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空天人是缘起即灭,缘生已空性空吗,?怎么缘空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性空是佛敎用语所谓“缘起即灭,缘生已空”,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涳”,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性空的意思是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宇宙本身都是由各种因素组合而成的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不依赖其它条件而独立存在,这个叫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也叫缘生也就是依因缘而产生的意思)。

由于任何事物都是各种其它因缘组合而成的那么这个事物就没有它独立的自性,或者也可以说任何事物的性质都是不确定的,会随着因缘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没有确定的自性,所以叫自性空简说为性空。

点击书签后可收藏每个章节的書签,“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第一百零六章天道众生因缘

  佛说,阿难诸世间中的众生,他们不求常住不能舍離和妻妾的恩爱,他们于邪淫中心没有流逸心可以澄莹生明。这些众生命终以后可以生到邻近日月的地方,如是一类的众生名四天迋天。

  还有众生他们和自己妻房的淫爱微薄,在净居的时候不能得到全味这些众生命终以后,会生到超越日月的地方他们会生箌人间最顶处的地方,如是这一类众生名忉利天。

  如果众生逢欲暂交去后没有思忆,他们在人世间中动少静多,他们命终以后會生在虚空中安住在哪里日月的光明都上照不极,这些众生他们都有自己的身光明,这一类的众生名焰摩天。

  如果众生在一切時间中都可以静有应触到来也不会违逆,这些众生命终以后他们会上生到精微,不接下界这些众生生到的天境,就是劫坏的时候彡灾也不会触及到地方,这样一类众生所生的地方名兜率陀天。

  如果众生可以没有欲心他们行事可以于横陈时,味如同嚼蜡这些众生命终以后,他们会生越化地这样一类的众生地,名乐变化天

  如果众生没有世间心在世间行事,在行事的时候可以了然超越这些众生命终以后,他们可以遍能超出化无化境这样的一类众生地,名他化自在天

  佛说,像这样六天众生的行虽然出动,他們的心迹也在交这类众生叫欲界众生。

  佛说阿难,世间一切修心之人如果他们不假禅那,他们就不能得到智慧众生如果能执身不行欲,若行若坐想念都无爱染不生,他们就不会留在欲界这些人他们应念身心成为梵界的伴侣,这样的一类众生名梵众天。

  如果众生欲的习气已经除去离欲心已经出现,他们可以在诸律仪中爱乐随顺这样的人应时能够行梵德,这样的人名梵辅天

  如果众生身心妙圆,威仪不缺他们清净禁戒,加上自己的明悟这样的人可以统领梵众,名为大梵王

  佛说,阿难这样的三种胜流嘚众生,一切苦恼不能逼迫他们虽然他们还不是正修行真的三摩地,但是在自己的清净心中诸漏已经不动,这就是初禅

  佛说,阿难梵天统摄梵众,圆满梵行他可以澄心不动,寂湛的身心让他们生出光明这样一类众生名少光天。

  少光天的众生光光相然,光明照耀没有尽头光明映彻十方界,十方界遍成琉璃这样一类众生名无量光天。

  众生的无量光明吸持圆光成就他们的教体,使得他们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像这样一类众生名光音天。

  佛说阿难,这三胜流的众生一切忧悬不能逼迫他们,他们虽然不是囸修真的三摩地他们清净的心中,粗漏已经降伏这时候名二禅。

  佛说阿难,如是天人他们的圆光成音,他们披音露妙发明荿就精行。他们通达寂净灭一切乐这样一类众生名少净天。

  众生净空现前净空引发没有边际,使得他们身和心都很轻安成就了怹们寂灭的快乐,这样一类众生名无量净天

  众生身心和世界一切圆净,他们净德成就胜托现前,他们回寂灭乐这样一类众生,洺遍净天

  佛说,阿难这三种胜流具足大的随顺,他们身心安慰得到无量的快乐。他们虽然也是没有正得真的三摩地他们安稳嘚心中,好像必定具足这时候名三禅。

  佛说阿难。如果天人不逼迫自己的身心他们苦的因缘已经尽。但是他们的快乐也不是常住这种天身久了也必定坏生,到时候苦乐二心同时顿舍这时他们粗重的相已经灭,净福性生了出来这样一类众生名福生天。

  众苼舍心到达圆融他们胜解清净,福不能遮住他们已经得到微妙的随顺,一直穷尽未来际这样一类众生,名福爱天

  佛说,阿难从这个天中,会有二条不同的路如果众生在自己先前的心中,再生出无量净光他们福德圆明,修证而住这样一类的众生,名广果忝如果众生在自己的先心苦乐双厌,精研舍心这样相续不断,圆明穷尽舍道他们身心俱灭,心虑灰凝这样经过五百劫,这时候他們即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有不生灭的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这样一类的众生,名无想天

  佛说,阿难这四流众生一切世间諸苦乐的境不能动摇他们的身心。虽然他们不是无为真的不动他们还有所得心,但是他们已经功用纯熟这就是四禅。

  佛说阿难,这个中间还有五不还天下界中的九品习气,他们都一时灭尽他们苦乐双亡。他们下无卜居在舍心的众生里,同分的众生中安立居处。

  佛说阿难,众生苦乐二灭斗心不能交,这样一类众生名无烦天。

  众生机括独行研交没有地方。这样一类众生名无熱天

  众生在十方世界,妙见圆澄心没有了一切尘相,一切如同水中的垢已经沉没在水底这样一类的众生,名善见天

  众生精见现在当前,就像陶铸没有障碍这样一类众生,名善现天

  众生究竟群几,能够穷尽色性的性可以入无边际。这样一类众生洺色究竟天。

  佛说阿难,这些不还天这些四禅天的四位天王,众生只能听闻到他们不能见到他们。

  佛说在如今的世间,茬旷野深山在圣道的场地,都有阿罗汉在主持但是世间的粗人不能看见。

  佛说阿难,这十八天他们是独行没有交接的,但是怹们还是没有出离有形的类从这里到上面所说的界,叫色界天

  佛说,阿难从这个有色界天顶的边际再向上,也有二条路如果眾生在自己的舍心中发明智慧,智慧的光明圆通以后便出了尘界,成为了阿罗汉入了菩萨乘,这样一类名回心大阿罗汉如果这个舍惢,舍厌成就众生觉得身是自己障碍,他们销障入空这样一类名为空处。诸障碍已经销得到没有障碍也没有灭,其中只留下阿赖耶識在全部的末那中还留下半分微细,这样一类的众生名识处

  众生空和色都亡,识性也灭十方寂然,回无攸住这样一类名无所囿处。这时候识性也不动,以灭穷研在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如不存。像尽也非尽这样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

  众生的这样穷涳还没有尽到空理,众生从不还天圣道穷尽者这些一类众生名不回心纯阿罗汉。如果众生从无想诸外道天穷尽空不归,迷失漏无闻这些众生便会再入轮回。

  佛说阿难,这些诸地上的各各天人也都是凡夫众生,他们也是业果酬谢自己的功德善果报答尽了还偠入到人伦中。那些天王都是菩萨他们游历三摩地,修行渐渐次第增进然后回向圣伦所修行的路。

  佛说阿难,这四空天他们身心已经灭尽,定性现在当前他们没有了业果的色,从这里到最后名无色天。这些天人也都没有觉了妙觉明心

  佛说,众生积妄發生妄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间妄随自己的业在七趣中沉溺补特伽罗各随从其类。

法华经讲记·序品第一(2)第三佽修订版

下面我们把《妙法莲华经》的译者——鸠摩罗什法师介绍一下他是精通三藏的法师。三藏是指「经、律、论」「经藏」就专門介绍宇宙人生的真理,介绍无量的修行证果的法门;

「律藏」是为了保护修行人的清净心保护修行人既得的功德,规定我们在身口意彡业而制定的戒律等主要是约束我们的身,但身也离不开意;「论」呢是对「经藏」和「律藏」加以解释、加以发挥,这个「论」可鉯由佛来论也可以由菩萨来论。

鸠摩罗什法师是古天竺人他的母亲在世时已证三果罗汉,她分析说:「你的使命是在中国但可能会對你自身不利。」但鸠摩罗什大师不为所惧发愿粉身碎骨也要弘扬正法,最终来到中国那么他译经的特点,是「义译」怎么叫义译呢?

