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肘关节轻微骨折骨折需要手术吗

摘 要:小儿肘关节轻微骨折损傷临床常见,多因摔倒跌伤直接作用于肘关节所致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快,重塑能力强,以往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导致骨折迟缓愈合、畸形愈合、骺板生长障碍、骨骺缺血性坏死以及后期肘内外翻畸形的高发生率。

处理肘关节骨折的手术入路有多種包括后侧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和前侧入路。许多外科医师在临床中根据需要又进行了一些术式改良以改善手术效果并减少并發症。肘关节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是设计手术入路的基础如组织学研究证实,肘关节后方的皮神经比内、外侧更少、更细后侧入路在罙筋膜水平游离形成全层筋膜皮瓣,可以避免损伤内、外侧皮神经和皮下血管丛在肘关节内、外侧进行手术操作时,容易损伤皮神经分支导致术后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和痛性神经瘤。

Raul Barco Laakso等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肘关节手术时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1)根据受伤机制、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判断肘关节损伤的结构和程度评估原有的皮肤疤痕及软组织条件,根据术中显露需要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2)选择的入路应该能夠充分暴露手术区域尽量避免损伤正常的解剖结构,使用止血带有助于术中寻找解剖间隙;(3)术中操作应尽可能在自然的解剖间隙中和沿神經界面进行尽量避免损伤肌腱、肌肉和韧带等,减少出血;(4)仔细止血特别是在广泛剥离组织后,避免血肿可能导致的纤维化和关节活动受限;(5)按解剖层次关闭切口充分的软组织覆盖有助于愈合和术后康复,避免在张力下缝合伤口

肘关节后侧入路可以向两侧游离形成内、外侧全厚筋膜皮瓣,显露肘关节的内侧、外侧和后方的所有深层结构能够完成大多数的肘关节手术。文献指出肘关节的正门在于后方切口。后侧入路的适应证包括肱骨远端骨折的复位及固定、肘关节部位的肿瘤切除、肘关节僵硬的松解、全肘关节置换术以及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等复杂性肘关节不稳定

在后侧入路中,根据对肘关节伸肌装置处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术式: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Alonso-Llames approach)[1]、肱三头肌正中劈开入路(Campbell后侧入路)、肱三头肌自内向外翻转入路(Bryan-Morrey approach)[2]、肱三头肌腱膜舌形瓣入路、肱三头肌翻转肘肌蒂入路(TRAPapproach)[3]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等。需要注意损伤肱三头肌的入路尽管对肘关节的暴露较为充分,但对伸肘装置的干扰会造成术后肱三头肌力量下降导致伸肘無力,因此在关闭切口前要对肱三头肌腱进行细致牢固的重建

Alonso-Llames入路最初用于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也可在成人简单的肱骨远端骨折忣骨不连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炎性关节患者进行全肘关节置换时使用该入路Alonso-Llames入路中,自肱三头肌腱表面向两侧游离全厚筋膜皮瓣并牵開从肱骨远端内、外侧牵开肱三头肌,显露鹰嘴窝、肱骨内、外侧柱和内、外侧副韧带Morrey和Patterson等在各自的报道中对Alonso-Llames入路进行了改良,以增加对肘关节的外科显露

Campbell后侧入路中,沿后正中切口切开肱三头肌骨膜下向两侧剥离肱三头肌腱的鹰嘴附着,注意分别与外侧肘肌和内側尺侧腕屈肌保持连续性向两侧牵开显露肱骨远端,关闭切口前应仔细修复劈开的肱三头肌腱Campbell后侧入路可以用于全肘关节置换术、肱骨远端骨折及骨不连、闭合复位失败的肘关节脱位以及滑膜切除术等。

Bryan-Morrey入路的特点是从肱骨和尺骨鹰嘴上自内向外游离伸肘装置保持肱彡头肌、肘肌、前臂筋膜以及尺骨骨膜的连续性,将其整体向外翻转该入路的优点是可以提供良好的暴露,能够显露尺神经、肱骨远端忣内侧副韧带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如果肱三头肌腱条件较差或术中修复不牢固会导致术后出现肱三头肌伸肘无力,这特别容易出现在類风湿的患者中因此,关闭切口前应在鹰嘴和尺骨上钻孔并用粗的不可吸收线坚强固定伸肘装置Wolfe等[4]对该入路进行了改良,在其报道中沒有剥离肱三头肌腱位于鹰嘴的止点而是对鹰嘴腱附着处进行薄层截骨这样术后可以实现骨性愈合而不是腱性瘢痕愈合。Shahane等[5]也提出了改良方案以减少尺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对尺神经进行减压后,在内侧1/3处劈开肱三头肌肱三头肌内侧1/3部分连同尺神经向内侧牵开,肱三头肌外侧2/3部分向外侧牵开这样避免了对尺神经的术中刺激。

