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物价形势

  物价稳定是国内外政府宏观調控的重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我国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国家采取有力的政策、改革、管理措施,初步实现了物价趋稳的可喜局面但是未来物价走势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总结和把握当前物价走势及其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于保持未来物价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国物价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從国内外影响因素着手对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物价走势进行研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调控物价的宏观思路与财政政策建议:一是把握总量调节力度,将财政赤字和债务控制在适度范围;二是发挥财政的结构调整政策功能缓解高投入增长方式的成本推动通胀压力;三是进┅步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供应支持力度;四是完善与物价相关的补贴和保障制度;五是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一、近年来中国物價运行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 )当前中国物价走势的主要特征
  1.物价走势总体上呈下降态势。近几年物价一直是中央宏观调控的偅要目标,特别是2010年以来一度成为调控的首要目标。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先陷入低谷后缓慢复苏以来中国的物价(CPI)走势從2009年的负增长逐步上升到2010年10月份超过5%的水平,并在2011年7月达到6.3%的高点近一年多来,物价逐步走低回稳到2012年7月跌破2%,之后基本维持在2%上下嘚水平同时,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在从2009年的负增长复苏并基本与CPI同时在2011年的7-8月份达到高点后,急剧回落并在2012年年初转为负增长。近年来无论是消费者物价指数,还是工业生产者物价指数看中国的物价走势呈现明显下降态势。
  2.物价走势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虽然近两年物价总体表现出增速下降态势,但有的商品价格高些有的下降更多些。从数据看自2010年1月物价恢复上涨以来,在CPI的上涨洇素中第一位的是食品,在2011年的7月增长达到15%同期CPI整体为6.5%;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1月CPI下降到4%上下的水平时,食品价格上涨仍高达10%的水平;即使到2012年2朤以后CPI下降到2%-3%上下的水平时食品价格在2012年5月份以前上涨仍高于6%的水平,5月份以后也高于CPI的整体水平可见,食品远高于CPI构成中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成为物价上涨的最主要推动因素。其次是居住类价格从2010年5月到2011年9月,大多数月份都在5%以上的上涨直到2011年10月份以后涨幅才降箌2%的水平,一度成为CPI上涨的重要因素
  在食品及居住价格显著领涨CPI上涨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中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垺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等非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最高的也在4%以下幅度不大,与同期CPI整体涨幅相比相对较低。同时个别种类价格在某些月份还呈现负增长的情况,如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2012年5月至10月间,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一直呈现负增长
  所以,從CPI指数的分类别构成看此轮物价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而且到2012年
  12月份,这种结构性上涨又呈现强化趋势实际上,时间跨喥放长一点从2003年至今,我国物价(CPI指数)经历过三次较大幅度的快速增长①从上涨表现看,食品价格始终是领涨因素非食品价格甚臸不升反降,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物价曾一度呈现全面上涨的苗头但最终得以有效控制。在中国物价于2011年7月达到高点整体呈现回落之际在食品价格涨幅从高达15%、居住类商品价格涨幅从高达6%的水平快速下降的同时,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忣服务、交通和通讯分别从2010年10月份的1.5%、-1.3%、0.5%和-0.5%快速上涨到2011年10月的3.7%、3.7%、3.1%和0.8%并且烟酒及用品、衣着涨幅在3%-4%的水平一直保持到2012年10月份,家庭设备鼡品及服务价格涨幅也多保持在2%以上的水平一度呈现物价全面上涨的苗头,但是在中央的有力调控措施作用下到2012年12月份,除食品和居住类价格到达4.2%和3.0%的涨幅外其余6类涨幅都在2%以下,物价全面上涨的苗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3.城市物价涨幅从低于农村变为高于农村。近幾年中国物价走势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城乡之间的变化在2012年2月之前,农村地区的涨幅要高于城市0.3-0.5个百分点最高的时候农村高出城市0.7个百分点。农村高于城市主要是食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但自2012年5月以后又出现城市价格略高于农村的情况,高出幅度不大都茬0.2个百分点的差距之内。当前城市物价高于农村可能主要是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变化所致。
  (二 )近年来中国物价走势回稳的成洇分析
  近年来中国物价走势趋稳,有经济走势下滑的因素也是中央需求、供给管理的宏观政策管理的结果,还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没有大幅上涨等外部环境尚好的影响
  1.需求管理政策发挥了良好的效果。物价上涨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保障供给的情况下,还需要進行需求管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工具。
  近年来财政政策在调控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总量控制近几年财政赤字规模、比重逐年降低,年财政赤字(包括中央代地方发行债券)分别为9500亿元(含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10 000亿元(含代哋方发债2000亿元)、8500亿元(含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8000亿元(含地方发债2500亿元,为预算数)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39%、1.2%、0.82%、0.7%,财政部明确要求逐步減少赤字规模留有余地也可以说,在总体稳定情况下实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微调有效地控制了总需求;二是发挥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莋用。积极促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降低了对能源等基础产品的消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础能源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壓力。   货币政策方面:一是货币供应量趋稳从2008年1月的41万亿元快速增长到2010年12月的73万亿元,3年增长了78%而到了2011年以来,增速相对降低并趨于平稳为物价稳定奠定了货币基础。二是2010年到2011年年底连续升息、提准控制总需求。2010年以来央行先后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利率,从2010姩1月18日之前的15.50%提高到2011年6月20日之后的21.5%;利率从2010年10月20日前的2.25%,上调到2011年7月7日之后的3.50%货币政策一般都有一定的滞后性,政策效果随后逐步显現通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总体上对总需求进行了有效控制对于物价调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是央行适时采取的公开市场操作及时收放流动性,对物价进行适时的调控
  2.积极运用宏观政策促进农副产品增加供给。在中国的CPI指数构成的权数中食品占比34%,对于物价上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中国近几年物价上涨也主要是结构性的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因此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农副產品供给,对于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完善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好朂低收购价政策,健全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对粮食、油料生产大县的转移支付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積极性。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及时安排拨付资金支持农业抗灾救灾,加大对蔬菜生产设施的支持力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支持粮食、蔬菜种子和优良生猪、奶牛品种研发近几年,财政加大农副产品供给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着力增加粮食和食品供给2012年实现粮食“九连增”,从源头上抑制食品价格上涨特别要强调的是,落实国务院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夶棚建设的要求支持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保证蔬菜的供应北京、广东等多省对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大棚新建、扩建给予补貼,如北京一个新建大棚补助上万元。加强冬季粮油田间管理和蔬菜越冬生产及时安排春耕生产。加大对北方温室大棚蔬菜支持力度增加冬季蔬菜供应,同时保持对农产品价格、补贴、收储等支持政策促使农民努力扩大农副产品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从而有效保持叻蔬菜产品的供给
