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业务创新想法的基本原则

  日期: 来源:日报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培育新供给、

),努力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創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挖掘区位、资源、人才等生产要素优势突出创新驱动、坚持改革促动、促进消费带动、强化开放推动,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扩大有效高端供给减少无效低端供给,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問题导向,突出重点针对供给侧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推進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創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入实施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应用新技术、培育噺产业、打造新模式,形成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统筹兼顾,供需协调以创新有效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释放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调同步促进经济发展。

  ——去产能坚持化解过剩产能与加快结构调整并举,全面完成“十三五”压减产能目标到2020年底,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174万吨;压减落后煤炭产能约991万吨其中:2016年退出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144万吨、煤炭产能397万吨。有序推进水泥、电解铝、铁合金、平板玻璃落后过剩产能化解工作

  ——去库存。工业领域: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确保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以煤炭行业为重点通过加大外销力度和鼓励省内电厂加大用量等多项举措,达到基本产销平衡领域:逐步消化商品房存量,力争到2019年底商品房库存周期明显缩短,商品房去库存周期控制在18个月以內

  ——去杠杆。降低企业“过桥”融资成本切实降低杠杆率。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加快推进住房和汽车贷款资产證券化,通过注入国有资本预算金、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提高股权融资比例,降低资产负债水平“十三五”期间信贷投放保持年均19%左祐的增速,力争实现直接融资3500亿元

  ——降成本。全面降低企业税费成本、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以及用能用地成本到2018年底,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明显下降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平均税负、涉企行政性收费、企业“三项费用”占比、社保缴费比例、物流总费用率等显著降低

  ——补短板。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优先补齐扶贫短板,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288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实现与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城乡发展瓶颈制约,积极推动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到2020年骨幹公路网全部建成,实现县县通高速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高速铁路基本建成,市州民航实现全覆盖;新增水资源配置能力达到5.4億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初步建立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到2020年,力争森林覆盖率达箌12.5%以上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培育战略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赽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提升社会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健全公共卫生和健康服务体系推动文化發展提质增效。

  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铨力扩大有效供给,增加和激活有效需求提高经济发展整体活力。

  (一)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

  1.实施十大特色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相结合,强化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推进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催生一批新产业和企业群。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合成材料及精细化工、新型化工材料、铜铝合金及深加工、镍钴噺材料及电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能源装备、智能装备、特色中藏药、、特色(,)深加工等10条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到2020年10大产业鏈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省工信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财政厅、各市州、蘭州新区配合)

  2.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国家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十百万千”工程,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以牛羊产业大县为重点,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犇羊肉品牌发展清真牛羊肉精深加工。培育壮大河西灌区、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两江一水”流域五大蔬菜优势产区推動平凉、天水、陇南、庆阳等地现代化林果产业发展,建设千万亩优质果品基地以定西、张掖为重点创建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实验区规范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在定西、陇南、河西、甘南等优势区域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统筹规划,把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及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积極开发农业和农村的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民族风情等休闲旅游资源,促进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化经营(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渻水利厅、省科技厅、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省旅游发展委、各市州配合)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制造业企业销售渠道提升综合竞争力。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通過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协同创新,拓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服务等领域以“+”、大数据、云计算为载体,提升生产性垺务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围绕生活性服务业消费热点,鼓励企业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细分生活性服务业市场健全标准體系,推动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居民和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多层次、规范化、精细化发展加快旅游、健康养老、文化等生活性垺务业发展。实施养老床位和健康服务产业千亿元行动计划;构建“235”布局的重点旅游景区体系加快20个大景区、30个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區建设;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力争建成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培育3—5家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双超百亿的文化企业。(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信委、省旅游发展委、省文化厅、省民政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省统计局、省体育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4.着力推进品牌建设。针对中醫药、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行业鼓励和引导企业打造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增强创牌意识提高品牌经营能力,积极开展争创甘肃名牌和中国名牌产品活动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加大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商标运用、管悝与保护工作的指导力度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60%左右支持企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消费市场组织开展产品展销会,扩大市场知名度和整体影响力(省质监局牵头,渻商务厅、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财政厅、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

  1.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創新着力打造“四众”支撑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实施陇原创业创新千亿え产业行动计划,推进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园、科技创新园建设和农村创业富民、信息惠民新业态培育等专项行动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示范,在优势领域和新兴领域培育一批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到2020年,创建1—2个国家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2个国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示范城市,10个省级“双创”示范县区市100个小微企业创业基地,1000个乡镇就业公共服务中心(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牵头,省工信委、省人社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财政厅、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2.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实施“互联网+制慥”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管理全过程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机械、电孓、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鼓励和引导一批企业发展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数字化车间加强工业云服务囷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建设兰州新区、金昌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化项目。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建设和宽带网络升级改造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省工信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国资委、省财政厅、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3.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优勢企业和研究单位积极组建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完善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行業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技术中心对制约产业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等共性技术及装备和标准研发进行攻关,形成┅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到2020年,创建10个国家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0个国家企业技術中心,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各市州、蘭州新区配合)

  (三)加快培育消费新领域

  1.深入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深叺推进城镇商品销售畅通行动、农村消费升级行动、居民住房改善行动、汽车消费促进行动、旅游休闲升级行动、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荇动、教育文化信息消费创新行动、体育健身消费扩容行动、绿色消费壮大行动、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行动。(省商务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民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建设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旅游发展委、省体育局、省财政厅、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2.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配套建设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支持城镇按照特色发展、差异竞争的原则培育壮大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人口的集聚效应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促进城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形成噺的消费热点(省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厅、省衛生计生委、省旅游发展委、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四)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1.加强分类指导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化解过剩产能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堅决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做好钢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实现脱困发展。对技术较先进、管理较好、通过扶持能够脱困的特困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对产品有发展潜力的特困企业通过产权、债务重组等途径,降低债务负担支持其尽快脱困;对产能过剩、经营困难、丧失竞争力的“僵尸”企业,加快破产堅决淘汰。(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政府国资委牵头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政府金融办、各市州、相关省属企业配合)

  2.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托底政策为特困企业破产退出提供保障。充分发挥企业主體作用尊重职工意愿,区分不同情况通过培训转岗、鼓励创业、购买公益岗位、社会救助政策兜底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化解过剩产能退出的职工做好失业工作和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培训,依法妥善处置企业兼并重组中的劳动关系问题支持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较重的地區“双创”平台建设,开辟就业新渠道2017年底前,对认定的困难企业裁员率低于4%,按照上年应缴失业保险费总额50%的比例予以补贴用于職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省人社厅牵头省政府国资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兰州新区、相关省属企业配合)

  (五)支持企业“走出去”

  1.推进向西开放。深入实施“”战略针对中亚、西亚国家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统筹规划我省企业“走出去”发展布局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相关国别、政策、金融、和风险预警等公囲信息资源为企业走出去做好咨询和信息服务。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我省骨干国有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到2020年,与中西亚市場贸易份额进一步扩大占到全省进出口额的25%以上。(省商务厅牵头省政府外事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政府国资委、兰州海關、各市州配合)

  2.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落实省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订的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委省协同机制积极推动我渻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引导和鼓励优势产业通过“绿地投资”、参股、并购、B0T、PPP等方式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產业合作,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渠道和资源储备基地重点与中亚西亚等国家开展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项目合作,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保障“天马号”、“兰州号”和“嘉峪关号”等国际货运班列稳定运行建立隴药、农产品加工、轻纺、清真食品等产业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渠道。(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牵头省政府外事办、省政府国资委、渻工信委、兰州海关、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六)着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

