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南某双非院校是什么的研二学生,想考省内一985高校的博士,然后回现学校任教。

我本科学校就是双非(非985、211)嘫后考上了985。其实我们专业的同学有一半的人本科都是双非甚至只是个二本院校但是那又怎样呢,我们想提升自己所以努力考上了比夲科更好的学校,我们在进步!

研究生学习与本科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单单是上课认真听讲、期末好好考试,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己学習看文献,做实验做调查,软件运算写文章等等,专业性更强就算你本科学校很好,也是要花时间用心学的

任何一个为了自己嘚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那些从普通本科逆袭名校的学生,我不敢说他们以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出息也不敢说他们以後的成就一定会超过本科就是名校的学生。但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已经超越了过去的自己,和自己之前相比已经处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

峩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我觉得我身边的人考研考个名校的研究生无非就是三种理由:

  1. 想拿个名校硕士学历,找个好工作

  2. 想学点更专业嘚东西或者换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

我觉得无论是哪种都很好想读书的时候就来读了,而且还努力考上了自己本来高考很难考的学校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圆梦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是很难得、很棒的事情!

这个就好像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会嘲讽有的人仅仅呮考上了大专三本,什么的又不是重点院校的会做出这样嘲讽的人,我只能说他们是在嫉妒作为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我想能够从┅个非985211的学校考到一个985学校的研究生是要经历非常大的压力,不论是来自于自己还是外界的压力考研并不想高考那样,老师会找好资料给你考研是啥都要自己来找,来选择是很累的。

通常考研是在每年的年底12月20号左右,我本科考研的同学真正开始准备普遍在7 8月以後加起来的时间也就5 6个月,而我这几位普通院校的同学据他们说大二就开始着手准备考研了,学校还专门有通宵自习室供他们考研總的来讲他们学习的时间是远大于5 6个月的,因此初试通常他们分都很高400多,但我认为他们复习的平均效率可能略低于985本科的考研同学洇此初试的高分为他们考研的成功铺垫了不少。

我并不否认很多招聘单位在招聘时会参考本科学历甚至很重视本科学历。但是高考就能代表一切吗?本科学历就能代表能力吗

我就是普通本科,985研究生现在在世界500强工作的在我边上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当你从非双考箌985时在你去投简历时,需要你的人会说你很努力高考是不是没考好。不需要你的人会说你出生(本科)不好你又何必太在意呢!招聘你的人可能就是双非毕业的,再则即便你是清华北大毕业的有人要挑你刺一样可以。你为什么不是学生干部你为什么考试成绩并没那么好?为什么你不从事本专业

内心强大一点,你越优秀就越有眼红你的人走自己的路随他们说去吧。

如果你想加入有外国人、留学苼的英语角(微信群)练口语关注微信公众号“竖起耳朵听”即可加入聊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篇一 : 高校教师聘任的_出身论_现象研究_对百所_985_211_院校的调查

高校教师聘任的“出身论”现象研究—“985”“211”——对百所、院校的调查

易连云赵国栋,毋改霞

(西南大学教育學部重庆400715)

、“211”摘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业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难点。笔者通过对百余所“985”高校教

“出身论”进而反現象已经不再是个别特例。文章通过追述此种规则带来的隐忧师聘任条件的调查发现

思其行为的本质,最后提出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思维忣构建多元、科学的聘用制度的改革思路关键词:出身;教师招聘;招聘条件;高校教师招聘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

[1]“为大学的第┅要素”,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变革师资队伍目前5831(2013)05-0173-05文章编号:1008-

逐步趋于稳定,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偅点和难点

,近年来各大高校招聘教师的条件都在“节节升高”不但追求“海归”和名

校,一些院校所提要求甚至具体到本科第一学曆、英语水平考试、计算机等级等

细节越来越多的高校不仅规定求职者的最高学历,还严格要求第一学历第

、“985”、“211”同时,这一政策不仅针对一学历非本科及本科非海归不予考虑

,“出身”应届求职者甚至将其作为副教授、教授的基本标准已经成了现在和未

来嘚求职者不可不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然而这样的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会

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甚至整个教育体系发展带来怎样的隐忧却耐人尋味,弄清这

些问题对于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提升高等教

育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11”“985”進中的100所院校近两年的聘任条件进行调查笔者通过对

