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氏八郎探母出生

2011年编纂于北京後記;附錄一;齊魯晚報探訪古譚國發表評論,後記;附錄二;城子崖喜迎古譚國後人世界譚氏宗親尋根章丘祭先祖,附錄一;齊魯晚報探訪古譚國發表評論來源齊魯晚報 蝂權所有(C) 魯ICP備號  作者: [發表評論 (0)] 【PDF版】   上世紀20年代末在位於濟南東部的章丘市龍山鎮以東武原河畔的城子崖發現了舉世聞名的龍山攵化遺址。但在這個世人皆知的城子崖中卻隱藏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城子崖位於地上的城池遺跡就是春秋時期古譚國的都城。時至今日就連龍山鎮的居民,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這個神秘的國家,留下了濟南歷史上最早的詩篇並在城子崖立國存在了長達五百年之久。如今譚姓已經發展成為世界華人的第65大姓,其子孫後代遍佈海內外
濟南自古是個出詩人的地方,李清照、辛棄疾可以說婦孺皆知張養浩、邊貢、李攀龍也是青史留名。可要說起濟南最早的詩人和他的作品恐怕就鮮為人知了。正是對這個問題的追蹤讓我們和被人遺忘的古譚國不期而遇。
“濟南最早的詩人是一位已經佚名的譚國大夫而濟南最早的詩歌就是他寫下的《詩經·小雅》裏的《大東》。”當代文史學者徐北文先生這樣告訴我們。
我們知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伍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分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有學者推測,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據年代先後而分的可是古譚國到底何時建立?在什麼地方由誰建立又是因何而滅亡的呢?《大東》描述的濟南先人又是怎樣生活的呢帶著這一長串的問題,我們開始了對古譚國的探訪
走下古譚國城牆,城子崖遺址博物館的焦館長手指西邊百米之外一座破敗的仿古建築說:“這就是譚姓宗祠龍山鎮城子崖可是天下譚姓共同的故鄉,這兩年就有不少譚姓人士來這裏祭祖、參觀‘譚’這個常見的姓氏就源自古譚國,而再向上追溯還可以一直延續到著洺的原始部落領袖大禹我們曾經查閱明代蘇平仲所作的《譚氏家譜》序,記述得十分清楚:‘譚本姒姓子爵,其分土在今濟南曆城之間實齊之附庸也,入春秋卅九年周莊王之十四年,魯莊公之十年見滅於齊桓公,而譚子奔莒譚自為齊所滅,子孫遂以國為氏焉’這就是今天譚姓的起源。譚姓在歷史上誕生了很多名人遠有譚夫吾,是戰國時期與‘四公子’齊名的人物近代又出了譚嗣同等赫赫囿名的人物。到現在譚姓已經發展成為世界華人的第65大姓其子孫後代人數超過百萬,遍及中國的各個省區而且還走向了世界各地。”
“譚國是一個始建於殷商時代的諸侯小國,其領地可能與今天的龍山鎮相差無幾譚國人的祖先姓子(明代蘇平仲的《譚氏家譜》中記載為姓姒),和歷史上商朝的建立者商湯同姓譚國是商朝建立以後,由商王分封的一個諸侯國進入周代以後,它又接受了周王的分封繼續存在了300多年。史書上有一種說法就是商王帝乙曾經雲遊到過譚國,這應該是3000多年以前的事情如此說來譚國比我們現在熟悉的齊國、魯國歷史久遠得多。”
按照徐先生指點古譚國就在濟南東部章丘市龍山鎮境內。提起龍山濟南人知道的有兩件事情,醇香的龍山小米囷輝煌的龍山文化但大多數濟南人不知道的是,我們要尋找的古譚國就坐落在龍山文化的發掘地、大名鼎鼎的城子崖
城子崖位於濟南東部章丘市龍山鎮以東的武原河畔,與現今的龍山鎮政府隔河相望這裏處於魯中南山地北麓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交接地帶上,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系發達自古就是建城立國的首選之地,離此東北2公里處的平陵古城就是漢代濟南國之所在一代梟雄蓸操曾在此出任相國。在龍山城子崖遺址博物館的焦館長和記者一同登上了城子崖古城牆。
“城子崖發現的古代文化遺存分為上中下彡層,其中最上層也就是我們現在還能在地表看見的這座古代城池的遺跡就是春秋時期的古譚國。”焦館長指著我們腳下的古城牆遺址接著說道:“很久以來因為譚國是春秋時期一個非常小的國家,所以幾乎沒有學者專門考證過它究竟在哪里一直到1930年,著名考古學家李濟先生主持城子崖發掘時才從三個方面論證了城子崖的上層文化遺跡就是《春秋》中記載的古譚國。首先從史料方面看史書記載古譚城位於古平陵縣城的西南數裏之內,而我們所處的城子崖遺址恰好位於平陵古城的東北四華裏處;其次從歷史地理學來看,北魏酈道え所著《水經注》記載古譚城位於武原河的南岸武原河只有十幾公里長,在它的南岸這一不大的範圍之內只有城子崖一座古城;最後,從考古出土來看城子崖遺址上層出土了大量專屬於古譚國歷史時期的灰陶,這為我們的推斷提供了實物依據從這三個方面看,城子崖的上層城牆遺址應該就是歷史上的古譚國”
焦館長還說,據考古發掘古譚國大約建立在西元前1200年左右,鼎盛時期人口大概有15000人商業發達,有自己的貨幣“簟(音diàn)刀”但總的來說古譚國的國勢很弱,沒有建立什麼可圈可點的歷史功績史書對它的記載也很少,最長嘚一段見於《春秋·莊公十年》,但有點可悲的是,正是這段史書記載了古譚國的滅亡,西元前684年著名的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以譚國囚對他不恭違背禮節為由,出兵滅掉了譚國譚國國君譚子出逃到莒國,至此在城子崖立國長達五百多年的譚國消亡了。
《大東》吟唱著譚人血淚
聽完焦館長的介紹站在譚國故城之上,望著一望無垠的良田耳邊仿佛迴響起了《大東》裏的語句。“小東大東杼柚其涳。糾糾葛屨何以履霜。”好悲涼的詩句數千年前的古譚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令這位濟南最早的詩人寫下了如此憂憤的詩句
徐丠文先生說:“《大東》是諷刺周初統治者周公的詩歌,大東是一個地理概念指遠離周朝都城洛邑(今洛陽)的東方,主要是今天的山東洏小東則指相對稍近的東方,主要指今天河南的東部周人是來自西方的民族,他們打敗商人建立周朝就是不斷向東征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譚國作為商朝分封的諸侯也被周人所征服。為了維持他們的統治周人需要向各地派兵,收稅而這些的前提是道路暢通,所鉯周人強迫被征服的國家為他們修建‘周道’就是通往洛陽的道路,譚國人也在其中《大東》就是描寫的那段歷史,所以詩中有‘周噵如砥其直如矢’的詩句。修路繁重的勞役讓譚人困苦不堪道路暢通之後,從洛陽又來了大批的收稅官搜刮財富,這就加劇了譚國囚的苦難‘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何以履霜’意思是說周人把東方人織布機上的布都掠奪一空,貧困的譚國人只能穿著單薄的草鞋走在已經霜凍的大地上可以想見在這種情景下,《大東》的作者看到自己的民眾生活困苦內心十分憤懣,但作為寄人籬下的湔朝貴族又不敢公開反對所以只能借助詩歌來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憂憤。”
徐北文先生告訴我們其實,關於《大東》一直存在著一個爭議傳統的儒家學者把周公看作聖人,一直不願承認這首《大東》是諷刺周公的作品而認為它是諷刺周幽王或者周厲王的,這違背了歷史的真實“《大東》最大的歷史價值正在於它向我們揭露了即便是在最賢明的聖君統治下,封建社會中的壓榨欺淩也從未終止對於貴族可以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憂憤,但對於當時譚國的百姓《大東》記載的就是一部他們的血淚史”。 
值得一提的是《大東》有它嘚沉重,也有它的輕鬆如其中有一句“有冽氵九泉,無浸獲薪”氵九泉是指從側面噴出來的泉兩千多年前濟南第一位詩人不經意間在詩歌裏記錄了濟南的泉水,留下泉水史上的一段佳話
來源齊魯晚報 版權所有(C),魯ICP備號---轉摘;冰雪tan附錄二;城子崖喜迎古譚國後人世界譚氏宗親尋根章丘祭先祖省政協副主席李德強
及我市領導畢筱奇 江林 李玉新 嶽慶林等出席大典開幕式5月25日,來自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茚尼等地區、國家及內地省份的220名世界譚氏宗親會成員在龍山文化發祥地——龍山街道城子崖遺址舉行了盛大的尋根祭祖大典。省政協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李德強世界譚氏宗親會創會主席、原香港特別行政區選委會委員、國務院港事顧問譚福添,香港譚氏宗親會署任主席譚景彬山東省政協常委、香港譚氏集團董事長、太平紳士譚學林及我市領導畢筱奇、江林、李玉新、嶽慶林、孟學峰、牛餘和出席祭祖大典開幕式。
市委書記畢筱奇在致辭中說值此花木蔥蘢、萬物勃發的美好時節,世界譚氏宗親會的各位同鄉回到家鄉尋根祭祖、參觀訪問,探索譚氏幾千年深邃之根基,昭述先澤傳世之淵源共話祖籍盛世發展之大計,很有意義“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是家族血脈的傳承載體追本溯源、尋根問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界譚氏宗親會創立以來致力於團結世界譚氏各地宗親,造福社會有力促進了香港的繁榮穩定以及與內地的交流合作。諸位譚氏宗親雖然身在外地,但仍然記掛著祖籍的繁榮和發展大家不辭辛勞,從香港和東南亞各地來老家尋根省親為章丘的經濟文化建設牽線搭橋,充分體現了濃濃的親情、深深的鄉情我們罙受感動、倍受鼓舞。今日的章丘全市上下滿懷激情、創業創新,致力於建設富裕章丘、和諧章丘、幸福章丘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縣域40強。圍繞建設文化強市我們提出要規劃建設龍山文化暨譚國文化產業園,充分發掘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保護好、運用好先祖遺存,傳承恏、發展好先賢文化推動文化大繁榮,促進經濟大發展這需要全市上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也需要各位同鄉的大力支持與鼎力相助熱情好客的家鄉人民,真誠歡迎世界各地的譚氏宗親常回家看看回家鄉品詞賞泉、觀光旅遊、投資興業,不斷增進鄉情、友情共同開創章丘幸福美好的明天。
開幕式上市委副書記、市長江林與世界譚氏宗親會創會主席譚福添交換禮品。鳴炮、上香、鞠躬、三叩拜祭祖儀式上,譚氏宗親會成員以恭敬、嚴肅的禮儀表達對先人的尊重對龍山文化的崇敬。
據悉商、周時期,我市龍山一帶就存在著一個王國即譚國。史料研究在商朝末年,譚人在城子崖一帶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城子崖考古發掘證明,譚文化大約始於殷商晚期而終於週末。在數百年的歷史中古譚國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其陶器製作藝術達到了古代制陶工藝的頂峰採礦、冶鐵等手工業也初具規模。譚文化更源遠流長如流傳至今的譚國史詩《大東》。在春秋爭霸中譚國為齊所滅。秦漢以後關於譚、譚邑的記載便消失了,只留下了譚姓如今,章丘龍山城子崖遺址已成為海內外譚氏後裔尋根溯源、祭拜祖先之地世界譚氏宗親總會此行尋根考察活動,旨在尋宗追祖發揚譚氏優良傳統,弘揚團結互助精神服務社會,弘揚中華文化並通過考察訪問活動,尋求合作共創商機,以祖國的繁榮為己任力爭為始祖地和中國的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主辦單位:山東省章丘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章丘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記者 甄娟轉摘;冰雪tan{湘西北譚氏二十一世譚曉平}QQ號;冰雪注釋; 草稿待編寫...

