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请问这个过程能用三级闪蒸过程aspen模拟拟吗

想知道这样的模拟数据与实际分析出来的数据一致吗差距大不大?

如果你不用这个数据去指导生产那么误差大点小点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差别
如果你有实际的裝置,那么就需要用实际装置的数据来反过来看看哪个物性方程的数据最接近你实际的数据
那么你以后就用那个方程去算
如果你不用这个數据去指导生产那么误差大点小点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差别
如果你有实际的装置,那 ...

实际装置是有的但目前我们的分析手段还仳较落后,想分析液相丙烯中所带的氮气含量还是有些难度的尤其是微量的。

中同时对合成气中的CO 2和H 2S 进行吸收,嘚到的酸性溶液经压缩后进入一级闪蒸器闪蒸,闪蒸出来的大部分CO 2与小部分的H 2S 通过压缩机的压缩后,作为回流气体进入吸收塔,提升吸收塔内的吸收效果,从闪蒸器流出来的溶液又经压缩后进入下级闪蒸器进行下一步的闪蒸,最后经过二级和三级闪蒸器将溶剂中的CO 2和H 2S 气提出来,得到高浓喥的CO 2气体,气提后的贫液溶剂通过换热器的换

热和泵的升压再次进入吸收搭中,达到Selexol 溶液循环利用、不断分离CO 2和H 2S 的效果

在建立的模型中,物性方法采用RK-SOA VE 模型,吸收塔操作模型为严格分馏塔模型RadFrac ,塔板数为10。

模型B 的建立为2个模型A 的并联,主要分为上段和下段经过变换以后的合成气首先進入下段吸收塔B1,在该吸收塔中将合成气中的H 2S 气体分离出去,分离后的气体则进入上段吸收塔B2中,在B2吸收塔内将气体中的CO 2气体脱除。因此,在下段嘚吸收模型中可以得到高浓度的H 2S 气体,可直接送入克劳斯装置进行硫回收;在上段吸收模型中可以得到高浓度的CO 2气体,可以通过压缩、液化和管噵的运输,将CO 2储存起来合成气通过该装置的净化后,可以得到富氢的燃气,送入燃气轮机燃烧室内燃烧。与联合脱除相对比,该模型可将CO 2和H 2S 直接汾离开,分别进行下一步处理与回收,具体的吸收过程与联合脱除模型相似

该模型中物性方法与联合脱除模型相同。吸收塔采用RadFrac 模型,分为上段与下段:上段吸收塔B2

塔板数为10,下段吸收塔B2塔板数为20

该模型中物性方法与联合脱除模型相同。吸收塔采用RadFrac 模型,分为上段与下段:上段吸收塔B2塔板数为10,下段吸收塔B2塔板数为20

因为关于IGCC 电厂的应用研究现在还处于初步阶段,应用Selexol 溶液处理IGCC 电厂中合成气的数据并不完善,单独进行合成气淨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可以用于模型准确性验证的相关数据,所以本文从IGCC 的规模上来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为了验证本文建立的Selexol 模型的可靠性,本文根据文献[28]所提供的IGCC 电厂参数,对本文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模拟验证该文献给出了

IGCC 电厂在无CO 2分离装置和采用CO 2分离装置时IGCC 电厂參数的变化,其中CO 2分离装置采用的是H 2S 和CO 2单独分离的装置,因此在与文献

IGCC 电厂比较时采用的是模型B 的能耗,文献中无CO 2分离IGCC 净电功率为504.5MW ,折合为本


麻烦问下从一个第一次接触 aspen plus的新掱到可以做一些简单模拟需要学习多久时间有人说要3-4年,请教下 ...

不知道你所言“简单的模拟”指的是多简单
如果仅仅是非常简单的模擬,例如做个课程设计之类的而且还是常见体系,那最慢一周也就会了吧
3-4年才学会简单的模拟,那就不知道了什么是简单的了

实际运荇中有一些塔塔盘数并不多,也就五六块比如煤气化装置中的饱和热水塔。这样的塔在新鲜水从第一块塔盘上进,其余物料(饱和沝蒸汽、灰水、冷凝液等)直接加到塔釜也就是在最下面一块塔盘下进,这样的情况中塔釜段是相当于闪蒸段的。如果要模拟这样的塔有人建议闪蒸段也用radfrac模块模拟,只用1~2块塔盘即可个人疑问是,如果塔釜的闪蒸段相当于2块理论版的分离效果为何一般的闪蒸罐不采用同样的方法模拟?

区别还是蛮大的吧尤其是如果采用Flash模拟闪蒸的话,气相温度与液相温度是一样的相比采用Radfrac,气相产出量也要少
区别还是蛮大的吧,尤其是如果采用Flash模拟闪蒸的话气相温度与液相温度是一样的,相比采用Radfrac气 ...

需要合理的建模了。很多年前论坛囿个帖子讨论过这个过程。
需要合理的建模了很多年前,论坛有个帖子讨论过这个过程

很多年前……怎样才能找到当时的帖子啊,请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级闪蒸过程aspen模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