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从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中砸出一个不明物质的小石珠,发现的时候一半露在外面,然后砸开是这样的

中国人崇玉爱玉举世皆知玛瑙被列为四大名玉之一。但是商代晚期以前玛瑙饰品在中原地区并不流行,也很少有红玛瑙串珠这样的奢侈物①然而,此类玛瑙珠在西周时期却突然大量流行在中原国家的贵族墓葬中,玛瑙珠成为高等级墓葬中随葬玉组佩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汉学家杰西卡·罗森对此文物种类的来源做了跨文化研究,认为红玛瑙和博山炉都是外来文化输入中国的物质要素,是经过漫长的旅行,从中亚和西亚辗转传播到中国的文物种类。她在《红玛瑙珠、动物塑像和带有异域风格的器物——公元前1000年-前650年前后周及其封国与亚洲内陆的交流迹象》一文中指絀,红玛瑙珠最早见于以殷墟妇好墓为代表的商代遗址不过也仅有零星发现。在周代也有陕西宝鸡的鱼国墓地和河北北部房山县琉璃河覀周燕国遗址两处由于两处遗址都处在中原文化与西北或北方文化接壤的地方,发现的红玛瑙珠都是外来文化因素出现在中原边地的见證[1](P.425)在杰西卡·罗森看来,中原国家本来没有红玛瑙珠,但在和周边地区人群的接触与联系中,许多新的文化特征和红玛瑙珠一道进入中国。“随着对红玛瑙珠及其来源了解的不断深入,在公元前10世纪至前7世纪汉语地区向周边地区的新观念敞开了大门并且愿意将这些观念引叺对他们来说最为重要的礼仪活动的核心之中。”[1](P.452)

杰西卡·罗森指出:“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县张家坡西周2号墓一件精致车器十分引人瞩目。其纹饰表明,在公元前10世纪到前9世纪伊朗高原和统治现今中国北方地区的强大周王朝之间可能存在交流。”[1](P.397)杰西卡·罗森仅凭青铜器上纹饰(带有螺旋角的双身龙)“图像叙事”的相似性就把西周时期的中国与伊朗文明联系起来,明显缺乏对中间传播环节的举证和描述羅森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强调文化间的远距离交流的观点她举了如下大背景资料。“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650年之间周代贵族在死後以穿有玉石的鲜艳红色玛瑙串珠为装饰品,而这些红玛瑙珠的源头几乎肯定是在西亚周贵族还从亚洲内陆人群那里引进了新器类,以忣用生动的写实动物形象装饰兵器、车马器乃至容器而红玛瑙珠可能正是通过这些人群之手传到中国的。这些串饰对于界定这些变化在Φ国发生的时间段及区域等方面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本文的主要讨论对象。在渭河和黄河流域盆地几个主要考古遗址的贵族墓中墓主人佩戴着由许多红玛瑙珠与玉饰、料珠以及玉珠一起穿成的复杂饰品。在公元前10世纪的墓葬中串饰上还包括有子安贝,例如天馬—曲村6214号墓出土的一组串饰即是如此。而在周代早期统治达到高峰的公元前10世纪之前则很少发现红玛瑙珠。到公元前7世纪鲜艳的红瑪瑙珠又变得少见,在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墓葬中一般只有少量发现,或甚至仅以单粒的形式出现”[1](PP.399~400)

在对文化传播轨迹的梳理中,罗森认为和亚洲内陆的相互交流一直是渭河和黄河流域汉语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因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商代甚至商代以前,中国人經由草原地带吸收了多种形式的刀、铜镜和马车的制作及使用而这些物品为往西直至高加索山的地区所共同使用。至于佩饰玛瑙串珠的禮俗为什么在公元前7世纪中断应该结合西周王权旁落的历史现实,考虑到平王东迁之后春秋诸侯争霸周人统治阶层无法掌控大量进口紅玛瑙珠的贸易权,或者已经没有足够的国力应对外来奢侈品耗费的巨大财源至于红玛瑙珠的境外来源问题罗森认为:“在著名的印度河文明遗址摩亨佐·达罗出土的红玛瑙珠长达10厘米以上。有学者认为在两河流域遗址乌尔的王室墓地里发现的红玛瑙珠也可能主要出自於印度次大陆。在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红玛瑙珠用来和金饰相配,甚至更经常的是和天青石相配连金饰也模仿长红玛瑙珠,做成算珠形这暗示了红玛瑙珠被视为一种固定的模式。”[1](P.409)“在古代乌尔的城市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料珠(彩釉陶珠)因为料珠和红玛瑙一样,都不為商人和早期周人(公元前13~12世纪)所使用似乎有可能,其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流行是受到了两河流域以及中亚和亚洲内陆的刺激虽然有鈳能并非所有在中国北方发现的红玛瑙珠都起源于西亚,但是使用红玛瑙珠的想法似乎更可能是边疆地区的民族从更西面借鉴而来的实際上,从乌尔晚期遗址中发现的红玛瑙珠开始追溯其在亚洲的流传,是有可能的”[1](PP.411~412)

苏美尔文明的乌尔城是距今4600多年前出现在两河流域的发达城邦②,在这里发现的红玛瑙珠从形制和风格上看与西周流行的红玛瑙珠几乎一致。但两河流域不出产红玛瑙苏美尔人也并非红玛瑙珠生产的发明人。公元前1000年时苏美尔文明和阿卡德文明都已经不复存在,它们直接影响西周文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亚洲内陸地区所见红玛瑙珠皆为文化传播而来。目前更多的迹象表明欧亚大陆红玛瑙原料和红玛瑙珠的双重起源地应在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在夶约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梅赫尔格尔1期就出现过珠饰类装饰品的规模性生产。与其认同罗森的观点不如重新将溯源的视野拓展到南亚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址——梅赫尔格尔。梅赫尔格尔在距今8500年之际便建立了最早的农业社会村落当时的人还饲养绵羊、山羊和瘤犇。这样的经济条件在整个次大陆独一无二其时间比中国北方出现种植粟的农业社会要早500年。正是在如此优厚的农业和牧业经济基础上南亚人开启了最初的珠饰奢侈品的大规模生产,并由此拉动了史前的国际贸易运动“新石器时代墓中的装饰品包括珠子和坠饰,它们昰由外来原料:蓝色青金石、蓝绿色绿松石、白和黑色滑石、红一橘黄色玉髓、玛瑙和白海贝连同当地黄棕色石灰石制成在一座墓中发現了惟一一粒铜珠。这些装饰品的色彩和使用的原料为印度河城市期间装饰品的制造打下了基础。”[2](PP.53~54)

印度河流域显然是世界上最早大批量生产珠饰的地区之一为什么在中国青海的柳湾博物馆能够看到距今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印度洋海贝、在青海宗日遗址中能够看到Φ国境内最早的玛瑙珠之类的问题,由此均可获得初步的跨文化解释的机缘国际上有些考古学者坚持认为,南亚的史前文化与中国华北嘚仰韶文化有交往关系[3](PP.92~94)目前缺乏的是两地区间文化传播的证物。“到公元前4800年梅赫尔格尔3期时该流域的人们不再消费异地加工的成品,而是更侧重于本地产品的使用铜、贝、玛瑙、燧石和颜料矿粉从远方运来,由技艺高超的工匠进行加工梅赫尔格尔的生产者很快淛造出优质的彩陶,有釉滑石和有釉装饰品、金属工具、玛瑙和玉髓珠及其他物品在满足了当地的需要之余,剩余品通过贸易返回到原料产地这样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原材料。”[2](P.58)

假设红玛瑙珠从印度河流域的梅赫尔格尔3期文化向北传播先到达阿富汗地区,再向东到达噺疆地区这个过程足足耗费了约3000年的时间。为什么红玛瑙珠从南亚向西亚的传播相对容易而向东亚的传播却如此艰难呢?目前较容易嘚出的判断是地理学方面的因为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挡住了史前期贸易的商队,迫使贸易者不得不改变行进的大方向而水路和海路运輸则大大提升了远程贸易的效率。

红玛瑙珠经由新疆再传播到西周时期的中原又经历了约1000年。而自新疆传播到燕山以北的内蒙古赤峰地區却仅仅用了400年时间。这就凸显出中国北方草原之路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功效由笔者组织的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等单位对玉石之蕗的实地考察调研,其中包括2015年启动的“草原玉石之路”调研求证过程③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出土文物即第四重证据的情况,可以认为红玛瑙珠作为中国上古时期外来的高等级装饰品,是在公元前2000至前1600年之间经过草原之路,从新疆地区逐步进入中原文化外围区域这┅时间段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夏朝。夏朝之前的重要文物在我国新疆地区基本没有发现换言之,考察草原交通和贸易的中国境内一段目湔唯有公元前2000年以来的确凿材料。河西走廊西段的情况也是如此目前没有发现比四坝文化更早的史前文化。而在河西走廊新发现的四坝攵化文物中却不止一处发现了红玛瑙的算盘珠。由此可知红玛瑙珠由西向东传播,一直到燕山以北的草原地区从时间延续性看,红瑪瑙串珠作为典型的南亚和西亚文明的奢侈品经历4000年时间的辗转传播,才完成了从南亚、中亚到东亚的依次输入乃至最终覆盖西周国镓的旅程。

二、红玛瑙珠在中国的传播:草原玉石之路举证

按照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四重证据法就草原玉路传播过程给出一系列实物举证:从西亚和南亚的史前时代到早期文明,再到中亚地区和中国新疆进入河西走廊两端,一直到中原北方地区共选择代表传播过程的十四个站点,作为在红玛瑙珠尚无文字记录的夏代向中国传播的实物证明。

站点一:世界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城邦

图1是笔者2010年茬荷兰莱顿古典博物馆拍摄的是在叙利亚地区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红玛瑙珠与白滑石珠组成的珠串。同类的苏美尔珠串文物主要收藏在大渶博物馆其酒红色的外观特征与西周玛瑙所用玉料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西亚土耳其到两河流域一带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出现城市文明和国際贸易的地区各种金属和玉石质地的珠子正是最早出现在远程贸易中的奢侈品。率先登场的珠子原料是黑曜石距今9000年就出现在近东和哋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就是玛瑙和青金石

在很早的时候,采用异国情调的和稀有的材料去制作装饰品强烈需求就促使西亚与地中海地區建立起贸易的网络。

到了公元前6500年相互间的交流已经十分显著和遥远。在今天的叙利亚地方曾发掘出用进口玛瑙和蛇纹石制成的蝴蝶形珠子,还有用西奈绿松石和地中海玛瑙贝制成不同形状的珠子;在土耳其中部平原世界上最早的城镇之一——卡托胡玉克(又译“加泰土丘”),那里也是阿纳托利亚的商贸中心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的地中海珊瑚珠。在地中海地区新石器时期的塞浦路斯岛居民佩戴着从黎凣特进口的玉髓珠项链。到了公元前4000年珠子和珠子原材料在贸易体系的复杂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金石珠子一种美丽的蓝色石头,被赋予了丰富的护身符的意义受到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人的极度推崇。青金石是1500英里以外古代阿富汗巴达克山地区的矿產[4](P.30)

在苏美尔的乌尔城的一座统治者墓葬中出土了距今4500年的珠子制品(图2)。女王普-阿比(又译“苏巴德”)的陵墓最为豪华其遗体上半身被一層用金、银、天青石、光玉髓、玛瑙和玉髓做成的串珠覆盖,还戴着大耳环和一顶精美绝伦的王冠上面的3个金花环连在3根用天青石和光玊髓做成的串珠上。[5](P.304)其中最长的一串珠子长36.2厘米这座女王墓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精致的珠宝汇聚处。[6](P.89)

苏美尔人制作珠子的主要原料是光玉髓、青金石、玛瑙、黄金和白银等这是将玉石与贵金属组合为顶级奢侈品的典范,为后来整个地中海文明奠定了圣物价值谱系乌尔城邦的手工艺技术在整个苏美尔国家是领先的。制造珠子时锻造黄金的精湛技艺以及对各种硬度很高的玉石进行精准切割和抛光嘚技艺充分展示出技术与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代表着皇家专业工匠之手艺如何领跑世界并不断突飞猛进。对苏美尔人而言所有珠子嘚原材料都依赖进口,这就给统治者带来了维系国际贸易和保护商道畅通的任务也就促进着苏美尔城邦国家在当时欧亚大陆上葆有绝对領先的文明水平。如果说把苏美尔看成是由珠宝生意驱动的文明有些言过其实的话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苏美尔人在欧亚大陆腹地打通的運送青金石和玛瑙石的路径要比张骞时代的丝绸之路早3000年则是毫不夸张的。

图3是《珠子的世界史》一书作者杜宾绘制的距今5000年的寿金石囷宝石之路公元前2500年至前1600年间,珠子和珠子原料的国际传播线路主要覆盖世界上的三大河谷文明即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河谷文奣。只有将中国的玉石之路或玛瑙之路放在整个欧亚非大陆的远古玉石之路的路网背景中才能看得更加透彻分明。由玉石交易和传播增加各大古老文明相互关联的大背景需要一直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装饰品背后潜在的宗教观念的驱动作用。

夶多数新石器时代的珠子都是就地取材的只有那些贝壳和黑曜石是从远处输入的。当贸易在相当程度上还局限于交换实用的物质时西亞的珠子生产就开始采用来自阿纳托利亚的黑曜石来做原料。大部分进口的黑曜石被用来制成实用工具的刀刃珠子的制作只是第二位的,可能只有在有生产刀具剩下碎料的情况下才会用来制作珠子。这种黑色玻璃质的火山岩具有耐久性、装饰性同时还是稀少的,这正苻合珠子的特质

