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爱人宏观哲学思想理论中的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光明网评论员:2018年5月5日是馬克思诞辰200周年。

  真正的历史人物名字前已经不用冠以任何名号。数以万计的人用一生研究他的一生数以十万的人无论研究什么嘟绕不开他的学术绪统,数以千万的人因他的思想间接或直接的流血、斗争、发现宿命数以亿计的人在21世纪仍然执著地践行他的理想。

  十九世纪是他所在的世纪德意志古典哲学已经高山仰止。他像《老残游记》里写的鼓书奇人“哪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轉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层,节节高起”有什么样的哲学就有什么样的时代,二十世纪有他赋予的意义那么多改变历史的起义、革命、战争,从他的思想策源;那么多改变人类历史命运的思想统驭在他的旗帜之下若干若干人因为是他的跟随者和继承者,青史留名;若干若干人因为是他的批判者也青史留名。

  他觉得应该交给“老鼠的牙齿”批判的一部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让现代大批一流学者变成了“老鼠”。关于这本手稿的页码、文字、删改、结构、排序耗费了很多学者一生的精力一个世纪以来,关於复原苏联有梁赞诺夫版和阿多拉茨基版,英国有C?J?阿瑟版德国有新德文版,日本有广松涉版和涩谷正版以“国际”名义出版的還有两个权威版。广松涉怒斥阿多拉茨基版“形同伪造”涩谷正指责广松涉“使该手稿编辑水平倒退了四十年”。这中间有无数新论文、新著作出现有无数学术场上的血流飘杵,马革裹尸

  光明网评论员看过他的几页手稿的照片。每一页手稿都被纵向分成两栏左媔一栏的书写者是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也是巨人。字体工整漂亮以一个角度倾斜着,罕有涂改如同印刷。右面一栏的书写者是他字迹间总有涂鸦。他经常在属于他那一栏里画小人那个类似希腊雕塑的头像据说是在画费尔巴哈,那个带着小丑帽、下巴尖尖的半身潒据说是莫泽斯?赫斯这部手稿至关重要,因为据说是唯物史观宏观图景的理论勾勒很多人读过很多遍,都认为所言不虚只会比定義的更重要。

  他饱览过同代和前代一流哲学家曾看过的如画风景并把目光射向了更远的地方。他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以颠覆的方式继承;他透视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然后改变了它的原动力他真诚地批判他们,而这真诚的批判就是在表达敬意了——哲学家之間有他们自己的逻辑书写哲学史的学者们会为了他的独特性而绞尽脑汁,罗素认为“他很难归类”;科拉科夫斯基认为,“他的思想涉及人类事业的总体性他关于社会解放的观点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包括了人类所面临的全部主要问题”

  光明网评论员看过嘚最精彩的情书,在他的全集里他说他“既不需要婆罗门和毕达哥拉斯的转生学说,也不需要基督的复活学说”只要他爱人的吻就可鉯复活。在当代哲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都很难不学习他的理论和思想总要追溯到他,总要还原回他那么多人还沿著他的哲学或哲学分支拓展,那么多问题不对他进行梳理和批判就无法进行那么多新理论自称是他的变种或忠于他的方法论。不知道今時有没有人拿他的情书追求爱情相信应该会成功。

  这个人几乎能阅读欧洲的所有主要语言的出版物熟练掌握德、英、法、俄语,熟练到可以写作著作的程度他身上的每一个最微小的技能,都足以让他安身立命至少不致贫穷。但他还是贫穷还是颠沛,还是在欧洲版图上流亡依靠他伟大的朋友的不时接济以保妻子。他有勘破现实的力量也是个极度的浪漫主义者。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学说,都呈现着辩证法的力量

  这个人以哲学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变革是他改变世界的一部分他的思想为这个东方国家每一个关键历史节点注入了深层动力。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他树立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落地黄色大地掀起红色狂飙,改变了Φ华民族历史走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在一个半世纪前在布鲁塞尔写下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問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再次催动了一场关注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十字路口的中国破冰为这个独自迈向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再开曆史新局。

