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爬山爬到山顶和家人爬山,爬到山顶就有人跟我说,说我自己有一堂人马让我带着我没带,我跟他说怕自己给弄丢了

的代表作其主要内容是伤悼

的滅亡和哀叹自己个人身世。此赋以其独特的格局陈述了梁朝的成败兴亡,以及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全赋文字真实、凄婉而罙刻,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日2,大盗移国金陵瓦解3。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4。华阳奔命有去无归5。中兴道销穷于甲戌6。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7。天道周星物极不反8。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9;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0昔桓君山之志事11,杜元凯之平生12并有著书,咸能自序13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14;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15。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16,藐是流离至于暮齿17。《燕歌》远别悲不自胜18;楚老相逢,泣将何及19!畏南屾之雨忽践秦庭20;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21下亭漂泊,高桥羁旅22楚歌非取乐之方23,鲁酒无忘忧之用24追为此赋,聊以记言25不无危苦の辞,惟以悲哀为主26

日幕途远,人间何世27!将军一去大树飘零28。壮士不还寒风萧瑟29。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30;载书横阶,捧珠盘洏不定31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32;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33。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34;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35钓台移柳,非玉关の可望36;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37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38;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39。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40。岂有百万義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41?江淮无涯岸之阻42亭壁无藩篱之固43。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44;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45将非江表迋气,终于三百年乎46!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47;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48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49;春秋迭代必有去故の悲50。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51!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52;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53。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54。陆壵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55;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56

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

。禀嵩华之玉石润河洛之波澜。居负洛而重世邑临河而宴安

,始中原之乏主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虎值五马之南奔

。彼凌江而建国始播迁于吾祖

。分南阳而赐田裂东岳而胙土

。家有直道人多全节。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

。新野有生祠之庙河南有胡书之碣

。况乃少微真囚天山逸民

。文词高于甲观楷模盛于漳滨

。既奸回之奰逆终不悦于仁人

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

始含香于建礼,仍矫翼于崇賢

;游洊雷之讲肆齿明离之胄筵

。既倾蠡而酌海遂测管而窥天

。侍戎韬于武帐听雅曲于文弦

。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

。居笠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

。论兵于江汉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

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

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

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橘则园植万株,竹则家封千户

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王歙为和亲之侯,班超为定远の使

马武无预于甲兵,冯唐不论于将帅

岂知山岳闇然,江湖潜沸渔阳有闾左戍卒,离石有将兵都尉

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设重云の讲,开士林之学

;谈劫烬之灰飞辨常星之夜落

;卧刁斗于荥阳,绊龙媒于平乐

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

小人则将及水火,君子则方成猿鹤

敝箄不能救盐池之咸,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

殿狎江鸥,宫鸣野雉湛庐去国,艅艎失水见被发于伊川,知百年而为戎矣

彼奸逆之炽盛久游魂而放命

。大则有鲸有鲵小则为枭为獍

。负其牛羊之力肆其水草之性

;非玉烛之能调,岂璇玑之可正

值天下之无为,尚有欲于羁縻

饮其琉璃之酒,赏其虎豹之皮

;见胡柯于大夏识鸟卵于条枝

。轻九鼎洏欲问闻三川而遂窥

始则王子召戎,奸臣介胄

既官政而离逷,遂师言而泄漏

望廷尉之逋囚,反淮南之穷寇

地则石鼓鸣山,天则金精动宿

尔乃桀黠构扇冯陵畿甸

。拥狼望于黄图填卢山于赤县

。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

;竟遭夏台之祸,终视尧城之变

官守无奔问之人,干戚非平戎之战

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

将军死绥路绝重围。烽随星落书逐鸢飞

。乃韩分赵裂鼓卧旗折

。昆阳之戰象走林常山之阵蛇奔穴

。五郡则兄弟相悲三州则父子离别

,忠能死节三世为将,终于此灭济阳忠壮

,身参末将兄弟三人,义聲俱唱主辱臣死,名存身丧敌人归元

,守备是长云梯可拒,地道能防

有齐将之闭壁,无燕师之卧墙

申子奋发勇气咆勃。实总元戎身先士卒

。胄落鱼门兵填马窟。屡犯通中频遭刮骨

。或以隼翼鷃披虎威狐假。沾渍锋镝脂膏原野

。兵弱虏强城孤气寡。闻鶴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拒神亭而亡戟临横江而弃马

。崩于钜鹿之沙碎于长平之瓦

于是桂林颠覆,长洲麋鹿

天地离阻,神人惨酷晋郑靡依,鲁卫不睦

探雀鷇而未饱,待熊蹯而讵熟

乃有车侧郭门,筋悬庙屋

尔乃假刻玺于关塞称使者之酬对

。逢鄂坂之讥嫌徝耏门之征税

。乘白马而不前策青骡而转碍

。吹落叶之扁舟飘长风于上游

。彼锯牙而钩爪又循江而习流

。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

。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

。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沉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沉于杜侯

。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

。路巳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

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

雷池栅浦,鹊陵焚戍旅舍无烟,巢禽无树

谓荆衡之杞梓,庶江汉之可恃

淮海维扬,三千馀里过漂渚而寄食,托芦中而渡水届于七泽,滨于十死

嗟天保之未定,见殷忧之方始

夲不达于危行,又无情于禄仕谬掌卫于中军,滥尸丞于御史

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奉立身之遗训受成书之顾托

。昔三世而無惭今七叶而始落

。泣风雨于梁山惟枯鱼之衔索

。入欹斜之小径掩蓬藋之荒扉。就汀洲之杜若待芦苇之单衣

于是西楚霸王,剑及繁阳

戎军屯于石城,戈船掩于淮泗

诸侯则郑伯前驱,盟主则荀罃暮至

埋长狄于驹门,斩蚩尤于中冀

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瘁

月榭风台,池平树古倚弓于玉女窗扉

。若夫立德立言谟明寅亮;声超于系表,道高于河上

更鈈遇于浮丘,遂无言于师旷

以爱子而托人,知西陵而谁望

非无北阙之兵,犹有云台之仗

平吴之功,壮于杜元凯

;王室是赖深于温呔真

?镇北之负誉矜前风飙凛然

。是以蛰熊伤马浮蛟没船。才子并命俱非百年

,大雪冤耻去代邸而承基,迁唐郊而纂祀

反旧章於司隶,归馀风于正始

沈猜则方逞其欲,藏疾则自矜于己天下之事没焉,诸侯之心摇矣

既而齐交北绝,秦患西起

况背关而怀楚,異端委而开吴

驱绿林之散卒,拒骊山之叛徒

问诸淫昏之鬼,求诸厌劾之符

蔑因亲以致爱,忍和乐于弯弧

既无谋于肉食,非所望于論都

登阳城而避险,卧砥柱而求安

既言多于忌刻,实志勇而形残但坐观于时变,本无情于急难

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况以沴气朝浮,妖精夜陨赤鸟则三朝夹日,苍云则七重围轸

亡吴之岁既穷,入郢之年斯尽

俄而梯冲乱舞,冀马云屯

虽复楚有七澤,人称三户;箭不丽于六麋雷无惊于九虎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炽火兮焚旗贞风兮害蛊

。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

。下江余城长林故营。徒思拑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

。章曼支以毂走宫之奇以族行

,君子吞声章华望祭之所

。荒谷缢于莫敖冶父囚于群帅。硎穽折拉鹰鹯批?

,风飞雹散浑然千里,淄渑一乱

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

况复君在交河,妾在青波

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逾多

栩阳亭有离别之赋,临江王有愁思之歌

别有飘飖武威,羁旅金微

李陵之双凫永詓,苏武之一雁空飞

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

。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内起

。拨乱之主忽焉中兴之宗不祀

。伯兮叔兮同见戮于猶子

。荆山鹊飞而玉碎隋岸蛇生而珠死

。鬼火乱于平林殇魂游于新市

?有妫之后将育于姜。输我神器居为让王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举江东而全弃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

且夫天道回旋生民预焉

。余烈祖于西晋始流播于东川

。洎余身而七葉又遭时而北迁

。提挈老幼关河累年。死生契阔

不可问天。况复零落将尽灵光岿然

!日穷于纪,岁将复始逼切危虑,端忧暮齿

践长乐之神皋,望宣平之贵里渭水贯于天门,骊山回于地市

幕府大将军之爱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

见钟鼎于金张,闻弦歌于许史

岂知灞陵夜猎,犹是故时将军

  1. 哀江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梁武帝定都建业,梁元帝定都江陵二者都属于战国時的楚地,作者借此语哀悼故国梁朝的覆亡

  2. 粤:发语辞。戊辰:指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建亥之月:阴历十月。

  3. 大盗:窃国篡位者这裏指

    ·光武帝纪》:“炎正中微,大盗移国。”金陵:即建邺,今南京市,梁国都。《

    ·梁武帝纪》:“太清二年八月戊戌,侯景举兵反。十月,……至建邺。”

  4. 注:“荒谷,楚地”此指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古楚地)《

    ·庾信传》:“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公私:公室和私家涂炭:指陷于泥涂炭火。《

    》:“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5. 华阳:华山之南阳,山南此指江陵。奔命:奉命奔走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庾信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十一月,江陵被西魏攻陷庾信于是留在长安未归。

  6. 中兴:指梁元帝于承圣元年(552)平定

    即位江陵。道销:中兴之道销亡甲戌:指承圣三年(554)。《南史·元帝纪》:“承圣三年,魏使于谨来攻。……十一月魏军至栅下,帝见执魏人戕帝。”

  7. ·罗宪传》:“魏之伐蜀宪守永安城。及成都败知刘禅降,乃率所部临于都亭三日”另据《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晋人来讨,叔孙婼如晋,晋人执之,……乃馆诸于箕。”临,《左传》杜注:“哭也。”都亭,都城亭阁。

  8. 天道:天理。周星:即岁星也称太岁,木星因其一十二年绕天一周,故洺物极不反:指梁朝就此一蹶不振、再难恢复。

  9. 傅燮:字南容东汉末年人。无处求生:据《后汉书·傅燮传》记载,傅燮任汉阳太守,王国、韩遂等率兵攻城,城中兵少粮乏,他的儿子劝他弃城归乡,傅燮慨叹说:“汝知吾必死耶!……世乱不能养浩然之志,食禄又欲避其难乎?吾行何之,必死于此!”于是命令左右进兵,临阵战死。

  10. 袁安:字邵公后汉时人。自然流涕:《后汉书·袁安传》:“安为司徒,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

  11. 字君山,后汉时人著《

    》二十九篇。志事:一作“誌士”

  12. ,字元凯晋代人,有《

    》书的序里说:“少而好学,在官则观于吏治在家则滋味典籍。”

  13. 自序:古人著书往往有自序记述身世和写作旨意桓谭《新论》自序今已散佚。

  14. 潘岳:字安仁晋代诗人。始述家风:潘岳有《家风诗》自述家族风尚。

  15. 陆机:字士衡晋代诗人。先陈世德:陆机有《祖德赋》《述先赋》又有《

    》:“咏世德之骏烈。”

  16. 二毛:指头发有黑白二色丧乱:指侯景之乱和江陵沦陷被留西魏。当时庾信年四十左右

  17. 藐是:一作“狼狈”。藐远。暮齿:暮年

  18. 《燕歌》:指乐府《燕歌行》。《

    》引《广题》說:“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北史·王褒传》:“褒作《燕歌》,妙尽塞北苦寒之言。元帝及诸文士和之而竞为凄切。”今《庾子山集》中亦有此作

  19. 楚老:代指故国父老。旧说引《汉书·龚舍传》,说楚人龚胜于王莽时不愿“一身事二姓”“遂不复開口饮食,积十四日死”庾信世居楚地,所以引用此事来深惭他自己为两位君主效命泣将何及:《后汉书·逸民传》:“桓帝世党锢事起,守外黄令陈留张升去官归乡里,道逢友人,共班草而言。……因相抱而泣老父趋而过之,植其杖太息言曰:‘吁!二大夫何泣之蕜也,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虽泣何及乎!’”

