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轨迹纪录片(纪录片)谁拍的

原本我不怎麼關注,却接二连三看見幾位朋友,藝人的脸书都在分享這個影片,有朋友憤怒?的表示人類應該停止自私的活動,我們要保護地球!(呵呵??地球需要人類保護嗎?)有些人看了就說要開始吃素,有些人開始說我要回火星去!??好吧,且看看可以熱鬧多久^-^

李奧納多迪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監製的《洪水來臨前》起了名人效應,效果還是不錯的,讓人人突然好像都覺得有責任保衛地球,“英雄”角色上演,但是希望這不是快熟面速度吧。

這個地球暖化問題,記憶中小時候開始就說了,大學時我們教授等也討論研究不少。那個時候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東南亞的經濟剛剛甦醒吧。記得當時大家(所謂的先經國)還批評人家(發展中國家)不願意埋隊(签约)簽京都條約》和其他國家一切來“減低”CO2(二氧化氮)排出量。

好吧,結果,一目了然,今天大家都知道,過度開發經濟活動除了带来金子,還有比這更纏身的好禮物-霧霾。有次我po了張清晨时捉拍的照片-一片大雾。中國朋友立马关心的問,“怎麼那麼嚴重啊!”-似乎他們都忘記了有晨霧這回事-是雾是污染已經模糊分不清。

身心靈圈子,大家以為就是整天說神說怪說外星人。可是,也是感謝這個圈子讓我意識到現今經濟活動背後的一些鬼主意-大家說的陰謀論吧。關於大型食品产业的背后,大家可以觀看Leonardo另一部紀錄片-畜牧業的陰謀。(/programs/view/dCkIvncDqjc/)

人類歷史走入工業時代,開啟了以低資本製造大量製造,以圖牟最大的利益。農民丟棄農地,跑去當工廠工人,以為就是上岸的好計畫是人生的曙光。記得在法国看过一部他們70年代的老喜剧片,大概內容述說某工廠工人和外人烏龍中,揭發了老闆黑心食品的黑幕,千禧年過後,黑心食品依然存在,這意味著《畜牧業的陰謀》,深入根部,而且是-“明知故犯”-人性是否比鬼還要恐怖呢?

俗语说:“不見棺材不留眼淚”。被經濟利益牽著走的社會,人們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心態,誰來關注綠化,環保,南北極的冰川啊,誰有閑空說生活素質?有錢人會說,“日後多捐獻就行了吧”; 一般人則說:“我三餐未飽,何德何能?”

這其實不能責怪任何人,皆因我們的社會型態就在這陷阱之中,無形的消費殖民意識,根深鞏固,推著我們依靠“賺錢”來“生活”,沒有錢等於餓肚子,沒有錢等如寸步難移,即使政府黑心漲價,徵稅,目前的人民也只能“光怒”就範,掙扎不行。

身,心,靈的冒起,最基本目的是讓我們個人意識和自我覺察,然後慢慢的達到集體意識的提升。當看清目前這社會型態的背後種種,再思考是否要繼續做大環圈裏頭的奴隸,還是做以自己良心出發的真我。例如,老闆要求你賣的是黑心食品,你知道這真相,你是會為了保存“飯碗”而繼續效勞,還是決定不同流合污呢?

在靈性圈子裡,我們說的自由意識,且尊重個人意願,如果我接納了老闆的條件,那麼就必須負起日後的一切成果,包括良心責備等。這就是遊戲規則,人最厲害的就是欺騙自己,覺得造孽的一定不會是自己,頂多是個幫兇;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會對自己要求較高,覺得共犯也是壓力山大,半夜敲門會感心驚膽跳。

有位在飞机制造业里工作的技师朋友,常感叹说,他们这行业每天都接触不少毒气,不少同行在退休后不久就会被发现患重病(癌症),難得熬到退休卻要養病過餘生,諷刺嗎?除了这类型的重工业,石油业的污染,散发的毒气更是恐怖。法国大西洋边上有一个叫拉克的小地方,人口大約700多人左右吧。平日路过,會誤以為自己是掉入了瓦斯桶里去了,方圆百里都散发着惡臭蛋味。難道除了這些資源,我們就別無選擇了嗎?

