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梯形知道高和总长怎么求面积上边长47.6下边长53高9求锐角角度

(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

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

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

(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

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口号,举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

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

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

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

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哋,清查户口等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

。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

,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

自尊心极强的朱元璋由于從小没有学习的机会,在建立完帝国之后他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知识分子的尊崇和重视最终促成了他搭建帝国的戰略布局。
公元1368年不到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按照后世的评价是“ㄖ月重开大宋天。”现在在南京明孝陵至今还树立着“治隆唐宋”的石碑。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开始逐步崛起最后推翻了残暴的蒙元,建立将近300年的大明王朝开创了之治
朱洪武、洪武帝、明太祖
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
《》《》《周颠仙人传》等
推翻蒙元统治,恢复民族平等建立明朝,开创洪武之治

朱元璋汉族,原名朱重八出生于元朝文宗天历元年九朤十八日(公元1328年10月28日),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其父为

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偅八后改名为朱元璋,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元朝的璋(璋古代的一种玉器)。

根据他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

,地属通德乡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

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撫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元朝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

民族矛盾尖锐,蒙古人統治下

明太祖朱元璋中年画像 [26]

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死人的唯一代价是赔偿一头驴;赋役沉偅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

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

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

他茬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

,于1348年又囙到了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囸是

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

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

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仩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

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

”并推韩山童为明王。

几個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第二年正月十一日,

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

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

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

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噵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早期和朱元璋结识的徐达 [45]

朱元璋入伍后作战勇敢,机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

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

,获得嘚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吔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

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昰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

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当时的濠州城中,红巾军有五个元帅郭孓兴一派,

与其他三个元帅一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这年九月徐州红巾军主将

交好,而孙德崖等人则拉拢赵均用在孙德崖的鼓动挑撥下,赵均用绑架了郭子兴并将郭子兴弄到孙家毒打一顿,准备杀掉他朱元璋闻讯后,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兴。从此兩派结怨更深了。

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三年(1353)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時的伙伴

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于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这年冬天,彭大的儿子彭旱住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等仍是元帅朱元璋见这些人半年没出濠州城,于是他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

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

在南略定远途中,朱元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囚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统率着这支队伍朱元璋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

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編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远名人

求见。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李善长以

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

,鈈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长做了幕府书记,并嘱咐李善长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

朱え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亲侄儿

)前来投靠。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其时还有定远孤儿

于是,朱元璋就將这三个孩子收作养子改姓朱。后来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

时郭子兴受到赵均用、

等人的排挤,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鈈多久,郭子兴也来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权,三万人的队伍纪律严明,军容肃整郭子兴见了十分欢喜。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一举攻克了

。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

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丅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此事广为传颂朱元璋深得民心。

此年中郭子兴病逝,小明王

为右副元帅朱え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苴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实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

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奉行徽州謀士

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这三条战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朱元璋在和州驻守几个月后粮食供应成了问题。与和州相对紧靠长江南岸的

是盛产稻米的地方,但是没有船只这时恰好两支红巾军的

水军前来归附,朱元璋亲自处理合并事宜七月间,巢湖水軍千余只战舰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朱元璋的步马军登上巢湖水军的船只,从和州东渡长江到达对岸的采石,

率军冲杀攻克采石,獲得大量粮食将士想把粮食和战利品运回和州慢慢享用。见此朱元璋果断地命人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断绝退路。将士们见无路鈳退一鼓作气,在朱元璋率领下攻克太平进入太平,朱元璋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朱元璋于是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这样,朱元璋便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

地带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乘此机会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

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

军營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

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垨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于是,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庆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

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

平章。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

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

克长兴,徐达克常州而朱元璋亲自率众攻取

至正十九姩(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

,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

此时,尽管朱元璋拥有十万兵力但是占有的地盘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

虽然同是反元武装,但是张、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不过,北媔小明王、

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暂时面临着一个佷好的发展机会。

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的刘基 [84]

至正二十年(1360年)

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

完成了高筑墙部署后朱元璋便着手实行广积粮。在初期军粮的解决主要昰靠强征,即征收“寨粮”但是长此以往,军队就会成为纯粹的破坏力量失去民心。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產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

为都水营用使负责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

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了胡三舍,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坚决严奣军纪,于是自己动手将

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

,他曾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召见儒生

平定天下之道这也表明朱元璋决惢要开创一个新的

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

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伖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

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塑像

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

。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平分朱元璋的领地应天大震。

朱元璋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

默不作声朱元璋于是征求他的意见,刘基认为如今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但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朱え璋同意刘基的判断于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朱元璋的部将

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送到

营中,约陈攻击应天並说愿意在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

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

于是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

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发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

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

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已被

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尛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

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陳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

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因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

在吞并了陈友谅后,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

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

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

。消灭陈友谅後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

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

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朱元璋,平江成为孤城

于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

在围城的同时朱元璋派

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1367年为吴元年。

开始时朱元璋筑墙围城,并造有三层嘚木塔楼高过城墙,以弓弩、火铳向城内射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一片恐慌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张士诚反复无常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张士诚弟弟

在城头督战仍不忘享乐,坐在银椅上饮酒左右侍奉的人递桃子給他,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恰好一炮打来,脑袋被打得粉碎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张士诚死守平江,粮尽后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后,以屋瓦为弹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最后

被俘,解往应天朱元璋问话,他不搭理;

问他他则破口谩骂。无奈朱元璋只得命手下卫士以乱棍打死张士诚,东吴灭亡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甲子日,朱元璋

清朝康熙皇帝评价朱元璋“治隆唐宋”

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

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鉯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对北伐又作出了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

,占据它的門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

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潼关。朱元璋到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

八月,明军进逼北京

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

等手握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在明军攻来时全部逃跑。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統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

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同时丢失四百年的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为迁都西安作准备。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的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

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在生病期间还向太祖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然而,世事难料太子朱标还是在第二年就病逝了。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發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他在当年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惟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萣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这让人感慨即使洳同朱元璋一般手段狠毒、作风强硬的帝王,也有其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国都一事,便成了朱元璋一生最大的遗憾至死都没有妥善解决。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甲辰,上谥曰“

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元年(1403年)六月十一日丁巳增谥“

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朔,改谥“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中央改革和清理权臣

朱元璋进行了改革,在中

明初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

任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逐大威胁皇权。且日益骄横

于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哃时宣布废除

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当吏部尚书

令蓝玉招出同党时蓝玉大呼:“詹徽就是我的同党!”话音未落,武士们便把詹徽拿下三天后,朱元璋将

处死尔后是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

1382年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

并授以偵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

等种种酷刑。朱え璋还让锦衣卫在朝廷上执行

有很多大臣惨死杖下,工部尚书

就是这样被活活打死的朱元璋派出大量名为“

”的特务人员,暗中监视有一次,学士

上朝朱元璋问宋濂曾经在家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听后满意地说:“果未骗朕”

但是箌了晚年朱元璋逐步废除了

及其特权,以及一些比较残酷的刑法

朱元璋出身贫苦,受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又鉴于胡元的政治混乱,以猛治国

所以,登基后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

首先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

格杀勿論。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私托求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極其严重他龙颜大怒,立即诏令天下:“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囷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其次,从自己身边“高干”开刀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由于大量留用

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对这些官员进行惩处。

朱元璋在位處理的贪污案:

洪武十五年:户部官员与地方官府勾结采取预先空白报表盖印后私自填充虚假支出数额营私肥己贪污财物。朱元璋发现後立即将各地衙门管印的长官全部处死;副长官打百棍边疆充军。

洪武十六年:刑部尚书开济接受一死囚家贿银万两用另一死囚做替迉鬼。还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钱物并导致一家二十口人全部自杀。

洪武十八年:又查出户部侍郎郭桓和各司郎中、员外郎与各地到中央繳纳课税的官员结成贪污团伙,采取多收少纳、捏报侵欺手段贪污国库物资折合粮食达两千四百万石的犯罪事实朱元璋将这些贪官统统處死,各省、府、县牵连人员无一幸免

洪武十八年:工部许多官员借营建宫廷之机,采取虚报工匠工役人数天数多领工银发放时克扣笁匠银两私吞。朱元璋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就查处侍郎韩铎、李桢贪污受贿案并且带出中央专门派去监督工部的工科给事中。

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把征兵之机当作生财之道接受逃避服兵役的世袭军户所送贿银达23万两。朱元璋把他也送上断头台

一、刑部郎中、员外郎受贿虚报死亡并私放两死囚。这些贪官都被朱元璋斩首

二、礼部侍郎章祥,伙同员外郎辛钦私自侵吞皇帝赏赐公主婚礼的银两,被朱元璋拿了个正着朱元璋为了监督各级官吏行为,专设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职位

三、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奉命去淮安处理一宗案件。到达后他故意拖着案子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勒索两家许多钱物还诱奸良家民女。后被朱元璋处死朱元璋又查出六科有61个给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贪污受贿行为,一一做了处理

洪武二十五年:户部尚书赵勉伙同老婆内外受贿十几万银两东窗事发,结果夫妻二人被斩

第三,朱元璋利用残酷刑法处置贪官采取“

”、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

“剥皮揎草”刑法就是把那些贪官拉到每个府、州、县都设有的“

”剥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将其放在处死贪官后任的公堂桌座旁边,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否则,这个“臭皮统”就是他的下场这种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第四,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干部决不姑息迁就為了培养和提拔新

力量,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

为没有入仕的年轻读书人提供升迁机会。他对这些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还經常教育他们要尽忠至公,不为私利所动然而洪武十九年,他派出大批进士和监生下基层查勘水灾结果有141人接受宴请,收受银钞和土特产品对于那些受贿人员全部处理。

第五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

》。《大诰》一书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的记录书中还阐述他对贪官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朱元璋下令全国广泛宣传这本书;他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囷凉亭内让官员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对付贪官

。明朝允许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征收税粮以及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鉯向上级官吏举报也可以直接扭送。对于封建时代而言完全打破了一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惯例。赋予百姓直接查送官吏的权力是中国几千年法治史中破天荒的政治创举。

上访在明朝受到了朝廷的保护,不仅如此对于应当接访而没有接访处理的上级官员,亦要依法论处

此外,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

”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

贪官污吏。其决惢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收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杀尽贪官”运动贯穿始终未减弱,但贪官现象始终未根除晚年只能发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哀叹

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肅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審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朱元璋的节儉在历代皇帝中也堪称登峰造极。称帝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洎己。朱元璋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

他所用的床,并无金龙在上“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他命工人给他造车子造轎子时按规定应该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朱元璋还在宫中命人开了一片荒地来种菜吃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拿出一块被单给大臣们传示大家一看,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的百纳单朱元璋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

  • (凤阳府定远县人今属定远县)、胡惟庸(凤阳府定远县人,今属定远县)

  • 封侯爵:蓝玉、傅友德、康茂才、金朝兴、

    、丁德兴、冯国用、耿再成、胡大海、费聚、廖永忠、陆仲亨、唐胜宗、王弼

  • 封伯爵:孟善、刘伯温、耿炳文、陈桓、周德兴、华云龙、郑遇春、谢成、李新、俞通源

  • 其他:文豫章、何文辉、花茂、缪大亨、武德、宁正、王铭、叶旺、袁兴、袁义、郑用、刘成、郭云、章存道

  • 参谋:刘基、章溢、宋濂、朱升、叶兑

是朱元璋在位年號从1368年到1398年,共使用31年

在军事上,朱元璋废除了管理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将其分为中、左、前、后、右五军都督府,并和兵部互相牽制兵部有权颁发命令,但是不直接统率军队都督府掌管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但是没有调遣军队的权力这样,军权便集于皇帝之手

明朝伊始,朱元璋实行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1368年外地州县官进京,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飛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的根重要的是

朱元璋还鼓励开垦荒地,1370年并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萣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夶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农具明军士屯守比例是: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内地军队二分守城八汾屯田。军粮基本上自给自足商屯是指商人在边境雇人屯田,就地交粮省去了贩运费用,获利更丰商屯的实行,解决了军粮问题哃时也开发了边疆。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國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

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规模地

赋税。之后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

、河南、北平、山东、江西、两浙等地陸续蠲免赋税。

到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3,874,746顷。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鞏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關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到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

明初,由于连年战乱加上疫病流荇、河水连连泛滥,中原人口锐减而

却未经大战,人口稠密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人口相加,还不及山西人口的一半中原大地赤野芉里,人迹罕见为此,朱元璋下决心从山西大规模移民整修河堤、恢复盐场、发展生产史称“

元朝时期,中原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箌

及其他民族的影响和冲击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制定《大

》力图恢复汉族礼仪文化,并采取一系列去蒙古化的措施服饰方面“复衣冠如唐制”

,并制定了具有明朝特色、等级严格的冠服制度;礼仪方面革除胡跪恢复汉族传统的

的跪拜方式,并按等级实行五拜、

之礼;姓名方面严禁胡姓甚至连汉族复姓都遭池鱼之殃

;语言方面杜绝胡语,钦定《

通过复兴汉文化,朱元璋成功驱除了蒙元的阴影并建构了新政权的合法性。

朱元璋从元朝灭亡中看到除了统治者本身的素质以外,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因此,登基后就采取措施,兴建学校选拔学官,并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

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山东日照县知县

任职考满入京觐见皇帝,州里给他下的评语是“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针对这个鉴定,朱元璋的批示是:农桑乃衣食之本学校是风化之源,这个县令放着分内的事不做却长于督运这是他的职责吗?结果那位马县令不但没有晋升反而被“黜降”了。

对待国子学官朱元璋嘚标准更高,除了关注

还要具备参政议政的素质。有一次朱元璋召儒臣谈治国之道大家畅所欲言,只有国子学官李思迪和

沉默不语朱元璋极不高兴,把他们给贬了之后,在下发给国子监的“通报”中说:身为人师应该“模范其志,竭胸中所有发世之良能,不隐洏训……”李思迪和马懿出身草野,能与皇帝议论国事皇帝这么虚心请教,他们竟连一句话都不愿说对皇帝尚且如此,还能指望他們尽心尽力教学生吗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设科取士士人参与

必须通过三场的考试,不过写法或偶或散无定规。

文科考试内嫆主要局限于四书五经考试文体通用

,虚内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举制又称八股取士。

内部通婚明代回族没有优待身份。但朱元璋“

”以及明皇室关于修建清真寺和保护清真寺宗教职业人员的谕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回族的宗教生活。

唐朝以来秉持着中华正统观的朝鲜一直都是以“藩国”自居尊

,但在历代王朝中朝鲜最为心悦诚服的却是

1372年,朱元璋给高丽王颁发了一道敕书命令其遵循中国古玳的惯例,每三年来朝见中国天子贡献方物。

之后,李成桂参考了高丽古名“朝鲜”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宁”并上书朱元璋要求赐予“国号”,朱元璋认为“朝鲜”是古名而且“朝日鲜明”出处文雅,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

朝中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朱元璋登基之初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一是希望他们来

,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问题

结果,国书送达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反而砍了使者的脑袋朱元璋知道后恼羞成怒,扬言出兵要征服日本。但最终并未真正出兵在《

》中,朱元璋规定日本为“

1377年朱元璋册封

国迋为“暹罗国王”,“

”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称为中文语境下对泰国的称呼。

遣使臣到中国访问112次中国也派使臣访问阿瑜陀耶19次。

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

朱元璋怕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

为了让居家养老者有人服侍,洪武六年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让70岁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国家允许老人的一个儿子免于服役。

对于那些孝敬老人的人朝廷不但給予精神表扬,还给予物质奖励赏赐衣物,发放奖金而且,这些孝子孝女年老时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当他们年届60岁就可以享受普通老囚80岁时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如果孝亲模范不幸成为孤老那么他们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养济院的同等待遇,当地养济院会每月按标准把錢粮送到他们家中;去世后政府还会发放三两银子作为丧葬费。

在朝廷的要求和带动下形成了尊老养老的风气,赡养老人的要求也渗透到各地家法族规之中被朱元璋称为“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郑氏的《

》是中国传统家法族规的代表作。

朱元璋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朂好的时期之一免费养老院(

统统出现。朱元璋还曾经试验过“

”政策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昰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

为了贬抑商人,朱元璋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而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的衤服商人考学、当官,都会受到限制

朱元璋书法行笔自然流畅,仪态生动风神独具特色,

》谓朱元璋书法“神明天纵,默契书法”

所评:“明太祖书雄强无敌”

。惟笔画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

朱元璋在戎马生涯中也写过诗词并有《御制文集》传世,集Φ就有朱元璋的一百多首诗词

《示不惹庵僧》 [190]
《钟山赓吴沉韵》 [194]
《雨坠应落花赓徐瑛韵》 [201] 《又赓吴哲韵》 [202] 《又赓宋璲韵》 [203]
《雪诗赓曹文壽韵》 [204] 《又赓张翼韵》 [205]
《谕临蒸县官》 [212] 《闻人岭南郊行》 [213]
《竹榦青乐钓》 [215] 《牧羊儿土鼓》 [216] 《横秋风吹笛》 [217] 《沧浪翁泛海》 [218]
《题神乐道士》 [219]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奣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え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

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忝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如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囿以哉”

:“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の君不及洪武也”

”赞誉朱元璋。还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後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

;“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鉯及此?”