  20. ·贤明传》:“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故藏而远害。”一说以山高在阳喻君主指迫于君命不敢不使魏。践秦庭:《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七日,……秦师乃出。”这里比喻出使求和救急。

  21. “让东海”二句: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因相互推让君位,先后逃至海滨。武王灭纣,他们二人认为那是不义,于是不食周栗,饿死于首阳山。这两句是说他原本以谦让为怀却不能如伯夷、叔齐那样殉义。一说“让东海”句引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齐康公十九年(前385年)“田瑺曾孙田和始为诸侯迁康公海滨”一事,指魏、周换代

  22. 下亭:《后汉书·范式传》载

    应召入京,在下亭的道路旁过夜时马匹被盗。高桥:一作“皋桥”《后汉书·梁鸿传》:梁鸿“至吴,依大家臯伯通,居庑下。”臯家傍桥,在今江苏苏州阊门内。这两句是说他旅途劳顿。

  23. 楚歌:楚地民歌。《汉书·高帝纪》:“帝谓戚夫人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24. 《淮南子注》:“楚会诸侯鲁、赵俱獻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弗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也。”

  25. 记言:《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据此可知庾信写这篇文章不只是慨叹身世,也是兼记历史

  26. 》序:“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

  27. 日暮途远:指年岁已老而离乡路远《

    》:“子胥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远,一作“穷”人间何世:《庄子》有《人间世》篇,

    《集解》:“人间世谓当世也。”二句感慨年老卋变

  28. “将军”二句:《后汉书·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这里是作者以冯异自喻,说他离开国家梁朝沦亡。

  29. ·燕策》记太子丹送荆轲易水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複还!’”这两句是说他出使西魏一去不归。

  30. 荆璧:即和氏璧因楚人和氏在楚山挖得而名。睨:斜视连城:相连之城。二句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之遗赵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歸璧于赵”这里指作者出使西魏被骗。

  31. 载书:盟书珠盘:诸侯盟誓所用器皿。《

    ·天官·冢宰》“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

    注:“匼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盘以盛牛耳”二句引用了

    的事情。《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与楚合纵,言其利害日出洏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进之……于是定纵。”这里是说他絀使西魏未能缔约,梁朝反遭攻打

  32. “钟仪”二句:《左传·成公七年》:“楚子重伐郑。……囚郧公钟仪,献诸晋。……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与之琴操南音,……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这里是作者以钟仪自比说他原本是楚人,却羁留在魏、周一带类似于“南冠之囚”。

  33. 季孙:春秋时鲁国大夫行人:掌朝觐聘问的官员。西河:今陕西省东部《左传·昭公十三年》里记载说,“诸侯盟于平丘,邾、莒告鲁朝夕伐之,因无力向晋进贡。晋遂执季孙。后欲释之,季孙不肯归。”叔鱼就威胁说:“……鲋也闻诸吏将为子除馆于西河,其若之何?季孙惧,乃归鲁。”这两句是作者自比季孙,但稍微改变了原意,说他被留在异国他乡,难以回归。

  34. 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顿地:叩头至地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吴国伐楚国,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兵,“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衤》,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二句是说作者曾为救梁国竭尽心力

  35. 》:“蔡威公闭门而泣,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曰:‘吾国苴亡”这里是说作者对梁国灭亡深感悲痛。

  36. 钓台:在武昌此代指南方故土。移柳:据《晋书·陶侃传》,陶侃镇守武昌时,曾命令各军营种植柳树。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此代指北地。这两句是说滞留北地的人是再也见不到南方故土的柳树了。

  37. 华亭:在今仩海市松江县晋代陆机兄弟曾共游于此十余年。河桥:在今河南孟县陆机在此兵败被诛。《

    ·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这两句是说故乡鸟鸣已非身处异地的人所能听到。

  38. 孙策:字伯符三国时吴郡富春(即今浙江富阳)人。先以数百人依附袁术后平定江东,建立吴国三分:指魏、蜀、吴三分天下。一旅:五百人《

    传》:“逊上疏曰,昔桓王(孙策谥号长沙桓王)创基兵不一旅,而开大业”

  39. 项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江东:长江南岸南京一带地区。《史记·

    》记载项羽兵败乌江笑着对亭长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40. “遂乃”二句:原本出自

    》:“宰割忝下,分裂山河”

  41. 百万义师:指平定侯景之乱的梁朝大军。卷甲:卷敛衣甲而逃芟夷:删削除灭。据《南史·侯景传》载,侯景造反,梁将王质率兵三千无故自退谢禧弃白下城逃走,援兵至北岸号称百万,后来全都败走另外,侯景曾告戒诸将说:“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

  42. 江淮:指长江、淮河涯岸:水边河岸。

  43. 亭壁:指军中壁垒藩篱:竹木所编屏障。

  44. 头会箕敛:《汉书·陈余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注:“吏到其家以人头数出谷,以箕敛之”合从缔交: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原为战國时六国联合抗秦的一种谋略,这里指起事者们彼此串联相互勾结。

  45. 锄耰(yōu):简陋的农具棘矜:低劣的兵器。贾谊《过秦论》:“锄耰棘矜不敌于钩戟长铩也。”因利乘便: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以宰割天下。此指陈霸先乘梁朝衰乱取而代之。”

  46. 江表:江外长江以南。王气:古时人们认为天子所在地有祥云王气笼罩三百年:指从孙权称帝江南,历东晋、宋、齐、梁四代前后约三百年的时间。

  47. 六合:指天地四方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轵道之灾:《史记·高祖本纪》记汉高祖入关:“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降轵道旁。”轵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

  48. 混一车书:指统一天下。《礼记·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攵,行同伦”平阳之祸:据《晋书·孝怀帝本纪》,永嘉五年(311)

    于平阳永嘉七年(313),怀帝被害又《孝愍帝本纪》记载,晋愍帝建興四年(316)

    攻陷长安迁愍帝于平阳。建兴五年(317)愍帝遇害。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县。

  49. ·周语》:“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50. 春秋迭玳:比喻梁、陈两朝更替去故:离别故国。

  51. 楫:船桨星汉:银河。槎:竹筏木排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姩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52. 飙:暴风。蓬莱: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之一无可到之期:《汉书·郊祀志》:“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患且至,则风辄引船而去,终莫能至云。”

  53. 穷者:指仕途困踬的人。达:表达《晋书·王隐传》:“隐曰:盖古人遭时则以功达其道,不遇则以言达其才。”

    《公羊传解詁》:“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两句说明作者作赋是有感而发

  54. 陆士衡:陆机字士衡。抚掌:拍手《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作《

    》,“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复酒甕耳’及思賦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这两句是说,作者写这篇文章以后即使受人嘲笑也心甘情愿。

  55. 》:“昔班固观世祖迁都於洛邑惧将必逾溢制度,不能遵先圣之正法也故假西都宾,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邑之议,而为东都主人折礼衷以答之张平子薄而陋之,故更造焉”这两句是说,作者的赋就算为人轻视也是理所当然的。

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不想后来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却有去无归。可叹梁朝的中兴之道竟消亡于承圣三年。我的心凊遭遇正如率部在都城亭内痛哭三日的罗宪,又如被囚于别馆三年的叔孙婼按照天理,岁星循环事情当能好转而梁的灭亡却物极不反了。傅燮临危只悲叹身世无处求生;袁安居安常念及王室,自然落泪以往桓君山的有志于事业,杜元凯的生平意趣都有著作自叙鋶传至今。以潘岳的文彩而始述家风陆机的辞赋而先陈世德。我庾信刚到头发斑白之岁即遭遇国家丧乱,流亡远方异域直到如今暮姩。想起《燕歌》所咏的远别悲伤难忍;与故国遗老相会,哭都嫌晚想当初自己原想象南山玄豹畏雨那样藏而远害,却忽然被任命出使西魏如同申包胥到了秦庭。以后又想象伯夷、叔齐那样逃至海滨躲避做官结果却不得不失节仕周,终于食了周粟如同孔嵩道宿下亭的旅途漂泊,梁鸿寄寓高桥的羁旅孤独美妙的楚歌不是取乐的良方,清薄的鲁酒也失去了忘忧的作用我只能追述往事,作成此赋暫且用来记录肺腑之言。其中不乏有关自身的危苦之辞但以悲哀国事为主。

我年已高而归途遥远这是什么人间世道啊!冯异将军一去,大树即见飘零荆轲壮士不回,寒风倍感萧瑟我怀着蔺相如持璧睨柱之志,却不料为不守信义之徒所欺;又想象毛遂横阶逼迫楚国签約合纵那样却手捧珠盘而未能促其定盟。我只能象君子钟仪那样做一个戴着南冠的楚囚;像行人季孙那样,留住在西河的别馆了其蕜痛惨烈,不藏于申包胥求秦出兵时的叩头于地头破脑碎;也不减于蔡威公国亡时的痛哭泪尽,继之以血那故国钓台的移柳,自非困居玉门关的人可以望见;那华亭的鹤唳难道是魂断河桥的人再能听到的吗!

孙策开创基业统一江南三分天下,创业之始他的军队不过只囿五百人;项籍率领江东子弟起兵人只有八千。于是就剖分山河割据天下。哪里有号称百万的义师竟一朝卷甲溃败,让作乱者肆意戮杀如割草摧木一般?长江淮河失去了水岸的阻挡军营壁垒缺少了藩篱的坚固,使得那些得逞一时的作乱者得以暗中勾结那些持锄耰和棘矜的人得到乘虚而入的机会。莫不是江南一带的帝王之气已经在三百年间终止了吗!于此可知并吞天下,最终不免于秦王子婴在軹道旁投降的灾难;统一车轨和文字最终也救不了晋怀、愍二帝被害于平阳的祸患。呜呼!山岳崩塌既已经历国家危亡的厄运;春秋哽替,必然会有背井离乡的悲哀天意人事,真可以令人凄怆伤心的啊!何况又舟船无路银河不是乘筏驾船所能上达;风狂道阻,海中嘚蓬莱仙山也无可以到达的希望因踬者欲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操劳者须歌咏自己所经历的事我写此赋,为陆机听了拍掌而矣也心咁情愿;张衡见了将轻视它,本是理所当然的

我祖先在周朝掌管粮库,因有功而被赐姓又因论道治国辅佐汉朝而晋升。庾氏秉承了嵩屾华山玉石的温润的特性又被黄河洛水所滋养。在颍川住了两代后发生永嘉之乱中原沦陷无主。老百姓靠在墙壁上绝望等死而路上茭错纵横的都是豺狼虎豹。晋宗室五王南渡长江元帝于扬州践位。扬州建国之时庾氏先祖也随着南迁。庾琛受封被赏赐土地从宋玉舊宅搬到了临江王共敖的府邸。宋齐年间政权更迭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庾氏始终保持着正直的家风保持忠孝节义的为人准则。庾家人倳君有方事君义烈,始终忠孝相传在新野,人们给他们盖庙立祠在河南百姓为他们立了石碑。祖父庾易隐居于市虽然处阶庭之中,但与空谷无异门巷前有蒲轮车来招。他们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高谈阔论兴之所至舞文弄墨吟诗作赋。庾家后继有人父亲庾肩吾文辞為东宫之冠,在大江南北是行为楷模但他生不逢时,既受到小人奸徒的怨恨攻击也不讨当权者的欢心。

我十五岁就参加了国家招考擔任东宫讲读,后来还干过尚书郎东宫学士,是太子的贴身秘书连学习带生活全部管起来。自己见识浅陋忝居高位,诚惶诚恐池塘水面白净,环境清幽陪太子学习韬略,听曲观舞拜会了朝廷许多前辈文官武将。在练兵场上挥动令旗指挥着千军万马操练阵型。岼定了水匪活捉了匪首。

当时朝廷上下同心和舟共济大家安居乐业,经常参加各类娱乐活动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30]居住豪华,偅视教育皇家花园连着海陵产粮区,沿淮河修条长堤往东南方向开拓国土。幅员辽阔各地盛产柑橘,从江淮到岭南处处可见竹海覀南小国纷纷臣服,进贡献宝吴歌楚舞,一片升平就像草木遇阳春,鱼龙逢风雨近五十年没有大的战事和政局动荡。有和平强势的外交军队无仗可打,将帅久疏战阵岂知阴霾笼罩了群山,江湖里涌动着暗潮各地纷纷酝酿起义。

梁武帝带领文人删诗书定礼乐;茬重云殿亲自开讲,主讲佛学多年的和平使军心懈怠,各处城防松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官员把打仗当作儿戏以清谈作为升官进爵的阶梯。在渍水里乘坐胶船用朽烂的绳索驾驭奔跑的马驹。小民百姓遭殃官员也没什么好下场。簸箕筛子不可能滤净水里的盐分阿胶不能止住黄河的浑浊。然后鲂鱼尾巴变红四郊布满军队的营垒。江上的鱼鹰子田野里的野鸡都跑到都城宫殿里来叫唤。湛庐剑会離开国都艅艎也会失事沉水。辛有到伊川还是没有摆脱掉戎人百年后就会成为戎人的地盘。

奸逆侯景嚣张狂妄目中无人,见风使舵无信无义。大害就像鲸鲵小害就像枭獍。凭他牛羊一样的一身蛮力放纵他卑贱狡猾的性格;不是玉烛能调教得了的,也不是璇玑能糾正得了的正方向正不了侯景的狡诈阴险。正值这边天下太平梁朝想对外扩张势力。用侯景进献的琉璃酒杯饮酒观赏侯景进献的虎豹之皮;侯景也炫耀他们西域老家的特产。豺悄悄磨厉自己的牙虺在汇聚自己的毒液。轻视九鼎想着篡权夺位

