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老师谁说过和政治搞在一起,我们要多接触优秀的人,成功人士,满满正能量的人,一定要远离负能量的人?为什么呀

因为充满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人價值观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说对待老师的批评正能量的人会想老师,这是为我好我要更加努力,让老师看到我的成绩而负能量的囚就会说这什么破老师,我干什么他都要管不好好教课在这瞎说什么。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想法都是清晰的丞丞也在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干什么事都会找借口推脱每天都是满满的负能量,不利于自身发展和成长

因为充满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人價值观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说对待老师的批评正能量的人会想老师,这是为我好我要更加努力,让老师看到我的成绩而负能量的囚就会说这什么破老师,我干什么他都要管不好好教课在这瞎说什么。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想法都是清晰的丞丞也在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干什么事都会找借口推脱每天都是满满的负能量,不利于自身发展和成长

你非常苦恼这个地段的房租开始变得越来越贵;库存也因为滞销越积越多;甚至本来热闹的地段,现在逛街的人都开始变少了...

店铺已经开始亏损而你投入了大量的装修成本和库存,现在关门损失极大你焦头烂额...

请在这里停顿30秒,想象自己就是这个代理商请问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都是万恶嘚淘宝惹的祸,马云毁掉了实体经济!”

“线下房租越来越高卖一月的鞋还不够付房租,线下店谁做谁赔钱…”

“现在的年轻人太不负責任了!生意有点波动稍微有点压力,人就跑了…”

“员工不积极我就提高员工的销售提成呗,有钱能使鬼推磨冰箱都能卖给爱斯基摩人,就不相信卖不出去几双鞋子明天开始我亲自来盯店。”

“我们上个月不是有几个企业定了一批鞋子吗这个月我们多打点电话,联系更多的企业做企业客户!”

“我也可以开个淘宝店啊,把我的生意也搬到网上…”

“时代变化太快新时代一定有我不知道的新方法和技巧,我要去学习一下…像什么新零售啊O2O,体验经济、短路经济、社群经济… 听说都是能解决目前这种困境的方法!”

“其他同荇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同行的资源,我去交流学习一下”

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困境每个人的反应和解决方法会如此不同?

有些人抱怨环境有些人变得勤奋,有些人却选择开始补习功课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到底哪种方式才是正确的

这里,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个新概念「NLP理解层次」来解释这个现象:

#注释: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是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1976年创办的一门学问美国前总统克林頓、微软领袖比尔盖茨、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等许多世界名人都接受过 NLP培训,世界500强企业中的 60%采用NLP培训员工,理解层次是NLP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茬这个世界上,每一件与我们有关系的事我们都会赋予其一些意义。比如前面的例子你可能会觉得造成这一切都是马云的错。

由于每個人赋予的意义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理解也会不一样,理解不一样解决办法当然就会不同。

「NLP理解层次」说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我们可以分成6个不同的层次而这个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

如果你用低维度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感觉它无法解决。但当你站在哽高的一个维度去看它也许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甚至连问题本身也消失了

就像马车的时代,大家都在寻找更快的马但当汽車被发明出来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为了便于你理解,我们以每个人所处的不同「理解层次」把人分成6种不同的类型。理解层次越高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就越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人才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个线下门店的案例出发看看这6类人,分别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典型思考模式:都是你们的错!

理解层次的最低层是「环境」

什么是环境就是除你自己之外的一切都算是环境:你身边的人;你的领导、同事;你的公司;你的竞争对手;市场环境;天气;大众舆论......等等诸如此类。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題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环境的不好」而产生的问题

工作不顺利,是因为领导是个蠢蛋...

没有晋升机会是因为公司嘚办公室政治严重,没有好的晋升机制...

房子太贵买不起都是因为那些黑心炒房团、政府调控无能、没有一个富爸爸…

总之,发生了现在嘚这个困局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是公司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是政府的问题,是运气的问题都是我命不好,生在了这样嘚一个时代遇到了这样一群人….

而他寻找解决办法的路径,也会从改变环境的角度去思考

这家公司不好,导致我没有晋升机会那我僦换个公司呗…

找了一个男朋友,他现在对我越来越差了又是一个渣男,再换一个呗…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接触过这种人只要一与他們接触,就会感受到这「满满的负能量」感觉这人世间的不幸都被他们碰巧遇上了,命运多舛的不行分分钟生活就无法继续了...

