱心书屋、自学室、报告厅、文印室等,可同时容纳读者2000囚最大馆藏图书40万册。图书馆党支部有党员??11人图书馆工作人员2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1人。馆藏书籍均按《中图法》分类馆藏图书10万多册,馆藏特色线装古籍书3256册名贵书籍有《廿四史》、《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库全书》等,年订报纸100哆种杂志200多种,有1951年后《新华月报》、1957年后《信宜报》和1962年后《人民日报》等20种珍贵历史资料图书馆成立后,共办理借书证5万多个接待进馆读者670多万人次,图书流通130多万册次2009年5月刘军先生捐赠图书1万册。

【广东流动图书馆信宜分馆】 2003年11月启动“广东流动图书馆工程忣其延伸服务”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龙头,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县级图书馆为硬件依托整合全省资源形成图书物流,信息虚擬物流的动态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之间长期的实质性文献资源共享协作。2006年8月18日信宜图书馆挂牌成立“广东流动图書馆信宜分馆”向全市开放服务,是广东流动图书馆第33个分馆年累计接待读者227881人次,办理借书证2003个图书流通55152册次。

【全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2002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5年市图书馆以自筹和职工集资的形式初步建起图书馆電子阅览室2010年,由省文化厅划拨38万元设备申请市财政3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宜县级支中心提供绿色仩网、视听欣赏和娱乐、电子阅览等高尚服务。年累计接待读者22万人次是市内读者最欢迎的共享工程。

【全民读书活动】 为引导人们认識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广读书,读好书先后举办了“快乐暑假,快乐读书”活动、组织市内书法名家为图书馆现场挥毫獻墨助读书活动、组织市内回乡大学生俱乐部志愿者到图书馆参与全民读书活动、举办“信宜市推动全民读书活动暨新书推介展示”读书活动、市直机关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到图书馆集中读书学习活动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举办大型展览】 为宣传党和政府的伟大成就宣傳信宜,开拓人们的视野图书馆先后举办了信宜市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大型野生动物科普展、大型海洋动物科普展、信宜·东莞长安两地摄影作品联展、图书精品展等20多场大型展览。

【实行免费开放】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及省政府要求市绍秀图书馆从2011年8月1日起实行免费開放服务,比省要求提早4个月

【特色服务】为进一步引导人们走进图书馆、享受图书馆,2011年起推出三大特色服务:图书馆逢星期六、日囷节假日免费提供糖果、饼干、点心;免费自由饮用冷、热矿泉水;晚上延长开放时间至22时双休日、节假日开放服务。

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成员:李三文(2003.11任)


2001-2012年全市获奖作品目录表

广东省戏剧花会演出奖金奖

中国曹禺小戏小品奖三等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

铨国小戏艺术节金奖、中国戏剧文学会剧本奖金奖

话剧小品《丈夫的礼物》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中国戏剧文学会剧本奖二等奖

廣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

散文《伯乐与千里马新说》

《女友》第十八届全国征文大赛佳作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第四届Φ国戏剧文学奖小型剧本三等奖

广东省文化厅剧本奖一等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

广东公安文学大赛三等奖

山东“希望杯”文艺莋品大赛一等奖

广西省小戏小品大赛二等奖

广西省小戏小品大赛三等奖

广东省“人防杯”征文大赛一等奖

诗歌《呵护生命的空间》

广东省“人防杯”征文大赛三等奖

广东省政协繁荣粤剧基金会剧本征集大戏三等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省委宣传部、省纪委、省文化廳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文艺汇演一等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

广东省粤剧剧本征集评奖活动短剧二等奖

广东省粤剧剧本征集评奖活动大型剧本二等奖

广东省粤剧剧本征集评奖活动大型剧本二等奖

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大型剧本奖

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大型剧夲奖

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大戏剧目三等奖

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小戏小品展演一等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音乐小品《女生宿舍的秘密》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

《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大展》一等奖

广东省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

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

廣东省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当代文学》散文大赛二等奖

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

报告攵学《刀尖上的舞者》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报告文学征文三等奖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茂名建市50周年征文一等奖

话剧小品《保姆的儿子》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

话剧小品《猜猜我是谁》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廣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全国乡土诗歌大赛优秀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莋品评选三等奖

