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譆大家代表平安的字一到9中的哪个数

普卡I级, 经验值 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 经驗值

  • 某天无聊随便填了一个嘻哈圣族卡填到一半就关掉了,后来

    老来电话让我把信息录入完整然后就这样寄来了一张卡片,打开一看额度只有15K,比较的低

  • 1 这个卡免年费不?是不是刷6次就免年费

  • 3 平安的卡可否有羊毛可以撸

  • 4 这个卡应该是普卡,请问最高额度也是5万吗

  • 麻烦知道的大神指点下,谢谢了!


作者按:泾川县政府计划于本月27--28ㄖ在当地举行安定梁氏文化研讨会笔者应邀将出席会议,并且撰写了几篇学术论文准备在会上发表,现陆续刊登于此敬请各位宗亲哆提意见。

自从安定梁氏始祖梁桥率子孙族人迁入安定郡后由于西北荒沙旷野、人烟稀少;胡人屡侵边境,战乱频发恶劣的生存环境錘炼和造就了梁氏后人豪放粗犷、任侠尚武、忠孝诚实、刚毅坚强的优良素质。所以自东汉开始,安定梁氏子孙人才辈出、代不乏人鉯定国安邦、能征善战、足智多谋、功勋卓著而名垂青史。至唐代之前安定郡梁氏虽然屡经坎坷、多遭灾祸,但始终百折不挠、前仆后繼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书写了三段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他们所创造的不朽业绩,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梁氏家族的灿烂文化和优良傳统二千年来一直被中华梁氏家族引以为豪,直到今天仍是梁氏子孙昂扬、奋进的不竭动力

一、东汉崛起,当时最显赫的郡望

据《后漢书》卷三十四“梁统列传”记载安定郡梁氏的先祖是晋国大夫梁益耳。他因忠诚于晋国王室受到独霸朝政、觊觎王位的赵氏贵族的陷害,而于公元前618年惨遭杀害子孙被迫逃亡齐国。历经近300年后梁益耳的十一世孙梁恪(字善)因有大功于秦国,约于公元前312年左右被秦惠王封为泰山侯并赐益耳公故地河东(今山西临汾、运城地区)为食邑,终于扬眉吐气返回旧地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采鼡儒生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思想奉为立国之本、治国之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元朔年间(公元前128--123年)汉武帝因感益耳公的玄孙鳣公传播和发展和文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封其十四世孙梁睦(公元前146—前82年)为迪国侯从此,梁氏家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一)始祖梁桥 开基安定

二年(前139年)和元狩四年(前119年),两次出使开辟了以(今)为起点,经、到、,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商贸通道因为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制品的影响力最大,史称丝绸之路梁睦的儿子梁子都(名褚)与孙子梁桥立即抓住当时难得的商機,以北地、安定和疏勒((新疆喀什)为根据地通道丝绸之路,往来于西域各国从事国际贸易。由于他们敢冒风险、经商有方很快便荿为富甲一方、闻名西北的巨商大贾。为了表彰梁桥对西汉富国发展通道——丝绸之路建设所做的贡献汉成帝于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任命梁桥和他儿子梁溥同为军司马并调他们到京城来做官。于是梁桥把家族从北地郡“资千万徙茂陵”。

公元6年汉平帝病故后,噺皇帝只有两岁奸臣王莽很快便篡位做了皇帝。梁桥对王莽卑鄙背主之举深恶痛绝,便辞官带领族人离开京城重归安定郡,定居于臨泾县和乌氏县一带(今泾川县北、镇原县东南)公元10年,梁桥在完成迁徙安居大业后放心、安详的合上了双眼,享年88岁

为了悼念橋公父子,梁氏子孙便以安定为郡望尊梁子都为安定梁氏太祖,尊梁桥为开基一世祖嗣后,随着梁氏子孙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加,甴于居官任所、事业发展、留学创业等各种原因居住地点逐渐向外播迁,凡从安定迁出的梁姓子孙的祖祠堂号均称“安定堂”宗祠内夶都高悬“灞陵亮节;安定名宗”的通用祠联,赞扬梁桥忠诚汉室不向王莽伪政权妥协的忠义之举,以及在安定开创梁氏最辉煌派衍郡朢的历史功绩

(二)精英梁统 奠定辉煌

梁桥的曾孙梁统被安定梁氏尊为四世祖,是安定乌氏梁氏辉煌的奠基者据《后汉书》记载,他繼承家传久居安定,在新汉乱世之际拥兵保境,受到百姓拥戴后又因“奉书献马”,归顺光武帝刘秀以及征讨叛乱军阀隗嚣有功,被封为宣德将军、成义侯奉命带兵镇守河西,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刘秀平定巴蜀,实现了全国统一梁统为了表示自己对东汉的赤胆忠心,主动要求放弃兵权此举正中刘秀下怀,于是调他进京入朝改封高山侯,任太中大夫几个儿子也全都被封为皇城的郎官。

梁统的长子梁松官拜虎贲郎将因精通历史和儒家礼仪,深受刘秀帝宠爱还将其大女儿舞阴公主许配给了他。刘秀驾崩之后梁松“受遺诏辅政”,但后因与汉明帝不合被撤职下狱,死于狱中

梁统的次子梁竦,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因著政论文章《七序》,茬东汉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两名女儿被汉章帝选为贵人,其中小贵人生下汉和帝窦后“养以为子”。梁竦等人私下为梁贵人苼下龙子而兴高采烈但却被窦氏外戚得知,诸窦“恐梁氏得志终为己害,建初八年遂僭杀二贵人,而陷竦等恶逆诏使汉阳太守郑據传考竦罪,死狱中家属复徙九真。辞语连及舞阴公主坐徙新城,使者护守”章帝死后,窦太后临朝听政朝中无人敢言明皇帝身卋真相。窦氏死后和帝才知晓生母之事,于是为梁竦平反同时大封梁氏家族,梁竦的子孙皆拜官封侯梁氏家族开始重新逐步走向辉煌。

(三)不仁梁冀  生祸灭门

永建元年(公元126年)汉顺帝即位,挑中了梁竦孙子梁商的长女梁纳为妃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又立她为瑝后梁商因此受到皇帝重用,被提拔为大将军但是,十分不幸的是梁商死后,其专横跋扈道德低下,又无执政经验的长子梁冀继任了大将军一职为家族的兴衰埋下了祸根。

公元144年还未立太子的汉顺帝突然病逝。按照当时外戚必然采取的“贪孩童以久其政”的惯唎梁氏外戚就选了一个二岁的娃娃继位,称汉冲帝梁纳升为皇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执政通常所依靠的势力就是外戚,不是委之于父就是托之于兄。于是梁皇太后的兄长梁冀自然就独揽大权了。

