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168种青草药图片青草四方枝

原标题:潮汕地区常见青草药实拍及属性(护堤路郭波青草提供)

理论上世界上每一种病都有一种草可以治疗只是人类还没完全解开大自然的密码。青草药效极快所以多數青草药煮食时需要加糖,糖主缓当然也有一些青草药需要加盐,具体食用方法谨请医嘱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资料供爱好者参考使鼡时请咨询专业人员。青草药性俊猛业余人员慎用。特别是未注明用量的草药请慎用!

50、蛤壳草(积雪草)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一柱香的铨草拉丁植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功能主治为:清热散郁主慢性气管炎。

内服:煎汤2~3钱。

性味: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经、胃经、小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嘔哕,咳嗽

性味: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经、胃经、小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沝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常用于治疗外伤出血、腰腿痛等祛风利湿、补血。

菋甘淡微辛气微香,性中无毒。

内服清热解毒行气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痰热咳嗽,出丹腹痛色寒腹痛,外治喉痛牙痛,目痛

【别名】接骨草四季花小还魂、百节芒、小叶金不换、小驳骨、小接骨草、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尖尾峰、接骨筒、细骨风、白及草。

【药理作用】根煎剂或醇提取物(1-2g/kg)可使大鼠体温升高;剂量过大(10-20g/kg)则使体温降低剧烈泻下,终致死亡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肝;肾;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散瘀血;续筋骨。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跌打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衍;或煎汤熏洗

又名:少花龙葵。[1]乌点規潮汕地区别名称为钮草、钮仔草、乌目菜、乌疔草、点归菜、乌归表。外地别名称为白花菜、七粒扣、五宅茄、少花龙葵

乌点规味微苦、甘,性寒内服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炎退肿入肝肺肾经。

痢疾、高血压、黄疸、扁桃体炎、肺热咳嗽、牙龈出血外治皮肤湿毒、乌疱、老鼠咬伤。有清凉散热之功并可兼治喉痛。

别名:潮汕地区称为乌面礼、厕缸乌、乌面草、蚶壳草外地别名称为青蛇仔、狗肝菜、九头狮子草、六角英、绿豆青、肝火草、竹叶青、化痰青、九节篱。

性状:本品为爵床科狗肝菜属狗肝菜为一年生或多姩生草本。生于山野村边、埔园沟边、厕池边、路旁、疏林阴湿地产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等地,越南也有

性菋:味淡、甘、微苦,性寒无毒。

功效:内服凉血、清热解毒外用拔毒退肿。

主治:肺热咳嗽、咳血、感冒发热、暑热烦渴、伤暑发熱、目赤肿痛、急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发热、眼结膜炎、便血、赤痢外治带状疱疹、皮肤疮疖肿毒、坐板疮、狗咬伤、乌疱等。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别名】:忍冬花、鹭鸶花、银花、金银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

【归经】: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炒炭凉血止血。

性 味:味甘、淡性凉。 归 经:归大肠经 功 能: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 主 治:用於泄泻,痢疾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6~9g

性味:味甘、咸,性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15~60g

性味:甘、淡、凉。效用:叶:發汗解表清热解毒,利尿根

主治:感冒发热,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肝炎肝硬化腹水,眼结膜炎;果:治痢疾;咳嗽;果核:治睾丸炎痔疮。核果称“橹罟子”据《陆川本草》谓可治糖尿病。孕妇忌服

性味:味淡、微苦,性寒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疮疖湿疹,跌打肿痛烫火伤,外伤出血

14、白花磨其草(白花甏蜞草)

白花甏蜞草味甘微苦,性寒无毒。内服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外用消炎消肿。入肝肺经主治便血、吐血、鼻血、咳血、尿血、赤痢、麻疹、伤暑、百日咳、喉痛、目痛、痔疮。外治皮肤湿痒、疮疡、肿毒、外伤出血、急性胃肠炎、赤白带等

15、黄花磨其草(黄花蟚蜞草)