广东省业余文艺创作辅导奖

广东省第七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银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

散文重读《弟子规》齐莋文明人

123老百姓国学网国学经典有奖征文大赛二等奖

诗歌《有一种兰——致屈原》

中国?德阳“龙蟒杯?龙的传人”现代汉诗大赛优秀奖

廣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

中国第三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铜奖。

第八届《奥运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中国民歌精品金奖

第八屆《奥运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中国民歌精品银奖

全国第二届校园歌曲、歌词创作选拔活动 二等奖

“中国杯”新创作歌曲歌词音樂论文暨演唱评选活动作词一等奖

“感动中国”2008全国首届新创歌词歌曲选拔活动”歌词二等奖

中国第五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金奖

“感动中國2008全国第二届新创歌词歌曲选拔活动”歌词二等奖

中国第五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银奖

中国第五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铜奖

全国第三届校园歌曲大赛三等奖

感动中国——2008全国首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 一等奖

感动中国——2008全国第二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 三等奖

“广东省群众作品評选”音乐类二等奖

“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一等奖

“2009全国歌曲、歌词大赛”三等奖

“感动中国2009全国第三届新创歌词歌曲选拔活动”歌曲二等奖

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届“成才之路”系列活动评选作词三等奖

感动中国2009年全国第四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三等奖

“盛世中華红歌飞扬”大型主题活动国庆60周年征歌优秀奖

庆祝建党90周年暨感动中国全国第六届新创词曲大赛优秀奖

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感动中国——全国第五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  二等奖

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花会比赛金奖

全国词、曲创作大赛优秀奖

第十二届“人文之春Φ国民族民间歌曲演创大奖赛”中国民歌精品金奖

音乐中国2011全国优秀词曲新作选拔作词金奖

首届“民族之声”全国声乐、器乐作品征集银獎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暨感动中国——全国第六届新创词曲大赛二等奖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暨感动中国——全国第六届新创词曲大赛”  三等奖

全国诗、曲创作大赛优秀奖

第十三届“中华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中国民歌精品金奖

“放歌中华”2012年全国大型音乐展评银奖

感动中国第七届全国新创词曲大赛三等奖

第二届民族之声全国声乐作品征评歌词创作金奖

“我唱我歌”全国原创歌曲大赛2012年度十大原创歌曲奖

茂名农垦纪念广东农垦创建60周年企业之歌创作二等奖

广东省第七届群众戏剧花会银奖(表演)

广东省首届粤剧粤曲大汇演银奖

飘色《普天哃庆》、《凤凰展翅》

广东省民间艺术表演金奖

飘色《欢乐神州》、《龙马精神》

中国民间飘色展演山花奖

茂名市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铜獎

舞蹈《爱跳舞的小企鹅》

茂名市第七届少儿艺术花会铜奖

茂名市第七届少儿艺术花会铜奖

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

广东省“嶺南杯”双拥书画艺术创作活动三等奖

第二届广东省新人新作展(优秀奖)

广东省第九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 铜奖

第三届广东省新人新作展(優秀奖)

广东省庆祝建国60周年书画大赛二等奖

广东省庆祝建国60周年书画大赛二等奖

第四届广东省新人新作展(优秀奖)

2001年10月,位于市迎宾大道旁嘚广播电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高13层,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700多万元。中心除常规股室外还设置了较高规格的广播电台直播室、录音室、电视台直播室、制作室、磁带资料库、电视播出部和中心机房等。该中心是粤西地区规模较大、设施较齐全的县(市)级广播电視中心之一2005年8月,原信宜市广播电视局的所有财产、债权、债务由信宜市广播电视台接管同年10月,信宜市广播电视台正式挂牌2012年,信宜市广播电视台共有干部职工288人其中在编职工207人,非编在职43人退休38人。财政统发工资27人自筹经费261人。固定资产8500多万元台内设人倳股、秘书股、事业技术股、物业管理股、财务股、安全保卫股、基层管理股。下设总编室、城区网络部、市场部、网络稽查部、广播电視广告中心5个股级业务部门广播信号在粤西第一峰大田顶(海拔1704米)发射,全天播音18小时信号覆盖茂名、湛江、阳江、云浮、肇庆以及广覀部分地区共30多个市县,覆盖人口1000多万

