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师做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术有没有超执业范围

      您好!我不知道您是否用于自己操莋,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您在医护人员的正确引导下使用,现就安置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水封瓶相关注意事项简要阐述余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患者取斜坡卧位.手术部位应依体征,X线胸片或超声检查确定,并在胸壁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局麻.
      2,首先用注射器作胸膜腔穿刺,以确定最低引流位置.作皮肤切口,用直钳分开各肌层(必要时切开),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壁层胸膜应注入足量局部麻醉劑),置入较大橡胶管.引流管伸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以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上,末端连接无菌水封瓶.
      3,如系急性脓胸,术中宜取分泌粅作常规检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度试验.如为张力性气胸,可于病侧锁骨中线第2前肋间,腋前线或腋中线的第4或第5肋间处置管.
      答:由于肋间血管和神经行走于肋骨下缘,为避免其损伤,分离肋间组织或插套管针时,应紧贴肋骨上缘进行.
      答:胸腔引流管插入的深度因病人年龄(大人或小駭)和胸壁的厚薄而有所不同.原则是既要使液体或气体得到通畅引流,又要避免胸管阻碍肺的扩张或损伤肺组织,故插入不宜过深.对于成年人管端在胸腔内深度以3厘米左右较好,对于儿童为防止胸管插入过深和容易脱出,可用覃形管,使覃形头恰于胸腔内即可.
      答:一般不必要.因为按液胸插管引流处理后,随着液体排出和肺脏复张,加上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气体也能排出.有时为了利于液气同时排出,胸管插入可以深些,但应設法使胸管尽可能与胸壁平行.只有在很个别的情况下才考虑在前胸插另一排气管.
      答: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压力随呼吸而改变.一般呼气时压力為-3~-5厘米水柱.吸气时压力为-8~-10厘米水柱左右.为了防止空气被负压吸入胸腔,造成肺萎陷,所以应接水封瓶.插在液面下取管长度鉯2~3厘米较好,因为过深时胸内空气不易逸出.
      答:①如为胸外伤病人,可能有较大的肺裂伤或支气管断裂;②如是自发性气胸,可能有小支氣管与胸膜腔相通;③如插管处的胸壁切口较大或皮肤缝合不严,吸气时空气可从管周进入胸腔,呼气时由管内排出.
      答:这种情况大多由于:①引流管欠通畅;②插管部位皮肤缝合严密,但肋间软组织和插管之间有较大空隙,空气由管周逸入皮下.处理办法:弄通引流管,缝合肋间软组織消除与插管之间的空隙,或置新插管.
      答:可能的原因有:①引流管扭曲;②血块或脓块堵塞;③胸壁切口狭窄压迫引流管;④肺膨胀或隔肌上升将引流管口封闭;⑤包扎创口时折压引流管.
      答:置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后的病人,不应放在矮小的行军床上休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呼吸,胸膜腔内的压力波动在吸气时的-8~-10厘米水柱,呼气时在-3~-5厘米水柱,但在用力深吸气时,胸腔内压力可达-50厘米水柱.此时引流瓶中的液體可倒吸入胸膜腔,这样一来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栲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

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肺切除术;;lung

胸/肺手术/和的手术治疗/肺气肿的手术治疗

肺减容术是治疗某些肺内或疾病的有效手段。根据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病人肺的情况可以切除一侧全部肺脏(即);也可以进行肺部分切除(包括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还可以切除两个肺叶,或作肺叶加肺段(或楔形)切除;有时也可一次(或分期)作两侧肺叶或肺段切除对某些病人常在切除肺叶或全肺的同时,切除纵隔、壁层或部分膈肌原则仩,肺切除的范围应该足够使肺内病灶被完全切除,不能残留复发;但又应尽量少切使能尽量多的正常肺,以维持较好的肺功能

肺減容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肺的处理。因为:①肺血管壁较血管壁脆弱容易撕破,尤以肺为著;②大的肺时由于负压的吸引,可产生严重嘚;③肺血管与直接相通一旦大,迅速降低心排出量而易导致骤停。因此要求肺切除手术的操作一定要轻柔、谨慎、细致和准确。

肺严重裂伤无法进行修补术者,应作局部肺叶或全肺减容术

6.2 2.支气管肺内肿瘤

对于的切除范围,意见尚未一致多数人认为只要没有远距离,切除所在的一叶或两叶肺和、旁以及隆凸下的组织能得到与全肺切除同样的疗效,而手术损伤和并发症却可减少术后肺功能也能保存得更多一些。对于局限于一叶的转移癌或肿瘤性质未定,不能排除良性瘤或瘤者则应作。总之在考虑切除范围时,应全面估計肿瘤类型、部位、转移情况、呼吸、功能以及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等情况如病人已有恶病质,剧烈;x线见隆凸已增宽,癌肿影与胸壁或纵隔已连成一片没有间隙,或已见;气管镜检查见隆凸增宽、固定肿瘤离隆凸不到2cm;测定高于400单位等情况,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将佷小或不能切除。如肺癌有远距离转移或已侵入膈、喉返神经及纵隔血管者,手术

的外科治疗是肺结核的一个组成部分,只适用于┅部分肺结核病人应选择适当时机,而且必须和其他疗法密切配合才能缩短治疗时间,扩大治疗范围减少复发率。在选择治疗时必须全面考虑病人的一般情况、病变类型、病程发展过程和对以往治疗的,并根据最近3周内的x线正、片慎重决定一般情况下,肺结核病囚应先进行一定时期的治疗如病灶不能,而又适合外科手术的即应及时手术,不要等到一切都试用无效后才作手术以免错过时机。此外在考虑手术方法时,必须估计手术效果、病人负担、肺功能丧失的程度和余灶复发的可能性采用最安全、最简易而收效好的手术。目前肺减容术的危险性和并发症虽已大为减少,但不宜作肺减容术者不应勉强仍可采用萎陷手术。

(1)结核球:直径在2cm以上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不见消失,甚至中心发现液化空洞或有扩大趋势者均应切除。球形病灶性质不肯定者则不宜等待,应即作切除手术

(2)病灶:干酪病灶或一堆干酪病灶大于2cm,药物治疗6月~1年以上无效继续排菌者,应考虑手术

(3)空洞:由于支气管结核引起肉芽增生戓造成管腔狭窄,使远侧空洞形成张力性空洞;或因病变时间较久空洞周围组织增生,形成厚壁空洞均应切除。一般空洞经药物积极治疗6月~1年仍不关闭者不论是否排菌,都应考虑手术以免日后、播散。

(4)支气管结核:经药物积极治疗6月~1年年以上无效甚至因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造成;或因广泛管壁破坏,形成者应作切除。

(5)毁损肺:一侧或一叶肺全部或绝大部分被破坏形成干酪病灶、空洞、缩、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应考虑切除如对侧尚有干酪病灶、结核球或空洞等病变,则应慎重研究手术问题

(6)外科萎陷疗法后6月~1年空洞仍不,查痰抗酸菌或间断阳性病人一般健康状况允许时,可再作肺减容术

证实病变局限,有明显者应掱术切除有病的肺段、肺叶或全肺;如症状不明显,可不必手术如双侧支气管均有局限变,且范围较小可分期切除,先切病变较重的┅侧;术后如仍有症状经造影再次证实来自对侧者,再作第2期手术范围过于广泛,无手术机会者只能用和中西药物治疗。

经积极内科治疗3个月以上临床症状和x线片不见好转者,应作肺叶或全肺减容术因范围往往广泛,不宜考虑肺段切除以免残留病肺。对个别极喥虚弱的病人症状严重,不能耐受切肺手术而病变位于肺表浅部者可先作切开引流术。

、肺大泡或如出现症状,均宜作肺叶、肺段戓局部切除术

上述各类病人,在决定肺减容术前都应进行。如术前和占预计值60%以上者切肺手术安全;在60%以下者,即应慎重此外,洳病人有慢性心、肾功能不全则将难以耐受手术。

除一般手术的术前准备外应着重下列各项:

1.必需有术前3周以内的胸部正、侧位x线,鉯便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如系恶性肿瘤病人则应有2周内的胸片。此外还应作,观察膈肌度以便估计是否有膈神经受累和胸膜粘连情况。

2.肺减容术后对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切除后作影响将更严重。切除的范围越多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对肺切除的病人,應详细询问以往呼吸系疾病史检查呼吸功能,必要时进行分侧肺功能检查以便正确估计术后的呼吸功能。

3.肺结核病人尤其是有性、痰抗酸菌阳性者,应作便于确定即将切除的支气管残端粘膜是否正常,以免因有残存支气管内膜结核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和等严重并发症。

4.对肺化脓症(包括支气管扩张)的病人应加强体位引流,并根据痰培养和试验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争取每日痰量减至最低量(最好能在50ml以下)手术当天早晨应再引流一次,以免术中痰液阻塞发生,或流入对侧肺脏继发必要时,可每周作支气管镜检查忣吸痰体位引流效果的好坏,决定于引流的支气管是否通畅病位是否正确,以及引流维持时间和次数是否足够此外,还可配合应用囷支气管剂

不同肺段引流的体位如表1(每次1小时,每日2~3次):

5.除化脓性疾病病人在术前已经应用相应的抗生素外一般择期作肺切除掱术前,应先注射1日青、;肺结核病人应在术前注射链霉素和口服1~2周术前1日加注。

6.术后和进行可预防并发症和促进余肺的扩张。如果预定作后外侧则应强调术后早期进行术侧手臂高举过头的锻炼,以免日后切口附近瘢痕粘连影响手臂活动。

表1 不同肺段的引流体位

左上叶 尖后段 1+2
    前内基底段 7+8
    后基底段  10

是肺手术必需选择的方法其优点是可以纵隔扑动和反常呼吸,保证足够的以及减少纵隔扑动和反常呼吸所致对循环的影响。通畅呼吸道的分泌物可以通过气管内插管吸出。痰量多、咯血多活动性肺結核者可用双腔气管内插管,或支气管内插管防止痰或血向对侧。通常多选择静脉复合用硫喷妥钠或咪唑安定、乙托咪脂诱导,快速氣管内插管静脉点滴,长效松弛剂应用或选用司可林加入普鲁卡因中静脉点滴少量不易燃烧、电灼时没有爆炸危险、麻醉效能较强、洏对呼吸道不刺激、不使分泌物增加、对循环功能较小的,如、、、等手术结束时麻醉苏醒快,便于术后护理近年来很少应用,因为乙醚易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在电灼时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且有术后呼吸道并发症较多等缺点故已被其他卤族氟碳所替代。

肺减容术常鼡的切口是:

后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对术野显露最好对肺下叶或全肺切除,以及估计胸内粘连较多的最为适宜此切口之缺点为:切斷胸壁肌层较多,大流血多,费时另外,由于健侧肺在下受压挤,对呼吸功能差的老年患者不利

前外侧切口:此切口虽然术野显露较后外侧切口差,但可顺利完成肺上叶叶之切除并有损伤胸部肌肉少、少、进胸快之优点。由于仰卧位对健肺小更有利于年老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切口:这一切口之优点是美观、创伤小基本不切断任何肌肉。适于周围小病变的局部切除及

正中切口:主要适用于雙侧之切除。

全肺减容术的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因此应在病灶能完全、彻底切除的前提下,尽一切努力通过支气管成形和(戓)血管成形的办法去完成肺叶切除,而避免全肺减容术全肺减容术是在其他类型的手术都无法进行情况下的最后选择。

(1)左全肺減容术(图5.4.1-15.4.1-2):侧卧位,左后外切口经第5或第5肋床进胸。先行探查以初步确定病变的性质、范围和可切除性。若为肺癌且包绕肺門,还应在膈神经后方纵行切开进一步检查(图5.4.1-3)注意尽力避免损伤膈神经。对肺癌患者探查发现以下情况时,有可能要施行左全肺減容术:①左肺动脉近端受累和游离比较困难;②斜裂内肺动脉被肿瘤和肿大淋巴结侵犯,使得肺叶切除术非常困难;③上、下肺静脉彙合处受累须切除一小部分左房壁;④左上、下叶支气管分嵴处广泛受侵,难以进行

一旦确定施行左全肺减容术,就开始解剖和游离肺门为左侧肺门之上界标记。将肺向下、向后牵拉在弓下缘下方切开纵隔胸膜,并向肺门之方延伸切断并结扎通向肺门的分支,再鈍性解剖肺门的疏松组织即可显露左肺动脉主干及左上肺静脉。解剖和游离出这两支血管如果心包已经切开,则在心包内解剖和游离并分别绕上一根牵引线(图5.4.1-4)。心包内和心包外联合起来解剖和游离可增加肺血管完全游离之长度,使肺血管的处理更加方便和安全,将左肺向前牵拉显露肺门后方,切断下肺解剖和游离左下肺静脉。如果心包已经切开左下肺静脉同样也可在心包内解剖和游离,并绕上一根牵引线(图5.4.1-4)肺门结构中,只要肺动脉和肺静脉能安全而顺利的解剖和游离出来则支气管的解剖和游离就不会有太大困難。可将肺向前牵拉从肺门后方进行。注意尽量游离左主支气管至隆嵴水平(图5.4.1-55.4.1-6)。

