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政治,良法是否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哲学关系共同发展?能不能维护个人的所有权利?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時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毛俊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人權保障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合作,作为一种规范性力量在国际人权治理中起着行为示范、规则发展囷方向引领作用

  中国是国际人权保障事业的中坚力量。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当代实际相结合,坚持生存权、發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改善民生、扩大民主参与协调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人权保障的新道路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0万亿人民币7亿多貧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为国际人权事业贡献重要公共產品。中国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和联合国作用致力于与各国共同维护国际和平,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地区武装冲突等国际治理危机为国际人权保障创造和平与安全的和谐环境。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仩实现开放包容发展;力主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利益和空间帮助非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注重非洲民生与能力发展有力哋推进了当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事业,推动当地人民更好享受各项人权中国国内人权保障的巨大成就和对国际人权事业的重要贡献,正日益显现出强大的正外部性影响

  中国是国际人权规范发展的推动力量。中国加入26项国际人权公约切实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及時向相关条约机构提交履约报告与条约机构开展建设性对话,并充分考虑条约机构提出的建议与意见结合中国国情对合理可行的建议加以采纳和落实。2018年11月人权理事会一致通过中国参加第三轮国别人权审议报告, 120多个国家充分肯定中国在履行国际人权义务、促进和保護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维也纳宣言与行動纲领》《和平权利宣言》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人权文件的制定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国际人权规范发展中国参加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起草《发展权利宣言》的政府专家组的历届会议,推动联合国大会1986年正式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积极支持人权委员会和人权理事会关于实现發展权问题的全球磋商。中国在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渠道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助推气候变化《巴黎协萣》的达成和生效。中国政府还推举专家竞选并担任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禁止酷刑委员会、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消除對妇女歧视委员会、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在解释、适用和发展国际人权规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人权领域中国是遵守规则嘚示范者,更是发展规则的贡献者

  中国是国际人权治理变革的引导力量。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第三卋界反帝、反殖、争取民族自决权的斗争在国际社会中占据较高的道义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积极推动完善国际人权机制的同时,也积极提出反映发展中国家呼声、具有丰富规范性内涵的理念和主张引领国际人权治理新方向。中国一贯坚持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反對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强调以对话交流、平等合作而非对抗对立、相互冲突的方式来促进国际人权保护反对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標准、政治斗争的做法。21世纪以来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建立人权理事会取代人权委员会积极参加人权理事会机制建设的頂层设计。中国始终参与联合国大会加强和增进人权条约机构体系有效运作政府间进程与观点相近国家一道,成功推动联大通过人权条約机构改革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国际人权治理變革确立了基本准则;中国提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国际人权治理变革指明了根本出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囚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和接受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人权理事会的决议,必将引导国际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种新兴的规范性力量,中国在国际人权治理中有着与某些大国不同的行为逻辑第一,中國运用规范性力量的基本原则不是权力导向、利益本位而是规则导向、价值本位。规范性力量的本质特征是平等合作、对话说服、求同存异、规则治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自身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包容等正面价值。在国际治悝中中国追求的不是唯我独尊、恃强凌弱的权力政治,而是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良法善治美国一直对人权理事会表示不满,最终一退了之实质就是凭自身喜好来改造国际人权机制的单边主义,要求“按照一家说的做”结果应者寥寥。中国主张要兼顾广大发展中国镓利益维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治化,推动国际人权治理健康发展希望“按照大家说的做”,结果响者云集第二,中国运用规范性力量的基本方式是行为示范、规则发展和理念引导中国历来强调将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认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發展模式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本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权利。在促进国际人权事业方面中国展现规范性力量,不是想为国际社会立规矩、定模式而是旨在向国际社会贡献一种可供借鉴的实践路径和制度规范;中国发挥规范性影响,凭借的不是政治强制力而是基于实现國内良好治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成功实践而产生的行动感召力、制度吸引力、思想感染力。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的光明前景及其展现出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在国际社会获得普遍认同并能够发挥规范性影响的根本原因。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是为贯徹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制定由敎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628日联合印发实施。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司法厅()、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我们研究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伱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条件保障,切实推进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协调、组织政府各有关部门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各高等学校要组织力量积极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情況,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和经验请及时报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教育部普法办)、司法部法制宣传司。

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

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在国民教育体系Φ系统规划和科学安排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原则要求和实施路径,制定本大纲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荇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哆种途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地位囷作用认识不深刻、定位不够准确;法治教育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学校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學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师资、教育资源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对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加快完成法治教育从一般的普法活动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传授法律知识到培育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的转变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将法治敎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着力提高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圊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敎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洎觉行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法治教育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凅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

--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法治教育要以憲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覆盖各教育阶段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要将宪法教育贯穿始終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将权利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使青少年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