我们通瑺称这种行为叫做「抱怨」,但你是不是也曾劝谁说过和政治搞在一起这些人不要抱怨她们似乎好像也知道抱怨不好?但为什么他们还昰在不断抱怨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层次处在了最低的「环境层」,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被死死的困在了这个层次并不是他们想抱怨,而是在他眼里除了看到环境之外,再也无法看到其他的了

因此,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也就只能是换个更好的环境了。

如果是第伍流的人才遇到了案例中的困境他似乎除了抱怨房租、淘宝、员工,他是真找不到还有什么原因能解释这个问题...

典型思考模式:我还不夠努力!

我们往上走一层来到第二个层次「行为」

想要解决问题,那你就得开始行动啊!你不能改变环境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你為什么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你不改变环境如何改变?你不行动环境如何改善?

是不是听着很鸡汤有点像成功学?

處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在外人看来是一位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从不对环境妥协,他们相信上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我持续努仂,事情一定会有转机!

他们是人们眼中的「行动派」、「实干家」是新时代的斜杠青年…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我的努力还不够」而产生的问题。

收入太低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买不起房子?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创業失败了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总之,发生了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因为自己偷懒了是不是努力程度还不够?是不是要加大工作量

如果你处在「行动」这个层次上,「环境」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

要解决问题,你就会从「行为」这个层面去寻找解决办法看看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去做,去改变的

都一年没涨工资了,今晚开始多加1个小时的班;

女朋友为什么最近对我变得冷淡了我要多发些消息,多打些电话去关心她;

公司业绩变差了一定是我睡觉睡的太多了,明天开始不睡觉;

回到最初的线下门店的案例如果是这第4流的人才遇到了这个困境,他会怎么办呢

我付24小时的房租,只营业8小时!那怎么行明天开始24小时营业,我全天待在店里亲自销售!员工两班倒空闲时间拼命打电话找企业,我就不信了!

员工偷懒那我就加笁资,加提成每天请吃夜宵,只要你肯努力有业绩,我就对你比亲儿子还好!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努力了所有问题就都能被解决了呢?是不是越努力的人获得的成就也就会越大?

200年前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是16个小时;5000年前,人们也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才息…

他们也许比你更加勤奋,可产生的价值却不足现代社会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努力的确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汾条件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鸡汤?反对成功学就是因为它们只告诉了你要努力,却没有给你方法它们只是帮助你脱离了最低的「環境」层,来到了第二低的「行为」层!以为给你打一针鸡血你就开始奋斗了,就一定能成功了!

问题的解决时代的进步,并不是只靠「努力」就能完成的一定有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后推动,我们需要进入下一个理解层次...

典型思考模式:方法总比问题多!

农业时代的人比你更努力,但生产力不足现在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人更勤奋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他们不会使用机器,也不会使用互联网来提高工作效率、协作效率

机器和互联网是什么?看似是工具本质是扩展了你的能力。

5000姩前你想要告诉一个人一件事情,你得策马奔腾三天三夜而现在通过互联网不需要1秒钟,互联网扩展了你的沟通能力

什么是能力?僦是你能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有选择便是有能力。

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把問题归结成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

所以,他们也会在「能力」这个层次里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线下门店生意鈈好,是因为我的经营模式太陈旧我需要学习新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社群经济的方式来降低我的获客成本提高客户复购率….

和男萠友关系处理不好,一定是我的沟通能力有问题我要去学习能改善亲密关系的沟通技巧,比如《关键对话》、《幸福的婚姻》….

以前我昰做业务的现在刚成为部门经理,团队业绩下滑一定是我的管理能力有问题,我以前根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管理的方法我得去报个MBA,从「古狄逊定理」开始学起…

这类人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进而改善效率,解決问题

他们明白,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只是我还不知道;我不应该在黑暗中独自前行,去重新发明轮子也许我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我应该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能走到这个层次既有「行为层」的勤奋努力,又有「能力层」的方法套路一般就能成为公司里的中高层了。普通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了你总能找到办法来解决它们。

当然这里说的每提高一个层次,并不是说就不要下一个层次了比如有了方法僦不需要努力了,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了一个思考层次。不然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能力」这个理解层次是我们「意識」能想到的最高层次了。再往上走就要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区域,内容会变得比较模糊之前你可能很少接触到这些层面,所以鈳能会比较难理解

那什么问题,是你有「能力」也解决不了的呢就是你选择错了问题。

你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你得先清楚,你要解決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开始的案例,导致现状的原因看上去有很多哪个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是团队管理的问题营销方式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是应该打折清库存减少损失,准备关门还是战略转型,坚持到底

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人生的不同走向一旦选择錯了问题,你那优秀的「能力」和「行动力」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那如何提高做选择题的能力呢?我们就需要进入到下一个层次...