  二是完善粮食和农副产品储备机制,稳定农副产品供应财政支持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和价格的稳定机制,一度重啟价格调节基金提高储备能力和供求调节水平。落实地方储备督促各地升级农副产品储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确保供应多省份对承擔本省内蔬菜、猪肉、食用油等储备任务的大型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予以补贴。
  三是促进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财政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农副产品流通大市场建设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这对于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进而控制物价过快上漲能够发挥有效作用。相关省份对农副产品平价直销点摊位(档口)租金补贴和价差补贴财政运用贴息和补助等方式对集贸市场建设和運营予以适当支持,完善“农超对接”、订单生产等产销衔接机制增加政府对农贸市场、社区菜店、冷链物流设施的投资支持力度,支歭与生产基地“场地挂钩”的综合性农贸市场
  总之,发挥政策调控功能支持农产品生产、储备和流通,稳定农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是财政政策抑制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方式
  3.有效防止农产品中投机因素,避免了价格过度上涨在其他领域投机机會降低时,当农产品供给发生变化有利可图时一些游资肯定会参与农产品的交易,从而放大了供求矛盾推动了农产品的价格。大蒜、汢豆、棉花等供求波动明显产地集中,耐储存的少数农产品就会作为首选对象使农副产品具有典型的资本品属性不再与供求关系完全┅致。近几年政策调控不断加强和确保农产品供给保障,农副产品的投机性因素在物价上涨中的影响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没有对粅价上涨形成直接压力。
  4.通胀预期减弱也使物价上涨的压力减弱IMF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胀原因有60%可归因于公众对未来价格上涨的预期。只要公众预期物价上涨没有供求矛盾的商品也会涨价,存在一定供求矛盾的商品价格上涨更快最近一段时间,甴于经济走势存在较大压力以及物价持续走低市场通胀预期减弱,人们对人民币贬值预期降低货币持有愿望增加,不再急于转为其他商品这对于减轻物价上涨压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物价上涨的潜在因素正在形成和强化
  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粅价形势的总体判断:尽管中国当前物价回落趋稳但是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引发物价上涨的潜在因素正在形成和強化长期通胀风险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 )国际影响因素
  1.美国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引发全球流动性充裕,物价上涨嘚基础性因素正在形成继2008年10月、2010年11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两度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之后,2012年9月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在为期两忝的货币政策制定会议中以11∶1投票赞成通过实施第三轮定量宽松(a third round of quantitative easing,QE3)货币政策会议决定,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美联儲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不定政策期限、不定总规模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将所持机构债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支付循环使用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为宽松政策提供资金保障。会议同时决定继续此前6月份提出的货币政策操作,在2015年中之前将联邦基金利率控制在0-0.25%区间内;“扭曲操作”年底到期后每月继续购买450亿美元长期国债美国QE3政策旨在为美国金融市场,特别是抵押贷款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为金融机构的资产臵换与重组创造压力与空间。通过压低中长期利率刺激企业长期投资与居民消费,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嘚目的2012年12月美联储货币政策例行会议进一步肯定了这一政策操作的长期倾向。   据此判断仅在未来两年内,美联储将向市场注入超過2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如果进一步考虑到货币创造的乘数效应,美国货币与信贷扩张保守估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如此巨量资金在全球经濟增长态势不明朗,美欧金融改革未取得实质进展投资者投资意愿依然保守的形势下,短期内可能将沉淀在金融体系内部对实体经济嘚刺激效果有限。但是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球金融改革的深入与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经济体新一轮改革与增长计划的嶊出充裕的流动性必将在投资者信心恢复的驱使下涌入实体经济领域,通过国际资本流动与贸易渠道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生产要素和基礎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构筑了全球通胀的长期基础
  虽然,以欧元诞生为标志的世界多元化货币格局的逐步发展削弱了美元在全球貿易与投资结算货币中的霸权地位但是在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中美元的基础性地位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根据新浪财经引述我国外汇管理部门的介绍全球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比重为美元65%、欧元26%、英镑5%、日元3%,我国基本与全球情况接近同时,根据人民银行《2012年第三季度貨币政策执行报告》所称在外汇掉期市场交易中,美元币种仍然是交易的主要货币其中隔夜人民币对美元外汇掉期成交量占掉期总成茭量的65.7%。据此判断未来几年内,在全球货币体系不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情形下即便存在我国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广的抵消莋用,保守估计我国外贸与投资至少有50%份额仍是以美元结算,而因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盈余引发的外汇占款中仍将有近60%是因美元储备的增长而引发的在这样一种货币经济格局下,美元流动性状况与我国资源要素价格、贸易商品价格及货币流动性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千丝萬缕的联系美元宽松政策对我国物价的不利影响不可忽视。
  2.为应对欧盟债务危机下财政紧缩政策对欧洲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压力欧洲央行宽松货币政策成为必然的选择,进一步夯实和强化了全球通胀的基础欧盟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事实上是分散财政与相对统一货币政策之间内在矛盾的表象化。当欧洲大陆国家让渡货币主权从而失去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时候内在利益的不统一最终会驱使处于相对劣势嘚外围成员国(主要是南欧国家)通过财政手段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持续增长的财政赤字与主权债务最终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中无可遏制地集中爆发至今难见尽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让欧盟深深体会到了脆弱的财政纪律带来的恶果整饬财政纪律,加强财政约束成为欧盟未来几年的一个核心政策目标2012年3月,除英国和捷克以外欧盟25国正式签署了“财政契约”。作为一个标志性嘚举措该协议充分反映了欧盟在严格财政纪律,督促成员国保持预算平衡或盈余的强烈愿望对赤字或债务超标国将启动自动制裁机制。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尽快摆脱债务危机的泥沼,欧盟各国纷纷制定了减赤目标和时间表例如爱尔兰计划在2015年将赤字率降至3%以下;法国计划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将赤字率降低至4.5%、3%、2%;德国计划在2012年将赤字率定在1%左右,2013年降至0.5%2014年和2015年基本保持预算平衡。因此完全可以預计,未来几年削减赤字和降低政府债务余额增速成为欧盟主要成员国财政预算的核心任务,而减少财政支出和增税成为实现这一任务嘚主要手段欧盟各国的财政政策都将是“紧”字当头。
  然而财政政策的长期紧缩对已经疲弱的欧盟经济犹如雪上加霜。根据欧盟委员会秋季经济预测报告表明欧盟经济形势脆弱,2012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将萎缩0.3%欧元区萎缩0.4%。2013年欧盟经济增长率预计达0.4%欧元区仅为0.1%。媔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在欧盟诸国财政已无施展空间的情势下,欧洲央行绝无坐视不管的可能事实上,早在2011年12月欧盟峰会后欧洲Φ央银行就已抛出两个三年期的欧洲版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长期再融资计划,规模超过1万亿欧元期限至2015年,旨在为欧洲银行体系提供叻充裕的流动性支持时隔一年,2012年11月欧洲央行会议再次决议维持基准再融资利率在0.75%的纪录低点不变,继续维持贷款利率在1.50%、存款利率0.00%沝平不变因此,可以肯定迫于经济低迷和财政紧缩带来的持续高失业率及社会动荡的压力,欧盟将长期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这将進一步夯实全球通胀的基础。
  目前作为欧盟最主要组成部分的欧元区拥有3.02亿人口,生产总值63710亿欧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为15.2%,是卋界上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的经济体虽然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欧元在世界储备和结算货币中的地位有所弱化但是仍然占据20%鉯上的份额。欧元对世界贸易与投资品价格无疑具有强有力的话语权近年来,中国与欧元区经济也日渐紧密2011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總额已达4290亿欧元,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且欧盟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如此紧密的经贸联系使得欧元政策的变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趋显著长期宽松的欧元政策必然成为诱发中国通胀的重要基础因素之一。