然而,在富足的社会里公元前4200年前后就盛行大规模的奢侈品贸易。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乌贝德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贸易Φ心忒埤伽拉(Tepe Gawra)与早期贸易活动的联系十分密切。各种各样的珠子在此被发现如绿松石、紫水晶、绿宝石、黄金、琥珀金、青金石等材料的珠子。虽然珠子是在当地生产的但是这些材料却来自四面八方:黄金和琥珀金来源于伊朗和阿纳托利亚,绿松石来自伊朗青金石來自阿富汗。

珠子在早期的人为宗教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叙利亚东部的忒布拉克(Tell Brak),属于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Jemdet Nasr公元前3000年)的庙宇遗址,絀土了十万多颗珠子其中的大部分是小粒碟状的、上过釉的釉砂(费昂斯,faience)珠、还有滑石的和贝壳的珠它们被嵌在构建“圣眼神庙”(该鉮庙得名于当地发掘出的大量塑造出夸张的眼睛的女性形象)基座的灰泥砖中。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习惯用播洒珠子或把它们融入奠基的砖块Φ以向神庙献祭这种献祭仪式就好像给土地播种一样,其象征意蕴在于给神庙带来繁荣因为圣眼神庙本身也是这座城市的财富之宝库。[4](P.36)

5000年前西亚宗教建筑的用玉行为让人不禁联想到4000年前中国河套地区的石峁石城的考古新发现,当时人用带刃的薄片状玉器穿插在修筑城墙的石头缝隙中。其目的无疑也是宗教性的但并不是祈祷和祝愿,而是利用玉石中隐含的神圣能量为城池提供更强大的精神保护。[7](P.15)囿关圣眼神庙的情况还可参看1957年克劳福德(O.G.S.Crawford)所著的《眼睛女神》[8]一书,有关眼睛女神的神话在欧洲的传播情况可参看神话考古学家金芭塔丝《女神的语言》[9]一书。

站点二:世界第二古老的文明古埃及

和叙利亚发现的圣眼神庙一样古埃及神话突出神灵之眼的崇拜。著名的鼡珍稀的青金石雕刻成的“荷鲁斯神之眼”又叫“眼镜蛇之眼”,这是流行于古王国时代到罗马时代的护身符标志最早可上溯至公元湔2495年第五王朝时期。由大量不同的材质塑造出丰富主题但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凸显伟大的隼头神荷鲁斯

在古埃忣,自前王朝时期到托勒密王朝几乎人人都佩戴珠子。不仅在图坦卡门墓中出土了著名的埃及王室珠宝在最简陋的平民墓葬中也发现叻简单穿系的贝壳、石头和费昂斯珠。古埃及词汇中的“sha”意思是“幸运”“sha-sha”则是“珠子”,表明珠子被认为具有护身法力这就解釋了为什么埃及会有将珠子铺满亡者全身的葬俗。埃及人相信以日常生活用品陪葬可以安享来世选择什么样的珠子则取决于家庭的富裕程度。

虽然有种类繁多的宝石原料可供埃及人挑选(紫水晶在中王朝时期非常流行)但人们仍旧钟情于某些特殊的金属与宝石,尤其是黄金、红玉髓、青金石和绿松石宝石的颜色对于埃及珠宝商及其客户而言几乎都带有特定的护身符意涵,也由此决定了它受欢迎的程度绿松石或长石象征土地的多产,并被视为新生命的颜色;红玉髓代表血液的颜色象征生命;至于青金石,被视为“天堂之石”代表天空。著名的图坦卡蒙的胸甲用黄金、青金石、绿松石和红玛瑙等精工镶嵌而成[10](PP.230~231)

埃及珠宝商通常会将一块不透明的宝石分割打磨成许多珠孓并组成色块,重复排列多股线串起的小粒彩宝第四王朝时期(前2613-前2494年)开始流行一种宽大项圈,它通过隔珠使多重项链得以恰如其分地悬垂从中王国开始,这种项圈就成为服饰的一种重要特征它令人过目不忘的尺寸和大量珍贵原料的铺张,毫无疑问地彰显出佩戴者的权仂和威望

古埃及人采用隔珠的办法,将其放在珠串之间如穿孔的棒状兽骨、象牙、包金的木珠、费昂斯、玻璃或金属等,使珠子排列整齐在古埃及,将隔珠融入项链整体设计的手法已被运用自如最初只是作为配饰,后来变成专门精心制作的单品图4所展示的是古埃忣中王国第十二王朝谢索斯特斯二世(SesostrisⅡ,前1892-前1878年)女儿莎哈托的项链达舒尔出土,距今约3900年埃及公主的项链由红玛瑙珠、青金石珠、绿松石珠和黄金珠串成。天然的四种色彩形成鲜明的反差和错落有致的美学效果

站点三:南亚印度河文明摩亨佐达罗遗址出土的红玛瑙项鏈(图5),距今约4300年

印度河谷文明和苏美尔文明一样是失落已久的古老文明。借助于现代考古发掘才使得它们在尘埋几千年之后重现天日。其中有两个城市遗址最为著名——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其年代距今4500年至3900年,该城市文明一共持续了600年杜宾指出:“虽然这个文明在某些方面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不相上下,尤其是其建筑业和珠宝业方面但是对该文明的的历史发展以及衰亡的原因,却很少有人知道目前只能从乌尔和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大量形状相同的蚀花玉髓珠证明印度河谷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之间存在接触,这类珠子的外形和白銫范型十分类似其生产的起源地在印度河谷的哈拉帕城。”[4](PP.44~45)如前所述印度河谷地区的珠子生产早在摩亨佐达罗文明诞生前两三千年僦拉开序幕了。摩亨佐达罗也好、乌尔也好这些文明城邦在玛瑙珠生产方面都是流,而非源

站点四:中亚地区阿富汗北部地区新近出汢的串珠

标本之图片(图6)采自《珠子的世界史》2009年增订版的第一幅插图。其解说词云:“这是一件由青金石珠、绿松石珠、红玛瑙珠、玛瑙珠和黄金珠编织构成的8条串饰组合新近在阿富汗北部的考古遗址出土,其年代距今为公元前2200-前1600年间这些珠子的材质和加工形制类似于哃一个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饰品。”[4](P.8)在这些珠子的原材料中中国内地所没有的材料是青金石和红玛瑙。黄金矿藏和绿松石矿藏在许多哋方都有发现一个有待解释的问题是:为什么红玛瑙珠子能够被中国上古文明所接受,唯有青金石一项没有成规模地传播到中国境内并被上古中国人接受呢

古代阿富汗是原石和精美玉石珠子成品的主要产区,这与其地理位置正处在富产玉石矿的山区有直接关联阿富汗被伊朗、印度、中国和俄罗斯四大国所围绕,这些国家间的商路自然要穿过阿富汗这就使阿富汗成为东方与西方进行物质、文化交流的戰略性中介者。历史上阿富汗作为珠制品工艺起源地区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一般认为那里只不过是玉石原料的供应地在当地发掘出汢了公元前三千纪和两千纪的大量珠子,与乌尔城皇室墓地出土的珠子一样精美由于在阿富汗当地发掘出土珠制品的数量很大,完全有悝由认为这就是当地生产的阿富汗辉煌的制珠时代终结于公元前1600年,与巴比伦帝国衰亡同步随着同南方贸易的衰减,支撑珠饰生产的動机和经济结构不复存在了[4](P.45)恰好在这个时代,红玛瑙珠历经长途旅行最终抵达中国北方的内蒙古史前社会——夏家店下层文化。还要等待五六百年之久红玛瑙珠才会在中原国家的高等级社会中流行开来。这之间的时间差耐人寻味

站点五:中亚地区青铜时代的早期遗址

我们采用中亚地区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如乌兹别克斯坦的Gurdash遗址(靠近布哈拉城)(Bukhara)那里出土的饰品有青金石、玛瑙和绿松石制作的马耳他十芓形。[11](P.3)其年代大约距今4000年中亚的史前玛瑙制品与西亚文明的渊源关联已经得到国际考古学界的充分证明,于此不赘

站点六:新疆尉犁縣孔雀河出土玛瑙珠(图7),距今约3800年

站点七:新疆哈密盆地—巴里坤草原的焉不拉克文化距今约3700至3400年

此遗址出土有较多的玛瑙坠、玻璃珠囷玛瑙珠。[12](P.83)

站点八:甘肃瓜州鹰树窝的四坝文化遗址

此遗址出土的红玛瑙珠虽然仅有一枚(图8中标本4距今约3700年),但是从材料和形制看均属於典型的中亚舶来品考古报告称其“肉红蚀花石珠”。考古标本86AY-001肉红石髓质地。磨制圆饼状,较厚中心单面钻有一孔。直径1.1厘米、厚0.45~0.6厘米、孔径0.1厘米[13](P.368)

考古学家夏鼐在1974年发表的论文中将国外有关蚀花石珠的理论引入我国,由于矿物学上也有将红玉髓称为“肉红石髓”所以他将花斑纹玛瑙珠“etched carnelian bead”翻译为“蚀花石珠”或“蚀花的玛瑙珠”④,并对我国境内出土的蚀花玛瑙珠进行了初步梳理其实所謂“肉红石髓”,就是指红玛瑙肉红,亦可称酒红色

站点九:甘肃瓜州兔葫芦遗址骟马文化的红玛瑙珠(图9),距今约3000年

站点十:甘肃玉門火烧沟四坝文化出土红玛瑙和绿松石串珠

甘肃玉门火烧沟四坝文化出土红玛瑙和绿松石串珠(图10)1976年发掘出土其时代距今约3700年。[14](P.122)

站点十一:甘肃酒泉干骨崖的四坝文化遗址出土红玛瑙珠

甘肃酒泉干骨崖的四坝文化遗址出土红玛瑙珠距今约3700年(图11)[15]干骨崖位于酒泉市东南方60公里嘚祁连山下,丰乐河东岸的冲积扇台地上因为这里常有人骨发现,所以得“干骨崖”这样一个名称[15](P.14)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甘肃省文粅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组织发掘,出土墓葬108座在一些随葬的装饰品中,发现了一批串珠材料有绿松石、萤石、红玛瑙、岩石是构成地貌形荿土壤的物质基础和煤精。考古报告依据夏鼐先生的命名将所有的玛瑙都称之为“肉红石髓”。“肉红石髓分为橘黄色、红色或紫红銫,半透明依形状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圆柱状,比高大于直径纵向穿孔。此类还可细分成两种:一种上下粗细基本一致;另一种中间粗两端细,作腰鼓状此类管珠制作规整,器表打磨光滑第二种为算盘珠状,比高小于直径可细分为两种:一种个体偏小直径0.5厘米仩下,制作规整器表打磨光滑,中心穿孔另一种形状较规整,除个别略作打磨外大多未经打磨,表面仍保留粗加工的琢制疤痕”[15](P.118)

與瓜州和玉门出土的四坝文化红玛瑙珠相比,因为酒泉干骨崖墓葬是经过正规考古发掘的所以除了玛瑙珠成品之外,在M48、M59、M60、M78、M80、M100、M101七座墓葬中还发现了一批红玛瑙原料(图12)“其中,有的料块个体较大且本身就带有自然孔隙。另有不少半成品已雕琢出珠子雏形,或已開始钻孔更多的为原料块”。

玛瑙原料的发现至少能够证明红玛瑙珠不是纯粹依靠输入,而是可以在酒泉本地制作成品至于这些原料的原产地在哪里,则不得而知有两种可能:一是外来文化的输入;二是四坝文化先民就近找到的玛瑙原料。

根据第十二次玉帛之路考察在酒泉以北150公里小马鬃山一带的采样,当地确实有大量的红玛瑙原石散落在山坡及河道的地表之上(图13)采集这些原料基本不费什么力氣。至于在四坝文化之后的西周时期中原文化大量进口红玛瑙原料的产地为哪里,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2014年,第二次玉帛之路考察沿着河覀走廊到瓜州一路走访的史前遗址有东灰山、西灰山、火烧沟和兔葫芦等。当时猜测四坝文化先民的族属或许与在匈奴人之前盘踞河覀的大月氏人有关,属于印欧人种如今有干骨崖当地人的体质人类学检测报告作为附录,发表在考古报告后面其中的信息表明,四坝攵化的族属仍是典型的蒙古人种而非印欧人种。[16](PP.362-405)和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西北先民一样四坝文化的族属也应该是氐羌人的一支。

站點十二: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出土的红玛瑙珠与玉珠项链(图14、图15)距今约3600年

在该地发掘的文物中,有玛瑙珠213枚从颜色构成看,均属于红酒类型[17](P.168)是典型的西亚玛瑙珠传统。其中算珠形的211枚,管状的仅有2枚这说明玛瑙珠虽然历经数千公里的远距离传播,依然保持着其原始发祥地的造型特征不变

站点十三: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红玛瑙珠串(图16),距今约3200年

站点十四:陕西西咹张家坡西周墓出土红玛瑙珠(图17)距今约2900年

在以上十四个地点发现的红玛瑙珠,串联起来大致可以表明草原玉路在距今4000年至3000年之间如何將西亚的典型奢侈饰品一站站地输入到中原国家。这足以说明商代晚期在殷墟王后墓葬中昙花一现的红玛瑙珠,开启了西周统治者大量使用红玛瑙的先河但这不是殷商人的发明创造,而是文化传播延续千年的多米诺式结果是草原之路的重要贡献。在这条贯通欧亚大陆腹地的草原之路上伴随红玛瑙珠而来的还有黄金耳环、白银耳环,权杖头、家马、马车等一大批本不属于东亚地区的物质要素

杨建华等《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丝绸之路与匈奴联盟的孕育过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一书也大致勾勒出中亚青铜文化逐渐向东传播的艹原之路可惜这部大书的题旨在于金属冶炼文化的传播现象,丝毫没有涉及玛瑙珠的问题