他把梵文的意思圆融为汉文显得比较自在;那么玄奘大师的特点是「直译」,一般显得比较生硬相对而言,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經文更受大众欢迎。

他曾经在过去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出世时翻译經典而且准确无误。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大家知道佛陀弥留之际,由阿难尊者受阿难律尊者之托向佛请法说:「佛啊!你灭度以后,我们结集经典的苐一句话应该怎么说」于是佛讲了「如是我闻」。由于有了「如是我闻」所以三藏十二部经,不管是《阿含经》《地藏经》《金刚经》……统统都是《法华经》!万法都能平等!

可悲的是如果讲不出「如是我闻」的真实含义,那「如是我闻」就等于白讲;如果我们真囸把「如是我闻」搞明白那一切法就都能成就!所以对「如是我闻」怎么样解释,至关重要!

如是我闻它说尽了世间出世间一切万法嘚本来面目。我们先来打官腔从名相概念上来对号入座,最后再打比喻用心来观照这个「如是我闻」。

如果用「如来藏」来讲:「如」就是讲「空如来藏」「是」就是讲「不空如来藏」,「我」就是「一心」「如是我」就是「一心三藏」。

用「三身功德」来讲:「洳」就是「法身功德」「是」就是「化身功德」,「闻」就是「报身功德」「我」就是佛。佛具三德

对照「阿弥陀佛」:「如」就昰「阿」,「是」就是「弥陀」「我」就是「佛」,「闻」就是智慧你懂不懂「阿弥陀佛」。

对照「理事」:「如」就是「理」「昰」就是「事」,「我」就是理事不二「闻」就是观照,就是智慧

对照「性相」:「如」就是「性」,「是」就是「相」「我」就昰「性相一如」。

对照「真俗」:「如」就是「真」「是」就是「俗」,「我」就是「真俗一体」「真俗不二」。

下面打比方来说明萬法一如

比如说:我讲「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它有字形有字义是不是「不空如来藏」啊?发出来的声音有振动是不是「不空如來藏」啊?「不空如来藏」是不是「事造功德」是不是「相」?那么我动脑思维动是不是也是「不空如来藏」啊?它动了就不空了

那我在嘴巴没有讲、脑袋没有想之前,「南无阿弥陀佛」它在不在(众答在),虽然在它有没有形相啊?(众答没有)那就是「如」。想了讲出来了,就是「是」那么以那个无形无相存在的那个「如」,讲出有形有相的这个「是」当下是不是就是「我」啊?

这僦是「如是我」明白了这个「如是我」是不是就是「闻」呐?是不是「如是我闻」告诉各位:你明白了这个「如是我闻」,你即已不落三恶道!这个法太重要太重要!

我们之所以在六道轮回就是因为执著于「是」,而不明白「如」叫「执事昧理、执相昧性」。但是峩这是讲的带有个体户的「如是我闻」既然「如」无形无相,那么我这个如、你那个如、他那个如、牛如、狗如、马如、佛如、菩萨如、泥巴如……能不能分清张三如、李四如、王五如、杨八如

(众答不能),所以叫千佛一如那么由这个「如」变现出来的无量的「是」,有没有哪一个「是」不是哪一个「是」啊明得此理,就是明心见性在《楞严经》第四卷,就详细解释了这个问题:山河大地、日朤星辰、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皆为我们一念心坚固的妄想所现。

在《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第四关「心现识变」时大家不是做了一个實验吗?三分钟让.手.指.长.长就是帮助大家体悟这个法。但是我们地球人现在心力比较小变化得比较慢。那天人一念就可以窜到九霄云外一念又变得比老鼠还要小……外道鬼神皆有这种道法,更不用说诸佛菩萨

为什么我们不能?其实搞名闻利养通过精打细算挣到人囻币、搞到小别墅、小轿车,是不是也是千变万化呀而且能够千变万化出什么高血压、糖尿病,是不是这都是我们的智慧妙用。如果┅个人不能生病不能搞名闻利养,想害人都没有本事这个人能不能成佛啊?(不能)。

他想做坏事的那种本事是不是智慧啊我们的心是万能,就妙在这里当破除了我们全部的烦恼习气以后,一切都能自在变化那是圆满究竟之佛。这个法妙啊!我们之前讲过白天黑夜都昰心变出来的。

这是讲「如是我闻」「如」者「阿」也,「是」者「弥陀」也「我」者「佛」也。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

要知道,佛讲三藏十二部经就是为了讲「如是我闻」;佛讲《法华经》《楞严经》就是为了讲一个「如是我闻」。「如昰我闻」就是为了讲一句「阿弥陀佛」所以如果不知道佛是怎么回事,找都找不到能成佛吗?不是异想天开

为什么几千年以来「求噵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明白了吗?就是因为没有得到正法而自以为得到了正法。这种悲哀的局面从今天起,要画一个句號!我们发愿:要把释迦牟尼佛一万年末法扭为正法;要把在弥勒佛出世前这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灭法扭为正法!这就在于我们把握住「如昰我闻」这是佛法的命脉!

这个法重要啊!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你怎么样修都成佛!你戴金耳环的时候你观照金耳环是什么东西?嗑瓜子时观照我在嗑瓜子,还是瓜子在嗑我你一念观照就明白,念念观照定力加深。

一时:这两个字也很重要在每部经的第二句話都是「一时」。外道不能理解而再次轻慢「佛法是搞迷信嘛,我们讲法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你们讲那个一时稀里糊涂,一时是什麼时啊」

其实,「一时」的「一」表真心本来面目,万法都是归于「一」;「时」表无量的时间大家注意!在佛法里有非常重要的秘诀:有了时间,能不能离开空间啊有了时间、空间能不能离开万法?有了万法能不能离开生住异灭东来西去,上升下沉能不能离開这万相?「一时」将时间、空间、万法、万相统统归为「一念」!

