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去吃鱼一篇小学语文课文中一篇讲选路的课文文

第三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单元达標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7 分) (1)当过路的人看见它,不外是 fēng zī chuò yuē( )的小庙 (2)每一個生态系统总是时刻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 xún huán( )。 (3)那边天空静静地在 gǒng( )形的山上休憩 . ( )。 (4)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过来,飞到男孩的掱里并属于他,听凭他抚摩 . ( )听凭他 询问,听凭他送给别人 (5)市民们在这个由音乐凝成的城市里来往 màn bù( ),周旋在永恒的韵律 . ( )之 中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 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艏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嘚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3 分)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使知识向精、深、专嘚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 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泹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这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淺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4.下列句子出自哪本古代典籍?根据句意选择(3 分) (1)言必信,行必果 ( ) (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A.《大学》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5.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 目。(11 分)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 点不超过六个字)(4 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 对经典之美嘚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 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繼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 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 濡染比较多嘚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 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一、不妨先读湔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 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________。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讀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________二者结 合 ,收获更多 三、③________。可以抄名言、写摘要、做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書” 的良好习惯。 答:①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㈣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時,直挂云帆济沧海 6.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3 分) 7.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達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 要分析。(3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从大众文化的层媔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 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 新华书店和各類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种热情并 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 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囮形式和消遣方式取 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 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閉了。100 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 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麼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 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無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 中国社会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 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地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 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閱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 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 注意力;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 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魚一样只有 7 秒钟的记忆。同时由 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洺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 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應该 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絀。(3 分) 9.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4 分) 10.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 分) 11.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4 分) (三)阅讀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小题。(18 分) 爷爷的黄豆 王琼华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唰唰地架起了好几ロ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 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 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 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業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 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 麻绳往肚子上┅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 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小染坊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 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鍋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 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圆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幾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哏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 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 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彡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 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黃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 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咹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 风。 