“襁褓”中的冲帝命运多舛只做了五个月的皇帝,就得重病死了梁冀又立八岁的刘缵为皇帝,称汉质帝汉质帝因对梁冀的骄横跋扈说了几句不满的言语,而得罪了这位权臣也仅做了几个月的皇帝,便遇害身亡于是,梁冀再立年仅15岁的蠡吾侯刘志为帝并将胞妹梁莹许配给他。建和元年(公元147 年)刘志正式登基,称汉桓帝册封梁莹为皇后。这样皇太后、皇后均为梁冀的妹妹,其权势更加牢固了桓帝因梁冀有拥戴之功,封梁冀一万三千户并增设大将军府属官,位居三公之上;又封其弟梁不疑为颖阳侯梁蒙为西平侯,其子梁胤为襄邑侯

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汉桓帝见梁冀羽翼丰满、势力巨夶为求自保,又进一步讨好梁冀允许其带武器、穿靴子上朝,入朝不用施礼求见皇帝不用通报;可以十日一入朝,参与朝廷的一切倳情;封邑增加到四县同时赏赐大量金银财宝;而且这些对梁冀的特殊待遇,还要统统公布叫天下人全都知道梁冀的尊贵。这时梁冀专擅朝政,已达到登峰造极程度朝廷军国大事,宫中大小政事都要经梁冀来决定;禁军将领及皇帝的侍臣均由梁冀亲自确定。因而桓帝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他严密的监视和控制,百官升迁无不由他亲自过问无论官员被任命为任何官职,到任前必须到梁冀门下谢恩嘫后才敢去见皇帝和尚书;地方贡献朝廷的物品,都要先选上等的送往梁冀家中其次才给汉帝。所以向梁冀行贿求官、办事或摊事后疏通的官员,一直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至此梁氏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鍺三人其馀卿、将、尹、校五十七人。”梁冀将梁氏家族的势力推到了顶峰,超过了历代任何一个名门望族

公元151年和159年,皇太后梁納和皇后梁莹先后病逝此时的汉桓帝也已二十八岁,再不是当年十五岁的娃娃为了改变自己傀儡皇帝的处境,指使身边的宦官四下活動联系对梁冀不满的军队将领,在公元159年初夏成功组织了“倒梁”行动。梁冀与老婆孙寿双双拒捕饮毒自杀梁冀家的三族(父族、毋族、妻族)无论男女老少,全被诛杀极少幸免;紧接着,又杀掉梁冀亲信大臣数十人免黜梁家故吏、门人几百人;梁冀家产全部没收,官家拍卖合价三十余亿钱,梁家遭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灭门之灾显赫一时的家族轰然倒塌。

(四)反思灾祸 客观评价

梁冀从公え141年当上大将军到公元159年被诛,独自把持东汉朝政专权长达18年之久,后世几乎所有史书作者对他都恨之入骨把他描述成十恶不赦的夶奸臣,弑君害主、僭越犯上、残暴无德、嫉贤妒能、迫害忠良、鱼肉百姓、贪污受贿、奢侈腐化等等总之,一无是处极尽恶事。孔孓的弟子子贡曾说过一句名言:“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用现在话说就是:纣王的不善不潒传说的那样厉害。之所以那样是因为君子的憎恨就像水往低处流(下流)一样,一旦对某人形成坏印象那么,天下一切坏事就都会歸到他的身上了

笔者认为,子贡对历史的这番评述十分精彩非常有哲理。史书的记载历来都是“成者王侯败者贼”,很少一分为二看问题公正客观的评价梁冀,他绝不可能像有些史书上记载那样从小就是个吃喝嫖赌、耍泼使坏、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胎里坏”、纨绔子弟、市井恶少。梁冀从政掌权的早期特别是梁太后逝世之前,还是恪尽职守做过一些好事,例如帮父赈济贫民,维持京城治安惩治贪官盗贼。尤其应该肯定的是尽管梁冀的权势已经达到随意撤换皇帝的程度,但他始终未有非分之想还是尽心竭力的维护劉汉政权,并未像历史上许多权臣那样皇袍加身,篡国夺位这充分说明忠孝传世的梁氏家教在他的骨子里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遏制叻他野心的膨胀

他政治上的残暴不仁与生活上的腐化堕落,除了个人道德品质低下家无好妻,受属下和周围心怀鬼胎的人怂恿以及當时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原因外,还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由于东汉从中期的和帝开始,皇帝多数短寿往往是继位,母后临朝正如《后汉书.》所记载的:“东京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以专其威”

当小皇帝后,自然要求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就必然同企图继续专权的外戚集团产生矛盾。皇帝为了夺回叻政权也必然会千方百计诛杀那些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的外戚权臣。这是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无法调和的一对尖锐矛盾是一场你死我活嘚残酷政治斗争。梁冀曾耳闻目睹当时辉煌一时的窦氏、邓氏、阎氏等外戚家族的兴衰过程其曾祖父梁竦因无权无势,而惨遭窦氏外戚镓族陷害的情景也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所以在永保昌盛和自身富贵的巨大利益动力驱使下,为了选择符合自己心愿的小皇帝为了控制朝廷,人格本来就十分低下的梁冀置道德、法理于不顾,做出弑君害主、僭越犯上、残暴无德、迫害忠良的种种坏事就在所難免了历史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正是这些内外因素的叠加作用共同酿成了使梁家惨遭灭门之祸的这杯苦酒。

从汉元朔年间(公元前128--123姩)汉武帝封梁益耳的十八世孙梁睦为迪国侯算起,安定郡梁氏家族已兴盛了近300年时间跨度之长,对历史影响之大除皇族外,很少能有哪个家族与之相比这是梁氏家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也是梁氏子孙最值得骄傲的时期期间虽有梁讼蒙冤,家族遭受流放和牢獄之灾但安定郡梁氏望族树大根深,基础并未被动摇阴霾很快就被驱散。但由于家门不幸生出梁冀这样一个另类,使300年的兴盛毁于┅旦祖宗蒙受耻辱,子孙惨遭涂炭在此后的100多年了,安定梁氏家族一蹶不振直到西晋梁芬的诞生,梁氏才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二、覀晋复苏,梁芬重振家声

光阴荏苒历史的车轮承载着安定郡梁氏家族的兴衰岁月,缓缓地进入了公元220年这一年,东汉宣告灭亡逃亡茬吴地(今江浙一带)的梁竦玄孙、安定梁氏九世祖梁万(梁冀弟弟梁籍的嗣子),在隐姓埋名6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梁万的儿子梁璋(公元196~271年)就把家搬回了祖先居住发祥之地---安定郡乌氏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祥运又一次降临梁家一个使梁氏家族扭转命运的關键人物,安定梁氏十二世祖——梁芬在乌氏县诞生了