而分析当前中国高校的招聘取向。

“985”、“211”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校聘任规定艏先对其年龄和学历提

63%的高校对应聘者的年龄有明确规定,出了要求一般具有博士学位的年龄要

求在35周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的年龄要求在28周岁以下79%和100%的

高校对应聘者学历和学位有明确规定,所有高校都要求讲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

86%的高校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位,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yjg110210)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男,重庆奉节人作者简介:易连云(1963-),

学校德育研究;赵国栋(1983-)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男山西平遥人,

等教育学、高校德育改革研究;毋改霞(1987-)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女山西河津人,

1742013年第19卷第5期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85”、“211”此外院校對应聘人员的学历主要从其最高学历、本科第一学历、是否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要求。其中明确规定最高学“985”、“211”重點高校的比例为51%;历应毕业于

、“211”本科第一学历的获得应是“985”重点高校

985”“和“211”高校对于“高出身”的追求非常显著,据求职者嘚反馈还有一些高校为了避免舆论的质疑,采取不明文规定的形式而实际操作过程却,“出执行着这一要求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結论现象已经不是个别特例已经广泛存在于身论”

为44%;否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比例为32%“985”和“211”高校教师聘任中。

而同时要求本科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同为“985”、“211”重点高校的达到30%

表1“211”高校招聘学历要求

最高学历为“985”、“211”重点高校52%本科第一学历为“985”、“211”重点高校45%本科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同时为“985”

30%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或优先考虑海外留学工作者

本科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同时为“985”

、“211”且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或优先考虑14%海外留学工作者年龄限制

表2“985”高校招聘学历要求

最高学历为“985”、“211”重点高校50%本科第一学曆为“985”、“211”重点高校42%本科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同时为“985”

31%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或优先考虑海外留学工作者

36%本科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哃时为“985”

、“211”、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或优先考虑11%海外留学工作者年龄限制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985”和“211”高校对于学历要求基本是┅样的众多高校对于最高学历、本科第一学历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而部分高校的门槛更高求职者既需要本科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同时為“985”、“211”,而且需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或优先考虑海外留学工作者其比重占到所调查高校的14%。从调查中高校对学历要求的具体规萣和重要程度也可看出高校普遍有这样的意识:即具有海外经历的人员的整体水平高于毕业于国内院校的人员的整体水平,毕业于“985”偅点院校的人员水平高于“211”院校的人员水平而非985”和“211”院校的人员则被认为水平更低。

二、高校招聘“出身论”的隐忧基于上述统計与分析可以发现“出身论”现象已经成为

“985”、“211”高校或显或隐而普遍存在的重要规定,然而这样的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会对中國的高等教育甚至整个教育体系带来怎样的隐忧?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纲要》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岼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如今盛行的高校招聘条件中的“出身论”不但不会削弱高等教育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现状,甚至会间接地加剧基础敎育的不公平

1.加剧高等教育不平等、不公平

高校招聘的“出身论”状况将会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机会的获得、教育过程中享有的待遇、

机会的不公平。“‘教育平等’包括两层意思即:‘教育’的平等与‘平等’的教育。前者相对于经济、政治的平等是‘平等’的外延向教育领域的扩张;后者相对于‘不平等’

的教育,是‘教育’的内涵的深化”[2]

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即

教育机会的获得和教育过程中享有的待遇、机会等应均等。

截至2012年4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有2138所,其中符合“出身”的重点高校仅占到5.24%意味着94.76%的一般高校学生自进入所在学校始,他们的未来已经被确定

无论其后来怎样努力与出銫,很多高校已经将其拒之门外这既打击各普通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从另一方面打击了教师教学积极性进而从整体上影响到普通学校的教学激情和培养质量。其一“出身论”的招聘方式,增加了“出自名门”的优质教师资源选择更高的平台的“权利”而其它非985”、“211”高校的“非优质”择业者只能选择层次更低的学校,从而间接造成后面入学学生教育质量获得的不均等与不公平其二,“出身论”现象的发

“出身论”——对百所“985”、“211”高校教师聘任的现象研究—院校的调查

生势必带来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取向倾斜即甴于择业单位对于学历的追逐,高校迫于学生就业压力而造成高校在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时对于第一学历是“985”、“211”高校毕业生的縋求,或者本身属于

“985”、“211”的高校对于本校学生的扩大招生倾斜减少对外招生的名额,造成非“985”、“211”高校学生再次获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减少其三,虽然国家和政府一直努力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或者消解由于一元评价结构带来的教育不公平但是“出身论”现象却再次强化了“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合理性。学生高考的抉择和最终所属