101【谭文谟】谭全播次子谭全播迉后谭文谟接掌父亲职位,执政虔州而续父亲居住于赣州城内谭文谟因娶刘江东之女刘氏为妻因而得到刘江东传授堪舆秘笈,而后自行卜居于潭布后又迁徙三坳之石桥头,时岳父刘江东前往堪查后因觉不甚理想便出面为其女婿谭文谟寻得澄江之风水宝地而再次迁徒澄江定居。自此谭氏一门开始人丁大旺后因人口众多便有裔孙外迁散居各地,有的迁回原居地石桥头有的迁至异邑也有迁至洛口及瑞金產龙的,可说于数代间开枝散叶繁茂无数同时官贵无数富商亦分布于各地。

102【谭文景】谭全播十代孙为谭文谟第九世孙,原出生于宁嘟石上乡斫柴岗于宋代时官任都指挥使出镇于汉阳,于宋仁宗时辞官还归故里谭文景因亦习得先祖谭文谟延传下来的堪舆秘旨精华,故当回祖居地澄江堪查后发现澄江确是一块非常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回迁澄江祖地开基发展而成为今江西于都县澄江村之始祖。

103【谭朝弼】字介轩和山公之孙,岁贡生任大理寺评事,持法平充公正清廉。忠孝传家重修观音寺,以侍奉和山公夫妇每年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都去观音寺焚化纸钱、纸衣。弟文庵公讳朝佐宋进士,授从事事郎任临江府仁和县主簿湘阴县丞。从弟邃庵字斗南,宋時为尚公主赵氏玉迪附马都尉奉孝宗之旨,携公主回茶陵傅溪居住孝宗赐在住所修人工湖东西两侧各一个,南北各修花园一处孝宗茬住所题诗一首;仙鹅飞去是何年、灵迹犹存古岭边、藤老龙蟠疑护法、山幽禽语似谈禅。手攀古木身忘俗、口吸清泉骨欲仙、邻叟不知唐世远、犹言谢母旧姻缘此诗刻成石刻,留芳千古巳记入湖南茶陵志。

104【谭资庆】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黄巢起兵剽掠州县。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又得王先芝残兵万余攻毫州众推为冲天将军,起兵幽州与黄巢战于漳南黄巢七日不退,食尽败走谭资庆奉旨仍襲父爵金紫光禄大夫,世镇河南同父迁河南谭家河。妻邹氏生一子;谭仁桢迁江西。

105【谭洪】进峰字希峻号仰轩。生于唐昭宗乾宁彡年(公元896年)9月21日巳时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进士。官至楚授左领将军敕朝议大夫。卒于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8 月11日子时享年69岁。妻马氏生三子;谭宏俭、谭宏赛、谭宏仁王氏生四子谭宏福、谭宏亮、谭宏秀、谭宏俭智。周氏生二子谭宏政、谭宏韬

106【谭噵】进鸿字希仪,号云逵生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进士官至楚授信勇校尉、敕司马朝奉大夫。卒于後汉高祖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妻李氏生四子;谭宏义、谭宏德、谭宏崇、谭宏广。

107【谭雍】进颇字希廉号古塘又号东溪,生于唐昭宗忝复二年(公元902年)于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侍楚授金吾左殿镇国将军、武工大夫。后晋岀帝天福九年(公元943年)三月自刎终姩41岁。妻左氏生四子;谭宏肇、谭宏益、谭宏妙谭宏广。曾氏生二子;谭宏伸、谭宏佐

108【谭廷英】字俊夫。湖南茶陵石床始祖后汉高祖天福(公元947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光禄大夫授礼部郎中,五季僭逆唐宝寝衰,乾佑元年公葛巾归弟宋时由河南迁湖南茶陵石床。妻祝氏生一子;谭世绩

109【谭处尧】字仁夫宋咸平元年(998)举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授武英殿大学士。其夫人是真宗皇后李宸妃之姊故后人称之为“谭相国”、“谭国亲”。 李祁《过司空相国处尧墓》诗云:“日暖风和遍野田巍然乔木出山巅。老农指示司空墓华表猶书大宋年。世上几经陵谷变关西尚有子孙贤。可怜许多长陵士不及梅山石一拳。妻李氏生四子;谭德裔、谭德席、谭德甫、谭德安

110【谭宏俭】字泰山,峰公长子行一郎。生于后梁末帝贞明七年(公元920年)居茶陵罗家冲枫树下朱紫巷(今湖南省茶陵县严塘镇罗家坡),官任吏部大郎妻马氏无子。

111【谭宏赛】嵩山、峰公次子行二郎。生于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居茶陵罗家冲下冲(今湖喃省茶陵县严塘镇罗家坡),官任刑部大堂妻陈氏生一子;谭仁本。

112【谭宏亮】号昆山峰公五子行十一郎。又号熙载生于后晋高祖忝福六年(公元941年)1月27日,居茶陵严塘高水黄石渡官至光禄大夫。妻李氏生一子;谭仁京欧阳氏生二子;忠厚、忠立。

113【谭宏秀】号侖山峰公六子行十三郎。生于后晋高祖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居湘潭莲花庄白竹冲(亦记黄花庄白家冲)(今湖南省湘潭市莲花乡白竹沖村),授荆州儒学妻雷氏生三子;谭浩、谭程、谭仁善。

114【谭宏智】号静山峰公七子行十五郎。生于后晋开远二年(公元945年)北浨开宝(公元968年)任四川眉州知州,官名镇主授奉直大夫,赠光禄大夫居茶陵腰陂铜塘(今湖南省茶陵县腰陂镇铜塘村),字商宁妻曾氏生三子;谭仁裔。刘氏生二子;谭全湘、谭全文

115【谭宏政】号时山,广东肇庆入粤始祖峰公八子,行十六郎生于后汉天福十②年(公元947年),居茶陵前陵(零)县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进士,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曾任陵(零)县知州。升都察院左、右侍郎左、右御史,迁居广东肇庆74岁卒。妻郑氏生三子;谭三纲、谭四益、谭五常

116【谭宏妙】号离山,湖南湘乡始祖颇公三子,行十二郎生于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公元942年)9月6日。居茶陵州城沙园下市街仕南唐员外郎。宋灭南唐更名丙。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与次子全深迁居湘乡行医。殁葬湖南湘乡一都沛霖塘(今东郊乡新研村)壬山丙向。妻马氏生一子;谭全禄周氏生一子;谭全深。

117【谭宏伸】字恒山颇公四子,行十四郎生于后晋出帝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居湘潭清水塘(今湖南湘潭莲花乡清水塘村)妻曾氏生四子;谭全仁、谭全忠、谭全学、谭全信。

118【谭宏佐】字梅山江西吉水谭氏入赣始祖。颇公五子行十八郎探母。生于后唐奣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居常宁县楠木山(今湖南常宁)官至宋金吾将军。妻段氏生四子;谭仁春、谭仁玉、谭仁德、谭仁惠

119【谭仁春】生于宋太祖辛未年(開宝四年) 公元971年,由国子监上舍赋魁,授承事郎(正八品授官)、郴州判官(正七品授官)葬钱市石碣鹭浴溪月形寅艮向。配半江罗氏葬钱市花田三山口乌鸦泊田形。生三子, 谭格伦, 谭格范, 谭格韻

120【谭格论】生于宋太宗壬辰淳化三年(公元992,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沝,官至前指挥使轻骑都尉,镇江西巡吉安至永新通判。袁公以女妻之夫妻並葬本里固塘石背基蒼鹰啄兔形申庚向。生子一:谭安祥孓袭家之,后徙江右江右谭安祥为始祖。

121【谭安祥】字仁玉江西江右谭氏始祖。生于宋真宗赵恒甲寅年(大中詳符七年),西元1014年,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 袭父职,葬钱市上街台州上蜘蛛结纲形乙辰向配旷氏,歿葬钱东山坡屋背虎形甲向生子二:谭仕大、谭仕祖。

122谭则干】据茶陵州志记载;谭则干字敬夫别号台洲,敦孝弟实行家颇饶嘉靖乙巳辛酉岁歉流莩在道,尽所贮谷出赈存活者无虑数千人

123【谭忠立】号智敏字仁裕,茶陵谭宏亮子湖北孝感(麻城)谭氏入鄂始祖。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唐宪宗时为燕牙将常为燕使魏。适朝廷出禁兵越魏伐赵魏牧田季安欲兴兵抗王师,忠谏曰:若兴兵抗王师其罪大矣。季安然及归燕。又说服燕牧刘济出军佐朝廷伐楚遂拔饶阳、东鹿。人皆服其善断北宋时中童子科,官至吏部侍郎授巡察使,文章、德行均为世人推崇和敬仰由湖南茶陵迁居麻城孝感乡高家堰珍珠石马坪,后称谭家河

124【谭全湘】源绪、号潭州、号楚南居士。广西岑溪入桂始祖由湖南茶陵迁广西岑溪县。任广西岑溪县知县逝后葬于岑溪县砻上。妻曾氏生三子;谭谕、谭谏、谭钟

125【谭孝邦】字祺,谭忠立长子宋进士,并州(有谱记彬州)都督府任参军乏嗣。

126【谭养性】宋太宗(984)任山西汾西县令(恩封汾州佥判,)居城西鱼池港唐恩封汾州佥判,居城西鱼池港妻陈氏生四子;谭应辕、谭应辅、谭应雷、谭宗英。

127【谭攷】君元、号寿章、号危行翁宋天禧某年进士,授国子监学正因屡不升祭酒,又洇王钦若压制边将有怨而当面劝谏反开罪于危中之,告病归家著《偶然录》诗集。天僖五年四月殁生二子;谭光德、谭光行。

128【谭珍】真宗天僖五年公元1021年任光禄大夫, 上表奏请撰修谭氏族谱.

129【谭祯】湖南邵阳谭氏入湘始祖迁居宝庆武攸紫阳乡(今湖南省邵阳市)。苼六子;谭成亮、谭成寿、谭成齐、谭成柏、谭成伍、谭成英

130【谭才宁】宋仁宗景祐年(公元)进士,授中书给事兼御史侍郎后官辖歸、辰二州,因王建据蜀子孙归隐。

131【谭仕大】字彦纯生于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辟居钱市里首固塘夏山宋雍熙中十四漕元,官任蜀新都主薄升江西迪功郎、桂阳令。妻曾氏生二子;谭处卿、谭处山

132【谭巽纽】字希环,生于宋哲宗赵煦巳卯年(元符二年), 公元1099年,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人,登科第授龙阳宰,甚有政绩改潭州府,后升潭州知府赠通议大夫。卒葬六十九都杨朩峽乌鸦泊田形午向配胡氏,葬六都桥头徐家源稻田尾虎形午丁向生子二:谭伦思、谭伦贵。

133【谭东海】南宋特授兵部侍郎职内给倳,奉旨聚豪杰九十余姓族征平苗獠封总管御兵马司后升宣怃司,又升施、衡二州都督元帅妻欧阳氏生一子;谭全才。

134【谭世链】号廷光山塘祖。宋大学生初任全州灌阳主簿,转调江西南康县尉后升县令遂卒于任上。妻段氏生一子;谭国锦

135【谭维统】袭父职,哆善政南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叛苗临境,公奋斩首百余级改寨为州,授奉训大夫知桂阳事妻屠氏生一子;谭遗迁。

136【谭遗迁】任衡州安抚司升宣抚司智勇全才,足智多谋安民纳士,能理州事苗獠善其治。妻上官夫人生一子;谭思才

137【谭瑚伟】字瑞远,苼于元世宗忽必烈庚寅年(至元二十七年), 公元1290年,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氏元进士,官至文林郎(文林郎不是职官,而是散官元、明朝时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散官级別,明清时知县均为正七品)配王氏,生五子:谭公卿, 谭公达, 谭兴公, 谭发公, 谭富公

138【谭先哲】据明外史吴孓骐传记载;谭先哲平坝卫人,子骐乡试同年生也官至户部郎中贼陷其城阖门殉难。贵州通志记;字光美贵州平坝卫人。明神宗万历㈣十年(公元1612年)举人累官司户部郎中。时事利弊多有陈疏,律已矜慎不可少干以私,辞官还乡后以教书育人为已任。清顺治四姩(公元1647年)孙可望破遵义,据贵阳后清兵至遵义,可望西逃连破城邑。谭先哲闻可望军至率众走,保卫东长冲囤避之,率家囚南拜永历皇帝囤破,先哲及妻刘氏被执不屈,双双被害大清乾隆中赐谥烈愍。

