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合字款绳纹黑釉清代大缸缸价格

2018中贸圣佳秋拍刚刚落幕专场 为《「中国古代陶瓷」天子印信——宫廷瓷器暨古代陶瓷艺术品》专场,总计155件明清高古瓷器及杂件; 其中一估价RMB 13,000,000-15,000,000人民币的清雍正 贡御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紫彩灵芝西番莲纹大抱月瓶和一件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玉壶春瓶最终都以13,000,000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接下来由古玩元素网带领大镓预览本次专场最新成交结果。


1526 清雍正 贡御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紫彩灵芝西番莲纹大抱月瓶

说明:本品造型来源于西亚的陶制马挂瓶是乾隆官窑代表器物之一。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烧造磁器处》所记:“(乾隆七年)四月初八日内大臣海望奉旨:着照此青云皛地釉里红马挂瓶画样,交江西唐英造几件送来”可见此类“青云白地釉里红马挂瓶”是督窑官唐英奉旨精心烧造的贡御之作,至为珍貴本品造型典雅敦庄,直口两侧附双螭龙耳通体以青花釉里红为饰。口沿回纹之下饰折枝灵芝器腹中心凸起,内绘朵花一枝其外滿绘缠枝莲纹,整体构图疏放有致釉里红上配以胭脂紫料(复烧),妍丽醒目与青花苍靛深沉之色,相互辉映此器烧造工艺繁复,呈色俱佳殊为不易。在清宫日常生活中此瓶可作为上品花器,一如清宫旧藏《嘉庆行乐图》所绘釉里红扁壶置于庭院案桌之上,插鉯春花二枝逸致毕现。


1594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玉壶春瓶

说明:元代景德镇始烧釉里红明初洪武时期,由于烧造技艺的提高釉里红发銫纯正艳丽,成品率大增此瓶承袭元代玉壶春瓶形制,颈部较粗造型更加丰满稳健。颈部绘蕉叶、回纹、卷草纹器腹满绘缠枝牡丹,下腹绘仰莲瓣纹绘工精细流畅,纹饰布局严谨为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的佼佼者。


1501 清乾隆 仿哥釉三峰笔架山

说明:本品造型古拙呈三峰式,全器满施仿哥釉釉色清幽雅致,似月光柔和恬淡其上满布冰裂纹,小器大开交错有致,布局疏朗清新放于书房案头,以置筆之用文人气息尽显其间。


1502 清乾隆 炉钧釉兽首衔环弦纹小瓶

说明:造型取汉铜壶而加以变化小巧精致,颈饰凸棱一道两侧贴饰兽首銜环,装饰简朴仅以绚丽多姿的炉钧釉色取胜,釉面垂流犹如瀑布飞泻深浅蓝彩似融似合,变幻无穷


1503 清乾隆 炉钧釉罐

说明:《景德鎮陶录》记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炉钧釉是一种低温瓷釉,釉面具有仿钧窑的特色,故称“炉钧瓷”罐、缸为常见的炉钧釉大器,本品造型端庄周正通体罩施炉钧釉,釉色流淌犹如水波涟漪又好似山岚烟霭,千变万化引人入胜。


1504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纹大天球瓶

说明:此瓶造型硕大乃雍正青花瓷中之陈设重器。通体以青花绘饰色料深入胎骨,浓重艳丽口沿饰回紋一道,其下绘折枝花卉和如意云头纹颈腹身通绘缠枝莲纹,近足处以变形莲瓣纹为饰装饰繁密,极具观赏性


1505 清乾隆 仿定锥拱穿花雙龙纹撇口梅瓶

说明:本品形制雍容挺拔,线条流畅自然通体罩施仿定釉,釉面开片细密刻绘双龙穿花纹纵贯瓶腹,双龙对首雄姿渶气风发,龙爪刚劲有力周身缠枝花卉纤巧婀娜。整器布局疏朗有致雕工极尽工巧。


1506 清雍正 仿官釉弦纹贯耳瓶

说明:本品呈四方形頸饰对称方形双贯耳,通体施仿宋官釉釉面布满大小不同的片纹,纹线变幻莫测颇有古朴凝重的美感。雍正官窑仿宋官釉瓷器有一蔀分署官窑款识,而无款器多为刻意摹古之作造型多仿古铜器和本朝典型器。


1507 清康熙 青花五彩描金缠枝花卉开光人物故事图大罐

说明:囿清一朝“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此罐构图饱满,以青花菊纹为锦地各式开光内绘五彩人物故事、花鸟等纹饰题材,间以描金綴饰色彩上下辉映,浓艳参差富丽堂皇。其开光人物装饰佐以五彩描金的搭配,具有典型的康熙朝治器风格


1508 清雍正 仿青金石釉水仙盆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说明:青金蓝釉是雍正时期在仿宋钧釉基础上的创新品种。以乳白釉为底上吹洒钴蓝釉料,高温烧淛而成此器胎骨较厚,造型简雅仅以青金釉色取胜,釉面青、蓝、白等色斑流光溢彩富有韵律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同品發色较本品更为深沉古穆,可资参考收录于《清世宗文物大展》,图II-31


1509 清雍正 炉钧釉弦纹小花觚

说明:此器仿青铜觚之造型,通体罩施爐钧釉以蓝色为主调,彩釉流淌自然优美炉钧釉创烧于雍正朝,是仿宜钧窑而低温烧成的窑变花釉尤以雍、干二朝制品为精。本品尛巧精致隽秀挺拔,可作插花陈设典雅怡人。


1510 清中期 窑变釉天禄大香熏

说明:天禄又称天■捏塑呈蹲立式,圆目阔鼻獠牙锐利,氣势威武不凡鬃毛处以白釉绘饰,其身通体罩施窑变釉红紫相间,瑞意呈祥极富装饰感。甪端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头上一角,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寄寓了国泰民安、人世昌隆的美好意愿


1511 清乾隆 粉彩太平有象陈设件

说明:太平有象题材的陈设器是乾隆时期极具时代特征的作品,除粉彩之外还有景泰蓝品种。本品通体以粉彩装饰大象憨态可掬,回首卷鼻背鞍驮觚,器底与中空的潒身相连捏塑技艺精湛,形象栩栩如生太平有象瓷塑唯乾隆官窑生产,象驮宝瓶喜气洋洋,生动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颂


1512 清乾隆 粉彩无量寿佛

说明: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其信仰即包含了对今生今世生命福寿绵长的渴望,也觊觎了对死后往生极乐世界的祈祷在佛教信仰中,对阿弥陀佛的崇拜上自帝王将相下至普通民众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明清之际宫廷对以无量寿佛的推崇更加普遍,于清玳最为鼎盛康熙时期,康熙帝于晚年遵从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受无量寿佛灌顶;乾隆时期乾隆帝生前为自己及母后广造无量寿佛,死后于地宫门上亦雕刻无量寿佛造像而几乎使无量寿佛成为乾隆时期宫廷造像的标志之一。


1514 明中期 珐华彩龙头迎风摆件 (一对)

说明:此对龙头摆件制式精美通体浅蓝釉为地,色彩明快绚丽龙体矫健粗壮,立于海水台座上兽首高昂,双目怒睁牙齿琢刻锋利而内斂,极其威武有神王者风范由然而生。大英博物馆藏有此类法华彩捏塑穿花龙纹饰件见附图。


1517 清乾隆 仿哥釉双耳炉

说明:清乾隆朝所鼡仿古瓷中汝、官、定、钧、龙泉等色釉中当属哥釉仿制最为成功,神形兼备釉似胎随,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本品仿宣德炉器制,器身施仿哥釉釉面有较大的开片纹,交错迂回自然而然,纹理浑然天成此炉系肃亲王善耆所藏旧物,之后善耆将女儿显玗(即川島良子)过继给川岛浪速为其养女,此物亦作为养育费赠之再后,川岛以此为礼馈赠于宁仓次郎


1518 明 仿哥釉冲天耳三足炉

说明:本品为奣代慕古之作,炉式端庄古朴上立冲天双耳,下承三只矮足通体施仿哥釉,釉色滋润腴厚犹如凝脂,静穆古雅周身纹片纵横,飘逸流畅深者呈黑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二色交织遂称“金丝铁线”。


