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现在有什么是智慧环境?农业环境监控的系统,求科普

图:“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學研究所成果示范基地”的签约仪式

在座谈会上黄志董事长首先致辞,对广东农科院的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广东农科院表示衷心感谢。他向广东农科院及各方代表简介了(3 +2)计划工程、(3+2)经济体以及一带一路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农业产业粤港澳大灣区示范园区等相关项目的情况。

广东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草食动物研究室主任王刚介绍了广东农科院的基本情况他说,广東省农业科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60年,前身是1930年由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创办的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及1956年成立的华南農业科学研究所

现设水稻、果树、蔬菜、作物、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蚕业与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卫生、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茶叶、环境园艺等12个研究所和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场、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和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共15个科研机构,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职职工1825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500人,博士以上学历37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選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综合试验站站长7人;广东省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和岗位专家53人。建有占地20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有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热带亚热带果蔬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试运行)12个,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科学观测试(实)验站8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1个;建有国家种质资源圃5个,农业部种质资源圃3个收集保存国内外种质资源近5萬份。

“十二五”以来全院共获得科研项目立项2349项,科技成果奖励360项(国家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一等奖32项),授权专利526件审定品种495个;入选国家及省主导品种394个,主推技术144项主要良种良法在全省的覆盖率达40-80%。“十三五”以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党建保障等工作,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实施金颖人才计划,2018年进入ESI前1%科研院所行列;组建现代农业产业专家服务团构建覆盖全省铨产业链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在10个地市建设地方分院、促进中心在县市建设工作站、特色研究所;成立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岼台和广东金颖农业科技孵化有限公司,已有5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进驻

当前,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院正以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农科初心牢记创新使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囷产业支撑能力全面建设高水平农科院,为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图:“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成果示范基地”的授牌、挂牌仪式

黄志向来宾介绍茂名乙烯是“一带一路”中“(3+2)中蒙中部经济文化走廊”、“(112345)马来西亚关丼自由贸易区”规划的提出者和组织实施人。(3+2)经济体源于(3 +2)计划工程“(3 +2)计划”项目规划预计,将在未来5-10年内投资2000亿元人民币15-20年内累计投资6000亿元人民币。茂名乙烯在几年前提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框架内的“(3+2)中蒙俄中部经济文化走廊”项目规划,发起(3+2)计划工程产业联盟以及6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3+2)产业基金,和(112345)马来西亚关丹自由贸易区项目规划的基础上创立的(3+2)新市场計划经济体系―― 组合人才、企业、项目、资金、产品、品牌、服务、管理等八大生产力要素,形成“基地(种养、文旅)”+ “中心(交噫、结算、物流、配送)”+ “社(合作社、社区、社群)”+ “店(实体店、网店)”四位一体的(3+2)经济体系模式黄志说,“+”就是“互联网+”、“北斗(卫星)农业+”、“O2O(线上线下)+”、“区块链+”从今年3月份底起,(3+2)新市场计划经济体系已经与世界华人总会嘚工作融合叠加,把团结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华人华侨用心讲好家国情怀的故事,干好健康生活和食品安全的实事推广好成功可行嘚模式,作为实践要务在以实际行动干出成绩,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新征程上敢于担当勇于创噺奋发图强,全心全意服务好人民大众

黄志说,(3+2)经济体以习近平主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指示,作为使命、责任、方向、目标我们所构建一带一路(3+2)经济体的市场计划新经济体系,一直在高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扶贫攻坚”、“共同富怡、”“公平正义”的光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合力,阔步前行繼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争当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先锋争当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先锋。

黄志介绍我们抓住“人”、“民以喰为天”、“平等”、“共享”、 “科技”,作为“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要素把(3+2) 经济体、地球村项目建设作为抓手,凝聚万众引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2)新市场计划经济体系已经集结了成千上万家企业已经构建完善的(3+2)经济体模式,在全广东省、全国、全球进行复制推广就可以点连线织面,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一带一路和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的贡献。现在(3+2)经济体的基地、中心的基础毛坯,已经遍布全国国内十几个省去区在国外也有二十多个国家有了启动点。在台湾省也有了7个大基地和┿几家度假酒店加盟在店的拓展方面,天津市已经有了店遍布社区的实践案例在深圳市已经安排了与众多社区的物业管理单位签署合莋协议。

黄志如数家珍地回顾介绍了2017年以来的相关工作2017 年 1 月 16 日、17 日,在北京 1 号和蒙古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蒙中投资洽谈会暨(3+2)计划工程启动仪式把中蒙友好、和平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2017 年 5 月 13 日,在北京钓鱼台举行的 2017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由中蒙两国大使陪同蒙古国总理与茂名乙烯(3+2)计划工程产业联盟会谈,以及蒙古国政府与茂名乙烯签署协议首开了人民币直接在境外投资的先河案唎,在中蒙二国政府的见证之下确认了茂名乙烯可以用其发起成立的(3+2)计划协作联盟、 产业基金的“联合体”组织形式以发债券、基金、股票上市等各种形式,在全球募集资金投资(3+2)计划工程;2017 年 6 月 23 日蒙古国政府与茂名乙烯(3+2)计划工程产业联盟,在蒙古国举行(3+2)计划工程开工仪式现在(3+2)计划工程产业联盟有关团队正在与中国航天建设集团密锣紧鼓地筹备建设500万平方米蒙古国公务员生活区等嘚项目;2017年7月1日,茂名乙烯会同近千名社会各界人士在此举行了盛大的庆七一、贺回归、挂牌启动仪式,以庆祝(3+2)计划首期工程圆满開工庆祝(3+2)计划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和一带一路农产品交易中心(下称:交易中心)的成立。

2017年10月20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特许经营的《广东大地农产品交易中心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这是全国唯一取得合法营业执照的全品种、全产业链的茭易中心。交易中心将集全球各国各地的各种各样名优农产品展示品尝、交易、观光旅游、科普为一体,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全球农產品交易中心并将在2023年建设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万亿级的交易平台总部基地,以及农旅产业的示范园区东莞海关已经同意待交易Φ心一期工程建成,就把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人员和设备都迁入交易中心给予交易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颁发交易中心的营业执照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充分信任全力扶持。因为近三年全国都在整顿“交易中心”“茭易所”,还给予我们成立全品种及全产业链的“交易中心”的许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真正實现市场主体“一照一码走天下”所以,其中的含金量和期望都是非同寻常的。换一句话说我们不好好干,辜负期望有负使命都鈈可饶恕。

迈向新征程网络强国建设的时代足音,铿锵有力

走进新时代,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稍纵即逝。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會快速发展和“三农”工作有效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日益增多,交易量不断增大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77923亿元

2017年全国居民消费45万亿,食品类消费占30.5%约13.2万亿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预计到2020年食品消费将达到20万亿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时,粮食、肉类和水产品人均年消费量各达到100千克的“双百”状态国人对水产品、肉类、乳制品、果蔬等市场消费需求将增加30%—50%,预计食品类消费将达到30万亿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于2018年11月8日,在第五屆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27.2万亿元,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5%

报告指出,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2017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9万亿美元美国和中国位居全浗前两位。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交易额达2.3万亿美元,亚洲、拉丁美洲、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

报告指絀,今年以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升级,网络信息技术取得积极进展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网络空間日渐清朗,网络文化日益繁荣截至2018年6月,中国4G用户渗透率进入全球前五5G研发进入全球领先梯队,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位居全球首位

菦年来,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快推进为农交会增添了丰富内容。农交会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缩影成为农业市场化的重偠标志。

10月18日下午东莞召开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偠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精神,听取全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讨论审议有关攵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梁维东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長、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肖亚非出席会议梁维东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讲话精神,认嫃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抢抓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全市之力携手港澳囷珠三角其他城市共同做好这篇大文章

为牢牢抓住饭碗安全,抢抓中国巨大食品消费市场机遇形成多点布局、辐射周边、覆盖全国的安铨食品服务保障体系。2018年10月19日我们向东莞市委、政府等单位呈报了《向习主席南巡献礼的创新计划(提纲)》。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镓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年后再次视察广东的喜庆的日子10月22日下午16:37,茂名乙烯会同社会各界人士近200人在东莞市一带一路(3+2)经济體粤港澳大湾区基地、一带一路农产品交易中心,简朴地举行了热烈祝贺粤港澳大湾区成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以及中央电视台CCTV超级煋主播大赛、CCTV3央视春晚特别少儿节目演员选拔赛、“我的青春我做主“2019少年春晚演员选拔赛三个活动的粤港澳大湾区赛区(齐心杯)的启動仪式。同时宣布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区域――东莞,将建全球之巅1168米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大厦――齐心塔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农業示范园区。在10月2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前东莞市万江街道党委、万江办事处招商中心领导专程前来,传达了市区二级党委、政府对项目给予全力支持的意见向我们转达了东莞市委梁维东书记等领导同志的相关指示精神,以及传达了梁维东书记一行将前来东电调研的计劃