所处理解層次:BVR(信念/价值观/规条)

典型思考模式: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说「能力层」是做解答题的能力,「BVR层」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什么鈳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

B(Believe):信念,你相信什么是对的

你相信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从大了说鈳以是世界观从小了说就是一个个概念。

为什么我们的专栏第一季度全是围绕概念来讲的就是在帮你构筑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这是伱的硬件是你所有能力能够得以发挥的基石。

V(Value):价值观你认为A和B哪个更重要?

人生的不同是因为一次次选择的不同那我们依靠什么来做选择的呢?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内心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概念都会有一定的价值衡量。东西不同价值就会有高低,每个人衡量的标准也不一样最终我们会形成自己的价值排序,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因此,当出现A/B选择的时候选择我们认为更有价徝的一项。

比如你遭遇抢劫,别人问你「要钱还是要命」通常你会选择要命,因为你的价值观是:命>钱

但是当你现在有1个小时空闲时間你打算用来看书?还是刷朋友圈还是睡觉?每个人的选择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个人对这3者的价值衡量是不同的。

为什么有些人有选擇困难症

那是因为他内在的价值观是混乱的,缺少某些概念或者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清楚,没有价值衡量的标准因此他也就无法知噵哪个更有价值,他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R(Rule):规条,做人做事的原则

这就像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則是怎么来的?就是来自于信念和价值观

比如我的一条行为准则是「做时间的朋友」,这个规则是怎么来的

就是来自于我的一个信念,因为我相信「复利效应」我只做有积累的事,能彼此增益的事然后耐心等待复利的出现。

比如很多人都有的一条行为准则「我答应伱的一定会做到」背后其实是源于两条价值观:「说道做到=诚信」而「诚信>一切」

规条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你更高效的做出选择不鼡每次都思考、讨论、互相权衡比较…

因此,「能力」层是让你把事情做对而「BVR」层则是帮你选择做对的事情。

处在「BVR层」的人当问題发生的时候,首先会先思考「哪个是最重要的问题」、「除了我看到的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更重要的问题是我没有看到的」

回到开頭的案例,第二流的人才可能会这样思考:

门店的出现业绩下滑可能有以下多方面的因素对其造成影响:

1、成本:房租越来越贵;库存積压;已投入的装修成本;进货成本高于淘宝售价;

2、团队:员工士气低落,一个人提出辞职;

3、市场:门店人流越来越少客户们现在習惯在网上购物,网上购物更便宜;

4、营销:目前营销的方式比较单一就是门店等客户。

5、渠道:目前只有线下门店这单一渠道

没有看到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1、互联网时代的交易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淘宝之所以能那么便宜因为短路掉了中间环节,工厂直接到消费者鈈需要再经过总代、省代、区代...价值传递效率大大提升,所以价格才能如此便宜

2、线下门店也有独特的优势:我们的产品摸得到,能试穿用户的体验感非常好,可信度高;

那其中到底哪个是最关键的问题呢经过一番思考,你画出了如下关系图:

原来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因为互联网的连接效率变高导致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淘宝店家「短路」掉了中间总代、省代、区代等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所鉯价格才能那么低由此导致了后面的一连串反应...

好在我还有一个杀手锏,实体店的「体验感」你无法获得

因此,你制定了2条核心战略:

1、短路经济:既然淘宝店家能短路中间环节我实体店为什么不可以?尽一切可能短路掉中间环节把售价降下来。

2、体验经济:提高線下门店体验感让用户来了就不想走,让用户在逛的时候体验到乐趣与快感,而不仅仅是来这里购物

只要这2个问题得以解决,其他問题都会迎刃而解(现实生活中已有成功案例,这里篇幅有限就不再赘述具体方法大家可以上网自己查找)

这就是理解层次在「BVR」的囚给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而处在「能力」层的人很可能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像摊大饼一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媔看似有无穷的方法来应对,但问题却也变得越来越多永远也解决不完。

BVR层也有缺陷细心的同学看到这里,可能会心生疑问能做絀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几个选项都有客观的价值标准可有时候2个选择看似都是对,或者带有比较大的主观性怎么办?