肺血管及支气管解剖和游离完毕后逐一对其进荇处理。处理的顺序一般是先肺动脉再肺静脉,最后切断支气管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应将最难处理嘚结构放在最后一步肺血管和支气管处理的方法已如前述,医生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目前,肺血管和支气管机械缝合切断法正推廣、普及(图5.4.1-7~5.4.1-9)左肺移出后,支气管残端用附近的纵隔胸膜包埋(图5.4.1-9)切开的心包予以缝合,以防止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和心脏疝的發生

(2)右全肺减容术(图5.4.1-10~5.4.1-13):侧卧位,后外侧切口经第5肋间或第5肋床进胸。先行探查以确定右全肺切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右铨肺减容术的大于左全肺减容术更应慎重选用。对于肺癌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才施行右全肺减容术:①右肺动脉近端受侵;②巨大的Φ心型肺癌、累及三个肺叶;③肿瘤及转移淋巴结能全部切除;④心肺功能良好;⑤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当决定做右全肺减容术后就开始解剖和游离肺门结构。奇静脉为右侧肺门的上界标志将右上、中肺向后、向下牵引,即可显露奇静脉剪开奇静脉下方及肺门前方的縱隔胸膜,用血管钳夹“米”钝性胸膜下的疏松组织即可找到右肺动脉主干和右上肺静脉。向肺动脉的近端解剖和游离直至后方。按湔述的肺血管处用手指游离出肺动脉主干,并绕一根牵引线(图5.4.1-14)然后解剖和游离上肺静脉,注意勿伤及深处走行的肺动脉(图5.4.1-14)將肺向上牵引,切断下肺韧带解剖和游离下肺静脉,并绕一根牵引线(图5.4.1-14)当肿瘤侵及肺门时,有时须在膈神经后方切开心包进行肺動脉和肺静脉的解剖和游离

肺动脉和肺静脉完全解剖和游离出来后,将肺向前牵引暴露肺门后方。切开隆嵴下方的纵隔胸膜用手指戓钝直角钳解剖和游离右肺主支气管(图5.4.1-15)。有时须切断奇静脉以利于主支气管的解剖和游离。

肺血管和右主支气管均可用机械缝合切斷法处理(图5.4.1-16)其顺序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但也可以先支气管后肺血管,应依实际情况而定

与左全肺减容术一样,支气管殘端用纵隔胸膜(或奇静脉)覆盖安装一根胸腔,关胸若心包已经切开,则应重新缝合

(1)右肺上叶切除术:右肺上叶的肺门结构仳其他肺叶复杂,其肺动脉分支较多大约80%的人群右肺上叶前段与右肺中叶部分或全部融合。因此施行右肺上叶切除颇费时,须多加

開胸后,在奇静脉下方腔静脉外侧切开纵隔胸膜。然后在肺门前方膈神经后方扩大此切口至上肺静脉水平。接着在肺门后方,迷走鉮经前方延长纵隔胸膜切口至右中间气管水平用“花生米”向上推移奇静脉,显露右主支气管和右上叶支气管接着向下解剖,在奇静脈和腔静脉交界处常可发现1枚淋巴结这枚淋巴结的下缘紧邻右肺动脉之上缘(图5.4.1-17)。推开肺动脉表面的疏松组织即可显露出右肺动脉仩前段分支。将该动脉分支解剖和游离出来在尖前段动脉共干上行近心端结扎,远心端则分别结扎在尖段和前段分支上若血管太短,處理有困难可用电开尖段和前段动脉表面的肺组织,延长其长度右肺上叶尖前段静脉常盖在右肺上叶前段动脉之上,若先将该静脉结紮、切断则处理尖前段动脉就更为安全和方便(图5.4.1-18)。

90%的人群从叶间肺动脉干上发出后段回升支动脉如果斜裂完整,可经斜剖和游离該支动脉如果斜裂不完整,可先解剖、游离、结扎、切断上肺静脉然后再解剖叶间肺动脉干,并寻找回升支动脉比较安全的途径是從解剖肺门后始(图5.4.1-19),即切断迷走神经至右肺上叶的分支结扎和切断上叶支气管动脉,然后解剖右肺上叶支气管之下缘上叶支气管與中间干支气管交界处常有一淋巴结,将其推向远侧上叶支气管之下缘即可清楚显露。上叶支气管下缘显露后不要试图用直角钳从下緣游离上叶支气管,因为这很容易损伤回升支动脉应从上缘锐性解剖上叶支气管内侧面(图5.4.1-20),接着手指钝性分离直至其下缘(图5.4.1-21)。上叶支气管完全游离出来后或用缝合器,或用间断缝进行处理钳夹上叶支气管远端,并将右上肺向前、向上牵引就很容易解剖出葉间动脉干及后段回升支动脉。将回升支动脉游离、结扎、切断(图5.4.1-22)偶尔,在此附近还可遇到1支发自叶间肺动脉干的前段动脉亦应將其游离、结扎、切断。

分开上叶后段与下叶背段之斜裂(图5.4.1-23)右肺上叶与中叶之间的水平裂也予以分开,向上、向前牵引右肺上叶即可显露右上肺静脉及其分支(图5.4.1-24)。右上肺静脉与动脉的关系此时看得清清楚楚注意保护中叶静脉,将上叶静脉游离、结扎、切断唍成右肺上叶切除术。切断下肺韧带以利中下叶向上膨胀,填充右上胸腔为防止中叶扭转,将中叶固定在下叶上(图5.4.1-25)右上肺支气管残端用附近的纵隔胸膜或奇静脉覆盖。

(2)右肺中叶切除术:过去中叶切除术主要是为了治疗“”。由于钙化和肿大淋巴结常累及中葉动脉和支气管再加上水平裂多不完全,故中叶切除术并易个别情况下要事先控制右肺动脉近端主干。

在治疗肺癌时右肺中叶切除術常与上叶或下叶切除术同时完成,而在治疗时则常与右肺下叶切除术一并进行。中叶与上叶切除同时施行时中叶支气管和上叶支气管应分别处理,而与下叶切除同时施行时则在上叶支气管的远端——中间干支气管一次处理。

中叶切除术的具体步骤如下:开胸后将祐肺下叶向后牵拉,显露斜裂(图5.4.1-26)在右肺中叶后缘与斜裂交界处向深处解剖,寻找叶间肺动脉干此时常可遇到淋巴结。中叶动脉多為1支或2支偶尔为3支,恰在下叶背段动脉对侧从叶间肺动脉干内侧面发出,将其游离、结扎、切断(图5.4.1-27)注意个别情况下,有从中叶動脉发至上叶的支将手术台略向后方旋转,显露肺门前方解剖和游离中叶静脉,该静脉是上肺静脉的最下一个分支(图5.4.1-28)结扎和切斷中叶静脉后,就能较容易地解剖和游离出中叶支气管(图5.4.1-29)切断中叶支气管,近端间断缝合关闭远端则用支气管钳夹住(图5.4.1-30)。牵拉支气管钳在看清中叶与上叶的分界线后,利用钝性和锐性分离或切割缝合器将中叶与上叶分开,完成中叶切除术(图5.4.1-31)用缝线将祐肺上叶的糙面与下叶对合,以减少术后漏气的时间

(3)右肺下叶切除术:开胸后,将右肺上叶和中叶向前下叶向后牵拉,显露斜裂在斜裂和水平裂交界处切开胸膜,解剖和游离叶间肺动脉干(右肺中叶切除术之图5.4.1-27)若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融合,则一定要在看清叶間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后才可将二者分开,或用缝合器或用钳夹剪断法。中叶动脉从叶间动脉干前内侧面发出应保护。与中叶动脉相對下叶背段动脉从叶间动脉干后外侧面发出,有时为2支偶尔,上叶后段回升支动脉发自下叶背段动脉最好先处叶和下叶背段动脉远側的基底段动脉(图5.4.1-32),该动脉总干较短宜在其远端解剖和游离出它的2~4个分支,分别结扎和切断而后结扎、切断背段动脉,注意勿損伤回升支动脉

将右肺下叶向前和向上牵引,切断下肺韧带直至下肺静脉下缘该处常有1枚淋巴结(图5.4.1-33)。切开下肺静脉前后的纵隔胸膜用“花生米”推开下肺静脉表面的疏松,即可清楚地看到下肺静脉的走行在下肺静脉与下叶支气管之间解剖,将二者分开然后以掱指分离,就可把下肺静脉完全显露出来(图5.4.1-34)扩大下肺静脉与下叶支气管之间的空隙,用缝合器处理下肺静脉(图5.4.1-35)下肺静脉心包外部分甚短,若用处理下肺静脉最好解剖和游离出它的背段和基底段2个静脉分支,在分支上结扎、切断以保证下肺静脉的近心端有足夠的长度,结扎线不至于滑脱下肺静脉的近心端也可用无创伤血管钳夹住,断端予以缝合

最后解剖下叶支气管至中叶开平。斜着安放支气管缝合器以确保不累及中叶支气管(图5.4.1-36,5.4.1-37)缝合器击发前,令麻醉师加压观察中叶膨缩情况,在中叶支气管通气良好后钉合丅叶支气管,完成右肺下叶切除术

(4)左肺上叶切除术:左肺上叶切除术中最常遇到的解剖变异是肺动脉,其分支3~8个不等为了手术嘚安全,可先处理舌叶动脉后处理肺动脉近端的尖、前段动脉,因为尖、前段动脉走行较短解剖和游离时容易损伤,而且损伤后易累忣肺动脉近端主干引起致命的大出血。困难和复杂的左肺上叶切除术应先解剖和游离出左肺动脉近端主干并绕上一根带,然后再开始處理各个分支以防意外。细节如下:

开胸后左肺上叶牵向下方,切开主动脉弓下的纵隔胸膜(图5.4.1-38)认清膈神经后,将纵隔胸膜切口姠上肺静脉方向延长(图5.4.1-39)肺门后方,迷走神经内侧纵隔胸膜也予切开(图5.4.1-40)。

切断迷走神经通向肺门的分支用“花生米”推开肺動脉表面的疏松组织,开始解剖和游离左肺动脉主干先将左肺动脉与左主支气管分开(图5.4.1-41),再从肺门前方找到左肺动脉主干与左上肺靜脉的分界用手指钝性解剖,就能完全游离出左肺动脉主干绕一根阻断带(图5.4.1-42)。

向前牵拉左肺上叶在斜裂内解剖左肺动脉(图5.4.1-43)。若上叶后段与下叶背段之间的斜裂不完整则应以缝合器或钳夹剪断法将其分开。沿着肺动脉向远端解剖越过左肺上叶支气管后即可找到上叶后段动脉,该动脉恰在下叶背段动脉之对侧上叶后段动脉之远侧是1或2支舌叶动脉(图5.4.1-44)。将舌叶动脉和后段动脉分别结扎、切斷(图5.4.1-45)顺时针旋转和向下牵拉左肺上叶,解剖和游离出较短的尖段和前段动脉分别结扎和切断(图5.4.1-46)。

向后牵拉左肺上叶用“花苼米”推开左上肺静脉表面的疏松组织,解剖和游离左上肺静脉左上肺静脉的后方为左上肺支气管,支气管周围有结缔组织在结缔组織内解剖,很容易将肺静脉和支气管分开左上肺静脉有3~4个分支,分别解剖、游离、结扎左上肺静脉近端的心包外部分甚短,为安全起见用缝合器处理比较。若没有缝合器则用无创伤血管钳夹住,切断后断端予以缝合也可先处理左上肺支气管,而后处理左上肺静脈即向后剥离肺动脉,显露左上肺支气管(图5.4.1-47)用缝合器将支气管闭合、切断。切断时注意保护左上肺静脉提起远端支气管,显露咗上肺静脉(图5.4.1-48)按前述方法予以切断,移出左肺之上叶(图5.4.1-49)最后,切断下肺韧带以利肺向上膨胀,填充胸腔

(5)左肺下叶切除术:如果斜裂是完整的,则左肺下叶切除术是所有肺叶切除术中最简单的左下肺肺血管解剖变异甚少。具体步骤如下:

开胸后左肺仩叶和左肺下叶分别向前和向后牵引,在斜裂内切开胸膜解剖出左肺动脉(图5.4.1-50)。左下肺背段动脉从左肺动脉后外侧发出一般在上叶後段动脉稍下方,有时为2支将其解剖、游离、结扎、切断。然后沿斜裂向前解剖在舌叶动脉之下方,可找到基底段动脉2~3支,分别結扎、切断(图5.4.1-51)注意保护舌叶动脉。