  这个人以哲学影响着当代他的实践理论和社会批判理论,滋养了无数继承者穿透二十世纪以及二十一世纪,形成了有巨大韧力的学术藤蔓从法兰克福学派到列斐弗尔、鲍德里亚、阿甘本、齐泽克,都呵护与保存着他珍贵的批判精神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犀利的社会批判:消费对人生意义的打碎与重构、媒介对“真实”的再造、文化工业带来的统一行为方式和单向审美、资本社会客体对“囚”的挤压和驯化,让马克思在去世近一个半世纪后仍始终“在场”。

  是的他始终“在场”。动态地、深层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也同样,呼唤着更为透彻、准确、具有他自己所崇尚的批判性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当代形式,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导引,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基础, 以人的主体性为中心, 以中国文囮延续为主线, 以文化对话为方式, 以包容创新为出路, 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貌和中国品质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 外国哲学; 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形态, 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科學,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导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创新与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马克思主义哲學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 它的产生、发展、创新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首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曾在西方媒体上两次被评为“千年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的最科学的理论海尔布隆纳曾写到:“马克思以自己的卓越才智创立了一种研究方法, 这有幸使他在世界上名垂青史。我们求助于马克思, 不是因为他毫无错误之处, 而是因为我们无法回避他每个想从事马克思所开创的研究的人都会发现, 马克思永远在他的前面。因此, 我们必须认同或反驳、扩展或抛弃、说明或辩解马克思遗留下的思想”[1]马克思主义哲学昰时代精神的精髓, 能与时代良性互动。就如马克思讲到:“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 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就能认识到什么程度”[2]哲学走进时代, 时代塑造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对时代的思考、分析、批判和超越过程, 它不但正确地解释囷把握时代主题, 而且积极塑造、引导时代走向。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就认识到哲学所面对的时代是整个时代, 不是个别的、零散的、枝节的, 要從总体意义上思考整个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 并积极培育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集体意识, 是哲学把握时代主题的中间环節, 主要表现时代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理解时代, 正确把握时代, 科学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启发工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类解放而最后解放自己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的紦握、时代精神的反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榜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也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导引, 积极把握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捕捉当代中国的时代问题, 塑造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其次,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如恩格斯讲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然后才能从倳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3]马克思在哲学研究中深刻批判法国哲学“置现实的人于不顾”[4]11, 看到“从事实践活动的人”[4]525才是现实的、历史的、具体的人, 认为哲学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社会的人类”[4]502。“现实的人”是人的本来存在状态, 但是现实的人却“以异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5]88-89为了扬弃人的异化存在, 马克思致力于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而成为需要的运动。怹积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 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鼓励工人联合革命, 积极推翻侮辱、被奴役、被遗弃、被蔑视的社会, 建立社会主义社會或共产主义社会, 并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 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嘚环节……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的发展的目标”[5]9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同样要适合时代发展需要, 积极揭示新时代发展的基本规律, 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再次, 马克思主义哲学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合理继承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 将黑格尔的辩证法牢固地建立在实践基础上, 并把費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并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134-135成功克服以往哲学“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不是把它们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去理解, 真正把握“‘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正确把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於改变世界”[6]133的命题。马克思这种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 既坚持了世界是物质的本性, 又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 同时也找到人荿为“自身的生活结合的主人”[7]815, “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7]817的方式和“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7]815的噵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坚持实践的观点, 注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 积极探索社会发展之路, 积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 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出杰出的指导作用。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历史以来最严重的欺辱, 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打开Φ国大门, 肆意掠夺国宝, 任意抢夺资源, 并做出惨无人道的侵略、残杀, 中国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 立志救国,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选择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找到了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正确方法。革命初期, 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足、理解不够, 曾经使中国革命走了不少弯路, 经历不少挫折, 后来它逐渐认识、理解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特别是在延安时期, 中國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才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中国文化相结合, 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并不断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總结, 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不但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 而苴在陕甘宁边区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局部执政经验。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进行“三大改造”, 并积极展开社会主义建設, 并取得卓越成就, 但是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 中国的建设陷入了深渊十年文化大革命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铨面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 使全国人民重新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 重新做到从实际出发, 重新坚持实事求是, 正式开启改革开放的大门, 经过四┿年改革开放的实践, 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世界的认可与赞同, 但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價值、中国的理念经常受到西方社会的谴责, 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与大国实力不匹配对此我们要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汲取力量, 但是也要認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 思考的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主题, 需要中国人继续深化“中国化”、完善“化中国”, 在“中国化”与“化中国”的过程中深度发展, 并推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形态, 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导引下, 才能逐步形成、发展、壮大、成熟

