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农村再无清华北大农村学生比例更可怕的,你是经历过吗

原标题:降分录取|准高一努力吧!清华北大降分录取的都是这些学生!

清华北大作为国内顶级学府,是每个学子所向往的。然而,近年来随着自招、领军/博雅等特殊类型招生的盛行,清北再也不是只靠努力学习就能考上的了,想上清华北大,只凭裸分难于上青天!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综合评价、高校专项获得降分的总人数,达到了惊人的6100人,要知道,其计划招生总数也不过6700人!

也就是说,现在越来越多的考生都是通过各种降分进入清华北大!可以预见,在未来,不拿到清北降分,裸分进入清北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目前,能拿到清华北大降分的特殊类型招生有:

  • 自主招生,面向顶尖的竞赛生;
  • 综合评价(包括领军计划、博雅计划和在个别省份试行的“三位一体”招生),面向平时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和次一级竞赛生;
  • 高校专项计划(自强计划、筑梦计划),面向农村或贫困地区考生。

我们先来看看2018年清北特殊类型招生中拿到降分的人数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到:清华北大获得降分的总人数占比达到了惊人的96%和87%!虽然不是所有拿到降分的考生都能进入清北,拿到降分的考生也不一定能用到,但手握降分的他们还是比裸考考生有着很大的优势。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也要考虑到,有个别极优秀的考生可能同时拿到了清北两校的降分,造成重复统计。但由于今年清华北大自招、领军博雅计划的复试时间是冲突的,因此这种考生的比例非常小。

此外,虽未完全公布,但由于教育部的限制,清北每年的招生总数都没有太大变化,基本维持在人次左右,上下误差不会超过100人次。

因此,就算考虑以上两点误差,今年清华北大最终降分录取人数,至少占其招生总人数的80%以上,很可能还要更高!

看到这,相信大家也能认清这个事实了:裸考清北难之又难,拿下降分才是正路

那么,通过各种渠道拿到清华北大降分政策的都是什么样的考生呢?为什么同样是学习考试,有些人花费时间较少,看起来并不怎么费力却总是能考高分呢?

  1. 集中注意力与长时间做一件事的能力

其中3-6点其实可以用一个学习效率去形容,由于感觉学习效率这个词太笼统,所以就分成几个小块了。

说到学习,不谈过去基础其实就是耍流氓。如果过去基础相差较大,就算你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水平突飞猛进,可能最终还是无法比过往基础好的同学高,这点相信大家很好理解,参考下图:

现如今教育资源的垄断使得超级中学的资源远大于普通中学。能够招收某个地区最好的学生,意味着这部分学生从高中开始早就领先别人n个身位了,何况超级中学还有更好的师资以及学习环境。

这也就是为什么超级中学清北几十甚至上百,而普通高中却凤毛麟角。

目前看,清北的大部分学生(1/2以上)都来自各省的超级中学(未来这一比例将会持续上升),可以说这场博弈从初中甚至从小学就开始了,日积月累的差距,形成了一道鸿沟。

智商在学习上面不可谓不重要,大家周围是否都有这样的一个同学:从来不看书,也不听课,甚至不写作业,成绩却很好。如果他不是超级心机婊,那么他肯定起码是个聪明人,或者天赋较好。

什么是天赋好?就是有些人用一个小时背书还背不会,他看五分钟就滚瓜烂熟了,老师讲了好几遍的题有些人总不会,他却分分钟理解,甚至找到更好的方法。

老实说,清北里有很多天赋过人的人,很多人感觉对于高中的内容从来没遇到过任何困难,玩着玩着就上来了。这种人大概有1/3吧。

当然,智商这个东西重要,也不能看得太重要,毕竟总有比你聪明的。比如来到清华以后就发现,聪明人实在太多。

清华里还是不乏有很多依靠效率高、条理性强的学习方法以及苦心孤诣的努力考上来的同学,并且这部分同学很多在大学依然优秀,我一直相信习惯与方法的力量甚至强于智商。

PS:据说清华同学智商平均值在127,不知道真实与否,大家可以衡量一下。因为这是一个平均数,考虑到大神智商爆表,所以基本115以上的智商冲击清北是没有问题的。

之前的东西负能量有点多,毕竟智商与基础是我们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所无法改变的。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比之前两点更重要,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效率。学习效率可以进一步拆分,第一点就是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可以分为学校和家庭的环境。