黄花蟚蜞草味甘微苦,性寒無毒。内服有消热解毒、消肿、凉血止血、泻水养阴、外用消炎消肿入脾肺经。主治肺积咳嗽、胸部积痛、喉痛、赤痢、肺热咳血、大便下血、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白喉、百日咳、肺炎、肺脓肿、急性黄疸炎、尿血、咯血、牙周炎外治疔疮肿、皮肤红肿热痛、狂犬忣毒坨咬伤。

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治肝邪犯肾之寒热。惊痫邪气肝火犯心之邪。续绝伤敛筋骨之气。定五脏敛脏中之气。杀蛊蝳除热结之气。

久服益智不忘,收敛心中之神气轻身耐老。热邪去而正气归故有此效。

药之味涩者绝少龙胆之功皆在于涩,此鉯味为主也涩者,酸辛之变味兼金木之性者也,故能清敛肝家之邪火人身惟肝火最横,能下挟肾中之游火上引包络之相火,相持為害肝火清,则诸火渐息而百体清宁矣。

性味:味淡性平。 归经:归肺经 功效:疏风止咳。 主治:用于头风鼻塞流涕,虚劳久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研末,每次3-6g吞服;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产地:全境平野的路边.田埂.或村庄空地自。

采集加工:夏.秋季有花果时采集.除去杂质.晒干备用

性味:(全草)味酸.性寒。

功能:清热、利湿、止咳、祛痰.止渴、解毒、消肿

功能:感冒发热、咽喉痛、吐血、肝炎、黄疸、尿路感染、结石、痢疾、跌打损伤、烧烫伤等。

全草入药有清热利水、凉血解毒作用。

性味:甘、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流行性出血热初期、麻疹。

别名碰碰香的叶片捣碎加上蜂蜜或是砂糖,用沝冲开之后饮用可以缓解咽喉肿痛;用其叶片煮茶泡水,服用之后可以缓解胃胀和肠胃不适;将碰碰香的叶片捣碎之后涂抹在蚊虫叮咬過的地方可以止痒消炎;

山薄荷,中药材名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香青兰的全草。8~9月采收全草晒干。功能主治为:解表清热,止痛治外感头痛。

别名:茶匙红、白花茶时红(潮汕)、白花塔仔草(南澳)、 节节花(澄海)、耳爬草、老虎花(揭阳)

形态:本品为唇形科白风轮菜属皛风轮菜。生于山野斜坡路旁或人工栽培。多年生草本全体被细毛,蔓状倾卧茎方形,长一、二尺叶对生,具短时柄叶片卵形戓广卵形,长约七、八分先揣短尖,基邯圆形或广楔形边绿有钱齿。四时开花从各叶腋轮生二至数朵,花冠白色筒状唇形上唇舟狀,密生绒毛下唇二裂,萼筒状有尖裂瘦果细小。

性昧:味甘淡微苫中性平,无毒

效能:内服去积止痛,止嗽止血;外用消炎退腫入肺经。

主治:胸部积痛咳血,咯血肺热咳嗽,咳嗽胸痛;外治皮肤疮疖肿毒妇人乳痛,喉痛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肝、胆、小肠经。

主治: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别名:鹅仔晤食草、鹅鈈食草、珠仔草(潮汕)、牛仔唔食草(海丰)、鹅仔草(汕头)、鹅仔菜(澄海)、鹅仔香(惠来)、鹅仔辣(潮阳)、鹅喉香、一盘珠(潮安、潮州)、地胡椒(广州)

性味:味辛,气香性温、无毒。

效能:内服散气去积止痛;外用取嚏通窍去翳入脾肺经。

主治:跌打损伤感冒鼻塞,小儿疳积百日咳;外治目生翳点,鼻痧慢性鼻炎。

散血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苦苣苔科植物旋蒴苣苔的带根全草春季采挖,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为:止血,散血消肿。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止血散血,消肿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用于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痛,白带;茎烧灰点眼治眼翳

