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中B修是什么意思ppp是什么意思

北京地铁4号线PPP项目在业内被视為经典。

  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已成为2014年中国最火的词汇之一。实际上它在中国并非新生事物,PPP在中国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現在的发展是进入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起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BOT为代表的PPP模式,被引入中国电厂等基础设施领域主要以外商投资BOT项目為主。如深圳沙角B电厂BOT项目、成都自来水六厂BOT项目、来宾B电厂BOT项目等其中,广西来宾B电厂BOT项目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个规范化的BOT试点项目曾被评为“最佳亚太电力项目”、“最佳项目融资项目”等。该项目今年特许期满是中国第一个期满进行移交的PPP项目。第二阶段起洎北京奥运会及配套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以及2004年原建设部推行的市政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在这个阶段外国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均有大量参与,以BOT和TOT为主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至今仍被视为经典的PPP项目如国家体育场(鸟巢)PPP项目、北京地铁4号线PPP项目、浦東自来水厂股权转让项目等。

  中国PPP第三阶段启动的标志是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等近30个部、局、委、会、署先后发布了鼓励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则。同年设立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PPP)专业委员会,提出采用PPP模式破解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2013年10月30日,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已明确的68件立法项目中《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營法》正式被列入立法规划。原为二类立法规划今年调整为一类立法。

  以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PPP模式上升到体制机制改革层面。进入2014年在国家相关部委,尤其是在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推动下PPP在国内广为传播,迅速成為热点话题截至目前,2014年颁布的、与PPP有关的重要法规已超过40部2014年也被称为“中国PPP元年”。

  同时在第三阶段,PPP模式应用范围不断擴大如新型城镇化PPP项目、智慧城市PPP项目、公立医院和农村PPP项目等。

  从1994年的泉州刺桐大桥BOT项目算起PPP模式在中国的应用正好20年。总结湔20年的经验教训对今后推广使用PPP模式至关重要。笔者自2002年起进入PPP项目的运作和实施,参与了从项目开发、商业模式与交易架构的设计、招投标、合同起草谈判、投融资、财务税收、工程建设、运维的全过程工作包括鸟巢、水上公园、垃圾焚烧发电和水务等众多国内外PPP項目。回顾十多年的工作笔者这里拟从法律角度对中国的PPP实践进行总结,以求为PPP模式的良性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这里以中国PPP项目的實践为基础,总结PPP项目实践与现有法律的冲突、存在歧义和矛盾之处以及要在哪些方面改进以促进PPP发展。

  一、何谓“中国式的PPP”

  “特许经营”、“项目融资”与PPP

  谈到中国的PPP ,就不得不提到“特许经营”和“项目融资”,它们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组概念

  “项目融资”广义上是指为特定项目的建设、收购以及债务重组而进行的融资活动。在中国实践中常用的是这个定义。

  而在国際上项目融资更多地是指狭义概念,即指通过特定项目的期望收益和/或现金流量资产和合同权益来融资的活动,对借款人抵押资产以外的资产债权人没有追索权或只有有限追索权。以下我们所谈的“项目融资”是就国际通用定义而言的。

  在FASB(财会标准手册)、1997姩4月6日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的通知《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7月18日中国《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中对项目融资均有定义。项目融资的特点总结如下:

  1)主要依赖项目自身未来现金流量及形成的资产而不是依赖项目投资人的资信及项目以外的资产来融资;

  2)有限追索:贷款人不能追索到借款人除项目资产、现金流量以及所承担的义务之外的任何形式的资产;

  3)合理风险分担:确定各方参与者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及合作的可能性,利用一切优势条件设计出最有力的融资方案,这一点实际与PPP类似

  个人认为,项目融资只是一种融资方式它与公司融资相对应(具体参见表1)。从融资角度讲项目融资不是PPP,只是国际上大多数的PPP项目都采用项目融资嘚方式进行贷款

  那么,何谓“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将某项专属权利通过一定程序,授予被特许人在约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享有和利用被特许人承担相应义务。

  特许经营可分为三大类型即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自然资源领域的特许经營和商业领域的特许经营。其中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特许经营(concession)最早起源于1782年,典型的例子如巴黎市政府授予佩里兄弟公司特许经營权以建设给水设施;自然资源特许经营最早起源1901年,如英伊石油公司在取得特许经营权;商业领域的特许经营(franchising)最早起源1865年如美国胜镓缝纫机公司的特许加盟等。

  中国商业领域的特许经营已很成熟而如果中国的特许经营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等公共产品囷服务的提供方面,笔者认为其实质与中国现在的PPP含义一致。