从学校层面讲,通常来说超级中学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强于普通中学,其一,因为不学习混日子的人少,学习的人多,就构造出了一个良好的价值观体系。

其二,由于周围强手如云,老师能力拔群,一旦你哪天悔悟开始努力,会有很多可效仿的对象,也可以向这些人咨询迅速提高的方法。

从家庭层面讲,清华来自所谓中产阶级(父母为大学教授或中学老师、公务员家庭、国企中高层)的孩子非常多,也不乏各种干部子弟。这种家庭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其中更不乏当初父母就是以教育改变命运,通过考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自然对于下一代的学习更为关心。

其他清华同学就算不是出自这样的家庭,起码也拥有一种较为稳定与安静和谐的家庭结构与氛围,很少见那种父母常年奔波在外或是整天吵架大打出手,子女还能毅然决然考上清北的,也许有,但是从清北接触的样本来看,属于少数。

都说学习方法重要,学习方法重要到什么程度?我们当年的理科状元是个女生,从来不熬夜,10点半准时睡觉。而这在状元里似乎还不是一个个例。这些人通常学习十分高效,有的放矢。由于学习极有条理性,用一份功便有一份收获且不易遗忘,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知识结构。

清北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学习是提纲挈领,全局把控地学,讲求理解与总结,而不是填鸭与死记硬背。所以他们看一遍是十遍的功效,做一题是十题的收获。而很多人则恰好相反,看十遍是一遍的功效,做十题是一题的收获。

很多同学应该扪心自问,一个晚上都趴在在台灯前,甚至学到深夜,但是是否将无用的东西反复学习,却没有多思考一点从而能够举一反三?错过的题是否认真总结,发现自己薄弱的环节从而多加攻克?是否能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从而形成一张全面的网络?

我一直觉得,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与长时间学习刷题本身就是一种个人天赋。

举个学习时间的例子,认识某国赛银牌,可以从早到晚刷一天偏微分的题。试问一般人能受得了吗?脑子不觉得会爆炸吗?不想看一眼手机吗?这就跟足球比赛一样,有些人就是伤停补时还能带球如风,有些人半场就气喘吁吁了。这方面天赋是一回事,锻炼才是要义,身体是耐操的,大部分人并没有开发出潜能。

至于学习状态就好比睡眠质量,有些人一下就能进入深度睡眠,5、6个小时就完成了休息。有些人睡眠质量不高,睡了10个小时还是感觉昏昏沉沉。清华的同学是很喜欢出去自习的。

为什么不在宿舍而要去自习室图书馆呢?恰恰是因为那里没有噪音,没有那么多个人琐物,没人跟你说话,可以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最后说说应试,我感觉很多人都对题海战术叫苦不迭吧,但如果真正看过清北的学霸刷题,就知道你那一点量实在是naive。

应试能力一般就是速度和准确度,这些都是通过刷题可以训练的。试问为什么大学里的江苏浙江同学应试能力极强?其实就是高中训练得多。从这点来说,高密度的学习与突击能力恐怕是区分清北与普通一本学生的最好方法。

总结一下,我认为清北同学的特质有以下几点:

1.认可学习,认真对待考试。

就算是在清北,每个人天赋也有高低之分,也有努力程度不同之分,然而不管大家水平如何,凡是到考试前大家都会认真复习一遍,刷刷题答答疑,问问同学,争取考前磨枪又快又光。其实这是一种效率行为的体现,因为这时候的复习与总结对于成绩提高的帮助是最大的。这种认可学习与考试的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昂扬向上的价值观。

2.自信,认为自己是最优秀

很多清北同学都极其自信甚至自负(虽然大学里用装弱行为掩盖了)。自己总在和其他同学,和自己暗暗较劲,都觉得自己能考最好能做最好,就是废寝忘食拼了命也要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所谓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如果大家都有这个精神,往往能创造出不一样的奇迹。

3.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清北同学对自己是高要求的,刷题就要都刷对,决定做的事就要做到最好(清华同学尤其明显)。其实想一想吧,在高考的环境下,有时候就是差了那一道选择题,背后不就是由这种孜孜以求的东西么所决定的么。

4.讲求效率,目标明确,有规划

很多清北同学虽然看上去学习上投入不多,却极有效率,并有着清晰的目标。通常来说,在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之后,先相信自己能实现,之后便收集信息,判断达到这个目标所需做的准备。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最后逐步完成这些准备。