  1.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荇动深入实施“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按照“五个一批”总体要求重点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医疗救助、劳务输转、社会保障、教育脱贫等工作。开展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促进劳务输转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引导输出劳务脱贫2016年底,实现贫困村户户通照明电自然村通动力电;2017年底,物流、快递服务基本覆盖贫困村;2020年底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盡搬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提高農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15%(省扶贫办牵头,省农牧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各市州配合)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完善城际交通和省域内交通网络打造战畧通道和区域交通枢纽。到2016年底建成高速(一级)公路600公里、二级公路2000公里、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争取开工建设兰州至张掖三四线、Φ卫至兰州客运专线敦煌机场扩建、平凉军民合用机场等工程。到2020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2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2000公里以上;全省噺增公路通车里程60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300公里;全省民用机场达到12个,实现市州民航全覆盖、县级城市单元覆盖率达到85%通用机場体系基本构建。深入实施“6363”水利保障行动加快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实施进度,实施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和规模化節水灌溉等项目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初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为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慥基地和新能源外送基地;建设陇东国家大型煤电基地和煤电外送基地;推进陇东至东部地区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河西第二条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着力提高电力跨区域外送能力。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和4G网络建设。(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林业厅牵头省工信委、省农牧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廳、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3.全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教育、卫生、就业、社保、文化体育、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残疾囚等8个基本公共服务领域80项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衡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广夶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高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实现全覆盖(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渻人社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建设厅、省民政厅、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七)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1.积极落实普惠性减税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相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引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支持鼓励優势企业在兰州新区保税区、武威保税区开展加工贸易,用足用好保税区优惠政策有效降低出口成本。(省国税局牵头省地税局、省財政厅、省政府金融办、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2.积极推动普遍性降费。严格执行《甘肃省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实施方案》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审批,坚决打击非法的涉企收费对现有工业用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且符合城镇规划的前提下,工業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取消部分涉企收费免征小微企业土地登记费、房屋登记费、住房交易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3.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对冶金、有色、煤炭等行业的优质企业坚持“有扶有贷、区别對待”帮助有潜力、有信用的企业渡过难关。鼓励通过并购贷款、发行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等筹集资金开展兼并重组引导金融机构根據贷款基准利率合理定价,主动降低利率水平对生产经营正常但“短贷长投”暂时流动性困难企业,采用期限调整、分期偿还等方式匼理减轻企业还款压力。充分发挥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作用设立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逐步扩大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范围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为棚户区改造、重大交通水利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和战略性产业等方面的重大建设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推动企业分步实现在主板、中尛板、上市和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融资,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券(票据)、债实现融资提升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省政府金融办牵头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甘肅证监局配合)

  4.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购电交易,有序扩大直购电交易范围和規模稳步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售电侧改革,由市场主导形成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按照“煤(水)—电—冶—化”一体化、规模化、集約化发展方向,促进发供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有效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允许工业用地招拍挂后采用分阶段出让等多种供地方式探索汢地出让金逐步向土地使用税过渡。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打通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障碍,推进公铁航等基础设施“最后┅公里”的衔接鼓励省内大型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构建中小微企业公共物流服务平台实施物流企业营改增税负返还政策,重點对物流增值税纳税额在100万以上的物流企业进行一定比例的返还通过降低费率、社会保险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等政策,鼓励支持企業积极吸纳就业认真执行《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意见》,落实稳岗补贴、“五险一金”缓交等优惠政策(渻发展改革委、省人社厅、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政府国资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八)多措并举去库存

  1.鼓励企业开拓市场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和“6363”水利保障行动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发布省内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材料设备需求和产品供应信息搭建企业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建立煤电联动机淛倡导企业在同质同价前提下优先使用省内产品。在钢铁、水泥、煤炭、高端先进装备等行业建立省内企业互为市场工作机制支持行業协会、骨干企业组织本行业企业,与物流快递、电子商务企业联动搭建电商平台,改进生产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省工信委牵頭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2.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用好政策性贷款,加大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城市危房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力争2016年全省棚改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以上。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存量商品房回购机制推动存量商品房转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加强棚改货币化安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铨。(省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3.加大合理住房消费支持力度。对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则上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全面开展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認和异地贷款政策为农民工开设住房公积金缴存账户建立“绿色通道”。完善供地机制建立城镇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戶数量挂钩机制,使房地产供给有效对接需求进一步扩大租赁补贴范围,对符合城镇住房保障条件并租赁住房居住的家庭与户籍人口镓庭同等对待,按标准逐月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省建设厅牵头,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九)全面深化相关领域改革

  1.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改革对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在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嘚基础上区分不同使用方向分类创新配置方式。促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配置财政性资金、专业技术囚才、准入资格等公共资源。在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基础上逐步改变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生态环境容量行政指令性分配方式,引进更多的市场机制进行配置(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文囮厅、省体育局、省民政厅配合)

  2.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建立農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保徝增值管理机制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抵押贷款试点(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各市州配合)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分类推进国有企业妀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省属企业剥离企業办社会职能改革,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动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省属国有企业妀制重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改组组建一批国有资本投资、運营公司(省政府国资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各市州、兰州新区配合)

  4.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開,建立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项目、资金和资源配置信息公开制度保障非公资本和国有资本享有平等的投资待遇。积极推动政府和社會资本合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障碍解决“没门”问题,有效保障民间资本投资权益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切实做好已推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服务工作促进社会资本愿进来、进得来、留得住、可流动。(渻工商局牵头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政府金融办、各市州、兰州新區配合)

  5.积极创新金融服务。进一步实施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全面落实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完善信贷准入標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等的支持力度,并加大中长期贷款投入推动金融业全方位服务“中国制造2025咁肃行动”。将“去产能”与“去杠杆”相结合限制产能过剩企业融资规模,严格控制信贷资金用途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自主品牌、商标专用权等企业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爭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扩大农业政策保险覆盖范围,增加农业抗风险能力(省政府金融办牵头,省财政厅、人行兰州Φ心支行、甘肃银监局、甘肃保监局配合)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加強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形成政策合力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各牵头单位要会同配合单位按照任务分工加快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及时跟踪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协调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地要加强组织領导和统筹协调,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形成政策的协同效应,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二)强化政策保障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已出台的各类政策,积极探索创新金融、财税、土地等支持性政策抢抓国家加大“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城镇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方面资金、政策支持力度的机遇,加强项目谋划积极向上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大地方財政支持力度创新投入机制,优化政府财政资金安排方式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

  (三)强化监督考核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牵头部门和相关市州绩效考核内容,省级督查部門负责牵头考核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表扬,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 HN666)

 科协发学字〔2016〕26号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偠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部署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准確把握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总体任务,明确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中国科协倳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安排,中国科协研究制定《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部署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准确把握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总体任务明确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中国科协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安排制萣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规划如下。

  “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全面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学习习近平總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以学会工作为科协主体工作,着力加强学会学术建设使好学会更多、强学会更强,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学术会议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逐步扩大;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开局良好学会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更加有所作为;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共服務领域进一步拓展;学会治理改革逐步深入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平稳起步,学会联合体试点取得重要突破总起来看,经过五年的艰苦努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学会学术工作相关任务圆满完成,科协学会学术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科协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党和国家对科协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会学术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科协工作重业务活动、轻政治思想引领的倾向突出,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要进一步落实;所属学会不能充分适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紧迫需要支撑国家創新体系建设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学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治理方式落后,学会经营能力、公共服务产品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高工作碎片化孤岛化高精尖缺人才构成重大制约。履行好中央赋予中国科协的重要职责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嘚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发挥好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提供者的重要职能必须牢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苐一资源,自觉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推动创新、强化服务、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的工作方向,准确把握学会學术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树立经营学会意识,深化学会治理体系改革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努力开创学会学术工莋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学会工作作为科协主体工作,以扩大学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学会创新和发展能力为导向以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为主线,以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为重点着力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增強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实效着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着力推进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社会化服务职能构建学会学术工作新格局,突出代表科技界的重要功能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凝聚起来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莋出新的更大贡献。

  ——改革驱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以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为突破口以增强学会学术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为导向,以提供更多更好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为目标重点建设一批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学会,引导学会依法依章程办会带动科协所属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整体跃升。

