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动画片,里面讲的是一个小孩儿看的动画片,带着他的同学开飞机。后来遇见一个蓝色的机器人的故事。

前阵子,就在上海的迪士尼,本来该是充满童真与快乐的地方,一个母亲却当着孩子的面殴打一个女生。

而事情的起因,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碰到了女生的敏感部位,女生就说了这个孩子几句,结果这位母亲马上暴跳如雷,一边辱骂女生,一边推搡她。

你他X有妄想症吧,长这个样,还摸你屁股?

网友还分享过自己遇到过的熊家长和熊孩子的组合。

女孩手里拿着鸡排,旁边一个小孩想吃,女孩没有给,结果就在地铁来的前一刻,小孩跑到那位女生身后,用力一推,差点把女孩推下地铁。好在旁边有人眼疾手快拉住了女孩,才避免了一桩惨案的发生。然而孩子的母亲看到这一幕,却一句道歉都没有,急匆匆拉着孩子的手上了地铁离开。

还有一位四年级的男孩被同学扔厕所垃圾筐,尿和擦过的屎洒了一身。男孩大冬天用凉水冲洗了很久,后来重度抑郁。而对方母亲却表示自家孩子“就是有点淘气”,“孩子小没有界限”,“随手一扔根本不懂那筐脏不脏”。

在去往洛杉矶的飞机上熊孩子看到旁边陌生的年轻人,不知道为什么,就来了恶作剧性质,全程骚扰他。用脚踢到他,用手打他,突然吓他一下……孩子的家长看到一切没有阻止,反而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捣乱。在年轻人几次希望家长管管自己的孩子后,家长反而劝说年轻人忍耐一下,孩子还小。

外国专家高铁上提醒熊孩子家长小声点,反被一耳光打出血。

家长抡板凳狠砸托管老师,脸部缝9针毁容

熊家长总有一套万能理论:

“他还是个孩子,你让一让他啊!”

“他还是个孩子,你和他计较什么啊!”

“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

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孩子还小,顽皮又能有多大的恶意呢?可是无知的恶意,往往更加可怖。

家庭聚会上,一个孩子狠狠从背后推了一位大着肚子的孕妇,孕妇毫无防备地向前摔去,多亏了有人扶住才没有酿成惨剧。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那个孩子却说,看多了电视上孕妇摔倒会流产,他想试试是不是真的。

他们觉得自己是爱孩子,却不知道,没有他们的嚣张和纵容,哪有什么熊孩子。

别小看孩子的恶意,也别只当做是顽皮。

家长盲目纵容,并不是爱,却可能是将孩子推下深渊的那只手。

不久前,电梯监控拍下的一则视频,记录了让人心惊的一幕。

男孩在乘坐电梯时,竟对着电梯按键疯狂撒尿,结果导致线路短路,按键灯狂闪,电梯门打不开,男孩也被困其中。

男孩是捡回了一条命,可是下一次,如果他不断重复着自己的熊孩子行径,还会这么幸运吗?谁都无法保证。

公交车上,一个熊孩子抓着拉手练吊环。司机看到急忙阻止——这样太危险了,万一一个急刹车,孩子的安全没有人能够保证。

没想到司机的好心,家长却并不领情,反而怒怼司机:“关你屁事 ”,并对司机大吼:“我天天都这么吊,就你有意见,你有病啊!”

不知道这个家长习以为常的动作,当有一天成为让孩子受伤的原因时,她是不是还能理直气壮地认为,是司机多管闲事呢?

一位6岁男孩进入商场观光电梯后,同样对着控制主板撒尿,致使电梯线路板短路,随后电梯突然发生故障,男孩因此坠落电梯井致颅脑损伤多处骨折。

社会也并不会娇惯孩子。

四川遂宁市的公交车上,一个小孩无缘无故踢了旁边的年轻男子几脚,没想到男子直接站起来,把孩子摔在了地上……

周围人来不及阻止,男子依旧在对孩子拳打脚踢。

谁也没想到孩子一次肆无忌惮的顽皮就遭遇如此祸事,男子的做法的确过激、缺失人性,可是谁又能保证,熊孩子下一次的作恶,不会遭遇社会的暴击呢?