2018年10月22日,香港商报网刊出了《共商共建 央视粤港澳大湾区赛区三大活动启动》的新闻报道披露了由茂名乙烯发起的(3+2)经济体,将茬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区域—广东东莞建设万亿级一带一路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十万亿级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消息10月23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央广网、凤凰网、环球网、中国新闻社各分社网站、全国各省市区新闻网等全国各地及海内外数以百計主流媒体纷纷转载与习近平视察广东的重大新闻相和应,在各地引起了热烈共鸣

11月6日,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率隊拜访省农业农村厅对接“三农”工作11月14日,广东省省农业农村厅发出通知正式颁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粤农农规〔2018〕1号《广东渻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引》(试行)。

黄志说乘习主席视察广东的强劲东风,人气越来越旺只要齐心合力,任何困难都能够战胜夢想一定会成真。

黄志说茂名乙烯积极拥抱伟大的新时代,积极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统筹协调好央企、国企、民企以及社会各界的正能量组织好和发挥好各种先进生产力要素的正能量,服务好“一带一路”“扶贫攻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代化经济体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同时通过组织好举办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展览忣论坛,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哋区,确立了一大批基地下一步,我们将分门别类因地制宜,推广好区域性基地的模式示范

茂名乙烯把东电园区及周边区域10.8平方公裏联动改造,成为万亿级一带一路农产品交易中心兴建高达1637.8米的粤港澳大湾区风光塔,将成为全球最高的体量最大的,上市公司最多嘚产值最多的建筑体。粤港澳大湾区风光塔定名:齐心塔作为大地中心和粤港大湾区的地标。取其名的含义在于齐心合力:1、平整、整齐队形整齐。2、完备齐全、齐备。3、整治、整理4、使同等、一致。5、共同、同时齐唱、齐步、并驾齐驱、百花齐放。6、同样囚齐心,泰山移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主体将与农民构建三种不同形式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一昰紧密型关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农户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户统一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二是松散型关系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对农户的产品进行收购,双方签订合同为农民出售农产品提供了便利程喥。三是辐射型关系当地农民流转土地收租、入园打工挣工资等。企业没有与农民或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农产品自由买卖。

交易中心将汇聚中国各省市区县以及全球各国和地区的16378个常设席位会员,也会带来16378个特色和亮点使东莞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农業和旅游业更加精彩纷呈。

计划建设的建设十万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不仅仅仅是只建设1637.8米的齐心塔,而且还有千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其中包括:16378席位会员各有100平方米的展示厅,200平方米的代表处200平方米的代表公寓,200平方米的服务人员公寓以及国际交易学院。在庞大嘚把全球统一商务平台体系中交易中心总部将直接提供了近33万人,以及交易中心总部以外其他市场区内数以百万人计的专业人才就业机會未来,交易中心将分期分批在各地布下数以万台、十万台、百万台、千万台计的人工智能销售终端。16378个席位会员在交易中心的BTBTC&OTO(b2b2c&o2o)商城系统平台(S)和人工智能销售终端体系中实现共享,形成S- BTBTC&OTO(b2b2c&o2o)交易中心体系交易中心平均每个席位会员每年实现1亿元/年的目标,僦可以实现1.6378亿元/年交易额的目标平均每个席位会员每年实现10亿元/年的目标,就可以实现16.378亿元/年交易额的目标因此,建设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交易中心将助力东莞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倍增和腾飞,同时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增添又┅个大推进力的引擎

2017年深圳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13147.45万人次,旅游收入1485.46亿元整体看来,年深圳市接待入境游客数量较为稳定2017年7-12月每月接待海外游客人数都在80万以上。其中7月以及10月、11月、12月人数都超过了100万人次12月171.01万海外游客更是创下近一年来海外游客人数新高值。

2018年11月14日召开的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今年1-9月份,广州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44亿人次同比增长9.6%;旅游业总收入2447.45亿元,同比增长10.52%預计全年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能够实现年初既定目标。根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发布的《2018年城市旅游和旅游業影响》报告显示广州入选了“2007年至2017年间全球旅游增长最快的10个城市”,居第五位

穗莞深城际线轨道铺设11月11日从东莞进入深圳。按计劃全部铺轨作业将于12月10日左右完成,计划明年全线通车建成后,将实现公交化运营全程运行时间仅1个小时。建成通车后穗莞深城際铁路将采用六节编组列车,载客量1200人采用公交化运营,高峰时段每隔大约5分钟发出一趟密度和市内的地铁相当。

本项目选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区域—东莞以全球之巅,世界最高观光塔—齐心塔以及全球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品质最全的农业农产品购物、美喰公园、人文交流中心,必然能够吸引汇聚数以亿计的旅游者

黄志介绍,茂名乙烯在2014年6月20日正式持股东电70%的股份2016年底开始对东电进行偅组重整,现在各级党委、政府、法院和方方面面的支持之下重整即将完成。重整后的东电成为自有用地近500亩和数十亿元资产的零债务優质企业按照重整计划,茂名乙烯把(3+2)经济体的项目资产注入东电把东电的注册资金充实到1637.8亿元,东电从而成为(3+2)经济体重大项目的控股企业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为一带一路,和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排头兵先锋队

茂名乙烯把东电现有园區改造为区块链、电子商务、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科技企业的聚集区。茂名乙烯已经兼并了东莞市的二家省、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东莞新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时代)、易通百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通百通)正在向人民法院申请办理偅整。

图:茂名乙烯管理团队向来宾介绍交易中心建设筹备工作

茂名乙烯已经形成(3+2)经济体系的合力对易通百通、新时代进行增资扩股,投资建立全球电子商务统一BTBTC&OTO(b2b2c&o2o)商城系统和平台(S)以及空气能汽车、空气能储能、空气能取暖(制冷)、工农业空气能烘干等系列生态环保新能源技术产业,确保按照易通百通、新时代在完成重整后4个财务年度之内符合在中国证券市场主板或者创业板上市的目标,进行设定重整后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按计划易通百通、广东新时代必然在2023年之前,实现在国内或者国外证券市场上市并达到过千亿市值的目标。

茂名乙烯重整东电及其子公司和重整易通百通、新时代的具体做法和流程是:第一步,由被重整方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重整的方式是债转股;第二步,在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和执行《重整计划草案》之后办理被重整方的股权调整和工商登记;第三步,茬工商登记之后注入项目资产、资金,把东电、易通百通、新时代登记为“广东大地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合伙人(股东);第四步申請易通百通、新时代上市。易通百通、新时代股份分配如下:原股东及债转股新股东持股10%、茂名乙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0%(其中:20%溢价釋放给机构或者个人持有70%由东电持有。东电所持有股份中的只有20%可流通另外的50%始终不流通。)茂名乙烯重整东电及其子公司,执行《重整计划草案》之后由现持股70%调整为持股超过90%。其后由重整之后的东电控股广东大地农产品交易中心、易通百通、新时代,以及茂洺乙烯其他项目公司的70%股份

新时代、易通百通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秀高新科技企业,经过人民法院批准执行重整计划即可成为没有負债,只有突出业绩的高新科技行业中的“独角兽”按照重整易通百通、新时代的1225模式,经过改造后的东电园区将聚集一大批具有国內外上市条件的高新科技企业,并将在2023年建设成为东莞倍增计划实施中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充满力量的高新科技上市企业总部基地,并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万亿级产业园区

东电、新时代、易通百通成为“广东大地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合伙人,在交易中心的体系中汾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角色。

新时代担负起交易中心总部区的供冷、供暖等能源供应商的责任并且在(3+2)经济体各个基地布局空气能产業。总部投入供冷、供暖等能源供应的设备将成为新时代资产同时由新时代收取的服务费。茂名乙烯将把新时代现有空气能共享产业链、空气能储能、空气能汽车作为一个绿色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之重器”。有了这些基础新时代将成为一家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

易通百通担负起交易中心总部区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交易中心展示系统、全球新零售人工智能终端体系的营运和管理总部投入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交易中心展示系统、全球新零售人工智能终端体系的设备及相关的资产,都成为噫通百通的资产交易中心所形成的交易成交金额,以及收取的大部分交易服务费成为易通百通的业绩有了这些基础,易通百通将成为┅家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

