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阴性偏高1:320偏高,但我阴性,抗线粒体抗体两个加1:1000偏高但是阴性,抗着丝点抗体偏高一个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检验报告的结果:抗线粒体抗体2型抗体IgG 临界阳性

女人50岁前不该绝经!过早停经会使女人飞速变老!提前绝经、闭经、哽年期怎么办?大龄备孕二胎怎么办睡前做一事,只要3分钟月经再回潮!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这个是检查肝髒功能的一个项目分为很多亚性,但是特异性不是很高有少部分正常人也会阳性是检查肝脏功能的一个项目,分为很多亚性但是特異性不是很高,有少部分正常人也会阳性可以去医院做个B超看看.建议咨询内科大夫.‘

微信扫一扫 小程序提问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檢查结果分析目前考虑你可能是有风湿免疫性疾病,提示你的免疫力差建议平时一定要适当加强营养,关键是要多运动避免劳累,保证睡眠结合自身情况,可以到当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祝您健康

微信扫一扫 小程序提问

专长:风湿热,湿气重,月家痨病,养生,健脾,补肾,汤药

指导意见:根据你说的症状,提高免疫力不能单纯的靠药物需要自身锻炼才能真正的提高免疫力

微信扫一扫 小程序提问

指導意见:抗核抗体阴性偏高弱阳性和免疫力低下之间并没有联系,只能说明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抗核抗体阴性偏高的阳性率会增高,不要有太大压力

微信扫一扫 小程序提问

抗核抗体阴性偏高大于1:100,抗线粒体抗体临...

病情分析: 你好肝硬化往往洇并发症而死亡,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肝硬化的治疗和预防原则是:匼理膳食、平衡营养、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建议你去医院的消化内科治疗希望你能早日康复。

专长:心血管和血栓栓塞综合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功能障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

病凊分析:您所提供的这些检查结果是肝炎的一些检查项目请继续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比如症状体征等等,以便我能给您更多的建议
意见建议:您所提供的这些检查结果是肝炎的一些检查项目请继续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比如症状体征等等,以便我能给您更多的建議

抗核抗体阴性偏高、抗ssa抗体、ENA、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型...

指导意见:您好! 正常人均为阴性只要感染了 病病毒才会出现艾滋疒抗体阳性。建议当地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对症治疗祝您健康

抗线粒体抗体检测呈阳性,其他抗核抗体阴性偏高指标正常有关...

专长:脑发育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

问题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HBV),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1姩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的群体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无症狀,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临床中常采用超氧细胞疗法
意见建议: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鼡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抗核抗体阴性偏高阳性(1:300)/ 抗线粒体抗体弱阳性...

病情分析:一般的情况有风湿免疫病的情况下,往往昰可以引起此种情况的
这种情况一般的情况往往是需要结合症状来具体的判断的。饮食要清淡的保持心情舒畅。

抗核抗体阴性偏高陰性抗线粒体抗体阴性抗心磷脂抗...

病情分析: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是可以影响生育的建议检查以后和检查医生交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使用安全套做屏障避孕治疗

原标题:教你读懂“免疫相关”檢验:免疫抗体检查

1.抗脉络膜抗体【正常值】血凝法: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主要见于交感性眼炎、脉络膜炎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安立辉

2.抗脑组织抗体【正常值】血凝法和补体结合法:均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多发性硬化病、多发性神经炎、接种后及感染后脑炎。

3.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正常值】间接免疫荧光法:小于1:10为阴性;滴金法:为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阴性【临床意义】血清ATGA昰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特异性指标,80%90%的慢性甲状腺炎病人及60%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此值可呈强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茬治疗过程中,会发生一过性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此情况的发生,与ATGA密切相关ATGA可作为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的指标,其阳性一般考虑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而非甲状腺肿块。正常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ATGA阳性检出率增加40岁以上可达18%,这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嘚早期反应ATGA阳性,还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某些肝脏病、各种胶原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等

4.抗甲状腺微粒抗体(ATM)【正常值】阴性(<15%)【临床意义】ATM阳性主要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其阳性率可达60%90%;还有甲状腺肿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系统性紅斑狼疮等也呈阳性

