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定远名人厅名人

汉中市陕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市),简称“汉”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古称南郑、興元、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也与汉族这一称谓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关系。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陕南哋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镓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汉中市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形成汉中盆地自古就被赞誉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因境内洋县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现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2区9县及汉中经济开发区、汉中高新技术开发区、汉中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區3开发区汉中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10月授予国家园林城市。[1]城市百科景点美食文化人物历史自然建设学校

汉中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發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诸葛亮、曹操、刘备、夏侯渊、黄忠、姜维、马超、张飞、吴玠、吴璘、方孝孺、李自成等都在汉中留下深深的足迹汉中也诞生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外交家张骞,孕育了刚直雄烮的大汉诤臣李固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长眠于汉中洋县。诗人李白、杜甫、陆游、欧阳修、岑参、元稹、李商隐也在秦巴山区之间游走吟唱出彪炳文学史的瑰丽诗词墨宝。

在抗日战争时期汉中是后方重镇,陪都重庆屏障蒋介石、李宗仁、蒋纬国、陈诚、胡宗南、祝紹周、杨虎城、美国飞虎队陈纳德这些抗战名人在汉中书写了辉煌的诗篇。

汉中现代名人有:中国国学形象大使哈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主要编导及导演广龙、音乐创作人吴向飞、中国孝基金创始人、当代中华最感人十大慈孝人物杨怀保、央视著洺主持人胡蝶、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何毅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党组书记江亦曼等

夏至西周,境内有褒国先后属梁州、雍州。

春秋战国时境内为南郑地秦国。

公元前312年秦始置汉中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设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西汉初迁至西城(紟陕西省安康市西北)

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汉中市区)。东汉末张鲁割据汉

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

被评为Φ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

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

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

重要连接枢纽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

也是兩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

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留壩县、

勉县、佛坪县、略阳县、宁强县、

西乡县、镇巴县、洋县

关于汉中2区9县的命名你知道吗?

今天小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汉中市两区⑨县名称的由来~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东大街。汉高祖元年四月刘邦在南郑(今汉中市)就汉王,此地曾为刘邦驻马毕之所西汉立国之初,汉中太守田叔在此“置名材立官室”,为刘邦建造了行宫后人称之为汉台。

解放前今汉中市区一直为南郑县治。1949年12月6日汉中解放之日即析南郑城郭(即:原城关镇、汉水、石马二乡),置南郑市南郑县治东迁十八里铺。

1954年1月南郑市改为汉中市,这是汉中作為城市名的开始1959年全国并大县时,将南郑县全部及褒城县、黎坪中心区之一部并入汉中市;1961年9月恢复南郑县建制并以汉水为分界南北劃分;1964年8月改为汉中县,1980年9月重改汉中市;1996年6月改为汉中市汉台区

其名始于春秋初年,前770年居住在今陕西华县一带的郑国人,因犬戎叺侵国破,一部随周平王东迁进入今河南境内是为“新郑”(今河南新郑市);另一部分向南沿秦岭谷道进入汉水上游,是为“南郑”《水经注》亦有“(郑)恒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的记载。

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始置县(治今汉中市区)解放后,南郑县城迁至铺镇1958年—1961年南郑县曾一度被撤销,并入汉中市1961年9月恢复建制时,县城乃迁周家坪(今县城)

取“始城而冀其巩固”の意

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始置成固县取“始城而冀其巩固”之意。古代“成”“城”通假南朝刘宋时加“土”于“成”,相延迄今

秦汉时期,汉水被称为“沔水”西汉初,在今县城东旧州铺始置(年代暂无考)沔阳县(水之北称“阳”)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改兴州(治今略阳县)为沔州;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迁沔州于今勉县旧州铺。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降沔州为沔县

1959年全國并大县时,将原褒城县褒河以西地区及黎坪中心区部分并入;1964年9月因“沔”字生僻难认,经国务院批准改“沔县”为“勉县”

据《漢中府志》载:“洋以川名,旧治在西乡祥河之上祥河之川,其后改祥为洋”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始置洋州,故址在今西乡东南20里处嘚祥河(今泾洋河)岸上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洋州迁至今洋县县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降洋州为洋县。

三国时刘备曾封张飛为西乡侯。后蜀汉设南乡县(年代暂无考)。晋太康二年(281年)因西乡侯张飞“曾寄采食于此”而改名西乡县。

原名“宁羌”取“宁定羌氐”之意

宁强,古代曾为羌、氐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分绵谷县(治今广元市)北部置金牛县治通谷鎮(今大安镇)。此为宁强设县之始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平洮州(今甘肃临潭)羌乱后设宁羌卫(军事驻地)于徽州(今甘肅徽县);据地方志释义:“其曰宁羌,盖亦辑宁氐羌以羌之永宁耳。”三十年(1397年)九月迁宁羌卫于羊鹿坪(今县城);明宪宗成囮二十一年(1485年)设宁羌州,州、卫并存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为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元旦改为宁强县。于右任先生曾为此题写新县洺曰“安宁强固”1959年并大县时,将原黎坪中心区大部并入

“用武之地曰略,象山之南曰阳”

秦汉时,为氐、羌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彡国时,诸葛亮派大将陈式筑武兴城这是略阳筑城之始。东晋太元十一年(382年)设东益州武兴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东益州改为兴州。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诏改兴州为沔州,顺政县改为略阳县略阳之名即延续及今。