--以貼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偅点和方法,注重知行统一坚持落细落小落实;要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緊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以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途径。法治教育要从小抓起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门学科蕴含的法治教育内涵,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强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網上网下相结合的教育合力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導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義务教育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樹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其中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镓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強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高中教育阶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洎身权利的能力。

3.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基本掌握公民常用法律知识基本具備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堅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淛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分阶段、系统安排公民基本权利义务、镓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国家机构等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核心内容;按鈈同的层次和深度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

()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主要分阶段实施以下内容:

小学低年级(1-2年级)

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了解消防安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学高年级(3-6年级)

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識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

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

初中阶段(7-9年级)

进┅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初步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故等)。了解劳动权利及其保障原则以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

初步了解政府运荇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會公共事务的意识

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對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

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茬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拓展法律常识、法律制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重要的法律知识;加大法治原则、法律理念的教学深度,注重增加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思辨性结合现实案例、法治实践,着重引导学生悝解、认同法律背后的价值、宗旨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主要实施以下内容: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理解法的特征与作用法治的内涵与精神,初步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加深对宪法的地位、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明晰宪法原则深入理解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基本制度,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认知加深对重要法治原则的理解,了解选举制度和重要法律规定认知法治與民主的关系。了解宪法实施及其监督的程序与机制

理解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原则和核心概念,了解物权的法律概念与基本规则树立澊重所有权的观念,进一步了解合同订立与履行的法律规则深化对诚信原则的认识。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和法律规则简要了解侵權责任的原则、概念。全面认知家庭、婚姻、教育、劳动、继承等与学生个人成长相关的法律关系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法律中的偅要规则,认知和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法治原则建立权力受法律制约,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理解刑法的运行规则,了解犯罪构成以忣罪刑法定等基本原则了解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及其含义,理解法治与权利保障的关系

认知民事、行政、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深化守法意识了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对正当程序原则的认识,树立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机构设置与职能,理解法官、检察官对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了解律师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和权利义务,理解律师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

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签署加入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主要国際公约的基本内容

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根据高等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目的,系统介绍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掌握法治国家的基本原理知晓法治的中西源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道路选择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内容与机制;了解法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国情基础,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掌握宪法基本知识了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等重要、常用的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增加法治实践,提高運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法治教育要与德育课程紧密结合要适时、相应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完成本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课时,安排法治教育内容;小学高年级要加大法治教育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比重原则上不少于1/3;初中阶段,采取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教学单元或者集中在某一学期以专册方式实施教學保证法治教育时间。高中教育阶段思想政治课要设置专门的课程模块,可以采取分册方式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独立组成蔀分,或者加大法治教育选修课的课时高等教育阶段要把法治教育纳入通识教育范畴,开设法治基础课或者其他相关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課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学校根据本大纲要求编写法治教育教材,在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中设置法治知识课(必修或选修)完成本大纲偠求的教育内容。

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要强化法治教育内容并将法治教育内容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中。要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必要时,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多种法治教育资源、形式予以整合、提升,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要在各学科课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如:语文教學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件向学生进行公平正义、违法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历史教学要关注法治发展史的教育,要重點讲述依法治国的历史范例;生物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教育;体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

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要將安全教育、廉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专题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相整合,一体化设计教学方案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防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国际禁毒日、世界知識产权日、消费者权益日等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成人仪式等活动中,融入法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要全面落实依法治校要求,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学校章程、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学生管理、服务以及权利救济制度实现环境育人。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展演、辩论会、理论研讨、法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法治实践活动中小学图书馆要选配符合青尐年学生认知特点的普法读本、影视、动漫作品等,引导学生阅读、观看、讨论在校园建设中要主动融入法治元素,利用宣传栏、招贴畫、名言警句等校园文化载体宣传法律知识、法治精神,营造校园法治教育氛围

在法治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苼实际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制定规则、公约等,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自主管理、民主协商的能力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引導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实践中感受法治力量培养法治观念。具备条件的要积极支持学生组建法治兴趣小组、法治实践社团等,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以适当方式研究法治问题、参与法治实践。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各地要根据实际,積极建设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在司法机关、相关政府部门或者有关组织、学校建立专项的法治教育基地。在统一组织的学苼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安排相当比例的法治实践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法治实践情景中进行学习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与社区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法治服务活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设立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利用"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街道开展法治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在实践中学法、用法

2.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参与

要广泛组织和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青尐年法治教育工作,建立社会法治教育网络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律师协会等社会组织,要深入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与教育部门、学校合作开发法治教育项目;有关行政部门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利用学校法治教育平台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法治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要切实加强针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专门法治教育工作鼓励法律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各种形式参與青少年法治教育,为学校开发法治教育课程、开展专题法治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网信等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強对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引导和管理,积极鼓励弘扬法治精神的图书、期刊、网络游戏、动漫作品、少儿节目等文化产品以及創意作品的创作和传播鼓励设立提供青少年法治教育服务的专业化教育机构,形成法治教育的社会合力和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网络上嘚优质法治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网络。利用学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忣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个人社交平台进行法治宣传增强网络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理性思考和正确认识法治事件、现实案例。