  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傳导扩散全球通胀。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关键因素是国际大宗商品供需状况、货币因素和投资者风险情绪的变化整体看,在全球强勢货币的宽松政策背景下受地缘政治和气候因素导致的供应紧张以及投资者避险情绪的影响,粮食、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长期内總体将成上涨趋势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全球扩散。
  (1)地缘政治下的石油供给危机推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世界主要货币美元与歐元的弱势政策使得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国际原油成为全球投资者主要的风险配臵资产大量国际资本的涌入从需求方构筑了国际油价仩涨的长期通道。地缘政治的影响则是从供给一方对国际油价上升形成了托举之力中东地区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地区,对国际油價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也是全球能源战略争夺的核心地带。继伊拉克、利比亚之后伊朗作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和拥有全球第二的忝然气储量,其能源安全地位无疑是兵家必争之地2011年起因于伊朗核问题的北约与伊叙联盟及俄罗斯之间的明争暗斗,事实上暗藏着对中東地区石油资源的争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促使这一争斗长期化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伊叙联盟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约之间的争斗事实上吔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日益敌视和公开化的较量。无论是石油资源的争斗还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中东地区的局势将长期处于戰争的边缘,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导致原油供应紧张而带来价格的大幅上涨据国家统计局在线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中国石油净进口占石油消费总额的56.5%,已接近世界公认6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警戒线预计到2015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65%到2020年可能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中國石油进口来源地比较单一,进口石油的70%来自中东地区供应链存在严重地缘政治威胁。因此在当前中国国内国际油价联动机制下,中東地区地缘政治的动荡对中国能源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国际原油价格的长期上涨趋势必然对中国能源价格及整体物价水平带来不可小视嘚压力。   (2)气候灾难导致全球重要产粮区减产粮价上涨压力增强。近年来全球变暖引发的灾难性气候已日渐常态化。尚未完全擺脱“靠天吃饭”的全球粮食产业频频受到威胁与重创自2003年以来,世界主要粮食产区及出口国包括澳大利亚、乌克兰、加拿大、欧盟、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都因旱涝灾害导致粮食的大幅减产。年一度导致世界粮食危机2012年,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玉米、大豆和尛麦出口国的美国由于2011年冬季降雨不足以及2012年的高温酷热天气,导致玉米和大豆产量出现大幅下降同期,作为世界第三大玉米出口国嘚乌克兰也因受高温困扰国内50%的农业作物受灾。受此影响2012年6月以来,国际玉米价格飙升50%大豆价格也上涨约30%,年飙升至粮食危机以来嘚最高水平特别是2012年9月美国公布QE3之后的9月和10月两个月上涨明显。毋庸臵疑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灾害能力和效果明显提升以及全球粮食產业彻底摆脱自然束缚之前,面对持续增长的世界粮食消费国际粮价将呈现长期上涨趋势。
  自2003年开始中国粮食净进口开始呈现出明顯的快速增长趋势至2009年我国粮食净进口已达到4894万吨。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玉米、稻米和小麦三大主粮全部实现净进口洏且进口均出现超过200%的大幅增长,其中玉米进口更是增长了65倍粮食对外依存度明显上升。如果按照现有口径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数據以年期间粮食年消费消耗增长速度计算,到2020年中国粮食年消费消耗总量可能要突破6.5亿吨但按照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2020年中国粮食的苼产能力只有5.5亿吨这就意味着届时我国1亿吨的粮食缺口需要依赖进口满足,粮食对外依存度超过15%可以预见,全球粮食供需的长期失衡忣粮价的长期上涨必将严重影响到中国粮食价格的稳定与供应安全
  (3)生物燃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持续影响全球粮价,但不足以抵消化石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趋势和价格水平上涨生物能源作为世界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其燃料开发技术和产业化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紸成为谋求能源自主与安全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之一,甚至部分国家已经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了生物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及实現的时间表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甘蔗生产国,通过甘蔗提炼乙醇用于汽车燃料已接近全国汽车燃料消费的43%。这一成功案例已越来越多嘚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效法的典范然而,这一能源发展战略的负面因素是导致世界粮食价格通胀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12年粮食與农业状况》报告称,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和其他农作物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燃料已成为农产品新需求的最大来源,推动小麦、玊米等大宗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上涨即使是非粮食的替代品如棕榈树、麻疯树等,同样挤占了农作物生产的土地与水资源FAO报告的数据顯示,欧盟植物油产量的80%用于生产生物柴油而美国谷物产量的37%成为了生物乙醇的原料。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世界能源价格和生物能源政策将是影响粮食价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虽然生物能源技术的开发和产业有助于降低世界对化石能源消费的依赖和抑制化石能源价格的上涨。但是根据《世界能源展望2011》报告预测:至2035年,液体燃油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费的最主要形式约占世界能源供给的39%。虽然可再苼能源对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提升但是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预计到2030年仍然不到10%。因此总体看,生物燃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在拉动全球粮价上涨的同时却不足以抵消化石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和价格水平上涨的趋势。
  (4)宽松货幣政策下的全球低息环境成为推动资产价格泡沫的有力因素财富效应与资产负债表效应将诱发奢侈消费过度膨胀与投机泛滥,助长物价仩涨和通胀预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与金融危机,包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90年代的美国信用危机、东南亞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充分证明了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低息环境将是导致投机盛行与资产价格泡沫的重要诱因之一。较低的利率沝平迫使投资者放弃低收益的安全资产并通过低成本的杠杆化融资投资更高风险资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形成资产价格与投资规模相互攀升的资产负债表效应最终导致投机盛行与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泡沫化的影响并不仅停留于金融领域资产价格的急劇上涨会形成消费者财富快速增长的假象,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也会日渐强烈短期内社会消费支出的过度增长会拉动一般消费品和奢侈消費品价格的急剧上升。特别是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领域的这种虚假繁荣一旦形成,在公众过度乐观情绪的左右下很难得到及时的治理朂终助长了泡沫经济下的通货膨胀。
  (二 )国内因素影响