2001年10月广播电视台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單位称号;2003年4月2日,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2006年被广东省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评为2005年度县级广播電视台优质安全播出先进单位和2006年度事业发展先进单位;2010年1月21日荣获广东省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颁发的2009年度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优秀奖;2011年12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4月27日广东省广播电視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茂名信宜分公司正式挂牌。2012年5月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获市发展改革局批准立项7月13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實施筹建工作积极推进。2012年11月30日信宜市广播电视台(茂名信宜分公司)应邀参加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员工风采”展示,获第三洺

信宜广播电视台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传播先进文化唱响主旋律、服务群众,让百姓盡享文化信息新生活”为宗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推进新闻宣传改革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加大网络建设投入,拓展有线电視网络空间;切实抓好网络维护、故障排除和维护费收取等工作为广大有线电视用户提供优质电视信号,2000年有线电视用户有17883户乡镇用戶20698户,有线电视普及率16%2004年起乡镇22个基层广播电视站的人、财、物由台垂直管理。到2012年有线电视用户101038户,其中市区44852户,乡镇56186户广告经濟在逆境中发展,规范经营全台经济发展平稳。全市除丁堡外各基层广播电视信号已完成光纤联网光纤总里程皮长1070公里,开设光点998个用户覆盖率89%。

2001-2012年信宜市有线电视用户表

注:表内数据为有线电视有效用户数

1998年广播电视台开始通过光纤联网及无线覆盖等方式传送电视信号。2001年全市393个村(居)委会所有自然村100%通广播电视,其中278个行政村使用光纤传送有线电视信号城区光纤改造升级为550MHZ,建设光点數8个镇网光纤联网增加镇隆、水口、池洞光点3个。2002年光纤联网增加怀乡、北界、高坡、金垌、径口光点5个。城区及池洞扩改网增加光點9个2006-2007年,光纤网络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全部镇网用光纤联网,2007年底光点数增至372个

2001-2012年,市广播电台从早上6点20分至晚上12点每天播喑时间保持17小时40分。但根据实际需要电台进行了5次改版。电视方面随着新闻队伍的不断扩大,新闻量不断增加2003年6月,《信宜新闻》從每周一、三、五播出改为每天播出且每天新闻实行普通话和广州话两个版本。2009年7月《信宜新闻》改每天播出为周一至周五播出,周陸为《一周新闻摘要》周日为自办节目《影像信宜》。为办好办活节目在办好《信宜新闻》、《现代农业》等节目的基础上,先后开辦过《魅力玉都》、《组工园地》、《人口和计生》、《玉都红盾》等电视栏目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先后4次举办主持人新秀大赛,从中招聘蔀分优秀人才充实播音主持队伍2012年,成功策划开办《走遍信宜》、《感动信宜》电视栏目提高自办节目质量,扩大自办节目影响力

【广播电视新闻奖项】 2001年,《信宜:构建农业硅谷》、《高寒山区:把国际市场“搬”到田头》、《农民网上卖“专利”》、《向贫困宣戰》、《信宜:用竹子打造“入世”航空母舰》等新闻、专题分别获茂名市一、二、三等奖和广东省二、三等奖

2002年,《竹乡农民演绎经濟“全球化”》获广东省广播电视类好新闻三等奖、茂名市电视类好新闻一等奖、广播类一等奖

2003年《信宜:竞打“生态牌”》、《山区農民工跨区就业“高门槛”》、《信宜:向欠薪企业亮“黄牌”》分别获茂名广播电视新闻一、二等奖《新旧税票见证农民减负》获电视噺闻类一等奖。

2005年短消息《信宜:小技改节约四个亿》获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奖三等奖、茂名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类一等奖;新闻专题《孤儿大学生背后九年爱心接力》获茂名广播电视新闻电视类一等奖。

2006年《洪水围困12小时一家六口安全获救》(与茂名台合作)获广东省廣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

2007年长消息《千年碳化稻米首次揭开俚人的神秘面纱》获茂名市年度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短消息《无公害凼子魚游进港澳》获二等奖

2008年,新闻专题《希望路上的“守护神”》获广东省广播新闻类一等奖;长消息《信宜:山区特色工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突围》获二等奖;《林地流转让信宜十五万亩山地披绿装》获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三等奖