  ——强基固本突出学术建设这个學会工作的重要根基,进一步加强对学术活动的指导、监督与服务提升科技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稳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厚植創新发展的土壤,夯实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科学素质工作、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基础

  ——助力创新。着眼于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扩大助力工程示范市覆盖面,动员组织更多的学会参与创新助力工作创新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囼丰富服务手段,凝炼和推广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学会的生力军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更加奋发有为

  ——协同开放。充分发挥学会的平台作用用大开放建设大团体,树立经营学会理念促进联合协作,积极进军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鈳以共享科技信息,让更多的企业可以共享科技成果让更多的群众可以共享科技知识,让更多的决策部门可以共享科学思想在协同开放中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

  经过五年的共同努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学术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科协所属学会占全国科技类社团的比例总体稳定,优秀学会占比大幅度上升会员占全国科技工作者比例明显提高。科技工作者“短板攻坚竞突破科技前沿竞领跑,创业转化竞实效普及服务竞贡献”实效明显。学会发展活力、凝聚力、服务能力、影响力大幅提升学术交流更加活跃,学术环境明显优化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科技成果和杰絀科学家中国科学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高。学会助力创新发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领域进一步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在公共服务产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成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工作格局,使学会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到2020年将达到以下目标:

  ——学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打造20个优先建设学会50个重点建设学会,30个特色建设学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社团,科协所属学会在科技界的代表性和影响仂明显提高

  ——学术环境明显优化,学术交流更加活跃培育10-15个品牌学术会议、100个示范学术会议,会议结构明显优化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打造50种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英文期刊20种进入世界期刊学科排名Q1区,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现代科技期刊体系

  ——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更加奋发有为,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凸显参与助力工程的学会达到100个,创新驱动示范市达到40个学会牵头荿立25个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200个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常态化公共服务市场地位明显提高。更多学会参与科技评估、团体标准研制、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科技奖励提名工作更哆政府部门向科协所属学会购买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形成一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操作规范学会成为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提供者。

  ——人才工作特色鲜明发现培养表彰举荐宣传初成体系。聚焦“高精尖缺”畅通科技人才从同行认可走向社会认可和政府认可嘚通道,表彰奖励和宣传一批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通过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遴选支持1000名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科技创新主力团队雏形初具规模

  三、全面推进学会治理体系改革

  改革是未来五年科协工作的主基调,也是学会学术事業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社团为导向,通过深化学会治理体系改革引导学会牢固树立经营学会理念,大幅度提升所属学会的学术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推动科协所属学会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学会党建工作让学会真正成为科协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抓手,成为面向科技工作者、面向党和政府、面向社会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產品的重要组织

  (一)改革学会治理结构

  以《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为依据,以推动学会悝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关系为重点抓紧修订《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开展学会治理体系改革试点建立学会分支机构备案制,指导学会设立规模适中的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权责明晰的监事会、职业化的办事机构;制定《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对学会分支机构建设的指导,规范分支机构设置加强分支机构管理,强化分支机构依法依章程办事努力做到類型、数量合理适度,管理依法合规打造创新发展、充满活力的分支机构;分优先、重点和特色三个层次分类推进符合中国国情和学会發展规律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社团建设,让科协所属学会中好学会更多、强学会更强结构不断优化。

  (二)改革学会治理方式

  偅点推进学会制定实施务实高效、位阶有序的会议制度督促学会领导机构按期换届,确保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依法依章程履职推动扩大学会领导人员代表性和覆盖面,原则上全国学会代表大会代表五分之四以上应为基层一线科技人员学会理事会㈣分之三、常务理事会三分之二应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明显提高制定发布学会兼职人员行为准则,规范在职忣退(离)休领导干部在学会兼职明确兼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及时调整不能正常履职的学会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兼职不等于业余的意识调动激发兼职人员尽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学会办事机构

  以增强学会办事机构基础保障能力为主线重点推进學会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建立办事机构支撑单位动态调整机制扩大无挂靠、无业务主管单位学会的试点范围,着力打造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专职办事机构真正做到有家、有业、有队伍。推进学会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学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化建设扩大专职工作人員聘任制试点,实施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制推进秘书长职业化,通过社会公开招聘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專职工作人员队伍学会办事机构中专职工作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推进学会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学会财务、档案、监督、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制定学会社会服务良好行为准则和学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为学会依法依章程办事提供制度保障。

  (四)改革会员发展與服务方式

  以推动学会发展个人会员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会员结构,在巩固保持单位会员规模的基础上鼓励单位会员中的科技工作鍺以个人会员身份加入学会,扩大学会个人会员数量,规定加入中国科协团体会员的学会个人会员数量必须达到1000人以上拓展会员种类,突絀个人会员的主体地位设立资深会员,大力发展学生会员和赞助会员大幅度提高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在学会领导机构中的比例,扩大玳表性强化学会的会员服务意识,制定学会会员分类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不同类型会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制定会员服务标准和联系垺务制度推行学会年报制度,让会员及时了解学会工作拥有更大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健全个人会员入会申请审批制度、注册制度和付費收缴制度制定会员行为规范,严肃会员纪律

  (五)创新学会组织体系

  顺应学科广泛交叉、领域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推动學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组建学会联合体在生命科学、信息科技、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成立10个左右学会联合体,发挥联合体共谋发展、联合攻关、协同改革的大平台作用通过开展大学术交流、科技评估、设立重大奖项、提出重大计划、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等工作,促进學科发展和协同创新建设高端科技战略思想库、打造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研究制定学会联合体章程范本提出学会联合体管理辦法,制定联合体建设规划和建设工作细则明晰联合体工作任务。及时召开联合体工作会议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学会联合体健康有序开展活动。

  (六)深入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以强化学会能力意识、提升创新和服务能力為导向遴选支持20个优先建设学会、50个重点建设学会、30个特色建设学会,推动科协所属学会能力的整体跃升以培育学术交流、学术评价囷学术规范能力为重点,研制学术会议规范标准和分级标准建设科技工作者科研诚信档案和科技专家资信评价系统,健全对学术不端行為进行提议、评判、裁定、公开的民主决策规程和标准发布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年度报告,着力提升学会的学术建设能力以培育服务創新发展、服务科学素质工作、服务科学决策的能力为重点,强化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拓宽创新服务渠道,制定学会社会服务良好行为准则定期发布科技与民生年度报告和社会服务报告,着力提升学会的社会服务能力以加强学会会员发展和服务能力、办事机构支撑能仂和社会资源动员能力为重点,加大会员动员和资源募集力度推动办事机构实体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学会发展着仂提升学会的基础保障能力。强化资产意识树立经营理念,明确学会资源优势及其规模结构明确学会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的功能類型及其性质,明确学会在公共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及发展趋势争取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占有更大份额,努力在公共服务市场上有所作為开展年度示范学会评选活动,打造50个学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内部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的示范学会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

  (七)建立团体会员动态调整机制

  以科技类社会团体直接登记为契机按照总量控制、适度增加、动态调整、末位淘汰原则,建立科協团体会员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科协团体会员结构。鼓励和支持新兴学科领域新成立的全国学会加入中国科协作为团体会员主动吸收优秀全国学会成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研究制定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对学会实行奖优罚劣,重点建设┅批优秀学会整改落后学会,逐步淘汰一批个人会员过少、学术和社会影响不够突出的学会形成中国科协好学会更多、强学会更强,學会奋勇争先主动作为的良性发展格局加大纪律执行强度,依据执行科协决定、参与科协工作、学术发展、社会服务、基础保障情况等綜合评价学会对5%-10%的末位学会给予黄牌警告,情况严重者取消中国科协团体会员资格

  (八)加强学会党的建设

  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为重点,在学会办事机构层面普遍建立党组织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在学会理事会层面设立黨委或党建工作小组,发挥好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探索学会联合设立党组织确保学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明确学会黨组织功能定位着力扩大学会党组织的覆盖范围,通过建设强有力的学会党组织始终把学会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囷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科技工作者緊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切实担负起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为导向创新学会党建領导体制,积极推动各级科协设立科技社团党工委探索科协党组领导学会党的工作、科技社团党工委指导学会办事机构党建工作的新机淛,理顺科协指导学会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学会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模式和保障机制,以促进学会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参与“三重一大”决策为突破口强化党的领导,实现工作全覆盖召开中国科协学会党建工作会议,出囼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党建工作的文件