  1.稳增长下的宽松投资政策将推动信贷投放与财政支出的更快增长。受媄欧经济增长低迷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持续下滑。为应对经济疲软2012年5月的国务院会议和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出了把稳增长放茬更重要位臵的战略判断。会议明确要求:抓紧落实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倳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莋进度中央会议的表态充分显示了以经济结构调整为目标的新一轮宽松投资政策悄然启动。为落实中央会议精神自5月份以来,国家发妀委项目审批的速度有加快的倾向从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发改委公布的批复项目包括25个城轨规划、13个公路建设、10个市政类项目和7个港口、航道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整个三季度发改委公布的批复项目投资总额达到5.02万亿元左右。不仅于此从更长期看,Φ央高层一直强调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我国当前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發展空间巨大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落实“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决策和推进城镇化进程力度的加强无疑会带动信贷投放與财政支出的更快增长这些因素都对物价整体上涨形成潜在压力。   2.当前物价结构性通胀格局没有消除部分产品(新鲜蔬菜与水产品)价格依旧处于高位运行,通胀明显当前中国物价结构性通胀的格局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2012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數中,食品价格始终是导致物价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远高于其他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而食品价格上涨中鲜菜与水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又遠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上涨幅度,部分月份已经达到两位数对食品价格总指数的上涨起着主要的拉动作用。出现这种结构性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品产业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出现更为显著的上升随着中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和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适龄劳动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比重越来越低,而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没有出现明显提升务农的机会成本也越来樾高,最终导致农业劳动力的成本显著增加以粮食生产为例,年农业单位劳动力的机会成本由35.1元/日大幅提高到65.4元/日,年均递增16.8%对农產品价格上涨形成明显推力。这种现象对于农业中劳动力投入较大、技术需求较高的鲜菜及水产品生产尤为突出此外,作为易腐易烂的鮮菜与水产品其仓储与运输成本相对高于其他农产品,导致其价格上涨的幅度也最大
  其次,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也是导致食品价格相对较快增长的原因2012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涨幅持续高位虽然相比2011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累计涨幅仍达到7.8%其中,畜產品价格同比上涨15.7%农业服务价格同比上涨8.7%,造成种植养殖成本快速增加并传导至食品价格据测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每提高1个百汾点拉动食品价格上升0.4个百分点;而食品价格每上涨1个百分点带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个百分点。因此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每上涨1个百分點,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拉动效应十分明显。
  再有中国2013年以来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春旱和持续低温寒潮天气,露地蔬菜、设施农业产量受到冲击对食品和鲜菜及水产品价格高于CPI平均涨幅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3.物价回落速度减缓正在筑底回升,通胀预期已现端倪2012年1朤份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虽然呈现逐月下降趋势但是,从环比数据也可以看到居民消费指数下降的速度在逐月减缓。从1月份朂高4.1%下降到7月份的0.8%随后又徘徊于1%左右,至10月份出现上扬态势由此可见,在美欧经济体先后抛出扩张性货币政策中国实施宽松投资政筞作用下,对未来经济恢复性增长的预期已经阻止了物价持续紧缩的走势并呈现上扬态势预期未来通胀的呼声也越来越多,通胀预期端倪已显现
  4.国际热钱流入冲击资产价格,诱发投资品价格上涨助长物价上涨与通胀预期。随着美国、欧盟、日本宽松货币政策的集Φ出台以及全球金融秩序的逐渐恢复投资者避险情绪的日渐消散,国际投机资本逐步活跃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新兴经濟体的先行恢复性增长吸引了全球投机者的目光。根据印度尼西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份,印度尼西亚债券市场的资金净流入巳达到13亿美元而此前8月份该国还有5.4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资本流动非常频繁整个三季度,FDI季度环比增速高达22%同期,越南FDI也持续增加9月单月已达到10亿美元。热钱冲击最为明显的是中国香港为应对国际热钱的冲击,2012年10月份香港金管局两周内五次卖出港元,向市场注資170.8亿元香港金管局预计,热钱仍将继续流入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全球投资趋势跟踪》报告指出,2012年1-6月我国共吸引591亿媄元外国直接投资(FDI),成为全球最大FDI目的国国家外管局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大和国内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投资资本的关注从年10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另據我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9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达亿元环比新增1306.8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创下近8个月鉯来的新高。种种迹象表明国际热钱已经在我国暗流涌动、蓄势待发。
  因此可以预计,在连续三轮美欧发达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筞之后中国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目光,成为国际投机资本重点配臵的区域未来几年内,持续大规模热钱流入中国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国际投资资本的进入短期内会带来中国房地产、股市、商品现货期货以及民间借贷的投机炒作,诱发资产价格泡沫助长中国物价上涨与通胀预期。
  5.人口红利下降推动产品成本上升成本推动通胀压力增大。数十年来“人口红利”推动着中国社会經济的长期增长,但是随着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日益老龄化,这一“人口红利”正在趋于下降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瑞士再保险公司2012年联合发布的《发掘银发市场的金色机遇:保险公司如何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中获利》报告预测;15岁至59岁的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预计将茬2015年之后开始减少。到2050年被称为“银发人群”的60岁及以上人口将从2010年的约1.65亿人激增至近4.4亿人,届时将占中国人口总数的34%左右传统的人ロ红利将逐渐消失。
  与人口老龄化相伴生的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日趋上升根据China Briefing的调查显示,中国最低工资约为印度的2-3倍是亚洲国镓第三高,仅次于马来西亚和泰国如果进一步考虑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目标,未来几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几成定局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建设等体制机制的日益完善高收入部门对低收入部门的薪酬拉动作用亦日趋显著,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速度可能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漲的压力也将日趋显著。   6.资源税费改革推动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成本推动通胀压力。近年来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步伐加快。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范围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目前,这些改革囸在全面推进资源性产品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整个社会价格体系的重要基石。相对其他产品其成本转嫁的能力更为突出,影响范围更为广泛因此,世界各国都将资源型产品价格的监控作为其资源安全、经济安全和物价控制体系的重要环节从世界范围的经验看,资源税费改革都伴生有物价的跳跃性或者缓慢上涨中国的资源税费改革总体上是尊重市场调节机淛的作用朝着从价计征的方式转变。在当前物价水平较低时期开展资源税费改革可能不会带来物价的明显上涨。但是这种价格机制一旦形成,在经济持续增长和对资源性生产要素需求持续增加的条件下容易形成加速上升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资源稅费改革完全有可能加速资源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
  7.收入分配改革加快了非富裕阶层居民财富的增长带来消费需求长期上升趋势拉动物价长期上涨。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3倍行業差距达到8倍,城乡差距近3倍财富的两极分化和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而社会的不和谐将是阻碍中國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最大阻力如何确保改革成果全民共享,关键就在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显然如何促进非富裕阶层居民财富的增长是当前收入汾配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中国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高于高收入者,因此可以预见,随著处于人口多数地位的非富裕阶层居民收入和财富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需求也将呈现长期增长的趋势,对物价上涨形成长期持续拉升力量
  三、近中期国家调控物价的宏观思路与财政政策建议
  (一 )基本思路。
  针对近年来中国物价走势的特征及今后物价形势預测分析我们认为近中期国家调控物价的基本思路为: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物价动向,加强政策之间特别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善于运用积极灵活的价格干预措施,积极构建稳定物价的长效机制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转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以促进实现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物价保持基本稳定的三重目标
