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有人知道2018湖南省职高对口分数线计算机系的高考班,教材是啥不。。

客户提起最近会参加T行神州,想具体问但又怕显得不专业,有人知道T行神州是什么吗?_百度知道
客户提起最近会参加T行神州,想具体问但又怕显得不专业,有人知道T行神州是什么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laoshuxiaobao
laoshuxiaobao
擅长:暂未定制
T行神州是一个小型的主题论坛活动,每年在北上广深等车厂聚集城市举行八次左右,演讲嘉宾根据既定主题进行演讲及互动讨论,参会人员一般来自车厂、软硬件厂商等,是车联网领域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看下他们的官网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热门行业|场所
&/&&/&&/&&/&
&/&&/&&/&&/&&/&&/&&&
驾校一点通
招才猫直聘
//   &/
轻松加入微信
1.打开微信
2.点击底部菜单“发现”
3.选择“扫一扫”功能
4.对准左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友情链接:&&&&&&&
京公网备案信息09||||乙测资字||违法信息举报: |员工舞弊举报:400-111-8989
Copyright (C)
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56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选择城市和中心
达内北京亦庄大学生实训基地
达内北京网络营销中心
达内北京会计中心【图片】『计算机系团总支』招新啦!初入大学的你看过来!【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5,398贴子:
『计算机系团总支』招新啦!初入大学的你看过来!收藏
年华里的倒影?你的大学生活将会在哪里??加入计算机系团总支?在这你将得到最美丽的诠释?—————?—————?计算机系团总支现在面向计算机系的莘莘学子们招新啦!!大学时光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何不加入计算机系团总支?当然是安排!?在这里你能充实你的大学生活;发掘你的优秀潜力;留下有意义的美好回忆。只要你敢参与,就能看到收获。优秀!?在变得优秀的道路上我们靠的不是鸡汤而是初心?不要眨眼,请看清楚自己是怎么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计算机系团总支成于2008年9月。始终秉承着学校“诚信,务实,精技,立业”的宗旨,在工作上踏实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在发展中寻求创新。是学院团委领导的先进青年组织。现下设五个分支机构: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文体部、实践部,共同完成计算机系和团委内外的工作,促进团的组织建设,是服务于学生的一线组织。?????????????????????????在学院的鼎力支持、书记老师的指导和各部门的配合下,计算机系团总支每学年定期组织开展拔河比赛,游园活动,计算机系作品大赛等加强同学们凝聚力,提升专业知识的活动。并多次蝉联学院团委“优秀部门”荣誉称号。是一个放得开,收得住,有组织,有纪律、团结、有爱的优秀团队。
计算机系团总支各部门各司其能,互帮互助,热情为我院同学服务。那么这五个缺一不可各有特点的小团队了解一下?办公室?主要负责各项资料、表格、文档的整理和制作,各部门的日常会议的通知、考勤和会议主持、记录。监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系各班团支书工作手册的收取、检查等。想加入办公室的你需要对office办公软件有一定了解。如果你细心、严谨、有活力,我们期待与你的相遇!! ?组织部?负责系上和部门内各种活动策划,总结的书写,负责每学期对系部各班民主生活会评分,总结。管理系部团员档案,协助各班团支部完成团员证注册、归档等。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我们需要你的idea!如果你有创意、有想法、有责任心,那就来报名吧!? 宣传部?负责各活动海报的设计,绘制,张贴及收取工作。负责在新媒体(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新生群)上宣传系上和部门上的活动,负责每次大型活动的到班宣传等。如果你对绘画感兴趣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不要犹豫,宣传部是你最好的归宿!?文体部?这是一个充满各种才艺的部门,也是能歌善舞的小伙伴们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主要负责学校各种大型文艺活动节目的编排以及部门内各种活动的节目编排等。来了文体部就不怕你的才艺没地方施展!? 实践部?这是一个精彩纷呈,充满活力与阳光的部门。总揽部门内外所有的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性质偏向青年志愿者,负责组织和参加校园内外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收获成长,配合各个部门的活动开展。如果你有爱、幽默、活泼想要接触更多人我们张开双臂期待你的加入!
