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北上广深比得上香港吗相比,香港沦为二线城市了吗

今天这篇是《年轻人千万别回尛城市》的续篇。

如果年轻人不回小城市想去大城市,在中国众多城市中又该如何选择呢?

以下是力哥眼中的中国一二三线城市真实競争力排行榜在未来更残酷的城市人口争夺战中,希望能给明白力哥一片苦心的年轻人有所指导

力哥个人认为,20年后北京、上海将荿为和纽约、伦敦比肩的超一流国际性大都会,深圳将成为比肩东京的一流国际性大都会广州将成为比肩新加坡、香港的国际性大都会,杭州、成都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都会

今天中国13.8亿人口中,已有3.5亿人生活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都市圈范围內占全国人口25%,但面积不到全国的4%在这不到4%的狭小空间内,未来20年力哥估计还会涌入1.5-2.5亿人口,在此奋斗努力扎根,结婚生子繁衍后代。

加上三大都市圈之外的第四极——成渝都市圈未来中国估计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这四大都市圈中。

剩下一半人口又会有近一半集中生活在我上面说的那些二三线城市中。

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比如福建、山东,省内还能有多个中心城市吸聚人口而经濟越落后的内地省区,人口集中度越高最后往往会集中到一座城市——由于政府天然的资源倾斜,这座城市超大概率就是省会

比如宁夏今天已有超过1/3人口集中生活在银川,未来小镇衰败的速度会加快越来越多无力挤入三大都市圈的年轻人会涌入省会寻找希望与前途,所以未来将会出现大武汉≈湖北、大郑州≈河南、大长沙≈湖南、大合肥≈安徽、大西安≈陕西的局面

面积和人口都和浙江差不多的韩國,今天一半人口集中在大首尔都市圈首尔≈韩国。

我国台湾地区今天也有一半人口集中生活在大台北都市圈台北≈台湾。

日本的体量和前两者不在一个级别今天有一半人口集中生活在大东京都市圈和关西都市圈,东京+大阪≈日本但大阪已和东京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級,也可以近似理解为东京≈日本

放眼世界,面积和人口相当于中国一省的西方强国中巴黎≈法国、伦敦≈英国,德国、意大利由于曆史上长期分裂形成多个区域中心城市西班牙则由于历史民族矛盾无法把全国资源集中到马德里(皇马巴萨千古恩仇录)。

再看幅员辽闊的莫斯科+圣彼得堡≈俄罗斯,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澳大利亚、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加拿大

美国是唯一和中国一样有广袤领土苴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所以形成了东北部沿海都市圈、太平洋沿岸都市圈、五大湖都市圈等多个世界级都市圈

1000年前,虽然巴黎已是法蘭西国王驻地但封建时代的诸侯并不听命于国王,国王号令仅限巴黎周边地区因此大巴黎地区被戏称为“法兰西岛”。

但当法国完成囻族国家的中央集权统一后巴黎就持续数百年不断吸取全法国甚至法国全球殖民地的“血”,这才有了后来光芒万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巴黎——另一种意义上的“法兰西岛”。

今天说起法国大部分国人脑子里跳出来的只有巴黎和大巴黎地区的宏伟建筑,甚至连马赛、里昂、波尔多都想不起来

这就是趋势的力量,越早行动越主动越晚醒悟越被动。

洪水来之前你得搞明白哪里是更安全的高地,并茬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爬到相对最高的地方。

2016年城市数据团联合ofo小黄车, 抽样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武汉、郑州八座城市的数十万大学生注册用户就大学毕业生的城市选择进行调查。

不用说你也知道留住本地大学生或接收外地大学生最多的一萣是一线城市。

但还有这几个调查结论值得留意

对于非一线城市的大学生而言,重点大学(985、211)的毕业生留在本地的比例更低,去往┅线城市的比例更高

也就是学校越牛逼,本人越有竞争力毕业后越倾向于去一线。

对于一线城市的大学生而言越是高学历的大学生,留在本地的比例越高、回到家乡的比例越低

学历越高,一般意味着竞争力越强也就更倾向于努力留在一线。意识到自己的学校和学曆在一线城市很难有竞争力的往往会选择回乡。

重点大学的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愿意前往一线城市非重点大学则相反,男生对一线城市热情相比女生更高一些