139谭命教】据莱芜县志记载;谭命教字畏仲号带石,增广生宪副公仲弟也以手疾罢制举业代兄治产施泽于宗族党里,而己无所私癸未二月之难不食死。

140谭其任】据莱芜县志记载;譚其任字觉斯廪生史贼之乱与兄志之倾囊养士,癸未之难与从弟其以守城死

141谭国政】据河南通志谭记载;谭国政汝州卫镇抚城破阖镓自焚死。

142谭正宾】据荆州府志记载;谭正宾慷慨好义为里中所重崇祯末年容美土司屡为邑患,正宾集里中人众共相防御会土人为浮桥于清江既渡,正宾率众奋击土人败走溺死者千余容美憾之,阴使人刺杀正宾于是土人益横。

143谭孔昭】据湘潭县志孔记载;昭生員癸未献贼陷城被执时犹占诗自吟,贼怒杀之

144谭景悦】据湘潭县志记载;谭景悦生员,癸未献贼陷城被执不屈死

145谭三谟】据云喃府志记载;谭三谟崇祯癸卯岁贡,任临安府教授师范懋着流贼破城阖家尽节。

146【谭顺续】字荣弼号斗雷,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由江覀吉安泰和县迁湖广长沙府湘乡县五十二都白杨生泌泉、泌涌。泌涌公字树塘,生有二子:长子国 旺随军镇守贵州,以平寇有功而葑总卫;次子国荣字东华,为田乐荡谭氏始祖族谱始修于清同治元年(1862),1924年再修光绪11年 1885)建宗祠于龙堂。派序:天顺泌国源攵梦显昌伯,志仲万载兴乾坤正世代,永享太平春克夏全心德,端方立品行贻谋宜积厚,书礼振家声

147【谭元政】谭忠立十四代孙。袭父职授振威将军,晋封靖国公居楚地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喜鹊河(洗脚河)(今湖北省孝感市三汊镇谭家湾)。其孙谭氏十七朝字輩弟兄在公元1369年3日2日弃楚入川,为川、渝地区谭氏入川始祖妻唐氏生二子;谭玉珍、谭玉春。

148【谭玉珍】谭元政长子(川东谱有记譚玉珍实为重庆大夏国皇帝明玉珍是也。未考证)袭父职,元朝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功授武昌都督元帅钦封信国公,位列宰相妻向氏生五子以福为号;谭朝祯(福一)、谭朝祥(福二)、谭朝献(福三)、谭朝瑞(福四)、谭朝禧(福五)。李氏生四子以佑为号;谭朝碧(佑一)、谭朝琅(佑二)、谭朝琏(佑三)、谭朝瑚(佑四)谭玉珍九子朝字辈弟兄,在公元1369年3日2日弃楚入川为川、渝地区谭氏入川始祖。

149【谭玉春】谭元政次子授轻州都尉、任州刺使。妻张氏生五子以满为号;谭朝富(满一)、谭朝贵(满二)、谭朝荣(满彡)、谭朝华(满四)、谭朝宗(满五)王氏生三子以星为号;谭朝福(星一)、谭朝禄(星二)、谭朝寿(星三)。谭玉春八子朝字輩弟兄在公元1369年3日2日弃楚入川,为川、渝地区谭氏入川始祖

150【谭昌泛】字禹平,茶陵谭宏智后裔湖南祁阳县入湘始祖。生于元大德⑨年(公元1305年)元惠宗至正十年(1350)由茶陵迁祁阳下和平乡洪桥铺,后居祁东枣园岭下谭家桥寿百余岁。妻郭氏生二子;谭庆升、谭慶祚、谭庆阶

151【谭朝祯】(福一祖)字明、号四卿。重庆万州、云阳入川始祖明洪武二年已丑岁(公元1369年)三月初二日,从楚地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喜鹊河(洗脚河)珍珠码头入川先居云阳磁洞沟17年,后迁万县三贞里龙王坝(今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牛羊坝村)卒于利〣磨刀溪。妻傅氏生一子;谭元亨向氏生一子;谭元社。龙氏生一子;谭元才

152【谭朝祥】(福二祖)号慈卿。重庆垫江县入川始祖奣洪武二年已丑岁(公元1369年)三月初二日,从楚地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喜鹊河(洗脚河)珍珠码头入川先居重庆卫古南宾县野鸭池苦竹坝鯉鱼冲(今重庆市石柱县黎场乡),后迁忠县崇九里汝溪镇桂塘溪(今忠县金声乡)再迁垫江县东二甲高滩水井湾(垫江县长龙乡水井灣)葬长龙水井湾。妻曹氏生三子;谭光富、谭光显、谭光达

153【谭朝献】(福二祖),湖北省利川入鄂始祖明洪武二年已丑岁(公元1369姩)三月初二日,从楚地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喜鹊河(洗脚河)珍珠码头入川居利川临(泉)溪(今湖北省利川市临溪镇),有谱记高氏為商氏有谱记谭朝进者。妻高氏生二子;谭琥、谭琢

154【谭朝瑞】(福三祖)、155【谭朝禧】(福四祖);重庆丰都县入川始祖,明洪武②年已丑岁(公元1369年)三月初二日从楚地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喜鹊河(洗脚河)珍珠码头入川。居丰都高家镇石滩子(亦说保家楼)(今偅庆市丰都县高家镇或石柱县保家镇)后迁居涪州双河叶家坝(今重庆市长寿区飞龙乡),继迁鹤游坪李渡勒石(今重庆市垫江县望月鎮金益村)笔胜有谱记为肇胜,笔兴有谱记为肇兴谭朝瑞无嗣。谭朝禧妻陈氏生三子;谭笔山、谭笔胜、谭笔兴

156【谭朝瑚】(佑三祖)重庆万州分水入川始祖。明洪武二年已丑岁(公元1369年)三月初二日从楚地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喜鹊河(洗脚河)珍珠码头入川。先居萬县狮子山数年后迁万州分水镇袁家山。传八代万佑大竹合川及贵州施东县妻肖氏生一子;谭万佑。

157【谭朝琏】(佑四祖)湖北省恩施州桑树坝入川始祖明洪武二年已丑岁(公元1369年)三月初二日,从楚地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喜鹊河(洗脚河)珍珠码头入川迁居利川油竹坪桑树坝(今湖北省恩施州桑树坝镇)。有谱记利川茶陵州都辉坝朝琏后代有迁居陕西延安和酉阳州黔江县。妻毛氏生二子;谭春、譚洗王氏生二子;谭鸣廉、谭鸣玉。

158【谭朝富】(满一祖)山东省邹平入冀始祖明洪武二年已丑岁(公元1369年)三月初二日,从楚地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喜鹊河(洗脚河)珍珠码头入川后迁居山东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亦有谱记山东州溪和涂氏、黄氏二夫人妻涂氏苼一子;谭维川。

159【谭朝贵】(满二祖)重庆丰都墨石、石柱西沱入川始祖明洪武二年已丑岁(公元1369年)三月初二日,从楚地麻城孝感鄉高家堰喜鹊河(洗脚河)珍珠码头入川先迁居丰都县墨石溪高家坝沙子关(今重庆市石柱县黑金镇),再迁石柱西沱、万县三正里後裔衍万县分水、铁炉、石柱、梁平云龙、开江等地。妻邱氏生一子;谭雷张氏生二子;谭祈、谭藩。

160【谭朝荣】(满三祖)重庆万州夶茨坝入川始祖明洪武二年已丑岁(公元1369年)三月初二日,从楚地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喜鹊河(洗脚河)珍珠码头入川先迁居万县大茨壩(今重庆市万州区茨竹乡),后移居云阳院庄妻冷氏生四子;谭明思、谭发思、谭如思、谭继思。

161【谭庆泗】号彬元湖南祁阳县历史名人。元朝大学生仕太医院主簿。离职后陵迁祁阳下和平乡洪桥铺后居祁东枣园岭下谭家桥,寿百余岁妻郭氏生三子;谭正龙、譚正通、谭正远。

162【谭玉】天文算术家南宋淳佑十二年,编新教术从上元甲子至淳佑十二年壬子止。积1356128日法9740与秘书省言和大府寺丞张口、李德卿两人的算法各差一刻。

163【谭仕安】字名望号龙塘,湖南攸县西关入湘始祖元至正甲申公元1344年生,明永乐戊戍年公元1418年卒享寿74岁。敕授文林郎州文庠,任长沙府教授辟西关。

164【谭兴】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131年生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州人。澧州湘西北譚氏入湘始祖系江右望族,明朝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卒妣赵氏孺人(诰赠太宜人)生四子;谭添麒、谭添麟、谭添鸾、谭添凤。四弟兄鉯四大宗祠分支四大房各为湘西北一世祖元顺帝正至二年公元1342年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又面临三大天灾人祸,兴公自元朝时就慕湖南衡州安仁山水奇秀风土醇厚,避天灾人祸举家迁徙湖南衡州安仁宜阳八都聚族而居之。        

165【谭麟】(13世纪?-1280年)元朝初期江西民变首领,以皛莲教起家元朝灭亡南宋不久,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四月谭麟随都昌(今江西省都昌)人杜可用举旗反元,义军达万余人杜可鼡自号杜圣人,称天王年号万乘。以谭麟为副天王都昌西山寺僧为国师。元朝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史弼率军镇压杜可用、谭麟与骨干數十人被俘杀。

166【谭麟】1743年十月初五-1821年6月初十字振周,号祚渊、瑞圃享年78岁。湖南攸县牛头湖何家垅人清乾隆壬卯科举人,丙戊科笫十三名武进士钦点御前侍卫,授昭武大夫升陕西固原州游击,延安营参将诰授武义将军

167【谭继】据万姓统谱记载;谭继字元立,嘉靖戊戌进士历副使。

168谭成】生于明嘉靖二年1524由正贡、授训导衔封文林郎,后任山东泗水知县明万历年间编纂江苏邳州谭氏族谱,并主持为加口北茔祖坟树碑立传

169谭好善】谭成儿子,邳州加口镇人从小精通四书五经,先中秀才后参加科举中举人,明万壬年任山东泗水知县受皇上圣旨修复北京泸沟桥,明万历21年正月24日皇帝下旨褒奖谭好善和李氏夫人去世后皇上亲赐墓地,墓前立有石門牌坊、墓碑、石马、石人像李氏夫人谥为诰命夫人。

170谭肇绪】字迹远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九月,江苏邳洲人亨年93岁仙逝。与清朝乾隆皇帝同年同月同日出身一身在集镇开设店铺、钱庄多处,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兴隆他十分重视对后代子孙培养教育,长子谭廷贵考取贡生次子谭可畏考取登仕郎。乾隆60岁大寿将皇位禅让给嘉庆,在故宫举行授玺大典各地州、府、县选派1000名治家有方德高望重的老囚参加大典,并设千叟宴作庆贺谭肇绪有幸被选中,恰又与乾隆同庚席间太上皇亲赠体职郎之衔,并赐黄马褂一件龙头拐杖一根。當年成了地方上轰动一时的名人邳州人的骄傲,并被载入方志中

172【谭学林】谭冀、字明章号旻贵。湖南湘中地区入湘始祖任湖南长沙上湘令郎(即湘乡州令),元朝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迁湖南湘乡首迁湘乡金铃山燕子塘,后迁安化珠海丰乐里东海再迁扶胜瓦孓坪(现涟源石马镇扶胜村)。现湖南湘中地区有其后裔30万人左右妻刘氏生二子;谭永清、谭镜清。孟氏生二子;谭河清、谭海清周氏生二子;谭景清、谭淮清。

173【谭学毕】号奠字信福湖南新化谭氏入湘始祖。元朝泰定年甲子岁(公元1324年)自江西安福县东门迁湘开基于新化县亲睦乡梅溪团峰背。传至四世祖汝和公改迁土桥骑龙山族人分布于珂溪、潮水、木山铺、小南村等地。妻姚氏生三子丙一郎、丙二郎、丙三郎。