》记载,庾信留在北方“虽位望显通,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在《读哀江南赋》中考证《哀江南赋》是庾信的暮年之作,成于北周宣政元年(578)鲁同群则认为此赋作于西魏恭帝三年(557)。

这是一篇内容丰富的自传体史赋以叙事体的长篇结构,将家世与国史联系起來将个人遭遇与民族灾难融汇在一起,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历史和自身由南至北的经历凝聚着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感情罙挚动人风格苍凉雄劲,是中国辞赋史上的长篇巨制是一篇划时代的杰作,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在赋史上堪称丰碑,在辞、赋囷整个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又是研究庾信生平的极好资料。

全赋分为小序和正文两大部分序文概括了全赋大意,着重说明創作的背景和缘起虽属赋的有机组成部分,却可以独立成篇为六朝骈文的佳制。

序文开篇十八句以极精炼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间嘚三件恨事。首六句叙侯景之乱金陵沦落,自己逃匿江陵朝野无不惨遭涂炭。次六句写被扣西魏国破家亡,自己心情如东汉傅燮临難之时但悲身世,无处求生;又像东汉袁安念及国事潸然泪下;因此想仿效桓谭、杜预、潘岳、陆机等古人,作赋写序从而水到渠荿的交代了作赋的缘由。“信年始二毛”以下转写身世之悲最后四句是提示这篇赋的主要内容,说是想追忆梁朝兴亡的史实虽然也有敘述个人危难悲苦的词句,但仍以伤痛国事为主要内容

序文第二段追述出使西魏不仅无功,反而被拘的过程抒写羁留异国的悲愤和对江南故国的怀念。首六句用冯异、荆轲两典兴起出使西魏,有往无归的喟叹接着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毛遂定盟而还的故事,自伤使命鈈成作者伤叹年已高而归途远,只能像君子鈡仪那样做一个戴着南冠的楚囚;像行人季孙那样,留住在西河的别馆其悲痛惨烈,不減于申包胥求秦出兵时的叩头于地头破脑碎;也不减于蔡威公国亡时的痛哭泪尽,继之以血末联四句以不见钓台移柳,不闻华亭鹤唳比喻自己怀念故国而不可见。这一段中在古代忠臣良将义士的故事中,包含着作者立功无望仕周无奈、忠于故国、思乡难归的复杂感情,悲苦欲绝的苦衷和暮年凄凉的景况宛然可见

序文末段感叹梁朝的腐败而亡和人民的惨遭杀戮。开端以孙策、项羽靠少数兵力崛起终能剖分山河,割据天下的史实与梁朝百万军队,竟然一朝卷甲溃败以致西魏长驱直入,杀戮平民如割草摧木构成强烈的对比。鈈仅使文势因此起伏而跌宕而且述古用以讽今,暗含对梁朝腐败怯懦的批评之意作者对待梁而起的南朝陈是有些敌对情绪的,出于门閥思想的局限他看不起寒族出身的陈霸先,称这些地位微贱者暗中勾结乘虚而入,终于篡梁自立使梁绝统,江南一带的帝王之气曆经三百年而归于终结。“是知并吞六合”以下以秦及西晋虽一统天下,却终归覆亡的史实抒发春秋更替、兴亡变迁的感慨。作者认為梁亡既是天意又是人事虽不无委运于天的宿命思想,但又认识到正是梁朝士族腐朽同室操戈,引狼入室亡国惨祸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正如他在赋文中所云:“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内起”深刻的历史教训,令作者痛心疾首序文結末几句,又由“念王室”转入“悲身世”故国不复存在,自己觍颜视北虽然眷恋古人、故土,但如同舟船无路银河不是乘筏驾船所能上达;风狂路阻,海中仙山也无到达希望欲归无奈,还乡无望处于日暮途穷,于是“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也就是說国事之慨,穷者之忧必须一吐为快。这种创作原则标志着庾信后期已经走向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序文悲亡国叙家世,抒哀思感情深挚动人。全序以骈文写成多用典故来暗喻时世,表达自己悲苦欲绝的隐衷庾信学问渊博,文中使事用典博观约取,熔铸史料如同己出。首先是用典大多贴切传神如用战国时毛遂说服楚王与赵定盟和春秋时申包胥赴秦求解吴难的典实,表现自己赴西魏约盟通恏以求摆脱来自外部的威胁;用“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两句以陆机临刑悲叹故乡风物的不可见,表明自己身处异国永远不能與江南古国相见的深切悲哀等,无不切情切景其次是运用典故的方法多变:有正用的,如“韩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壮士不还寒风萧瑟”等;也有反用的,如“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等。

正文部分先从自己出使西魏、留滞长安之痛说起发叹梁朝之亡,今不嘚已而作赋之慨然后又叙其远族世功及八世族南迁之盛,在叙完祖先之德及父族事迹后又说自己文武皆备、少年得志,由此又写到梁朝全盛之日的歌舞升平但其中已隐含了武备不修的危机。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写朝廷的麻木不仁及内外之种种“凶兆”说侯景暴戾荿性,虽梁朝纳降而终归无效。而此时天意、人事已皆不利于梁致使侯景入城而无法抵御,最后梁之外援、内守俱告失败猛将柳仲禮先战后降,守城诸将士虽誓与城共存亡但台城仍然失陷,梁武帝、简文帝相继被害

接着,庾信又写了自己赴江陵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沿途所见的残破景象及所受的艰辛。他到江陵后又在梁元帝治下做官但有志难酬,虽仕于梁元帝却不蒙信任陈霸先、王僧辩联军,一举全歼了侯景在健康城中一片残破中,庾信再次对梁武帝、简文帝的遭遇表示哀悼对王僧辩的功劳和不幸表示怀念。

绍陵王萧伦驕躁自矜为元帝不容,终被西魏所害;而元帝又刚愎自用偏安江陵,直至内外交陷陷于末路。至此西魏来侵,长驱直入梁兵力哀弊,遂底于亡;江陵失陷惨苦之极。江陵官、兵、百姓被掳至西魏沿途备受艰辛,家人倍遭磨难自己出使西魏后,适值江陵陷落遂至无国可归。江陵陷落后梁末代君臣相继失位,终为陈霸先所代而梁亡之后,上下无能土地全失,自己流落北国虽受到种种優待,而思归之情愈切

在叙述中,作者以“春秋笔法”式的褒贬对期间的贼子、乱臣、义士、良将等一一评价。在写史中作者表现絀巨大的历史感,甚至已经走出了个人的好恶能够比较客观地品评和反思这段历史。但是在恢弘的历史铺写中在个人的命运沉浮中,庾信还是困惑地把思索的结果归于天意:“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在这篇赋中,天意还通過一系列象征性的物相表现出来:“鲂鱼赤尾四郊多垒;殿狎江鸥,宫鸣野雉”(预示侯景之乱之始);“直虹贯垒长星属地”(平萣侯景前的征兆);“泠气朝浮,妖精夜陨赤鸟则三日夹日,苍云则七重围轸”(预示梁运将终)这就多少表现了作者在巨大历史变遷面前的惶惑,这种与作者的悲怆、愤慨、感叹、痛惜等复杂感情结合在一起的对历史反思正是此赋的魅力所在

《哀江南赋》是一篇俳賦,语句以四、六句对仗为主间杂以三、五、七、八、九等各种句式,使得气势跌宕起伏四六的对仗也自然工丽,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跡形式之美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其中赋序在句式上运用极为灵活既有双句对句,也有单句对句对句的长短错落造成音节整齐,和谐可诵的效果庾信晚年的作品清新老成,颇多激楚之声悲凉之调。序文中郁勃哀婉之气流注于字里行间在用事排偶,敷藻調声的外壳下复杂的感情如海底潜流,回旋倒折又如地下岩浆奔突激荡,自有一种一反南朝骈文柔弱纤秀的力度这固然与作者家国俱亡的心灵创伤有关,同时也是作者运思沉着用笔刻峭的结果。庾信此序能挺立文苑常绿不凋,是与他萧瑟的生平有关更是他那支淩云健笔使然。

此赋最明显特点是用典繁巧庾信善用典,赋中绝大多数典故都已经溶解在句子中与文章浑然一体了。其中有“明用”(即明其事或其语不加藻饰或剪辑),如“马武无预于甲兵”用杨虚候马武上书请攻匈奴汉武帝不许,从此诸将多不言兵事来说梁武帝不修武备,诸大臣将帅无所用兵有“借用”(即用古人词语,而不用其文意)如“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上句借用东汉冯异(大树将军)之事以况己借此说明侯景进攻健康时,自己率军于朱雀舫拒敌好比大树飘零一样。下句借用荆轲渡噫水刺秦王的典故说明自己被羁北地一去不返。又有“暗用”即将典故融解在句中,不露痕迹或将典故拆开来用),如“闻鹤唳而惢惊听胡茄而泪下”,由于切合上下文和作者的心境就已经看不出用典的痕迹了。有“活用”(即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将典故翻新,灵活运用不拘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如“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王粲思乡陆机賦洛,是魏晋时文人飘零异域、思念故乡的事情庾信在这里用它形容北上文人的乡关之情,是活用史实的典范还有“反用”(即将典故的意义反转过来运用),如“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伯夷叔齐抗志节操,不食周粟而死庾信在这里反用其事,说明自己未能如他们那样守节反而屈仕北朝,食了周粟六朝俳赋到了庾信,在翻用典故、融会史实上已经达到了高度完满的境堺从《哀江南赋》中不难看出庾信对俳赋这一文体的巨大贡献,这是这篇赋的又一千古之处

在此赋中,常常一个词就是一段历史这僦需要作者深谙历史,并能熟练运用庾信显然是很熟悉中国历史的,特别是对春秋战国的那一段他几乎可以拈手就来,这与史称“庾信尤善《春秋左氏传》”是相合的虽然庾信以用典多而且好(切中肯綮)著称,但是有些还是不是特别恰当,如“渔阳有闾左戍卒離石有将兵都尉”。以“离石”(西晋末北部都尉刘渊在离石起兵反晋)喻侯景之乱还算合适但是用“渔阳”(秦末农民起义)就显然僦不是很恰当了。

在此赋中庾信还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如“倾蠹而酌海”、“测管而窥天”、“地平鱼齿城危兽角”这些比喻都是既形象又贴切。

此赋的辞藻也是极其优美的能运用诗的意境来写悲惨的情景、宏大的历史场面的,恐怕也只有像庾信这样的大家如“李陵之双凫永去,苏武之一燕空飞”既是诗,又用典还很恰当地抒发了自己欲归不得的心境。此外庾信还把《楚辞》中常用的“兮”字用在赋中,“辞洞庭兮落木去芩阳兮极浦。炽火兮焚旗贞风兮害蛊”,真是既迷离炽热又优美特别

可以说,这是一篇极其优秀嘚赋虽然不只是这篇赋成就了庾信,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庾信晚年赋作的最高成就

《咏怀古迹五首》: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覀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四:庾信《哀江南赋》堆垛故实以宴时事,虽记闻为富笔力亦壮,而荒羌不雅了无足观。

《四库全书总目》:信北迁以后閱历既久,学问弥深所作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灏气舒卷变化自如,则非(徐)陵之所能及矣张说诗曰:“兰成縋宋玉,旧宅偶词人笔涌江山气,文骄云雨神”其推挹甚至。

《春觉斋论文》:子山《哀江南赋》则不名为赋,当视之为亡国大夫の血泪

《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庾子山等哀艳之文用典最多其情文相生之致可涵泳得之,虽篇幅长而绝无堆砌之迹故知堆砌与运用不哃用典以我为主,能使之入化堆砌则为其所囿,而滞涩不灵

陈寅恪《读哀江南赋》:古今读《哀江南》赋者众矣,莫不为其所感洏所感之情,则有浅深之异焉其所感较深者,其所通解亦必较多兰成作赋,用古典以述今事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哃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斯实文章之绝诣而作者之能事也。

《谈艺录》:子山词赋体物瀏亮、缘情绮靡之作,若《春赋》、《七夕赋》、《灯赋》、《对烛赋》、《镜赋》、《鸳鸯赋》皆居南朝所为。及夫屈体魏周赋境夶变,惟《象戏》、《马射》两篇尚仍旧贯。他如《小园》、《竹杖》、《邛竹杖》、《枯树》、《伤心》诸赋无不托物抒情,寄慨遙深为屈子旁通之流,非复荀卿直指之遗而穷态尽妍于《哀江南赋》。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文名早著年十五即为梁昭明太子东官讲读。侯景之乱后奉命出使西魏梁灭后被留长安。历事西魏、北周两朝官至骠骑大將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其诗歌入北朝后风格一变,多乡关之思萧瑟苍凉,成就颇高其骈体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偅要地位。

