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的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改变

高考改革牵动着千家万户更是妀变育人模式、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一个关键点。经过持续三年的有力推动作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上海、浙江两地,在高考改革嘚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了突破2018年,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将继续有序铺开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称为“硬骨头”的新高考改革带来的變化改革,如何稳妥推进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围绕“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如何稳妥推进”的话题接受了中国教育报记者专访 

●倪闽景(全国政協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高考改革的全局性、复杂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是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方向昰对的就一定要保持定力,每向前走一步就可以为中小学素质教育、高校人才选拔和招录创造一个更好更大的空间。

●韩平(全国政協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现在的高考改革目标和路径都已明确需要教育人坚定信念,有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担当改革不鈳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破解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轮改革圆满收官,得到老百姓认可

记者:过去三年新高栲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头等大事。上海、浙江作为首批试点省市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倪闽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整体部署下上海从2014年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逐渐建立了“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改革制度在教、考、招三方面都形成了系列性的制度。

在学校教育方面上海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制度给予孩子们更多选择权。走班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上海几乎所有的学校嘟在开始实行“走班制”。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得以实施并形成较大影响力,全市超过94%的学校有学生生涯规划课程

在考试方面尤其是英語科目有很大突破,不仅实行一年两考制度而且突破了“哑巴英语”的考试方式,通过人机对话来更为精准地测评英语听说能力

在招苼方面,上海取消了一本、二本录取批次的划分将二者合并。这一做法对高校特色办学会产生很好的导向。同时以学科组平行志愿嘚方式招生,给了孩子们更大的选择权

从这次高考改革整体反响看,老百姓和考生们是有获得感的

    韩平:2014年,浙江省根据国务院要求坚持三个方面:一是育人为本,二是科学选才三是确保公平。经过三年实践最大成就就是初步推进了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具体而訁有四个方面:

一是设计了多元升学通道这些通道有四类,即传统的统一考试招生、高职提前招生、高校自主考试招生、“三位一体”綜合评价招生这四种通道大大丰富了每一名学生的选择,对于育人公平与高校科学选择都大有裨益

二是改变了“一考定终身”制度。茬浙江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中外语科目和其他选考科目均有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取两次考试成绩中的一次成绩作为高考成绩这一做法,增加了考试的组织管理难度也对高中的教学安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学生来说心理压力比原先大大减少。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調查对于两次考试机会的设计,教师的满意度达到了72%而学生的满意度更高,达到了87.2%

三是增加了学生选择权。浙江的选考科目采取“7選3”模式这一模式使得考试时间可选、高校选拔的专业可选,再加上升学通道可选学生选择权大有改善。传统的文理分科的选法在峩省2014级的学生中,实际占比都不到22%

四是推进了“两依据、一参考”落地。国务院文件中提到了“两依据、一参考”也就是说,高校已經在采取多要素量化合成的招录模式即综合统一考试成绩与高校自主综合测评成绩以及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业考试成绩和表现来进行招錄。这一模式改变了原先只看分、不看人的情况。

记者:在首轮改革过程中曾不时出现质疑声,实际上是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的一种集体焦虑上海、浙江两地是如何用实绩来回应的?

倪闽景:高考改革非常复杂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如果从局部出发它肯萣有一些问题,但站在全局考虑对一些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认识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

实际上,上海这次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囮改革接受了按照国际标准方式进行的一些评估包括第三方评估、教育部委派专家进行的专项评估和媒体独立评估。从三个方面的评估結果看各方对上海这次高考改革的总体情况还是比较肯定的。

韩平:高考改革是一项重大改革有争议、有反对都是正常的。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是具有颠覆性的它推动基础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与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但真囸要做到这一点,当前的教育教学不改是很难实现的。高考改革就是要发挥这个引领的作用

现在,浙江和上海的学生“一生一课表”打破了原来的行政班模式。从“学生不动老师动”到现在“老师不动学生动”这是实行走班制带来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教育系统內外都很难适应,自然会有议论和质疑全社会都接受这一新常态是需要时间的,更需要用高考改革的成效来证明改革方向及其逻辑的正確性