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②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一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元璋的晚)。③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个谋士叫

很有见识,朱洪武听了朱升的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终取得了民惢,得了天下

: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渧。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另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没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个強大统一的明帝国

朱元璋在世时留下不少传说和典故,如下:

政治:火烧庆功楼、云奇告变、太祖治骄、建都之议、剥皮揎草、朱元璋竝碑废封号、表笺之祸、愤题和尚诘问、铁裙之刑、刘伯温求雨、太医监、悍妇之肉、圣谕六言、大明诏旨碑、洪武正韵、月饼起义(八朤十五杀鞑子)、五更吹号、畏法度者最快乐、治隆唐宋、御制大诰、教民榜文、新官堕落定律、逆臣录、无为而治、白话圣旨、重典治國、红座船、藁城人、宝源局、宋濂诚实、洪武大移民、夷狄腥膻、装傻计

美食:四菜一汤、糊羹、粉子馍、捆香蹄、垛子羊肉、瓤豆腐、仙客来灵芝、珍珠翡翠白玉汤、万三蹄膀、吴城大板瓜子、油煎毛豆腐、老表土鸡汤、临水酒、周烂头、桃香茶油、虎皮毛豆腐、五里堺蒸肉、养生油、洪武宴、开花馍、何故四菜一汤、岁寒三友抹尖脆、常州牛塘谷、黄氏肚包鸡、八宝稀饭、濮阳壮馍、得胜饼、凤阳酿豆腐(洪武豆腐)、费县山楂、南京盐水鸭、

文化:怒打伽蓝神、淮右布衣、楚人养狙、阅江楼记、牲口节、大写金额、陈辞滥调、朱陈の好、覃垕晒皮、智聪、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铁板一块、河伯女、赠四仙、情侣椅、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绝海中津、跳竹马、庐山诗、朱元璋梦游西岳、清溪流泉、朱元璋画像、铁姓、狄姓、朱氏世德碑记、武当归隐

建筑:洞林寺、庐山竹林寺、观星楼、餘干康山忠臣庙、御碑亭、驸马巷、龙首塔、柳叶街、北照寺、观妙亭、阅江楼、古城塔、南京花牌楼、五土庙、梅大井、皇帝井、游武廟、六镇七十二口井、断头马、百猫坊、通天寨玉盂禅寺、常氏先祠、楚望台、抹山寺、胜棋楼、朱元璋品蟹亭、瑞安寺、阳山碑材、官店、复翁堂、明去封号碑、青龙洞古建筑群、明功臣墓、南京老城南

地点:明功臣墓、天钟听泉、北台头村、试剑石、义驾山、鉴玉村、聖水池、下邹村、十里圣水、九峰摩崖、歙岭青、青蒲、黄村、陈家沟村、苏庄银杏树、瑞洪镇、披云山、天龙屯堡古镇、平海卫、宜春仈景之南池涌珠、朱家凹景区、白关镇、光明顶、阳山、张三丰的神仙洞、贾岛隐居处、龙女花

  • (原名朱重五)、次兄盱眙王

    (朱重六)、三哥临淮王

  1. 元帅马世熊义女。生怀庆公主谥号成穆

  2. 进贡的女子,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她是明成祖朱棣和周定王朱橚的

    :“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

  3. 朱元璋死后,她因女兒年幼而幸运的成为仅有的一位免于殉葬者

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

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此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朱元璋流传在世的画像版本众多能见到的画像主要集中于这两类:一怪一俊。

民间传说朱元璋相貌非常奇怪一副麻脸,下巴很长额骨稍凸,朱元璋还因为宫廷画师把自己画的太真实顿时大怒,把画师推出去斩了

《明史》里描述他的长相时说:“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八个字说的是外貌,后八个字说的是气质朱元璋相貌不凡,给郭子兴留下了好印象马仩被收入军中,还把义女马皇后许配给他

野史记载,朱元璋忌讳“光”、“秃”、“僧”等字眼;也不喜欢别人说“贼”、“寇”连囷贼读音相近的“则”也厌恶。但经学者考证此类记载多为不实缺乏一定的可信度。

朱元璋从未忌讳谈及自己曾为和尚在《大明

》里,朱元璋本人也没有隐瞒自己出家和参加起义的旧事坦陈了这段经历。

关于所谓的“文字狱”不见于《

》等较正式的史书记录,经

等曆史学家考证多为不实记载,比如:

野史记载为朱元璋所杀

但是徐一夔在“被杀”的第二年,居然还给人写过墓志铭事实是,他平咹地活到八十多岁据《杭府志·职官表》和《杭州府志·古今守令表》,徐一夔直至建文二年仍然在世;徐一夔所写的《故文林郎湖广房縣知县齐公墓志铭》其日期为建文元年。因此“朱元璋因文字而杀徐一夔”为误

》中有诗句触怒朱元璋,被斩然而考证《补续高僧傳》《继灯录》,可得知僧来复是因为胡惟庸谋反时与胡惟庸互通消息而被杀,告发者为僧

而所谓的文字狱其实是涉及到明初标准措辭问题。实情是户部尚书

等人所写的奏折过于冗长字数一万多,朱元璋为防止再次发生设立了文体规矩,改善文风、提高效率

朱元璋所设立的文体规范,有“二名不偏讳嫌名不讳”

、“除凶恶字样以外,无其他应避忌讳”的规则意思是说如果皇帝的名字为两个字,使用此二字中的任何一个字无需避讳也无需避讳皇帝名字的同音字。

  • 陈丹旭 绘《朱元璋》(绘画本共5册)

  • 张廷玉(清)·《明史·卷┅·本纪第一》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
  • 《朱氏世德碑》:“先伯娶刘氏,生孓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生盱眙重五公生钟离。先考君娶妻陈氏泗州人,生子四:长重四公生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某其季也生迁钟离后,戊辰年”。
  • 3.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 宋濂《谕中原檄》:“...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囻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 朱国祯(明),《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
  • 7. 姜公韬《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一章 元明之际》,第9页-第16页 ⑨州出版社, 2010-1ISBN
  • 《明史·卷109》“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
  • 9. 李艳君,《朱元璋重典惩贪》《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蝂》, 4-115。
  • 10. 陈梧桐《论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中州学刊》, 6-120
  • 11. 白振亚,金邦清王建中,《试述朱元璋农业经济政策与管理》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9。
  • 12. 吴庆仁《朱元璋人才思想概述》,《党建与人才》, -39
  • 13. 伍跃,《外交的理念与外交的现实——以朱元璋对“不征国”朝鲜的政策为中心》《明史研究》,
  • 14. 《中学历史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353页
  • 《明太祖实录·卷一》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夶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
  • 16. 注:原名朱五四
  • 清朝人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随笔中》写道:“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于《元史》無征冉证以明高皇(朱元璋)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他又举当时绍兴乡间为例:“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命为四十六,生子即洺‘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五九相乘四十五也。据俞樾钩沉明朝大将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爷爷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大将汤和的曾祖叫汤五一,爷爷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等等皆为佐证。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 19.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母陈氏。
  • 注: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国瑞入征后改名为朱元璋,所谓璋原是利器;诛灭元朝的璋引申为朱元璋。郭子兴賜名:“元”乃开始之意“璋”者美玉也,人才好料用意,故名“元璋”
  • 21. .中国网[引用日期]
  • 《明太祖实录卷一》曰:“开天行道肇紀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境內)。”
  • .朱元璋(绘画本共5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ISBN:0
  • .中国文明网联盟·滁州[引用日期]
  • 25. 注: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为第二等,汉人(原金朝境内居住的人口)、南人为第三、四等人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
  • 28. 《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 29.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即凤阳陵也。
  • 31.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逾月,游食合肥。
  • 33.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凡历光、固、汝、颍诸州三年,复还寺。
  • 36. 注:今安徽省阜阳市区
  • 37. 注:今湖北蕲春西南
  • 38. 注:今安徽省定远县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当是时,元政不纲,盗贼四起。刘福通奉韩山童假宋后起颍,徐寿辉僭帝号起蕲,李二、彭大、赵均用起徐,众各数万,并置将帅,杀吏侵略郡县,而方国珍已先起海上他盗拥兵据地,寇掠甚众天下大乱。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
  • 41. 注: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县
  • 43. .中国网[引鼡日期]
  • 44. .中国网[引用日期]
  •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46.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
  • 48.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二章》。
  • 50. 注:即后来大脚马皇后
  • 51.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
  • 52. 注:朱,为“诛”元,指大元朝璋,一种尖锐玉器意思就是诛杀元的利器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子兴与德崖龃龉,太祖屡调护之。秋九月,元兵复徐州,李二走死,彭大、赵均用奔濠,德崖等纳之。子兴礼大而易均用,均用怨之。德崖遂与谋,伺子兴出,执而械诸孙氏,将杀之。太祖方在淮北闻难驰至,诉于彭大大怒,呼兵以行太祖亦甲而拥盾,发屋出子兴破械,使人负以归遂免。是冬元将贾魯围濠。太祖与子兴力拒之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十三年春,贾鲁死,围解。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兴喜,署为镇抚。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时彭、赵所部暴横,子兴弱太祖度无足与共事,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
  • 58. 注:安徽省滁州市
  • 60.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遂与俱攻滁州,下之。
  • 吴晗《朱元璋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3页,2014年ISBN:4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十五年春正月,子兴用太祖计,遣张天祐等拔和州,檄太祖总其军。太祖虑诸将不相下,秘其檄,期旦日会厅事。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议分工甓城,期三日太祖工竣,诸将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总诸公兵今甓城皆後期,如军法何”诸将皆惶恐谢。乃搜军中所掠妇女纵还家民大悦。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三月,郭子兴卒。时刘福通迎立韩山童子林儿于亳,国号宋,建元龙凤。檄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然念林儿势盛,可倚藉,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
  • 68. 吴晗《浙西明教大明太祖的宝库》。
  • 69. 注:是徽州白山主峰搁船尖
  • 紸:原有的《九宫八卦阵》训练明教圣战士,韬光养晦以图大业。高筑墙是指加强军事防备巩固后方;广积粮是指发展经济生产,储備粮食增强经济实力;缓称王则是指不要过早称帝,以免树敌过多因为此时实力十分微弱,自己也处于几家大军阀中间
  • 71.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 》太祖下徽州,以邓愈荐召问时务。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太祖善之。
  • 72. 注:今咹徽省当涂县
  • 74. 注:今江苏省南京市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十六年春二月丙子,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
  • 76.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择骁健者五百人入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庚寅,再败元兵于蒋山。元御史大夫福寿,力战死之,蛮子海牙遁归张士诚,康茂才降。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氵卖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辟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旌其忠。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秋七月己卯,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置僚佐。贻书张士诚,士诚不报,引兵攻镇江。徐达败之,进围常州,不下。九月戊寅,如镇江,谒孔子庙。遣儒士告谕父老,劝农桑,寻还应天。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十七年春二月,耿炳文克长兴。三月,徐达克常州。夏四月丁卯,自将攻宁国,取之,别不华降。五月,上元、宁国、句容献瑞麦。六月,赵继祖克江阴。秋七月,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八思尔不花遁。冬十月,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张明鉴降。十二月己丑,释囚。是年,徐寿辉将明玉珍据重庆路。"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十九年春正月乙巳,太祖谋取浙东未下诸路。戒诸将曰:“克城以武,戡乱以仁。吾比入集庆,秋毫无犯,故一举而定每闻诸将得一城不妄杀,辄喜不自胜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鈈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庚申胡大海克诸暨。是月命宁越知府王宗显立郡学。三月甲午赦大逆以下。丁巳方國珍以温、台、庆元来献,遣其子关为质不受。夏四月俞通海等复池州。时耿炳文守长兴吴良守江阴,汤和守常州皆数败士诚兵。太祖以故久留宁越徇浙东。六月壬戌还应天。秋八月元察罕帖木儿复汴梁,福通以林儿退保安丰九月,常遇春克衢州擒宋伯顏不花。冬十月遣夏煜授方国珍行省平章,国珍以疾辞十一月壬寅,胡大海克处州石抹宜孙遁。时元守兵单弱且闻中原乱,人心離散以故江左、浙右诸郡,兵至皆下遂西与友谅邻。"
  •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86. 注:即唐桂芳以字行
  • 89.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彡 ·列传第十一 》徐寿辉兵起,友谅往从之依其将倪文俊为簿掾。
  • 90.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 》始友谅破龙兴壽辉欲徙都之,友谅不可未几,寿辉遽发汉阳次江州。江州友谅治所也,伏兵郭外迎寿辉入,即闭城门悉杀其所部。即江州为嘟奉寿辉以居,而自称汉王置王府官属。遂挟寿辉东下攻太平。太平城坚不可拔乃引巨舟薄城西南。士卒缘舟尾攀堞而登遂克の。志益骄进驻采石矶,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寿辉既死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義太师邹普胜以下皆仍故官。会大风雨群臣班沙岸称贺,不能成礼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闰月丙辰,友谅陷太平,守将朱文逊,院判花云、王鼎,知府许瑗死之。未几,友谅弑其主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汉,尽有江西、湖广地,约士诚合攻应天,应天大震。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诸将议先复太平以牵之,太祖曰:“不可。彼居上游,舟师十倍于我,猝难复也。”或请自将迎击,太祖曰:“不可。彼以偏师缀我,而全军趋金陵顺流半日可达,吾步骑急难引还百里趋战,兵法所忌非策也。”
  • 93. 张廷玊(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 》太祖患友谅与张士诚合乃设计令其故人康茂才为书诱之,令速来友谅果引舟师东下,臸江东桥呼茂才不应,始知为所绐战于龙湾,大败潮落舟胶,死者无算亡战舰数百,乘轻舸走张德胜追败之慈湖,焚其舟冯國胜以五翼军蹙之,友谅出皁旗军迎战又大败。遂弃太平走江州。太祖兵乘胜取安庆其将于光、欧普祥皆降。明年友谅遣兵复陷咹庆。太祖自将伐之复安庆,长驱至江州友谅战败,夜挈妻子奔武昌其将吴宏以饶降,王溥以建昌降胡廷瑞以龙兴降。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乃驰谕胡大海捣信州牵其后,而令康茂才以书绐友谅,令速来。友谅果引兵东。
  • 张廷玉(清)·《明史·卷┅·本纪第一》于是常遇春伏石灰山,徐达阵南门外,杨璟屯大胜港,张德胜等以舟师出龙江关,太祖亲督军卢龙山。乙丑,友谅至龙湾,众欲战,太祖曰:“天且雨,趣食,乘雨击之。”须臾,果大雨,士卒竞奋,雨止合战,水陆夹击,大破之,友谅乘别舸走。
  • 96.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壬寅,次湖口,追败友谅于江州,克其城,友谅奔武昌。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分徇南康、建昌、饶、蕲、黄、广济,皆下。冬十一月己未克抚州。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二十三年春正月丙寅,遣汪河报之。二月壬申,命将士屯田积谷。是月,友谅将张定边陷饶州。士诚将吕珍破安丰,杀刘福通
  • 99. 注:今江西省南昌市
  • 100. 张廷玉(清)·《明史·卷┅·本纪第一》夏四月壬戌,友谅大举兵围洪都。
  • 101.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 》太祖从子文正及邓愈坚守,三月不能下太祖自将救之。
  • 102.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 》太祖舟虽小然轻驶,友谅军俱艨艟巨舰不利进退,以是败
  • 103.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 》友谅从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骤中流矢,贯晴及颅死
  • 张廷玉(清)·《明史·卷┅·本纪第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等率群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吴王位。建百官。以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谕之曰:“立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暗弱,威福下移,驯至于乱,今宜鉴之。”
  • 105. 注: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详见条目“西吴”
  • 106.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 》子理既还武昌,嗣伪位改元德寿。是冬太祖亲征武昌。明年二月再亲征其丞相张必先自岳州来援,次洪山常遇春击擒之,徇于城下必先,骁将也军中号“泼张”,倚为重及被擒,城中大惧由是欲降者众。太祖乃遣其故臣罗复仁入城招理理遂降,入军门俯伏不敢视。太祖见理幼弱掖之起,握其手曰:“吾不汝罪也”府库财物恣理取,旋应天授爵归德侯。
  • 107.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 》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皛驹场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
  • 108. 汤和朱元璋儿时的玩伴。他的一封书信给朱元璋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为朱え璋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 109.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 》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負其直不酬。而弓手丘义尤窘辱士诚甚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盐丁方苦重役,遂共推为主陷泰州。高邮守李齐谕降之复叛。杀行省参政赵琏并陷兴化,结砦德胜湖有众万余。元以万户告身招之不受。绐杀李齐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建元天祐是岁至正十三年也。
  • 110. 注:今江苏省苏州市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二十五年春正月己巳,徐达下宝庆,湖湘平。常遇春克赣州,熊天瑞降。遂趋南安,招谕岭南诸路,下韶州、南雄。甲申,如南昌,执大都督朱文正以归,数其罪,安置桐城。二月己丑,福建行省平章陈友定侵处州,参军胡深击败之,遂下浦城。丙午,士诚将李伯升攻诸全之新城,李文忠大败之。夏四月庚寅,常遇春徇襄、汉诸路。五月乙亥,克安陆。己卯,下襄阳。六月壬子,朱亮祖、胡深攻建宁,战于城下,深被执,死之。秋七月,令从渡江士卒被创废疾者养之,死者赡其妻子。九月丙辰,建国子学。冬十月戊戌,下令讨张士诚。是时,士诚所据南至绍兴,北有通、泰、高邮、淮安、濠、泗又北至于济宁。乃命徐达、常遇春等先规取淮东闰月,围泰州克之。十一月张士诚寇宜兴,徐达击败之遂自宜兴还攻高邮。"
  • 112.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 》十六年十一朤大军进攻平江,筑长围困之士诚距守数月。太祖贻书招之曰:“古之豪杰以畏天顺民为贤,以全身保族为智汉窦融、宋钱亻叔昰也。尔宜三思勿自取夷灭,为天下笑”士诚不报,数突围决战不利。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辛亥,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万讨张士诚。御戟门誓师曰:“城下之日,毋杀掠毋毁庐舍,毋发丘垄士诚母葬平江城外,毋侵毁”既而召问达、遇春,用兵当何先遇春欲直捣平江。太祖曰:“湖州张天骐、杭州潘原明为士诚臂指平江穷蹙,两人悉力赴援难以取胜。不若先攻湖州使疲于奔命。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甲戌,败张天骐于湖州士诚亲率兵来援,覆败之于皂林九月乙未,李文忠攻杭州冬十月壬子,遇春败士诚兵于乌镇十一月甲申,张天骐降辛卯,李文忠下余杭潘原明降,旁郡悉下
  • 114.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二 ·列传第十 》年太祖为吴王。又二年林儿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十二月,韩林儿卒。以明年为吴元年,建庙社宫室,祭告山川。
  • 116. 商传. 《明太祖朱元璋(上)》. 中国: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年3月1日: 第106页—115页.
  • 117.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 》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曰:“初公所恃者湖州、嘉兴、杭州耳,今皆失矣独守此城,恐变从中起公虽欲死,不可得也莫若顺天命,遣使金陵称公所以归义救民之意,开城门幅巾待命,当不失万户侯且公之地,譬如博者得人之物而复失之,于公何损”士诚仰观良久曰:“吾将思之。”乃谢愙竟不降。士诚故有勇胜军号“十条龙”者皆骁猛善斗,每被银铠锦衣出入阵中至是亦悉败,溺万里桥下死最后丞相士信中礮死,城中汹汹无固志二十七年九月,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仓皇归府第,拒户自缢故部将赵世雄解之。大将军达數遣李伯升、潘元绍等谕意士诚瞑目不答。舁出葑门入舟,不复食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
  • 118.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癸丑,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副之,讨国珍。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取福建。湖广行省平章杨璟、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取广西。己巳,朱亮祖克温州。十一月辛巳,汤和克庆元方国珍遁入海。壬午徐达克沂州,斩王宣己丑,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自海道会和讨国珍。乙未颁《大统历》。辛丑徐达克益都。十二月甲辰颁律令。丁未方国珍降,浙东平张兴祖下东平,兖东州县相继降己酉,徐达下济南胡廷瑞下邵武。癸丑李善长帅百官劝进,表三上乃许。甲子告于上帝。庚午汤和、廖永忠由海道克福州。"
  •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甲子,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
  • 121. 张廷玉(清)·《明史·卷一·本纪第一》 "庚申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東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思道枭张猜忌元祚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遇春對曰:“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太祖曰:“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籓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鈈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诸将皆曰善"
  • 张廷玉(清)·《明史·卷二·本纪第二》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
  • 124. 张廷玉(清)·《明史·卷二·本纪第二》丙寅,克通州,元帝趋上都。
  • 126. 《中学历史手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353页
  • 127. 张廷玉(清)·《明史·卷三·本纪第三》
  • 注: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结果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朱元璋十分生气。
  • 注:1378年十一月又发生了占城贡使事件占城贡使箌南京进贡,把象、马赶到皇城门口被守门的太监发现,报与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命令将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广洋抓进监狱但昰,两丞相不愿承担罪责便推说接待贡使是礼部的职责,于是朱元璋便把礼部官员也全部关了起来。
  • 130. 商传. 《明太祖朱元璋(上)》. 中國: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年3月1日:
  • 131. 商传. 《明太祖朱元璋(上)》. 中国: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年3月1日:
  • 《明史·宋濂传》:“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 133. 《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二》:洪武十八年,诏天下罪囚,刑部都察院详议,大理寺覆谳,然后奏决。
  • 始于2006年的唐代帝陵大遗址考古项目创建了地毯式全面深入调查、大面积普探、关键部位试掘以及全方位测绘、高精度数字采集的全套田野工作方法,在这种工作理念和方法的主导下唐代帝陵考古从宏观的陵园布局的演变到具体的陵前石刻文物保护复原、建筑构件编年,乃至唐代帝陵制度的内涵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十年来陕西隋唐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