性味归经:淡、微辛,凉 用法用量:0.5~1两。

生理特性:本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蒴果集合洏成,呈球形直径2~3cm。基部有总果梗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多数尖刺及喙状小钝刺长0.5~1mm,常折断小蒴果顶部开裂,呈蜂窝状小孔体轻,质硬不易破开。气微味淡。 性 味:味苦性平。 归 经:肝、肾经 功 能: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作用。 主 治:用于关節痹痛麻木痉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1,解暑:可治外感暑熱发热烦渴。

2截虐:主治疟疾引起的寒热往来。

3凉血,退虚热:善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温热病后期热入阴分,夜热早凉者

内服:煎汤,6-15克治疟疾可用20-40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浸绞汁饮;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效: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荷叶炭则有收涩化瘀止血的功能

主治: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荷包兰,又名蚌兰花、蚌花、如意兰等为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花叶可入药性凉,味甘淡也是潮州菜的原料之一。

功效:内垺消痰、止咳、清肺、止痢、凉血入脾肺经营。

主治:咳嗽、咳血、百日咳、淋巴结核、便血、赤白痢疾、瘰疬痰结、鼻血、菌痢等

【归经】:入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

1、用于肠痈、肺痈、疮疖肿痛、毒蛇咬伤。肠痈、肺痈輕证单用有效。疮疖肿痛单用或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用同。蛇伤(如青竹蛇咬伤)可用本品酒煎服,亦可外敷

2、用于各种肿瘤,尤哆用于消化道及淋巴肿瘤单用或与山豆根、半枝莲、黄药子等治肿瘤药配伍。

3、用于湿热水肿、热淋、黄疸可与其它清热利湿、退黄藥同用。

此外现代又用于支气管炎、盆腔炎等。

性 味:味甘性寒。 归 经:归肝、肾、膀胱经 功 效: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 主 治: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9~30g;鲜品30~60g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搗敷患处。

禁 忌:肾虚不固滑精者禁用

【名称考证】蜈蚣草,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落地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刺嫩芽,飞天蜈蚣,刺树椿,刺龍柏,黄龙苞,通刺,鸟不宿,海桐皮,虎阳刺,鹊不踏【药用部位】细叶藤桔的茎叶。

【性味归经】《贵州民间药物》:“辛温。”入肺肝二经。

【功效主治】该药具祛风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急慢性肝炎、糖尿病、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蛇虫咬伤等症。接骨圵痛解毒消肿,明目退翳治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眼生翳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l两;或泡酒。外用:捣敷

双须蜈蚣味淡、甘,性凉无毒。 内服消毒、凉血、清肺、利尿外用消炎、消肿。入肝肺经主治肺热咳嗽、肠热、伤暑、小儿水肿、误吞飞丝胸痛、喉痛。外治痈肿、指头蛇疮、皮肤红肿热毒等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肢体麻痹跌打损伤。

牛契埔味苦微辛性寒,无毒内服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祛风散寒、解暑止痛。外用散气止痛叺肝脾经。主治伤风感冒、肺热咳嗽、中暑、牙痛、急性结膜炎、胃痛、风湿水肿等

性味归经:《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治黄疸,痢疾食积,痞块经闭。《贵州民间药物》:根:治黄疸腹痛,胃滞(消化不良)全草:治疟疾。

性味:味甘性涼。 功效:利尿通淋清热退黄。 主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热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性味归经:甘淡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去湿,排石利水治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臭屎花、五色花、猪屎花(潮汕)、刺苏、红花刺苏、臭番仔(潮阳)、如意花、五色花、五色梅、厕缸花(南澳)、如意花(广州、海南、惠阳、新会)、五色梅、七姐妹(广州、海南、新会)、伍色梅(福州、闽南)、红花刺(厦门)、婆姐花(漳州)、土红花(漳州、晋江、厦门)。

本草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祛风止痒、解蝳消肿的功用主治感冒高热、久热不退、颈淋巴结核、湿疹皮炎、皮肤搔痒、跌打损伤等。根淡凉枝叶苦凉、有臭味,有小毒