比起偏袒、溺爱,教养才是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最近被一则新闻暖到了。

孩子在地铁上依偎在年轻妈妈的孩子怀中睡着了。年轻的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的脚踢到了身旁的乘客,用手捂在了他的小鞋上。

直到到站下车,她才把手松开。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那么我一定会回答,像这位母亲那样,身体力行地把善良、尊重教给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因为我相信,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源自于他的教养,而教养最直接的体现在于能够处处为他人考虑,无时不刻把尊重和体谅放在心中。

正如歌德说的: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为了孩子好,请你务必善良。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道:「只为自己着想的人是无可救药的,也是不会受到教育的,他们是没有教养的人,无论他受过什么样的教育。」

卡耐基的观点也恰巧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北京的一趟地铁上,一个孩子因为身体不适在车厢内呕吐。孩子的父亲并没有因此责怪他,而是立马起身,向周围的乘客道歉,然后蹲下身,拿纸巾把地上呕吐物清理干净。

「子不教,父之过」。这个擦拭地板的动作,不仅教会了儿子遇事不慌张,更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尊重。

无独有偶,高峰期拥挤的地铁上,小男孩可能是站累了,央求姥姥要有座位坐。

慈祥的姥姥蹲下来,贴在外孙的耳旁说:「这些叔叔阿姨,上了一天班,很累了。你现在都5岁了,可以自己站好,就不需要让座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把自己的需求摆在了第一位。在自己困难的时候,仍想着帮助他人的又有多少呢?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教养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教养的人,终究会有所回报。在这三种情景下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在无人关注的时候,是否会坚持自己;

在所有人都做一件“没教养”的事情的时候,会不会从众;

当不得不做某事时,会不会考虑对公众的影响降到最低。

有教养的孩子,即便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也会摔倒共享单车的扶正。试问,我们成年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有教养的孩子会在往垃圾桶里丢垃圾的时候,多留一张纸条,提醒辛苦的环卫工人不要因此划伤了手。

有教养的孩子会在妈妈极度疲惫的时候,把小手垫在妈妈的额前,守护她短暂的安睡。

高铁上,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在车厢连接处蹲了一路,他明明有一等座的车票。人家问他为什么不去坐着,他笑着说:孩子太闹,怕打扰别人。

一只猫咪懒懒地躺在砖地上晒太阳,小女孩从它身旁经过,用树叶把猫咪盖了起来,“盖好被子,就不会着凉了。”

如果温暖有模样,那一定是这位小女孩,捡树叶时的模样;如果教养有模样,那一定是她为猫咪着想时的善良模样。

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一只小猫困在了雨棚顶上,动弹不得,两位小男孩,尝试用手接住它,无奈,它很害怕,一直踱步哀嚎,不敢跳下。

后来这两个男孩决定用雨伞接住它,他们双手托着雨伞,眼神跟着小猫,来回移动,这一刻,他们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万物皆有灵性。他们注视小猫的眼神,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纯真。

姥姥牵着小女孩过马路时,车辆纷纷选择让行,小女孩在姥姥的提醒下,停下脚步,挥了挥小手,向司机们鞠躬致谢。

善良的人,遇到了一个懂得善良的人,才会碰撞出如此动人的一幕。

7月的石家庄,突降暴雨部分路面积水严重,一个小男孩怕过往的路人受伤,就在被淹没路段前大声提醒:「 前方水深请绕行 」

此时,一名骑自行车的男子听到提示后,心有犹豫,想直接进入深水区,小男孩见状,立即提起裤腿趟入深水区,以身测水

当男子看到前面的确水深后,瞬间掉转车头,小男孩又默默走回路边继续指挥

如此有教养的小男孩真像个闪闪发光的小天使

中年男子遇车祸被撞倒在地,路过的7岁小男孩用小小身体为他遮阳,而小男孩的妈妈则在一旁打电话求助,等120赶到后,母子俩才离开。

四川绵阳,一位年轻妈妈牵着孩子想“闯红灯”过马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孩子强行拽着妈妈退回路边。

四川绵阳父母总是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殊不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一位外国的空姐也曾经分享过飞行途中经历的故事:

有一年我飞美国航班回程,当时正好是假期。因此飞机上有很多父母带着小孩子的组合。

下飞机的时候,有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小男孩闹别扭一直哼哼唧唧。

等到飞机上的旅客都走了,这位妈妈蹲下来平视她的小儿子,语重心长地说:

「听着,你已经三岁了,应该懂得…………」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而这张白纸上的第一笔,是由家长写上去的。

没有孩子天生就熊,天生就热爱胡作非为给别人添麻烦,现在的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补习班,其实作为家长,何尝不需要学习呢?

今天的父母,舍得给孩子买最贵的玩具,上最好的补习班,但这样的孩子,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去上多贵的特长班,才能抵过爸妈给自己上的这堂“课”。