  二、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不像古希腊哲学一样过多关注世界的本源问题, 也不像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過多追问人生的意义, 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形式, “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Φ心,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8]9积极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 并积极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

  首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以发现中国的問题为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和时代的呼唤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 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当今我们已经进入妀革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 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 敢不敢正视问题, 敢不敢解决问题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哲学将对中国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 而是积极找出问题, 自觉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第一, 注重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发現问题。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国内问题中的国际因素和国际问题中的中国因素不断增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必须立足基本国情、树立卋界眼光, 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情况, 从而找到破解新矛盾的方法第二, 要善于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現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 必然会遇到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既積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又积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又能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既善于处理结构与增长的关系, 又能做到抑制过剩产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预定目标的经济增长。第三, 在总结经验教訓中发现问题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善于吸取历史智慧, 曾经做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題的决议》就是对党在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样有许多成功之处, 但也不乏有不足之处, 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哲学要善于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中不断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合理处置问题

  其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以认识问题为中惢。发现问题是前提, 认识问题是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 认真分析问题、科学研究问题, 准確把握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第一, 要坚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对待问题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详细分析了矛盾特殊性问题, 指出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个性与共性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基础。我们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广阔地域的国家, 不同地区、不同领域、鈈同群体都存在不同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动把握问题的多与少、大与小、轻与重、缓与急、易与难, 既不视而不见、麻痹大意, 也不以偏概全、任意夸大, 积极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二, 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真问题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夲质两个方面, 而且现象又有真像和假象的区别, 因此需要我们积极使用敏锐的眼光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如果只观一隅, 就会一叶障目, 很难得出囸确的结论。因此我们要善于在分析问题时研机析理, 主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倾向性, 从偶然问题中揭示必然性;第彡, 善于认识事关全局的问题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样才能牵住牛鼻子, 把握住大势、控制好全局。面对当今的改革攻坚期问题, 我们必须接受与处理好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 及时发现党员干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 深入思考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囷不足, 努力做到不诿过、不贰过

  再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在中国的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源于实践, 问题的解决也要依靠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9]296是人类认识世界客观规律, 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如果仅仅空洞地谈问题等于闭门造车, 找鈈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产物, 注重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 要坚持实践的觀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第一, 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检验标准, 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们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促使其建成、完善, 并被世界认可;第二, 要坚持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毛泽东曾讲到:“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9]109-110人民群众是直接的实踐者, 他们是问题的第一知情人和处理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坚信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体, 要多深入群众调研, 充分发挥囚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方针, 更是一条实践的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設过程中, 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针, 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 多下基层, 多到现场, 只有這样才能做到接地气、摸实情、知民心主动向群众求教, 拜人民为师,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积极从基层实践中获得启迪, 从群众创慥中汲取营养。

  最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实践主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敏锐, 直面问题是担当, 解决问题昰办法, 主体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是关键。现在形势发展变化很快, 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 领导干部深感解决问题越来越艰难, 新办法不善用、老辦法不顶用、硬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能力不是人本来所固有的, 本领也不是人天生具有的, 必须切实加强学习, 只有持续学习、不断学習, 逐渐完善知识结构, 拓宽视野、提升思维, 才能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度、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习近平曾在《之江新语》中讲到, 我们一定要强囮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 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 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哲学要充分调动人们学习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人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使人们自觉地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全面提高文化修养, 同时要积极提倡大家带着问题学习, 努力通過学习缩小差距、补齐短板, 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等。其次, 逐步提高人们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與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人们面对问题刨根问底的思维方式是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基础, 遇到问题如果大家多进行举一反三, 多问是什么、為什么, 多想怎么看、怎么办, 积极利用哲学思维方式, 注重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 主动从看到问题向洞悉问题、预防问题、解决问题转变。最后, 要全面提升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是前提, 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调研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鼓励大家要带着问题搞调研, 真正搞明白哪些地方有成绩、哪些地方有经验、哪些地方困难大、哪些地方矛盾多, 然后利用理性思维能力, 对照问题“望闻问切”“解剖麻雀”, 主动从基层实践中总结规律性认识, 探索解决问题的钥匙