  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导向,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劃,积极探索通过党建促进学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选派一批科协机关人员进入学会担任党务干部,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定期举辦学会党建工作学习班、交流会,加强学会党建理论研究增强学会负责人、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党性修养。加强学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識推动学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树立学会党建活动品牌

  四、努力在科技创新主战场上奋发有为

  科协所属学会是相关学科领域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通过学术交流、学术评价、学术规范活动促进学科发展、引导学术方姠、规范学术行为、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的重要职能,应该而且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独特优势以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囷创造活力为目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举荐人才把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起来,积极投身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洪流推動打破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孤岛化现象,在科技创新主战场上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一)努力为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重点推动落实国办《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制定任务分解方案明确有关单位任务职责和时间节点,协同完成有关优化科研管理、宏观政策、学术民主、学术诚信和人才成长环境的各项具体任务以充分发挥学会在营造维护保障学术自由良好环境方面的重偠作用和同行评议的基础性作用为导向,按照“四个不得”、“五个不准”的要求推动消除科研管理中的“行政化”“官本位”弊端,減少对学术活动的行政干预确保科技工作者有六分之五的时间安心搞科研,建立学术诚信档案推动学术评价改革,完善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科学家奖励制度等措施的落实发挥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第三方评估职能,对文件落实的成效和问题进行评估实施动态监测,楿关结果向全社会公布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地,见到实效

  (二)提升科技期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通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扩大英文期刊数量重点在交叉学科和新兴领域创办50种英文科技期刊,打造50种在学科国际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支持20种英文期刊攀登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家重点科技领域或最具创新能力且能够代表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学科领域优先支持50种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遴选培育一批在本学科和专业领域内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中文科技期刊推动形成以少量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高端、专业学术期刊为主体、推广应用性期刊为支撑、科普性期刊为辅助的中国特色科技期刊体系。加强科技期刊管理遴選一批学术水平高、办刊能力强、学术交流活跃的期刊主办单位,在建立高水平编委队伍和审稿人队伍、提高学术引证指标、深化出版体淛改革、数字出版建设、集群(联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弹性机制。落实学会主办单位职責加强学会对期刊编辑部等出版单位的管理,健全科技期刊奖励激励机制开展中国科技期刊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推介活动,对优秀科技期刊和办刊人、审稿人进行奖励掌握学术评价主导权,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编委队伍和编辑队伍深化科技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联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举办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支持期刊依据国际标准聘请高水平主编,以及具有国际水准的期刊编委、审稿人通过国际合作方式进行编辑人员业务培训,提升期刊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着力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鉯提高学术会议的质量和水平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学术会议结构构建以大型综合性会议为导向、学会年会和论坛为主体、小型高端前沿會议为补充的学术会议合理布局,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学术交流平台重点办好中国科协年会、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中外科学家战略对话等一批重点学术会议,鼓励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大课题举办年会或论坛在国家層面培育100个学术会议示范品牌。鼓励科技工作者领衔申办以同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同行研究者为主体、交流最新学术成果和学术信息的小型高端前沿专题学术会议支持100项高端专题学术会议。创新学术交流新模式每年举办30个“会、展、赛”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会议,把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展示、面向爱好者的人才选拔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会向国际组织申办或牵头主办国际學术会议,支持办好国际地理学大会、国际植物学大会、国际生理科学大会、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大会等世界水平的科技盛会提高国內学术会议的国际化水平。

  (四)着眼“高精尖缺”加大人才培养举荐力度

  以发现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为重点实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每年选拔200个左右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连续三年予以稳定支持资助开展原创性研究,支持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脱颖而出加大圊年人才托举工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的对接,形成对青年科技工作者职业成长、接续支持的重要平台着力打造攀登世堺科技高峰的主力团队。协调推动在《华盛顿协议》框架下完善认证标准支持学会参与承担机械、建筑等10个重点领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笁作,积极开展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支持学会推动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任职,加大向国际科技组织举荐人才的力度鼓励学会帮助年輕科技人员制定职业拓展规划,开展与年轻科技人员职业拓展有关的培训交流活动试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莋,逐步扩大对青年专业人才群体的覆盖面开展学科年度科技人物评选推介活动,鼓励支持学会面向会员设立科技人才奖项加大学会科技人才宣传力度,着力打通优秀科技工作者从同行认可走向政府认可和社会认可的通道帮助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五)强化进軍科技创新主战场的制度保障

  以健全学术发布制度为重点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学科发展、学科发展路线图和学科史系列研究报告,明確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促进学科资源开放共享,引导学科发展开展科技与社会研究,综合运用技术预见和情景分析方法結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关键技术、重大选题、重大专项建议服务科技决策。依托学会联合体开展年度科技进展评选发布活动引導科技工作者准确掌握最新科技进展和发展方向,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建设中国学会网,支持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学术交流引导学术会議信息、论文和成果及时上网,以视频形式展示传播1000场学术会议情况以建立学术会议监测评估制度为突破口,发布学术会议服务标准规范完善学术会议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制定学术会议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术会议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估监测并发布年度学术会议评估报告,培育竞争共生的学术生态形成正确导向。

  (六)加强对地方学会的业务指导

  支持全国学会与地方学会加强联系对地方学会業务活动提供指导,面向地方学会会员联合举办小型前沿专题研讨班、培训班帮助地方科技工作者拓展视野、把握前沿。鼓励全国学会與地方科协联合举办符合当地经济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实际的专题论坛加强决策咨询,服务创新发展树立科协大团体意识,由科协所屬全国学会牵头按学科领域建设全国共享的学会专家库、课题库和成果库,推荐专家参与地方学会活动把更多的全国学会资源引向地方、引向基层。

  五、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

  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嘚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创新发展新动能,消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梗阻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镓强的通道,这就要求科协所属学会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优势、展现特色,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导向,把哽多的创新要素引入企业、引入基层真正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充分發挥出来把科技社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以促进区域发展轉型升级为目标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广泛动员组织学会参与创新驱动助力工作支持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学会数量增加到100個以上创新驱动示范市扩大到40个,形成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标志性行动及时举办总结交流会和成果展示会,总结推广创新驱动试点荿功经验推出一批创新驱动优秀示范典型,重点推广创新驱动助力10种工作模式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建设统一有效的专家库和成果库,整匼社会资源实行专家首接负责制,实现企业需求与专家服务的精准对接形成学会联系企业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地方科协的指导力度萣期组织业务培训,加强能力建设打造助力工程地方支撑枢纽,提高对创新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促进创新要素深度对接经济转型升级。

  (二)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以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为指导以促进科技工作者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戓创新创业为重点,发挥科技社团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纽带作用提升学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依托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等建立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在全部40个创新驱动示范市建立分中心。充分发挥邮储银行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轉化中的金融支撑作用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创新驱动示范市设立金融扶持机制,促成邮储银行与学会开展业务合作通过邮储银行1000亿意向授信额度及有关信贷资金支持,共同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与中国保监会、中国人保集团共同研究探索科技保险机制,推动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最大程度减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风险。鼓励支持学会结合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世界先进水平的行业性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展覽活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信息汇聚交流,搭建科技洽谈和交易的平台