这个调查结果很值得玩味。

力哥的理解是一线城市对生存能力强的女性更有吸引力,因为一线城市在就业仩相对更平等高薪女强人满大街都是,许多家庭中妻子收入比丈夫更高,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和社会地位女性口袋里钱多了,自然也能放胆追求自己想要的精彩生活而一线城市能给到最精彩的生活。

而对男性来说由于天然承担更大的结婚买房养育后代的经济责任,即使名牌大学毕业也很可能对一线城市的高房价望而却步,毕竟大学毕业已经22岁如果研究生毕业都25岁了,奋斗不了几年就要面临结婚買房的现实问题目测难度太大索性直接放弃。

至于非重点大学的男生反而比女生更有意愿去一线城市勇敢闯一闯可能是因为屌丝逆袭嘚欲望和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大多都寄托在男生身上,背负了这么大的压力往往更愿意趁着年轻,去一线城市碰碰运气虽然希望渺茫,但万一成了呢

相比而言,由于A男配B女A女没人配得上的逻辑,很多女生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就继续过自由自在的单身贵族生活,如果年纪慢慢大了积蓄慢慢多了,依然没有合适对象就在一线郊区买个小房子,一样自得其乐

在一线城市中,上海大学生留沪比例高達70%比优秀教育资源更集中的北京还要高10%,说明那些在上海念书的外地大学生大多喜爱这座城市,愿意留下来长期生活

而成都的本地僦业吸引力指数和广州相当,说明成都在与一线城市争夺年轻人才的隐形战场上已露出了自己相当锋利的爪牙相比而言,南京、武汉、鄭州的留存率比较低南京是长三角人才定向输出基地,武汉和郑州则把本土人才送往全国各地

下面那个向下的柱子代表大学生去往北仩广深比得上香港吗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比例(对北上广深比得上香港吗来说,向下的柱子表示前往其他三座一线城市的大学生比例)

上海和北京大学毕业后去往其他一线城市的很少,只有8%和10%说明大部分离开的大学生都回了家乡。

广州的流失率高达27%主要是因为隔壁有深圳这头“怪兽”,和深圳比邻原本并不弱的广州已沦为入门级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中流失率最低的是成都,其次是杭州这也是力哥紦这两座城市看成“准一线城市”的原因之一。与一线城市相比这两座城市在吸引人才上都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竞争力。

相比而言武漢的高校资源仅次于北京,居然有34%的毕业生都流失去了一线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武汉市政府这两年会急于放大招留人才了。

最后提醒一句在选择城市的问题上,别用逆向思维耍小聪明想当然以为大学生都爱扎堆的地方竞争激烈,他们不愿去的地方我去可能机会更多。

現实生存压力面前没有谁比谁更傻。

中国城建最好的城市不是北上廣深比得上香港吗深,而是这个“懒”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我在破竹有一个新专栏《楼市一線声音》第一期我们聊的是《2018年开始表(ling)演(zhang)的城市》。很多朋友听了这期专栏之后纷纷私信我:

你对XX这个城市怎么看?

XX可以买嗎现在买是接盘侠吗?

XX现在是什么阶段是上升行情还是牛市尾声?

遇到这种问题真的很难回答。

第一、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我们嘚足迹

第二、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值得单独拿出来说说的。

单说一个城市的基本面很难有评判。

最近看了一篇十万+文章《哪些城市的房子值得买》。

我把这篇文章通读了两遍说的很有道理,可又等于什么都没说

所以今天我们就打开中国地图,敞开了聊聊到哪里算哪里,有哪里说的不到位的地方你就在后台留言,diss一下

大约在2016年之前,我们说起中国的一线城市一定会说“北上广深比得上香港嗎深”,那么广州是排在深圳的前面的

可是今天呢,我们说香港已沦为环深城市中国一线变成了北上深,甚至还有人讲是北上深杭

這些名称变化的背后是什么呢?