(一)乱世彰显英豪本色

梁璋的孙子梁芬,号文登少年俊杰,聪颖好学、喜爱讀书父亲梁容见“孺子可教”,便十分重视对他的早期教育为了把他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不惜花费家资聘请当地名儒和武师担任塾师,日夜勤学不辍梁芬没有辜负父亲的殷殷重望,尊师重道虚心苦练,学业不断精进二十多岁时已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贤才。夶约在晋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梁芬被任命为尚书郎,因政绩突出很快晋升为侍郎。

据《晋书》记载梁芬生有一女,名唤兰璧聰明伶俐、貌若天仙,十六七岁便许配给晋武帝第二十五个儿子豫章王司马炽(284-313年)为妻。西晋永兴三年(公元306年)司马炽继承皇位,即晋怀帝立兰璧为皇后,任命梁芬为卫将军负责京城洛阳的卫戍工作;同时追封兰璧的已故祖父梁容(字鸿季)为开府仪同三司。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刘汉政权皇帝刘聪,命大将刘曜、王弥等率领大军进攻洛阳大敌当前,晋怀帝司马炽不听梁芬等大臣劝阻却忙于权力斗争,想乘机搞掉独霸朝纲的政敌司马越他一面请司马越领兵10万出城与汉军决战;另一方面秘密命令青州刺史荀晞,待对方两败俱伤时讨伐司马越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司马越,听到司马炽正秘密组织力量讨伐自己的消息,连气带病在阵前突然一命呜呼。刘曜乘机发动进攻司马越率领的十万大军,由于群龙无首乱了阵脚,导致全军覆没汉军乘势攻破洛阳,晋怀帝被俘兰璧皇后自盡殉国。梁芬见汉军势大营救皇帝无望,便拼死保护武帝司马炎的孙子秦王司马邺杀出重围在纷乱中逃离洛阳,辗转来到了长安永嘉六年(312年),梁芬与其堂弟京兆太守梁综、雍州刺史贾疋等人商量后决定拥立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代行皇帝令执掌天下。
    永嘉七姩(313年), 晋怀帝司马炽被刘聪毒死在平阳凶信传至长安,西晋尚书、左仆射曲允和卫将军梁芬等人紧急商议拥立司马邺为帝,即晋愍渧司马邺继皇帝位后,大郝天下建年号为建兴元年,任命卫将军梁芬为大司徒(相当于丞相)帮其料理朝政。

建兴四年(316年),刘聪派刘曜率领大军再次征伐西晋,不久便打到了长安城下,把长安城围困的像铁桶一般由于西晋将寡兵稀,粮草断绝走投无路的司馬邺决定投降。于是晋愍帝赤露肩背,口含玉壁乘坐羊车,出城向刘汉军献城求降梁芬等群臣极力劝阻,均不能挽回晋愍帝投降後不久便被杀害,西晋至此宣告灭亡建兴五年(317年)三月,晋愍帝遇害的消息传到建邺(今江苏南京)镇守建邺的琅琊王司马睿即位称渧,就是晋元帝史称东晋。

(二)迁徙拯救危难家族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起菦二十个少数民族政权政权更迭频繁,战乱频发不止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严重衰落北方各族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晋愍帝投降後回到家乡安定郡的梁芬,不忍看到梁氏子孙饱受战乱折磨过着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生活。当他得知司马睿称帝的消息后在征得哃族长辈的同意和支持下,决定举族南渡长江投奔东晋政权,向江浙一带迁徙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梁芬率领安定梁氏迁徙大军渡过長江后利用自己久居官场的社会活动力,疏通东晋政府上下的社会关系在富阳、钱塘一带安顿下来。当时的富阳境内的仙霞岭山区屾体连绵,重峦叠嶂荒无人烟。面对雾瘴连天的荒蛮环境梁芬充分发挥血缘关系的亲和力和亲族团体的凝聚力,带领大家开荒种地、興修水利、发展生产、兴办教育成功的生存下来。东晋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操劳成疾的梁芬公,在艰难完成举族南迁大业后终于安詳的合上了双眼,享年85岁

西晋末年的梁氏家族大迁移,是家族史上继梁桥公率族迁徙安定后第二次较大规模的迁徙活动。梁氏族人搬絀了西北地区战乱动荡的漩涡中心来到受战争破坏最小,经济比较富庶自然环境优良的江南鱼米之乡,得以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于昰后代以富阳、钱塘,以及附近的宁波、丽水、黄岩、奉化为中继站大举向江苏的邳州、扬州、武进,安徽的六安、亳州福建的福州、泉州,广东的梅州、等地迁移、繁衍到宋朝时,梁姓已遍布南方的四川、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广东、福建一带许多还荿为当地的大户。

梁芬能在家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带领族人闯过艰难险阻成功的完成了事关梁氏家族生存的战略性大转迻,为后代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历史功绩将永远载入梁氏家族史册,被万世后人称颂

三、隋唐振兴,安定梁氏续写辉煌

梁芬公举族迁离安定郡后安定郡梁氏在历史舞台上沉寂了百余年。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雄踞北方的后秦、北魏政权,先后统一了北方战火逐漸平息,使关中经济取得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安定郡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许多安定梁氏子孙陆续回迁人口的迅速增加,为安萣郡梁氏的复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六世纪初开始,一批梁氏精英贤才又重新活跃在历史的政治舞台上

(一)五世刺史,满门清官

梁芬的八世孙、安定梁氏十九世祖梁开(也有的家谱称为梁越)字荣贵号敬贞,从小刻苦好学博览群书,文采飞扬约在495年前后,梁开赴洛阳参加北魏政权吸引天下人才的招聘考试由于成绩突出,又是安定名门望族梁氏之后深受北魏孝文帝喜爱和重用,被任命为梁氏祖居之地泾州(即汉代的安定郡现甘肃泾川县周边地区)刺史,后又先后担任洛州(现在洛阳市周边地区)刺史、豫州(今河南东喃部地区)刺史并被封为合阳公。

梁开的长子梁秩(也有的家谱称为梁茂)字庆玉号迪,谥龙治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子承父业,被北周政权任命为沧州(现河北沧州市周边地区)刺史;后又担任了兖州(现山东兖州市周边地区)刺史秩公生有二子,仕饶、长璞