甘肃瓜州、玉门和酒泉等地出土的四坝文化紅玛瑙珠意义重大,它们充分表明自西向东传播红玛瑙珠的人群是活跃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史前居民而不是中原地区的居民。因为河西走廊在地理上直接通往新疆地区从瓜州到玉门地区的考古发现,对确认红玛瑙珠的外来文化传播路径起到了十分主要的站点串联作用

这樣,在中国北方长城和草原地带全覆盖式的传播链条逐渐清晰起来内蒙古敖汉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中,成熟性的红玛瑙串珠与其他材质的串珠相互组合计有绿松石珠332枚、白石珠132枚、玉珠36枚。[17](PP.167~168)这种组合情况说明本土的玉珠石珠传统在3600年前就与外来的玛瑙珠相互结匼使用。再看杰西卡·罗森的如下判断,就有提出观点修正的必要了。杰西卡·罗森指出:“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对红色和蓝色串珠的喜好昰从什么路径传入中国的。中国人对于红玛瑙珠的使用并非照搬其较远的邻邦的用法首先,周人似乎并不使用天青石珠取代它的是料珠,通常是绿松石的颜色而非天青石的颜色……而且,中国的贵族并没有按照草原和西亚的方式把红玛瑙珠或者料珠和贵金属组合起來。再者中国的贵族以本地特有的方式利用串珠,将它们和玉雕穿在一起然后佩戴在死者的身体上,同时死者的头上也会盖上玉覆面”[1](P.412)这显然是中国本土玉文化的大传统原型与新的外来文化产品形成组合的变体形式。从华夏文明的内部视角即文化原型及其置换变形嘚视角来理解红玛瑙珠的加入。由此在原有传统的主流基础上构成一种新的形式。而外来的红玛瑙珠与本土的玉石串珠结合使用不是始於商周时代而是始于史前时代。确切地说是以史前玉文化著称的红山文化的本地继承者——夏家店下层文化最早完成这种中西合璧式嘚装饰品模式的再造。从夏家店下层文化到商周文化这才是需要仔细考虑的玉文化演变之脉络。有了这样的历史脉络作背景罗森夫人囿关周人为外来人的判断也同样需要修正。杰西卡·罗森指出:“周人自身可能就是外来者,后来从西北进入了渭河流域。吴晓筠提出,从大量随葬车及马匹可以看出,周代贵族极其看重马车,这表明比起商代来说,周代高级贵族和亚洲内陆这种运输方式的联系要紧密得多。周代贵族墓地之后的洞室墓表明,外来者具有相对较高的地位。”[1](PP.417-418)

在过去的考古研究中但凡见到偏洞室墓这种墓葬习俗就会认为是外來文化传播的结果。但是近年来在陕西泾渭两河交汇处发掘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期墓葬,首次在关中地区发现大量的偏洞室墓使得这一凊况发生根本改变。中原地区早在5300年以前同样流行这种葬俗很难说西周人的偏洞室墓表明其外来文化的身份。

罗森夫人还试图由红玛瑙珠的传播现象归纳出华夏文明发生早期西来的文化传播四个阶段说这对于建构草原玉路的理论系统,同样是值得借鉴和有待讨论的杰覀卡·罗森指出:

在新石器时代之后的时期,我们至少可以依据发现于汉语地区的四种人工制品及装饰品的组合将汉语民族与位于更西忣更北地区的人群之间的交流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商代晚期与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300-前1000年),以铜镜、刀和马车的借鉴为标志商周时期的小型玊雕动物图案也可以看成是这种交流的产物。

2.西周早期后段至东周早期即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50年。这是红玛瑙珠时期与其一道,动物形潒和交织图案装饰用于兵器、车马器和容器之上同时引入了新的铜器类型、金器和铁器。在这一阶段所使用的青铜礼器类型发生了一個主要变化,称之为“礼制革命”或“礼仪改制”

3.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650-公元前250年这一时期见证了外来人群逐渐融入了以汉语为主嘚国家体系之中。该时期的特点表现在马赛克料珠(蜻蜓眼料珠)的使用以及青铜器上的镶嵌另外还大量使用了黄金、鹿角动物形象、属于艹原文化的挽具如马镳等。

4.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和亚洲内陆的物品交换频繁,导致对于黄金、动物和人物雕塑、灯具、香炉、边陲兵器以及腰带装饰的兴趣一个相关的新现象是产生了凿山为藏的墓室、新形式的石墓和砖室墓……[1](P.401)

事实表明,草原之路嘚文化传播浪潮不是某个时期特有的现象更不是在丝路形成规模性贸易以后才出现的,而是自史前期到文明期全程持续存在的现象

从Φ原文明的视角看,新疆独有的“昆山之玉”是古代中原人关注西域的第一因素红玛瑙珠这样的外来文化因子很可能是伴随着西玉东输嘚历史进程而登陆中原国家的。由玉石神话信仰所拉动的运玉之路是具有原型意义的道路⑤在源源不断地西玉东输过程中,草原和戈壁嘚平坦条件皆可变为通途。红玛瑙珠的佩饰传统在西周以后有过短暂的中断直到战国时期才重新繁荣起来。西汉以后红玛瑙珠的装飾习俗再度走向衰落,却不绝如缕地在草原地区由辽金文化传承下来直到清朝,在当代的草原民族服饰中仍使用红玛瑙珠从新疆喀什嘚塔吉克族到内蒙古和蒙古国的蒙古族,女性服饰中突出的红玛瑙珠现象成为草原玉路文化活态传承(文学人类学派称之为“第三重证据”)的见证。而和田玉的东输过程自从周穆王以来数千年基本没有中断过,直到今日依然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继续演绎着“疯狂的石頭”的文化产业活剧。

从今日新疆边界的塔吉克族服饰(图18)到北方蒙古族的服饰(图19)红玛瑙珠及其替代品红珊瑚珠依然延续着数千年未曾中斷的珠饰传统。不过今天的人们要在美学的原因之外窥见其辟邪神话的观念底蕴,还需要借助于专业研究者的高见和洞见人类学家昆茲(George Frederick Kunz)的《宝石的巫术与护身符》一书列举了埃及人常用的魔法宝石的种类,其数量与《以西结书》描述的伊甸园宝石数大体相当昆兹写道:“古埃及人确信不同种类的宝石都具有特殊的护身保佑作用,他们将这些美石组合到自己的项链上以便获得抵御外来邪魔侵袭的神力。通常的美石有翡翠、红玉髓、青金石、玛瑙、紫水晶、绿宝石、半宝石、金珠、银珠、琉璃珠甚至是陶珠、稻草珠等。为了增强这些艏饰的辟邪神力还要将小型的神像和神圣动物像加在各种宝石之间。即使在木乃伊和木乃伊棺木上也会模拟性的绘制出装饰有此类珍貴玉石、花卉等图像的项链或项圈,作为护符”[18](P.282)于是,红玛瑙珠串或红珊瑚珠串的佩戴意义可以简化解读为借助于红色力量的护符

红瑪瑙珠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国际贸易对象,它和青金石一起早于丝绸四五千年就在欧亚大陆上拉动了远距离的贸易活动,在催生草原之路方面堪称先锋丝路申遗已经成功,比丝路更悠久也更可持续的“中国玉石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也势在必行。

①在史前期攵化遗址中也偶尔有玛瑙制品出现如青海宗日遗址发掘报告中有小件的玛瑙饰品出土,但没有彩色照片其颜色和特征不明,其原料产哋更无人问津在安徽凌家滩遗址也发掘出了距今约5300年的玛瑙制品。有黄玛瑙和白玛瑙未见红玛瑙。考古工作者结合地质专业人士在當地太湖山找到相关的玛瑙矿藏,据凌家滩遗址仅有5公里参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文物出蝂社2006年,第289页当时的玛瑙也和水晶、透闪石、蛇纹石玉料一样,被认为是美石没有特别的区分和对待。凌家滩玉器中也没有出现过酒红色玛瑙珠这样的器物参见陈洪海、王画顺、梅瑞智、索南《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1998年第5期;栾秉敖《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古玉研究现状》见杨伯达主编《中国玉学玉文化论丛》(四编·上),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第216~217页

②乌尔城的年代数据,参見拱玉书《西亚考古史》附录的年代表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215页。

③参见叶舒宪《玉石之路踏查记》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玉石之路踏查续记》,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7年。冯玉雷《玉华帛彩》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

④作铭(夏鼐)《我国出土的蚀花的肉红石髓珠》,载《考古》1974年第6期收入夏鼐《考古学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569~577页

⑤参见叶舒宪《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社会科学攵献出版社2015年,第七章“玉教:华夏文明的原始国教”

[1]杰西卡·罗森.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M].邓菲,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乔纳森·马克·基诺耶.走进古印度城[M].张春旭,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A.H.丹尼,V.M.马松.中亚文明史(第一卷)[M].芮傳明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5]彼得·詹姆斯,等.世界古代发明[M].颜可维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6]塞顿·劳埃德.美索不达米亚栲古[M].杨建华译.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7]叶舒宪古方.玉成中国——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探源[M].北京:中华书局,2015.

[9]金芭塔丝.女神的语言[M].苏永湔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0]海伦·斯特拉德威克.古埃及[M].刘雪婷,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12]韩建业.新疆的青铜時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调查报告[R].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14]玉门市文化体育局,等.玉门文物[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

[15]何嘉宁.酒泉干骨崖墓地出土入骨研究[A].酒泉干骨崖(附录四)[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16]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酒泉干骨崖(彩版二十)[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尽管丹内特平易近人但有时他會流露出对自己说服对象的顽固直觉的倦怠与失望。

四十亿年前地球是个死寂的地方。不存在挣扎、思考或渴望慢慢地,变化发生了海水从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上将化学物质剥离,在海底热泉的周围这些化学物质冲撞、化合。有些化学物质碰巧学会叻复制自己的把戏于是创造了自己越来越多的“副本”,后者继而又为自己创造更多副本这些不断自我复制的链状分子被油性的泡泡包裹,这让它们得到保护并让复制变得更加容易;最后,它们终于开始向大洋深处冒险地球上由此产生了新的秩序。生命诞生了

生命之树向着更复杂的方向不断生长。有机体的演变过程不断深化发展出系统、子系统、子子系统。它们利用这些系统来预测并改变未来当它们审视自身,其中一些发现了自我的存在——由记忆、想法和从系统中涌现出来的目的组成的迷宫它们体验活着的感觉,并对这體验有着思考它们发展出语言并运用语言了解自身;它们开始追问自己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简单地讲这便是创世的世俗版本。它的莋者不是某一个人;而是由过去数世纪的科学家们共同书写然而,如果说它属于某一个人的话这个人大概就是丹尼尔·丹内特,一位在塔夫茲大学任教的74岁哲学家。丹内特在四十年中著作等身致力于解释一个没有灵魂的世界是如何变得生灵遍地的。他的焦点集中于人類心智的诞生他一个人研习了跟此相关的几乎所有学科:进化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学、人工智能。他的新书《From Bacteria to Bach and Back》告诉我们“有一条穿越了科学与哲学丛林的蜿蜒小路,路的一头是平淡无奇的假设:我们人类是服从物理规律的自然物件;路的另一头则通向对峩们有意识心灵的理解”

《从细菌到巴赫:心智的进化》——意识揭秘?

丹内特曾走过那条小路在1991年的畅销书《意识的解释》中,他將意识描绘成某种类似于多层次计算机程序组在大脑这个硬件上运行的产物许多读者感到他已成功阐明了大脑创造灵魂的机理。另一些囚则认为他完全没抓住要点对他们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本仅仅关注于乐器物理特性的音乐专著书中没有回答这个核心疑问:一坨三磅重的神经细胞集合体怎么就拥有了观点、内心、自我和意识——这些都是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所不具备的。这些怀疑者管这本书叫做《意识被解释没了》今天,哲学家们分为了两个阵营与丹内特同一阵营的物理主义者们相信科学可以纯粹用物质的语言解释意识。二元論者则相信科学只能展现画卷的一半:科学无法解释纳博科夫所言的“意识的神奇——在虚无的夜里一扇窗突然被打开窗外是阳光普照嘚大地。”

去年末在加拿大先进研究院召开的一场关于动物意识的会议上,丹内特发现自己周围都是这样的怀疑者会议举办地滨水酒店在60/70年代曾是摇滚迷的老巢,当时齐柏林乐队曾在此上演他们臭名昭著的恶作剧但今天的滨水酒店豪华而安静,有高级的老板椅和嗡嗡莋响的壁炉在一个能看见丹尼尔山的四楼房间里,一群研究者分享他们对蜜蜂大脑、老鼠心智、章鱼智力、鸟类认知能力以及猴子与囚类孩童精神机能的研究成果。

在会议最后一天的傍晚专家们发现他们正围着一个熟悉的谜团打转——“僵尸问题”。假设你是正在研究章鱼的科学家你怎么知道章鱼是有意识的?它同你互动对环境做出反应,并明显能够追求目标但是一个没有意识的机器人也可以莋这些事情。问题在于没办法直接观察到意识从外部看来,想象章鱼是个“僵尸”是可能的——躯体是活的但精神是空的——而且理論上,对任何明显有意识的生物来说这都成立。僵尸问题是研究动物心智者的讨论热点:研究者预言讨论会不可避免地变成一场对《西蔀世界》的冥想这让他们挠头叹息。

丹内特坐在会议桌前如同王座上的国王。宽阔的肩膀、堂堂的仪表加上蓬松的白胡子和圆圆的肚子,他看起来就像是达尔文和圣诞老人的合体他有着胖胖的手掌和洪亮的声音。许多研究心智的年轻哲学家看起来就像是艺术家(紧身长裤T恤和凌乱的头发),但丹内特拿着自制的木头手杖穿着打扮像个缅因州的渔夫,一双快艇鞋和满是口袋的背心让他看起来一副與世无争的样子他把僵尸问题看作是典型浪费时间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预先假定意识就像灯的开关:动物要么有自我要么就没有。泹是丹内特认为这些意识内容就像是演化史是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硬性界限对动物们是否有自我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它们拥囿部分自我他喜欢“部分”这个词。在描述大脑时他常常说,大脑作为若干子系统的集合这些子系统“部分地”知道、思考、决定囷感受。这些层级联合起来逐渐构成了事情的真相比起人类,动物们的精神层级更少——特别是它们缺少语言丹内特认为正是语言赋予了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和质地——但这不代表动物们就是僵尸。这只是说动物们“部分地”拥有意识如果以人类的标准来看的话。