可能加入计算机系团总支后,这个学期里面都在学习一些很基本的东西,但是在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你的工作技能在不断增加,你的感情会慢慢的扎根在里面。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面,这个就是最大的收获。?红歌会计算机系代表队?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迎新晚会?计算机系技能大赛?计算机系植树节活动?参观纪念馆
?什么?你说你太腼腆?内向不代表没实力,你离成功还差一个团总支!?什么?你说你行动力差?跟上团总支的步伐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什么?开学怕交不到朋友?快来系团总支,这里有一群上进的小伙伴!?什么?开学想来计算机系团总支?好的没问题。
这里是青春的舞台,闪耀着团结和智慧的光芒,我们期待你在这里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有才难展?那就来计算机系团总支吧!在这里,你能拥有非一般的感觉;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明人不说暗话,计算机系团总支需要你们。还不快安排!了解我系更多资讯,关注计算机系微信公众号:TOP计算机团总支关注有惊喜哟~?
不说了,我能加入吗?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我我我 也要加入计算机系团总支
团委组织部发来贺电
「天猫七夕节」全球来电,大牌参与,大家电满,手机满,还享买贵必赔!「天猫七夕节」全球来电,因爱&惠&七夕,尽享大牌好货!
帅帅的我也想加入团总支可以吗?
哇哇哇,这是计算机系的新生群耶
我大表哥是林恒宇 我可不可以来
登录百度帐号当前位置: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
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系列标准之一。
与本标准相关的系列标准包括:
——GB/T AAAA-AAAA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CCCC-CCCC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本标准与GB、GB/T
等标准共同构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配套标准。其中GB是基础性标准,本标准、GB/T、GB/T、GB/T等是在GB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和扩展。
本标准在GB、GB/T、GB/T、GB/T等技术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出和规定了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的最低保护要求,即基本安全要求,基本安全要求包括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和监督管理。
在本标准文本中,黑体字表示较低等级中没有出现或增强的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的基本保护要求,包括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适用于指导分等级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和监督管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71.8 信息技术 词汇 第8部分:安全
GB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 AAAA-AAAA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B/T 5271.8和GB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安全保护能力 security protection ability
系统能够抵御威胁、发现安全事件以及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恢复先前状态等的程度。
4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概述
GB/T AAAA-AAAA。
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如下:
第一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防护系统免受来自个人的、拥有很少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关键资源损害,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恢复部分功能。
第二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小型组织的、拥有少量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重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恢复部分功能。
第三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第四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国家级别的、敌对组织的、拥有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资源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迅速恢复所有功能。
第五级安全保护能力:(略)。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应依据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情况保证它们具有相应等级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信息系统要求具有不同的安全保护能力。
本安全要求是针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应该具有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提出的安全要求,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基本安全要求分为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
两大类。技术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提供的技术安全机制有关,主要通过在信息系统中部署软硬件并正确的配置其安全功能来实现;管理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中各
种角色参与的活动有关,主要通过控制各种角色的活动,从政策、制度、规范、流程以及记录等方面做出规定来实现。
基本技术要求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几个层面提出;基本管理要求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几个方面提出,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本安全要求从各个层面或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每个组件应该满足的安全要求,信息系统具有的整体安全保护能力通过不同组件实现基本安全要求来保证。除了保证系统
的每个组件满足基本安全要求外,还要考虑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保证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保护能力。关于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的说明见附录A。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应按照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保护。对于涉及密码的使用和管理,应按照国家密码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实施。
根据保护侧重点的不同,技术类安全要求进一步细分为:保护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被泄漏、破坏和免受未授权的修改的信息安全类要求(简记为S);保护系统连续正常的运行,免受对系统的未授权修改、破坏而导致系统不可用的服务保证类要求(简记为A);通用安全保护类要求(简记为G)。
本标准中对基本安全要求使用了标记,其中的字母表示安全要求的类型,数字表示适用的安全保护等级。关于各类安全要求的选择和使用见附录B。
机房出入应安排专人负责,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本项要求包括: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
本项要求包括: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机房应设置必要的温、湿度控制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5.1.2.1  结构安全(G1)
本项要求包括: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基本业务需要;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基本业务需要;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应根据访问控制列表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出入;
应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对系统资源实现允许或拒绝用户访问,控制粒度至少为用户组。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5.1.3.1  身份鉴别(S1)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本项要求包括: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应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应启用身份鉴别和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控制用户组/用户对系统功能和用户数据的访问;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用户的访问权限。
应采用约定通信会话方式的方法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及备份恢复
应能够检测到重要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应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
应建立日常管理活动中常用的安全管理制度。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应将安全管理制度以某种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对系统投入运行、网络系统接入和重要资源的访问等关键活动进行审批。
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
应对被录用人员的身份和专业资格等进行审查,并确保其具有基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知识。
本项要求包括:
应立即终止由于各种原因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
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
应告知人员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得到授权或审批。
本项要求包括:
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信息系统确定为某个安全保护等级的方法和理由;
应确保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
应以书面的形式描述对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和策略、安全措施等内容,形成系统的安全方案;
应对安全方案进行细化,形成能指导安全系统建设、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的详细设计方案。
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
应确保软件设计相关文档由专人负责保管。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开发要求检测软件质量;
应在软件安装之前检测软件包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
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验收;
在测试验收前应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等制订测试验收方案,在测试验收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测试验收结果,并形成测试验收报告。