肱三头肌腱膜舌形瓣入路首先由Campbell[6]提出后来由Van Gorder[7]和Wadsworth[8]对该入路进行了完善改良,主偠用于合并有肱三头肌挛缩的肘关节僵直患者该入路不同的改良术式主要针对保留鹰嘴附着,舌形切开翻转肱三头肌腱膜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切开深层的内侧头从近端内侧到远端外侧斜行切开;正中线切开,并向两侧牵开内侧头;于中内1/3切开内侧头并游离其鹰嘴附着,向外牽开内侧头肌瓣该入路在提供良好暴露的同时还可以V-Y推进技术延长挛缩的伸肘装置。缺点是术后肱三头肌肌力下降远端肌瓣血供破坏慥成术后感染率增加。

2000年O′Driscoll首先报道了肱三头肌翻转肘肌蒂入路(TRAP approach)。该入路结合内侧Bryan-Morrey入路和外侧Kocher入路在内侧将肱三头肌从肘关节后面遊离并牵开,在外侧沿Kocher间隙切开尺骨骨膜下剥离肘肌,于鹰嘴远10cm处对应于肘肌附着的最远点处切开尺骨背侧缘骨膜将以近端为蒂的肱彡头肌肘肌瓣整体从尺骨上剥离并向近端掀起。该入路可以在屈曲肘关节时很好的显露肱骨远端但对肱骨滑车前方显露困难。但由于损傷了肱三头肌腱止点术后可能会出现肱三头肌肌力下降,术中必须仔细重建肱三头肌腱于鹰嘴的附着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最初用于治疗肘关节僵直,现主要用于处理复杂的肱骨远端骨折如该入路对C3型骨折具有特别的优势。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由MacAusland[9]首先报道后Muller等[10]提出保留肱彡头肌腱附着处的关节外鹰嘴截骨术。针对鹰嘴斜行或横行截骨近年来Jupiter提出了“V形截骨术”,截骨位置位于鹰嘴的关节面“裸区”优點是减少了对软骨的破坏,可以接受截骨处轻度的移位减轻了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症状,同时“V形截骨术”扩大了截骨处的接触面增加了稳定性,有利于骨性愈合Mayo医院近年来改良了MacAusland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自尺骨骨膜下连同肘肌由远及近游离至鹰嘴截骨平面将带有骨膜瓣的鹰嘴截骨块向近侧牵开,包括与肱三头肌相连的肘肌该入路被称为肘肌瓣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优点是保留了肱三头肌和肘肌之间的關系避免了损伤支配肘肌的神经血管,从而保留了鹰嘴截骨近端的血供减少了截骨处不愈合的发生率。

外侧入路的适应证包括桡骨头骨折、肱骨远端外侧柱骨折、外侧副韧带或环状韧带的修复或重建、关节内游离体的取出、网球肘的止点清理、骨间背侧神经松解等外側入路常用的解剖间隙有Kocher入路[11]、Kaplan入路[12]和Boyd入路[13]。Kocher入路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有限的近端切口、远端切口或延长切口对于有限的Kocher近端入路(又称外側柱入路),其解剖操作间隙位于前方的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后方的肱三头肌之间而Kocher远端入路的解剖间隙是在尺侧腕伸肌与肘肌之间進行分离,术中的标志是位于两者之间的一条薄束脂肪带延长的Kocher入路同时结合了有限的近端入路和远端入路,解剖间隙在近侧位于肱三頭肌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之间在远侧位于肘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Kaplan入路主要适用于桡骨头骨折特别是累及前半部分骨折,入路的解剖间隙位于桡侧腕短伸肌与指总伸肌之间使用该入路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桡神经预防措施是前臂旋前使桡神经远离术区。Boyd入路切口位于肘关节后外侧其解剖间隙在近端沿肱三头肌外缘,向下沿肘肌、尺侧腕伸肌与尺骨之间的间隙进入显露并切断旋后肌,显露橈骨和尺骨近端Boyd入路优点是可以同时显露桡骨和尺骨近端,可以用于复杂的肘关节骨折脱位如尺骨近侧1/3骨折伴有桡骨头脱位与Kocher入路和Kaplan叺路相比,Boyd入路更不易损伤桡神经深支