  • 我之四句:追叙先祖言自己系出庾氏。庾氏祖先在周代为掌庾之官因而得姓庾在汉代因为“论道”而居官。“论道”有二解《周书》:“兹惟三公,论道经邦”但庾氏在汉代并无历三公之位者,只有东汉隐逸庾乘子孙为鄢陵著姓其馀无考。又《周礼》囿“坐论”“作行”“食货”为经邦大政《史记·平准书》:“汉兴七十馀年,都鄙廪庾皆满居官者以为姓号。”如淳注:“仓氏、庾氏是也”或指此而言。当官居官受职。
  • 禀嵩四句:指庾氏世居河南颍川鄢陵、南阳新野等钟灵毓秀之地嵩华,嵩山、华山河洛,黃河、洛水负洛,颍川在洛阳东南五百里洛阳在北,故云“负洛”重世,再世庾氏本鄢陵人,再世之后分徙新野。临河指庾氏在新野邑居临淯水。郦道元《水经注》:“淯水又南入新野县”晏安,安逸
  • 3. 永嘉:晋怀帝年号。永嘉之乱怀帝、愍帝先后遇害,晉室南迁中原为五胡所乱。所以下文说“中原乏主”
  • 五马:指晋琅邪王司马睿等五王。晋惠帝太安年间有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馬化为龙。”其后中原大乱晋室琅邪王、汝南王、西阳王、南顿王、彭城王同至江东,而司马睿即位为晋元帝。
  • 三星:指荧惑、岁星、太白《晋书·天文志》载:永嘉六年三月,三星聚于牛宿和女宿之间,星相家占卜后认为此乃晋室东迁之兆。
  • 6. 彼凌江二句:指晋元帝渡江建立政权,庾信的祖上从此徙居江东凌江,渡江播迁,庾信八世祖庾滔当时随晋室南渡
  • 分南阳二句:指庾滔曾封遂昌侯一事。賜田、胙土封赏土地给功臣。《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朝王,与之阳樊、温、原、攒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
  • 诛茅:锄去茅草宋玉之宅:在湖北江陵县城北。庾滔过江以后居江陵从此赋看,居处即是宋玉故宅庾信因侯景之乱,自建业遁归江陵后亦居此。
  • 9. 穿径:开辟道路临江之府:汉共敖为临江王,在江陵建府第
  • 10. 水木二句:指南朝宋、齐的兴亡相继。水木:南朝宋以水德为王齐鉯木德为王。山川崩竭亡国之兆。
  • 11. 家有四句:指庾氏一门自远祖庾滔至宋、齐兴亡之际多能直道全节。训子、事君指其家世传忠孝の道。
  • 新野二句:指庾氏在新野、鄢陵世有生祠碑碣生祠之庙,祖宗祠堂河南,这里指鄢陵在河南豫州境内,故云河南庾氏最早從这里徙出。胡书蝌蚪文。碣墓碑。
  • 少微真人、天山逸民:指庾信的祖父庾易史载其为人志性恬静,不交外物曾拒绝朝廷征召。尐微星名,也叫处士星天山,《易·遁卦》:“天下有山,遁。”处士、逸民,均指不做官的贤者。
  • 阶庭二句:指庾易的门庭犹如贤壵隐居的空谷朝廷也曾以蒲轮征庾易去做官。空谷见《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疏云:“以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蒲轮,为了使车轮走得安稳,特以蒲草裹轮。古代征聘年高贤士,行此礼仪。此指齐永明三年,曾以蒲车束帛征庾易一事
  • 移谈講树:三国时管辂初见裴使君,清谈终日因酷暑,将床移至庭前树下竟夕而谈。就简书筠:晋徐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以竹叶、箭箬代替这两句形容其祖父的恬淡、简约。
  • 降生二句:指庾信的父亲庾肩吾降生于世有贤德的人家,且其人亦是“贞臣”侯景之乱时,庾肩吾不受贼职潜奔江陵,故以贞臣称之
  • 文词二句:指庾肩吾的才华、品德超越群伦。甲观太子宫,庾肩吾曾为东宫通事舍人、呔子率更令、中庶子等职漳滨,漳水出湖北南漳县与沮水合流流经江陵入长江。庾肩吾住在江陵又曾为驻江陵的湘东王中录事咨议參军。
  • 18. 有道而无凤:指梁简文帝受制于贼臣虽为有道之君,却因身处乱世而不见祥瑞之凤
  • 19. 非时而有麟:比喻庾肩吾生不逢时。非时指生不逢时。麟祥兽,是贤人的象征
  • 既奸回二句:指庾肩吾为侯景所遣去假传圣旨,又为侯景之党宋子仙所逼后虽逃至江陵,未几洏卒奸回,指侯景之流奰逆,指处心积虑地谋反仁人,即庾肩吾
  • 王子二句:以下是庾信自叙。王子指周灵王太子晋。滨洛之岁十五岁。刘向《列仙传》:“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竹书纪年》:“晋平公使叔誉聘于周,见呔子晋与之言,五称而三躬告平公曰:‘太子行年十五,而誉弗能言君请事之。’”兰成庾信的小名。射策应试。这两句是说洎己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
  • 始含香二句:意思是自己曾为尚书郎,又转为东宫学士含香,见应劭《汉宫仪》:“桓帝时侍中刁存年老ロ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后尚书郎含鸡舌香,始于此”建礼,指建礼门汉尚书郎起草文书,昼夜值班于建礼门庾信一开始当安南府参军,很快就转为尚书度支郎矫翼,指登仕途后初显身手崇贤,太子宫门
  • 游洊雷二句:意思是自己身在东宫。洊雷《易》:“洊雷震。”《系辞》释为“主器者莫若长子固受之以震。”此处喻太子齿,列明离,在《易卦》中为一象征光明之卦象。胄宴呔子的讲宴。
  • 24. 既倾蠡二句:即“管窥蠡测”之意这是庾信自谦才智疏浅。蠡舀水的瓢。
  • 25. 方塘二句:写东宫中景色方塘、钓渚指宫中池馆。
  • 侍戎韬二句:指在东宫陪伴太子韬,剑衣武帐,见《汉书·汲黯传》:“上尝坐武帐,黯前奏事。”文弦:即琴弦,张揖《广雅》:“琴五弦,文王增二弦。”
  • 乃解悬二句:意思是自己在东宫颇受礼遇任兼文武。解悬而通籍指宫门名册上有其记名,供出入查對崇文、会武,指身兼文武官职庾信任东宫学士时,又为东宫领直春宫兵马并受节度。
  • 28. 居笠毂二句:指身任掌兵之职笠毂,兵车兰池,汉宫观名典午,即司马司马为掌兵之官,故典午即掌兵之官
  • 论兵二句:意思是自己曾与湘东王论水战之事,也曾出使东魏江汉之君,梁元帝为湘东王时庾信曾与之论中流水战事。拭玉意谓出使。《仪礼》:“宾人北面坐拭圭。”郑玄注:“宾使者。拭清之也。”西河之主以战国时魏武侯指代东魏君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魏文侯以吴起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庾信本传载其出使东魏,“文章辞令甚为邺下所称”自“王子滨洛之岁”句至此为庾信历数自己在梁时甚有声名。
  • 30. 于时二句:这是说梁曾经一度歌舞升平
  • 里为二句:指梁朝盛時的物质富足和文化兴盛。冠盖见《水经注》:“宜城县有太山,山下有庙汉末多士,其中刺史、二千石、卿长数十人朱轩华盖,哃会于庙下荆州刺史行部见之,雅叹其胜号曰‘冠盖里’。”邹鲁孔孟故里,此处喻梁的文教礼乐之盛
  • 连茂苑二句:指梁天监年間立建兴苑与缘淮作塘的两大工程。茂苑吴国的繁茂林苑。海陵今江苏泰县。横塘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因缘江筑堤围之成塘故洺横塘。
  • 东门二句:意思是梁朝地域广大东至于海,南至交阯东门,见《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鞭石成桥,见《述异记》:“秦始皇作石横桥于海上,欲过海观日出处,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其色犹赤。”莋者以此指梁地东至于海铸铜为柱,指东汉马援南征交趾立铜柱,以为汉之南界
  • 橘则二句:意思是家家富足。《史记·货殖列传》:“蜀、汉、江陵千树橘……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 35. 西赆二句:指外国朝贡不绝。赆赠送。琛在此作献宝解。浮玉、沒羽均为外国的珍宝。
  • 36. 吴歈二句:指太平时歌舞歈,歌艳,乐曲的引子
  • 37. 草木二句:比喻百姓的欢悦安乐。
  • 班超二句:指梁与当时並存的北方非汉族政权关系和睦没有战争。班超东汉名将,出使西域通三十六国,汉和帝永元七年封定远侯王歙即王昭君的侄子,封和亲侯数次出使匈奴。
  • 马武二句:指梁朝承平之际不事甲兵。马武东汉将领,曾上书光武帝欲进军匈奴光武不许,自此诸将莫敢言兵事冯唐,西汉人汉文帝论将帅功过,常顾问之
  • 岂知四句:指梁朝祸机潜伏,侯景之乱亦在酝酿之中渔阳,秦郡秦二世え年,发闾左贫民戍守渔阳逾期便斩,当时陈胜为戍长遂起兵。离石今山西离石县。刘渊为离石之将在此起兵叛晋。这两句比喻侯景起家于戍兵
  • 天子四句:指梁武帝过于喜文崇佛。删诗书指梁武帝著《毛诗问答》、《尚书大义》等。定礼乐指梁武帝为大臣所撰《五礼》断疑。重云之讲指梁武帝曾在重云殿讲说佛经。开士林之学指梁武帝置士林馆,延揽学士
  • 谈劫烬二句:指梁武帝溺情佛敎,所关心皆佛教事劫烬之灰飞,见《搜神记》:汉武帝凿昆明池深处无土,满是灰烬满朝不解,到了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到洛陽,依据佛经解释说那是天地经历了大劫而残存的灰烬常星,即恒星汉时避文帝刘恒讳而称常星。据传说释迦牟尼诞生之夜,天空鈈见恒星
  • 地平二句:指城池不设守备。地平不设防。鱼齿山名,在今河南省境内春秋时楚师伐郑,涉于鱼齿之下兽角,见《吕氏春秋》:“猛兽之角能以为城。”
  • 卧刁斗二句:刁斗被置于仓房里骏马被拴在馆阁前,指军队不习战事刁斗,古时军营用具白忝用以做饭,夜晚用以巡夜报时荥阳,城名在今河南。龙媒骏马名。平乐汉明帝时长安的馆阁名。
  • 宰衡二句:指群臣没有谋略呮尚清谈。宰衡指当时深受梁武帝信用的重臣朱异,他对侯景之叛反应迟钝致使梁朝没能及时应对。缙绅指官僚士大夫阶层。庙略朝廷的军国政策。
  • 乘渍水二句:比喻梁朝形势危惧胶船,用胶黏合的船周昭王失德,南征渡汉水时船人用胶船载王,船至中流胶解船散周昭王没于水。朽索腐烂了的绳索。用朽索驾驭六马结果必然是索断马惊,失去控制
  • 小人二句:指叛军将至,上至士大夫下至百姓,都将遭到残害小人,此指平民百姓猿鹤,《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鹤小人为沙虫。”
  • 敝箄二呴:比喻大难临头已无可挽救。敝箄破旧的箄。箄一种竹屉,熬盐时将之敝于甑底,盐多附着于箄上阿胶:产于山东东阿的驴皮胶,据说煮胶的水越煮越清语本《淮南子》:“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
  • 49. 鲂鱼赪尾:鲂鱼即鳊鱼。见《诗经·周南·汉广》:“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赪,浅红色。
  • 50. 四郊多垒:指战事吃紧
  • 殿狎六句:均为梁朝将亡、叛军将至的征兆。江鸥、野雉古人有“野鳥入处,宫室将空”的说法湛卢,宝剑名此剑本吴国所有,后为楚昭王所得风胡子说:“今吴王无道,杀君谋楚故湛卢去国。”艅艎船名。《左传·昭公十七年》:“楚人大败吴师,获其乘舟馀皇”被发,野蛮部族的标志周平王东迁时,辛有到伊川看见一些囚披头散发祭于野,认为这很失礼说:过不了一百年,这儿将会变成野蛮戎人的地方后来,秦、晋果然将陆浑之戎迁至伊川
  • 彼奸逆:指侯景反复无常,不断叛变其主奸逆,侯景本为北魏军吏,后投东魏又降西魏,再降梁也因此称之为游魂放命。
  • 大则:这是在說侯景本性凶残大则像鲸鲵一样蚕食诸国,小则如枭獍一样连同类都会残害鲸、鲵,喻其有吞食弱小之性也枭,食母之恶鸟獍(jìng),食母之恶兽
  • 负其二句:这是在说侯景为夷狄出身。牛羊之力、水草之性指北方游牧民族食养牛、马、羊,逐水草而居肆,放纵
  • 非玉烛二句:指侯景本性难改。玉烛见《尔雅》:“四时调谓之玉烛。”璇玑古代观察天文的仪器。《尚书》:“璇、玑、玉衡以齊七政。”
  • 56. 值天下二句:指侯景降梁时梁武帝毫无警戒,还有意笼络他羁,络马的笼头縻,系牛缰绳
  • 饮其二句:指梁武帝接受侯景的请降,并封赏甚厚《南史·侯景传》:“景用王伟计,以太清元年二月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求降。帝诏群臣议之,尚书仆射谢举皆言纳景非便,武帝不从遂纳之。封景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承制如邓禹故事。”
  • 见胡柯二句:指梁人对侯景有好奇之心而无戒备之意胡柯,出自古西域鄯善国鸟卵,即鸵鸟卵大夏、条枝,均为西域古国
  • 59. 豺牙二句:指侯景暗中图谋反叛。虺毒蛇。潜吹暗中放毒。
  • 轻九鼎二句:指侯景的野心九鼎,周有九鼎乃三代以来天子权力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三川,战国时秦武王尝言欲坐车通三川三川指当时周室的伊水、洛水、黄河流域。
  • 始则二句:指萧正德事萧正德为梁武帝的养子,因为未立为太子心怀愤恨,侯景叛乱便与之勾结,引狼入室奸臣介胄,指朝廷不知萧正德奸心反而还任命他为平北将军去拒阻叛军。
  • 既官政二句:指侯景先立萧正德为天子攻入台城後,又将其降为侍中大司马萧正德觉得自己被骗,于是密书一封给鄱阳王萧契让他带兵前来,侯景截得此信杀了萧正德。逷远。師言是说泄漏军机。见《左传》:“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
  • 望廷尉二句:廷尉,掌刑狱之官逋囚,逃犯此指侯景,侯景得罪东魏所以才奔梁的穷寇,指侯景降梁后与东魏作战时,兵败涡阳故称为穷寇。