切断下肺韧带将左肺下叶向前上方牵引,切开肺门后方的纵隔胸膜解剖和游离下肺静脉,下肺静脉的近心端用血管缝合器关闭远心端则用血管钳夹住,中间切断(图5.4.1-525.4.1-53)。

最后解剖和游离出左肺下叶支气管紧挨上叶支气管放置支气管缝合器,钉合后在其远侧切断移出左肺下叶(图5.4.1-54,5.4.1-55)

局限于一个肺段的病变,特别是良性病变可行。其优点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健康肺组织肺功能损失少,手术创伤小缺点是操作复杂,技术上要求较高若不熟练,术后并发症多效果反而不如肺叶切除術。因此缺乏的胸外科应慎重选择(图5.4.1-56,5.4.1-57表5.4.1-1)。

目前常作的是下叶背段、左上叶舌段切除术。

(1)背段切除术:右、左下叶背段切除术类似仅以右下叶背段切除为例叙述。

在斜裂和水平裂交界处剪开叶间胸膜及肺动脉鞘膜解剖出右下叶背段动脉,结扎、切断(图5.4.1-58)将下叶肺拉向前方,剪开下叶肺门后面的纵隔胸膜显露下肺静脉,其最上一支为背段静脉将其结扎、切断(图5.4.1-59)。在已切断的背段动脉之方解剖出背段支气管(图5.4.1-60),先以直角钳夹住请麻醉师轻轻胀肺,钳夹正确时则见背段肺组织不张,其余肺段膨胀良好若加压时间长,用力大背段肺组织可因侧支呼吸而膨胀,但停止胀肺后其他肺段即见萎陷,而背段肺组织因支气管已钳夹不能排出,故仍呈膨胀状态确认无误后,将背段支气管切断、缝合提起下叶背段,用切割缝合器沿背段与基底段的界面将肺组织分离移出下葉背段(图5.4.1-61)。钳夹背段支气管远端将背段肺组织向上牵扯,有助于背段与基底段界面的辨认

(2)舌段切除术:在斜裂内剪开叶间胸膜及肺动脉鞘,显露舌段动脉分别游离、切断(图5.4.1-62)。肺门前方解剖出上肺静脉其最下支为舌段静脉,予以游离、切断(图5.4.1-63)舌段支气管位于舌段动脉的后下方,将其游离、钳夹胀肺证明无误后切断、缝合(图5.4.1-64)。牵拉舌段支气管之远端辨认舌段与尖后段、前段の间的界面,用切割缝合器将二者分离移出左肺上叶之舌段。

9.4 4.肺楔形及局部切除术

单技术的进步及各种各样缝合器的研制使得有代替肺段切除术之趋势。肺楔形切除术方法简单不解剖血管和支气管。肺局部切除主要用于或的治疗

(1)肺楔形切除术:肺楔形切除即切除包括病变在内的成三角形肺组织。探查确定病变部位后在病变之两侧约1~2cm处,从周边向肺中心斜行夹上两把长血管钳,两钳尖部相遇切除两钳之间的楔形肺组织,在两血管钳之近侧贯穿全层肺组织作褥式间断缝合(图5.4.1-65)。另一方法是采用缝合器行“U”字形或“V”芓形切除(图5.4.1-665.4.1-67),“U”字形切除可保证病变的近侧缘被彻底切除新型的缝合器缝合与切割同时完成,效果极好

(2)肺局部切除术:鼡钳子牵引起病变,以其为中心剪断周围肺组织予以切除。出血处钳夹结扎亦可用电刀或的方法,肺断面一般不出血、不漏气(图5.4.1-68)

9.5 5.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

支气管袖式切除术,亦称支气管成形术是将有病变之支气管袖式切除一小段,然后重新不切除肺组织(图5.4.1-69)。

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是除进行支气管袖状切除外同时还将连接该段支气管的肺叶一并切除,亦称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任何一叶肺组织均可行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图5.4.1-70),但由于解剖上的原因临床上最容易和最常作的是右上肺袖式肺叶切除术。在为肺癌患者行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的时候如肿瘤侵及肺动脉干,则可能要同(图5.4.1-71~5.4.1-73)由于解剖上的原因,临床上最常施行左上肺袖式肺叶切除及血管成形术少数患者,特别是行右肺上、中叶及右肺动脉双袖式切除者为缓解支气管及肺动脉吻合口的张力,可将右下肺静脉切断吻合到上肺静脉处,即所谓移位肺叶切除术(transposition

(1)右肺上叶袖式切除术:左侧卧位右后外切口,切断下肺韧带向上游离达下肺静脉水岼。按常规处理右肺上叶动脉和静脉完全分开水平裂及上叶与下叶背段之间的斜裂。在奇静脉下方及右上支气管远端分别解剖出右主支氣管和右中间干支气管用橡皮条围绕并牵引。将肺动脉钝性向前剥离使其远离右中间干支气管,在两软骨环之间分别切断右主支气管囷右中间干支气管移出右上叶(图5.4.1-75)。

肺癌患者支气管切缘的近端(主支气管)和远端(中间干支气管)均送病理科行冷冻检查若报告为阳性,则要扩大切除近端可能到达隆嵴,远端可能要切除右中叶若冷冻切片检查为,则着手行右主支气管与中间干支气管的端端吻合

用3-0无创可缝线行连续缝合。先缝显露较差的一侧始于软骨环和膜部交界处,腔外由后向前行腔内缝合,缝至前壁时缝针从腔内引出从腔外缝合软骨部。注意主支气管端针距(3~4mm)比中间干端针距(2cm)些以克服两断端直径上的差异。吻合毕恢复通气,向胸腔內灌注加压呼吸,观察有无漏气若无漏气,吻合口用附近的胸膜或奇静脉包埋(图5.4.1-765.4.1-77)。

(2)左肺上叶支气管、血管成形术:右侧卧位左后外切口。切断左下肺韧带向上游离至下肺静脉水平。分开斜裂找出左上肺动脉各分支。将未被肺癌或转移淋巴结侵及的各动脈分支按常规方法游离、结扎、切断然后游离受侵肺动脉干的近心端和远心端。用无创伤动脉钳先阻断近心端向远心端肺动脉内注入(50mg/dl)20~40ml后,阻断下肺静脉以免倒流。肺动脉干行袖式切除肺动脉干远端阻断(图5.4.1-78)。常规处理左上肺静脉后行支气管成形术。解剖咗主支气管及左上肺远端之支气管(中间干支气管)根据支气管受侵的范围,在适当部位分别切断左主支气管和中间干支气管(图5.4.1-78)甴于左中间干支气管很短,因此切断时一定注意不要伤及下叶背段支气管左上肺移出后送冷冻切片检查,若支气管的两切缘均无癌组织则进行左支气管吻合。在左侧主动脉弓挡住了左主支气管,有时要切断2~3对肋间动脉及动脉韧带游离主动脉弓并向前牵引,才能很恏地显露左主支气管及顺利地进行支气管吻合(图5.4.1-79)但极少数患者切断肋间动脉后,可引起、要警惕!最后行肺动脉端端吻合(图5.4.1-80,5.4.1-81)全部手术完成,如图5.4.1-82所示

全肺切除后,原占据的胸内空间可由于膈肌上升、纵隔移位、胸壁以及胸液机化而逐渐消失。肺叶切除後余肺还可代偿性膨胀。因此肺减容术后的残腔一般不成问题。但在肺上叶切除后应常规将下肺韧带切断,有利于下肺叶上移填補胸顶残腔。

关胸前应仔细检查术野有无活动出血点或渗血处并进行彻底止血。全肺切除后安装一根闭式引流管;肺叶或肺段及局部切除后安装两根引流管。用生理盐水胸腔清点纱布及物品,仔细检查术野证明无异物遗留后,才合拢逐层缝合胸壁。

10.1 1.及时改变切肺范围

切肺的范围在手术前固然应根据胸部摄片、肺功能测定和对肺内病灶部位的估计来但最后决定,往往需在手术过详细检查后才能作絀譬如对肺癌病人,术前估计可以切除但如术中发现纵隔已有广泛转移,无法清除就应放弃切除手术;对肺结核空洞病人,术前估計位于上叶准备作上叶切除,但术中发现上叶已经不张、缩小下叶则有代偿性,空洞实际位于下叶背段因此原定切除上叶的手术方案就应改为全肺切除。

10.2 2.剥破胸膜粘连下病灶

病灶离开肺脏表面很近尤其在有炎性改变时,局部的胸膜粘连可以特别紧密在分离粘连时僦应特别小心,对肺结核、和肺癌病人必要时可用胸膜外分离,以免分破病灶胸腔。万一在分离时分破病灶应立即以、粗线将破口莋褥式或8形缝合。如破口很大且脆弱很易撕开,可垫以小纱布后缝合[图10]最后与病肺一并切除

肺动、静脉及胸内其他大血管损伤,可以引起致命性出血万一发生出血,术者最重要的是沉着、冷静立即用手指压迫止血,先将胸腔内积血吸尽根据病人情况进行加压等抢救措施,使病人一般情况切勿急于安放止血钳,以免扩大裂口增加固出血量。然后尽量清除出血点周围不必要的物品,以免影响显露和手术操作暂时放开压迫片刻,以了解血管损伤情况并继续吸尽积血[图11-1]。①如属血管侧壁裂伤应在裂口上、下分离血管,安放无損全国各地血管夹或用粗丝线环绕、收紧压迫止血,再用无损伤细针线将裂口作连续缝合[图11-2]放开血管夹或套线后,如尚有明显出血鈳补加数针间断缝合;如出血不多,可用热盐水纱布压迫数分钟即能止血。如裂伤的血管属病肺的分支则可不必,直接在列口上、下端结扎后切断②如出血来源是结扎线滑脱的近端血管残端,应在了解出血情况后先用组织镊或止血钳轻夹手指压迫下的血管断端,稍加牵引以利显露,然后迅速另外安放止血钳[图12-1]重新结扎加缝扎或连续缝合[图12-2]。如残端太短难以妥善结扎,则可进一步向近侧分离延长残端;必要时切开心包,作心包内结扎心包外缝合。③如出血来源于远侧血管残端则可直接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及其周围肺组织,另作双线缝扎;或保留该止血钳继续作切肺操作,和病肺一并摘除④如在进行上叶切除时撕裂肺动脉主干,经过努力裂口却越来樾大,终于无法修复时只可结扎肺动脉主干,改作全肺减容术

如靠近心包的组织粘连很紧,肺血管太短不能在心包外结扎;或肺癌疒人癌肿已经侵及心包;或肺血管在贴近心包处受伤出血,可作心包内结扎在膈神经后方或前方切开心包,即可显露肺动、静脉并作結扎后在心包外切断[图13];或在心包内切断后,将围绕血管的心包一并切除[图14]左肺动脉在心包内有纤维索与主动脉相连,为闭锁的动脉导管一般应在该纤维索远侧结扎左肺动脉,以免错扎肺动脉主干发生心脏停搏。如属肺癌已侵入左心房时还可用心房钳夹住局部心房後壁,切除部分心房壁用丝线双重连续缝合[图15]。有时右肺动脉主干太短显露不满意时,可将纵隔胸膜切口向上延长将奇静脉切断(切断时宜留一较长残端,以利提起后向前牵引上腔静脉)在上腔静脉后侧显露右肺动脉主干,并予结扎[图16]如上、下肺静脉被心包膜覆蓋,则可切开心包在血管上、下缘穿过后侧心包膜结扎。切断血管后再将心包稀疏缝合

常见的缺氧原因是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分泌物或血液堵塞。如属肺化脓症术前原来就有大量脓痰,不能用药物及体位引流控制不得已勉强作切除手术者,除有条件可在俯卧术外宜應用双腔插管麻醉。有时术前并未估计到由于手术操作、挤压或因药物刺激排出大量分泌物,或因出血进入气管支可能发生缺氧,甚臸窒息危及。麻醉师和术者应经常注意病人观察是否升高,倾听气管内有无分泌物堵塞的响声及时吸管支,清除积存的堵塞物偶爾分泌物十分稠厚,管导管无法吸除情况危急时,可迅速切断支气管将导管插入残端内吸除[图17]。在切断支气管时如发生支气管动脉出血倒灌入支气内,应迅速钳夹止血随即清除支气管内血液,待险情解除后再缝扎出血点缝合残端。

手术过程中如因出血、麻醉、窒息或手术时间长、手术操作过大等原因,病人情况恶化血压下降,细弱加快呼吸变浅,应立即暂停手术找出原因,或加快输血戓吸除气管内积痰,或调整麻醉及时解除险情。在暂停期间可将胸腔自支拉钩放松,缩小切口并用浊盐水纱布垫覆盖切口,以减少囷热量消耗在经过抢救以后,情况好转甚至进一步恶化,即应停止手术缝合胸壁。支气管动、静脉是担负肺脏的主要血管与肺动、静脉原来就有的侧支循环相通,在病理情况下(尤其是肺内慢性炎症时)支气管动脉则可以扩张。如支气管和支气管动、静脉尚未切斷即使肺动、静脉已被切断,中止手术后肺脏也不致。可在术后内经过抢救,待病情好转后再次开胸完成切肺手术,决不能勉强┅次完成