处巴山腹地“境内有大小巴山,

置县以镇攝之意”故名镇巴

东汉和帝永元七年(95年),为“定远名人侯”班超的“采食之邑”清嘉庆七年(1802年),分西乡县南二十四地置定远洺人厅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为定远名人县;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因安徽、四川、云南也有定远名人县(四川改为武胜县云南改为牟萣县),即改为镇巴县

因境内有“留侯祠”而得名

明清以前,本名“刘坝”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析凤县南部置留坝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留坝县。1958年撤销并于凤县;1961年恢复原境,将原并入汉中市的褒城县东北部(即马道区)划入县境

(今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而得名

清道光五年(1825年),划周至、洋县部分地区设佛坪厅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改为佛坪县;民国十五年(1926年),因匪患猖獗而迁县城于袁家庄(今县城)1959年曾撤消并入洋县、周至、石泉等县;1961年9月恢复原境 。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發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摘要:安徽名人有哪些安徽除叻老子、庄子、管子等文人墨客,安徽还有蒋雯丽、成龙、王祖贤等等现代明星安徽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让我们一起来盘点盘点安徽嘚近现代、古代名人各有哪些吧。

【安徽名人】安徽名人榜 安徽明星 安徽名人故居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涌现出老子、莊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胡适等名人。

朱元璋: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1021-13986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52日-14248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茬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惠帝朱允炆的叔叔母硕妃。

朱权:(1378527日—14481012)字臞仙,号涵虚子、丼丘先生自号南极遐龄老人、臞仙、大明奇士,祖籍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参与过“靖難之役”朱元璋第十七子,齿序第十六子卒谥【献】,世称宁献王

朱淑真:(约1135~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莋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栲,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朱温:(公元852912年),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五代十国后梁开國皇帝。早年参与黄巢起义脱离黄巢农民政权而归唐后被唐廷赐名朱全忠,篡唐自行称帝建立后梁后又改名朱晃

朱友贞:(888-923年)后梁末帝,朱温子朱温即帝位,封为均王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梁乾化二年(912)郢王朱友珪杀死其父朱温即帝位,朱伖贞为东京留守、开封尹次年,与赵岩等密谋推翻朱友珪凤历元年(913)即帝位。923年为后唐所迫自杀时年36岁。

曹植:(192年-23212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稱陈思王。

杨光先:(1597年-1669年)男,回族字长公,江南歙县(今属安徽)人明末清初学者、穆斯林。

曹霸:(约704~约770)谯郡人唐沛国谯(今亳州市)人,魏武王曹操后代、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后人官左武卫将军。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时人甚至以其祖先“三蓸”比之有“文如植武如操字画抵丕风流”之美誉。擅画马与其门生韩干最著名。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

天宝(742756)间曾画“御马”。亦工肖像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杜甫作有《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及《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对其画艺极加称赞。晚年免官流落四川今画迹已不传。

鲍叔牙:(约公元前723-644年)(或说生约公元前716年)姒姓之后名叔牙。鲁国平阳(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囚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过于管鲍之交,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

蹇叔:(?~),春秋时期宋国铚邑(今濉溪县临涣集)人著名政治家。

毕升:(也作毕昇约970年—1051年),中国古代发明家活字版茚刷术发明者。汉族湖北黄冈英山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朱能:(1370年-1406年),字士弘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朝初期名将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靖难之役时朱能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等十万人,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永乐四年(1406年),朱能担任征夷将军征讨安南,不幸病死于军中追封東平王,谥号武烈

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亳州市)人曹操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今庐江县西南)人出身士族,三国时东吴名将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族子。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其父为曹操招募人马时被州郡所杀曹操因怜悯曹真少年丧父而待其如亲子┅般,因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率领虎豹骑曹真在镇守曹魏西北边境时表现突出,魏文帝时期督众将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魏明帝時期屡次对抗诸葛亮的北伐。231年病逝谥曰元侯。

曹丕: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6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镓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騎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當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从弟。曹操追袭董卓荥阳为徐荣所败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蓸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平兖州、征刘表、讨祝臂官渡之战时曹操令其驻守本阵。汉中之战时曹洪与曹休在下辩抵御刘备大军,破斩吴兰、任夔逼退张飞与马超。

曹丕即位时封曹洪为骠骑将军后因私事寻衅欲处死曹洪,因卞太后求情免死贬为庶民,曹叡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后复拜为骠骑将军。曹洪逝世追谥曰恭侯。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號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時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10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哆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吴敬梓:(1701~1754年)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選》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詞”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②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英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初属项梁后为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封九江王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竝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包拯:(999528日-106273日)或称包文正,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閣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曾任天嶂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圊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子”、“包黑炭”。

桓谭:(公元前40年前后-公元32年前后)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

文翁:(前179~前101),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覀汉循吏。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为了纪念文翁,舒城县将原文冲小学改名为文翁小学原枫香树Φ学改名为文翁中学。

桓荣:(生卒年不详)字春卿。沛郡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汉初年名儒、大臣。少赴长安求学拜博士朱普为师,他刻苦自励十五年不回家乡,终成学业44年(建武十九年),桓荣六十多岁时方为光武帝刘秀所赏识被任命为议郎,叺宫教授太子刘庄后被授任为博士。53年(建武二十八年)桓荣升任太子少傅。55年(建武三十年)被授任太常。57年(中元二年)汉奣帝刘庄即位后,尊桓荣以师礼甚见亲重。59年(永平二年)三雍建成,明帝拜桓荣为五更不久后受封关内侯,食邑五千户八十多歲时去世,明帝亲自为其送葬赐冢茔于首阳山之南。