我的朋友圈裡不少太太們的丈夫們都是xx石油公司的職員,光聽就知道他們收入是比一般公司豐厚,外派的額外津貼更是讓人羨慕$$$$$,簡直是打工一族裏頭的頭等艙啊。普通人一般不會扎自己飯碗,可是覺醒的人或許會另謀高就。上法語課的時候,認識了曾任職於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日本朋友,他發現一些內幕後,選擇放棄高薪,紮根於自己,內幕是什麼他半點也不肯透露(今天應該不少人知道IMF是合法的國家高利貸吧)。當時我還覺得他傻呢。

石油公司對人民貢獻有多大,看過陰謀論的朋友都知道吧,這裡也不描述了(不知道的朋友自行腦補吧網絡上一堆)。目前的生活雖然無法完全與石油斷絕關係,可是我們消費模式可以微微改變,可以不依賴的就不依賴,換個方式以三輪車,自行車,汽車共享等方法代步。隨著人們的意識成長,相信不久會有省能的交通工具代步,也許是電能,也許是太陽能。大神科學家啊!請開發能飛的掃把!工業化本是歐美人搞出來的爛攤子,目前也不是指責誰的對錯了,人們能做的是“轉型”-尋找新的經濟型態,生活方式。

10n年前在日本東京酒店裡的餐廳遇見了美國來的客人,她當時就點素菜料理。轉到法國生活後,發現英國鄰居和一些英國朋友也是素食主義者,待在英國的朋友都知道上餐館點素食菜是很方便的事。素食主義者日益漸增。

法國是个合法狩獵的國家,也是無肉不歡的民族,他們什麼都吃,在超市裡兔子的屍體,和雞肉沒區別,菜市場上不定時還會有整頭鹿被倒吊待解體,每次我都會繞道,盡量不路過這家肉店 。即使如此,近一兩年我發現開始吃素的法國朋友也多了,餐館也開始提供《素食》選項,也居然开始有人经营素食餐館。

我想這就是所谓的集體意識的效應吧。

法国人每次去购物除了价格还会看标签,清楚的知道这产品里头是否含有Monosodium glutamate (MSG)-味精或E 开头的防腐剂。法国社会目前除了有机食品的普及化,开始越来越多人选购本地农家产的鲜果蔬菜,以减少运输过程排除的CO2等,减低运输成本等。有人會不捨得多花幾塊錢購健康,有味道的食品,卻天天擔心生病沒錢較醫藥費而買保險。今天的醫藥費之昂貴普通人是消費不了的。新加坡朋友說,“在新加坡只能死不能病啊”,這不是連看病也成了富人專利嗎?

李奥纳多在纪录片結尾,慎重的呼吁大家不要签了协议后没一回事,也呼吁人们改变消费模式来改变世界。这几句是特别有意义的。无论这举动是否能有效的减低地球温暖化,但改变消费模式,不做消费文化的奴隶,起码就先拯救了自己吧。先對自己好一些,愛自己也是心靈圈子強調的一點。

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我們的地球是銀河系裏頭最美的星球,孕育著多種生命型態,接納我們在Ta身上放肆。地球有自己的意識,Ta也有自己的“養病”模式,人有免疫系統,那麼地球若有淨化系統其實也不奇怪,所以目前我們都覺得地球生病了,假如假如某天Ta忍不住啟動內藏的淨化模式,來個大洪水(打噴嚏),人類該何去何從呢?

地球大人如果說話了,她或許會說:“孩子們,我沒事的,不需要你們拯救,你們先照顧自己吧。”

後語:有朋友問過我一個問題:“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誰?”

我想也沒想就回了他說:“我自己”!

對方自然反了白眼。其實也無所謂。

我經常有奇怪的思維,未必合大家口味。哈哈哈。

----且先當自己的英雄吧!--------

註:文章純屬發布當下個人想法。保留日後觀點的自由。

     一座山,轻松地隔断了文明的辐射;一代人,努力地改变生命的轨迹;一段情,安静地流淌在龙脊的村庄。

龙脊,是诗情画意的,是静谧祥和的,同时,也是资源稀缺,贫穷落后的。在这片土地上,中国的贫困生根发芽,三百年来,人们从事着世代沿袭的农业生产。梦想与希望,在日复一日的插秧与收获中消退,然而,生活,就像悬崖壁上的石斛兰,逆境中总能绽放光芒。在龙脊中,潘纪恩、潘军权、潘能高,他们就是龙脊新一代的光芒。

