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猴戏视频表演谁最专业?

开通VIP/超级影视VIP 看大片

猴戏故乡 河南非遗 千年新野猴戏开耍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免费蓝光 极速下载

从外地演出回来的耍猴艺人,时不时地会在村庄大舞台上表演一下,自娱自乐。 蔡讯翔 摄

中新网郑州2月19日电(记者 门杰丹)曾因耍猴艺人被刑拘而引发广泛关注的河南新野县“猴艺之乡”,随着猴年的到来,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新春记者探访得知,当地对耍猴艺人和猴艺表演进行了规范管理和创新升级,猴戏逐渐“高大上”起来。耍猴艺人时隔一年回望被刑拘一事,慨叹因祸得福。

猴戏因祸得福 外地演出顺利许多

近两日来,记者在河南新野县樊集乡鲍湾村探访发现,过年的气氛依然浓郁,不少陆续从外地演出回来的耍猴艺人,时不时地在村庄大舞台上表演一下,自娱自乐。在猴艺人看来,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他们外出表演最顺利的一年。而这一切跟耍猴艺人之前被刑拘一事有关。

2014年7月,新野4名耍猴艺人在黑龙江牡丹江市街头表演时被刑拘,6只猴子被扣。9月,相关法院作出了“4位农民犯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免于刑事处罚”的判决,4人被当庭释放,猴子也被领回。10月,4名当事人提起上诉。2015年1月,案件二审,4名上诉人被改判无罪。

鲍风山是4名当事人之一,最初被刑拘后,他曾对猴戏心灰意冷,打算放弃猴戏,二审宣判无罪后,他才重拾了信心。猴年春节期间,他到郑州表演猴戏,7天时间赚了数千元。

“当时心情非常低落,对耍猴没有抱一点玩下去的想法,后来经过全社会的关注,改判无罪后,出去表演就没有顾虑了。”耍猴艺人鲍风山回忆说,当时觉得受打击,是坏事,现在回头看,也是好事。

新野县猕猴艺术(养殖)协会会长张俊然告诉记者,当时大量媒体记者涌入猴乡,对猴戏的现状以及耍猴人的生活作了详细报道,让各地观众更加了解这门艺术,如今艺人们在外表演已少了许多误解和质疑,2015年的演出顺利了许多。

“2015年外出表演的艺人回来反映都非常好,在各地表演期间,城管、交警、林业部门等有关单位,非常支持,非常理解,执法过程中也非常和谐,非常文明。”张俊然说,社会理解、支持猴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观众又喜欢,让猴艺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有些内心摇摆不定的年轻人也表示愿意加入猴戏表演行业。

规范管理让猴戏逐渐“高大上”

张俊然早年也是一位耍猴艺人。他介绍说,新野猴戏有2000多年历史,在改革开放初期,曾辉煌一时,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猴戏艺人已大大减少。为了传承和发展这项民间艺术,猴乡人进行着自己的尝试和努力。2009年,新野县成立了猕猴艺术(养殖)协会,目前在协会登记的耍猴艺人已超过600人。

“我们的艺人一定要规范演出。”据张俊然介绍,他们从源头抓起猴戏的规范演出。艺人出门表演前,要做节目展示。如果节目达不到外出表演的条件、资格,就不开具外出证明。下一步,协会准备给每个外出艺人统一服装,注上标示、附上编号和举报监督电话,猴笼也将统一尺寸、样式。这样,猴艺人走到哪里,游客和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正宗的新野猴艺,便于监督管理。“计划在一年内全部做到位。”

张俊然说,考虑到传统的街头表演,不仅艺人辛苦,收入不稳定,还影响市容、影响交通,所以演出地点要尽量移到景区、公园里面,还要成立传媒公司,给各地观众规范展示新野猴艺,宣传新野猴艺。

如此管理,获得了耍猴艺人的大力拥护。

耍猴艺人鲍风山说:“以后要把这猴戏包装好,走上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新野猴戏的滑稽有趣之处。”

耍猴艺人张炳义说,自己春节期间就在郑州绿博园的舞台上进行了规范化的表演,感觉很“高大上”,很正规。(完)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