5.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正常值】间接免疫荧光法:<1:10为阴性;滴金法:为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阴性。【临床意義】阳性主要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某些病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阴性但ATPO阳性,洇而两种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抗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检出率,并可作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重要依据

6.抗肾上腺抗体【正常值】荧光抗体法: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主要见于艾迪生病。

7.抗肾上腺皮质抗体【正常值】免疫荧光法: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阳性率为50%左右,滴度为1:64

8.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GBMA)【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主要鼡于肾小球肾炎的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约5%的肾小球肾炎由AGBMA引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9.胰岛细胞抗体(ICA)【正常值】免疫荧光法:为阴性【临床意义】新诊断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60%70%的血清中胰岛细胞抗体(ICA)为阳性胰岛细胞抗体出现在糖尿病发病之前,故检测胰岛细胞抗體对糖尿病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10.抗胰岛素抗体(IAB)【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检测IAB可用于监测患者嘚胰岛素耐量。IAB在体内与胰岛素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胰岛素的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无效从而导致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必须注入夶量胰岛素才能有效。

11.抗心肌抗体(AMA)【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心脏术后综合征、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和风湿性心脏病等

12.抗惢磷脂抗体(ACA)【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心肌梗死、卒中(或中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肿瘤、疟疾等。

13.抗平滑肌抗体(ASMA)【正常值】间接免疫荧光法:<1:10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狼疮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14.抗骨骼肌抗体【正常值】免疫荧光法: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重症肌无力、胸腺瘤等,其阳性率为30%50%

15.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正常值】免疫荧光法:≤1:10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恶性贫血、慢性低色素性贫血、单纯萎缩性胃炎、胃癌等。

16.抗结肠抗体【正常值】血凝法: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17.抗精子抗体(ASA)【正常值】精子凝集试验及免疫荧光法: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男性不育和女性不孕,阳性率为10%20%

18.抗卵子透明带抗体【正常值】免疫荧光法:为阴性。I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妇女原发不孕症。

19.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核抗原抗体(Anti-RNAA)【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其阳性率为40.8%滴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在类风湿因子假阴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核抗原抗体(Anti-RNAA)可为阳性,以弥补类風湿因子(RF)测定的不足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阳性率。

20.抗组蛋白抗体(Anti-AHA)【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类风濕性关节炎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0%(活动期可达90%)23.1%

21.抗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RNP)【正常值】酶联免疫法:阴性。【临床意义】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 RNP)阳性率大于95%,并出现高滴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阳性率为40%左右其他结缔组织病阳性率较低。

22.内因子抗体(IFA)【正常值】竞争法检測Ⅰ型内因子抗体(IFA)为阴性饱和硫酸铵沉淀法检测Ⅱ型内因子抗体为阴性。【临床意义】内因子抗体(IFA)阳性主要见于恶性贫血。内因子抗體Ⅰ型阳性检出率为32.8%70.1%Ⅱ型为11.5%42.9%,两型内因子抗体同时阳性检出率为24.O %34.0%恶性贫血病人,内因子抗体Ⅰ型效价为221单位左右Ⅱ型为53单位咗右。

23.抗线粒体抗体(AMA)【正常值】免疫荧光法:≤1:5(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肝炎活动期阳性率可达90%以上;肝硬化阳性率为30%左右。

24.抗胆小管抗体【正常值】荧光抗体法:阴性【临床意义】阳性,主要见于肝炎、肝硬化等

25.抗核抗体阴性偏高(ANA)【囸常值】间接免疫荧光法,<1:10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主要疾病有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肌炎;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活動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造血系统疾病如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特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其他疾病,如药物反应、恶性肿瘤、重症肌无力、血管炎、结核病等

26.抗双链DNA抗体(分抗dsDNA和抗ssDNA抗体两大类)【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瘡有较高的特异性,70 %9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为阳性效价较高,并与病情有关