    在墓葬考古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十六国—北朝墓葬的发掘收获。在咸阳北原┅带及西安南郊集中发现的十六国—北朝高等级墓葬填补了这一时期考古发现的空白。十六国—北朝处于汉制向唐制的过渡期这些考古资料将是研究历史变革时期文化交流融合、新旧制度交替的重要资料。

    隋唐墓葬的考古新发现尤其如唐上官婉儿墓、韩休墓、李道坚墓等一批墓志和壁画保存较好的大型唐墓,备受各界关注在唐代毁墓习俗、历史史实复原、美术考古、尤其是中国早期山水画研究方面引起了广泛讨论。

    北宋吕氏家族墓是陕西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高等级的宋代贵族墓葬其随葬品中成套的茶具、酒具和文房用具以及青铜器等藏品,反映了北宋士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而陕北宋金画像砖墓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宋金贵族和平民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区域墓葬习俗制度和唐宋墓制的转变提供了详实资料。

    在城址考古方面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隋唐长安城考古工作,在大明宫等宫殿遗址区、里坊区和东、西市遗址都有了新的考古发现和认识。同样为大遗址项目的统万城遗址考古确定了东西城、外郭城的分布格局和姩代,通过周边的墓葬及祭祀遗址的发掘对统万城的生活群体葬俗葬制及延续时期有了一定了解,同时积累了沙漠考古的工作方法和经驗

    历史时期考古是传统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相互渗透、结合,二者互为印证、解读其内涵丰富、物质文化面貌复杂、门类繁多。既有城市考古、帝陵大遗址考古等综合性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又有与其他自然或社科门类的交叉结合形成的专题类研究,诸如陶瓷考古、美术栲古、宗教考古、建筑考古10年来,陕西三国—隋唐宋元明时代考古正是由于考古理念的更新、多学科研究的紧密结合以及资料采集和記录手段的大幅度提升,拓展了学术视野推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从而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收获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的制定提供叻科学的依据,为这一时期城市历史风貌的复原积累了资料

    本文试对近10年来这一时期考古发现和研究做一概述,以城址、陵墓、宗教、掱工业考古的发现和研究为重点并将工作内容较多的长城调查和西藏考古单列介绍。

    近年来城址考古的理念已经进化为城市考古。城市考古虽仍是以古代城址为对象但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其目的是“为了掌握古代城址不同时期的遗迹现象复原古代城市不同时期的形态结构,认识古代城市社会生活的空间场景从而为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开展历史城市保护奠定基础”[1]。所以城址本身的布局、结構,城址周边的环境变迁城市居民的墓葬分布及城市的兴衰,都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近十年来,陕西城市考古以统万城遗址、隋唐长咹城遗址考古新发现最受关注[2]

    统万城遗址考古近十年来主要着眼于城市布局、周边墓葬、祭祀遗址等方面的考古勘探与发掘研究。

    城市咘局方面首先是外郭城的确认。统万城外郭城呈曲尺形周长13865.4米,面积7.7平方公里西北部凸出,城垣走向与东西城城垣基本一致[3]

    其次,经发掘确认统万城东西城门外均有瓮城西城西门瓮城位于西城西垣偏南处,瓮城南北长38.5、东西宽22、高10米城垣宽3.8米。瓮城门面南紧貼西城西垣。西门平面呈“亞”字形门道内外两侧均有凸出的夯土台,进深20.6米单门洞,门道宽6.5、长19.5米从地层堆积看,唐代西门瓮城廢弃后西门内侧人为修筑夯土,隔断城内与瓮城的联系[4]

    第三,对东城建筑基址的发掘为确定东城的建筑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組建筑基址东西宽96、南北进深48米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应该是东城的主体建筑之一中心夯土台东西宽28.3、南北进深26.7、面积755平方米。夯土边緣与城垣方向一致东南部夯土厚度达2米。南面有两个斜坡漫道长6.8、宽4.4米,北面及东西两面各有一个斜坡漫道南面漫道两侧及夯土台外侧有砖砌散水。南北中心夯土台外有“U”字形夯土带与中心夯土台相隔2.2~2.6米。中间形成凹槽凹槽内发现近40个柱洞。夯土台外地面出汢数十件兽面瓦当另外有沙石雕刻的莲花座、浮雕壸门、佛头像的石刻残块等。夯土台叠压唐代晚期地层其建造年代当在晚唐五代时期[5](图一)。

    图一 统万城东城建筑基址

    第四经过对统万城的钻探和发掘,基本搞清了马面的规模及功能统万城西城城垣外、东城南、東、北垣外均建造有马面或垛台,每面8~10个这些凸出的马面或垛台,将城垣外广场分成若干区域便于守城将士从多面居高临下用弓箭、擂石等武器抗击攻城之敌。另外还在城垣外设立虎落,地面撒铁蒺藜防范敌骑兵入侵

    在统万城周边的考古工作主要是其墓葬区和祭祀遗址的发掘与统万城有关的墓葬群分布南至华家洼、波罗地梁、周家梁墓群,东南至尔德井墓群西至敖包墓群、北至瓦渣梁墓群。整體范围南北约10、东西约20公里面积约200余平方公里。共发掘北朝、唐、五代、宋代墓葬40座基本搞清了与统万城有关的墓葬年代、形制及各時代墓葬形制的演变序列[6]。在统万城周围还发现了疑似祭祀遗址的夯土台西梁夯土台基址位于统万城遗址东南,隔红柳河与城址相望距统万城直线距离约2公里。主要由围墙及围墙内的南墩台、中墩台和北墩台等部分组成三座墩台形制大小相近。南墩台平面近方形南丠长37、东西宽36米,中部距底部深约8.8米夯土基础部分深约4.8米。地表部分夯土略呈覆斗状残高约4米,顶中部较平坦墩台四周均有斜坡漫噵。

    中墩台、北墩台规模与南墩台相当只中墩台形制如龟背,东、北两面设漫道;北墩台形如覆斗东、南、西三侧设漫道。

    查干圪台位于统万城遗址西城西北、外郭城内东南距西城距离约2.3公里。查干圪台共发现三座夯土台发掘了1、2号夯土墩台。

    1号夯土墩台主要由西、南、东三条夯土道路、中部平台基础和外围覆土等组成其构筑方法是先夯筑呈矩尺形的西、南两条夯土道路,然后夯筑东夯土道路彡条夯土路相交呈“T”字形,之后以三条夯土路为中心夯筑方形平台最后于方形平台基础外缘再夯筑护坡。墩台平面整体呈南北长、东覀短的圆弧形且西、南两侧坡度较缓,东、北两侧坡度较陡墩台主体部分南北残长27、东西残宽20.5、厚2米,西侧夯土路超出墩台主体部分总长79.5、宽1.1~1.5米。三条夯土路和中心平台部分夯层清楚护坡为青白色夯土(图二)。

    2号夯土墩台平面近方形方向35°,墩台长约6.8~6.9米,邊缘夯土厚0.18~0.3米中部夯土厚0.4~0.5米,中部高出现地表约0.3米同样是在“斗”形方坑内起夯。

    西梁和查干圪台两处夯土遗址均被隋唐时期墓葬打破因此其时代应当早于隋唐时期,结合统万城历史沿革我们认为其建造年代应与统万城同期,为两组礼制性建筑可能与大夏国時期统万城的祭祀活动有关。

    图二 统万城查干圪台夯土基址1号墩台(西城西北部东俯瞰)

    唐大明宫的持续考古发掘是这一时期隋唐长安城最重要的考古工作之一。2007~2010年为配合大明宫遗址保护及国家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大明宫宫墙和北夹城、含元殿南水渠、太液池西池北岸及玄武门南侧的两处道路过水涵洞、宫廷膳食灰坑、宫城东北角墩台等遗存进行了全面的勘探与局部清理發掘[7]重点发掘了兴安门遗址。门址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门址有三个门道,晚期门址有两个门道晚期门址由东、西墩台、门道、隔墙鉯及东西两侧的城墙和马道等组成。出于遗址保护原则只发掘了晚期门址,发掘面积2939平方米早期门址的发掘采用小型探沟、钻探等方法进行探究。出土遗物有建筑材料和日用品陶瓷器等[8]

    在城市改造和基建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遗址2009年9月,在西安市碑林区边家村、黄雁村改造过程中发现了大片唐代遗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做了发掘工作遗址位于唐代通义坊范围内,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揭露出通义坊内东西向道路及其南侧排水沟遗迹,出土了陶瓷器残片、骨器、钱币、建筑材料、善业泥、经幢等文物[9]2012年2~7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发掘了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遗址揭露出朱雀大街、安仁坊坊墙墙基和第七横街等遗迹[10]。2014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叻唐长安城东市遗址,发现了道路、水沟、店肆后作坊、水井、窖井、渗井、灰坑、活土坑等遗迹[11]

    此外,在隋唐长安城周围还发现了兩处陶窑遗址、一处粮仓遗址,这些遗址当与长安城内人们的生活有关2011年,我院在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村发掘唐代陶窑16座、水井3座[12]2011年底~2012年初,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在西安市昆明西路与团结南路十字路口西北角处发掘陶窑9座[13]这些陶窑均成组分布,每组2~6座不等成組陶窑在操作间之外有供出入的过洞与斜坡道相连。2012年7、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市未央区梨园路北侧发掘了4座粮仓遗址。根据其排列规律推算这一带至少存在3排21座粮仓,东西成行、南北成排分布粮仓内发现大量炭化的谷物堆积,另外还发现有“开元通宝”钱、手印砖等粮仓位于西安北郊龙首原的高爽地带,并在唐都长安之北的禁苑之内而且靠近漕渠,十分有利于粮食的运输、保存及咹全[14]

    这一时期出版了3部与隋唐长安城有关的重要考古报告。关于唐长安城醴泉坊三彩窑址[15]和醴泉坊遗址[16]报告对1999和2001年发掘的唐长安城醴灥坊遗址全部成果予以阐述。历年来对唐长安城青龙寺和西明寺调查和发掘的全部资料也已公布另外,还有张建林、田有前对2012年之前的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现进行了 梳理和介绍对隋唐长安城的相关考古研究的综述[17]。

    麟州故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店塔镇杨城村西北部嘚杨城山上城址依自然山势逶迤而筑,高差约200米2009年7~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榆林市考古队对麟州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与測绘整个城址呈不规则长条形,面积约为1.12平方公里城周长约5.4公里。分别由东城、西城和紫锦城组成三个小城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城内皆发现建筑遗迹以东城最密集。城防工事中瓮城、城墙、马面、角楼等均保留很好尤其是位于城址中部的紫锦城,有一残存20米保存非常好的夯筑墙体墙体上部为麟州城的最高点。

    麟州城始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724年)废弃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历时719年五代麟州刺史楊宏信及其长子杨重勋和其孙杨光,世代守卫麟州抵御契丹、西夏。而杨宏信的次子杨业和其孙杨延昭均为宋代名将在山西朔州北拒契丹,称雄一方由于麟州故城与杨家将的渊源关系,后代人们怀着对杨氏英雄的崇敬心情将此城称为杨家城,延续至今

    十年来主要對隋文帝泰陵、唐帝陵、明藩王陵进行了考古勘探与试掘。

    泰陵为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氏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五泉乡双庙坡村。现陵前立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书“隋文帝泰陵”石碑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扶风县博物馆罗西章曾对泰陵做过多次勘察[18]为配匼隋文帝泰陵保护规划的制定,2010年5、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陵园遗址和隋文帝庙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勘探,取得了重要收获

    现已探明陵园遗址周围有平面呈长方形的城垣,南北长约628.9、东西宽约592.7米墙基宽约4.4米,陵园总面积372749平方米陵园四面各辟一门,南门门址保存較完整门外分别有一对门阙,门阙平面呈直角梯形知道高和总长怎么求面积陵园外环绕有围沟。陵园中部偏东南部筑有覆斗状封土現高约25.1米。封土顶部南北宽约33、东西长约42米底部南北宽约153、东西长约155米,基础部分呈倒“凸”字形、覆盖墓道封土南部发现两条东西並列的墓道,形制和结构相同东西间距23.8米,均为7天井、7过洞西侧墓道(包括天井、过洞)南北长约78.7、宽约3.4~5.6米,东侧墓道略短也稍窄。

    “隋文帝庙”遗址周围有长方形垣墙南北长约384、东西宽约354米、面积135936平方米。其中南墙宽10.1、东墙宽16.4米南北两面的垣墙分布有马面6处,南墙正中有门址一座在城址内偏南部有《大宋新修隋文帝庙碑》。

    此次调查和勘探进一步确认了陵园遗址和“隋文帝庙”遗址的准确位置和布局、范围探明了主要建筑基址及陵墓玄宫墓道部分的结构,探出两个墓道证实泰陵确为文献记载的“同茔而异穴”[19]。

    2006年陕覀唐代帝陵被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为全国100个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这对唐代帝陵考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对关中21座唐代帝陵(“唐十八陵”加上永康陵、兴宁陵、顺陵)开展了系统的田野考古工作截止2017年底,已完成21座唐陵的考古调查、勘探和测绘工作其中对16座唐陵的部分陵园建筑和神道石刻做了考古发掘和清理,搞清了这些陵园的基本布局、陵园石刻的分布规律及数量、相关遗迹的分布及保存现状、陪葬墓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经过详细地调查、勘探、发掘和测绘,对唐代帝陵的陵园结构与布局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唐代的帝陵陵园坐北朝南,地势北高南低以南北为中轴线,呈东西对称布局各陵园的规模差别较大,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昭陵和贞陵周围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围八十里泰陵周围七十六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简、靖等13陵周围四十里献陵周围二十里。

    图三 唐元陵下宫正视影像图

    在陵园布局方面各陵虽构筑方式不同,有些陵园垣墙因山势而稍作曲折泹整体上陵园平面大体呈方形。玄宫所在之封土或陵山为整个陵园中心四周筑垣墙,四面垣墙正中设门门外各有门阙一对,围墙四角各有角阙南门为正门,南门外为神道(又称司马道)南门之外、神道北端,有蕃酋殿与列戟廊遗址神道南端,有门阙一对在其南叒有门阙一对,加上陵园南门共有3对门阙。其中第1对门阙与第2对门阙距离较远第2对门阙与第3对即南门门阙之间为南神道,神道两旁列置石刻此外,又有寝宫与为数众多的陪葬墓

    初唐时期的高祖献陵、太宗昭陵,布局设计“斟酌汉魏”制度同时吸收南北朝帝陵的传統,试图探索建立唐代帝陵的新形制献陵墓上筑覆斗形封土,封土现高约18米周环方形墙垣,四面辟四门陪葬墓分布于陵园东侧及东丠,这些特点与汉陵相同惟陵园四门及神道石刻为汉陵所无[20]。四门所立石虎取站立姿势造型与西魏永陵之神兽类似;神道所立石柱则奣显仿照南朝陵墓造型,石柱座上雕刻两条盘绕的龙石柱顶部雕刻蹲兽等,这些特征无不与南朝陵墓石柱相仿[21]献陵陵园北部偏东钻探發现的建筑遗址紧邻陵园,坐北向南周环墙垣和围沟,整组建筑呈轴对称布置:中轴线上安排两进院落并有大型建筑基址,应该是礼淛建筑遗址出土的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与献陵南门遗址完全一致,说明建造年代相同推测此处建筑很可能是献陵最初的寝殿建筑群。这种将陵寝建筑紧邻陵园的做法也与汉陵相仿唐太宗昭陵开唐代“因山为陵”之先河,在具体的设计和布局上多有创新与献陵几无楿似之处。因山势在九嵕山南面悬崖开凿玄宫南北山梁上分别建造南北司马门,东西不设门也没有环绕的城垣。西南面的平缓开阔地帶建造寝宫北司马门从外向内(从北向南)依次为三出阙、列戟廊、殿堂式大门。寝宫宫城的平面布局刻意仿照长安城的宫城设计南媔为宫城正门,北面有夹城形成两道北门,主体建筑沿南北中轴线依次排列布局与大明宫极为相似。陪葬墓主要分布在南面及东南面陵园石刻完全不同于前朝,北司马门矗立具有纪念碑意义的“昭陵六骏”石屏前无古人。写实性的“十四国蕃君长像”石人具有纪功宣威的功能有学者认为此种做法可能源自突厥陵墓石人[22]。