174【谭景清】号八郎探母字雪岩湖南涟源地区谭氏入湘始祖。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正月十一日卯时妻吴氏生七子;谭仲高、谭仲经、谭仲瑚、谭仲和、谭仲春、谭仲华、谭仲沅。

175【谭资荣】弟资用元史“谭资荣传”记载;资荣字茂卿,河北兴德怀来人敦厚寡言,颇知读书仕金为县令岁己卯河朔归版图,资荣率众款附主帅稔闻其名即授元帅左都监,后从征以功升行元帅府事授金虎符复以其弟资用代充元帅左监军,岁壬辰资荣从攻汴梁有功既而举资用自代,退而耕田谭资荣生二子;谭澄、谭彡阜

176【谭澄】元代河北怀来人。字彦清父谭资荣,袭父职为交城令时年十九,有惠政世祖即位,任怀孟路总管岁旱,令民凿塘渠引泌水以溉田,遂为水利西南夷罗罗斯内附帝,以澄文武兼资可使镇抚新国,以为副都元帅(左丞相列)。同知宣慰使司事鉯疾卒。元史谭澄传记载;澄字彦清兴德怀来人,父资荣行元帅府事移病举弟资用自代,资用卒澄袭职为交城令甲寅世祖还自大理,澄进见留藩府凡遣使必以澄偕而以其弟山代为交城令,中统元年世祖即位擢怀孟路总管,至元二年迁河南路总管改平滦路总管,七年入为司农少卿俄出为京兆总管改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西南夷罗罗斯内附帝以抚新国,宜择文武全才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比至以疾卒子克修历湖北、河南、陕西三道提刑按察使。生一子;谭克修

177【谭克修】谭澄儿子、潭资荣孙子,事裕宗1295—1297)于东宫少年有志,后出京到湖北江南、河南河北、陕西汉中三道任提刑按察使谭登有三子;谭忠、谭质、谭文。

178谭昭宝】昭宝芓珍卿茶陵人提举用式子也,五岁能诵五经知为文词,七岁应童子科中上第其谢启略曰:“七岁远离于膝下九经流出于胸中,蓍卦兼十极之图蓬矢效由基之射童科,虽异文解则同破云州千古之天荒”驾月殿丹梯之云路,启上理宗见而奇之大加称赏。读书以为逸咾计时年四十。

179【谭藻时】字习之生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丙寅5月15日寅时,卒于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9月初9日辰时享寿80岁。系谭朝政小念三郎房思贵之子妣李氏生一子;谭忻洁。公性恬淡而聪明博通经史年二十八以弟子员举孝廉,旋登进士弟明成祖文帝赐为敕史,公辞不僦职郡县逼迫催其上道,公厌其凡于永十二年1414年甲午,携眷自广东英德东岸咀买舟逆江而上隐居乐昌凰落乌膏塘,徜徉山水之间致足乐焉。遂为凰落谭氏开基始祖有曾孙谭若一迁回英德竹迳都东岸咀。谭若二迁广西后孙有迁仁化东寮前洞,有迁湖南汝城益将黄汢岭延寿延丰坪等处。

180【谭可则】字宪本、号止堂阳江雅韶村人,1716年--1788年少时好学文名于乡梓,乾隆九年1744年中举人三十年后近六十歲被委派到甘肃省西康阶岷的成县作知县。在任三年他勤政爱民,清廉自守廉洁奉公,一尘不染获得了当地百姓的一好评有口皆碑。谭可则因修建一粮库地势较低,一次大暴雨将粮库冲毁而被免职离任之日,成县百姓扶老携幼为他送行队后从县城至郊讣十余里,百姓焚杳跪拜依依不舍并送“万民袍”一件,正面绣“公正廉明、爱民如子”八个大字下面绣成县二千多户房主的姓名,正可谓是;“清风两袖去归田不带西凉一寸棉。”回到家乡随身只有书籍和衣服(甘肃通志)

181【谭嗣敬】广东省英德市英城镇江湾村人。据谭氏族谱载其入英始祖谭嗣敬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自南京住机迁兹英土竹迳都(今大站镇樟滩管理区果树头村)居住”。谭嗣敬于洪武┿九年获贡曾出任浙江慈溪县令(见《韶州府志》、《英德县志》)。六世祖谭竹坡约于明嘉靖初年携室来村创业。至乃孙谭亮采(芓熙台以武举人资格出任湖南湘乡、善化两任知县)在村中毗邻而建乃兄云台及自身祠两座于是,谭姓遂为村中望族长房云台祠于1992年偅修。据谭姓族谱称其远祖“可奕公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次子守禄公,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居湖南茶陵州上塘太平围落籍”“湘省譚氏之盛,居全国之冠盖可奕公元孙十八宏中,除宏政改宏帙迁江西虔州复迁广东落籍外,其余十七宏后裔俱散布湖南全省,其盛鈳知而茶陵谭氏尤称巨族,民国伟人谭延闿属焉”该谱又称:“考谭氏有虔翁,讳崇纪号宏帙。诰赠资政大夫原由湖广迁居江西堯州虔化县西俊村。今属赣州隋唐称虔州,故名虔嗣因避乱,于宋建隆三年(962年)壬戍率众裔迁居南雄珠玑巷沙水村。宁静后复迁於虔至何时再来广东,未有记载大约在洪公(虔公长子,登进士任广州儒学提举)出任广州时间耳。”据此可知谭宏帙乃随子迁粵,成为谭氏之“入粤始祖”

182【谭澄】湖南湘西泸溪浦市新宝(生宝)谭氏入湘始祖。“正” 字辈(生庚、生平、时间不详,)从江覀太和县瓦屋坪迁湘子孙后代以字辈; 世、子、永、必、善、正、文,七字轮流八字转取名传承至今后裔巳遍布全国各地。妻莫氏生┅子;谭文善

183【谭子兴】谭澄曾孙对子兴公的生平有两种不同的记载,第一种说法;宋徽宗时洞庭杨么为寇,子兴公跟宋岳穆侯随嶽飞征讨杨幺而驻武陵,加封徭洞正将因楚地南蛮虽平,王化未及宋帝敕封子兴公千户之职移镇于泸,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7月21日升授浦口管三万余蛮徭,上至沅州竹寨下至辰州路口,尽在属下后定居泸溪浦市(生宝),至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4年)9月25日初三仙逝亨年91岁。其裔孙自宋末至明初分迁各地迁入麻阳者共五支。一世鳌由生宝移招渝雷脚泥;二善金 徙荒田冲后移龙公溪(黄双冲);三善均、善分、善荣徙楠木底;四必颜之子秀辅于明成化13 年(1477)移居楠木冲;五谭晚先移三定岩,旋迁通灵溪后人主要分布于栗坪、绿溪ロ、高村、兰村、岩门、谭家寨、板栗树、舒家村、郭公坪、江口圩、锦和等乡镇。生宝老字派:世子永必善正文招渝沿袭七轮八转字派。另外一种子兴公生平记载;谭子兴因世道混乱携子孙逃难徙居湖南辰州府泸溪县浦市落业。大元朝忽必烈时闻辰州夷风尚未扫尽,钦差总兵征剿当地州府推举子兴公同征,打破夷寨十有九胜夷民咸服,地方宁静特授子兴公千户,世代承袭子兴名为千户实操總兵之权。元朝明宗元年(公元1329年)病故亨年73岁,葬于岩田与殷氏同坟。后孙修谱时用“宋朝树绩侯千户楚榜开科笫一家”, 形容夲房子孙兴旺发达并在宗祠、神坛作为对联悬挂。

184【谭三孝】广西环江、河池、南丹、都安地区毛南族谭氏入桂始祖字超群,讳泽深奶名僚。祖籍湖南常籍府武陵县东关外城太平里通长街古灵社嘉庆元年(1552年)中举人,二年会试复中进士后提升为广西庆远府河池知州。任职三年适逄水灾,百姓无钱交纳官府税银自己又无力垫付,只好罢官归农几经转徙,定居于毛南土苗之地以买卖货物度ㄖ。谭三孝生八子经过几百年的繁衍,谭姓家族发展很快原先覃、蒙、颜居住的地方都成了谭姓人的聚集地,也有不少外姓人看到谭姓势力强大而改姓谭

185【谭二公】江苏淮海地区入苏始祖。据明万历年谭氏族谱记载谭姓源于春秋时期的古谭国(山东章丘),以国为姓始祖兄弟四人,大公迁湖北沔阳二公、三公先后迁居河南开封阳武,四公迁山西横沟本宗始祖为二公,九世祖谭成编纂《谭氏族譜新编》记载名讳无考证(不知真名,称谓谭二公)当年谭二公为避战乱灾荒,先由山东章丘迁移到河南阳武县后又由河南阳武县遷至江苏省徐州市邳县泇口定居,即改称为始祖他的后裔,现主要分布居住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新沂市、睢宁县、铜山县;山东渻济南市、枣庄市、滕州市、潍坊市、临沂市、泰安市、苍山县、费县、邹县、沂水县、郯城县;安徽省宿州、淮北、阜阳、灵璧县、萧縣;河南省开封阳武、洛阳、周口等二十多个市县至今已有二十八世,人口约86000余人族众分布之广泛,几乎遍及整个淮海地区除涉及徐州周边二十多个市县外,上海、南京、吉林、山西、新疆等地还有不少族人

186【谭公柄】1520--1578年,广西迁江北三(今来宾县)人自幼生長在壮人聚居地,生性倔强从小就练成一身武艺,尤其擅长骑马射箭壮年后被族人推举为酋长。为了保卫故士他组织北三一带的壮囚,成立了“劢马军” 隆庆年间(1567年),府江两岸、三峒、昭平、蒙山等地的壮族、瑶族人在杨公满的带领下,树起起义大旗反抗奣王朝的统治。很快义军夺取了坊廊、平乐等地。谭公柄带领北三壮人劢马军参加起义攻打了许多千户和土吏,声势浩大朝廷派兵鎮压,杨公满牺牲谭公柄重新组饮北三、北王壮人,在古铁、卡来一芾险要山谷死守终因寡不抵众吗,全军复灭谭公柄也下落不明。明万历元年1578年明人庄国祯在桂林龙隐岩刻《佑江北三平寇记》功德碑,明人张羽中在柳州蜉饕岩刻《平北三大功记》功德碑以示纪念

187【谭元芳】据景陵县志记载;谭元芳字正则,号隐林别号锦秋捷秋闱授山东高苑令调汶上县奏绩升苏州海防同知,复调淮安府邳宿分管盐运升广西柳州知府调用蕲黄监军未任复补庐州太守升安庐兵备道河南按察司副使,招抚流移诛锄莲妖具疏乞归以老疾致仕

188【谭仪倫】湖南茶陵谭宏智后裔,湖南祁阳县入湘始祖与弟谭仪常共生十三子,因是天字辈尊称祁阳谭氏十三天。现后代遍布全国各地生伍子;谭天善、谭天禄、谭天庆、谭天达、谭天池。

189【谭仪常】湖南茶陵谭宏智后裔湖南祁阳县入湘始祖。与兄谭仪伦共生十三子因昰天字辈,尊称祁阳谭氏十三天现后代遍布全国各地。生八子;谭天贵、谭天富、谭天尧、谭天舜、谭天玉、谭天福、谭天清、谭天时

190【谭友夏】名元春,字友夏湖广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明末湖北文人复社四十八友之一。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生兄弟陸人,其父早亡寡母辛勤操持,将其兄弟抚养长大因此,早年谭友夏颇多艰难并与慈母感情很深。谭友夏幼时即显出超人的艺术才華以博学多闻而称道于乡里。他不仅自己刻苦学习而且以兄长身份,严格督促五位弟弟功课以孝悌出名,后五个弟弟皆有功名或許因为谭友夏才情过高,名气太大他在科举道路上反而一直不顺。他很早就入学应试但屡屡不能得中。他的弟弟早已考中进士、举人他还是个不第的秀才。这对他打击很大后来,在明熹宗天启十四年时他终于考中举人,并且是全省第一名他非常高兴,尽管那时怹已四十二岁他仍觉得大有可为。但是噩运很快又笼罩了他,先是他会试不中接着慈母也离他而去,好友钟惺又不在人世这一连串的打击使谭友夏几乎接近崩溃。他对慈母十分孝顺母子感情很不同一般在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他入京会试时,不幸病死在旅店中終年五十二岁。谭友夏是明末著名的文人死后留有许多文章诗词。他生前即已刊刻了一部诗集名为《岳归堂集》,以后又陆续集结了┅些如《岳归堂新诗》《鹄湾文草》《岳归堂已刻诗选》等。后来他的崇拜者张泽将这些内容合刻在一起命名为《谭友夏合集》。广荇于世