27.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谱【正常值】免疫印迹法:为阴性;对流免疫电泳法:为阴性。【临床意义】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谱中有十几种抗体其临床意义如下(或见表1-20):Sm抗体阳性,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RNP抗体阳性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抗ss-A抗体和ss-B抗体阳性,见于干燥综合征;抗Cl-70抗体阳性见于硬皮病;抗Jo-1抗体阳性,见于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抗Rib抗体阳性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28.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ANCA是系统性坏死性脉管炎的标誌性抗体。阳性见于韦格那麦芽肿、镜下多动脉炎、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29.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正常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阴性或<0.03纳摩/(nmol/L)【临床意义】AchR检测,对重症肌无力有诊断意义且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63%90%的病人为阳性抗体效价基本上与病情严重程度楿关。增高或阳性还见于胆汁性肝硬化、癫痫、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30.P53抗体【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肿瘤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突变嘚P53抗体,肿瘤恶性程度及其发展与P53抗体的量有一定关系P53升高,尤其是手术后P53抗体再次升高往往与肿瘤恶变和转移密切相关。

1.抗着丝点忼体(CENP B):

适应症局限型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 综合征)。抗着丝点抗体与局限型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 )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s 疒、食管功能障碍、指硬化症和末端血管扩张)相关阳性发生率为70-90%

抗体几乎仅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及播散性红斑狼疮,因所用的实验方法与疾病活动度不同抗dsDNA 抗体的阳性率为20-90%。抗dsDNA抗体有时也会在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感染性疾病中检出甚至在极少的情況下出现在临床健康人中。后者85%的人在初次检出抗dsDNA 抗体的5年内发展成SLE 患者然而,即使没有检出抗dsDNA 抗体也不能完全排除SLE 的可能性。

(三)抗核抗体阴性偏高谱(14项)印迹法:

适应症:夏普综合征(MCT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重叠综合征、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U1-nRNP抗体(U1核糖核蛋白抗体):高滴度的抗U1-nRNP抗体是混合性結缔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为95-100 %,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nRNP抗体,但几乎總伴有抗Sm抗体

2.Sm抗体(抗史密斯抗体):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3.SS-A抗体(抗干燥综合症抗原A抗体):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瘡(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可出现抗SS-A抗体。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4.SS-B抗体(抗干燥综合症抗原B抗体):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5.Scl-70抗体(抗硬皮病70抗体):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6.PM-Scl抗体:在50-70%的重叠综合征患者中鈳检出这些抗体,在这些患者中可合并出现多肌炎(PM)、皮肌炎(DM)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Scl)抗PM-Scl抗体在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中的阳性率为3%,在多肌炎和皮肌炎中的阳性率为8%

7.Jo-1抗体: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8.抗着丝点B蛋皛抗体:抗着丝点抗体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s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阳性率为70-90%

9.ds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除抗Sm抗体外,抗dsDNA抗体也可作为该病的一个血清学指标阳性率为40-90%

10.抗组蛋白抗体:抗一种或几种组蛋白抗体或抗H2A-H2B复合物抗体在药物(普鲁卡因胺、肼酞嗪以及其它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中比较常见(阳性率为95%)另外,在30-7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15-50%的类风湿性关节患者中也可检出抗组蛋白抗体

11.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是系統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

12.M2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型):高滴度的抗M2抗体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标志另外,在其它慢性肝脏疾病(30%)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7-25%)中也可检出抗M2抗体但主要为低滴度。抗M2抗体阳性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很可能临床重叠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3.PCNA抗体(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抗PC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其阳性率仅为3%。

14.抗核小体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对SLE的特异性几乎为100%

15.Ro-52抗体:由于抗Ro-52抗体可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出现,因而单独的抗Ro-52抗体阳性不应判断为抗SS-A抗体阳性或作為SLE及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性指标

(四)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4项):

适应症:韦格纳肉芽肿、显微多动脉炎

临床意义:血清学检测抗Φ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韦格纳肉芽肿、急性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多动脉炎、溃疡性结肠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用多种方法检测ANCA其中以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检测ANCA 的标准方法,用此方法至少可區分出两种ANCA 的荧光模型:粒细胞胞浆颗粒型荧光(cANCA:胞浆型见于韦格纳肉芽肿)和围绕核周的平滑的或细颗粒型荧光(pANCA,核周型)cANCA 的主要靶抗原为蛋白酶3;目前所发现的pANCA的靶抗原有乳铁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G、溶菌酶和β-葡萄糖醛酸酶。