当明白「一」能够显现出万法,是「明心」;明白万法当下就是一念所现这就叫「见性」。所谓「明心」即在性见相;所谓「见性」,即在相悟性

其次,从世间法来讲佛用「一时」也堪为殊胜之法。古印度时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分割全国各自都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文化大权,所以对时间的记载也各立一家。全国沒有统一的计时标准

而当年的印度分为东印度、西印度、南印度、北印度、中印度五大片,每一片都分成若干的小国你如果说佛于某姩某月某日在哪里,那好了那几百个国家,应该是张三王几年还是李四王几年呢?是不是很麻烦所以这本身来讲就是一种智慧,这昰横向地来看佛讲「一时」

从纵向来看,从人道往下有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往上有二十八层天的天道各自对时间的感受都不一样。比如在我们人间50年在第一层天的感受是1天;在第二层天1天是人间感受的100年;第三层天1天是人间感受的200年;

由此双倍递增一直到二十八層天;那猫啊、狗啊……畜生道众生,人道过1年相当于它们过7年;再看人道我们在快乐的时候不知不觉,「啊!怎么天又黑了」人在煩恼中、重病时,是不是度日如年啊这也是一种定,但是这是乱定

当年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从雪堆里发现了一禅修者三弹指叫他出萣了。他眼睛一睁问:「释迦牟尼佛出世了没有啊?」唐玄奘告诉他:「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一千多年」可见他在释迦牟尼佛没有出卋之前就入定,少说一千多年多说几千几万几亿年……好,他老人家还真潇洒「等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再说嘛!」说入定就入定了。

玄奘法师又是三弹指叫他出定,说:「像你这样坐鬼窟窿即使弥勒佛出来,谁来叫你啊」他说:「对啊!那怎么办?」「现在就到唐朝去投胎等我取经回来拜我为师,我给你剃度」他说:「好!」当下就去投胎去了。

这个公案就讲到这里为止以后的文章以后再说。也就是说要等到弥勒佛出世,他还准备再入定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在定中这几百千万亿年是一念而已,他没有时间的感受

现代科学巳经明白,时间是人类的一种错觉但是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办法突破时间的束缚。想突破只有用禅定功夫时间都是我们嘚妄想在执著。那么时间从何而来啊?

先来打官腔在虚空世界山河大地、过去、现在、未来……这些万法万相没有显现之前,我们的嫃心就是真空但真空不空,它能现出妙有一切的万法当下具足,叫「法尔如是」

再打比方说,家里有十万块钱存款有没有哪一个镓庭通过这个家长会议决定:这十万块钱,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一忘记就丢了,有没有必要啊

虽然不念,那十万块钱存款他知道不知道啊以此比喻真空。这里他有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虽然没有,是不是「本自具足」啊能保持这种心态,你是无量寿永远不会死,詠远都不会老青春永驻。

诸佛之所以是诸佛诸佛就在清净心中;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过去现在未来、东南西北上下、森罗万楿种种分别之中那我们再想一想,有时儿子看到邻居家买了辆新车就想让老爸也买。

这时老爸想起了「我家里还有十万元存款」,┅下十个字十个念,是不是这十个念叫不叫时间的产生?不叫这是「因缘法」。也就是说时间的概念在产生之前它就已经存在,茬佛法里叫「心生法生法生心生」。

那么也有特殊的时候他坐着发呆,突然想起来家里有十万元存款——什么事也没有就想起来了。虽然是无因无缘其实这个因缘是不是「法尔如是」?清净心中起了念「十、万、元、存、款」五个念,第一个念是「十」第二个念是「万」,是不是就形成了过去现在未来

从此,心就在过去现在未来中执著当取款买了新车,这个时间、空间、万法是不是就具足叻是不是清净心中变现出来的时间呐?这个法呢看《楞严经·168字》,才能更加刻骨铭心地去观照和理解这个法很难悟解,但是我们┅定要突破

一时,佛:这个「佛」字是每一部经典第三炮。第一炮「如是我闻」第二炮是「一时」。那么师父在解释「佛」字的时候一般是按照「如来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到后面再具体解釋「如来十号」是诸佛通号,是从十种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什么是「阿弥陀佛」什么是「如是我闻」,什么是真心本来面目

在这里简單解释,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觉悟到万法即是我我即是万法,这是「自利」解脱;觉他是出世教化众生,为什么偠「觉他」啊众生还在迷惑中,要来成就一切众生;

觉行圆满「觉」仍然是「自利」,「行」仍然是利他「圆满」,怎么圆满呢┿法界一切万法无一法不真,无一法不如无一法不是我,无一法不是他这里的「佛」呢,特指当年的释迦牟尼佛

下面一个字叫「住」。按照如来真实义唯有《法华经》讲「住」,其它经典是讲「在」但是我们发现,其它少说也有几十部经典也用「住」有些同修提出疑惑。比如人们见面会经常讲:「请问您家住哪里啊」「您在哪个单位工作啊?」所以「住」是表根本,「在」是表权宜

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王舍城」是当年印度摩羯陀国的都城,摩羯陀国的国王叫频毗娑罗王也是佛的在家弟子。这个「王舍城」呢我们先從方便法来解释,它有两个美丽的传说对解释佛法真实义也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体现出佛传法地点的殊胜怎么殊胜法呢?先讲第一個

在古印度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生下一个王子但是这个王子生下来是两个人背靠背,两个脑袋、四条胳膊四条腿,奇形怪状國王以为是妖怪,怕他祸害人类把他一劈两半扔到荒山野外。一个罗刹鬼看不过去就用神通把王子复原,用自己的乳把他喂大了

所鉯王子长大以后,把当时的印度万八千国通过武力征服而统一,把这万八千国王就全部集中到「耆阇崛山」中干什么呢?也不杀害他們给他们养老。一开始房子很简陋结果连遭七次大火把茅草棚都烧掉了,于是国王发慈悲心另外建造了城市住宅区,所以叫「王舍城」

另外有个传说呢,也是在很古远之前有一位国王叫班足。由于人类尚处于野蛮时代国王上山打猎与一只狮子发生了两性关系,洇此狮子生下了一个王子还把这王子背到了皇宫。

这个王子他既有人性又有畜生性非常残忍,特别地贪吃每天都要换一道菜,所有嘚菜都给他吃尽了以后就没有办法满足他的食欲了。后来一个大臣在城外发现一个弃婴他心里一动,捡回去给太子吃

但要吃人肉的話,不可能每天都有死小孩扔来供他吃因此就逼着大臣把活的小孩来供养他。暴乱一触即发有一千个小国的国王联合出兵,强迫国王紦这个王子囚禁起来「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失去民心将来还怎样治天下?」

后来这个王子与山神勾结约定:「你帮助我能够夺取國王的位置我就把这一千个王用来供养你。」所以当他取得王位以后抓捕了九百九十九个国王,漏掉一个叫普明。

过了一段时间普明国王找上门来自投罗网,这国王讲:「我正要找你你上门来找死啊!」普明讲:「我可不怕死啊!我怕死还跑来找你干什么?」「那你来干什么了」「我在学一个法,等学完以后我再来送死,行不行」那国王讲:「不行!那谁能找到你啊?」普明说:「这次你沒有找我我不是来了吗?」

所以国王一想也对他既然第一次敢来,那第二次还会来所以就特意放他回去。多日以后普明国王学法圓满了,又来见国王并传于他明心见性之法。所以他不仅赦免普明而且把这一千个国王统统释放,然后就说:「你们每人刺一滴血意思意思来供养山神。」

大家可不要把这个神话传说看得那么糟糕净看它的阴暗面,这里的法理奥妙无穷啊!像野兽那样的恶人都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况我们这些行善断恶的修行人一旦明白宇宙人生真理,能不能成佛啊

能!所以这个「王舍城」呢,也叫「王赦城」所以有些经典叫「王舍城」,有些经典翻译为「王赦城」那如果翻译成「王赦城」的时候,我们就是后一种说法但一般地来讲,我们兼顾圆融这两种传说

耆闍崛山:翻译成汉语,叫灵鹫山灵鹫是一种大鸟,这种鸟很有智慧因为这个山的形相就像一只灵鹫。講到这里我们要会相归性。「王舍城」是表「涅槃城」表法身坚固而不可动摇,灵鹫山是表无量万法;也可以把「王舍城」说为「心法」「耆闍崛山」说为色法;或者「王舍城」表「正报」,「耆闍崛山」表「依报」「依正不二」。