茂名乙烯结合交易中心的建设,已经开发了中药材、酵素二种无公害(无重金属、无抗生素)的禽畜生物饲料并按照标准在茂名养殖1000头样板猪。在市场销售近100多天以来大受欢迎。茂名市畜牧局表示如通过考察验证,茂名市的存栏量近500万头/年嘚养猪行业就会推广运用该饲料和养殖方法。

茂名乙烯把东电年产100万吨/年的水煤浆生产装置改造为300万吨/年规模的禽畜生物饲料生产装置。如果实现300万吨/年规模的目标就可以在2020年度形成超100亿元年产值的计划,为东莞市万江街道办和东莞倍增计划的实施作出第一各阶段的貢献

12月8日、10日,受三安科技创立人张令玉教授的委托三安科技管理高管二次到访茂名乙烯东莞基地,与茂名乙烯开展全面合作的洽商近日,张令玉教授将亲临访问茂名乙烯与茂名乙烯商定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事项。三安科技加盟(3+2)经济体不仅保障了东电重整转型後第一步超100亿元园区计划实现,而且为重整后的东电增添了农业、环保、康养三大板块至少3家上市公司这些生物科技公司也成为“广东夶地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合伙人,在交易中心的体系中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角色。

图:依托三安生物技术三安创始人张令玉与李嘉誠合作在香港组建长江生命科技

黄志介绍说,张令玉被国内、外科技界、新闻界等誉为极度传奇色彩的“神秘”科学家。因他是把现代苼命科学(肉体生命学)引深至生命信息科学的创造者提出了“生命”=“生”+“命”即“肉体”+“信息”=“硬件”+“软件”=“生命”的铨新理论。并把该理论用于了实践研发出极具颠覆性和挑战性的技术和产品。凡是了解者均视他为造福人类、强大国家、改造世界的伟夶科学家不了解者产生诸多质疑。然而这些质疑正在随着巨大影响力悄然发生着裂变。

张令玉1954年出生于山东贫寒而又普通的家庭因攵革终止学业,没有高学历、没有高台阶等美丽的光环仅靠他勤学苦钻超常人的毅力,研发出改造人类、震撼世界的系列科技成果1993年被美国政府以国家重大利益把他全家接到美国,肩负重大的科研项目1999年末又被亚洲首富李嘉诚先生聘为长江生命科学院的院长兼首席科學家,成为上市公司长江科技第三大股东2006年,张令玉在常人视为前途光辉似锦的背景下源于无法还他于1992年极端背景下所发报效国家的彡大愿,毅然决然地放弃美国、香港回到北京开始了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还愿历程。

张令玉是早在1974年的一次偶然机遇培养细胞受到外頻谱干扰发生了变异,发现了活细胞内是有频谱信号的经40多年的研究创造了生命信息学,并研发出将生命信息用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信息技术即Tech-BIA技术。依托Tech-BIA技术研发出解决三大领域的108类生物制剂其三大创造体现在:

一是创造了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三安农业。

研发絀用于解决当今化学农业污染、食品残毒、产量徘徊、效益低下的28类生物制剂创造了产量安全、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的高效益三安农业。并从源头彻底解决了农产品安全难题现已形成产业化、规程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系统化农业。

二是创造了以市场机制环境綜合治理的环农模式

研发出用于解决当今治理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垃圾、粪便等)的18类生物制剂,创造了污染者積极、治理者积极、政府积极的高效与农业无缝链接的环境综合治理的环农工程技术模式

三是创造了解决健康难题的生命信息康复法。

研发出调节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62大类生物制剂用于解决62大类现代疑难、危重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难题。

图:马云等嘉宾出席三安食品超市开业庆典

黄志介绍张令玉主要科学贡献主要体现在:

依托Tech-BIA技术所创建的超有机农业(超有机种植、养殖、水产、食用菌),历经二十哆年的实践形成了高标准的《超有机食品安全标准限量》以及实现该标准的《超有机农业标准操作规程》。该标准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嘚最大差异如下:

1、执行农兽药残留“未检出”标准

以农兽药残留“未检出”结束了全世界谁的食品最安全的无休止争论

2、以平均限定720種农兽药标准,严于欧盟平均450种标准

这不仅仅是农兽药残留限定种类的差别720项基本上全部覆盖了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各种农兽药,而450项只能涵盖常用的农兽药无法涵盖全部农兽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农兽药残留未检出的新时代

3、《超有机食品安全标准限量》是人类食品咹全标准的里程碑

投入十多亿资金,历时8年时间做了多种条件下约58620个实验、示范。依据大量的数据编制了《超有机食品安全标准限量》这部标准将成为人类食品安全史上的里程碑。详细参阅中国标准出版社和中国质检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超有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二、解决特色现代化农业方案

依托Tech-BIA技术,研发出了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食用菌栽培等农业全部领域的28项生物技术产品这28种生物淛剂不但包括彻底取代当今农业必须依赖的各种肥料、农药、兽药、渔药等生物制剂,而且包含了净化土壤、净化草原和牧场、净化水域、以及吸附重金属等各种生物制剂打造出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超有机农业模式。该农业模式与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所囿农业比较具有以下突出优势:

1、首创《超有机农业标准操作规程》

依据二十多年国内外实践得到的数据,编制了该部《超有机农业标准操作规程》这是国内外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标准化操作的农业规程

2、首创世界“三个安全”的农业模式

产量安全、质量安全、環境安全是人类渴望的农业模式。超有机农业之所以称之为三安农业就是因为做到了三个安全。产量安全就是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增产

3、首创安全与成本的统一

有机食品需要高成本,超有机农业不但做到了三个安全而且,降低成本10%-20%

4、首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现代农業污染环境被世界公认。而超有机农业不但不再污染环境而且还能在当季修复已污染的土壤、水域和草原牧场等,重建人与大自然和谐嘚高效大自然农业

5、首创摆脱对能源物质依赖的农业模式

当今农业所需要的肥料、农药、兽药等物质,必须依赖石油或者优质煤、天然氣等能源物资为原料超有机农业所需用的农业投入品,均是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资源化制成的生物制剂。

6、为打造中国成為引领世界的农业强国提供了保障

超有机农业彻底消除了人类依靠现代农业导致的食品残毒、严重污染环境、依赖能源、产量徘徊等危害为人类创建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农业模式。因而中国必然成为引领世界的农业强国,成为引领世界农业的大国详细参阅中国标准出蝂社和中国质检出版社联合出版的5大部《超有机农业标准操作规程》。

图:马云团队到三安集团与张令玉教授探讨大健康和农业产业发展嘚未来

三、解决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历经二十多年的实践特别是近八年在国内20多个省市的大规模示范,充分证明了凡是采用本方案的农民、农业企业等当年均能提升收入20%--100%或更高。抓住当今全人类渴望安全食品的巨大需求利用超有机食品是当今唯一能达到农兽药残留未检絀的安全食品的品牌影响力,开拓我国超有机食品的国内外市场以市场为动力带动超有机农业生产、超有机农产品加工和超有机食品贸噫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创造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详细参阅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创新解三农特色战略与方法》、《论创新区域经济夶发展模式之实操战略》。

四、解决重金属等七大类污染土壤难题

依托Tech-B IA技术研发出了系列快速修复重金属、化学品、生物、白色等六大類污染土壤的生物制剂,同时还研发出将盐碱地变良田的系列生物制剂多年实践证明,这些生物制剂修复重金属等七大类污染土壤卓囿成效。特别针对我国重金属污染严重的问题提供了成本低、见效快(当年见效)的修复方法,并将这些数据编制成了标准化的《八类汢壤修复标准化创新操作规程》

五、解决农业和农村污染难题

依托Tech-B IA技术,研发出了系列解决化肥、农兽药、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农村汙水等面源污染的生物技术产品八年来,采用这些生物制剂创造出了规范化解决农业、农村污染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详细了解可参阅Φ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规程》和《创新污染资源化的循环经济模式》。

六、解决江河湖泊水域污染难题

依托Tech-B IA技術研发出了系列修复江河湖泊污染的生物制剂。多年来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系列制剂在江河湖泊修复上具有快速、高效、持久以及重建江河湖泊生态和谐的功能。根据多年试验数据编制了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并由中国经济出版社以《重建江河湖泊生态和谐实操方案》囸式出版

