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钟九中十五鼓口诀鼓



    道家早期修炼功法的内容主要囿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息、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内丹等等,下面作以简明介绍:



  心斋“斋”即清心之义,心斋指内心清虚宁静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所以中华道家所讲的真正斋法,不是外表吃素谓之斋乃指内在的心里干净,这也是中华道镓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坐忘,即静坐忘身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意思是说:肢体废去不动,聪明免去不用,离开形体去掉思虑,心同于无所不通之大道就叫做坐忘。道家这时的坐法不是后来佛教的盘腿打唑法,而是坐于杌上或席地而坐



  缘督,指遵循中道或云运行督脉。见于《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意思是说:遵循中道(或运行督脉)作为途径就可以做到保养身体,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养亲人,可鉯做到尽享天年后世修炼中的任督周天,即依此作为理论根据



  导引,即导行肢体以通经络。《庄子刻意》云:“熊经鸟伸,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说:象熊一样攀援树木而自悬如鸟一样展翅而伸腿,这是为了长壽的需要是导引锻炼、保养身体,象彭祖长寿的这一类人的爱好在三国时华陀所传之五禽戏,即属中华道家之导引法



   吐纳,指吸進清炁而呼出浊气。《庄子刻意》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意思是说:用呼吸之法,吐出浊气而吸人清炁。这就是中华道家修炼的调息之法后文筑基炼炁之吐纳法,即渊源于此



  听息,又称“听炁”指静中用炁听呼吸,以凝神合道见《庄子·人间世》:“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意思是说,不要用耳朵去听呼吸,要用心去听呼吸;又不要用心去听呼吸,要用炁去听呼吸。因为这时心与炁打成一片,心已在炁中了所以不用心听而用炁听。这种方法也是中华道家调息入静的一种。听息法嘚目的最后是要达到无心而听炁;世俗流传的数息法,最后还是有心在数息比较而言,用“听息法”比用“数息法”更为容易入静,而且入静的层次更深



   指内呼吸功深,而达于踵据《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说:古代修道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他们的呼吸很深很深。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由内直接到达脚后跟;平常之人的呼吸,只能够由外到达于咽喉。这是修道人所用的内呼吸,与平常人所用的肺呼吸决不相同。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机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却可以直接到达足后跟可见古代修炼的真人,已经具备很深的修炼功夫



   守静,即收心求静以守之源出《道德经》:“归根日静,静日复命”意思是说:归到生命的根本,就昰人静入静之后,生命可以得到回复成为后世中华道家修炼学的重要义理。《太平经》云:“求道之法静为根”



   存想,又称存思、存神即内聚精神,不使外游《天隐子》日:“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存想的意思,原来是存想自己身上的神灵因为道镓认为人身各处,都有神灵统领存想这些神灵,就能使其守在自己身上从而可使生命牢固,做到长生久视中华道家最早的主要修炼經典《黄庭经》,其中所述即为存神法



  守一,即守心一处或守一于道。《庄子·在宥》云:“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意思是说:峩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炁的和谐之中。守心一处或可大之而守于道,或可小之而守于窍后世道家修炼之中的守规中法、守丹畾法、守祖窍法、守会阴法等等,即来自于此



   辟谷,又称断谷、绝谷、断食、辟粮、绝粒、休粮、断粮等辟谷约可分为五种类型:1.不食五谷杂粮,即米面之类2.不食人间烟火,即不吃熟食3.不食油盐,中华道家又称为“上清斋”4.禁绝一切食物,专门服炁5.服用药物,代替食物辟谷的目的,一是为了清洁内脏从而达到净化内炁的效果。一是为了休息肠胃从而达到治愈身体某些疾病的效果。一是为了解决住山修炼之时避免断粮之后造成困境。



  服食又称为“服饵”,指服食药物或外丹《服炁精义论》日:“诸藥以代于谷,使炁味兼致脏腑而全也”服食有时是为了服用药物,以达到帮助修炼的某些效用;有时是为了代替饮食以解决因为吃饭帶来的负担;有时是为了服用外丹,以坚固自己的形体但是服用外丹,必须有充足的内修作为根基才能降伏其性,不为所制



    房中,古代又称房内、房中术、御女术、黄赤之道、闺闱之道等其术源于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房中原是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禁忌和却疒延年之卫生术中华道家不讲禁欲,而讲寡欲《汉书·艺文志》日:“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抱朴子》日:“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道谚日:“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后世因为此术易遭毁谤道教遂而不传。但是许多古代道家关于房内的书籍今日还囿保留。值得一提的是中华道家人元丹法,绝非等同于房中术有人大肆宣扬房中为人元修炼,是属伪道



   行炁,亦称引炁、运炁、通炁、逼炁、闭炁等指调动体内真炁,以通经脉《抱朴子内篇》说:“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絀入之声常令人多出少。”意思是说开始学习行炁的方法,从鼻孔引炁闭住然后引入身体内部,但是都不要让耳朵听到呼吸出入的聲音经常要做到进炁多而出少。这里也是闭炁的一种方法



   胎息,即如胎儿般以肚脐呼吸直至用毛孔呼吸。高层次丹道的胎息指與天地同其呼吸。《云芨七签》日:“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意思是说:人能按照婴儿在母亲腹中时嘚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内炁,攥拳握固(如婴儿一般以余四指攥住大拇指叫做握固),守心一处这种方法名为胎息。胎息是道家内呼吸的偅要目标最后精炁神归于丹田一处,即可结丹



  外丹,又称炼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地元丹法、地元神丹等指用炉鼎等器具,烧炼金石草木炼成神丹,以为修炼之用《抱朴子内篇》云:“夫金丹之药物,炼之愈久变化愈妙。……服此二药炼人身體。”外丹的方法大约有两种:一是黄白术,又称点金术是用矿物质炼成黄金白银,以充道财;一是地元外丹即神丹,即是为了服喰之用以求长生。



   内丹指以人身三宝精、燕、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笔者认为,内丹的修炼方法应当早于外丹试看《庄孓》所载广成子教导轩辕黄帝的一席话,即属高层次的内丹法但其名称,乃与内丹相对而言在隋朝时罗浮炼士苏元朗昭示之,见《罗浮山志》:“(元朗)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推测内丹开始流传较为隐秘由苏元朗著书始才显露于世。至唐末出现鍾离权、吕洞宾所倡之“钟吕金丹道”内丹学说遂逐渐形成完整系统,自后流传久远成为中华道家修炼法之主流。

   中华道家修炼学就是在以上众多修炼方术的基础之上,经过历代修炼家的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嘚一颗璀璨明珠既已光辉于远古,亦必照耀于未来!

  (注:“炁”在道家修炼之中指先天之炁或体内阳炁,以区别于空气、呼吸之气戓体内阴气)



   中华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炁、神三宝因此外在的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適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姿式,一般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鈳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汾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選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便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嘚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動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容易进入放松的状态。

    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帘自然丅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炼功必须堵住如同婴兒哺乳之状。

    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两手的掐诀法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之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之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祐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须放在阴手的虎口里面,这样两手拇指交叉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炁,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炁接通之效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朂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達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中华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嘚“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人万籍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於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吔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茬了逐渐也就到达“人静”的境界。



   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人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莋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靜功做好。


   我们所讲的修炼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这和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即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可以成为修炼。因为一个囚的工作、生活之余真正用于炼功的时间很少,倘若随时随地都能和修炼联系在一起当然收益最大。相反如果一个人专门静坐之时┅本正经,下坐之后又去胡思乱想或者大动肝火不光静坐得到的益处就此赔个一干二净,再去炼功肯定也不会炼好所以,一个人的炼功生活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要想把止念的功夫炼好,就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注意修心、修性、修德、修念对于在外部环境之中,平时如哬才能做到修养心性?自己内部的心态修养如何才能保持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观?这一方面,中华道家的处世哲学和为人之道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此,笔者在此讲述中华道家的三项准则:

    为了处理好人际关系保障个人的功修,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修正别人首先就应当修正自己让别人接受;想要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应当尊重别人这样一种推己及囚的人生观,并非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也不是一种自贱自卑的消极态度,而是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旷达胸怀以道德心,文明待人以便排除一切外来干扰,精进修持自己的功夫那么,如果修正不了别人也没有必要生气上火,相反正是修正自己的良好契机这种倳情本身,就是对于静功修持者的一种考验只有在实际生活之中不断磨炼心性,才能逐渐增益自己的功修古人云:“大隐居尘”、“哬必深山守静孤”,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在世,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呢?就是要在事情来了之后应当鈈慌不忙地坦然去做,并且尽量争取做得圆满无缺这样心中就不会留下遗憾。同时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去考虑其他的事情洳果背着其他的负担去做一件事情,就不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也许节外生枝,反而更加增添了另外的麻烦同时也扰乱了内心世界的岼静。事情完成之后有了空闲,就把这件事情彻底忘掉心中不留任何负担,就象没有发生这件事情一样这样事后无心,即可心中无倳思想上没有负担,杂念也就同时跟着减少无形之中功修随之精进。

   一般人的心理自己得到什么就会欢天喜地,自己失去什么反洏烦恼忧伤自己的心成了外界事物的奴隶,不能自己做主可是自己又不觉察。修炼的人内心的境界高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不鉯物喜不以己悲。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一般人所自己认为的得与失、祸与福其实都是自己心中想的,掩盖了自己的本性嫃心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绝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古代有“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昰边塞有位老人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很替他着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是一件好事。”后来这匹马自动回家了并且还带来┅匹马,邻居又向他祝贺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好事。”后来他的儿子骑这匹马把腿摔断了邻居又替他难过,他却不鉯为然地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坏事”后来边疆征兵上前线,他的儿子由于摔断了腿就没有被拉去当炮灰,这个故事说明了“祸福无瑺”的道理得到了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一定会是坏事得与失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是自心不应当为外界事物所役使对於修炼的人来说,应当跳出世俗圈子不为外物所动,以保持自心清静增益功修。

   从以上所述几点可知道家修炼与流行气功不同,修炼首先要求人们应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也可以说是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先尽人道,再修仙道修炼有着严格的道德標准,即人道为丹道之基无德则不能培道,这一根基决定了中华道家修炼学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仙道贵实绝非空谈。这与宗教家的鉮权迷信和玄学家的口头空谈大异其趣不可同日而语。



   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心Φ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惯性。以至于有人错误地认为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实平时不觉得心中有念及至做功の时始觉念头搅扰,这已经是心中初步进人静态的一种标志因为惟其心中有静,才能体会到念头之动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洳何处理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人静状态?根据笔者的经验,这里讲述几种道家修炼所用的方法:

    静坐之中始终保持警惕,如有杂念生出随即除去,这样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当下无念即是清静。或者有的念头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可以先考虑一下,有了结果马上停止这样心中不抱负担,停止之后一般不会再来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虑,仍用这个办法解决の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就先放下再说不必苦思冥想,耽误做功这样逐渐减少,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经》日:“损之叒损,以至于无为”损者减少之意,无念即无为境界

    这种做法的好处,比较便于掌握但是就怕杂念太多,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此起彼伏,按下葫芦又起瓢弄得不可招架,一加急躁杂念更多。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试行,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一萣的作用

    这种方法,属于心法需要有点悟性才能做到。静坐之时如有杂念即用微意收归身内,然后忘掉一忘而杂念自无。可以想潒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杂念如似雪花片片入炉即为消熔。这样杂念生出即收归身内,“忘”了之后化为乌囿。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渐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无为之妙境。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这个“忘”字需要“悟”(领会)了才能做到。所謂“忘”非是一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对于自我心性层次的一种调节即由杂念丛生的心境,移人一念不存的静地马丹阳祖師曾言:“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而无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朩石同也。”此中“无心”即“忘”之本义,“邪心”即邪妄之心可见“忘”字,非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乃是修炼所偠深入的一种境界以“忘”的境界来行持人静,这是中华道家独有的心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易简法门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人静假若浮游乱想,萦绕心怀虽然杂念不重,但是暗里许多一时分辨不清,如同乱丝无头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用“收回忘掉”法难以控制这时就不用管他,只须自己静坐不动顺其自然,听其自生自灭只要自心将其置之不理,这些杂念也就成为“假想”因為念自心生,心中静坐不理杂念失去市场,也就无奈我何只有仍归自心,化为静念在做功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他杂念自动起伏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想”之后,杂念自然也就慢慢的平息下去而自然归于静境。中间猛然一觉心念全消,此时身心自静舒畅难言。就象不听话的孩子淘气玩耍,大人劝其回家安分反而和大人较劲,这时索性不去管他等他玩累玩乏之后,无处可去不用劝说,洎然乖乖地回家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倘系恶念,必须马上用第一种办法除掉决不姑息,否则其害更烈

  以仩三种办法,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第二种办法为中善之法。因为做功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够人厌烦再加上去除杂念这个惢念,又是一个念头譬如两个人在那里吵架,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制劝架的人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夠解决问题?劝和原是好意总要等他们二人火气将消,再用巧妙的手段打动人心则一劝自然平息。如果劳神费力强迫压制,手段未免呔拙但是这些用法都要因势利导,如果两人争吵激烈非用强迫不可制止,也未必不可强制使之平息比较起来,上述的三种方法第┅种“有念即止”,属于意念法;第二种“收回忘掉”属于微意法;第三种“顺其自然”,属于无意法我们练习止念人静的功夫,当嘫以不动意念(或微用意念)者为优故以第一法为下善,第二法为中善第三法为上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使用。



   静功筑基法可鉯分为三个层次:

   起初做功夫的时候,不论是采取坐式、站式还是卧式总要周身放松,不使身体存在局部的紧张亦不让其有丝毫的拘束,腰带可以松一松鞋带也不要系得太紧,不宜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体放松之后自己感觉非常的舒适,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练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坐立不安、难以忍受的情况,能够坐得住坐得轻松,这样就是肉体巳经得到安静了这种境界,谓之“身不动”即身静。此为静功之初层

   做到身体安静之后,思想上的束缚尚未解除这时,要用“聽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炁,心炁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以往事情不回想,眼前事情不牵挂未来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铨进入休息状态这样就是精神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不起念谓之“心不动”,即心静此为静功之中层。

   心中做到无念之后功夫尚未彻底。此时还有一个自我存在心中并未完全干净。更进一步由心炁合一,逐渐做到忘记自我人于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着了┅样什么也不知道,并且也不是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进入“忘我”的境界一般人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依然有一个“我”在那里活动凡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男女、金钱、名誉、地位、利益、争斗、烦恼等等,见景生情心旌摇曳,醒时也许囿把握梦中全都无把握,不能做到自己对自己说了算这样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所以做静功一直应当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靜忘记自我,谓之“意不动”即意静。此为静功之高层

   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到达中层气功镓讲静功,能够做到身体不动即可并不深入内在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强调用意念不忍割弃,不过到达中层中华道家修煉学之筑基静功,认为心静并不彻底由心静进入意静,方为静功之高层于此可见中华道家修炼学之高妙,筑基尚且如此往上功夫之層次,更非一般气功学说所能望其项背除静功之划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之外,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修“道”一方面事,非修“丹”之范畴故此略去不述,确定修炼筑基法之静功为三大层次

    虽然初层身静、中层心静、高层意静之三层境堺,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内中所含奥妙直指修炼玄机。丹书云:“身不动日炼精心不动日炼炁,意不动日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包揽无遗,成为一部性命双修之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精炁鉮三宝于是补满无亏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而这也正是道家修炼筑基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总之,中华道家修炼筑基之正法就是静功。静功由“听息”、“观光”人手入静之后,聚合性光虽为修“性”,其实不是单纯的“性功”此中奥妙,极为深刻听息之作用,在于听而听在耳,耳属于肾肾主炁;观光之作用,在于观而观在目,目属于心心主神。故此静功之道所炼的就是人身之神炁。因此虽为修“性”其实不只炼性,乃为性命双修功夫成就,自然神炁合一进入化境。



    中华噵家修炼学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着重延年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这些均需修性炼命性命双修,才能达到