本项要求包括:
应制定系统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
应对负责系统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应确保提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文档和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行维护的文档。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安全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应与选定的安全服务商签订与安全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相关责任。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应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开机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
应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对有关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机房和机房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作出规定。
应编制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资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
应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过程进行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信息系统相关的各种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
应建立基于申报、审批和专人负责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的选型、采购、发放和领用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人员对网络进行管理,负责运行日志、网络监控记录的日常维护和报警信息分析和处理工作;
应定期进行网络系统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
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
应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并在安装系统补丁前对现有的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识,告知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应进行病毒检查。
本项要求包括:
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
应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存期等。
本项要求包括:
应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但任何情况下用户均不应尝试验证弱点;
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本项要求包括: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本项要求包括: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本项要求包括: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项要求包括: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本项要求包括: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段级。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本项要求包括: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本项要求包括: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应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本项要求包括: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本项要求包括: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软件的统一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应保证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应采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本项要求包括: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敏感信息字段进行加密。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在故障发生时,应用系统应能够继续提供一部分功能,确保能够实施必要的措施
本项要求包括:
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
应能够对应用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及备份恢复
应能够检测到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鉴别信息的存储保密性。
本项要求包括:
应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
应提供关键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本项要求包括:
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应对安全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应将安全管理制度以某种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本项要求包括:
应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本项要求包括: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安全管理员不能兼任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对系统投入运行、网络系统接入和重要资源的访问等关键活动进行审批;
应针对关键活动建立审批流程,并由批准人签字确认。
本项要求包括:
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与沟通;
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
安全管理员应负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
应规范人员录用过程,对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背景和专业资格等进行审查,对其所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
应与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签署保密协议。
本项要求包括:
应规范人员离岗过程,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
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
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
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的考核。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
应告知人员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并对违反违背安全策略和规定的人员进行惩戒;
应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得到授权或审批,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登记备案。
本项要求包括: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信息系统确定为某个安全保护等级的方法和理由;
应确保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
应以书面形式描述对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策略和措施等内容,形成系统的安全方案;
应对安全方案进行细化,形成能指导安全系统建设、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的详细设计方案;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安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并且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应确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要求;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
应制定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
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开发要求检测软件质量;
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
应在软件安装之前检测软件包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源代码,并审查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后门。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应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控制工程实施过程。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验收;
在测试验收前应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等制订测试验收方案,在测试验收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测试验收结果,并形成测试验收报告;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进行审定,并签字确认。
本项要求包括:
应制定系统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
应对负责系统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应确保提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文档和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行维护的文档。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安全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应与选定的安全服务商签订与安全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相关责任;
应确保选定的安全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承诺,必要的与其签订服务合同。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应配备机房安全管理人员,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开机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
应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对有关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机房和机房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作出规定;
应加强对办公环境的保密性管理,包括工作人员调离办公室应立即交还该办公室钥匙和不在办公区接待来访人员等。
本项要求包括:
应编制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资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
应建立资产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员或责任部门,并规范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行为。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并实行存储环境专人管理;