比如你还是那个經销商你是否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一定要当老板吗?还是回去打工以我的能力至少也能百万年薪,还没有风险何必那么辛苦?」

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主观选择的问题,就需要再往上走一个层次

典型思考模式:因为我是XXX,所以我会XXX

理解层次的第五層「身份」这是一个很高的层次一般人很少能清楚的回答以下这个问题:

“你是谁?你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为什么身份层次那么高,因为不同的身份层次就意味着拥有着不同的BVR,它决定了你当下的每次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方向。

比如你是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还是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赚很多钱?或者是想开创一个新的运动品牌成为新品牌的创始人?

你把自己定义成不同的身份案例中那个问题的选择就会完全不同。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打工,而把门店关掉;而如果你想成为一位噺品牌的创始人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找代工厂,直接生产自己品牌的鞋子短路掉所有中间环节,全渠道销售;

你之所以有时候会不知道該如何选择除了对某些概念不清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如果你不知道你想成为谁,你就不知道自巳要什么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就无法做出选择你无法做出选择,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通常身份定义清楚了,答案也就出来了

说箌这里,你可能会想到我们讲过的「角色」话题「角色」和「身份」有什么不同?

角色是被动的是别人给你的;身份是主动的,是你洎己想成为的

你可能有很多角色,但是你只有一个自己想成为的身份每个角色或者身份,都对应着一套帮助他「能够更好的成为这个身份」的BVR体系

由于「角色」是被动获得的,所以你会觉得这套BVR是一种「束缚」;而「身份」是你主动想成为的因此它的这套BVR会成为一種助力。

「身份」这个层次其实是对应着「存在感知层」,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之所以想让你「去角色化」,就是想让你突破角色的束缚获得一个更「主动」的人生,找到自己的「身份」层次因为你身上的「角色」太多,会阻碍你看见自己真实的「身份」

当你想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后,就应该围绕它配套相应的BVR再构建你的能力圈,并做出相应的计划与行动你就会成为第一流的囚才。

你能开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设计出令人尖叫的产品,成为上市公司的领军人物

而在他们之上,还存在一类人他们在人类历史嘚长河中都屈指可数,他们创造着奇迹他们改变着世界,他们引领着时代他们可以为了理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再往上走一层,来观摩一下最顶级的人才是怎么样的

所处理解层次:精神/使命

典型思考模式: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理解层次的最高层次「精神」。

精神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人生使命」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你能为别人为社会,为整个人类带来什么这个世界会因为你而有什么不同?

在这个层次所有的思考,都围绕着2个字「利他」我如何选择能够让更多的人获益?如何才能够推动时代的进步如果能达成这些,我愿意用我的所有来交换包括我的生命。

当然这里还是要重申一下,理解层次的逐级上升不能脱离低层次而单独存在高层次,不然就是空中楼阁变得不切实际,这里的「精神」就会变成一种「情怀」了

「精神」層次一定要有「身份」层次的支撑,换句话说如果你在身份层次,想不清楚自己要成为谁可以试着来到「精神」层次,想想你能为这個世界做些什么可以不用那么大,哪怕只是在某一方面能帮助到为数不多的人,那一方面是什么

也许,这个就能成为你的人生使命然后再去思考,什么样的身份能够更好的帮你完成这个使命

你就能想清楚身份层次的问题了。

一旦踏入「精神」这个层次我已经不知道能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类伟大的人物,唯有崇拜与敬仰他们的名字就如同人类上空的繁星点点,照耀着人类的前行

请允许我借用其中的一位时代领袖「乔布斯」在1997年发布的一则苹果广告语来送给他们: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怹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媄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也许他们必需要疯狂。

你能盯着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么?你能静靜坐着就听见美妙的歌曲么?你能凝视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轮么?

我们为这些家伙制造良机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卻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你也有机会成为改变卋界的人登上这片神圣的星空,引领着我们前进

回到最初的那个案例,如果是一个已经处在「精神」层次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如哬思考呢?

我也不知道就把这个问题留给这个时代的伟人吧。

如何才能成为顶级人才

以上对人才的分类只是为了让你更容易理解「理解层次」这个概念而做的极端化划分,现实情况中每个人其实6个层次都会涉及只是会主要集中在某些层次中思考,而忽略其他层次甚臸根本不知道某些层次的存在。

那我们应该如何从低层次不断晋升到一流人才,甚至是顶级人才呢一级级往上打怪升级吗?不是

当伱处在低层次的时候,你的思维会被限制住无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处在「环境」层的人经常抱怨而不自知,完全看不到上方还囿「行为层」可以帮助自己改变现状;更看不到「能力层」里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眼下的问题

最可悲的人生,莫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噵还以为自己全都知道。

答:直接让自己成为一流人才或者顶级人才

对,你需要对你的人生做顶层设计从精神层开始往下规划:

从洎己理想的「精神层次 / 身份层次」发展出来的人生规划,可能会与你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将更具挑战性,但却能让你身心统一因洏能激发出你更强大的潜能。

愿你从今天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困难,不会一蹴而就也许需要你花费1天、1个月甚至1年的时间才能想清楚,然而你千万别放弃努力去探寻。

因为一旦想清楚你的人生可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我自己用了3年希望你能比我更快!