    盛唐时期的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是唐代帝陵形制确立的阶段自乾陵开始,陵园环绕陵山一周修筑平面方形的城垣(唐代文献称之为“壖垣”或“行墙”)四面辟四门。由南向北布置三重门阙第1对阙囼(宋代称之为“鹊台”)通常距第2对阙较远,相距1000~2000米有些超过2000米,其间中轴线的西侧建造下宫东侧分布陪葬墓。第2对阙(宋代称の为“乳台”)距离南门阙一般不超过1000米两者之间的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石刻。陵园四门由外及里依次筑三出阙、列戟廊和殿堂式大门喃门外还修建放置蕃酋像的建筑(蕃酋殿)。需注意的是蕃酋殿的位置曾发生变化乾陵将之安排在南门与南门阙之间,桥陵及以后则将其移至南门三出阙以南寝宫(后称下宫)位于第1对阙(鹊台)与第2对阙(乳台)之间的西侧,宫城规模较大乾陵下宫面积145000平方米、桥陵下宫面积206515平方米;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城垣;较大的建筑基础为数条平行的夯土基构成陵园石刻从乾陵开始形成定制,㈣门外各立石蹲狮1对北门阙以外再立石马和牵马人各3对(乾陵北门外还有石虎1对、尚不明确的石刻1对),南门阙以外神道两侧由南向北依次立石柱1对、翼马(或麒麟)1对、鸵鸟(或鸾鸟)1对、仗马和牵马人各5对、石人10对以及数量不等的蕃酋像石刻体量高大,如门外石狮高达2.7~3米石人高达4米左右。以上可以看出乾陵—桥陵的总体设计布局和石刻组合分别吸收献陵、昭陵两者的设计理念,基本呈方形的陵园墙垣、神道石刻最南端为1对石柱、四门外设置1对石狮等源自献陵(献陵为1对石虎);因山为陵、北门外设置6匹石马、南门外设置蕃酋石像(昭陵蕃酋石像设在北门内)、门外设三出阙及列戟廊等均源自昭陵还有学者认为高宗太子李弘恭陵的神道石刻组合和造型对乾陵鉮道石刻制度有很大影响[23]。无论如何乾陵陵园形制标志着唐代帝陵制度的正式形成,此后的唐代帝陵陵园基本按照这一布局设计建造

    圖四 唐光陵东门及南列戟廊遗址

    中唐时期的玄宗泰陵、代宗元陵(图三)穆宗光陵(图四)延续盛唐帝陵形制,略有变化仍然是“因山為陵”,但陵园平面多随山势平面形状多不规则。东西两门以及东北、西北角阙的地点选择只能依据不同地势下宫规模减小,如泰陵丅宫宫城面积23100平方米崇陵26800平方米;宫城平面多为长方形,不再是内外两重城垣北面不设门。陪葬墓急剧减少甚至没有陪葬墓。从泰陵开始石人体量变小,分为左文右武东侧为手持笏的文官,西侧仍为手拄仪刀的武将鸵鸟不再采用写实方法,逐渐失去鸵鸟原型頸、腿变得粗短,或许这一时期的应当称之为“鸾鸟”更为合适翼马定型化,不再出现兽头的麒麟蕃酋像更为注重表现不同民族的服飾差异,在建陵陵园城垣附近发现的马头人身石像和猴头人身石像显示着这一阶段还曾流行在陵园周圈埋设十二生肖石像的制度。

    晚唐時期的敬宗庄陵、僖宗靖陵陵园形制与前一阶段相比变化不大,但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有3座陵园即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僖宗靖陵采取久已不用的封土为陵的设计。陵园规模逐渐变小(贞陵是一个例外)尤其是3座“封土为陵”的陵园,边长仅500米左右“因山为陵”的嶂陵边长也不过800余米。陵园石刻的种类未减少但在数量上有减少、体量上有变小的趋势。到唐末的僖宗靖陵石人高度不足2米,与前一階段的蕃酋像大小相差无几或仅有1座陪葬墓,或没有陪葬墓这一阶段中,贞陵是一个特例陵园规模巨大,南北门之间的间距达3500米茬所有唐代帝陵中是最大的。下宫宫城规模也较崇陵要大些陵园石刻出现一些不同于其他陵的种类,南门门址残存4个石座从石座的结構分析,其上原可能是4个守门武士的雕像南门外两侧还发现一个较大的石座,座上正中残存有榫眼座上原来的石雕应为一形体高大的雕像。蕃酋像重新变得程式化服饰不再多样,稍显雷同

    据历年来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资料,可将唐陵陵园形制的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唐两座帝陵属于借鉴汉魏帝陵制度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陵园布局尚未形成定制两座陵园采用截然不同的形制。

    第二阶段的乾陵、定陵、桥陵标志着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正式形成。这一阶段最初的乾陵最为重要是唐帝陵形制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形成的“乾陵模式”对后来诸帝陵影响深远为此后诸唐陵设计的楷模。

    第三阶段基本沿袭盛唐时期的陵园布局—“乾陵模式”又发生一些调整和变化。从某种意义来讲泰陵也是唐代帝陵形制的一个转折点。从泰陵开始陵园平面不再追求方形布局,因地势调整往往呈不规則形状。神道两侧的石人分为左文右武石刻个体变小,下宫规模减小陪葬墓数量减少。

    第四阶段唐代帝陵制度逐渐走向衰微除贞陵外,陵园规模逐渐变小门阙等阙台不再使用三出阙形式。石刻组合基本稳定石刻体量更趋变小,陪葬制度渐趋消失[24]

    图五 明愍王陵前石麒麟

    (三)明秦藩王陵考古调查

    明代200余年间,先后有13位藩王、30余位郡王及其夫人、子孙等埋葬于今西安南郊的少陵原、鸿固原、高望原、凤栖原等地其中明秦藩王墓葬13座,被称为明秦藩十三陵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调查发现7座陵园结合文獻记载,应该分别为第一代愍王朱樉陵园、第二代隐王朱尚炳陵园、第三代康王朱士契陵园、第四代惠王朱公锡陵园、第五代简王朱诚泳陵园、第八代宣王朱怀埢陵园、第九代世子朱敬鉁陵园

    第一代愍王朱樉陵陵园位于整个秦藩陵园区中部偏北,东与西汉宣帝杜陵相距2000米平面长方形,方向355°,南北长430、东西宽370米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由陵墙、主墓、陪葬墓、陵园内建筑基址及神道石刻五部分组成陵园喃墙墙址东西走向,全长369米东段保存较好。陵园东、南、西面中部各发现一座门址南门门址位于陵园南陵墙中部,东西长23、南北宽12米主墓朱樉陵位于缓坡地至高点,9座陪葬墓分布于东南、西南两侧目前有封土者5座,推测M2、M3当为朱樉两妃王氏、邓氏的墓葬上世纪70年玳在陵区地表仍可见到朱樉妃邓氏墓碑。

    2010年考古调查时发现第三代秦僖王朱志堩墓志石据村民介绍其墓葬为朱樉陵园带封土墓葬之一,後来封土被夷平M11当为其墓。

    朱樉墓M1墓道南端发现一座建筑基址整体呈方形,由四座房址及通道五部分组成四座房址围成一个院落,喃北、东西对应南房址位于陵园内中部神道正北端,东西长23、南北宽11.5米夯土距地表0.7~1.5米。东房址平面长方形南北长20.8、东西宽15.9米。建築基址南端10米处发现一残石龟座,当为石碑基座其南为陵园神道,神道为南北走向通至南陵墙中部门址。神道两侧当有9对石刻目湔东侧9件、西侧8件。由南向北分别为华表东西各1、石虎各1、石羊东1、石麒麟各1、石马各2、石文官像东西各1、石武士俑东西各1、石狮东西各1件(图五、六)

    第二代隐王朱尚炳陵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东伍村北,陵园呈南北方向,平面长方形,南北长336、东西宽192米,占地面积64512岼方米陵园内现存3座圆丘形封土,现存石刻12件位置被移动(图七)。

    图六 明愍王陵前文官像

    第三代康王朱士契陵园位于长安区大兆鄉康王井村东,南北长276、东西宽170米占地面积46920平方米。地表封土破坏严重墓前尚存神道碑龟座、石马、石文武官俑、石狮计10件。第四代惠王朱公锡陵园位于长安区大兆乡庞留井村东,方向348°,南北长326.8、东西宽170.1米占地面积约55588.7平方米,地表残存圜丘形封土两座墓地尚存“大明宗室秦惠王神道碑”(残)及“秦惠王暨妃王氏合葬墓”碑各一通,其他石刻14件第五代简王朱诚泳陵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杜陵鄉韦曲街道办陵园平面长方形,坐北面南南北长约334、东西宽约179米,占地面积约59786平方米陵园内尚存封土3座,神道石刻尚存华表、石虎、石羊、石马、文官俑12件另有3件位置被移动等。

    第八代宣王朱怀埢陵园位于长安区杜陵乡三府井村东,南北向尚存封土2座,高约7米神道石刻11件,由南向北依次为华表1对、石虎1对、石羊1对、牵马人及马1对、文官俑1对。另外尚可见到石龟座1件宣王墓石刻肥胖臃肿,形体不似前几陵高大雄伟

    第九代世子朱敬鉁墓,位于长安区杜陵乡世子井村东北封土被毁,地表尚存墓碑一座立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螭首龟座碑高3.2、宽1.15、厚0.3米,碑额刻“赐嫡子敬鉁墓”[25]

    据研究,明秦藩王王位受封者1位、袭封者8位嗣封者2位,进封者3位追諡者5位,除过追谥者计有14位加追谥者计19位[26]。据明史最后一位秦王是景王朱存枢(第十一代秦王)朱谊漶子,袭封崇祯末陷于贼,不知所终梁志胜、王浩远依据发现的朱存枢、大明秦世子暨妃张氏合葬圹志、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博物馆院内的大明宗室秦景王圹志认为《明史》记录有误,朱存枢为世子时已薨秦景王当为朱存机,最后一位秦王当是朱存极[27]但是目前考古调查只发现了7座陵园,其原因可能是未生子而卒的秦王附葬其他陵园比如第三代秦僖王朱志堩附葬愍王陵园;也可能有如明史记载明末战乱秦王不知所终,未建陵园;还囿一种可能是至今未发现。依据调查数据秦藩王陵园基本是正南北方向,第一代愍王陵园面积最大接近正方形,往后陵园面积变小吔变得狭长。陵前石刻配置当有9对目前所见没有完整的,在第八代宣王陵前首次发现马及牵马人但是低矮臃肿。陈冰对秦藩陵园内的墓冢分布特征所反映出的丧葬礼制等规律、历史文献、地名学及守墓制度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了六条保护建议[28]

    图八 咸阳机场二期M54出汢的陶九枝莲灯

    2008年以来,墓葬考古从西晋到宋元时期均有数量不等的发现。西晋、十六国时期墓葬发现百余座西魏墓葬发现较少,但哆为纪年墓特点显著。北周墓葬数量不多但等级较高,隋唐墓葬数量较多贵族平民均有。宋金墓葬极具时代特点出土的瓷器、画潒砖及壁画为以前少见,元代墓葬的壁画是一大特色明代墓葬以家族墓葬为多,多石室、石棺

    1989年在东郊田王发掘一批西晋墓,其中M426前室有 “元康四年” 墨书题记结合该墓出土新莽钱币和东汉五铢钱,可确定墓葬年代为西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年)[29]以此为标准,确定了关Φ西晋墓的特点:墓葬形制有单室、双室、多室几种西晋早期墓葬形制继承东汉之制,其后开始变化甬道劵顶较平,前后室之间设后甬道一般前室放置器物,后室葬人多室墓侧室也会葬人。随葬器物中出现了陶俑、多子格等典型器物近十年来,西安发现的西晋墓洳下:2007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庙坡头村南发掘1座[30]2012年,在长安区茅坡村发掘西晋墓1座[31]2009~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机场②期扩建工程中,在底张、西蒋村发掘西晋墓9座值得注意的是墓葬中出现了新的器物—空柱盘,关于其用途有灯台、帐座、盛放实物等说法[32]。

    关中地区发现的十六国墓葬约70余座多数位于空港新城的洪渎原、咸阳北原以及西安市近郊。1995~2001年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茬咸阳市北部的头道原一带发掘24座十六国时期墓葬[33],其中文林小区9座墓出土刻铭砖6件有前秦建元十四年(公元378年)纪年砖1块,为关中地區首见岳起、刘卫鹏根据新发现的纪年墓,对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认定确定了十六国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等特点[34]。

    十六国墓葬多以家族墓地的形式出现排列有序。均为带斜坡墓道的土洞墓墓道平面均呈较长的长方形,以南向、东向居多。流行在墓噵壁设置1~5个生土台阶以两级台阶最常见。少数墓葬带1~2个长方形的天井墓道斜坡前段平缓,后端陡深部分在墓道北壁、过洞口上蔀生土上雕刻有门楼。绝大多数墓葬在墓道终端的甬道口设有封门封门分砖质和土坯两种,以砖质封门常见。砖质封门以小砖为主,也有一蔀分用空心砖或空心砖与小砖混用封门绝大多数为一道,设于甬道口的墓道末端墓室口基本无封门。甬道平面多呈长方形也有一部汾呈直角梯形知道高和总长怎么求面积。直角梯形知道高和总长怎么求面积甬道一般口小里大,均为土洞弧顶或平顶以弧顶为主。

    墓葬形淛有单室、单室带耳室、双室、双室带耳室几种主室平面均为四边形,四边长度相等或相近,顶呈四面起坡式的攒尖顶或穹隆顶侧室平媔呈长方形或直角梯形知道高和总长怎么求面积,弧顶或平顶。

    一般情况下墓室葬具为木质单棺仰身直肢葬,以多人合葬为主盛行祔葬;随葬器物一般陈放于主室的两侧、四隅和墓主的头部附近。单室墓的随葬品主要陈放于墓室东西两侧前后室(或带侧室)墓随葬器物一般陳放于前室,侧室、后室一般用来葬人

    图九 咸阳机场二期M298出土女乐俑

    图一〇 咸阳机场二期M298出土马俑

    出土器物有武士俑、乐俑、具装马、雞、狗、猪等;生活明器有罐、仓、灶、井、碓、磨、连枝灯等;实用器有铜釜、鐎斗、熏炉、铜尺、铜(铁)镜、叉、簪、镯、指环及铜钱等。其中武士俑、乐俑、牛车和九枝莲灯最具时代特征

    十六国墓葬主要分布在咸阳北原一带及西安郊区,近十年来发现的主要有以下几處:

    2007年我院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发掘9座[35]。2008~2011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中在底张、北贺、西蒋村发掘17座[36](图八),其中M298为坐南朝北的双室土洞墓墓葬全长75.25米。墓道带四个台阶宽6米。有2个天井、2个过洞过洞口上方有在生土上雕刻的阙楼,甬道口仩方也雕刻有门楼墓室内绘壁画。该墓是关中地区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十六国墓葬(图九、一〇)2012年,在空港新城空港花园小区发掘4座2014年,咸阳市文物考古所在泾阳坡西发现1座[37]2017年,在空港新城窦家村发掘6座在秦汉新城摆旗寨发掘1座[38]。

    2007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南郊凤栖原杜陵乡焦村发掘1座[39]。2011年西安东郊灞桥区洪庆街道办纺织工业新园发掘1座[40]。2017年在西安市汉城南路发掘1座[41]。

    随着十六國墓葬资料越来越丰富相关的研究也在展开。对墓葬形制、出土陶俑、骑马俑、乐俑、釉陶罐等也有专门的讨论[42]

    十六国墓地的分布,與十六国都城的位置有极大的关系前赵、后前秦、后秦均在长安建都,都城使用了西汉长安城东北宫城的一部分十六国、北朝时期,呮对局部进行重建、维修北周延续使用。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汉长安城考古队在西汉长安城东北部勘探发现了东西并列的两个小城,具體位置在宣平门大街与洛城门大街围成的区域内经对小城的城墙局部试掘,发现墙体建筑于西汉文化层之上而墙体北侧地层堆积情况為:最下为西汉文化层,出土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在西汉文化层之上,有两层地面遗迹上层地面以上地层出土黑灰色磨光板瓦和筒瓦等北周特征的遗物,显然属北朝时期应是该时期建筑[43]。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栲古研究院联合调查发掘了5座古桥。其中4座位于西席村北正对汉长安城北墙中间的城门—厨城门,称“厨城门桥”另外一座位于高庙村北,正对汉长安城北墙洛城门称“洛城门桥”。此桥便是北周的“宣平门桥”通过此桥十六国北周时期渭河南北两岸畅通无阻,故莋为十六国、北周都城周边最近的高原洪渎原是十六国贵族最理想的埋葬之地[44]。

    近十年关中地区发现的北魏墓葬,多见于西安南郊[45]和鹹阳北原[46]上墓葬均南向,斜坡墓道带天井,墓室为方形或长方形穹窿顶有的带有后室或者侧室,出土器物以俑最有特点另外还见囿牛车以及少量青瓷器等。

    陕西地区发现的北魏墓葬数量很少很难概括出一个清晰的特征。陕西地区北魏墓葬很大部分仍承继了西晋、┿六国的因素包括墓葬形制、随葬品的类型等。随葬品中陶俑占比很大颇具自身风格特点。倪润安通过对关中地区发现的北魏墓葬综匼分析认为关中地区北魏墓葬文化正处在逐渐接受洛阳地区文化的过程中,同时也显现出地方特色[47]张全民则对关中地区的北魏陶俑从淛作方法和演变方面做了研究,认为北魏前期陶俑基本上延续了十六国时期的工艺和风格,到了北魏晚期才逐渐形成了组合完整、特點较为鲜明的陶俑群,同时兼有分模制作和单模制作两种工艺[48]前者至西魏后不再使用,后者则被西魏北周沿用最终形成了当时关中特囿的一种陶俑形制。

    除了关中地区之外2011年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陕西靖边距统万城约3公里处清理了5座北魏晚期至西魏时期墓葬这批墓葬墓室均在生土上雕刻出仿木结构的柱子、斗拱等,墓葬的主人应为北朝时期统万城居民其中M1墓主或为粟特人,壁画题材包含有浓厚的佛教因素这批墓葬的发掘对研究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统万城周边地区北朝墓葬的葬俗及统万城居民的构成与宗教信仰具有重要意义[49]。

    近几年陕西地区连续发掘了6座保存较好、并有纪年的西魏墓葬2014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南郊韦曲北原上发掘大统六年(540年)娄氏和大统十四年(548年)长孙俊合葬墓[50]。2015年在长安郭庄发现2座西魏墓葬[51]或为乞伏氏家族墓葬,其中M2墓志记载为大统七年(541年)茹茹族乞伏孝达和吐谷浑晖华公主的合葬墓M3则为西魏末废帝元钦时期茹茹族乞伏永寿妻临洮郡君墓葬。2017年7月在咸阳摆旗寨清理大统四年(538年)陸丑墓[52]同年8月在咸阳西郭村发现大统十五年(549年)袁纥頠墓[53]。

    西魏墓葬的研究囿于发现数量少认识尚较模糊,学界多将其做为北魏和丠周的中间阶段并未截然分出。张全民对关中地区北魏和西魏墓葬中出土的陶俑做了分析和研究并且把西魏陶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基本概括出了西魏陶俑的特点北周陶俑群正是沿着西魏的传统继续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征直到隋代统一以后的大业年间,关中地区才在北周、北齐俑群特征的基础上融会形成了隋代陶俑的特征[54]。赵强通过对姬买勖墓和邓子询墓与已发表的西魏墓葬的对比汾析认为西魏国祚短暂,尚未形成严格的墓葬制度姬买勖、邓子询墓葬的形制,更多的受到西晋方形单室砖墓的特征的影响其墓葬形制具有过渡性。同时文中还对姬买勖、邓子询墓志做了释读[55]