根据我的观察,所有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人,都是有天赋上清华北大的人。

一种人天生聪明过人,可以毫不费力的理解任何知识,任意省任意科目的任意压轴题,在他手里都不费很大力气,那些不是压轴的题,基本都是不费吹灰之力。他们每次考试扣分都仅仅是个别小错误扣分,最后近乎满分。

另一种人的大脑有超常的耐受力。可以稳定高效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以至于每一种题型大概做过多少遍,都是什么时候做的,哪里错过,哪里没错过,哪里是难点都一清二楚。在高考前已经顺利的刷完了能找到的所有练习册、试卷。并且全部订正、整理错题、分析完成,并深刻的记忆在大脑中。

想成为这两种人,是需要天赋的。尤其是第二种,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努力了也是第二种人,实际上你只会把自己累死。

有人反对我,说可以刷题刷出空明的状态,我至少没见过,哪位仁兄刷题刷飞升了,刷彻悟了记得带上我。。。

另外我说的是平均情况,某些省的确会容易很多,也不需要满足上列条件。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平均起来,还是满足以上条件的居多。你非要说你是人大附中的,一个重点班20个清华北大的,另外20个出国了。那不是废话吗?人大附中在北京,还是最好的高中,还是在重点班。你还想怎么样?

我们高中那届上了60+的清北,而我上了浙大,所以得从反面答这个题。

我相信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最需要的是克服厌学的心理

没错,即使是优等生大部分也是厌学的。

我就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高二脑洞开了以后就不想和人拼成绩了,不想浪费时间做白痴卷子,不想学讨厌的英语。只愿意做难题偏题,数学课出勤率最高,因为比较认可数学老师的能力,但是坚决不写作业;物理课必翘,因为我觉得老师已经教不了我什么了,更别提作业了;化学课必翘,老师公认的挫,我化学又不好,只好自学了;生物硬着头皮上,因为老师是号称教出了一个国际生物竞赛金牌得主(虽然明显是人家自身努力),发现有人翘课真的会去告诉班主任啊;语文课必须上,班主任的课,而且人还比较nice;英语课?我都不想听到这三个字,直到最后我都没有下过力气完整的理顺好课本上的单词表。

翘课的时间先用来去网吧游戏厅放松,然后假装提前放学回家自己找题做。那段时间估计老师们都觉得一个好苗子毁了吧,开始还去找陪我翘课的同学谈话,可老师不知道翘课这事明明是我牵头的...

后来高考正常发挥,离清北分数线差了10分出头。我妈说我当初要是不那么放纵你你就能读清华了,她哪里知道不翘课放风可能我一本都读不了了。高考结束后我发誓今生再也不会好好学习了。

考不上清北,一是智商问题10分看着不多但却是一个永远都无法逾越的鸿沟,那些考上的同学别的方面不说,记忆力和接受能力就是比我强;

二是性格问题,非常讨厌随大流,尤其是看到讨厌的同学拼命学习想靠成绩歧视别人我就恶心,我想我绝不要和他们一样low。学习虽然是自己的事,但就是有人想靠这个找优越感,而我很早就发现一些差生在某些方面很值得学习,那帮货在他们擅长的领域也是天才。所以我拒绝同想靠成绩博出位的人为伍;

三就是我缺乏出色的总结能力,不太注重回顾过去,其实大量事实证明在应试方面总结极为重要,当时我身边的学霸,就是后来去了清北的那一批货,依靠总结的能力弥补了自己相对弱的学科,凭这一点就把偏科的我甩开了。

想努力搏一下清北的同学,不管你们自身的资质有多高,我都认为应该尝试一下,目标定的高一点总是好的。

最关键的是,高考可能是你们人生中最后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了,过完这一关你会发现竞争的目标变了,纬度多了,机会也不均等了。我当初对成绩对学习的看法都比较偏激,不要学我。我把学习和应试弄混淆了,你可以鄙弃应试,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不仅要全面,还要稳定,到那种无懈可击的状态,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心理。

而且还需要那么一些运气。

对于大多数人,不偏科都已经很难了。

750*0.9=675,你们感受一下。也就是说,哪怕你是个门门90分(按100满分说)的标准优秀不偏科学生,还是悬,除了不偏科,还必须有拔尖。

我当年手握20分竞赛加分,高考出来不禁感慨:辛亏保送了!