2-2 分离血管上、下缘

2-4 血管分离钳分离后侧

2-5 手指引导分离钳

2-6 纱布球分离钳端组织

2-8 放松肺牵引后结扎

2-9 结扎线以远缝扎

2-10 靠近远侧切断血管

2-11 远端分离不够时钳夹切断后缝扎

2-12 近端太短时加连续缝合

3-1 用纱布球和长弯钳分离支气管

3-2 缝扎支气管动脉

3-3 夹紧支氣管钳,在近端上、下缘缝牵引线

3-4 切断支气管边切边缝拉紧缝线

3-5 切断软骨环上、下缘,减少张力

4-1 在两把支气管钳间切断摘除病肺

4-2 再次切断,修整残端后缝合

图5 病肺不能萎缩支气管分离不长时的处理(边切边夹远端支气管,切肺后再修整近端)

6-1 摘除1~2个软骨环游离粘膜

6-2 内翻粘膜,缝合粘膜外软组织

图6 支气管粘膜外缝合法

图7 支气管残端单纯结扎加缝扎法

8-1 用周围肺组织覆盖

8-2 用周围結缔组织覆盖

8-3 用周围胸膜覆盖

8-4 用主动脉前胸膜瓣覆盖

图8 支气管残端的覆盖固定

9-2 用止血钳经戳孔拉出引流管

9-3 上、下引流管位置

图9 胸腔引流管的安放

图10 病变撕破暂用纱布覆盖缝合

11-1 手指压迫止血

11-2 裂口上、下绕线止血后连续缝合

图11 血管侧壁裂口修复

12-1 手指压迫止血后上止血钳

12-2 重新结扎加缝扎

图12 血管近侧残端结扎滑脱的处理

图13 右肺上静脉太短,作心包内结扎、心包外切断

图14 左肺癌侵及惢包、作心包内结扎、切断

图15 左肺癌侵及左心房壁作部分心房壁切除缝合术

图16 右肺癌右肺动脉显露不佳时,在上腔静脉后结扎

图17 經支气管残端吸引支气管内积脓、积血

图18 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操作

19-1 拉出在深吸气时经插入导管,通过进入气管

19-2 来回活动导管刺激咳嗽,吸出痰液

12.1 1.体位、呼吸运动和咯痰

全麻病人应平卧至完全清醒和血压平稳后(一般多在术后6小时以上)才能改取半坐位麻醉清醒后,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运动和咯痰;也可用手压迫切口部位帮助病人深呼吸和咯痰,每日5~6次将支气管内积痰和可能存留的积血咯出,以利余肺扩张和胸腔引流避免肺内继发感染。咳嗽必须用力不用力同样引起,却不能排痰反而需要重复咳嗽,造成更多疼痛如痰液粘稠,不易咯出可作吸入,每日3次每次15分钟,并口服祛痰剂手术后第1日即应将病人扶起坐直,每日坐起3~4次一般在肺部分切除术后3日,胸腔引流管拔除以后(全肺减容术在1周后)病人即可下床活动。术后3~4日即应帮助病人抬起术侧手臂,以免日后切口附近嘚胸壁肌肉粘连影响手臂活动;决不能等到切口不痛以后才开始锻炼。这些方面的处理对术情的恢复、余肺的扩张及并发症的预防,均起着很重要的应特别重视。

肺切除后如病人没有缺氧现象可不必给氧。对肺功能较差的病人可间断低流量经鼻管给氧。给氧时導管应插到鼻咽部,使能被有效地吸入有时病人痰量很多,而且粘稠不易咯出,严重影响呼吸;或因术前估计不足切肺术后出现肺通气和换能不全,造成缺氧;或因输血、过多、过速出现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将这样既能随时清除呼吸道内痰液,并可因此缩小50%呼吸噵死腔增加25%。同时可用细管经气管套管更有效地吸入氧气;但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以免呼吸道痰液结痂。痰液粘稠时可经氣管套管滴入,使痰液变稀呼吸浅弱时,可将麻醉机与气管套管连接作。有肺水肿时应加压给氧,少量95%以破坏粘痰泡沫增加换气;同时静脉缓慢注射0.25~0.5g,以解除支气管痉挛此外,还应停止输液换用50%或20%250ml快速滴脉,以、解除肺水肿,并考虑加用物强心

切肺手术後,一般在24小时内胸腔将有200~400ml的渗血和渗液经引流管流出,引流液的血色应逐渐变淡约在24~72小时后,积液可以排尽引流管可以拔除。拔引流管时应先将引流管靠近皮肤的一段及引流口周围,剪断固定线一手将垫有4~5层纱布棉垫放在引流口部位,另一手握紧引流管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不呼气,迅速将引流管拔出;同时将凡士林纱布及棉垫压紧引流口[图18],用胶布加压包扎以免空进胸腔。

如引流量很多血色不变淡,而且脉搏快血压低,应应警惕有无活动性出血因此,手术后除应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外还应注意引流管内嘚液平面是否随呼吸波动,是否高出瓶内水平面如管内液面不波动,说明引流管已被堵塞应立即检查 否压在病人身体下面。如无异常可夹闭引流管后用手向上挤压,将管内可能堵塞的块挤进胸内解除堵塞。如仍不通畅应应考虑到引流管内口被膈肌、胸壁或余肺压迫堵塞的可能性,可将引流管略加旋转使管口离开堵塞物,以期重新通畅如仍不能通畅,则只得拔除根据前一阶段引流量的多少和胸部透视的情况,考虑另放引流管或改作胸腔穿刺抽液。此外还应观察每小时引流量是否逐渐减少,引流液是否变淡;怀疑有活动性除应加用物外,可反查循环血和引流液的如引流量多,循环血的血红蛋白逐渐下降而引流液的血红蛋白反而逐渐上升或维持不变,即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应当机立断,拆线开胸止血

12.4 4.余肺扩张与残腔的处理

肺部分切除后,胸腔内的残腔将被过度扩张(即代偿性气肿)嘚余肺所填充但如余肺有炎症后纤维化时,就不易过度扩张以致残腔不能消灭;而残腔内的空气则将逐渐被胸膜吸收,形成很高的负壓使胸膜不断渗液,为支气管胸膜瘘的形成和继发脓胸提供了条件这种情况在肺结核病人尤其多见。此外在肺结核病,如余肺有残留病灶过度扩张时还有可能造成病灶复发和播散。因此在作肺部分切除术前和术中,应注意检查余肺情况如余肺表面有增厚的胸膜,应予剥脱如估计余肺不能过度扩张,或余肺内有较多的结核残余病灶即应加作胸廓成形术。一般可术前和术中估计必须加作胸廓成形术而且病人体质、肺功能和手术中情况允许时,可同期进行肺切除和胸廓成形术或胸腔顶部使剥下的壁层胸膜覆盖余肺,形成胸膜外间隙以免经受两次手术的痛苦。如条件不允许则在切肺术后3~6周内再作胸廓成形术。有的病人即使术前估计不必加作胸廓成形术洳果在手术后2~3周内见作肺不能扩张到第4平面,残腔内虽经反复穿刺仍不断出现积液,甚至发现病人吃力出少量陈旧血性液体说明已經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应及时作胸廓成形术以免发生脓胸。 这类胸廓成形术可不切第1肋骨或将后段保留较长不必如肺结核萎陷疗法那樣要求。

全肺减容术后的残腔将被逐渐充满这种渗出液又逐渐机化、收缩,使膈肌上升、胸壁塌陷、纵隔向术侧移位、健肺代偿性气肿有时术后1~2日内渗出太多、太快,将纵隔推向健侧影响呼吸和循环时,应稍加开放夹住的胸腔引流管缓慢放出部分胸腔积液,至纵隔逐渐恢复原位为止如无胸腔引流管,则可穿刺抽液以减少术侧压力。肺结核病人需秦全肺减容术而对侧肺也有较多结核病灶,估計术后代偿性气肿可能引起病灶复发与播散时可在切肺同时,或在3~6周后加作胸廓成形术有时全肺减容术后残腔积液机化、收缩,可引起纵隔向手术侧过度移位造成气管、大血管扭曲,病人表现明显气急、对这类病人,也可进行胸廓成形术纠正纵隔移位。

下叶肺減容术后尤其在左下叶肺减容术后,如病人起坐过高上叶余肺偶尔会下坠而造成支气管扭曲,引起上叶肺不张这时病人出现气急、、缺氧、反复大量咯痰、气管移向术侧及术侧呼吸音消失(或呈管性)等现象,经胸部透视即可确诊一旦出现肺不张时,应立即将半坐位放低甚至平卧或向健侧卧、鼓励病人用力咯痰,必要时可拉出舌尖在深吸气的过程中经鼻孔将一导管插入气管,刺激咯痰[图19]待支氣管恢复原位、支气管内积存的痰液被咯出后,病急现象即渐好转术侧恢复成。如病人体弱无力不能咯痰;或肺不张的时间已久,肺泡内存气已全被吸收咳嗽动作不可能将分泌物排出时,即应及时作支气管镜检查吸痰(必要时可进行多次)

脓胸发生的原因大多由于掱术中分破病灶,或在切断支气管时有分泌物外溢污染胸腔后引起。术后因支气管残端愈合不佳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或胸腔积液没有忣时排尽,为繁殖提供有利条件也是发生脓胸的常见原因。所以每次作胸腔穿刺抽液时,除应严格外在抽液后应向胸腔内注射青、鏈霉素以预防感染。一旦抽出混浊液或明显确诊脓胸后,即应重新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待中毒症状好转后及时进行胸廓成形术。

12.7 7.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

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的原因有两种:第1种是支气管残端本身的原因:①支气管残端部位术前已有炎症而未被发现;②術后残端太长分泌物积存不能排出,造成感染;③手术操作不当缝线间距不均匀,接受张力不平均或缝针太浅以致缝线脱落;④缝線太粗,支气管物沿缝线流到残端外面造成感染;⑤残端分离过于彻底支气管动脉结扎过高,以致残端感染而不愈合造成支气管胸膜瘺。

早期病人可咯出陈旧血性胸腔积液晚期脓胸已经形成后则咯出脓液。一旦发现时应立即作胸腔引流,再择期进行胸廓成形术消滅死腔,必要时早期可加作瘘孔缝合术

手术中如果污染了切口,即易发生切口感染尤其是术后仰卧位,切口上端压迫在内缘上更易發生红肿、化脓,有时甚至在肩胛骨下形成脓腔一旦发现感染,除应用抗生素外应即拆线引流。如肩胛骨下有脓腔形成长期不愈,鈳将肩胛骨下角大部切除以利引流。

切口达壁层胸膜时先用刀将其切开一小口如果肺与胸膜无广泛粘连,则可见肺略萎陷即可用向湔后方扩大胸膜切口,安置开胸器如果有粘连,应将切口上下之粘连分离4cm再放入开胸器,撑开肋骨显露术野后继续分离其余的粘连。粘连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

(1)膜片状粘连:一般较疏松,不含血管以手指或纱布团钝性分离即可。对较厚之膜片粘连最好钳夹后切斷、缝扎以防止出血(图5.4.1-83A)。

(2)索条状粘连:细小的索条常不含血管可直接剪断或电灼断。较条索多含有血管,应在钳夹后剪断并結扎或缝扎(图5.4.1-83B)

(3)瘢痕性粘连:长时期粘连后,粘连组织增厚呈骨样坚硬,按以上方法无法分离并容易穿破进入病灶。因此對接近病灶之瘢痕性粘连,应采取胸膜外进路的剥离方法在紧密粘连附近将壁层胸膜切开,提起胸膜边缘在胸膜外疏松的胸膜层进行鈍性分离,直至全部紧密粘连均胸壁胸膜外剥离方法有时容易,有时亦极费力剥离后创面的出血点,可用热盐水纱布垫压迫止血或电凝止血(图5.4.1-83C)当肿瘤累及壁层胸膜时,也宜采取胸膜外进路的剥离方法

粘连剥离完毕后,必须反复观察止血是否彻底术后出现的一蔀分原因是由于粘连处止血不够完善所致。

分离粘连应做到肺叶周围完全游离术者手指可以绕过肺门而控制部大血管。

完整的肺裂比较尐见由于炎性粘连、病变外侵或不全,肺裂常常不全一个叶的部分肺组织与邻近肺叶粘连或融合一起。在切除肺叶时应先将粘连或融合之肺组织分开。肺裂间的疏松粘连用钝性方法分开即可如果为融合之肺组织,则须钳夹剪开、断面缝合或用切割缝合器处理。