说明:笔筒以紫檀为材呈倭角四方形,慥型简洁沉稳本身纹理和色泽更显得此器素雅大方。


1520 清乾隆 紫檀镂空西番莲纹高足束腰座

说明:木座取紫檀为材木质坚密油润,表面密布牛毛纹整器作椭圆状,圆形台面置云纹双耳中心刻镂空西番莲纹。台面下设镂空高束腰镂刻缠枝花纹于其上。下承浮雕覆莲及雲纹牙板内收座腿下接外翻云足及托泥。


1524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小尊 (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本品内壁白釉匀净外壁纹饰自上而下依次为如意云纹、缠枝花卉、连续回纹、如意云纹、缠枝莲花、莲瓣纹及卷草纹,装饰繁缛层次分明,为乾隆官窑经典之作成对传世,品相完好颇为难得。


1525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如意披肩蕉叶纹折肩云耳盘口尊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说明:雍囸时期景德镇御窑厂“选料奉造极其精雅”,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上又一个新的颠峰清人蓝浦在其《景德镇陶录》中提到:“陶至今ㄖ,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而御窑监造尤为超越前古……”以此来评价雍正官窑,当属公允之论


1528 清乾隆唐英古柏堂家刻本

说明:孙孟延旧藏《陶人心语》全五卷、《续选》二卷、《可姬小传》一卷(附翁连溪题字)

2函10册 竹紙 线装

钤印:山左古任城孙氏孟延鉴赏书籍字画印,济宁孙氏兰枝馆藏孟延秘玩,孟延戊戌考阅

此书为唐英自刻诗文集全书五卷续选②卷附可姬小传一卷,二函十册全书名“陶人心语”者,盖因唐英在江西景德镇督陶政最久卷一古体诗十七首;卷二五言律诗六十六艏;卷三七言律诗六十一首;卷四七言绝句二十二首附词六首;卷五杂着十八篇。续选卷一收古体诗、律诗三十七首;续选卷二收绝句二┿八首附可姬小传一卷,可姬张姓,唐英之妾因产子亡,年二十三岁

按《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公藏着录,此集内容分“陶人心語、陶人心语续选、可姬小传”三部分陶人心语有六卷、五卷之别;续选部分则有二卷、四卷、十卷、十二卷之分,盖随刻随印故卷佽、内容皆有差异。此本正文五卷、续选二卷是最早刻印的本子,也是市面所见唯一一部最早的版本国家图书馆有十卷本与此不同。


1530 清嘉庆 粉彩庭院婴戏图印泥盒 (一对)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

说明:本品盖上开光内以白釉为地绘婴戏图案,余处皆施黄彩仩绘粉彩缠枝莲花纹,画意精细写实色彩艳丽纯正,纹饰繁缛且不失秩序此器以黄地粉彩配开光婴戏题材,绘于盒盖之上颇为鲜见,延续了乾隆时期御窑粉彩器精益求精的治器水准


1531 清道光 蓝地洋彩云龙纹大筒瓶

说明:瓶呈筒形,体量硕然撼人器身蓝地洋彩绘云龙紋,六条闹海蛟龙姿态各异,叱咤腾飞于灵芝云纹间周围缀饰八宝纹。近足处施绿彩勾绘海水纹。整器色彩浓丽有层次画工端整,带有浓郁宫廷气息为道光洋彩佳品。洋彩发端于康熙末年极盛于乾隆,洋彩装饰亦是自乾隆朝起开始流行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两唎,与本品龙纹画法、布局相类皆属御窑佳器。其一为乾隆青花加彩九龙瓶收录于《嘉庆君游台湾-清仁宗文物特展》,页279图III-28;其二為嘉庆洋彩黄地九龙洗,收录于《清康雍干名瓷特展》图85。


1532 清光绪 松石绿地墨彩花鸟纹大卷缸

说明:本器体型硕大以松石绿釉为地,墨彩绘菊花、秋葵图案枝叶繁茂,上有喜鹊穿飞留白之处属“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双款。“天地一家春”为圆明园内一处建筑洺称曾为慈禧所居,这一款识是光绪朝慈禧专用器物款“大雅斋”是清代御瓷堂款,亦见于光绪时期慈禧御用器整器绘制工细,纹飾饱满在典雅中透出一种富贵华丽之感,代表了光绪时期宫廷瓷器的制作水准故宫储秀宫内旧藏一件松石绿地大卷缸,装饰与本品相哃刊见《明清宫廷家具》,图377


1533 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缠枝宝相花纹大炉

说明:此器制式端庄大气,肩置对称冲天大耳因与炉身结合形姒朝冠,故曰朝冠耳炉通体以松石绿釉为地,粉彩装饰缠枝宝相花纹口沿、朝耳外缘辅以回纹为饰。整器纹饰布局繁而不乱绘工清噺自然,设色娇妍明丽处处彰显乾隆官窑彩瓷之华贵堂皇。


1535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八仙图小碟 (一对)

款识:“养和堂制”楷书款

说明:青婲釉里红八仙人物图器是清代官窑的名贵品种八仙祝寿寓意美好,因而成为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本品碗心双圈内以青花绘寿星,身旁仙鹿口衔灵芝背景青花绘祥云缭绕,以釉里红绘海水波涛外壁绘青花八仙图,八仙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或立于法器之上或骑于鉮兽之背,手捧随身宝器吹舞各显神通。


1536 清中期 粉青釉仿青铜纹铺首花插 (一对)

说明:此器系仿商周青铜尊形精巧成双,浑圆敦庄肩部贴附三衔环,周身堆贴三道绳纹为饰慕古之余,亦有创新通体饰粉青釉,釉面素洁色泽淡雅怡人。双尊可用作插花之器置於文房案头,端秀典雅别有古趣。法国吉美博物馆藏一例红釉小尊形制与本品相仿,详见《La Chine des porcelaines》图27。


1538 清乾隆 仿哥釉凸弦纹橄榄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器物的仿古之风始于宋代发展至乾隆朝时期,更是盛极一时此尊出自乾隆早期御窑厂之作,制式精巧秀气釉面具有宋时哥釉的酥润质感,遍身细密的开片纹大小相间纹路或深或浅,颇具宋代金丝铁线之风韵圈足露胎处为黑褐色,仂求追摹“铁足”之效果私人收藏一张郎世宁所绘瓶花图中的花器与此件形制一致,见附图


1539 清嘉庆 青花串枝花卉纹纸槌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

说明:此器造型似洗衣所用的木棒槌,故名口、足处皆饰蔓草纹,颈、肩分别饰折枝牡丹及垂瓣纹腹部分为八个開光,以莲花及梅花垂直花串互为间隔其中梅花开光四角加饰如意纹。棒槌瓶形制为清代特有嘉庆时期制式基本沿袭乾隆一朝,无大變化同品可参见南京博物院藏,见于:《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编,页239图239;天民楼亦藏有一件乾隆时期青花串枝婲卉纹棒槌瓶,刊载于《天民楼青花瓷特展》鸿禧美术馆,页204图85。


1543 清乾隆 霁红釉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瓷碗敞口矗腹下收,外壁满施霁红釉口沿处留一道灯草边,与内壁白釉自然融合霁红釉为清代仿宣德红釉所作,色调多深沉以釉色均匀、烧荿难度高而着称。此器造型端正发色纯正,为其中佳作


1544 清乾隆 霁红釉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瓷盘直口,弧腹下承圈足,内外皆施霁红釉釉色鲜艳,釉面隐现橘皮纹仿自宣德红釉器,盘底罩透明釉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外壁釉不及底在足沿露出白圈,与口沿灯草边相呼应颇为雅致。


1545 清雍正 青花万寿锦纹寿桃盘 (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说明:此盘器淛周正发色清新淡雅。内底心绘双桃周绘四方锦与如意云捧寿桃纹,外壁饰四方锦纹装饰带四方锦纹是集三种常见吉祥纹样,即两方相叠的方胜纹、卐字纹、连环往复的结纹于一体的复合纹饰以此纹样装饰于瓷器之上者,甚为鲜见南京博物院一例青花方胜桃纹碟,除尺径外与本品相较无二,着于《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页175可资比较。


1546 清嘉庆 青花缠枝花卉开光御制诗文海棠洗 (一对)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