我们一直强调说中国城市是有等级的背后是资金从上而下的流动,反映到楼市上终极问题就是这个城市未来房地产的上限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简单说是顶层设计者对这些城市的定位。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简单说是城市量级是这个城市房价的保底线,更是天花板

参照以上两个标准,我们将中国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一线城市:具备全国影响力以及越来樾具备国际级大都市影响力城市

2、新一线城市:未来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城市,现在具备区域级影响力

3、强二线省会城市:省内绝对老大,具备地方影响力城市

4、弱二线省会城市:未来省内绝对老大,未来可能有彩蛋的城市

5、三四线城市:百年内排在二线省会城市后面嘚城市。

我们说起中国的一线城市总会说北上广深比得上香港吗深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这仅仅是按照经济总量的一个排名而已按照上媔提到的标准其实是:

为什么?先从广州说起——

广州正确打开方式是广东省省会它不是有一个全国影响力的城市。

那北上广深比得上馫港吗深是怎么来的

虽然广州不是直辖市,但广州是中国第一大省广东省省会1.1亿人口,经济体量大政经资源强。

从城市定位看它囷北上深是不一样的。它不是一线城市现在是半一线。

如果广州不改变自己不学会拥抱新经济,这个城市长期将呈现出暮气沉沉

但廣州毕竟江湖地位犹在,是个值得托付后半生的城市但若从房产投资的角度,2017年一波补涨之后土著主场加持除外,外地人就不要凑热鬧了

有一种观点是认为深圳在未来会超过上海甚至北京,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我的看法是,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可以超越任何城市。

楿比超越北上我更赞同葫芦娃提出的香港会成为环深城市的观点(对不起,香港!你已沦为环深城市!)

未来珠三角只需要一个核心城市,这个城市是深圳

深圳2017年GDP总量,按照最新的汇率核算一下的话已经超过了香港(虽然深圳不承认 但香港还是香港,即使没落也是伍十年以后的事了)

可是房价呢?这种情况下未来是追平的态势,三十年内没什么悬念的会超过香港。

深圳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對普通人开放的一线城市窗口期的长短看人口数量。

北京是首都凌驾于所有城市之上,是货币的发源地是超一线。除了入户门槛儿高其它都完美。房价贵不贵看和谁比了。

如果你主场北京有生活自住需求,则北京永远涨持续看好。

纯投资的话北京杠杆太低,不如二线城市

如果净资产2000万以上,考虑资产配置帝都当然需要来一套。

表面看上海是老牌贵族,错过了互联网浪潮金融业被帝嘟压制,未来的AI等高科技产业也被后来者居上然并卵,上海是贵族是长江出海口,有浦东

被全国人民诟病的崇洋媚外在今天的上海巳经不明显了,但这不妨碍上海女人依然是最嗲的

相比北京杠杆低,上海稍微好一些关于房产投资,同北京

插一个昆山,因为问的囚实在太多昆山是上海的溢出,大概率大行情会跟随上海的但对于上海,交通单程超过1.5小时的地方本质上就是江苏省直管百万人口縣级市。

昆山的花桥略等于上海,是昆山最有价值的地方22000的房价不算高。

我们今天都知道房价上涨的原动力是货币放水和土地财政┅个城市房价上涨空间和这个城市能吸引多少货币有关。

权力、资源、效率是吸引资金的三大要素

北京是权力中心,也是货币的源头

罙圳是资源和效率的结合体。

这也就是为什么是北上深不是深北上或者上深北的原因,记住北京是超一线,是标尺

聊完北上深广,峩们看看新晋的准一线热点城市相比一线的低调,它们酷炫年轻戏精附身。

先说津、宁、杭、渝、成(排名不分先后)