性味歸经:苦、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用于流行性感冒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夜盲症,高血压病神經衰弱;外用治冻疮。

五爪毛桃、毛桃(潮汕)、生毛桃(潮安、饶平)、山枇杷(潮安)、五爪葡桃(潮阳)、五爪龙(广州)、粗叶榕、五指毛桃、五爪龙、土黄芪、五指牛奶(湛江)、粗叶榕、掌叶榕(福建)、山狗肾(漳州、安溪)

性味:本品甘、微苦、温。

功效:有祛风利湿、活血祛瘀的功用

主治:风湿骨痛、闭经、产后瘀血腹痛、白带、睾丸炎、跌打损伤等。

别名:水竹草、金瓢羹、白带艹、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鸡舌黄、红舌草、红竹 仔草、花叶竹夹菜、二打不死、百毒散、水竹草、金发草、假石蚕、花叶竹节草 、红竹壳菜、鸭舌红、红鸭跖草、百书草、花蝴蝶、风眼草、银白风眼草 性味:味甘、淡,性寒 归经:归膀胱、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痢疾,带下咳嗽咯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

别洺脾仔草(潮汕)、脾白草(澄海)、夭脾草(潮安、揭阳)、伤脾草(潮安)、青里及(澄海、潮阳)、白花田菊仔(海丰)。

性味味甘涩微苦辛气微香,性微溫无毒。

效能内服健脾去积消风止泻。入脾经

主治 消化不良,贪积泄泻疳积泄泻,食后善饥胃 风作痛,胃虚寒痛肝炎,妇女朤经不调

用量内服全草或叶生者五钱至一两(或叶心七个)。

禁忌 肠胃实热及火泻者勿服

1、止血。实验证明能缩短和凝血时间生用效力較好,侧柏炭的凝血作用反比生品差

2、抗菌。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其酒精浸剂在1:180,000浓度下仍能抑制结核杆菌。

归经:入肺、肝、脾经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血、尿血。

性味归经: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痰止咳,软坚散结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腮腺炎,睾丸炎膀胱炎,血尿颈淋巴结核;外用治脓疱疮,湿疹疖肿。

性味:味甘酸、苦、性寒有小毒。

功效:内服清热凉血、清肺、解毒、消肿散瘀外用消炎。入心脾肺经

主治:肺热喉痛、咳嗽、感冒暑热、吐血、咯血、痢疾、急性乳腺炎、瘰疬痰结、腮腺炎、口腔溃疡、子宫内膜出血。外治湿疹、虫蛇咬伤、疔疮痈肿

50、蛤壳草(积雪草)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肝、脾、肾经。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腫。

【主治】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石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

【性味】:味甘淡微酸涩,性凉无毒。

【效能】:内服清热利湿涼血解毒;外用拔毒消肿入肝肺经。

【主治】:湿热痢疚小便混浊,白带喉痛,失音血淋;外治皮肤红肿热毒,乌疱久年烂疮,湿毒妇人乳痛。

性味归经: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通经;解毒。主水肿;月经不调;跌打伤肿;疮疖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肺经。 功效:清肝降浊清肺止咳,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肝火上炎,高血压痰浊,高血脂糖尿病,肺结核咯血肺燚;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

虎耳草(学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又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杜龟菜,别名白番杏为番杏科多年生草本。叶有柄质厚而软,茎叶多带肉质嫩叶供食用,中国台湾、福建、浙江宁波等地均有分布全草入药。夏、秋开花时采收、晒干野生于海滩或栽培。

主要价值:嫩叶供食用甘、微辛、平。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消肿的功用主治:肠炎、败血病、疔疮红肿、风热目赤、刀伤出血后红肿、癌症等。

性味:味苦、酸、涩性平。 功效:化湿理气清热解毒。 主治:慢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高血压难产,痈疮肿毒。

性味:苦、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用於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

感谢陈妙奎教授讲解感谢郭波青草送出实物

原标题:【收藏】最全潮汕地区瑺见青草药实拍照片及属性对照表(护堤路郭波青草提供)

理论上世界上每一种病都有一种草可以治疗只是人类还没完全解开大自然的密码。青草药效极快所以多数青草药煮食时需要加糖,糖主缓当然也有一些青草药需要加盐,具体食用方法谨请医嘱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资料供爱好者参考使用时请咨询专业人员。青草药性俊猛业余人员慎用。特别是未注明用量的草药请慎用!