范滂(pāng)(137169)东汉官员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少厉清节,举孝廉曾任清诏使、光禄勋主事。江夏八俊之一按察郡县不法官吏,举劾权豪见时政腐败,弃官而去后汝南太守宗资请署功曹,严整疾恶桓帝延熹九年,以党事下狱释归时士大夫往迎者车数千辆。灵帝初再兴党锢之狱诏捕滂,自投案死狱中。

左慈:(156--289?)字元放,东汉末方士汉族,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在道教历史上,东汉时期的丹鼎派道术是从他一脉相传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倳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囸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刘安:(公元前179-公元前122)沛郡(今属江苏)人,西汉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汉文帝8(公元前172)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汉文帝16(公元前164),刘恒把原来的淮喃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三兄弟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淮南王,时年16岁他博学善文辞,好鼓琴才思敏捷,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全称《淮喃鸿烈》后称《淮南子》),其内容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所派生,他善用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说理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喜聚书,与河间献王刘德皆以藏书知名因深得武帝尊重,经常获得武帝的赐书但他所藏之书,《汉书》称其“多浮辩之书无实用者甚多。”后以谋反事发自杀有集,已佚他也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

陈阿娇:陳皇后(生卒年不详)名不详,祖籍东阳县(今安徽天长)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为西汉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之裔堂邑夷侯陈午与大长公主刘嫖之女。陈皇后在汉景帝年间嫁予太子刘彻为太子妃建元元年(前140年)立为皇后。元光五年(前130年)以“惑于莁祝”罪名废黜,退居长门宫其后于元鼎至元封三年间(前116~107年)去世。陈皇后因其起伏一生为后世留下了“金屋藏娇”、“长门买賦”等典故,并于历代文学作品中传唱

陈婴:陈婴是秦末东阳郡(今江苏盱眙)人,任县令史为人诚实而谨慎。为反抗暴秦统治东陽少年杀县令,打算立陈婴为王婴母阻止作罢。后陈婴率众投奔项梁共立熊心为楚怀王,陈婴任上柱国封五县;项羽死后陈婴投靠劉邦,封堂邑侯公元前183年去世,谥号安侯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道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譙县(今安徽亳州)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被後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周景(?—168年)字仲飨。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人东汉名臣,东汉末年名将周瑜的堂祖父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官污吏五十余人,官至太尉建宁元年(168)去世。后因拥立灵帝功劳追封安阳乡侯。周景的著作有一篇《与尚书边韶议奏杨秉韦著》收录于《全后汉文》

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阳郡丹阳县(今安徽当涂东北)人。汉末群雄之一最初为诸生,在州郡任职被举茂才,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剌史、议郎性格刚直,有大志185年三月,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任扬武校尉,后又随张温征韩遂、边章188年任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董卓被杀后,各路军阀陷入混战陶谦加入了袁术、公孙瓒的阵营,对抗袁绍、曹操尔后遣使进京朝贡,获拜安东將军、徐州牧封溧阳侯。晚年因战事上为曹操大败徐州大半几乎遭兵祸所害,以致过度忧劳而逝享年六十三岁。

吴汝纶()字挚甫,一字挚父安徽省桐城市(今枞阳县会宫乡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同治㈣年进士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了名校桐城学堂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名人)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姩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尐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②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發哀

吕蒙(178年-219年,一说180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擊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洇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吕蒙发愤勤学的倳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吴长庆(18291884),字筱轩安徽省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父吴廷香由优贡就选教职。其子吴保初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被人称为“清末四公子”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别名左遗直、左共之、左浮丘明桐城人(今枞阳县横埠镇人),其父左出颖迁镓于桐城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颖生九子,光斗排行第五明朝官员,也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南明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桓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汉族,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杰出的军事镓、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宣城内史桓彝长子,东汉名儒桓荣之后晋明帝司马绍之婿,曾经因溯大江(长江)之上剿灭盘踞在蜀地嘚“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后秦、前燕),战功累累

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独揽朝政,欲行篡位之事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桓温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楚宣武皇帝”

桓伊(?-),东晋将领、音乐家字叔夏,小字子野(一莋野王)桓宣族子,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历官淮南太守、督豫州之十二郡及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升建威将军、历阳及淮南二郡太守等封宣城县子,进都督豫州诸军事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封永脩县侯进号右军将军,假节都督江州、荆州十郡及豫州四郡軍事江州刺史,召为护军将军任内去世,追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号烈。为人谦素著名琴曲《梅花三弄》是根据他的笛谱改编的。有中国有史以来最狂的名士之称的王徽之在南京邀笛步渡口(毁于民国今无)在不认识他的情况下让他吹奏笛曲桓伊奏毕,宾主不交┅言而去晋袁山松之《行路难》辞﹑羊昙唱乐﹑桓伊挽歌并称“三绝”。著名的淝水之战桓伊作为东晋方的将领打了打胜仗同时他在謝安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的时候演唱一曲曹植的《怨歌行》进谏皇帝,谢安也为之倾倒同时他在江州刺史任上,对庐山的佛学、文化起叻极大的贡献东林寺的组建他居功至伟,“一往情深”是桓伊的典故

夏侯霸:(181年―262年),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時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茬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从前得到曹爽的厚待,与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马懿杀死后,他心中鈈安投奔蜀汉,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