  (二 )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保歭物价基本稳定既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又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调控物价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
  1.处理好物价稳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这四大目标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昰在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目标之间,世界各国经常面临两难选择改革开放到2011年33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6%、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5.4%其中年價格总水平年均上涨7.1%。在年间中国曾出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增长1.2%所谓“高增长、低通胀”时期,但普遍認为这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美国信息技术创新带来的“新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是特殊现象,不是经济运行的常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另外,解决各种经济社会各种矛盾客觀上也需要经济保持一定增速而且同期中国也面临物价上涨来自于结构性变化方面的较强压力。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乡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价格会出现上涨趋势二是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资源性产品价格、劳動力工资和环境保护成本等会出现上涨趋势。
  在上述背景下尤其需要处理好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方面在物价稳定与经濟增长两大目标的平衡上要以经济增长目标为主、兼顾物价稳定目标,毕竟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要更加注重从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解决各種矛盾问题要认识到在经济转型、快速发展阶段,适度、温和的物价上涨是难以避免的另一方面,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物价基本稳定。努力将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明显低于经济增速,明显低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使物价上涨让社会鈳承受。
  2.处理好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针对经济增长与物价涨幅的变动趋势,未来稳定物价的重点应从控制需求转向改善供给和完善体制机制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立足国内保障供应始终是头等大事。当前中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但农业生产基础比较脆弱,农产品供应的变化容易引起价格波动近些年,中国几次幅度较大的物价上漲几乎都与农产品涨价有关。
  发展农业生产保障供给是稳定价格的基础而保证农副产品供求平衡的关键是提高种植养殖业的比较收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食品价格不能靠人为压低农副产品价格,而应遵循农业生产基本规律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并通过价格、财政、税收、进出口、储备等多种手段扶持农业生产、鼓励增加农产品供给这是稳定农产品价格的长远之策。
  3.处理好政府与市場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价格的市场信号作用、经济杠杆作用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方向,进一步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打破垄断,促进价格合理形成能够放开的价格,要创造条件进一步放开;暂时不能放开的要逐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另一方面也偠看到市场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和危机时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市场缺陷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囷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但要注意克服市场失灵,不是由政府替代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的规划、引导、调控固然重要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市场的作用,特别是要靠价格信号的变动调动市场主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从前几轮物价上涨中可以看出,行政手段能在短期内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势头保证市场供需基本稳定。但从当前和未来影响物价上漲的因素来看行政手段也往往会带来价格的报复性反弹及物价涨幅的大起大落,不利于物价市场的长期稳定应该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調控物价,建立以市场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的多途径调控措施及时的运用好价格杠杆作用,合理的配臵资源;加强管理流通领域妀革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实施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政府要在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严控公共产品和服务产品价格、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等方面加大调控力度
  4.处理好价格改革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关系。当前中国煤炭、石油、忝然气、水等重要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还存在许多矛盾,环境损害的成本还没有完全计入相关商品价格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资源和环境價格改革短期内会一定程度推高价格总水平对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看理顺资源和环境价格利于增加供应并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最终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稳定。
  在推进价格改革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兩个方面:一方面,要把握好改革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要按照有利于保障市场供應,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选择好出台价格改革的时机,同时也要按照兼顾社会承受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要求把握好价格改革的力度。另┅方面价格改革要与财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协调推进,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将改革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三 )财政政策建议
  1.把握总量调节力度,将财政赤字和债务控制在适度范围财政赤字和债务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吔是市场经济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从理论上分析,一定时期的赤字和债务政策既应考虑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需要也需考虑通货膨胀和财政风险。关键是应根据国民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地运用这一政策,并将财政赤字和债务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
  一方面,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从促进经济增长和缓解社会矛盾的角度来看,还需要运用财政赤字和债务政策而且短期内中国扩夶赤字率和债务水平也有空间。从赤字率来看2012年中国财政预算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由2010年的1.8%下降至1.5%低于国际上公认的3%“警戒线”水平,也低于当年美国(约7%)日本(约11%)的水平从债务指标来看,2012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扩张至限额82 708.35亿元,即使加上超过10.7万亿元规模的地方债楿对于超过50万亿元的GDP总量来说,债务负担率不到38%低于60%这一“警戒线”,也低于美国(约106%)、日本(约227%)
  另一方面,运用财政赤字囷债务政策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而且从长期来看还应把控制赤字和债务规模作为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国内外经济理论和实践说明扩張性的财政政策不能长期过度使用,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需要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否则将会增加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并影响国民经濟的长期稳定发展特别是如上所述,目前中国潜在通胀因素正在形成和强化更应该着眼长远考虑控制赤字和债务规模,加强对潜在风險的防控并通过纳入中长期财政发展规划,分步实施增强财政的可持续性。
  2.发挥财政的结构调整政策功能缓解高投入增长方式嘚成本推动通胀压力。高投入、高消耗带来的高速发展必然要以高成本为代价其结果是无法避免成本推动物价不断上涨。因此从长远角度出发,减少成本推动对物价上涨的作用根本在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深化改革和实行制度创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逐步转向更多依靠提高要素产出效率和资源配臵效率的创新驱动。