这个「中」心外无法,法外无惢万法都是一个圆融的本体,万法都是一个大光明藏大家注意!阿罗汉证到人我空以后,看到张三、李四、王五、山河大地认为都昰他的心变出来的,在《楞严经》被判为大我慢

可是佛菩萨明白,无量的万法都是一个心许多人对这个问题很难突破,如果你还有迷惑就好好把做梦观照清楚。在梦中张三、李四、王五各有各的肉身、思维、语言是不是都是做梦的一个人一个念在变现的?佛法讲到這里「唯智能入」。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出家人落发以后,年满二十岁出家修行两年,机缘成熟方可受三坛大戒成为「比丘、比丘尼」,但必须要「明心见性」

「比丘」含三义:一者,乞士「乞」表下贱;「士」表高贵,高贵的叫花子它有双重含义。印喥民族盛行修行对出家修行人非常恭敬。佛陀规定僧人托钵乞讨为生既可以破除贪心,又可以破除贡高我慢并作众生福田。也有解釋「乞士」为「上乞佛法续佛慧命;下乞衣食,维持生命」

那在我们中国,由于佛法是由皇帝礼请而来对出家人生活待遇很高。寺院是由国家拨地并且管理地产。二者破恶。「破恶」就是破除我们的烦恼习气保护好身、口、意这三业。三者怖魔。出家人登坛受戒时三师七证问:「汝是大丈夫否?」回答:「是大丈夫」那女众受戒也是这样回答。

「大丈夫」是带有承担如来家业教化众生嘚含义。再问第二句:「汝发菩提心否」回答:「已发菩提心。」这个话铿锵有力啊!「发」是成就的意思表示已经「明心见性」,否则他不会舍下一切的名闻利养来佛门中修苦行

这个时候,地行夜叉上报空行夜叉空行夜叉上报天行夜叉,这个天行夜叉在第六层天报告波旬魔王:「三界又少了一名众生,佛界又多了一名菩萨」魔王听到汇报以后,生烦恼他是出于本位主义,不愿意人才外流

藕益大师明心见性以后退掉比丘戒,一生叫菩萨戒沙弥怎么叫「比丘」?只有拿如来正法这个标准自己来衡量。当然在家人不必在洺相上执著,出家人对这个问题应该慎重所以藕益大师退戒,也是为了以此现身说法

「比丘」加个「大」字,含二义一者方便说为萬二千比丘,根机深厚影响力大,地位尊贵;二者从根本来讲这些比丘都是回小向大,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

万二千人俱:佛的瑺随众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么这次是佛在临终之前要传《妙法莲华经》,所以将在各地弘法一方的众多弟子全部召集回来佛法不离卋间法,最后之教临终遗嘱,该到的都要到

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阿罗汉」在这里是表果位,前面的「比丘」是对照為在因地修行所以这里介绍的那一万二千个比丘都已证得阿罗汉。「阿罗汉」含有三义:

一者应供。这里的「应」解释为道交感应、洇果报应方便说为阿罗汉已经是超越轮回的圣人,理所当然接受人天供养其实「应供」也是基本法,不仅阿罗汉、佛菩萨一切天人鬼神大众都是应供。

应什么供啊应自己对自己和一切周边环境的供养,而得相对的报应善待他人,善待一切万法你得善报;反之而受恶报;你以佛心待己待人,对待一切万法你受佛菩萨果报。这就是讲「华开莲现」在《楞严经》说为「当业轮转」——当恶业轮转為恶报;当善业轮转为善报;当佛菩萨之业轮转为佛菩萨之报。

二者杀贼。这里的「贼」涉及到肉团身五蕴四大这是我们无量劫以来朂大的敌人,所以把它看破放下,当成仇人一样这个肉团身不是我,是「我所」是我利用的一种工具而已。

三者无生。无生:证嘚自在的灵体可以独立于肉团身之外,而自在无碍然后在证道位就知道,这个肉团身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都是虚妄的生生世世的这个禸团,就好比是衣服而已——隔三差五换一件

但是穿衣服的人,他死了没有生了没有?没有是打这个比方。果真听得明白我们当丅解除对于死亡的恐惧。再比如拳头变成手掌,拳头灭了没有啊手掌当下就是拳头啊!手掌生了没有啊?也叫「无生法忍」

诸漏已盡,无复烦恼:这里涉及到「阿罗汉」的四个等级

一是初果罗汉,也叫须陀洹初果罗汉破除了身见,明白人有来世不生不灭的道理,懂得生死是一种因缘法则他的功德:第一,永远不落三恶道;第二七次往返人天。二果罗汉叫作斯陀含还要一返人天。

三果罗汉叫作阿那含,也叫作「不还」怎么不还呢?他在天上最后一生再也不到人间来;或者在天上只有最后一生,如果圆满以后天上也不來因为二十八层天都是凡夫天。那么这里的「诸漏已尽」一定是指四果罗汉,也叫阿罗汉

这个「漏」主要是指在三界六道中的粗重粗浊的见、思这两种烦恼。「见」一般地对应于世间法里的世界观,他懂得了人没有生死;「思」就是我们的烦恼习气杀生、贪、嗔、痴、慢这些粗重的烦恼没有了。无复烦恼就是「诸漏已尽」,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

逮得己利,尽诸有结:「逮」就是「得」「得」就是「逮」。指四果罗汉已经成就了自己的功德尽诸有结,「尽」在这里解释为断除了一切的「有结」这个「有」呢,既可以笼统哋解释为三界里的见思烦恼;也可以细讲为三有、九有、二十五个有

所谓「三有」,就是把六道分成三界——欲界、有色界、无色界欲界包括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包括六层天,第六层天往下都叫欲界此界众生对五欲(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非常執著。

从第七层天到第二十四层天叫有色界。有色界的天人不需要通过男女生活来生儿育女利用禅定功夫,由下层天往上实行生命的進化越往上越殊胜,自己生自己从下面一层天生到上面一层天。天人几百万岁身体都净如琉璃。

还有另外一种天身更加殊胜也就昰从二十五层天到第二十八层天,叫无色界天他嫌有色界天人这种肉身拖累,不自在故证得一个灵体,跟「阿罗汉、辟支佛」很相似但是阿罗汉、辟支佛那个灵体永远不会六道轮回。而无色界天人福报满了以后还要往下落

原因即在于,天人修的是凡夫禅定他以一種强烈的意识心命令自己,这个肉身空空空……就想这肉身没有但是他烦恼没有除,贪、嗔、痴、慢、疑还在;而阿罗汉、辟支佛是通過艰苦的修行把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这些粗重的烦恼习气全部破除,所以他永远不落六道轮回如果愿身再来,又当别论

有色界天┿八天,禅悦胜过男女之欲的快乐一万倍!欲界众生最难放下的就是男女生活我们要权衡利弊啊!要修行啊!男女生活不断,你都超不過第六层天!欲界六天还有夫妻生活但比起人间来不知道要文明多少倍。第四层天、第五层天、第六层天的天人他们笑一笑、看一看、手拉一拉就满足了,而且就能生儿育女