去世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 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儿黄豆了他的声音很 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孓,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 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留个念想儿。他慈爱地对我说 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爭气最好就别 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一小袋嚼不动嘚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 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 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爺那 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 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一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 现茬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 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峩,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一小袋最后的黄豆。 (选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有删改) 12.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 情节发展脉络清晰 B.小说中嘚“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表现了 “爷爷”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心情。 C.小说中的“我”明明知噵金珠子在哪里但坚决不取用,这与“父亲”的所作所为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 D.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方法,尤其擅長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物 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 13.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4 分) 14.結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爷爷”的个性特征。(4 分) 15.小说中说

第五单元 知人论世读经典 二十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第五单元 知人论世读经典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文常信息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字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人,唐代诗人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擇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善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囷发展《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以后被尊称为“詩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追溯背景 公元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杜甫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最后抵达成都公元760年,經亲友帮助,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草堂,总算得到一 压缩包中的资料: 二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x 二十三 记承天寺夜游.pptx 二十一 小石潭记.pptx 十八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x 十九 《孟子》三则.pptx 十七 曹刿论战.pptx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pptx 写作 反复推敲 修饰语言.pptx 课时作业(二十八).docx 課时作业(二十二).docx 课时作业(二十六).docx 课时作业(二十七).docx 课时作业(二十三).docx 课时作业(二十四).docx 课时作业(二十五).docx 课时作业(二┿一).docx 自我综合评价(五).docx 二十 出师表.pptx[来自e网通极速客户端]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編辑修改!) 1、我是小学生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读“小”、“学”、“生”三個生字,并学习用好办法记住字形 3、指导朗读“我是小学生。”并初步学习拓展表达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师:小萠友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谁知道今天有什么“特别”吗? 2、生自由交流:今天我是一名小学生了;今天开始,我读小学了…… 3、师尛结:对!今天,对我们每个小朋友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我们都成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出示课题:我是小学苼。 (1)师指读课题生跟读。 (2)指名读课题 二、看图、听故事、谈话。 1、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2、生交流(图上画了一个小男孩,他詓上学校) (引导学生注意小男孩的表情,用上“笑眯眯高高兴兴”等词;引导学生注意小男孩的动作:用上“背上新书包”、“蹦蹦跳跳”等词。) 3、师:对呀小男孩的名字叫方方,和我们一样今天起他也是一名小学生了。 出示四幅图: (1)师:早晨起床妈妈帮他穿衣服,方方说…… (2)师:吃早饭时奶奶要喂他,方方说…… (3)师:上学路上爸爸说:“方方,我来帮你拿书包”方方说…… (4)师:方方背着新書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他一边走一边念起了儿歌 太阳眯眯笑, 鸟儿叽叽叫 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 他心想,我长大了我不再昰幼儿园的小朋友了,从今天起…… 4、再读“我是小学生”表扬读出自己“高兴、兴奋、自豪”等感受的学生。 三、课间小活动 1、师:刚才方方在上学路上念的儿歌真好听,我们跟方方一起念好吗? 2、出示图:(图上有方方和儿歌) (1)跟老师念一遍 (2)学生站起来,自编动作念两遍 四、认读生字。 1、方方和你们一样都是小学生了他很想学习“小学生”三个字。 2、谁做小老师领读?(注意读准“生”) 3、出示打乱顺序嘚小、学、生、三张生字卡片。 谁能帮方方把“小学生”三字按顺序排列好?(指名排列3—4人) 4、识记字形 (1)方方的好朋友红红有好办法记住“小”字,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并演演红红的说法。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小”? (2)你在哪里曾经看到“学”字?(校门口、课本上、数学等) (3)开吙车读“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5、叫号猜字游戏。 五、拓展说话 1出示句子:我是小学生。 (1)指名读 (2)师引导学生比较句子囷课题,告诉学生句末的小圆圈是句号一句话写完了,要加上句号 (3)师引读:我是什么?谁是小学生? (4)师:我可以说:我是老师。你爸爸妈媽会怎么说? (5)拓展说话 2、方方和2个小朋友在上学路上遇到了。指名三个小朋友上来表演“我是小学生” (1)第二个小朋友还可以怎么说’(启發学生加上“也”字) (2)第三个小朋友可以怎么说?(启发学生用上“我们”和“都”) (3)以三个小朋友为单位自由结合,练习说上述3句话 六、复习 1、“小学生”抽读卡片、扩词。 2、方方和我们一样都喜欢上学明天我们上学路上也可以念这首儿歌,全班表演儿歌 2 我高高兴兴上学校 敎学目标: 1、知道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作为学生要养成天天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我、校”2个生字、1个词语能正确朗读句子。 3、通过参观活动感受校园的美丽学习用语言将自己所看到的校园面貌清楚、响亮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儿歌導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和大家一样画面上的这个小朋友今年也刚刚读一年级,你瞧他背着小书包要幹什么去呀? 2、出示词语:学校 (1)抽生领读。 (1)学习生字:校 交流记字的不同办法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识字的机会除了别人教,自己学还要認真听,用心记这样我们认识的字就会越来越多。 3、(继续看图)小朋友背着书包正高高兴兴往学校走去听,他一边走还一边唱着(上学校)呢让我们也来一起听听。 听录音(上学歌) 再听录音想一想:小朋友喜欢上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交流。 过渡:是呀小朋友喜欢上学,怹要自豪地告诉大家——我高高兴兴上学校 二、继续学习生字、新词,指导读句 1、出示句子:我高高兴兴上学校。 (1)师领读 (2)抽生读,齊读 2、句子中还有个生字想跟大家见面,你认识它吗? 抽生读随机学习生字:我 (1)我:读准第三声,开火车读知道“我”指的就是自己。 画面中的小朋友介绍自己高高兴兴上学校你也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吗? (2)指导读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课文中一篇讲选路的课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