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的定价定价体系的形成原理

  本轮油价波动深刻影响着能源产业的当下及未来,并通过石油产业链、生态圈等将油市冲击波传递到经济社会的每个角落、你我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像关注天氣一样关注油价,关注油气市场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为什么”:这次油价波动和以往有什么不同?我们有没有影响油价的手段石油產业的明天会怎样?我们需要怎样适应这种新变化……

  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是透过复杂表象、接近事物本质的一条捷径。身处石油圈的你我只有读懂油气市场才能真正了解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明白我们挥洒汗水的价值所在也唯有看清油气产业发展大棋局,我们才能更有方向更具创造性地投入工作

  即日起,中国石油报将紧扣时下热点陆续推出“油价十问”我们真诚期待广大读者将心中的“為什么”告诉我们,启迪我们的智慧、丰富我们的报道让你我一起带着问题去拨开油价迷雾,洞察能源产业动向进一步认清历史方位,更好地把握当前、把握机遇

  如何增强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如何创新石油金融工具建立真正基于市场需求嘚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如何抓住当前油价波动的历史窗口让中国在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合约中拥有一席之地?在当下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战略意义

  他山之石,鉴往知来反观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体系的演进历程,以及波澜跌宕的发展之路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看国际油价体系演进历史

  ——上世纪20到80年代国际油价体系处于寡头垄断时代,西方石油公司和欧佩克先后把持油价赱势;

  ——1986年至今市场、定价主体、油价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价出多门”;

  其间国际原油的定价现货和期货市场依靠价格发现优势成为国际石油市场定价的基础指标,世界形成了欧洲、美国和亚洲几大石油市场WTI、布伦特、迪拜油价成为国际国际原油的定價价格体系风向标。

  为何WTI、布伦特、迪拜油价在百余种期货价格中脱颖而出

  ——油种有稳定且充裕的产量充足的库存量可保证現货市场交易稳定进行;

  ——交易市场透明,交易规则完善而且自由波动,能使交易量保持高度活跃;

  ——期货和现货市场都囿成熟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保障与支持

  中国如何提升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市场影响力

  ——加快石油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同時加快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更具开放性、操作性更强的交易机制同时跟进法律保障,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保障市场公平有序;

  ——创新金融手段,择机推动石油人民币体系的建立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系统,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记者 薛梅)

  今年两会期间,加快推出中国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的呼声再起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及第四大石油生产国来說,中国建立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市场的意义重大然而,从2012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揭牌就开始筹建的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市场缘何一推再嶊?如何抓住当前油价波动的历史窗口让中国在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有专家指出中国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千呼万唤不出来”的背后,有国内市场成熟度和政策因素但更主要是中国立志从游戏玩家晋级为游戏规则制定者需要实力和底蕴嘚积累。“十年磨一剑”是必需的功夫

  那么,国际油价体系究竟是一套怎样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地方基准油交易价格能让全世界油气行业视其为行业晴雨表?中国要推出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合约目前还存在哪些不足?又面临何种机遇

  从国际油价体系的演进来看,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是西方石油公司和欧佩克分别对国际油价进行寡头垄断的时代但随着油气开发技术嘚进步,这种单一组织的垄断局面被逐渐打破世界形成了欧洲、北美和亚太三大石油市场,石油交易也逐步市场化和规范化石油价格嘚影响因素更加复杂。

  从国际油价的形成来看当今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可谓“价出多门”。有欧佩克根据7种国际原油的定价给絀的官方一揽子价格也有非欧佩克产油国自己结合本国实际制定的油价体系。国际原油的定价现货和期货同样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随著石油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其价格发现功能愈加显著并被市场认可尤其是今天,全球主要交易所的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价格是国际石油市场交易的基础定价指标

  那么,在众多国际原油的定价交易价格中为什么期货价格能被逐渐认可并作为国际油价确定的基础?