你觉得你的孩子还小、是宝,可今日你不“教”他,明天就会有人替你来“教训”他。

没有完美的妈妈、完美的孩子,也没有毫无瑕疵的教育,作为父母,我们常常要面对孩子制造的突发状况,当孩子出了错,比“护犊子”更重要的,是及时弥补,及时止损。

是,教育也是需要及时止损的。

为人父母是不用考试,但是你的低分,换来的可能是孩子人生的差评。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财产,是教养;给孩子最好的“保护”,是端正的三观;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亲力亲为、言传身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标题:忙中作乐:我给儿子“偷”来了一个玩耍的童年…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过,现在的孩子们每天上学上课,回家做作业练琴,周末假期还有满满的课外班,一个个真的比大人还要忙!网友@春风化雨就摸索出了一套“忙中作乐”的法子,既能保证孩子玩的开心,又没把学习和发展兴趣落下,给她家小男孩“偷”来了一个玩耍的童年。来看看她是怎么做到的…...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讲,童年最好的回忆莫过于各种玩了。玩儿其实也是成长的一部分。然而,现在很多孩子的生活轨迹都是被各种兴趣班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每天日程满满的。有的孩子甚至每周七天,天天有兴趣班。搞得现在六七岁的孩子要约在一起玩,难处不是爸爸妈妈没时间,而是他自己没时间。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孩子多才多艺,但是孩子的内心深处是不想这样没完没了上课的。而安排了这么些活动的妈妈们也有自己的顾虑:现在孩子们都学了很多才艺,如果任由自己的孩子傻玩,将来落后于人怎么办?培养孩子不能重来一遍啊!!

是啊,妈妈们的担忧合理,孩子们对玩儿的渴求也合理。世界每天都在进步,现在的孩子的确要学习更多地东西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艺多不压身”,有才能有本领是很重要的。学校里面教授的都是统一的知识,这样的群体教学必然只能取中,如果想要出类拔萃只能自己额外用功。但是为了学习而取缔了所有的玩乐肯定是有违天性的,快乐的童年和出色的才能都是重要的。

我在带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止一次为此烦恼,也多次自我谴责,觉得自己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放纵。直到最近,才忽然梳理清楚思路,这个问题还是有解决之路的。

一、真正了解孩子,根据他的兴趣和特长报班

首先,为了保护孩子的自由时间,而不影响潜能的发展,妈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孩子的长处和短处,为孩子确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而不要随波逐流,跟风地安排孩子的学习,以至于无法坚持,前功尽弃浪费时间。

心理学上把人从智力、人格、兴趣、动机等角度进行测试,来区分不同的人胜任什么工作。孩子虽然小,很多能力还没有突出显露,但是兴趣倾向还是很明显的。妈妈们为孩子选择课外兴趣班,要真正的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才有可能得到良好的回报。这样也真正的做到了有的放矢,高效利用了宝贵的时间。有取有舍才是明智之举。

大家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用自己的长处来取胜才是有把握的。我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都针对他的兴趣和长处,我不相信他处处比别人强,所以我宁愿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喜欢的事情上。

我儿子从小对科技感兴趣,我在他四岁时报了个思维训练的班,后来接着学习了乐高,发现他很喜欢,就每周上三节课,到五岁时我觉得乐高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就去海淀报了机器人课程,学习范围扩大到电子、编程。7岁时又转入全理科培育的机器人教学系统。同时根据学校老师的反馈,给他增加了一门国际象棋。这些都是围绕他的兴趣来的,他很喜欢,从来都是开心地去上课的。其他方面,只在6岁时报了英语,其余就是锻炼身体类。所以他一直是周围孩子中最闲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犯过错误,一次听了一位波士顿大学毕业的妈妈的建议,带孩子和她家的孩子一块学声乐,结果没有几节课孩子的本性显露,拒绝上课。我也发现他的兴趣不在于此,只好惨淡收场,半路退出。从此深刻理解再权威的人士也没有自己更了解孩子,再成功的案例也不能复制。

二、随时性的碎片化学习也很有成效

不能每一项都要依靠兴趣班来解决,即便你有用不完的钱来交学费,孩子也没有用不完的时间。对低龄儿童的启蒙和培养,家庭教学是最好的方法,报班应该只限于家长不擅长,或者需要客观条件的培训。比如爸妈没有会外语的,只能出去学;学习最新的编程机器人,爸妈有心无力;要学习武术、冰球,家里没有运动条件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参加集体学习会比家庭学习多费时间。因为小孩的注意力时间非常有限,心理研究的结果是:

5―6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

7-10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

10-12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5-30分钟;

可见,即便是上兴趣班,孩子也不可能每个时间都在专注的学习,而在家庭里面进行随时性的、碎片化的学习就很有成效。加上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喜爱,只要家长耐心鼓励,孩子就会用很少的时间学到很多的知识。这尤其适用于语言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语言学习的两个特点,一是语言是越早学习越好。人类第一个要发育的就是语言的能力,而数学思维一般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发展,某些运动也不能操之过急。二是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俗称磨耳朵时间。多听多看自然会,这是孩子学语言的一大特点。所以语言学习只要家长愿意付出努力,孩子就会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不知不觉的进步。

我在孩子出生以后就每天固定几个时间给他磨耳朵:早晨起来听半个小时音乐和古文,到七岁时他已经能够背诵百首以上唐诗宋词美文,以及三字经、千字文、论语部分。到他五岁时每天不定时的听一些英语音频;在六岁时开始听《三国演义》《成语故事》《三十六计》《林汉达历史故事》等,直接激发了他看书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探寻,经常在家里谈论古今人物、事件,偶尔给我出个历史题,哪年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什么的;指定我给他买陶渊明的传记,在参观博物馆时有了兴趣…..