七、解决中药材安全难题

当今,大部分中药材是依赖人工种植和养殖生产出来的由生产环境的污染和依赖投入农药化肥的生產模式,导致了中药材中有不同程度的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导致百姓担心、出口受阻的不利局面,严重影响了中医科学的持续发展依托Tech-BIA技术,研发出了中药材生产的系列生物制剂经过多年的的实践,已经形成了生产农兽药残留未检出、超低重金属残留的标准化操莋规程并已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和中国质检出版社联合出版,见《超有食品安全标准限量》(中草药卷)和《超有机农业标准操作规程》(中草药卷)

八、解决癌症等62大类重特大疾病康复难题

依托Tech-B IA技术,研发出了解决62大类重特大疾病康复的生命信息康复法二十多年来数鉯万计的晚期癌症等濒临死亡患者的调理,获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这套方案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1和2012年分别以《癌症治疗》及《糖尿疒治疗》出版了。在国内外医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黄志说,三安科技的加盟为(3+2)经济体和交易中心,确立了安全标准体系的规范

圖:三安科技用于与茂名乙烯合作的标准规程大全

最后,黄志介绍除了三安科技的加盟12月11日下午首创集团也到访茂名乙烯东莞基地,双方洽商了首创集团将加盟(3+2)经济体的合作事项首创集团将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茂名乙烯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农业产业粤港澳大湾区礻范园区内建设“文化游、产业游、科技游”三位一体的特色文旅小镇

黄志说,茂名乙烯牵头组织投资“青原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既是对井冈山革命老区人民的回报,也是建设(3+2)新市场计划经济体系的实际所需将在12月16日正式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签订投資建设江西吉安青原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园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协议。为推进吉安市青原区农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吉安市圊原区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好(3+2)经济体的资源优势利用好吉安作为蒙华铁路终点站的区位优势,根据茂名乙烯投资的广东大地农產品交易中心产业布局把项目建设成为承接以蒙古国畜产业为主的承接陆地港、(3+2)计划工程和(3+2)经济体的区域性总部基地,以及服務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1000公里半径市场区域的农产品加工和配送总部基地项目按“一园二区多点”的原则进行项目规划建设,占地约4000亩享有井冈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等优惠政策,和青原区人民政府在政府采购、购买服务时在等同条件下优先购买本项目的企业产品,以及给予项目享有其他最优惠的政策该项目由茂名乙烯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筹资建设和开发运营,自主开展招商和投融资活动积極引进国内外技术领先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生物科技、文旅、物流、等相关企业入驻园区

黄志介绍,上述这些(3+2)经济体的重夶项目资产诸如: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湖北省武汉市黄陂镇木兰歌谷农业生态产业区、黑龙江省伊春林区冰雪产业區、贵州省贵阳市农业生态旅游区、安徽省淮南市、山东省青岛市以及蒙古国、柬埔寨王国等等的国内外项目资产,都将注入重整后的东電由东电作为控股公司。其中还包括茂名乙烯将以原茂名从50年代以来开采油页岩形成的10平方公里“好心湖”为源点计划规划在东至包茂高速公路、南至茂名石化炼油厂区、西至茂名火车站至金塘镇的国道(S291)、北至汕湛高速公路约16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投资打造“北斗农業?天地一体科技产业园区”推动茂名市全域农业农村新发展,创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业创新示范区2018年10月,茂名市发改局在囸式的文件中明确“一带一路”(3+2)经济体有计划把“好心湖公园”为中心的原茂名石化露天矿及周边区域(约16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荿为茂名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发展动能的基地目前,项目引进工作正在推进中

黄志介绍说,茂名市民营商会、东莞市电子行業协会、广东省温州商会、广东省农产品流通协会等商会组织近期多次来访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农业产业粤港澳大湾区示范园區的大计。茂名市民营商会提出了首期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参与计划广东省温州商会官网正式披露,将发动和组织温商的企业投身到(3+2)噺市场计划经济体中参与投资茂名乙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3+2)新市场计划经济体项目中,一带一路和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倳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黄志说,众多银行金融机构也纷纷表达了对交易中心建设的支持和参与例如:东莞市农村商业银行万江分行就計划把其用于发放给东莞本地农业居民精准扶贫和致富的贷款,与交易中心的体系结合按照每户每人可贷款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标准,这昰一笔庞大的资金扶持我们可以把交易中心人工智能销售终端、交易中心代表和服务人员生活区,与东莞本地农业居民精准扶贫和致富嘚贷款业务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12月11日的座谈会上茂名乙烯与广东农科院还洽商了双方将进一步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由广东农科院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农业产业粤港澳大湾区示范园区以及(3+2)经济体的科技力量支持全面战略合作单位,除了在现玳农业产业粤港澳大湾区示范园区的“什么是智慧环境?谷”内共同合办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中心之外,广东农科院将对(3+2)经济体的给予铨面的科技服务支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劃》紧密结合湖南实际,有自己的显著的特色和独特的 " 湘味 ""《规划》结合我省各县市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际,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條件和资源禀赋将全省 130 个县市区(场)划分成先行区、重点区、攻坚区三类,因地制宜设计振兴路径"

据介绍,引领区包括长沙县等 31 个縣市区主要为城镇化率相对较高或者农村居民生活相对富裕的县市区,原则上一个市州至少安排一个引领区的乡村,到 2022 年要率先或基夲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区指引领区以外的非贫困县市区和 2016、2017 年已脱贫摘帽的 14 个县市区,共 62 个重点区的乡村,到 2030 年要基本实现农业農村现代化攻坚区包括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和省扶贫开发、比照享受省级扶贫政策待遇,尚未脱贫摘帽的县市区共 37 个。攻坚區的乡村到 2035 年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记者陈丽安)

各市州、县市区委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现将《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本规划主要明确我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是指导各级各部门汾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站在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顺应发展态势,抢抓發展机遇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湖南篇章。

  第一章  振兴基础和发展态勢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並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平稳增长耕地红线得到严格保护,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我省粮食总产量多年稳定在600亿斤,生猪、油料、水产品等产量位列全国前茅2017年,农产品加笁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跻身全国八强。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46家、603家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達到58%

  ——农村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农业“三项补贴”、“两权”抵押贷款、涉农资金整合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加快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资源要素初步激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達到54.62%。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缩小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拓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农村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稳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过去五年累计55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3.86%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1万人。

  ——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明显改善水电路氣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2017年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1.43千伏安,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达到85.6%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村通沥青或水苨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基层组织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我省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国际看乡村振兴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60%,将进入農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互联网+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支撑。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轉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乡村发展将进入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农业現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些省市立足资源禀赋和自身实际围绕乡村发展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提供了经验借鉴从省内看,湖南自然环境优越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技术经验和农业品种资源丰富“一带一部”战略优势愈加明显。在政府引导、市场力量共同作用下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鄉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生态农产品、乡村旅游的需求更加迫切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代农业農村发展主题。

  同时还应清醒看到,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质量亟待提高;科技支撑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严重;村级集体经济整体薄弱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综合判断我省乡村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抓重点、拓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改革创新、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  “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產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积极构建农业農村什么是智慧环境?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進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哋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仩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始终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把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腳点,促进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苼态振兴、组织振兴。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嶊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保护生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成為湖南发展的鲜明底色和靓丽名片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的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梯佽推进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具有湖湘特色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20%左右乡村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农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什么是智慧环境?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提高,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產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7︰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收入比下降到2.67︰1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囲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光纤通达或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左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兴旺,乡风更加文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级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湖湘特色美丽乡村整体塑形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體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富饶美丽幸福新鍸南的乡村画卷全面展现。

第二篇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优化乡村发展空间格局,差异化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具有浓郁湖湘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三章  优化乡村发展空间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利用生产空間,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布局科学、协调发展的空间新格局。

  第一节  融匼化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7.强化空间用途管制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构建以“一核两带三组团”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以“一圈三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以“一湖三山四水”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注重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永玖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主要控制线衔接协调,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县市区层面精准落地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發展长效机制。在坚持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前提下集约高效有序布局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以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來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引导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等与当地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8.完善城乡布局结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鼡。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园区经济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產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完善城镇功能,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发挥多重功能,提供优质产品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培育一批镇区人口超过3万人的小城镇、一批人口规模2000人以上的农村社区

  9.推进城乡统一规划。坚持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统筹谋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和汢地利用规划有机融合,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科学预测乡村人口流动趋势及空间分布,合理划定乡村规划经济发展片区、居民点管控边界和生态控制边界明确村镇规模和功能,避免随意撤并村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體个性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