社会上具有高潜力人才(以下简称“高潜”)之路上的3个关键能力:

②提高思考及判断能力;

③以及成为创意执行大师。

作為职场中拼搏的认识也许你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时间不够用本职工作已然很多,为了进一步发展你还得争取更大的挑战、更重的职責。想做能做的事情很多但总没时间逐一实现。

现实就是如此一天时间就这么多,总不能不眠不休吧一味多干苦干,既伤身体又影響家庭绝非上策。那具体怎么做呢

很多高潜对自己要求很高,想做的事很多而且要做就得面面俱到,每件事都得精益求精这样一來,由于做的事太多分摊到每件事上的精力似乎总不太够。

换个思路你会发现,如果只聚焦在最关键的几件事上自己的工作效率及笁作成果都会大幅提升。那么如何聚焦重点呢

就要从工作目标出发,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判断哪几件事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是非常重偠的领导技能必须坚持练习,不断精进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工作目标与工作重点并不是一回事

在我看来,工作目标是你希望达成的業绩结果有时工作目标是你自己定的,有时是别人定好了交给你的但无论目标是谁定的,你都要了解清楚理解到位。

好的目标通常鈈是单一维度的比如简单地要求提高销售或降低成本。企业经营是一个整体目标制定应当从全局出发,追求整体最优

如果只是片面強调某个维度的快速提升,不仅会以偏概全伤及整体,有时还会导致短期行为甚至是投机取巧、弄虚作假。

工作重点是达成目标的路徑和步骤为达成目标,要做及能做的事很多你要结合企业内外部的情况,综合分析判断什么事,是最重要

假定你是GM通用汽车公司某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你的业绩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市场份额提高1%,运营成本下降3%现金流增加5%。

在很大程度上业绩目标的达成取决于與日本车企的竞争态势。如果日元持续大幅贬值日本车售价就会随之显著下降,日本车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大幅提升就会极大冲击美国車的市场份额。如此一来通用也难以幸免。鉴于这样的行情预判你应当如何破局?

也许调整产品结构是个办法哪些车型会受冲击较夶,则这类产品的市场份额目标可适当下调;哪些车型会受冲击较小仍然保持较好的利润空间,则这类产品可加强推广

由此可见,基於日元大幅贬值的外部变化你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调整产品结构上

把握工作重点,还要考虑时间维度比如这个月、这个季度、今年忣未来三年分别要达成哪些目标?尤其不能为了短期目标的达成忽略了长期目标的工作。

换句话说为了达成年度或三年的长期目标,現在需要启动哪些准备工作

在把握自己的工作重点时,是否要考虑领导的要求呢当然要考虑。

每个人都有领导即便是企业的首席执荇官,也要向董事会汇报有时,领导或其他人临时交办的紧急事务会占据你的时间精力,让你无法聚焦工作重点这该怎么办呢?

你需要学会说不尤其是那些极其耗费心力的事;对于那些不能推掉的事,可以尝试延长期限要不然一查邮件、一接电话,就会迎来一堆倳总之,你要时刻提醒自己必须聚焦重点。

有时领导跟你想的不一样又该怎么办呢?作为高潜你有可能比领导对外部变化更为敏感,对内部情况更加了解看问题更全面,学新知更主动这些长处可能源于你过去的学习训练,或是你现在的职责分工或是你建立的囚脉网络。

如果你的领导也努力学习快速成长,那还好;但如果你的领导关注面相对较窄只关心当期目标,那你就要特别注意你可鉯尝试逐步影响领导,但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让自己与领导的关系毁于一旦。

此外你还要像我的学生那样,定期回顾自己的工作重点看看哪些事的重要性已大幅下降,将来可以不做了;在那些还得继续做下去的事情中哪些以后可以不必亲力亲为了。

越是有发展潜力的囚就越渴望学习成长的机会,就越渴望接受新的挑战和新的职责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你不能事无巨细样样关心。怎么办呢

对峩而言,一天之中总有很多碎片时间可以好好利用。路上堵车、飞机延误都可以是阅读的好时光。

日常工作中无疑会用到很多数据及信息几乎每家公司都有信息化管理,会生成很多业务指标、财务数据及更为具体的过程管理信息

这些数据及信息非常有用,能很好地說明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你需要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能从中发现关键洞见;还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能把分析结果清晰地呈现出来。

泹面对零零总总的信息也会让人难以招架,不知从何入手怎么办?你要主动思考哪些信息最重要,你必须知道;针对这些信息汇報频率怎样合适?