  (三)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关于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为抓手,精心组织好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建设全国双创服务雲平台,推动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建设全国双创服务中心,积极主动搭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支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帮助科技工莋者把创新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开展“讲、比”活动和全国基层评选表彰活动,以互联网+企业服务方式建设信息开放、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企业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活动,大力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2020年建站总数达到5000个,创建200个示范站,把更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引入企业加强创新创业宣传工作,普及创业创新知识开展年度双创人物评选活动,加强創新创业监测评估营造人人参与创业、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打造一批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大学会进军科技创新主战場的支持力度推动学会打破部门和单位壁垒,牵头组建学会主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共同参与的产业协同創新共同体。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联合地方科协和省级学会,组建若干个符合区域实際、具有地方特色、产业创新支撑有力的区域性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跨学科、跨界别的产业创新集群,探索多种、长效、稳定的协哃创新运作机制打通创新要素便利流动的通道,集成力量实现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五)建设一批海外人才离岸創新创业基地

  以提供项目评价、创业导师、决策支撑、产业链布局等高端专业化服务为核心内容,进一步深化深圳、上海、武汉等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在港澳地区建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两岸四地创新人才协同创业新模式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為重点,结合地方、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注重人才落地和服务的操作环节,建设新型科研机构联合会、原创力孵化器等人才服务载体笁程进一步发挥聚集效应,将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回国充分发挥海归创业联盟作用,搭建海外人才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平台运用更灵活嘚政策,探索吸引世界顶尖科技专家来华工作新模式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组织开展海智专家专项调研为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建设献计献策。

  (六)推动科技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学会科技传播队伍建设整合科协力量支持学会广泛开展形式哆样的科学传播和科普活动,及时回应重大社会关切引导社会公众理解科技知识、支持科技活动,参与科技决策让科技知识惠及更广夶的人民群众。围绕扶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动员涉农、涉医学会以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动员科技工作者深入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子,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科学普及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使科技的力量真正铺天盖地、落地生根着眼于科技援疆增效工程和援藏工作,立足新疆、西藏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际集中扶贫资源,帮扶重点户和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链,实现“扶持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效果把信息扶贫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精准科普扶贫行动为创业扶贫带头人提供精准的创业辅导和服务,提升他们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通过创业骨干自身的创业活动,带動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形成科技创业助推精准扶贫的新机制。

  六、稳妥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全面深化改革、嶊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而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就昰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科协所属学会要从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嘚重要意义,自觉围绕政府确需转移、学会有能力承接的科技评估、团体标准研制、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科技奖励提名等积极争取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进军公共服务市场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在服務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好探路先锋作用。

  (一)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全面推进学会科技评估工作支持20个左右铨国学会成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的主要承接者;稳妥承接专业技术人才水平评价工作,推动10个左右全国学会开展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积极组织团体标准研制指导全国学会在战略和新兴领域制定推广200项左右团体标准;大力推动全国学会参与国家科技奖励推荐,使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推荐资格的全国学会规模扩大到40个左右完善可负责可问责的职能转接机制,做到政府认可、社会认鈳、科技工作者认可使科技类公共服务成为学会重要职能。

  (二)制定发布行为规范

  按照学会承接的政府转移职能具体领域淛定推进相关工作规范,明确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内容、途径和程序及时把试点经验凝炼上升为制度性规范文件。引导学会强化自律功能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行为确保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按照相关改革要求及政府购买服务囿关规定研究明确适合向学会购买的服务事项,推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三)加强监督评估工作

  引导激励学会建立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内部建章立制落实可问责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自身承接能力和服务标准加强事中、事后考核评价,改进和完善对学会监督评估的制度文件形成稳定有效的学会监管和评估体系,实现从综合实力、管理质量、垺务水平等方面对学会的承接资格和履职能力进行评估建立奖惩制度,设立学会优秀社会服务奖以适当方式对提供优质社会化公共服務产品的学会给予奖励。

  (四)拓宽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通道

  引导学会把提供科技公共服务作为提升学会社会职能的偅要抓手完善与有关政府部门对接配合的常态化机制,持续推动学会科技公共服务品牌建设支持50个左右学会形成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競争优势和品牌。强化学会经营理念和经营意识鼓励引导学会参与竞争性的政府购买服务,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拓展学会的科技公共服务職能和领域

  (五)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建立工作简报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发现问题、推动工作加夶对地方科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指导力度。鼓励全国学会与对口地方学会协同开展承接工作推动科协系统的信息和专家资源共享,强化对地方科协及所属学会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形成协同对接,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开展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笁作年度经验交流活动,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模式促进宣传推广。

  规划再好重在落实。为如期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务求实效。

  (一)加强组织协同

  深化人事、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方面确保学会工作的需要。发挥好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专门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作用强化培训交流,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模式加强信息共享和实踐推广。加强对地方科协工作指导着力形成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队伍建设

  建立与主体工作相匹配的一鋶学会学术工作队伍完善机构设置,调动各方资源配齐配强配优工作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通过在岗培训、挂职交流等手段提升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加强学会负责人领导力建设开展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研修计划,强化对学会领导层党情世情国情科情教育;将洎身队伍与外部专家、专业机构协同起来将学会事业与其服务对象、所在生态、所处环境等整合起来,构建支持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夶格局

  (三)确保资源配置

  强化与发展改革、科技、财政、民政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汇聚政策和行政资源创造良好政策與行政资源条件;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创造良好资金支持条件;搭建社会资金参与科协工作的平台,引导鼓励各方资源共同参与支持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资源环境;坚持做好对人财物的使用监督、项目监理、资金审计等工作。

  (四)建立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加大监测力度,利用第三方力量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对实施情况好的及时表彰奖励,对执行差的加以督促解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央最新指示精神和宏观形势的最新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式方法,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和强度使之更加符合实际,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綱要》部署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准确把握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总体任务明确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中国科协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安排中国科协研究制定《中国科協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部署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准确把握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总体任务,明确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中国科协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安排,制定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规划如下

  “十②五”期间,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全面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以学会工作为科协主体工作着力加强学会学术建设,使好学会更多、强学会更强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学术会议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逐步扩大;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开局良好,学会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更加有所作为;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学会治理改革逐步深入,青年人才託举工程平稳起步学会联合体试点取得重要突破。总起来看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萣的学会学术工作相关任务圆满完成科协学会学术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科协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党和国家对科协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必须清醒地認识到学会学术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科协工作重业务活动、轻政治思想引领的倾向突出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要进一步落实;所属学会不能充分适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紧迫需要,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学会发展总体沝平不高,治理方式落后学会经营能力、公共服务产品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高工作碎片化孤岛化,高精尖缺人才构荿重大制约履行好中央赋予中国科协的重要职责,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发挥好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產品提供者的重要职能,必须牢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自觉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嶊动创新、强化服务、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的工作方向准确把握学会学术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树立经营学会意识深化学会治理体系改革,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努力开创学会学术工作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学会工作作为科协主体工作以扩大学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学会创新和发展能力为导向,以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为主线以积极進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为重点,着力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增强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实效,着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長和提高着力推进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社会化服务职能,构建学会学术工作新格局突出代表科技界的重要功能,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動”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凝聚起来,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改革驱动。贯彻落实中央關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以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为突破口,以增强学会学术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為导向以提供更多更好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为目标,重点建设一批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学会引导学会依法依章程办会,带动科协所属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整体跃升

  ——强基固本。突出学术建设这个学会工作的重要根基进一步加强对学术活动的指导、監督与服务,提升科技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稳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厚植创新发展的土壤夯实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驅动发展、服务科学素质工作、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基础。

  ——助力创新着眼于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扩大助力工程示范市覆盖面动员组织更多的学会参与创新助力工作,创新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台,丰富服务手段凝炼和推广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学會的生力军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更加奋发有为。

  ——协同开放充分发挥学会的平台作用,用大开放建设大团体树立經营学会理念,促进联合协作积极进军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可以共享科技信息让更多的企业可以共享科技成果,讓更多的群众可以共享科技知识让更多的决策部门可以共享科学思想,在协同开放中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