新野猴戏,人与猴生命的两千年交织

2009年就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没有它可能就不会有《西游记》,

从走南闯北风餐露宿的街头卖艺,

到现代景区舞台上颇有设计的演出,

猴戏已经在中华大地上走过两千多年。

而这项从远至中俄边境与新疆内蒙、近到身边大街小巷都能被看到的表演,

表演者却都出自河南省的一个偏远县:

《三国演义》有名篇“诸葛亮火烧新野”,

这里的“新野”,便是新野县。

新野位于南阳盆地中心,古为黄河故道,土地贫瘠。

自古农业条件的恶劣,让新野人走上了外出耍猴卖艺的道路,

而这条路一走,就从汉朝走到了现在。

新野县出土的汉朝石砖上,就画有古人戏猴的场景。

和很多悠久的传统一样,

新野县人在两千多年前具体为何会选择耍猴,

根本没有猴子生活所需的高山与森林,

而新野耍猴人世世代代所驯养的猴子,

是来自四川峨眉山一带,

四川的猴子被河南人给耍了。

小小毛猴出四川,出在四川峨眉山。

前山撵来后山赶,赶到山下来河南。

我们这次来到新野县,见到了六位耍猴艺人

和他们聊了聊猴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耍猴人外出,一人一猴一扁担一条狗,就上路了。因为有猴,在2004年以前他们去往祖国遥远另一边的方式只有一个,扒火车。货运火车不适合人乘坐,但无论酷热夏日还是刺骨寒冬,都是几代耍猴人的唯一选择。扒火车极危险,曾有耍猴人就是这样丧命铁路,直到2004年更严厉健全的法规出台,扒火车才成为历史。

同样因为有猴,他们在外只能在街头风餐露宿。白天带猴子表演,晚上在城市的角落寻找可落脚的工地废墟,对过去的耍猴人来说,这都是必须接受的生活。

过去耍猴人唯一的舞台就是街头,而在街头受欺负更是常有,耍猴人在外只能把所有的委屈都咽进肚里,靠着耍猴,赚钱养家。

现在:何去何从,总要用行动来回答

社会发展,街头猴戏越来越少。娱乐方式丰富了,城市进步也杜绝了街头表演的存在。扒火车、露宿街头这样的出行生活方式也更不可能。现状正逼迫着耍猴这项民艺转型和发展。

杨林贵年过六十,耍猴30年。他经历过90年代耍猴人的艰辛。但近些年他很少再外出走南闯北了,而是走出了另一条路:他带着猴子参与了王宝强的电影《大闹天竺》的拍摄,28天的时间拿到了15万的酬劳,这个数字是过去耍猴人想也不敢想的。

参演电影后,杨林贵用赚得的片酬修了一个大大的院子,专门用来养猴。

四十多岁的张俊然也是村子里的大忙人,他是近几年成立的新野猴戏协会的会长,村里猴戏艺人的大事小事都归他管。耍猴人过去独自在外闯荡遇到困难总孤立无援,现在新野成立猴戏协会,村里人相信“团结就是力量”,耍猴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互相扶持帮助。从猴子生病了怎么治到遇到纠纷的法律问题,猴艺协会都是新野耍猴人的后盾。

未来:“我想和猴子一起走下去”

于红波今年36岁,凭着对猴戏的热爱,他一直坚持耍猴。他32岁的徒弟乔东东已经跟随他学习耍猴一年多,每天早晚固定驯猴。问起为何坚持,师徒二人的回答都很简单,那就是喜欢。

两个人对猴戏的未来充满期待,过去的耍猴方式没落,但影响不了他们带着猴子、猴戏继续走下去的热情和决心。他们对猴戏的未来有很多想象,除了进入各大景区常驻表演,他们也想将猴戏改造成更高雅更有艺术价值的剧场式演出,让猴戏真正进入发展,与社会接轨。

从汉朝到现在,两千多年已过,猴戏依旧在新野不息地传承。社会不断发展,但是猴戏总能找到一种方式去转变自身和自我发展,从而延续至今。这大概就是猴戏的生命力,也是我们河南人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野猴戏得以继续下去的保证。我们祝福这些新野的耍猴人,能带着新野猴戏走得更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野猴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