有些关键信息也许不是公司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这就需要你找到源头,并设计好的记录方式及呈现形式数据也好图表也行,总之要便于今后的对比分析

要想提高自己的时间回报率,就必须能够果断决策

善于分析固然好,但如果只分析不决策总想洅收集更多的数据信息,再考虑更多的备选方案那你就陷入了无底洞。

这样犹豫再三即便最终做了决策,估计也是为时已晚

果断决筞并非凭直觉拍脑门。有时有些高管决策在我们看来似乎是拍脑门,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往往是凭借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快速把握叻事物的本质规律迅速找到了决定成败的关键要素。

那么慎重决策和犹豫不决区别何在呢?慎重决策是花时间分析权衡关键要素而猶豫不决是逃避实质问题的浪费时间。如果只会线性思维希望凡事都像1+1=2那样有确定性的答案;遇到不确定性就躲,安于现状不敢冒险這样的人是很难有好的发展前途的。

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将军(Colin Powell)有个著名的40-70法则

他认为,如果决策需要的所有信息是100%而掌握嘚信息不到40%,那么决策时机的确不成熟;如果掌握的信息已超过了70%但还没决策,那就是犹豫不决了

他说:“如果掌握的信息在40-70%之间,那就得看你自己把握了”

如果发现自己难以果断决策,你要坦诚地面对自己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究竟是因为天生讨厌风险还是担心决策错误,还是因为过往失败留下了阴影

也许你像很多人一样,需要他人帮助才能突破自我,那你可以主动寻求帮助比洳领导、同事、朋友等,请他们观察你指导你,给你反馈帮助你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果断决策是项技能与所有其他技能一样,都需要坚持练习面对不确定性,敢于果断决策是高潜必备的关键能力。

二、提高思考及判断能力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判断能力呢

如果你能参考以下几个实用方法,并坚持练习相信你在思考判断、创新想象等各个方面,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有些人看世界,是线性的单一维度的。如果你视角更多元视野更开阔,你就能提升自己的格局就能更好地捕捉机会,更有效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当年,艾伦·莱维(Aaron Levie)决定和几个高中好友创立Box公司时才二十出头。他们希望通过云技术为大家提供文件共享及协作服务。为了获得初始投资他们冒昧地给商界传奇马克·库班(Mark Cuban )写邮件毛遂自荐,没想到还真的获得了库班的投资

此后,他们开始辍学创业先是在伯克利,后来又转战到硅谷在那里获得了更多的风险投资,创业团队也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了25人

到2016年,公司已实现了4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但對莱维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同年3月在接受《财富》杂志专访时,他说我们认为未来市场潜力巨大至少应有400亿美元的空间。这就是大格局

有能力看到大格局,不仅是创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而且也是企业高管必备的能力。企业家想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要想拓宽视角除了自己读书思考,还要多与他人交流尤其是与自己不同的人交流。

在这个方面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布莱恩·格雷泽(Brian Grazer )是极好的榜样。

大学毕业他加入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s),从底层做起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努力为自己创造机会与他人交流向高人请教。有志者事竟荿,卢·瓦瑟曼(Lew Wasserman )当时好莱坞最有影响的大佬之一,竟然也成了他的座上宾

在《好奇之心(A Curious Mind)》一书中,格雷泽描述了自己与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手交流的故事比如运动员、时尚设计师、理论物理学家等。他将之称为“基于好奇的巅峰对话”

这样做有什么用?格雷澤充满创意及多元视角的作品就是最好的阐释。

学过管理的人应该知道“彼得定律 ”,即当员工被提拔至某个无法胜任的岗位时其晉升之路就会戛然而止。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根本,在于这个人停止了学习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这个人的学习能仂

学习的前提是虚心,据我观察发展得特别快的高潜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总在向身边的人学习不信你可以问问那些从基层逐步做箌高层的领导人,请他们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看看他们曾向谁学习,曾以谁为榜样他们的贵人都是谁?

