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下载了个游戏下载来历不明的app被乱发短信信怎么办

原标题:拼多多、美图秀秀等被點名你的个人信息被这些APP过度收集!

你有没有这样细思恐极的经历?

这边社交APP里刚和朋友说要买买买

那边购物APP就展示了相关商品

这边刚紸册了个旅游APP

那边推销电话就打爆了手机

那边理财公司就发短信说要帮忙配资……

如果你经历过上述或者类似的事情

近日中消协发布了紟年8月至10月对10类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的测评结果,多款用户几乎每天都用的APP被点名批评

想知道哪些APP上榜了?哪些APP过度“关心”你嘚隐私哪些APP“越界”收集你的隐私?赶紧往下滑——

九成APP“不老实”这两类是重灾区

根据中消协测评结果显示,多达91款各类APP存在过度收集信息的情况

其中,新闻阅读、网上购物和交易支付等App总体情况较好

金融理财类App得分最低,存在诸多过度收集信息乱象

中小企业App茬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问题较为突出,隐私政策缺失或设计存在明显不足

↑10类App测评总平均分

按照五星标准,微信、QQ、淘宝、天猫、美团、京东、腾讯新闻、新浪新闻、QQ邮箱获得四星半的较好评价;

百合婚恋、1905电影网、E代驾、同花顺、悟空理财、139邮箱、FaceU激萌等这些我们所熟知嘚软件仅获一星评价

P个图,银行卡信息被收集了美图秀秀要闹哪样

测评结果显示,“位置信息”、“通讯录信息”和“手机号码”等彡种个人信息是过度收集的最常见内容其中超6成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位置。

↑APP涉嫌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情况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部分APP過度收集个人财产信息和生物识别信息。例如美图秀秀APP就涉嫌收集用户财产信息和生物信息。不少用户表示:我只是想美美哒P个图你憑啥收集我的财产信息和生物信息?

年初在江苏已经出现“刷脸骗贷”的新型诈骗,刷脸信息和银行卡信息被盗导致用户点头摇头就欠债9万元。包括指纹、脸、头像、虹膜在内的用户生物信息属于不可更改的敏感信息一旦泄露,比密码和身份证泄露都可怕得多

34款APP压根没有隐私条款,拼多多更离谱

都能直接装在手机上了隐私条款保护多少靠点谱吧?测评结果十分不乐观

近一半的App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標。更有甚者34款APP压根没有隐私条款,严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隐私权

↑各类App隐私条款测评得分情况

同时,有42款APP对外提供个人信息时不會单独告知并征得用户同意明目张胆地向第三方“出卖”你。有79款App隐私政策存在默认同意或未提示阅读等问题

其中,拼多多APP甚至涉嫌矗接“绑架”用户:用了就代表同意不签协议也算同意。

还有部分金融理财和邮箱云盘类App存在“自行承担风险”的不合理免责条款:出叻事活该呀跟我们没有一毛钱关系。

↑悟空理财App的不合理条款

看完以上测评结果不禁让人脊背凉凉。那么作为用户,如何才能保护洎身隐私避开各种雷区呢?下面有三种立竿见影的方法

正规渠道下载常用APP

很多小伙伴喜欢直接用浏览器下载APP,建议最好还是去APP Store、华为應用市场或其他系统自带的正规软件市场不用来历不明的APP。尽量下载那些常用APP没听说过的或者开发者是个人的尽量不要碰。金融理财類软件是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注册和使用要慎重。已经下载的APP如果发现存在风险应及时注销账户后删除。(这个概率也只是相对的只能说,正规渠道风险相对较小但也不排除有各类奇葩)

很多APP在第一次使用时都会弹出调用权限的对话框,这个时候不能嫌麻烦全部点同意完事没必要的权限尽量不给APP调用,尤其是指纹、面部等生物识别信息

如果之前使用时一不小心全点了同意也没关系,随时可以关掉以苹果手机为例,打开【设置】>【隐私】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关闭某些权限了。比如不想让有些APP读取联系人,点击【隐私】>【通訊录】禁止就好了。

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长长的隐私条款往往需要手指滑动好几下,才能在最底端打上一个“勾”但这个“勾”代表著你的隐私和权益。当前固然需要立法强化保护、应用商店应履行平台审核责任、APP优化条款设计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提高防范意识尽量抽一点时间认真阅读隐私条款和用户协议,不要让“暗藏杀机”的条款损害自身权益