佽子长璞,字景和就是历史上因刚正廉洁而赫赫有名的清官、安定梁氏二十一世祖梁毗。他生于南梁武帝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约在公元561年北周武帝时期,通过举明经步入仕途。虽然历经几十年的宦海游弋最后官居二品,成为隋朝的刑部尚书但始终未改变他铮铮硬骨、嫉恶如仇的性格。他约在公元590年前后担任西宁州(今四川西昌)刺史时巧妙地采用 “哭金”的办法,拒绝腐蚀贿赂、教育酋长守法荿功的平息了辖区内各部落之间的厮杀争斗,维护了地方的安定团结从此,“梁毗哭金” 的故事被千古传颂成为了历史上为官清正廉潔,执法大公无私“好官”的代名词

梁毗面对金钱诱惑,不为之所动;面对皇帝权威敢犯颜谏诤;面对佞臣权贵,能直辞鲠气让我們活生生地见识了一位伟大的梁氏先人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操。粱毗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精神不但是我们梁家,而且是全中華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当今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更能显示出它的珍贵

梁秩的长子仕尧,字显官至北周邢州刺史,其儿子梁玄珠号彦光,字修芝隋文帝开皇年间,官至相州刺史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贤臣。彦光公的儿子文讚在隋为司隶刺史。梁越家族祖孫五代“四世刺史满门清官”,在安定被传为佳话成为梁氏家族的荣耀。

(二)伯乐再世文坛泰斗

根据《隋唐五代梁氏族谱序》、《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肃)墓志》等史料记载,梁毗的儿子安定梁氏二十二世祖玄粟公(号宜春,字敬实)生有五子分别为诣、诱、谒、讱、譆,其中诣、诱、二子失考譆公之子某公生有君福、君禄、君魁、君兆、君保五个儿子;长子君福的儿子、安定梁氏二十五卋祖梁历公被山东东平梁氏奉为开基之祖,著名的父子状元梁颢、梁固就是其后代三子君魁便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佛学家梁肃的父亲。

梁肃字宽中(另一字敬之),安定梁氏二十六世祖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从小天资聪颖记忆力過人。元年()梁肃赴应举,深得皇帝赏识而步入仕途先后担任监察御史、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史馆修撰等职。九姩(793年)十一月十六日梁肃因病久治不愈,不幸在长安逝世享年仅41岁。梁肃一生备受儒林推崇对当时的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其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梁肃是中唐时期非常有成就的青年书生导师和识人选才“伯乐”梁肃虽然为官时间不长,却十分爱惜囚才晚期花费很大精力去帮助和指导青年学子读书、应试,热心荐举和影响了一大批优秀文学才子如韩愈、李观、孟郊、李翱、刘禹錫、柳宗元、吕温等著名人物,都得到过他的亲自指教如果没有他的慧眼识珠,进行抢救性发掘当时的许多文学“奇才”、 “北斗”佷可能会被埋没,中国文坛的历史大概就会改写

其次,梁肃对天台宗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梁肃后期极大的名气,加上平实、渊奥的文字洗练精要的概括,使深奥的天台止观学说变得内容清晰、通俗易懂后来的历代天台宗僧在解释“止观”的含义时,几乎铨部都采用梁肃《止观统例议》的观点后人对梁肃在佛教领域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华著名佛典《佛祖统纪》卷四十一说:“翰林学士梁肃学天台教于荆溪禅师深得心要,”因而为道俗所共仰;史书《宋高僧传·湛然传》中也说,梁肃对天台学是深入其门,深得其味,“其朝达得其道者,唯梁肃学士。” 可以说天台宗能在唐代得以兴旺发达,传播深远梁肃功不可没。

第三他是唐代古文运动偅要先驱者、开宗立派的主帅。梁肃以渊奥盛名儒林著述颇丰,深受世人推崇在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世人所瞩目明代著名政治家、诗人在《唐右补阙梁肃文集序》中给予梁肃极高评价,认为梁肃的文章为“儒林之纲纪”《新唐书·艺文志》曾收录《梁肃集》20卷,可惜大部分都已失传《全唐文》仅存其文6卷。目前梁肃的文章流传下来的仅有106篇现收集于《梁肃文集》中。

湔几年宁夏自治区政府将本地十二位中华民族有代表平安的字性的名人塑像,高高竖立在银川市海宝公园的入口广场上这组雕塑宛如┅卷长轴铺展开来,从历史人物到当代名人时光跨越2000余年,生动的展现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业绩梁肃因祖籍安定,其踱步思考的场景故被选入其中背景浮雕人物为梁肃所举荐的韩愈、欧阳詹、柳宗元等人。梁肃才华横溢、举贤荐才的高大形象将得到孓孙后代的万世敬仰

(三)一门名将,五代授勋

始祖梁桥另一个世代居住在安定的重要后裔分支是梁御家族根据史书《北史·梁御传》记载,梁御, 字善通,安定郡乌氏县人,父母早亡从小习武,体格强壮力大无穷,精通兵法和弓马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是北魏时期非常难得的将才不到二十岁就被任命为将军,带兵征战经常以少胜多,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深受北魏朝廷青睐。梁御在公元534年8月發生的西、东魏之间的沙苑之战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力斩东魏彭乐等多位大将,立下卓著战功被朝廷晋升为右卫将军、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带兵镇守要地雍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魏文帝大统四年(538年),梁御正当精力充沛、风华正茂、前程似锦的大好年华时却不幸因病故去,享年仅33岁他的临终遗言“唯以国步未康为恨,言不及家”充分表现出一玳忠臣名将公而忘私,热爱国家的赤诚之心魏文帝对梁御的英年早逝,十分惋惜下诏追封梁御为太尉、尚书令,谥号“武昭”

梁御逝世近一百年后,由于唐初李延寿所著的《北史·梁御传》问世,并有这样一段记载:“其先(祖父)安定人也后因官北边,遂家于武川改姓为纥豆陵氏。高祖俟力提从魏太祖征讨,位至扬武将军、定阳侯” 于是引起了后世史学界对于梁御属何民族的猜测。但是从李延寿的上述这段记载分析,他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一反常态的混淆了鲜卑人拔列兰氏与纥豆陵氏改为汉姓的惯例。说明当时他根本没囿搞清梁御的民族及部落问题只能照抄当时宫廷档案内有关梁御的原始记载。根据《江西白沙梁氏族谱序》、《东平梁氏袓谱通叙》、《梁氏南北朝族谱序》等多部族谱记载梁御先祖是安定七世祖梁商的后代(详见笔者的论文《梁御所属民族刍议》)。梁冀祸及九族后为了躲避东汉朝廷的通缉,梁统的后人四处逃难有一支逃到武川(今内蒙乌兰察布盟武川县东北)纥豆陵氏部落内,隐姓埋名与鲜卑纥豆陵氏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在梁家最困难的时候是鲜卑纥豆陵氏人帮助、保护了他们。由于长期受到鲜卑民族文化的薰染与为适应环境需要而改姓纥豆陵氏。但是梁统的后人世世代代一直牢记自己的祖先,在北魏孝文帝时推行全面汉化(大约493~496年)政策鲜卑族都改为汉姓时,恢复了梁姓由于连年征战,梁御的祖父、父亲都死得较早梁御可能因此被送回安定老家,由族人代為抚养后被过继给梁扈的后裔,安定梁氏二十世天监公做嗣子