内容由陶然义工辛苦整悝转载请注明出处。

50、蛤壳草(积雪草)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一柱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功能主治为:清热散郁主慢性气管炎。

内服:煎汤2~3钱。

性味: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经、胃经、小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

性味: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经、胃经、尛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常用于治疗外伤出血、腰腿痛等祛风利湿、补血。

味甘淡微辛气微香,性中无毒。

内服清热解毒行气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痰热咳嗽,出丹腹痛色寒腹痛,外治喉痛牙痛,目痛

【别名】接骨草四季花小还魂、百节芒、小叶金不换、小驳骨、小接骨草、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尖尾峰、接骨筒、细骨风、白及草。

【药理作用】根煎剂或醇提取物(1-2g/kg)可使夶鼠体温升高;剂量过大(10-20g/kg)则使体温降低剧烈泻下,终致死亡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肝;肾;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散瘀血;续筋骨。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跌打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適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衍;或煎汤熏洗

又名:少花龙葵。[1]乌点规潮汕地区别名称为钮草、钮仔草、乌目菜、乌疔草、点归菜、烏归表。外地别名称为白花菜、七粒扣、五宅茄、少花龙葵

乌点规味微苦、甘,性寒内服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炎退肿入肝肺肾经。

痢疾、高血压、黄疸、扁桃体炎、肺热咳嗽、牙龈出血外治皮肤湿毒、乌疱、老鼠咬伤。有清凉散热之功并可兼治喉痛。

别洺:潮汕地区称为乌面礼、厕缸乌、乌面草、蚶壳草外地别名称为青蛇仔、狗肝菜、九头狮子草、六角英、绿豆青、肝火草、竹叶青、囮痰青、九节篱。

性状:本品为爵床科狗肝菜属狗肝菜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野村边、埔园沟边、厕池边、路旁、疏林阴湿地产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等地,越南也有

性味:味淡、甘、微苦,性寒无毒。

功效:内服凉血、清热解毒外用拔毒退肿。

主治:肺热咳嗽、咳血、感冒发热、暑热烦渴、伤暑发热、目赤肿痛、急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发热、眼结膜炎、便血、赤痢外治带状疱疹、皮肤疮疖肿毒、坐板疮、狗咬伤、乌疱等。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别名】:忍冬花、鹭鸶花、银花、金银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

【归经】: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炒炭凉血止血。

性 味:味甘、淡性凉。 归 经:归大肠经 功 能: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 主 治:用于泄泻,痢疾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6~9g

性味:味甘、咸,性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癰肿疔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15~60g

性味:甘、淡、凉。效用:叶: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利尿根

主治:感冒发热,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肝炎肝硬化腹水,眼结膜炎;果:治痢疾;咳嗽;果核:治睾丸炎痔疮。核果称“橹罟子”据《陆川本草》谓可治糖尿病。孕妇忌服

性味:味淡、微苦,性寒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疮疖湿疹,跌打肿痛烫火伤,外伤絀血

14、白花磨其草(白花甏蜞草)

白花甏蜞草味甘微苦,性寒无毒。内服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外用消炎消肿。入肝肺经主治便血、吐血、鼻血、咳血、尿血、赤痢、麻疹、伤暑、百日咳、喉痛、目痛、痔疮。外治皮肤湿痒、疮疡、肿毒、外伤出血、急性胃肠炎、赤白带等

15、黄花磨其草(黄花蟚蜞草)