现在网络上各种成功的案例很多,程序员教五岁的孩子编程;擅长英语的妈妈八个月让孩子自主阅读英文读物;可见只要家长用心,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出发,至少可以给孩子省下一门或两门兴趣班的时间。哪怕您擅长下棋,或者打羽毛球,都可以教给孩子。在学习的同时,还促进了亲子关系。

学习就是最高级的玩,也是最有乐趣的玩。很多人都被应试教育磨没了这个观点。在教孩子学东西的时候我发现,通过边玩边学的方式,孩子的兴趣更浓,参与度更强。我是学中文的,不擅长数学,我儿子的数学却是我自己启蒙的,用了从两岁开始的很多零散时间,从来没有上过兴趣班。到他上学前班的时候就表现出数学很不错,一年级去学而思考试直接进了尖子班。

擅长语文的妈妈怎么启蒙数学呢?我就是和他做游戏。

像蚂蚁一样,一点点把大象吃掉。刚开始是比赛点石头,看谁先点到100,后来是分单双数点,在他有了一点加减的概念后,我家就增加了用“假币”(网上可以买到的儿童游戏钱币)买卖东西,这样玩了一年多,他对计算就很有心得了;平时我和他走路时遇到任何东西都注意开发他的逻辑思维,比如经常问他:哪个车在前?前面隔两个是什么颜色的?对比大小、多少、里外、顺序等;后来他学了退位加减法,我们就玩花式扑克,类似21点游戏;平时也经常和他玩乐高,锻炼立体空间知觉。

上了奥数课以后,每天我在家里的白板上写一道奥数题,他很有兴趣的做题,还不忘了给我出几道。有时候在饭店吃饭,上来几个丸子,几块排骨的,都可以转化成数学题,这些综合起来用了很多时间,但也没有多占用任何时间,因为都是这次五分钟、那次三分钟的融合在玩游戏和生活的点滴之中,而且他以此为游戏,乐此不疲。

四、家里要有学习的气氛

这样孩子的注意力会不知不觉的转移到学知识这件有趣的事情上。比如我很喜欢在家里安装白板,我先后买了4块白板,在他两岁时就买了第一块,大概2米长,在墙上安装的很低,两岁多的他就经常在上面画,我就在旁边写唐诗,几乎每周更新两次,他养成个习惯就是吃了早点就跑到白板上,看我更新了什么,然后读出来,几乎他三岁时就认识很多字,和白板的高效使用有很大关系。

他每个夏天都去东北的姥姥家住一个月,我也给姥姥家贴上了白板,不愿意让他中断无意识的学习。搬到新家后我给阳台安装了超大的白板,比教室的还大。他和爸爸在上面画中国铁道路线图,北京地铁线路图,或者是自己“设计”的各种火箭飞机,总之这些游戏都是有点知识含量的游戏,为日后的学习和兴趣培养肯定是加分的。每位爸妈也一定都是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我到朋友家看到家里摆着电吉他,但是怕孩子碰坏了不让动,其实孩子的才能成长比任何财物都更重要哇!

每次孩子的衣服小了,鞋子小了,我就十分感慨。那个十来斤抱在怀里的小人长大了!今天他还是个孩子,一眨眼,他就会成长为少年、青年,很快就会比我的个子高,比我还忙。我能为他做点什么的时间有限了,我能天天陪着他到处走的日子也不多了。他很快会踏入书山学海,也不会有兴趣缠着我玩游戏了。在这之前,我要争分夺秒的帮助他呀!让他的童年丰富,但不局限;自由,但不贫乏。让他回忆起童年,没有虚度时光,也没有失去乐趣。加油吧,爸妈们,我们在艰辛的育儿路上共勉!

寻找一部电影,说的是小孩儿找爸爸的事儿,小孩儿很聪明,然后他父母去拜访别人时飞机在空中爆炸,然后落到海里,小孩儿开启找爸爸系统。后边的不记得了... 寻找一部电影,说的是小孩儿找爸爸的事儿,小孩儿很聪明,然后他父母去拜访别人时飞机在空中爆炸,然后落到海里,小孩儿开启找爸爸系统。后边的不记得了

    《威威阔少爷》是由唐纳德·佩特瑞执导,麦考利·卡尔金、乔纳森·海德 、爱德华·赫曼等领衔主演的家庭喜剧电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儿看的动画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