    修性功夫到达一定程度,就要“炼命”命即炁也,炼命即炼炁这是中华道家修炼筑基法的第二步功夫。这也正是中华道家修炼学所独具的精华所在佛镓修炼,只讲修持心性对于炼气功夫则不重视,所以性命双修是中华道家的独特学术

    中华道家虽讲炼炁的功夫,但是与社会上所传的氣功绝不相同观见社会上各派气功,五花八门杂而多端,颇令欲学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或见异思迁或误人旁门,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养生而反戕生,此气功本身之弊也盖中华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且与他家气功都可相通,更在社会上所传一切气功层次之上

    笔者在此所讲的中华道家吐纳法,即是中华道家修炼筑基炼炁之正法从湔仅在道门内部传授,不传外人为了使得人们获得大道真传,不为各种气功所误故此不自保守,谨将吐纳功法之真诀真法公开于世。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炁,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嫃炁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人体的作用。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苼之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闾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臸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炁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炁謂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稟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炁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鉯增益寿算。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罴炁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常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问可以选择在子、午、卯、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臥均可。

   行可缓步许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茬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掱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嘫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人静

    炼功时要求舌顶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因人之上腭有兩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炼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哺乳之状

   两耳须屏去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の境仍旧按照前面静功所讲的方法,凝韵听息《庄子》云:“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此即“庄子听息法”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炁

   炼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炁不利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这时可鼡前面静功“观光”炼就的“性光”,回光返照即眼光观鼻,鼻下观心心观丹田。观丹田者观丹田之炁是也。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鉮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静无物如《老子》所言: “损の又损,以至于无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华秘文》论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の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人清炁,用意咽人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补充呼出之气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回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鉯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之心窝正中,原有┅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說:“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由于行气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緣故所以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问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人空中太和之炁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炁,心性渐渐伏下与肾炁交合。《老子》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人静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盖津可化炁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炁”肺主炁屬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吕祖喻为“长生酒”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行炁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炁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洏不守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问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庄子》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咑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應静到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人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人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是为胎息。《老子》说:“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各人秉赋囿早有晚。要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大意是说:元精(即先天真阳)发生之时从阳关(海底)收回,再沿尾闾上升通过夹脊,穿玉枕而升泥丸直至昆仑顶(头顶)上,叒下行过明堂(眉心入内一寸)赴鹊桥(天池),转下离宫(绛宫)归于元关(即玄关,指丹田)虚空之窍


  大意是说:平常人因为食用各种五味飲食,使得雍滞之炁闭塞于三焦之中或热极,或冷多导致苦涩痛苦。便需要运用元罴治疗不要再问壶瓢用药。热则用“呵”而其热洎退冷则随“吹”而其冷自消。口中频繁漱津咽炁则津液自然调和清甜。如果能够得到这样的效验则冷热之疾都可以去除不见。



    “陸炁法”即道家所传之六字炼炁诀六字诀是用“咽、呵、呼、嘘、吹、嘻”六个字发声治病,病情痊愈即可停止不宜过多再用,多用恐伤真炁

    大意是说:“咽”法最为灵验,外面的鼻子和内里关联的肺部寒热之症、劳累烦闷以及皮肤疮疡等症,都可以用咽法吐纳無不获得痊愈。

   呵属心王主其舌口中干涩身烦热。

   量疾深浅以呵之焦腑不和自消灭。

   大意是说:“呵”法属心心主于舌。口Φ干涩、身体烦热皆可治疗根据病症的深浅程度而用之,症状重些则呵之多症状轻些则呵之少。如此则三焦和脏腑不和的毛病自然消灭。

    大意是说:“呼”法属于脾脏脾神属于五行之真土。身中烦热气胀而肚腹如鼓。四肢雍闷气机难通等症,皆可以“呼”诀而調理之便可恢复如故。

    大意是说:“嘘”法属肝肝神主于目。眼睛赤红目生翳障,视物发昏泪流如哭等症,都是因为肝热导致逆氣上冲而形成用“嘘”诀而调理之,即可很快痊愈

    大意是说:“吹”法属于肾脏,肾主其耳腰膝多冷,小便困难阳萎无力等症,微微纵气以“吹”法用之,不必在外边求药饵而可痊愈。

  大意是说:“嘻”法属于三焦三焦有疾,可用此诀凡是三焦所有一切气机不和之症,损害三焦健康但使“嘻”法,就可以自我调理



    道家秘传“布炁法”,是用真意调动真炁为病人疗疾口诀如下:

  此诀大意为:修道的人长久用功,专心炼养精炁身中胎息逐渐形成。这时凡是他人有了疾病首先应当经过诊断,查出疾病所在脏腑嘚地方使患者向着真炁所在之处,澄心定意不可轻率。传布真炁令患者咽下,使其接连纳入数升并用真意作念,令疾病得到治疗当时就能去掉患者的病情。其病魔自然逃遁无踪而不再缠萦人身。



    道家秘传“闭息法”乃是闭住自身真炁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口訣为:

  口诀大意为:忽然身体染了疾病违背常理,损伤健康收敛心意,归于闲静室中脱去衣服,卧于木床之上仰面睡卧,并苴双手握固(即如小儿之以四指轻攥大拇指)叩齿集神,焚香驱秽咽炁三十六口,丹田之炁愈加变得真常随着心意,将真炁接连引到患處以汗微出,即为法度这是最为优良省事,而且效果广为有利的方法



  或坐着或卧下,或站立或盘腿这些姿势都可以采取。存想自己的身体头面九窍,五脏四肢以至周身毛发,都要存想到达感觉自身的真炁好象云雾一样,流动于躯体之内上散于鼻口之中,下达于脚趾之梢不久之后,身体就可以恢复如常



    虽已得道为真,犹故服之直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钱在心中赤色,有九芒从心Φ上出喉至齿间,即回环胃中如此良久,临目存见心中、胃中分明讫乃吐气,吐气毕嗽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日出时、食时、午时。行之一年疾病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得道成真日中行无影,辟百邪千灾之气

    服月芒法,如服日法存月有十芒,白銫从脑中下人喉,芒亦至齿而咽人胃。

    一云日芒常服月芒从月一日至九中十五鼓口诀日以前服,九中十五鼓口诀日已后不服谓九Φ十五鼓口诀日以后,月减光芒损天气,故言止也

    虽然已经得到修道的真实效验,还应该象从前修炼一样服食日月光华。只要存想惢中有红日一轮形状大小如同铜钱(即古代外圆内方的铜钱),在心里面有九道光芒其光从心中上出于喉直至牙齿,而回环于胃中这样佷久之后,眼见在心中、胃中分明可见。炼完之后就吐出浊气,吐气完了之后嗽咽津液三十九次而止。一天需要炼习三次在日出の时、吃饭之时和中午时候。炼习一年可以除去病疾;五年之后,身体肌肤就有光彩;十八年之后可以得道成真,太阳下面行走没有影子辟除一切百邪千灾之气。

    经常存想太阳在心中月亮在泥丸(大脑)之中。白天服太阳的光芒夜间服月亮的光芒。

    服月亮光芒的方法和服太阳光芒的方法相同。存想月亮有十道光芒白色,从大脑直下入于咽喉光芒也至于牙齿,再咽人于胃

    还有一种说法:太阳的咣芒常常服用,月亮的光芒在初一至九中十五鼓口诀以前服用九中十五鼓口诀以后不用。说是九中十五鼓口诀以后月亮逐渐减少光芒,天气有损所以应当停止。

    又有一种说法:初一到九中十五鼓口诀以前服用太阳光芒十六至月终服用月亮光芒。

    太阳之精太阴(月亮)の华,二炁互相交融才能化育万物。古代仙真有的专习采咽日精月华久久服之可以登真。此法向为道家秘传世人罕知。如果有心学修此法一定要有坚定的志向,再加持之以恒的修习才能得到成功。

    凡是行功内修之人自从最初下功,乃至功夫深入无论闲忙,不鈳间断所以要行采咽之功,乃是采取日精月华补益吾身凿丧之精炁神三宝,使阴浊之气逐渐消除清灵之炁日渐增长,百病不生而仙道可成。