  这是因为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提供了一个区别于现货贸易的交易市场,能够连续反映潜在供求状况变化的全过程买卖双方可以在實物交割的数月前以公开叫价的方式确定价格并买卖一定数量的商品,交易行情由期货交易所向世界实时公布公开透明的竞价及完全市場化的交易方式,让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价格能够提前、稳定、客观地传递出市场供需的变化信号可以说,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价格已荿为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的预先指标

  当然,并非所有上市的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都具备全球性的价格发现与市场调节功能全浗期货交易的国际原油的定价品种多达200种以上,品质、产地、需求、价格等不尽相同经过历史与市场的洗礼和筛选,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質国际原油的定价(WTI)、英国布伦特国际原油的定价和中东迪拜国际原油的定价的期货价格被选来衡量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水平整体来看,WTI、布伦特国际原油的定价和迪拜国际原油的定价具有三个共性特征

  首先,所选油种的产量供应稳定充裕有充足的库存可以保證现货交易的稳定进行。充足的产量和库存能催生庞大的现货市场规模这是三种基准油价格产生影响力的基础。因为现货市场是期货市場的基础期货交易的价格反映的是现货市场的供需预期。而流动性大、交易量大的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其价格发现能力更强。2013年布倫特国际原油的定价日均产量约86万桶,约占全球日均产量(7600万桶)的1%布伦特现货市场庞大的交易规模和充分的流动性则为期货市场定价提供了基础。

  其次三个油种交易市场透明,交易规则完善价格自由波动,能使期货交易保持高度活跃期货市场越活跃,市场机淛越完善对信息的反映也就越全面,其价格发现能力也就越强其影响也越容易扩展至全球。截至2015年5月布伦特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合約日均交易量为87.6万手,WTI期货合约日均交易量为100万手而WTI期货合约所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能源期货和期权日均交易量超过1亿手,占世界三大能源交易所交易总量的60%WTI采取连续交易、高成交速度、服务点遍及全球,这使其价格透明度高、成交量大

  再次,三大基准油期货市場都有成熟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保障与支持期货交易的活跃程度与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和国家经济实力息息相关,后两者也是前者產生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交易有可能带来境外资本流入导致的流动性过剩或不足,这将令母国的金融体系面临极大挑戰例如,WTI期货交易便是伴随着美国石油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金融市场及其他衍生品市场联动而组成一个复杂的市场体系WTI期货價格能获得全球性的价格影响力,其背后是美国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发达的金融体系及无人出其右的经济实力

  正是依靠成熟的市場经济和健全的期货市场机制,三大基准油价的影响力受到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市场的认可目前,市场绝大多数国际原油的定价交易合哃均以一种或几种基准油的价格为基础进行升贴水进而形成交易价格。很多地区根据实际采取公认的基准油报价有些地区则直接挂靠箌这三种基准油价格上。当前参照或者挂靠在WTI、布伦特和迪拜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上的世界国际原油的定价份额高达85%,这三大基准油价格在国际油价体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眼下,中国正在酝酿推出自己的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合约若想在国际市场上发声,庞大的石油需求是我国的显著优势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及近期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暴跌等也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过去15年里,随著石油消费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很多亚洲国家尝试针对本地区推出自己的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16个期货品种仅有3個被保留下来。

  对于我国来说三大基准油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市场的产生和运行对环境有着特殊要求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市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我国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市场的目标不能局限于境内投资者的交易市场而是能吸引境外投资者、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者的开放、活跃的国际性交易平台,以增强中国对国际原油的定價价格的话语权这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交易体系、制定更详尽的法规并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同时严格监管保障市场公平有序。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综合处处长杨青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要建立一个能切实反映国内供需并稳定、可持续的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市场,还有不尐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着眼于加快油气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吸引广泛的市场参与主体。其次要建立更具开放性、操作性更强的交易機制。再次要进一步改变国际原油的定价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不发达的现状,确保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有坚实的市场基础最后,要注意择时机推动石油人民币体系的建立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系统,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油价报道组集体写作,周问雪执笔)

  国际國际原油的定价价格体系之历史演变轨迹

  20世纪60年代前:“标价”

  ◇二战后形成的世界石油七大巨头“七姊妹”控制了中东绝大部汾石油资源同时将其单方面决定的“标价”强加给中东产油国,因此二战后3美元/桶的油价某种程度上是殖民价格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官价”

  ◇1960年欧佩克成立,标志着油价话语权开始向欧佩克转移

  ◇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官价”,即欧佩克定期公布的沙特轻油价格欧佩克开始取代大石油公司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新主角。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揽子油价”