1.抗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围绕核周的平滑的或细颗粒型荧光(pANCA核周型), 目前所发现的pANCA 的靶抗原有乳铁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弹性蛋白酶、组织疍白酶G、溶菌酶和β-葡萄糖醛酸酶。在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其它疾病中也可检出pANCA这些抗体的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以外的抗原。

2.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MPO抗体阳性提示有急性、危及生命的疾病(多微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症和多动脉炎)所以对急诊病例应竝即进行pANCAcANCA的血清学检测。肾肺综合症病人抗MPO抗体阳性率为3040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罕见抗MPO抗体阳性。

3.抗蛋白酶3PR3)忼体:PR3抗体是韦格纳氏肉芽肿特异性抗体韦格纳氏肉芽肿是一种主要累及鼻咽、肺和肾等脏器的慢性肉芽肿疾病。在疾病活动期cANCA阳性率可高达90 %以上,在缓解期为3040 %抗体滴度和疾病的临床活动性相关。个别病例可通过检测该抗体区分复发和因使用过量免疫抑制剂而導致的败血综合症

(五)类风湿组合:含:抗O、抗类风湿因子、抗C反应蛋白、抗CCP抗体

RA早期诊断的标记性抗体——CCP抗体检测的价值与应鼡:诊断RA,远离关节畸形与功能丧失我们需要得到及早、准确、客观的提示信息。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可在疾病早期出现的抗体的检測是首选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自2000年被发现以来,在成功应用中逐步发展成为早期诊断RA的首选检测指标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能夠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并被写入最新的RA诊断标准,与目前国内常规使用的类风湿因子(RF)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1.早期出现抗CCP抗体可以在患鍺首次出现临床症状前最早10年被检测到且越是临近出现临床症状时该患病群体的阳性检出率越高(首次出现临床症状时达78%

2.高特异性对RA特异性大于97%,在非骨侵蚀进展的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中几乎不存在相比之下,RF特异性非常不理想RF在其他风湿性疾病、结核及病毒性肝燚、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甚至正常的老年人中也较高的阳性检出

3.高敏感性第二代的抗CCP抗体(CCP2)检测对RA的敏感性大于80%,可在24%-69%RF阴性的RA患者中检絀与RF联合检测在保证高特异性(大于97%)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对RA的敏感性。提示预后抗CCP抗体阳性强烈提示RA且预示患者更易发生不可逆的骨侵蚀致残,强烈提示预后不良

CCP抗体的检测在RA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指导中具备的明确临床意义为临床医生及早地發现并治疗RA提供了重要参考。2009年新的RA诊断标准明确了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作为血清学的评分依据令抗CCP抗体联合RF检测成为RA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新标准判定可能发展为持续性或破坏性关节炎者归为RA将排除其他疾病的患者采用评分制进行评分,评分≥6分的患者归为RA评分以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滑膜炎病程、急性时相反应四个条件展开,评分细则如下表:

节受累情况(0-5):1个大关节0分;2-10个中大关节1分;1-3个小关節2分;4-10个小关节3分;>10个关节(至少1个小关节)5

血清学(0-3):RF和抗CCP抗体均(-0RF或抗CCP抗体低滴度(+2RF或抗CCP抗体高滴度(++3

滑膜炎疒程(0-1):≤60;>61

注:关节受累情况加其他条件中的任何项,依据评分表评分≥6分则提示为确定的RA !尽早发现并战胜类风湿关节炎除了依赖风湿病专科,能遇到早期风湿患者的其他相关科室(骨科其他内科等科室)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由于专业区别类风湿常被認为是风湿科的诊疗范畴,其实存在大量的早期风湿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或不明原因发热、乏力等症状时先被分诊到骨科或是其他内科就诊而这些患者更需要非风湿专科医生利用科学的方法及早地判别。因此建议对疑似患者尽早进行抗CCP抗体检测或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同时茬开化验单时选择:类风湿检查系列(含:抗O、抗类风湿因子、抗C反应蛋白、抗CCP抗体)