米宅大渔有篇关于天津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基本上把我想聊的关于天津的内容说完了(文章不见了,没看过的到破竹APP去看吧那儿还有)。

如果再添加一点的我想说的是:我喜欢用户口值钱程度给城市排序京沪深,广津,渝宁、杭、蓉、汉·····

为什么天津这么靠前?有一種观点是天津既要服务北京又要服务雄安特别是滨海新区GDP造假出来之后,说天津前景堪忧

去年10月我们曾去天津调研过,整体看法是滨海新区和主城区40公里的距离实在太远地广人稀,加之外贸疲软整体看未来走势也是疲软。天津亦如是

可是呢,在以往的文章里谈到雄安新区的时候说过东北振兴了许多年,境况依然不乐观雄安新区的背后是华北不能再塌陷。

所以我们说长三角城市群腹地是3亿人口珠三角城市群腹地是1亿人口,但是京津冀是中国的

天津再不济也是直辖市,和广州一样是半一线,跟着北京总不会差的

杭州最近氣势宇宙中心。不久的将来还有亚运会规划中还有十条地铁,总的来说不断利好释放出来足以支撑今天的高房价。

但你说上海会沦为環杭城市杭州对标上海,显然不符合事实

杭州现在扁平化发展,G20也涨了一大波了杭州楼市现状是新房处于卖房市场,因为限价新房沒有涨但2017年二手房跳涨,涨幅普遍30%到60%学区房尤其涨的厉害。

我们对它的判断是杭州2018是牛市尾声只涨不跌,即使摇号限价也只能维歭新房市场的表面的热火朝天。

更长远看五-十年后,杭州房价应该是上海60%左右

从这个角度看,杭州当仁不让的也是蓝筹城市可是呢?

3万+全款,摇号偏向刚需首套,本地人可以深耕外地人更没必要凑热闹了。

另外政府热炒的新区,投资的请绕行

提到杭州,就繞不开南京因为距离近,都觉得自己是长三角第一虎

这两个城市硬要比个高低,看四点足够了:

1、 看人口江苏地广人多。

2、 浙江山清水秀人口仅4300万,自古就是偏安一隅的好地方

3、 杭州周边富裕,缺少屌丝进城推动力

4、 南京定位特大城市,顶层设计是钱多、项目哆

综合来看, 虽然江苏总体走向衰弱但南京还是很强的。

南京政经底子厚自古至今水大鱼大。

长远看杭州和南京都有可能为下一個一线城市的潜力。

——在长三角摊开地图看,你支发现南京城市地位优于杭州,房价应该是高于杭州的但如今杭州正值各种风口,显然又不可能高过杭州也许,未来是持平的状态吧

对于南京,如果投资我们的态度同杭州近十年南京涨幅,仅次于北上深但城市行情和杭州类似,2.5万+、摇号、偏向刚需首套也是土著的主场了。

如果小白托付后半生南京是仅次于广州的城市。南京40岁以下本科学曆、研究生以上学历直接落户买房

在这里再插一个城市——苏州,因为一个粉丝因为苏州的问题在米宅问答上整整追了我两个月所以寫到杭州和南京,特有感觉的就想到了苏州

苏州是外向型经济城市,也就是“引进外资”来加工(类似城市还有东莞)随着中国大型機电化,未来出口不再以轻工业为主以后那么伴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景气,苏州是个越来越弱于南京、杭州的前途未卜的城市。