给我带来20分加分的数学,高考的时候又给我吃回去了,比估分少了整20,终于是没够着清华线。

不过后来知道保送北大那群家伙都考多少,心里一下释怀了。

我是11级清华自动化本科。

上清华有多难?老实说在高考完之前我都没有想过自己会考上清华,上清华是小学时候包子铺老板娘随口一诌的戏言,是高三同桌打鸡血立的豪言壮语,是我看招生简章里最漂亮的大学。

我的高中母校和题主的学校差不多,也是省重点,是个县一中,在我考上之前,一般是两年有一个学生考上清北,10年没有,11年就我一个,之后到现在为止,我也一直没有等来学弟学妹,我们县58万人。

2011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五十多万,我考了651分,全省第48名,只比清华录取线高两分。

如果光是看我中学一路走来的成绩变化,也可以算得上一碗鸡汤,因为常年我们县能上清北的只能是全县第一,所以大家都是把目光瞄向全县前三,最多前五。初中的时候我一直是镇初中的第一名,然并卵,就算是第一放在全县也就一二百名,中考的时候是最好的吧,全县67名,为了离家近,没有去市一中,去了县一中。和其他中学一样,分快慢班,一共12个班,4个快班,分别是一个火箭班三个飞机班,听这名字也知道火箭班更牛逼,对,全县高考前60进火箭班,最好的师资,而且不能靠关系进去,其他三个飞机班就都差不多了,中上的学生,中上的老师,还有一堆各种路径进来的同学,我就理所应当地去了一个飞机班。

高一结束的时候全年级30名,高二结束的全年级第十名,高三期间一直在年级前十,但从未进过前三,最后高考才考了第一次第一名。

光看上面的描述都能臆想出满满一大碗鸡汤:在一个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里,班上学习氛围也不是特别好,依靠三年来坚韧不拔地刻苦学习,迎难而上,成绩逐渐提高,最终一举夺魁,笑到最后,多亏了晚睡早起,别人睡觉我做题,别人吃饭我做题,别人拉屎我做题,依靠勤奋,最终上了梦寐以求的清华。

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的,我算得上努力学习,但也没有亏待睡眠,早睡早起,加上午休每天至少睡8小说,每周都花时间去跑步和打游戏,一直在追斗破苍穹,作为调剂。勤奋很重要,坚持也很重要,但是勤奋的作用并不能放大到忽略其他因素,比如智商,比如运气,上了清华之后越发地觉得人和人之间智商差别的跨度很大的,小时候觉得别人成绩差是不好好学,不努力,其实可能真的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自控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坚持的能力中一项或者几项不够好。

勤奋不是不重要,而是勤奋的作用并不能放大到忽略其他因素。

勤奋不是不重要,而是勤奋的作用并不能放大到忽略其他因素。

勤奋不是不重要,而是勤奋的作用并不能放大到忽略其他因素。

我就是个好运的人而已,恰好高考的内容绝大部分我都会,恰好考试的时候心态把握地很好,恰好高考那两天身体状态也不错(虽然晚上还是兴奋紧张睡不着,但是第二天考试的时候依然精神很好),没有发生意外出车祸,没有掉笔掉准考证,这一切地一切加起来才让我五年前来到了帝都。

高考当年差几分没进清华,于是来了港中大,来说说我对考清华的看法。

作为一个清华落榜生,最大的感受就是,运气大于实力。

这里涉及的群体是除去实力很强和实力很弱的人,说的是实力在清北附近的人。

实力很强的人早早拿到校推或者竞赛保送或者一路碾压拿下省内前十,不提。实力很弱的人,都不会考虑清北。而我就属于不尴不尬的那批人,实力在清北上下,且这批人往往是极多的,这批人无需讨论学习方法或者天赋,因为都是特别优秀的一批人。

我的高中是省最好的高中,每年清北大概在60到70之间,除去保送的估计有30多人。

我高三上时候校综排大概20名左右,高三最后几次模拟考试全校十名上下,然而偏科语文和英语,所以就属于那种不太稳定的选手吧,不过看平时排名的话,感觉是肯定能考进了吧。