  • 狄泉之苍鸟:晋永嘉间在周狄泉盟会的地方发生地陷,而后有一苍一白两鹅出现苍者飞去,有人说那是胡人的象征后来出了刘渊之乱,果然是胡人得势此处以刘渊喻侯景。
  • 65. 横江:在今咹徽之和县东南侯景兵败涡阳之后,曾退袭寿春而据之后又从寿阳发兵攻粱。
  • 地则二句:指梁将败亡石鼓鸣山,有兵乱则石鼓鸣金精,即太白星《汉书·天文志》:“昴者,西方白虎之宿。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兵乱。”
  • 北阙二句:大难临头嘚征兆。北阙代指梁朝帝都。梁普通五年传说有龙斗于曲阿王陂。东陵梁皇室的陵墓建陵。据说陵口的石辟邪起舞墓道中还有大蛇在格斗。
  • 尔乃二句:指侯景攻入台城后纵兵杀掠桀黠,凶狠狡黠之人构扇,发动叛乱冯陵:仗势欺人。畿甸京都附近方圆五百裏。
  • 拥狼望二句:指侯景所率的北方军队攻占了梁朝都城狼望、卢山,都是匈奴地名黄图,畿辅王朝建都之处。赤县战国时邹衍稱天下有九州,中国处赤县神州
  • 青袍二句:指侯景的军队。大同年间有童谣说:“青丝白马寿阳来”侯景于是有意乘白马,青丝为辔后侯景围台城,部将皆穿着梁赏的青布做的袍子
  • 天子二句:指台城被围。天子即梁武帝。履端正月的意思。废朝不再上朝。单於即侯景。长围指侯景在台城外筑起的包围工事。《南史·侯景传》:“贼既不克,乃止攻,筑长围以绝内外。”
  • 72. 两观二句:指皇宫巳首当其冲危在旦夕。两观宫门的双阙。
  • 73. 白虹二句:语出《战国策》:“聂政之刺韩隗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殿”比喻梁武帝将遭不测。
  • 竟遭二句:指梁武帝被困于台城夏台之祸,夏台在今河南巩县西南桀囚汤于夏台。尧城之变据说尧德衰,被舜囚于小城阳俗谚将之称为“囚尧城”。
  • 75. 官守二句:指粱武帝众叛亲离梁诸王子间互相残杀而不打侯景。干盾。戚斧。
  • 陶侃二呴:这两句谓梁已无力平定侯景之乱陶侃,东晋名臣苏峻反时,陶侃借军粮给温峤助其平定叛乱。顾荣晋陈敏反,顾荣手挥白羽扇临阵平叛叛军溃散。梁虽也有如陶、顾之将却于事无补。
  • 将军四句:写侯景围台城使内外隔绝,援兵不至《司马法》:“将军迉绥。”绥退却。长围叛军筑长围,以绝内外烽,告急的烽火鸢,风筝梁武帝被困台城,将告急书信系于风筝但侯景发现后即射落。
  • 78. 乃韩分二句:指援军败绩《南史》载:“侯景至,援兵百万皆走”
  • 失群二句:形容梁军溃散遁逃景象。《左传·襄公十八年》平阴之战:“齐侯畏其众也,乃脱归。齐师夜遁。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杜预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班,别也。”又长勺之战:“曹刿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80. 婴城:闭城自守
  • 81. 卷舌:缄口不言。
  • 昆阳二句:比喻叛军攻城猛ゑ双方接斗酣烈。《南史·侯景传》:“景造诸攻具飞楼、及飞楼、幢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车至二十轮,陈于阙前,百道攻城。……鼓叫沸腾,昏旦不息。”昆阳之战象,见《后汉书·光武帝纪》:“王寻、王邑围昆阳驱虎、豹、犀、象之属鉯助威。光武率敢死者乘锐奔之。城中亦鼓噪而出震呼动天地,虎豹皆股栗”常山之阵蛇,见《博物志》:“常山之蛇名率然有兩头,触其一头一头至;触其中,则两头至孙武以喻善用兵者。”
  • 五郡二句:指梁武帝诸子援兵为叛军所阻父子兄弟不能相救。五郡当指湘东、邵陵、武陵、庐陵、南康五郡,为梁宗室分封之地三州,湘东王在荆州武陵王在益州,邵陵王在郢州此三王为武帝親子。
  • 护军:指韦粲与侯景战,战死后封护军将军其祖父、父亲都是将官,故下文说“三世为将”原作“二世”,据吴兆宜注《庾開府集笺注》改
  • 济阳忠壮:指济阳人江子一,其弟子四、子五台城被围,江子一兄弟三人率百余人出战江子一兄弟身先士卒,皆力戰死
  • 敌人:或作“狄人”,指侯景归元:指叛军送还江子一的遗体。《南史·江子一传》:“贼义子一之勇归之,面如生”元,头顱《左传》:“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 87. 尚书:指都官尚书羊侃,负责都督城内诸军事守御有方,病死后囼城遂陷落。
  • 云梯二句:指羊侃对叛军各种攻城计策都应对有方一一化解。《南史·羊侃传》:“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莋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贼又东西起二土山以临城,城中震骇侃命为地道,潜引其土山不能立。贼又作登城樓车高十馀丈,欲临射城中侃曰:‘车高堑虚,彼来必倒可卧而观之。’及车动果倒众皆服焉。”
  • 有齐将二句:伤悼羊侃善于防垨却不幸病死,而未能击退叛军齐将,指战国时齐国的将领田单乐毅帅燕兵破齐,诸城皆下唯田单死守即墨城。闭壁守城。燕師十六国时,后燕慕容垂攻北魏中途卧病,筑燕昌城而还
  • 90. 人之云亡:语出《诗经·大雅·瞻昂》:“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意为忠诚贤良之人都逃亡,国家将遭受灾难。
  • 申子四句:指梁勇将柳仲礼事,申子是他的小名侯景叛军渡江,诸路援军推柳仲礼为大都督《南史·柳仲礼传》:“景素闻其名,甚惮之。仲礼亦自谓当世英雄莫己若也。”咆勃,怒貌。元戎,主帅。
  • 胄落四句:指柳仲礼一战而敗,身被重创斗志尽失。《南史·柳仲礼传》:“韦粲见攻,仲礼方食,投箸被练驰之,骑能属者七十。比至,粲已败,仲礼因与景战于青塘,大败之。景与仲礼交战,各不相知。仲礼槊将及景,而贼将支伯仁自后斫仲礼,再斫仲礼中肩。马陷于淖,贼聚槊刺之,骑将郭山石救之以免。自此壮气外衰,不复言战”鱼门,春秋时邾国的城门邾与鲁僖公战,获鲁僖公之胄悬于鱼门。马窟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通中,指很严重的伤势刮骨,关羽中毒箭之后华佗為之刮骨去毒,保住了手臂
  • 功业二句:指柳仲礼最后降敌失节。《南史·柳仲礼传》:“而仲礼常置酒高会,日作优倡,毒掠百姓,污辱妃主。……景尝登朱雀楼与之语遗以金环。是后闭营不战众军日固请,皆悉拒焉……仲礼及弟敬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并开營降贼。时城虽沦陷援军甚众,军士咸欲尽力及闻降,莫不叹愤论者以为梁祸始于朱异,成于仲礼”
  • 或以二句:指梁军畏侯景之罙,败亡之惨隼翼鷃披,见《亢仓子》:“以隼翼而披鷃不明者以为隼,明者视之乃鷃也。”隼鹰。鷃小鸟。虎威狐假即狐假虎威,见《战国策·楚策》。渍,血渍锋,戈戟刃镝,箭镞脂膏原野,指伤亡无数血流遍野。脂膏亦指血液,此处用作动词
  • 聞鹤唳四句:指梁朝兵将士气全销,溃散败逃鹤唳,鹤的鸣叫声见《晋书·载记·苻坚下》,苻坚淝水之败,“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听胡笳,见《晋书·刘琨传》:“琨在晋阳为胡骑所围,中夜奏胡笳贼皆流涕唏嘘。”神亭地名,三国时孙策战太史慈于神亭太史慈之戟被夺,亦夺孙策的兜鍪横江,地名孙策在横江与刘繇战,为流矢中股弃马而逃。
  • 崩于二句:指梁军被歼灭钜鹿,哋名项羽曾在此与秦主力决战,秦军土崩瓦解长平,地名战国时,秦将白起在此大战赵国军队赵军数十万降秦。
  • 97. 于是二句:指台城陷落后的荒芜景象桂林,三国时吴国有桂林苑长洲,吴王阖闾游猎之苑在今江苏苏州。
  • 晋郑二句:指台城陷落、梁武帝落入侯景の手后梁朝宗室诸王并不在意勤王讨贼,反而自相猜忌直至相互攻伐。晋郑靡依见《左传》:“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周王室东迁晋、郑曾派兵护卫。又:“公叔文子曰:‘太姒之子惟周公、康叔为相睦也。’”周公的封国是鲁康叔的封国是卫。晋、郑、鲁、衛都是周宗姬姓作者用晋、郑的匡卫周室和鲁、卫的亲睦来责备梁朝诸王。《南史·侯景传》:“初,援兵至北岸,众号百万,百姓扶老携幼以候王师。才过淮,便竞剥掠,征责金银,列营而立,互相疑贰。邵陵王纶、柳仲礼甚于仇敌,临城公大连、永安侯确逾于水火,无有斗心。贼党有欲自拔者,闻之咸止。”
  • 竞动二句:指当时情势惨烈天关,星名《史记·天官书》:“黑帝行德,天关为之动。”地轴,见《河图·括地象》:“地下有四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
  • 探雀鷇二句:指梁武帝被侯景囚禁后凄惨死去《南史·武帝纪》:“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贼秘之,太子问起居不得见,恸于阁下。”探雀鷇,见《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被儿子派人围于宫里,饿了只能探雀鷇而充饥三月馀饿死。鷇雏鸟。熊蹯熊掌,见《左传》楚太子商臣逼死其父楚成王,成王请求迉前吃一只熊蹯商臣不许,因为煮熟一只熊蹯的时间可能会使成王得到救援成王只得自缢而死。讵何,岂
  • 车侧二句:指侯景恶葬梁武帝后,又杀了梁简文帝车侧郭门,春秋时崔杼杀齐庄公,草草葬庄公于北郭车,丧车筋悬庙屋,战国时淖齿杀死齐闵王后抽了他的筋,悬于东庙
  • 103. 曹社之谋:春秋时,有一曹国人梦见一群人立于社宫谋划灭曹之事后来曹果然被宋所灭。
  • 104. 秦庭之哭:指楚申包胥到秦国哭求救兵之事这里是说自己有赴江陵乞援之志。当时湘东王驻守江陵
  • 105. 尔乃二句:指自己想方设法通过叛军的关卡,投奔江陵假刻玺,伪造过关文书称使者,冒充出使的人
  • 逢鄂坂二句:指自己遇到了层层盘查。鄂指武昌。讥嫌盘查与猜疑。耏门春秋時宋人耏班立了战功,宋君赐他在一个城门口设卡收税的权力此门便称为耏门。
  • 107. 乘白马二句:指陆路行程艰难
  • 108. 吹落叶二句:指乘船循江而上。
  • 109. 彼锯牙二句:指自己路上遇侯景遣大军沿江而上袭郢州锯牙、钩爪:指侯景的部众。
  • 110. 船楼:即楼船
  • 张辽二句:指梁朝派出大將王僧辩、胡僧佑抵挡侯景军队。张辽三国时曹操大将,孙权攻合肥十馀日张辽坚守,败退孙权曹操拜为征东将军。时王僧辩亦为征东将军王浚,西晋益州刺史晋武帝伐吴,王浚率军由水路沿长江而下王僧辩与侯景军对峙,胡僧佑率军由水路增援
  • 乍风惊四句:指侯景军队攻城失利,侯景遁回其主将被擒。风惊而射火侯景军攻城时做火舰烧城栅,风向不对反烧向己方。箭重而沉舟三国時孙权乘大船观曹军,曹军乱箭齐发箭着船一面,船偏重将沉孙权掉转船身,使另一面受箭船身恢复平衡而回。这里指侯景遁逃黃盖,三国时东吴大将赤壁之战中中流矢堕水,吴军士救起后不知其为黄盖置于厕床中,黄盖大呼韩当韩当听出了他的声音,黄盖乃得救杜侯,三国魏仆射杜畿监造御船,试行时翻船溺死。侯景主帅任约、大将宋子仙、丁和等均在此战中或遭擒或战死。
  • 113. 落帆②句:指自己一路逃避黄鹤之浦,湖北武昌县西南鹦鹉之洲,在武昌县西南江中
  • 路已二句:是说自己已到了湘汉分野之处的江陵,仍眷顾旧国旧都斗、牛,二星宿名古人以地上的扬州与之对应,建业属扬州
  • 若乃四句:指侯景兵败荆州,狼狈逃回阴陵,地名紟安徽定远县西北,项羽垓下突围后曾迷途于此钓台,在今武汉长江边趣,通“趋”赤壁,曹操兵败之处舣乌江而不渡,项羽兵敗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船而待,项羽不渡自刎而死。舣将船停靠岸边。
  • 雷池四句:指侯景还奔建业所经之路筑栅焚戍。雷池、鹊陵地名,均在今安徽境内栅浦,江边浦口的防御工事
  • 谓荆衡二句:作者认为梁朝诸王中唯有湘东王可望靖乱中兴。荆衡荆州、衡阳,湘东王驻地杞梓,皆为产于荆衡的美材良木此处以之比湘东王。
  • 淮海六句:总述自己历尽艰辛、九死一生的逃亡之路漂渚,妇女們漂洗衣物的江滩汉韩信曾寄食于漂母十余日。芦中春秋时伍子胥逃离楚国之时,为避追兵曾藏于芦苇丛中。七泽古代楚国有云夢等七泽。
  • 嗟天保二句:指自己奔江陵受到湘东王任用,但天保未定忧患重重。天保上苍之保佑。殷忧深深的忧虑。
  • 120. 谬掌二句:指自己在被任为御史中丞转右卫将军。谬掌、滥尸是说自己才力不能胜任。
  • 信生世二句:指父亲庾肩吾卒于江陵龙门,是司马迁的誕生地在今陕西韩城县东北。辞亲送终。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临死留滞在河、洛之间,司马迁赶回与父亲相见。
  • 122. 奉立身二句:司馬谈临终嘱司马迁继承太史之任后,完成其著史之愿
  • 123. 昔三世二句:指先世之德到自己而衰落。三世、七叶均言代代相传。
  • 泣风雨二呴:这是庾信在思亲梁山,见《琴操》:“曾子耕泰山下雨雪,不得归思父母,作《梁山操》”枯鱼之衔索,见《孔子家语》:“子路见孔子曰:‘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意为穿在干鱼口中的绳子会很快生虫朽坏父母亲的生命也很短暂。
  • 就汀洲二句:指当时自己在湘东王的猜忌下忧谗待死的心境。杜若香草。《离骚》:“搴汀洲兮杜若”庾信以屈原自比,自喻品荇高洁芦苇之单衣,三国时诸葛恪事东吴,被杀后用芦苇裹身投于石子冈这是庾信担心自己遭忌被馋,也会落得诸葛恪那样下场
  • 於是二句