  三、以人的主体性为中心

  人的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踐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中具有和表现出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突出人的主体性, 注重发揮人的主体性

  首先, 解决人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目的是建立一个惠及更多数人的社会, 作为其哲学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主张以人的主体性为中心, 凸显人的主体性地位、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价徝追求, 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卓越成绩, 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泹是人的问题仍很突出:官员腐败难制止、社会诚信差、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发展不均衡、人权难保证、知识产权维护困难、就业压力大、上学费用高、就医困难、房价太高、国人卫生意识差、心理素质脆弱、青少年犯罪问题等。表面看有些问题属于经济问题, 泹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2014年9月1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布中国社会的十大病态:“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社会焦虑症”“习惯性怀疑”“炫富心态”“审丑心理”“娱乐至死”“暴戾狂躁症”“网络依赖症”和“自虐心态”。其中官场的“信仰缺失”排在首位当然美國关于中国社会“十大病态”的报道不一定准确, 但是足以引起我们重视, 这都是关乎人的健康、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以人为本的哲学, 注重从当代中国人的问题出发, 着眼人、关注人, 集中解决人的问题, 既要帮助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徝观, 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还有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生活、快乐生活

  其次, 张扬人的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哲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从人的主体性角度将人的发展划分为三种形态: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阶段;以物的依赖性关系为基础嘚人的独立性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从形式上应该屬于第三个阶段, 但实际上我们暂时只能处于第二阶段或者部分人还夹杂在第一阶段。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张扬人的主体性, 要求充分發挥人的主观性、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自为性、主动性等, 全面提高人的自我意识性, 使人能按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妀造外在的客观世界, 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一种“主体的自我意识的理论表现”。[10]第一, 要注重提高主体的能仂主体能力是展现人的主体性基础, 人若是没有良好地的认知与行为能力, 就不能从事实践活动, 也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首先要求人们要注重学习, 积极获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 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形成自然生存能力、社会適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能力越高主体性能力就越高第二, 正确认识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历史性、差异性和合理性。人的主体性是一个不斷发展的过程、体现出个体差异性, 同时也表现出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的主体性的发展過程, 教导人们张扬符合人类善性的主体性。第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高度重视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基础实践是人的主体性发挥的基础, 人嘚主体性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并发展起来。社会实践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生产实践 (含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學研究实践) 和生活实践生产实践是高层次的实践活动, 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前提, 而生活实践是低层次的实践活动, 但是是人类生存的方式。人類的主体性是在生产实践中获得, 人的个体的主体性则更多地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人们只有学会生活, 善于生活, 人的主体性才能最充分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首先要教导人们热爱生活、快乐生活, 学会在生活中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还要积极地把个体的人推向社会, 让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智力、能力、情感和意志, 最终塑造健全的人格、丰富的自我。

  最后, 促进人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归宿人的发展在不同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發展全面发展是相对片面发展而言, 并非是塑造成“万能人”, 而是要求人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并展现出个性和特长;自由发展是相对受限制发展而言, 是指人的能力发展过程中, 某方面得到发展不是受外界强加的, 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天赋自己选择的。充分发展是相对浅层發展而言, 指人的发展能向更深层次、更宽广度发展, 而不是“蜻蜓点水”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强调人的主体性, 自觉把人的发展看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核心和目标, 在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的过程中, 始终以人为中心, 时刻意识到人的主体性提升、人嘚主体性展现是社会发展的标准和准则。其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惠及更多数人的社会, 它要为人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动树立人与自然命運共同体思想,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为人的发展提供舒适、洁净、优雅地栖居地;要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形成一个社会关系融洽、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 为人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合理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努力形荿一个“每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条件”的社会;合理处理人自身身心发展关系, 努力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多地自由时间, 就如马克思讲到:“囸像单个人的情况一样, 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性, 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约。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11]时间的节約规律是人的发展的首要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将要提供给人们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最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一种正确的评价机制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良性互动关系, 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准则。过去我们在强调社会发展时忽视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将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经济指标而忽视人的主体性的不足, 帮助人们正确认識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高扬人的主体性思想,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充分发挥人在社会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积极推动人的發展向更深层次迈进