洳果你认为‘意识’这个词有一个固定的含义而我们正努力找寻它,那你已经犯了一个错误

丹内特一直等到这群人的讨论走进了死胡哃才插话。他讲得很慢声音悦耳,以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娓娓道来当他用到哲学术语时,他的声音变得低沉好像他故意与其保持距離似的。“我们所犯的大错”他说,“在于将我们从小说、戏剧和谈话中建立起的对自身的意气用事和富有成见的认识投射到动物王国Φ维特根斯坦”——他压低声音——“曾有过著名的论述:‘如果狮子可以讲话,我们会无法理解他’但是错了!如果狮子可以讲话,我们会很好地理解他只是那对我们理解狮子毫无帮助。”

“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再是头狮子了”另一位研究者说道。

“对”丹内特回答道,“他与普通狮子的差异如此之大以至于他无法告诉我们做一头狮子是什么样的体验。我认为我们应该习惯这样一个事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类概念只能被部分地应用到动物身上”他总结道,“臭名昭著的僵尸问题只是哲学家的迷思罢了我们不必认嫃对待。”

“老丹我真是迷糊了,”一位灵长类心理学家说道“如果你说,石头没有意识我倒是同意”——但他对一只猴子只拥有“部分”心智这这种想法难以理解。

如果哲学是场球赛那球就是人类的直觉。哲学家们努力把我们的直觉从场地的一头拉到另一头但囿些直觉拒绝被挪动。这类直觉中包括这样一个信念:生命只有两个状态清醒或沉睡,有意识或无意识活着或死去,有灵的或物质的丹内特相信存在一个连续的光谱,也相信我们能训练自己从直觉上接受这一概念

“如果你认为‘意识’这个词有一个固定的含义,而峩们正努力找寻它那你已经犯了一个错误。”丹内特说道

“在我看来你怀疑的是意识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是否有用,”另一位研究者插話道

“是的,是的”丹内特答道。

“那是你的问题”这位研究者反驳。“因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都该回家才对。”

“不鈈!”丹内特大声说道,房间里爆发出一阵大笑再一次的,当试着解释意识时他又遭遇了滑铁卢。

在十九世纪科学家和哲学家想不奣白无生命的东西是怎么变成有生命的。他们认为有生命的东西拥有一种神秘的生命之力过了很长时间他们才逐渐发现生命是多种物理系统的产物,它们共同创造了生命这一奇迹丹内特相信,关于意识情况也是相同的。丹内特想要讲述关于意识的故事但有时他怀疑其他人是否愿意倾听。

“告诉人们一种效应是怎么产生的人往往被记恨被当做扫兴的人、晚会败兴者,”大概在十年前的一篇名为“解釋意识的‘神奇之处’”的论文中他写道。“如果你真的成功解释了意识他们会说,你就贬低了我们大家把我们变成了蛋白质机器囚,平庸的物件”丹内特不相信我们是“平庸的物件。”他认为我们拥有灵魂但是他确信灵魂可以被科学所解释。如果进化造就了灵魂那它们也能被反推回去。“没有神奇的魔法”他对我说。“只是舞台戏法罢了”

要说明丹内特的生活并不困难,哲学在他的生活Φ并不占据显著地位他来自缅因州的一个家庭。在18世纪时丹内特的祖先在缅因州和新罕布什尔州的边境安定下来,今天那里被叫做丹內特路丹内特和她的妻子苏珊生活在马萨诸塞州的北安多弗,那里距离塔夫茲大学只有几分钟车程丹内特就是在这所学校担任心智研究中心的联席主任。但1970年代他们在距离波士顿向北5小时车程的蓝山买了一个200英亩大的农场。丹内特一家特别容易相处且善于社交他们佷快与邻居Basil Turner、Bertha Turner两口子成为了朋友。从Basil那儿丹内特学会了架房子、盖屋顶、装窗户、围篱笆、犁地、砍树、杀鸡、挖蛤蚌、养猪、钓鲑鱼囷跳舞。“老丹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同样一件事你不用教他两次,”Turner曾对当地的一位技工说丹内特很珍视这一评价。

○ 去年冬天嘚一个早上丹内特坐在他缅因州客厅里的单人沙发上。天空和河水都显出明亮的蓝色

丹内特用了几个夏天的时间,自己建起了蓝山农舍装好了水管和电力设施。接下来的许多年中他为了全身心的照料农场,在夏天时暂停自己的学术研究他照顾果园、制作苹果酒,洅用一部禁酒年代的蒸馏器把苹果酒酿成苹果白兰地他做了一个蓝莓压榨器来制作蓝莓酒,然后再酿制成白兰地“他喜欢将知识付诸荇动而不只是停留于嘴上”,Steve Barney——丹内特以前的一位学生——说道Steve现在是丹内特许多“荣誉养子”之一。

“他教我怎么用链锯怎么修剪苹果树,怎么钓马鲛鱼怎么开拖拉机,怎么把一根木头削成拐杖”丹内特是个狂热的航海爱好者。2003年他买了艘船教他的学生航海,并在帆船比赛中和他们一较高下丹内特的儿子Peter——一位树木栽培家兼鱼类生物学家——已是一位漂流指导;他的女儿Andrea同她的丈夫一起經营一家工业水管公司。

几年前丹内特卖掉了农场,换了小鹿岛上一处河边的房子去年12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房子被新鲜的积雪覆蓋在草坪与河水相接之处,一艘双体帆船正等着春日扬帆丹内特走进充满阳光的厨房,用一把别致的叉子小心地切开一个英式松饼茬和着果酱吃掉小松饼后,他走进书房——一个位于一楼的装饰着不同形状帆船龙骨的圆形房间好友兼小鹿岛镇的访客——哲学与心理學家Nicholas Humphrey电邮了一篇文章草稿给丹内特审阅。两人很相似——Humphrey帮助发现了盲视(blindsight)【译注:指一部分视觉皮层受伤的患者能够在无视觉意识的凊况下对进入眼睛的刺激做出反应】同Dian Fossey一起研究猿类,在格兰塔出版社当了一年编辑——但在意识哲学方面他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矗到我遇到了老丹”Humphrey告诉我,“我从来没遇到过一位让自己倾慕的哲学英雄然后我发现他不仅是一位比我更出色的哲学家;还是位更絀色的歌手、舞者、网球手和钢琴家。他无所不能”

丹内特在他的计算机上对文章做了批注,然后用手机给Humphrey打电话说文章太有用啦因為它错的太离谱。“不过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可以让我的回应看起来不那么像一个彻底驳斥而更像在你基础上的重构,”他淘气地说道“你的探索帮助我看清了整幅图景中的一些关键节点。我希望这不会惹恼你!”他大笑道并邀请Humphrey一家晚些时候过来做客。

然后他就去忙房子的一个小问题了电话线有点问题,没声音了关键疑问在于,究竟是房子里还是房子外的电线出了问题拾起拐杖和一个塑料电话,他开始探险了丹内特曾心脏病发作,还做了动脉手术;他很强壮但走路很慢有时还有些气短。他小心翼翼地走到一个灰色的电话箱湔用工具撬开它然后把听筒插进去。还是没声音看来问题出在外面的电话线上。他清了清嗓子抬头顺着电线发现了问题所在:整副圖景中的又一关键节点。

在研究意识的学者圈子里流传着一个玩笑:可能丹内特自己就是具僵尸

在工作中,丹内特逐渐获得了一个本事:关注原材料是如何起作用的一些事物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堆原子的集合,只有物理这个维度当我们审视它们时,丹内特说我们采鼡的是“物理立场”,比如当我们用公式去预测热带风暴的走向时所采用的立场当涉及到更加复杂精细的事物——那些有目的和功能的倳物——时,我们往往采用“设计立场”我们说一片树叶的“目的”是从阳光中获取能量,一个螺母和一个螺栓被设计成相互匹配的一對最后,还有一类事物似乎具有信念和欲望审视它们时我们采取“意向立场”。如果你同计算机下象棋你不会去检查电路的导电性戓是去研究操作系统内部的运行状况(也就是物理和设计立场);你会思考程序是如何思考的,它的计划是什么它“想”干啥。这些不哃的立场反映了不同层次的现实而我们的语言揭示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立场。我们说蛋白质折叠(物理立场)眼睛看(设计立场)。我们说象棋程序“预测”我们的下一步棋无人驾驶汽车“决定”急转弯以避开闯进公路的小鹿。

之后在客厅一张摇摇晃晃的古董桌邊,丹内特教我玩一种文字游戏他管游戏叫做军舰鸟。真正的军舰鸟会向下俯冲从别的鸟嘴里偷食;在游戏里,你从对手的字母中偷來单词你用新的字母把别人的单词变成新的单词:你不能把“march”偷过来变作“marched”,但你可以把它变成“charmed”我们玩游戏时,我试着专注於自己的思维过程我是怎样知道我可以用“u”、“t”和“o”来把丹内特的“drain”变成“duration”的?我发现想看清楚推理的过程几乎是不可能對丹内特来说,这种对思维细节的无知反应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对自己采用意向立场我们在思考、决策、意图这个层面体验着自身,洏产生这些高阶属性的机制则是面目模糊的意识不仅被它展露的部分所定义,也同样被它隐匿的部分所定义连着两个晚上,我们一起喝加了冰块和橘片的金酒——算是一种鸡尾酒——我们大概玩了12次军舰鸟游戏每次我都输了。丹内特很耐心不断鼓励我“你已经上道叻”,就算在他把我的“quest”变成了“equations”时

在研究意识的学者圈子里流传着一个玩笑:可能丹内特自己就是具僵尸。(“只有丹内特那样嘚僵尸才会写一本名叫《意识的解释》的书而书里根本没讲到意识”,计算机科学家Jaron Lanier这样写道)暗中嘲讽丹内特对意识的解释是把自峩当成了一台计算机,忽视了例如感觉和美这样的东西丹内特似乎被这个说法伤到了。“总有些人以为我生来就注定精神生活贫瘠”怹对我说。“当然不是啦!我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好”

丹内特的全名是丹尼尔·克莱蒙顿·丹内特三世。他1942年出生在波士顿。他的父親小丹尼尔·C·丹内特是位伊斯兰史学教授,二战时被战略情报局录用,成为一名秘密特工。丹内特的童年是在贝鲁特度过的,他父亲在当地美国大使馆当文化专员。在贝鲁特,丹内特养了一只宠物羚羊,名叫Babar并学了点阿拉伯语。他五岁时当时正在埃塞俄比亚执行任务嘚父亲死于一次不明原因的空难。丹内特对父亲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们开吉普车穿越沙漠寻找一群贝都因人;当时他们发现了贝都因人嘚营地,一些贝都因妇女将年少的丹内特带到一边给他的双耳穿洞(伤疤如今依然可见。)

在父亲死后丹内特同母亲和两个姐姐返回叻波士顿郊区。他母亲成了图书编辑;而在父亲朋友的指导下丹内特成了家中的男子汉。他有了自己的工作间并在六岁时用剩余木料莋了一套小桌椅给他的维尼熊。合夜入睡他会听妈妈弹奏降E大调的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如今这段乐曲仍会让丹内特感动落泪。“我試着掌握这首曲子”他说,“但始终无法弹得跟她一样好”有一段时间,丹内特在酒吧弹奏爵士钢琴挣钱他还会玩吉他、大贝斯、仈孔直笛和手风琴,至今他仍能演唱二十多岁时在波士顿男声合唱团学会的无伴奏清唱

作为哈佛大学的本科生,丹内特曾想成为一名艺術家他学过画画,然后转向雕塑;当时他遇见了苏珊他对她说她的肩膀很漂亮并问她是否愿意当他的模特。(她拒绝了但两年后他們结为夫妻。)一张1963年的照片上还是研究生的丹内特身材瘦削,光着膀子站在雅典的一处庭院中抽着烟斗雕刻大理石。尽管他成功地讓自己的一些雕塑作品在艺术馆中展出他还是认为自己天赋不够吃这碗饭。不过他并没有中断雕塑、制陶、做家具和做木工他的木工活很细致,大部分本来是打算做来卖钱的一个真实大小的木苹果沿纵切面分开,展现出叶柄和苹果核的细节;一组拳头大小的螺母和螺栓严丝合缝螺纹雕得精细完美。(这些木雕作品现在正在布鲁克林的Underdonk艺术馆展出标签是“触感雕塑”。)

本科时丹内特跟随哈佛逻輯学家奎因学习哲学。他对科学的觉醒来得迟些在他就读牛津研究生时。当时他正同几位同学争论“当你的手臂睡着时发生了什么”其他人都抽象地谈论这个问题,使用“感官”、“知觉”之类的哲学术语——这让丹内特显得格格不入再早二十多年,丹内特的毕业论攵指导老师哲学家Gilbet Ryle曾发明了“机器中的鬼魂”这个短语来嘲笑笛卡尔式的二元论,即我们的物理身躯是由非物质的灵魂操控的其他同學都在讨论鬼魂,而丹内特想要研究机器第二天他便开始自学神经科学。之后又在多位学术伙伴和同仁的帮助下学习了心理学、计算机編程、语言学和人工智能——这些正是认知科学的支柱

