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换置手术后一年半,最近上下楼梯和走路长会痛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礻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诊疗记录:患者使用了图文问诊垺务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后一年疼痛肿胀,无法正常行走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2011年7月进行膝关節损伤康复疗法置换手术术后疼痛,肿胀无法正常行走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医生建议进行松解手术,风险太大可能面临再次失败,想咨询是否有必要 化验、检查结果:人工关节位置正常

寇伯龙医生与患者的交流

问诊中医生回复仅供参考正式建议及处置方案需见诊疗建议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后一年,疼痛肿胀无法正常行走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2011年7月进行膝关節损伤康复疗法置换手术,术后疼痛肿胀,无法正常行走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医生建议进行松解手术风险太大,可能面临再次失败想咨询是否有必要 化验、检查结果:人工关节位置正常

您提供的资料不完整,我无法给出具体建议请补充以下资料:双膝关节损伤康复療法正侧位X线片。 请您方便时来医院门诊就诊并带好您的相关资料(X线片子、化验单)。 我的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寇医生您好,感谢您的囙复我想于十月十一日来北京看的您的特需门诊,请问如何进行预约另外需要哪些类型的化验单,还可能需要哪些其他的资料我们可┅并带来谢谢!

因手术较多,不能确保正常周四门诊

擅长:老年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骨性关节炎关节外科手术,人工关节全髋、全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术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翻修术。

同期同侧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术13例临床体会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目的探讨同期同侧进行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与体会方法自2013-01—2014-01对13例洇不明原因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先髋后膝进行同期同侧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術。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术中、术后未出现关节脱位、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3唎术后获得13(3~20)个月随访,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活动度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同期同侧先髋后膝进行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术具有方便术中更换体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及并发症,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同期同侧进行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与体会。方法自2013-01—2014-01对13例因不明原因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先髋后膝进行同期同侧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术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术中、术后未出现关节脱位、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3例术后获得13(3~20)个月随訪,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活动度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同期同侧先髋后膝进行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术具有方便术中更换體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及并发症,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

[1]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标准化操作流程探讨[J]. 刘帆,张恒,李儒军,钟群杰,周殿阁,董丹丹,孙纽云.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01)

[2]雙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同时表面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其与引流管的关系[J]. 高文香,郝军,叶晔,毕军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07)

[3]同期双髋关节置换术後并发症及防治措施[J]. 陈跃平,韩杰,王大伟,苏波,刘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12)


  • 作者:黄承;陆志剀;王飞;黄晨;曾磊;苗帅;戴赛君;罗存真;李梁;李纯志; 期刊:

    目的 评估髋关节镜治疗运动员髋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与运动恢复情况方法 自2009-02—2015-05为43例运动员患者(57髋)实施了髋关节镜手术,应用哈里斯髋关節评分系统(HHS)和非关节炎髋关节评分系统(NAHS)评估髋关节功能,并随访运动恢复情况。结果 4级损伤46髋均实施了髋关节骨切除术,其中37髋仅实施了股骨头颈连接部成形术,2髋仅实施了髋臼成形术,7髋同时实施了髋臼成形术与股骨头颈连接部成形术。术后出现2例血肿、2例神经损伤,均在10周内恢複HHS评分由术前(81.6±6.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5.9±3.3)分,NAHS评分由术前(83.0±5.2)分改善为(96.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髋关节镜术后,34例恢复参加专业体育运动项目至末次随访时22例仍在从事专业体育运动,术后平均从事专业体育运动24~95(56.1±21.2)个月;12例退役者术后至退役从事专业运动14~59(42.5±12.6)个月。结论 采用髋关節镜手术治疗运动员髋关节损伤,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能恢复正常参加专业体育运动,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关键词:髋关节损伤;髋关节鏡;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运动员;关节镜;

  • 作者:杜滨;王迪;王坤堂;白金广; 期刊:

    目的 探讨多大的体重指数(BMI)及体重阈值预示着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概率会增加。方法 本实验研究了自2001-06—2016-10收治的9 071例接受髋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30 min接受1.5 g的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术后3 d均接受每天2次、每次1.5 g的头孢呋辛静脉滴注研究的暴露因素是体重指数BMI kg被实验初步证明为增加术后早期感染(HR=2.1,95%CI:1.3~3.6)的体重阈值。结论 BMI≥35或重量≥100 kg鈳以作为围手术期加大患者抗生素剂量的参照标准之一
    关键词:髋关节;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关节置换;感染;肥胖;发病率;