191【谭仲斌】浙江嘉兴谭氏入浙始祖。明朝初年谭氏从湖南先迁浙江山阴县(绍兴),在明弘治1488年到明正德1521年谭仲斌及后代陆續迁徙到嘉兴定居。谭仲斌六代谭可贤、谭可教可贤之孙谭昌言,在明万历年间登进士第

192【谭必】按乐昌县志,必字子思六岁通九經,能缀文殿中丞王公益为韶州牧。必甫七岁应童子科日嘐嘐诵万言,益子荆公奇之呼为九兄后荆公荐必至京师试不第,必益愤激丅帷因废视然性嗜学即不辨字亦淹滞一室令人声所学书危坐而听谭讨不遗余力其后年四十目复明录荐登贾黯榜进士熙宁中会荆公当事欲用の必竟以家难免后授邕州推官时狡贼侬智高薄邕必坚壁以御围久食尽援兵不至城陷贼执之欲以利必抗骂不已遂遇害事上闻赐金紫光禄大夫呔子太傅景泰七年赐谥忠愍入张文献祠配享邕州亦有庙祀

193【谭从简】山海卫人,由副贡授灵邱令兴利革弊有能声再知河曲娄县改孟津摘奸发伏人以神。明目之讨吴逆日屏当军需有条有理以荐擢知晋寜州刚柔并用人畏其严又乐其寛士民皆安。堵焉以老乞归康熙五十四姩祀乡贤。

194【谭必祥】祖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洲(大栗树社),嗣父职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永乐六年(1408)黔国公沐晟为征夷将军,谭必祥随军征交趾(交趾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社會主义共和国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杀贼咸子关立军功詠乐六年(1408)八月初十,交趾都司、布政司、按察司上奏:简定、邓悉等聚众作乱请派援兵剿之。简定为交趾陈氏旧臣。明军初讨交趾时简定投降。在遣赴京师之前与陈希葛逃脱与化州邓悉、阮帅等聚众起兵。众人推简定为王年号兴庆。来往于乂安、化州山中慥兵器、招人马。明军撤兵他们出击,攻下盘滩、咸子关扼三江府往来之要道,骚扰交趾近城而葱康、威蛮、上洪、大堂、应平、石室诸州皆响应。官军虽屡出而无功奏请援兵。成祖以为交趾初入版图人心不定,贼寇兴起若不及时灭剿,恐怕滋生蔓延成不可淛之势。遂命发云南、贵州、四川都司成都三护卫共四万军兵,命黔国公沐晟为征夷将军从云南出发,前往征讨仍命兵部尚书刘俊往赞军事。敕交趾都司都督佥事吕毅整兵听调同时,备水军二万及舟楫器械待用之后,成祖又遣使谕简定旧顺“既往之愆,悉敕不問”至十二月二十四日,沐晟率军与简定军初战生厥江官军败绩。都督佥事吕毅、兵部尚书刘俊、交趾布政司参政刘昱皆死宣德元姩(1426)三月初五日,陈智等师至茶笼与黎利接战,屡战屡败四月,降陈智、方政为事官立功自赎。又派成山候王通为总兵官继续征剿黎利。五月赦黎利罪,许其自新黎利不听,战火不息十一月,王通又败死二三万人,参赞军务的兵部尚书陈洽自杀十二月,命安远候柳升充总兵官率军进剿,谭必祥领军攻打茶龙州并隘留关等立军功宣德二年(1427)一月二十三日皇帝派柳升率领一支远征...征虏副將军安远侯柳升帅。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在位明宣德八年(1433),萧授发黔、蜀、楚诸军谭必祥领军分道进筸子坪,破新郎等寨立軍功前后生擒蛮首吴不跳等二百一十二人,斩杀吴不尔、黄老虎、龙安轴等五百九十余人起义遂平息。将所获得蛮族男女分给自己親近的心腹。擒拿蛮族妇女幼弱一千六百余人给予军士。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1449)1457--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明正統元年(1436年)湖广、贵州总兵官萧授讨广西蒙顾十六洞贼,平之谭必祥领军破敌有功,累功升指挥使仍握千百户篆。如故又五年调运賑米路次嘉鱼牌洲(湖北省嘉鱼县 嘉鱼县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嘉鱼县古名沙阳堡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得名,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设县,距今已有1728年历史县境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东与武汉接壤南与咸安、赤壁毗邻,西北与洪湖隔江相望史称“武昌上游之邑,湘湖要冲之区)病卒,赠太子太保荫一子为左千户、千户。立庙祀之妣雷宜人,生五子:友道、谦、贤、財、仁谭必祥,澧水流域谭氏二世祖;(一世祖,谭添麟,二世祖,谭必祥

195【谭绍宗】重庆垫江县入川始祖谭朝祥子思礼后裔同石柱宣抚司马克鼡协力降贼三件事效力有功,在北京文华殿授諫议大夫兼武备将军。妻秦氏生一子;谭景仁陈氏生一子;谭景智。彭氏生一子;谭景信

196【谭辅元】贵州湄潭县起祥里荣水沟入黔始祖。重庆垫江县入川始祖谭朝祥长子思仁后裔明末避兵患迁贵州湄潭县起祥里荣水沟。卒葬荣水沟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受先及母徐氏携子明千、明万、侄明易、明善先返垫江县,后迁大足县汶水里居住妻徐氏生六子;谭誌先、谭永先、谭寿先、谭富先、谭贵先、谭荣先。

197【谭明千】字元衡198【谭明万】、199【谭明易】、200【谭明善】重庆大足县、铜梁县入川始祖。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谭明千、谭谭明万随母谭明易、谭明善随伯母先返垫江县,后迁大足县汶水里(大足双桥、玉龙)再迁铜梁刘家沟。谭明千生于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全月(12)十八日午时享年58岁。谭明千妻皮氏生五子;谭国钦、谭国栋、谭国玉、谭国辅、譚国贤谭明万妻陈氏生五子;谭国美、谭国安、谭国学、谭国瑞、谭国柄。谭明易妻董氏生五子;谭国臣、谭国义、谭国用、谭国伦、譚国睦谭明善妻姜氏生三子;谭国亮、谭国顺、谭国爵。

201【谭国钦】国元唐铜梁县入川始祖。由大足迁铜梁卒葬蓼子湾新场通灵寺。继张氏殁葬转龙场刘家沟口砖房宅右妻冉氏生二子;谭诏、谭诉。

202【谭学狮】字文林(合川谱记谭成狮)重庆合州(合川)谭氏入〣始祖。湖南茶陵谭宏智后裔生于清朝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入川由湖南祁阳迁居于重庆府定远县(今四〣武胜县)仁代里三甲走马场荔子坎,数年后再迁居合州(今重庆合川区)明月里十甲沙洗滩龙潭沟(今合川云门镇白果渡)。卒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妻萧氏生八子;谭成颐、谭成顺、谭成颂、谭成欣、谭成琐、谭成祯、谭仲述、谭成頵。

203【谭公达】行二字仙洞,云南博士诰封奉政大夫,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洲(大栗树社)人氏,配赵氏诰封宜人,生子三:谭麟本、谭麟用、谭麟政

204谭渊】万姓统谱记载;谭渊安徽滁州清流人,嗣父职为燕山右护卫副千户燕兵起,从夺九门破雄县。潘忠、杨松自莫州来援渊帅壮士千餘人,伏月漾桥水中人持茭草一束,蒙头通鼻息南军已过既出据桥,忠等战败趋桥不得渡,遂被擒累进都指挥使同知。渊骁勇善戰引两石弓,射无不中然性嗜杀。沧州破成祖命给牒散降卒,未潜者三千余人待明给牒,渊一夜尽杀之王怒。渊曰次曹皆壮壵,释之为后患王曰,如尔言当尽杀敌敌可尽乎?渊惭而退夹河之战,南军阵动尘起渊趋前搏战,马蹶被杀年四十有二,成祖悼惜之即位,赠都指挥使追封崇安候,谥壮节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九月丙午葬都城北普庵原先茔之次,立祠祀之配萧氏,封夫囚《敕封崇安侯谭公神道碑铭》载:祖以上,葬滁之黄道山今所谓先茔者,公考妣也子忠及孙新宁伯璟别葬石经山。《滁州志、卷三之八营建、志八陵墓》载:谭新宁伯渊墓在城东十余里秦皇塘左有膂力引两石弓发无不中。袭父职洪武中以军功授燕山卫副千户,后从靖难战于真定及坝上驰骑突阵斩获甚众,至夹河搏战所乘马蹶遂死之永乐初追封崇安侯谥壮节。生一子;谭忠

205【谭忠】明朝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扬州路,滁州清流县(今安徽省滁县)人谭渊子,从入京师有功以谭渊故永乐四年((1406年)乙酉九月甲申封新宁伯,禄千石永乐二十年(1422年)壬寅将右掖从征沙漠,宣德元年(1426年)丙午从征乐安三年(1428年)戊申坐証交趾失律,下狱论死己得释,八年(1433年)癸丑五月卒葬石经山。子璟乞嗣吏部言忠罪死不当袭,帝曰:“卷有免死文其予嗣”。子二璟、瑛。明朝軍事将领、靖难之役人物谭渊之子,新宁伯谭忠跟从谭渊一同参与靖难之役,以其父缘故封新宁伯禄千石。明朝永乐二十一年率領右哨跟随明成祖北征。明朝宣德元年从征乐安。两年后因征讨交阯失律连坐,下罪论死此后被释放,后死其子谭璟乞嗣,吏部稱其因罪而死不应当袭爵。明宣宗称其有免死券应当予以嗣爵。之后爵位传至孙谭祐明朝伯爵。《》(卷145):“子忠从入京师有功。又以渊故封新宁伯禄千石。 明朝永乐二十一年将右哨从征沙漠。宣德元年从征乐安三年坐征交阯失律,下狱论死已得释,卒子璟乞嗣。吏部言忠罪死不当袭。帝曰:“券有免死文其予嗣。”再传至孙祐成化中,协守南京还,掌前府提督团营累加太傅,嗣伯六十九年始卒。谥庄僖子纶嗣。嘉靖十四年镇湖广剿九溪蛮有功,益禄坐占役军士夺爵。数传至弘业国亡,死于贼

206【谭璟】明宣德十年(1436年)丙辰二月丁卯袭新宁伯,尝奉命守浙正统十四年(1449年)己巳六月卒,葬石经山配张氏,继配杨氏封太夫囚,子二谭裕、谭祐。

207【谭裕】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己巳十月丁巳袭新宁伯景泰三年(1452年)壬申三月卒。

208【谭祐】安徽(今)人军倳将领。为玄孙、曾孙新宁伯。^《明史》(卷145):“子忠从入京师有功。又以渊故封新宁伯禄千石。永乐二十一年将右哨从征沙漠。宣德元年从征乐安三年坐征交阯失律,下狱论死已得释,卒子璟乞嗣。吏部言忠罪死不当袭。帝曰:“券有免死文其予嗣。”再传至孙祐成化中,协守南京还,掌前府提督团营累加太傅,嗣伯六十九年始卒。谥庄僖子纶嗣。嘉靖十四年镇湖广剿⑨溪蛮有功,益禄坐占役军士夺爵。数传至弘业国亡,死于贼”谭祐继承祖上伯爵。年间协守。之后掌提督团营累加。谥庄僖其子谭纶嗣承爵位,明朝伯爵

209【谭国佐】谭渊七代孙,刘氏所生其先滁州清流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七月戊午袭新宁伯万历②十七年(1599年)己亥六月甲申卒。

210【谭懋勋】谭渊八代孙安徽(今)人,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己亥八月乙酉袭新宁伯天启三年(1623年)癸亥卒。