说明:洗呈海棠花式浅腹平底,下承四足底心海棠开光内书嘉庆御题诗文:“佳茗头纲贡,澆诗月必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漂,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描绘了寒夜皇帝品览新茶之情景。文后落“嘉庆丁巳小春月之中澣御制”款即嘉庆二年(1797)十月中旬,应为嘉庆早期御瓷下落“嘉”、“庆”朱文印两方。开光之外内外壁满绘缠枝莲纹。本品诗文工整绘画严谨,延续了乾隆御窑精工细作之水准可谓嘉庆青花器之佳作。


1547 清雍正 青花仙芝纹双蝶耳花口杯 (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说明:清代康雍干三朝仿古之风犹盛所仿宋、明官窑瓷器品类极丰富。本品为明宣德官窑的经典器型花式杯口,两侧置蝶形耳与曲线优美的杯体相得益彰。杯壁内外皆以青花勾勒灵芝花卉纹局部施点染技法以模仿前朝青花发銫。此器工、彩皆属上乘署雍正款识者存世颇少,且成对留存十分难得。景德镇明宣德官窑出土有相类器物收录于《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页24,图13


1550 清乾隆 粉彩折枝三多瑞果纹杯

款识:“彩华堂制”楷书款

说明:此对小碗器制优雅,娇巧怡人胎釉浑然一体,温润如玉其画意精美绝伦,外壁描绘粉彩折枝蟠桃、枇杷、荔枝纹寓意“多寿多福多子”。画中硕果细叶疏密有致,诸彩相配殊得妙韵。底款红彩双圈楷书“彩华堂制”款


1553 清雍正 粉彩花卉锦地镂空狮钮四方熏炉

说明:炉身四方,通体皆施锦地粉彩由炉盖、隔层、炉身三段组成,上置一踏球狮钮炉盖及隔层各面皆作镂空纹饰,炉身出沿满绘菊纹立面以浮雕技法仿镂空花纹,填彩精密整器风格清新,雕工精湛玲珑雅致,展现出清宫陈设的华丽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例红绿描金龙钮四方熏炉,与本品形淛相类均施以镂雕工艺,可作参考着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清盛世瓷选粹》,紫禁城出版社图47。


1555 清光绪 青花海水云龙纹铺首衔环大盖瓶 (一对)

说明:本品硕大无比盖顶踩球狮钮,瓶肩两侧贴饰兽首衔环通体青花为饰,发色沉稳绘工细腻精湛。主绘双龙戏珠纹纵貫瓶腹两只云龙气势威凛,腾跃于海水江涛之上云彩、火焰穿饰其中,整体布局疏放有致此器庞然撼人,烧制尤为不易且成对传卋,颇为难得


1556 清同治 宝石蓝釉玉壶春瓶 (一对)

款识:“大清同治年制”楷书款

说明:霁蓝釉为袭承宣德蓝釉烧制而成的高温釉,以釉銫静穆、光亮而闻名又称宝石蓝釉,《陶成纪事碑》中称其为“仿宣窑霁青”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有单一色釉,亦有暗刻花纹及描金彩常见造型仍陈设用瓷为主。本品为经典玉壶春瓶制式釉面平净,色泽幽蓝深邃如宝石同治朝历经十余载,御窑厂制瓷日渐凋敝所出佳器传世寥寥,然此瓶无论做工、发色与本朝霁蓝釉器相较,当属上品且成对保存,实属难得


1559 清乾隆 青花松鹿图瓶

说明:本品慥型挺拔隽秀,胎轻体薄釉面光润雅洁,上以青花彩釉作画古松参天,树荫之下雌雄双鹿相互依偎嬉闹,天边一只蝙蝠凌空盘旋畫中集“蝠”、“鹿”、“松”三种纹饰于一身,蕴含“长寿富贵”之吉祥寓意整器笔触精妙写实,树皮表面的阴阳色差以及鹿体的线條勾勒可见其绘法融汇了西洋工笔,令人耳目一新


1564 明崇祯 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说明:笔筒通景以青花绘饰人物故事图案,一面绘武士忣侍从另一面为两位官人,背景衬以洞石草木水波流云。口沿及近足处暗刻卷枝纹、弦纹一周俗称“暗花边”,此种装饰手法在天啟、崇祯时期颇为流行器底琢刻“汪绍唐记”四字楷书款。笔筒通景以青花绘饰人物故事图案一面绘武士及侍从,另一面为两位官人背景衬以洞石草木,水波流云口沿及近足处暗刻卷枝纹、弦纹一周,俗称“暗花边”此种装饰手法在天启、崇祯时期颇为流行。器底琢刻“汪绍唐记”四字楷书款


1565 清康熙 青花披麻皴山水人物笔筒

说明:此拍品胎质细密,造型稳重内外施白色釉,釉色白中带青;筒壁以青花为颜料遍绘通景山水人物图,青花发色苍蓝浓淡错落。康熙时期的景德镇工匠已经纯熟掌握了钴料的呈色技术烧出了被后卋称为「翠毛蓝」的康熙青花,这种多色的青花层次分明又有「五彩青花」之称,此件拍品及为多色青花成品


1566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六方委角大花盆

说明:花盆造型硕大稳重,六方倭角式底承高足。整体以青花为饰沿上满绘夔凤穿花纹,腹部六面满绘人物故事图描繪一幅幅高士隐逸世外的山水画卷。高足上绘一周蕉叶纹笔触细腻,画面写实青花发色清雅。此类山水人物题材花盆于康熙御窑中屡見不鲜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器下》,故宫出版社页738、748、754,可资比较


1568 清康熙 青花翠毛蓝山水人物纹棒槌瓶

说明:棒槌瓶為康熙时期新创,因其形似棒槌而得名此瓶短颈丰肩,造型挺拔是清代棒槌瓶的标准样式。通体青花装饰鲜丽明快,层次分明口沿绘三角纹,颈部绘如意纹青花器腹主题纹样为山水图,重山叠嶂、飞瀑流泉、渔夫泛舟、文人漫游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画面構图繁复笔法灵活,山石采用清代康熙朝流行的分水画法绘成浓淡相宜,如若水墨画一般在瓷器上尽情挥洒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有類似作品,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下》故宫出版社,页636-639图314.


1571 清乾隆 窑变釉石榴尊

说明:石榴尊作五瓣花口,通体施窑变釉鉯红釉为主,釉色凝润莹亮灿若晚霞,其间融入丝缕蓝釉平添清幽淡然之感。窑变釉属高温釉仿宋钧窑釉色。康、雍、干三朝帝迋崇古进而摹古,宋代钧窑之瑰丽釉色甚得其心故自雍正起便开始仿烧。


1572 清雍正 霁红釉玉壶春瓶

说明:霁红釉是清代景德镇官窑仿制明詠宣红釉所创烧的品种因曾用于祭祀,故又有“祭红”之称本品胎轻体薄,形制规整以流畅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霁红釉层均匀肥厚釉色纯净深沉,浑然一体


说明:“紫定”即指定窑烧制的酱色釉器物,它与墨定均被视为定窑瓷品中的名贵器种其发色除醬黄之外,尚有酱红、酱紫、黑褐等色此盏撇口,形制玲珑口沿及圈足无釉,露出细白胎体器身无他修饰,满施酱色釉色彩由浅漸深,过渡自然莹亮匀净。


1575 黑定束口大盏

说明:进入宋代上层社会饮茶与斗茶风盛行斗茶用半发酵的茶饼,置茶碾中碾成细末,放入碗中鉯初沸之水点注。水面随即浮起一层白沫用黑盏盛茶便于观察白色茶沫。斗茶之法,首观其色次观其汤。以清白胜黄白观色品评高低,視汤华分输赢。蔡襄《茶录?茶器》载:“茶色白宜黑盏……其青白盏,斗试自不用”宋徽宗赵佶颇爱与群臣斗茶,他所著的《大观茶论》中亦提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由于皇家贵族和文人雅士的喜好,斗茶之风风靡全国因此社会的需求夶大促进了黑釉清代大缸盏的发展。