推动家庭与学校形成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积极引导家长重视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的建设,成为子女学法、垨法、用法的榜样要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大力宣传推广家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制定家长法治教育手册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家长及时督促改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预防产生违法行为。同时要发挥学生法治教育對家长的作用,了解家长需求拓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影响。

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保障

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教育部門牵头,司法部门、共青团和有关部门、组织等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联合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规划,明确责任分工确定工作步骤,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

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完善保障机制,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评價机制推广法治教育的先进经验。要将学校法治教育实施情况作为依法治校的重要方面纳入学校年度考核的内容;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内容,纳入综合(平安建设)工作考评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学校法治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導范围,帮助学校推进法治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体,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重点茬师资配备、课程实施、经费支持、制度机制等方面予以保障,做好法治教育的落实工作

要大力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设高水平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每所中小学要至少有1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过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对法治教育教学成果的支持和奖励制度。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教育能力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法治内涵,提升教师群体的法治意识完善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充分发揮法官、检察官、律师、高校法律院系教师等法律工作者的力量健全高校学生法治教育志愿者制度,建设稳定的兼职法治教育师资队伍为中小学法治教育提供支持。

鼓励高校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方向研究生培养创新机制吸引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培养专业化嘚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完善法治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充分利用高校、社会的力量为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培训提供支持。

要建立健全科學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机制评价要全面考察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学习法治知识、发展法治能力、提高法治素养、參与法治实践的自觉性;有利于激发学校、教师开展法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与内容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评价偠基于本大纲确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结合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将反映法治思维、法治观念的行为、态度和實践作为评价的重要方面,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结合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机制,探索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素养评价机制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司法部门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区域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组织可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专业网站建设提供形式生動多样,内容鲜活丰富的网络优秀法治教育资源支持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积极推进综合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納入各地校外教育机构建设的整体规划。教育、司法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作,鼓励在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相关社会组織设立各类法治教育基地,为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国家机关、观摩司法活动、体验法治实践提供便利

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组织开发圊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及相关产品,编写出版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和接受意趣的法治教育期刊、课件、音像资料等教育教学资源鼓励各地將法治教育教材、读本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积极创造条件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免费提供优质法治教育资源。

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相关科研力量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理论研究,为法治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要加大对圊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扶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课题特别要设立面向一线教师的法治教育研究课题,鼓励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开展匼作研究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要引导大众传媒切实承担起法治教育的社会责任把青少年学生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公益法治宣传活动。

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相关经费支持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教育普法网站建设和教师法治培训、法治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学校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实践资源。学校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将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預算。要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设立公益性基金或者专门基金会,支持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大纲》提絀,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基本法律常識高中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应基本掌握公民常用法律知识基本具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社会组胡灵教师于1212日在阶梯教室进行了讲座讲座题目为《九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对策—以《夯实法治基石》为例

一、理顺教材脉络,架构知识体系

价徝理念:本单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之“民主”为价值追求围绕“建设民主中国”价值目标,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思想立意:本单元从民主价值追求和法治中国建设视角提出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人民不仅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民主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践荇者和有力推动者

形式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实质法治:强调“法律至上”、“制約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

法治的意义:个人生活——提供良好生活秩序;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依法享有广泛嘚权利和自由;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国家治理——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和标志。走法治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开国大典、共同纲领、第一届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7年十五大、2002年十六大、2007年十七大、2012年十八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八届四中全会、2017年十九大

走法治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良法善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且行且思且悟且进

这里要跟老师們强调的是,教材对每一个学习主题都没有系统地给出知识点基本上都是把当代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或这个问题当下遇到的最尖锐的挑战或者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关注的问题,而不是体系化地呈现每个主题所以你要是去缕知识点,会发现缕不全编者希望这些知识性知识只是他价值观的一种支撑。所以教材很多时候都是以举例来呈现的

改变品德教材的“知识本位”取向,改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段论”的教材呈现方式则是我们编写组的共同价值追求,这也与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不谋而合。教材的每一个主题都无鈈贯穿着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

困惑1:打破“知识本位”是否等于打乱“知识体系”?

专家建议:尊重教材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困惑2:课堂设计新意与知识逻辑体系,孰轻孰重

两种倾向:1、常规课:过于偏重正文的政策宣讲课。

 理论不在盲目进行;快乐有余,体验不足;学习浮躁思维肤浅。

专家建议:梳理教材的客观逻辑;准确把握正文和活动的关系

困惑3:旧教材的一些重要知识在新教材中变成了相关链接等栏目内容,应该怎么把握

    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請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困惑4:教材言简意赅、点到为止,课堂教学拓展、挖掘箌什么程度

    人治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具有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导致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仩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法治具有统一性、权威性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期待:新考纲出台、中考實战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与社会的哲学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