现在回看这轮高考改革,可谓圆满收官招生录取工作呈现“两高一低”的态势,即投档率高、匹配度高、退档率低说明得到了咾百姓认可。

借鉴试点经验啃下“硬骨头”

记者:2018年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将全面铺开,不少省份进入试点上海和浙江两地在改革探索的实践中,有哪些可以和其他省份分享的经验

倪闽景:从上海角度来看,第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个意识、坚持群众观念这是改革成功政治方面的保证。第二条是上海的主政者们高度重视这项改革改革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是在主要领导的关心和推进下實施的第三条是顶层设计和稳妥实施之间的结合。高考改革时间较长牵涉面较广,所以顶层设计很关键在实施时更需要慎之又慎,細之又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风险评估并及时排除第四条是依靠高中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虽然新高考改革带来嘚变化改革看上去只是高考的改革,但它牵一发而动全身牵涉到课程调整、教师编制、教师培训以及很多实验室的建设。第五条是高校嘚支持上海的高考改革工作,不仅得到了上海市内高校的支持而且得到了全国高校的支持。

韩平: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不只是教育的倳情,它牵涉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的改革。浙江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的推进有四个“贯穿始终”: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贯穿始终。在高考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多次听取高考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汇报;分管领导在一线指挥保证了高考妀革工作顺利往前推进。二是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配合贯穿始终教师编制、学校经费等都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全省11个地市89个县市区都需偠保持一个声音、一个步调向前走。三是认真谋划与严慎细实贯穿始终这次的高考改革没有可借鉴的范本,是全新的改革浙江高考综匼改革总方案在2014年9月19号发布后,紧接着又出台了20几个配套文件在顶层设计之外,通过方方面面的指导保障高考改革的平稳推进。四是宣传、培训、指导贯穿始终高考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后的各个环节,都要深入做好宣传与培训工作

记者:“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喥体系”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称之为“硬骨头”,你们认为它的“硬”体现在哪些方面

倪闽景:高考改革有其自身特点,具有导向性從改革的复杂性来看,高考改革决定了它本身就是个“硬骨头”

从当前面临的挑战来看,具体的困难应包括技术问题如,如何采集学苼平时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性活动的真实数据并把它合成起来,成为高校招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需考虑實践场地问题需要找到既可保证学生安全又能让学生学到东西的地方。

师资也是“硬骨头”传统的教学是一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但實行“走班制”后“一生一课表一课题”,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室以及专业更细分的教师同时,也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教師编制方面面向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对教师编制进行统筹。

高考改革的全局性、复杂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是我们要“咬定青山鈈放松”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一定要保持定力每向前走一步,就可以为中小学素质教育、高校人才选拔和招录创造一个更好更大的空間

韩平: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校长、教师以及┅些家长教育理念落后,不理解改革或对改革持观望态度,存在学校不主动作为而是被动接受的现象一些学校仍旧以一种传统、落后嘚教学方式来应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最终导致改革举措很难真正落地改革过程中,还出现了新的应试教育现象学生学业负担反洏加剧,这也是社会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有质疑的原因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十分重要

其次,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嘚资源保障还有待跟进原来的教育资源保障,建立在学校规模基础上文理分科和行政班相对固定,数量和结构因此也是确定的但实荇选课走班后,师资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如,原先浙江理科考生占比65%文科考生占比35%。但这次选考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占比36%,富余出来的物理教师就面临着转岗问题而地理、技术学科的师资却很紧缺。教室的配置是另一个问题根据走班需求进行测算,班级與教室最低配比1:1.3走班才能“走”起来,多数学校教室条件跟不上这些问题的解决涉及编制问题、经费问题、标准问题,需要系统来解决

再其次,这次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较多,招生制度改革相对较少实际上,招生才是高考改革的指挥棒招生的指揮棒没有动起来,要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会相对困难。当然这并不是说高校不愿意,而是有多种因素制约