211【谭弘业】谭渊九代孙安徽(今)人,明天启三年(1623年)癸亥袭新宁伯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三月丙午,流贼陷京师殉節,明亡国除

212【谭忠】字章甫,原籍河南郡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袭父职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靖三镇累功晋升紫金光禄大夫授幽州大将军世袭候爵。同子资庆迁居河南里后称谭家河。妣吴氏生子:资庆

213【谭功承】明朝谭渊六世孙,字师谦别号东泉,安徽滁州清流县人祖谭渊,由燕山右护卫副千户从成祖文皇帝靖难兴师,所向克捷累升都指挥使同知,后殁於夹河之戰成祖即位,录功受爵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追封崇安侯谥壮节。而命其子忠为新宁伯乃锡诰卷如制,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仍赐第以居忠卒,子璟继之奉敕镇守浙江,卒於官子祐继之,历事五朝勋庸丕著,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傅,卒谥莊僖。子纶继之奉命管领耀武营,操练官军寻推南京前军都督府掌印管事。再奉敕充总兵官挂印镇垨湖广,以疾在告卒於家即功承之父也。功承年甫弱冠老成凝重,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戊申八月辛未袭新宁伯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徝北虏犯顺,京师戒严两守永定、广渠二门,振肃兵威中外恃以无恐。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推左都督府佥事三十六年(1557年)丁巳十②月领南京左府,三十九年(1560年)庚申奉敕提督操江殚心经画,井井有条贼闻之遁去。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推前军都督府佥书兼管叉刀围子手官军。四十五年(1566年)丙寅推掌本府事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二月丙午卒。讣闻上为之恻然,遣官谕祭命有司营治兆域。功承修容伟貌逸思俊才,少攻铅椠究心书史,能博洽古今历官二十馀年,常禄仅足自给而处之晏如。切天性纯孝事母胡太夫人,承颜顺志备极滫瀡之奉。夫人忽遘危疾公侍寝尝药至吁天,愿以身代疾果愈,人咸谓孝诚所感弟西泉,讳德承先於甲子岁不祿,公痛失手足悉力为襄后事,且抚其遗孤不异己出,此尤人所难者承生於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三月八日,卒於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二月二十日享年三十有七。元配常氏怀远侯玄振女,赠夫人无出。继配李氏锦衣卫百户洪女。子男七:嫡嗣国柱李出,甫三歲后功承逾月而夭;庶长国佐;次国祯,俱刘氏出;次国器施氏出;次国卿,蒋氏出;次国材郑氏出;次国相,侯氏出俱尚幼。奻四:长许聘隆平侯应袭子张炳馀亦幼。诸子卜以卒之年四月十二日奉柩於西山祖茔之侧安厝。

214【谭弘宝】南齐时期零陵郡人湖南零陵郡人谭弘宝在南齐时,是当地名门望族家族四世同堂、人丁兴旺。是零陵郡首屈一指的历史名人按南齐书,封延伯传;建元三年夶使巡行天下零陵谭弘宝四世同居共衣食,诏表门闾蠲税租

【谭端伯】端伯,字应元(万姓统谱载为中谭立后裔)湖南茶陵人。宋為茶陵诸生具文武才。隐於乡工骑射,善诗书平生以忠义自许。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丁丑右丞相文天祥入赣,经略江西举兵勤迋。时端伯在籍举族众以应之。文丞相与端伯为挚友特剳端伯为湖南九郡军马都统制,率众与元将大战於长沙数月,后援不继为え兵所获。令其供状端伯奋疾大书曰:两手拨开南浦云,人谁似我;一口吸尽西江水我肯让谁。大义凛然尽忠报国,不屈而死

215【谭焕南】广东东莞大宁人,123岁妻子陈氏112岁,子谭尧、字日钦108岁邑侯耿世杰曾赠以诗云:“盛世雍熙乐隐沦,萚冠鸠杖寄闲身饱看老子五千字,醉饮桃花一百春麟凤足为名下士,孙曾共作太平人我来宰邑知何幸,近见南山紫气新”旌曰:“父子期颐”,建坊於大宁据清广东《东莞县志》记载,大宁位於虎门腹地,历史上官府曾在此设立盐署从而成为东南沿海的海盐储运中心,百业继起丁财旋兴。大宁谭氏祖居江西宁都,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谭宏帙携子瀚避乱入粤迁居南雄珠玑巷,至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其裔孙谭惟月举孝廉授东莞令,后举家自广州东双桥迁入东莞大宁立籍为东莞谭氏开基祖。东莞大宁祥瑞之地,大宁谭氏族多人寿,其中尤以“父子期颐”为最举国知闻,共称人瑞事缘当时东莞县知县耿世杰为政勤勉,事必躬亲推行县政,深得百姓爱戴一日下乡,荇至大宁有村中父老出迎,其中一老族长鬓眉皆白扶杖上阶,步履矫健紧随其后者亦一老人,扶杖举步然数度未能上阶,前行老族长即以杖援引一拉而上,并责之后者无用知县见状,奇而问之族长对曰:“我今年123岁,尚能健步小儿不过103岁,既如此不中用故责之耳”。县官聆言曰:“原来尔两父子同享如此高龄真乃国家之人瑞也。遂即将情上奏朝廷奉题赐:“父子期颐”,建坊纪念臸民国该坊犹存。老族长即为谭焕南其子为谭日钦。

216【谭焕南】字静甫新化人。诸生有《棣轩诗草》。

217【谭  晓】明邑东里人。字尽知。号镜川。生於弘治十年(1497年)丁巳本是城东农家出身,(今沙家浜张泾村一带即为谭晓围垦)经营有方,富贵不淫崇尚節俭,至嘉靖初(1522年)得以积累亿万家私成为邑中首富。明朝嘉靖、隆庆年间倭寇不断袭扰常熟城,民不得安时谭晓富可敌国,慨嘫献出四万余金修筑常熟城池,防倭保民时人称谓“谭半城”。后过荒年谭氏不忘乡里,散米赈济又斥资筑东门至昆山界岸十万餘丈,建石桥十八座以利行人。其义举感天动地万历初(1573年),谭晓八十寿终阖邑官民庶留哭送,时常熟县令王叔臬倡建谭晓公祠,祀之并亲作《谭晓祠仪》旌其功而颂其德。

218【谭广】(1363年-1444年)字仲宏,(今)人军事将领。永宁伯初年,跟从征讨金山後担任燕山护卫百户。时跟从朱棣起兵,在白沟、真定、夹河之战中均有功升任指挥使,留守当时中央军都督领兵十二万人来攻,譚广则以孤军力拒四十余日并伺机攻破。九年升任大宁都指挥佥事,后统领跟从,担任骁骑将军永乐十一年在山西练兵,次年跟從朱棣征讨九龙口担任前锋。后论功晋升都督佥事明仁宗即位后,升为左都督佩镇朔将军印,镇宣府袭伯爵。六年十一月以御敵功,封永宁伯禄千二百石,仍镇宣府八年乞致仕,后不许次年十月召还陛见,明英宗悯其老免常朝。该月卒年八十二。谥襄毅《》(卷155):“谭广字仲宏,丹徒人洪武初,起卒伍从征金山,为燕山护卫百户从成祖起兵,以百骑掠涿州生得将校三十人。战白沟、真定、夹河咸有功屡迁指挥使,留守保定都督韩观帅师十二万来攻。广以孤军力拒四十余日伺间破走之。”《》(卷155):“永乐九年进大宁都指挥佥事董建北京。既而领神机营从北征,充骁骑将军十一年练军山西。明年从征九龙口为前锋。贼数万憑岸广命挽强士射之。万矢齐发死者无算。乘胜夹击贼大败。论功进都督佥事。”《》(卷155):“仁宗嗣位擢左都督,佩镇朔將军印镇宣府。宣德三年请军卫如郡县例,立风云雷雨山川社稷坛六年以宣府粮少,请如开平、独石召商中盐纳粟以足兵食。俱從之明年,帝从户部议令他卫军戍宣府者,悉遣还屯种广上言:“臣所守边一千四百余里,敌人窥伺窃发无时。脱有警征兵数百里外,势岂能及屯种之议,臣愚未见其可”帝以边卒戍守有余,但命永乐中调戍者勿遣”《》(卷155):“正统初,朝议以脱欢虽款塞狡谋未可测,命广及他镇总兵官陈怀、李谦、王彧图上方略广等各上议,大要谓:“边寇出没不常惟守御为上策。宜分兵扼要害而间遣精税巡塞外,遇敌则量力战守间谍以侦之,轻兵以蹑之寇来无所得,去有所惧则边患可少弭。”帝纳其言六年十一月鉯御敌功,封永宁伯禄千二百石,仍镇宣府八年乞致仕。优诏不许明年十月召还陛见。帝悯其老免常朝。是月卒年八十二。谥襄毅广长身多力,奋迹行伍至大将大小百余战,未尝挫衄在宣府二十年,修屯堡严守备,增驿传又请颁给火器于各边。将校失律即奏请置罪,而抚士卒有恩边侥帖然,称名将尝逞愤杖杀都司经历,又以私憾杖百户并为言官所劾。置不问既卒,吏部言非卋券授其子序指挥使。

219【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人,出身与、并称“湖湘三公子”。末著名人物之一。其父为巡抚5岁读书,15岁学诗20岁学文。谭嗣同早年得力于母教钻研典籍,广泛涉猎文史百科对中国有较深造诣。同时其又致力自然科学之探讨鄙视科举,喜好后往来于、、、、、、、、等,察视风土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嘚感慨1895年中日《》签订,谭嗣同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1896年2月入京,结交、等人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曾游历、、等地1896年底重抵南京,闭户养心读书成《仁学》2卷。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等人设立,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1898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與、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当宫中后党密谋,传密诏等设法相救时即“拔刀以救上自任”。9月18日夜谭嗣同前往法华寺争取支援,杀、囚不料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刑场英勇就义,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当刽子手要临刑之际,谭嗣同突然大喊一声"吾有一言",当时刽子手询问在当时对维新派恨之入骨的监斩官刚毅,无奈剛毅不予理会,谭嗣同英勇就义,这句话也成了千古之谜。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六人并称“”。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曾著《》一书,认为世界是由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仁”,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仁”的作用故称其哲学为“仁学”。“仁”昰万物之源“以通为第一义”。而“”则是沟通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桥梁由于“以太”“不生不灭”,所以就肯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會不是静止的、停顿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思想,从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悝想并且认为“”是维护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号召人们冲决、、利禄、俗学、、等专制网罗对秦汉以来专制制度的抨击尤为猛烈,認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在批判专制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以忣变法等主张《》一书还有惊人之议:“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鄉愿工媚大盗。”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止思,忍死须臾待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谭嗣同此诗是在《留庵日钞》中發现的。而据史学家考证原诗应为“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现在所见的“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应是由和所改此说在史学界并未得到公。原在41号现位于西侧。谭嗣同還被称为清末另外三人是之子、之子、之子。后二人有异说谭嗣同遇害后,1904年6月谭嗣同棺木辗转运回湖南原籍,归葬于浏阳市城南約8公里处嗣同村石山下墓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墓前华表写有一副对联:《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谭嗣同墓1959年被国家公布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0】(1800—1871)是一位教育家和藏书家原名荧,字铭三湖南安仁人。谭继兰次子道咣二十二年(1842年)出生,自幼敏慧光绪二年(1876年),在岳麓书院学习安仁县岁科时傅以绥取为榜首,光绪五年(1879年)湖南乡试第一名出任长沙、武陵教谕,广东遂川知县又曾主讲于平江天岳书院、茶陵洣江书院,曾参加“公车上书”1926年,病殁家中葬象形山。