然而那年高考也不知怎么,很多人发挥失常。平时排得靠后的人厉害了,平时相对靠前的人有些就萎了。看似奇怪,却也正常,实力是固定的,但是考场上能发挥出多少就不一定了,而这个真的是运气决定的。说不定有人那天突然感冒,发烧,突然情绪低落,考试时候突然莫名其妙地分心,太多太多。

你能说这些落榜清北的人没实力么?平时成绩摆在那,如果他们都没实力的话,能进清华的人更加少了。

有人会说,发挥不好,还是你的实力不够强。我承认,我肯定不是最优秀的那批人。但我敢说,如果只录最优秀的那批人的话,每年清北一半人都招不进去。

真的不是我自怨自艾,多数能通过高考考进的,实力绝对够强,但是运气一般也不差。

我是16年黑龙江的考生。作为一个没能考上清北的学生,我或许更明白那有多难。

一二三模的成绩都不错,老师说以往教出那么多的清北,没有像我这么稳定而高分的。

考后,曾经反复考虑清北哪家物理更好,还就此私信过前辈。

成绩出来之后,既不稳定,也不是高分。几番挣扎后,放弃了物理,报了哈工大的焊接。

当然有激烈丰富的内心戏,还要微笑挺过别人的花式吊打。

现在我已平静,这个回答,也算个总结吧。

要知道多难,不如说清楚需要哪些条件:

学校不能代替你个人的努力,但好学校会让你的努力更有意义。学校好的人,其实相当于游戏的一开始,就选择了Easy难度。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可怕,在于潜移默化。

我的学校虽然是省重点,但要知道,省重点和省重点的差距,可以比省重点和非重点的差距还大。学校不辅导竞赛,也不支持竞赛,自主招生都嫌影响学习。这样的环境,出一大帮清北才是怪事。

天赋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智力,二是勤奋。是的,能够勤奋是一种天赋。有人无论如何都不能focus很长时间,其实也可算作缺少勤奋这种天赋。

不要相信幸运留给有准备的人。幸运从来都是随机分布的,只是有准备的人能利用幸运而已。很多时候,高考成功与失败都找的出无数合乎逻辑的解释,但它本身却可以来的毫无逻辑。只是事后成功的人,会强调其他的方面,选择性无视运气的作用。