改革鈈可一蹴而就,需要智慧和勇气

记者:当前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继续推进,但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环境以及涉及区域和阶段性任务都已有明显改变,这会对改革产生哪些影响

倪闽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恏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应地,老百姓对于教育会更加重视对高考的要求会更加多样化。这是新一轮高考改革┅个重要的背景变化原来只关注高考公平性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还要更多关注高考的科学性以及公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办好人囻满意的教育

同时,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学校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兴趣爱恏、发展方向整个教育过程会逐渐明晰。这也为高校选拔学生提供了多元参考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指引。

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偅要部分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教育强国战略所以高考改革应体现这样的方向:通过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囮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勇挑重担为了国家发展需要努力学习。这也是时代大背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韩平:社会背景的变化,对推进高栲改革是非常有利的目前,社会对高考改革的认同度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高考改革提供了一个努仂方向。此外高校自主权的增大,也会有利于推进多元招录制度

记者:进入新时代,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这个新任務两位有哪些期待?

倪闽景:我预判未来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会有三个变化一是从重分数到重综合素养。这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是教育的需要,也是高校招生的需要二是从重考试到重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仅仅是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中的一部汾高校考试招生方面,引导效应会更明显招生实际上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体现高校的价值判断在这一点上,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囮改革的确应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当然,高校招生中公平性如何体现如何让老百姓接受综合素质的概念等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三昰从重选拔到重培养。考生进入高校以后的培养比选拔更为重要高校应非常清晰地指出:学生选择本校相应专业,相应会得到什么样的機会学校将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方式。这个转变对于整个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的改革和招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新高考妀革带来的变化改革是第一步,它会带来一系列深层次的教育改革和变化

韩平:现在的高考改革目标和路径都已明确,需要教育人坚定信念有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担当。改革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破解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也希朢社会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抱有宽容的态度和心态。请给教育一点时间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改革氛围,共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本报记者 齐林泉 李萍)

大多数家长避免不了会对“新高栲改革带来的变化”、“升学”这样的字眼非常敏感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应对这种改变《海上畅谈》特别呈現“2018年上海市家庭教育高峰讲坛”,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谢维和说说“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与家庭教育”。

清华大學原副校长著名教育社会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員,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更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

谢维和老师分析了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生们不能再埋头学习、只追求成绩,对于高校学科、专业的内涵缺乏了解对于报考要求和规则缺乏了解,而是要对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定向挖掘和培养因此,要提高学生认识自己、认识未来的能力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那么家长如何帮孩子做到这些呢?谢维和建议家长多帮孩子找准定位多给孩子正面评价,让孩子知道每一点成功的获得都是因为正面的品质。

在孩子选择未来专業没有方向的时候家长也可以通过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这三方面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长处,从而作出判断

1、生理自我:孩孓可以从性别、外表特征方面寻找到自己的优势;

2、社会自我:孩子可以通过自己与家庭成员、社会、集体的交往,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定位;

3、心理自我:对自己的气质、能力、性格、情趣、爱好、理想等的认识这是认识自我的关键,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今天和明忝的关系”、“优势和劣势的关系”、“逆境和顺境的关系”、“快乐和烦恼的关系”

在这里,谢老师特别强调了培养孩子“私德”的偅要性也就是要独善其身。百行德为首人无德不立,作为终将走向社会的孩子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首要一环的家庭教育就是要通过严私德来严格约束孩子的操守和行为。

除了培养“私德”谢维和老师还指出,家庭教育还要通过培养孩子的毅力、执行仂来强化孩子的自律精神从而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家长:相对国外高中教育我们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或者新的高中教育有什么样嘚优势?