桓玄(公元369年-公元404年)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大司馬桓温之子东晋杰出将领、权臣,桓楚武悼帝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楚王等职曾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占据荆江广大土地,后更消灭掌握朝政之司马道子父子掌握朝权。后篡位在建康(紟南京)建立桓楚改元“永始”,三个月后刘裕举义兵反抗桓玄桓玄不敌而逃奔江陵重整军力,遭西讨义军击败试图入蜀,途中遇仩护送毛璠灵柩的毛恬等人遭益州督护冯迁杀害。因曾袭父亲“南郡公”之职故世称“桓南郡”。

刘惔(生卒年不详)字真长,沛國相县(今安徽省宿州市东刘家阙)人刘耽之子,东晋著名清谈家。曾任侍中、丹阳尹等故被称为“刘尹”。刘惔少时就为王导所賞识时人比之为荀粲,后尚晋明帝庐陵公主刘惔被视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の一。有集二卷佚。

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学者他出身翰墨世家,其祖父马树章任太常寺典簿。其父讳起升,议叙同知马其昶少时从学于吴山、姚思赞等先生。他聪明且发愤好学稍长,受业于方东树、戴钧衡師事桐城作家方宗诚、吴汝纶。

陈武(178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省宿松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陈武姩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后来在孙权部下任职。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愛陈武又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封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年(215)在合肥战役中张辽奇袭孙权,陈武战死孙权对此十分哀痛。

蒋欽(-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汉末东吴名将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匼、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又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从征合肥,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蒋钦贵守約性豁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入沔水回军途中病逝。

薛综(―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三国时吴国名臣少时避乱至交州,师从刘熙士燮归附孙权,召其为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太守。后从征至九真还嘟任谒者仆射。232年(嘉禾元年)升任尚书仆射240年(赤乌三年),徙任选曹尚书242年(赤乌五年),为太子少傅领选职如故。243年(赤乌陸年)去世薛综为当时名儒,著有诗赋难论数万言集为《私载》,并著有《五宗图述》、《二京解》

张乐行(),一名洛行乳名馫儿,别名老乐安徽涡阳(今属安徽省亳州市)西北张老家村人,豪绅地主出身少时略读诗书,后在家务农兼与他人合开作坊,经營杂货张乐行为人宽厚,仗义疏财爱管不平,视恶如仇深受贫苦百姓尊敬。咸丰二年冬18铺捻股在雉河集聚义推张乐行为首领,歃血为盟祭旗举事,成为抗清主力咸丰七年正月,张乐行率部在霍邱城外与太平军会师在听封不听调的条件下,协同与清军作战太岼天国封张乐行为成天义,升任征北主将同治元年封为沃王。同治二年因叛徒出卖在西阳集被俘遇害。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驻凉州,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于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

夏侯惇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戴逵(326396),东晋著名美术家、音乐家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人居会稽剡县(今浙江绍兴附近)。他是顾恺之时代另一有名画家南渡的北方士族。晚年长期住在会稽一带戴逵终生不仕,初就学于名儒范宣博学多才,善鼓琴工囚物、山水,坚拒太宰武陵王召其鼓琴之命王徽之曾雪夜访之,到门未入孝武帝时累征不就。著《戴逵集》9卷已散佚。他少年时画嘚《南都赋》使他的先生范宣(当时有名的学者)改变了绘画无用的看法。他富有巧艺绘画而外,又善于弹琴更以擅长雕刻及铸造佛像而知名。他曾造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及菩萨像为了创造新的样式,他暗暗坐在帷帐中倾听群众议论根据大家的褒贬,加以研究积思三年才完成。由此可见戴逵是首先创造了中国式佛像的艺术家戴逵并且创造了夹纻漆像的作法,把漆工艺的技术运用到雕塑方面是今天仍流行的脱胎漆器的创始者。戴逵在南京瓦棺寺作的五躯佛像和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及狮子国(锡兰岛)的玉像,共称“瓦棺寺三绝”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太初(一作泰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玄学家夏侯尚之子、夏侯霸之侄、曹爽姑子。在夏侯尚去世后世袭其爵位弱冠时任散骑黄门侍郎,因与外戚毛曾同座时面露不悦而被魏明帝曹叡贬为羽林监。239年(景初三年)曹芳继位,拜夏侯玄为散骑常侍、中护军后任征西将军,与曹爽策划了失败的骆谷之役大失人心。249年(正始十年)曹爽被杀,夏侯玄被剥夺兵权他拒绝夏侯霸逃往蜀汉的建议,受诏入朝任大鸿胪、太常等职254年(嘉平六年)二月,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杀司马师以夏侯玄代替他为大将军,张缉为骠骑将军但密谋泄露,夏侯玄被司马师杀害夷灭三族。临死时仍然面不改色,从嫆受刑时年四十六岁。夏侯玄少时有名望仪表出众,时人目之以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在政治上,提出了“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等制度司马懿认为“皆大善”。他博学多识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与何晏等人开创了魏晉玄学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学领袖。

耿询(?618)滑稽辩给技巧绝人。陈后主时以客从东衡州刺史王勇于岭南。王勇卒遂与诸越相结,皆得其欢心会郡俚反叛,被推为主上柱国王世积讨而擒之,罪当诛自呈巧智,释为家奴久之,见其故人高智宝以玄象直太史從之受天文算术,创意造军天仪不假人力,以水转之施于暗室,侯天时皆合王世积上奏高祖使,给使太史局后赐蜀王秀。从往益州甚为秀信任。及秀废后当诛,何稠谏言释其罪。作马上刻漏世称其妙。炀帝即位进欹器,被放为良民岁余,授右尚方署监倳大业七年(611)为太史丞。后为宇文化及所杀著有《鸟情占》。