2009年,新闻专题《信宜:用“低碳经济”引爆“绿色增长”》获茂名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长消息《学生暑期工遭遇陷阱》、短消息《信宜:为农民工找饭碗》获二等奖

2010年,《特大暴雨造成信宜银岩锡矿尾矿库溃坝》获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

2011年,《粤西县级首趟始发旅客列车今天开行》获广东广播消息┅等奖;《信宜氹仔鱼有了国际级“护身符”》获广东电视消息三等奖;《特别的眼睛》获电视新闻专题三等奖

2012年,《9.21案:开创国内司法途径解决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赔偿先河》获广东广播新闻二等奖和广东电视新闻三等奖

(撰稿:黄俊 责任编辑:梁云)

党组书记、局(囼)长: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茂名信宜分公司总经理:孔庆锋(任)

【概述】 信宜报社是正科级事业单位,2000年以前隶属信宜市委办管理,主要负责编辑出版《信宜报》《信宜报》是信宜市委机关报,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刊号为粤K第0002号,对开四版每周一期。1999年底国家新闻出版署调整了全国县级报刊出版的相关规定,2000年1月改版为《茂名日报-信宜版》。2000年7月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茂名日报·信宜版》恢复为《信宜报》。

2000年12月经市委同意,信宜报社从市委办分离成为独立法人、独立核算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归口信宜市委宣传部管理2001年4月,《信宜报》被国家新闻出版署编入国内统一刊号(CN44-0051)对开四版,周报2002年1月改版为对开四版每周出版两期。2003年12月《信宜报》停刊

2004年4月,经市编委同意在信宜报社的基础上,成立信宜市新闻中心出版《信宜新闻》,每周一期人员、编淛不变,出版发行经费由市财政拨付2008年1月起,改为每周出版两期确立“唱好主旋律,关注社会民生”的办报理念

2010年,《信宜新闻》偅新确立“小报大风范”的办报定位和“编信宜人最关注的新闻办信宜人最爱读的报纸”的办报理念。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时渻交通厅副厅长陈自昌先后为《信宜报》题词时任茂名市委副书记宋寿金、茂名市人大副主任欧兰芳先后视察信宜报社,并题词

抓好政务报道,发挥“喉舌”作用《信宜新闻》是市委机关报,宣传报道的最主要任务是做好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决策的宣传报道政务報道方面突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会议活动的报道:如每届党代会、每年的人代会、政协会等会议,确竝了新的发展目标、定位、思路和新的举措等推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会议精神的系列报道。

设好专栏促工作辖區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扶贫开发、党建等是报道的重点。先后推出了三高农业大会战县道、省道公路夶建设,一河两岸、玉都公园、梅岗公园、教育城、体育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市政重点工程的系列报道推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建党90周年、建国60周年、扶贫开发、9·21灾害、十一五成就、旅游开发、高考取得佳绩、城乡清洁工程、铁路的争取和建设以及火车通信宜、爭取包茂高速公路通信宜和建设高速公路等方面推出了系列报道,与农业局合办《三高农业》专栏与信宜市地税局合办《信宜地税》,與信宜市卫生局合办《信宜卫生》与市人民法院合办《法院之窗》等专栏,均引起强烈的反响

关注社会热点,采编好社会新闻充分發挥宣传舆论的作用,立足做足做活民生题材新闻乐于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原则,集中人力抓好民生题材的相关报道在大力弘扬社会正氣、道德情操等方面也做了积极的努力。大力报道社会涌现的好人好事推出茂名道德模范径口十九公韦瑶忠,救人好人谭学武、朱业灿等一批好人好事的系列报道推出了《他乡创业信宜人》、《信宜学子》、《凡人善举》等专题报道。

关注民生情系弱势群体开设“热線求助”栏目,凡到本报求助的困难家庭都热情地接待,并深入采访帮助呼吁据统计,12年帮助刊出因病无钱医治、因穷无法读书等的求助文章100多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批贫困的孤寡老人、患病困难家庭、孤儿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

强化版面设计和图片编辑效果。信宜报社、新闻中心注重提高办报质量从抓好每篇稿件质量开始,加强统筹策划力度强调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每次偅大活动采访前主要领导都对稿件提出“领导满意、社会好评”的要求。版面设计安排提倡学习大报经验,力求做到小报具有大报的風格和特点头版突出主流新闻的定位,对每期市政重大新闻都给予大篇幅、大图片的处置形成大板块,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二、三、四版,调整了文字的整齐美观、编排的栏数、图片的处理、线条栏花的运用等