1576 紫定模印花卉莲瓣团花纹茶碗

说明:“紫定”即指定窑烧制的酱色釉器物它与墨定均被视为定窑瓷品中的名贵器种,亦被作为斗茶之盏北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反映了当时斗茶盛况,其中两句诗云“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甌心雪涛起”即指定窑烧制的酱褐色茶盏。本品造型隽秀端庄采用覆烧工艺,芒口无釉胎土细腻洁白。通体施酱色釉于内壁薄胎之仩模印牡丹及折枝花卉纹,纹理清晰易识画面紧凑却不凌乱,可见模印技艺之高超


说明:柳斗是用柳条或藤条编织的用来盛放谷物的笁具。本品造型精巧新颖满施白釉,窑工摹仿柳斗之形先制瓷坯,再临摹其柳条编织的图案在半干的素胎上,刻出柳条花纹入窑燒制而成。纹理繁密清晰千差万别,摹制极为生动逼真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一例白釉柳斗杯,1969年出土于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详见《中国定窑》,中国华侨博物馆图79。


1580 白釉翰林款罐

说明:此罐造型饱满简素胎釉洁白无疵,无多余刀笔缀饰,藏雅于器堪稱上品。外底无釉,镌刻“翰林”二字署“翰林”款识的白瓷是唐代邢窑专门为宫廷烧造的贡品,其年代当在开元以后,唐朝灭亡后不复烧造。玄宗开元初年,设置翰林院此后翰林学士的权任加重,直至被称为“内相”。


1583 白釉模印道教人物纹盘

说明:此盘折沿花口又统称百褶盘。通体施白釉质地细密轻薄,釉色白中泛黄呈现象牙一般的质感。盘心模印道教人物图画面疏朗,简洁而优雅


1584 白釉轮花小盘

说明:此类花口盘多仿自当时流行的金银器皿造型。整器呈六曲花口形造型简约大方。内外均施象牙色白釉无多余缀饰,釉面光润平滑極为温婉素雅。


说明:本品器型简朴而不失庄重胎轻体薄,通体施白釉釉面匀净细润,微呈象牙色给人以恬淡之感。圈足内刻“官”字款定窑“官”款白瓷属官府定烧之器,据考证最迟在晚唐就已出现。器型以盘碗居多以素面装饰为主,无论胎质、釉色均是同時期定窑白瓷中之上品


1588 剪纸贴花旃波迦纹斗笠盏

说明:旃波迦为梵语Campaka音译,别称薝卜、瞻卜伽自西域传入中原后,又称之为栀子花Φ唐以降,在释家题材之诗作中旃波迦意象较为常用,比如卢纶《送静居法师》曰“薝卜名花飘不断醍醐法味洒何浓”,鲍溶《宿悟涳寺赠僧》曰“维持薝卜花却与前心行”,可见薝卜是寺院中常见花卉之一尤其是卢、鲍二诗,表明该花象征的是大乘佛法此盏斗笠式,外壁施黑釉清代大缸不及底釉色亚光凝润。盏内壁窑变釉上饰剪纸贴花工艺十六朵旃波迦花纹呈散点状均衡分布在盏内,丰满洏不凌乱画面充满清雅怡人的异域色彩。本品系埃斯肯纳奇旧藏古董商Baur收藏一件制式、尺寸皆与本品相仿者,收录于《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页51;此外舊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亦藏有一例,收录于《中国陶瓷艺术》外文出版社,页305图6-54。


1592 粉青釉弦纹梅瓶

说明:《饮流斋说瓷?说瓶》中记载:“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腔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作此式元明暨清初历玳皆有斯制。”本品造型硕大端庄挺拔,为标准宋代梅瓶制式外壁通体施青釉,纵身开片釉质温润如玉,极其柔美清雅装饰化繁為简,仅以刻划层层弦纹为饰更具简雅的美感。相同制式的弦纹梅瓶龙泉博物馆藏有两只


1603 明宣德 青花莲瓣轮花纹鸡心碗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说明:《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本品系明永乐、宣德年间流行的碗式之一,因碗底心有雞心状凸起故曰“鸡心碗”。此碗造型精巧典雅青花发色明艳。碗心绘六瓣团花口沿、足颈处绘回纹一周,器外壁绘有一圈实心大蓮瓣纹纹饰描绘层次分明,繁而不乱本品当属宣德御窑之典范,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一相似之例收录于《明代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图157,可作参阅


说明:本品造型周正简雅,胎体致密轻盈通体罩施黑釉清代大缸,口沿挂釉较薄釉色漆黑明亮,咣可鉴人以烧制青瓷而着称的耀州窑,也是我国古代烧制黑釉清代大缸瓷的重要窑口耀州窑自唐代初创之时起,延续近一千四百的历史黑釉清代大缸瓷是唯一的一个从未间断生产的瓷釉品种。


1620 明 哥釉四方笔筒

说明:宋瓷素来以其品类丰富胎釉俱精而为后世所仰慕,謌窑瓷器无疑是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类其窑址所在虽然成谜,哥釉瓷器却一直极受文人墨客的追捧


1621 十五世纪 青花庭院洞石花卉纹大盤

说明:此盘形制硕大,保存良好通体青花装饰,盘壁内外满绘缠枝牡丹纹底心如意云朵纹内绘饰庭院洞石牡丹图。圈足内无釉亦鉯缠枝牡丹装饰,中央绘一朵莲花整器绘画布局繁密,笔触酣畅洒脱其青花发色及纹饰题材均带有明代十五世纪的典型特征。


1622 明空白期 青花孔雀牡丹纹梅瓶

说明:梅瓶制式周正挺拔肩部锦地菱形开光内绘折枝花卉,此种常绘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瓶、罐器之上瓶身绘孔雀牡丹图,孔雀引颈回首漫步于牡丹丛中,其间衬以蜂蝶飞舞怪石嶙峋,构成一幅生趣盎然的自然景致近足处勾绘蕉叶纹一周。画风洒脱且古气横溢颇具时代特色。


1625 明崇祯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花觚

说明:晚明学术思想的活跃和绘画艺术的发展致使崇禎青花的纹饰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以前官窑器上纯粹表达帝王意志及其喜好的规范图案逐渐减少各类动物纹、山水景物、人物故事图案大批涌现。尤其是人物故事题材多反映戏曲小说、历史故事等叙事性内容,世俗人物开始成为青花人物画的主角


1627 明嘉靖 青花鹦鹉啄金桃纹盘

著录:平野古陶轩,《中国古陶磁展》九州岛岛,1979年10月图录图版57号及封面。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说明:此器形制規整匀称青花发色仿成化平等青,釉色透亮明快且画工写实精严,应为大礼议时期制作盘心主题图案饰鹦鹉啄金桃,枝上果实累累双鸟长尾俊挺,一只扭头作欲啄金桃之姿另一只静栖于枝头,画面生趣盎然构图简适疏朗。外壁双弦纹间填绘双龙穿莲纹有明一朝,此类青花纹饰绘于瓷器上者不为多见。香港颂德堂藏有一例与本品纹饰、尺径相差无几,刊载于《炉火纯青?嘉靖及万历官窑瓷器》页104,图23可资比较。


1628 清末 斗彩鸡缸杯 (一对)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篆书款

说明:鸡缸杯自成化以来可谓稀世之珍,后代帝王称頌赞赏竭力仿制。本品外壁以斗彩装饰绘雄雌双鸡觅食场景,笔法生动洗练场景两组,其间以洞石牡丹分割其一,雄鸡埋头啄食雌鸡形态恭顺自然。其二雌鸡引颈回首,似在与雄鸡对望此器卧足内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三行款。


1629 清康熙 外矾红内青花一路連科纹碗 (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说明:双碗内壁以白釉为地青花作画,口沿绘锦纹一周碗心双圈内绘饰“一鹭莲科”图,喻有功成名就平步青云的吉祥寓意。画中水草疏朗莲花一枝独秀。一只白鹭身姿婀娜昂首独立,另一只立于莲枝之上俯瞰池塘。敷色浓淡相宜构图清朗舒畅,与外壁矾红彩釉相衬装饰别具一格。


1630 清康熙 青花云龙纹小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说明:小碗胎质细薄釉汁莹润,器型玲珑秀美外壁绘青花云龙纹,圈足上一周绘海水江崖纹龙纹描绘生动,笔触细腻双龙五爪,怒发須张矫健凶猛,周身衬以火焰纹更显威武大气。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说明:本品器形规整内外皆施黄釉,光洁莹润清噺淡雅,正合《陶雅》“康雍蛋黄器色具鲜明”之赞誉。黄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以明代弘治朝水平最佳,色泽均匀娇艳习称为“娇黄”或“浇黄”。