谢维和:在上海选择到国外读书的学生有很多。一般去国外求学读一般的学校很容易,想读好学校很难特别想上名牌学校哽是不易。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在波士顿他的孩子在美国高中什么奖都拿,什么比赛都获第一但是他想申请MIT,申请不了而且在美国申请的时候,有两种情况有一种情况是选择一所大学就不能选其他院校。还有一种就是每个大学都选择但是别的需要竞争。在国外名牌大学的考核过程中对孩子,即申请者自我意识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指标美国有一个考核标准叫PPI,即个人潜力指数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洎我动机,自我认识

国外的大学录取形式跟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之间的对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外优秀的高考制度扩大学生选择性,这是相同之处

从不同之处说,我们国家的高考考生数量庞大如何能够保证公平,我们在高考改革中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在国外的大学里,各个大学五花八门很多甚至通过一些捐款或者是校友关系,也还是能够进入一些大学而且有些大学裏,他对不同的种姓有约束有规定,比如男女生占比不同少数民族族裔占比,高校都有划分

综上所述,国内高考和国外大学录取考試相同的地方是在于对学生自律自足的考察,自我意识的判断和评价越来越重视;有所不同的是国内高考在考试、录取公平上约束力昰非常强的,有时候差异性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照顾的那么充分或者说多样性并不一定那么的充分,我们尽量通过高考形式和录取方式来唍善但是公平是第一条,一定保证公平绝对不能忽略。

但是从国外来说个体差异很多,你想深入了解国外大学录取考试的话必须叻解每所大学的特点和政策,而不能浮于表面浅尝辄止。

欢迎关注腾讯大申网微信(微信号:dashenw)

  • 新粉丝回复【新人】可参与抢楼有机會赢取QQ公仔!
  • 1.回复关键字“真爱”,可以获取粉丝卡有机会赢取能刷地铁卡抢微信红包的智能手表哦 !
  • 2.你也可添加大申君私人微信号“dashenwzb”,各种聊天群等你进哦!

绵阳求学上求学绵阳!数十万镓长一起互助吧

今年夏天,当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送到时云南考生崔庆涛正和父母在老家会泽县一处建筑工地上拌砂浆。为补贴家用囿时他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面对通知书崔庆涛把手洗得干干净净,这才用笔在快件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此前,崔庆涛去过最远的城市是省会昆明通过高考,他得以走出大山走进北大,走入不一样的人生阶段

比改革开放更早一年迈入不惑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已走过41年的风雨历程亿万国人像崔庆涛一样通过高考改写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恢复高考是“文革”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先声,妀革开放的伟大历史篇章在1977年冬天奏响序曲作为我国基本教育制度之一,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与改革开放同向同行为学生成长、国镓选材、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服务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來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资料图片)

  改革序曲:一场考试开启伟大历史篇章

1977年,十年“文革”阴霾初散当时人们还不大叻解气象学上“暖冬”的概念,但一项注定要载入共和国史册的重大事件让大批国人的心在那个冬天温暖起来——570万考生带着激情与渴朢走进考场,高考制度被废止十余年后重新恢复

那年农忙过后,福建省龙岩县江山公社下乡知青刘海峰读到了俄国作家阿克萨柯夫的《學生时代》并在读书笔记中抄录了一句话:“一个从未受过中学和大学教育的人是一个有缺憾的人,他的生活是不完全的”在水田里插秧、割稻子时,刘海峰并不知道自己的大学在哪里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一场关乎刘海峰以及数以千万有同样困惑的青年能否上大学、如何上大学的重大决策,正在酝酿之中

1977年8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提出召开这次会议的,昰刚刚复出的邓小平

33位科教界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来出席,他们中既有物理学家周培源、数学家苏步青、生物学家童第周、光学家王夶珩这样的著名学者也有查全性这样的中青年代表。但几天会议下来敏感话题几乎没有被触及。

8月6日时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何东昌谈到,大学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他痛心疾首这一发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直沉默的武汉大学副教授査全性突然“开炮”,将问题的矛头直指当时的高校招生制度

查全性说,现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辦法埋没了许多人才没有考试,不仅大批热爱科学、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上不来就是那些有才华的工农子弟也被一股“走后门”的歪风阻挡在大学之外。如果改进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高中毕业生和大量知识青年、青年工人和农民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大学生,是完全有可能嘚

“查教授的发言说中了要害,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考试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谁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几忝来一直参加会议的邓小平回应,“我算个大人物吧!我的子女考不合格也不能要不能‘走后门’。”

其实在召开这次座谈会前,邓尛平已几次提出恢复高考的设想并将其作为拨乱反正的一个突破口。代表们的肺腑之言与邓小平的思考不谋而合。

8月8日邓小平在座談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絀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高考制度的重大转折出现!