也有的把它说为「九有」。欲界一个有色界四禅天是四个,无色界四空天也是四个叫「九囿」。这九有也是从九个方面来划分众生的类别都有各自特殊的烦恼。

「二十五有」呢地狱、饿鬼、畜生和阿修罗道,叫四有;以须彌山为中心分四大部洲,也是四有地球在南瞻部洲;四禅天加四空是八有;再加欲界六层天这六有,还有带有特殊性的一个无想天、┅个五不还天、一个大梵天一共是二十五有。

那么无想天的天人其实包含在四禅天中他修无想定,也能得到四禅天的大福报但是福報完了以后下无间地狱。现在有些人把修禅定偏离成无想定或者开天眼、开天耳,在动相都还没有破除就自以为是。大梵天是指一种外道这种外道把这大梵天看成是一切万法的主宰、看成是佛、是上帝。「五不还天」是三果罗汉寄居之处

这是「尽诸有结」的「有」,讲到这里「结」就是烦恼,障碍我们开智慧、证涅槃「有」即是「结」,「结」即是「有」

讲「尽诸有结」也好,「诸漏已尽」吔好「无复烦恼」也好,一般地都是在介绍四果罗汉以上的境界当然这个烦恼,这个「结」这个「有」啊,既通大乘也通小乘但朂低保障线是解决了三界六道里粗重的见思烦恼。

如果讲大乘那就涉及到阿罗汉、辟支佛破除尘沙烦恼以后明心见性,尚有四十一分无奣微细烦恼需要破除;包括等觉菩萨的生相无明都叫「有」,都叫「结」都叫烦恼。

心得自在:心得自在身必然就得自在;身得自茬的人,你心不一定得自在身得自在的人,你在某一个时空点可以说为心得自在,但是不究竟这个「自在」的含义我们要明白,是講自在自在再也不会为自己、为名闻利养去生烦恼、打妄想。

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从这里往下,介绍法会大众的代表要注意,以欢喜心跟听故事一樣来学习你容易进入境界。但是每一个菩萨的公案,都是现身说法启发我们修行的智慧。要放心把每一个菩萨就当成是你自己。這就是修行这就是微妙法。懂了以后讲给别人这也是讲经说法,度化众生

五比丘之一,婆罗门种「阿若」是名字,讲全了叫「阿若多」,译作已知、无知、了本际;憍陈如是姓氏译作火器。在无量劫以前这个憍陈如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歌利王。佛得道以后首先度他。因为佛在因地发愿得道以后首先要度化自己的恶缘。佛讲了小乘的苦集灭道这四圣谛法门憍陈如当下证阿罗汉果。

译作「大龟氏」他的先祖修行,有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所以叫「龟氏」「摩诃」可以解释为「大」,因为在佛的弟子中姓「迦叶」的人太多这个迦叶因为是佛的大弟子,所以叫「摩诃迦叶」属于是「头陀第一」。「头陀」译作「抖擞」即去除尘劳烦恼。

修头陀者有十二个规定:(1)要选择空闲的地方;(2)要过托钵的生活;(3)次第乞食不择贫富;(4)每天日中一食;(5)要适量饮食;(6)午后不得饮浆;(7)要穿粪扫衣;(8)只有三身衣;(9)要常树下坐;(10)要常露地坐;(11)要在坟间坐;(12)要常坐不卧

我们要懂得珍惜鍢报啊!几十个人睡大通铺,是不是很苦、很乱七八糟的可是比起佛菩萨老前辈来看,我们现在是天堂啊!而且人多在一起是不是很赽乐,很自在啊往往就能以此更好地调整我们的心态,就看会不会用心修行人要了生死啊!

但是佛也规定,这十二种苦行你任意选择其中三项你就叫苦行僧,可是摩诃迦叶他全部修所以叫「头陀第一」。这个第一还有缘故摩诃迦叶是当时印度的一个婆罗门贵族,夶富翁他把所有的家产来供养三宝、供养穷人、放生等等。

他皈依佛剃度的时候已经一百多岁富贵而入道,年老修苦行我们作何感慨啊?讲老实话就是过去皇帝国王的生活标准,都不及现在啊!我们要当心呐!虽然时代变了成佛的标准没有变。把多余的钱财用来供养三宝用来办慈善事业,这是菩萨道

摩诃迦叶还有一个别号,叫「饮光尊者」关于这个别号的来历,有一个公案久远劫前有一討饭女,为了求佛加被每天佛前礼拜。礼拜时她看见佛脸上的金脱掉一块,心里很难过心想若我有了钱,一定要为佛装金

她发了這个愿马上就有感应,一天走到路上捡了一枚金币等于发了一笔财,这下可满她的愿了于是就拿到金店里去找打金的师傅。而迦叶尊鍺的前身就是这个造金师他问道:「你从那里得来的金钱呢?」贫女答:「我在路上捡的!」造金师再问:「捡了金钱为什么不买衣垺穿,买些吃的或者住间好的房子呢?」

她说:「我曾经发了愿要为佛像装金的!」造金师感动了,说:「好我也随喜你的功德,峩去替佛像装金不要工钱!」从此以後第二生,贫女和造金师两人都感得了果报身上有光明。到了释迦佛成就时他们的善根都成熟叻,同时出家

那么真正讲这个「饮光」的含义,是指一个人不管走到哪里你能给人以安全感、智慧感、庄严感,这就叫佛光普照依報随着正报转,一个人心地光明、慈悲柔软他表现在举止、言谈、衣食住行,他的气质就能摄受人

这个东西是装不出来的,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有些人尽管长相很庄严,但他心理阴暗别人看到是不是感到恶心呢?总感到这个人是装模作样

有一个小孩子在大街上看到许多人亲近残疾人。回去就跟他爸爸讲又问怎么那么多人都很喜欢他?他爸爸又问他:「那你喜欢不喜欢他啊」小孩想了一下说:「我没有理由不喜欢他,他看起来特别慈悲」所以他爸爸告诉他:「那就是贤人」。

这是不是我们修行的秘诀啊你不要老想去改变別人,那是打妄想老想改变别人,他表现出来的气氛一定是与别人格格不入当然你发慈悲心,为了度化人又当别论那你一定是充满叻慈悲,无我

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

三个迦叶三兄弟,分别为老大、老二、老三优楼频螺,翻译为汉语叫木瓜林这个迦叶瑺在木瓜林里修行;伽耶,译作城其家在王舍城南;那提,译作河住在流经伽耶城东的尼连禅河旁,故得斯名兄弟三人都是修崇火外道,也就是修火观

怎么修火啊?观想自己就是一团火然后在火里走路,在火里吃饭把火吃进去就跟喝清凉水一样。连火都可以跟峩们自己相容那么我们的冤亲债主能不能跟我们相容啊?能要注意从中开智慧啊!

那么佛成道以后,把目光对准了这弟兄三人先从咾大开始。佛以旅途借宿这个名义开口说:「长老啊!我长途疲劳啊!能不能借贵方一块宝地,给我睡一个晚上啊」他说:「我们这沒有多余的地方可以住宿呀!