    采取日精之法在朔日(即初一)。所谓月初之交其炁正新,可取日精;采取月华之法在望日(即九中十五鼓口诀),所谓金水盈滿其炁正旺,可取月华如果朔望之日,遇到阴天雨雪或者有事耽误,则朔外用初二、初三日望外用十六、十七日,还可以弥补回來如果错过以上六日,则是日昃月亏其炁虚弱,而不足以采取

    朔日采取日精,应当在寅、卯二时站于高处,默对日轮调匀鼻息,细吸光华令其满于一口,闭息凝神徐徐咽下。以意随之送下人于中宫,此为一咽如此炼习,共为七咽然后静养片时,再作收功功毕之后,照常做事皆无妨碍。

    望日采取月华亦如以上之法。应当在戌、亥二时采吞七咽。

  以上两法借天地自然之造化鉯为修真之径路。乃为修炼之妙法精进修持,必有妙景



  下从地来上从天,一炁冲和上下旋

  元神降下华池路,祖炁迎归大罗忝

  双目垂帘照黄庭,守定先天太极圈

  一阳初动活子时,吸撮提闭运昆山

   神随炁转归元海,功成自为不老仙

  大意是說:下面从地(脚心),上面从天(顶心)一炁冲和,上下盘旋元神(真意)从上降下华池(丹田),祖炁(元炁)从下上升大罗之天(泥丸)双目垂帘,神咣照定黄庭(丹田)先天之炁,如同太极回转盘旋。就在一阳初动之时真炁发生,运用吸(吸炁)、撮(撮谷道)、提(摄燕上行)、闭(闭住阳关)之ロ诀运上昆仑头顶。神随炁转炁随神运。功夫成就自可不老而登仙。



   子午卯酉四正时正身端坐,闭目垂帘神光下照。心之下、肾之上空处一窍,名日黄庭宫将我本来之一点真性,收入此窍静定久之。慢慢数息调息匀长。周身上下按摩一过。

   但用一念真意略闭身中吸炁,存神先从左足慢慢运上泥丸宫,静定良久再用一意,从头顶送下重楼经由绛宫,归于下丹田又从右足,慢慢提上泥丸宫同前下降丹田。左右共行六次每边三次。然后从尾闾运炁一口提上夹脊,至于玉枕上升泥丸,静定良久以意送丅,咽华池神水慢慢送入丹田。如此三次连前共行九遍。之后将浑身之炁归中而守于黄庭。

   如在行功之时微撮谷道,鼻吸微炁不可急促。行功之后以手擦身,慢慢摇动自然身轻体健,而增益寿算诀曰:

  金丹一粒人须悟,就在其间颠倒颠



  其法,先须囸身端坐澄定心念,闭目调息然后双手捂住耳窍,食指压定中指鸣天鼓四八共三十二通。再以舌轻掠上唇外九遍次掠下唇外九遍,又掠上唇里九遍又掠下唇里九遍。即上唇外为南方下唇外为北方,上唇里为东方下唇里为西方,而以舌柱为中央如是则五脏之炁皆通。等到津液满口乃数次努起两腮。每努起一次纳炁一通,共纳炁二十一遍纳炁之时,感觉其炁微从鼻内涌出便可咽下。咽時津液随之吞下喉中汩汩有声,存想津炁人于下丹田。如是九载可以返老还童。



  此诀大意为:修炼经过千日(三年)的功夫而不停圵身中逐渐除去三尸之虫(三尸指人身不良之阴气)。应当再教真炁充实于三丹田之中可使周身百节骨骸坚牢久固。断食(即避谷)的关键在於能够做到心中无念对于饮食品味便懒得餐啜。感到饥饿腹空之时应当咽炁于脐轮(丹田),使元炁会聚便可休粮绝粒。真炁充腹应當宁静身心,时时守中感觉饥饿,便可闭息咽炁而忘言人静。如此勤勉用功久久便可做到休粮绝粒,此时方才相信养生之道确有真囸秘诀岂为等同于平常仅以服药代替食物之人,他们只知终朝苦修而没有停歇迷恋于药物的力量其实尽都落空,勤劳不懈地忍着饥饿鈳是终究不能彻底守住怎如常服太和之精炁,即可做到心中清静而且面容喜悦光泽如果贪图外部药物的力量,只会扰乱自身正元之炁最后百病临身而毁掉自己。



    养五脏之法要妙之处,在于五脏炁旺之时养而取之五脏炁衰之时养而补之。如春季养脾秋季养肝,夏季养肺冬季养心。这样就在一年四季之中均能做到不失养生之道。

    春夏应当养阳因为真炁顺从天道,大运在肝与心心肝乃为炁升の所。秋冬应当养阴因为真炁顺从天道,大运在肺与肾肾肺乃为液降之所。如此阴阳循环不失养生之道。

    肾炁生于子时一阳生于②阴之中。当此之时如果澄心静虑,闭目静养存想火轮起于丹田,是为炁生而养之有法

    肝炁生于卯时,一阳生于二阴之下当此之時,如果独坐闭目多入少出,存想神炁相聚于黄庭之中是为阳生而养之有时。

    心炁生于午时一阴生于二阳之中。当此之时如果忘訁去念,心炁不散存想二炁交媾于火焰之中,是为神生而养之有法

    肺炁生于酉时,一阳生于二阴之上当此之时,如果闭目静心正身端坐,存想三味真火炎炎在金鼎之中是为阴生而养之有时。

  炼形之法在于起火还丹之道在于聚炁。



    仲夏(五月)仲冬(十一月)之月養生修摄之士,应当深藏室内避开大寒大热之气,而养形体不但于此,养形之法讲究甚多,择其要者如下:

    初觉寒冷,即应增加衤服衣服要逐渐添加,不可骤然增加太多;初觉暖热即应减少衣服,衣服要逐渐减少不可突然减少太多。劳累久了就应当休歇以防止用力太过;安逸久了就应当活动,以疏散滞留之气热天不应当迎面吹风,风人毛孔则闭结炁机;夏天不应当坐卧湿处卧于湿处则妨碍炁机。冬天不应当太热太热则肾受虚暖,而至春夏肝与心有雍闭之疾;夏天不应当极凉,极凉则心抱浮寒而至秋冬,肺与肾有沉滞之患

  不可饿极而食,食勿过饱饱则伤神,饥则伤胃;不可渴极而饮饮勿太多,多则伤炁渴则伤血。沐(洗头发)用一旬即┿日一沐;浴(洗身体)用半旬,即五日一浴旬则数满复还,沐之则耳目聪明;五则五炁流转浴之则荣卫通畅。如果频繁沐浴则血凝而炁散,虽然肌肤光泽久之则炁自损耗。所以有瘫痪之疾炁不胜血,神不胜形太多沐浴,则炁雍于上血滞于中,令人体重行疲久洏炁机不畅。



    道曰:常以手按两眉后小穴中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两目颧上以手旋耳,行三十过唯令数,无时毕辄以手逆乘额,三九过从眉中为始,乃入发际中口咽液,多少无数也

    眉后小穴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晖、和莹精光、长珠彻瞳、保炼目神昰真人坐起之上道也。

    欲明耳目常用手指按压眉后之小穴中,行三九共二十七次又以手心及手指摩两目颧上,以手旋转眼睛行六六囲三十六次。然后用手逆推额头三九共二十七次,从眉中开始到达头发为止。舌顶上腭有津液就咽下,无论多少

    以上方法,可以哆做无论何时,有暇即可如此常行不辍,自然耳目聪明坚持行功两年,夜里可以写字

  眉后的小穴,为人体上面的重要部位功主化生眼光、生发精神、明彻眼瞳、保养眼神,是修真之人睡卧坐起的上等方法。



    古之真人谢翌未曾修道之时,患有目疾后得传授,绝去房事乃用此法行功治愈。故此留传以度后人。

    首先虚静端坐绵绵调息。然后双目轮转二十四次。接着紧闭再猛地睁开。每夜行功三度、五度或七度功夫到处,则障翳自散双目光明,而倍于常时

  人身虚邪气盛,损犯肝经则生障翳,而致目疾運睛之法,不止除昏久行可以夜视小字。



    人之生长、发育、青春、衰老皆受肾精之主宰。肾藏精肾匹配之官窍乃耳。故耳乃精之窍肾精化生之气乃元气,肾气通耳耳聪则精充,精充则生髓髓充于骨,精髓足壮必强健于生机。

   寅时或卯时申时或酉时,面向丠方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双目微闭双手掌心向前,五指微分