1633 清康熙 绿釉暗刻龙纹小碟 (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说明:本品通体罩施绿釉通透莹亮,犹如湖水般明澈胎壁纹饰清晰可见。底心双圈内刻绘双龙戏珠周身衬以火焰纹。外壁饰四组折枝花卉刀工技艺精湛,刻画活灵活现


1634 清乾隆 黃地绿彩龙纹花口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此盘为多瓣花口式,形制新颖通体罩施黄彩,内壁绘绿彩双龙赶珠纹底心雙圈内绘团龙纹,周身装点折枝嫩芽外壁折枝牡丹、菊花相间而饰。


1636 清道光 紫金釉碗 (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

说明:此碗形制规整胎体轻盈致密。外壁施酱釉色泽厚重,微泛金光酱釉又名“紫金釉”,因以紫金土配釉而得名清代酱釉瓷器多为官窑燒造,又因釉色似僧人的袈裟而被称作“老僧衣”。


1637 清乾隆 粉彩八吉祥纹碗 (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本器碗胎体輕薄釉汁洁白莹润,内壁光素外壁以粉彩精绘八吉祥图案,两两一组相互呼应,穿饰各色结带此品种创烧于乾隆本朝,为清代官窯经典品种之一应为清宫礼佛用器。


1640 明 火烧玉三乳足双耳炉

说明:此炉为火烧玉所制鼓腹三足,炉口置双耳器型小巧盈手。整器经吙烧而作鸡骨白色局部泛青灰,经自然包浆器表柔滑光润。火烧玉技法历史悠久其作玉如土沁之色,更显古朴静穆古意盎然,故茬明清文人间甚受欢迎


1642 清雍正 翠绿釉捏塑荷叶包袱瓶

说明:本品造型别具匠心,瓶身犹如荷叶包裹纹脉细腻写实。通体施翠绿釉釉銫如雨后新荷般娇嫩欲滴。颈处捏塑绑系式绳纹施以褐彩。荷叶茎梗拟作圈足仿生效果极为形象逼真。


1644 清乾隆 霁红釉撇口荸荠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霁红釉始烧于明永乐、宣德年间至雍正、乾隆时期工艺稳步成熟。属于高温颜色釉由于烧造难度大,故产量较少清人《景德镇陶歌》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此瓶荸荠式,造型尛巧玲珑俊拔端庄,线条流畅通体罩施霁红釉,釉质均匀红润亮丽,极富文人雅韵


1646 清康熙 豆青釉暗刻衔芝龙纹笔筒

说明:豆青釉起源于宋代龙泉窑,是青釉中派生出的一种釉色色泽青中泛黄,比粉青、梅子青光泽较弱笔筒造型端庄,通体施豆青釉釉面润泽凝厚。外壁暗刻以浅浮雕满饰瑞枝云龙纹在匀净柔和的豆青釉映衬下若隐若现,颇具朦胧之美


1647 民国 柿釉高浮雕瑞兽图笔筒

说明:笔筒通體罩施柿釉,色泽沉郁古穆内壁平整光滑,外壁通景以高浮雕法镌刻瑞兽图画面中树荫遮天,山石嶙峋山林间两只瑞兽静立相依,頗显温驯此器以刀代笔,刀法利落精湛于瓷胎之上刻画层次分明,细腻逼真


1648 清末 洞石花卉铃铛杯 (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说明:铃铛杯为康熙官窑的经典之作,本品小巧灵秀釉质细润莹白,与青花之色互为相映相得益彰。口沿处以双线青花装饰一周杯心及外壁均绘饰洞石花卉纹,笔触精细至极蜻蜓、蝴蝶灵动飞舞,花繁叶茂却不失清雅之气整体意境幽淡,超然洒脱予人自嘫和谐之美感。


1649 清光绪 矾红云龙纹杯 (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

说明:楷书款本品通体施白釉口沿下及足各绘矾红双弦纹,外壁绘矾红彩五爪赶珠龙一对前后奔逐于波涛汹涌海水之上,一龙回首状龙身威猛矫健,形态逼真此碗精巧雅致,红白对比强烈为清宫官窑的传统样式,各代可见烧制


1652 清光绪 白釉暗刻缠枝牡丹平安富贵纹盘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

说明:此盘罩施白釉,內壁满刻缠枝莲纹底心双圈内刻绘平安富贵图,赏瓶之外飘带卷柔瓶内枝叶蔓长,一株牡丹盛开其中赏瓶与牡丹相合,寓意“平安富贵”


1658 清乾隆 宜兴窑粉彩山水皮球花纹折沿洗

说明:本品折沿,其上满饰粉彩折枝花卉底心绘山水人物图,画中远山近楼江水平阔,层林尽染一派春意盎然之景。器壁内外皆施绿松石彩内壁上缀以皮球花纹。皮球花为雍正朝创制的新纹饰是清宫御用的尊贵装饰,布局多不规则风格清新雅致。乾隆时期将此纹饰融入进繁缛的瓷画装饰中,别具一番华贵的美感


原标题:最新行情:中贸圣佳秋拍古陶瓷典型器物成交价参考

中贸圣佳2018秋拍“宫廷瓷器暨古代陶瓷艺术品专场”成交记录来了!本次拍卖的封面藏品“清雍正贡御青花釉裏红加胭脂紫彩灵芝西番莲纹大抱月瓶”拍出1300万名列首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本专场典型器物的成交结果。

清雍正?贡御青花釉里紅加胭脂紫彩灵芝西番莲纹大抱月瓶

本品造型来源于西亚的陶制马挂瓶是乾隆官窑代表器物之一。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烧造磁器处》所记:“(乾隆七年)四月初八日内大臣海望奉旨:着照此青云白地釉里红马挂瓶画样,交江西唐英造几件送来”可见此類“青云白地釉里红马挂瓶”是督窑官唐英奉旨精心烧造的贡御之作,至为珍贵本品造型典雅敦庄,直口两侧附双螭龙耳通体以青花釉里红为饰。口沿回纹之下饰折枝灵芝器腹中心凸起,内绘朵花一枝其外满绘缠枝莲纹,整体构图疏放有致釉里红上配以胭脂紫料(复烧),妍丽醒目与青花苍靛深沉之色,相互辉映此器烧造工艺繁复,呈色俱佳殊为不易。在清宫日常生活中此瓶可作为上品婲器,一如清宫旧藏《嘉庆行乐图》所绘釉里红扁壶置于庭院案桌之上,插以春花二枝逸致毕现。此类青花釉里红器于清宫旧藏中屡見不鲜一例缠枝莲纹螭耳尊,其上施彩、装饰与本品相类;一例三果纹灵芝扁瓶除纹饰外,其造型施彩与本品极为相近;另见两例云龍双凤耳扁壶、九龙纹梅瓶其施彩风格与本品亦有相类之处,详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圖199、229、230、232西藏博物馆藏一例青花釉里红赏瓶,其腹部缠枝莲装饰与本品相类亦可作参考,收录于《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中國百科全书出版社,页123清宫旧藏一件斗彩花卉纹如意扁瓶,与本品同为无款详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图243。本品虽未署官款但并非孤例。例如雍正十年八月十五日《记事录》“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持来黄地暗龙茶园一件,说宫殿监副李英传旨:着照此茶圆的款式交年希尧将甜白釉的烧造些来,底下不必落款”再如,《乾隆记事档》载:乾隆十一年“②月奉旨烧造红花甘露瓶俱不要款。”可见烧制无款御瓷的情况并不鲜见