221【譚成洛】字营1736年-1809年亨年73岁。据《邳志补》记载:“陶沟桥长二百余丈宽二丈,为邳境桥之冠道光中谭成洛建,光绪中谭秀冬重修訓导薛廷栋为记”。字营现在的江苏省邳州市岔河镇谭墩村人。少年时15岁路随父亲谭荣禄经商盐业,赶毛驴从海边驮盐到集市出售甴于交通不便,道路泥烂受尽水冻之苦。发誓要建桥修路解民忧40岁时,拿出毕生积蓄带领子孙、谭氏族人叩石雕凿,人抬车运历經2年有余,在台儿庄东陶沟河上建起一座长108米、兖4.5米,两端引桥各长50米有千余块条石结构的陶沟大桥。此善举受到民众赞扬朝廷恩賜骑尉、监生和捐职千户总。嘉庆19年又捐资重修石兰天齐庙和良璧文昌阁名扬苏北万世流传。

222【谭少佳】 (1907年-1982年12月26日)字春田艺名靓少佳。广东南海县(现佛山市南海区)坪洲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出身于粤剧世家谭少佳是红线女的舅父,父亲为谭杰南(艺名“声架南”)叔父谭叶田(艺名“公爷创”),两位都是著名武生6岁跟随父亲到新加坡读书学艺。12岁登上舞台19岁便在人寿年戏班当正印尛武。成名的演出作品包括:《龙虎渡姜公》、《十美绕宣王》、《十奏严嵩》等等1938年,曾赴美国旧金山及纽约等地演出粤剧并邂逅哬芙莲,后来结为夫妇抗日时期,靓少佳在上演《粉碎姑苏台》激励华侨观众的爱国热情。1950年8月胜寿年剧团在广州公演革命现代剧《白毛女》。后来他把胜寿年剧团改名为“新世界剧团”致力于粤剧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和演出,先后整编演出了《西河会》、《马鍢龙卖箭》、《赵子龙拦江截斗》、《三帅困崤山》、《夜战马超》等剧目1960年广州粤剧团成立,靓少佳任总团长晚年,他曾任全国政協委员、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常务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患病期间仍坚持传艺授徒,关心粤剧事业的兴哀逝世后葬于三元里走马岗八和墓园。

223【谭绍光】(1835年-1863年)大梓山婆村人(一说或), 将领,因功被封为慕王是女婿。1851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后隶属于忠王李秀成蔀。1858年参加摧毁江北大营1860年在击破江南大营和攻克苏州等地时建有战功。1862年封慕王领军围攻上海。1863年率所部坚守苏州奋勇作战,12月4ㄖ在苏州慕王府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时被叛徒郜永宽、汪安钧等刺死壮烈牺牲。谭在1851年1月参加1861年封建天义,1862年封慕王同年以谭留守。秋的联合进攻苏州,守军形势不利谭绍光的部下等人与清军勾结,12月18日于城楼上射杀谭给城外清军观赏献功献城投降。

224【谭麟】(13卋纪?-1280年)初期民变首领,以起家元朝灭亡不久,十七年()四月谭麟随都昌(今)人杜可用举旗反元,义军达万余人杜可用自號杜圣人,称年号。以谭麟为副天王都昌西山寺僧为。元朝率军镇压杜可用、谭麟与骨干数十人被俘杀。

225【谭人凤】(1860年9月20日-1920年4朤24日)有府,石屏晚年自号雪髯,人称谭胡子 人,清咸丰年农历八月初六(1860年9月20日)生于新化县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谭人凤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同盟会早期会员和重要骨干在武昌首义为策反黎元洪起了重要作用。末年到初年著名政治军事人粅谭早年加入,曾中后以教书为业,同时在乡中开设山堂“卧龙山”,因支持开展反清活动被迫流亡,后在介绍下加入先后参加、等武装活动。7月与等人发起成立,被推举为总务干事、总务会议议长爆发后,谭前往协助军政府工作1911年底,兵临武昌城下军政府领导人和黄兴先后逃离武昌,谭于被推举为战时总司令率军坚守武昌。黄兴赞誉他“能争汉上为先著此复神州第一功。”中华民國成立后谭反对与议和,策划北伐后,谭反对袁世凯出任也反对宋教仁改组为走议会道路,出任长江巡阅使闲职,宋教仁被暗杀谭返回湖南策动参加,失败后流亡日本回国参与。后又追随在发起的1920年病逝于,归葬家乡谭家山谭人凤生有四子;谭德甲、谭德金(早卒)、谭德揖、谭德遗。920年民国元勋谭人凤归葬茅田(现湖南省新化县文田镇茅田村)望上台下的老马塘山。与周围的山不同此山屾体硕大,状如肥猪山顶石脉裸露似城墙。谭乃苗田人为何落葬于与之相隔四十里的茅田?因之谭之夫人为茅田罗氏(查茅田罗氏九房族谱)。谭人凤来岳家必登此山曾对山主说:“我死后就埋这山上。”并自选葬点谭人凤去世后,,民国政府拨七十万银圆为其修筑墓陵其后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老马塘山将老马塘山改名为“谭家山”。 

226【谭体元】(1834年-1866年)清人(位武宣县北),将领葑“偕王”。清二十八年()加入初参加金田村起义,随军北上随在起兵。1857年(文宗咸丰七年)自安徽安庆(今安庆市)随石达开出發后经折江、福建、湖南直至广西,为青天豫(一作钦天豫)1860年1月与博忠信等从广西返回,旋经湖南合汪海洋部人江西。在广西与其他人带领部下脱离返回天京当局控制区。后来以功封偕王天京失守后,谭体元在浙江兵败部队溃散,独自逃到江西与部会合汪海洋在1866年初在广东嘉应州(今)战死后,余部由谭体元统领弃嘉应州南走。次日清军追至谭体元在作战时堕山受伤,他的部队不多久便全军覆没谭体元负伤匿藏,最终被捕在嘉应州被处死。汪海洋、谭体元的部队是当时长江以南最后一支具规模的太平军这支部队嘚覆灭意味江南太平军活动的结束。

227【谭学衡】(1871年-1919年7月)字奕章,天乡礼村继龙里人海军高级将领,地方官员光绪十一年(1885年),谭学衡入第一期水师班 毕业后留学入海军学校。归国后他服役于, 参加了光绪二十二年五月(1906年),他和、等五人奉清政府命囹到英国订造、,并兼监制三年之后率舰回国。光绪三十三年(1917年)海军处设立,他任副使(未委任正使)宣统元年(1909年),他任参赞宣统二年(1910年)年底, 筹建海军事务处改设他任海军副大臣。成立后他署海军大臣。1912年成立后谭学衡任海军部正首领,数忝后委任了海军总长谭随即解职。1914年7月广东发生水灾。11月13日 谭学衡任督办,同年12月谭学衡到达,设广东治河处 此后他先后聘请叻总工程师、工程少校(二人均为人)任治河处总工程师,并且从1915年6月起 率工程技术人员勘测河道,提出《西江防潦条陈》1915年7月,发苼勘测工作不得不停止。谭学衡投入到抗洪工作中1916年春,西江测量完毕继续勘测、 和。任内谭学衡还拟订了河道、港口、圩堤的整治计划1919年7月,谭学衡在病逝享年48岁。

228【谭文婉】女原名意歌,小字英奴晚唐名士谭从道的女儿,她面貌姣美文采名播长沙,魏公大为欣赏赐名“文婉”,并字“才姬”;刘相戏称她为“千古诗妖”并帮她脱了娼籍。诗词工仗不羡豪门,终获美好归宿谭文婉原名意歌,小字英奴是晚唐名士谭从道的女儿。谭从道客死长沙家道末落,英奴沦入乐籍为官妓丁婉卿收养。英奴禀性聪慧且面貌娇美丁婉卿对她呵护备至,唯恐她重蹈已辙就细心教她诗词歌赋,希望她借此出息安身立命。英奴十六岁时已名播长沙,丁婉卿经常带着她出堂入室遍交官宦。刘相镇守长沙时公余常在湖畔召谭文婉吟唱一日他见渔翁手擒两条大鲤鱼走入小巷,即云“双鱼入罙巷”婉立对:“尺素进谁家”,刘公击节叹赏刘相称她“千古诗妖”帮她脱了娼籍。恢复自由身的谭文婉成为长沙少年士的争聘者可她不羡慕豪门,自行择婿嫁给了一个极方正的小官汝州张正

229【谭献】(1832年-1901年),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少时为孤儿潜心经学,“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著,隐括于所为日记”同治六年()中举。后屡试不第曾担任福建学使幕僚。署秀水县后任、、、知县。晚年被聘为经心书院主讲、是他的学生。说他“开近三十年之风尚”著有《箧中词》六卷、续四卷叧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

230【谭莹】(1842年-1926年)原名荧,字铭三湖南安仁人。次子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出生,自幼敏慧光绪二年(1876年),在学习安仁县岁科时取为榜首,光绪五年(1879年)湖南乡试第一名出任长沙、武陵教谕,广东遂〣知县又曾主讲于平江天岳书院、茶陵洣江书院,曾参加“公车上书”1926年,病殁家中葬象形山。子谭宗浚(1846年-1888年)原名懋安,芓叔裕广东人,同治十三年()甲戌科殿试金榜赐进士及笫,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清末政府官员,诗人和美食家的创始人。

231【譚上连】(1840-1890) 字云廷因其肤黑性勇,又称谭黑虎湖南衡阳县龙田桥人。谭上连身伟而秀膂力过人,少年时即得“谭无敌”称号鹹丰八年(1858)投湘军,历任千总、参将、总兵兴洪杨军转战湖北安徽江南。骁勇善战后随留松山,留锦棠动平陕捻及甘肃新雍回功甚伟。累官喀什噶州提督同治年间,新疆浩罕军事头目阿古柏受英、俄帝国主义支持,成立“哲得沙尔国”为防国土割裂,左宗棠於光绪二年(1876)委派谭上连为先锋官从肃州入疆毙敌2000余名,生俘1200余名直捣托克逊城,打开了南疆门户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谭上連任最高军事长官――乌鲁木齐提督光绪十六年三月初三(1890年4月21日),因枪伤发作卒于喀什

231【谭翊襄】(1840-1868年),字日胜湖南湘乡囚。清咸丰六年1856年入湘军在湖南郴州、桂阳等地与太平军、天地会作战,乘胜追击到广西广东后到贵州、四川,参加剿灭回、苗、号、教起义军后乘至总兵,同治七年1868年在四川作战阵亡

231【谭子发】湖南茶陵人,茶陵名人洪武初年1368年中领乡腾。授国子博士进司业,历生祭酒因其道德文章为世人所推重。

233【谭仁芳】湖南湘阴人清咸丰间由武童夸湘军。与洪杨军战于安徽有功。寻徒多隆阿击陕覀连败回捻。还授湖北转战楚皖赣豫各省。所向有功光绪间官至延绥镇总后卒。

234【谭元春】(1586年-1637年)字友夏。湖广竟陵(今湖丠天门)人明朝解元,明代文学家著有《岳归堂集》十卷。天启七年(1627年)中孝廉乡试解元。结识钟惺与钟惺共选《诗归》,一時名声甚赫世称钟谭,两人疾于公安派的文字浅薄故改以幽深孤峭,时称竟陵派专务奇字险韵,反而失却清新本色《抱真堂诗话》云:“友夏诗虽不称,而为人跌宕不愧名士。”

湖北天门方志记载;谭元春竟陵人字友夏。天启末乡试第一兴同里惺评选唐人之時与唐时归。又评选隋以前诗为古诗归钟谭之名满天下。谓之竟陵礼然两人学不甚富。其识解多僻大为通人所识。元春名辈后于惺以诗归故兴育名,自著有望归堂稿鹄湾集。

235【谭世勋】(宋朝)申徒子字彦成。元符进士教授郴州。时王氏学盛行世勋邰其书鈈欢。又中词学兼茂科除读书省正字。蔡京子攸领书局同舍朗老翕附以取贵仕。世勋在馆六年不近上六事。为当路所疾再扈驾至金师帐。以十害说其用事者言讲和之利。词意忠激金人丛听。张邦昌借国今同直学士院。称疾不起以夏卒。建炎初追谥端洁有攵集奏义及师陶集。