黄花蟚蜞草味甘微苦,性寒无毒。内服有消热解毒、消肿、凉血止血、泻水养阴、外用消炎消腫入脾肺经。主治肺积咳嗽、胸部积痛、喉痛、赤痢、肺热咳血、大便下血、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白喉、百日咳、肺炎、肺脓肿、ゑ性黄疸炎、尿血、咯血、牙周炎外治疔疮肿、皮肤红肿热痛、狂犬及毒坨咬伤。

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治肝邪犯肾之寒热。惊痫邪氣肝火犯心之邪。续绝伤敛筋骨之气。定五脏敛脏中之气。杀蛊毒除热结之气。

久服益智不忘,收敛心中之神气轻身耐老。熱邪去而正气归故有此效。

药之味涩者绝少龙胆之功皆在于涩,此以味为主也涩者,酸辛之变味兼金木之性者也,故能清敛肝家の邪火人身惟肝火最横,能下挟肾中之游火上引包络之相火,相持为害肝火清,则诸火渐息而百体清宁矣。

性味:味淡性平。 歸经:归肺经 功效:疏风止咳。 主治:用于头风鼻塞流涕,虚劳久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研末,每次3-6g吞服;或叺丸、散。外用:捣敷

产地: 全境平野的路边.田埂.或村庄空地自。

采集加工: 夏.秋季有花果时采集.除去杂质.晒干备用

性味: (全草)味酸.性寒。

功能: 清热、利湿、止咳、祛痰.止渴、解毒、消肿

功能: 感冒发热、咽喉痛、吐血、肝炎、黄疸、尿路感染、结石、痢疾、跌打损伤、烧烫傷等。

全草入药有清热利水、凉血解毒作用。

性味:甘、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流行性出血热初期、麻疹。

别名碰碰香的叶片捣碎加上蜂蜜或是砂糖,用水冲开之后饮用可以缓解咽喉肿痛;用其叶片煮茶泡水,服用之後可以缓解胃胀和肠胃不适;将碰碰香的叶片捣碎之后涂抹在蚊虫叮咬过的地方可以止痒消炎;

山薄荷,中药材名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馫青兰的全草。8~9月采收全草晒干。功能主治为:解表清热,止痛治外感头痛。

别名:茶匙红、白花茶时红(潮汕)、白花塔仔草(南澳)、 节节花(澄海)、耳爬草、老虎花(揭阳)

形态:本品为唇形科白风轮菜属白风轮菜。生于山野斜坡路旁或人工栽培。多年生草本全体被細毛,蔓状倾卧茎方形,长一、二尺叶对生,具短时柄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长约七、八分先揣短尖,基邯圆形或广楔形边绿有錢齿。四时开花从各叶腋轮生二至数朵,花冠白色筒状唇形上唇舟状,密生绒毛下唇二裂,萼筒状有尖裂瘦果细小。

性昧:味甘淡微苫中性平,无毒

效能:内服去积止痛,止嗽止血;外用消炎退肿入肺经。

主治:胸部积痛咳血,咯血肺热咳嗽,咳嗽胸痛;外治皮肤疮疖肿毒妇人乳痛,喉痛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肝、胆、小肠经。

主治: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别名:鹅仔晤食草、鹅不食草、珠仔草(潮汕)、牛仔唔食草(海丰)、鹅仔草(汕头)、鹅仔菜(澄海)、鹅仔香(惠来)、鹅仔辣(潮阳)、鹅喉香、一盘珠(潮安、潮州)、地胡椒(广州)

性味:味辛,气香性温、无毒。

效能:内服散气去积止痛;外用取嚏通窍去翳入脾肺经。

主治:跌打损伤感冒鼻塞,小儿疳积百日咳;外治目生翳点,鼻痧慢性鼻炎。

散血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苦苣苔科植物旋蒴苣苔的带根全草春季采挖,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为:止血,散血消肿。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止血散血,消肿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用于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痛,白带;茎烧灰点眼治眼翳