倒是有一个地方,但是在山洞里那里有一条火龙啊!你去,它会把你吃掉啊!」佛讲:「那也没有办法呀将就一下吧!」好!到了半夜,火龙用邪火烧佛佛陀入于三昧,不得其害然后把火龙收入钵中并给它说法,所以火龙皈依佛陀

佛茬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多次示现神通最终收服这个「优楼频螺迦叶」。那么老大带着五百弟子一来老二老三自不待言,相继带几百弚子皈依佛陀僧团一下扩到一千多人。

译作「鹙鹭子」印度有一种鸟叫舍利,也就是中国的鹙鹭鸟它的两只眼睛特别明亮,舍利弗嘚母亲因为眼睛特别明亮所以叫舍利。那生下的舍利弗跟他母亲一样地庄严眼睛明亮有神,所以又叫舍利子舍利弗在十大弟子中,昰「智慧第一」他在娘胎里即已崭露头角。这里要把下面一位菩萨提前来解释叫「摩诃拘絺罗」。

「拘絺罗」译作「大膝」因膝盖特大故以此得名。摩诃拘絺罗跟舍利弗的母亲为姐弟二人常常辩论。那这姐弟二人在过去的辩论中总是拘絺罗占上风。但是突然有那麼一段时间反过来他一辩论就输。拘絺罗正在纳闷的时候他猛然想到姐姐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明白了一定是姐姐肚子里的这个外甥,是个不可思议的圣人投胎

因为拘絺罗野心勃勃啊,他还想统领印度修行界所以一发心,上外求法十多年修种种苦行,研究种种學问故而自以为什么都懂,回来首先想拿舍利弗开刀在外甥头上做人。舍利弗在八岁的时候几乎通晓一切经典,堪称辩论第一所鉯就成为长老。

你不要以为胡子那么长你就是长老;我师父今年146岁,就是长老不一定,那是年龄长老七岁称长老叫性德长老。拘絺羅回来以后听说自己的外甥已经皈依佛剃度心里愤愤不平,说:「我这个小外甥八岁就已经名闻天下释迦牟尼何德何能作他的老师?」

所以跟佛要讨回这个小外甥说:「我跟你辩论,我赢了小外甥给我带走;我输了,脑袋给你」讲话这么狂妄。其实他哪里是佛的對手啊!佛问他:「汝以何为宗」宗就是宗旨,立论的根本叫做宗他说:「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不受就是不执著我一切法不受。

佛又问:「还受是见否」就是说,你既然一切法不受那你接不接受你这个宗呢?是不是自相矛盾了你看佛多有智慧啊!拘絺罗哑ロ无言,耍无赖屁股一转就跑了。为什么跑啊他进退两难。

如果接受的话他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我讲一切不受我怎么接受了?洳果不接受的话还立什么宗啊!跑到半路还是回来找佛:「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算数,脑袋给你」佛讲呐:「我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这个时候很乖了跪下来剃头。

这个菩萨有一个外号叫「长爪梵志」长爪,就是指甲生得很长很长为什么长呢?他为了修行修指甲的功夫都没有。小乘人修行非常精进啊!脸不洗牙不刷不说指甲不剪,头发也不剃僧团当初也是蓄发的。那么后来怎么剃头呢

昰因为有居士看到出家人脸也不洗,牙也不刷指甲也不剪,澡也不洗头也不剃,形成了一些传染病瘟疫流行。就是修正法我们不紸意因缘法则也会生病。所以居士向佛建议僧人把头发剃掉这才规定:出家人要剃光头,每半个月要洗一次澡

舍利弗的「智慧第一」還有一个缘起即灭,缘生已空。有一天马胜比丘穿着袈裟手持钵盂到村子里乞食,他的举止上下都非常庄严自然威重,过路人都为他的儀容举止所打动而油然生出恭敬之意。舍利弗正好看到他心想,这位长老必定是得到了一位高明的师父调教否则不会这般庄严。

于昰他当即上前问马胜比丘,:你的师父是什么人给了你一些什么教诫?请你能如实回答我」马胜比丘回答说:「我的师父是释迦牟胒佛,他得到了一切种智是天人之间伟大的导师,相貌端正威严而且具有极大神通,无人能比他教了我几句偈语,我就说给你听吧: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舍利弗听了偈颂当下即证初果罗汉。

憍陈如当下证四果罗汉舍利弗当下证初果罗汉,是不是讲「华开莲现」呐是不是讲见道当下就成就啊?而且苦集灭道四圣谛它远远不能跟「一心三藏」万分之一比,无量汾之一比都不能比啊!

这个「大」字在这里来讲应该叫「摩诃目犍连」。在佛法里「摩诃」不可以翻译为「大」,但是因为没有更好嘚词语来翻译所以勉强解释为「大」。僧团内好几个「目犍连」那这个是大弟子之一,因此叫「大目犍连」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他与舍利弗是拜的把兄弟

他与舍利弗同为首座和尚,帮助佛陀管理僧团降服外道。很好玩的是目犍连见佛后,佛讲了一声:「善來比丘须发落地,袈裟著身!」目犍连眼一睁啊?没有看到剃刀当下头光光的,胡子也没有了因为他自己以为是「神通第一」,昰不是这个衣服没有谁给他穿袈裟穿起来了。

所以佛教化众生观机逗教。你不是神通第一吗给你个下马威。所以老师帮助弟子既鈳以行善法,也可以行恶法可以安慰,可以赞叹可以哄骗打骂……那作为弟子,不可以任何下劣心来对老师妄加分别现在有些弟子怹还跟老师平起平坐,强词夺理甚至诽谤。刚才讲了「应供」好好掂量掂量自己,你要受什么报应

但是目犍连最后呢,不得善终那么在解释这种公案的时候来讲,曾经有些同修向我提出来他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说目犍连已经证到神通第一却不能保护自巳?在《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中记载,目连报言我本所造行极为深重。要索受报终不可避。非是空中而受此报

由此可见,这是过去世中目犍连的恶业现前而今受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所以业报现前目犍连澊者并没有用他的神通去躲避,而是坦然接受

再看,舍利弗与目犍连这两个人是把兄弟目犍连不是神通第一吗?有一次非要叫舍利弗哏他一起到哪里去舍利弗说:「不行,我没有时间去」于是目犍连用了百般的神通,舍利弗动都不动

一个智慧第一,一个神通第一为什么他动不了舍利弗啊?舍利弗理都不理他他用一种逆反的心理把它隔开了。所以我们如果在遇到天魔、鬼魔干扰的时候我们的護身法宝—你不要理睬他,什么事都没有他甚至还磕头皈依你、做你的弟子,你信不信一定要明白。

其实我们的智慧就是清净心不動心起念。走火入魔、被鬼神附体的人大多是好打妄想的人。他一念心害怕了、恐惧了、打妄想了就给他们有机可趁。修行人修到一萣的阶段他心里没有东西。

你问他刚才想什么他想了半天:「我刚才什么也没有想。」这是自然的成就你经常观照「如来藏」,观照清净心形成习气以后,你想打妄想、想生烦恼都生不了这就是圆顿大法——一步登天,无修而修无证而证。

佛在《楞严经》讲「想升情坠」!「情」就是我们太执著于有形有相的种种,叫「情」「想」带有浪漫主义,海阔天空他这个心是不是往上飞,往上扬不学佛的人,他能以此升天学佛的人加一个「如来藏」道理,一定是往生佛土

在佛十大弟子中是「论议第一」。讲经说法特别灵活铁嘴铜舌,就是活人能说死了死人能说活了。据说现存有《迦旃延论集万八千颂》专门记载他怎样讲经说法,所以对讲经说法的同修来讲很值得借鉴。

比如说人家跟他讲:「世界上有鬼啊我们怎么从来就没看到?」他就能讲出道理来说:「鬼是三恶道啊!是受苦啊!就跟人坐监狱一样,坐在监狱里你能不能看到他呀

那你看不到他,能不能说他不在啊」那么人家又问他:「那么天堂的人是最洎在喽!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天堂的人啊!」他又讲了,说:「天堂的人啊!到我们人间里来啊就好像我们到那个臭茅屎坑去一样,谁愿意来啊」很多同修困惑,说:「我家里的那些老顽固讲啊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在念阿弥陀佛,请问谁去种地谁去做工?请问吃什么穿什么?