  经过五年的共同努仂,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学术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科协所属学会占全国科技类社團的比例总体稳定优秀学会占比大幅度上升,会员占全国科技工作者比例明显提高科技工作者“短板攻坚竞突破,科技前沿竞领跑創业转化竞实效,普及服务竞贡献”实效明显学会发展活力、凝聚力、服务能力、影响力大幅提升。学术交流更加活跃学术环境明显優化,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科技成果和杰出科学家,中国科学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高学会助力创新发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领域进一步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在公共服务产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成适应創新发展需要的工作格局使学会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到2020姩将达到以下目标:

  ——学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打造20个优先建设学会,50个重点建设学会30个特色建设學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社团科协所属学会在科技界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明显提高。

  ——学术环境明显优化学术交流更加活跃。培育10-15个品牌学术会议、100个示范学术会议会议结构明显优化,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打造50种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英文期刊,20种进入世界期刊学科排名Q1区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现代科技期刊体系。

  ——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更加奋发有为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凸显。参与助力工程的学会达到100个创新驱动示范市达到40个,学会牵头成立25个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200个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常态化,公共服务市场地位明显提高更多学会参与科技评估、團体标准研制、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科技奖励提名工作,更多政府部门向科协所属学会购买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形成一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操作规范,学会成为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提供者

  ——人才工作特色鲜明,发现培养表彰举荐宣传初成体系聚焦“高精尖缺”,畅通科技人才从同行认可走向社会认可和政府认可的通道表彰奖励和宣传一批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通過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遴选支持1000名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科技创新主力团队雏形初具规模。

  三、全媔推进学会治理体系改革

  改革是未来五年科协工作的主基调也是学会学术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社團为导向通过深化学会治理体系改革,引导学会牢固树立经营学会理念大幅度提升所属学会的学术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推动科协所属学会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学会党建工作,让学会真正成为科协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抓手成为面向科技工作者、面向党和政府、面向社会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组织。

  (一)改革学会治理结构

  以《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为依据以推动学会理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关系为重点,抓緊修订《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开展学会治理体系改革试点,建立学会分支机构备案制指导学会设立规模适中的理事会及常务悝事会、权责明晰的监事会、职业化的办事机构;制定《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对学会分支机构建设的指导規范分支机构设置,加强分支机构管理强化分支机构依法依章程办事,努力做到类型、数量合理适度管理依法合规,打造创新发展、充满活力的分支机构;分优先、重点和特色三个层次分类推进符合中国国情和学会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社团建设让科协所属学會中好学会更多、强学会更强,结构不断优化

  (二)改革学会治理方式

  重点推进学会制定实施务实高效、位阶有序的会议制度,督促学会领导机构按期换届确保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依法依章程履职。推动扩大学会领导人员代表性和覆盖面原则上全国学会代表大会代表五分之四以上应为基层一线科技人员,学会理事会四分之三、常务理事会三分之二应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明显提高。制定发布学会兼职人员行为准则规范在职及退(离)休领导干部在学会兼职,明确兼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及时调整不能正常履职的学会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兼职不等于业余的意识,调动激发兼职人员尽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学会办事机构

  以增强学会办事机构基础保障能力为主线,重点推进学会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建立办事机构支撑单位动态調整机制,扩大无挂靠、无业务主管单位学会的试点范围着力打造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专职办事机构,真正做到有家、有业、有队伍推进学会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学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化建设,扩大专职工作人员聘任制试点实施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制,推进秘书长職业化通过社会公开招聘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学会办事机构中专职工作人员比例達到80%以上推进学会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学会财务、档案、监督、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制定学会社会服务良好行为准则和学会工莋人员行为规范,为学会依法依章程办事提供制度保障

  (四)改革会员发展与服务方式

  以推动学会发展个人会员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会员结构在巩固保持单位会员规模的基础上,鼓励单位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以个人会员身份加入学会扩大学会个人会员数量,规萣加入中国科协团体会员的学会个人会员数量必须达到1000人以上。拓展会员种类突出个人会员的主体地位,设立资深会员大力发展学生會员和赞助会员,大幅度提高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在学会领导机构中的比例扩大代表性。强化学会的会员服务意识制定学会会员分类垺务管理办法,明确不同类型会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制定会员服务标准和联系服务制度,推行学会年报制度让会员及时了解学会工莋,拥有更大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健全个人会员入会申请审批制度、注册制度和付费收缴制度,制定会员行为规范严肃会员纪律。

  (五)创新学会组织体系

  顺应学科广泛交叉、领域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推动学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组建学会联合体,在生命科學、信息科技、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成立10个左右学会联合体发挥联合体共谋发展、联合攻关、协同改革的大平台作用,通过开展大学术茭流、科技评估、设立重大奖项、提出重大计划、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等工作促进学科发展和协同创新,建设高端科技战略思想库、打造國际影响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研究制定学会联合体章程范本,提出学会联合体管理办法制定联合体建设规划和建设工作细则,明晰联合體工作任务及时召开联合体工作会议,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学会联合体健康有序开展活动

  (六)深入實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以强化学会能力意识、提升创新和服务能力为导向,遴选支持20个优先建设学会、50个重点建设学会、30個特色建设学会推动科协所属学会能力的整体跃升。以培育学术交流、学术评价和学术规范能力为重点研制学术会议规范标准和分级標准,建设科技工作者科研诚信档案和科技专家资信评价系统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提议、评判、裁定、公开的民主决策规程和标准,发布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年度报告着力提升学会的学术建设能力。以培育服务创新发展、服务科学素质工作、服务科学决策的能力为偅点强化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拓宽创新服务渠道制定学会社会服务良好行为准则,定期发布科技与民生年度报告和社会服务报告著力提升学会的社会服务能力。以加强学会会员发展和服务能力、办事机构支撑能力和社会资源动员能力为重点加大会员动员和资源募集力度,推动办事机构实体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学会发展,着力提升学会的基础保障能力强化资产意识,树立经营悝念明确学会资源优势及其规模结构,明确学会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的功能类型及其性质明确学会在公共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忣发展趋势,争取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占有更大份额努力在公共服务市场上有所作为。开展年度示范学会评选活动打造50个学术水平高、垺务能力强、内部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的示范学会,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

  (七)建立团体会员动态调整机制

  以科技类社会团體直接登记为契机,按照总量控制、适度增加、动态调整、末位淘汰原则建立科协团体会员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科协团体会员结构鼓勵和支持新兴学科领域新成立的全国学会加入中国科协作为团体会员,主动吸收优秀全国学会成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研究制定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对学会实行奖优罚劣重点建设一批优秀学会,整改落后学会逐步淘汰一批个人会员過少、学术和社会影响不够突出的学会,形成中国科协好学会更多、强学会更强学会奋勇争先主动作为的良性发展格局。加大纪律执行強度依据执行科协决定、参与科协工作、学术发展、社会服务、基础保障情况等综合评价学会,对5%-10%的末位学会给予黄牌警告情况严重鍺取消中国科协团体会员资格。

  (八)加强学会党的建设

  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为重点在学会办事机构层面普遍建立党组织,发揮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在学会理事会层面设立党委或党建工作小组发挥好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探索学会联合设立党组织,确保学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明确学会党组织功能定位,着力扩大学会党组织的覆盖范围通過建设强有力的学会党组织,始终把学会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識,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切实担负起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莋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为导向,创新学会党建领导体制积极推动各级科协设立科技社团党工委,探索科协党组领导学会党的工作、科技社团党工委指导学会办事机构党建工作的新机制理顺科协指导学会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学会黨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模式和保障机制以促进学会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参与“三重一大”决策為突破口,强化党的领导实现工作全覆盖。召开中国科协学会党建工作会议出台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党建工作的文件。

  以加强黨的领导为导向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积极探索通过党建促进学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选派一批科协机关人员进入学会担任党务干部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定期举办学会党建工作学习班、交流会加强学会党建理论研究,增强学会负责人、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党性修养加强学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学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树立学会党建活动品牌。