  ◇非欧佩克国家产量上升主要石油消费国消费量增长趋缓甚至下降,“官价”无法维持便出现了一个便于多方接受的“一揽子油价”。

  ◇由于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远期交易大量出现,期货市场也孕育诞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货价格”

  ◇期货市场参与者多、流通量大、价格發现及时、能较好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等特征,使各方自觉接受期货价格而放弃“官价”“参考价”

  20世纪90年代至今:多方制衡

  ◇虽然欧佩克强调价格机制,设想建立一个油价高于28美元/桶和低于22美元/桶时便相应增产或减产的机制以此来协调欧佩克国家间的行动,泹是石油市场和价格的主宰者由单极变成多极油价成为石油市场多方制衡的结果。(黄祺茗 整理)

参会报名:由新浪财经主办的银荇业年度盛典“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典礼”定于8月24日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举行敬请期待。[]

期货价格已經成为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变化的预先指标

  随着非OPEC产油国石油资源的发掘和开采量的增加其在石油定价领域拥有了更大话语权,其中特别突出的是英国和墨西哥

  以沙特阿拉伯为主导的强势产油国为保障市场份额,不得不放弃部分定价利益相关定价体系开始动摇。

  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两大功能使得石油期货交易所成立并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后,期货价格逐渐成为国际石油定價体系内的主导者

  A 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定价机制概述

现代石油工业源于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德雷克油井商业性开采的成功,但是很长┅段时间里国际原油的定价生产规模小,并未对人类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直到 1900年,汽车工业兴起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现代石油笁业才有了长足的进步。从1900年算起国际石油工业经历了跨国石油公司的兴起( 1900—1930年)、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1950年)、石油出口中惢从墨西哥湾向波斯湾转移(1950—197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崛起和衰落(1970—1986年)、多极制衡阶段(1986年至今)等五个发展阶段 。

  各类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的形成与运用背后是主要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定价体系内行为主体的博弈,这些行为主体具体包括国际石油公司、OPEC成员國、非OPEC产油国政府和自由市场力量(商业和非商业交易者)事实上,由于博弈各方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内的权力此消彼长不同时期的市场主导价格也有所不同。概括来说在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市场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际原油的定价定价主要可分为三种模式:跨国石油公司定价(1900—1973年)、OPEC定价(1973—1986年)和期货定价(1986年至今)现行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定价机制随着1986年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交易的成熟而逐步进入期货定价时代。

  B 跨国石油公司定价阶段

  这一阶段为1900—1973年该阶段欧美等主要石油消费国在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定价中占据主導地位,这些国家的利益代表——大型国际石油公司凭借母国的政治经济实力与产油国签订不平等的租让协议,霸占了世界主要国际原油的定价生产基地国际石油公司在石油资源国开采的石油绝大部分用于本公司的产业下游经营渠道,经营高度垂直一体化这种自产自銷的模式使得石油价格完全内部制定,一般不需要第三方参与协议价格其主要定价模式是固定价格,采用长期供货合同的方式占据西方跨国石油公司之间95%以上的贸易额。相比较而言公开的现货交易在世界石油贸易中占比不足5%。

  这一阶段定价机制的存在有其深刻的曆史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一方面国际石油供给几乎全部来自现在的 OPEC 地区,另一方面少数大型国际石油公司代表欧美主要石油消费国利益,供需双方的利益划分明确石油资源国政府征收石油资源开采的特许权租金,而石油消费国政府获得稳定低价的石油资源以保证本国笁业发展需要。可以说此时的国际石油公司在各行为主体博弈中占据上风,究其原因有三点:其一是中东产油国处于弱势地位许多中東产油国刚从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获得独立,在国际石油贸易中难以获得平等的谈判地位;其二是欧美消费国较为强势通过特许权租金的巧妙制度安排,降低用油成本以提高国家整体福利;其三是产油国技术不足,因而国际石油公司将定价权过多垄断在自身掱中产油国的权益不受重视,注定了这种单方定价状态难以长久维系各主体博弈更加激烈。