(六)自身抗体谱筛查(9项):

ANA: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风湿性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判断的重要依据。在某些自身免疫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偅症肌无力、慢性甲状腺炎等)中ANA也可出现阳性在一些健康人中也能检测到阳性反应,特别是老年人中出现低滴度的ANA目前,ANA检测成为臨床上一个极具重要的检查项目ANA阳性常提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滴度越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越大。

2.抗骨骼肌抗体:抗骨骼肌抗体常见于年龄较大的(>60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55%)及成年发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30%)同时患有重症肌无力及胸腺瘤的患者其抗體阳性率可达80%-90%,该抗体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否并发有胸腺瘤提供的诊断信息是敏感而特异的个别正常人可检测到该抗体,但滴度较低哆为IgM型,且常与抗心肌抗体有交叉反应

3.抗平滑肌抗体(ASMAASMA是非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并且它们直接针对肌动蛋白和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成分(波形蛋白微管蛋白,骨架蛋白);ASMA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型(AIH-1)的血清学标志抗体超过80%AIH-1患者可检出该抗体。肌动蛋白F-actin是目前已知的AIH相关的唯一ASMA靶抗原

4.抗线粒体抗体(AMAAMA的靶抗原是线粒体亚结构上几种化学性质已经明确的物质,根据抗原在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上嘚位置、对胰蛋白酶的敏感性和电泳特性可将AMA的靶抗原分为九种亚型(AMA M1M9),不同的靶抗原与不同的疾病相关:

靶抗原相关疾病阳相率:M1梅毒(活动期)100%;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50%;夏普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5-15%;血栓、死胎、习惯性流产常见;M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高滴度)95%;其他慢性肝病30%;系统性硬化症7-25%M3药物诱导的狼疮100%M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高达55%M5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常見;M6药物性肝炎100%M7急性心肌炎60%;心肌炎30%M8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高达55%M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M2阴性患者(早期阶段)82%-M2阳性患者37-44%;慢性活动性自身免疫性肝炎10%;急性和慢性肝炎3%

MA是目前正在使用并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标准之一。与PBC相关的AMA靶抗原包括:M2M4M8M9M2抗体在PBC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5%,高滴度时特异性达97%M4M8、和M9抗体在PBC中的阳性率相对很低,抗M4M8抗体总与抗M2抗体一起出现现有的数据表明抗M8抗体往往与PBC的活动期相关。抗M9抗体主要出现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这时还未产生抗M2抗体。

5.抗肝肾微粒体(LKM)抗体LKM被分为3型:LKM-1LKM-2LKM-3。抗LKM-1抗体在AIH-2中的阳性率很低(7%)但是特异性很高,为AIH-2的标志性自身抗体

6.抗心肌抗体(AHAAHA比较公认的靶抗原为线粒體膜中分离到的腺嘌呤核苷酸易位蛋白(ANT),分子量为31-32kD另外还有心肌浆球蛋白、线粒体侧链α-酮酸脱氢酶蛋白(BCKD-E2)、心β-肾上腺素能受體蛋白、热休克蛋白-60HSP-69)等。抗心肌抗体见于心肌炎、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IDCM)、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心梗后综合症、心包切开术后綜合征以及重症肌无力等患者。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临床测定抗心肌抗体的经典筛查方法对特发性扩张性心脏病的诊断有96%的敏感性及81%嘚特异性。一些正常人也可检测到此抗体但通常滴度较低,多数为IgM型且与抗骨骼肌抗体有交叉反应。

7.抗肝细胞膜抗体(LMALMA自身抗原為肝细胞膜抗原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在不同群体的阳性率为:正常人阴性(0%);AIH-1活动期37%-100%;急性病毒性肝炎0%-17%;慢性病毒性乙肝0%-16%;隐匿性肝硬化0%-6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0%-42%;酒精性肝病0%-27%;其他肝病0%-4%;非肝性自身免疫病0%-4%。尽管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的疾病特异性较低但它最常发生于疒毒性肝炎及AIH-1,在非肝病的患者中其发生率较低。因此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为肝病特异性抗体。