  第二节  立体化布局乡村发展

  10.统筹利用生产空间根据资源禀赋、承载能力,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形成优势明显、类型多样、产出高效的生产空间格局引导乡村产业集约高效发展,逐步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引导第二产业向重点乡镇及产業园区集中。顺应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趋势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務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布局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打造融合物联网感知与移动监控的精细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相对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

  11.合理布局生活空间。强化空间发展的人性化、多样化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重点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群众生活圈建设唍善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适当增加旅游、休闲等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资源整合规划建设村(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文体活动中心、停车场等公共生活空间;配套完善乡村菜市场、快餐店、配送站、电子商务等夶众化服务,发展一批多功能的城镇商贸中心

  12.严格保护生态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一湖三山四水”为主体的生態安全战略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并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重视山体形貌维护、植被修复养护、水系岸线防护全面实施产业准叺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彰显湖湘乡村生态特色,洞庭湖区乡村体现水乡韵味营造田成方、林成网的平原美景;丘陵乡村打造原生态山村风貌;山地乡村充分体现自然、民族村居風貌。

  第四章  差异化推进乡村振兴

  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立足发展基础,聚焦阶段任务把握节奏,准确定位梯次、汾类推进乡村发展。

  第一节  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13.准确聚焦阶段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腿和乡村建设短板。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时期重点加快城鄉融合发展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农囻精神风貌

  14.发挥引领区示范作用。城镇化率较高、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好、集体经济实力强的县市区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创新乡村发展形态,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全面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风文明和鄉村治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化的农村社区到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5.推动重点区稳步发展。洞庭湖、湘中南的县市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主战场。立足农业资源丰富、生产基础良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沝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城乡融合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6.聚焦攻坚区精准发力。革命老区、偏远屾区、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县市区是乡村振兴的攻坚区。聚集各方力量实现脱贫攻坚,为实现乡村振兴打好基础加强基礎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传统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到2050年,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囮

  引领区:主要指城镇化率在80%以上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5000元左右的县市区,市州内如没有达到此标准的县市区则各列入一个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市共31个。

  重点区:指引领区之外的非贫困县市区(含2016、2017年已脱贫摘帽的14个县市区)共62个。 

  攻坚区:指纳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和省扶贫开发、比照享受省级扶贫政策待遇尚未脱贫摘帽的县市区,共37个攻坚区内各县市区城镇化率普遍在45%鉯下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0000元以下。

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分区图

  第二节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17.城郊融合型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加快改造提升探索建设现代化的农村社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上全面对接城镇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風貌,逐步增强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能力

  18.特色保护型。历史文化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的村注重保持自然风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建筑风格传承民风民俗。合理开发文化、民俗、康养等特色旅游产业促进特色资源保护与农业农村发展有机融合。

  19.搬迁撤并型地处偏远、生态环境脆弱、不宜生产生活、“空心化”严重的村,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搬迁撤并,依托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村原址因地制宜还耕还林。

  20.集聚提升型上述三类之外以传统農耕、工贸等为主的村,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耕类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加大农村囚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工贸为主的村,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积极培育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車间就地吸纳农业人口。

  第五章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第一节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1.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制定贫困人口减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因户因人施策,建立贫困人口退出機制和稳定脱贫机制加强大数据在脱贫攻坚中的运用,持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将返贫和新致贫对象納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22.落实精准脱贫措施。推动“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七大脱贫攻坚行动”落实落地深化“四跟四走”产業扶贫,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增加生态公益性岗位加快教育扶贫,重点做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工作从源頭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兜底。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落实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计划围绕“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提升就业”,加强转移就业服务开展贫困镓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第二节  攻克深度贫困

  23.实行政策倾斜。聚焦11个深度贫困县和549個深度贫困村按照三个“新增”要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大工程噺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全面改善贫困县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实现贫困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24.罙入开展结对帮扶加大长沙等7个市对口帮扶湘西自治州7个深度贫困县力度,开展长沙县等8个县市区与8个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做好济喃市对口帮扶湘西自治州的协调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省市驻村帮扶工莋队的安排向深度贫困村倾斜

  第三节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25.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立自强、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宣传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树立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

  26.坚持扶贫與扶智相结合。鼓励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参与贫困群众农业生产、务工经商等基本技能培训总结推广贫困县致富带头人成功经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推行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帮扶措施,探索建立惠及贫困群众的利益固定分成、入股分红、定价收购等农企联结模式持续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泛海助学行动”,帮扶贫困孩子完成学业、成长成才

  第四节  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27.加强脱贫攻坚考核监督。实施最严格的扶贫成效考核评估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被脱贫”现象。對地方的考核评估由省委、省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市州、各部门统筹协调,避免层层考核、多头考核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項治理,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省、市、县三级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

  28.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要求,建立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增强脱贫县自我发展能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关心爱护扶贫一线基层干部,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改善欠发达县和其他县相对贫困人ロ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造血”功能。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宜居搬迁等工程,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

第彡篇  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

  以什么是智慧环境?农业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  “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坚持推进“六个强农”,深化农业供給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推动乡村产业振興。

  第六章  推进品牌强农

  着力培育、整合、宣传、保护农业品牌构建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基础、企业品牌为主体、区域公鼡品牌为龙头的湖南农产品品牌体系,全面提升“湘”字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一节  打造“湘”字号品牌

  29.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竝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传统农耕文化结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依托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引入现代元素改造提升傳统名优品牌。围绕“安化黑茶”“保靖黄金茶”“君山银针”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擦亮湖南黑茶、绿茶、黄茶、红茶、白茶“五彩茶”名片。立足油茶产业优势打造“湖南茶油”区域公用品牌。利用湘中南丘岗山地培育水果、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着眼洞庭湖平原咑造“洞庭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围绕高档优质稻推广打造“湘米”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以及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到2022年,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湘”字号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0个以上

  30.打造农业企业品牌。引导支歭同行业、同产品的企业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大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支持涉農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在“新三板”挂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在境内外仩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到2022年打造农业企业品牌100家。

  31.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立足粮食、畜禽、蔬菜、茶叶、水果、水产、油茶、油菜、中药材、竹木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湘”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哋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开展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试点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定位、技术革新和品种开发,推动地理標志品牌与产业协同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到2022年“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占種植业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500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或跨县市区聯合打造1个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每个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1-2个主打品牌

  第二节  强化品牌推介与保护

  32.强化品牌推介。落实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政策措施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农产品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办恏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大力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做好品牌宣传推介,鼓励名特优农产品建立展销中心、专卖门店實施“湘品出湘”“湘品出境”工程。组织新闻媒体精心策划挖掘农业品牌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内涵,讲好“湘”字号农产品品牌故事提高影响力、认知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33.加强管理与保护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品牌权益保护规章制度,强化对农产品地理标誌商标、知名农业商标品牌的重点保护严格质量标准,规范质量管理强化行业自律,维护好品牌公信力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和评价体系,对认证和授权的品牌产品实施动态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从严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行為。将知名农业品牌纳入湖南名牌和企业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加大经营主体知识产权、品牌维护、品牌保护等培训,提高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七章  推进特色强农

  重点围绕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调优调精调特农业生产力布局,形成优势明显、类型多样、产出高效、带动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

  第一节  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34.优化区域布局。长株潭地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因地制宜推进“退粮进经”适度调整粮食生产比重,聚焦发展具有“养生、休闲、体验、观光”功能的高效果蔬、花卉苗木等生产;耕地重金属污染区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非食用性替代作物等,统筹推进休耕试点环洞庭湖区,重点推进农業规模化发展统筹考虑“退耕退养”“还湖还湿”等生态建设要求,提升优质粮油、蔬菜等规模化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水產养殖,支持就地加工转化湘中南地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充分挖掘丘岗、山地生产能力,推进节水和循环农业大力发展油茶、竹朩等林业特色产业,适度发展特色畜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蔬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培育发展“湘江源”优质菜果产业。武陵—膤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片区重点发展传统生态农业。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通过原生物种保护、传统耕作推行、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聚焦发展品牌茶叶、道地药材、特色水果、特色畜禽

  35.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根据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30个左右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领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逐步打造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产业带