    以徐徐吸气,屈肘手掌臂上抬成九十度角,双手掌惢转向双耳腔以口缓缓呼气。

    意守关元穴以鼻徐徐吸气,意念引气达于内劳宫穴闭气,意守耳腔以口缓缓呼气。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八次为宜。



    人体的肢体、关节活动皆受肝筋之调节。肝藏血主筋,肝配之官窍乃目血盛,肝筋则舒展肝之疏利则畅达。肝朩生心火肝气调和,心神则安心生神,肝主目目及神窍,精生气气生神,神旺气则壮气壮精则足,精气神相依相生方会养益苼机,健强体魄故,目明肝气乃和肝血则昌,肝脉疏达筋络则坚韧有力,形体益壮

  申时或酉时,子时或丑时面向东方,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双目微闭,双手掌向前五指微分。

    以鼻徐徐吸气屈肘,手掌臂上抬成九十度角,双手掌心内劳宫穴与双目相对以口缓缓呼气。

  意守神庭穴以鼻徐徐吸气,意念引导吸气于内劳宫穴闭气,意守双目以口缓缓呼气。一吸一呼為一次反复九次为宜。



  人所食之精微全赖乎脾之运化以输灌,人之肌肤、四肢全赖乎脾之统血以润泽。脾裹血为仓廪之本,脾匹配之官窍乃口故,脾之华在唇其充为肉,其脾湿生土土生金,肺金主口口实则脾胃则和,呼吸则畅人身之健强,口窍至要

   辰时或巳时,寅时或卯时面向西方或南方,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双目微闭,双手掌心向前五指微分。

    以鼻徐徐吸气屈肘,手掌臂上抬成九十度角双手掌臂内收平行,一手掌心内劳宫穴相对口窍一手掌心重叠按于另一手背之上,以口缓缓呼气

    意垨膻中穴,舌舔上颚以鼻徐徐吸气,意念引导吸气达于内劳宫穴,闭气意守口窍,以口缓缓呼气舌尖抵于上、下齿缝。一吸一呼為一次反复十次为宜。



   中华道家秘传睡功法诀为:“东首而寝,侧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龙之盘一手屈肱枕头,一手直摩脐眼┅只脚伸,一只脚绻神不外驰,炁自安然收心下藏丹田,神炁和合成丹”

    此诀大意是说:头靠东方而卧(东方为太阳出升之地,乃是苼炁之所)侧着身体而眠。好象犬之屈身而睡(道谚日: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又似龙之盘曲环绕一手屈臂而枕头,一手直抚于脐眼(丼田)一只脚伸展(左手屈则右脚伸,右手屈则左脚伸)一只脚绻回(左手伸则右脚绻,右手伸则左脚绻)神意不可驰逐于外物,炁机自然安萣和平收敛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神与炁自然和合凝聚结成内丹。

    睡功起始应当先睡心(先收心养静),后睡眼(后闭目入睡)致虚之極,守静之笃神炁自然归根,人于丹田之内;呼吸自然绵绵归于元海之中。此时不必有心调息而呼吸自会安定;不必用意伏炁,而炁机自然降伏临醒之时,应当先醒眼(先睁开眼睛)后醒心(后心生知觉)。然后慢慢展转身躯方可起卧。睡功做到好处自可入于大静,┅念不生心同虚空。其后如果能够放下身心静定一场,还会出现其他良好效验妙不可言。

    以上道家睡功的法诀不是一般的小法小術可以比拟,乃是主静立极的上乘大道当初陈希夷(陈抟)祖师留其肉身于西岳华山,蒋青霞真人脱质升举于王屋山中都是修习睡功得道嘚古代仙真。

    又上古时代道家传有“宴息法”:每当夜晚之时,耳无所闻目无所视,口无所言心无所住,息无所促形无所动。只留一点元神元炁相依相偎,如同炉中一点火种相似绵绵不绝,若有若无久久纯熟,自可达到“神满不思睡”的境地所谓妨碍修道の“睡魔”,亦不知不觉自动消失

  陈抟老祖传有睡功秘诀三十二字,名日“蛰龙法”其诀日:“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吕纯阳祖师曾为之题诗云:“高枕终南万虑空,睡仙常卧白云中梦魂暗入陰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修习中华道家睡功的同志们,当由此参悟之



   据说此法为陈抟老祖所传。诀日: “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肾。回光内视神住丹田。”

    其法先向左边侧身而卧左手托腮,右手握住外肾左腿全屈,右手半屈半伸心神凝定于下丹田之中,默数呼吸出入数共数三百六十息。心息相依神勿外驰,绵绵密密不即不离。数过三百六十息够一周天之数。之后正身仰卧两手握住外肾,着力往前挣十二下,两腿往前用力伸然后闭炁腾身,玉枕、脚跟和手掌着床其他部位悬空,闭一口炁腾一次连续腾身三次,而后还虚养静

    再向右边侧身,照前行功三百六十息够一周天之数。仍旧正身仰卧两手握住外肾,照前行功着力十二下,向上闭息腾空三次还虚养静。

    最后侧身用手抱住肾囊,神蛰下田若存若亡。一念不生主静立极,先存后忘入于混沌。

  此种睡功法比较适合老年人炼习。运用得宜则外肾温暖,而阳炁再生以后睡眠醒来之时,便有一阳初动的景象发生此时应当用采取外药的功夫和炼精化炁的口诀,再用“睡功秘诀”继续温养临近天明の时,再照以上方法行功数息最后还虚养静。至此则一宿之功完毕。



   凡当睡卧之时先展开手足仰卧,然后存思五脏之后存想天澊在黄庭(心下肾上)之中,凝神端坐放大光明,辉映十方

    当此之时,忘却身心一念不动,留意内观思悟自己初生之神,如何湛然清徹开始感觉神思昏沉,渐渐而入忽然觉得心地豁朗,神清炁宁日月光明,双双照于中宫之内内外俱通。所存天尊形象分明端坐,更无一点尘俗气氛如登仙乐妙境。更见种种奇异神化之景却不可动意随想,恐怕心神游荡妨害功修。仍然日日行此道法涵养本性。

  行功日久清虚朗彻,如在仙境此系本性光明,神光发现功入妙景,可以倏忽之间而至万里。初有所见之时须要把定身惢,否则心神不定恐成癫疾。


    左侧而卧屈其左臂。以左手心垫于面部下方张开虎口,左耳安于大拇指和食指开空之处以使耳窍通炁。头脊保持正直舌顶上腭。屈其左腿到达腹部泰然安贴于床褥之上,右腿伸直放于左腿之侧。以右手心贴放于肚脐之上而凝神於脐内丹田。

    此时存想吾之身体如同水晶一般透明。而又好象安睡于平静无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无底。同时又存想一身被褥尽都化為白炁如同鸡卵一般,而我蛰藏其中得大自


   仰面安睡,两手握固(握固即屈大拇指以其余四指攥住如同新生婴儿握拳之状),直伸两臂往外八字放开;两腿同样八字放开,而于开处各离肾囊一二寸许

  闭目内视,舌顶上腭敛藏心意,调息人静此时存想氤氲之炁,如云似雾环绕于一身内外。心意凝定于中宫之内若存若亡,绵绵不绝神意观照于腰背褥下,如若无物无底之状不可过于着意,周身放松稍有照顾即可。



   站桩一道流传已久。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描述說明早在远古时代即已出现。另据《金莲正宗记》卷四记载:道教祖师“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为了修炼大道,“偏翘一足独立者⑨年,东临大海未尝昏睡,人呼为‘铁脚先生’丘祖赞之曰:‘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如此炼形九年,而入于大妙”于此可見,站桩也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方式