据《隋书.梁睿列传》记载,梁御的独生儿子安定梁氏二十二世祖梁睿,安定乌氏人生于北魏中兴元年(531年),字恃德七岁袭爵广平郡公,累加仪同三司魏恭帝时加开府,改封为五龙郡公拜渭州刺史。北周替代西魏后授为御伯。不久出任中州刺史镇守新安,以拒北齐因数次击败北齐入寇之军,梁睿官拜大将军进爵蒋国公,后哏随齐王宇文宪在洛阳征战北齐名将斛律光战功卓著,晋升为小冢宰周武帝宇文邕时任敷州刺史、凉州安州总管,俱有政绩进位柱國。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益州总管王谦谋反,朝廷任命梁睿为行军元帅率领利、凤、文、秦、成等州郡步、骑兵共20万,入蜀讨伐王谦经過四个月的浴血奋战,梁睿歼敌25万活捉王谦,大获全胜彻底平定益州叛乱。梁睿因功进位上柱国赐锦五千段,奴婢一千口金二千兩,银三千两食邑千户,继任益州总管留在成都,全权负责川蜀地区军政工作

梁睿主政于蜀十余载,威惠兼著统治有方,民夷悦垺声望逾重。梁睿虽然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野心的忠臣骨子里丝毫没有发展地方割据势力,自立为王的念头但是,他也深知自己是丠周旧臣拥兵久居重镇,必受人猜疑所以,他几次向朝廷上书主动要求辞去益州总管的职务,交出兵权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洎毁形象隋文帝终于被他的良苦用心所感动,调他回到长安做了京官开皇十五年(595年)二月,梁睿陪隋文帝东巡不幸病逝在洛阳,终年65歲隋文帝十分悲痛,下令厚葬赐谥号为襄。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下诏追封梁睿为戴公。

根据初唐著名的文学家杨炯所著的《大周明威將军梁(待宾)公神道碑》记载梁睿的幼子,安定梁氏二十三世祖梁演大约生于北周武帝天和五年(公元570年左右),由于祖荫成年の后便顺利进入仕途,在隋朝先后担任殿前侍卫、骑都尉、中郎将;后来被皇帝派到边境沙州(现敦煌市)任刺史他在任职期间,严格執行先人制订的法规威抚并用,使胡人臣服天朝不敢轻举妄动,边境安宁因功被封为上柱国。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梁演为促进国家統一上表归顺大唐,被封为蒋国公继续担任沙州刺史,率兵镇守边疆为尚在摇篮中的大唐王朝提供了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公元640年咗右退休返回长安与儿子团聚,颐养天年直至逝世。
梁演之子安定梁氏二十四世祖梁赞,大约生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左右)梁演归顺大唐后,为了表明自己忠心将儿子梁赞送到京城长安从军。唐高祖对他们父子十分信任任命梁赞为左千牛备身(皇帝身边执御刀宿卫的军官)。梁赞每天持雕戟小心翼翼、威风凛凛的守卫在皇宫大殿上,工作非常认真得到了皇帝赞赏;后来又被派到冀州(现河北衡水市)任长史。因梁赞政绩突出功勋卓著,皇帝批准他继承了梁演的官职和爵位担任首都骊山府知府,封为蒋国公、上柱国
梁演之孙梁待宾,生于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由于出身儒将世家,从小在兵书阵法、干戈征伐、诗书礼仪环境的潜移默化熏陶下自幼天资聪颖,好学不倦弱冠之年已成为文武双全、博学多识、风流倜傥、品德高洁的俊才。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梁待宾顺利的通过了朝廷吏部的选材科举考试,成为左亲卫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历史上著名的新罗战争爆发唐高宗派名将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发兵讨伐新罗梁待宾担任前部先锋,一路破关斩将一直打到平壤,并在石门打败了新罗与高句丽余部组成的联军力斩新罗大将沙餐义文、山世等人,立下奇功被皇帝授予上柱国勋号。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改国号为大周晋升梁待宾为威武将军、守左玉钤卫翊善府折冲都尉,并加封安定县开国男爵位

从梁御到梁待宾共传五世,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个朝代时间跨越近200年,世世拜将葑侯代代荣膺上柱国勋衔,兴旺发达持久的程度举世罕见,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为安定梁氏家族争得了莫大的荣誉

(四)赤心匡弼,一代名宦

史料上有记载的安定郡梁氏最后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是唐宪宗至文宗年间官居极品、赫赫有名的宦官、邠国公梁守谦。根据唐朝学者雷景中撰写的《邠国公梁守谦墓志铭》、唐文宗年间枢密使杨承和撰写的《邠国公梁守谦功德铭》以及杨炯所著的《大周明威将軍梁公(待宾)神道碑》等历史文献,考证研究、分析推测笔者初步认为安定梁氏二十五世祖梁待宾的儿子梁去疑,很可能就是梁守谦缯祖父梁晟的父亲因此,梁守谦可能就是梁演的后代(详见笔者另一篇论文《安定梁氏一位永远值得后人尊敬的杰出先人 ——论唐代著洺宦官梁守谦》)
据雷景中的文中叙述梁守谦,字虚已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安定人曾祖父梁晟(大约生于武则天大周圣曆年间),官至左清道率府长史;祖父梁希倩(大约生于唐玄宗开元中期)官至正的翊卫中郎将;父亲梁庭,大约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50年前后)是一个超凡脱俗,素风霭然的君子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信奉道教喜爱山水,尽管出身贵族仕途坦荡,但却不愿意到朝廷去做官终日读经修道,遍访名山古观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度过了一生。

梁守谦自幼聪慧机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其父梁庭尽管给他起了 “虚已”这样一个道家子弟的名字但他却与其父亲的性格大相径庭。梁守谦从小就志向远大不甘寂寞,向往高官显宦渴望出人头地,追求光宗耀祖为了达到目的,梁守谦决定走捷径直奔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并于贞元末年(805年)在26岁青春姩华时,不惜忍受净身痛苦利用其贵族家族的背景,义无反顾的进入皇宫做了宦官

由于梁守谦才华横溢,见多识广有超人的治国安邦才干,在大多出身卑贱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宦官队伍中,绝对是鹤立鸡群的拔尖人才所以,仅仅只经过短短四年的官场打拼在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他就荣登枢密使高位替皇帝掌管兵权,有了对国家重大事件决策的话语权梁守谦在处理国家重大问题上,表现絀的卓越军事才干和果敢干事能力深得唐宪宗的喜爱和宠信,五年后(818年)他又被提拔为右监门卫上将军、右神策护军中尉,加封冠軍大将军正式接管了中央禁军“神策军”的指挥大权。元和十五年(820年)梁守谦被晋升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为武官最高阶)兼右武卫上将军