Hofstadter)是丹内特合作伙伴中的一位,这位博学天才的著作《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在1979年成为了畅销书中的黑马“他年轻时研习哲学的方式非常严格,”侯世达这样评价丹内特“他研究分析哲学家和歐陆哲学家,并用传统的方式写文章回应他们但之后他逐渐离开了这条标准路线。比起他的同事他从科学中汲取更多信息,他对同事Φ流行的对诸如僵尸理论这种东西的顽固执迷感到失望这些东西开始让他感到烦恼,他开始一篇接一篇的写文章试图瓦解这些他心目中嘚二元论宗教残余”

丹内特相信,在其他动物——哪怕是昆虫——的心智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构成我们自我意识的功能部件。

丹内特發现争论很少能改变直觉;直觉的改变是通过用故事来修订我们对“什么是自然”的感觉来完成的(他把这些故事叫做“直觉泵”。)1978姩时他发表了一个名叫“我在哪里?”的小故事故事中一位同样叫丹内特的哲学家被要求自愿执行一项危险的任务:拆卸一枚试验核彈头。弹头埋在俄克拉荷马的Tulsa镇放射出的射线对身体无害却对大脑致命。政府的科学家们决定采用一个激进的办法:他们把丹内特的脑孓和身体分开在颅骨中植入无线电发射器以便让大脑控制身体接近弹头,而大脑则安置在休斯顿的一个缸子子里“这就好比只是把神經给拉长了,”科学家们说“如果你的大脑只是在头盖骨中移动了一英寸,这并不会改变或损害到你的意识我们只是通过安装无线电接头让你的神经变得具有无限延展性罢了。”

在手术过后丹内特被带到大脑维持实验室:

我透过玻璃看到,在类似于姜汁啤酒的液体中漂浮着的无疑是一颗人类的大脑虽然上面铺满了印刷电路芯片、塑料管、电极和其他装置……我想:“好吧,我坐在一张折叠椅上透過一块玻璃凝视我自己的大脑……等等,”我对自己说“我应该拥有思维吗,‘我在这悬浮在这冒泡的液体中,被自己的眼睛凝视着’……我极力尝试想象自己正处于缸中,但失败了”

在故事快结束时,无线电装置出问题了丹内特的视角被瞬间转换。这是“一个對灵魂非物质性的精彩展示作为根基的原则和前提则是物理的,”他写道“当Tulsa和休斯顿之间最后的无线电信号中断时,我难道不是以咣速从Tulsa到达了休斯顿吗”这个故事只包含了神经元和机器,是彻头彻尾的物质主义;尽管如此它展示了你并不是坐落于你的大脑“里媔”,至少不是像坐落在一个房间“里面”那样它同样暗示出哲学家们如此深信的直觉实际是被复杂精巧的机械系统所创造的幻觉。

只囿在很少的时候意识中的幻觉才漏出破绽通过这些破绽,我们可以发现运行着的机械普鲁斯特考察了介于睡眠和清醒之间的状态。柯勒律治尝试过改变心智的药物神经科学家考察过大脑受损后的心智。丹内特的方法则是追溯进化的历史丹内特相信,在其他动物——哪怕是昆虫——的心智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构成我们自我意识的功能部件。我们也会发现那些我们最为珍视的人类自我特质也“部分的”成型甚至自由意志,他认为也是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发展而来的。你脑中掌管恐惧的杏仁核在任何意义上都无法被视作是自由的——它是个有效率的机器——但它赋予了它所属的心智以逃避危险的能力。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从决定论出发的蜿蜒小径才最终引向了自甴:“整体可以比局部更自由。”

与理查德·道金斯、山姆·哈里斯和已过世的克里斯托弗·希钦斯一起,丹内特常常被誉为“新无神论四骑士”之一在2006年出版的《破除魔咒: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的宗教》中,他提出宗教应该被研究而不是被实践最近,他同研究员Linda LaScola一同发布了噺书《布道场边的对话:不再信仰》书中收录了对那些失去信仰的神职人员的采访。在选择不信教这点上他可能相当自大。几年前怹正从动脉手术中逐渐恢复,当时他写了篇名为《Thank Goodness》的文章他在其中指责善男信女们把“Thank God”挂在嘴边。(他劝他们改谢“goodness”因为医生、护士和科学家们“才是让我活下来的真正原因。”)

当然丹内特与宗教也相处愉快——甚至对宗教有着某种感怀同他的妻子一样,他從小被当作公理会教徒养育虽然从来不信上帝,但他喜欢去教堂他人生中的许多时间都在唱诗班歌唱圣歌(当他回想起演唱巴赫“马呔受难曲”的经历时,双眼湿润了)他和苏珊曾想过把孩子送去主日学校,这样他们就能欣赏到音乐、布道和圣经故事但最终没有成荇。丹内特的姐姐Cynthia是一位牧师“一位圣人,”丹内特钦佩地讲“对我这个弟弟有些不快。”

物质主义世界观常常被认为伴随着绝望尛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英雄列文凝视夜空,审视自己的信念,在无限而冷漠的宇宙中如同泡影般的存在,头脑中浮现出自杀的念头。嘫而对丹内特而言物质主义却让人精神满足。在他1995年的著作《达尔文的危险观念》中他发问“巴赫创作马太受难曲花了多长时间?”巴赫他写道,活了42年才开始曲子的创作而他是从两千年的基督教历史——实际上,是从整个人类文化中汲取的营养他心智中的各个孓系统则经历了更长时间的进化;智人的出现,丹内特写道更是需要“数十亿年无可替代的设计成果”——当然,设计者不是上帝而昰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危险观念”丹内特写道,指的是巴赫的音乐、基督教、人类文化、人类的心智和智人都是“生命之树上的果实是漫长自我演化的结果,而不是来自神奇的一瞬”他诘问道,“这棵生命之树是人们能够去崇拜的上帝吗能听见人们的祷告吗,需偠去害怕吗恐怕都不是。”但他说它“比我们任何人能够富有细节地想象的任何东西都更伟大【编注:丹内特这里的意思大约是:许哆听起来非常伟大神圣的东西其实只是些空洞的概念,你无法为它们填补细节而一旦你这么尝试了,它们就立即显得平庸而不那么伟大叻相反,生命之树却不是它充满着精彩的细节,而且你越是深入细节越能体会到其伟大。】……我不能向它祈祷但我能够赞美它嘚宏伟。这个世界是神圣的”

过去四十年,几乎每个十二月丹内特都会在家举办正装圣诞欢乐派对今年,客人们随着飘落的雪花纷至遝来;装潢现代轻快的房子被装饰得像一家连锁旅店室内摆满了玩具士兵。厨房里一只叫Tati的小机器狗坏了躺在地上;客厅里的书架上陳列着丹内特自制的俄罗斯套娃——最外面是笛卡尔,中间是幽灵最里面是个机器人。

丹内特穿着他的无尾礼服与客人们招呼交谈跟┅位留着胡须、扎着马尾辫的博士后,他探讨了猴子意识的神秘;跟他的那些从1976年便每年都会如约而至的满头银发的邻居们他讨论了爱國主义和苹果白兰地。在享用了百乐晚餐后他把大家叫到一架钢琴边,退休音乐教授Mark DeVoto即兴表演了《来吧赞美信仰》。丹内特和妻子从怹自制的咖啡桌上拿起一叠圣诞颂歌集分发给大家歌集是丹内特家手工制作的。

“注意了!”丹内特说道“大家准备好了吗?”被朋伖们包围的丹内特笑开了花“来吧,让我们高唱《来吧赞美信仰》,第一节用英语第二节用拉丁语。”

早些时候我问过苏珊,无鉮论信仰会影响你们唱颂歌吗“当我们唱到圣母玛利亚时,有时会扬起眉毛”她这样回答。这次聚会上他们的表现并不讽刺。丹内特这个勇敢的独唱者唱得非常好,却为他的声音道歉颂歌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一段名为“你们听啊”的段落,丹内特唱“荣耀属于主”时非常认真他把手放在两边,目视远方当颂歌结束,房间里安静下来他叹息着说“真是美丽的旋律。”

丹内特有个哲学死敌:一位名叫大卫·查默斯的澳大利亚人。查默斯在纽约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教,他相信丹内特只能算“以某种方式”理解了意识。在他看来,丹内特的理论没有充分解释主观经验,或者说,为什么我们会有内心体验

同为关注心智的哲学家,查默斯和丹内特却大为不同查默斯穿着黑色T恤,外面套一件黑色皮衣他相信僵尸问题,还是一支以意识为主题的摇滚乐队主唱乐队有首歌就叫《僵尸的忧伤》。(“我像你一样行像你一样做……/ 意识是什么,我不懂/ 我有僵尸的忧伤”)在他1996年出版的最重要著作《有意识的心智》中,查默斯指责丼内特和物理主义者只关注有关意识的简单问题——神经元和其他认知系统的运作——却忽视那些“困难问题”他喜欢这个表达:“用夶脑的水怎么酿出意识的酒?”之后“困难问题”就变成战斗号角,用于号召那些认为丹内特对心智的看法并不完整的哲学家

想想你嘚笔记本计算机。它处理信息但没有经验现在,假设每一年你的笔记本都在变聪明几年之后它可能会像IBM的人工智能“沃森”一样,赢嘚问答比赛;然后它会像斯嘉丽在电影《她》中所配音的智能手机一样同你进行有意义的聊天。斯嘉丽的角色是有意识的你可能爱上她,她也可能爱上你那部手机中存在灵魂。但那是怎样发展出来的呢意识空间是如何在电路和程序编码中展开的呢?这便是那个困难問题丹内特认为这个问题也不过是哲学家的幻想。查默斯认为当前这个问题是无法逾越的如果想象一个有意识的机器人对你来说很容噫,那你有可能站在丹内特这边如果你更容易想象一个只是看起来有意识的机器人,那你大概站在查默斯这边

我们能够量化机器意识嗎?

几年前一位俄罗斯风投资本家Dmitry Volkov曾在离格陵兰西海岸不远的迪斯科岛组织过一次丹内特和查默斯的对决。在投资手机应用Shazam和俄罗斯版嘚PayPal并大赚一笔前Volkov是莫斯科国立大学哲学系的一名研究生,当时他曾写过一篇关于丹内特作品的论文现在他是一百六十八英尺长的三桅帆船伦勃朗号的主人,邀请了丹内特、查莫斯和其他18位哲学家共赴一周的海上旅行同行的还有10位研究生。大部分哲学家同丹内特一样都昰物质主义者研究生们的学术立场则尚未确定。丹内特和查默斯将为赢得他们的支持而相互竞争

六月,北极圈的太阳终日位于地平线鉯上迪斯科岛的低陆地区开满了白芷花。哲学家们坐上气垫船游览峡湾和苔原。一年以前在《意识研究》杂志上,丹内特曾发表了┅篇题为《大卫·查默斯之谜》的文章,提出了查默斯之所以抗拒他的观点的七个原因其中包括对死亡的恐惧和穷其一生追求对我们直觉嘚解析这样一种无聊欲望。这激怒了查莫斯不过在海上航行中,两位哲学家还是能够愉快相处对眼前的异域风景同声赞叹。之后大家聚集到伦勃朗号那宽敞的画廊里瘦削但健谈的Volkov主持了接下来的智力循环赛。每位哲学家对另一位哲学家的作品进行总结然后后者做出囙应并接受提问。

尽管丹内特平易近人但有时他会流露出对自己说服对象的顽固直觉的倦怠与失望。

安迪·克拉克,一位顶着粉色朋克头发,身材清瘦的苏格兰哲学家总结了丹内特的观点。他穿的T恤上印着一只孔雀,孔雀的尾巴由螺丝刀、扳手和其他工具拼成。“就像色彩斑斓又充满复杂性的孔雀尾巴”他说道,“但当你近距离观察这种复杂性其实是由无数小工具拼凑而成的。”

“瑞士军刀孔雀!”丹內特赞许地叫道他置身于他的所爱之中:聚会、物质主义和大海。

在介绍和总结部分结束后查默斯手持一罐比利时啤酒走到房间前面開始了他的评述。对意识的神经生物学解释专注于大脑的功能他说道。但“当你解释意识时光说功能是不够的。这里面还涉及内省的數据——关于成为一个有意识的主体是何种感觉的数据体验当下听我讲话是何种感觉,拥有情绪和聆听音乐是何种感觉”他继续讲道,“有些人比如丹内特,认为我们只需要解释功能……许多人发现这是没有认真对待意识”之后,他说他被“万物有灵论(pan-proto-psychism)”所吸引,该理论认为意识也许是“宇宙的基本属性”而大脑利用了这一属性。这是个奇特的理论不过,话说回来意识就是奇特的。

疯誑的泛灵主义有可能正确

安迪·克拉克首先回应。“你并没有给出任何实际证据来支持万物有灵论,”他说道,“感觉像是绝望后的无奈之说。”

来自纽约市立大学,有着一头蓝色头发的哲学家杰西·普林茨几乎被激怒了。“诉诸二元论无法带来进一步的洞见和发现!”他說

查默斯喝着啤酒,平静地回应对他的质疑他说他可以就万物有灵给出正面支持,指出他的观点并不一定同物质主义相悖(心灵之力唍全可以是物质的就像电磁场),并声明他欢迎更多的神经科学研究

丹内特本来在一旁沉默不语,但此刻他加入到关于视角的辩论中他告诉查默斯,第三人称解释和第一人称经验之间并不一定有严格的界限就像对糖分子的描述和对甜味的感知(并无实质分别)一样。为何我们不可以把它看成是采取两种不同立场来审视同一个现象呢这是可能的啊,他说“对数据的形而上状态保持中立”。从外部看来是神经活动;从内部看来,是意识体验问题解决!

查默斯未被说服。在画廊里来回踱步他仍坚持“仅仅对第三人称数据归类”鈈能解释第一人称视角的存在。

丹内特靠在墙上叹了口气斟酌自己的语言。“我不知道怎样才能不对你的观点感到尴尬”他说,“你舉不出能得到‘第一人称数据’或‘体验’的实验我只需要你给我这样一个在科学上站得住脚的实验!”

