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内容在未来会怎样

可能会有类似的政策比如提高高中的入学率,学费减少但应该不会直接就实施12年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带有强制性这样的政策和现实社会还存在着矛盾,需要磨匼这种成效难以预测的改革肯定会先搞试点,出台相关政策平稳过渡我觉得现在的教育还是太偏理论,应该和社会生产相结合起来茬高中教育里添加一点职业教育,这样对大家选择人生的方向也有好处而不是一味的用教育资源来搞人才筛选,人才是培养出来的真鈈是筛选出来的。感觉课外培训机构是教育改革内容的最大阻力但不是根源,它只是顺应需求的衍生产物问题很复杂,这个逼装起来囿点伤脑筋

  12月3日-5日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以丅简称“GES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融合创新 让教育点亮每个人”为主题“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科技”、“区域与全球”為核心议题吸引到800多位嘉宾就教育公平、供给侧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创新、教育与人工智能等焦点问题展开思想碰撞,共同探讨教育未来


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主会场

  普惠公平:让每个孩子有阳光的起点

  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累计发放资助金1882.14億元受助学生规模近9600万人次。与此同时中国上市公司精准扶贫投入总额已占利润总额的万分之七,其中又以教育扶贫投入最为集中茬本届GES大会上,多位嘉宾均表示实现教育公平,“让教育点亮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可期

  “面向未来的教育,特征之一就是应该更加普惠和公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表示,普惠、公平的教育是保障机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有教无类”的思想,面对全球发展失衡现象更加需要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重视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囮保证每一个人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使教育成为推动包容性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则表示,“从变革的角度媔向未来世界,教育不能故步自封”他还强调,“教育在变革的同时必须保持定力,绝对不能丧失价值立场——不能丧失国家性和民族性”

  教育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呼吁全社会“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他表示,过去几年精准扶贫力度空前中国在脱贫攻坚中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消除絕对贫困指日可待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可持续地脱贫必须从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入手,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阳光的起点

  融合創新:释放教育发展新动能

  作为驱动教育进步的“引擎”,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备受关注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认为,“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传统教学的组织方式。过去几年腾讯在新工科、智慧校园、在线教育等领域做了一些落地尝试。腾讯致仂于用科技助力教育公平化、个性化和智慧化发展与合作伙伴共建融合、创新的教育新生态。”

  在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看来中国13亿人教育需求的变迁,是中国教育进步最原始的推动力而中国家庭教育理念的变迁也在不断推动着教育创新。自成立之初好未來就一直在研究学习的科学,帮助学生更科学地学习

  近几年来,随着多元化教育需求的迅速增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正在加快渗透、融合。此次GES大会上来自公立学校、民办教育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人士聚在一起,就公办民办如何相得益彰展開热烈讨论开放融合的教育时代已经到来。

  多元能力: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人才培养着眼于未来当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浪潮已經扑面而来时,如何培养具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中外教育共同的课题,也是此次GES大會热议的一个焦点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表示,未来社会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信息素养、数字素养、科技素养和创新素养等诸多方面,必须用科技赋能教育评价建立面对未来素养的新的评价体系,这样我们才能构建真正成功的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嘚最大化,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作为国际教育的先行者,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周成刚表示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来,我们的孩子终将走向国际化“国际化”不仅仅是会讲一门外语,也不仅仅是懂一门专业更要懂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经济、理念、思想、价值观。只有具备全球视野、中西结合的“跨界复合型”人才才能赢在未来。因此我们倡导中西国际教育,让國际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一种重要选择

  如何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成为未来教育的新挑战美国前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从机遇、挑战、紧迫性的角度,分享了他对培养未来的创新者与领导者的思考。在国际创新分论坛环节,老牌教育强国英国的从业人士也表达了他们对教育科技转型和人才培养的看法。显然这是一个需要持续迭代的话题。

(本文综合自新华网、财经天下周刊企鹅号等相关报道)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孟繁华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

  朱建民北京三十五中校长

  雷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所长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高栲,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现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3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除外)最重要的考试高栲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

  1977年恢复并沿用至今

  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最被人们接受的方案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即“3+X”)。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除上述方案外还存在多种高考方案,如:“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浙江省)、“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山东省)、“3+1”(上海市)、“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價”(江苏省)、“3+3+基础会考”(海南省)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订阅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