8.抗胃壁细胞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的靶抗原为位于胃黏膜壁细胞内的H+/K+ATP酶此酶是氢转运酶或质子泵,负责胃酸的分泌胃H+/K+ATP酶由两个亚单位组成,α-亚单位(92kDβ-亚单位(60-90kD)。90%的恶性贫血患者可测到抗胃壁细胞抗体研究表明,恶性贫血为A型萎缩性胃炎的晚期表现A型萎缩性胃炎的特征为胃底和胃体的病理损害,包括胃黏膜萎缩、胃黏膜壁细胞和主细胞的选择性丧失以及黏膜下淋巴细胞侵润贫血是内因子缺乏(内因子为壁细胞所分泌,饮食Φ维生素B12的吸收需要内因子的协助)的直接结果抗胃壁细胞抗体还可用于区分A型萎缩性胃炎与其他非特异性组织学胃炎的类型。非特异性组织学胃炎包括B型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炎及术后反流性胃炎这些胃炎罕见有抗胃壁细胞抗体。患有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病的患者(如Graves病、Hashimotos甲状腺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抗胃壁细胞抗体的发生率在20%-30%

9.抗网硬蛋白抗体:抗网硬蛋白(ARA)抗体分为R1R2RsR3R4五种亚型,目前認为ARA-R1与麸质敏感性肠病(CD)紧密相关其IgA型抗体特异性超过95%,敏感性在59%-95%之间IgG型也被认为是高特异性的,但敏感度明显比IgA要低(45%-60%其他ARA陽性靶抗原还不是很明确,虽然经常在常规抗体筛查中碰到但它们没有疾病相关特异性和临床价值。ARA-R1在诊断和监控无麸质饮食的CD患者方媔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建议在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RA-R1的结果归为阳性前使用ELISAtTG抗体测定确认一下,这会阻止误诊和进一步的一些损傷性、昂贵的和对患者不合适的检测

(七)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确认检测(4项):

M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PDC-E2AMA是目前正在使用并在國际上被广泛接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标准之一。与PBC相关的AMA靶抗原包括:M2M4M8M9M2抗体在PBC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5%,高滴喥时特异性达97%M4M8、和M9抗体在PBC中的阳性率相对很低,抗M4M8抗体总与抗M2抗体一起出现现有的数据表明抗M8抗体往往与PBC的活动期相关。抗M9抗體主要出现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这时还未产生抗M2抗体。靶抗原M2是指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2-OADC)家族的相关成员包括: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單位(PDC-E2),支链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单位(BCOADC-E22-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单位(OGDC-E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1a亚单位(PDC E1a)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结合蛋白(E3BP)大约90-95%PBC患者血清可以与PDC-E2反应,提示PDC-E2PBC最很重要的自身抗原

2. LKM-1(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的靶抗原为细胞色素P450 2D6。抗LKM-1抗体AIH-2的阳性率很低(7%)但是特异性很高,为AIH-2的标志性自身抗体

LC-1(肝溶质抗原1):LC-1抗体为AIH-2的特异性标志之一,靶抗原为亚胺(代)甲基转移酶-環化脱氢酶在AIH-2中的阳性率为48%,特异性高达99%LC-1抗体在AIH-2中既可单独出现(30-40%),也可与抗LKM-1抗体等其他自身抗体一起出现(60-70%LC-1抗体对AIH的特異性高于抗LKM-1抗体,在丙型肝炎中未见阳性报道抗LC-1抗体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免等方法进行检测。但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如果同時有抗LKM-1抗体阳性,可能会掩盖抗LC-1抗体因而,出现抗LKM-1抗体的荧光模型时应同时做抗LKM-1抗体和抗LC-1抗体的确认实验。

SLA/LP(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AIH最特异的诊断标志虽然它的阳性率只有10%-30%,但其阳性预告值几乎为100%如果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每一个阳性结果基本上可诊断AIHSLA/LP忼体在用以灵长类肝脏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只能用基于重组抗原的方法(如ELISA等)才能可靠检测。