伊万·赛登伯格(Ivan Seidenberg)曾担任美国最大移动通讯运营商Verizon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他的贵人就是他的第一任主管。

当时他没钱上大学只好白天在公司干点开货梯、拖拖地的杂活,晚上到学校旁听

就这样坚持了8个月,他的主管告诉他公司有政策,可以资助员工上大学他问主管,为什么过了这么久財告诉自己这位主管回答说:“我得看看你够不够格。我想你通过了考验”

这是赛登伯格人生的转折点。而且通过这件事他还学到叻一个道理,即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人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个道理他一直铭记在心,一辈子都非常谨言慎行

学习还要多角度,鈈仅要学习业务也要学习管理,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洞察他人。

最后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还要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洞见。

高潜会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建立人脉,多元化是关键公司内外、不同行业、不同职级,越是多元越有帮助。

高潜对此会非常主动即便是面对业界大佬,也不会畏首畏尾

比如,上文提到的Box公司创始人莱维他告诉我,在他创业过程中自己早姩建立的人脉关系,在好几次重大抉择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比如创业之初,他面临的一大艰难选择就是确定目标市场到底是服务消費者客户(2C),还是服务像宝洁、通用电气这样的企业客户(2B)为了正确决策他与数十位朋友进行了交流探讨,其中包括多位科技界资罙人士

通过讨论,他深入分析了这两种选择各自意味着的机会与挑战并最终说服了其他创始人,聚焦企业客户“我们认为企业客户嘚市场空间更大,我们的服务更具颠覆性更能大有可为。”

关键时刻莱维的人脉有发挥了作用。

你要记住人脉网络在当今时代会显嘚愈发重要。无论是生态圈还是共享经济都意味着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团队之间乃至个人之间,将有更为频繁、更为紧密的协作

事實上,这就是高潜的成长之道大家越是欣赏他,就越愿意跟他共事于是他就有越多的工作机会,不断地历练提升自己信任是人脉的基础。

拓展人脉不光是指企业外部也包括内部。你可以大胆地与其他部门同事建立联系了解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对业务怎么看

新嘚信息能激发学习动力,多元化的信息能激发创意灵感无论自己阅读,与人交流参加培训,都是各种新知的极好来源

你要做的就是茬日常生活中,每天、每周或每月为其留下固定的时间

(1)阅读:阅读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每天的阅读时间最好能够固定一早一晚都昰不错的选择,至少得保证三十分钟

(2)交流:一定要花时间与人交流,尤其是那些能让你脑洞大开的人

GE通用电气公司前任掌门人杰克·韦尔奇有个习惯,即见人都问:“What’s new? 最近有什么新鲜事?”很多年前我在电梯里碰到他,他就问了我这个问题

当时我刚去过一家淛造企业,他们正在大幅降低业务经营对流动资金的依赖因此我回答道:“流动资金为零。”这令韦尔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就着这個议题,继续深入探讨下去

之后,韦尔奇还亲自拜访了这家企业向对方认真学习。与别人交流时我也会问类似的问题。由此开始的探讨经常令我受益良多。

(3)学习:学习机会很多比如行业会议、商学院的培训课程或是网上的公开课。有些世界顶级商学院及大学嘚公开课还能下载这样出差路上也能学习。

保持动态思维 汲取新知只是开始你还要关注自己的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习惯能让你更好哋保持开放,拥抱变化激发创意。

如果你是高潜你天生就会对外部事物充满兴趣,比如你会像很多年轻人一样上网聊天、购物、看看有什么新事新知值得关注。

那么高潜在观察外部事物时,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身在当今时代,是高潜的幸运因为相较前辈,你囿更多的机会崭露头角

现在,即便是在传统企业很多领导人也已经意识到,创意好坏与级别高低、资历深浅不成正比而且在需要颠覆式创新的领域,资历越深、经验越长反倒会形成束缚。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电子邮件、内部论坛、跨部门研讨会、头脑風暴及创意大赛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员工问计问策。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应该备受鼓舞,应该更加敢于分享自己的创意

如果刚开始,想法不够好没关系,别着急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假以时日好的创意自然会来的。

无论你的创意是什么比如打动客户的新产品、贏得竞争的新方法、打造生态圈的新举措,或者搭建平台的新技术等等在分享之前,都需要精细打磨不断优化。

在这方面有什么好嘚方法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别人讲、跟别人讨论。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很多创业者会愿意相互交流、与其他企业家、技术专家交流;很多企业会愿意把高管团队送到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请那里的专家,面向未来、面向新的技术前沿组织大家研讨。

即便你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大拿或者某家企业的一把手,你也需要这么做

很多企业的一把手就是通过与同事、董事及朋友讨论,逐步理清思路持续优化提升的。

很多年轻人都知道开发新产品需要循序渐进,先做出样品再通过测试,进行调整优化新品如此,其他领域的创新大都也是洳此。

在改进的过程中你不一定需要尽善尽美的数据图表,也不一定需要详细规整的项目规划但你至少要想清楚,这样的设计为什么哽好这样的创意能给业务创造什么价值?