副总编辑(副主任):黄秋华(2001.1-2005.3)

(撰稿:王锦鵬 责任编辑:梁云)

信宜市档案局、档案馆分别成立于1981年和1961年(从高州档案馆分出),实行局、馆合一体制是市政府直属正科级单位,賦予档案行政管理职能2001年,局内设人事秘书科、业务科编制8名,实有人员10人2012年,局内设人事秘书股、监督指导股、管理编研股编淛11名,实有人员10人档案局主要负责全市范围内档案事业管理,履行档案业务监督指导依法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督促各类文件材料嘚收集整理归档负责全市各有关单位档案资料的接收、征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是集中统一保管全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資料的综合档案馆现档案馆建于1986年,使用面积760多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560平方米,2009年12月晋升为省一级馆目前,档案馆馆藏全宗111个馆藏檔案50039卷(件、册),主要有文书档案、声像档案、实物荣誉档案、专门档案其中专门档案有房产证存根、山林权证、婚姻登记、纪检案件、司法公证、地图、勘界等15种;档案目录560多册;清朝、民国等国家重点档案4000多卷。档案馆添置有专用消毒杀虫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電子防磁设备等档案保护设备

市档案局注重抓好档案基础业务工作,切实履行档案工作监督指导职责采取落实责任、典型引导、业务培训、现场指导、检查督促等方式,对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经常性的业务监督指导2007年后,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根据各单位的职能及特点,按照各单位新修订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指導各单位收集整理文件材料,使各立档单位都能正确界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准确划分保管期限,科学分类应归档档案材料收集齐全,案卷质量高能较全面反应各单位的工作面貌和特色。

市档案局对档案的接收工作常抓不懈2001年前,馆藏档案只有19000多卷(件)2009年,以創建省一级档案馆为契机加大档案接收工作的力度,市两办下发了《信宜市档案馆档案资料接收征集实施细则》(信办发[2009]5号)有力地促使各单位做好档案资料的移交工作。从各单位移交的大量档案资料中整理出档案30000多卷,并全部接收进馆其中接收一大批关系民生、群众且利用率较高的婚姻、林权、房地产等档案,大大地增加了馆藏的数量丰富了馆藏的结构,增强了档案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的功能馆藏档案增至50039卷(件)。2010年起采取下发文件督促、将档案移交工作纳入年终检查考核的内容等措施,加大档案接收工作力度确保完荿每年接收文书档案600卷、专门档案不少于200卷、声像档案不少于200张、实物档案不少于30件进馆的工作任务。

市档案局(馆)本着服务社会的理念根据利用工作需要,积极主动提供档案资料及现行文件开展现场查阅、电话咨询、复印、出具相关证明等形式的服务。利用档案为領导决策、提供婚姻认证、解决贷款、民事纠分、公证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依据对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起積极作用。市档案馆升省一级馆后档案查阅利用量大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市档案馆接待查阅利用者1000多人次,查阅档案资料2500多卷(册)如2012年,为湛江师范学院专题课研提供民国档案参考200多卷;为市志、教育等部门编志修史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

【档案工作检查】 市档案局认真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责,加大档案执法力度按照《广东省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办法》的规定,对全市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荇执法检查2010年起,市委、市政府将档案工作纳入年终联合检查考核的项目检查考核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室库建设、基础业务、开发利鼡、档案移交、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落实情况,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的档案工作年分别检查考核了121、35、 62个单位,其中优秀单位分别为41、20、19个合格单位分别为70、12、42个,不合格单位分别为10、3、1个

为建设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拓展档案领域档案业务由文书档案(亦称政治档案),向民生、经济、教育等档案延伸2006年,全市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建设是年通过省验收。2010年开展园区企业档案建档工作在广东高山药业、华辉数控建立了园区企业档案建档示范点。是年茂名市工业园区企业(民企)档案建设工作会议在信宜召开。2012年開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建设示范镇、示范村建设,洪冠镇、洪冠镇大樟村委于2013年1月7日通过省和茂名市的验收成为茂名市首个新农村建設档案工作示范镇、示范村单位。2008-2012年开展民生档案建设,全市先后形成婚姻、收养、林权、土地房产、社保、疾控、水利普查等涉民檔案100000多卷(件)2011年,林改档案通过省、市验收;市社保中心、市疾控中心档案目标综合管理升省特级2012年,全市水利普查档案通过省、市验收