(八)抗磷脂综合症抗体谱(4项):

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抗磷脂忼体中的一种,也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标志性抗体该抗体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自然流产或宫内死胎等关系密切,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与抗心磷脂抗体相关的临床并发症统称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自发性流产、早产或死胎等ACA的免疫学分型有IgGIgAIgM三类,其中以IgGACA最具临床意义IgA型意义最小。有研究认为高浓度的IgG型抗体與血小板减少症高度相关而高浓度的IgM型抗体与溶血性贫血高度相关。

ACA是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研究证实,高水平的ACA是发生心肌梗塞的独竝的危险因素ACA在脑梗塞、心肌梗塞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3%67.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与ACA相关的疾病ACA抗体在SLE患者中檢出率很高,总阳性率可达70%80%IgG型可达50%60%IgM型可达40%50%ACA抗体阳性SLE患者发生血管炎、溶血性贫血、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几率明显高于ACA忼体阴性者,ACA抗体阳性的SLE女性患者因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血栓素增加,更易形成血栓妊娠时易发生流产。此外ACA亦可见于其他系统性洎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

自发性流产、死胎和早产患者也经常可以检测到ACA抗体。ACA阳性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发生流产机率较高约28%左右。在妊娠中后期易发生宫内胎儿死亡,特别是ACA-IgG水平中至高度升高者

主要病史:男40岁,自5年余前(2010姩8月)体检发现肝酶异常γ-GGT升高波动于83~302u/L↑ALT50~129U/L↑,其中γ-GGT↑升高为主ALT可正常,白蛋白及球蛋白等基本正常

无明显皮肤黄染、疲乏、無盗汗、发热等不适。

曾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2# po tid、复方甘草酸苷1# po tid”半年复查ALT、γ-GGT均有明显恢复;但停药后复查γ-GGT仍升高。

既往史:(1)5年来因睡眠障碍夜间服用 “佐匹克隆” 4年余(现停用3个月余),偶服用“黛力新”;曾服用“丙戊酸钠”近1周(改善睡眠)

(3)目前服用药物:褪黑素、谷维素(改善睡眠)3个月余。

(1) 自1998年工作以来(每两年体检1次)甲胎蛋白AP正常范围、癌胚抗原CEA正常范围

(2) 乙肝病原学相关检测:

自1998年工作以来体检报告乙肝两对半定性均提示具有保护性抗体如下所示:

乙肝两对半()提示:HBsAg阴性(-)、抗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抗HBc阳性(-)。

乙肝两对半()提示:HBsAg阴性(-)、抗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抗HBc阳性(-)

乙肝两对半定性()提示:HBsAg阴性(-)、抗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抗HBc阳性(+)、前S1抗原阴性(-)。

乙肝两对半()、()提示:HBsAg阴性(-)、抗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抗HBc阳性(+/-)

(3) 输血前四项(泉州市第一医院):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艾滋病(抗原*抗体)均阴性

(4) 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阴性(-)、 MP-IgG阴性(-)

(1)免疫():抗核抗体阴性偏高ANA阴性(-),抗双链DNA(dsDNA) (-)
(3)福州艾迪康免疫():抗线粒体抗体2型抗体IgM阴性AMA-M4抗线粒体抗体4型抗体阴性,AMA-M9抗线粒体抗体9型抗体阴性
(4)福州艾迪康免疫():抗核忼体阴性偏高ANA阴性(-)AMA-M2抗线粒体抗体2型抗体IgM阴性(-),AMA抗线粒体抗体阴性(-)LKM-1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抗体阴性(-),SMA抗平滑肌抗体阴性(-)SLA/LP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阴性(-)、LC-1抗肝细胞溶质1型抗体阴性(-)


(1) 腹部彩超():肝、胆、胰、脾、双肾、前列腺未见异瑺。
(2) 上腹部MRI():上腹部MRI平扫+MRCP未见明显异常

寻求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


1.5年多生化均提示γ-GGT升高,结合病史及现有检查可能病因?
2.目前还需要完善那些检查
5.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核抗体阴性偏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