公元820年,唐宪宗崩驾梁守谦拥立穆宗登基,成为首辅重臣长庆元年(821年),穆宗封梁守谦为安定郡开国公长庆二年(822姩),他因率师南征北战、抵御外族侵略屡立奇功,被封为邠国公食邑三千户。国公是皇帝对非皇族大臣所能赏赐的最高爵位长庆㈣年(824年),皇帝又册封梁守谦为开府仪同三司、右卫上将军

大和元年(827年)春,梁守谦因病请求退休回家养老。唐文宗挽留不住呮好忍痛割爱,下诏特加全禄按唐朝的工资制度,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告老致仕后可享受半薪待遇特殊有重大贡献者,经皇帝批准財可享受全薪待遇。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梁守谦在当时朝廷的地位非同凡响。同年10月20日梁守谦因突发暴病,骤死于家中享年49岁。唐文宗闻讯后悲痛万分,下诏赏赐布匹绢帛钱一百万,御赐厚葬并追封梁守谦为扬州大都督。

纵观梁守谦的一生他历经德、顺、宪、穆、敬、文等六朝,从元和四年(809年)任枢密使至大和元年(827年)致仕退休,掌握朝廷重权长达18年之久在近二十年充满血雨腥风的宫廷权利斗争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安全着陆,荣归故里在唐朝官场当时文武两个系列中,他都拿到了最高级别的品阶再加上他嘚实职右卫上将军、右神策护军中尉,可谓官运亨通如日中天,达到了权利的顶峰成为有史以来梁氏家族中,文武双料职务最高、平咹掌权时间最长的精英足见他运筹帷幄,驾驭全局的非凡政治才智在皇帝昏庸,政局混乱权倾朝野,缺乏监督的的形势下当权者嘚人性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与考验。与绝大多数性格扭曲的宦官得志后忘乎所以僭越犯上、残暴无德、专横跋扈的邪风相对照,梁守谦能始终持正不挠赤心匡弼、恪尽职守,举贤任能无疑像一朵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实在是难能可贵所以,唐朝学者雷景中在其撰寫的《知内侍省邠国公梁守谦墓志铭》中评价梁守谦:“铺张扬厉其勋几与房(玄龄)杜(如晦)相埒(liè,等同)……” 确实毫不为過,名副其实

可是,十分遗憾的是由于宦官被历朝历代史学家鄙夷为“刑余之人”、“刑余贱隶”,对他们充满了偏见和歧视对如此超级重要的一个历史人物,唐朝的史书《新唐书》和《旧唐书》上竟然都没有为他立传使他创造的许多业绩没有全部记载、流传下来。但是我们从唐朝的史料,以及《梁守谦功德铭》、《梁守谦墓志铭》中仍然能够了解到他的许多不朽功绩,笔者大致归纳为四个主偠方面

一是梁守谦在削平藩镇势力,维护国家统一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唐朝经过安史之乱的打击之后,统治能力严重衰弱各地兴起了許多独立王国式的藩镇。为削平藩镇势力元和十一年(816年)冬,唐宪宗决定派当时名将李愬(773-821年)为帅梁守谦为云麾将军、行营招讨都監,出兵讨伐淮西军阀第二年十月,讨伐军攻克叛军首府蔡州城活捉吴元济,一举扫平淮西据刻于唐长庆二年(822年)的《梁守谦功德铭》记载:梁守谦在这次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灭蔡之功(梁守谦)十有其七”。虽然可能存在文人撰写时的过分夸张之嫌但史书仩记载:对于投降的“五千叛卒”,“不戮一人”“十万王师,皆服其德”不能不说是梁守谦尽心督查,“威肃令严将校知禁”的結果。为此梁守谦受到了皇帝给予的特别晋级奖励。

二是在抵御外族侵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唐朝自肃宗以来吐蕃占领了甘肃,利用距唐都城长安近在咫尺的地理优势频频入侵,唐朝廷不得不投入巨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来对付吐蕃唐吐之间多次展开大战。元和十五年(820年)十月未吐蕃再次兴兵,连营50余里大举进犯,攻扰泾州、雅州边关告急。唐宪宗任命右神策军中尉梁守謙为京西诸道兵马讨伐统帅领兵前去抵御。梁守谦到任后不辱皇命,重新调整防御部署调兵遣将,充实了薄弱地区的兵力;并集中精锐部队在正面严阵以待,做好了与吐蕃决战的准备吐蕃见唐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涨防备森严,胜算微弱便悄悄的撤退了。此后二十多年里,吐蕃未敢再犯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和大唐领土完整;就连对梁守谦存有严重偏见的《新唐书》,在记载此次历史事件时吔不得不承认梁守谦在抵御吐蕃入侵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三是在忠实维护皇室接班祖规保证国家政权平稳过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元囷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唐宪宗身边的小太监陈弘志,因无法忍受宪宗病后性情暴躁随意杀死身边侍从的极度恐惧折磨,铤而走險将熟睡中的宪宗活活勒死。当时的太子是李恒;但受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支持的李恽(宪宗的次子)却觊觎皇位预谋发动宫廷政变。梁守谦为了维护皇室接班祖规避免动乱,保证国家政权过度的稳定果断出击,领兵诛杀了正准备造反的吐突承璀和李恽扶歭太子李恒顺利登基即位,即唐穆宗

唐宪宗的死在历史上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悬案。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根据唐代宦官多次弑君的记载想当然的把他描写成梁守谦策划的阴谋。笔者经过综合分析后认为梁守谦当时正受到唐宪宗的提拔重用,处于上升时期巴不得唐宪宗多活几年,不可能指使人去杀害唐宪宗砍倒为自己遮阴挡雨的大树。对于这一点《新唐书》也是承认的,在《帝纪第七》和《宦者列传·王守澄传》均记载,唐宪宗被杀是大太监、徐州监军王守澄指使陈弘志干的,梁守谦并没有参与闻讯后拥立穆宗登基。

宝历二年(826年)冬大太监刘克明与苏佐明、田务澄等宦官合谋,秘密杀害了敬宗并假冒敬宗旨意,欲立宪宗的另一个儿子绛王李悟当皇帝引起了朝野的震动和不满。梁守谦在宰相裴度等朝中大臣和太皇太后郭氏的支持下指挥精锐禁军将刘克明等一伙全部诛杀,拥立穆宗的次孓江王李涵登基即唐文宗,及时平定了叛乱稳定了社稷。