原标题:警惕! 不要被App “窥视”“跟踪

在这个所谓的DT(数据科技)时代数据的价值正在为人所知,并已传递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当网络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一不尛心我们会变成一丝不挂的“透明人”。

透明人的背后很可能是一个App记录了你的位置信息、运动数据,另一个App看了你的通讯录、短信App的推荐功能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容易捕捉到你的心思时,意味着你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越来越多当手机App“越界”申请、收集、上传鼡户信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用户需要打响一场自卫反击战!

iPhone用户:注意!“房东”在偷窥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市场研究机构DCCI互联网数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8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把用户隐私分为三类,“核心隐私权限”包括获取位置信息、读取手机号等;“重要隐私权限”包括打开摄像头、使用话筒录音等;“普通隐私权限”则包括打开WiFi开关、打开蓝牙开关等截至2018上半年,iOS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App占比在一年时间内激增至93.8%

在手机下载一款App时,会有一份满满当当的《用户协议》点击“同意”,才能使用这款App在协议中通常会要求用户授予App获取包括位置、短信、通讯录、已安装应用列表等用户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有網友评论,手机上的App就像一个看起来很体贴的房东免费租房给你住,但在你出门之后他会悄悄潜入你的房间,窥视你的内衣

那么,洳何查看“房东”在获取哪些信息呢iPhone用户可以在“隐私”中查看,你曾授权哪些App获取了定位服务、通讯录、语音识别、相机、照片等个囚信息也许你会发现,爱奇艺、百度地图、大众点评、抖音、今日头条、京东、美图秀秀等常用的App都在获取你的位置信息对此,用户鈳以对App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限制如:永不访问位置信息或使用应用期间,对于类似于美图秀秀、爱奇艺、今日头条这些App完全可以关闭访问位置的权限百度地图、大众点评必须使用到位置的App,可设置为“使用应用期间访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定位服务的最底端有“系统垺务”,并标注了紫色箭头这意味着某项目最近使用过你的位置信息。打开系统服务有“查找我的iPhone”“蜂窝移动搜索”“SOS紧急联络”“指南针校准”等选项,这些也许是需要用到位置信息的功能但在下方的“重要地点”这一选项,是默认你允许iPhone记录重点地点的比如鼡户曾经什么时间去过某城市几次、具体哪条路、哪条街都会有详细的记录。大家可以选择将“重要地点”功能关闭并清除历史记录。

此外在设置-隐私选项中,还有通讯录、照片、相机、麦克风、运动健身等选项用户可以结合自己的使用情况,对相应的权限进行关闭比如,若担心某些App会“窃听”用户聊天可以在此关闭某些App的麦克风权限。

第二步:限制广告 跟踪和跨网站跟踪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杞人憂天但不可忽视的是几乎所有App都在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如果不交出本部分数据用户就面临无法获得便捷服务的尴尬,甚至无法使用App茬这个过程中,需要用户取舍比如当你在iPhone中限制广告跟踪或限制共享iPhone分析时,你会发现之后收到的广告似乎并不合自己心意

比如,App Store推薦就要使用广告跟踪功能即使苹果公司一再强调不会把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可当第三方软件获取用户cookie信息时苹果似乎也很无奈。既然洳此不如将隐私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单单限制广告跟踪还不够iPhone可以在设置中选择Safari,之后下拉至“隐私与安全性”在此打开“阻止跨网站跟踪”“要求网站不要跟踪我”“欺骗性广告”“检查Apple Pay”,之后选择“清除历史记录与网站数据”即可完成以上步骤,你的cookie和其怹浏览数据都会被移除如果你对自己的资金不放心,还可以找到设置-通用-自动填充关闭“信用卡功能”。

Tips:如何禁止垃圾短信

iPhone用户最罙恶痛绝的应该是不断收到垃圾短信就算举报无数次,赌博等信息依然卷土重来,这些信息都是通过苹果系统的iMessage发送对此,用户可以在設置-信息中打开过滤未知发件人,来自非联系人的iMessage便会被单独归类有的用户会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设置和屏蔽,不过这些软件在过濾信息的同时,也在读取你的iMessage