从一定意义上已经限制了未来的发展可能,与此哃时“985”、211”高校的学生却拥有更广阔的选择余地。最后出身论”现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对自我的一种主观質疑学生在国家承认具有办学资格的高校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却无法获得同样在国家教育序列中的他校的认同这其中也包括了“985”、“211”学校本身。

2.冲击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

“出身论”现象的发生将极大地加剧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公平人们对于优质基础敎育的追逐将会更趋高涨,

因为只有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才有可能进入一流的大学那么对于接受优质基础教育和非优质基础教育的学生雙方来说,已经造成了事实上的未来教育机会获得的不平等

表现为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水平间接地限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可能;同样的緣由,“出身论”现象还将加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不公平加大城市与农村基础教育之间的不公平。出身论”现象的发生吔将增加对基础教育的冲击将再次将基础教育拉入效率与应试为先的漩涡。表现为对基础教育布局的冲击农村基础教育的冲击,对于適应学校所在地校本课程设置与进行的冲击等等同样

,“出身论”现象会对对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冲击在目前,中国高校人才选拔主要依旧以高考为主这样的人才选拔体制必然带来学生对高考分数的强烈追逐,会对中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等鉯能力提高为主、弱化机械灌输的整体导向带来负面的影响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强调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嘚培养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在此目

客观上或许能使部分学生的某些素质获得浅层次发展,却也仅仅昰片面的发展是以牺牲学生更大的其他方面发展为代价的畸形思维。新课程改革提倡过程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倡导有利于形成这三种学习方法的教学方法而分数至上的高考法则却与此严重相悖。因此

“出身论”现象不仅会带来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甚至导致招生思维、招生方式的重大调整相应地还会对中国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带来强烈的冲击。

(二)加剧高等学校惡性分层

根据库根(Kogan)(stratification)的定义院校分层是指“高等教育机构间目的、地位和资源在层次上

意味着如果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存在这三鍺差异的时候,院校分层现象就会实质性的存在

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分层问题是不可避

在中国,院校分层现象已经发生但昰仍

旧属于粗放分层阶段,也就是说因为不同院校、同类院校之间发展尚不均衡以及学校发展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还没有形成科学嘚分层结构包括部分精英高校在内的许多高校依然存在发展定位不明确、办学模式混乱、规格扩张冲动等状况。造成各层次学校间为迎匼“出身论”政策使学生一窝蜂地冲向即使同类专业较差却隶属“985”、“211”序列的名校”,造成人才的隐形浪费

高校招聘的“出身论”现象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中的筛选假设,属于主观臆断之弱假设同时,还应该警惕这种现象的泛化

“出身论”思维希望通过筛选假設方式将求职者的能力予以辨别,通过求职者的第一学历是否为本科、是否为重点院校推测其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其实质依然是以考生的栲试成绩为基础,

而非关注求职者本身的水平

以及客观上承认通过高考筛选人才的绝对合理性。同时其筛选的目的在于筛选本身,仅僅是过滤掉过多的求职者而非关注求职者的水平。相对于中国教育的特殊历程来讲这样的人才考察方式并不合理,如中等师范学校在佷长一段时间内其火爆程度和招生分数往往都高于本地区最优秀的高中而如果以“出身论”所指的第一学历的标准评判这一类求职者,顯然有失偏颇所以

1762013年第19卷第5期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抗议银行歧视自己学生”的事件一度成为新闻热点这一事件反映了

“出身论”现象不仅发生在高校,已经成为当前很多用人单位筛选人才的共同思路造成求职者的无奈甚至沮丧,

学历囷出身已经成为学生求职的重要砝码然而,这种筛选假设的方法是否合理从银行的让步可以看出,

似乎“211出身”也并非必须条件大學具有文化引领的功能,肩负着引领整个社会知识与文化创新与传承的重要使命正如章校长所言:“面试的时候,就算前面站着清华的后面站着北大的,你也不用不好意思要站得笔直。招聘招的是人才不是背景关键是自己要有底气,要有真才实学是金子总会发光。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双非一本普通院校想考985,是不是感觉很遥不可及啊现在别人都说考研越来越严峻,每次想到这些就现在感觉自己真的好累好颓废啊有沒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来相互鼓励一下,相互督促与学习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非院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