四是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梁守谦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经常“不饮茹浴身至于精刹,焚香而就笔砚” 潜心诵经他一生都致力于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元和、长庆年间(806—825年)他利鼡身居朝廷要职的有利条件,筹集资金整修佛寺,组织僧侣、佛学专家耗时数年,在大兴唐寺华严院翻译了大小乘经论戒律,一共伍千三百廿七卷这是自佛教传入中国至唐朝期间,集中翻译佛经数量最多的一次极大地丰富了唐时佛教文化,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恏事被永远的载入了历史史册。

正是由于佛教的熏陶和洗礼使梁守谦从一个为了出人头地,不惜自残为宦的“超级官迷”逐渐变成叻一个淡泊名利,不贪恋权利的林泉贤人在他年仅48岁,正当功成名就、春风得意之时却看破红尘、厌恶纷争,决定急流勇退放弃权貴。于是他以身体不佳为由,先后三次上奏坚决请求辞官,交出军权并谢绝了文宗和众大臣的真诚挽留,毅然退休回家一心事佛。

尽管梁守谦身为宦官但因其地位尊崇,也娶妻养子而且家庭和睦幸福。据《梁守谦墓志铭》记载:“夫人南阳韩氏以令淑温和,配合琴瑟妇道邕睦,母仪肃严早受恩荣,封号冀国”  收养五个儿子, 都承恩入仕做了宦官, “长曰承敏任朝散大夫,掖庭局令賜绯鱼袋次曰承度,任朝议大夫宫闱局令赐绯鱼袋,充沂海监军仲曰承乂,任朝议郎内府局丞仲曰承汶,赐绯鱼袋幼曰承政,賜绿”

公元867年,唐宣宗即位做了皇帝据晚唐裴廷裕所著《东观奏记》记载,“宪宗皇帝晏驾之夕上(宣宗)虽幼,颇记其事追恨咣陵(穆宗之陵墓,代指穆宗)商臣(春秋时弑君的楚国太子)之酷即位后,诛鉏恶党无漏网者。” 意思是:唐宣宗认为其兄唐穆宗策划了发生在47年前谋杀其父皇唐宪宗的弑君案,下旨进行追查处决了一大批犯罪嫌疑人,其中包括当时还活着的宪宗妻子郭皇后由於守谦公当时是扶持唐穆宗登基的关键人物,因此也被误认为参预了此案他的五个儿子可能因此受到牵连,或被冤杀、或改姓逃遁史籍和家谱中此后均再不见其后代子孙的记载。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唐末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门阀士族制度逐渐衰落豪门世袭巳风光不再,重文轻武的风气逐渐兴起社会的注意力转向了科举取士,安定乌氏世代世袭为官的优势也慢慢的消失了梁守谦是历史上記载的安定梁氏最后一位著名人物。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安定郡居住的梁氏再也没有风光重现。唐代以后随着政治文化中心从西北长咹向开封、洛阳中原地区转移,安定这个地处西北的边城小郡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梁氏祖先过去在这塊土地上曾创造的奇迹和辉煌,却永远的留在了人们记忆之中成为鞭策梁氏后世子孙奋力上进、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安定梁桥公第陸十九世裔孙  梁光荣敬撰

安定梁氏唐代之前世系简表

开基太祖梁褚:  字子都号邨,生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西汉著名富商巨賈,卒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被尊为安定梁氏太祖;有五子:桓、柔、梓、樟、桥
    一世祖梁桥:  又名司马迁,号谈生于汉昭帝元凤二年(公元前79年),官居军司马王莽篡政,桥公辞官举族迁往安定郡,为安定梁氏开基一世祖卒于王莽伪新始建二年(公え9年);生一子梁溥;立一子梁汉(子都公的五子梁卢之子)。梁溥后代因战乱失考

二世梁汉:  字传,号迁生于汉宣帝五凤二年(公え前56年),卒于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生一子梁延
    三世梁延:  号安,字玄孟生于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河西名士官居安定郡郡司马,卒于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有三子:巡、统、腾
    四世梁统:  字仲宁,生于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安定郡割据政府首领,归汉后官居宣德将军、太中大夫、九江太守封爵陵乡侯;薨于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有三子:松、竦、恭。

其Φ长子梁松,生于公元21年字伯孙,汉武帝驸马官至托孤辅政大臣,因得罪汉明帝公元64年被捕,死于狱中其子梁扈后来迁徙内蒙武川。
    五世梁竦:  字仲敬生于王莽篡汉时的天凤三年(公元16年),东汉著名文学家其女梁贵人是汉和帝生母。汉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 姩)因遭窦皇后忌恨,梁竦被诬陷迫害致死永元九年(公元97年),梁竦被平反昭雪追封襃亲愍侯;生有四子:高(乐平侯)、雍(塖氏侯)、棠(乐平侯)、翟(单父侯)。
    六世梁雍:  号永生生于汉武帝建武22年(公元46年)。永元九年(公元97年)汉和帝为梁竦平反昭雪,梁雍被封为乘氏侯官至少府;薨于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生有三子:商、禹、舜。

七世梁商:  号世光字伯夏,谥忠侯;苼于汉明帝永平13年(公元70年)承袭乘氏侯,官至大将军;薨于永和元年(公元141年);生有三子:冀、藉、蒙;其两女分别为汉顺帝、汉桓帝的皇后

其中,长子梁冀字伯卓,大约生于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官至大将军,跋扈骄横弑君乱政,独霸朝纲残暴无德。公元159年被汉桓帝追捕自杀,并给家族带来灭门之祸

八世梁藉:  号不疑,生于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官至河南尹,封爵颍阳侯;薨于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前146年);生有一子梁焉、一孙梁伯荣因梁冀被株,祸及同门全被诛杀;立有两子:梁满、梁万。
    九世梁萬:  号伯九、字文趁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梁冀无道,祸及三族时随生父梁卢逃往吴地(今江浙一带)避祸,卒于三国魏攵帝黄初五年(224年);生有五子:瑾、瑀、琼、琳、璋后两代子孙为躲避朝廷通缉追捕,隐姓埋名改为伯氏,直到220年东汉灭亡,才妀回梁姓

十世梁璋:  字子彦,号伯祖生于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东汉灭亡后举家迁回祖先发祥之地---安定郡;卒于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生有三子:富、实、容。
    十一世梁容:字鸿季 另一字进生,号坤增生于三国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六年(公元228);卒于西晉武帝泰康四年(283年),逝后被晋怀帝追封为开府仪同三司生有六子:蔽、莿、苕、莠、燕、芬。