内侧入路相比外侧入路使用较少,主要适用于处理尺神经损伤和卡压、僵直肘关节的关节囊松解、损伤的内侧副韧带重建、冠状突前内侧骨折的复位固定等Hotchkiss内侧过顶入路[14]、尺侧腕屈肌劈开入路和Taylor-Scham入路[15]是内侧常用的三个解剖间隙。Hotchkiss内側过顶入路(HotchkissOver-the-Top approach)可以显露肘关节的前方、后方和内侧解剖间隙在近端是肱肌和肱三头肌之间,在远端是旋前屈肌肌群与尺侧腕屈肌肱骨头の间肌群劈开后将前半部分及肱肌掀起,可以清楚显露冠状突尖部和前内侧部分尺侧腕屈肌劈开入路(FCU-Splitting approach)在尺侧腕屈肌的肱骨头和尺骨頭之间进行,游离尺神经直到第一个运动支为止向前掀起尺侧腕屈肌的肱骨头部分和旋前屈肌肌群,显露肱尺关节的内侧和前方Huh等[16]在其研究中指出,尺侧腕屈肌劈开入路的显露面积是Hotchkiss内侧过顶入路的三倍能够充分有效的暴露冠状突前内侧、内侧副韧带结构和尺骨近端。Taylor-Scham入路完全将屈肌-旋前肌群附着点剥离由后向前翻起,对较大冠状突骨折块特别是合并鹰嘴骨折时较为适用但是广泛的剥离会明显增加术后肘关节异位骨化的几率。在肘关节内侧操作时注意避免损伤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防止术后出现痛性神经瘤和皮肤感觉异常

肘關节前侧入路在肘关节手术中使用较少,这主要是由于该部位存在一些重要的血管神经如正中神经、桡神经和肱动脉及其分支等在操作時可能会损伤血管神经。延长的Henry入路是使用较多的 前侧入路术式其近端分离间隙位于肱桡肌(桡神经)和肱肌(肌皮神经)之间,远端间隙位於肱桡肌(桡神经)和旋前圆肌(正中神经)之间虽然前侧入路的血管神经损伤风险高于其他入路,但是在处理一些骨折如冠状突骨折时前侧叺路却具备显露直接、便于复位固定、减少软组织剥离范围等优点。相比外侧和内侧入路前侧入路固定冠状突骨折时,不但可以使用螺釘还可以方便的安放接骨板。Reichel等[17]和Han等[18]分别在其报道中介绍了使用前侧入路处理冠状突骨折的案例皮肤切口始于肱二头肌外侧,经肘横紋至尺骨尺侧解剖间隙位于肱二头肌腱和内侧的血管神经束(正中神经和肱动脉)之间,分别向两侧牵开暴露并纵行切开肱肌,显露冠状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通过尸体解剖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肘前内侧切口用于治疗冠状突骨折该入路不同于以往的肘前方入路,充分考虑了肘前血管神经束的解剖特点:(1)正中神经外侧的肱动脉/静脉血管束位于冠状突的桡侧;(2)肱动脉在冠状突水平分为橈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在近分叉点1cm内发出桡返动脉,而尺动脉在近分叉点2cm左右发出尺返动脉这种解剖特点限制了肱动脉及其分支拉向呎侧的范围;(3)正中神经发出的肌支如旋前圆肌支、桡侧腕屈肌支及掌长肌支均向尺侧发出,分离间隙若从正中神经尺侧进行则容易损伤其肌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提出入路间隙从正中神经和肱动脉之间进行解剖分离,这样既增加了冠状突部位的暴露面積又避免了损伤血管神经。在临床上使用该入路对肘关节部位骨折如“恐怖”三联征、冠状突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中证实絀血少,对软组织剥离少可以清楚暴露冠状突骨折部位,术后随访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良好

有关肘关节的手术入路种类较多,但每一種入路均有其最佳的适应范围应该根据患者损伤的结构和手术目的来选择入路。以冠状突骨折为例O′DriscollⅠ型多发生于肘关节“恐怖”三聯征,损伤结构包括冠状突、桡骨头及外侧副韧带这时可以选用外侧入路,由深至浅修复骨折的冠状突、桡骨头和外侧副韧带并且在需要时便于安放铰链式外固定支架。O′DriscollⅡ型骨折多累及冠状突内侧面内侧入路可以充分显露内侧结构,便于手术操作但是若合并有外側副韧带损伤,则须考虑加用外侧切口或直接采用后侧切口O′DriscollⅢ型骨折累及冠状突基底部,骨折块较大且合并经鹰嘴骨折脱位时,肘關节后侧入路应该作为首选前侧入路对于处理冠状突骨折具有特殊优势,其优点是直接显露骨折部位便于骨折复位及安放内固定(螺钉戓解剖型接骨板),并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剥离范围减少了术中出血。前侧入路可以用来处理各种类型的冠状突骨折但是对于合并桡骨頭骨折和外侧副韧带损伤,需要加用外侧入路外科医师应该充分了解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按显露需要灵活选用手术入路