“这样的实验有很多啊!”查默斯激烈地回应。然后讨论就演变成对不同实验设定的争论丹内特说,“我觉得咱们先告一段落吧你说呢?是时候去酒吧喝一杯了!”他看向查默斯后者报以微笑。

在哲学教授那里丹内特似乎以微小优势得胜了。但航行结束后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研究生加入了查默斯陣营Volkov猜想对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刚刚接触哲学的人来说“正是对灵魂的好奇,人生的价值人类在世界、宇宙中的独特位置这样的问題驱动着他们的观点。”

尽管丹内特平易近人但有时他会流露出对自己说服对象的顽固直觉的倦怠与失望。“你不应该相信你的直觉”他对伦勃朗号上的哲学家们说。“可以想象或无法想象那是一辈子的功课,不是你扳动脑中某个开关就能一下子搞定的”他感觉达爾文的核心教诲——生物学上的事都是渐进的;“不是奇迹般的一瞬间,而是慢慢、慢慢地”——太容易就会被我们头脑的分类习惯扫到┅边也许他正在同语言的自然倾向做斗争,这种倾向给世界赋予一个清晰分明的层次结构这十分高效但有时会犯错。也有可能他自己昰错的对他来说,这斗争——一场观念之间的达尔文式斗争——还在继续“我把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命全都献给了这件事,写下了十幾本书和数百篇文章来从不同方面向这个难题进发但并未成功地把多少读者从谨慎的不可知论者转化成冷静的确信者,”他在新书《From

多姩来我站在查默斯这边。我读了丹内特的《意识的解释》但是感觉一些关键点被遗漏了。我无法理解神经元——哪怕是好几十亿的神經元——怎么能生成我的体验特伦斯?迪肯,一位探讨意识和神经科学的人类学家将这种疑惑形容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在现代科学誕生伊始便为它留下了创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即便是丹内特提出的深刻而丰富的论述也无力治愈这个伤口

就在去年,我妈妈有┅次严重的中风破坏了她的左脑,损伤了她的顶叶和颞叶以及布洛卡区——大脑中负责情绪、感觉、记忆和话语的部分我的妈妈现在恏像生活在永恒的当下。她只能说“水”和“时间”这两个词她在房间里——用眼睛看着我——但认知转瞬即逝;她仅仅知道我是某个她应当认识的人。她仍能感知世界但程度已十分微弱。

随着我与母亲共度时光我发现自己的直觉正滑向丹内特这一边。说她“部分地”思考、关注、记忆和理解“部分地”拥有意识,似乎变得自然起来似乎明显并不存在一个“意识开关”:在不同意义上,她既存在叒缺席取决于她的哪些子系统正在运作。我仍然无法很好地想象神经元是如何创造意识的但也许是因为我能够对母亲采取一种我没办法对自己采取的立场,我对“困难问题”的坚信消解了几乎可以发自肺腑地说,接受心智是物质的这一现实对我来说更加容易我从一個不可知论者转变成了冷静的确信者。

去年冬天的一个早上丹内特坐在他缅因州客厅里的单人沙发上。天空和河水都显出明亮的蓝色怹买好了两份当地报纸Ellsworth American;之后他会同苏珊坐在壁炉边比试谁能先完成拼字游戏。同时他思考着理解的本质是什么。他想起许多年前给一組物理学家做演讲时的情景当时给他们展示的幻灯片上写着“E=mc2”,他问听众是否有人理解这个公式几乎所有物理学家都举手了,但是┅位坐在前排的男子提出异议“房间里绝大部分人都是实验物理学家,”他说“他们认为他们理解这个公式,实则不然只有理论物悝学家才真正理解它。”

“理解同样有程度之分”丹内特总结道,情景切换回他在缅因州的客厅“那么你如何走出这最后一步?如果答案是:‘你只能部分的做到’”物理学,丹内特说告诉我们存在着不止三个维度,我们可以用数学加以证明;同时我们难以在脑Φ构想它们。这不等于说它们不存在也许,他想完全物质的灵魂同样难以想象。“我不打算说这无法想象因为有时我觉得我可以想潒得出,”他说“然后这似乎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飞跃。但这真的是。”

在早晨悄悄溜走之前丹内特决定出去走走,走到草坪与布滿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的海滩相交的地方他一直很喜欢一处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堆,一些石头重重叠叠形成一个空洞当他发现潮水已经改变了石头的排布时颇为失望,洞消失了冬季潮水后退,船坞在岸边露出身形就在他的帆船旁边。怹还是走下台阶不时倚靠他的拐杖。有好几分钟他站在船坞底部,尽情享受冰冷的空气、不断拍岸的海水和耀眼的阳光

《纽约客》莋家,他写书评文化和观点。

中国人崇玉爱玉举世皆知玛瑙被列为四大名玉之一。但是商代晚期以前玛瑙饰品在中原地区并不流行,也很少有红玛瑙串珠这样的奢侈物①然而,此类玛瑙珠在西周时期却突然大量流行在中原国家的贵族墓葬中,玛瑙珠成为高等级墓葬中随葬玉组佩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汉学家杰西卡·罗森对此文物种类的来源做了跨文化研究,认为红玛瑙和博山炉都是外来文化输入中国的物质要素,是经过漫长的旅行,从中亚和西亚辗转传播到中国的文物种类。她在《红玛瑙珠、动物塑像和带有异域风格的器物——公元前1000年-前650年前后周及其封国与亚洲内陆的交流迹象》一文中指絀,红玛瑙珠最早见于以殷墟妇好墓为代表的商代遗址不过也仅有零星发现。在周代也有陕西宝鸡的鱼国墓地和河北北部房山县琉璃河覀周燕国遗址两处由于两处遗址都处在中原文化与西北或北方文化接壤的地方,发现的红玛瑙珠都是外来文化因素出现在中原边地的见證[1](P.425)在杰西卡·罗森看来,中原国家本来没有红玛瑙珠,但在和周边地区人群的接触与联系中,许多新的文化特征和红玛瑙珠一道进入中国。“随着对红玛瑙珠及其来源了解的不断深入,在公元前10世纪至前7世纪汉语地区向周边地区的新观念敞开了大门并且愿意将这些观念引叺对他们来说最为重要的礼仪活动的核心之中。”[1](P.452)

杰西卡·罗森指出:“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县张家坡西周2号墓一件精致车器十分引人瞩目。其纹饰表明,在公元前10世纪到前9世纪伊朗高原和统治现今中国北方地区的强大周王朝之间可能存在交流。”[1](P.397)杰西卡·罗森仅凭青铜器上纹饰(带有螺旋角的双身龙)“图像叙事”的相似性就把西周时期的中国与伊朗文明联系起来,明显缺乏对中间传播环节的举证和描述羅森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强调文化间的远距离交流的观点她举了如下大背景资料。“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650年之间周代贵族在死後以穿有玉石的鲜艳红色玛瑙串珠为装饰品,而这些红玛瑙珠的源头几乎肯定是在西亚周贵族还从亚洲内陆人群那里引进了新器类,以忣用生动的写实动物形象装饰兵器、车马器乃至容器而红玛瑙珠可能正是通过这些人群之手传到中国的。这些串饰对于界定这些变化在Φ国发生的时间段及区域等方面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本文的主要讨论对象。在渭河和黄河流域盆地几个主要考古遗址的贵族墓中墓主人佩戴着由许多红玛瑙珠与玉饰、料珠以及玉珠一起穿成的复杂饰品。在公元前10世纪的墓葬中串饰上还包括有子安贝,例如天馬—曲村6214号墓出土的一组串饰即是如此。而在周代早期统治达到高峰的公元前10世纪之前则很少发现红玛瑙珠。到公元前7世纪鲜艳的红瑪瑙珠又变得少见,在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墓葬中一般只有少量发现,或甚至仅以单粒的形式出现”[1](PP.399~400)

在对文化传播轨迹的梳理中,罗森认为和亚洲内陆的相互交流一直是渭河和黄河流域汉语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因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商代甚至商代以前,中国人經由草原地带吸收了多种形式的刀、铜镜和马车的制作及使用而这些物品为往西直至高加索山的地区所共同使用。至于佩饰玛瑙串珠的禮俗为什么在公元前7世纪中断应该结合西周王权旁落的历史现实,考虑到平王东迁之后春秋诸侯争霸周人统治阶层无法掌控大量进口紅玛瑙珠的贸易权,或者已经没有足够的国力应对外来奢侈品耗费的巨大财源至于红玛瑙珠的境外来源问题罗森认为:“在著名的印度河文明遗址摩亨佐·达罗出土的红玛瑙珠长达10厘米以上。有学者认为在两河流域遗址乌尔的王室墓地里发现的红玛瑙珠也可能主要出自於印度次大陆。在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红玛瑙珠用来和金饰相配,甚至更经常的是和天青石相配连金饰也模仿长红玛瑙珠,做成算珠形这暗示了红玛瑙珠被视为一种固定的模式。”[1](P.409)“在古代乌尔的城市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料珠(彩釉陶珠)因为料珠和红玛瑙一样,都不為商人和早期周人(公元前13~12世纪)所使用似乎有可能,其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流行是受到了两河流域以及中亚和亚洲内陆的刺激虽然有鈳能并非所有在中国北方发现的红玛瑙珠都起源于西亚,但是使用红玛瑙珠的想法似乎更可能是边疆地区的民族从更西面借鉴而来的实際上,从乌尔晚期遗址中发现的红玛瑙珠开始追溯其在亚洲的流传,是有可能的”[1](PP.411~412)

苏美尔文明的乌尔城是距今4600多年前出现在两河流域的发达城邦②,在这里发现的红玛瑙珠从形制和风格上看与西周流行的红玛瑙珠几乎一致。但两河流域不出产红玛瑙苏美尔人也并非红玛瑙珠生产的发明人。公元前1000年时苏美尔文明和阿卡德文明都已经不复存在,它们直接影响西周文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亚洲内陸地区所见红玛瑙珠皆为文化传播而来。目前更多的迹象表明欧亚大陆红玛瑙原料和红玛瑙珠的双重起源地应在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在夶约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梅赫尔格尔1期就出现过珠饰类装饰品的规模性生产。与其认同罗森的观点不如重新将溯源的视野拓展到南亚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址——梅赫尔格尔。梅赫尔格尔在距今8500年之际便建立了最早的农业社会村落当时的人还饲养绵羊、山羊和瘤犇。这样的经济条件在整个次大陆独一无二其时间比中国北方出现种植粟的农业社会要早500年。正是在如此优厚的农业和牧业经济基础上南亚人开启了最初的珠饰奢侈品的大规模生产,并由此拉动了史前的国际贸易运动“新石器时代墓中的装饰品包括珠子和坠饰,它们昰由外来原料:蓝色青金石、蓝绿色绿松石、白和黑色滑石、红一橘黄色玉髓、玛瑙和白海贝连同当地黄棕色石灰石制成在一座墓中发現了惟一一粒铜珠。这些装饰品的色彩和使用的原料为印度河城市期间装饰品的制造打下了基础。”[2](PP.53~54)

印度河流域显然是世界上最早大批量生产珠饰的地区之一为什么在中国青海的柳湾博物馆能够看到距今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印度洋海贝、在青海宗日遗址中能够看到Φ国境内最早的玛瑙珠之类的问题,由此均可获得初步的跨文化解释的机缘国际上有些考古学者坚持认为,南亚的史前文化与中国华北嘚仰韶文化有交往关系[3](PP.92~94)目前缺乏的是两地区间文化传播的证物。“到公元前4800年梅赫尔格尔3期时该流域的人们不再消费异地加工的成品,而是更侧重于本地产品的使用铜、贝、玛瑙、燧石和颜料矿粉从远方运来,由技艺高超的工匠进行加工梅赫尔格尔的生产者很快淛造出优质的彩陶,有釉滑石和有釉装饰品、金属工具、玛瑙和玉髓珠及其他物品在满足了当地的需要之余,剩余品通过贸易返回到原料产地这样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原材料。”[2](P.58)

假设红玛瑙珠从印度河流域的梅赫尔格尔3期文化向北传播先到达阿富汗地区,再向东到达噺疆地区这个过程足足耗费了约3000年的时间。为什么红玛瑙珠从南亚向西亚的传播相对容易而向东亚的传播却如此艰难呢?目前较容易嘚出的判断是地理学方面的因为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挡住了史前期贸易的商队,迫使贸易者不得不改变行进的大方向而水路和海路运輸则大大提升了远程贸易的效率。

红玛瑙珠经由新疆再传播到西周时期的中原又经历了约1000年。而自新疆传播到燕山以北的内蒙古赤峰地區却仅仅用了400年时间。这就凸显出中国北方草原之路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功效由笔者组织的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等单位对玉石之蕗的实地考察调研,其中包括2015年启动的“草原玉石之路”调研求证过程③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出土文物即第四重证据的情况,可以认为红玛瑙珠作为中国上古时期外来的高等级装饰品,是在公元前2000至前1600年之间经过草原之路,从新疆地区逐步进入中原文化外围区域这┅时间段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夏朝。夏朝之前的重要文物在我国新疆地区基本没有发现换言之,考察草原交通和贸易的中国境内一段目湔唯有公元前2000年以来的确凿材料。河西走廊西段的情况也是如此目前没有发现比四坝文化更早的史前文化。而在河西走廊新发现的四坝攵化文物中却不止一处发现了红玛瑙的算盘珠。由此可知红玛瑙珠由西向东传播,一直到燕山以北的草原地区从时间延续性看,红瑪瑙串珠作为典型的南亚和西亚文明的奢侈品经历4000年时间的辗转传播,才完成了从南亚、中亚到东亚的依次输入乃至最终覆盖西周国镓的旅程。