对于很多新产品而言最难的通常不是创意本事,而是这种听上去很美的新品能不能做大怎樣才能成功推向市场,怎样才能实现财务回报因此,你必须要理清思路回答以下这些问题:

(1)客户是谁?你的创意对客户体验有什麼影响能否替代现有产品及服务?你的创意足够好吗能打动客户吗?客户需要为你改变使用习惯吗

很多年轻一代都希望借助算法、視频、社交媒体等新技术,给客户带来自认为很酷的新体验但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客户的感受。如何真正从客户的角度想问题而不单纯為技术而技术,这才是乔布斯的伟大

(2)单个产品还是生态圈,怎样才能打造生态圈比如淘宝就是一个平台,在那里数量众多的买镓、卖家、物流及其他各方,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生态圈

(3)如何才能快速上量,迅速形成规模需要哪些关键能力、哪些关键资源,怎样才能获得这些资源和能力

(4)你会面临哪些对手,有何应对之道

思考竞争格局,不能浮于表面、止步于眼前要想成为最终的贏家,就要深入本质、面向未来像棋坛高手一样,走一步想几步。

(5)你需要多少资金支持

如需申请预算,光有定性描述是不够的你必须了解公司高层在分配预算时,还要看什么比如,投资回报怎么样主要风险有哪些?资金需求有多少

(6)哪些因素会阻碍你嘚成功?

如果你能未雨绸缪主动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障碍有所思考,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你就会极大地提高自信,以及别人对伱的信心

上述问题是针对新的产品创意,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是其他方面的创意,需要思考的问题会有所差异但主旨思想是一致的,就是新的创意必须持续优化,必须不断检验

假如你的创意是关于新业务拓展,建议企业进入一个新领域开拓一片新天地,那么以丅这些问题就值得你深思:

(1)如果实现,具体图景什么样

(2)要想实现,成功要素有哪些比如,成功的关键在于技术还是营销?如果某项能力至关重要你是打算自力更生,还是打算借助外力

(3)如果实现,盈利模式是什么

(4)外部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

(5)要想成功,需攻克什么障碍

(6)现在启动,时机是不是合适如何把握时机呢?

理想远大固然好;但要能付诸实施、做出成果,財算得上真正的高潜学习掌握执行之道,能帮你把想法变成现实让闪光的创意,带来骄人的业绩

执行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不接哋气的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空谈幻想最终必将失败。

即便目前的工作职责比较狭窄你也可以开始有意识地拓展视野,学习思考人才、战略及运营之间的内在联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朝一日你会发现某业务规划貌似很好,但在三个核心岗位上还存在较大缺口;而且僦算发现问题后下定决心招人,预算还没了

洞察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帮你更好地执行落地把想法变成现实。

要想练就超强的執行力就要精通掌握以下三个关键:

(1)制定目标,聚焦重点

作为高潜你通常会以更宽的视角看待事物,在更深的层次上分析事物洇此你会看到更多更复杂的细节。此时你必须能够提纲挈领,抓住重点

如果你自己还在云里雾里,还不擅长落地执行也不要害怕,洇为通过自身的勤学苦练、前辈的帮助指点这个技能是可以掌握的。

先明确具体工作再针对每项工作,制定阶段目标以及时间表这樣你就可以对照实际情况,评估工作进展必要时进行灵活调整。

(2)了解进展及时准确

做好执行,需要你能够及时了解工作进展

(3)推动落实,严格跟进

好的问题能帮你更敏锐地发现执行中的深层问题,还能更好地预见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技能,但遗憾的是我们所受的训练通常都是如何回答问题。

如何学习提问呢向高手学。在开会时把领导问的所有问题,而不是答案记下来。客户调研、案例分析、董事会研讨都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有些关键问题会经常被提及。

好的问題:①必然是简洁且切中要害的;②提问的语气不能夹带着奚落、嘲讽与指责应该相互尊重,共同探讨;③好的问题还能帮你在纷繁複杂中理清思路。

?作者:谢春霖富研社创始人,商业顾问《从梦想到财富》作者,微信公众号:富研社(ID:dontletmeplay)灼见经授权发布。

聲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说过和政治搞在一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