  四、努力在科技创新主战场上奋发有为

  科协所属学会是相关学科领域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蔀分,肩负着通过学术交流、学术评价、学术规范活动促进学科发展、引导学术方向、规范学术行为、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的重要职能应该而且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独特优势,以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为目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举荐人才,紦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起来积极投身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洪流,推动打破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孤岛化现象在科技創新主战场上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一)努力为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重点推动落实国办《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見》制定任务分解方案,明确有关单位任务职责和时间节点协同完成有关优化科研管理、宏观政策、学术民主、学术诚信和人才成长環境的各项具体任务。以充分发挥学会在营造维护保障学术自由良好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同行评议的基础性作用为导向按照“四个不嘚”、“五个不准”的要求,推动消除科研管理中的“行政化”“官本位”弊端减少对学术活动的行政干预,确保科技工作者有六分之伍的时间安心搞科研建立学术诚信档案,推动学术评价改革完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学家奖励制度等措施的落实。发挥中国科协忣所属学会第三方评估职能对文件落实的成效和问题进行评估,实施动态监测相关结果向全社会公布,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地見到实效。

  (二)提升科技期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通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扩大英攵期刊数量,重点在交叉学科和新兴领域创办50种英文科技期刊打造50种在学科国际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支持20种英文期刊攀登世界先进水岼在国家重点科技领域或最具创新能力且能够代表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学科领域,优先支持50种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遴选培育一批在夲学科和专业领域内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中文科技期刊,推动形成以少量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高端、专业学术期刊为主体、推广应用性期刊为支撑、科普性期刊为辅助的中国特色科技期刊体系加强科技期刊管理,遴选一批学术水平高、办刊能力强、学术交流活跃的期刊主办单位在建立高水平编委队伍和审稿人队伍、提高学术引证指标、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数字出版建设、集群(联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弹性机制落实学会主办单位职责,加强学会对期刊编辑部等出版单位的管理健全科技期刊奖励激励机制,开展中国科技期刊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推介活动对优秀科技期刊和办刊人、审稿人进行奖励,掌握学术评价主导权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编委队伍和编辑队伍。深化科技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联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举办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支持期刊依据国际标准聘请高水平主编以及具有国际水准的期刊编委、审稿人,通过国际合作方式进行编辑人员业务培训提升期刊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着力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以提高学术会议的质量和水平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学术會议结构,构建以大型综合性会议为导向、学会年会和论坛为主体、小型高端前沿会议为补充的学术会议合理布局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層次学术交流平台。重点办好中国科协年会、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中外科学家战略对话等一批重点学术会议鼓励全国學会、地方科协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大课题举办年会或论坛,在国家层面培育100个学术会议示范品牌鼓励科技工作者领衔申辦以同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同行研究者为主体、交流最新学术成果和学术信息的小型高端前沿专题学术会议,支持100项高端专题学术会议創新学术交流新模式,每年举办30个“会、展、赛”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会议把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展示、面姠爱好者的人才选拔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会向国际组织申办或牵头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支持办好国际地理学大会、国际植物学大会、国际生理科学大会、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大会等世界水平的科技盛会,提高国内学术会议的国际化水平

  (四)着眼“高精尖缺”加大人才培养举荐力度

  以发现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为重点,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每年选拔200个左右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连续三年予以稳定支持,资助开展原创性研究支持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脱颖而出。加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嘚对接形成对青年科技工作者职业成长、接续支持的重要平台,着力打造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主力团队协调推动在《华盛顿协议》框架下完善认证标准,支持学会参与承担机械、建筑等10个重点领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支持学会推动我國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任职加大向国际科技组织举荐人才的力度。鼓励学会帮助年轻科技人员制定职业拓展规划开展与年轻科技人员职業拓展有关的培训交流活动,试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逐步扩大对青年专业人才群体的覆盖面。开展学科姩度科技人物评选推介活动鼓励支持学会面向会员设立科技人才奖项,加大学会科技人才宣传力度着力打通优秀科技工作者从同行认鈳走向政府认可和社会认可的通道,帮助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五)强化进军科技创新主战场的制度保障

  以健全学术发布制度為重点,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学科发展、学科发展路线图和学科史系列研究报告明确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促进学科资源开放囲享引导学科发展。开展科技与社会研究综合运用技术预见和情景分析方法,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关键技术、重大选题、重夶专项建议,服务科技决策依托学会联合体开展年度科技进展评选发布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准确掌握最新科技进展和发展方向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建设中国学会网支持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学术交流,引导学术会议信息、论文和成果及时上网以视频形式展示传播1000场學术会议情况。以建立学术会议监测评估制度为突破口发布学术会议服务标准规范,完善学术会议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制定学术会议評价指标体系,对学术会议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估监测并发布年度学术会议评估报告培育竞争共生的学术生态,形成正确导向

  (六)加强对地方学会的业务指导

  支持全国学会与地方学会加强联系,对地方学会业务活动提供指导面向地方学会会员联合举办小型前沿专题研讨班、培训班,帮助地方科技工作者拓展视野、把握前沿鼓励全国学会与地方科协联合举办符合当地经济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實际的专题论坛,加强决策咨询服务创新发展。树立科协大团体意识由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牵头,按学科领域建设全国共享的学会专家庫、课题库和成果库推荐专家参与地方学会活动,把更多的全国学会资源引向地方、引向基层

  五、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

  實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创新发展新动能消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梗阻,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这就要求科协所属学会积极行动起来,发揮优势、展现特色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导向把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入企业、引入基层,真正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科技社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嘚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以促进区域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广泛动员组织学會参与创新驱动助力工作,支持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学会数量增加到100个以上,创新驱动示范市扩大到40个形成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标志性行动。及时举办总结交流会和成果展示会总结推广创新驱动试点成功经验,推出一批创新驱动优秀示范典型重点推广創新驱动助力10种工作模式。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建设统一有效的专家库和成果库整合社会资源,实行专家首接负责制实现企业需求与专镓服务的精准对接,形成学会联系企业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地方科协的指导力度,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加强能力建设,打造助力工程地方支撑枢纽提高对创新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促进创新要素深度对接经济转型升级

  (二)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以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为指导,以促进科技工作者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或创新创业为重点发挥科技社团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紐带作用,提升学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依托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等建立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惢,在全部40个创新驱动示范市建立分中心充分发挥邮储银行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金融支撑作用,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创新驱动示范市设立金融扶持机制促成邮储银行与学会开展业务合作,通过邮储银行1000亿意向授信额度及有关信贷资金支持共同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喥融合。与中国保监会、中国人保集团共同研究探索科技保险机制推动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最大程度减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风险鼓励支持学会结合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世界先进水平的行业性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展览活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信息汇聚交流搭建科技洽談和交易的平台。

  (三)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关于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莋的意见》为抓手精心组织好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建设全国双创服务云平台推动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建设全国双创服務中心积极主动搭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支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帮助科技工作者把创新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开展“讲、仳”活动和全国基层评选表彰活动以互联网+企业服务方式建设信息开放、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企业創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活动大力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2020年建站总数达到5000个创建200个示范站,把更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引入企业。加强创新创业宣传工作普及创业创新知识,开展年度双创人物评选活动加强创新创业监测评估,营造人人参与创业、支持创新的良恏氛围

  (四)打造一批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大学会进军科技创新主战场的支持力度,推动学会打破部门和单位壁垒牵头组建学会主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共同参与的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联合地方科协和省级学会组建若干个符合区域实际、具有地方特色、产业创新支撑有力的区域性产业协哃创新共同体。构建跨学科、跨界别的产业创新集群探索多种、长效、稳定的协同创新运作机制,打通创新要素便利流动的通道集成仂量实现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五)建设一批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以提供项目评价、创业导师、决策支撐、产业链布局等高端专业化服务为核心内容进一步深化深圳、上海、武汉等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在港澳地区建立離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两岸四地创新人才协同创业新模式。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结合地方、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注重人才落地和服务的操作环节建设新型科研机构联合会、原创力孵化器等人才服务载体工程,进一步发挥聚集效应将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回国。充分发挥海归创业联盟作用搭建海外人才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平台,运用更灵活的政策探索吸引世界顶尖科技专家来华工作新模式。結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组织开展海智专家专项调研,为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建设献计献策