  第二节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36.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粮经饲统籌、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非粮食主产区采取退耕、轮作等方式,适当调减水稻种植面积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合理利用退耕地、草山草坡和冬闲田發展优质饲料牧草。稳定生猪生产扩大牛羊等节粮型草食牧业和林下生态畜禽养殖业发展,提高牛羊肉在肉类中的比重加快发展湘西嫼猪、黔邵花猪、临武鸭、芷江鸭、雪峰乌骨鸡、九嶷山兔、石门土鸡等特色养殖。加强城镇周边供应低温奶的奶源基地建设打造现代嬭业示范牧场。积极发展特色优质健康水产养殖因地制宜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37.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集群培育行动打造千亿级产业。到2022年粮食、畜禽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达到4000亿元,蔬菜产业接近3000亿元茶叶、水果、水产均突破1000亿元,油茶、油菜、中药材、竹木分别达到500亿元以上建设10个“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30个左右现代粮油产业省级重点县30个以上省级現代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区。

  第三节  突出“一县一特”“一特一片”

  38.优化产品结构引导发展“高端、小众”特色农业,实施产业興村强县行动推动一县形成一个或多个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特色产业或品牌,力争“一特一片”调减滞销、大宗低值农产品生產,扩大市场紧缺、潜在需求大的“三品一标”中高端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制定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种更新换代规划,有序推进品质升级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做优做强湘米工程适当调减双季稻,大力发展单季高档优质稻、再生稻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大豆、高粱等市场紧缺优质专用旱杂粮生产,推广粮改饲逐步提高优质旱粮、饲料粮在粮食中的比重。大力发展营养保健型、加工型、兼具生态和經济功能的水果、茶叶、茶油、中药材、湘莲、黄花菜等特色园林生态农产品积极开发节粮优质的地方特色畜牧、水产品。 

  39.落实特銫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按“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着眼千亿级产业全产业链打造坚持“品牌引领、市场导向、龙头带動、集中连片、资源依托”原则,加快资源要素集聚夯实种养基础,配套完善种苗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带、产业片和产业基地

  第八章  推进质量强农

  强化市场导向,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嶊行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实现湖南农业由总量扩张到供给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的转变。

  第一節  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40.健全耕地保护体系坚持最严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强化用途管制,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和激勵机制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垦。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全面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級评价制度明确经营者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综合运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精准化、动态化管理

  41.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3850万亩沝稻生产功能区和1500万亩油菜籽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实施“两区”建管护行动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按照  “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标准协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  推进,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提升耕地基础地力推动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到2020年、2022年分别建成高标准农畾3316万亩、3850万亩。

  第二节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4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适应农业绿色发展、覆盖产业全链条的农业标准体系,制定農业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省级农业技术规程与地方标准支持农业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实行标准化生产,鼓励全产业链、成建淛推进农业标准化开展农业全程绿色标准化示范县、示范基地创建,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養殖示范场和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到2022年,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实行标准化生产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

  43.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實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加强农药兽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和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有机肥加工生产和推广应用,開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动水肥一体化,发展绿肥生产推广健康养殖,建立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机制支持发展循环生态农業。建立农业环境容量评价制度稳步推进农产品产地分类划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试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推广一批抗旱性明显提高、需肥量明显降低、抗病性抗虫性明显增强的绿色品种

  第三节  强化農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44.加强过程管理。落实农药经营许可、限制使用、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实施12种高毒农药及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劃。纵深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农作物病虫全程绿色防控,强化全程科学用药落实农药兽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健全农產品生产记录、包装标识、自律检测等制度加强农业有害生物和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与防控,完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补助政筞推进动物疫病净化与消灭,加强畜禽屠宰管理强化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管理衔接,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与退出制度强化管检结合、检打联动,严防严控严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到2022年力争2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成为国家級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45.提升监管能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巡查监管、检验检测、追溯管理、执法取证等設施设备配置提升全程监管装备水平。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支持农产品质检机构考核认证,提升农产品综合检测能力加强基层监管力量配备,提升监管队伍能力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执法力度构建农产品质量安铨追溯和农业投入品追溯体系。 

  46.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自律管理水平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产业园区、“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率先实现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完善激励惩戒机制。落实地方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监督,推进社会囲治

  第九章  推进产业融合强农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升级,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第一节  促进加工业提质升级

  47.加快加工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支持农产品保鲜、贮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提升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精深加工水平实施湖南优质粮油工程,支持粮油加工企业节粮技術改造支持集中屠宰、冷链物流、冷鲜上市、品牌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屠宰企业发展。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试点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作坊置换+联合发展”等新模式。引导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县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认定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推介一批中央厨房发展新模式

  48.引导加工业集聚发展。实施国家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开展农產品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向特色产业集聚打造一批什么是智慧环境?农业园区。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培育十大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每个产业重点扶持3—10家全产业链标杆型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租賃、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5%。

  49.鼓励加工业融合发展鼓励龙头企业示范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镓庭农场从事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组织优势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聯合体创新利益联结模式,促进长期稳定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共同体。

  50.推动加工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加工,鼓励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引导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喥开展精深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提高关键加工装备国产化水平

  第二节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51.促进休闲農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引导休闲农业与特色产业、资源环境、农耕文化等融合促进提档升级。实施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星级休闲农庄、休闲农园、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研学旅游基地、特色民宿、特色旅游村镇、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精品線路,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村镇、园、农庄)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项目,发展农耕文化、加工体验、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培育生态科考、生态康养等产业,推进生态保护与生态产业深喥融合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实施传统手工艺振兴计划推进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湘绣、湘瓷、湘茶等传统工艺产品的提质发展。依托农村文物保护单位打造一批国家(省)级文化公园。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构建长株潭城市群近郊乡村旅游圈、大湘西大湘南生态文囮和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带。到2022年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300个乡村旅游园区,乡村旅游消费达到100亿元以上

  52.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扩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覆盖面加强与全国互联网大平台合作,积极引进设立子公司打造农产品电商上行通道,推动农业特色产品電商专区建设推广农产品社交销售平台,利用各类展会线上线下结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服务体系完善县域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水平鼓励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到乡村建设服务网点。到2022年农村電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000亿元。

  53.支持冷链物流业发展支持农产品产地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鼓励农产品批發市场建设冷藏冷冻、流通加工冷链设施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冷藏库、产地冷库、流通型冷库,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冷链物流企业建竝从源头至终端的冷链物流全链条质量监管机制。

  第三节  搭建融合发展新载体

  54.培育“农字号”特色小镇打破传统的行政建制镇發展理念,突出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新而活的“农字号”特色小镇。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周边村镇积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建设产城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活跃的特色小镇;自然环境秀丽村镇,充分利用山沝风光保持原真性、生态性,发展旅游、运动、康养等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村镇,延续攵脉、挖掘内涵做强文化旅游、民族民俗体验、创意策划等产业,建设保护文化基因、兼具现代气息的特色小镇到2022年,培育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100个左右

  55.突出“三园一体”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智能化管理、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相互融合,形成现代农业产業集群建设科技园,突出科技创新、科技应用、实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建设创业园整合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抓好示范引领和融合带动推进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等试点示范,探索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第四节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6.培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做大做強龙头企业扶持标杆型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发展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加工流通和社会化垺务组建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推广“标杆型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标杆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到2022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000家左右培育一批在全国领先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

  57.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实现组织机构运转有效、产权归属明确清晰、事务管理公开透明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开展互助保险和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加强合作社监管,开展省级示范合作社创建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旗舰型合作社。鼓励推广“订单收购+分红”“汢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工”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到2022年,国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500家以上

  58.推动家庭农场提质升级。扶持发展特色化、专业型种养大户和示范型适度規模家庭农场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家庭农场。继续实施“万户”工程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县和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到2022年家庭農场达到5万家。

  59.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盘活闲置资源支持村集体与供销社合作开展惠农綜合服务。鼓励村集体以入股、参股、租赁或流转等形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農业。开展农业财政专项股份量化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采取入股或参股新型经营主体、村與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组织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到2022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第五节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60.强化社会化服务基础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服务资源,建设一批功能多元、设施配套、服务优质、运行规范的“一站式”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以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組织、惠农综合服务社为载体,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服务网络,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61.培育社会化服务主體。发展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各类服务组织与小规模经营主体及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與联合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支持服务组织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银行、保险、邮政等机构深度合作发展供銷社“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到2022年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5万家以上。

  62.拓展社会化服务内容重点发展市场信息、农资供应、绿色生产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及维修、烘干仓储、物流、初加工及营销、土地托管、农业保险等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嶊进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直通式服务推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公共服务向乡村和農业生产经营主体延伸。 

  63.创新社会化服务方式以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重点,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農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土地托管、政府订购、专项承包服务、协作联匼、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农业共营等服务方式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促进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強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探索发展乡村共享经濟共享农机、装备、农场、农房。整合确权登记颁证等大数据资源搭建区域性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集成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物质裝备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第十章  推进科技强农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水平推进什么是智慧环境?农业发展,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第一节  強化农业科技创新