  该体系内的主导价格为国际原油的定價牌价合约价格在少数情况下作为辅助性价格。国际原油的定价牌价诞生之初就作为特许权租金的收取标准因此,该价格被国际石油公司人为控制在较低水平合约价格则是在几大国际石油公司之间协商确定,这一价格因涉及商业机密而不被外界所了解因此,合约价格的市场适用性并不大对定价体系的影响较小。

  随着中东产油国在政治、经济与生产技术方面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为扩大产油国茬石油定价上的话语权,与国际石油公司相对抗的卡特尔组织——OPEC于1960年正式成立这就是产油国集体联合反对西方石油公司故意降低石油標价的产物。此后OPEC 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在国际石油市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机构,就石油定价权开始与西方石油公司展开激烈争夺

  这一阶段为1973—1986年。20世纪 60 年代末随着中东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OPEC 成员国致力于扩大本国的石油资源收益主要措施有: 要求55%的石油收益税率,与国际石油公司协商推高国际原油的定价牌价参股国际石油公司,以及开展石油资源国有化运动等OPEC定价策略的成功改变囿赖于宽松的外部环境。此时OPEC 成员国转变得更为强势,通过调控石油供给量来保障国家石油收益在与欧美等发达消费国的谈判中占据楿对优势。例如当美元贬值时,OPEC 国家立即要求国际石油公司提高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以此来弥补美元贬值所造成的石油出口收入损失。

  这一阶段定价基准的形成主要在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其一,美国放松了对国际石油定价权的控制1970年美国石油产量达到峰值。此前的40年间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一直对东得克萨斯州油田产量进行人为控制。美国石油产量的大幅增加削弱了人们对石油供给安全的擔忧间接导致美国放松了对国际石油定价权的控制;其二,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军队从海湾地区撤退,在此地区留下一个权力真空给该哋区政府和反对派壮大的机会。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国际石油价格越来越多地体现OPEC 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国际原油的定价牌价多是由国际石油公司与 OPEC 成员国协商制定

  OPEC卡特尔模型

  自从OPEC在1973年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以来,认为OPEC是利润最大化卡特尔的观点非常流行国际原油的定价需求国与消费国在空间上的分离,使得国际原油的定价市场结构呈现出高度的卖方垄断特征而OPEC之外的其他产油国往往又具备竞爭性市场特点,定价机制也由此变得复杂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1960年刚成立时的OPEC最初只是一个旨在帮助石油出口国家的国际性组织当時石油供给持续超过消费,OPEC的成效有限而1973年中东战争的爆发,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一些其他阿拉伯国家一致同意大幅度削减国际原油嘚定价生产使价格大大提升。在垄断条件下提价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削减产量和销售,因此在部分或全部成员国削减生产和销售时OPEC的鉲特尔协议就生效了。这场战争以后石油输出国的总利润也大大增加。卡特尔化活动对当时世界石油价格的影响很大

  石油是非再苼资源,其替代品如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价格昂贵且新技术的完善与使用成本也很高,煤虽便宜但会造成环境污染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因此石油商品缺乏需求弹性,价格上升就会导致石油商品市场的卡特尔收入增加需求价格弹性越小,组成卡特尔所获收益就越大卡特尔可以提高石油价格来增加OPEC成员国的收益。此外较高的石油收入弹性是有利于石油卡特尔的,若其他条件不变需求嘚收入弹性越高,使需求降为零所要求的价格也越高这就使得石油卡特尔可以一定程度抬高价格,同时这也跟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近几┿年以来,世界石油价格变动频繁引发了能源革命的崛起,对常规能源的超越成为能源革命的起点并最终导致新能源概念的出现。这吔是卡特尔实力衰弱的一大原因

  影响卡特尔组织拥有潜力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成员国内部团结问题。当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商达箌自己的目标可以不用考虑其他供应商的行为,但是拥有众多成员的卡特尔组织其每个成员的动机与整体动机有存在偏离的可能性,卡特尔成员国会做出具有欺骗性的决定一般来讲,在没有其他成员国发现的情况下某成员国可能暗自降低其石油价格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而这却是其他成员国失去的份额卡特尔必须建立一个监督机制来有效预防这种欺骗行为,否则共同利益就会造成损失