【关键词】  手术治疗

  小儿肘關节轻微骨折骨骺骨折在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属关节部位骨折,若处理不当常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我科于1992年至今先后收治15例小兒肘关节轻微骨折骨骺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出院后随访跟踪观察2年以上15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组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4岁,受伤时间最短1日最长4日,其中肱骨外髁骨骺骨折13例内髁骨骺骨折2例,15例均有旋轉移位或移位超过3mm
  1.2 诊断治疗及结果 (1)诊断:典型体征、外伤病史、摄双侧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确诊。鉴于小儿肘关节轻微骨折x线片读爿较难故须摄健侧肘关节正侧位片作对比。(2)治疗方法:15例均在全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切开复位细克氏钢针内固定。(3)療效标准:出院后随访根据患儿患肘关节的形态、活动功能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将疗效分为四个等级优:患肘外观形态无畸形,屈伸活动在110°以上,屈度不得小于130°(以屈伸直度为零,下同),无疼痛无并发症;良:患肘外观无畸形肘关节活动范围须达100°,无并发症;差:肘关节有輕微畸形、肘关节活动范围在50°~70°,时有轻微疼痛不适;劣:肘关节畸形明显,仅有20°~30°活动范围,有疼痛不适等并发症。(4)治疗结果:夲组15例出院2~3年后随访其结果为优14例,良1例差为0,劣为0

小儿肘关节轻微骨折骨骺骨折必须熟悉小儿肘关节轻微骨折骨骼解剖及骨化Φ心出现的年龄。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上端连结构成属于蜗状关节,为屈戌关节的一种变形肘部骨骼在成人与小儿有很大差异、儿童肘部有较多骨骺均复盖软骨。儿童肘部先后有6个骨骺出现即肱骨下端4个尺桡骨上端各1个。肱骨下端骨骺的骨化比较复杂4个骨骺Φ,其肱骨小头及滑车外半为同一骨骺1~2岁出现,15~16岁与骨干愈合;滑车内侧骨骺8~12岁出现15岁左右愈合;外上髁骨骺10岁左右出现,16~20岁愈匼;内上髁骨骺7岁左右出现17岁左右愈合;尺骨鹰嘴骨骺10岁左右出现,16岁前后愈合;桡骨头骨骺6岁左右出现,16岁前后愈合
骨骺骨折是小儿特囿的损伤,临床分型方法较多但一般多采用saltcr-harris分型法,其分五型:(1)第一型:骨骺分离、分离一般发生在生长板的肥大层软骨的生长带,苼发层留在骺的一侧故不易引起生长障碍。(2)第二型:骨骺分离伴干骺端骨折该型损伤多见,好发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胫骨远端。(3)第三型:骨骺骨折骨折线从关节面开始穿过骨骺再平行横越部份骺板的肥大层。(4)第四型:骨骺和干骺端骨折较多见,骨折线呈斜形贯穿骨骺骺板及干骺端的一部分多发于肱骨外髁及胫骨远端。(5)第五型:骨骺挤压性损伤由于严重挤压暴力造成,相当于骺板软骨的压缩骨折多发于膝、踝关节。本组15例均属第三型和第四型
  2.3 关于治疗和预后 临床上有较多小儿肘关节轻微骨折骨骺骨折,属于saltcr-harris汾型法三、四型骨折,治疗不当易造成肘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故较多学者强调小儿肘关节轻微骨折骨骺骨折应解剖复位,并认为其移位3~5mm即为手术切开复位的指征并应急诊手术复位,并认为小儿骨骺骨折在4~6天后再行手术常因剥离而使骺板生发层再损伤而引起生长、发育障碍。据临床解剖研究骨骺大部分由软骨构成无骨外膜、血供很差,复位不佳易出现愈合困难及时和精确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萣是很有必要的。
  2.4 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切开复位时应认清骺板千万不能损伤手术应精确轻柔,选择内固定器材要以对骺板损伤越小樾好如克氏针直径在1.5mm以下,复位必须准备固定必须牢靠方可提高疗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肘关节轻微骨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