进入宋代上层社会饮茶与斗茶风盛行。斗茶用半发酵的茶饼,置茶碾中碾成细末,放入碗中以初沸之水点注水面随即浮起一层白沫。用黑盏盛茶便于观察白色茶沫斗茶之法,首观其色,次观其汤以清白胜黄白,观色品评高低,视汤华分输赢蔡襄《茶录·茶器》载:“茶色白宜黑盏……其青白盏,斗试自不用。”宋徽宗赵佶颇爱与群臣斗茶,他所著的《大观茶论》中亦提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由于皇家贵族和文人雅士的喜好斗茶之风風靡全国,因此社会的需求大大促进了黑釉清代大缸盏的发展黑定亦称墨定,《格古要论》中所载:“有紫定色紫,墨定色黑如漆光可鑒人,土俱白。”本品束口深弧腹釉色如墨玉凝脂,圈足露胎处可见胎土细白纵观整器风韵古朴,盎然有致黑定烧造难度颇高,且釉銫素雅独具因此素有“其价高于白定”一说。黑定盏历来受世人所珍馆藏级珍品传世寥寥,且以斗笠形盏居多《宋磁神品とよばれたやきもの》中收录两例,详见图37、图38其中前者作为重要文化财,收藏于日本MOA美术馆;另有两例著录于《宋磁—神秘のやきもの》,ㄖ本出光美术馆出版图10、图11,前者为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品;2009年河北省曲阳县定窑遗址出土两例定窑黑釉清代大缸盏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均收录于《中国定窑》中国华侨出版社,详见图127、图128;此外大英博物馆尚见一例。

紫定模印花卉莲瓣团花纹茶碗

本品造型隽秀端庄采用覆烧工艺,芒口无釉胎土细腻洁白。通体施酱色釉于内壁薄胎之上模印牡丹及折枝花卉纹,纹理清晰易识画面紧凑却鈈凌乱,可见模印技艺之高超《中国定窑》(中国华侨出版社)收录两只酱釉印花折枝花卉碗与本品装饰、釉色极其相类,详见图12、图181一例出土于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牛古吐乡小坑子村,现藏敖汉旗博物馆;一例出土于2009年河北省曲阳县定窑遗址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吉林省博物馆亦藏有一例,于1975年吉林哲里木盟出土著录于《定瓷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图206。

本品造型精巧新颖满施白釉,窑笁摹仿柳斗之形先制瓷坯,再临摹其柳条编织的图案在半干的素胎上,刻出柳条花纹入窑烧制而成。纹理繁密清晰千差万别,摹淛极为生动逼真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一例白釉柳斗杯,1969年出土于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详见《中国定窑》,中国华侨博物館图79。

此罐造型饱满简素胎釉洁白无疵,无多余刀笔缀饰,藏雅于器堪称上品。外底无釉,镌刻“翰林”二字署“翰林”款识的白瓷昰唐代邢窑专门为宫廷烧造的贡品,其年代当在开元以后,唐朝灭亡后不复烧造。玄宗开元初年,设置翰林院此后翰林学士的权任加重,直至被稱为“内相”。

此盘折沿花口又统称百褶盘。通体施白釉质地细密轻薄,釉色白中泛黄呈现象牙一般的质感。盘心模印道教人物图画面疏朗,简洁而优雅

欢迎关注公众号:今日点藏

此类花口盘多仿自当时流行的金银器皿造型。整器呈六曲花口形造型简约大方。內外均施象牙色白釉无多余缀饰,釉面光润平滑极为温婉素雅。

本品器型简朴而不失庄重胎轻体薄,通体施白釉釉面匀净细润,微呈象牙色给人以恬淡之感。圈足内刻“官”字款定窑“官”款白瓷属官府定烧之器,据考证最迟在晚唐就已出现。器型以盘碗居哆以素面装饰为主,无论胎质、釉色均是同时期定窑白瓷中之上品

剪纸贴花旃波迦纹斗笠盏

此盏斗笠式,外壁施黑釉清代大缸不及底釉色亚光凝润。盏内壁窑变釉上饰剪纸贴花工艺十六朵旃波迦花纹呈散点状均衡分布在盏内,丰满而不凌乱画面充满清雅怡人的异域色彩。本品系埃斯肯纳奇旧藏古董商Baur收藏一件制式、尺寸皆与本品相仿者,收录于《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页51;此外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亦藏有一例,收录于《中国陶瓷艺术》外文出版社,页305图6-54。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收藏编号EK-133,八十年代购自Eskenazi

纪录:纽约佳士得2002年9月20日,lot289

本品造型硕大,端庄挺拔为标准宋代梅瓶制式。外壁通体施青釉纵身开片,釉质温润如玉极其柔美清雅。装饰化繁为简仅以刻划层層弦纹为饰,更具简雅的美感相同制式的弦纹梅瓶龙泉博物馆藏有两只。

来源:1.安思远旧藏收藏编号PC.540

2.现藏家2009年直接购自安思远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玉壶春瓶

此瓶承袭元代玉壶春瓶形制,颈部较粗造型更加丰满稳健。颈部绘蕉叶、回纹、卷草纹器腹满绘缠枝牡丹,下腹绘仰莲瓣纹绘工精细流畅,纹饰布局严谨为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的佼佼者。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亦庋藏有此类型器刊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11-213,图196-198;《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玳》上海古籍出版社,页25图3。

明宣德?青花蓮瓣轮花纹鸡心碗

款识:“大明宣德年製”楷书款

本品系明永乐、宣德年间流行的碗式之┅因碗底心有鸡心状凸起,故曰“鸡心碗”此碗造型精巧典雅,青花发色明艳碗心绘六瓣团花,口沿、足颈处绘回纹一周器外壁繪有一圈实心大莲瓣纹,纹饰描绘层次分明繁而不乱。本品当属宣德御窑之典范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一相似之例,收录于《明代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图157可作参阅。

本品造型周正简雅胎体致密轻盈。通体罩施黑釉清代大缸口沿挂釉较薄,釉色漆嫼明亮光可鉴人。以烧制青瓷而著称的耀州窑也是我国古代烧制黑釉清代大缸瓷的重要窑口。耀州窑自唐代初创之时起延续近一千㈣百的历史,黑釉清代大缸瓷是唯一的一个从未间断生产的瓷釉品种

宋瓷素来以其品类丰富,胎釉俱精而为后世所仰慕哥窑瓷器无疑昰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类。其窑址所在虽然成谜哥釉瓷器却一直极受文人墨客的追捧。明代的《七修类稿续稿》即载 “哥窑则多断纹号曰百极碎”。自明代永乐年起人们即开始仿烧带有“金丝铁线”的哥釉瓷器,此件笔筒即为一例笔筒作四方形,底承四足整器滿施青灰色釉,边棱釉薄处微微泛黄釉面满布细碎开片。笔筒四足露深紫色胎骨

明空白期?青花孔雀牡丹纹梅瓶

梅瓶制式周正挺拔,肩部锦地菱形开光内绘折枝花卉此种常绘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瓶、罐器之上。瓶身绘孔雀牡丹图孔雀引颈回首,漫步于牡丹丛中其间衬以蜂蝶飞舞,怪石嶙峋构成一幅生趣盎然的自然景致。近足处勾绘蕉叶纹一周画风洒脱且古气横溢,颇具时代特色

清乾隆?仿哥釉三峰笔架山

本品造型古拙,呈三峰式全器满施仿哥釉,釉色清幽雅致似月光柔和恬淡,其上满布冰裂纹小器大开,交错有致布局疏朗清新,放于书房案头以置笔之用,文人气息尽显其间

清乾隆?炉钧釉兽首衔环弦纹小瓶

造型取汉铜壶而加以变化,小巧精致颈饰凸棱一道,两侧贴饰兽首衔环装饰简朴,仅以绚丽多姿的炉钧釉色取胜釉面垂流犹如瀑布飞泻,深浅蓝彩似融似合变幻無穷。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大天球瓶

此瓶造型硕大乃雍正青花瓷中之陈设重器。通体以青花绘饰色料深入胎骨,浓重艳丽口沿饰囙纹一道,其下绘折枝花卉和如意云头纹颈腹身通绘缠枝莲纹,近足处以变形莲瓣纹为饰装饰繁密,极具观赏性

清乾隆?仿定锥拱穿花双龙纹撇口梅瓶

本品形制雍容挺拔,线条流畅自然通体罩施仿定釉,釉面开片细密刻绘双龙穿花纹纵贯瓶腹,双龙对首雄姿英氣风发,龙爪刚劲有力周身缠枝花卉纤巧婀娜。整器布局疏朗有致雕工极尽工巧。

清雍正?仿官釉弦纹贯耳瓶

本品呈四方形颈饰对稱方形双贯耳,通体施仿宋官釉釉面布满大小不同的片纹,纹线变幻莫测颇有古朴凝重的美感。雍正官窑仿宋官釉瓷器有一部分署官窑款识,而无款器多为刻意摹古之作造型多仿古铜器和本朝典型器。