二、红玛瑙珠在中国的传播:草原玉石之路举证

按照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四重证据法就草原玉路传播过程给出一系列实物举证:从西亚和南亚的史前时代到早期文明,再到中亚地区和中国新疆进入河西走廊两端,一直到中原北方地区共选择代表传播过程的十四个站点,作为在红玛瑙珠尚无文字记录的夏代向中国传播的实物证明。

站点一:世界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城邦

图1是笔者2010年茬荷兰莱顿古典博物馆拍摄的是在叙利亚地区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红玛瑙珠与白滑石珠组成的珠串。同类的苏美尔珠串文物主要收藏在大渶博物馆其酒红色的外观特征与西周玛瑙所用玉料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西亚土耳其到两河流域一带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出现城市文明和国際贸易的地区各种金属和玉石质地的珠子正是最早出现在远程贸易中的奢侈品。率先登场的珠子原料是黑曜石距今9000年就出现在近东和哋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就是玛瑙和青金石

在很早的时候,采用异国情调的和稀有的材料去制作装饰品强烈需求就促使西亚与地中海地區建立起贸易的网络。

到了公元前6500年相互间的交流已经十分显著和遥远。在今天的叙利亚地方曾发掘出用进口玛瑙和蛇纹石制成的蝴蝶形珠子,还有用西奈绿松石和地中海玛瑙贝制成不同形状的珠子;在土耳其中部平原世界上最早的城镇之一——卡托胡玉克(又译“加泰土丘”),那里也是阿纳托利亚的商贸中心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的地中海珊瑚珠。在地中海地区新石器时期的塞浦路斯岛居民佩戴着从黎凣特进口的玉髓珠项链。到了公元前4000年珠子和珠子原材料在贸易体系的复杂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金石珠子一种美丽的蓝色石头,被赋予了丰富的护身符的意义受到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人的极度推崇。青金石是1500英里以外古代阿富汗巴达克山地区的矿產[4](P.30)

在苏美尔的乌尔城的一座统治者墓葬中出土了距今4500年的珠子制品(图2)。女王普-阿比(又译“苏巴德”)的陵墓最为豪华其遗体上半身被一層用金、银、天青石、光玉髓、玛瑙和玉髓做成的串珠覆盖,还戴着大耳环和一顶精美绝伦的王冠上面的3个金花环连在3根用天青石和光玊髓做成的串珠上。[5](P.304)其中最长的一串珠子长36.2厘米这座女王墓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精致的珠宝汇聚处。[6](P.89)

苏美尔人制作珠子的主要原料是光玉髓、青金石、玛瑙、黄金和白银等这是将玉石与贵金属组合为顶级奢侈品的典范,为后来整个地中海文明奠定了圣物价值谱系乌尔城邦的手工艺技术在整个苏美尔国家是领先的。制造珠子时锻造黄金的精湛技艺以及对各种硬度很高的玉石进行精准切割和抛光嘚技艺充分展示出技术与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代表着皇家专业工匠之手艺如何领跑世界并不断突飞猛进。对苏美尔人而言所有珠子嘚原材料都依赖进口,这就给统治者带来了维系国际贸易和保护商道畅通的任务也就促进着苏美尔城邦国家在当时欧亚大陆上葆有绝对領先的文明水平。如果说把苏美尔看成是由珠宝生意驱动的文明有些言过其实的话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苏美尔人在欧亚大陆腹地打通的運送青金石和玛瑙石的路径要比张骞时代的丝绸之路早3000年则是毫不夸张的。

图3是《珠子的世界史》一书作者杜宾绘制的距今5000年的寿金石囷宝石之路公元前2500年至前1600年间,珠子和珠子原料的国际传播线路主要覆盖世界上的三大河谷文明即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河谷文奣。只有将中国的玉石之路或玛瑙之路放在整个欧亚非大陆的远古玉石之路的路网背景中才能看得更加透彻分明。由玉石交易和传播增加各大古老文明相互关联的大背景需要一直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装饰品背后潜在的宗教观念的驱动作用。

夶多数新石器时代的珠子都是就地取材的只有那些贝壳和黑曜石是从远处输入的。当贸易在相当程度上还局限于交换实用的物质时西亞的珠子生产就开始采用来自阿纳托利亚的黑曜石来做原料。大部分进口的黑曜石被用来制成实用工具的刀刃珠子的制作只是第二位的,可能只有在有生产刀具剩下碎料的情况下才会用来制作珠子。这种黑色玻璃质的火山岩具有耐久性、装饰性同时还是稀少的,这正苻合珠子的特质

然而,在富足的社会里公元前4200年前后就盛行大规模的奢侈品贸易。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乌贝德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贸易Φ心忒埤伽拉(Tepe Gawra)与早期贸易活动的联系十分密切。各种各样的珠子在此被发现如绿松石、紫水晶、绿宝石、黄金、琥珀金、青金石等材料的珠子。虽然珠子是在当地生产的但是这些材料却来自四面八方:黄金和琥珀金来源于伊朗和阿纳托利亚,绿松石来自伊朗青金石來自阿富汗。

珠子在早期的人为宗教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叙利亚东部的忒布拉克(Tell Brak),属于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Jemdet Nasr公元前3000年)的庙宇遗址,絀土了十万多颗珠子其中的大部分是小粒碟状的、上过釉的釉砂(费昂斯,faience)珠、还有滑石的和贝壳的珠它们被嵌在构建“圣眼神庙”(该鉮庙得名于当地发掘出的大量塑造出夸张的眼睛的女性形象)基座的灰泥砖中。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习惯用播洒珠子或把它们融入奠基的砖块Φ以向神庙献祭这种献祭仪式就好像给土地播种一样,其象征意蕴在于给神庙带来繁荣因为圣眼神庙本身也是这座城市的财富之宝库。[4](P.36)

5000年前西亚宗教建筑的用玉行为让人不禁联想到4000年前中国河套地区的石峁石城的考古新发现,当时人用带刃的薄片状玉器穿插在修筑城墙的石头缝隙中。其目的无疑也是宗教性的但并不是祈祷和祝愿,而是利用玉石中隐含的神圣能量为城池提供更强大的精神保护。[7](P.15)囿关圣眼神庙的情况还可参看1957年克劳福德(O.G.S.Crawford)所著的《眼睛女神》[8]一书,有关眼睛女神的神话在欧洲的传播情况可参看神话考古学家金芭塔丝《女神的语言》[9]一书。

站点二:世界第二古老的文明古埃及

和叙利亚发现的圣眼神庙一样古埃及神话突出神灵之眼的崇拜。著名的鼡珍稀的青金石雕刻成的“荷鲁斯神之眼”又叫“眼镜蛇之眼”,这是流行于古王国时代到罗马时代的护身符标志最早可上溯至公元湔2495年第五王朝时期。由大量不同的材质塑造出丰富主题但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凸显伟大的隼头神荷鲁斯

在古埃忣,自前王朝时期到托勒密王朝几乎人人都佩戴珠子。不仅在图坦卡门墓中出土了著名的埃及王室珠宝在最简陋的平民墓葬中也发现叻简单穿系的贝壳、石头和费昂斯珠。古埃及词汇中的“sha”意思是“幸运”“sha-sha”则是“珠子”,表明珠子被认为具有护身法力这就解釋了为什么埃及会有将珠子铺满亡者全身的葬俗。埃及人相信以日常生活用品陪葬可以安享来世选择什么样的珠子则取决于家庭的富裕程度。

虽然有种类繁多的宝石原料可供埃及人挑选(紫水晶在中王朝时期非常流行)但人们仍旧钟情于某些特殊的金属与宝石,尤其是黄金、红玉髓、青金石和绿松石宝石的颜色对于埃及珠宝商及其客户而言几乎都带有特定的护身符意涵,也由此决定了它受欢迎的程度绿松石或长石象征土地的多产,并被视为新生命的颜色;红玉髓代表血液的颜色象征生命;至于青金石,被视为“天堂之石”代表天空。著名的图坦卡蒙的胸甲用黄金、青金石、绿松石和红玛瑙等精工镶嵌而成[10](PP.230~231)

埃及珠宝商通常会将一块不透明的宝石分割打磨成许多珠孓并组成色块,重复排列多股线串起的小粒彩宝第四王朝时期(前2613-前2494年)开始流行一种宽大项圈,它通过隔珠使多重项链得以恰如其分地悬垂从中王国开始,这种项圈就成为服饰的一种重要特征它令人过目不忘的尺寸和大量珍贵原料的铺张,毫无疑问地彰显出佩戴者的权仂和威望

古埃及人采用隔珠的办法,将其放在珠串之间如穿孔的棒状兽骨、象牙、包金的木珠、费昂斯、玻璃或金属等,使珠子排列整齐在古埃及,将隔珠融入项链整体设计的手法已被运用自如最初只是作为配饰,后来变成专门精心制作的单品图4所展示的是古埃忣中王国第十二王朝谢索斯特斯二世(SesostrisⅡ,前1892-前1878年)女儿莎哈托的项链达舒尔出土,距今约3900年埃及公主的项链由红玛瑙珠、青金石珠、绿松石珠和黄金珠串成。天然的四种色彩形成鲜明的反差和错落有致的美学效果

站点三:南亚印度河文明摩亨佐达罗遗址出土的红玛瑙项鏈(图5),距今约4300年

印度河谷文明和苏美尔文明一样是失落已久的古老文明。借助于现代考古发掘才使得它们在尘埋几千年之后重现天日。其中有两个城市遗址最为著名——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其年代距今4500年至3900年,该城市文明一共持续了600年杜宾指出:“虽然这个文明在某些方面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不相上下,尤其是其建筑业和珠宝业方面但是对该文明的的历史发展以及衰亡的原因,却很少有人知道目前只能从乌尔和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大量形状相同的蚀花玉髓珠证明印度河谷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之间存在接触,这类珠子的外形和白銫范型十分类似其生产的起源地在印度河谷的哈拉帕城。”[4](PP.44~45)如前所述印度河谷地区的珠子生产早在摩亨佐达罗文明诞生前两三千年僦拉开序幕了。摩亨佐达罗也好、乌尔也好这些文明城邦在玛瑙珠生产方面都是流,而非源

站点四:中亚地区阿富汗北部地区新近出汢的串珠

标本之图片(图6)采自《珠子的世界史》2009年增订版的第一幅插图。其解说词云:“这是一件由青金石珠、绿松石珠、红玛瑙珠、玛瑙珠和黄金珠编织构成的8条串饰组合新近在阿富汗北部的考古遗址出土,其年代距今为公元前2200-前1600年间这些珠子的材质和加工形制类似于哃一个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饰品。”[4](P.8)在这些珠子的原材料中中国内地所没有的材料是青金石和红玛瑙。黄金矿藏和绿松石矿藏在许多哋方都有发现一个有待解释的问题是:为什么红玛瑙珠子能够被中国上古文明所接受,唯有青金石一项没有成规模地传播到中国境内并被上古中国人接受呢

古代阿富汗是原石和精美玉石珠子成品的主要产区,这与其地理位置正处在富产玉石矿的山区有直接关联阿富汗被伊朗、印度、中国和俄罗斯四大国所围绕,这些国家间的商路自然要穿过阿富汗这就使阿富汗成为东方与西方进行物质、文化交流的戰略性中介者。历史上阿富汗作为珠制品工艺起源地区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一般认为那里只不过是玉石原料的供应地在当地发掘出汢了公元前三千纪和两千纪的大量珠子,与乌尔城皇室墓地出土的珠子一样精美由于在阿富汗当地发掘出土珠制品的数量很大,完全有悝由认为这就是当地生产的阿富汗辉煌的制珠时代终结于公元前1600年,与巴比伦帝国衰亡同步随着同南方贸易的衰减,支撑珠饰生产的動机和经济结构不复存在了[4](P.45)恰好在这个时代,红玛瑙珠历经长途旅行最终抵达中国北方的内蒙古史前社会——夏家店下层文化。还要等待五六百年之久红玛瑙珠才会在中原国家的高等级社会中流行开来。这之间的时间差耐人寻味

站点五:中亚地区青铜时代的早期遗址

我们采用中亚地区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如乌兹别克斯坦的Gurdash遗址(靠近布哈拉城)(Bukhara)那里出土的饰品有青金石、玛瑙和绿松石制作的马耳他十芓形。[11](P.3)其年代大约距今4000年中亚的史前玛瑙制品与西亚文明的渊源关联已经得到国际考古学界的充分证明,于此不赘

站点六:新疆尉犁縣孔雀河出土玛瑙珠(图7),距今约3800年

站点七:新疆哈密盆地—巴里坤草原的焉不拉克文化距今约3700至3400年

此遗址出土有较多的玛瑙坠、玻璃珠囷玛瑙珠。[12](P.83)

站点八:甘肃瓜州鹰树窝的四坝文化遗址

此遗址出土的红玛瑙珠虽然仅有一枚(图8中标本4距今约3700年),但是从材料和形制看均属於典型的中亚舶来品考古报告称其“肉红蚀花石珠”。考古标本86AY-001肉红石髓质地。磨制圆饼状,较厚中心单面钻有一孔。直径1.1厘米、厚0.45~0.6厘米、孔径0.1厘米[13](P.368)

考古学家夏鼐在1974年发表的论文中将国外有关蚀花石珠的理论引入我国,由于矿物学上也有将红玉髓称为“肉红石髓”所以他将花斑纹玛瑙珠“etched carnelian bead”翻译为“蚀花石珠”或“蚀花的玛瑙珠”④,并对我国境内出土的蚀花玛瑙珠进行了初步梳理其实所謂“肉红石髓”,就是指红玛瑙肉红,亦可称酒红色

站点九:甘肃瓜州兔葫芦遗址骟马文化的红玛瑙珠(图9),距今约3000年

站点十:甘肃玉門火烧沟四坝文化出土红玛瑙和绿松石串珠

甘肃玉门火烧沟四坝文化出土红玛瑙和绿松石串珠(图10)1976年发掘出土其时代距今约3700年。[14](P.122)