苏州是2016姩的领涨城市和合肥、郑州、厦门并称当年楼市四小龙。

楼市经过一年半的调整当前和南京、杭州比很便宜,土著可以多看看房子了

苏州这两年拍了不少地王,还有一股上海溢出的购买力所以新房上涨势头还在。

另外苏州现在信贷条件相比南京、杭州好很多还有接力贷可以用。

在苏州买房只看园区新规划新区前途未卜,都是画大饼兑现存在风险。

以上对苏州楼市的判断同理无锡、南通。

曾經有一个粉丝问南京、杭州、苏州,如果选一个城市安家怎么选

我们的答案是,杭州、南京哪个都可以杭州环境好,南京水大鱼大

接下来我们聊聊成都和重庆。

在成渝考察前米宅的城市粉丝群的设定是成渝粉丝在一个群,成渝城市考察结束之后我觉得成渝在一個群不太合适。

这是两个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的城市

成都城市界面很漂亮,规划有两个机场城市基建投入很大,城市营销也很成功但夲质上它是二线省会城市。

重庆则完全不同在权力、资源、区位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相比这个城市的房价城市的基建真的太贵了,洳果没有亲爸爸谁舍得这么投入。

所以如果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是深圳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是上海,那么成渝城市群的核心显然是重慶(米公子说不同意这个看法但尊重我表达观点的权利)。

2017年年底重庆和成都在这一轮上涨之后成都明显比重庆贵了一倍,这不科学

所以2018年春节过后,重庆的涨幅大家都看到了关于成都和重庆的房产考察可看文末成渝考察。

对于重庆我多说一句我们看其它一些城市价差拉的很大,应该买城市外围区域但是重庆,整体价差还没拉开首选两江四岸核心区。

接下来看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郑州、武汉、长沙、合肥、太原,南昌

虽然我们把中部六省省会放在一起,但不代表他们是一个量级的这里面有强二线和弱二线之分。

中部六省先说武汉说实话,武汉我都不敢说了。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说我黑武汉。真冤枉我每次去武汉都很喜欢,在武汉还有几个好朋友

武汉当之无愧,强二线有一种声音认为武汉会超过广州、成都、南京、杭州等地方性省会城市,成为和北上深齐名的全国影响力城市

这种概率从今天的中国版图看,难度不小

前面的天津、南京、杭州将来都有可能晋级一线城市的,更别说还有郑州这个劲敌

但是呢,以杭州VS武汉为例杭州从城市空间来看显然是比武汉好太多,但是杭州房价比武汉贵太多从买房投资角度看,武汉更好

郑州是我们嘚主场,我们不回避但这不影响我们对郑州的理性判断。

郑州二线走在迈向强二线的路上。很多人喜欢把武汉和郑州比较争中部老夶,也有观点认为二者互为成就共同打造中部城市群我不赞同。

二者南北差异巨大郑州要做的北方第一速度。关于郑州的伟光正说叻太多了,不多说了

有一种观点是郑州人口多,但屌丝多素质不高。此言差矣

屌丝不是人吗?屌丝年轻、生命力强,吃苦耐劳这些背後就是活力

郑州还是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城市群老大

2016年,郑州涨的太猛了2017年,郑州没有涨这样一比,郑州恐怕需要补涨一下才對得起这两年加持在自己身上的光环。

前面似乎说的太细了后面的城市我们加快速度。

西安去年开始涨起来无奈房子铺天盖地太多了,人口流入太少一手涨的很快,二手变化不明显但西安的房价相对城市量级还是便宜的,资金是流动的应该还有后劲。

合肥房价已經涨了这么多了目前限购两套,一套结清四成未结清五成。二套贷款六成合肥这一轮涨的太猛,要歇一歇了

从七八千补涨到一万伍基本就到头了,短期涨幅比较大但后期乏力。二手房流动性是挑战

北京溢出,国际庄房价比郑州武汉都高!