所以合起来来看,好的学校更多的取决于上一代的积累,天赋的提升艰难而漫长,运气可遇而不可求。

考上清北,大概就是这么难。

初中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中考只要考个好附中,上对应大学跟玩似的。

我现在在清华附中,整个年级500人只有50人能上清华,其中大半是美术体育特长生。

高考结束了,我们是普通班,班里成绩最好的同学上了北师大。

清华真不是人上的啊。。。

我呢…全市3800名上了北京某普通211。今年北京高考分数爆炸了,原本能上北邮或者武大的。准备好好考研去国科大了(做梦)而且去过清华再看其他大学都觉得好小啊。

(本文内容转载自高中生爱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习题题目 23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9.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据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今年只有七分之一;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0%左右降到了近年来的10%到15%。
在教育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和均衡,既是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吁,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目标。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相比于城市,农村学生的数量占多数,从教育公平和均衡的角度讲,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大于城市。然而,现实中不仅农村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很低,而且似乎逐年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高校扩招让上大学变得容易。然而,对广大农村学子来说,能够吸吮到这一“雨露”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人把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归结为城市化进程,有的归因于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底子整体不如城市。然而,这些原因只是在解释表象,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以去年全国高考为例,农村孩子占考生总数的62%,可见农村孩子仍然是应考的多数。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
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暴露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推介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首先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来看,农村孩子主要靠课堂上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享有丰富的各类课外辅导和培训资源;其次,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制等举措也主要面向少数优质示范高中,农村孩子事实上很难进入这些重点中学。
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是一个警示信号,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天平的倾斜度。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再加上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又加剧了地方对学校投入和学生选拔的人为扭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高考,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结果,农村孩子不断被重点中学、重点班级边缘化,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
(选自2011年08月26日《光明日报》)
A.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要大于城市学生。
B.城市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农村孩子只有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
C.在目前的形势下,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以及成为一个警示的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天平的倾斜度。
D.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这成为社会新隐忧。
【小题2】开头第一段所引用的数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3】文中“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4-福建省漳州五中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周继坚据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今年只有七分之一;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0%左右降到了近年来的10%到15%。在教育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和均衡,既是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吁,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目标。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相比于城市,农村学生的数量占多数,从教育公平和均衡的角度讲,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大于城市。然而,现实中不仅农村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很低,而且似乎逐年呈下降趋势。近年来,高校扩招让上大学变得容易。然而,对广大农村学子来说,能够吸吮到这一“雨露”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人把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归结为城市化进程,有的归因于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底子整体不如城市。然而,这些原因只是在解释表象,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以去年全国高考为例,农村孩子占考生总数的62%,可见农村孩子仍然是应考的多数。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暴露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推介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首先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来看,农村孩子主要靠课堂上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享有丰富的各类课外辅导和培训资源;其次,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制等举措也主要面向少数优质示范高中,农村孩子事实上很难进入这些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是一个警示信号,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天平的倾斜度。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再加上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又加剧了地方对学校投入和学生选拔的人为扭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高考,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结果,农村孩子不断被重点中学、重点班级边缘化,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选自2011年08月26日《光明日报》)【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3分)A.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要大于城市学生。B.城市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农村孩子只有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C.在目前的形势下,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以及成为一个警示的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天平的倾斜度。D.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这成为社会新隐忧。【小题2】开头第一段所引用的数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小题3】文中“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正误。题中,B项“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的说法曲解文意。文本相关意思在第3自然段,为:“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明白,一般来说,在文章中运用数据,或是为了突出某个论点,或是为了增强真实性。在本文中,列举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暴露教育失衡的问题,从而为全文的议论提供依据。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教育均衡问题”一语,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相关信息主要集中在文本最后一段。文本说“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这实质就是教育资源城乡有别;文本有“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等语,这说明近年来推出的教育改革举措更不利于农村学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周继坚据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警惕名校农...”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周继坚据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今年只有七分之一;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0%左右降到了近年来的10%到15%。在教育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和均衡,既是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吁,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目标。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相比于城市,农村学生的数量占多数,从教育公平和均衡的角度讲,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大于城市。然而,现实中不仅农村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很低,而且似乎逐年呈下降趋势。近年来,高校扩招让上大学变得容易。然而,对广大农村学子来说,能够吸吮到这一“雨露”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人把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归结为城市化进程,有的归因于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底子整体不如城市。然而,这些原因只是在解释表象,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以去年全国高考为例,农村孩子占考生总数的62%,可见农村孩子仍然是应考的多数。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暴露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推介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首先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来看,农村孩子主要靠课堂上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享有丰富的各类课外辅导和培训资源;其次,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制等举措也主要面向少数优质示范高中,农村孩子事实上很难进入这些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是一个警示信号,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天平的倾斜度。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再加上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又加剧了地方对学校投入和学生选拔的人为扭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高考,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结果,农村孩子不断被重点中学、重点班级边缘化,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选自2011年08月26日《光明日报》)【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3分)A.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要大于城市学生。B.城市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农村孩子只有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C.在目前的形势下,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以及成为一个警示的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天平的倾斜度。D.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这成为社会新隐忧。【小题2】开头第一段所引用的数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小题3】文中“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周继坚据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今年只有七分之一;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0%左右降到了近年来的10%到15%。在教育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和均衡,既是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吁,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目标。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相比于城市,农村学生的数量占多数,从教育公平和均衡的角度讲,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大于城市。然而,现实中不仅农村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很低,而且似乎逐年呈下降趋势。近年来,高校扩招让上大学变得容易。然而,对广大农村学子来说,能够吸吮到这一“雨露”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人把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归结为城市化进程,有的归因于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底子整体不如城市。然而,这些原因只是在解释表象,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以去年全国高考为例,农村孩子占考生总数的62%,可见农村孩子仍然是应考的多数。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暴露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推介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首先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来看,农村孩子主要靠课堂上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享有丰富的各类课外辅导和培训资源;其次,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制等举措也主要面向少数优质示范高中,农村孩子事实上很难进入这些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是一个警示信号,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天平的倾斜度。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再加上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又加剧了地方对学校投入和学生选拔的人为扭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高考,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结果,农村孩子不断被重点中学、重点班级边缘化,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选自2011年08月26日《光明日报》)【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3分)A.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要大于城市学生。B.城市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农村孩子只有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C.在目前的形势下,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以及成为一个警示的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天平的倾斜度。D.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这成为社会新隐忧。【小题2】开头第一段所引用的数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小题3】文中“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北大农村学生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