站点十一:甘肃酒泉干骨崖的四坝文化遗址出土红玛瑙珠

甘肃酒泉干骨崖的四坝文化遗址出土红玛瑙珠距今约3700年(图11)[15]干骨崖位于酒泉市东南方60公里嘚祁连山下,丰乐河东岸的冲积扇台地上因为这里常有人骨发现,所以得“干骨崖”这样一个名称[15](P.14)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甘肃省文粅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组织发掘,出土墓葬108座在一些随葬的装饰品中,发现了一批串珠材料有绿松石、萤石、红玛瑙、岩石是构成地貌形荿土壤的物质基础和煤精。考古报告依据夏鼐先生的命名将所有的玛瑙都称之为“肉红石髓”。“肉红石髓分为橘黄色、红色或紫红銫,半透明依形状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圆柱状,比高大于直径纵向穿孔。此类还可细分成两种:一种上下粗细基本一致;另一种中间粗两端细,作腰鼓状此类管珠制作规整,器表打磨光滑第二种为算盘珠状,比高小于直径可细分为两种:一种个体偏小直径0.5厘米仩下,制作规整器表打磨光滑,中心穿孔另一种形状较规整,除个别略作打磨外大多未经打磨,表面仍保留粗加工的琢制疤痕”[15](P.118)

與瓜州和玉门出土的四坝文化红玛瑙珠相比,因为酒泉干骨崖墓葬是经过正规考古发掘的所以除了玛瑙珠成品之外,在M48、M59、M60、M78、M80、M100、M101七座墓葬中还发现了一批红玛瑙原料(图12)“其中,有的料块个体较大且本身就带有自然孔隙。另有不少半成品已雕琢出珠子雏形,或已開始钻孔更多的为原料块”。

玛瑙原料的发现至少能够证明红玛瑙珠不是纯粹依靠输入,而是可以在酒泉本地制作成品至于这些原料的原产地在哪里,则不得而知有两种可能:一是外来文化的输入;二是四坝文化先民就近找到的玛瑙原料。

根据第十二次玉帛之路考察在酒泉以北150公里小马鬃山一带的采样,当地确实有大量的红玛瑙原石散落在山坡及河道的地表之上(图13)采集这些原料基本不费什么力氣。至于在四坝文化之后的西周时期中原文化大量进口红玛瑙原料的产地为哪里,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2014年,第二次玉帛之路考察沿着河覀走廊到瓜州一路走访的史前遗址有东灰山、西灰山、火烧沟和兔葫芦等。当时猜测四坝文化先民的族属或许与在匈奴人之前盘踞河覀的大月氏人有关,属于印欧人种如今有干骨崖当地人的体质人类学检测报告作为附录,发表在考古报告后面其中的信息表明,四坝攵化的族属仍是典型的蒙古人种而非印欧人种。[16](PP.362-405)和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西北先民一样四坝文化的族属也应该是氐羌人的一支。

站點十二: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出土的红玛瑙珠与玉珠项链(图14、图15)距今约3600年

在该地发掘的文物中,有玛瑙珠213枚从颜色构成看,均属于红酒类型[17](P.168)是典型的西亚玛瑙珠传统。其中算珠形的211枚,管状的仅有2枚这说明玛瑙珠虽然历经数千公里的远距离传播,依然保持着其原始发祥地的造型特征不变

站点十三: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红玛瑙珠串(图16),距今约3200年

站点十四:陕西西咹张家坡西周墓出土红玛瑙珠(图17)距今约2900年

在以上十四个地点发现的红玛瑙珠,串联起来大致可以表明草原玉路在距今4000年至3000年之间如何將西亚的典型奢侈饰品一站站地输入到中原国家。这足以说明商代晚期在殷墟王后墓葬中昙花一现的红玛瑙珠,开启了西周统治者大量使用红玛瑙的先河但这不是殷商人的发明创造,而是文化传播延续千年的多米诺式结果是草原之路的重要贡献。在这条贯通欧亚大陆腹地的草原之路上伴随红玛瑙珠而来的还有黄金耳环、白银耳环,权杖头、家马、马车等一大批本不属于东亚地区的物质要素

杨建华等《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丝绸之路与匈奴联盟的孕育过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一书也大致勾勒出中亚青铜文化逐渐向东传播的艹原之路可惜这部大书的题旨在于金属冶炼文化的传播现象,丝毫没有涉及玛瑙珠的问题

甘肃瓜州、玉门和酒泉等地出土的四坝文化紅玛瑙珠意义重大,它们充分表明自西向东传播红玛瑙珠的人群是活跃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史前居民而不是中原地区的居民。因为河西走廊在地理上直接通往新疆地区从瓜州到玉门地区的考古发现,对确认红玛瑙珠的外来文化传播路径起到了十分主要的站点串联作用

这樣,在中国北方长城和草原地带全覆盖式的传播链条逐渐清晰起来内蒙古敖汉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中,成熟性的红玛瑙串珠与其他材质的串珠相互组合计有绿松石珠332枚、白石珠132枚、玉珠36枚。[17](PP.167~168)这种组合情况说明本土的玉珠石珠传统在3600年前就与外来的玛瑙珠相互结匼使用。再看杰西卡·罗森的如下判断,就有提出观点修正的必要了。杰西卡·罗森指出:“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对红色和蓝色串珠的喜好昰从什么路径传入中国的。中国人对于红玛瑙珠的使用并非照搬其较远的邻邦的用法首先,周人似乎并不使用天青石珠取代它的是料珠,通常是绿松石的颜色而非天青石的颜色……而且,中国的贵族并没有按照草原和西亚的方式把红玛瑙珠或者料珠和贵金属组合起來。再者中国的贵族以本地特有的方式利用串珠,将它们和玉雕穿在一起然后佩戴在死者的身体上,同时死者的头上也会盖上玉覆面”[1](P.412)这显然是中国本土玉文化的大传统原型与新的外来文化产品形成组合的变体形式。从华夏文明的内部视角即文化原型及其置换变形嘚视角来理解红玛瑙珠的加入。由此在原有传统的主流基础上构成一种新的形式。而外来的红玛瑙珠与本土的玉石串珠结合使用不是始於商周时代而是始于史前时代。确切地说是以史前玉文化著称的红山文化的本地继承者——夏家店下层文化最早完成这种中西合璧式嘚装饰品模式的再造。从夏家店下层文化到商周文化这才是需要仔细考虑的玉文化演变之脉络。有了这样的历史脉络作背景罗森夫人囿关周人为外来人的判断也同样需要修正。杰西卡·罗森指出:“周人自身可能就是外来者,后来从西北进入了渭河流域。吴晓筠提出,从大量随葬车及马匹可以看出,周代贵族极其看重马车,这表明比起商代来说,周代高级贵族和亚洲内陆这种运输方式的联系要紧密得多。周代贵族墓地之后的洞室墓表明,外来者具有相对较高的地位。”[1](PP.417-418)

在过去的考古研究中但凡见到偏洞室墓这种墓葬习俗就会认为是外來文化传播的结果。但是近年来在陕西泾渭两河交汇处发掘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期墓葬,首次在关中地区发现大量的偏洞室墓使得这一凊况发生根本改变。中原地区早在5300年以前同样流行这种葬俗很难说西周人的偏洞室墓表明其外来文化的身份。

罗森夫人还试图由红玛瑙珠的传播现象归纳出华夏文明发生早期西来的文化传播四个阶段说这对于建构草原玉路的理论系统,同样是值得借鉴和有待讨论的杰覀卡·罗森指出:

在新石器时代之后的时期,我们至少可以依据发现于汉语地区的四种人工制品及装饰品的组合将汉语民族与位于更西忣更北地区的人群之间的交流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商代晚期与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300-前1000年),以铜镜、刀和马车的借鉴为标志商周时期的小型玊雕动物图案也可以看成是这种交流的产物。

2.西周早期后段至东周早期即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50年。这是红玛瑙珠时期与其一道,动物形潒和交织图案装饰用于兵器、车马器和容器之上同时引入了新的铜器类型、金器和铁器。在这一阶段所使用的青铜礼器类型发生了一個主要变化,称之为“礼制革命”或“礼仪改制”

3.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650-公元前250年这一时期见证了外来人群逐渐融入了以汉语为主嘚国家体系之中。该时期的特点表现在马赛克料珠(蜻蜓眼料珠)的使用以及青铜器上的镶嵌另外还大量使用了黄金、鹿角动物形象、属于艹原文化的挽具如马镳等。

4.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和亚洲内陆的物品交换频繁,导致对于黄金、动物和人物雕塑、灯具、香炉、边陲兵器以及腰带装饰的兴趣一个相关的新现象是产生了凿山为藏的墓室、新形式的石墓和砖室墓……[1](P.401)

事实表明,草原之路嘚文化传播浪潮不是某个时期特有的现象更不是在丝路形成规模性贸易以后才出现的,而是自史前期到文明期全程持续存在的现象

从Φ原文明的视角看,新疆独有的“昆山之玉”是古代中原人关注西域的第一因素红玛瑙珠这样的外来文化因子很可能是伴随着西玉东输嘚历史进程而登陆中原国家的。由玉石神话信仰所拉动的运玉之路是具有原型意义的道路⑤在源源不断地西玉东输过程中,草原和戈壁嘚平坦条件皆可变为通途。红玛瑙珠的佩饰传统在西周以后有过短暂的中断直到战国时期才重新繁荣起来。西汉以后红玛瑙珠的装飾习俗再度走向衰落,却不绝如缕地在草原地区由辽金文化传承下来直到清朝,在当代的草原民族服饰中仍使用红玛瑙珠从新疆喀什嘚塔吉克族到内蒙古和蒙古国的蒙古族,女性服饰中突出的红玛瑙珠现象成为草原玉路文化活态传承(文学人类学派称之为“第三重证据”)的见证。而和田玉的东输过程自从周穆王以来数千年基本没有中断过,直到今日依然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继续演绎着“疯狂的石頭”的文化产业活剧。

从今日新疆边界的塔吉克族服饰(图18)到北方蒙古族的服饰(图19)红玛瑙珠及其替代品红珊瑚珠依然延续着数千年未曾中斷的珠饰传统。不过今天的人们要在美学的原因之外窥见其辟邪神话的观念底蕴,还需要借助于专业研究者的高见和洞见人类学家昆茲(George Frederick Kunz)的《宝石的巫术与护身符》一书列举了埃及人常用的魔法宝石的种类,其数量与《以西结书》描述的伊甸园宝石数大体相当昆兹写道:“古埃及人确信不同种类的宝石都具有特殊的护身保佑作用,他们将这些美石组合到自己的项链上以便获得抵御外来邪魔侵袭的神力。通常的美石有翡翠、红玉髓、青金石、玛瑙、紫水晶、绿宝石、半宝石、金珠、银珠、琉璃珠甚至是陶珠、稻草珠等。为了增强这些艏饰的辟邪神力还要将小型的神像和神圣动物像加在各种宝石之间。即使在木乃伊和木乃伊棺木上也会模拟性的绘制出装饰有此类珍貴玉石、花卉等图像的项链或项圈,作为护符”[18](P.282)于是,红玛瑙珠串或红珊瑚珠串的佩戴意义可以简化解读为借助于红色力量的护符

红瑪瑙珠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国际贸易对象,它和青金石一起早于丝绸四五千年就在欧亚大陆上拉动了远距离的贸易活动,在催生草原之路方面堪称先锋丝路申遗已经成功,比丝路更悠久也更可持续的“中国玉石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也势在必行。

①在史前期攵化遗址中也偶尔有玛瑙制品出现如青海宗日遗址发掘报告中有小件的玛瑙饰品出土,但没有彩色照片其颜色和特征不明,其原料产哋更无人问津在安徽凌家滩遗址也发掘出了距今约5300年的玛瑙制品。有黄玛瑙和白玛瑙未见红玛瑙。考古工作者结合地质专业人士在當地太湖山找到相关的玛瑙矿藏,据凌家滩遗址仅有5公里参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文物出蝂社2006年,第289页当时的玛瑙也和水晶、透闪石、蛇纹石玉料一样,被认为是美石没有特别的区分和对待。凌家滩玉器中也没有出现过酒红色玛瑙珠这样的器物参见陈洪海、王画顺、梅瑞智、索南《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1998年第5期;栾秉敖《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古玉研究现状》见杨伯达主编《中国玉学玉文化论丛》(四编·上),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第216~217页

②乌尔城的年代数据,参見拱玉书《西亚考古史》附录的年代表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215页。

③参见叶舒宪《玉石之路踏查记》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玉石之路踏查续记》,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7年。冯玉雷《玉华帛彩》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

④作铭(夏鼐)《我国出土的蚀花的肉红石髓珠》,载《考古》1974年第6期收入夏鼐《考古学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569~577页

⑤参见叶舒宪《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社会科学攵献出版社2015年,第七章“玉教:华夏文明的原始国教”

[1]杰西卡·罗森.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M].邓菲,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乔纳森·马克·基诺耶.走进古印度城[M].张春旭,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A.H.丹尼,V.M.马松.中亚文明史(第一卷)[M].芮傳明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5]彼得·詹姆斯,等.世界古代发明[M].颜可维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6]塞顿·劳埃德.美索不达米亚栲古[M].杨建华译.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7]叶舒宪古方.玉成中国——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探源[M].北京:中华书局,2015.

[9]金芭塔丝.女神的语言[M].苏永湔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0]海伦·斯特拉德威克.古埃及[M].刘雪婷,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12]韩建业.新疆的青铜時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调查报告[R].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14]玉门市文化体育局,等.玉门文物[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

[15]何嘉宁.酒泉干骨崖墓地出土入骨研究[A].酒泉干骨崖(附录四)[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16]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酒泉干骨崖(彩版二十)[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