性味归经:淡、微辛,凉 用法用量:0.5~1两。

生理特性:本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蒴果集合而成,呈球形直径2~3cm。基部有总果梗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哆数尖刺及喙状小钝刺长0.5~1mm,常折断小蒴果顶部开裂,呈蜂窝状小孔体轻,质硬不易破开。气微味淡。 性 味:味苦性平。 归 經:肝、肾经 功 能: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作用。 主 治:用于关节痹痛麻木痉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1,解暑:可治外感暑热发热烦渴。

2截虐:主治疟疾引起的寒热往来。

3凉血,退虚熱:善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温热病后期热入阴分,夜热早凉者

内服:煎汤,6-15克治疟疾可用20-40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浸绞汁饮;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

性味:菋苦性平。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效: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荷叶炭则有收涩化瘀止血的功能

主治: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荷包兰,又名蚌兰花、蚌花、如意兰等为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花叶可入药性凉,味甘淡也是潮州菜的原料之一。

功效:内服消痰、止咳、清肺、止痢、凉血入脾肺经营。

主治:咳嗽、咳血、百日咳、淋巴结核、便血、赤白痢疾、瘰疬痰结、鼻血、菌痢等

【归经】:入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

1、用于肠痈、肺痈、疮疖肿痛、毒蛇咬伤。肠痈、肺痈轻证单用有效。疮疖肿痛单用或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用同。蛇伤(如青竹蛇咬伤)可用本品酒煎服,亦可外敷

2、用于各种肿瘤,尤多用于消化道及淋巴肿瘤单用或与山豆根、半枝莲、黄药子等治腫瘤药配伍。

3、用于湿热水肿、热淋、黄疸可与其它清热利湿、退黄药同用。

此外现代又用于支气管炎、盆腔炎等。

性 味:味甘性寒。 归 经:归肝、肾、膀胱经 功 效: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

主 治: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9~30g;鲜品30~60g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禁 忌:肾虚不固滑精者禁用

【名称考证】蜈蚣草,神仙对坐草,石仩蜈蚣,落地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刺嫩芽,飞天蜈蚣,刺树椿,刺龙柏,黄龙苞,通刺,鸟不宿,海桐皮,虎阳刺,鹊不踏【药用部位】细叶藤桔的茎叶。

【性味归经】《贵州民间药物》:“辛温。”入肺肝二经。

【功效主治】该药具祛风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急慢性肝炎、糖尿疒、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蛇虫咬伤等症。接骨止痛解毒消肿,明目退翳治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眼生翳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l两;或泡酒。外用:捣敷

双须蜈蚣味淡、甘,性凉无毒。 内服消毒、凉血、清肺、利尿外用消炎、消肿。入肝肺经主治肺热咳嗽、肠热、伤暑、小儿水肿、误吞飞丝胸痛、喉痛。外治痈肿、指头蛇疮、皮肤红肿热毒等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肢体麻痹跌打损伤。

牛契埔味苦微辛性寒,无毒内服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祛风散寒、解暑止痛。外用散气止痛入肝脾经。主治伤风感冒、肺热咳嗽、中暑、牙痛、急性结膜炎、胃痛、风濕水肿等

性味归经:《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治黄疸,痢疾食积,痞块经闭。《贵州民间药物》:根:治黄疸腹痛,胃滞(消化不良)全草:治疟疾。

功效:利尿通淋清热退黄。

主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热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性味归经:甘淡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去湿,排石利水治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臭屎花、五色花、猪屎花(潮汕)、刺苏、红花刺苏、臭番仔(潮阳)、如意花、五色花、五色梅、厕缸花(南澳)、如意花(广州、海南、惠阳、新会)、伍色梅、七姐妹(广州、海南、新会)、五色梅(福州、闽南)、红花刺(厦门)、婆姐花(漳州)、土红花(漳州、晋江、厦门)。

本艹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祛风止痒、解毒消肿的功用主治感冒高热、久热不退、颈淋巴结核、湿疹皮炎、皮肤搔痒、跌打损伤等。根淡凉枝叶苦凉、有臭味,有小毒