(一)龙脊人:潘能高,课上领读生字词组,课下忙着放牛插秧。闲暇时间,教爷爷认认字,跟爷爷对对句子。或许,他并不知道知识会带给他什么,命运可能就决定于今天的成绩。然而,他的爷爷,朴实善良的农民,虽然感叹“读书人难搞,一天要吃五顿饭”,但是,他努力供孙子上学,让他摆脱文盲的桎梏。他意识到了“知识决定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潘能高的爷爷,可谓是他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而村民和老师经常赞叹的那句“潘能高,真能干”,则是他前进路上的一种无形的动力。

潘纪恩,考上乡民族小学,却因学费而郁郁寡欢;暑假期间,去山上的金矿淘金。一个星期后,拿着淘到的金子,跳跃在山间小路上的那个身影,让我鼻子发酸。没有经历过贫穷的我,无法想象为学费发愁的境况,但是,我被他那种努力为自己生活,为明天奋斗的力量感动了。那块金子的物质价值是有限的,而它带给潘纪恩的精神价值却是无限的。一块金子,在一个孩子的心上洒下光芒,给一个孩子种下新的信念:自助者,天助。

在龙脊,还有一群孩子,他们是潘井梅,石梅珍,石梅凤。她们这帮女孩子,喜欢干完活以后去学校旁听,跳皮筋。石梅珍和石梅凤曾对着窗外的蓝天,吟唱道:“妹不知,爷娘不送妹读书,爷娘不送妹读课,无有文章无有名。”听着这样的哀叹,看着龙脊青翠的梯田,我在想,这样的梯田下,埋葬了多少孩子的生活,断送了多少孩子的前程。这些梯田,横亘在村庄周围,其实是有些残忍的,就像龙脊山一样,它的存在,“阻挡了人们视线,隔断了文明的辐射”。

(二)龙脊情:越落后的地方,越能保留纯朴原始的东西。在龙脊,人们受文明的辐射少,一座大山隔断了外界的虚华浮世,真空了村里的纯朴。潘能高和他姐姐获了希望工程的助学资助时,邻居们都来家里祝贺。潘爷爷笑的像朵花儿,他坦然地承认孙子教自己写名字,然后问邻居“我六十了,他才九岁,他反过来教我写自己的名字,你们说可笑不可笑,可笑不可笑?”,现在社会,文盲确实少了,但是真正的文盲,有几人能如此坦然?其实,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掩饰无知时的那份虚荣心。当潘爷爷问邻居可笑不可笑时,邻居们没有一个人透露出嘲笑的表情。我想,大家不嘲笑潘爷爷,不是因为他们也和潘爷爷一样是文盲,而是因为他们明白:识字不一定明理。潘爷爷身上的那份淡定,坦然,善良,纯朴,是任何一个读书人都无法拥有的。

看《龙脊》时,总感觉片子表面在拍希望工程了,实际是想透过这个山村和那所小学,让我们透过表象看本质。看看我们遗失的,看看我们拥有的,看看我们向往的。在龙脊,你会感觉到村民对生活的爱,村民间的诚挚和面对困境时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看完《龙脊》,是震撼的,同时也对一些道理豁然开朗:知识能改变命运,是因为它能为我们赢得条件丰厚的工作,有较高的生存能力;而人性,却决定命运。或许,我们是文盲,领着低保过生活,但是,我们不自怨自艾,不自暴自弃,我们握着手中拥有的认真的,坚强的过生活。我想,这也是当代呼吁的“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教育,教我们如何做人,让我们在世俗中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让我们追求一份坦然与安详,淡定与平和的生活心态。那样的心境,让我在龙脊人中找到了。潘能高这一代,他们追求知识,改变命运的同时,没有丢掉龙脊人内心的淳朴,这种淳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力量感,它是龙脊几百年的精神积淀;潘爷爷那一代,他们受现实条件的制约,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无奈之下做了农民,耕田种地,抚育下一代。然而,他们的伟大之处是把龙脊中最宝贵的精神代代相传。所以,造就了潘能高这一代精神与物质的双丰收。说到这儿,似乎要感谢龙脊山了,杜绝了外界的污染,真空了龙脊的美好。

在龙脊,山清水秀,民歌悠扬,民风淳朴,仿若一个世外桃源。如果,你在钢筋水泥中厌倦了,在车水马龙中疲惫了,那么,我建议你来龙脊看看吧,不要嫌弃它的贫穷,在这里,手机网络都无法被大山屏蔽了,但是,你却发现,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流互动,远好过通讯设备带来的方便,你能找到人世中最真挚的情感,还心灵一份淡泊。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命的轨迹纪录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