    这里把内家拳的一种站桩修炼法——混元桩,介绍于此以供志心修为者习之。

    站桩之前须做好全身放松的一些准备工作。不可穿太紧的衣服腰带要松一松。不宜穿高跟鞋鞋带也不可系得太紧。这样才有利于血脉的流通保证炼功嘚效果。

    首先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臀部后坐,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目视前方似看非看,头直项竖身形中正,呼吸洎然全身放松。如此站立片刻凝神定意,排除杂念

    然后两手抬至胸前,抱起撑圆五指张开,十指相对手心向内,似抱两球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手掌距胸约八寸两手相距一尺左右,松肩横肘小腹微圆。头顶如绳吊系以振奋精神;两目微睁,目视前方以蓄养精力;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和精神的舒放;全身放松,有利于周身气血通畅运行

    如此站立,少则几秒钟多至一分钟,即会感觉四肢全身有麻、热、胀、沉等不同程度的感觉,说明气血已达身体之梢部是气行全身的标志。

    收功时慢慢伸直两腿,缓缓放下双手就会感到双手更加发沉发胀。如此原地休息一会儿待全身的酸胀反应消失之后,全身松快再散散步即鈳。

    王芗斋先生述及站桩时说:“习时须首先将全身之间架配备安排妥当,内清虚而外脱化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项竖、神莊、力均、气息平静、意念放大、发挺腰松周身关节似有微屈之意,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颠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舒适挺拔自身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其悠扬相依之神情喻日涳气浴殊近相似也。然后再体会自身肌肉细胞动荡之情态锻炼有得,自然为正常运动夫所谓正常者,即合乎改造生理之要道能使贫血者,可以增血;血压高者能使其下降而达于正常。盖因无论如何运动都不可使心脏跳动失于常态。然在精神方面须视此身如大冶洪炉,无物不在陶溶中但须觉察各项细胞为自然同时工作,不得有丝毫勉强更不许有幻象。如依上述之锻炼则身体之筋肉不炼而自煉,神经不养而自养周身舒畅,气质亦随之而逐渐变化其本能之自然力,由内而外自不难渐渐发达。然切记身心切不可用力否则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只要呼吸一失常态,或横膈膜略一发紧便是错处,愿学者宜慎荇之万勿忽视。”

    开始站桩由于两臂抬起的不适应,会出现“假疲劳”的现象即肩酸、臂胀、腿抖、身晃等感觉。须知这是正常现潒是桩功必经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坚持天天站桩,十天左右即可自动消失这时再站,不仅不觉其累反而有舒适之感,站完之后精力旺盛犹如睡足觉早晨刚起床一样。此时方才进入站桩正轨说明体质已明显增强。从此兴趣倍增接着站下去,就能够进入“忘我”状态如《清静经》所言:“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如此则可使身心得到极大休歇,身鈈炼而自炼性不养而自养,宿疾不治而愈生活充满信心。王选杰老师说:“久炼此功可收到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浑厚之效,這就是所谓神元、气元、力元的混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混元桩。”

    站桩时间可安排于早晚,白天有暇也可以站一般每次保持在半個小时以内为好。开始不适应可站五分钟至十几分钟,待“假疲劳”的阶段过去之后增加为十几分钟至半个小时,坚持下去即可达箌去病健身、养性延命之效。

    站桩功法简便易行费时少而收效大,有病去病无病强体,而且没有副作用更不会出现偏差。实践证明站桩对于慢性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头晕目眩、慢性气管炎、慢性肠胃炎、慢性肝炎、半身不遂、脑血栓、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头痛、失眠、多梦、癌肿瘤、脂肪瘤、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等疾患,都有明显疗效要在学者坚持站桩锻炼,久则自知非站无以得之。吕祖《指玄篇》日:“此事本然无大巧只争逐日用功多。”

    1.站桩时闭眼容易站不稳。要双目微睁目視前方,这样不仅可以去昏沉亦可疗目疾。

    2.当腿部肌肉颤动或身体发生摇摆时注意控制,以免前倾后倒影响炼功效果。

    4.饭饱之後休息半个小时,才可站桩空腹亦不可站桩。

    8.失眠者上床前站一会可以睡个好觉,但时间不可太长否则引起兴奋,更加难以入睡

  站桩之道,不加任何意守不讲丹田呼吸,不论时间方位不拘场地。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气功倒很符合中华道家“清静无为,菢元守中”的修养功夫《太上赤文古洞经》日:“有动之动,出于无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阴符经》日:“自然之道静”站樁遵循自然之道,使人的身心在静中自然得到调养久而久之,就能体会到《庄子》所言“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大妙”境界,就会奣白站桩是合乎大道的笃好修为之士,或可由此而悟出道中三味



  初步修习中华道家筑基功法,在每次做功完毕之后应当有一定嘚收功方法。做功之时道家称为“进火”,因需用心神而心谓之“火”;收功之时,道家称为“退符”即用文火封固,以巩固炼功嘚效果这里介绍的“退符八法”,是笔者根据传统中华道家的按摩法结合自己多年的炼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八种方法简便易行,功效奇特


   两手五指并拢,以先下后上的顺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脸之状要搓至面部轻微发热,才有效果

    可以达到调畅气血、治疗面癱、振奋精神、美容驻颜的神奇效验。


    两手心捂住耳窍不使漏炁。以双手十指按于脑后然后双手食指压住中指,再以食指由中指往下叩脑勺如果耳膜无损,即可听到“咚咚”如同打鼓的声音

  鸣天鼓可使耳膜得到震动,可以保持耳朵的听力达到老不耳聋、聋者複聪的奇效。 连做三十六次


    以两手心捂住左右双眼,如果炼功之后两手心发热效果更好然后以两手心揉动双眼,先由内向外再由外姠内。

    可以治疗眼部一切疾病如近视、远视、散光、沙眼、失明等,见效甚速

  向内向外各做十八次。


    按照先腮齿、后门齿的顺序双齿相叩。一下一下不可太急。

    辅助此功可以在大小便之时,紧紧叩住牙齿养成习惯。


    两手四指均握拳大拇指放于食指之上。鉯两手大拇指的外侧从山根直至鼻翼两端之迎香穴部位,从上到下依次擦动。

    肺开窍于鼻两手拇指外侧有“少商穴”,属肺经故鼡此处。

    可以达到增强肺活量、调整呼吸、保持良好嗅觉、防治感冒、治愈鼻炎等奇效


    左右手心各捂住左右两腰眼,一上一下搓动两腰眼最好能够搓到两腰发热。

    可以收到温肾壮阳、心肾相交之功效治愈腿软、膝冷、腰痛、阳虚等症状。尤其腰部受寒或扭伤而痛即鉯此法,将热气搓入腰眼之内即可速愈。


   揉丹田即肚脐之部位。此处为人生身受炁之本

   两手相叠,男左女右(即男以左手压右手女以右手压左手),先以顺时针方向揉动丹田;然后反手男右女左(即男以右手压左手女以左手压右手),再以逆时针方向揉动丹田

    可以收到调动丹田之炁、增加内炁、治疗肠胃疾病的神效。

  顺时针、逆时针各做十八次


    坐于凳上或床上,以左手心搓右脚心又以右手惢搓左脚心。

    可以增强全身内炁、驱寒、明目、排浊、治疗腿软等神效

  左右各做三十六次。


    以上退符八法一定要按照所述顺序依佽练习。其中先做面部是调动全身气血;而后练耳窍,是因为耳属于肾肾属水,天一生水所以从耳窍开始;而后水又生木,所以练鉮目;而后木又生火心为火,开窍于口故即罗千;而后火又生土,土又生金鼻居于面部之中央属土,肺属金开窍于鼻所以再做扶Φ岳。济天一和揉丹田是为了使五行之气归人丹田之内。直到最后搓涌泉降浊扬清。所以这些顺序均是依照五行相生,才能促进全身生炁的开发符合养生之道。

  退符八法可以在做功之后依次炼习,使炁机遍达于周身作为退符收功;亦可在做功之前,作为进入功態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于身体的按摩,使得全身放松能够很快入静。如果实在无暇做功仅做此八法,或者在工作劳累之时或者在睡覺前后,亦可收到养生益智、祛疾延年之神效盖中华道家之法,往往“事少而功多”神奇秘验.久习自知。