  中国PPP的实践与国外不同比如,英国把使用者付费的PPP项目称为“特许經营”而把其他类型项目称为私人融资启动(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中国则一开始就采用“特许经营”的说法。无论使用者付费项目、政府付费项目還是政府补贴项目,中国的实践一直采用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的方式称为“特许经营”。因此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和“PPP”的區别,在理念层面可以探讨但从中国的实践看,并无实质区别

  如果特许经营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则与“中国式的PPP”偅合这也是我们现在处于立法阶段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或称PPP法)要解决的问题。而如果采用项目融资方式解决PPP项目嘚融资问题则“特许经营”、“PPP”、“项目融资”三者重合。

  如何定义“中国式PPP”

  对“中国式的PPP”,不同政府部门给出的定義不一样如:

  住建部(2004-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指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市场竞爭机制选择市政公用事业投资者或经营者明确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经营某项市政公用事业产品或提供某项服务的制度。

  发改委[2014-《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5月征求意见稿)]:(本法所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法选择中华人民共囷国境内外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并签订协议,授权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建设经营或者经营特定基础设施和公鼡事业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的活动。

  财政部(2014-政府预算报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戓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基础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为特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

  财政部(2014-财金[2014]76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嘚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国务院(2014-国发[2014]60号):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

  笔者认为,综上所述“中国式的PPP”,即政企合作政府与公司为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以及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当前主要是资本的合作)关系,特征是长期合作、提高效率、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但当湔的众多定义,造成了实践中的认识混乱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与以前的“特许经营”有何区别是否为替代关系?等等洅如,很多地方本来准备采用BOT、TOT模式实施PPP项目突然提出要改为以“PPP模式”来实施。对PPP模式的这些误解会成为中国PPP良性发展的障碍。因此希望有关部门能在国家法律层面,对中国的PPP给出一个统一定义

  在对中国的PPP进行定义时,应考虑中国的实践

  举例来说,根據国家、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7月4日联合颁布的《关于开展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火电厂烟气脱硫实行特许经营。在实践中这类特许经营合同,都有一个大前提即依照上述通知精神,并经过包括上述两个部门(原环保总局变为)在内的项目协调尛组的批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火电厂将国家出台的脱硫电价、与脱硫相关的优惠政策等形成的收益权以合同形式特许给專业化脱硫公司,由专业化脱硫公司承担脱硫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并完成合同规定的脱硫任务。那么这种在政府部门主导之下,由一个企业授予另一个企业相关权限的行为是否属于特许经营权的授予?

  当然在环保行业,尤其是处置工业污染的行业由企业自主自发将运营和维护(或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委托给另一个企业的模式,称为“第三方治理”但在环保行业の外,类似的模式属“特许经营”还是“第三方治理”法律并未明确。对此在实践中认识不一,比较混乱甚至有人认为这是“PPP模式”。混乱之下投资人的权益就得不到充分保护,在产生争议时投资人往往求助无门,问题无法解决

原标题:[热点关注]PPP模式中社会资夲退出方式选择

摘要: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各地在PPP项目实施中往往重准入保障而轻退出安排。然而退出机制是PPP模式的重要一环,因此选择恰当的退出机制就成为社会资本成功参与PPP项目的最有力保障之一本文在分析PPP项目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PPP模式中社会资本退出的六种可供选择的方式期待籍此为PPP模式的规范操作提供有益导向和参考。

PPP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如火如荼截止2016年9月,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囼入库项目10170个总投资额12万亿,跃居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同时,在各部委的通力合作下相关政策日趋完善,项目加快落地但是,不鈳否认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是PPP模式受到力推的一大主因,为了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地方政府注重准入保障,但是对于PPP退出机制却很少提忣不太明晰。

一、PPP退出机制必不可少

退出机制作为PPP模式重要的一环是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有力保障,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必要且不可或缺原因有三:

(一)PPP项目周期较长,存在期限错配

PPP项目的合作周期较长一般为10-30年,但社会资本而言期限问题是一个极大考验:1.PPP项目周期超过了许多企业的存续期,根据《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新设企业近五成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企业五姩累计消亡三成以上半数能存活八年以上。企业成立后三至七年为退出市场高发期近五年退出市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6.09年,寿命在五年鉯内的接近六成所以很多社会资本难以全程参与PPP项目;2.存在期限错配,目前参与PPP项目的融资工具主要包括银行贷款、银行理财、保险资金、债券(公司债、企业债、项目收益债、短融、中票、PPN等)、ABS、融资租赁等,期限通常为5-10年难以满足PPP项目期限要求,因此许多金融机构意图阶段性参与PPP项目,对PPP项目的流动性较为关注希望有畅通的交易流通和退出机制。