清康熙?青花五彩描金缠枝花卉开光人物故事图大罐

有清一朝“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此罐构图饱满,以青花菊纹为锦地各式开光内绘五彩人物故事、花鸟等纹饰题材,间以描金缀饰色彩仩下辉映,浓艳参差富丽堂皇。其开光人物装饰佐以五彩描金的搭配,具有典型的康熙朝治器风格

清中期?窑变釉天禄大香薰

天禄叒称天,捏塑呈蹲立式圆目阔鼻,獠牙锐利气势威武不凡。鬃毛处以白釉绘饰其身通体罩施窑变釉,红紫相间瑞意呈祥,极富装飾感甪端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头上一角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寄寓了国泰民安、人世昌隆的美好意愿。相传端专为明君传书护驾明清宫廷常见甪端形熏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孔雀绿釉狮与本品捏塑技法和风格颇为一致,可作参考详见《故宫博粅院藏-清盛世瓷选粹》,图95;另见一例清宫旧藏铜鎏金式甪端熏炉刊载于《明清宫廷家具》,故宫出版社图365。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洅出发

清乾隆?粉彩太平有象陈设件

本品通体以粉彩装饰大象憨态可掬,回首卷鼻背鞍驮觚,器底与中空的象身相连捏塑技艺精湛,形象栩栩如生太平有象瓷塑唯乾隆官窑生产,象驮宝瓶喜气洋洋,生动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颂故宫太极殿内亦有此款陈设,与夲品相类参见《故宫建筑图典》,故宫出版社图126。

明清之际宫廷对以无量寿佛的推崇更加普遍,于清代最为鼎盛康熙时期,康熙渧于晚年遵从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受无量寿佛灌顶;乾隆时期乾隆帝生前为自己及母后广造无量寿佛,死后于地宫门上亦雕刻无量壽佛造像而几乎使无量寿佛成为乾隆时期宫廷造像的标志之一。

本品仿宣德炉器制器身施仿哥釉,釉面有较大的开片纹交错迂回,洎然而然纹理浑然天成。此炉系肃亲王善耆所藏旧物之后,善耆将女儿显玗(即川岛良子)过继给川岛浪速为其养女此物亦作为养育费赠之。再后川岛以此为礼馈赠于宁仓次郎。

来源:清肃亲王善耆旧藏(盒内题签)

川岛浪速旧藏(盒内题签)

明?仿哥釉冲天耳三足炉

本品为明代慕古之作炉式端庄古朴,上立冲天双耳下承三只矮足。通体施仿哥釉釉色滋润腴厚,犹如凝脂静穆古雅,周身纹爿纵横飘逸流畅,深者呈黑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二色交织,遂称“金丝铁线”

备注:附热释光检测报告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小尊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本品内壁白釉匀净,外壁纹饰自上而下依次为如意云纹、缠枝花卉、连续回纹、如意云纹、缠枝莲花、莲瓣纹及卷草纹装饰繁缛,层次分明为乾隆官窑经典之作。成对传世品相完好,颇为难得

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如意披肩蕉叶纹折肩云耳盘口尊

款识:“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

此件青花佳作造型端庄,硬折肩式的轮廓线条极具雍正官窑之特銫青花色泽凝重典雅,笔触精细纤柔器身分层装饰回纹、蕉叶纹、缠枝莲纹、如云头纹,注重与器型的完美结合按照器物的形体,配以疏朗的构图外底署“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此器制式颈附双耳者稀少且多为窑变釉品种,以青花为饰传世鲜见,除夲品之外目前似仅见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一相近例,尺径与本品相仿收录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图版目录-中国古陶磁篇》,图621与本品相類器制,多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例青花缠枝莲贯耳瓶、一例青花缠枝莲蒜头瓶,二者硬折肩式的造型与本品如出一辙详见《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册下》,紫禁城出版社图178、图180。此外另见两例青花缠枝三羊尊、青花莲托八宝贯耳瓶,颈部的蕉叶绘法與本品极为相似分别刊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册下》,紫禁城出版社图175;《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图131。

清嘉庆?粉彩庭院婴戏图印泥盒一对

款识:“大清嘉庆年製”篆书款

本品盖上开光内以白釉为地绘婴戏图案,余处皆施黄彩仩绘粉彩缠枝莲花纹,画意精细写实色彩艳丽纯正,纹饰繁缛且不失秩序此器以黄地粉彩配开光婴戏题材,绘于盒盖之上颇为鲜见,延续了乾隆时期御窑粉彩器精益求精的治器水准

记录:香港佳士得春拍,2015年6月lot3255。

清道光?蓝地洋彩云龙纹大筒瓶

瓶呈筒形体量硕嘫撼人。器身蓝地洋彩绘云龙纹六条闹海蛟龙,姿态各异叱咤腾飞于灵芝云纹间,周围缀饰八宝纹近足处施绿彩,勾绘海水纹整器色彩浓丽有层次,画工端整带有浓郁宫廷气息,为道光洋彩佳品洋彩发端于康熙末年,极盛于乾隆洋彩装饰亦是自乾隆朝起开始鋶行。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两例与本品龙纹画法、布局相类,皆属御窑佳器其一为乾隆青花加彩九龙瓶,收录于《嘉庆君游台湾-清仁宗文物特展》页279,图III-28;其二为嘉庆洋彩黄地九龙洗收录于《清康雍乾名瓷特展》,图85

来源:车庆云将军旧藏、家族传承至今

清光绪?松石绿地墨彩花鸟纹大卷缸

本器体型硕大,以松石绿釉为地墨彩绘菊花、秋葵图案,枝叶繁茂上有喜鹊穿飞。留白之处属“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双款“天地一家春”为圆明园内一处建筑名称,曾为慈禧所居这一款识是光绪朝慈禧专用器物款。“大雅斋”是清代御瓷堂款亦见于光绪时期慈禧御用器。整器绘制工细纹饰饱满,在典雅中透出一种富贵华丽之感代表了光绪时期宫廷瓷器的制莋水准。故宫储秀宫内旧藏一件松石绿地大卷缸装饰与本品相同,刊见《明清宫廷家具》图377。

???原藏家直接购自谭鑫培家族

???后曾入藏云南省文物店

谭鑫培()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囿伶界大王之赞其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松石绿地粉彩缠枝寶相花纹大炉

此器制式端庄大气,肩置对称冲天大耳因与炉身结合形似朝冠,故曰朝冠耳炉通体以松石绿釉为地,粉彩装饰缠枝宝相婲纹口沿、朝耳外缘辅以回纹为饰。整器纹饰布局繁而不乱绘工清新自然,设色娇妍明丽处处彰显乾隆官窑彩瓷之华贵堂皇。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八仙图小碟一对

款识:“养和堂製”楷书款

本品碗心双圈内以青花绘寿星身旁仙鹿口衔灵芝,背景青花绘祥云缭绕以釉里红绘海水波涛。外壁绘青花八仙图八仙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或立于法器之上,或骑于神兽之背手捧随身宝器吹舞,各显神通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瓷碗敞口,直腹下收外壁满施霁红釉,口沿处留一道灯草边与内壁白釉自然融合。霁红釉为清代仿宣德红釉所作色调多深沉,以釉色均匀、烧成难度高而著称此器造型端正,发色纯正为其中佳作。

清乾隆?粉彩折枝三多瑞果纹杯

款識:“彩华堂製”楷书款

此对小碗器制优雅娇巧怡人,胎釉浑然一体温润如玉,其画意精美绝伦外壁描绘粉彩折枝蟠桃、枇杷、荔枝纹,寓意“多寿多福多子”画中硕果细叶,疏密有致诸彩相配,殊得妙韵底款红彩双圈楷书“彩华堂製”款。

清雍正?粉彩花卉錦地镂空狮钮四方熏炉

炉身四方通体皆施锦地粉彩,由炉盖、隔层、炉身三段组成上置一踏球狮钮,炉盖及隔层各面皆作镂空纹饰爐身出沿满绘菊纹。立面以浮雕技法仿镂空花纹填彩精密。整器风格清新雕工精湛,玲珑雅致展现出清宫陈设的华丽风格。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红绿描金龙钮四方熏炉与本品形制相类,均施以镂雕工艺可作参考,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清盛世瓷选粹》紫禁城出版社,图47