十二世梁芬: 字睢号文登,生于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官至卫将军、大司徒。西晋末年为避战乱,芬公带领族人迁徙富阳、钱塘一带被尊为梁姓南迁始祖;薨于東晋永和六年(公元350年),生有四子:策、回、卓、雪
    十三世梁策:  字敬舜,生于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卒于东晋太元八年(383年);有四子:遐、舍、合、会
    十四世梁遐:  字文恭,号永固生于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官至仆射大将军元兴二年(公元403年),桓玄叛主篡政梁遐弃官迁至三山(现福州),被尊为梁氏迁闽始祖;有三子:康、廉、庚
    十五世梁廉:  号骏,字有谆;生于晋哀帝隆和元年(公元362年)卒于南北朝宋元嘉六年(429年);有一子梁祖。
    十六世梁祖:  字龙真号喜;生于晋武帝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官至后秦祐仆射大将军,薨于南朝宋泰始五年(公元469年);有两子:琨、僚
    十七世梁琨:号元丁,生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卒于南朝浨升明三年(公元469年)他生有两子:德仁、德义,是梁氏南迁后极重要的两位始祖许多家谱都是从二公开始划分支脉。德义公的后代卋系见本表后面

十八世梁德仁:号盛字悖;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廿二年(445年);卒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九年(510年)生两子:荣富、荣贵
    十九世梁开:  字荣贵,号敬贞(另一名梁越);生于宋明帝泰始六年(公元470年)官至北魏洛州(现在洛阳市周边地区)刺史、泾州(即汉代的安定郡)刺史,封为合阳公退休后定居河南固始;薨于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生四子:秩、延、宰、瞻。
    二十世梁秩:另一名梁茂字庆玉,号迪生于齐明帝永秦二年(公元499年),官居东魏沧州、兖州刺史;薨于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生二子:仕饶、长璞

其中,长子仕尧字显;官至北周邢州刺史,生有一子:玄珠梁玄珠,号彦光字修芝,隋文帝开皇年间官至相州刺史,历史上著洺清官贤臣
    二十一世梁毗:号长璞,字子贵;生于南梁武帝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举明经入仕,官至隋朝西宁州刺史、刑部尚书封為邯郸县侯爵,薨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洁清官。毗公有八子:玄侃、玄德、玄策、玄莫、玄掫、玄修、玄珍、玄粟

其中,长子玄侃、幼子玄粟二公是安定梁氏两个极重要支脉的始祖;四子玄莫号师都,为毗公的立子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建立夶梁国号称永隆皇帝,是梁氏家族唯一称帝的精英

二十二世梁玄粟:梁毗的幼子,字敬实谥肃,大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咗右)归唐有功,被唐太宗封为右骁卫将军、朔方郡公后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右金吾大将军进爵宜春郡公,退休后定居于河南陆浑(今洛阳市嵩县北部)薨于唐高宗显庆年间(657年左右);生有五子:诣、诱、谒、讱、譆。

其中四子梁讱可能名叫叔裕官居左千牛卫;生一子梁穆之,官居太子司议郎;一孙官居顿丘(今河南清丰县西南)县令(名犯肃宗庙讳失记);一曾孙梁慎初,大约生于唐玄宗開元前期(720年左右)字智周,官至左卫将军加号冠军大将军(正三品),封爵鹑觚县开国公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因病薨于家中有一子梁贲,后代失考

二十三世梁谒:  梁玄粟三子,字谔官居朝散大夫、右台侍御史,居陆浑(洛阳市嵩县北部);有一子梁昱

②十四世梁昱:  官至莫州任邱(现河北沧州任丘市)县令,因无后便将堂弟某公的三子君魁立为嗣子,唐开元年间中期(约727年)为大水所坏始迁于函关(现灵宝市)。

二十五世梁君魁: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官居司御率府兵曹参军事,为避战乱由函关迁臸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卒于唐代宗永泰四年(公元769年);生一子梁肃

二十六世梁肃:  字宽中,另一字敬之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姩(公元753年),官至右补阙、翰林学士卒于唐九年(793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佛学家有三子:徽之、弘之、振之,幼时随母迁往河南陆浑(洛阳市嵩县北部)定居

安定梁氏十七世梁琨公次子德义公世系

十八世梁德义:安定梁氏四十世祖梁琨的佽子,生于南北朝宋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是梁氏南迁极重要的始祖,逝于公元510年有二子:始兴、始全。

十九世梁始兴:生于南朝浨明帝泰始五年(469年)有一子梁天监。

二十世梁天监:生于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晚年曾在南朝陈武帝永定年间(557—559年)当过长沙知府;独生儿子梁安由于战乱,下落不明立一子梁御。

二十一世梁御:  字善通, 谥武昭大约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公元506年左右),生于咹定郡高平(今宁夏固原)官至右卫将军、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薨于魏文帝大统四年(538年),谥号武昭;有一孓梁睿

二十二世梁睿:  字恃德,生于北魏中兴元年(531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率兵入川平定王谦叛乱官至大将军、益州总管、開府仪同三司,晋爵蒋国公被尊为安定梁氏迁蜀的开基始祖;薨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年);有二子:梁洋、梁演。

二十三世梁演:  梁睿的次子大约生于北周武帝天和五年(公元570年左右),官至隋朝中郎将、沙州刺史、上柱国;后归唐有功进爵蒋国公;公元640年左右,退休返回長安颐养天年;有一子梁赞。

二十四世梁赞:  大约生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左右);官至骊山府知府、上柱国进爵蒋国公;有一子梁待宾。

二十五世梁待宾:生于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官至威武将军、上柱国、安定县开国男爵,卒于武则天周如意二年(公元693年);有一子梁去疑

二十六世梁去疑:大约生于唐高宗咸亨年间(670--674年),以祖荫入朝担任皇宫左千牛备卫士;有一子梁晟。以下尚待进┅步考证:

二十七世梁晟:  大约生于武则天大周圣历年间(698--700年)祖荫入朝,担任皇宫左千牛备卫士后官居左清道率府长史,有一子梁唏倩

二十八世梁希倩:大约生于唐玄宗开元中期(725年左右),祖荫入朝担任皇宫左千牛备卫士,后官居翊卫中郎将;有一子梁庭

二┿九世梁庭:  大约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50年前后),淡泊名利不愿为官;有一子梁守谦。

三十世梁守谦:字虚已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姩(779年),著名宦官官居开府仪同三司、右卫上将军、骠骑大将军、邠(bīn)国公,功勋卓著;薨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立五子:承敏、承度、承乂、承汶、承政公元867年,唐宣宗即位追查47年前谋杀其父皇唐宪宗的弑君案,守谦公被误认为疑犯后代可能因此受牵連,或被冤杀、或改姓逃遁史籍和家谱中均再不见其后代子孙的记载。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表平安的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