分開水平肺裂时先用长弯血管钳,在肺门处从中叶肺静脉上方及肺动脉干的前面向外打一隧道,达到水平裂与斜裂相交处打开血管钳,然后在钳端之两侧插入两把血管钳夹住水平裂之上、下肺组织,在插入的两钳之间切开保留肺上的血管钳,断水平褥式缝合这样鈳以保证不出血和不漏气。

如遇斜裂上端发育不全须切开时可提起肺下叶背段,在背段肺动脉之上用长弯血管钳穿过肺组织向后外方咑通,再按上述方法钳夹、切断和缝扎肺组织

有时肺裂处融合太厚实,为了减少手术时间及避免意外出血可先处理肺血管及支气管,嘫后提起支气管之远侧断端令麻醉师鼓肺,即可清楚地看到萎陷切除肺与健康肺之界限此即肺裂所在,用钳夹、切断、缝扎法处理或鼡切割缝合器处理就很容易了

全肺或肺上叶切除先在肺门处打开纵隔胸膜,下叶或中叶切除则先打开肺裂间之胸膜解剖肺血管。一般先处理肺动脉然后肺静脉。有人主张肺癌切除时先处理肺静脉再处理肺动脉,以防止瘤在操作过程中被挤压而进入但没有资料显示這种做法是有益的。并且过早结扎肺静脉可导致肺及肺过度膨胀,给手术带来许多困难及造成血液丢失过多

肺血管暴露后,提起血管鞘用剪刀纵行剪开然后钝性分离血管,其用力的方向与提起血管鞘的方向正好血管的后壁先用手指游离,然后再通过直角钳这比较咹全、有效(图5.4.1-84)。血管完全游离之长度尽可能在1cm以上肺血管切断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用直角钳带过丝线,在近端及远端各作结紮再在近端加一道缝扎,然后在缝扎线之远端切断血管(图5.4.1-85)为防止远端结扎线脱落及出血,可在切断肺血管前将远端肺血管钳夹切断肺血管后将其贯穿缝扎。这种方法适合于血管有足够长度的患者

(2)如果肺血管游离不出足够的长度,可用无创伤血管钳夹住血管中间切断,两端均予连续缝合(图5.4.1-86)

(3)机械缝合切断法:肺血管近心端用血管缝合器关闭,远心端以血管钳夹住中间切断。其优點是缝合牢固不会发生结扎法所遇到的缝线滑脱及大出血,特别适用于肺血管暴露甚短的情况另外,如果用于肺动脉的处理则肺动脈残端没有血液涡流,不会形成血栓减少术后这一致命并发症的机会。

肺血管结扎切断后即可解剖相应的支气管支气管游离不宜太光、太长,以免影响支气管残端的支气管动脉有两支,位于支气管壁前后可先将其结扎,切断亦可在支气管切断后再钳夹止血。支气管切断平面应选择在距分叉0.5cm处避免残端过长而形成盲袋及导致的感染。闭合支气管断端有以下各种方法根据术者及条件选用。

(1)间斷缝合法:为常用之方法在预定切断的支气管远端用气管钳夹住,麻醉师加压证实为应切除之肺段后,在预定切断线两侧各缝一牵引線用纱垫保护周围组织,然后用刀切断支气管此时可采取一次切断,开放缝合或边切边缝进针处距切缘0.4cm,针距约0.2cm开放式缝合一般先在断端中点缝合1针,再向两侧加针缝合以达到严密闭合支气管残端为原则。打结用力要适当应防止过紧使缝线切入支气管组织中,慥成过早脱落不利于愈合。在缝合过程中应不断用吸引器吸走由支气管腔内溢出的分泌物,避免污染胸腔(图5.4.1-87)

(2)支气管缝合器縫合法:这是利用钉书机原理的双排钉的缝合器。在预计切断支气管的平面处夹住支气管,猛力合住把柄即可将钉针支气管组织并闭匼支气管腔。机械缝合简便、牢靠、省时省力不易污染术野,特别适用于全肺减容术金属钉(钽钉)的小,术后不易发生支气管残端瘺目前国内正推广使用。

(3)支气管结扎法:在预定切断支气管平面的近端用直角钳夹住远端用支气管钳夹住,于两钳之间切断支气管移去病肺。用7号丝线在直角钳近端贯穿结扎有时须补加间断缝合数针。这种方法节省时间也减少了对术野的污染。

支气管残端闭匼后请麻醉师加压通气,以检查残端闭合是否严密若有漏气,应补缝一针或数针或喷涂。有人主张不论漏气与否,应常规用纤维疍白胶以预防支气管残端瘘。最后支气管残端用附近的组织,如胸膜、奇静脉、带蒂的肌瓣或心包、心包及肺组织包埋这在接受了術前放疗的肺癌患者、支气管内膜结核或核菌阳性的患者更为重要。

肺减容术中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除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以外,有以下彡种:

(1)肺血管损伤:术中误伤肺血管可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原因有①解剖变异;②粘连紧密;③操作不当;④暴露不良一旦发苼,应立即用手指或纱球压迫血管破裂处但用力要适当,避免进一步损伤此时,若术野显露不够应扩大。然后小心解剖破裂血管的菦端和远端在近端和远端血管阻断后,则可移去手指或纱球吸净积血,看清破口用无创伤缝线连续或褥式缝合。有时近端血管要從心包内解剖和阻断。肺血管损伤后切忌慌张,不可用普通血管钳乱夹应请经验丰富的医生上台帮助处理。若破口不大吸净血液后能很快用1~3把无创伤Allis钳夹住,也可直接缝合破口不一定再游离破口的近端和远端。

(2)对侧:多发生在肺大泡患者中对侧肺大泡破裂引起对侧气胸。在行纵隔淋巴结广泛清除术的患者中若纵隔胸膜破裂,也可导致对侧气胸气胸发生后,对侧肺通气愈来愈困难最终絀现呼吸功能不全,危及生命术中一旦发现该并发症,应立即排空对侧的气体或通过扩大纵隔破口的办法,或经皮放置胸腔引流管該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有文献报道为0.8%

(3)和缺血:多发生在有心脏病史,但术前病表现的患者术中暂时的生理紊乱可引起不齐和心肌缺血。为了预防和减少这类并发症①术前仔细心脏功能,对应当进行药物或其他治疗准备;②术中应避免心脏功能失常的一些因素洳低血氧、低血钾、高血容量、低血容量、心动过速和等,一旦出现以上因素应立即纠正;③术中对心脏不要过多挤压、刺激。一旦挤壓或刺激造成心律不齐和心肌缺血应立即停止操作,待心脏功能恢复后再继续进行手术;④术中严密一旦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迅速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必要时请心内科医师协助。

13.2 2.肺切除后早期并发症

(1)术后胸腔内出血:肺切除手术后胸腔内出血被迫再进胸圵血者,约占肺切除手术的1%

原因:①胸膜粘连离断处出血或渗血,一般多在胸腔顶部;②胸壁血管损伤后出血如肋间动脉或内动脉的絀血,因出血来自体循环压力较高,不易自止;③肺的大血管损伤多半由于结扎线松脱所致,失血势猛往往来不及抢救。

治疗:出現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应毫不犹豫地争取及早开胸探查、止血,同时准备好足够量以补容量之不足。①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管的茬5h内每小时平均150~200ml者;②引流出的血液很快凝固说明胸内有较动性出血者;③床旁胸片显示患侧有较大片密度增高影,肺受压纵隔向健侧移位,患者感说明胸内有较多的凝血块者;④患者有,虽输全血及给予抗措施但失血症状无改善者。

手术一般由原切口进胸吸淨胸内血液并清除凝血块。如果胸内血无污染患者又急需,可考虑采用自体血回输的办法即将血液后加入适量抗生素回输。如果患者血压不过低开胸后均可找到活动出血点,予以止血有时将血块清除干净后,找不到任何出血处遇到这种情况应观察等待10min左右,如仍未见出血点才可放心关胸。术后极少有再出血者

近些年,随着支气管成形术的增多支气管-肺动脉瘘导致胸腔内致命大出血屡见报道。有作者统计其发生率为3%原因是支气管吻合口有一小瘘,造成小小脓肿侵蚀了附近的肺动脉。预防的办法是术中游离一片胸膜或其他組织将支气管吻合口与肺动脉开。

①心脏疝:心包切开或部分切除而未予缝合或修补者术后可能会发生心脏疝。该并发症少见但很兇险,病死率高达50%多发生在全肺切除后,但肺叶切除术后发生心脏疝者也有报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心动过速和发绀。诱因是胸腔内负压吸引、气管内吸痰、剧烈咳嗽、体位改变和正压通气诊断极为困难,主要凭警惕性和经验紧急胸部X线片对判断右侧疝有很夶帮助,能看到心脏从原位移到右侧但判断左侧疝则难。右侧疝不仅引起上腔和下腔静脉扭转回流受阻,也造成左室流出道扭曲、受阻左侧疝是真正的绞窄疝,可严重影响左室充盈和射血以及心肌供血心电图可出现类似的表现。临床上一旦考虑有心脏疝的可能应竝即让患者卧向健侧,个别患者尚有心脏复位的可能若病情不见改善,应果断在床旁开胸探查行心脏复位及心包缺损修补。右侧心包缺损修补有多种方法包括心与心包固定,人工材料或自体组织修补左侧心包缺损如果向下扩大至膈肌,也可不予修补此时,虽然心髒疝出很严重但不易绞窄和。

②(心包填塞):肺切除时打开了心包有可能遗漏出血点的处理,致血液积存于心包当心包内积血达箌一定程度时可出现低血压、中心静脉压升高、、。和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应快速将心包内积血引流出来,从胸部原切口打开或剑突下再做切口。

③心律失常:60岁以上患者肺切除后常发生心律失常全肺切除后发生率为20%~30%,肺叶切除后为15%~20%在所有心律失常中,最常見其次是,也可出现、室性期外收缩、结性心律、慢性心律失常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及不典型室性心动過速相对少见。一半以上的心律失常发生在术后的头24h术后第2~3天为高峰期。

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有人提出与纵隔移位、缺氧、血液pH异常、迷走神经刺激等因素有关,但均未证实然而,高龄、有者、术前心电图显示有房性或室性、完全或不完全性者、全肺切除心包内处管者、术中发生低血压者术后易发生心律失常已为大家所公认

术后心律失常,特别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还增加了围手术期的危险性更有人提出,术后心律失常影响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既然如此,术前要鈈要预防性用药到目前为止,仍有争论反对者认为预防性用药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还有和危险性

处理:有些患者,未经特殊治疗心律就转回正常。有些患者只有偶发的房性或室性早搏,或短暂的心房颤动等也可严密观察,不采取特别措施但多数患者需要内科治疗,致死性的心律失常须紧急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是去除如改善缺氧、适当镇静和镇痛、纠紊乱及维持。然后根据心律失瑺的种类应用不同的药物或采取其他措施。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可用制剂成人一般用量需达0.8~1.2mg方能起效。()对终止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效果确切首次缓慢静推5~10mg,必要时在10~15min复使用室上性心律失常控制后改为维拉帕米口服,40~80mg每日3次维持。对药物治疗无效而叒有血流紊乱的房性心律失常应采用。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的首选为50~100mg静脉推注,然后按1~2mg/min持续静脉滴注维持或静脉注射上腺上腺上腺素可治疗心动过缓。当Ⅲ度或病窦综合综合征发生时应考虑安装人工。

④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有人报道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在肺减容术后的发生率约为3.8%,有冠心病和曾犯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容易发生常在术后第2~4天出现。因此肺减容术后应严密心脏监测。一旦確诊可给予肠溶,每日160~325mg有人建议适当用些β阻滞药,以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

肺减容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约为1.2%,术前确诊冠心病鍺容易发生其病死率高达50%~75%。一旦确诊应紧急请心内科会诊,协助处理

⑤体位性低氧血症: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通常是右上肺叶戓右上、中叶)后,患者平没有或有轻微呼吸困难血氧饱和饱和度正常或稍低于正常,但当患者坐起或站起时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難加重,血氧饱和饱和度变得不正常或进一步下降此即所谓“体位性低氧血症(orthodeoxia)”。文献上有24例报道其原因是肺切除后心脏位置的妀变,导致下腔静脉血液流向未闭卵圆孔或产生了右向左的分流。心脏超声心导管和管造影检查可帮助诊断。诊断明确闭卵圆孔或房間隔缺损就可治愈

①全肺减容术后肺水肿:全肺切除,特别是右全肺减容术后若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和不安、咳粉红色泡及肺内满布,则应诊断为全肺切除后肺水肿发生率虽不高(约2%~5%),但病死率较高(7%~80%)该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图5.4.1-88),但临床观察和实明围手术期输入液体过多是一重要原因。由于从肺滤出的液体超过了淋巴回流的液体开始在小支气管周围间隙聚集,肺变得僵硬增加。当小支气管周围间隙完全被水分充满时肺泡也很快受累,于是发生低氧血症甚至死亡。

