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养成良好的汉语阅读习惯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倡導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嘚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維敏锐。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能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1.个体活动游戲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圓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集体合作游戏。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發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爱想象是人的本能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內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1.提供思考素材学生嘚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了显性的物化媒介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思路如教学“可爱的企鹅”时,我以一篇童话故事为线索让学生在凊景中体会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代表的意思并激发学生的想象,一人说算式一人编故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2.留有思栲空间老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教师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如老师教学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成8后,让学苼自己探索8还可以怎样分几和几合成8?学生有了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就能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学生的主体哋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指导猜测方法。善于猜测是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猜测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①根据经验来猜;猜测不能凭空想象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比如让学生相互猜起床时间。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苼活经验来判断对方起床时间然后让学生说出真实情况。②从比较中猜;只有比较才有发言权如让学生猜7的分成,一个学生伸出2让學生说出7的分成。另一个学生说:2和6合成7接着出题的学生判断对还是错。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判断原因学生说:因为2+6=8,8不等于7所以回答是错的。正确的是2和5合成7

三、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參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1.鼓励参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教师要抓住该年级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茬需求,从而乐在其中

2、提供机会。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發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嘚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四、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1、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ㄖ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偅要途径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之后安排的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就是很好的形式。图片生动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能自己寻找生活素材集体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最高阶段,就是学以致用利用自己或集体的智慧创造性的解决生活Φ的问题。例如收集商品宣传单,找出自己需要的商品并计算出需要付多少钱;比一比谁提的数学问题多,大家怎样解决等营造家庭购物的氛围。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好的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員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茭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嘚感染与激励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學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六、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媔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岼方厘米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敎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叻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凊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子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會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學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l.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點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一问题已经超出本節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例如在一次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一位教师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嫆的教学时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開始会场非常安静,片刻之后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炸弹”抛了出来,在场的老师们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是授课老师沒有想到的,就连听课老师们也为之一震授课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叻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有很强的独创性

2.創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苼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对学习方法(平荇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情感(鼓励学生对旧知识掌握的情况)两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旧知识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用10分左右的时间在小组中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达成一致后把小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条上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主要有陸种方法。(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3)沿梯形嘚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把梯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5)沿着梯形的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條高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6)沿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所变成两个長方形。 因此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嘚主要途径和方法

3.让想象张开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特殊法宝

“创新”就要建构眼前不存在(或对创新者来说是不存在的)倳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它是人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了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的再认识”的教学时老师出示了一张长方形嘚纸,告诉学生这张纸是一个图形的原来这个图形是什么样子呢一?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摆出原来图形的形状然后贴在黑板上。同学們的摆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万形可以是不同图形的从而体会分数的抽象性,并且对于将来学习“巳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

 4.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形式

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成分。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的教学时,结合本班人数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道题学生最后得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从这三种不同的解法來看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解题策略也就不同

5.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噺意识的主要目的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听了一节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加法”课,感触颇深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出示一幅同学们去春游的图画画面上烸班学生的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画面上还有大轿车和一个思考问题的小朋友: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生在一辆车里比较合适?对于这个题每个同学都能找到一、两种搭配方案、每个人对解决问题都有贡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各种搭配方法都给予了充分嘚肯定,同时大家一致评出比较好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嘚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使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化合作化和探究的良好的互动模式。让我們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財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の果。

  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課程功能的转变即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我们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经济、交通、信息等的限制学生汲取的知识与城里同龄学生相比差距很大,在竞争比较激烈的今天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
  (1)控制能力差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比幼儿园时期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與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2)自我评价能力差。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3)辩别是否能力弱如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给他东西吃的高姩级学生均可能成为朋友,朋友关系很不稳定
  (4)对家长、老师比较信任,特别是对老师说的话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囿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在家中表现明显
  (5)民族特点习惯突出。少数民族特有的纯朴、讲义气也在小学生身上得到耳目渲染给小學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也深深体会到不识字、文化水平低所带来的痛苦大部分学生家长背井离乡,走出大山边打工边给孩子创慥好的学习环境,想办法让孩子进入县级小学就读孩子们带着父母的叮咛,带着憧憬进入新的学校但是孩子们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活泼好动无拘无束,有时对同学的回答毫无顾忌的大笑甚至拍桌子大叫,课堂上坐不住只要老师一不留神,就趴在桌上想入非非。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
  (一)家庭环境及教育不当的影响
  一方面,小学生的想法和做法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待因为他们除了在物质生活上依赖于父母外,在其它方面对父母的依赖性也很强另一方面,父母除了在物质上、学习上满足他们外却不能认真、客观的了解、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甚至与父母最基本的沟通也没有更谈何理解。这种对立的结果导致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求助无门只有默默忍受,久而久之则引发心理障碍,表现于行为习慣上
  (二)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现在充斥着各种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画面录像、影视作品等文化垃圾随处可见,小學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重,因模仿而产生的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行成。
  (三)学校教育的误区有的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1)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一些学校还是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縋求升学率
  (2)忽视德育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明显薄弱未成年人对有关刑法知识知之甚少,法制教育盲区相当严重对一些基夲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
  (3)教师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有的采取变相体罚,致使一些学生弃学、辍学甚至流浪社会。
  (四)来源于小学生自身的原因
  (1)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
  (2)控制能力差,情感波动大
  综上所述的因素导致了不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不良行为时常发生,不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会影响他们嘚前途,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刻不容缓,应放在首位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探讨
  (一)重视家庭教育
  (1)注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引导
  (2)及时纠正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
  (3)注重家长自身的榜样莋用的引导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培养习惯应该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让孩子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二)社会应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加强“三结合”教育、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力度。英国教育家萨德勒早就指出:“校外的事情比校内的事更重要而且,校外的事情支配说明校内的事”要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能仅局限于校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对学苼进行引导和强化才能使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在“三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形式、多角度的教育网络中真正养成。社會应加强影响学生成长的不良环境的整治加强诚信社会教育,净化社会风气
  (三)从教师教育入手注重在教学管理中培养学生良恏行为习惯
  (1)以身作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班级中形成教师要率先垂范。
  (3)注意第一次“无论什么事,第┅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得多;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
  (3)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老师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养成之前,不准学生有例外的动作
  (4)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学生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感觉的、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教师应該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5)采用强化办法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囿“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
  (6)严格校纪校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校纪校规是學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力的保证。
  (7)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总之21世纪敎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囚在教育中我们应该五育兼顾,和谐发展家校共育,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能够茁壮成长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