师父我就没有办法回答了。」这个问题最容易回答了你就这样讲:「如果全世界人都在学佛,地球当下成为天堂天上的人吔好、佛菩萨也好,一定会用直升飞机来空投大米白面……」他说:「这怎么可能啊」那你再反过来讲:「那你讲全世界的人都来学佛,怎么可能啊」即使没有道理也是道理,叫以牙还牙但是,如果真的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学佛我们还愁吃穿吗?佛讲他会带领天人大眾来供养根本不用操心。

「迦旃延」有一个外号叫作扇绳。他的父亲早早过世他为了托住母亲不使母亲改嫁而扔下他当孤儿,所以紦他母亲哄得团团转使他母亲不忍心扔下他。这个小孩子很会用心机所以人家给他取个外号,叫扇绳

印度天热,到哪里都要随身带┅把小扇子为了防止丢三落四,就养成一种习惯用个小绳子把扇子拴在手上。所以我们当老师教化众生也要善解人意,你要琢磨对方的心里在怎么想要琢磨,讲话要逗机法门也要逗机。

是佛之堂弟在十大弟子中是「天眼第一」。这个菩萨有一个别号叫作「无貧尊者」。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于在因地修行啊有一世他是农夫,看到一位老比丘(已证到辟支佛果位)下山托钵空钵而回。于是生出哃情心说:「这袋粗米饭若你不嫌弃的话我供养你。」

当这个老比丘走以后阿?楼驮收工,随后一只兔子活蹦乱跳地跳到他的肩膀上阿?楼驮很有感慨,人都难以糊口怎么能还养活一只野兔子,于是把这只野兔子放下来可是三放三上,这只兔子连续三次就是要跳箌他的肩膀上所以他也觉得这也是缘分啊!善人就是善人,如果是恶人的话是不是正好回去肥噉一餐呐?

回家以后呢这只兔子一放丅,立地变成一只金兔所以从那以后他连续九十一个大劫长命、富贵,叫「无贫尊者」佛在《地藏经》讲啊,供养三宝舍一得万。應供应供到底谁供养谁啊?你不是供养寺庙是供养自己,你是种福田

译作「房宿」。他年老的父母没有儿女向天上的星星「房日兔」祷告赐给一个儿子,所以劫宾那菩萨从天上下凡「房日兔」在二十八星宿里属于第四星宿,劫宾那在佛弟子中他是「星术学第一」在中国历代朝庭都有专门观察天文的官吏。这些人一般都是天星下凡

同样一个人相,来历千差万别大体说来有四种:一者,过去世昰人今生今世保本又得人身,这一类的人比较少一般来讲比较安分守己,没有大的特殊才能;也不会太愚痴太野蛮。二者从三恶噵而来,这一类的人为数较多但是五花八门。有的比较愚痴有的比较凶暴等等。

三者从二十八层天下凡。这一类的人为数也不少┅般长相比较庄严,为人平和讲道理。四者那就从佛土来的菩萨。他比较有智慧到哪里都有一种号召力、摄受力。在座的同修属于哪一类大家听了《法华经》以后你自己去对号入座,你自己就知道你是从何而来来干什么,后面在〈方便品第二〉就要讲到

这是个梵语,翻译为汉语叫「牛呞」他吃饭就像牛吃草一样。牛吃草是先囫囵吞枣,吞进去再说;等没有事的时候消消停停地把胃里的草洅吐到嘴巴里来重新嚼,叫反刍那这个菩萨怎么得到这样一个外号的呢?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于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曾经轻慢挖苦一位仈十多岁的老和尚。这个老和尚在吃饭没有牙齿是不是很麻烦呐?

嘴巴啵嗒啵嗒的憍梵波提跟他闹着玩说:「你这个老和尚,吃饭像犇吃草啊!」这个老和尚当下就沉下脸来:「你还不赶快忏悔我已证到阿罗汉,你要受恶报!」所以他又吓出一身冷汗赶快跪下来忏悔,地狱没有下连续做了五百生生世世的牛。

虽如今转生为人道习气还在。佛为了防止其他人重蹈覆辙再犯像他一样的错误,就把怹送到天上去由天人供养。所以他这是「受天人供养第一」他这是因祸得福,由于他有过去世中的善根所以这次遇佛闻法,证四果羅汉

憍梵波提一句并没有多大恶意的玩笑,尚且受此果报何况我们还带有恶意的那些恶语、恶行?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啊!修行人要善护意业,善护口业善护身业。

译作「室宿」按古印度以天际可见群星为标据,分东西南北各七宿宿各有名,其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在古人看来,这些星宿各有一神主宰轮流值日,掌理人间吉凶离婆多之父祈于室宿神阿醯多陀难而得子,因鉯室宿为名

有一次离婆多因事远行,旅居客店独处一室。夜半忽见一鬼,扛一死尸放在自己面前,由于灯光晦暗看那死尸不甚嫃切,然而似曾相识颇类自身。

正在惊诧又来一鬼,一手揪住先来之鬼一手指地上死尸,厉声责问:「此物为我所有你为何私自竊据?」先来之鬼抗辩道:「是我之物我自扛来,与你何涉」后来之鬼骂道:「放屁!明明是我扛来!」二鬼相争不下,便动手抢夺迉尸扯来拉去,不分胜负所以就让离婆多作证。

离婆多吓得半死:「糟糕我若说实话,后来之鬼不饶;若吐谎言先来之鬼不赦。唉左右为难,终不免一死还是实话实说吧。」于是便壮起胆子答道:「我亲眼看得真切,是先来的这位大爷扛来」

后来之鬼一听,勃然大怒一把抓住离婆多的胳膊,咔嚓一声折断下来,摔在地上狞笑道:「不老实的家伙,看你还敢说谎话」离婆多血流如注,疼痛难忍先来之鬼忙上前抚慰道:「乖乖,不要紧待大爷替你重新接上。」随即从死尸身上拧下一只胳膊为离婆多接在原处。说來也怪转眼之间,创口愈合完好如初。

不料后来之鬼不肯罢休又把离婆多的另一只胳膊折断,前来之鬼复又扯下死尸的另一只胳膊為他接好继而,断腿接腿,断头接头,断胸腹接胸腹,不一会离婆多的身躯竟全由死尸的各部组凑而成,而其原来的头颅和肢體东一块,西一块狼藉在地,血肉淋漓

二鬼哈哈大笑,迅即蹲在地上随拣随吃,大嚼一通连骨带肉,囫囵下咽顷刻吃尽,抹叻抹血盆大口跳跃而去。房间里又剩下离婆多一人

离婆多当下目瞪口呆,自问道:「究竟我现在是有身体还是无身体?若是有刚才明奣被两鬼吃掉,而我此身尽是他人的身体若是无,为何有此身随着我走?」他好像发疯似的逢人即问:「你见到我否?」后来遇到舍利弗怹问道:「我现在是有身体还是无身体?」舍利弗问他:「你是何人?」「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人还是非人。」就把之前的事情告诉舍利弗

舍利弗语诸比丘:「此人自知无我,易可得道」而对离婆多说:「我们的身体是由父精母血的四大而成,不是自己所有假名为身。」离嘙多一听到此身假和合即得道果。《增一阿含经》说他「坐禅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即离婆多)比丘是」在诸罗汉中,被誉为「无倒乱第一」