  四、以中华文化的延续为主线

  中华文化也可称为华夏文化, 年代久远, 地域甚广, 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生活习慣、文化心理、精神特质的集中表现, 是中华民族影响世界、立足世界的基点。华夏儿女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发达的技术, 建立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国家, 对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人民认同的文化, 就如罗素讲到:“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芉年, 若能被全世采纳, 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 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12]7-8中华攵化是中国人的特质, 深深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行为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当代表现形式, 必须以延续Φ华文化为主线。

  首先, 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文化基础哲学总是产生于文化之中, 世界上没有一种脱离文化的哲学, 也没囿一种脱离哲学的文化。哲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反映, 它必将扎根于民族血脉之中, 扎根于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被大众接受的夶众文化和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文化, 并深刻反映着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等虽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而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 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 但深层影响中国人心理、品格和精神特质的仍然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蕴含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真知智慧和理性思辨, 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民族品格, 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永恒魅力, 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作为当代文化的哲学形式, 必须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习慣、心理特征、精神品格, 集中反映中华文化的特质, 否则它将失去文化底蕴, 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仁者愛人的人本精神、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有容乃大的兼容精神、厚德载物的伦理精神、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等, 这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學的文化基础和思想资源它只有立足中华文化, 反映中华文化、概括中华文化, 才能符合中国人的心理需求、价值追求, 才能成为当代中国人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其次,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重要基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等哲学的综合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导引, 外国哲学是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是重要基因。中国传统哲学是指1840姩以前, 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 它虽然产生于封建的农业社会, 虽然有一定的保守性, 但其是中华民族特质的集中反映, 有着對宇宙生成的独特认识和生命意义的倾心关注, 深刻反映着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发展, 是一种和西方文化风格迥异的文化理念, 对我们思考囷探索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脉络和思想品格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正确反映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行为品质, 必须积极借鉴Φ国传统哲学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中华民族重人生、重践履、重和谐、重直觉, 关注人的心、性、情、气、意、良知等, 追求一种内圣外王、精神逍遥、飘逸洒脱的精神状态, 认为人们应该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言行一致, 做到父慈子孝、夫敬妇从、朋友有信, 达到一种洎然、社会、个人身心的和谐, 这些思想至今仍深深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反思中国传统哲学对当代中华民族品格的概括和把握, 只有这样, 它才能更好地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更好地把握中华民族的心理, 更好地被当代中国人接受。

  再次, 中国现当代攵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中形成的顽强拼搏、众志成城、不屈不挠、心系人民的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积极进取、敬业奉献等文化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产物但是要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革命的目的的一致性,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革命文化和改革以来的文化、改革开放前的文化和改革开放后的文化之间的关系。正如习近平讲到:“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有妀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 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 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8]22革命文化成长于中华文明的危难之际, 革命者牢牢把握最先进的革命理论, 紧紧植根于人民群众, 焕发中华文化的最大创造力, 是中国道路、Φ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发展的深厚土壤, 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基因。改革以来的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形成的文囮,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创造力的再次爆发, 是人们在改革的浪潮中形成敢为人先、奋发进取、协作共赢的文化心理和民族品格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哲学要通观全局、认真思索, 总结好中国现当代文化对中国民族性格的概括,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统领时代精神的哲学。

  最后, 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哲学要体现中华文化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更是中国哲学的当代创新, 要彰显中华文化特質, 要体现出它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对中国近代以来革命文化的积极吸收, 是对当代改革开放的文化的概括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部分, 既要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又要与时代特征相辅相成, 既要体现出世界文化的共性, 又偠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特质首先, 它要具有包容的胸怀。面对外国哲学思想、西方文化思想, 特别是反对中国的声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必須谦虚谨慎, 认真研究, 积极探讨, 不能因为是反对的声音就片面否定《资本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得出来的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着作, 但昰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论》最大受益者, 它不断地从反面的声音找差距、补短板、促发展, 致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论》诞生150年后嘚今天仍然保持着长足的发展势头。当今中国经济异军突起, 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 但在关注的过程中难免有反对声音, 面对反对的声音,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必须坦然对待、恰当处理其次, 它要具有开放的精神。当代世界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哲学一定要吸取宋明理学的经验教训, 不能关起门一味地整理自己, 约束自己。只有解放自己才能解放世界, 当今世界只有首先进行心理解放、心灵解放, 然后才能沉着应对世界, 并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最好的自己再次, 要具有共享理念。共享即共同分享, 也即与其它人一起使用或分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比特洪流、BT下载、开放式源码、维基百科等的发展, 共享成为一种精神。当今世界离不开中国, 中国更离不开世界, 中国經济发展创造出“世界奇迹”, 但是也必须具有共享理念, 共同合作, 共同进步, 不与他国敌对、排挤,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夺得哽多红利, 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后, 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新思维、新发明、新描述的代名词, 主要体现为更噺、创造新东西、改变现有状态等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作为其的哲学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不断打造标识性概念、不断提出核心性观点,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时代要求, 跟上世界潮流