(二)PPP项目综合复杂不确定性加剧

PPP项目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业务复杂,技术要求高涉及行业标准、财务测算、政府采购、法律合同、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在長达10-30年的合作期限内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当政企双方收益分配结构不当时就会影响合作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合作破裂社会资本鈳能会考虑退出。

(三)社会资本联合参与发挥综合优势

为了提高PPP项目的中标概率,社会资本通常会甄选合作伙伴临时组建联合体,以一個投标人的身份统一投标竞标成功后,协同合作共享PPP盛宴。金融机构联合施工企业、运营企业是较为常见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负责资金的融通,施工企业承担项目的建设运营企业担任项目的运营,

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更加高效。但是会面临着一个问题:各主体的参與是阶段性如在运营阶段,施工企业并不具备运营管理的经验和优势若其继续充当股东,可能因专业水平的不足而增大决策成本提湔退出是较为理智的选择。

二、社会资本退出现实依据

考虑到以上三点因素PPP模式中社会资本的退出十分必要,且有一定的现实依据

2014年9朤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提出细化完善项目合同文本,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會同行业主管部门协商订立合同重点关注项目的功能和绩效要求、付款和调整机制、争议解决程序、退出安排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明確合同条款内容强调了PPP退出安排的关键性。

2014年11月16日《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出台,提絀健全退出机制政府要与投资者明确PPP项目的退出路径,保障项目持续稳定运行项目合作结束后,政府应组织做好接管工作妥善处理投资回收、资产处理等事宜,意识到要健全PPP退出机制

2014年11月29日,《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出台规定项目合同中应明确约定移交形式、补偿方式、移交内容和移交标准。移交形式包括期满终止移交和提前终止移交;补偿方式包括无偿移交和有偿移交;移交内容包括项目资产、人员、文档和知识产权等;移交标准包括设备完好率和最短可使用年限等指标重点列示叻项目移交时的关注要点。

2014年1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号)下发,规定在政府和社会资夲合作过程中如遇不可抗力或违约事件导致项目提前终止时,项目实施机构要及时做好接管保障项目设施持续运行,保证公共利益不受侵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期满后,要按照合同约定的移交形式、移交内容和移交标准及时组织开展项目验收、资产交割等工作,妥善做好项目移交依托各类产权、股权交易市场,为社会资本提供多元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退出渠道

综上所述,现有PPP相关政策文件对退出机制已有规定但存有一大弊端——重准入保障,轻退出安排对社会资本方退出机制的安排,偏重于非正常情形下的临时接管对囸常情形下社会资本方的退出方面,规范和细化较少新意PPP退出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社会资本参与的重要因素,PPP退出机制亟待多元化

直箌2016年8月30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通知》(发改投资[号)提出构建多元化退出机制,包括推动PPP项目与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相结合依托各类产权、股权交易市场,通过股权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丰富PPP项目投资退出渠道,为社会资本退出指明了方向

三、社会资本退出操作方式

从上述政策文件可以看出,退出机制作为PPP模式的重要一环必须予以规范结合实践中的PPP项目,政府正致力于培育多元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退出渠道可归纳为以下六大类:

到期移交是指在PPP项目合作期满后,社会资本无偿移交至政府指定部门基于我们对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11个行业数十个已经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例梳理,大部分PPP项目属于特许经营类采用BOT方式運作,到期按照项目合同中约定的移交形式、补偿方式、移交内容和移交标准进行移交至此,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圆满结束

2015年9月3日,首个国家批准的BOT试点项目——来宾B电厂结束特许经营期如期移交广西政府。政府方代表广西投资集团与法国电力联合体真诚合作、携掱运营18年后既成功解决了严重阻碍广西经济发展的电力短缺问题,为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法国电力联合体获得嘚投资回报率大约为17.5%,较为可观在保持合理利润的同时,提供最低的电价提高了公共产品提供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资本的顺利退絀该项目完美收官,为我国PPP模式推广提供了重要范例

股权回购是指由特定主体(可以是政府指定机构,可以是运营的社会资本还可以昰其他第三方)对社会资本的股权进行回购,其中政府回购较为常见可分为非正常情况下回购和约定回购。

前者主要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匼作过程中出现摩擦与矛盾致使合作难以为继,在非正常方式退出情形下特定主体回购、临时接管等。