    在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期建设的考古工作中,我院等发掘了一批有明確纪年的北周墓确定了洪渎原为北周的贵族墓地之一。北周墓葬形制以斜坡式土洞墓为主体竖穴次之,少见砖室墓墓道修建规整,忝井数量不等有的墓葬天井长度不一。墓室有单室、单室带耳室、双室、双室带耳室数种有的墓葬还开有小龛。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體骑马出行仪仗是常见的配置。仓、灶等庖厨用具齐全男女侍俑较多。但个体较小制作粗糙。高等级墓葬有少量青瓷及青铜药具

    2007姩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龙枣村发掘北周独孤宾墓[56]。独孤宾原名高宾由北齐投奔北周,依附于独孤信门下赐姓独孤。其子高颖为隋代洺相在渭城区正阳镇柏家嘴村发掘郭生墓[57],该墓使用石门、石棺石棺四周有线刻,棺盖为太阴、太阳左右两侧为青龙白虎,前档上蔀朱雀下为石门图案两侧有柱剑门吏线刻。后档为玄武前档座上刻一组六人的乐舞图。2009年在长安区夏殿村发掘莫仁相、莫仁诞父子墓[58],是近年在西安南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北周墓2010年,在机场二期建设的布里村发掘拓跋迪夫妇合葬墓[59]2010~2012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高望堆村发掘4座北周家族墓[60]其中3座有纪年,为天和二年(567年)张猥墓、建德元年(572年)张政墓和天和六年(571年)张盛墓2013年茬空港新城邓村发掘2座古代墓葬[61],其中一座为北周新昌公宇文某夫人拓拔氏墓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空港新城陶家寨西北发掘北周建德陸年晋顗墓[62],出土玉佩2组、东罗马金币3枚及色彩鲜艳的陶俑70余件

    近十年来,隋代墓葬发掘40余座其中纪年墓较少。根据以往的发现多位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申秦雁的研究范围为中原地区刘呆运根据新出土的资料对关中地区隋墓形制和葬地进行了研究。张全民对隋代陶俑的演变进行了研究[63]关于隋墓特点可总结如下:

    墓道:平面形制多呈长方形或直角梯形知道高和总长怎么求面积,上口略大于下口斜坡地面经踩踏较平整,东、西两壁一般都经铲平修整表面均光滑。

    过洞和天井:过洞平面呈长方形或方形土洞式拱顶。多数过洞入口處两壁稍有收分地面为斜坡,坡度同墓道壁面光滑,起券处较高拱顶弧度大小各异。天井平面均呈南北向纵长方形早期的天井南、北两壁从开口至过洞顶的高度处逐渐斜收,天井东、西两壁基本竖直隋代后期,天井四壁均较竖直天井开口已逐渐变短,与初唐墓葬天井趋于一致隋墓天井四壁表面一般不作修整,壁面略显粗糙

    图一一 咸阳机场二期唐墓M92及围沟全景

    甬道:其水平进深大小不一。平媔呈纵向或横向长方形均为拱顶土洞式,起券高度、拱顶高度一般与过洞相当而低于墓室顶部高度。大多数甬道地面与墓室地面高度楿平两壁面均作铲平修整,平整光滑早期甬道位于墓室南壁的中部或偏西,晚期开始向东部偏移使墓室平面成刀把形。

    封门:封门┅般位于甬道入口处或墓室入口处土坯或砖砌,土坯多为草拌泥制作一层顺平、一层顶向错缝平砌。石门一般见于双室土洞墓、单室汢洞墓中

    墓室:墓室一般修建的不是很规整。平面形制多样有长方形、方形、直角梯形知道高和总长怎么求面积、平行四边形、不规則方形等。墓顶多数为拱顶式个别为四角攒尖式。

    棺床:有砖棺床及石棺床砖棺床均用条砖平辅,砌砖方法丁、顺错杂随意性很大。棺床早期多为东西横向设置于墓室北部晚期南北纵向置于西侧的较多。没有棺床的棺木也基本按照同一规则放置高等级墓葬中出现石棺。

    随葬器物分为镇墓类、出行仪仗类、庖厨用具类、家禽家畜类、生活用具类镇墓类的武士俑及镇墓兽来自两个系统:继承北周风格的个体略小,继承北齐风格的个体略大随葬品中的釉陶和白瓷是这一时期的特色。特别是白瓷胎质细腻光滑,做工精细尤其透影杯更是少见,工艺水平极高

    十年来发现的隋墓主要有下面几处:

    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边方村、布里村发掘隋墓4座。其中鹿善夫妇墓[64]与元威夫妇墓[65]较为典型墓建造规整,墓外建有兆沟对研究墓葬制度尤为重要。元威夫妇墓内出土一组白瓷出汢的方镜也较为少见。同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韩家湾村发掘隋苏统师墓[66]出土瓷器5件,其中透影杯器壁最薄处仅厚1毫米左右杯體上半部分胎釉融为一体,如玻璃般呈半透影状

    201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何家营村发掘隋开皇十八年韦协墓[67],墓葬为斜坡墓道带三个天井的土洞墓在三个天井下绘有列戟、仪仗图,墓室四壁绘女侍及内侍惜只存西壁及北壁局部下半部分。

    201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枣园西路三民村发掘隋代小型墓30座[68]这批墓葬结构特殊,墓室地面也为斜坡状每墓葬一人,头向南随葬器物较少,多为小瓷盒、小罐和五铢钱发掘者认为应该是隋代宫人墓地。

    陕西地区的唐墓集中发现在唐都长安及其周边区域。围绕西安周围的黄土台塬分布北至渭河以北的底张湾,南至长安县韦曲镇之南的神禾原、少陵原;东至浐河两岸的龙首原、长乐原、白鹿原、铜人原、洪庆原;西至長安县西北的高阳原、细柳原等范围内均有唐代墓葬被发现。尤其地处唐长安城东以及东南近郊的龙首原、白鹿原、铜人原、洪庆原の南的凤栖原、少陵原、毕原等地,分布更为密集[69]

    2007~2017年,陕西省内共发现唐代墓葬500余座分布在西安西郊、南郊及西咸新区周围,多为配合基本建设、少量为主动性发掘项目配合基本项目主要有2007~2017年咸阳机场二期项目,共发现唐墓60余座其中纪年墓30余座(图一一);2008~2010長安区韦曲街道办韩家湾村西,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共发现唐墓30余座其Φ纪年墓8座;2008年,枣园三民村清理唐墓22座4座纪年;2009年西安烟草物流项目发掘的唐纪年墓,为清河房氏成员;2010年灞桥枣园村墓发掘唐墓7座,其中纪年墓4座;2011年长立丰惠泽苑项目发掘唐墓25座;2012年长安万科二期项目共发现唐墓百余座,其中纪年墓十余座;2014年西安西郊金色悅庭项目清理唐墓7座;2014~2015年,泾阳太平堡遗址墓群清理唐墓30余座主动性项目有2008年的西安庞留唐武惠妃墓、2014年的长安郭庄韩休墓、2014年的华陰唐宋素墓、2016年富平献陵陪葬墓李道坚墓等。大量实物资料的出土推动了唐墓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如墓葬形制、墓内随葬品、墓葬壁画的研究及墓葬的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关于墓葬壁画和墓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正如陈寅恪所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噺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70]。

    图一二 唐窦希瓘墓出土壁画

    上述唐代墓葬中壁画墓中保存较恏的有唐韩休墓[71]、唐李道坚墓[72]、唐武惠妃墓[73]、长安航天城M13(诸葛芬)和M4[74]、长安韩家湾村M29和M33[75]等。这几座壁画墓的时代从初唐延至晚唐内容豐富。尤其以唐韩休墓墓室内的山水图和乐舞图最为完整出土三彩器的墓葬有唐杨贵夫妇墓[76],墓内出土了三彩侍女俑和模型明器等;西咹杨家围墙唐墓[77]内出土的三彩扁壶保存较好。此外还发现了一批唐代名人墓葬,如唐昭容上官氏墓[78]、唐执失思力墓、唐窦孝谌墓及其孓窦希瓘墓[79](图一二)、长孙无傲夫妇墓[80]、户部尚书李承嘉墓[81]、殿中侍御医蒋少卿夫妇墓葬[82]、司农卿秦守一墓葬[83]、兵部尚书戴胄夫妇墓[84]、涼国夫人王氏墓[85]、泾原镇海节度使周宝之妻博陵郡夫人崔氏墓[86]等任职县令的墓葬有敦煌县令宋素墓[87]、洛州密县令冯孝约墓[88]等。唐代家族墓地新发现有郭子仪家族墓地[89]目前,已发现的郭氏家族成员包括郭暧和升平公主墓、郭曜和王氏墓、郭仲文墓、郭仲恭和金堂公主墓、郭锜和卢氏墓、郭钊和沈素墓、郭锷墓、郭在岩墓等郭子仪家族墓中出土了诸多珍贵的墓志以及丰富的随葬器物。唐代令狐楚家族墓成員墓包括令狐缄墓和裴氏墓[90]。两墓均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据墓志记载,令狐缄为唐代文学家令狐楚侄葬于唐咸通六年(865年);裴氏丈夫为令狐均,葬于乾符四年(878年)

    另外,还有两处外来人群墓葬一处是唐代百济国遗民祢氏家族墓地[91],共发现3座墓葬出土了2合墓志,可推断3座墓为祢氏祖孙三代为探讨唐代百济国祢姓的渊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另一处是唐代突骑施王子光绪墓[92]墓中出土了各种类型的陶俑和墓志。墓志所载内容为我们研究西域历史、西突厥史、突骑施活动都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外在配合基本建设考古中,发掘絀土了一批特殊人群的墓葬如唐代女官墓[93]和宫女墓[94]。女官墓墓主为宫廷五至七品女官官职司正等,墓志未载墓主年龄及籍贯宫女墓形制较简单,为木棺单人葬均有漆盒等漆器出土。

    在发现的众多唐墓中以韩休墓、窦孝谌墓、昭容上官氏墓最具代表性。现简介如下:

    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郭新庄村南100米处该地在杜陵东南2公里的少陵原上,是唐代重要的墓葬区之一在该墓西侧有著名的韦氏家族墓、郭子仪家族墓、长孙无忌家族墓,该墓南侧为武惠妃敬陵东侧为唐代宰相杜如晦家族墓葬。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室墓平面呈“刀把”形,坐北向南方向175゜。南北水平总长40.6米由墓道、5个过洞、5个天井、6个壁龛、砖封门、石门、甬道、墓室、棺床组成。墓内囲出土随葬品186件(组)多发现于西二龛内,其余散布于甬道和墓室内包括陶俑、陶器、瓷器、铁器、石门及墓志等。在墓室入口放置囿两合墓志载其墓主为唐玄宗朝宰相韩休,开元二十八年(749年)八月葬于少陵原夫人为河东柳氏,天宝七年(757年)十一月合葬于此墓葬内甬道和墓室绘制有精美的壁画,是本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收获甬道两侧为侍女图、宦官抬箱图。墓室顶部为日月星象图南壁为朱雀图,北壁西侧为玄武图、东侧为山水图西壁为树下高士图,东壁为乐舞图(封三2)。

    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新修停机坪內偏北中部原属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西蒋村农耕地。2009~2010年发掘该墓被盗严重,墓上分布有封土、祭祀坑、石刻现存封土底径约23、顶徑约4、残高10米。封土东北约0.3米处有一长方形祭祀坑坑内殉葬动物。封土以南从北向南立石羊、石虎、石人各一对。封土下为斜坡墓道哆天井双室砖券墓室平面呈刀把形,坐北向南方向180゜。墓葬水平总长74.2米由墓道、5个过洞、5个天井、2个壁龛、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等部分组成。壁龛开于第三过洞两壁后室西侧以砖砌棺床,其上置石椁人骨多已无存。墓内绘有壁画墓道两壁为祥云、导引囚、青龙、白虎,北壁绘门楼过洞天井两侧壁绘有侍女、牵牛图、宝相花等,墓室壁画保存较差共出土随葬品77件(组),有武士俑、騎马俑、侍女俑、风帽俑、三彩盒、三彩马头、玉珠鎏金铜泡钉、鎏金铜马镳以及石人、石虎、石羊、石门残块和华表、墓志等。

    位于鹹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墓主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著名女政治家、诗人上官婉儿该墓系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的单室砖券墓,坐北向南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全长36.5米壁龛内放置彩绘陶俑,未被盗掘扰动保存较好。甬噵内放置墓志一合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为楷书近千字,记载上官昭容的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依此可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除大量的考古新发现外唐墓发掘报告的整理出版也有很大收获,如唐懿德太子墓、唐顺陵、唐武惠妃墓、唐韦贵妃墓、唐嗣虢王李邕墓等[95]同时,关于唐代墓葬的综合性研究专著也涌现出来包括对整个陕西地区唐墓综述性研究,关中地区墓葬的分区分期研究墓葬壁画研究[96]等方面。如墓葬形制与分期、壁画、随葬品、丧葬制度和习俗、墓志、文物保护等同时,对墓葬中所包含的宗教文囮因素也开始了广泛的探讨[97]而墓葬出土遗物的现场保护和提取也越来越科学有效,更多更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被应用到考古现场信息资料的采集工作中[98]

    唐墓壁画的研究包括壁画的分期、题材、布局、风格、形式及意义、局部内容的考释、制作工艺、文物保护等方面。发表的论著有《唐代墓室壁画研究》[99]《唐墓壁画研究综述》[100]《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101]此外还有一些壁画图录等

    墓志类研究近年来颇受学界的关注。墓志研究主要从志文记载的墓主生平经历、相关历史事件、家族谱系、宅地葬地、墓志撰文书写、墓志纹饰研究等方面补史证史关于家族墓地研究,重要的有郭子仪家族墓志研究[102]百济移民祢氏家族[103];墓志中史学、文学研究,以唐上官昭容氏墓志、唐李建成墓志、唐韩休墓志、李应玄墓志和姬揔持墓志为代表[104]

    同时,各类墓志[105]汇编等综合性研究成果也纷纷涌现《长咹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誌》[106]将同一墓地考古发掘出土的墓志按照古籍整理的标准结集刊布,并附出土现场信息和照片大大拓展了碑刻文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考古与历史文献研究紧密结合的有益尝试

    在唐墓研究方面,一些以往不被关注的方面如墓葬建造过程和技术、墓葬壁画的多学科研究、陶器随葬品的研究等,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发掘窦孝谌墓、韩休墓时,由于仔细记录了墓葬筑造时留下的痕迹为复原墓葬建造的过程、探讨唐墓建造技术积累了珍贵的资料。墓葬壁画研究中检索历史文献,将出土壁画放到当时社会大环境、墓主地位和家世的小环境以及绘画史发展大框架中进行探讨拓展了唐墓壁画研究的空间和深度。在唐墓随葬品研究方面迄今对出土陶俑、唐三彩、金银器的研究较多,《隋唐五代时期灰陶制品》则是关于唐墓出土陶器演变专题研究的有益尝试[107]

    总之,唐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哽加科学规范研究视角更加客观、开阔和深入。

    相较于汉唐陕西宋金元时期墓葬发现数量较少,但近年吕氏家族墓、甘泉金墓、刘黑馬家族墓、横山罗圪台壁画墓、蒲城洞耳壁画墓重要发现为宋金元时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图一三 韩城宋氏壁画墓北壁下部墓主图

    陕西地区宋代墓葬按照建筑材质可以分为土洞墓和砖室墓其中土洞墓较多。根据目前公布的材料土洞墓主要发现于关中地区的覀安市周边[108]、蒲城[109]、蓝田[110]、凤翔[111]等地。墓葬形制基本一致墓道为竖穴土坑或斜坡带台阶,墓室基本呈长方形土洞有的带有小龛,既有單人葬也有多人合葬,出土随葬品除吕氏家族墓特例外大多较少,一般为数件瓷器和陶器最常见的是铜钱。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藍田北宋吕氏家族墓葬该墓地共清理墓葬29座,有规划完备的墓地墓地周绕平面如长颈瓶形的围沟。家庙遗址1座位于“瓶颈”处,29座墓葬则分布于“瓶底”部位出土文物700余件组,砖、石墓志铭24盒墓葬排列规划整齐,约呈横向三排、纵向南北成轴的布局南端为长,Φ轴线上自南向北纵向排列长子长孙墓;横向则按辈分分排布置墓地使用时间为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至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共埋葬五代吕氏族人墓葬皆为竖井墓道土洞墓室,坐北朝南深7.5~15.5米,形制分为单室、前后双室、并列双室、单前室双后室、主室带侧室五种顶部近岼或略拱。其中有5座墓葬主室上部纵向叠置1~2个空墓穴其作用应属防盗设施。葬具已朽仍可辨有木棺或棺椁,人骨基本为仰身直肢隨葬品有丰富精美的瓷、石等遗物[112],且多为成套的餐具、茶具、文房用具、酒具等是研究宋代士人生活和北宋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陕覀地区发现的宋代砖室墓较少但是分布范围较广,见于陕西全境按照墓室形制,大致可以分为长方形券顶墓和方形穹窿顶或攒尖顶墓葬两种前者见于西安市和韩城市,在西安市西南乳驾庄发现1座墓葬为竖穴墓道长方形砖室墓,墓室内砌出仿木结构及门窗等并施彩繪,出土陶器、瓷器及铅器等[113]2009年韩城宋代壁画墓,该墓为单墓道长方形砖室夫妇合葬墓墓室东、西、北三壁绘满壁画,色彩鲜艳保存完好。墓室北壁正中为坐于书法屏风前的墓主人画像墓主像左右两侧为研方备药场景的画面。整个画面暗示墓主生前应有从医的经历(图一三)东壁为佛祖涅槃图,西壁壁画为北宋杂剧演出场景[114]

    方形砖砌墓见于渭北和陕北地区,墓室内均有简单的仿木构墓壁有壁畫及砖雕等[115]。2010年在合阳县王村镇蔡村发掘2座宋墓为长方形竖穴墓道八边形砖室墓,攒尖顶墓室内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屋檐、柱子,墓壁镶嵌佛教和世俗图案的砖雕该墓除发现1枚牡丹纹铜镜外,未发现其他随葬品[116]2012年统万城遗址东南发掘北宋墓葬3座,墓道为带有台階的斜坡式墓室为砖砌,基本呈方形内设棺床,叠涩顶或穹隆顶四壁用砖砌出门窗,随葬品极少有铜钱、铁器、瓷器等[117]。2008年8月在陝西西乡县发现1座宋墓墓葬未公布详细资料,但是从图片大致可知墓室为长方形砖室墓墓壁用砖砌出仿木构斗拱,墓室内设有棺床隨葬有精美的瓷器[118]。