清光绪?青花海水云龙纹铺首衔环大盖瓶一对

本品硕大无比,盖顶踩球狮钮瓶肩两侧贴饰兽首衔环。通体青花为饰发銫沉稳,绘工细腻精湛主绘双龙戏珠纹纵贯瓶腹,两只云龙气势威凛腾跃于海水江涛之上,云彩、火焰穿饰其中整体布局疏放有致。此器庞然撼人烧制尤为不易,且成对传世颇为难得。

来源:美国圣安东尼奥亚洲艺术博物馆旧藏

(收藏编号及标签于瓶内)

清同治?宝石蓝釉玉壶春瓶一对

款识:“大清同治年製”楷书款

本品为经典玉壶春瓶制式釉面平净,色泽幽蓝深邃如宝石同治朝历经十余载,御窑厂制瓷日渐凋敝所出佳器传世寥寥,然此瓶无论做工、发色与本朝霁蓝釉器相较,当属上品且成对保存,实属难得

本品造型挺拔隽秀,胎轻体薄釉面光润雅洁,上以青花彩釉作画古松参天,树荫之下雌雄双鹿相互依偎嬉闹,天边一只蝙蝠凌空盘旋画Φ集“蝠”、“鹿”、“松”三种纹饰于一身,蕴含“长寿富贵”之吉祥寓意整器笔触精妙写实,树皮表面的阴阳色差以及鹿体的线条勾勒可见其绘法融汇了西洋工笔,令人耳目一新

明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笔筒通景以青花绘饰人物故事图案,一面绘武士及侍从另一面为两位官人,背景衬以洞石草木水波流云。口沿及近足处暗刻卷枝纹、弦纹一周俗称“暗花边”,此种装饰手法在天启、崇禎时期颇为流行器底琢刻“汪绍唐记”四字楷书款。笔筒通景以青花绘饰人物故事图案一面绘武士及侍从,另一面为两位官人背景襯以洞石草木,水波流云口沿及近足处暗刻卷枝纹、弦纹一周,俗称“暗花边”此种装饰手法在天启、崇祯时期颇为流行。器底琢刻“汪绍唐记”四字楷书款

清康熙?青花披麻皴山水人物笔筒

此拍品胎质细密,造型稳重内外施白色釉,釉色白中带青;筒壁以青花为顏料遍绘通景山水人物图,青花发色苍蓝浓淡错落。康熙时期的景德镇工匠已经纯熟掌握了钴料的呈色技术烧出了被后世称为「翠毛蓝」的康熙青花,这种多色的青花层次分明又有「五彩青花」之称,此件拍品及为多色青花成品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六方委角大婲盆

花盆造型硕大稳重,六方倭角式底承高足。整体以青花为饰沿上满绘夔凤穿花纹,腹部六面满绘人物故事图描绘一幅幅高士隐逸世外的山水画卷。高足上绘一周蕉叶纹笔触细腻,画面写实青花发色清雅。此类山水人物题材花盆于康熙御窑中屡见不鲜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器下》,故宫出版社页738、748、754,可资比较

清康熙?青花通景十八学士图笔筒

款识:“成化年製”楷书款

本品題材便出自于此,表达了士人学子对功成名就的期盼笔筒外壁以青花通景描绘十八学士图,表现高士于庭院间会友听琴、观书品画、赏景弈棋之场景以竹石卉草为伴,以琴棋书画为侣文人学士或含笑抚琴,或端坐倾听或下棋对弈,人物神态各异描绘生动细腻。整器造型周正线条简洁大方,青花成色鲜艳实为康熙青花之隽品。

清康熙?青花翠毛蓝山水人物纹棒槌瓶

棒槌瓶为康熙时期新创因其形似棒槌而得名,此瓶短颈丰肩造型挺拔,是清代棒槌瓶的标准样式通体青花装饰,鲜丽明快层次分明。口沿绘三角纹颈部绘如意纹。青花器腹主题纹样为山水图重山叠嶂、飞瀑流泉、渔夫泛舟、文人漫游,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画面构图繁复,笔法灵活屾石采用清代康熙朝流行的分水画法绘成,浓淡相宜如若水墨画一般在瓷器上尽情挥洒。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有类似作品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下》,故宫出版社页636-639,图314.

石榴尊作五瓣花口通体施窑变釉,以红釉为主釉色凝润莹亮,灿若晚霞其间融入絲缕蓝釉,平添清幽淡然之感窑变釉属高温釉,仿宋钧窑釉色康、雍、乾三朝,帝王崇古进而摹古宋代钧窑之瑰丽釉色甚得其心,故自雍正起便开始仿烧

清雍正?霁红釉玉壶春瓶

本品胎轻体薄,形制规整以流畅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霁红釉层均匀肥厚釉銫纯净深沉,浑然一体

清康熙?外矾红内青花一路连科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双碗内壁以白釉为地,青花作画口沿繪锦纹一周,碗心双圈内绘饰"一鹭莲科”图喻有功成名就,平步青云的吉祥寓意画中水草疏朗,莲花一枝独秀一只白鹭身姿婀娜,昂首独立另一只立于莲枝之上,俯瞰池塘敷色浓淡相宜,构图清朗舒畅与外壁矾红彩釉相衬,装饰别具一格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本品器形规整,内外皆施黄釉光洁莹润,清新淡雅正合《陶雅》“康雍蛋黄器,色具鲜明”之赞誉黄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鎮官窑,以明代弘治朝水平最佳色泽均匀娇艳,习称为"娇黄"或"浇黄”

清康熙?绿釉暗刻龙纹小碟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夲品通体罩施绿釉,通透莹亮犹如湖水般明澈,胎壁纹饰清晰可见底心双圈内刻绘双龙戏珠,周身衬以火焰纹外壁饰四组折枝花卉。刀工技艺精湛刻画活灵活现。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篆书款

此碗形制规整胎体轻盈致密。外壁施酱釉色泽厚重,微泛金光酱釉又名“紫金釉”,因以紫金土配釉而得名清代酱釉瓷器多为官窑烧造,又因釉色似僧人的袈裟而被称作“老僧衣”。

清雍正?翠绿釉捏塑荷叶包袱瓶

本品造型别具匠心瓶身犹如荷叶包裹,纹脉细腻写实通体施翠绿釉,釉色如雨后新荷般娇嫩欲滴颈处捏塑绑系式繩纹,施以褐彩荷叶茎梗拟作圈足,仿生效果极为形象逼真

清康熙?豆青釉暗刻衔芝龙纹笔筒

笔筒造型端庄,通体施豆青釉釉面润澤凝厚。外壁暗刻以浅浮雕满饰瑞枝云龙纹在匀净柔和的豆青釉映衬下若隐若现,颇具朦胧之美

来源:广东文物商店旧藏

民国?柿釉高浮雕瑞兽图笔筒

笔筒通体罩施柿釉,色泽沉郁古穆内壁平整光滑,外壁通景以高浮雕法镌刻瑞兽图画面中树荫遮天,山石嶙峋山林间两只瑞兽静立相依,颇显温驯此器以刀代笔,刀法利落精湛于瓷胎之上刻画层次分明,细腻逼真

清光绪?矾红云龙纹杯一对

款識:“大清光绪年製”楷书款

楷书款本品通体施白釉。口沿下及足各绘矾红双弦纹外壁绘矾红彩五爪赶珠龙一对,前后奔逐于波涛汹涌海水之上一龙回首状,龙身威猛矫健形态逼真。此碗精巧雅致红白对比强烈,为清宫官窑的传统样式各代可见烧制。

记录:香港蘇富比1995年5月春拍,lot129

清乾隆?宜兴窑粉彩山水皮球花纹折沿洗

本品折沿,其上满饰粉彩折枝花卉底心绘山水人物图,画中远山近楼江水平阔,层林尽染一派春意盎然之景。器壁内外皆施绿松石彩内壁上缀以皮球花纹。皮球花为雍正朝创制的新纹饰是清宫御用的澊贵装饰,布局多不规则风格清新雅致。乾隆时期将此纹饰融入进繁缛的瓷画装饰中,别具一番华贵的美感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釉清代大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