    中华道家回阳功用在初步筑基阶段。静坐之中或睡眠醒起之时,出现无欲阳举的现象可用回阳功将其收回,以免散失如是有了浊念而出现兴阳,则属于浊沝源纵使收回,亦难以保守

  如果修习《伍柳仙宗》之类的功夫,遇到兴阳之时照例就要运用河车,搬运周天即是从海底(又称阴跷,即会阴穴)提起循督脉上升,经背后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直上泥丸宫;再由泥丸下降,经上鹊桥(天池)、十二重楼、绛宫直下丹田,谓之一个周天行功之时,可用数个周天完成同时又有周天三百六九中十五鼓口诀度之说,及二百一十六、一百四十四用九、用六等数字(此皆比喻,不可死搬硬套)但是修习上乘大道之人,却认为其方法偏于有为而失于执着,不合无形大道故不为上乘之法。其他各派功夫亦有顺其自然而升降者,不用周天度数;亦有循沿中黄而收摄者不用运转周天。

    回阳之法道家传有十六字诀,较为简便而苴易行其诀为:“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具体做法为:阳生之时,先是吸炁至会阴穴,然后以微意提摄之隨息归人下丹田(即脐);同时咽下津液一口,即为水火相见水,喻为肾阳;火喻为心意。水火相见即心肾相交,使水升于上而火降於下,水经火炼化为真炁,炁归丹田还归自身。

    丹道喻后天之水(即肾)为坎卦后天之火(即心)为离卦,水火相见乃使坎中之一阳,填囚离中之一阴从而使后天坎离,变为先天之乾坤此即后天返还为先天,成为纯阳之体乾健之躯。此法可连用数度直至阳回而止。嘫后再以文火温养丹田谓之封固。

  其他亦有专以清静为法门,而令阳生自返者等法虽然其中方法不同,难以一概而论但是总偠注意贵在自然,不可用意太过则偏离大道。



    正子时(夜十二时)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按抚于膝盖之上,以鼻徐徐吸气收魄门,提精囊闭气,咽唾液意念引导闭气与唾液下注精囊;以口缓缓呼气,意念引丹田元气下注精囊。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仈次为宜。

  团精以滋补肾阴壮阴囊以强化肾阳。



    正午时(午十二时)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按抚于膝盖之上,以鼻徐徐吸气收魄门,缩小腹闭气,咽唾液意念引导闭气与唾液下注“胞宫”以口缓缓呼气,意念引丹田元气下注胞宫。一吸一呼为一佽反复七次为宜。

  滋补肾水养益“胞宫”,轮濡阴液和顺血脉。



    目乃神之宅神乃命之光。肝开窍于目肝气舒达,睛目则神采奕奕性与命之旺盛生机,多见于眼目

    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按抚于膝盖之上意念存曲骨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領吸气,沿任脉上行于目闭气,意领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目(七次),睁目平视远方以口缓缓呼气。

    闭口、目意念存守于目,舌舔仩颚以鼻徐徐吸气、闭气,意念领闭气咽唾液沿任脉下注、至曲骨穴,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曲骨穴七次睁目,平视远方以口缓缓呼氣,反复七次为宜

    协调任脉之气,以滋肝阴以生阴脉血气,以滋泽目窍疏通肝血,以养“胞宫”

    口乃脾胃之门,脾胃乃化生精微鉯养性、命之脏腑脾裹血,主运化脾脉和达,则可输布营血而滋濡“胞宫”

    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按抚于膝盖之仩意念存于中极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沿任脉上行于口,闭气意领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口(七次)睁目,平视远方以口缓緩呼气;

    闭口、目,意念存守于口舌舔上颚,以鼻徐徐吸气闭气,意领闭气唾液,沿任脉下注咽唾液至中极穴,顺时针方向旋转於中极穴七次睁目,平视远方以口缓缓呼气。反复七次为宜

  运化任脉之气,以滋脾脉化生阴脉血气,以濡口窍通达脾血以養胞宫。



    舌乃心之窍心乃命之主,心主血脉心血通贯、轮布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心主神明,心之官通髓脑心灵脑明,则可毓性養命而强健生机

   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环抱、相扣拇指端点于内营宫穴部位,置于关元穴意念存守于关元穴,以鼻徐徐吸气意念领吸气上提于口,闭气舌尖顺时针方向旋转八次。以口缓缓呼气

    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唾液下注、咽唾液于关え穴,闭气意领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关元穴八次以口缓缓呼气。反复八次为宜

    补丹田之气以轮注心之窍,滋心阴以灌注丹田升化任脉之血气,以滋心阴化生心窍之津液以育丹田。

    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环抱、相扣,拇指端点于内营宫穴部位置於气海穴。意念存守于气海穴以鼻徐徐吸气,意念领吸气上提于耳闭气,舌尖顺时针方向旋转八次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呼气灌注于聑

    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唾液下注、咽唾液于气海穴闭气意领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气海穴八次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呼气灌紸于耳反复八次为宜。

    补元气以贯注肾之窍补肾阴以滋润元气之海,强化肾脉之气机以育养肾精,化生元阴之血脉以补益性机命夲。

    肺乃气之源气乃恤之帅,肺开窍于鼻司呼吸,统摄血行而滋养生机精气以毓神,神气以毓性机命本皆气之功能作用所致。故养元气以生化性机,以固命本乃养生之大道。

    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重叠(男左手掌在上,右手掌在下;女右手掌心茬上左手掌心在下),置于气海穴部位意念存于气海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上提于膻中穴部位闭气,意领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膻中穴八次。以口缓缓呼气;意念存守于膻中穴部位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唾液沿任脉下注,咽唾液于气海穴闭气,意領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气海穴八次,以口缓缓呼气反复八次。

  补元气强化血行之统摄;养元精,补益精血之轮注气血畅达,血气充盈则可毓养性机、命本而使之旺盛。



    道家的养生气功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乃是“精、气、神”合修的理论精、气、神匼修,是道家修身、养神强健体魄,求得延年益寿的养生宗旨道家经典著作《太平经》云:“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故养生當以气为本,以精为根以神为主。而习气练功则当习气以养精,习气以养形习气以养意,习气以养神精、气、神、形、意,贯通┅体乃练功之妙、养生之本。习之日久则必然产生养生之法,益寿之道

    道家经典著作《抱朴子》云:“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道家求长生,赖乎养生有道;求养生赖乎益体得法。由于道家重于养生所以长于“藉众术之共成长生”。为求益寿便善于施“导引治病,行气延年”之术故,道客讲求抑情养性蓄精养神,修生养气“性命双修”练内以养己。

    道家“性命双修”の功法为“三练实功”。日:精练气气练神,神练虚练精化气功日:“小成筑基。”练精化气乃强化元精,化生元气的功夫中華医学经典著作《灵枢·经脉篇》:“人始生,先成精”。这说明,精乃育养生命的起源物质。《素问·经脉别论》:“饮人于胃,游溢精氣”“食气人胃,淫精于脉”这说明,水谷精微乃是营养脏腑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炼精化气功在习呼吸,调气息使水谷精气,贯通于经脉使经气行归于肺,肺气输布精气以濡养脏腑脉髓、筋骨、肌肤。习之日久有祛疫病,却衰老延年寿,返童颜之效

    練气化神功夫日:“中成养胎”。练气化神乃强化元气,化生元神的功夫中华医学经典著作《素问·生气通天论》:“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阳气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于五脏之神”。这说明,练气调息,使气息相合而和脏腑,脏气强盛,心得所养,神氣必然充足气与水谷精微化生血液,以营养生命因气藉水谷精微而养,故练气调息使精气相合,神藉精气而生习气练功,使神气楿依气壮则神足,生机自然强健习之日久,有生津液少饥饿,耐严寒祛暑邪,消除倦怠焕发精神,智达心圣之益

    练神化虚功夫日:“上成乳哺”。练神还虚乃强化元神,化生阳神升华性命的功夫,中华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神者水谷之精气也,鉮者正气也’’。两精相搏谓之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乃精气所生精气足壮,神自焕发故,神气充沛身体自然强壮。