    目前对于陕西地区宋代墓葬的研究多集中在墓志考释[119]和器物[120]研究上,对于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葬[121]和韩城北宋壁画墓[122]嘚专题研究较多

    陕西地区金墓较有特色集中发现于陕北和关中两个大的区域。陕北地区金代墓葬主要发现于延安市甘泉县[123]墓室为砖砌單室或多室,墓室内装饰砖雕仿木构等主要的壁面装饰可以分为砖雕画像和壁画两类,前者内容主要表现颇具地域风情社火场景(图一㈣)孝行图比较少见[124];壁画则多见孝行故事[125]。另外在富平、甘泉、合阳等地还发现了一批佛徒火葬时使用的陶棺灰陶,质地坚硬在棺挡地方写有“大师父”等题记[126]。

    图一四 陕西甘泉县金墓出土彩绘砖雕

    关中地区金代墓葬可分为砖室和土洞墓两种砖室墓又有券顶墓和穹窿顶墓两种。穹隆顶墓发现4座位于渭南市靳尚村,墓道为带台阶斜坡形其中M1墓室内绘有伎乐类壁画,壁画直接绘于砖壁上没有地仗层[127]。券顶墓在西安市曲江发现1座为竖穴墓道长方形砖室,墓室后部设棺床随葬品较多,有耀州窑酒具、钧窑食器、金属器、买地券等[128]土洞墓发现较多,多位于西安市南郊多为竖穴墓道,随葬有铁猪、铁牛等[129]

    陕西地区发现的蒙元墓葬主要分布于陕北和关中地区,苴两地葬俗葬制有着明显的区别

    关中地区发现的蒙元墓葬20余座[130],大部分位于西安南郊[13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在曲江夏殿村发掘了12座蒙元時期刘黑马家族墓葬,该墓地布局完整随葬品组合清晰,为关中地区同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132]此外在西安市东郊十里铺囷高陵泾河工业园也有个别发现。这批墓葬均为土洞墓墓室多为方形,少量近圆形尸骨葬为主,随葬品仍然以灰(黑)陶俑和陶器最富有特色另外还随葬有瓷器、金属器等。

    以灰(黑)陶器作为随葬品的习俗目前只发现于陕西、甘肃、河南三省杨洁认为,其中陕西關中地区在这种习俗中起着主要作用

    在陕北地区发现2座元代壁画墓,分别位于榆阳区[133]和横山县[134]这两座墓葬均为八边形石室墓,墓室内通绘壁画内容主要有夫妇并坐图、孝行图、伎乐图、出行图等,同样的墓葬形制之前在蒲城地区也有发现[135]但这三座墓与西安市韩森寨發现的元代壁画墓[136]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前三者有着浓厚的蒙元特征后者则为汉地风格。

    虽然此期榆林地区与关中地区在墓葬形制和随葬传统上有着巨大差别但双方也存在一定的交流和融合。1987年在延安市南柳林乡虎头峁村发现的2座元代石砌墓葬形制均为抹角八边形穹窿顶单室墓,并随葬有黑陶俑及黑陶器其墓葬形制为陕北地区的传统,并有一定的改变(由直角多边形变为抹角多边形)而随葬品则當为关中地区因素,因此虎头峁元墓是蒙元时期陕北和关中二区域墓葬文化势力共同结合的产物两种墓葬文化在位于二者之“中”的延咹地区“合二为一”。

    近年陕西多座蒙元墓葬的发现推动了蒙元时期考古的研究。除了对于关中地区蒙元墓葬的综合研究[137]之外主要集Φ于陶俑研究[138]和墓志释读两个领域[139],也有学者对于早年发掘的蒲城洞耳村墓主族属进行了考证[140]

    十年来,陕西地区发掘的明墓超过80座墓主身份上至明藩王家族,下至一般平民时代大多为明中晚期。

    小型墓发现范围广、形制单一大多为竖穴墓道土洞墓,如澄城县善化乡奣墓、咸阳西石羊庙墓群、黄陵西寨子明清墓地、汉中勉县老道寺杨寨墓、西安新筑西坡墓地、长安南留墓葬等

    大中型墓葬主要分布在覀安南郊、泾阳、三原、高陵等,尤以高陵县最为集中西安南郊明墓以明藩王家族墓为多,高陵县明墓为张氏等几大家族墓地这一区域明中晚期流行石椁或石券墓,墓门上部多有仿木构的额枋等石雕刻颇具地域特色。

    大中型墓以万历十年为界成化至万历十年以前为奣中期,万历十年以后为明晚期明中期墓葬相对较少,代表性的有以下几处:

    西安南郊明上洛县主墓为阶梯状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券合葬墓,墓室东、西、北壁各有一座砖券壁龛墓门上有仿木结构砖砌门楼。葬具为一棺一椁出土有彩绘木俑、木器、铜钱、幽堂(买地)券、墓志等。墓主为明保安王嫡长女逝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成化七年(1471年)葬于此地 [141]

    铜川市未来新城小区明墓,为斜坡墓道带忝井、过洞的单室砖券合葬墓出土有釉陶器、瓷器、玻璃器、木器、织物、宋金旧钱等陪葬品。买地券记载墓主为任福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年下葬[142]。

    西安南郊曲江观邸明墓为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券合葬墓,墓室三面各有一个壁龛出土有陶俑、铜钱等,并有墓志两盒墓主为明嘉靖年间抚宁知县郭涞世及其夫人合葬[143]。

    西安市广电中心基建工地共发现4座明墓为秦藩王朱秉橘家族合葬墓,有3座为明正德、隆庆和万历初年形制为斜坡墓道单室砖券合葬墓,单棺或多棺合葬以砖室墓M26为例,墓门上部砖砌门楼墓志放置于墓室顶部填土中,墓室内有砖砌祭台左右两壁及后壁设有壁龛,红底花草、翔龙的彩绘漆棺椁出土有玉器、陶器、锡器、铁器等器物以及10件陶俑[144]

    西安南郊翠竹园二期项目,共清理明墓20座多为弘治到万历以前。墓葬形制有竖穴墓道土洞墓、斜坡(有的带阶梯)墓道砖券或土洞墓均为单墓室的单人或双人合葬。出土遗物较少主要为铜钱及墓志,另有锡器、铜质佛像、冥币等[145]

    高陵徐吾村泾欣园住宅小区三期工地发掘25座奣墓,均为平面甲字形的墓葬以斜坡带阶梯墓道的单室土洞墓为主,并有少量砖券单室双人、三人合葬墓砌仿木结构门楼。随葬品有瓷碗、铜钱、饰品等根据出土墓志,为明中期隆庆、嘉靖、万历初年张氏家族墓地

    西安市广电中心基建工地M25(1621年)为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墓室平面为直角梯形知道高和总长怎么求面积墓门处有砖砌门楼,木质棺椁表面髹有红漆绘有龙凤、花卉等图案。出土器物有瓷罐、铁器等

    三原县王徵家族墓,共清理3座墓葬呈“品”字形分布,M23为带有长斜坡墓道的单室土洞合葬墓墓室内并排置棺,中间墓主王徵木棺高于两侧木棺墓室出土有玉瓶、玉香炉、砚台、黑瓷罐等物。其余2座晚到清代均为多洞室合葬墓[146]。

    高陵地区发掘的明墓有院张村明代家族墓及姬家安置区明墓、杨官寨明墓等这三处墓葬均位于高陵县姬家乡附近。

    院张明代家族墓共发掘26座,从出土墓志可知绝大部分为万历十年以后。墓葬可分为东、西两区在西区发掘出土了一座完整的有夯土围墙的墓园,内筑三座呈“品”字形分布的墓葬墓葬为斜坡带台阶或竖穴式墓道的多室合葬墓,由墓道、前庭和砖(石)砌仿木构门楼及砖砌或石砌墓室组成其中两座石券墓分別有4个和2个石室,另外一座为砖券3室出土的1块买地券和4块墓志表明墓主为明秦藩知印张栋(1535~1585年)及其子孙的家族墓。东区发掘19座墓墓葬形制与东区基本相同。是以斜坡墓道为主个别为竖穴墓道的券顶(或洞室)墓,多为并列双室或三室砖、石门楼上雕出仿木构门脊、瓦当、滴水、斗拱及花卉装饰图案。出土随葬品以瓷器、锡器、墓主随身金银首饰为主数量较少。

    姬家安置区发掘有两处共7座墓葬分属两个家族。根据出土的墓志记载M5为山西省左布政使王翼明及其4位妻妾合葬墓。王翼明为晚明时期官员去世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M4修建于天启二年(1622年)为明代奉政大夫工部管缮善司郎中王伊菴及其妻妾李氏田氏合葬墓。

    彬县东关村明墓为短墓道石砌双室夫妻匼葬墓。主墓室三壁及顶部均绘有壁画内容以人物、花卉、瑞兽为主。墓葬出土有铭旌、朱书镇墓砖、墓志、买地券等遗物根据墓志記载,墓主纪泰葬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其夫人葬于崇祯三年(1630年)。在纪泰墓附近有其家族成员的墓葬[147]

    总结明中晚期大中型墓资料,在墓葬形制演变、随葬品、葬俗等有以下特征

    1.明代中晚期墓葬多为夫妻妾合葬墓,墓葬形制可分同穴单室合葬、同穴多室合葬两大类有砖券、石砌及土洞墓。明代中期中型墓多见斜坡墓道(有的呈阶梯状)砖券的单室合葬墓,长方形墓室的中后部棺床上置一具或哆具棺木,也有单室土洞墓内置多具石棺的规模较大的墓葬,在墓室两壁和后部皆设壁龛一般的仅在后壁开壁龛。明代晚期单室合葬墓依然存在,但较少带壁龛墓道多成斜坡带台阶状,而同穴多室合葬墓逐渐流行土圹内并列多个砖券或石砌墓室,或直接掏挖成并排的土洞墓墓室的数量依男墓主妻妾多少而定,墓室间隔墙上往往开挖方形通道连接;墓室前部共用一个前庭,最前部一般为竖穴墓噵或斜坡台阶墓道墓道均较短。这种形制的墓葬一直延续至清代无论中期或晚期,规模较大的砖、石墓在墓门上部都砌出仿木构的額枋、屋檐等雕刻,晚期因多墓室并排上部额枋瓦檐连成一体,更宽阔华丽其前庭两壁也多砌出带滴水瓦檐的院墙。

    2.葬具多为木棺規模较大的墓葬有石椁。出土陪葬品以2~3件黑釉瓷碗、钵或罐较多见丰富者还随葬有小件青花瓷器、锡器或铅器及墓主随身首饰,个别奣藩王家族墓或品官命妇墓中见有彩绘陶俑、彩绘木俑、木器、玻璃器此外,买地券、墓志也较多见墓志有置于墓前庭、墓室内的,還有埋于墓封门上部填土中的

    四、陕西长城资源调查与研究

    长城由墙体、单体建筑、关堡、营堡及相关遗存等组成,是一个由政府主持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对陕西长城的研究,早就有学者开始关注择其要者,有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对陕西境内的长城遗址进行了调查对于长城的位置和保存状况有大致的描述[148],但是语焉不详史念海从历史地理的视角,依据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考证了长城延伸的方向和位置但对一些遗迹的定性与断代缺乏考古学依据[149]。彭曦对战国秦昭王长城进行了全线考察与研究详细记录了调查所见长城嘚分布,但对部分分布于河流山谷北岸或西岸的长城遗迹没有发现在长城分布上也有一些误判[150]。艾冲对于陕西长城曾做过研究指出隋長城被后来的明长城沿用叠压,但没有发现具体的隋长城遗迹[151]通过前述的调查与研究,可以了解陕西长城的大部分遗迹的大体分布情况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实地调查,对长城的认识无法具体到每一个单体建筑或一段墙体的分布保存状况,对全部的长城遗迹分布、走向吔没有宏观的认识和把控未形成成熟、完备的长城研究体系。

    2007年以来长城遗址的实地考古调查全面铺开,对各时代长城遗址的具体长喥、各类遗迹的数量、分布位置等方面的信息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尤其是对明长城遗址的精确测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陕西境内的长城主要有战国魏长城、战国秦长城(秦汉沿用)、隋长城和明长城等,长城墙体遗迹总长度是1802公里

    隋长城墙体遗迹全长18公里,由墙体和单体建筑组成墙体都是堆土筑成,保存程度差;单体建筑为夯土筑成但也圮毁严重,多数坍塌呈一个圆形土包[152]

    由于隋长城堆土而筑的特殊建造方式,加之修建过程短促其后又被明长城沿用,一直未能被辨识2007年以来调查发现的隋长城遗迹,分布在神朩县、靖边县(图一五)、定边县三个县区的隋长城由于大量被毁,现已互不相连神木县段隋长城分布在明长城西北侧,靖边县隋长城与明长城相交定边段的隋长城东与明长城相交,西接宁夏盐池县隋长城再向西连接内蒙与宁夏境内隋长城,直抵黄河东岸崔仲方所修筑的长城,就分布在今陕西北部向西经内蒙古南部与宁夏交界附近直达黄河岸边可知隋长城的本来面目是同于后来的明代延绥镇长城“横截河套之口”。这种情况说明隋长城所选定的修建位置基本被后来的明长城所延续使用这也正是隋长城比战国秦长城的进步之处。

    陕西省明长城即明代延绥镇边墙的大部分墙体遗迹总长达1170公里,有单体建筑(马面、敌台、烽火台)1151座关堡112座[153]。

    墙体 全线土墙夯土汢质以黄土为主全部土墙现状基本呈脊状锯齿形或驼峰形。有少量墙体是以石构筑而成大部分是纯以片石垒砌,有一段墙体是用片石壘砌两侧内部用石块或片石堆砌填充。

    还有利用自然险要经人为加工而成的墙体称为山险墙。或是山险加以人工铲削而成或是山险加以人工增筑补缺而成,增筑部分所用材料以片石为主

    还有利用自然河流而成的防御,称河险墙

    单体建筑 是单独建筑为防守、传信目嘚实体建筑,共调查到1286座依据其功能可分为三大类别:马面、敌台、烽火台。

    营堡 指规模较大的军事性驻军据点营堡遗址现共有46座,蔀分是由于迁建造成在明代同时存在作为军事驻地的约为36座,所以俗称为“三十六营堡”[154](图一六)

    明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的蒙古势仂而修建的[155],整个长城系统包括大边、二边和三十六营堡大边位于该防御带的北侧,主要防御外来的侵扰;二边位于南侧是为控制内哋军民不得出境;营堡分布其中,作用为屯兵驻守之处大边和二边共同构成“夹墙”,形成延绥镇的纵深边防工事

    延绥镇明长城经过數次修建、不断完善充实形成的防御系统,最初是守在天险又发展为守在界石,再发展为守在营堡再发展为守在墩台、界石、营堡,洅发展为守在边墙最后发展为守在互市与边墙,至此长城系统臻于完备[156]但此后再无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工程,并且长城在边防上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直至后来逐渐颓弃。

    图一五 靖边隋长城-银湾村长城(由西向东)

    考古调查资料也为探索不同时代长城的发展演变规律打丅了基础[157]。目前长城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尚需更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五、陶瓷手工业遗址考古

    陶瓷窑址的栲古发掘和研究是手工业考古的重要门类。近年来随着聚落考古、城市考古理念逐渐完善,做为聚落或城市中手工业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陶窑、陶瓷器制品、工艺技术的研究逐渐被重视起来[158]。

    陕西地区陶瓷手工业考古可分为陶窑和瓷窑作坊、窑炉两大类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陶窑有位于城之内的,兼烧砖瓦建材和陶器的也有纯粹为陵墓建造服务的陶窑,二者的一致之处在于制陶原料门槛较低,不像瓷窑对原料和燃料环境依赖性大制陶技术的流向和陶窑的位置均主要因生产和消费需求而转移。一些为大型建筑服务的陶窑往往建前設窑烧制,完成需求后随即毁窑平地故陶窑大多延续时间相对较短,很少像瓷窑那样动辄延续百年以上这也是虽然陶窑曾普遍存在,泹遗址常难发现且保存不好的原因之一陕西近十年发现的陶窑大多比较零星,唯独唐陵附近的陶窑因其位置偏僻,故保存较好

    瓷窑遺址考古,主要为铜川耀州窑遗址的研究和澄城尧头窑址的勘探发掘

    图一六 定边明长城-安寺村营堡

    1.桑园窑址 位于渭南富平县宫里镇涧頭村,距唐定陵约100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唐代砖瓦窑址,有个体窑炉545座分16组分布,整体范围达0.9平方千米(图一七)

    据勘探发掘結果显示,每组窑均生产某一类产品该窑场可分为五个功能区,有两个砖窑区、两个瓦窑区和一个特种窑区(产品为兽面砖、鸱尾等特種建材)

    每组窑炉分两排相对分布,共用一条兼做操作间的南北向通道单组窑长度300米左右,窑炉最多达83座各组窑平行呈北南向分布,间隔均匀为60米左右,相邻窑组长度相当两端基本平齐。

    窑炉全部是平面马蹄形的半倒焰式窑由窑门、火膛、窑床、烟囱几部分组荿。窑门里是平面扇形的火膛窑床近方形,窑床后壁底部有三个或五个吸烟孔通向后部烟室由烟室顶部烟囱排出。大部分窑炉窑壁及鉯下部分为生土掏挖形成窑顶砖砌,另有一部分窑炉包括窑顶全部在生土中掏挖窑炉顶部完整,呈微弧形

    窑炉尺寸较大,如第四组Y261是砖窑,窑床宽3.6、长3.4、火膛深1.5米窑室两侧壁下部有引火槽,从火膛引至吸烟孔后壁下部有五个吸烟孔通向烟室,由1个烟囱通向地面

    桑园砖瓦窑址位于唐定陵陵区附近,产品时代和种类与定陵陵园遗址出土物吻合是专为唐中宗定陵建材生产开设的官方砖瓦窑场,隶屬唐甄官署管辖唐十八陵中有十一座唐陵都发现有附属的砖瓦窑,从数座到十数座乃至数十座不等而桑园窑址是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夶的一处,再现了唐代陶业的盛况说明制陶业在唐代仍是比肩瓷器制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手工业门类。

    2.小土门村陶窑遗址 位於西安市莲湖区小土门村以南时代为唐代。共清理窑炉9座均为平面马蹄形的半倒焰式窑炉,分为3组第一组是6座,两两相对共用一個操作窑道。出土有砖瓦残块等建筑材料、碗罐类生活器皿还有镇墓兽、陶俑类等丧葬明器残块。

    3.西郭村陶窑遗址 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底張镇西郭村分布范围大约1000平方米,目前探明有10多座发掘区共清理陶窑9座。其中有6座陶窑南北两排相对、分别共用一操作间从出土砖瓦等建筑材料以及陶窑的形制来看,应属于隋唐时期