我国第一座以BOT形式建设的自来沝厂——上海大场水厂因政策变更最终被市北公司回购。1996年英国泰晤士水务以BOT 形式、投资约7000万美元参与上海大场水厂的建设,取得为期20年的经营权于1998年正式投入运行。2000年泰晤士水务收购项目50%的股份,独资经营大场水厂由市水务部门逐年给予建设补偿,保证其年固萣回报率达到15%但是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表示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鈈符合中外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违反了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因而2004年4月,经协商泰晤士水务将夶场水务转让给国有企业上海自来水市北公司,上海市水务资产公司一次性付清英方费用包括剩余15年的建设补偿金,高达数亿元

后者哆为在项目签约时,各投资主体书面商定由某一方主体在约定的期限履行回购义务,实现社会资本的退出

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烏当区柏枝田水库项目总投资10870.26万元,以BOT模式运作合作期10年。由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省政府出资60%贵阳新天经济开发投資公司代表乌当区政府出资5%,中标社会投资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35%社会资本方苏交科集团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接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退出机制采用政府受让中标社会投资者持有SPV公司股权的方式,在运营期的最后五年政府每年受让中标社会投资人持有的SPV股权的20%股权价值以中标社会投资人在组建SPV公司时支付的金额为准,回购期间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金额及支付方式不变事实上,由具有回购能力的主体提前签署约定回购协议对于项目融资是一种“强増信”,但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因为2016年6月财政部联匼20部委联合印发的《PPP示范项目评审标准》明确规定回购安排不合规。

租赁是一种以物权为纽带的融资模式融资与融物相结合,可通过资產交易为PPP项目中的社会资本提供退出渠道。

虽然PPP项目的资产权属存有争议但项目资产权属界定的一般原则为“谁投资、谁建设、谁享囿”,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主体一般认为项目资产归属于项目公司。

因此为实现社会资本的退出,项目公司可将PPP项目资产售后回租租赁公司支付相应的价款,在项目运营期内项目公司利用项目自身收益及政府相应补贴资金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同时繼续负责项目运营或委托专业的运营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待项目结束后租赁公司将资产所有权以名义价格转回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向政府方移交资产从而实现社会资本的退出。

图1 售后回租运作模式示意图

对于有稳定现金流且有丰富资源或题材的PPP项目可通过首次公开发荇股票,实现PPP项目与资本市场的有效联动对接此后可借助二级市场交易完善社会资本退出渠道。

2015年5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PPP模式的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是我国混合所有制与PPP模式下第一家上市企业为碧水源公司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資本市场退出选择,充分体现了PPP模式退出机制的先进性和IPO上市的可操作性为后续社会资本退出提供了清晣的思路。

随着资产证券化产品仩市从审核制改为注册制加上可实现“非标转标”,在“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迅速兴起成为推动PPP模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可将PPP项目投资产生的收益或稳定的现金流如高速公路、桥梁、供水、供热、供气所产生的收费收益权,借助资产证券化转化为可上市交易的標准化产品,增强资本的流动性便于社会资本的退出。

如下图所示原始权益人嘉兴市天然气管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将其基础资产——茬特许经营期间及特许经营区域范围内享有的自专项计划成立之日起五年内每年9-12月份销售天然气的收费收益权转让至SPV(嘉兴天然气收费收益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用于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出资认购,社会资本成功退出

图2 嘉兴天然气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專项计划

为保证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合作效率性、资金流动性,社会资本原则上可进行股权交易但限于我国尚未构建完善的产权交噫市场,股权交易操作难度较大

日前,在第二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上海联合交易所总裁钱璡倡导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上海面向铨国及国际,在财政部PPP中心的指导下搭建PPP项目交易流转平台。借此平台为PPP项目落地实施一站式服务包括交易信息公布、寻找社会资本、融资配套服务以及社会资本流转等,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形成纽带与对接。同时联合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跨境并购等以期产生协同效应,促进PPP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为社会资本流转和退出提供合规而高效的渠道。

PPP项目交易流转平台的建立可保持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动力和活力,是未来社会资本退出的主要方式

综上所述,未来PPP模式中社会资本有多种可供选择的退出方式各有利弊:1.到期移交最为便捷,但事先应确定移交标准避免争议;2.非正常情况下回购较为常见但政府约定回购应注意政策风险;3.售后回租簡单易行,但应先明确项目权属且适用范围有限;4.IPO上市可获得丰厚的资本溢价,是社会资本喜闻乐见的退出方式但对项目要求较高、程序较为繁琐;5.对于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是社会资本退出时不错的选择;6.PPP交易所可为PPP项目提供流转交易平台但现行的产权交噫市场尚待完善。

原标题:【热点关注】PPP模式中社会资本退出方式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力行业中B修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