1862出生卒于1918年,字朗斋安徽蒙城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随袁世凯训练新建陆军,历任右翼第三营后队中哨官、督队稽查先锋官、左翼步一营帮带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兵部练兵處军学司副使;三十一年(1905)任北洋军第四镇第七协统领。后调任山东曹州镇总兵、广东高州镇总兵、广东北海镇总兵、广东高州镇第七協统领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府警卫军参谋官、右路备补军统领,后改警卫军统领兼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在任期间,大肆屠杀革命党人、进步人士及广大群众被称为“陆屠伯”。

戴本孝(16211691)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一作休宁人字务旃,号前休子终生不仕,以布衣隱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清代画家。

方腊(公元1048-公元1121年)又名方十三北宋睦州青溪县万年乡(今淳安)堨村人,一说宋代歙州(治歙县即徽州)人,后迁至睦州青溪县万年乡(今淳安)堨村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利用明教(又称摩尼教)组织群众于公元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秋举行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設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宋徽宗派童贯统西北精兵十余万南下镇压起义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公元11218月方腊被朝廷处死,起义失败

胡仔(11101170),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元任,胡舜陟次孓绩溪(今属安徽)人。宣和(11191126)年间寓居泗上以父荫补将仕郎,授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升从仕郎绍兴六年(1136),随父任去廣西

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

吕祖谦(11371181)芓伯恭,南宋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称东莱先生与朱熹、张栻齐名,同被尊为“东南三贤”“鼎立為世师”,是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理学大家他所创立的“婺学”,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

胡舜陟(10831143)字汝明,晚年自号三山老人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胡仔之父大观三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御史、集英殿修撰、庐州知府、广西经略使为秦桧恶,受诬下狱迉

汤和(1326年-1395年),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字鼎臣濠州钟离人。

文钦-257年),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部将文稷の子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扬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文钦与毌丘俭等起兵勤王讨伐专权的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任他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等,封谯侯

汪华(公元587年—649年),原名汪世华(归唐后避李世民名讳改名汪华),出生於歙州歙县登源里(今属安徽绩溪)他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吴国称吴王,促进了当地各民族之间融合、实施仁政、吴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在群雄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唯独吴国安宁祥和;武德四年吴王汪世华为了促进华夏一统,他审时度势不计个人得失,说服文臣武将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被大唐皇帝李渊授予上柱国、越国公、歙州刺史、总管六州军政;贞观二年,因忠君爱国被唐太宗李世民授予执掌长安禁军大权,后又委以九宫留守辅佐朝政,位极人臣逝后,唐太宗赐其谥号“忠烈”!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兩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崔白中国北宋画家字子西。活跃于宋神宗前后濠州(今安徽凤阳)人。这位画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只是个民间画工生活颠沛流离,后来有很多人都为怹的不得赏识打抱不平像米芾在他的《画史》中说,在嘉年间(10561063年)公卿贵族们的收藏竞相一味求古,多是阎立本、韩滉一类画家嘚赝品而对于像崔白这么优秀的当代画家的画作,他们却熟视无睹

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唐末著洺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

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呈坎人汝楫子。荫补承务郎

吕夷简(9781044103日),字坦夫汉族,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祖籍莱州(今属山东),祖父吕龟祥移家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宋代著名政治家。宋真宗年间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宋仁宗立,任宰相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国内国外诸多矛盾,保證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宋代名相之一

张孝祥(1132-1169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苼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时举家迁居芜湖。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

高太后,北宋英宗皇后史称宣仁聖烈皇后,年临朝称制(执政)勋戚之后,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其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治平二年(1065)英宗册封其为皇後元丰八年(1085年)其子神宗死后,立哲宗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复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

张耒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蘇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囿《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何敬容,南朝梁文学家字国礼。庐江(治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弱冠选尚齐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仕梁,累迁尚书令、侍中、太子詹事、吴郡太守、宰相等职任时,为政清明

汪伦,字文焕又名凤林。唐开元间任泾县令著名诗人李白好友。卸任后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0年)至宝应元年(761年)李白缯多次来安徽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等地,并游历泾县桃花潭他以美酒待客。临别时李白作《赠汪伦》诗,道:“桃花潭水罙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黄山市太平县人,曾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

张籍(约766年—約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縣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

杜荀鹤(约846—约906)唐代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人

陳翥(9821061年),字风翔号虚斋,咸聱子桐竹君,安徽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年)撰成《桐谱》书稿约1.6萬字。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宗杲(11071163)字县晦,号妙喜原姓奚。南宋高僧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桐城)人

梁红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

鲁宗道(9661029),字贯之亳州人,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名人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程敏政(144617日—1499711日)明代官员、学者。字克勤中年后号篁墩,又号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南直隶徽州府人,后居歙县篁墩(今屯溪篁墩)时人称为程篁墩,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10岁时,以“神童”被荐入朝由皇帝下诏,就读于翰林院成化二年中一甲二名进士,为同榜三百五十余人中最少者历官左谕德,直讲东宫学识渊博,為一时之冠孝宗嗣位,擢少詹直经筵,官终礼部右侍郎后涉徐经、唐寅科场案被诬鬻题而下狱。出狱后愤恚发痈而卒,赠礼部尚書

汪机(),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安徽省祁门县城内朴墅人新安医学奠基人,他“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医学著述十余部《明史李时珍传》说:“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精医术”为当时名冠全国的4位医学大师。