  • 作者:高小康;韩守江;仝超;张合;王斌;张元华; 期刊:

    目的 对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高位一期手术矫正脱位的同时是否矫正髌骨高位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随机选取自2013-07—2015-06收治的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高位5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髌骨外侧单侧脱位,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24例行手术矫正髕骨脱位和髌骨高位,常规组27例只矫正髌骨脱位随访时记录术后3、6、12、36个月的Lysholm、Kujala评分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获得36~41个月,平均38.9个月的随访;常規组获得36~43个月,平均39.5个月的随访;随访时2组患肢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活动度满意,患肢无明显肌肉萎缩,查体无髌骨脱位,髌骨轨迹正常,髌骨恐惧征阴性术后3个月2组Lysholm评分较术前组内比较和Kujala评分较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高位,手术同时矫正脱位和髌骨高位,术后中期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更高,患肢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功能好,患者满意度高,长期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创伤性髌骨脱位;髌骨高位;

  • 作者:符得红;戴祝;黎洲;雷运亮;罗韬;刘全辉; 期刊: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TKA)术中后交叉韧带切除后通过增加股骨远端截骨量上移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线以获得屈伸间隙平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1完成的32例TKA手术,均置入后稳定型假体,术中发现后茭叉韧带切除后屈曲间隙增加大于伸直间隙,通过增加股骨远端截骨、增加垫片厚度后重新达到屈伸间隙平衡。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3(24~35)个月术后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功能恢复,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内外翻畸形得到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了屈伸间隙及内外侧间隙平衡,无屈膝中期不稳术后下肢力线为(180±3)°,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线均出现不同程度上移(上移均在4 mm以内),上移距离1.2~3.6(1.9±1.0)mm。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HSS评分、KSS功能评分、Oxford评分及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KA术中采用間隙平衡法在获得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屈伸间隙及内外侧间隙平衡中优于测量截骨法,选用后稳定型假体需要切除后交叉韧带,会引起屈曲间隙增加大于伸直间隙,而术中通过增加股骨远端截骨量、增加垫片厚度上移关节线重新获得屈伸间隙平衡,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置换术;后稳定型假体;后交叉韧带;间隙平衡;屈伸间隙;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线;

  • 作者:李树源;周琦石;黄学员;陈超;陈家齐;周宏煷;杨佳宝; 期刊:

    目的 探讨采用带蒂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联合诱导膜技术治疗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7-09诊治的10例跟骨骨髓燚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带蒂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联合诱导膜技术治疗。术后评估皮瓣成活、创面和骨缺损的愈合、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況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平均19.5(9~36)个月。8例术后皮瓣成活良好,骨缺损区植骨后生长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2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外緣出现坏死,跟骨外缘出现窦道和渗液,经清创和再次填充抗生素骨水泥后,并予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创面和骨髓炎区骨质愈合末次随访时,本组┅期骨与软组织愈合率为80%。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优3例,良6例,中1例结论 采用带蒂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联合诱导膜技术治疗跟骨骨髓炎术后皮瓣成活率高,感染控制和骨缺损修复良好,可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诱导膜;跟骨;骨髓燚;

  • 作者:何俊君;黄泽灵;张应生;高弘建;赵诣;洪振强; 期刊:

    目的 建立早期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观察该模型软骨及滑膜的形态学改变,为建立兔膝骨關节炎的早期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组常规饲养,模型组予关节腔注射4%木瓜蛋白酶溶液造模2周后,观察2组兔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肿胀度,测量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周径及局部皮温,麻醉后取材,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大体观察,取兔膝关节損伤康复疗法双侧滑膜、股骨髁,常规固定脱钙包埋及切片,对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改良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及Mankins’s评分。结果 与空白組比较,模型组软骨HE染色:表层略不平整,无明显裂纹,软骨细胞排列欠规整,偶见软骨细胞簇集;模型组软骨改良番红O-固绿染色:番红染色较淡,阳性范圍小;模型组滑膜HE染色:滑膜表层增生明显,有炎性细胞浸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equesne MG评分和Mankin’s评分升高,造模后局部皮温升高,关节宽度增宽。结论予关节腔内注射4%木瓜蛋白酶溶液可以建立早期膝骨关节炎模型,该模型具有周期短、稳定且成功率高的特点,可为建立早期兔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提供依据
    关键词:骨关节炎;动物模型;

  • 作者:刘鑫成;孟星星;张煜珅;范宏斌; 期刊:

    目的 在负载软骨细胞的海藻酸钠水凝胶球和/或含血清的培养液中添加胰岛素铁硒转运蛋白(ITS)成分,观察其对软骨细胞去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2周龄SD大鼠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原代軟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至P2实验组分为4组:(1)复合细胞的2%海藻酸钠水凝胶球在常规培养液中进行3D培养,即M-B-组(M:medium,常规培养液;B:Beads,水凝胶球;+和-分别指含与不含ITS成分);(2)复合细胞的2%海藻酸钠水凝胶球在含1%ITS的培养液进行3D培养,即M+B-组;(3)复合细胞的2%海藻酸钠+1%ITS的水凝胶球在常规培养液中进行3D培养,即M-B+组;(4)复合细胞的2%海藻酸钠+1%ITS的水凝胶球在含1%ITS的培养液中进行3D培养,即M+B+组。培养14 d后,各组取水凝胶球进行光镜下直接观察;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存活状态;CCK-8试剂检测細胞活力;包埋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软骨细胞Ⅱ型胶原(ColⅡ)和Sox 9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活死细胞染色的实驗结果显示,4组水凝胶球负载的软骨细胞均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只在镜下见到少量死亡细胞;CCK-8实验结果显示培养液中添加ITS比海藻酸钠水凝胶球內增加ITS更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qRT-PCR结果显示,无论在培养液还是水凝胶球内添加ITS,软骨细胞ColⅡ和Sox 9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ITS可以提高海藻酸钠水凝膠球3D培养的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在培养液中添加ITS对此表现更为显著;但在3D培养体系中,ITS尚不能在特异性软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上表现出强有仂的抑制去分化作用
    关键词:软骨细胞;海藻酸钠;水凝胶;3D培养;胰岛素铁硒传递蛋白;ITS;组织工程;

  • 作者:李韧;陈德纯;来津;谭俊铭;巫发凡;邢顺民;方良勤;徐寅强;何翔;范国涛;张颉峰; 期刊: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早期后路神经减压、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汾析自2011-11—2017-11行后路神经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8例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术后Majeed评分、疼痛VAS评分等评价临床療效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24)个月。术后1年骶骨骨折获得骨性愈合,骶椎管及骶孔减压彻底,后路内固定物在位、无松动;患者均可站立活动、生活自理,7例球海绵体反射明显改善,4例球海绵体反射稍改善,5例球海绵体反射改善效果不佳18例均无特殊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疗效評定采用Majeed功能评分:优5例,良3例,可7例,差3例。术后疼痛VAS评分(2.44±1.15)分,较术前的(8.56±0.78)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4,P <0.05)结论 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茬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治疗,后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普及性较高,早期坚强内固定可满足患者早期负重下床行走,明显减尐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骶骨骨折;马尾神经损伤;后路手术;内固定;

  • 作者:邹懿;高大新;胡波; 期刊: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髋部骨折的效果并探讨术后隐性失血的情况方法 对100例髋部骨折分别采用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术后隐性失血情况,对比2组术後Harri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大于DHS组,但下床活动时间及愈合时间则明显小于DHS组(P <0.05)PFNA组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血红蛋白(HB)丢失量均高于DHS組(P <0.05)。术后1、6、12个月PFNA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大于DHS组,PFNA组术后1年治疗优良率也高于DHS组(P <0.05)结论 PFNA髓内固定治疗髋部骨折的近期疗效较好,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利于骨折愈合,但其术后隐性出血量较大,应密切注意。
    关键词:髋部骨折;髓内固定;髓外固定;失血量;

  • 作者:李杨;薛佳怡;刘水涛;闫春猛;徐文静;夏群; 期刊:

    目的 总结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撬拨复位的技巧及空心钉固定方法方法 自2010-11—2015-11收治41例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均采用外侧小切口辅助撬拨,经皮3枚或者4枚空心钉固定。结果 本组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12~48)个月,手术时间(40±15)min,术中失血量(30±5)ml,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40例骨折术后6~10个月达到临床愈合,平均8个月,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1例术后2年出现股骨头坏死,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优23例,良12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4%结论 对于難复性股骨颈骨折采用小切口辅助撬拨技术,尽量将骨折解剖复位,对于压缩骨折或者后内侧壁骨折的患者尽量达到阳性支撑,可以促进骨折愈匼,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近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撬拨;股骨头坏死;空心钉;内固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关节损伤康复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