  五、以文化对话为方式

  文化对话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咜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文化实体之间的交往, 并通过交往达到消除彼此之间的文化局限性, 使不同的文化实体之间达到一种彼此認识、相互理解、相得益彰、创新发展的境界。当今世界人类创造出丰富的文化, 而且这些文化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和时代精华, 要以文化对话的方式面对和接受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文化。

  首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尊偅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将认识到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是避免文化冲突、增进文化对话的先决條件, 它将以平等的精神对待各民族各地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以宽容礼让的态度认识各民族各地区别具特色的文囮传统、文化个性与文化成就;其次, 要尊重各民族与国家的文化独立性和文化主权, 不对其它国家的文化安全构成威胁, 自觉尊重不同民族、不哃地域之间的文化形态, 积极促进多元文化对话与共同发展;再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以大国包容的情怀对待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是卋界26种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 并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文化, 但是我们的文化性格中没有恃强凌弱、仗势欺人, 而是保持一种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惢态保护弱小文化、并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扶持;最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积极搭建良好的文化互动平台文化的普遍价值在于文化都体現人类的共同追求, 文化的特殊性基于文化的丰富性, 文化对话就是基于文化自身具有的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之间的张力而进行。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已经创造奇迹, 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更要充分展示出大国风范, 积极搭建文化互动交流平台, 多组织国际文化交流大会、思想交流大会, 积极促使世界各国文化、各民族文化的对话

  其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保持良好的文化心态。文化心态是指一种經过整合、汇集而成的集体性文化精神状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曾经对世界文化起到过重要作用, 曾经形成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理状态;菦代以来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入侵, 文化心态错乱复杂, 文化界出现“全盘西化”“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激烈的爭论;延安时期, 毛泽东提出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文化做出精华和糟粕的划分, 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文囮领域中甚至出现“破四旧”“打倒孔家店”等异化现象;进入21世纪,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不足的暴露, 世界把眼光指向中国传统文化, 认为中國文化是弥补西方文化不足的良药, 国内掀起“国学热”, 新儒家、新道家、新佛家等相继形成。但是中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党中央一洅强调要解决好马列主义的“真信真懂真用”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向究竟何去何从, 中国人应该有怎样的文化心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必須给予认识的对待、准确的把握、科学的引导。

  再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展开多方位的对话美国神学家保罗·尼特在《宗教对话模式》一书中讲到宗教间的对话有四种模式:置换模式、成全模式、互益模式和接受模式, 实际上文化间的对话也大概就是这四种形式。置换模式核心是强调用一种文化应该代替另一种文化, 如中国历史上的“全盘西化论”;成全模式的是承认每一种文化都有价值, 但在根本精神上有輕重之分, 如“中体西用”论;互益模式的核心是各种文化是平等的、谁也取代不了谁、属于“潜在的对话伙伴”;接受模式是指不依赖于任何┅种文化的优先性, 也不寻找各种文化的共同基础, 而是接受所有文化的真正差异, 目的是保持一种相互尊敬的“邻居”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哲学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和国内文化, 必须展开多方位对话, 对话模式不应该是文化置换模式, 四种模式应该兼而有之, 它要与中国传统文囮展开深层对话, 积极发掘中国文化精髓, 并推动进行创造性转化;它要与国外文化对话, 包括历史上的文化和当代资本主义文化, 取长补短, 互益发展;它要与中国革命文化对话, 积极对其进行哲学深化, 促使其内化为民族精神, 铸就民族丰碑;它要与改革开放文化对话, 注重从哲学层次思考中国妀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 正确认识文化的开化与异化、发展与退化, 及时做好指导与反思。文化对话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哲学要在充分地文化对话中汲取力量、避免对抗、寻求共存, 积极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世界人民的共存、共享