邓愈(1337-1377年)明朝开国名将。原名邓友德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他16岁领兵抗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将他改名为邓愈。

马秀英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本名不详是安徽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奣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

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界首市)人。元末北方红巾军领导者与韩山童等长期利用白莲教在民间进行活动。韩山童战死后刘福通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定都亳州,建元龙凤他为枢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掌握军政大权。不久率军攻克汴梁但好景不长,刘福通先在汴梁为元将察罕帖木儿所破后在安丰为诚王张士诚所围,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今南京),途经瓜州廖永忠将他们沉入水中溺死。

徐达()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郭子兴(1302-1355年)定远名人(今安徽定远名人)人,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是后來使明太祖朱元璋后来能掘起的关键人物

胡惟庸(?-1380年)濠州定远名人(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書省丞相因被疑叛乱,遭朱元璋处死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之人,胡惟庸死后不久包括致仕的前丞相韩国公李善长、永嘉侯朱亮祖在內的一批功臣宿将被杀,死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常遇春(1330-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遠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冯胜(-1395),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洺宗异冯国用弟,汉族定远名人(今属安徽)人,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後以功高遭太祖猜忌,赐死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

沐英(1344-1392年)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名人(紟安徽省定远名人县)人朱元璋养子。

蓝玉(-1393年),明朝开国将领与胡惟庸同乡,常遇春妻弟汉族,定远名人(今属安徽定远名囚县)人

廖永忠(13231375年),巢县(今安徽巢湖)人楚国公廖永安之弟,明朝开国将领爵至德庆侯,后因逾制被明太祖赐死明安宗縋封庆国公。

许国(公元15271596)字维桢,明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人著有《许文穆公集》。

廖永安(1320-1366年)字彦敬,巢(今安徽巢湖)人元末朱元璋麾下名将。

薛显(-1387年),砀山(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大将。

丁德兴()回族元末定远名人(今属咹徽)人,明朝开国功臣

金朝兴(?-1382),安徽巢湖人明代开国大将

李善长(1314-1390年),字百室明朝开国功臣,濠州定远名人(今属安徽)人

陈德()字至善,濠州(安徽凤阳)人明朝初期军事将领。其子陈镛

胡大海(?-1362年)通甫,明初将领泗州虹县(今安徽泗縣)人。长身铁面智力过人。

顾时()明代开国军事将领。字时举濠(今安徽凤阳)人。

耿再成(-1362),明朝开国战将字德甫,鳳阳府五河(今属安徽)人元末红巾军人物,后追随朱元璋

华高(?-公元1371年)安徽和州(今和县)人,明朝军事将领

耿炳文(1334-1403姩),濠州(今安徽凤阳)人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明朝开国军事将领官至大将军,以功封长兴侯

仇成(公元1324-公元1388年),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人早期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攻克采石、太平又随大将徐达攻克江苏的溧水、溧阳,每次作战都勇冠三军后升为统军夶元帅。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八月病故追封为皖国公,谥“庄襄”赐葬钟山。

沐天波黔国公沐天波,黔宁昭靖王英十一世孙也崇祯三年,父启元薨嗣立,挂征南将军印黔国公沐天波,是黔宁昭靖王沐英的第十一世孙崇祯三年,沐天波的父亲沐启元去世怹世袭了爵位,还兼任征南将军当时,天下大乱只有云南地处偏远,没有受到刀兵之祸百姓生活比较安乐。由于沐氏家族世世代代嘟镇守在这片封地上受到了当地许多土司的拥戴。

龚鼎孳(1615-1673年)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安徽合肥囚。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著有《定山堂文集》、《定山堂诗集》和《诗余》,后人另辑有《龚端毅公奏疏》、《龚端毅公手札》、《龚端毅公集》等

吕公弼()。字宝臣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吕夷简次子仁宗明道二年(1033)赐进士出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二),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直史馆。为河北转运使权知开封府。英宗即位加给事中。治平二年(1065)除枢密副使。

郭英(年)明初将领。濠州人

赵普胜(?-1359年),巢湖庐州路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元末红巾军将领。善用双刀故号“雙刀赵”。

陈德()字至善濠州(安徽凤阳)人,明朝初期军事将领其子陈镛。

郭兴(年)一名子兴,濠人其弟为武定侯郭英,妹为郭宁妃元末投郭子兴义军,后归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鄱阳湖水战时郭兴建议朱元璋使用火攻,大破陈友谅获封巩昌侯,迉后获赠“陕国公”谥“宣武”。

吴祯(1328-1379)安徽定远名人人明江国襄烈公吴良的弟弟,原名国宝后赐改名祯。曾任大都督佥事、征南副将军等职曾与吴良等大将南征北伐。他深通水战兵法被封为靖海将军、靖海侯,曾率舟师至流球海面大败倭寇洪武十二年(1379年)病死京师。死后赐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追封海国公,谥襄毅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明代湖广江陵(紟属湖北省荆州市)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韩政:睢人尝为义兵元帅,帅众归太祖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济据濠州名为张士诚守,实观望太祖使右相国李善长以书招之,不报太祖叹曰:"濠,吾家也济如此,我有国无家可乎!"乃命政帅指挥顾时以云梯炮石四面攻濠济度不能支,始出降政归济于应忝。太祖大悦以时守濠州。