治疗包括吸氧、限制输入液量应用吗啡和利尿剂。病情严重者应重新气管插管机械呼吸用通气模式治疗。

②呼吸功能不全:肺减容术后切口疼痛、胸壁、咳嗽无力、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可引起余肺不张及炎症再加上胃肠胀气等因素会造成呼吸功能不全,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脉搏加赽、不安老年患者甚至模糊。血气检查早期显示PO2及PCO2下降随后PCO2上升。胸部X线检查可见余肺部分或全部不张一旦怀疑为本症,除吸氧外应立即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若纤维气管镜吸引不能奏效应考虑管切开术,必要时行机械呼吸

该并发症常发生于肺功能较差的人。因此术前肺功能评估非常重要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停止吸烟、胸部物理疗法,体位引流以及适当锻炼可改善术前肺功能减少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

③大块肺不张:有人报道肺叶切除术后大块和严重肺不张的发生率约为7.8%并且右上肺或右上中肺切除后的发生率高于祐下肺或左侧肺叶切除后(15.5%:6%)。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绀、呼吸急促、加快甚至。仔细的和胸部X线片可帮助诊断一旦确诊,应竝即行气管、支气管吸引及灌洗

④肺叶扭转和坏疽:肺叶沿支气管血管蒂旋转180°或更多,称肺叶扭转,多是术中过度牵引和翻转肺叶引起的。另外,若斜裂和水平裂发育完全,右上叶或右下叶切除后右中叶易发生扭转。肺叶扭转后,造成血管闭塞,进而引起和肺坏疽

X线检查可发现扭转的肺叶密度增高,膨胀不全纤维气管镜检查见支气管开口变窄,呈状气管镜可强行通过支气管开口,但撤出后支气管开ロ仍塌陷

一旦怀疑本症,应立即开胸如果扭转的肺叶仍有活力,可将其复位并固定在正常位置。否则应行肺叶切除术。

预防的办法是关胸前仔细检查肺叶的位置对有可能发生扭转的肺叶进行适当固定,如在中叶和上叶之间缝合数针

⑤肺血管成形术后肺梗死:肺葉切除或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须同时行肺血管成形术的患者,术后由于肺血管成角弯曲或管腔狭窄可有,从而引起肺梗死患者低热,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实质密度增高看不到支气管阻塞或狭窄。支气管黏膜最初正常以后则变得充血、及发绀。肺或肺灌注扫描可帮助诊斷一旦诊断成立,应行余肺全切除术

⑥术后:肺炎的发生与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和肺不张密切。文献报道肺叶及全肺减容术的术后肺燚发生率分别是7%及6.6%。最常发生在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病情易发展为,病死率可高达40%术后机械呼吸辅助者,也常发生肺炎多数肺炎是細菌引起的,但、、支原体也可能是治疗上,主要是抗生素的应用、及呼吸道管理

⑦漏气延长: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从肺粗糙面上漏氣是很常见的。随着余肺膨胀及残腔的消灭漏气一般在术后2~3d就停止了。若超过术后7d仍有漏气则称“漏气延长”。肺切除术后漏气延長最为多见发生率为30%~50%。肺减容术后的发生率为15.2%虽然漏气延长很少再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但住院时间会延长5~6d

漏气延长的处理随病凊而异,同时胸外科医师的经验也起很大作用没有单一和固定的治疗模式。增大或减少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的吸引力再装另外一根胸腔引流管,以医用胶堵塞漏气肺段的小支气管肺粗糙面喷洒纤维蛋白胶或胸腔喷洒等方法均可应用,很少要第2次开胸处理然而,若胸腔发生了感染漏气很多,则有可能是发生了支气管胸膜瘘确诊支气管胸膜瘘后,需要再次手术

预防的方法是关胸前仔细缝合肺的斷面。上叶切除后若余肺漏气严重可将胸顶部壁层胸膜剥离,形成一胸膜帐篷(pleura tent)当其下降时就能贴在肺断面,使其尽快闭合有条件的可用切割缝合器处理肺断面,或用纤维蛋白胶等喷洒肺断面也有用(tachocomb)贴在肺断面上的。

⑧支气管胸膜瘘:全肺或肺叶切除术后支氣管胸膜瘘的发生率为1%~4%有报道,吻合器较手工缝合关闭支气管断端其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低(分别是3.7%和12.5%)支气管断端肿瘤残留、術前放疗、、肺结核痰菌阳性、右全肺切除为瘘发生的高危险因素。

术后1~2d甚至7d发生的支气管胸膜瘘多半是关闭支气管断端技术上的缺陷造成的。术后1~2周发生者是由于断端愈合不良。术后2周以上发生的支气管胸膜瘘多是胸腔感染、脓肿穿破支气管断端所致

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表现与瘘口的和发生的时间有关。早期可表现为胸腔引体增多,甚至出现皮肿瘘口较大,则类似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痰Φ有陈旧血性物,由于胸腔感染出现发热、咳脓痰、咯血。若胸腔感染性液体流入健肺则呼吸困难及其他中毒症状更为突出。

支气管胸膜瘘的诊断不困难本病时可向胸腔内注入,若痰液蓝染就可诊断另外,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发现瘘口的位置和大小。若瘘ロ显示不清可在支气管残端处注入3~5ml碘,然后拍胸片、观察胸腔内有无造影剂存留

支气管胸膜瘘确诊后应及时行,并全身给予抗生素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前患者应保持患侧卧位,以防止胸内积液灌入健肺瘘口细小者(3mm左右)式引流后有的可能。经注射纤维蛋皛胶能促进细小瘘口愈合瘘口较大者,术后7d内可考虑再次手术重新缝合支气管断端,并用肌瓣、心包或包埋术后胸腔抗生素溶液灌洗使其化。超过7d的支气管胸膜瘘多合并严重的胸腔感染已不适合断端重新缝合,应在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后2周纵隔已经固定时行胸廓开窗术。开窗术后30%的患者瘘口可以愈合如果不愈合,则要考虑胸廓成形术或经正中切口暴露主支气管在主支气管根部将其切断、闭匼。肺叶切除后的支气管胸膜瘘有时要用余肺全切除的办法解决。

支气管胸膜瘘的病死率为16%~72%主要死于、、。少数死于肺动脉残端大絀血

①持续残腔:肺叶切除术后,特别是胸膜腔常出现持续残腔,多数位于胸顶少数在膈肌上方。大多数术后残腔无症状数月后隨着余肺膨胀,膈肌上升纵隔移位、胸壁塌陷及残存胸液机化而消失,因此不须特别处理少数患者残腔发生感染,甚至并发支气管胸膜瘘则会出现症状,应按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给予相应处理估计术后会出现残腔者,特别是上叶切除后可将胸顶壁层胸膜剥离,形荿一帐篷使胸膜内残腔转为胸膜外。

肺结核行肺段切除者残腔的发生率较高约33%,肺癌患者则较少肺楔形切除术后残腔的发生率不足10%。

②胸腔积液:肺叶或更小范围的肺切除后胸腔底有少量积液是很常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液逐渐吸收和机化,可不予处理但大量积液时,应查明原因进行胸穿抽液或再次安装闭式引流。否则会有积液感染及影响肺功能的后果。

③脓胸:发生率为1%~3%脓胸可与支气管胸膜瘘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存在术中胸腔污染、二次开胸止血或修补支气管瘘、术后机械呼吸是并发脓胸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患者发热,出现中毒症状增加,血中水平升高胸穿抽出脓液可确立诊断。

肺叶切除后脓胸常见于炎性肺病患者肺肿瘤行肺叶切除者術后脓胸少见。文献报道肺叶切除后残腔位于胸底者易发生感染。

脓胸的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采取胸腔引流,使用抗生素等一系列治療脓胸的措施

④:肺切除后乳糜胸少见,发生率约为0.05%~0.74%肺减容术中若损伤了,或连接纵隔淋巴结和胸导管的或肺的淋巴管,术后有鈳能发生该症左侧或右侧,肺叶或全肺上叶或下叶切除均有可能并糜胸。肺叶切除后乳糜胸主要表现为进食后胸液变成样胸液引流量增多。全肺切除后乳糜胸则表现为患侧胸腔内积液增多、纵隔移位、呼吸困难甚至血压下降。胸腔穿刺可抽得牛奶样液体有条件的醫院可做,或能显示胸导管瘘口或显示不出。显示不出瘘口者往往能保守治愈。

乳糜胸的诊断一旦确立应立即禁食、静脉营养支持,并保持胸腔引流通畅肺叶切除者有50%的可能瘘口自行封闭、。全肺切除后乳糜胸保守治愈的可能性小若每日胸液超过300ml,就应开胸行低位或用纤维蛋白胶封堵。肺叶切除后乳糜胸再开胸的指征为每日引流液超过500ml

(5):肺炎性病变或肺癌行全肺切除时,若纵隔解剖、游離很困难则有可能损伤,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5%并且90%以上发生在右侧。术前放置可减少食管损伤的机会术中怀疑食管损伤时,可向食管內注入空气或亚甲蓝一旦确诊,应立即修补若术中漏诊,则术后会发生纵隔感染和脓胸其诊断和处理见有关章节。

①切口感染和切ロ裂开:肺减容术后切口感染和裂开比较少见切口感染时,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要及时引流和使用抗生素。早期的切口裂开可再次予以缝合;晚期裂开,多是感染的结果应清创、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予缝合

②皮下气肿:全肺切除后胸膜腔残存的气体,在患者变換体位或咳嗽时可通过肋间切口进入胸壁软组织形成皮下气肿。若没有支气管胸膜瘘皮下气肿比较轻微,并且局限于切口附近一般鈈采取特别措施处理。

肺叶切除或肺段切除患者若肺粗糙面漏气很多,而胸腔引流又不通畅时皮下气肿可以很严重,上至颈、面部丅至腹股沟和。皮下切开不能解决问题应改善胸腔引流,必要时再放一根引流管皮下气肿很少压迫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一旦发生應及时行气管内插管。

①膈神经和:肺癌或转移的淋巴结侵犯膈神经时为了切除肿瘤,不得不切断或切除膈神经这是肺切除并发膈神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分离纵隔面的严重粘连以及钳夹或电凝膈神经附近的出血点时伤及膈神经膈神经损伤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对肺功能处于者要格外小心。

喉返神经损伤多发生在左侧是分离和切除主肺动脉窗的肿瘤及淋巴结引起的。右侧喉返神经损伤少见只在分离和切除高位纵隔淋巴结时才有可能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可造成声哑误吸及困难,应尽量避免有人认为,分离、切除病变时將喉返神经事先暴露出来可减少损伤的机会。

②:肺减容术中如脊肋角出血,则血液有可能流入椎管造成和。如果用止血材料控制絀血这些材料有可能滑入椎管压迫。有人建议:脊肋角处如出血不止应请神经外科医师帮助扩间孔,用双极电刀及其他特殊办止出血囷渗血

③硬脊膜撕裂——下腔胸膜瘘:该并发症常发生在肺癌手术中。当肿瘤侵及后胸壁及脊肋角时在分离过程中有可能撕裂硬脊膜,造成蛛网膜下腔胸膜瘘或称。另外任何,若过分牵拉肋骨也可引起神经根撕脱和瘘。肺减容术中若发现有清亮的液体从切口后端、脊肋角附近流出,要高度怀疑本症应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扩大椎间孔或另行椎板切除,直接缝合硬脊膜裂口若术中未能发现夲症,则术后早期不易确诊因为脑脊液混在血液里不易辨认。当胸液中血液成分逐渐较少胸液变为清亮,而总量仍很多时应警惕该並发症的可能。头颅平片和可显示积气脊髓造影能进一步帮助诊断。诊断明确后应及早请神经外科会诊尽管有些病例可以自愈,但要莋好后方半的准备脑脊液漏的患者可以无症状,但也可以有、发作、状态改变刺激等症状,甚至有死亡病例报道少见。

(8)肿瘤周圍性血管:肿瘤栓子可以从肺静脉脱落而流入主动脉弓的分支血管及股动脉文献上报道的另外一些栓塞血管是脑、上肢和。84%的栓塞是手術引起的16%则是自发的,病死率高达50%有可能时,应行栓子摘除术术中预防的办法是心包内在瘤栓的近心端游离、结扎和切断肺静脉,必要时切除一小部分左心房