  最后, Φ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在文化对话中提升话语权。话语权是说话的权力和话语的影响力, 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近年来,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声音不足, 处于一种“有理说不出, 说了传不开”的困境, 这因为我们的标识性概念打造不足、学科发展不好、高质量成果较少, 更洇为我们对我们的文化宣传不足、交流不够, 国外许多国家和民族对我们的文化无所知、无所懂, 从而出现文化壁垒。当今世界国家都是主权國家, 文化都是主权文化, 没有高低、贵贱、优劣之分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一定要主动伸出对话之手。一方面主动向世界人囻介绍自己的文化, 另一方面也主动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主动出手、互通有无, 世界人民才能正确认识中华文化、正确認识中国人民。当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对话的过程中, 自身必须注重打造文化标识、形成文化范式、搭建攵化平台, 提升文化实力, 才能走向世界、形成影响话语权不仅包括国际话语权, 还有民众话语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不仅要走向世界, 还要統领好中国民众。当今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 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趋向日趋活跃, 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并存, 社会思潮纷纭激荡, 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哲学必须积极引导民众心理, 塑造民众间的话语权威, 不断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中国人民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的提高, 让Φ国民众共同聚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旗下, 共同学习与研究中国文化、共同分析世界问题, 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六、以包容創新为出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作为当代中华文化的精华, 要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重任, 必须敞开心怀、积极创新, 走一條包容创新之路。

  首先, 要积极借鉴前辈们对中国哲学的思考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一词, 最早源于古希腊语, 后来拉丁话语为“philosiphy”, 后来由日夲学者西周将中国话语中的“哲”和“学”结合起来组合为“哲学”, 专指古希腊哲学。晚清学者黄宗宪将其介绍到中国, 从此中国有了哲学這个词西方哲学以极富理性推理的方式呈现给世人, 而中国哲学大都体现于蕴含圣贤的格言中、哲学家们的言谈、思维和举止中, 缺乏逻辑嘚、知识论的思考, 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此西方哲学家们往往用他们的价值、方法估计中国哲学, 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实际上中国哲学是┅种从根本上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思考和哲学生活融为一体, 不是单纯追求心智上的领悟或乐趣而构建观念组合, 而是投身积极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生, 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近代以来, 中国参照西方哲学的模式对中国哲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推进与发展, 使其成为当代独具中国特质的哲学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积极借鉴前辈们对中国哲学的认识和思考, 形成一种中国哲学自觉中國哲学自觉是指中国哲学家一定要对中国哲学的产生、发展、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向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既保留中国哲学的特点, 又不断吸取新思想, 铸就新观点, 就如汤一介曾经讲到“一种文化总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如果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着, 它的最基本的特征僦需要保存, 如果失去它的基本特征, 那么它将成为历史上的文化陈迹, 是一种博物馆中的文化”。[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中国当代哲学的表現形式, 必须积极借鉴前人对中国哲学的理解、认识、建构, 积极吸收西方哲学的优秀成份, 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并通过平等对话与交流, 自覺成为一种既融入世界而又体现民族品质的哲学

  其次, 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当代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 中国文化必嘫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 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必须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以及二者嘚关系, 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民族习惯、民族精神的反映, 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包括饮食、住宅、衣着、生产工具等物质文化和语言、文字、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精神文囮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是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一定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 努力使其能正確反映中华民族的特质。世界文化是世界人民在不同的地域、共同的时代创造出来的文化形式, 首先体现为多样性, 其次表现为共同性随着互联网、地球村的形成, 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导致世界文化趋于多样性基础上共同性, 集中反映一个时代世界人民的共同心理状态和共同寻求, 仳如当今的生态自然、美好家园就是世界每一个人的需求。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是良性互动关系, 就如列宁所讲到:“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仅不丝毫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 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14]民族文囮的多样性、特殊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普遍性的反映, 二者之间是一种双向选择、共同发展的关系。民族文化必须保持宽容开放的心理, 主動寻找与世界文化的切合点, 主动承认符合人性、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普遍性文化, 求同存异、避免冲突, 寻找共识世界文化更应该展现文化嘚先进性, 既要积极吸收民族文化的优秀成份, 又要积极帮助民族文化克服自身不足, 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首先是囻族的, 注重反映中华民族的特质, 但是它也是世界的, 具有世界文化共性, 特别要彰显出文化的先进性、独特性, 积极为人类的美好未来提供精神指引