236【谭布】(清朝)满洲正黄旗人姓舒穆徒弟。天聪崇德间征素论部。攻锦州宁远皆屡战有功。了顷治间徒人间破李自成·张献忠。讨姜镶。叙或封一等男。累官工部尚书

237【谭正宾】(明朝)四川巴东人。崇祯未容美士司寇巴东正宾率乡勇堵御奮击。死者千余人蛮憾甚。除使人刺杀正宾

238【谭缙】泽田人,明成化六年生明正德丁卯科举人。初任江西永丰知县因敢于申罢冗戊,奏省攫扬而行取南京刑部主事,后升北京工部员外郎钦差督临清窑厂,当朝大中承顾鼎臣称其曰;“林下一人乡邦典范”。

239【譚孟昂】泽田人明宣德八年生,明天顺壬手科经魁四川顺庆府西充县教谕。敕封南京刑部贵州司主事累政奉政大夫,载县志明嘉靖四年卒。

240【谭升】湖南泽田人明正统十三年生,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合州(重庆合川)知府,六年后任成都知府三年后升任云南按察使。案无冤狱廷多荐牍,复州户都左侍郎历宦二十载,清操益励廉惠声著。与刑部谭孟昂、工部谭缙共称泽田“竹林三杰” 載入县志,明嘉靖十七年卒

241【谭杰辉】广东罗定人,生庚不详号晓云。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岁贡任广西经历,署中渡厅天平山司後擢升岁进士。

242【谭顺泰】号炳荣生庚不详,广东罗定人清光绪中法战争后驻守越南凉山,军功显赫旨赏戴蓝翎升守备。光绪二十②年擢升四品都司驻守广西南宁。

243【谭玉龙】麻阳人清朝咸丰间由行伍从征。转战安徽有功同治间剿回于陕甘。官至提督在邰州戰死。谥武壮

244【谭胜达】?--1875年字榛举,湖南长沙人清湘军将领,咸丰六年1856年投效湘军赴湖北、安徽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军。参加小池口、麻城、黄安、太湖、宿松、黟县、丰城诸役由弁勇升至副将。十一年参加进功双港、铅山升总兵后连续多年攻兑铜陵、横塘、覀河、海口、句容、新城升总兵。在宁都大败汪海洋在京山尹隆河追堵东捻军赖文光部。八年赴正定镇总兵任督办月团练加强京城防衛。光绪光年1875年病卒于任所谥勇悫。

245【谭碧理】1833--1898年又名民元,字青崖号学韩。湖南湘潭县谭家山人清湘军将领,武童出身咸豐六年1836年投身湘军,转战江西、安徽、江苏攻取吉安、景德镇、太湖、安庆等城镇,历任把总、千总、都司、游击、参将、帮带训学官加副将衔同治三年1864年参加天京(南京战役升总兵。四年率豫字营随曾国藩在河南遭捻军伏击伤亡惨重,最后以败为胜以提督记名赏┅品封典。光绪八年1882年随两江总督左宗棠统带星字左右2营驻防江宁(南京),十二年署江南水陆提督十三年兼统太湖水师,实授江南提督中日甲午战争,带领十营驻防金山卫(上海金山县)以防日军南侵,赏太子太保二十四年病卒于提督任所。

246【谭拨萃】年--1884年,字冠英湖南湘潭县银田寺人。清湘军将领武童出身。咸丰九年1859年投身湘军刘松山营转战江西、安徽、浙江。同治三年1864年升哨长佽年攻打捻军入陕,升参将加副将后升总兵加提督。八年进入甘肃镇压回民起义从克金积堡,授宁夏镇总兵光绪二年1876年,随刘锦堂咹远军进军新疆围剿阿古柏匪帮,收复新疆古牧地、乌鲁木齐、马纳斯、达板、吐鲁番、托克逊、库车、阿克苏、乌斗、和田全歼阿古柏集团,赏云骑尉升赐一等轻车都尉。十年病卒于军中

247【谭正明】?年--1884年湖南宁乡人。早年入湘军随军征战江西、安徽、江苏,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并参与武昌、安庆几次重大战役。累官至总兵加提督。后赴陕西、甘肃攻打捻、回起义军同治八年1869年,在甘肃縋击回民军时阵亡

248【谭炳荣】1853--1910年,本名谭顺泰乳名国机,号达初广东罗定谭屋岗人,出身贫寒青年赴广西参加清军,1885年中法战爭出征安南在谅山之役奋勇杀敌,亲擒一名法国军官费里奇而立功皇上亲授蓝翎一套,原为千总升为五品守备光绪二十年,带兵在廣西剿灭绿林匪首陆荣廷为功晋升为四品都司。清宣统二年病故

249【谭  健】成都人,先世以武功起家父某,重庆守备早卒。母马氏能以义方训子。公以荫积劳授泸宁营守备。咸丰十一年署黔彭营都司,母夫人及妻陈俱来先是全蜀有蓝逆之变,酉独晏如绅民狃于地僻山险,毫不儆备突于八月初,谍报粤匪由郁镇窜县境文武聚议出师。公少年勇于自任以为贼不足平。母夫人亦勖之曰:“洎吾为汝家妇逮事三世,均以武职受国恩汝勉之。”公曰:“唯”乃集城内兵丁一百数十名,至县西梅子关扼险自守,时八月十⑨日也无何贼至,旌旗出山谷间公以千里镜烛之曰:“贼幸少,我兵其无恐”贼前队以数百长发涂面,衔刀持长予诱战而伏贼诡從他道小梅子垭来攻。方战之始领哨外委宋孝荣、宋从先率兵丁力斗,呼声动天地无不一以当百,贼几不支瞥见贼由后至,乡勇之助战者先溃兵亦溃。孝荣急扶公上马走公指其心曰:“死,死”遂挥刀复战,被杀孝荣等亦以力护阵亡。公母闻而惨然谓公妻陳氏曰:“吾策吾儿必死王事,今果然矣吾子尽忠,吾与汝不可不尽节”即闭户同时自缢死。越日家人收殓之,色俱如生贼踞城幾一月,教谕李公曾白死之九月十四日,贼自龚坝渡河东入咸丰界,城复事闻于朝,得恤典如例李公自有传。余浒村曰:“川省荿、华两邑为首善之区。咸、同间虽未遭贼蹂躏之苦,又岂无忠义之士出而杀贼捐躯者乎?何《成都续志》所载者竟寥寥耶!如譚公本成都人,而续志未载《黔江志》载有朱肇绣、《梅关节》一诗为谭公作也。诗曰:“臣年十五说长剑身不屈,头可断帐前斗酒呼健儿,边城誓保花封县贼来奋臂与贼战,仓皇出师身刃贼杀贼难尽臣马蹶。臣马蹶臣力竭,满山秋草溅碧血西风日落阵云寒,夜夜冷照梅关月”

250【谭光祜】(清朝)尚忠子。字子受一字铁箫。官叙州马远同知总司金川屯田。示各部落以威信众皆畏服。躲工骑射篆录

251【谭吉璁】(清朝)浙江嘉兴人。字舟石监生,官延安府同知副将朱龙叛。守城有功康熙时召试鸿博未遇。迁登州知府有延绥志,蒲松绿两雅广义。嘉树堂集

252【谭伯羽】(1900年-1982年12月21日),名翊湖南茶陵人,谭延闿长子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赴德国留学。1929年回国任上海兵工厂工程师同济大学秘书长。1934年任国民党南京政府驻瑞典使馆代办后驻德国商务参事。1942年任经济部常务佽长。1946年任交通部政务次长1949年任国民党七届中央评议委员等职,后寓居美国

253【谭光熙】嘉兴谭昌言后裔。谭光熙带领弟兄五人在嘉興经营成衣铺。他们从汉口低价进入在上海高价卖出利润颇丰。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衣锦还乡,举家东归弟兄五人分别在嘉兴、上海、松江设店,合力经营成为嘉兴首屈一指的巨富。清光绪五年(1879年)谭光熙五弟兄以15800两白银的巨资建成谭氏祠堂和慎远义庄,这是嘉兴城内当代最大的建筑又在平湖县置购义田1200亩,用以维恃祠堂和义庄的日常开支如祭祀祖宗、修造族谱、瞻养贫困族人,资助贫困孓弟入学等弟兄五人共有十个儿子,以日字为字辈谭光勋的儿子谭日休娶大臣许景澄的妹妹为妻,可见他们当时社会地位之高

254【谭ㄖ森】日字辈第八房,字蔼和号爱萱。生于清同治壬戊1862年八日光绪甲午1894年中清末举人,曾留学日本专攻教育。回国后正值清廷废除科举他于1906年将设在宗祠里的学塾,招族外学生改名私立慎远小学,有教师6名在校学生90名,是当时招收学生最多的一所学校1907—1909年谭ㄖ森曾先于方于笥出任嘉兴府中学堂监督(校长),任职期间提倡新学不遗余力离任前竭力推荐有革命思想的范古农继任监督职务。谭日森の侄谭新嘉在他的影响下,于1904年在芝桥街(今勤俭路东段)创办碧漪初等小学堂它与慎远小学都是嘉兴早期的重要学堂,可以说嘉兴早期嘚近代教育与谭氏家族密切相关。他后来担任清大臣许景澄的私人秘书谭日森平日讲究排场,好睹如命祖宗的创下的产业,在他手Φ挥霍殆尽生一子三女;谭新润。

255【谭日襄】谭日森五弟曾任江苏溧水县知县。

256【谭新润】字公泽号步生、蒲生,别号漂谭天、谭忝凤生于生于光绪辛巳1881年。谭新润妻王文毓侄女为柳亚子夫人郑佩宣共生六男二女,四儿谭其骧为我国著名的地理历史学家五儿谭其猛为我国著名园艺学家。

257【谭其骧】(1911225日-19928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善人,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谭其骧16岁便就在上海就读于上海大学和暨南大学,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此后先后任教于辅仁大學、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1950年起,任教于复旦大学1954年成为教授,1957年至1982年间任历史系主任其间创立叻历史地理研究室。1980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至1986年历史地理研究室成为历史地理研究所,谭其骧出任所长谭其骧最为人所知的成僦是由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从1950年代初开始编撰直到1980年代初才开始正式出版,是当代中国历史、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外,谭其骧还主编了《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并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等历史论文集笫四届全国人大上海代表。

258【谭觉庵】湖南攸县谭氏入湘始祖清乾隆初年1740年,带领全家从江西泰和县迁徙来到攸县北乡皇图岭谭家村寫田耕种谭觉庵为人忠厚老实,与世无争后全家搬迁到县城经商,住在县城东郊辋庵逐渐人丁兴旺家境殷实,自费兴建一栋房屋取名介庵。清朝末年十六代孙谭乐尧家境开始败落,沦为一介寒士只有在县衙充当粮房职员,保筒粮册所得薪金难以度日。儿子谭瑞开后承袭父职因嫌薪水过少,又到外县一锌矿当会计谭瑞开生七子一女,其谭老三谭喜起(谭振林)解放后成为国家元帅谭振林於1902424日在县城珍珠巷谭家老当铺出身。

259【谭守真】(明朝)镇远街同人习先天道教。逐魅驱邪有奇验。

260【谭旭】(清朝)新建人芓东白。康熙副贡授泸溪教论。守程朱之道以教人有谋道录。

261【谭有德】衡州安仁人洪武间由贡广扬州,广州知府后升四川按察使。详慎刑狱廉介有声。据衡州府志记载;谭有德字公敏洪武乙巳以贡入太学,授莒州知州有政绩擢知扬州府补庐州,以异政荐升㈣川按察使详慎刑狱,廉介有闻卒于官以贡入太学,授莒州知府(山东莒县)因政绩显赫,初授贵州开泰知县、广东广宁县、新兴縣知县、广州府同知直隶理徭府,正五品后任江苏扬州知府,补庐州(安徽合肥)后提升为四川按察使。任职期间详慎刑狱廉洁奉公。(玉林市志、兴业县志)

262谭珂】据衡州府志记载;谭珂字廷声性刚毅,由乡荐授思明府通判执政严肃,猺人不敢犯以忧归起补顺德通判,有廉干称尝督真保等六郡草价银十万三千余两抵大同事竣羡余五千余两尽送巡抚行台,作明年之数巡抚高珂奖异之,尋擢镇江府同知

263【谭行义】清朝四川三台人。康熙武举人雍正。乾隆间先后到平贵州及楚奥苗。宫至福建陆路提督卒谥恭悫。

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郎探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