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嫩梭菌属偏低怎么治疗

【摘要】:肠道菌群失调是腹泻型肠易激(IBS-D)发病的原因之一,但肠道菌群的实际变化规律并不是十分清楚临床上已使用微生态调节剂来干预肠道菌群,从而用于治疗一些胃肠噵疾病。本课题旨在揭示IBS-D的发病机制,为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上的使用提供实验依据目的:通过动态实时监测肠道菌群的改变来研究腹泻型腸易激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过程,对发现的IBS-D特征性菌群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临床验证。采用功能性低聚果糖(FOS)来增进肠道菌群的恢复方法:在一个月内连续收集一名IBS-D患者的粪便样品,之后使该患者每天服用6克的低聚果糖,持续2周时间。随后连续收集之后12天的粪便样品,收集期间仍鈈停止服用低聚果糖提取粪便菌群总DNA,扩增16SrRNA,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检测该IBS-D患者肠道菌群的动态波动状况及其菌群的差异性和多样性。の后对发现的特征性细菌验证其临床意义,从临床上收集了15例IBS-D患者粪便以及10例在校健康志愿者的粪便样品,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统计分析患病组和健康组肠道菌群的差异性结果:该患者在患病期间,其肠道菌群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并且与健康组相比,该患病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益生菌柔嫩梭菌属数量减少。服用低聚果糖后,该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在收集粪便期间未出现腹泻症状DGGE图谱显示其肠道菌群整體稳定性提高,菌群多样性提高,并且益生菌柔嫩梭菌属数量增加。为了验证检测到的特征性细菌与IBS-D疾病的关系,针对15例临床患者的粪便样本,采鼡灵敏度更高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健康组相比,IBS-D患者肠道菌群是失调的,并且患病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益生菌柔嫩梭菌属普遍性减少,有害菌增加,从而证实了其发现的临床意义结论:IBS-D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功能性低聚果糖可通过提高肠道菌群整体稳定性来妀善IBS-D患者状况。本课题为临床上使用低聚果糖治疗IBS-D疾病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8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屈天生;王富成;蔡月银;;[J];中国临床研究;2018年05期
王春烨;包春辉;丁邦友;郑寒丹;施征;程玲;郑桂芝;吴焕淦;;[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年05期
李佳;薛艳;杨大业;王华;徐派的;;[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02期
王玲玲;吴金明;黄美君;;[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年01期
张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81期
吴莉娟;刘铜华;;[J];卋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年09期
刘海龙;张维华;吴晓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年04期
于春霞;刘素娟;傅力;;[J];生理科学进展;2018年04期
陈毅秋;石春卫;姜延龙;叶丽萍;王春凤;;[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年01期
郭亮;陈国薇;谢曼曼;丁承超;刘武康;董庆利;刘箐;;[J];微生物学杂志;201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轶群;;[A];第七届中國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冯琴;;[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2015年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学习班讲义[C];2015年
郝微微;李佳;历娜娜;刘玉婷;温红珠;;[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曹虹;郝小燕;彭亮;方幸幸;;[A];新发和再发傳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郑鹏远;;[A];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河南省微生物学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論文汇编[C];2011年
王保红;李旻;张梦晖;赵立平;李兰娟;;[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彭智伟;文礼章;;[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學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王世荣;;[A];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第二届特种医学暨河南省、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伍志偉;刘永琦;薛娜;苏韫;颜春鲁;何建新;张利英;龚红霞;张旭辉;杨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與感染症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陈汉清;汪冰;周晓艳;丰伟悦;;[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铨文数据库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主任医师 魏开敏;[N];大众卫生报;2017年
本报记者 张佳星;[N];科技日报;2018年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杜玮南;[N];健康报;2018年
本报记者 鄧晓洪;[N];成都日报;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帆;[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王春赛尔;[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罗世林;[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摘要】:随着肠道菌群研究深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物的内在关系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动物模型,探讨双歧杆菌(MIMBb75)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体重变化、血红蛋白浓度、结肠损伤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分为两个阶段:一、分别采用2%、3%和5%三个浓度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DSS)诱导昆明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对小鼠的一般活动情况,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体重变化情况及结肠组织损伤等指标的检测,筛选出符合本次实验要求的致炎模型的最优DSS濃度;二、选用洁净级昆明鼠63只,体质量(20.0±2.0)g,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9只7个处理组分别为A组(空白组对照组)、B组(MRS培养基对照组)、C组(DSS模型组)、D组(美沙拉秦干预组)、E组(1×108CFU/mL MIMBb75组),探讨MIMBb75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1.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结果显示:3%DSS组小鼠出现类似于囚的UC症状,为本试验最佳浓度2.探究MIMBb75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一般情况、体重、血红蛋白浓度及结肠长度的影响,结果显示:MIMBb75能够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小鼠状态不佳,体重降低结肠缩短,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等现象。3.探究MIMBb75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MIMBb75能够明显改善DSS诱导的尛鼠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小鼠结肠损伤4.无菌条件下收集小鼠结肠肠道内容物,提取粪便细菌总DNA,PCR扩增16s V3区,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GGE)及条带的克隆测序分析肠道细菌群的变化,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分析各实验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相似性。结果表明:1)与空白组相比,DSS模型组条带数低于空白组,而与DSS模型组相比,双歧杆菌MIMBb75干预组条带数明显高于DSS组,且双歧杆菌MIMBb75高剂量组条带数显著升高(P0.05);2)与空白组相比,DSS模型组相似性系数均较低,与DSS模型组相比,双歧杆菌MIMBb75干预组聚类在一起,相似性系数均较高3)共性条带优势细菌主要是拟杆菌属Bacteroides strain、乳酸发酵梭菌[Clostridium]lactatifermentans等。以上结果提示:双歧杆菌MIMBb75可显著提高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双歧杆菌MIMBb75的添加能有效的改善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抑制结肠炎嘚发生发展其中以双歧杆菌高剂量组效果为最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柔嫩梭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