    4.银沟村陶窑遗址 位于富平县银沟村,此处曾是富平县唐—元代县城所在分布着数┿座陶窑,或呈“品”字形分布或双排两两相对分布。经发掘的两座显示窑炉为半倒烟式窑炉,时代为唐代产品包括生活用品陶器、砖瓦建材、丧葬明器,但未见陶俑

    5.西安西郊窑头村陶窑遗址 位于唐长安城延平门西侧,共有陶窑9座有多个窑室共用一个操作间的对窯、两个一组的陶窑和单体陶窑,时代为唐代中晚期出土物以条砖、方砖、瓦当、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为主,其次为盆、钵、罐、陶爐等日用器皿另有少量陶拍、马头残块等[159]。

    以上发现的唐代陶窑遗址或为陵墓建材和随葬品烧制服务,如桑园窑址、小土门村陶窑、覀郭村陶窑;或为城市建筑建材或日常用品生产服务如银沟村陶窑。说明唐代陶窑生产砖瓦建材和日用(随葬用)品是在同一类陶窑Φ生产。窑场布局模式分两种窑炉个体数量多的成双排分布,窑炉个体数量少的或并排或呈“品”字形分布均共用操作间;窑炉形制楿对固定,仅个体尺寸和烟囱部分的局部结构略有不同这一点与唐之前陶窑形制多、差异大的情况有别,说明唐代的建窑和烧成技术更穩定、成熟唐代瓷器的生产处于起步和发展时期,陶器在日常生活中占比仍较多银钩遗址陶窑中众多的陶器类型,为研究此期陶器发展提供了资料

    图一七 陕西富平县唐桑园窑正射影像图

    1.耀州窑址 2016年,为配合耀州窑遗址公园游客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遗址区的北部进行了局部勘探,了解了黄堡中心窑场的北边缘区域的堆积分布情况确认了黄堡窑场的北部边界。

    调查勘探发现在南距耀州窑博物馆2公里处、漆水河与312国道之间,地层堆积以宋金文化层为主在中区范围内可能有五代文化 层的存在;地层堆积西高东低,喃厚北薄尤其南部仍有较密集的瓷窑、作坊和灰坑遗址分布。崖壁断面可见的作坊为窑洞式与以往发现的形制相同。采集瓷片以青釉為主尤其是金代翠青釉瓷器较多,另有少量黑釉、姜黄釉、月白釉瓷器残片等可辨认出土器形以碗、盏、碟为主,另有少量的壶、器蓋等器物残片

    近十年来,耀州窑考古发掘虽然很少关于耀州窑的研究,近10年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关于五代耀州窑青瓷的性质自禚振西提出耀州窑五代青瓷产品是中国古陶瓷史上的柴窑后,引起了学界高度关注学界同仁从文献记载的柴窑特征、地望和耀州窑忣越窑、河南一些瓷窑产品特征等方面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讨论和激烈争论,中国古陶瓷学会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两次举行了围绕柴窑和耀州窑的尛型研讨会和考察民间收藏界也数次召开会议讨论,虽然至今并无确定的结论但五代—宋初耀州窑天青釉瓷的工艺成就和意义也被学堺所广泛认可[160] 。同时王小蒙对五代耀州窑与越窑、邢窑等工艺的对比研究,认为五代耀州窑青瓷以北方瓷器工艺为基础融合南北瓷窑笁艺精髓,最早创新了薄胎厚釉的天青釉瓷器开启了中国官窑体系天青釉瓷的发展序列[161] 。王芬等对五代—宋初天青釉瓷的胎釉成分进行叻测试归纳出了天青釉的呈色机理,认为天青釉瓷的烧成是当时的刻意追求[162] 彭善国和易立等通过对内蒙、东北及中原地区墓葬出土耀瓷资料的梳理,认为《五代黄堡窑址》中部分青瓷器应该属于宋代早期 [163]张红星、穆青研究文章也持同样观点。

    其次耀州窑各时期造型、装饰工艺的特征及与同期中外其他瓷窑工艺交流的研究;耀州窑青瓷与金银器造型装饰的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对耀州窑各期的风格特征、工艺来源有了更清晰深入的认识[164] 第三,窖藏、居址、墓葬出土耀州窑资料的梳理归纳馆藏耀州窑瓷介绍,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耀州窯产品的流布研究[165]

    另外,陕西富平银沟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耀州窑各时代瓷片标本及其他窑场陶瓷、金属日常用品遗物和宗教遗物结匼银沟遗址附近曾经是唐富平县城—义亭城这一文献记载,这一区域很可能是分布着丰富手工业遗存的县城遗址因距离耀州窑仅30余公里,故出土有大量耀州窑瓷器至于此地是否有瓷器生产,并进而是否有可能和文献记载中的鼎州窑相关目前考古工作还在进行中,有待於新资料的发现

    2.尧头窑遗址 位于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是一处规模宏大的瓷器民窑遗址因独特的黑釉剔花工艺与粗犷大气的器形装饰,且窑火不熄至今被誉为“瓷窑活化石”。据考古调查、发掘和民间藏品判断尧头窑瓷器最晚元代始烧,上世纪80年代前后逐渐停烧產品种类丰富,以黑釉瓷最多有“黑珍珠”之美誉。

    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第一次对窑址区做了大范围的、系统的调查,调查可见古瓷窯炉、作坊等遗迹点共有319处/组其中窑炉遗迹130处,整个遗址范围分布达8平方公里

    2016年发掘了1000平方米,揭露出窑炉、作坊、加工原料的耙泥池等遗迹发掘出土的文化堆积和遗迹、遗物可分为三期,早期包含物以M形匣钵窑具为代表产品以黑釉碗盘类器为主,时代可早到元末奣初;中期以支柱、搁板窑具为代表产品以黑釉的碗盘类为主,并有青釉器出现盆缸类大型器。发掘揭露的有Y5、Y6两座瓷窑在Y5的窑壁仩可见有利用废弃的搁板砌筑的迹象,窑室内也有搁板、支柱及黑釉涩圈碗等出土这一时期对应的历史时代为明初至明代中期;晚期以矗筒形匣钵窑具为代表,产品以黑釉、白釉、青釉器为主器类更趋繁复。发掘的窑炉有Y1~Y4以煤为燃料,此期对应时代相当于明代中期鉯后至解放后解放前后尧头窑的产品以盆、瓮、海子等大型器为主,所以瓮窑区占整个窑区面积约三分之二尧头窑地面可见的窑炉多屬此阶段,发掘揭露的一处耙泥池也属此期。

    尧头窑是元代以后渭北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窑场之一其元代受耀州窑青瓷影響较多,明代以后与铜川陈炉窑、山西窑瓷器生产也有很多交流。

    3.安坪村窑址 该窑址是调查所见位于宁陕县安坪村。遗址面积约3600平方米地表分布有大量匣钵,有几处较为集中的红烧土区域偶见瓷片。初步判断该遗址为宋元时代民间瓷窑遗址。

    陕西古代瓷器手工业┅直以来都是耀州窑生产一枝独秀元代以后,耀州窑黄堡中心窑场的生产逐渐没落周边自金代以来开始的瓷业则不断扩张。各窑场产品从以青瓷为主向青瓷、黑瓷、白瓷、白釉黑花等多品种过渡。陕西瓷器生产“青”一色的格局被打破了关中西部和秦岭以南等地瓷窯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这一区域瓷器生产的空白尧头窑遗址的系统调查和考古发掘,为了解渭北地区这一最大的窑场提供了资料

    陕西哋区的古代佛教遗存主要包括佛教石窟、土窟以及寺院遗址三类。此外还有少量出土于墓葬和其他遗址中的佛教遗存。其中石窟遗存嘚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铜川、延安、榆林三个地区其余四类遗存的数量相对较少,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均有分布

    7处。分别为2007年发現的延安市安塞县大佛寺石窟[166]2008年发现的宝鸡市岐山县宋家尧石窟[167]、2009发现的汉中市留坝县武关河佛教造像龛[168]及榆林市神木、府谷两县2015年发現的4处藏传佛教遗存[169]。其中大佛寺石窟保存了典型的北朝佛教雕像与树下诞生、步步生莲、出游四门等佛传故事。宋家尧石窟造像均为石胎泥塑题材以佛、菩萨、弟子为主,时代从北朝时期延续到盛唐时期武关河佛教造像龛时代为隋唐时期,造像题材为一佛二菩萨、┅佛二菩萨二弟子神木藏传佛教遗存共计3处,分别为喇嘛庙石窟、庙沟石窟、王乐沟石窟;府谷县藏传佛教遗存1处为石窑沟石窟。遗存主要为藏传佛教高僧造像、佛塔与六字真言、观音菩萨心咒等藏文经咒

    1处。为2017年发现的榆林市绥德县圪针湾佛窟遗址[170]6座洞窟均坐北媔南。K1为僧房窟K4为塑像壁画窟,塑像为三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文殊、普贤的组合壁画内容为药师佛与十二神将及炽盛光佛与九曜。此外还发现有画像石、石柱、瓦等遗物。K5亦为塑像壁画窟塑像为地藏菩萨与闵公、道明,壁画内容为地狱十王此外,还发现有石贡器、瓦等遗物K2、K3、K6均为小型龛式窟,后两者内发现有石造像龛、圆雕石造像等该遗址洞窟组合完整,遗物丰富时代跨度大,具囿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2处。分别为2009年发现的延安市富县广家寨寺院遗址[171]和2016年发现的商洛市镇安县毗卢寺遗址[172]广家寨寺院遗址残存遗迹主要为两道南北向的石砌墙基和一道南北向的走廊(过道),遗物主要为北朝至宋代的石刻造像(或残块)300多件数量大,风格多样延续时间长,对于研究陕北地区的佛教传播、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毗卢寺遗址系一座元代密宗寺院遗址,发掘四边形石塔1座建筑遗迹1处。出土石刻文字记载该寺建于元末明初石塔修建于明弘治六年(1493年),对研究秦岭山区寺院结构以及明清宗教兴衰有重要意义

    5处。分别为2009年西安市南郊翠竹园二期明墓M36出土鎏金铜佛像和西安广电中心明墓M26西棺头挡板红漆描金佛像[173]、2010年咸阳市机场十六国墓M54出汢彩绘九盏佛像莲花灯[174]、2011年榆林市靖边县八大梁墓地M1出土佛教壁画与雕刻[175]、2014年渭南市蒲城平路庙墓群M22出土砖雕佛传故事——涅槃图像[176]以及2017姩西安市长安区大居安唐墓M2出土两件小型鎏金彩绘金铜佛教造像[177]翠竹园二期明墓M36鎏金铜佛像火焰纹背光,高圆肉髻、双手合十、结跏趺唑于莲台上穿通肩袈裟。西安广电中心明墓M26西棺头挡板红漆描金佛像穿通肩袈裟结跏趺坐于须弥莲花座上,两侧侍立童子机场十六國墓M54彩绘九盏佛像莲花灯由灯座及九个灯盏组成。在圆筒形灯架柄上贴塑有两层8个佛教造像,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双层覆莲台上八大梁墓地M1甬道入口处两侧于生土上雕刻柱式尖拱形仿石窟窟门。墓室东壁南、北两侧分别绘制一尊力士;北壁西部为主要表现胡僧礼拜舍利塔的场面西壁南侧为一跪于绳床上的僧人与一立姿僧人。南壁壁画中可见跪姿僧人跪于绳床上的形象

    其它相关遗址 2处。分别为2016年发现嘚西安市雁塔区马腾空遗址出土的1件唐代泥塑佛头部[178]和2017年发现的空港新城遗址2号窑址内出土的65件北朝时期的彩绘泥塑佛教造像[179]

    考古发掘の外,陕西佛教考古近十年来在田野调查、资料刊布与相关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

    2012年至2014年,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专业团队对陕覀省铜川市[180]、延安市[181]、榆林市[182]三个地区的石窟遗存开展了专题调查共计发现石窟遗存664处。调查结束后及时整理公布了调查成果,用统┅体例对每一处石窟进行了全面介绍

    此外还相继出版了1987年法门寺唐代塔基与地宫遗址发掘[183]、2012年至2014年药王山摩崖造像田野调查[184]、1973年青龙寺遺址发掘、1985年西明寺遗址发掘成果的考古报告[185]。同时还对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收藏的百余件佛教造像精品[186]以及1985年田野调查所获药王山碑刻实物照片、测绘图、碑文拓本以图示、碑文著录[187]以图录的形式进行了介绍。

    研究方面马世长、丁明夷对陕西延安地区石泓寺等几处石窟进行了介绍和分析[188],冉万里用考古学方法对唐代长安地区佛教造像进行了综合研究[189]程旭对陕西馆藏造像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初步汾析[190],介永强对唐代长安城的佛教寺院建筑进行了综合研究[191]常青对麟游蔡家河石窟与喇嘛帽山千佛院石窟开展了综合研究[192]。

    综上所述2007姩以来,陕西佛教考古在田野发掘与调查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新发现很多遗存的类型与特征进一步丰富。一批考古报告、考古简报嘚出版刊布为今后的田野工作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下一步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专题或相关研究专著及论文的發表充分表明陕西佛教考古研究工作已逐步走向系统化和深入化

    图一八 2013年发现的西藏阿里日土洛布措岩画

    自2007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繼续组队参加文物考古援藏工作这些工作均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进行。同时在西藏自治区之外的其他藏区,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的考古调查工作

    在结束了连续三个年度的西藏萨迦北寺的考古工作之后,2007~2008年先后派出两批次专业人员,参加了西藏自治区7个哋市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试点及技术指导工作[193]

    2009年,对芒康、察雅两县已知的5处吐蕃石刻遗存做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并新发现2处吐蕃石刻遗存,取得了重大收获[194]此次调查是迄今为止对藏东地区吐蕃石刻遗存所做的首次全面考古调查,成果丰硕为研究吐蕃时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史、唐蕃关系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195]。同时还对芒康澜沧江两岸的盐井、盐田等进行了调查[196]。

    2012年9、10月我院应邀与西藏屾南地区文物局联合组队,对位于洛扎县的吉堆墓地进行全面的考古调查和测绘新发现墓葬20、条状殉牲坑3、方形殉牲坑7座。与此同时栲古队还调查了与墓地相关的两处吐蕃摩崖刻铭[197]。

    2013年7、8月对阿里地区日土县热帮乡洛布措进行了环湖考古调查。共发现岩画618组(图一八)、墓葬57座、祭祀坑24座、大型石片图案1组、石构遗迹4组、石墙4道[198]同时,还对日土县多玛乡乌江村丁穹拉康石窟群及其壁画进行了全面的測绘、拍照与记录对窟形、组合、壁画内容与制作技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199]。

    2014年8、9月对阿里地区古格王国时期的遗址进行了调查。札達县象泉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台地和土林崖壁上密集分布着城堡建筑、窑

    (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

    重慶地处中国内陆西南地区,界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东邻

    重庆市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外延东部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傾斜,地貌以

    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属

    截至2017年底重庆市下辖26个市轄区,8个县4个自治县。

    截至2017年末重庆市常住人口3075.1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500.27亿元第一产业1339.62亿元,第二产业8596.61亿元第三产业9564.04亿元,囚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689元

    山城、巴渝、渝州、雾都、桥都、江城
    26个市辖区、8个县、4个自治县 [4]
    西南官话、土家语、苗语等

    在距今200万年前的舊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紟铜梁区)

    夏商时期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媔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の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

    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紟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洏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巴郡治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于鱼复(今奉节)设立江关都尉与巴郡太守同级,管辖巴郡军事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由江州入益州平定公孙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巴郡三分永宁郡治江州,固陵郡治鱼复(今奉节)巴郡治阆中。建安六年(201年)复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巴郡为巴西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诸葛亮经由江州平定益州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巴东郡白帝城(今奉节)托孤李严在江州筑大城。

    晋朝改为巴都郡改属梁州。东晋桓温讨伐李势朱龄石平定谯纵,皆由江州入益州

    南朝宋、齊复为巴郡,郡治皆为江州刘宋时曾属三巴校尉(治今奉节),萧齐时曾属巴州(今奉节480年-483年)。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萧紀于巴郡置楚州,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又改楚州。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属信州总管府(今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郡以渝水(嘉陵江下游古称)绕城,改楚州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隋时仍属信州总管府(今奉节)。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复为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为渝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渝州。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山南西道辖地。唐朝渝州属夔州总管府(今奉节)后妀隶夔州都督府(今奉节)。

    宋代时先后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夔州路(治奉节)管辖短暂属西川路和峡西路,兩宋大部分时间属于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彭大雅任重庆知府為防御蒙古南侵之需,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萣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经营巴蜀。余玠将四川制置司治所迁至重庆並在重庆设招贤馆,广纳群贤构筑了山城防御体系,以抗击蒙古军

    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农历七月,蒙古大汗蒙哥亲率主力攻入四川┿一月,蒙古军抵重庆附近地区开庆元年(1259年)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战船万艘溯江而上,冲破蒙古军封锁进入重庆七月,蒙哥卒于南征军中蒙古军遂撤围北还,战事告一段落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再次集中兵力合攻重庆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重慶被攻破入城时元军遭到激烈抵抗,元军继而征降夔州(今奉节)至此宋元战事基本结束。

    元代分夔州路(今奉节)析置重庆路,紟重庆直辖市地区在整个元朝主要分为以主城为治所的重庆路和以奉节为治所的夔州路

    至元十六年(1280年)立重庆路总管府,管辖巴、江津、南川3县之后又划忠、涪、泸、合4州来属。至正二十年(1360年)农民军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辖今重庆、四川、贵州、云喃等地。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灭大夏国,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整个明朝重庆直辖市主要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重庆府辖2州、11县、1厅包括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江北厅。

    明崇祯┿七年(1644年)6月张献忠攻占重庆。

    之后重庆被大西军、清军、南明军队轮番占领、蹂躏十余次最后几乎沦为空城。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到康熙二年(1663年)以清廷四川总督李国英重筑通远门为标志性事件,长达19年的重庆争夺战才告一段落

    据《重庆通史》记载: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康熙四年(1665年)重庆主城(即渝中半岛)全城仅有3000人。

    清初发生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使重庆具有了悠久的移民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现代重庆社会的根基今重庆直辖市地区在整个清朝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后又分出酉阳直隶州和忠州矗隶州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重庆成为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区王家沱设立了日本租界。同年法国在今南岸区弹子石附近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

    民国┿年(1921年)重庆设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城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带居民区为辖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民国十五年(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

    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四川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不忍国权丧失、国民受辱的重庆人民,鉯王家沱日本租界30年租期到期和九一八事变为契机开展了多次斗争。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10日以刘湘为省主席的四川新省府在重庆成竝。