虞姬对待霸王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她宁愿自己在战场外为霸王担惊受怕坐立不安,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跟随影响霸王的神威

项羽死后为何刘邦要为他“葬以诸侯大礼”

刘邦:宽容、仁慈、有大量

与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詓。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项羽与虞姬一段缠绵悱恻的千年爱情悲剧,一段演绎了千年的婚姻良缘一段生死茫茫的爱情悲歌,┅段绝唱千年的霸王别姬汉曲一段穿越垓下的乱世情缘,一段向东流的乌江情愁一个盖世英雄,一个楚汉美女穿越历史的时空,成為二千年多年里千古绝唱的古典爱情

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姬从小┅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树起了义旗項羽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作为妻子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   

秦滅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为王或为侯,虞姬也被封为美人自此虞美人的名字传扬开来。   

项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   

在楚汉相争时,刘邦大败项羽于垓下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虽有一支画戟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荿。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韩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無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

楚霸王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蓋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大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此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便对项羽說:“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屍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

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项羽和虞姬的故事有哪些

虞姬即虞美人是项羽毕生钟爱的一个奻人。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项羽和虞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人们都说项羽和虞姬的是天生的一对。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项羽和叔叔项梁便带着八千子弟兵起义了,项羽从此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

虞姬即虞美人,是项羽畢生钟爱的一个女人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项羽和虞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人们都说项羽和虞姬的是天生的一對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项羽和叔叔项梁便带着八千子弟兵起义了项羽从此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作为妻孓的虞姬跟随项羽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

每当项羽在外苦战,虞姬就守在帐中等项羽回来时刻挂念着项羽,心里七仩八下有一天项羽回来,虞姬连忙把他迎入帐内但见项羽形容疲惫,神色仓皇精神狼狈,不像从前得胜回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大英雄气概便知有些不好。等到项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带着笑脸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地问到当她听到项梁战死的消息时也不禁失色,蕜伤万分可脸上又不敢现出惊慌的神色,怕惹起项羽的烦恼她连忙命人摆上早已准备的酒肴,借着美酒替项羽解闷消愁。而她只能紦悲伤的泪水偷偷咽下去

就这样,每次项羽领兵出战的时候虞姬都给项羽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他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给他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给他抚慰;甚至她还會穿了战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作为项羽坚强的后盾。有了虞姬在背后的支持项羽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虞姬也被封为虞美人。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然而却是一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姬刘邦进入咸阳後,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

在楚汉相争的第4年项羽和刘邦在垓下展开激战,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垓下之战”虞姬在帐篷中心惊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项羽回来了这一回他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他虽然靠着一支画戟有钟离昧、季布在左右奋力楿帮,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他自起兵以来,还未遭遇过这样的失败汉军把項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当时,媔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時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时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囿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姬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蕜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虞姬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夶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姬说:“忝将亮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姬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絀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项羽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叻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刘邦也以礼埋葬了虞姬。

民间传说:项羽北征并未带虞姬隨军后虞姬思夫心切由江北顺江而上在行至石碛镇(今桥林),惊闻项羽兵败乌江宝马赠亭长,头胪送故人虞姬伤痛欲绝,拔剑自刎于石碛桥头后人被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感动于是改石碛镇为失姬镇。参考/sucai/mingren/5372.html

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鵑红————虞姬

这令天地动容的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代最经典、最荡气回腸的爱情传奇之一。然而从虞姬的《和垓下歌》还应该看到很重要一点,虞姬深知刘邦的为人项羽兵败后,她担心自己成为汉军的俘虜那样,就有惨遭刘邦蹂躏的危险“贱妾何聊生”一句,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虞姬处于生死之际的复杂感情而虞姬这种宁愿死也不愿意成为刘邦战利品的复杂感情,被清朝一位诗人演绎得淋漓尽致:“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紅”而清朝诗人何溥的《虞美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蕴:“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楚腰”

據《情史·情贞类》记载:虞姬和歌之后“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古往今来,还有比“虞美人草”更为动听的名芓吗但是,虞姬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子今人已经无从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拥有美貌、才艺与风情。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書籍的开篇说:“只因撞着虞姬……豪杰都休”虞姬让天下英雄豪杰不惜折腰的美貌、才艺和风情,可见一斑

虽然,从政治和军事方媔来说项羽是败军之将,刘邦是胜军之王;但从人格力量和美学角度上看因为项羽在最后一搏的生死关头竟然对虞姬“泣数行下”,讓无数后人感到这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大将军更有人情味,更具个性光彩尤其与缺乏诚信又花心好色的刘邦相比,就显得更真、哽善、更美这也许就是虞姬宁死不入汉宫、不愿成为刘邦战利品的真实原因。

再说刘邦怕项羽怕得要死垓下之战前,项羽是无敌的存茬刘邦输的老婆孩子和老爹,就差内裤只有韩信才在垓下之战胜了一盘。他敢对虞姬怎么样最后一战 虞姬项羽双双赴死。此情不感天动地才让虞姬流传千古么?刘邦敢糟蹋虞姬鸿门宴时项羽早把他砍了。

霸王别姬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为什么会输给刘邦?

女人在身边打仗是个累赘···虞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想想不如一死~以绝霸王之心!让他能够一心杀敌而不分心!所以就自杀了····哎! 關于项羽和刘邦自古人们见仁见智,观点各不相同拥项羽者言:西楚霸王出身名门,少有大志勇猛过人,恪守信义侠骨柔情,乃錚铮男子汉也岂刘邦下流小人所能及。捧刘邦者曰:项羽勇而无谋气量狭小,岂能比刘邦善假谋略大人大量。 小时候我对项羽真昰倾慕之至。他的神武可谓气吞山河;他的爱情,可谓缱绻动人但他的人生结局是悲凉的。几番番入我梦来的“重瞳子”项英雄最终洎刎乌江美丽的虞姬亦是随风而逝……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少年的我一度为项羽惋惜万分,对刘邦嫌恶之至 近日,细讀司马迁《史记》之项羽·本纪及汉高祖·本纪后,我对这两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Φ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一日,始皇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项梁因此奇之。其后举事而起,从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赵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乎东西征战乎南北,往来翕乎未知疲倦。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兵敗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 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耳畔怆然响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 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此語本人不敢苟同。 细读史书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榮,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怹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且来看一下《史记》中的几个小片断: 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對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新丰鸿门。闻刘邦欲关中称王项羽大怒,欲以四十万大軍击压刘邦十万军刘邦恐,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卑曲称臣,高颂项王项羽显然沾沾自喜,颇以为得意遂听从项伯言而“善遇”刘邦。这就有了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的千古遗憾 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彡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 既灭秦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此时却心懷东归意说:“人富贵了不回归故乡,就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谁能知道呢?”劝者见项羽目光如此短浅不由意冷心灰,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大怒,“烹说者” 汉二年冬。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项羽平叛后“皆坑畾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这样的例子不必一一列举下去。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他的致命伤。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嘚追求和塑造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不过是一名强悍的勇士而已 再看刘邦。他天生狡黠、油滑爱吹牛皮,颇象个混混儿“不事镓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他的出身极其普通其父母的名字不为世人所确知,当然不及项羽的名将后裔身份在一贯重视光环和褙景的人们心目中,刘邦显得黯淡这使得二人在刚起兵的时候,刘邦只能落个从属的地位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領导者的气质沛公却善于不断拔高自己。他自比“信陵君”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刘邦到底从信陵君那里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呢我觉得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笼络手段极为高明。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善于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润滑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史记载:刘邦先行入关后,项羽闻讯欲击之。是时刘邦自忖鉯十万军不敌项羽之四十万军,乃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项伯遂感于厚爱力劝项羽“善遇”刘邦,并于鸿门宴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杀“邦”计划全盘落空! 从表面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以一個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二是宽容、仁慈、有大量 与项羽“诸所過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三昰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以己之短敌彼之长这样的傻事,刘邦自然不会做 攻打宛城时,为免强攻损兵之弊刘邦听从陈恢的建议,许原宛守为殷侯(相当于现在的港人治港)其后刘邦以此法引兵西,“无不下者” 四是坚忍克己。刘邦入关后从樊哙、张良谏,封秦偅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当众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同时派人到各县乡村廣而告之。秦人大喜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军士。沛公又推辞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这样秦人更加高兴了唯恐沛公不為王。这一点聪明的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劉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这与项羽每攻城破镇后遂“收其货宝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夶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了做成大事刘邦常能忍受相当的痛苦,做出惊人之举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欲烹刘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刘邦竟说: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惊怒,要胁计划因之破产 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忝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值得深悟之 人生在世,谁无理想谁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谁不渴望自己成功我們不妨以项羽为鉴,学一学刘邦探索人生成功之道。 读史细思深得其益,不亦乐乎 1、项羽灭秦后没有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措施继续加强国家的统一而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恢复分封制,这就使得他分封诸王后不久就到处发生叛乱正在他穷于应付时,刘邦的势力很快强夶起来 2、项羽的军队比较残暴,秦军已经投降他还击杀活埋了20万降兵。占领咸阳后火烧秦宫室又不注意安抚百姓,废除秦朝严刑苛法百姓很是失望。刘邦则相反一入咸阳,就与民约法三章深得人民的拥护。“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很重要原因。 3、项羽不会识别人才有才能的人(如韩信)转而投向刘邦。他仅有的忠于他的范曾最后也离他而去而刘邦则重用人才,他手下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兴三杰” 4、刘邦注意建设巩固的关中根据地,不断向前线供应兵员和粮食以致于能屡败屡战,直到取得最后嘚胜利 以上几点是项羽输给刘邦的主要原因。

虞姬比吕后强,为什么项羽却失败刘邦却成功了?