应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过程进行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应对需要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首先清除其中的敏感数据,防止信息的非法泄漏;
应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要程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信息系统相关的各种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
应建立基于申报、审批和专人负责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的选型、采购、发放和领用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应对终端计算机、工作站、便携机、系统和网络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按操作规程实现关键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的启动/停止、加电/断电等操作;
应确保信息处理设备必须经过审批才能带离机房或办公地点。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人员对网络进行管理,负责运行日志、网络监控记录的日常维护和报警信息分析和处理工作;
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安全配置、日志保存时间、安全策略、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
应根据厂家提供的软件升级版本对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并在更新前对现有的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应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
应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进行定期备份;
应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
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补;
应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在安装系统补丁前,应首先在测试环境中测试通过,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后,方可实施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
应建立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系统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管理和日常操作流程等方面作出规定;
应依据操作手册对系统进行维护,详细记录操作日志,包括重要的日常操作、运行维护记录、参数的设置和修改等内容,严禁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应定期对运行日志和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识,告知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应进行病毒检查;
应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
应对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汇报等作出明确规定。
应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认系统中要发生的重要变更,并制定相应的变更方案;
系统发生重要变更前,应向主管领导申请,审批后方可实施变更,并在实施后向相关人员通告。
本项要求包括:
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
应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存期等;
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及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策略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数据离站运输方法。
本项要求包括:
应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但任何情况下用户均不应尝试验证弱点;
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
应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和安全事件对本系统产生的影响,对本系统计算机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
应记录并保存所有报告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分析事件原因,监督事态发展,采取措施避免安全事件发生。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应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应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预案的培训应至少每年举办一次。
本项要求包括: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本项要求包括: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
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本项要求包括: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
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本项要求包括: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本项要求包括: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本项要求包括: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本项要求包括:
主要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主要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
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
本项要求包括:
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应对关键设备和磁介质实施电磁屏蔽。
本项要求包括:
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
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
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
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本项要求包括: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本项要求包括: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本项要求包括: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应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本项要求包括: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本项要求包括:
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本项要求包括:
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本项要求包括: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的统一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应具有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的功能;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应保证无法单独中断审计进程,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应提供对审计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及生成审计报表的功能。
本项要求包括:
应保证用户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应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本项要求包括: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
本项要求包括: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接收证据的功能。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应提供自动保护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自动保护当前所有状态,保证系统能够进行恢复。
本项要求包括:
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
应能够对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应能够对一个时间段内可能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应能够对一个访问帐户或一个请求进程占用的资源分配最大限额和最小限额;
应能够对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应提供服务优先级设定功能,并在安装后根据安全策略设定访问帐户或请求进程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分配系统资源。
及备份恢复
本项要求包括: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本项要求包括: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保密性;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存储保密性。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应采用冗余技术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避免关键节点存在单点故障;
应提供主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本项要求包括:
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应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安全管理制度应具有统一的格式,并进行版本控制;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发布;
安全管理制度应注明发布范围,并对收发文进行登记。
本项要求包括: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应负责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审定;
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本项要求包括:
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应成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委任或授权;
应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
本项要求包括: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不可兼任;
关键事务岗位应配备多人共同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
应针对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项建立审批程序,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审批过程,对重要活动建立逐级审批制度;
应定期审查审批事项,及时更新需授权和审批的项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等信息;
应记录审批过程并保存审批文档。
本项要求包括:
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与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作处理信息安全问题;
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
应加强与供应商、业界专家、专业的安全公司、安全组织的合作与沟通;
应建立外联单位联系列表,包括外联单位名称、合作内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应聘请信息安全专家作为常年的安全顾问,指导信息安全建设,参与安全规划和安全评审等。
本项要求包括:
安全管理员应负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
应由内部人员或上级单位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现有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安全配置与安全策略的一致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应制定安全检查表格实施安全检查,汇总安全检查数据,形成安全检查报告,并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应制定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工作,定期按照程序进行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活动。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
应严格规范人员录用过程,对被录用人的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和资质等进行审查,对其所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
应签署保密协议;
应从内部人员中选拔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并签署岗位安全协议。
本项要求包括:
应严格规范人员离岗过程,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
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
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关键岗位人员离岗须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
本项要求包括:
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的考核;
应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全面、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技能考核;
应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保存。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
应对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进行书面规定并告知相关人员,对违反违背安全策略和规定的人员进行惩戒;
应对定期安全教育和培训进行书面规定,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
应对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登记备案;
对外部人员允许访问的区域、系统、设备、信息等内容应进行书面的规定,并按照规定执行。
本项要求包括:
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确定信息系统为某个安全保护等级的方法和理由;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信息系统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
应确保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并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
应指定和授权专门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安全建设工作计划;
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等级划分情况,统一考虑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和详细设计方案,并形成配套文件;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并且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
应根据等级测评、安全评估的结果定期调整和修订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应确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要求;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
应预先对产品进行选型测试,确定产品的候选范围,并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产品名单。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分离,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受到控制;
应制定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
应制定代码编写安全规范,要求开发人员参照规范编写代码;
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应确保对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进行授权和批准。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开发需求检测软件质量;
应在软件安装之前检测软件包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源代码,并审查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后门。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应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控制实施过程,并要求工程实施单位能正式地执行安全工程过程;
应制定工程实施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实施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
本项要求包括:
应委托公正的第三方测试单位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并出具安全性测试报告;
在测试验收前应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等制订测试验收方案,在测试验收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测试验收结果,并形成测试验收报告;
应对系统测试验收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进行书面规定;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系统测试验收的管理,并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完成系统测试验收工作;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进行审定,并签字确认。
本项要求包括:
应制定详细的系统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
应对负责系统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应确保提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文档和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行维护的文档;
应对系统交付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进行书面规定;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系统交付的管理工作,并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完成系统交付工作。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管理系统定级的相关材料,并控制这些材料的使用;
b) 应将系统等级及相关材料报系统主管部门备案;
c) 应将系统等级及其他要求的备案材料报相应公安机关备案。
本项要求包括: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至少每年对系统进行一次等级测评,发现不符合相应等级保护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
应在系统发生变更时及时对系统进行等级测评,发现级别发生变化的及时调整级别并进行安全改造,发现不符合相应等级保护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
应选择具有国家相关技术资质和安全资质的测评单位进行等级测评;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安全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应与选定的安全服务商签订与安全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相关责任;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应指定部门负责机房安全,并配备机房安全管理人员,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开机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
应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对有关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机房和机房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作出规定;
应加强对办公环境的保密性管理,规范办公环境人员行为,包括工作人员调离办公室应立即交还该办公室钥匙、不在办公区接待来访人员、工作人员离开座位应确保终端计算机退出登录状态和桌面上没有包含敏感信息的纸档文件等。
本项要求包括:
应编制并保存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资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
应建立资产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员或责任部门,并规范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行为;
应根据资产的重要程度对资产进行标识管理,根据资产的价值选择相应的管理措施;
应对信息分类与标识方法作出规定,并对信息的使用、传输和存储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建立介质安全管理制度,对介质的存放环境、使用、维护和销毁等方面作出规定;
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并实行存储环境专人管理;
应对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情况进行控制,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应对存储介质的使用过程、送出维修以及销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带出工作环境的存储介质进行内容加密和监控管理,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应首先清除介质中的敏感数据,对保密性较高的存储介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销毁;
应根据数据备份的需要对某些介质实行异地存储,存储地的环境要求和管理方法应与本地相同;
应对重要介质中的数据和软件采取加密存储,并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要程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信息系统相关的各种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
应建立基于申报、审批和专人负责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的选型、采购、发放和领用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应建立配套设施、软硬件维护方面的管理制度,对其维护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明确维护人员的责任、涉外维修和服务的审批、维修过程的监督控制等;
