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工资一般多少技术一定要会抽血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影响医学检验科抽血窗口服务满意度的主因及提升措施.doc

10:43:34 来源:中公医疗卫生网

血液标本的一系列操作是我们医学类考试的考点之一,包括采集、运送及注意事项,这块知识比较繁琐,接下来中公卫生人才网为大家做简要概括。

关于血液标本采集、运送及注意事项可以分为如下五个方面: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

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的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入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1、检验单需要注明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

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宜置于室温环境。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2、送检标本应正确粘贴条形码,注明采样时间和送检时间。

3、安全防护: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

(一)紧急口头(电话)报告

血培养出现阳性报警时立即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在最短时间内将结果向临床主管医生进行紧急口头(电话)报告。口头报告包含以下内容,并记录在案。

(1)报告者全名(或工号);

(3)所联系医生的全名(或工号);

(4)报告镜检结果并强调其紧急价值;

(5)确认临床医生收到报告并复述结果。

(二)最终结果(书面)报告

(1)无菌生长(培养5天无需氧菌和厌氧菌生长);

(2)阳性培养结果(最终鉴定结果、最终药敏结果)。

1、标本被拒收时,需即刻通知临床立即重新采血,并记录在案。

2、最终结果与紧急口头报告结果不符,需要变更时,需立即通知临床,同时必须在书面报告上提供正确的结果,注明变更的内容。

3、其他需临床注意的事项的记录,如:采血量不足、标本放置时间长、标本采集份数不够等信息。

以上是对于临床中血液标本采集、运送及注意事项的总结,在面试中常会涉及,希望给学员在复习过程中提供帮助

关注枣庄中公教育微信zaozhuangoffcn ,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责任编辑:枣庄中公教育)

[cp]来源:检验医学网

血液是身体健康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抽血化验也是临床护理最常见的项目。不过,总有患者抽血完后胳膊出现青肿,有人的胳膊还会鼓起一个大包。甚至有些患者觉得你的技术很渣。这是神马原因?你知道吗?对,就是没有正确止血……

22岁的女大学生小王旅游回家后,感到浑身无力,还有点发烧,到医院就诊,医生建议查查血常规。小王抽完血后,就用中指紧紧压住针眼,可几分钟后,抽血处的皮肤还是鼓出了一小包。  

点评:由于静脉抽血时注射器不仅刺破皮肤表面,而且要扎入静脉血管,才能抽出血来,所以皮肤表面的针眼并不一定与血管壁上的针眼在一个点上,按压时仅仅用一根手指压住了皮肤表面的出血点,并未能有效按压住血管上的出血点,因此才会出现渗血、淤血情况。正确的止血按压应该是用三个手指压住抽血处,将皮肤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点整体压住,就可以避免血管继续出血。

5岁的毛毛因咳嗽去医院看病,在化验室哭哭啼啼抽完血后,妈妈一边按压着,一边轻轻地揉着抽血点,心疼地安慰儿子,不一会儿,妈妈发现“揉”出了一个“小包”。  

点评:抽完血后由于血小板还没有凝固,血管针眼处仍在继续出血,用三个手指压迫才能起到止血作用,但是按压时千万不能揉,轻揉出血处不仅不能止血,相反会加速出血,效果自然适得其反。正确的方法是只能压不要揉。

中学生虞某因腹痛、恶心等症状到医院急诊,急诊化验室工作人员为其抽完血后,嘱咐其多按压一会儿,该同学仅压了一分多钟,就拉下袖子说没事了,结果几分钟后就感到抽血处微微疼痛,一看出现了淤血。  

点评:正常抽完血后止血一般要3~5分钟,该学生仅按压一分多钟就自认为没事了,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正确方法应该用三个手指坚持按压3~5分钟,年龄大或血小板异常患者应相对长些。

68岁的张老汉因咳喘前往医院就诊。由于害怕着凉,家人没让病人脱衣服,而是捋起衣袖让医生为老人抽血,尽管患者家属压住了出血点,不料仍鼓起一个大包。  

点评:张老汉发生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于上臂衣服太紧,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从而引起渗血。正确的做法是抽血后一方面进行按压止血,同时拉下上臂衣袖,避免上臂被衣服“绑”得太紧,影响血液正常回流。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前往医院就诊的病人穿着最好宽松些,这样便于采血和止血。抽血后护士要给患者止血教育,科学处理,一般情况下都会很快止血的。

抽血前要放松 抽完血要坐会儿

抽血前一天,最好洗个澡,清洁手臂,这样可避免伤口感染。抽血前一天勿暴饮暴食,不要饮酒,保证足够睡眠,尽量减少运动量,抽血前12小时最好不要再吃东西。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避免因衣服过紧引起手臂血肿。

抽血后用消毒过的药棉压紧抽血部位,需要在针孔以及向上2厘米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不要揉,避免造成皮下血肿。因为个人凝血时间不同,有些人按压时间可能要更长些,如有出血倾向,按压时间应适当延长。有些人看到表皮没有血渗出就停止压迫,可能因皮下渗血造成淤青。如出现淤青,24小时后可用热毛巾敷。抽血后最好休息15分钟,可静坐或躺下,若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等晕针症状,应立即平卧,喝点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离开。抽血后24小时内应保持手臂清洁卫生,尽量别洗澡,更不要洗桑拿。[/c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检验工资一般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