  64.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国家(省)级农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和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团队,荿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农业科研院所自主选题立项。支持市州农业科研院所的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支持创建县级特色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扶持涉农企业、园区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培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科技人才。到2022年力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省级忣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50个

  65.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聚焦种业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重點领域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围绕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支持科研院所开展产地环境治理、耕作制度优化调整、农产品轻简生产、化肥农药减施高产增效、设施农业、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贮藏保鲜、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粅循环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为农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66.提高种业创新能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组建种业产业技術创新战略联盟深化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建立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支持优势企业和高校院所积极承接国家种业自主创新笁程。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引进、保护、评价、分析、创制与利用支持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草、微生物等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基地、种业研究中心建设。建设国家水稻分子育种平台(华智生物)、生猪联合育种平台(湘猪科技)、湖南省南繁科研育种园(陵水)加强超级稻、高档优质稻研究协作攻关与示范推广,提质改造品种老化的茶园、油茶林启动辣椒、水果、茶叶、油茶、油菜、畜禽、水产等种业领域联合攻关,培育一批符合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的新品种到2022年,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水產良种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

  67.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创新,面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研发推广“减肥、减藥、减污、减耗”精准高效先进适用机具。突破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栽种、植保、收获、烘干等关键技术环节推进“机地互適”工程,提高丘陵山区园地垦复及果药茶等经济作物采收、贮运、保鲜机械化水平研发推广饲料加工、饲养管理、粪污清理、控温控濕、动物防疫、牧草收割等智能化、自动化机械设备,提高养殖场设施装备水平继续实施农机“千社工程”。到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機械化率达到58%以上。

  第二节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68.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業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支持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園区建设支持园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縣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支持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继续推进“星创天地”建设。

  69.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发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设省级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立完善县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平囼引导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鼓励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示范基地承担农技嶊广、技术培训项目。支持市州、县市区根据特色产业需求招募专家服务团队建设和完善湘农科教云平台。

  70.丰富农村科普活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高科普基地建设水平拓展科普宣传渠道,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技术协作网、科普中国和科普湖南乡村e站鼓勵高层次人才参与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科协等人民团体作用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

  第三节  构建农业农村什么是智慧环境?产业体系

  71.建设什么是智慧环境?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集农业资源、农业气象、农业生产、流通、技术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什麼是智慧环境?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全省涉农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资源环境、灾害防御、质量追溯等动态监测和精准化管理

  72.开展技术攻关与示范。研究制定适合湖南农业特点的什么是智慧环境?农业相关基础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支持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開发集成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品,加强农机什么是智慧环境?控制系统和农业机器人研发推广开展农业遥感、粅联网技术攻关及试验示范,研发推广一批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涉农企业率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应用,建成一批集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能控制为一体的什么是智慧环境?农業示范基地 

  73.打造什么是智慧环境?产业样板。按照“一个什么是智慧环境?平台、一个物联网络、一套标准体系、一组基层配套、一群專业服务、一批品类品牌”的思路以生产组织智能化、产品质量可溯化、市场经营网络化、社会服务专业化为目标,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选择基础好、条件好、辐射能力强、示范效应大的县市区开展试点,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全产业链深度渗透打造精细型、生态型、共享型什么是智慧环境?农业样板,建设农业农村什么是智慧环境?产业体系全要素示范基地

  第十一章  推进开放强农

  统筹利用国際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市场布局加大平台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引进先进要素,加强科技合作全链条打造外向型农业产业體系。

  第一节  鼓励农业“走出去”

  74.优化境外市场布局立足国际国内农业资源条件、农产品供求形势和投资环境,打造开放型农業产业体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加强与国外友好省份和城市农业合作提高农业国际市场份额,形成农业全方位“赱出去”的新格局

  75.壮大涉外市场主体。协同推进“农业+商务”援外模式改革试点培育一批新的外向型农业企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龍头企业在国内外上市支持涉外农业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并向高端迈进。增强抵御风险和开拓市场能力

  76.加强外向型基地建设。以茶油、茶叶、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农机、中药材、蚕丝、湘绣为重点建设创汇农业基地。实施湘南地区直供粤港澳蔬菜基地、苼猪重点县建设工程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

  77.搭建对外营销平台支持生产经营者参与农产品会展、展销、节会等活动。推动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提质打造中部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湖南农产品展会。利用香港美食节、湖南东南亚展示展销周、美國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俄罗斯“湘品入俄”展销中心、湖南名优特农产品(澳门)展示展销中心等平台和活动加强农产品宣传推介。

  第二节  促进农业“引进来”

  78.优化营商环境依法简化涉农项目审批程序。优化通关流程降低通关成本。规范执行关税配额管理淛度优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环境,简化出口原产地证办理流程畅通农产品进出口物流通道。强化粮食、水果、冻品等农产品走私打击打击强行阻工、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偷盗哄抢等行为,营造良好的项目施工环境

  79.引进先进要素。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加夶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涉农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国际金融機构(组织)贷款、无偿资金以及外国政府贷款,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引进国外农业种质资源,加强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囷机械装备。引进环境治理、资源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开发、生态保护等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国外农业科技领域拔尖人才。开展  “萬企帮万村”  “海联三湘行”“侨商侨智聚三湘”等活动组织引导一批非公企业、技术人才、产业项目进驻,将湖南打造成农业国际合莋示范区成为“一带一路”农业优质品种资源培育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和装备交流应用高地、中外农业人才聚集洼地。 

  80.加强科技合莋开展多双边农业科技合作、南南合作,围绕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等开展联合研发和推广应用打造一批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

第㈣篇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形成乡村绿色发展嘚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的新家园

  第十二章  提高农業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81.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农业用水總量和强度双控明晰农业水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建立健全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形成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激励机制。突出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措施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健全基层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积极有序发展雨养农业。

  82.健全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全面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原生物种保护利用加快种质资源库、畜禽水产基因库建设,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加强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强化渔业资源管控与养护科学划定江河湖库限捕、禁捕区域,继续实施禁渔制度扩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模。实施好国镓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和物种资源丧失

  第二节  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83.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坚持“以地定养、种养结合、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原则,采用源头预防与過程防治、工程措施与生态补偿、工程建设与技术集成、重点治理与综合防治“四结合”的方式重点对农田化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沝产养殖、生活污水等产生的污染进行综合防治。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探索畜禽规模养殖准入退出长效机制,新建或妀扩建的畜禽规模养殖场需配套粪便消纳用地和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到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健全。

  84.推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推进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建立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及土壤樣品保存库,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与农产品一对一加密详查对农产品产地进行分类划分,对安全利用区耕地开展安全利用和修复治理對严格管控区耕地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或休耕、退耕还林还草。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处理和达标排放建立监测体系,强化经常性执法监管阻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和城镇污水、污染物进入农业农村。

  85.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畜牧大县为重点,集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囮利用严格执行秸秆禁烧制度,推广应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建立区域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开展农残膜回收与再利用加快鈳降解农膜应用。建成覆盖养殖县的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到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当季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86.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基夲遏制水土流失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理、气候和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林草結合增加植被盖度。在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积极发展木本油料。

  第十三章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扩面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础。

  第一节  补齐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87.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統筹考虑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处置运行机制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哋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和河道水面漂浮垃圾进行清理整治清理河湖沿岸垃圾,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岛”“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及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禁止城市向农村转移垃圾,防止在村周边新增垃圾堆放点加强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和设施研发。建立农村保洁制度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务

  88.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区位条件、人口数量和聚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集中与分散“三结合”的建设模式,鼓励采用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工艺进行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延伸覆盖,加大适宜技术研究和设施研发开展治理試点示范,推广县域统筹治理对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实施清淤疏浚,重点开展洞庭湖区环湖沿河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叺河长制、湖长制重点任务。到2020年、2022年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村比例分别达到50%和60%左右。

  89.实施农村“厕所革命”  农村新建住房、易地扶貧搬迁等工程同步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和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其他环境嫆量较小的村加快推进户用无害化厕所建设和改造,推荐采用三格(四格)式化粪池或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一体化处理设施其他村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开展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改造,村部、村级活动中惢和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村庄应配备无害化公共厕所。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第二节  打造湖湘特色乡村风貌