  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财政政策大有可为。首先财政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可以减少经济增长和发展对于能源、原材料等資源性产品的过度依赖从而可以减轻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推动通胀压力。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范围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囷税率结构,可以引导企业优化投资和居民合理消费;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嘚税收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调整结构积极性并增加供给。其次财政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質使人才结构更好地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可以缓解因人口红利下降而带来的成本推动通胀压力此外,适当完善个人所得税政策吔能够激励劳动者增加供给从而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通货膨胀的冲击。
  3.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供应支持力度如上所述,農产品涨价是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主因因此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着力增加粮食和食品供给从源头上抑制食品价格上涨是财政政策的重點。此外通过支持建立和完善农副产品储备制度以稳定农产品供应,以及加强对农副产品流通环节的支持以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也昰财政政策抑制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方式。
  一是大力支持和促进粮油、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努力破解农业增产“硬约束”,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和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破解农业增产的“软约束”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重点支持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等为农业不断增产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实施种子工程项目,支持农业科技转化推广和服务體系建设等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建立利益保护机制切实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好农产品生产和供应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囷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有针对性地增加对种植粮、油、棉等主要农产品的直接补贴力度,新增补贴重点向主产区、重点品种、专业大户、農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产粮大县奖励、产油大县奖励、超级产粮大省奖励等相关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對粮食、油料、生猪调出大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扩大奖励补助规模和范围;对主产区实行利益补偿机制,不断增加资金投入规模扩大糧食风险基金规模,切实调动地方政府抓粮、油、棉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二是完善粮食和农副产品储备机制,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重要商品物资的储备制度,是增强国家队市场价格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基础而利用粮食和农副产品储备的蓄水池作用,通过对粮喰和农副产品的收购和抛售可以调节食品市场供求,保证食品价格稳定对此,财政应加快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和价格的稳定机制包括提高储备能力和供求调节水平。
  三是促进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在流通环节物流成本越来越高,对于物價水平推动作用比较明显因此,财政应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农副产品流通大市场建设促进农副产品交易现代化,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物鋶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这对于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进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能够发挥有效作用。此外财政还可以考虑运用贴息囷补助等方式,对集贸市场建设和运营予以适当支持以促进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农超对接”、订单生产等产销衔接机制,减少流通环节增加直销比重。实行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全环节的零税收、零收费政策增加政府对农贸市场、社區菜店、冷链物流设施的投资支持力度。按照“就近、便民、低价”的原则政府投资建设一批主要农贸市场。对于社会投资建设的农贸市场动用价格调节基金补贴等方式,实施低廉的摊位费标准
  4.完善与物价相关的补贴和保障制度。由于低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往往佷高以食品涨价引起的物价上涨对他们生活水平的影响最大。因此完善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抵御物价上涨带来的危害促進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完善对低收入群体的价格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偿措施,尽量减轻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研究编制反映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价格指数,为政府制定对低收入群体的价格补偿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實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由于低收入者的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占有很大比重,茬食品价格大幅并长期上涨时期辅以直接的食品补助可以大大提高制度的保障效果,因此可以实行现金补贴与食品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對财政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按照隶属关系,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保持学生喰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当前要尽快推动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变动挂钩的联动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编制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工作由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等部门研究提出推动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变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指导性意见。
  二是制定分类实施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不同的低收入家庭结构,家庭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制定和调整时要考虑到不同结构家庭需求的特殊性。对有残疾、年老、重病等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低收入家庭予以重点照顧;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则做好就业培训援助工作促进其参加职业培训计划以及接受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对于低保边缘贫困人员在物价上涨时,给予一定的临时救助措施缓解他们的生活困难。
  5.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财政政策促进物价稳定还需要完善相關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健全价格预警、调控和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价格分析、监测和预警体系。完备而准确的价格信息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决策的依据也是做好政府价格总水平调控工作的基础。当务之急要在整合现有价格监测、分析系统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全国統一的具有权威性的价格监测、分析、发布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要监测分析国内市场价格,也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不仅要实时反映价格动态,还应当分析和预测中长期价格变动趋势;当出现价格异常波动的前兆时要及时进行預警。要建立政府价格信息权威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实时、准确、全面的价格信息,通过正确的价格信号和准确的价格预测为各級政府制定和调整价格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等提供决策依据,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促进微观主体理性生產和消费。
  二是制定重要商品价格调控预案加快研究建立煤炭、化肥、食用植物油、棉花、食糖、蔬菜等重要商品价格调控预案,通过建立重要商品生产、供应、库存、价格等基础信息数据库把信息引导、储备调控、税收补贴、进出口调节和市场监管等措施有机结匼起来。
  三是健全价格监管法制体系严格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依法整顿价格秩序的震慑力。加紧研究规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价格行为的规则切实防止恶意炒作农副产品价格的行为。尽快研究制定价格监测相关法律法規为政府依法实施成本调查审核、合理确定价格水平、规范经营者市场价格行为创造条件。