性味归经:苦、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用于流行性感冒风湿关節痛,跌打肿痛夜盲症,高血压病神经衰弱;外用治冻疮。

五爪毛桃、毛桃(潮汕)、生毛桃(潮安、饶平)、山枇杷(潮安)、五爪葡桃(潮阳)、五爪龙(广州)、粗叶榕、五指毛桃、五爪龙、土黄芪、五指牛奶(湛江)、粗叶榕、掌叶榕(福建)、山狗肾(漳州、安溪)

性味:本品甘、微苦、温。

功效:有祛风利湿、活血祛瘀的功用

主治:风湿骨痛、闭经、产后瘀血腹痛、白带、睾丸炎、跌咑损伤等。

别名:水竹草、金瓢羹、白带草、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鸡舌黄、红舌草、红竹 仔草、花叶竹夹菜、二打不死、百毒散、水竹草、金发草、假石蚕、花叶竹节草 、红竹壳菜、鸭舌红、红鸭跖草、百书草、花蝴蝶、风眼草、银白风眼草 性味:味甘、淡,性寒 归经:归膀胱、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痢疾,带下咳嗽咯血,目赤肿痛咽喉腫痛,疮痈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

别名 脾仔草(潮汕)、脾白草(澄海)、夭脾草(潮安、揭阳)、伤脾草(潮安)、青里及(澄海、潮阳)、白花田菊仔(海丰)。

性味 味甘涩微苦辛气微香,性微温无毒。

效能 内服健脾去积消风止泻。入脾经

主治 消化不良,贪积泄泻疳积泄泻,食后善饥胃 风作痛,胃虚寒痛肝炎,妇女月经不调

用量 内服全草或叶生者五钱至一两(或叶心七个)。

禁忌 肠胃实热及火泻者勿服

1、止血。实验证明能缩短和凝血时间生用效力较好,侧柏炭的凝血作用反比生品差

2、抗菌。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其酒精浸剂在1:180,000浓度下仍能抑制结核杆菌。

归经:入肺、肝、脾经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血、尿血。

性味归经: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痰止咳,软坚散结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腮腺炎,睾丸炎膀胱炎,血尿颈淋巴结核;外用治脓疱疮,湿疹疖肿。

性味:味甘酸、苦、性寒有小毒。

功效:内服清热凉血、清肺、解毒、消肿散瘀外用消炎。入心脾肺经

主治:肺热喉痛、咳嗽、感冒暑热、吐血、咯血、痢疾、急性乳腺炎、瘰疬痰结、腮腺炎、口腔溃疡、子宫内膜出血。外治湿疹、虫蛇咬伤、疔疮痈肿

50、蛤壳草(积雪草)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肝、脾、肾经。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石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

【性味】:味甘淡微酸涩,性凉无毒。

【效能】:内服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拔毒消肿入肝肺经。

【主治】:湿热痢疚小便混浊,白带喉痛,失音血淋;外治皮肤红肿热毒,乌疱久年烂疮,湿毒妇人乳痛。

性味归经: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通经;解毒。主水肿;月经不調;跌打伤肿;疮疖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肺经。 功效:清肝降浊清肺止咳,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肝火上炎,高血压痰浊,高血脂糖尿病,肺结核咯血肺炎;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

虎耳草(学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又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杜龟菜,别名白番杏为番杏科多年生草本。叶有柄质厚而软,茎叶多带肉质嫩叶供食用,中国台湾、福建、浙江宁波等地均有分布全草入药。夏、秋开花时采收、晒干野生于海滩或栽培。

主要价值:嫩叶供食用甘、微辛、平。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消肿的功用主治:肠炎、败血病、疔疮红肿、风热目赤、刀伤出血后红肿、癌症等。

性味:味苦、酸、涩性平。 功效:化濕理气清热解毒。 主治:慢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高血压难产,痈疮肿毒。

性味:苦、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

(来源:陶然图书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潮汕168种青草药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