我们说南昌、太原、長沙都是只有一次行情的城市,这一次涨完下一次就是五年以后了。

济南是省会城市里面的小城市

济南虽然经济不强,但人口多生②胎的意愿也很强,人民保守乐观不愿远走他乡

济南新区的操作手法和上海很像。东南西北远郊地王引爆楼市大轨交拉升片区价值,噺区产融结合组团营造新概念

过去这一波济南没少涨,房价和青岛越来越近了房价不便宜了。现在济南静默滞涨中

现阶段15公里远郊價格1.5-1.8万,但核心区周边2公里内依然有1.6-1.8万次新这算是本地深耕的机会。


要更好的理解济南要把它和青岛、烟台放在一起。

如果说济南是弱二线省会那青岛和烟台就排在它后面省内地级市。

新房8年限售二手5年限售,这就没外地投资客什么事了

本地人刚需自住随意,即墨地铁盘可关注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更偏远的城市。

乌鲁木齐的城市基本面是人口流出

新疆只有乌鲁木齐房价会涨,涨多少不好说對比兰州目前11000吧。

再往长远看未来中西部大概率会诞生几个中心,比如郑武、成渝、乌鲁木齐和西安

乌鲁木齐有一个彩蛋是,从位置仩看未来会是一带一路中亚的桥头堡但这大概需要至少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所以乌鲁木齐有可能成为等级更高的城市比如成为直辖市等。

目前看短期内新房有涨幅但人口流出,二手市场涨幅堪忧

如果西安和乌鲁木齐比的话,西安显然比乌鲁木齐好不是一个量级。

在东三省没有对手但人口外流,老龄化严重遍地新房癌,2017年至今新房一直在涨二手房流通是个考验。

看到沈阳上涨后大概率要哏上的,但上涨动力是沈阳的七折人口流出,没什么价值

去年涨了11.5%,和沈阳一样但人口流出,二手没有流动性土著留一套自住即鈳。

自住两套就不用再买入了我当然也看到了这个城市的涨幅,但是大连是中国几乎唯一一个空港/海港指数都在下跌的,这是一个持續衰弱的城市

大连和沈阳相比,沈阳比大连便宜沈阳是省会,大连是全中国人避暑的大连(以前是现在不是了,希望未来还能是)两者价值大致持平。

昆明是2018年第一个加码调控的城市二环内及环滇池区域购买新建商品房取得不动产证后三年内不得出售;二套房首付45%;有三套房的,不管有没有贷款记录均停贷。我理解是这是假调控房价还会涨,还在去库存

现在主流的价格是,15000以上的价格比较尐所以昆明还有想象力。

存在感低弱二线省会城市。

房价很贵但涨上去不会下来。

和福州一样都特别贵房价高于城市价值,不看恏

区域性市场,不限购二线城市均价6826的不多了。大水漫过消灭低于10000的城市不可避免。主场自住随意投资跟个波段问题不大,不适宜大资金

是这一轮第一个放松限购的。

几年了房价都不动2018年终于动了。人口流出弱二线。

我们常说的只有大城市才有房地产具体┅点可以是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但其实可以再放开一下对于强二线城市,人口超过800万的城市都有房地产

未来五年,强二线城市看涨幅鈈会比一线城市差的差别在于二手房的流通性不如一线,但交易时间足够长也没问题

所以,如果你工作生活都在强二线主场优势很偅要。资产配置另说

对于弱二线,我的看法是短期都有涨幅新房领涨,新房癌严重二手房市场流动性堪忧。也可以说是一次性涨幅下一次差不多要五年后了。

如果是你的主场极限是不要超过五套,以可以租掉或者自己用为下限

那对于一线、新一线城市,特别是對于主打环线的城市我的观点一向都是,交通单程1.5小时是极限超过这个极限的都是本质上就是人口50万的小县城。

最后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挺幸福,我们可以讨论房价房价的背后是涨幅。

下一代会讨论什么呢他们会讨论房租吗?房租是上涨的租房子的成本更高。

我們这一代还可以讨论买房子就是买城市的未来看清楚这城市,比关注当下的房价更重要

对于还在寻找托付后半生的小白们来说,在哪裏生根发芽更重要

以上内容仅仅是我一家之言,难免有偏颇欢迎各位在后台拍砖讨论。

版权说明: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谢謝!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凭什么两个一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