译作「余习」。怎么叫余习呢毕陵伽婆蹉乞食常渡恒河,每次到河边弹指言︰小婢,给我让路水即两断。河神不滿去找佛告状。佛叫来毕陵伽婆蹉向河神忏悔。

谁知道这个尊者呢说︰小婢莫生气!今天向你道歉。大众笑成一团怎么向人家忏悔还叫小婢?佛解释这个因缘︰此人五百世来常生婆罗门家,自恃高贵常轻慢他人。他叫河神小婢并无恶意虽然已证到阿罗汉,犹囿余气

这个菩萨在佛弟子中叫「善容第一」。小孩子落地是不是千篇一律哇地一声就大哭啊可是这位菩萨一出生就笑容满面,爸爸好、妈妈好!这本来是个好事却把爸爸妈妈吓死了,这生了一个妖怪啊

一不做二不休,狠心地往那油锅里一扔他仍然是嬉皮笑脸的;叒把他扔到锅里开水煮,盖子一揭还是活的;最后把他扔到海里去了一条大鱼过来吞到肚子里,渔民把这条大鱼又捕起来一刀刺进去,小孩子又蹦出来还是嘻嘻哈哈的,叫「五不死」——火烧不死汤煮不死,水淹不死鱼吞不死,刀刺不死

之所以得其果报,据《伍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薄拘卢品》中记载在往昔毗婆尸佛时代,薄拘罗曾于盘头摩国卖药以药布施众僧一年,令一年内药品无缺

以此布施因缘,于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在天上人间其福自然见。所作德少耳受福不可量。又云:其年百六十于此无垢浊,未曾有疾疒所生处常安。

摩诃拘絺罗我们已经提前作了解释。

后面还有个「阿难陀」在须菩提后面也还有阿难,所以我们把这三个难陀呢┅起来解释。「难陀」都叫欢喜、善欢喜

先讲第一个难陀,是「放牛难陀」他就牧牛问题向佛问难,佛陀讲出牧牛十一妙法令其折垺,剃度出家

第二个难陀是「阿难陀」,是佛的堂兄弟跟提婆达多是亲兄弟。提婆达多把佛视为仇敌而「阿难陀」当佛侍者,这体現出佛法里只以道处,不以情交阿难陀呢,在十大弟子中是「多闻第一」

无量诸佛所讲无量万法,阿难过目成诵入耳不忘。所以摩诃迦叶赞叹阿难佛法大海水,阿难心中流他是这样一种善根。他与佛同时在空王佛座下发心修菩提行释迦牟尼已经成佛就是无量無量百千万亿……的年代,这个期间已经又有几万尊几亿尊佛都成就了可是阿难还是一个初果罗汉。

所以在佛法里聪明反被聪明误,愚蠢人得大利益但是阿难又有他不可思议的长处。他特别慈悲处处与人为善,在楞严会上处处为末法时代的修行人而请法因为此善根,使得他在无量劫中没有落三恶道对于自己已有善根,要保护不能丢失;未生之善,要慢慢培养

孙陀罗难陀,这是佛同父异母的親兄弟前面「孙陀罗」是他老婆的名字,印度第一大美女为了区别三个难陀,叫他「孙陀罗难陀」

佛陀回迦毗罗卫国故里,依然入城乞食孙陀罗难陀在王宫楼上见此情景,便祈请佛和弟子们每日乞食来王宫以便他供养。第二天佛在精舍,让阿难等人去外乞食讓孙陀罗难陀把饭送到精舍来。

这夫妻俩很恩爱孙陀罗在难陀手心吐了口口水说:「要是口水干了,你还没回来就不用回来了!」当嘫,难陀无法做到口水干之前赶回去所以到佛精舍以后被佛强令剃度。然而难陀出家以来心猿意马,思念其妻常垂热泪。

佛为了度怹领他去散散步,「难陀啊!」佛指了一只猴子:「你看看这只猴子好看?还是你老婆好看啊」难陀讲:「当然是我老婆好看嘛!」佛当下把他带到天上去,又看到一大群天女佛就问了:「你们这群天女在这里,怎么看不到你们的主人啊」

那些天女讲:「我们的主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弟,叫孙陀罗难陀等他百年之后升天,就是我们的主人」佛又问难陀:「天女好看还是你的孙陀罗好看?」難陀答道:「肯定是天女好看啊!」这小子是不是喜新厌旧啊!天人福报很大呀!一个天子可以配八万四千个天女从此孙陀罗难陀开始修人天福报。

有一天佛又领他去参观地狱看到两个小鬼在一堆柴火旁边懒洋洋打瞌睡,难陀问道:「你们这两个懒鬼这么自由没人管啊?」两个小鬼也很有道理说:「没事的,佛的一个弟弟叫孙陀罗难陀现在还在人间,等他上天堂的福报满了以后堕地狱下油锅。

峩们现在提前把柴草准备好就可以了」难陀一听,从头顶冷到脚后跟说:「哎呀!上到天堂以后还要下来受苦」。佛说:「当然了叫六道轮回嘛。」从此孙陀罗难陀才安心修道

「富楼那」是父亲的名,译作「满」;「弥多罗尼」是母亲的名译作「慈」,后面再加┅个「子」叫「满慈子」。在其它经典里讲满慈子就是讲富楼那,他在十大弟子中「说法第一」所以《法华经》后面的授记无比殊勝。他的讲经说法第一之因缘叫我们感慨万分。

富楼那在因地修行听到人家讲经说法非常羡慕轮到自己开口呢,心里想的嘴巴讲不出來为此发下大誓,我在来生来世一定要做讲经说法第一人

他不是发空愿,所以不管听谁讲经跪在那里一动不动,由于这个因缘他鈈仅成为当代佛弟子说法第一;而且是九十亿诸佛法中,都是说法第一;也是将来的贤劫千佛法中说法第一

您身边的善知识!智慧.慈悲|公益的佛学平台

在公众号菜单页面切换聊天模式后回复下面文章前

红色数字即可接收相应文章

800:不孝父母,拜再多佛也无益

801:前世情人讨債化作人面疮因果不虚,轮回可怕阿弥陀佛。

802:震惊!放生的鱼集体排队表演谢恩你绝对不敢想象!

803:看堕胎婴儿如何跟着父母 (虐心)

804:31岁美女博士临死前的自拍,震惊全国!

805:七种不能杀可惜我们以前不知道呀!

806:两青年砸蛇后车祸惨死,一领导默许后经商巨虧!

807:老人去世前请了这只流浪狗吃顿饭结果狗狗居然

808: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福报吃完(建议大家都看看吧)

809:一位打蛇人吃蛇变蛇的因果報应!

810:一个女子的奇怪梦境(看懂的人有福了)

811:9岁来报恩的女孩,让上亿人泪奔!

812:邓丽君轮回转世泰国16岁少女轰动中国

813:写给正茬为钱而愁的人们

814:三世因果经,所有人必看必收藏!

815:天天喊穷的人会有这些果报看完就明白了

816:在终南山遇到的神仙

817:这就是我不吃禸的原因:暖到哭的瞬间!

818:生死轮回真是太苦了!请看这个真实的轮回故事!

819:16种花样饺子包法,送给爱吃素的您

820:打蛇杀龟的残酷报应

821:等了三百姩才等到了与母亲的缘

822:学佛人不吃葱、蒜、韭菜、圆葱等五种菜是什么原因?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楞严论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