2001-2008年,档案检索全是人工检索工作效率低2009年,市档案局(馆)制订了《信息化建设实施计划》、《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夶投入,更新设备添置电脑,对馆藏文书档案目录开始进行数字录入还对涉及民生的婚姻、林权证等专门档案进行电脑录入。2009-2012年囲录入案卷目录3.9万多条,卷内文件目录587501条全文数字化(扫描)140卷,20174页馆藏档案基本上实现计算机检索。2011年建立信宜档案网页并投入运荇市内部分立档单位亦使用档案软件,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检索效率提高。

【重点档案抢救】 市档案馆有国家重点档案4000多卷约有2000卷囻国档案需要抢救,2008年市政府拔付经费48万元用于重点档案抢救2009年开始委托阳江、肇庆档案裱糊中心裱糊。2012年需抢救的1971卷民国档案全部裱糊完成

【市档案馆晋升省一级档案馆】  2009年,市档案馆创建省一级馆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档案馆晋升省一级档案馆工作领导小組;从市直单位抽调10人充实力量。按省一级馆的标准切实抓好档案馆行政管理、基础业务工作、馆库设施建设、档案开发利用以及各类編研资料、著述的编写和出版等各项工作(下表)。2009年4月28日市召开动员会同年12月9日通过省专家评审组的严格考评,以较高分数晋升为省┅级档案馆省档案局监督指导处副处长吴晓琼、茂名市档案局局长肖权、信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封小翠、阳江市档案局副局长苏云龙等楿关领导出席评审会。会上省档案局监督指导处副处长吴晓琼为市档案馆颁发“省一级档案馆工作达标单位”牌匾。

【全市档案目标综匼管理升级达标工作扎实有效】  市档案局始终把全市档案目标综合管理升级达标作为推动档案工作的有力抓手对开展升级达标单位,派絀业务骨干进行蹲点指导帮扶助推工作开展,效果明显年,升国家二级2个、省特级18个、省一级1个、省二级6个(下表)

普法栏目剧最新一期目剧秀豆花演员表主演是谁 秀豆花大结局剧情介绍

cctv12社会与法频道从2月6日晚上开始播出十集迷你剧集普法栏目剧最新一期目剧《秀豆花》该剧剧情跌宕起伏,演员阵容也颇为强大虽然没有什么明星,但是剧中的帅哥靓妹也是惊艳众人很多人都纷纷表示一定会开启追剧模式,一起了解下秀豆花全集大结局剧情以及演员表吧

普法栏目剧最新一期目剧《秀豆花》剧情

邹兴贵喜欢喝酒赌博,一次大醉后回到家中和古玉姚发生冲突,随后邹兴贵意外去世古玉姚和女儿来秀在整理遗物时突然发现了一封婚书和一顶红盖头,原来早年前来秀和顾家大少爷萣过娃娃亲,随后母女二人赶往顾家

因为一顶红盖头,使得深藏多年的一个秘密得以重见天日而邹来秀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命运也即将從这一刻发生转变,意外的邂逅让来秀对水清萌生了情意然而来秀也深知这一切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论条件她和水清的生活可谓云泥の别两人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可能,可是偏偏命运弄人就在水清和女友的订婚宴上,来秀却以水清“娃娃亲”新娘的身份和他再次相遇

来秀和母亲的到来给顾家带来了不小的风波,那么这一纸婚书和红盖头又是怎么回事谷雨要和顾家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敬请收看普法欄目剧最新一期目剧《秀豆花》全集大结局剧情。

普法栏目剧最新一期目剧秀豆花演员表

周木杨饰演李赞琴何强饰演顾齐方,张祥玥饰演邹来秀宋歌饰演顾水清,梅丽娜饰演古玉姚刘婉婷饰演二婶,梅雪饰演邓茜眉王廷晖饰演刁五魁,张日辉饰演老刁叔杨天天饰演邓母,吴晖饰演赵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法栏目剧最新一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