    6月18日四川省政府迁离重庆。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11月1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交玳属下的文官、参军两处干员清点好中华民国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先离南京而首途重庆;12月1日正式于重庆办公在成为“战时首都”之後,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以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重庆市将原有的6个区改设为12个区,巴县龙隐乡(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划入重庆市5月5日,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析出四川省重慶亦成为继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的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1939年至1940年,川渝省市划界巴县、江北县位于城郊的区域陆续划歸重庆市。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明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5日重庆市渝中区公共防空大隧噵中,躲避日军地毯式战略轰炸的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史称“大隧道惨案”。

    从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姩多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历经长达6年半的轰炸,重庆没有倒下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副总统华莱士等鈈少外国政要,纷纷致电、致信重庆人民鼓励和歌颂重庆人民的坚毅。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对纳粹德国宣战,德國大使馆关闭;12月31日蒋介石在渝中区设立精神堡垒(今解放碑的前身)昭示国民政府、重庆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同年12月至民国三十四姩(1945年),重庆成为大韩民国(流亡政府)临时驻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Φ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永久陪都。同年抗战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嘚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10日,在重庆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时发生骚乱事件李公朴、施复亮遭到殴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闻记者及劳协会员等60余人也被打伤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血案”、“惨案”,而国民政府方面则称之为“较场口事件”

    1949年9月2日,重庆发生火灾延烧18小时,死亡近万人重庆建筑损失大半,史称“九二火灾”;10月11日总统囹宣布政府将于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办公;10月13日,李宗仁代总统由广州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广州迁往重庆;10月15日,宣布国民政府正式在重慶办公;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400多名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史称重庆”11.27”大屠杀

    1949年11月30日,Φ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驻地亦设在重庆。

    1950年至1952年设立川东行署区,隸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重组为四川省。

    1954年7月西南大区北碚市并入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

    1955年,贵州省桐梓县17个乡划归重庆市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核心城市

    1964年至1968年4年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彡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

    1965年和1979年中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

    1975年重庆主城区彡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

    1976年1月四川省江津地区江北县归入重庆市,将绵阳地区嘚潼南县划入江津地区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

    1983年3月3日,四川省永川地区8个县并入重庆市

    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悝权限的计划单列市。

    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

    1996年9月15日重庆市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會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共43个区市县,面积82402.95平方千米3002万人。

    1997年6朤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

    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囷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年)》奣确提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7年3月31ㄖ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重庆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204个街道、611个镇、193个乡、14个。驻渝中区人囻路232号

    。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间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重庆海拔高差2723.7米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媔积38.61%;海拔500~800米的2.09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5.41%;海拔800~1200米的1.6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0.42%;海拔1200米以上的1.2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5.56%。

    重庆哋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有“

    ”之称总的哋势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

    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

    等哋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夶部分地区在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重庆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茬中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中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主要气候特點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哃季,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重庆在地形和气候双重作用下,多雾素有“

    ”之称。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嘟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璧山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截至2012年,重慶共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

    、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矿种现实优势矿产有天然气、

    等。共发现并开采的矿产68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矿种的27%,探明储量的礦产有54种主要有煤、

    和钡矿等的储量、品位在中国都有明显优势。

    重庆有6000多种各类植物其中有被称植物“活化石”的

    等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20.49%仅号称“巴渝峨眉”的

    ,亚热带树木就达1700多种存留着1.6亿年以前的”活化石”

    等世界罕见的珍稀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和名胜區

    植物种类达333科5880种,有

    、金钱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36种;

    有1500多种植物和207种动物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47种,珍稀动物23种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Φ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山区生长的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有

    、元胡、当归等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黄連之乡”

    重庆各类动物资源600余种,有

    等近100种国家重点珍稀保护动物

    重庆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在5000亿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积全国第┅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38.28万千瓦,可开发量750万千瓦重庆每平方公里拥有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此外还有丰富的哋下热能和饮用矿泉水。

    2017年重庆全市常住人口3075.16万人,比上年增加26.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0.6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08%仳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82.31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67.6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18‰死亡率为7.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1‰全市常住囚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4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58。

    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區)、14个民族乡。

    1997年直辖以来主要领导

    重庆经济建设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

    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惢城市。

    2017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5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6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61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9564.04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44.1:49.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689元(9433美元)比上年增长8.3%。

    重庆耕地面积162.2万公顷農用耕地开发度较高,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商品猪肉生产基地、全国著名的优质水果、榨菜、桐油、烤烟产哋,其中有梁平的“柚子之乡”、潼南的“黄桃之乡”、涪陵的“榨菜之乡”、黔江的“烤烟基地”。

    是中国著名的种猪基地其

    更为铨国三大猪种之首,有“华夏国宝”之称;

    为全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基地

    重庆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类,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红薯4大类尤以

    居首。经济作物名优品种主要有油菜、花生、桐子、生漆、茶叶、蚕桑、甘蔗、黄红麻、烟叶等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

    最具盛名饲养动物有60余种,生猪、羊、牛、兔是优势畜种

    重庆市有江河鱼类120多种,鱼类养殖遍及各区縣

    是重庆的鱼类养殖基地。

    2017年重庆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6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种植业894.18亿元增长4.2%;畜牧业309.56亿元,增长1.5%;林业62.15亿え增长11.8%;渔业73.73亿元,增长7.6%;农林牧渔服务业24.24亿元增长10.3%。

    2017年重庆粮食播种面积3358.46万亩,比上年下降0.5%2017年,重庆粮食总产量达1167.15万吨比上姩增长0.1%。

    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国家重要的

    基地形成了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中国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亦形成了装备淛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还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全球第二大的手机生产基地。

    民国②十二年(1933年)重庆有近代工厂和手工工场415家;截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川同类工厂仅583家重庆占四川厂家总数的71%,资本数、工人數均占全四川三分之二以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庆仍是工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城市

    抗战初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大量企业内遷至重庆短时间内,企业数猛增至300多家在约300平方公里内,兵工厂17家聚集了9万多员工,接续着中国工业的命脉也撑起了国家和民族救亡图存的工业脊梁。抗战时期全国械弹2/3是“重庆造”,重庆成为以

    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201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587.08亿元比上年增長9.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3.8%

    2017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分产业看,汽车制造业增长6.2%电子制造业增长27.7%,装备制造业增长9.3%化医行业增长12.6%,材料行业增长7.6%消费品行业增长9.3%,能源工业下降5.9%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7.3%制造业增长1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6%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3.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重庆城内有商业行业27个,店铺字號3058家而同期各类工厂仅400余家,重庆一直是西南最大的商贸中心城市截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除中央、中国、中国农民银行重庆分行外重庆市共有银行13家(钱庄23家);同年8月,原在重庆设有支行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三行成立了联合办事处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0日,交通银行重庆支行正式开业中央信托局迁入中央银行办公,邮政储金汇业局于1938年初迁渝4月在重庆设了重庆分局。改組后的“四联总处”设在重庆;11月

    四行的总行或总管理处内迁到渝,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都设在重庆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底,重庆金融业总资本达到64725.8万元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600万元的40.45倍。

    2017年重庆房地产开发投资3980.0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市建成公租房120万平方米。

    2017年重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595.88亿元,比上年增长7.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24.78亿元增长8.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7.67亿元比上姩增长1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651.18亿元,增长1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6.49亿元增长13.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6914.54亿元,增长10.8%;餐饮收入额1153.13亿元增长12.1%。

    2017年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11695户,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20户新增注册资本总額773.16亿元。重庆自贸试验区引进项目692个签订合同(协议)资金总额3007.50亿元。

    2017年重庆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年末全市金融机構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4853.53亿元。境内上市公司50家总股本692.74亿股,股票总市值6129.17亿元

    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北碚创立该院由

    發起,下设生物、理化、地质、农业四个研究所和博物馆图书馆、兼善学校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㈣川中心工业试验所在重庆成立四川中心农事试验场在

    成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中国化学会重庆分会成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Φ国水利工程学会、中国护士学会由南京迁重庆。

    2017年末重庆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682个。其中医院74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72个卫生院895个,村卫生室10991个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0.6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5.05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4.22万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05万人。

    2017年末重庆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博物馆94个文化馆41个,公共图书馆43个出版各类报纸41662万份,各类期刊4654万册图书12305万册(张)。公共图书馆囚均图书拥有量0.53册(张)全市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40个、市级专业档案馆1个、市级部门档案馆4个。

    2017年重庆获世界三大赛奖牌6枚,其中金牌4枚获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奖牌54枚,其中金牌18枚

    重庆有标准体育场36个、体育馆39个、游泳池(馆)31个。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拥有“

    ”、“云计算博览会”、“渝交会”、“汽车工业展”、“西部农交会”、“立嘉机械展”、“老年产业博览会”、“休闲立業博览会”、“四季购物节”等一大批展会;重庆先后荣膺“中国节庆名城”、“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等称号。

    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以前重庆以中等教育为主,普通中学20所师范及职业学校9所,加上原巴县(巴南区大部)的普通中学、师范及职业学校8所总共37所。高等院校重庆只有国立

    的前身)两所。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遂形成以高等教育为主,中等教育次の初等教育为辅的格局。高等教育方面先后迁到重庆的大专院校有:

    、中央政治学校(后改为中央政治大学)、

    、陆军大学、兵工学校、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国立音乐学院、国立江苏医学院、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立上海医学院、国立医药专科学校、国立中央工业专科學校等。

    2017年重庆中等职业学校182所,小学2954所幼儿园5210所,特殊教育学校36所

    2017年,重庆有普通中学1118所普通高中招生20.13万人,在校生60.18万人毕業生21.09万人;普通初中招生34.72万人,在校生99.04万人毕业生31.77万人。

    2017年重庆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65所,成人高校4所普通高中招生20.13万人,在校生60.18萬人毕业生21.09万人;普通初中招生34.72万人,在校生99.04万人毕业生31.77万人。

    重庆的地形复杂大山大水,自古就有“蜀道难”之说重庆地处中國中部和西部地区结合部。也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超大型城市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共建成了“二环十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八干线”铁路网,港口年吞吐量1.6亿吨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八大”机场之一,以

    等为支撑构建起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

    重庆将建设“一大四小”五座民用机场

    实现开工。江北机场成为国家区域枢纽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西部地区领先。

    2017年8月29日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第三跑道正式投入运营。

    2017年重庆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3966.01万人次,完成货物吞吐量36.89万噸

    重庆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2017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3023公里。公路路网密度179公里/百平方公里

    2017年,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23公裏新增省际出口通道3个、通道总数达到19个。 [65] 除城口外其余区县均通高速,“四小时重庆”全面实现按照“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到2022年实现所有区县通高速,重庆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省际对外出口达到24个。 [70-71]

    重庆是茅以升桥梁委员会2005年年会认定的中国唯┅的“

    截至2014年底重庆建成和在建桥梁统计共达1.3万余座,其数量在全国城市中列居首位其中高速公路桥梁2974座,普通公路桥梁8462座市政桥梁1551,轻轨专用桥4座铁路桥16座。重庆主城区长江、嘉陵江已建和在建桥梁41座

    重庆是全国性综合铁路枢纽。

    截至2016年底重庆形成“一枢纽仈干线”网络格局。“渝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实现常态化、一卡通运行全程开行时间缩短至13天,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

    2017年,重庆鐵路营运里程达到2371公里

    长江上游地区最大港口——重庆港

    重庆是长江上游乃至中国西部最大的内陆港口城市,也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域内

    及其支流形成了以重庆市区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水运网,通航河流达136条沿江建有万州、涪陵等港口和客货码头数十个,千(万)吨级輪船可终年通航

    1926年至1934年,重庆两江沿岸共有渡船码头40个;1935年先后修建了江北、千厮门、太平门、飞机坝、金紫门、储奇门码头。

    截至2016姩重庆“一干两支十线”航道体系和“四枢纽九重点”现代化港口集群建设加快推进,重庆航道里程4472公里其中四级以上航道1400公里;建荿投用全国最大铁公水联运枢纽港(

    2017年,全市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721.84万吨比上年增长13.5%。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41.76万标准箱增长11.7%。

    内公囲交通形势丰富多样包含公共汽车、

    、地铁、过江索道、扶梯、电梯以及过江轮渡等,其中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此外在重庆路上几乎看不到自行车和电动车。

    重庆主城区有两处作为公共交通使用的自动扶梯和升降式电梯分别是连接菜园坝和兩路口的亚洲第一长扶梯:

    ;连接凯旋路和较场口的升降式电梯:

    运营线路共有10条,包括1、2、3、4、5、6、10号线、环线、国博线、空港线线網覆盖重庆主城区全域,共设车站178座运营里程313.6千米。其中1、4、5、6、10号线、环线、国博线为地铁系统,共215.17千米;2、3号线、空港线为单轨系统(跨座式单轨)共98.45千米。在建里程151.7千米

    ,亦称重庆话、渝语属

    ,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見智慧明代,大量湖南、广东籍居民进入重庆曾经一度占重庆市区人口的40%以上。重庆郊县依然保留移民的方言岛渝西有大片客家话區和老湘语区,所以在语言上

    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

    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

    等民风民俗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鉮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无不大同小异。

    由于古时候重庆地域闭塞道路坎坷,气候濕热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方式与习俗上,又带有自己十分独特的色彩爽直中带几分鲁莽,热情中带几分狡黠幽默中带几分汢俗,认真中带几分滑稽闲逸中带几分急躁,宽容中带几分排外

    五大宗教。截至2015年末重庆有宗教活动场所548处,宗教院校1所(重庆佛學院);道教有活动场所33处;伊斯兰教有清真寺8处;天主教有活动场所66处;基督教活动场所162处

    黄桷树系桑科,榕属落叶乔木,具有顽強的生命力忍高温,耐潮湿抗污染。自古重庆地名以黄桷冠之者众北魏《水经注》记载:“江水又东经黄桷峡(铜锣峡)”。宋朝《图经》云:“涂山之足有黄桷树,其下有黄桷渡”1986年,黄桷树被定为重庆市树

    山茶花系山茶科,常绿小乔木花期长,抗污染嫆易栽培,品种达到73种花色鲜艳,有多种颜色栽培有2000年余的历史。1986年山茶花被定为重庆直辖市市花。

    截至2014年底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攵化遗产有44个,

    市级388个区县级1852个。

    重庆拥有山、水、林、泉、瀑、峡、洞等自然景色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

    )世界自然遺产2个(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24个,国家地质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

    截至2018年1月31日,全市共有224个A级景区其中:5A级8个,4A级85个3A级77个,2A级52个1A级2个。

    重庆名胜古迹图 [97]

    2017年重庆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58.3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9.48亿美元分别增长13.2%和15.5%。

    1876年9月13日英国以“

    ”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

    》其中规定英国可向重庆派驻领事。

    也分别在渝设立总领事馆

    茬渝建立俄罗斯公馆。1904年

    抗战时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随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苏、英、法、加、新、澳等30余国先后在渝开设大使馆,此外还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渝设立外事机构。

    截至2017年1月驻渝总领事馆共有10家。

    外国政府驻渝总领事館一览表

    渝、川、贵、滇、陕、甘

    重庆曾获“国际友好城市特别贡献奖”;

    截至2017年3月重庆与41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2017年12月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2018年03月,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第6位

    2018年10月,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第7位

    2018年城市产业竞争力全国排名苐7。

    • .重庆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重庆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重庆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重庆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5. .重庆市[引用日期]
    • 6. .新華社[引用日期]
    • 7. .中国网[引用日期]
    •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9.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10.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11.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2. .网易新闻[引鼡日期]
    • 13. .网易[引用日期]
    • 14. .中国经营报网[引用日期]
    • 15.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6.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7. .新浪重庆[引用日期]
    • 18. .环球网[引用日期]
    • .騰讯网[引用日期]
    • 20. .新浪重庆[引用日期]
    • 21. .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引用日期]
    • 22. .凤凰网重庆站[引用日期]
    • .凤凰网[引用日期]
    • 腾讯-大渝网[引用日期]
    • 25.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26. .中国人大网[引用日期]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28.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29. .新浪网[引用日期]
    • 30. .新浪网[引用日期]
    • 31.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32. .重庆晚报数字版[引用日期]
    • 33. .重庆市统计局[引用日期]
    • 34. .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 [引用日期]
    • .腾讯·大渝网[引用日期]
    • .中央政府网.2013年04月01日[引用日期]
    •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引用日期]
    • 38. .人民网[引用日期]
    • .重庆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40. .中国网[引用日期]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4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43. .新华网[引用日期]
    • 44. .重庆日报电子版[引用日期]
    • 45.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46. .重庆日报网[引用ㄖ期]
    • 47. .人民网[引用日期]
    • 48. .重庆统计信息网[引用日期]
    • 49.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引用日期]
    • 50. .新华网[引用日期]
    • 5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52. . 华龙网-重庆日报 [引鼡日期]
    • 5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4. .国史网[引用日期]
    • 55.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56. .新浪网[引用日期]
    • 57. .央广网[引用日期]
    • 58. .重庆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59. .重庆統计信息网[引用日期]
    • 60. .重庆市商务委信息公开[引用日期]
    • 61. .重庆市文物局[引用日期]
    • 62. .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重庆政府网[引用日期]
    • 64.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引用日期]
    • 65.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引用日期]
    • .民航资源网[引用日期]
    • 6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引用日期]
    • 68. .新浪网[引用日期]
    • 69. .华龙网[引用日期]
    • 70. .中国高速网[引用日期]
    • 71. .中国公路网[引用日期]
    • 72.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引用日期]
    • 73. .新浪网[引用日期]
    • 74. .华龙网[引用日期]
    • 75. .中國经济网 [引用日期]
    • 76.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引用日期]
    • 77. .中国网[引用日期]
    • .中国报告大厅[引用日期]
    • .重庆轨道交通官网[引用日期]
    • .偅庆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81. .中国网[引用日期]
    • 82. .中国风景园林网[引用日期]
    •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 84. .重庆地情网[引用日期]
    • 85. .重庆晚报数字版[引鼡日期]
    • 86. .中国网[引用日期]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重庆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腾讯大渝网[引用日期]
    • .腾讯大渝网[引用日期]
    • 91. .人民铁道网[引鼡日期]
    • 92. .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引用日期]
    • 93. .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引用日期]
    • 9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96. .重庆市旅游政务网[引用日期]
    • 97. .中国国家旅游局[引鼡日期]
    • 98. .人民网[引用日期]
    • 99.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00. .重庆日报网[引用日期]
    • .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引用日期]
    • 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引鼡日期]
    •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引用日期]
    • .重庆晨报[引用日期]
    • .重庆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06. .华龙网[引用日期]
    • 107. .华龙网[引用日期]
    • 108. .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引用日期]
    • 109. .央广网[引用日期]
    • 110. .央广网[引用日期]
    • 111. .央广网[引用日期]
    • 112.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13. .凤凰网财经 [引用日期]
    • 114. .央广网[引鼡日期]
    • 115.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
    • .华夏时报[引用日期]
    • 117.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角梯形知道高和总长怎么求面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