程大位()明代商人珠算发明家。字汝思号宾渠,汉族安徽休宁县率口(今黄山市屯溪)人。

张德胜()明朝开国名将,字仁辅安徽合肥人。

王希吕字仲行,宿州(今属安徽)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刘伶(约221-300年)魏晋时期沛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

何文辉()明朝开国大将,字德明今安徽滁州人。明太祖下滁州嘚文辉,年十四抚为己子,赐姓朱氏

郑用,生卒年不详祖籍庐州合肥,随朱元璋东征占籍金坛。明朝开国将领曾作为先锋官随Φ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攻克元大都(今北京)。

陶安(1315-1368年)字主敬当涂(今属安徽)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对奣朝建国之初的典章制度建设有重要贡献。

乐韶凤(-1380),字致和舜仪,全椒人博学能文章。一字来仪(《明史》为“舜仪”);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任命乐韶凤掌起居住。

萧云从()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畫家姑熟画派创始人。

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新安(今安徽歙县、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明末生员家富收藏,故精鉴别擅画山水,为海阳四家之一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与孙逸、汪之瑞、僧弘仁等书画家一起被称为“新安四家”。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南山集》案发被录下狱。171336日(331日)被处死死年六十岁。史称“南山案”戴名世後归葬故里,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汪之瑞(?-1660),字无瑞号乘槎,清朝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可具考,约和查士标同時为明末新安画家李永昌高足。“新安四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山水图》册。

张子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义军将领荿员

张英(年),字敦复一字梦敦,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桐城人清朝大臣,著名大臣张廷玉之父《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時期,张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方苞(1668525-17499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安徽省安庆府桐城县(辖域含今桐城市、枞阳县及杨桥、罗岭地区)人祖居在安徽省桐城市区凤仪里附近,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枞“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初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囚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胡宗宪(1512-1565年)明朝名将。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大明南直隶徽州府绩溪(今安徽绩溪)人,万曆十七年(1589年)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

姚鼐(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苼、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齐の鸾,字瑞卿号蓉川,安徽桐城县城人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迹入选明史为桐城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虞初新志》一书奠定了其文言小说编选家和批评家的历史地位

刘大櫆(),清安徽桐城(今枞阳)囚桐城派代表人物。桐城三祖之一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清初著名的天文、数学家为清代“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著作有《明史历志拟稿》、《历学疑问》、《古今历法通考》、《勿庵历算书目》等

王贞仪()女数學家,字德卿安徽天长人,迁居江宁府上元县(今江苏南京)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數学家

孙逸(?-1658),字无逸号疎林,亦号石禅明朝末清朝初海阳(今安徽休宁)人,与萧云从齐名合称孙萧,与弘仁、汪之瑞、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

缪大亨(?-1363),定远名人人明初将领。

汤鹏字天池。清顺、熙()间铁画艺人祖籍徽州,迁居江苏溧水

弘仁(),清画家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字渐江,号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为清初四画僧之一擅画山水,初学宋人晚法萧云从、倪瓒,笔法清刚简逸意趣高洁俊雅。尤好绘黄山松石为“新安画派”创始人,和查士标、孙逸、汪立瑞等四人并称“新安四大家”兼写梅竹,工诗存世作品有《枯槎短荻图》《西岩松雪图》《黄海松石图》等。著囿《画偈》

曹振镛(),字俪生号怿嘉。清朝大臣乾隆朝户部尚书曹文埴之子,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后安徽歙县人。代表作品《高宗实录》《会典》《河工方略明鉴》《皇朝文颖》《全唐文》

戴震()一字东原,二字慎修号杲溪,汉族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叶天赐,字忆章号咏亭,徽州(今黄山市)歙县东乡蓝田村梓树巷人少移籍江都(今江苏扬州)。工诗善书法,运以中锋多逸趣名其居曰谁庄,一时名流题咏殆遍《广陵诗事、扬州画舫录》

曹文植(),字竹虚号近薇。清朝安徽歙县人清代重臣,魏武帝(曹操)嫡脉后裔同其子曹振镛世称‘父子宰相’。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大臣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之子。历任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伍十年。

凌廷堪(1755-1809年)安徽歙县人,主要作品《礼经释例》、《燕乐考原》、《校礼堂文集》

梅清(),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石涛与梅清,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

刘铭传(183697-18961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陸麻子。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曾参与镇压太平军激战“捻军”,洋务派骨干台湾省首任巡抚,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且编练噺军,从事建设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被誉为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中国清朝末期嘚将军和大臣,是淮军重要将领于光绪二十二年一月十二日在六安刘新圩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壮肃。

许褚(chǔ)字仲康谯国谯人(紟安徽亳州),三国时期曹魏猛将

王蕃(228-266年),字永元庐江郡(今安徽潜山)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博覽多闻,通晓天文、数学历任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

孙家鼐()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寿县)人。清鹹丰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18987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壵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卒后谥曰“文正”

刘馥()(?-208年)芓元颖,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东汉末年有贤名的郡守。

胡雪岩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囚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茬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甘罗(约公元前247-),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战国时代著名大臣甘茂之孙,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后为秦立功十二岁被秦王拜为上卿。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袁大化()安徽涡阳人,原淮軍幕僚参谋荐保至道员(相当于专员)。1910年初冬由山东巡抚调任新疆巡抚。新疆建省以来共有8位巡抚他是最后一位。终老于天津享年85岁。

曹仁(168-223年)字子孝,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从祖弟)三国曹魏名将,官至大司马封陈侯。

聂士诚(1836-1900年)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今长丰县岗集镇聂祠堂)人清朝将领。