(9)非肺减容术独有的并发症

①:肺减容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为1%~5%。大部分栓子来源于下肢或的静脉少部汾来源于肺动脉残端。肺动脉残端由于皱褶和呈盲管状血液在此处缓慢涡流,容易形成血栓全肺减容术后右侧栓塞较多见,这是因为祐侧肺动脉残端较长的缘故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50%,往往是突然发作和死亡避免下肢输液,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肺动脉用吻合器进行处悝可以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②深:Ziomek等(1993年)对该并发症进行过报道在77例肺癌患者中,4例术前就有深静脉血栓11例术后发生了深静脉血栓,总的发生率为19%17例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或的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血栓认为、肿瘤大、TNM分期晚及手术比较大的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和栓塞。

③肾功能衰竭:肺减容术后肾功能衰竭少见但有人报道197例全肺切除,术后15%的患者发生了肾功能衰竭多为70岁以上的老人,是術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④:对于肺癌患者,应区别是真正的“”还是术前没有诊断出的“移”。CT和可帮助鉴别

⑤胃大出血:肺切除后胃肠道大出血极少,常伴随其他致命的并发症(如严重的呼吸衰竭败血症等),多是前的表现

13.3 3.肺切除后晚期并发症

(1)全肺切除后综匼征:全肺减容术后,纵隔过度移位可引起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此综合征多见于和右全肺减容术后最为常见,其次是右位主动脉弓洏行左全肺切除者正常主动脉弓、左全肺切除者术后发生该并发症的也有报道。

右全肺切除后心脏过度右移大血管及气管逆时针旋转,左主支气管在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受压右位主动脉弓、左全肺切除者,大血管和气管顺时针旋转右主支气管在右肺动脉和之间受压。CT可帮助诊断支气管镜检查能确诊。

最好的治疗办法是用自体组织或可膨胀的人工材料使纵隔复位

①化脓性脓胸:肺减容术后后期胸蔀残腔可以感染而形成脓胸。细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经血行而来或来自隐匿的支气管胸膜瘘。该并发症开始时临床表现不明显以后则出現脓胸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②出血性脓胸:文献上曾有报道全肺减容术后数年,胸部残腔内出现逐渐增长的血液来自残腔内的。血肿鈳造成纵隔移位和健侧肺受压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可以治愈本症。

③真菌性脓胸:肺减容术后后期真菌性脓胸多半是烟曲菌引起治疗上,最好的办法是胸廓成形术开放引流术不宜提倡,因为开放引流术后还须再次手术如肌瓣填塞术或胸廓成形术。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戓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通讯作者:李小飞黄立军,执笔者:王磊李靖,钟代星)

胸壁肿瘤是胸外科领域常见的肿瘤类型由于其涉及的组织器官和病理类型哆样,包括骨、软组织、血液系统等多个系统诊断和治疗方式也有所区别[1-2]。对于大部分胸壁肿瘤而言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慥成的大范围胸壁缺损又需要进行胸壁重建[3]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和植入器械的发展胸壁肿瘤切除手术和胸壁重建手术也发生了巨大嘚变化。目前临床中可选择的重建材料和方法众多但是尚缺乏高级别临床证据对各种胸壁重建技术和重建材料进行比较。胸壁重建的手術方式主要依据术者的经验和个人倾向进行选择如何正确合理使用重建材料尚无明确规范。本共识基于此目的由部分中国胸外科专家共哃制定

胸壁肿瘤是发生在胸壁的良恶性肿瘤的统称,其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原发性的良恶性肿瘤和转移瘤,同时还包括肺、纵隔、胸膜或乳房等邻近器官肿瘤的局部侵袭、非肿瘤感染性或炎性疾病甚至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2-4]。转移瘤和邻近器官的局部侵袭更为常见原发性胸壁肿瘤仅占所有新发肿瘤的0.04%和所有胸壁肿瘤的5% [1]。原发性胸壁肿瘤可根据其起源部位(骨或软组织)进行分类进一步根据其良惡性和病理类型进行分类。原发性胸壁肿瘤中约60%为恶变而良性肿瘤亦可表现出潜伏性、活动性或侵袭性等多种形式。虽然每个年龄段都鈳诊断出原发性胸壁肿瘤但某些恶变更容易出现在两极的年龄段中,例如Ewing肉瘤和横纹肌肉瘤在儿童和青年人中高发[5]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中高发,软骨肉瘤、淋巴瘤和单发的浆细胞瘤在中老年人中更常见[2]

根据发病部位亦可将胸壁肿瘤分为胸骨肿瘤、肋骨肿瘤以及锁骨、肩胛骨肿瘤。胸骨肿瘤中恶变更多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骨肉瘤和软骨肉瘤[6-7]。肋骨肿瘤约占全身骨肿瘤的5%-7%多起源于骨骼、软骨、骨髓、血管或神经组织,肋骨良变中以纤维增生异常和软骨瘤最为常见恶变中以软骨肉瘤和骨肉瘤最为常见[8-9]。部分类型的肋骨肿瘤具有特定的好发部位如软骨肉瘤和骨肉瘤好发在前胸壁肋软骨部分,PNET和血管外皮细胞瘤好发在后胸壁脊柱临近部位[2]位于肩胛骨和锁骨的胸壁肿瘤发病率较低,但骨肿瘤中所有类型均可以在这两个部位发生

表1. 原发性胸壁肿瘤分类

Ewing肉瘤,骨肉瘤

软骨瘤(内生軟骨瘤)骨软骨瘤

动脉瘤性骨囊肿,骨巨细胞瘤

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细胞瘤

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

PNET,恶性神经鞘瘤神经纖维肉瘤,神经母细胞瘤

霍奇金病,淋巴瘤淋巴肉瘤,混合肉瘤网状细胞肉瘤

    1. 症状:① 疼痛:软组织源性的肿瘤疼痛较轻,骨源性嘚肿瘤疼痛较为明显;② 伴随症状:若肿瘤累及神经如脊髓或臂丛神经,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嗜酸性肉芽肿和Ewing氏肉瘤常伴有全身发热、不适、乏力和体重减轻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胸壁肿瘤较为罕见,从出现症状到最终确诊往往经历较长时间

    2. 体征:大部分患者鈳在胸壁触及包块,但包块的活动度对鉴别良恶性帮助很有限部分患者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伴随体征,如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后出现颈靜脉怒张、双上肢水肿等肿瘤侵及臂丛神经后出现上肢感觉、活动障碍等。

3. 影像学检查: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和同位素全身骨掃描胸部CT用于评估骨、软组织、胸膜和纵膈器官的受累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肺转移其对骨皮质破坏或肿瘤基质钙化的测定比X线更敏感[10]。MRI用于进一步评估软组织、血管和神经的受累情况包括是否存在脊髓或硬脊膜的侵犯,尤其对胸廓入口处肿瘤的解剖关系有帮助同位素全身骨扫描主要用于确定是否存在全身骨转移的情况。

组织活检:所有胸壁肿瘤的确诊均需依靠组织活检常用的活检方式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和手术切开活检。细针穿刺活检是首选的组织取材方式对于鉴别良恶变意义较大。若胸壁包块不易穿刺则可考虑手术切开活检。对于直径小于2cm的包块如果影像学检查提示良性可能性大,亦可直接切除包块并一期缝合手术切口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于直径大于2cm戓怀疑为恶变可在术中行冰冻病理活检,送检的组织体积至少在1cm3以上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活检的体表针道或者皮肤切口均应经过精确設计保证其在后续扩大切除的手术范围内。

三、胸壁肿瘤的手术切除标准

对于绝大多数胸壁肿瘤而言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肿瘤类型进行新辅助或辅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时间和生存率[11-12]大范围切除胸壁后造成的巨大胸壁缺损需要使用硬质材料进行重建,以避免发生反常呼吸和慢性[11-13]不影响或尽量少影响呼吸功能和胸廓外形的R0切除是胸壁肿瘤切除的目标。少数胸壁肿瘤的治療不建议采用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如髓外浸润、淋巴瘤、浆细胞瘤(单一的多发性骨髓瘤)均可以表现为胸壁包块此类肿瘤恶性程喥高、进展速度快、预后差,目前主要采用化疗结合骨髓移植的治疗方式局部病变的治疗可配合放疗[2]。

1. 胸壁肿瘤手术切除标准

手术切除適应症[14-17]包括:1) 胸壁原发良、恶性肿瘤均应择期或限期手术切除;2) 术前诊断化疗敏感性的胸壁肿瘤如Ewing肉瘤、PNET、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和其他小圓细胞恶性肿瘤,术前应施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降低肿瘤负荷、提高R0切除的比例而且可以根据肿瘤坏死率选择术后化疗方案;3) 胸壁转移瘤出现坏死、溃疡,或为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也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禁忌证[14-17]包括:1) 胸壁转移瘤范围广;2) 原发肿瘤未能控制;3) 患者一般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的选择,一般胸骨肿瘤考虑采用正中切口肋骨肿瘤可根据位置选择侧开胸切口。若术湔行细针穿刺活检可将穿刺针道设计在手术切口附近,以便在术中一并完整切除对于良变,仅需保证切缘R0切除即可;对于恶变当肿瘤未侵及浅层肌肉和皮肤时,可沿肿瘤长径切口;若肿瘤侵及浅层肌肉及皮肤则应沿肿瘤长径做梭型切口,切缘距离肿瘤4cm以上并连同受累的皮肤和肌肉一并切除[14-20]。术中对皮肤和肌肉切缘采样根据冰冻病理结果确定软组织切缘范围。

由于骨组织无法施行术中冰冻病理活檢技术原则上要求胸肋骨两端切缘距离肿瘤3cm以上,以保证R0切除多数研究表明扩大切除可以降低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但是鲜有文献定义截骨边界究竟距离肿瘤边缘多少属于安全边界在一些著名的教科书[21-22]上建议截骨边界距离肿瘤至少3cm以上才能保证切除边缘无肿瘤残留。

胸骨肿瘤切除应充分利用胸骨解剖特点进行切除若肿瘤位于胸骨上1/3,应切开胸锁关节囊探查肿瘤未侵及胸锁关节时,可依据该解剖标志為界限切除肿瘤;肿瘤侵及胸锁关节时则需切除临近锁骨,切缘距离肿瘤3cm以上若肿瘤位于胸骨中、下1/3,在保证切缘距离的基础上部汾切除胸骨后保留胸骨柄或者胸骨体下段,对于维持胸锁关节和肋弓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肋骨肿瘤切除应根据肿瘤位置,连同临近的仩下各一根肋骨、肋间组织、壁层胸膜以及该区域引流淋巴结整块切除

胸壁肿瘤侵及肺时,需依据术中实际情况施行胸膜及肺局部切除、甚至肺叶切除切缘距离肿瘤3cm以上。胸骨肿瘤侵及心包时可行局部心包切除术,切缘距离肿瘤3cm以上并完整切除胸腺。胸骨肿瘤侵及湔纵膈大血管时可行局部血管成形术或血管置换术。后胸壁肿瘤侵及脊柱时依据术者的椎体重建技术,可行椎体囊内刮除术或椎体切除术手术当中可以在术野四周或其他相关部位处放置标记钛夹,以指导后续可能的放疗

四、胸壁缺损的手术重建标准

最早的胸壁切除掱术在1778年完成,当时通过切除胸壁治愈了一名骨肉瘤患者1878年Rieherand完成了1例侵及胸膜的胸壁切除手术。随后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直到20世纪伍六十年代,胸壁切除术后造成的胸壁缺损的手术方式才基本确立下来Rifod [23]等使用肌皮瓣、骨膜瓣、膈肌及对侧乳房等组织修复胸壁缺损,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由于自体软组织强度不够,取材不便手术创伤较大等原因,激发了医学界对人工修复材料的研究和探索Beardsley[24]首先使用钽板修补胸壁缺损以弥补软材料的强度不足。随后又有多种材料被应用于临床试验20世纪70-90年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骨水泥)用于胸壁偅建术中,受到很多医生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制造业的发展多种类型的植入物被用于临床,在保证胸壁重建效果的基础上更加提倡个性化和功能化的修复理念

传统观点认为,胸壁缺损直径大于5cm时有必要使用硬质植入物重建以防止发生胸壁浮动、反常呼吸和/戓,肩胛骨后方的缺损直径大于10cm时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建[13, 25]但是目前尚缺乏高级别临床证据来证实上述观点。胸壁重建的目的包括:1)恢复胸廓硬度和完整性2)防止肺疝和反常呼吸,3)防止肩胛骨刺入胸腔(尤其第5-6肋骨切除后)4)维持胸壁外观效果。理想的胸壁重建材料需满足以下要求:1)具有足够的硬度消除反常呼吸2)具有足够的弹性配合胸廓的活动度,3)物理和化学惰性4)允许组织长入,5)射线鈳穿透性6)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7)价格低廉临床中可选择的重建材料种类繁多,目前亦缺乏高级别临床证据对多种材料的修复效果进行对比对重建材料的选择更多基于术者的经验和个人倾向。目前临床中更加推荐“三明治”结构的胸壁重建方式包括对胸膜、骨性结构和软组织分别进行重建。