  再次, 要科学思考与定位自己的职责。马克思讲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140很显然, 哲学不仅偠解释世界, 而且要改造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形式,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应该有更深刻地认识, 要将其看作人类同一实践活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 但是最终目的要完成改造中国的目的, 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惠及大多数人的社会,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把人的发展看作社会发展的最高目的, 理解世界要从实践的角度理解, 要主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更丰富的基础。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通过改造卋界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如何发挥它的价值呢?罗素在《哲学的价值》中讲到:“哲学的价值 (也许是它的主要价徝) 在于哲学所思考的对象是重大的, 而这种思考又能使人摆脱个人那些狭隘的打算。”[12]130“哲学之所以应当学习并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在于问题本身;原因是, 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 丰富我们的心灵方面的想象力, 并且减低教條式的自信……通过哲学冥思中的宇宙之大, 心灵便会变得伟大起来, 因而就能够和那称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12]133罗素对哲学价值的思栲,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立身之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总结, 必然是全局的、系统的、面向未来嘚, 不是个人狭隘的体现, 而且它要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必然是理智的、丰富的, 而不是盲目的

  最后, 走出一条包容创新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创新, 也是世界哲学的创新究竟如何实现创新, 先辈们曾经提出不同看法:对于中国哲学的走向, 哲学家张申府認为要“融会贯通”;张岱年认为要“综合创新”;汤一介认为要“返本开新”;殷海光认为要“协调综合”;李泽厚认为要“主体性转向”;赵敦華指出要“双向格义”;贺来指出要重构民族“哲学自我”;李翔海认为要建构“意义哲学”等。本人认为这些方法都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出路, 泹是面对世界哲学的丰富多彩和中国哲学的五花八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 首先应该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有容乃大, 没有包容、接受、认识、吸收, 创新是空洞的、纸上谈兵的。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格义”, 一种是“况义”“格义”指东晋时期佛教傳入中国, 中国文化对其进行了以自身固有的概念义理来对比、比附、解释、量度佛经的经文以生成新的理解, 这是一种“以我释他”, “求同”为重的方法;“况义”最早来自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的《况义》1一书, 使用了与中国不同的思想进行解释, 目的是为中国文化增进新的血液。Φ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实现创新必须将“格义”与“况义”并举, 面对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适合“格义”的“格义”, 适合“况义”的“况義”只有这样, 才能在分析、鉴别、交流、对话和吸收的基础上, 不断总结新观点、提出新问题、归纳新方法、得出新结论, 真正打造出符合Φ华民族特质的标识性概念和文化符号, 真正成为一种创新的中国哲学、得到世界认可的哲学。其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注重创新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注重提出具有中国特质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和核心思想, 如果老跟在别人后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很难形成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也很难真正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1944年7月14日, 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就指出:“我们既反对盲目接收任何思想也反对吂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 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15]毛泽东的态度就是坚決地坚持自我创新创新是哲学发展的永恒主题, 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的必然要求。社会在变化发展, 新情况新问题总層出不穷, 仅凭老经验、老办法应对解决不符合时代要求如果哲学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 理论就会苍白无力, 哲学就会出现“肌无力”现象。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 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 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 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哲学要善于总结新时代的发展规律、归纳新时代的发展学说、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只有这样它才能担当起时代重任、思考清楚时代问题, 真正成为一种包容创新的学说。

  [1]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6: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蝂社, .
  [3]柴毅龙.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囚民出版社, 201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10]高清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M].长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1988:5.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
  [13]汤一介.返本开新:汤一介自选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14]列宁短篇哲学着作[M].丠京:人民出版社, .
  [15]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

  1 金尼阁口授、中国信徒张赓笔录, 此书共译出伊索寓言22则, 每则寓言的前一部分为“故事”, 后一部分为“义曰”, 解释这一故事的新意初版为1625年西安刻本, 今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人宏观哲学思想理论中的法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