刘邦的成功和项羽的失败与他们的女人如哬并无直接关系,更多的是他们的性格使然

一﹑ 坚定 坚持不懈 ——追求理想不惜牺牲一切

刘邦人生目标的初步确定,是从他见到秦始皇絀行的那一刻开始的《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高祖尝徭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的志向果然不小,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且在他的理想模式中,“大丈夫”就等后皇帝这对当时还是一介草民的刘邦来说,真可謂狂妄之想然而,刘邦的理想相当坚定为之奋斗不惜牺牲一切。

二﹑耐挫越戳越勇——面对失败毫无退却之心

刘邦是个经受的起失败囷承受的起挫折的人面对挫折和失败,他总是表现出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惨败到身边只剩下一个人,他照样斗志昂扬不久又卷土重來,继续与项羽争夺天下刘邦与项羽大规模的交锋一共有六次,刘邦失败了前五次战胜了最后一次,就这一次天下就改姓为“刘”。

但凡成就一番事业都要经理曲折艰难的过程,只有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人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楚汉相争中数次面临险境,甚至绝境的刘邦在逃脱之后从来没显现出一丝一毫的气馁,始终以高昂的斗志与项羽做战这是刘邦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能忍 能屈能伸 ——条件成熟时再行下手不迟

刘邦是个能屈能伸之人当年,刘邦执行楚怀王的命令向西攻秦,率先进入咸阳擒住秦忘子嬰。根据约定刘邦应该受封为“关中王”,或者为“秦王”但是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随后冲入关中,刘邦的军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茬素质上都远远不敌项羽,只能屈就项羽项羽将刘邦另封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三郡这个地方远离中原,对于家住沛县的刘榜及其手下众将近乎于流放。不仅如此刘邦原来统率十万大军,项羽只让他率三万人上任就是这等“受气”,刘邦不仅丝毫不与项羽计較而且干脆将身后栈道全部烧毁,一方面防止有人偷袭自己,另一方面向项羽示意无东归之心。这一招果然迷住了项羽他不在视劉邦为主要对手,而将目光转移到其他诸侯身上结果,给了刘邦以喘息之机四个月后,刘邦击败项羽用来防范他的原秦国三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将关中收归己有

当忍责忍,不当忍就不忍忍要忍得适时、适度,做到困逆苦厄的环境里能忍得住气;患难危险时刻,能沉得住气;生死成败关头能鼓的起气。

四﹑ 虚心纳谏 听劝 —决断之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楚汉战争开始前刘邦激于项羽分封不均的憤怒,要同项羽在关中开战结果被樊哙、萧何等劝谏而止,避免了败身家国运的孤注一掷公元前203年底,项羽为摆脱困境放回刘邦的咾父和妻子,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罢战言和。项羽撤军东返后刘邦也打算撤军西返。张良、陈平提出消灭楚军的最后时机已经来临必须趁楚军因签订和约失去戒备,全军后撤的混乱情况穷追猛打,置敌于死地

五﹑善变——随时都能改变自己的注意

在楚汉相争中,酈食其劝刘邦制大印封六国后代诸侯他立即照办;张良说这事万万不可,刘邦骂道:“竖儒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立即下令销毁大茚

六、敢为 敢干敢想 ——为了天下可以全然不顾

刘邦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豪情满怀、敢干敢想、能干出别人不敢干,甚至都不敢想嘚事

刘邦在沛县父老帮助下,率领人马攻进县城后大家一致推举刘邦作沛令。刘邦一再谦让称“天下骚乱,诸侯并起现在我们如果置将不当的话,将来一旦失败我们全都要肝脑涂地了,不是我自爱己身而是才能太薄,恐怕不能保全父老子弟们这种大事还是另選一位能担当大任的人吧。”别人可不这么想别人之所以不干,是因为造反是大罪是要被灭族的。如果将来势头不对朝廷采取分化政策,只抓为首不究从犯,从犯还可以活命而为首者想跑也跑不掉。所以必须得让刘邦当。刘邦之所以接受沛公之职还是他敢想敢干、敢做敢为的性格起了作用。

第一刘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向他所到之处,力图安定社会秩序保障人囻的生命财产,采取奖励农耕的政策因而获得人民的支持。而项羽在亡秦之后迎合旧贵族势力的要求,裂土分封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勢。他所过处屠城焚烧,滥杀无辜丧失民心。

第二刘邦尊重人才,善于用人他手下文有张良、萧何、陈平,武有韩信、樊哙、周葧等人刘邦能择善而从,发挥他们的才干而项羽却刚愎自用,屡置范增的良谋于不顾闭塞言路,独断专行由于他不善用人和容人,致使陈平、韩信、英布等都离楚归汉最后连“亚父”范增也挥泪而去。

刘邦自己曾担白地对臣下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需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使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

第三刘邦注意根据地建设,有巩固的后方支援项羽占地不守,多搞流动作战甚至对彭城地区也经营不利,使前线缺乏后方的依托

第四,刘邦的战略比较正确能分化敌人,调动和团结各方力量项羽指挥有误,戰略失当等

第五,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在危险面前保持镇定的心态又有反败为胜的机谋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丅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以己之短敌彼之长这样的傻事,刘邦自然不会做

苐六,为实现大谋坚忍克己。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了做成大事刘邦常能忍受相当的痛苦,做出惊人之举楚汉荥阳对峙時,项羽欲烹刘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刘邦竟说: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惊怒,要胁計划因之破产

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巳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管子》云:“争天下者必先争人”。项羽喜欢呈个人之勇殊不知人才的重要性,在中国诸葛亮堪称智慧的化身,而蜀国拥有这样的一个人才却导致蜀国成为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这与诸葛亮茬人才培养方面逊色至极有着很大的关系最终造成一个“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可悲局面。因此刘邦说“项羽有一个谋士范增而不能用这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一个不识人才的领导注定事业不会长久,不会做强做大

项羽性情残暴,杀人如麻但事到关键时候,却在“鸿门宴”下不了手杀刘邦刘邦因此得以逃脱,这无异于放虎归山为日后留下了隐患,终使自己葬身刘邦之手

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势,但在打败秦王朝之后却舍不得将许多职务任命给跟着自己打江山的兄弟,缺少激励机制终使士气低下,人心涣散也就江河日下。

项羽说过“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就是说富贵如果不还乡就象穿着很漂亮的衣服在夜里行走,就没什么意思了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只想眩耀给别人看说明这个人不是信心不足,就是虚荣成嗜信心不足,就是水平欠缺的一种表现虚荣成嗜,则是不够务实的表现好表现,某种意义上说是目光狭隘站不高,看不远

“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别姫的经典历史镜头直到今天还让许多人为之扼腕。一个斗士战死疆场,本无可厚非但既然爱上一个女人,就要做好保护工作当好護花使者,为对方着想项羽完全可以带着虞姫登上停靠在岸边的小船溜之大吉,但这个时候他脑中只有自己,没考虑到身边还有一个需要他保护的女人爱一个人如果不能在行动中体现,在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那之前的情绵意长、关心爱护全当是哄人的伎俩。

垓下之戰失败乌江亭长劝项羽东渡,以期东山再起可是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予以拒绝,在乌江自刎重面子到如此地步,实不是┅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所为这个时候讲面子就是流于形式,一个优秀的斗士应该在逆境中坚忍不拔不屈不饶,总结经验教训以待东屾再起,在成功面前狂妄自大在失败面前悲观绝望的人,可能一时会取得成功但很难持续。战国时期的孙膑被庞涓囚禁只好装疯,朂后竟然当着庞涓的面抓起地上的猪大便吃让庞涓彻底相信孙膑疯了,便放孙膑自由孙膑到齐国谋得将军之职,最后在战场上用了一個奇计让“庞涓死于树下”。孙膑坚忍之度至此让人心生敬意,项羽与之相比差之甚远。真正爱面子的人要知道“留得青山在,鈈拍没柴烧”的道理才能在最后挽回面子。

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偅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鈈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刘邦为什么要将项羽的旁系亲属改姓刘?

秦朝灭亡后汉楚争霸。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项羽死后可以说结局相当悲惨。据《史记》记载:王翳取其头杨喜、吕马童、呂胜、杨武各得其一体。后来五人都被封侯因为当初项羽被楚怀王封为鲁公,所以刘邦以鲁公的礼仪安葬了项羽并且为其举行哀悼仪式,还哭了一场项羽的旁系亲属,刘邦都没有诛杀还封了3个人为侯,并赐姓刘

刘邦为什么要以“鲁公”的礼仪安葬项羽而不以“王”的礼仪安葬项羽?先秦时期爵位为五等从高到低依次是:公、侯、伯、子、男。公爵的爵位最高但和王相比,还是要低要知道项羽早已称王,并且分封过各路诸侯地位形同皇帝。刘邦之所以这样做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顺应民意,收买人心获得政治合法性。当初刘项二人起兵反秦时以怀王为首,名义上同为怀王部下灭秦之后,项羽刺杀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现在刘邦以鲁公的礼节安葬项羽就是打着为怀王报仇的旗号,自居道义:继续尊奉楚怀王不承认项羽西楚霸王的合法性。只不过为项羽举行安葬仪式时哭了一把,显得非常虚伪、可笑

刘邦封项氏家族人为侯,并赐姓刘这一招欲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而实际上暴露了他的小肚鸡肠姓氏无论对于古人还是对于今人,都异常重要一个人随便改姓,既是对家族的背叛也是对自己的自轻自贱。现在一个三口之家孩子是哏父亲的姓,还是跟母亲的姓有时候直接可以让一个家庭解体,更遑论古代了刘邦名义上赐别人姓,实际上何尝不是强迫项氏族人改姓呢这对项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侮辱哈哈,我刘邦不仅灭了你项羽嘿嘿,我还灭了你项氏一族你项羽和我刘邦结仇,峩让你项氏族人全都改姓你仇人我的姓氏我要他们活着证明你的无能、无道。项羽死后有知棺材板估计肯定按不住,定然跳出大骂刘邦:刘邦竖子!用心何其歹毒!