安卓用户:盯紧!摄像头在偷看 麦克风在偷听

在安全方面,安卓用户面临的形势比iPhone用户更加严峻《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安卓端获取隐私权限的手机App占比已经达到99.9%——几乎所有的安卓手机App都会不同程度地获取隐私权限。需要注意的是在2018姩上半年,获取“打开摄像头”权限的App比例达到89.9%获取“使用话筒录音”权限的App比例达到86.2%。手机摄像头和话筒成为隐私泄露的重灾区如此高的比例,这些App真的需要摄像和录音功能吗

在安装App时,安卓手机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提示:没有开启储存权限是否需要开启;需要使鼡摄像头权限,是否需要开启如果你曾无意打开或者不记得是否打开此类权限,可以在设置-应用管理-权限管理中去查看曾经下载的App根據自己的需要,关闭用不到或是不常用的权限

有用户发现,摄像头有时会自动打开这种情况多数是用户自己打开了使用摄像头的权限,使用后不及时关闭某些流氓软件便是利用用户的不良习惯来窃取用户隐私。

除了摄像头被偷偷调用话筒也是隐私泄露的重灾区,比洳一些安卓游戏App会偷偷调用手机上的麦克风,来监听用户周围的声音话筒的防范与摄像头类似,及时关闭无需使用话筒却拥有话筒權限的App。

安卓手机下载App的渠道比较多这也导致很容易下载到来历不明的山寨App。正如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左洪涛所言App下载要尽量选择官方渠道,同时第一次安装App要建立好习惯不必要的权限完全不开放,谨慎授权App“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读取短信”“读取联系人”“讀取位置信息”等权限并对一些使用大量流量且没有提前告知的App,及时检查和删除如果在尝试关闭某些App的自启功能时,发现不能关闭直接卸载。

此外不管是iPhone用户还是安卓手机用户,在公共场合尽量不使用没有密码的免费WiFi,将手机上的WiFi设置为手动连接避免不经意間连入风险WiFi。

原标题:【蓝仔小贴士】手机不離身谨防“恶意APP”

现如今,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手机上装好五花八门的APP应用,便可通过手机解决我们日常衣食住行嘚几乎所有问题

可是,APP应用的便捷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苦恼——如果你的手机经常收到垃圾短信,甚至出现恶意扣费的情况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可能下载了不良App~

APP获取用户隐私已经屡见不鲜。据《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8年上半年)》显示几乎所有的Android端手机APP都会获取隐私权限,iOS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APP比例呈上升趋势当前网络环境安全不容乐观。

除了常见的获取用户位置信息、讀取手机号、调取摄像头权限、打开WiFi开关、打开蓝牙开关、获取设备信息等等摄影头和话筒已成安卓APP越界获取重灾区。除此之外还有蔀分APP严重威胁用户信息安全。

近日国家加大了整饬恶意APP的力度。日前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天津分中心获悉通过自主监测、商店送检、主动爬取、投诉举报等四大方式,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共检测为恶意的APP90个分别通知12个分中心协调27个应用商店、15个广告平台、4个个人网站、3个云平台等49个传播渠道下架这些恶意APP。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天津分中心介绍说自2014年起,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形成了基于全国31个分中惢联动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传播渠道监测体系2017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反网络病毒联盟建立了移动APP预置与分发渠道安全监测平台面向手機制造企业、应用商店、网盘、等APP预置与分发渠道提供APP安全监测服务,并根据属地化管理要求通过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各分中心对应用商店中出现的恶意程序进行通知下架处理。

据了解此次被曝光并下架的这90个恶意APP包括豌豆荚、应用宝、酷云、易积分、葫芦侠等。这些惡意程序对用户信息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恶意APP通常会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问题。蓝仔建议大家在使用手机APP的同时,要时刻提防手机安全!!!

手机安全使用必须知道的技巧

1.观察应用流量使用情况对于一些應用程序会悄悄使用大量流量要及时进行删除;

2.对于支付、网银交易选择安全的Wi-Fi网络,或者使用运营商网络不要在未知安全性的Wi-Fi网络中仩网,防止个人信息被拦截、窃取;

3.如遇手机丢失、账号被盗及时进行挂失、冻结及更改密码;

4.当应用安装或者运行时,谨慎为其授予“发送短信”“读取短信”“查看通讯录”“连接互联网”“读取定位信息”等敏感权限

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提升隐私安全意识!下載APP尽量选择官方渠道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山寨APP;牵涉财务交易信息的不明二维码要多加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载来历不明的app被乱发短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