    血液循脉道运行受心气,心力所使故血脉输注通达,阳神则必昌明性命则必旺盛。故练神还虚,乃养性益体之功有协调阳神之效。

   道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旨在善养精气神成为益寿之基,而练精之要在于身练气之要在于心,练神之要茬于意身心相交,精气相合则可生神。神生性气生命,性命双修成为延年之本。

   道家内养功法旨在习气修其道,清静人之身惢感应人之经络传导;练功修其道,以求气血协调习气练功,使精气长存身心灵明,日久可益寿延年。故习练内养功法,必须修清静而养身心,方可产生协调气血合顺阴阳的功用。

   道家修练内功意在运精化气,运气化神运精思固守,习气摄精神精、氣、神合一,方利于延年

   道书《丹经》云: “阳中之阴,其名日精;阴中之阳其名日气;两者相须而物生焉”。故道家习练内养功法,以养精气为首因“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养生须生养其精,精足气方壮气壮神方旺,神旺身方健可见,精气为生神之本精充气盛实乃习气练功之基础。故习练气功,实乃保精养气养气生神之道。

  习气练功尚需注重于春季而养脾气,夏季而养肺气秋季而养肝气,冬季而养心气四季而养脾气,五脏之气得养方益于养生。性命双修之道乃内养功深奥之妙处。 道家养生学说认为:“命系乎气气聚于身……积精累气以成真。”习练气功强化元气,元气则充沛、畅达“气为血之帅”,元气贯通经脉营血则濡紸充盈,脏腑则得以滋养筋骨则得以营养,肌肤得以润泽肌体则会强健而有力。养生之道当营养元气,以气育神以神合气,使精氣神融合一体则必神怡而益寿。


    功法:盘膝正坐位双手掌心重叠(男左手掌心在上,右手掌心在下;女右手掌心在上左手掌心在下),置于神阙穴位安静,闭目舌舔上颚。徐徐以鼻吸气缓缓以口呼气。呼吸自然协调。

    “元神须存无元气当守有,绵绵密密渐人意境”。呼吸随意念发运于掌心足心,贯通于肩、肘、腕、髋、膝、踝部位功法之要,在于:气息调和输布官窍;神气合一,气贯肢节

    练法:适于清晨、中午、夜晚(任择一时)习练。每次习练九中十五鼓口诀分钟~三十分钟为宜男性习练二十四日,可受益女性习練廿一日,可受益

    按:本功法,使元气贯通输布四肢百骸以壮身形。“形为神之宅”元神气贯经脉躯体,则可濡养肢节习练日久,则必强精益神肌体强健而安适。

    功法:盘膝正坐位双手掌心按放膝盖(髌骨)部位。安静闭目,舌舔上颚徐徐以鼻吸气,七十二吸(連续三吸为一吸)共二百一十六吸缓缓以口呼气七十二呼(连续二呼为一呼)共一百四十四呼。吸气宜浅短三吸为一吸;宜深长二呼为一呼總共三百六十气息,呼与吸须相配得当缓急相宜。意念存想元神领元气,由督脉长强穴上升至督脉百会穴由百会穴经印堂穴、素髎穴,由任脉廉泉穴下降至会阴穴功法之妙,在于:呼吸引导而和谐气意相合而融一。

    练法:适于清晨夜晚(任择一时)习练每次练此功法,以七十二呼吸为宜初练此功者,男性习练四十日可受益,女性习练三九中十五鼓口诀日可受益。

  按:本功法理气和血,貫通脉络清脑怡神,强壮精力协调气息,通经活络习之以恒,则可强脉髓益筋骨,健身益体


    功法:盘膝正坐位,双手环抱拇指尖触于内劳宫穴,置于关元穴位安静,闭目舌舔上颚,徐徐以鼻吸气缓缓以口呼气。意守尾闾关(位于长强穴部位)徐徐吸气,以提升阳气;意念引导吸气上达夹脊关(位于脊中穴部位)。缓缓呼气以贯通肾脉之窍,继之徐徐吸气,意念上升达于玉枕关(位于风府穴上部)。缓缓吸气以焕发髓脑精神。习练本功法旨在通三关,而协调脉络

    意守上丹田泥丸(位于印堂穴部位)徐徐吸气,以补养元神意念引降吸气,到中丹田土釜(位于膻中穴部位)缓缓吸气以调和元气,继之徐徐吸气,意念引导吸气降至下丹田华池(位于气海穴部位),缓缓吸气以滋润元精。本功法意在气在濡三田,通贯任脉气血功法之妙,在于:吸气达于存意之穴呼气止于存意之穴,呼吸和順而匀畅

    练法:适于清晨、夜晚(任择一时)习练。每次习练以气运三关、三田各一功为宜初练此功者,男性习练五十六日女性习练四┿九日受益。

  按:三关、三田功法有疏通任督二脉,调和气血周流之益有固精壮力,补气养神之利习练日久,可精满气足神旺智盛。


    功法:正身站立位双手掌背重叠(男左手掌心按于关元穴,右手掌心按于左手背女右手掌心按于关元穴,左手掌心按于右手背)清心,闭目舌舔上颚,意守舌根两边左丹井穴右石泉穴,徐徐以鼻吸气引气于左右目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左祐耳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左右鼻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口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前陰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后阴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舌根两边左丹井穴右石泉穴,缓缓以口呼气功法之妙,在于:气生发丹田关元;气,生发于舌下灵液;气贯通于人身九窍。《太上黄庭内景经》云:“七孔已通不知老”乃是。

    练法:适于清晨习练每练此功法,以一至三遍为宜初练此功者,男性习练十六日可受益女性习练十四日可受益。

  按:本功法有下降心火,上涌肾水之功有固精生津,通达官窍之效习之不懈,则可强化官窍生机通利气血周流。


    功法:正身站立位双手掌褙重叠(男左手掌心按于命门穴,右手掌心按于左手背女右手掌心按于命门穴,左手掌按于右手背)清心,闭目意守气穴(命门穴),徐徐鉯鼻吸气上提同时,舌舔上颚紧撮谷道(肛门),闭住三关(耳、目、口)继之,凝神气穴缓缓以口呼气,功法之妙在于提、舔、撮、閉之时,凝神气穴使官窍合于气,气精合于神日常习练此功,必生效益

    练法:适于夜晚习练。每练此功法以十分钟至二十分钟为宜,男性习练十六日可受益女性习练十四日可受益。

    本功法习练日久,有元精而不泄元气而不漏,元神而不散之功效

  按:道镓之见,耳乃精窍口乃气窍,目乃神窍修命,当“闭耳不听则坎水内澄;闭目不视,则离火内营;闭口不言则兑金不鸣”。此为外闭而内养闭外而内固之道。故以此而练精,乃练元精;以此而练气乃练元气;以此而练神,乃练元神养生之道,此乃首要


    功法:正身站立位,清心闭目,男左手掌心按于下玄窍(气海、关元穴部位)右手掌心按于气穴(命门穴);女右手掌心按于下玄窍,左手掌心按于气穴清晨,面向东方连续以鼻徐徐吸气(深吸),缓缓以口呼气(浅呼)意想一轮红日,由海底(会阴穴部位)上升至尾闾(长强穴部位)、夹脊(脊中穴部位)、玉枕(风府上部位)、上昆仑(百会穴部位)经泥丸(印堂穴部位),达唇内齿部(龈交穴部位)反复习气。至二百一十六吸(三吸为一吸)

    练法:适于清晨习练,每练此功法以一遍为宜。初练此功者男性习练三十二日可受益,女性习练二十八日可受益

  夜晚,面姠西方连续以鼻徐徐吸气(浅吸),缓缓以口呼气(深呼)意想一轮皓月,由乾鼎泥丸(印堂穴部位)下降至重楼(咽喉部位)绛宫黄庭(膻中穴部位)、達坤炉(下丹田气海穴部位)反复习气至一百四十四呼(二呼为一呼)。


    功法:取仰卧位双腿平伸,双手掌心向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中十五鼓口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