胸膜重建在胸壁重建手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缺损区完整的胸膜重建能够有效维持胸膜腔的穩定使肺表面脏层胸膜与人工胸膜发生黏连,减少积液和积气发生[25-26]另一方面,很多硬质植入物如钛合金、聚醚醚酮(PEEK)等材料,具囿较强的疏水性阻碍了蛋白质在其表面的沉积和细胞的粘附[27-30],胸膜重建可促进周围软组织尽快粘附缩短康复周期。目前临床中可选择嘚胸膜重建材料主要包括合成补片和生物补片两大类常用的合成补片有聚丙烯补片、聚乳酸补片、尼龙补片、聚四氟乙烯补片(PTFE)、硅膠膜和硅酮膜补片。上述合成材料的性能有所差异例如聚丙烯补片的水穿透性能好,可防止胸壁积液和血肿的形成;而聚四氟乙烯具有沝密闭性可用于彻底封闭胸膜腔,并可作为肌皮瓣的支撑材料生物补片是采用脱细胞技术获得的生物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长入能力有可能逐渐被重新血管化而重塑为自体组织。相对其他材料生物补片可能对感染更有抵抗力。目前临床中可选的生物补片包括牛心包補片、猪肠系膜补片、人造皮肤等需要注意的是,两类补片均具有很好的延展性手术中应用时需使其保持具有一定张力的紧绷状态,┅方面防止在呼吸时发生浮动另一方面补片会随着组织长入逐渐松弛下来,从而有可能在局部形成积液和水肿手术中可连续缝合人工補片及胸膜残缘,并在硬质植入物或周围组织上悬吊

针对硬质植入物和肺功能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比较少,目前缺乏高级别临床研究的证實但有研究[13]显示使用硬质植入物组的患者FEV1%的下降幅度(4.1%)显著小于未使用植入物组的患者(17.5%)。近期另一项研究[31]使用硬质植入物的胸壁缺损患者的FVC的显著降低15%提示硬质植入物术后对患者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一般要求胸壁骨性植入物的弹性模量接菦自然皮质骨(17-20 GPa)由于手术中有可能切除了肋间肌、胸大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背阔肌、膈肌等呼吸肌,有可能造成患者术后呼吸動力和胸廓活动度下降若植入物力学强度过高,会对胸廓活动度产生限制从而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目前临床可应用的硬质重建材料種类众多传统材料需要术中手工塑性,新型3D打印胸肋骨植入物则根据患者解剖学特点构建植入物具有更优的解剖适配性。

Germany)[33]、普通骨外科通用的钛板和钛网Matrix-RIB系统在接头部位使用钛钉固定,STRATOS系统则使用爪型结构固定钛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一定的抗菌性能,洇而使用率高于其他硬质植入物(如不锈钢板和骨水泥)等但是钛合金材料的组织长入性不佳,术后感染的风险更高一些

Methacrylic,PMMA):PMMA是临床常用的骨水泥材料通常与聚丙烯补片联合使用组成三明治结构。PMMA材料最大的优点在于硬度高、可塑性强、价格低廉术中可以根据具體缺损范围手工制作植入物。Ugo等[34]在手术前预制了胸肋骨的倒模术中根据具体缺损范围手工制作了符合解剖学结构的植入物,达到了更为悝想的修复效果但是PMMA植入物的表面平整度不高,边缘较为毛糙术后出现软组织血肿和感染的风险较高。

3D打印植入物:3D打印胸肋骨植入粅是近年来胸壁重建领域的最新进展之一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实现了个性化解剖学胸壁重建的目的。该植入物使用术前患者薄层胸部CT数據进行设计植入物依据患者胸肋骨1:1制作,具有更好的解剖学适配性但该技术对术者和工程师的配合度要求很高。术者必须在术前充分評估病变的切除范围在此基础上还需对手术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充分预估,因为现有的3D打印植入物无法在术中调整其形状和尺寸目湔应用的3D打印材料包括钛合金、聚醚醚酮(PEEK)等[31, 35-39]。不同材料具有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材料属性有所差异PEEK等高分子聚合物在生物力學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其弹性模量与皮质骨非常接近是理想的非承重骨植入物材料[31,39]。值得一提的是植入物的力学强度不仅取决于材料嘚力学性能,还取决于自身的结构性能有学者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螺纹状、铰链状的钛合金胸肋骨植入物,是植入物具有更好的弹性[35-37]

對于切除胸锁关节囊的患者,3D打印胸骨植入物的优势在于能够按照解剖学特点完整重建出胸骨柄结构可以使用钛板或钛丝固定锁骨和植叺物。对于肋骨残端可以采用钛丝环抱式捆绑固定,亦可使用钛钉固定由于植入物与皮质骨之间的生物力学属性差异,连接处易出现絀血、移位、断裂等情况环抱式捆绑固定具有更好的牢固性。促使植入物与骨骼残端发生骨融合是最为理想的连接方式就材料的生物楿容性而言,钛合金与骨组织更加容易发生骨融合从而产生更为牢固的组织学连接[40-41]。从材料物理属性而言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具有较高密度,后期影像学检查常常产生强烈的伪影对后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一定影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常常具有良好的射线可穿透性茬后续X线、CT及MRI等检查中均不显影,产生的后续诊疗影响较小[42]

胸壁假体植入后需要用良好的软组织进行覆盖,以减少伤口并发症胸壁软組织缺损常用临近的肌肉和皮肤组织进行修复。对于小于5cm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充分游离双侧胸壁肌肉和皮肤组织,可以直接进行对位缝合对于较大的肌肉和皮肤缺损,需转移临近的肌皮瓣进行缺损覆盖肌皮瓣具有血供丰富、携带的皮肤软组织量大、转移范围广以及抗感染能力强等优点,在胸壁软组织缺损特别是包含有植入物、补片等的创面修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常用于修复胸壁缺损的带蒂肌皮瓣有:胸大肌皮瓣、背阔肌皮瓣和腹直肌皮瓣 [14-15, 43-44]因其解剖位置和供血血管不同,在临床应用中有各自适宜的修复范围和类型

肌皮瓣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1) 血供优先。即首先选择血供最可靠的肌皮瓣作为胸肋骨植入物的覆盖材料目的是保证伤口一期愈合,尽可能避免因为皮瓣存活不良导致的支架外露等并发症进而影响胸壁重建手术的效果。建议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或CT血管成像(CTA)、核磁共振血管荿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作为选择肌皮瓣血供检查的重要依据2) 就近取材。临近组织具有色泽、厚度、质地、功能等相近嘚优点因此常作为修复重建手术首选的供瓣区。此外以临近组织做供瓣区,还可使组织瓣的旋转距离更短、血供也更加可靠3) 供区损傷最小化。随着外科微创和美学理念的深入发展在修复组织缺损的同时,也应关注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④ 胸壁重建术后需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管和胸壁引流管。若术中双侧胸膜未缺损或小范围缺损可直接连续缝合胸膜残缘,封闭胸膜腔避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管。若术中双侧胸膜缺损范围较大则需使用胸膜补片重建胸膜腔完整性,根据胸腔内脏器手术情况酌情选择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管胸壁重建术后需常规留置胸壁引流管,推荐使用负压吸引装置拔管标准依据24小时引流量小于20-30 ml即可,拔管前可荇B超或胸部CT探查胸壁积液情况引流管应靠近外科切除边缘处透出皮肤(复发后再手术或放疗时可以将其划入治疗区域)[16-17]。术后对手术切ロ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软组织和植入物发生贴附、加速康复

根据现有的回顾性研究[11-12, 45-48],胸壁肿瘤切除及胸壁重建术后的总体并发症仍然较高发生率约为24%-46%,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植入物相关并发症和常规手术并发症

① 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

呼吸系统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反常呼吸、呼吸限制、慢性等。有效的肺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术前腹式呼吸锻炼、术前运動锻炼、术后有效的咳嗽和雾化治疗、使用必要的化痰药物等。使用硬质植入物进行胸壁重建能够有效降低反常呼吸的发生率从而降低術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该结论仍然缺乏高级别临床证据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从术后长期随访的资料来看硬质植入物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限制作用,使用3D打印PEEK植入物的患者术后最大肺活量(FVC)和一秒呼吸量(FEV1)均下降15%左右 [31]使用仿生性能更佳的植入物鈳能会减少术后呼吸的限制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系统在术后1年内存在较高的植入物相关并发症(约44%),其中植入物断裂的案例占37%移位的案例占7%。植入物断裂主要与材料的耐疲劳性相关移位主要与接头处的链接牢固程度相关。环抱式捆扎固定比爪型结構和钛钉结构具有更为牢固的性能选用力学性能更为接近皮质骨的重建材料有望减少断裂和移位的发生。植入物断裂和移位常常造成软組织和内脏器官出血等副损伤

植入物感染是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既往文献中报道使用钛板重建胸壁后感染的发生率在5%左右[11, 13]由于胸壁具有维持胸膜腔负压的生理功能,术后早期感染并不一定需要立即取出植入物因取出后易导致开放性胸壁损伤,对呼吸系统产生较大影響因此,出现植入物感染后应早期积极处理通过局部清创引流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应力争使感染局限化避免感染向胸膜腔和广泛胸壁组织蔓延,可在局部清创引流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等待胸膜纤维板的形成。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联合持续滴注冲洗有助於促进创面快速清洁为尽早封闭伤口创造条件。并非所有的植入物伤口感染都需要立即去除假体这取决于感染的程度以及假体的类型囷材料 [50]。既往案例中45%的植入物感染患者能够通过长期换药愈合创面避免植入物取出[11, 13]。CT检查有助于发现假体周围的积液和积气当确实出現难以控制的严重、广泛和反复感染时,则应将假体去除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待感染完全控制后再考虑二期进行胸壁重建

胸壁重建術后需要进行评估的生理功能指标包括:胸廓外形和骨性结构完整性、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幅度、上肢的活动度和力量、肺功能的改变以及苼活质量评估等。植入物手术成功的评判标准包括:充足的肿瘤切除范围、良好的胸壁骨性结构解剖学重建、无显著的反常呼吸和呼吸限淛胸壁重建术后患者需行常规复查,建议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检查项目包括胸部CT及胸廓三维重建、心脏彩超、肺通气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等项目

足够范围的手术切除和有效的胸壁重建是胸壁肿瘤患者手术的关键,对减少手术并發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临床医师应予以充分重视本共识仅为专家学术性共识意见,实施时仍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囷手术情况而定术前、术中及术后使用的各种器械和材料应参阅相关产品说明书。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会出现更多新的胸壁重建材料,包括新器械、材料及药物的应用本共识内容也将进行相应的更新。

声明:本共识仅基于目前检索可得的文献及参与讨论专家所掌握的循证医学证据所得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指导,仅供参考共识中所涉及的胸壁肿瘤切除和胸壁重建方式须依据医师的各自经验及所在医院的具体条件在确保患者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不作为任何医疗纠纷及诉讼的法律依据本共识版权归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全文转载

14. 孙玉鄂,王天佑主编.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分册. 第1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4-26

15. 石美鑫.主编. 实用外科學.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08

19. 师英强. 软组织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 中华肿瘤杂志,):310-3

20. 郭卫牛晓辉,肖建如等. 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88-301

胸壁肿瘤切除与胸壁重建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名单

撰稿专家组名单:赫捷(院士,北京)张逊(天津),李尛飞(陕西)支修益(北京),姜格宁(上海)陈克能(北京),张兰军(广东)高树庚(北京),刘伦旭(四川)刘德若(北京),牟巨伟(北京)赵珩(上海),蔡开灿(广东)黄立军(陕西),付军科(陕西)王群(上海),王俊(北京)罗清泉(仩海),何建行(广东)李鹤成(上海),刘阳(北京)邵国光(吉林),李单青(北京)李少民(陕西),乔贵宾(广东)车國卫(四川),肖高明(湖南)喻风雷(湖南),杨金良(河北)魏立(河南),熊飞(湖北)张临友(黑龙江),李涤尘(陕西)曹铁生(陕西),崔健(黑龙江)徐世东(黑龙江),付向宁(湖北)王述明(辽宁),陈椿(福建)于振涛(天津),李印(北京)李辉(北京),张力为(新疆)闫小龙(陕西),刘俊峰(河北)汪栋(江苏),陈海泉(上海)徐志飞(上海),李強(四川)赵松(河南),谭群友(重庆)韩育宁(宁夏),闫天生(北京)王海东(重庆),赵晓菁(上海)韩彪(甘肃),迋成(甘肃)陈亮(江苏),钟文昭(广东)陈昶(上海),于修义(福建)孙伟(新疆),吴庆琛(重庆)李忠诚(江苏),李庆新(甘肃)李简(北京),胡坚(浙江)梅宏(贵州),田辉(山东)顾春东(辽宁)

执笔人:王磊,李靖钟代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