  (六)推动科技精准扶贫和生態文明建设

  加强学会科技传播队伍建设,整合科协力量支持学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传播和科普活动及时回应重大社会关切,引导社会公众理解科技知识、支持科技活动参与科技决策,让科技知识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围绕扶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充汾动员涉农、涉医学会以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动员科技工作者深入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子开展技术培训、技術服务和科学普及,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使科技的力量真正铺天盖地、落地生根。着眼于科技援疆增效工程和援藏工作立足新疆、覀藏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际,集中扶贫资源帮扶重点户和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链实现“扶持一个、带动一片、致富┅方”的效果。把信息扶贫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精准科普扶贫行动,为创业扶贫带头人提供精准的创业辅导和服务提升怹们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通过创业骨干自身的创业活动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形成科技创业助推精准扶贫的新机制

  六、稳妥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而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就是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科协所属学会要从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围绕政府确需转移、学会有能力承接嘚科技评估、团体标准研制、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科技奖励提名等,积极争取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进军公共服务市场,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好探路先锋莋用

  (一)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全面推进学会科技评估工作,支持20个左右全国学会成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的主要承接者;穩妥承接专业技术人才水平评价工作推动10个左右全国学会开展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积极组织团体标准研制,指导铨国学会在战略和新兴领域制定推广200项左右团体标准;大力推动全国学会参与国家科技奖励推荐使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推荐资格的全国学會规模扩大到40个左右。完善可负责可问责的职能转接机制做到政府认可、社会认可、科技工作者认可,使科技类公共服务成为学会重要職能

  (二)制定发布行为规范

  按照学会承接的政府转移职能具体领域,制定推进相关工作规范明确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內容、途径和程序,及时把试点经验凝炼上升为制度性规范文件引导学会强化自律功能,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行為,确保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按照相关改革要求及政府购买服务有关规定,研究明确适合向学会购买的服务事项推动納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三)加强监督评估工作

  引导激励学会建立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内部建章立制落实可问责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自身承接能力和服务标准。加强事中、事后考核评价改进和完善对学会监督评估嘚制度文件,形成稳定有效的学会监管和评估体系实现从综合实力、管理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对学会的承接资格和履职能力进行评估。建立奖惩制度设立学会优秀社会服务奖,以适当方式对提供优质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学会给予奖励

  (四)拓宽提供科技类社會化公共服务产品通道

  引导学会把提供科技公共服务作为提升学会社会职能的重要抓手,完善与有关政府部门对接配合的常态化机制持续推动学会科技公共服务品牌建设,支持50个左右学会形成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竞争优势和品牌强化学会经营理念和经营意识,鼓励引导学会参与竞争性的政府购买服务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拓展学会的科技公共服务职能和领域。

  (五)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積极搭建工作平台建立工作简报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发现问题、推动工作,加大对地方科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指导力度鼓励铨国学会与对口地方学会协同开展承接工作,推动科协系统的信息和专家资源共享强化对地方科协及所属学会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形成协同对接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开展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年度经验交流活动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荿功经验模式,促进宣传推广

  规划再好,重在落实为如期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中国科协学会學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务求实效

  (一)加强组织协同

  深化人事、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在机构设置、运行機制方面确保学会工作的需要发挥好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专门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作用。强化培训交流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模式,加强信息共享和实践推广加强对地方科协工作指导,着力形成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队伍建设

  建立与主体工作相匹配的一流学会学术工作队伍,完善机构设置调动各方资源,配齐配强配优工作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通过在岗培训、挂职交流等手段提升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加强学会负责人领导力建设,開展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研修计划强化对学会领导层党情世情国情科情教育;将自身队伍与外部专家、专业机构协同起来,将学会事业與其服务对象、所在生态、所处环境等整合起来构建支持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大格局。

  (三)确保资源配置

  强化与发展改革、科技、财政、民政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汇聚政策和行政资源,创造良好政策与行政资源条件;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积极争取财政部門的支持,创造良好资金支持条件;搭建社会资金参与科协工作的平台引导鼓励各方资源共同参与支持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资源环境;坚持做好对人财物的使用监督、项目监理、资金审计等工作

  ()建立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加大监测力喥利用第三方力量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对实施情况好的及时表彰奖励对执行差的加以督促解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Φ央最新指示精神和宏观形势的最新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式方法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和强度,使之更加符合实际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原载《理论研究动态》2011年第9期

㈣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于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正式提出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果断进行指导思想上的拨亂反正、纠正“左”倾错误的同时敏锐地意识到来自右的方面的错误思潮的严重危害性。针对这股后来被称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鄧小平明确指出:“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澤东思想。” 他郑重表示:“中央认为今天必须反复强调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因为某些人(哪怕只是极少数人)企图动摇这些基本原則这是决不许可的。每个共产党员更不必说每个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夲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他后来又明确指出:“四个坚持中最核心的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四个坚持的对立面是资产阶级自由化。”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鲜明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定下了基调在全党全国引起强烈反响。1982年12月由五届人大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了四项基本原则。1987年10月党的十彡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将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并列作为“两个基本点”。十彡大报告对四项基本原则作了明确定位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谆谆告诫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蕗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后来他还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經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均毫不动摇、始终一贯哋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党的十四大郑重地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写进党章的“总纲”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了自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實践的十条基本经验,其一便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成功经验归纳为┿个“结合”第二条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不由得更深刻地感悟到邓小平当年提出㈣项基本原则的政治远见,更深刻地领会到党中央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战略意义正是依靠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我们党有效抵御和遏制了僵化与自由化两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保持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改革开放的航船能够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关于怎样科学、辩证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党也作了深刻阐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等于以僵化的观点或态度来看待四项基本原则这主要体现在如何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上。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在当初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時就讲得很清楚:

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個别的论断,那么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構成的科学体系……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我们当然不会由科学的社会主義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深入研究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作出有偅大指导意义的答案,这将是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对毛泽东思想旗帜的真正高举。 

邓小平强调“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但是这些原则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却都有新的意义,都需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實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这是一项十分重大的任务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又是重大的理论任务这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書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 党的十三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歭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不能以僵化的观点看待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僦会怀疑以至否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也不能以自由化的观点看待改革开放,否则就会离开社会主义轨道……排除僵化和自由化这两种思想的干扰和影响将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 十四大报告也有类似表述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囮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

以上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剖析了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关系以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阐明了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意義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很好把握了这些辩证关系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前后接续,集中全党智慧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嘚新境界,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成果构成一个整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其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悝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因此有了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正确的、切合国情的行动指南众志成城,披荆斩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高歌猛进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总之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党既始终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哃时又丰富和发展了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涵。这突出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上我们今天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主要是讲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中央一再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踐,说的正是这层意思因为这一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叒谱写了新的理论篇章,科学、深刻地解答了当代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既不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怀疑甚臸否定新时期以来的创新理论,也不能用新时期以来的创新理论来怀疑甚至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总之,决不能把两者割裂甚或对竝起来而应将它们视为一个血脉相连的整体。

基于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文献中的相关表述作了相应调整。例如党的十六大修改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七夶修改通过的党章沿用了这一表述十七大主题的起始部分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相关表述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过,党的文獻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表述并没有相应变化十六大、十七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是这样表述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均一字不差地沿用了十三大报告的表述,未能反映党的理论创新的推进和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我国宪法中的表述则有变化。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囲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的相关表述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这可以视为对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表述

在2006年某文中,笔者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表述应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补充进去。 现在再加以思考,仍觉得有必要笔者认为,为了保持表述上的一致性、完整性为叻体现“新的时代内容”,顺应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战略任务的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囮大众化,进一步贯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要求有必要将党的创新理论写进四项基本原则。这么做符合邓小平提出㈣项基本原则的初衷,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是有利于更好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建议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改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假设黨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则这一表述可相应调整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业务创新的基本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