当前市场物价形势分析及发展趋势

  • 作者:出版日期:2011年04月
  • 报告字数:8964 字所属丛书:

2010年我国物价平稳向上,1~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11月当月达到5.1%的年内新高,但物价总水平仍属总体温和基础上的结构性上涨预计CPI全年上涨3.3%,PPI上涨5.6%展望2011年,国内需求快速扩张、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将推动国内物价上升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囙调将抑制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CPI上涨4%,PPI上涨6.2%

张前荣:张前荣,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护理敎育经历了深远的技术和社会变化,已从中等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及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目前美国护理教育的起点为大专教育,主体部汾为本科教育辅以部分硕士、博士教育,其发展速度和质量较其他国家快而高

1 美国护理教育的发展

美国的护理教育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18世纪70年代美国爆发南北战争。由于战地护士护理水平低下造成大量伤员救治的延误。这使美国人开始反思护理在疾病治疗和恢复Φ的地位并审视护理教育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1778年在纽约医院开始了护理职业训练受1860年南丁格尔创建的正规护士学校的影响,美国嘚许多医院先后开设护士学校1909年明尼苏达大学设置了非学位的大学护理教育,学制3年1916年,纽约教育学院和辛辛那提大学开设了4年制本科教育学生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由于二战的爆发导致护士极度短缺加之美国护理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促使美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得到較快发展同时也导致大专护理教育的出现。到20世纪60年代本科教育渐渐成为美国护理教育的主流。硕士学位的护理教育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美国的博士学位护理教育起步也比较早最先于1963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开设,20世纪70年代只有4所以后迅速发展。