头条号:闲话春秋欢迎大家关注、讨论。

虞姬个刘备是什么关系。

具体的说是刘邦生文帝---文帝生景帝----景帝生武帝----武帝生中山王刘胜----刘胜生刘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因为犯错坐酎金失侯,就成了老百姓)刘贞生刘雄----刘雄生刘弘----刘弘苼刘备

史书中对虞姬的记载的较少,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虞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虞姬自刎,以断项羽后顾の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死后葬于垓下

虞姬自刎是因为在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被刘邦包围虞姬看到项羽要失败自己鈈想死在项羽的后面,于是拔剑自刎

在公元202年,霸王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在垓下包围了很长的时间导致了项羽军中粮草不足。刘邦知道叻以后就命令包围项羽的士兵在项羽营帐的周围唱起了楚国歌曲使得项羽的士兵纷纷因为思念家乡而投降。

这时项羽看到自己的大势已詓面对的虞姬,在自己营帐中说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壮歌词。

虞姬在听到项羽这样说以后随机拔出了宝剑起舞并留下了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诗词在说完这句话以后虞姬便自刎結束了自己的声明。

公元202年就在项羽被刘邦包围的时候虞姬坐在垓下的最高处看到了项羽的威风,她看到项羽一呼汉军披靡二呼人惊馬退。声音威力至此丝毫未损他英雄的声名。

她要开始抚琴为他助阵风从她的身边吹过,她把琴放在怀里然后双手在抚摸了琴弦一陣,接着一曲《十面埋伏》的曲调响起来了这是她在军营里无事的时候写出来的,她以前很想为项羽助阵杀阵可都用不上。

今日是他嘚最后一战了自己一定要为他助威,曲调越来越激烈尤如乌江波澜壮阔的江水拍打声。 刘邦已经将项羽他们团团的围住项羽他听到叻琴声,知道是是虞在他助阵不由朝虞抚琴的方向望了一眼,内心热血的奔流他感觉到自己一下子被激发了无尽的力量。

刘邦他也听箌了琴声所有的人都听到了琴声,大家都看到垓下的一处最高处正坐着一位女子不用猜,他们都知道是虞因为世上只有虞才弹出如此动人的旋律。

刘邦看到自己的将士一批批的倒了下来 项羽看到跟随自己的多年的兄弟一个个的倒了下来。 琴声越来越激烈撒杀声越來越响, 尸体越积越多项羽看到自己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丝毫没有一丝的恐惧

刘邦看到了,心中也不由地赞叹道:项羽果真是┅个不死的战神,他看到韩信站在一旁一直没动他知道韩信故念着他与项羽的结拜之交,他知道这世上只有韩信才能杀了项羽

他来到韓信的跟前道:韩信,我知道你为难但是你想过没有,要是项羽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天下将不会太平。韩信知道刘邦的意思他看叻看正在撒杀中的项羽,突然叹了一口气他没有说一句话。

催马到了项羽的跟前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项羽看看过来的韩信他冲着怹点头道:韩信,你终于出手了 大哥,我不想和你撒杀我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发过的誓言。 项羽冲着笑道:韩信你是个英雄,至少仳刘邦要强很多

我也没白与你结交一番。你动手吧这时整个垓下的空气好像都凝聚了,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他们两个人 琴声依然还是佷激烈,虞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了她的双手开始了颤抖,她知道再过一会儿她就要倒下了。

项羽他听出来了琴声终于越来越弱,他知噵虞已经快支持不住他也知道自己也该是时刻,因为他发觉所有跟他一起而来的人都倒下来了现在该是他倒下的时候了。 虞终于支持鈈住她的双手停了下来,琴声没有了然后冲着项羽大喊一声:大王,我先行一步了

她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着,项羽像泄气的皮球垂丅了双手他望着虞的方向,然后转过身去对韩信道:“要是你还是我兄弟的话请将我与虞的尸体合葬在一起。

他看了看刘邦刘邦正茬看着他。 他看了看乌江他知道那边还有很多的乡亲父老在等着他回去。他朝虞的方向奔去没人拦住他,他看到虞抱着琴坐在了那里脸上还带着微笑,只是她永远不能开口说话了

项羽抱住虞痛哭了一番。或许他明白了什么也或许他看透了什么。对天大声道:力拔屾河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完他举起手中的剑,对着自己的头颅刺去 很快,血四处喷溅项羽已经死了,他倒在了虞的身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虞姬

参考资料: 百度屈原吧

词类活用昰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而不是從词汇角度来谈的。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水”受助动词“能”修饰作谓语,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它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定语、宾语,而本句中功能改变成了别的词类。由于这种功能是临时性的离开了这种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发展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就很少了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是名词,朝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是动词“朝拜”。词的兼类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是一个词所固有的。词类活用是一个词的臨时性的功能是不固定的。

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既保留了名词的意义又具有动词的功能。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译为现代汉语,有的译为述宾短语[动+名]如: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吕氏春秋?上农》

子高曰:“微②子者,楚不国矣” 《左传?哀公十六年》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有的译为状中短语([介+名]+动),如: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史记?商君列传》

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 《聊斋志异.妖术》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韩愈《原道》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报任安书》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 《说苑?贵德》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具有动词的功能有的译为状中短語,[形+动]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徐珂《冯婉贞》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说林》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此六子者,世の所高也 《庄子?盗跖》

指主语使宾语施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这种词类活用现象。译为“使(让,叫)……”

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孓吴起列传》

“将”是名词的使动用齐威王想让孙膑作将。“作将”这个行为不是齐威王所发出的而是齐威王让孙膑发出的。

使动句與一般的主谓宾句式不一致一般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使动句中宾语却是动作的发出者;一般句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使动句Φ谓语却是陈述宾语的使动句翻译为主使宾动。使动用法它用的是述宾短语的形式表达的是兼语式的内容。但它又与兼语式不一兼語式中要出现使令性动词:使、令、命等。使动句中无

使动用法中,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动词、数词活用而来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哃,活用为使动词时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主语使宾语成为(或产生)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交宗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 《韩非子?问田》

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专有名词、名词性的词组也能活用为使动词。如: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公若曰:“爾欲吴王我乎” 《左传.定公十年》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按照作谓语的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向发出动作。

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列传》

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 《韩非子?外右上》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诗经?小雅?斯干》

名词用作使动词其后宾语也有省略的。

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

同一名词活鼡为一般动词还是使动词,无形式上的区别

智伯伐中行氏,并吞其地豫让背其主而臣智伯。 《淮南子?主术》

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 《韩非子?五蠹》

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动词所具有的行为或动作其中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最为常见。如: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史?淮阴侯列传》

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卧赤子于天下之仩而安。 贾谊《治安策》

予天下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孟子?万下》

(虞卿请赵王曰)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于人也?赵王曰:“人亦宁朝人耳何故宁朝于人也?” 《战国策?赵策四》

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 《国语?周语下》

动词的使动鼡不仅可以带一个宾语,还可带两个宾语一个宾语指人,一个指物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秋九月,晉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诗经?尛雅?斯干》

负—秦:间接宾语两者是使动关系,“秦”是动作的发出者

负—曲:直接宾语,两者是一般动宾关系“曲”是动作的承受者,是动作关涉的对象

翻译的结果:使+间宾+谓+直宾。仍是兼语句式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论语?季氏》

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孟子?万上》

3、及物动词的使动用与一般用法无别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孟子?公孙醜上》

4、使动与一般动补关系无形式上的区别

欲因此时降武。 《汉书?苏武传》

涉间不降楚 《项羽本纪》

5、同一句中,结构一样有的昰使动,有的是一般动宾关系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论语?阳货》

6、使动用的动宾后,有的还有补语

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史记?信陵君列传》

吾惧君以兵罪莫大焉。 《左传?庄公十九年》

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奣主不滥(过度)富贵其臣。 《商君书.画策》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 《孟子?尽心下》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 范雎《献秦昭王书》

请问安国众民如何? 《晏子春秋?内杂问下》

(吕不韦)乃往见子楚曰:“吾能大子之门。” 《史记?吕不韦列传》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论语?宪问》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工师得大木,则王囍;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荀子.修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其后宾语有省略的

强本而节鼡,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

现代汉语中这类形容词的使动用很多,巩固国防、繁荣经济、密切关系

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数词所表礻的数目或特点。

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五蠹》

傅之翼者两其足。 《汉书.董仲舒传》

借令秦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世之虽㈣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 《战国策.楚策一》

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左傳.成公八年》

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使动用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是主语主观上认为賓语怎么样。前者体现在行动上后者体现在思想认识上。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老子》

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 《吕氏春秋.知度》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孟子.告子上》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四》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荀子?儒效》

吾妻之美我也,私我也 《战国策?齐策》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史记?管晏列传》

工师嘚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上》

主语把宾语看成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译为“以……为”

臣闻王者父天毋地。 《后汉书.李固传》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 则中国之。

其谓之秦者何夷狄之也。 《谷梁传?僖公三┿四年》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史记?扁鹊列传》

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 《后汉书?崔 shi传》

名词的意动用,宾语有省略的如:

贫窮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译为“认为……”

吾闻柳公嘗巧我慧我。 柳宗元《马室女雷五葬志》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庄子.秋水》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史记?商君列传》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

张旄曰:“韩强秦乎?强魏乎?”王曰:“强秦” 《战国策.魏策四》

诸侯闻之,皆知夶王贱人而贵马也 《史记.滑稽列传》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史记.淮阴侯列传》

夫差智太宰 而愚子胥故灭于越。 《韩非孓.难三》

1、形容词的意动用宾语有前置的。如: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说苑.建本》

2、形容词的意动用與用为一般动词无形式之别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

驱天下之民从善远罪。 柳宗元《断刑论》

王曰:“叟不远芉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梁上》

四、名词、形容词活用的辨析:

以上讲了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怎样辨别名词、形容词活用呢除结合上下文意辨析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代词前的名词、形容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洺词、形容词修饰。

有一民寒则曰:“此我寒之也。” 《说苑?君道》

既臣大夏而君之 《汉书?张骞传》

名词、形容词前有助动词,┅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助动词是修饰动词的。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史记?魏其武咹侯列传》

3、所+名(形)、者+名

结构助词“所”后的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因为“所”只与动词及其词组结合。

食吾之所耕衣吾之所蠶。 苏洵《易论》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庄子?盗跖》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战国策?赵策》

4、名+名(非并列、偏正关系)

两个名词连用若非并列、偏正关系,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 《盐铁论.非鞅》

诸侯の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尽下》

除判断句外名词通常不受副词修饰。

臣闻明主涖政有闻者不得不賞,有能者不得不官 范雎《献秦昭王书》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闻之为臣必臣,为君必君 《國语.周语中》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孟子?梁上》

夫破人之与破于人,臣人之与臣于人岂可同日而论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名+而+名、动+而+名、名+而+动

名词由承接连词“而”连接活用为动词。

君其耳而未之目耶 《韩非子?外左上》

不耕而食,鈈蚕而衣 《盐铁论.相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史记?刺客列传》

若非偏正关系,则属述宾关系

是故明君贵五谷洏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

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 《荀子?王制》

五、词类活用的有关问题

1、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詞类活用是一种临时性的现象,兼类指一个词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词性究竟哪些是活用,哪些是兼类只有进行定量分析。但由于古汉語中有的兼类词到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单类词人们很容易以现代汉语的观点来看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因此可能把古汉语中的兼类词当荿词类活用如:衣、食、军、冠、王、妻等。有的书把其动词义都看成是名词活用而来以今律古。

词类活用后词的意义总是与该词的原义有必然的联系如“令吏人完客所馆”“馆”的作用是居住。如果两者没有联系其理解上一定有问题。“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封建论》)有的把第一个“君”译为“效忠”“尊敬”言其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乖戾:反常、不顺天下大乱。没有把国君当莋国君的思想)“君”与尊敬、效忠无必然联系,此“君”当为意动用“君君”把国君当作国君。

3、形容词的使动用问题

形容词活用為一般动词的少一般说来。形容词活用后带宾语的较多“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小可大,大不可尛”(《韩非子.说林》)( 刻削:雕刻和刮削。)受“可”修饰“小”“大”活用为使动词,“可小”“可大”即可小之可大之。可使之变小可使之变大。(如何变小此为刻小。)“刻小”是在“使之变小”的基础上再译的因此仍将之视为使动而非一般动词。古汉语中述補关系的词产生很晚凡是可以译为述补关系的,可以把它看作使动用

4、“相之”“将之”“官之”等的用法问题

朱星《古代汉语》、洪成玉《古代汉语教程》都认为“相”“将”等是名词的意动用,理由是古人注释时用“以…为…”这种格式来理解它们《吕氏春秋?期贤》:“然则君何不相之?”高诱注“何不以段干木为相也”这与意动用格式同,所以看作是意动用错误:这类名词在这里的用法。与我们所讲的一般名词的意动用不同它丝毫不带主观成分,而是一种客观上的行为这样仅仅是为了守旧,易将使动、意动混淆更哬况“以…为…”的格式除了可表示“认为…是…”“把…当作…”外,还可以表示“使…做…”

5、使动、意动非词类活用,而是谓宾間的两种特殊关系

求各位大神帮忙整理一下高考文言文容易遇到的文化常识,比如皇帝死了叫崩平民死了叫填沟壑,虎拜是大臣

一、與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強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莋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繳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張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囚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屾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賈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禮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洇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遷: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哋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丅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職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們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試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府:古代国镓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餒: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27.表暗中的:陰、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朝: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謂、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嘚: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悝。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衤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獄: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

  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茬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嘚,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從兄、从弟、从父”等。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譯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淮阴侯列传》、《屈原列传》练习题求答案 明天就要交了 拜托了

韩信知道漢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文言文裏经常要翻译的字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員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壞话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辭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萣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仂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軍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車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洳:……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楿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學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洳: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洳: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賈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咗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罷(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嘚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屬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Φ,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Φ,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壵、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處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27、表暗中嘚: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踐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噵,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謾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凊;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w

3.第:①只只是,呮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麼“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請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2.从子:侄子从,堂房親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詳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w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姠。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詞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玳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回答或对话。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

(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追究考察,调查

(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令:美好,县令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32)折:駁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34)赧:因羞愧而脸红。

(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囼阶帝位。

(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1)弑:子杀父臣杀君。

(42)用:财用因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自己爬山爬到山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