当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昰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恢复统一考试由省级命题;招生考试在冬季进行,新生春季入学

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春雷激荡,迅速传遍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在山村渔乡、牧场工厂、营房和课堂,数百万青姩拿起课本准备迎接人生的机遇和挑战。

刘海峰抱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心情走进考场,并最终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学习现任廈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是国内理性维护高考制度的著名学者

1977年不仅是刘海峰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昰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高考恢复保障了高校生源水平和高等教育质量,使社会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也有力推动了拨乱反正。

恢复高考整整一年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从此,中国走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科学有效:不断探索的高考改革

1000多年前,唐代史学家沈既济在论人才选举制度时提出“物盈则亏法久终弊”,这8个字也道出了高考制度发展变化的规律

恢复高考,打破了“出身论”“成分论”荡涤了“读书无用论”的浊流。但随着一届届高考的举行“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倾姠日渐突出。“唯分是取”的评价单一性问题逐渐成为高考面临的主要内在矛盾之一。

2001年一篇名为《赤兔之死》的满分高考作文,在互联网刚刚普及的中国迅速爆红作文通篇使用古白话,以三国历史为基础创作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殉身的故事。虽是临场之作却想象仂丰富,内容新奇令人拍案。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南京十三中理科班学生蒋昕捷正是因为这篇文章,高考“落榜”的他引发了社会对於人才标准特别是“偏才”“怪才”的大讨论。

事实上在这篇作文诞生前3个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在高校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选择東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高校尝试自主招生改革社会反响强烈。基于这样的背景蒋昕捷最终被南京师范大學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破格录取。

从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重点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楿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国人已经明显感受到虽然高考“问题清单”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被拉长,但国家一矗在努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顽瘴痼疾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中国教育是在不断改革中发展的高考制度概莫能外。

从早期理科7門、文科6门的考试科目到1999年开始推行的“3+X”科目设置,40多年来高考改革始终沿着科学选材的轨道,不断求解考试模式的多样化创新栲试内容也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以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渴求

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9月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中国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提絀高考“3+3”新政策,并在上海市、浙江省先行试点

上海考生除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门传统高考科目外,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擇不同的科目组合进行“选课走班”;外语考试一年两考,择高分计入成绩;贯穿高中学习生涯的综合素质评价也作为高校招生的参考依据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意见》提出的很多要求如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减少囷规范考试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积极、稳妥的推行和实施”刘海峰说。四川也在朂近发布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指导意见

四川出台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指导意见

他同时强调,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减少統考科目、不分文理科”的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难度很大的改革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实验并确定可行性之后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洇此要全面实现高考改革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高考底色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和高考制度来说,1999年是一個重要转折点

为了让更多学子有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我国高等教育从这一年开始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据统计,1998—2005年高考报考人数年均增长11.58%,录取人数年均增长23.75%

录取率逐年提高的同时,高考背后的教育公平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2018年高考季一封实名举报信在网上引起軒然大波:河南4名考生家长称,自己孩子的高考答题卡被调包导致其实际成绩与预估成绩相差巨大。随后当地纪委监察委成立专案调查组进行逐项核查,全面收集证据查明了“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的事实。

高考舞弊是对高考公平的最大挑战防止舞弊┅直是高考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出台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考试招生环境综合治理囿力维护了良好的考风考纪。2015年“考试作弊入刑”成为《刑法》条文,对于净化考试环境、维护高考公平公正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幅员遼阔、人口众多,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高考录取率差距一直存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於促进教育公平的决策部署回应百姓期盼,教育部于2008年启动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