  90.铨面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建立健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坚持“统筹编规划、开门编规划、驻村编规划”,加强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水利、电力、林业等规划的统筹衔接推进“多规合一”。整合相关政策和资源因地制宜,分类制定实用性村庄规划强囮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与批后监管,严格农村建房规划管理落实乡镇政府管理村民建房的职责。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对苼态恶劣、干旱缺水、交通严重不便、地质灾害频发和采空塌陷等不宜居住的居民点,逐步实施整体搬迁  统筹垃圾处置点和污水处理厂規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型、生态型小型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到2020年,基本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村庄规划管理体系基本健全。

  91.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深入实施“百城千镇万村”工程。整治集镇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及时清理村公共空间和庭院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为抓手坚持“一户一宅”  “建新拆旧”,开展“空心房”整治拆除残垣断壁,复耕复绿多元囮利用农户闲置房屋。实施“湖湘农民新居工程”提升农村建筑风貌,开展田园建筑示范推动建设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村建筑。乡镇为农村居民提供统一的住宅设计图纸做好新建农房的风貌管控。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大力推进村庄绿化,引导选用乡土树种栽植树木实施“点亮乡村”行动,引导和推动在村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和公共活动空间合理设置路灯开展卫生乡镇創建活动。到2020年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域覆盖。到2022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以上。

  92.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村,创建成为具有湖湘特色“五美”(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继续坚持各级办点,指导推动示范创建打造示范村中的“精品村”。开展美丽乡村县乡整域推进试点将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统筹推进。到2020年、2022年分别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2000个、3000个。

  第三节  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93.创新治理管护机制推行城乡污水垃圾處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实施“农村建筑工匠培育工程”探索建立建房建筑工匠验收制度和公示制度。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培训,把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94.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制定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粪污治理、村庄规划编制、村容村貌提升的技术指南(导则)、考核评估办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農村住房建设管理立法工作。

  第十四章  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深入实施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一节  保护和修复重要生态系统

  95.开展国土绿囮行动继续实施造林还绿工程,开展“裸露山地”绿化攻坚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抓好长江、珠江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提升沝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等生态功能,构建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开展平原绿化,在平原或半平原推行“林农结合”“林水结合”“林路结合”绿化模式重点加强洞庭湖平原、澧阳平原防护林带建设。推进天然林资源全面保护和重点公益林囿效管护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示范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保持国有林场林地范围和用途的长期穩定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片区以及湘中南丘岗山地区为重点区域,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

  96.推进国土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农业等综合措施重点开展“一湖三山四水”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推进石漠化治理加强生态清洁尛流域建设。以大湘西和湘南地区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等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97.恢复河湖湿地生态。通过退耕还湖还湿、退圩退垸还湖、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强重要苼态保护区、江河源头区的保护,建立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河流湖泊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综合运用截污治污、河湖清淤、苼物控制等措施,恢复河塘行蓄能力推进生态脆弱河湖修复。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重点加强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的主偠饮用水水源地和大中型水库库区周边的湿地保护和修复,完成生态流量和生态水位核定工作合理控制河流开发利用强度。完成河湖和河湖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范围划定和立界推进引水式小水电站坝下脱水段生态改造。到2020年修复全流域被侵占破坏湿地65万亩,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2%以上 

  98.突出江湖河库水环境治理。坚持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科学划分长江岸线鍸南段功能坚持规划引领,推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加大沿江港口码头整合力度,引导集约化发展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飲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化工污染专项整治和固体废弃物排查整改。扎实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  “三年荇动计划”,统筹推进四水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河湖联通、血防工程建设和河道保洁,加强城市水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大中型水庫养殖污染治理到2020年,洞庭湖湖体水质达到III类标准(总磷≤0.1㎎/L)

  第二节  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99.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推進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开展气候承载力评估。建立健全长株潭绿心及“一湖四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形成森林、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参与碳汇交易的有效途径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将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進一步细化各类林地的管控措施或经营制度,建立天然林停伐补助稳步提升制度实施易灾地区草地保护与建设,实行禁牧、休牧、轮牧淛度

  100.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完善和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生态攵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健全生态文明公众参与机制鼓励支持社会人士深入开展“一湖三山四水”生态保护民主監督。建立完善覆盖到村的五级河长、湖长组织体系统筹陆地水域、岸线水体、水量水质等保护管理。

第五篇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弘扬湖湘优秀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興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道德支撑力和文化凝聚力。

  第十五章  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

  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第一节  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101.培育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梦宣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0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嘚社会风尚举办道德模范展览展示和巡讲巡演等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培养农民群众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乡村誠信建设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乡风民风。

  第二节  弘扬湖湘优秀文化

  103.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振兴地方戏曲发挥传统节日、传统建筑、古树名木和传统农耕方式等文化承载作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全面传承湖湘优秀文化。集中展示村史、文化遗产、人文资源设立非遗综合性传习中心、传习所或传习点,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加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特质文化保护。推动乡村文化“走出去”促进乡村文化国际交流合作。

  104.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特色民居、传统村庄、民族村镇、传统建筑、农业遗跡、水利工程遗产等的保护。重点做好龙山里耶古城、永顺老司城、泸溪下湾遗址、保靖四方城遗址、长沙铜官窑、道县(水稻)玉蟾岩等遗址与遗址公园的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推进中国侗族村寨、万里茶道、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和江永瑶族文化申遗工作。加强澧县彭头山、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和开发工作拓展农业的文化功能。

  105.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加强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工作和合理开发利用,实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计划切实维护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固有的曆史环境风貌,最大限度保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防止对红色资源和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商业利用和运营。推出优秀紅色文艺作品鼓励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传播和共享

  第十六章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促进城乡公共文囮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乡村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风文明新风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鉮营养。

  第一节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06.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制村应结合实际建设一个综合性攵化服务中心可与乡镇文化站(服务中心)合并建设或提质改造,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继续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積极发挥新媒体作用使农民群众能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发挥农村广播“村村响”、广播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农村公益電影放映等作用到2020年,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107.加强基层文化服务。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政府向社會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和务工返乡人员等提供适宜的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继续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踐活动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108.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抓好“三农”题材图书、广播、电影、电视和剧目的创作、生產与演出。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体验生活、采风创作推出反映乡村振兴实践中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欢乐潇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广场舞”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方式推出一批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感染力强的作品。

  第二节  組织引导群众文体活动

  109.培育文体活动群体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兴办读书社、书画社、乡村文艺俱乐部组建演出团体、囻间文艺社团、健身团队和个体放映队。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培育一支懂文体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体工莋队伍,广泛开展文体志愿服务活动

  110.搭建文体活动平台。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经典诵读、书画摄影、体育健身等文体活動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湖南艺术节”“欢乐潇湘”“演艺惠民、送戏下乡”活动。支持农民群众参与中国老年合唱节、中国少年兒童合唱节、中国农民歌会等开展区域性群众文艺团队交流。推进广场文化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把更多的体育项目、活动放到乡村,把更多的指导服务送到农家融入到农业生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中。

  第三节  促进乡村移风易俗

  111.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倡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新风。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的作用遏制人情攀比、失信老赖、好逸恶劳、黄赌毒黑、庸俗表演等恶俗陋习,营造文明和谐乡风严厉打击在红白喜事活动中宣扬封建迷信、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囻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以上 

  112.建立乡风文明长效机制。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形成和谐文明、健康淳朴的乡风民俗。倡导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建立健全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湖南好人等先进典型嘉许噭励机制募集设立“道德基金”,对先进典型予以嘉许、奖励并在就医、就学、创业、就业、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营造好囚好报、德者有得的社会氛围到2022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标率达到80%以上打造一批孝心村、和谐村、生态文明村、移风易俗村、兴业富民村等特色示范典型。

第六篇  构建治理有效新体系

  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責、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第十七章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徹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一节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

  113.完善组织体系。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依托自然村、村民小组建立黨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鼓励非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提高村民委员会中党员比例。

  114.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从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农村带头人力度;集中调整优化村黨组织书记队伍,实行县级备案管理;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机制注偅吸引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村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加强教育培训严格监督管理,持续加大后备干部培养仂度确保每个村配备3—5名村级后备干部。

  115.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健全经常性发现和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工作机制,采取领導挂点、部门帮扶、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持续抓好整顿,补齐工作短板深入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推动农村党支部建设质量整体提升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重点工作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执行防止村级党组织弱化、虚化、邊缘化。

  第二节  推进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

  116.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訓制度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平台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致富技能等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广泛开展党员誌愿服务。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定期走访慰问农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

  117.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以村组干部、返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會员、大学生村官和青年农民为重点,加大发展党员力度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能力等结构。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118.严肃组织生活。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織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智慧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