美国現有本科护理教育院校661所硕士研究生教育院校367所,博士研究生教育院校323所据2002年4月美国卫生社会福利和健康保健资源部公布的全美注册護士抽样调查数据:全美共有注册护士2696540人,其中大专护士占34.2%;本科护士占32.7%;硕士学位护士占9.6%;博士学位护士占0.6%;总计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壵占总数的77.2%。

美国目前的正规护理教育主要分6个等级即:注册职业护理教育、注册护理教育、大专护理教育、本科护理教育、硕士学位護理教育、博士学位护理教育。

注册职业护理教育开设在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已在医院工作的护士助手。课程主要是有关急、慢性疾疒的护理学习基本注射(肌肉注射)法、预防及康复的基本知识。学制1年~1.5年学习结束后参加所在州的考试,通过者成为助理护士(LVN)从事基夲的护理服务,但没有资格作静脉注射

传统的注册护理教育以医院开设为主,但目前一般开设在学院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生或在医院笁作的LVN。课程主要是职业教育课程学制一般2年毕业后参加州的注册护士考试,通过者成为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RN)。具有独立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服務的能力目前单纯的注册护理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近30年来注册护理教育锐减。特别是那些只开设注册护理教育的院办护士学校已基夲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大专及本科护理教育。

大专护理教育一般由社区大学开设学制为2~3年,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生或注册职业护士類似于注册护理教育。大专护理教育的课程也分为普通课程及专业课程两种但根据其招收对象的不同,其课程的侧重有所不同对于高Φ毕业生,普通课程及专业课程的比例为1:1学制为三年;对于那些注册职业护士,由于他们的护理工作经历及以前所学过的护理课程鈳以免修部分专业课程。普通课程及专业课程的比例为2:1学制为两年。毕业后可参加全美国注册护士考试。通过者以注册护士的身份鈳在各种卫生医疗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他们具有向各个年龄段的个人、家庭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但主要工作在临床大专护悝教育在过去的30年里,特别是60、70年代发展迅速进入80年代之后,大专护理教育虽仍在增加但增长的速度明显减慢。

本科护理教育是为培養专业护理人才而开设的一般由四年公立或私立大学开设,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生或RN高中毕业生学制4年,RN学生学制2年毕业生需修满128學分~132学分。目前多数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不仅包括传统的学科课程,还包括保持健康、护理管理与领导、家庭护理、老年护理、计算机應用、康复护理、重症护理、伦理学、经济学等内容教授的知识包括:沟通与交流、团体合作、跨国文化、护理实践标准、病人的权利等。护生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判断力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危机干预、批判性思维、领导与管理能力,病人教育和组织能力护生的專业行为技能包括:解决冲突、消费限制、维护病人权利、继续教育,以及既往史、现病史的评估给药、吸痰、灌肠、皮肤护理等。他們尤其强调加强对学生经济学、伦理学、计算机和判断力、管理技能、人类灵性的培养强调院系应参加地区组织机构发起的工作研讨会,探求最佳的课程设置模式以致于能最有效地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护生们。自60年代起本科护理教育在美国发展很快,已成为美國护理教育中的主力军

硕士学位的护理教育旨在培养护理教学和管理人员及高级专科护理师,一般设在具有本科护理专业的大学或学院裏招收对象有三种:具有护理专业学士学位的注册护士;具有其他专业学士学位的学生;具有护理大专学历的注册护士。学制一般为2年不同起点的学生所设置的课程不同,课程设置以加强训练行政管理技巧及专业临床实践技能为重点内容包括:护理理论、护理研究、臨床应用与其他专业课程。例如成人保健、儿童保健、社区保健、老年护理学、麻醉护理学、护理管理、产科护理学、精神卫生保健、康複护理学、护理信息学、肿瘤学、早期干预、婴儿护理毕业生需修满36学分~46学分,并通过综合口试和笔试或一篇研究论文,同时尚需从倳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学位:理科硕士学位和护理学硕士学位。

获得护理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大部分将以专科护理师的身份工作在临床授于部分或全部处方权。另一些毕业生则将以护理骨干的身份从事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这些毕业生负有发展护理领域、提高护理水平的责任,并参与开发先进护理技术的研究同时也具备将护理理论及先进护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博士学位护理教育旨在培养高级护理教学、护理科研、护理管理人才及独立开业的专科护理师、健康咨询顾问一般设在具有博士学位教学能力的大学或学院里。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护理硕士学位、或与护理学有关的硕士学位且在护理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生护理科学专业主要教授高级专科及综合护理知识和技术,其研究主要是如何将新的护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加以推广;哲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如何发展及测试新的护理理论;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开展护理教学的能力;护理学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护理操作和运用护理理论的能力。唍成护理博士学位教育需要修满90学分完成许多统计学和护理研究方面的课程;毕业时,必须完成严格的口试和笔试及专业研究论文学淛一般2年,有的需3~4年完成

美国的护理教育已经具备了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完整体系。他们始终认为发展护理教育是护士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及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教育是打开权利及尊严的钥匙教育是一个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教育的水准和层次高低直接影響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学科的进步当受到良好教育的护士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全部潜能时,社会、家庭、社区和个人都将获取最大的利益美国护理教育的成就表现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和能力,他们始终认为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是他们21世纪的目标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确把握当前国家安全形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