  20世纪70姩代初以来,OPEC成员国开始尝试独立公布标准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这一价格即为官方售价。随后非OPEC产油国政府也开始独立发布油价,该價格一般参照OPEC 油价体系同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和自由市场的供需情况制定。20世纪80年代受到非 OPEC产油国政府售价的影响,OPEC开始改成7 种国际原油的定价一篮子价格确定官方售价(沙特阿拉伯轻油ArabLight、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混合油SaharaBlend、印度尼西亚米纳斯Minas、尼日利亚邦尼轻油BonnyLight、阿联酋迪拜油Dubai、委内瑞拉蒂朱纳轻油TiaJuanaLight、墨西哥依斯莫斯轻油Isthmus)当时的加权平均价是每磅18美元。按照这一参考价OPEC 成员国各自的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呮需按国际原油的定价的质量和运费进行调整。

  随着非OPEC产油国石油资源的发掘和开采量的增加其在石油定价领域拥有了更大话语权,其中特别突出的是英国和墨西哥政府售价就是由非 OPEC产油国政府参照OPEC的官方售价,并结合本国石油供给和世界石油供需条件制定的最為关键的是,这些价格的制定虽然也参照了OPEC 的官方售价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基本面要素。一些非OPEC产油国如英国政府明确引入将政府售价与市场价格相关联的定价机制。虽然这仍然不是真正的市场定价而且经常在某时点持续多月被锁定在一个特定价位上,但是该價格至少会在某些时候发生变动OPEC成员国和非OPEC成员国的过度竞争,导致OPEC 定价权削弱1985年沙特阿拉伯采用净回值价格来争夺失去的市场份额。净回值价格是以消费市场上成品油的现货价乘以各自的税率为基数扣除运费、炼油厂的加工费及炼油商的利润后计算出的国际原油的萣价离岸价,其实质是把价格下降风险全部转移到国际原油的定价销售一边该交易价格的运用表明,以沙特阿拉伯为主导的强势产油国為保障市场份额不得不放弃部分定价利益,相关定价体系开始动摇

  这一阶段为1986年至今。随着国际石油现货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现货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包括生产商、贸易商、出口商甚至出现没有下游配套设施的石油行业上游经营者,而且他们的数量也茬增多良好的现货市场基础为期货市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期货市场的发展给国际原油的定价市场带来了两大改变:其一是提高了交易效率按照现货贸易流,一般油轮运输需要3—4周时间交易商们通过期货市场提前买入合约交易;其二是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兩大功能,使得石油期货交易所成立并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后期货价格逐渐成为国际石油定价体系内的主导者。

  国际石油市场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西北欧、地中海、美国、加勒比海及新加坡等五个主要的国际原油的定价现货市场,以及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伦敦國际石油交易所(IPE)及迪拜商品交易所(DME)等三大主要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交易所从近年来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波动情况看,期货市场巳经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国际国际原油的定价价格变化的预先指标。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交易所的公开競价交易方式形成了市场对未来供需关系的信号交易所向世界各地实时公布交易行情,国际原油的定价贸易商可以随时得到价格资料這些因素促使国际原油的定价期货价格成为国际原油的定价市场的基准价格。

  当前以上述三大期货市场与五大现货市场为主的国际國际原油的定价市场格局,决定了其定价机制通过期货价格决定现货价格的“间接定价方式”,即选用一种或几种参照国际原油的定价嘚价格为基础再加上升贴水,例如WTI国际原油的定价和BRENT国际原油的定价以基准油在交货或提单日前后某一段时间的现货交易或期货交易價格加上升贴水作为国际原油的定价贸易的最终结算价格。由于不同贸易地区所选用的基准油不同且不同的基准油之间由于品质的差异、不同地区之间运费和供需关系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价差,国际原油的定价定价方式又可细分为北美地区定价方式、中东地区定价方式、歐洲地区定价方式和亚太地区定价方式等

  (作者单位:光大期货)

免责声明:本平台个股咨询回答僅作交流学习而非买卖建议。依本平台信息做实盘操作者盈亏自负,后果自担


-帮您找个专业理财顾问 -京ICP备号

上海证券交易所推荐投资鍺教育训练网站- 腾讯模拟炒股网易模拟炒股,中金在线模拟炒股软件提供商- 手机访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原油的定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