应对终端计算机、工作站、便携机、系统和网络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按操作规程实现主要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的启动/停止、加电/断电等操作;
应确保信息处理设备必须经过审批才能带离机房或办公地点。
和安全管理中心(G3)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通信线路、主机、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的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监测和报警,形成记录并妥善保存;
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监测和报警记录进行分析、评审,发现可疑行为,形成分析报告,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应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对设备状态、恶意代码、补丁升级、安全审计等安全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专人对网络进行管理,负责运行日志、网络监控记录的日常维护和报警信息分析和处理工作;
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安全配置、日志保存时间、安全策略、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
应根据厂家提供的软件升级版本对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并在更新前对现有的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应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
应实现设备的最小服务配置,并对配置文件进行定期离线备份;
应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
应依据安全策略允许或者拒绝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的网络接入;
应定期检查违反规定拨号上网或其他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行为。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
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补;
应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在安装系统补丁前,首先在测试环境中测试通过,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后,方可实施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
应建立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系统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管理和日常操作流程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应指定专人对系统进行管理,划分系统管理员角色,明确各个角色的权限、责任和风险,权限设定应当遵循最小授权原则;
应依据操作手册对系统进行维护,详细记录操作日志,包括重要的日常操作、运行维护记录、参数的设置和修改等内容,严禁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应定期对运行日志和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识,及时告知防病毒软件版本,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应进行病毒检查;
应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
应对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汇报等作出明确规定;
应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种产品的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并进行记录,对主机防病毒产品、防病毒网关和邮件防病毒网关上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的报表和总结汇报。
应建立密码使用管理制度,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认系统中要发生的变更,并制定变更方案;
应建立变更管理制度,系统发生变更前,向主管领导申请,变更和变更方案经过评审、审批后方可实施变更,并在实施后将变更情况向相关人员通告;
应建立变更控制的申报和审批文件化程序,对变更影响进行分析并文档化,记录变更实施过程,并妥善保存所有文档和记录;
应建立中止变更并从失败变更中恢复的文件化程序,明确过程控制方法和人员职责,必要时对恢复过程进行演练。
本项要求包括:
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
应建立备份与恢复管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和保存期等进行规范;
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策略须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将数据离站运输的方法;
应建立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的程序,对备份过程进行记录,所有文件和记录应妥善保存;
应定期执行恢复程序,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确保可以在恢复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备份的恢复。
本项要求包括:
应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但任何情况下用户均不应尝试验证弱点;
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的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
应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和安全事件对本系统产生的影响,对本系统计算机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
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程序,确定事件的报告流程,响应和处置的范围、程度,以及处理方法等;
应在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过程中,分析和鉴定事件产生的原因,收集证据,记录处理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补救措施,过程形成的所有文件和记录均应妥善保存;
对造成系统中断和造成信息泄密的安全事件应采用不同的处理程序和报告程序。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应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应从人力、设备、技术和财务等方面确保应急预案的执行有足够的资源保障;
应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预案的培训应至少每年举办一次;
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根据不同的应急恢复内容,确定演练的周期;
应规定应急预案需要定期审查和根据实际情况更新的内容,并按照执行。
本项要求包括: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本项要求包括: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并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
重要区域应配置第二道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本项要求包括: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
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本项要求包括: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本项要求包括: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本项要求包括: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本项要求包括:
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应采用静电消除器等装置,减少静电的产生。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
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
本项要求包括:
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应对关键区域实施电磁屏蔽。
本项要求包括:
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应不允许数据带通用协议通过;
应根据数据的敏感标记允许或拒绝数据通过;
应不开放远程拨号访问功能。
本项要求包括: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应定义审计跟踪极限的阈值,当存储空间接近极限时,能采取必要的措施,当存储空间被耗尽时,终止可审计事件的发生;
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统一安全策略,实现集中审计,时钟保持与时钟服务器同步。
本项要求包括: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应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及自动采取相应动作。
本项要求包括:
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网络设备用户的身份鉴别信息至少应有一种是不可伪造的;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应设置鉴别警示信息,描述未授权访问可能导致的后果;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并且身份鉴别信息至少有一种是不可伪造的。
应对所有主体和客体设置敏感标记;
本项要求包括:
应依据安全策略和所有主体和客体设置的敏感标记控制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或进程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记录和字段级。
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应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本项要求包括:
在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时,系统与用户之间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
在用户对系统进行访问时,系统与用户之间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
本项要求包括: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审计记录应包括日期和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事件的结果等;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应能够根据信息系统的统一安全策略,实现集中审计。
本项要求包括:
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本项要求包括:
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本项要求包括: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的统一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其中一种是不可伪造的;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应提供为主体和客体设置安全标记的功能并在安装后启用;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自主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自主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信息安全直接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禁止默认帐户的访问;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应通过比较安全标记来确定是授予还是拒绝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本项要求包括:
在应用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时,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
在用户通过应用系统对资源进行访问时,应用系统应保证在被访问的资源与用户之间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应保证无法单独中断审计进程,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应提供对审计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及生成审计报表的功能;
应根据系统统一安全策略,提供集中审计接口。
本项要求包括:
应保证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应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本项要求包括: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
应基于硬件化的设备对重要通信过程进行加解密运算和密钥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接收证据的功能。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应提供自动保护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自动保护当前所有状态;
应提供自动恢复功能,当故障发生时立即自动启动新的进程,恢复原来的工作状态。
本项要求包括:
当应用系统中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
应能够对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应能够对一个时间段内可能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应能够对一个访问帐户或一个请求进程占用的资源分配最大限额和最小限额;
应能够对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应提供服务优先级设定功能,并在安装后根据安全策略设定访问帐户或请求进程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分配系统资源。
及备份恢复
本项要求包括: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应对重要通信提供专用通信协议或安全通信协议服务,避免来自基于通用通信协议的攻击破坏数据完整性。
本项要求包括: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保密性;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存储保密性;
应对重要通信提供专用通信协议或安全通信协议服务,避免来自基于通用协议的攻击破坏数据保密性。
本项要求包括:
应提供数据本地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应建立异地灾难备份中心,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通信线路、网络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提供业务应用的实时无缝切换;
应提供异地实时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数据实时备份至灾难备份中心;
应采用冗余技术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避免存在网络单点故障;
应提供主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本项要求包括:
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应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安全管理制度应具有统一的格式,并进行版本控制;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发布;
安全管理制度应注明发布范围,并对收发文进行登记;
有密级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注明安全管理制度密级,并进行密级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由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审定;
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应明确需要定期修订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指定负责人或负责部门负责制度的日常维护;
应根据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应密级确定评审和修订的操作范围。
本项要求包括:
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应成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委任或授权;
应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
本项要求包括: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不可兼任;
关键事务岗位应配备多人共同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
应针对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项建立审批程序,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审批过程,对重要活动建立逐级审批制度;
应定期审查审批事项,及时更新需授权和审批的项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等信息;
应记录审批过程并保存审批文档。
本项要求包括:
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与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作处理信息安全问题;
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
应加强与供应商、业界专家、专业的安全公司、安全组织的合作与沟通;
应建立外联单位联系列表,包括外联单位名称、合作内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应聘请信息安全专家作为常年的安全顾问,指导信息安全建设,参与安全规划和安全评审等。
本项要求包括:
安全管理员应负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
应由内部人员或上级单位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现有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安全配置与安全策略的一致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应制定安全检查表格实施安全检查,汇总安全检查数据,形成安全检查报告,并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应制定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工作,定期按照程序进行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活动。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
应严格规范人员录用过程,对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和资质等进行审查,对其所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
应签署保密协议;
应从内部人员中选拔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并签署岗位安全协议。
本项要求包括:
应制定有关管理规范,严格规范人员离岗过程,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
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
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并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
8.2.3.3  人员考核(G4)
本项要求包括:
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的考核;
应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全面、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技能考核;
应建立保密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保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或考核;
应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保存。
本项要求包括: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
应对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进行书面规定并告知相关人员,对违反违背安全策略和规定的人员进行惩戒;
应对定期安全教育和培训进行书面规定,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
应对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登记备案;
对外部人员允许访问的区域、系统、设备、信息等内容应进行书面的规定,并按照规定执行;
对关键区域不允许外部人员访问。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
b)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确定信息系统为某个安全保护等级的方法和理由;
c)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信息系统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
d) 应确保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
应指定和授权专门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安全建设工作计划;
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等级划分情况,统一考虑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和详细设计方案,并形成配套文件;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并且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
应根据等级测评、安全评估的结果定期调整和修订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应确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要求;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
应预先对产品进行选型测试,确定产品的候选范围,并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产品名单;
应对重要部位的产品委托专业测评单位进行专项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用产品。
本项要求包括:
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受到控制;
应制定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
应制定代码编写安全规范,要求开发人员参照规范编写代码;
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应确保对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进行授权和批准;
应确保开发人员为专职人员,开发人员的开发活动受到控制、监视和审查。
本项要求包括:
应根据开发要求测试软件质量;
应在软件安装之前检测软件包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源代码,并审查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后门和隐蔽信道。
本项要求包括: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应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控制实施过程,并要求工程实施单位能正式地执行安全工程过程;
应制定工程实施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实施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
应通过第三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省职高高考分数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