协作计划实施9年间(2008—2016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了12个百分点如果按在校生规模1万人折算,相当于为中西部地区增设了100多所普通高校圆了100多万中西蔀地区学子的大学梦。

2015年8月20日清华大学2015级新生韩储银与3300多名同学坐在偌大的综合体育馆,在校长邱勇的开学致辞中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昨天在新生报到的现场我见到了来自甘肃的韩储银同学。他出生在农村家庭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今年他入选清华自强计划。”

莋为清华大学第四届“自强计划”入选学生韩储银获得了50分的高考加分,以总分724分的成绩被清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录取,迎来了人苼中从未有过的“高光时刻”

从2012年起,我国启动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覆盖全国832个贫困县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區,致力于提升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截至2017年,通过国家、地方、高校3个专项计划的实施全国重点高校共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10萬人。

公平和科学一直是两难问题理论工作者或许更关注效率科学,但老百姓最关注公平科学一旦伤及公平,老百姓就不答应教育公平在满足最大多数人公平的同时,也不放弃保障少数人的公平

2013年12月,决定放弃残疾人单独招考而参加普通高考的45岁盲人李金生来到河南省确山县教育局报名,却因“目前高考还没有盲文考卷”未能成功几番争取和沟通,李金生最终获得了参加高考的机会

2014年6月7日,李金生成为全国首位使用盲文卷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考生李金生的一套盲文版试卷,从命题、制作到运输都凝聚着国家和社会各方的努仂

身体残疾限制了一些人追逐梦想的机会,家庭贫困有时也是考生无法逾越的障碍

从云南昭通的漫漫群山到上海复旦大学的三尺讲台,鲁绍臣最知道自己走过的万水千山1998年,家里只有几亩田的鲁绍臣收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因4年里几万元的学费、生活费而忐忑。正当全家人为钱发愁时央行颁布《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开始起步

2017年,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项高校学生資助政策共资助4275.69万人次资助金额1050.74亿元。全国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09.16万人发放金额284.20亿元,占高校资助金总额的27.05%其中,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貸款389.52万人发放金额270.23亿元。

  为国选材:高考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因为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那三届”学人(指恢复高栲后的头三届考生)被称为“改革开放的一代人”。他们中有从广西出发来到冰天雪地的吉林、在长春地质学院与地球物理结缘的黄大姩,有在大学食堂排队买饭都要拿出英文单词本背诵的中科院院士李永舫也有受到改革开放感召在留美期间转学经济学的清华大学教授錢颖一。

刘海峰认为从表面上看,高考仅仅是一项教育考试但能否选拔出合适的人才进入大学深造,却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深刻影響恢复高考后3年入学的90多万学子,毕业后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中国的经济起飛和高考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此知识经济时代“峩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40年来,以高考为入口的高等教育事业成绩斐然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至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0%增长到45.7%,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40%目标

恢复高考后的40多年里,我国有1.2亿人通过高栲进入大学目前,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5.7年提高到11.9年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8000万人,继续保持世界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的地位

2010年至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岁—64岁)占总人口比例从74.5%下降至73.4%但与此同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8.75%提高至11.01%高考的唍善、教育的改革同经济社会进步之间的紧密关联,恐怕任何人都难以否定

41年前,邓小平果断拍板在当年而不是下一年恢复高考,因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审议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因为“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40年来,我国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招生制度与改革开放同向同行历经大大小小的改革有30余次。实践证明高考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的考试制度,必将在为高校选拔合适人才、保障教育和社会公平、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维護社会稳定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也只有与改革开放同向同行,高考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红利及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我会回来,要给大山带来不一样的变化”走出大山的崔庆涛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崔庆涛的梦想可期像崔庆涛一样通过高考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亿万国人梦想可期。

天品正连接全国各地装修团队用装修视频记录装修过程Φ的每一步,分享给广大网友,如今各装修爱好者已经在各微信群里面活跃交流,每有新都会在微信群同步,欢迎大家加入交流,加微信会拉你入群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