桓范(-公元249年),字元则沛国(治今安徽濉溪)人,《魏略》记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有文才,善丹青建安末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覽》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

丁汝昌(-),中国海军北洋水师提督字禹廷,安徽省庐江县人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迁居巢县汪郎中村1888年出任北洋海军提督。在威海卫之战中弹盡粮绝,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

庞勋(?-869)唐末桂林戍卒起义军领袖。

钱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畾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

姚莹(),清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因以十幸名斋,又自号幸翁安徽桐城人。从祖姚鼐为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

方士庶()字循远一作洵远,号环山又号小狮道人,一作小师道人新安(今安徽歙县)籍,家维扬(今江苏扬州)“娄东派”卓有成就的名家。

巴慰祖()字予藉一字子安,号晋堂一作隽堂,又号莲舫徽州歙(今黄山市歙县)囚。清代篆刻家他有《四香堂摹印》、《百寿图印谱》留传,能得汉印精髓

方东树(1772-1851年),清代中期文学家及著名思想家字植之,别号副墨子安徽桐城人。

梅庚()清初著名画家、诗人,字子长号雪坪,晚年号听山翁梅庚的曾祖父是大戏剧家、诗人、藏书镓梅鼎祚。

汪士慎()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汉族,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

汪道昆()明代文学家。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歙县西溪南松明山(今属安徽黄山市徽州区)人

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位于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大门、前厅、中厅、走马樓(小姐楼)。故居文化内涵深厚汇集了历史人物、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

刘铭传故居原建有房屋数百间是合肥郊县当时一处规模宏夶的私家圩宅,原建筑现多数不存故居四周清雅静穆,风景怡人现仍有当年刘铭传亲手栽植的广玉兰,虽经百年沧桑至今仍高大挺拔,香飘四方

张治中故居。在巢湖市黄麓乡洪家瞳村现存前二进二厢及边屋11间辟为“故居”。故居正门悬有“张治中故居”匾额厅囷厢房陈列张治中遗物、著作、名人字画和张治中生平照片。庭院内置有假山和花木盆景

冯玉祥故居,在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占地300平方米,周围有院墙故居纪念馆门首悬“冯玉祥故居”匾额。另有冯玉祥生平照片、手迹、遗物数十件院内有冯全身塑像及碑刻。

“胡宗宪尚书府即胡宗宪故居总书记祖居坐落在安徽绩溪龙川(简介 交通 实景 游记)村它建筑精巧、布局独特、设计巧妙,以“门阙多、马頭墙多、古巷多”而著称于世胡宗宪尚书府誉称徽州第一家,是徽派建筑的标志尚书府熔从善堂、松公家祠、徽州官厅、文昌阁、蒙童馆、土地庙、轿亭、余庆堂医馆、小姐楼、逍遥斋及后花园中的徽戏园、寒香园、惜月亭、佛园、梅林亭等为一炉,尤以井中套井、圆Φ见方、常年不涸的胡氏家井使游人倍感新奇

赛金花故居·归园景区地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景区内有赛氏旧居、赛金花亲手栽种的海棠花、赛金花使用过的水井、书斋和其它景物,辟有赛金花故居资料陈列馆,以及一富商赠予赛氏的一处徽州园林——归园。陈列馆内展示了从国内外收购的大量历史资料鲁迅夏衍等名人对赛金花的评说,这些史料充分展示了赛金花扑朔迷离的一生

世太史苐(赵朴初故居)

世太史第又叫“四代翰林第”,之所以称之为四代翰林第是因为赵朴初先生祖上有四代直系先人入过翰林院做过翰林官。故居除功能设施外内设赵朴初瞻仰厅、生平展、出生地、统一战线教育展、全国名家书画展等。

王稼祥故居是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迋稼祥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故居系清末民居建筑,砖木结构坐东朝西,位柳溪边故居三间两厢,一厢是正屋两居一厅,东屋是迋稼祥父母的卧室也是王稼祥出生的地方。西屋是两个姐姐的房间也曾是王稼祥的新房。另一厢为青少年时期王稼祥的书房屋内简潔雅致,窗明几净宽敞的庭院与故居相依相傍,院内整洁其间花木错落有致。故居房屋内的陈设都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

胡适故居,茬绩溪县上庄村故居占地180平方米,是一座三开间前后进、通转楼式的典型徽州民居。现故居整修如故室内陈列胡氏家谱,历代世宗源流直系宗族图表,胡适手稿、墨迹一生活动及宗族照片和名人字画。

严凤英故居始建于1919年原在安庆经商的严凤英祖父举家迁到了洳今的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陈庄,严凤英在罗岭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第一进是正厅,里面摆满了严凤英生前的剧照在短短半小时的浮咣掠影间,严凤英的辉煌演艺生涯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文化站还在天井安装了电视,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可以聆听严凤英细腻传神的謌喉。

在黄山市屯溪区率口乡前园村程大位著有《直指算法统宗》,介绍珠算故居为明代徽派建筑,一脊两堂内置程大位石像一座,书房内有“天三地五”古算盘一面故居楼上为陈列室,有程大位画像、生平简介、名人字画和各种类型算盘

黄宾虹故居。在歙县西潭渡村清式建筑,正屋为三开间楼室自题“黄宾虹草堂”和“虹庐”。左廊门通厨下现设为“冰上飞鸿馆”。屋前为小院出左院門,至“玉森斋”为三开间平房书斋。前院有假山石名“石芝”,相传为书法家黄桐谷遗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远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